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北京博物行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所作所为

北京博物行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矿物。『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矿物。『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矿物。『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矿物。『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化石。『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化石。『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化石。『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化石。『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化石。『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化石。『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化石。『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逸夫楼10楼,主要展出矿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地质标本,据称博物馆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公开展出4500余件。图为化石。『图片为本人拍摄,如欲转载请先征得同意』图为在10楼拍的外景。

罗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怎么样,看它的硬件设施地质博物馆

北京,古称燕京,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里高等教育尤其发达,仅大学就有上百所。大学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体现,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职能,校内博物馆就是其中一项。仅仅位于北京的各大高校内,就有庞大数量的校园博物馆,而提博物馆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地质博物馆。北地坐落于名校荟萃的海淀区学院路,这所享誉海内外的现代化学府,前身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发展而来。而北地博物馆馆内标本也主要继承了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地质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科的收藏,一大批有价值的地质标本,贴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唐山铁道学院、甚至民国时期农商部的标签,之中最老的已逾百年,价值不可估量。北地在建立初期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数十万地质专门人才,在国家工业起飞和地质发展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过程中,当时建有14个展室,涵盖构造、古生物、矿物、岩石、勘探、金属非金属矿产、能源资源、放射性矿物等学科或专业的北地地质博物馆发挥了应有的辅助教学效果。时至今日,于2009年底建成的北地新馆拥有地球科学、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地球物质、恐龙四个固定展厅。这四个展厅在北地的科研及教学上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地球科学厅,完整地再现了《地球科学概论》这门基础课的内容,深刻地向地质类专业师生展示了宇宙与地球的起源、地球的基本特征、圈层构造、板块运动、构造变形、火山、地震、流水、地下水、冰川、风、海洋等地质作用,开设此门课程的师生可以在这里直观了解到地球科学的博大精深。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展厅,按时间顺序展示从46亿年到2.5亿年前地球与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历程。通过展板资料和动态图示,可以很好地了解生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加深师生对原核生物、脊索动物、植物的各门类化石的了解。地球物质厅:地学相关的各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矿物标本,岩石标本都可以在这里直观看到,并且展厅标本布展皆按教材分类布展,方便师生查阅。恐龙厅,一共拥有12条恐龙骨架,并且根据时间轴对恐龙的分布、种类进行介绍,对需要进行恐龙时期科学研究的北地师生而言,完全可以满足自身需求。基于教辅之用的前提,馆内各个展厅综合运用展板、标本和声、光、电等手段,在这里,不仅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便捷地查询矿物学、岩石学,能源以及珠宝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能通过电子“翻书”系统,查看变质岩薄片的照片、了解矿产分布, 为北地师生的科学教研及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些“馆龄”百年的藏品不仅是学习研究地球科学瑰宝,更是记载我国高等地质教育发展历史的“活化石”。北地成为国家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这座博物馆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关注“大学深度解读”,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深度解读!

若天幸然

科技研学丨博物馆里寻宝藏、探真知

这一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天高云淡,正是研学好时节。去博物馆“打卡”,是武汉小学的“保留项目”。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到湖北省博物馆、武汉科技馆、武汉桥梁博物馆等地研学。这一次,四年级6个班300多名同学,走进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踏上了科技研学之旅。博物馆的存在,让人们得以从全球视野和人类文明的高度反观身边的世界。科技类博物馆,则将世界和科学的奥秘以一种酷炫、直观的方式呈现于人前。当科技研学走进博物馆,孩子们既能收获新奇体验,更被激发出探索宇宙、探索科学的兴趣,迈出科学启蒙第一步。寻生命足迹,找地质宝藏漫步在数百万年前到数亿年的历史中用手触摸史前生物的体温用心感知生命存在过的痕迹地球从哪来的?太阳系有哪些地球的兄弟姐妹,它们各自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地球上最初诞生的生命形式是怎样的?恐龙有哪些种类?究竟它们是如何灭绝的?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是谁?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带着这些问题,武汉小学的学子们与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约会”。同学们跟随老师穿梭在地大逸夫博物馆中,认真地聆听每个藏品的前世今生,眼神中散发出对知识渴望的光芒。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对地球奥秘、生命起源与进化、矿物岩石、珠宝玉石、矿产资源等五个展厅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游览。“海百合不是植物,它是棘皮动物!”“哇!恐龙有这么高啊,都快碰到房顶了!这个恐龙叫什么啊?”“快看!这个地球仪是磁悬浮的耶!”“换我看!恐龙眼中的世界原来是黑白的!”“这个玉石就像葡萄一样,好漂亮啊!”一进入博物馆,同学们发出了阵阵惊呼。著名的黑龙江东北龙、和平永川龙、鹦鹉嘴龙等恐龙骨架化石以及各种珍贵的矿物、宝玉石、化石标本……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瞬间让他们眼花缭乱。在研学导师的介绍下,同学们回顾了地球46亿年的沧桑巨变,探寻了地球生命38亿年的漫长进化过程,领略了精美绝伦的珠宝玉石世界和五光十色的矿物岩石天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收获满满:“地理学和人类息息相关,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看了这么多有趣的化石和矿物,让我对地理有了新的理解!”一位同学在谈及人类演化时说道。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边看边听边记,手中的笔可没有停过,不断记录着自己的所看所学,自主解决研学手册上的趣味问题。研学手册是老师们提前结合科学课程和场馆实际精心设计出来的。通过探究式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记录和探索,而非走马观花式看展,回校后还要完成研学任务报告和发现总结。整个博物馆,孩子们边参观边学习,佩服古人勤奋智慧的同时也惊叹于科技发展竟然如此神速。科技研学让科普鲜活起来,拉近了孩子们与科学的亲近感,也满足了孩子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求。

天理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这里有珠峰峰顶的岩石

沿着篮球场与青青草地一路向东,我闯进了中国地质大学安静的午后。穿过两排挺拔的白杨,一幢白色小楼矗立在柏油马路的拐角,名为“逸夫实验楼”。楼内的10层至12层便是我要拜访的著名科普教育基地——珍藏着6万余件奇特标本的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刚走进10层的地球科学展厅,我就暗自感叹:这不就是一本立体而生动的地理大全书吗?昏暗角落里,火山喷发模型展示着从山口喷涌流出的岩浆;彩灯闪烁中,因溶蚀作用而千姿百态的岩石勾勒出喀斯特溶洞的原貌;冰川地貌景观则像是迪士尼大片的背景板,让人想要顺着崎岖山路探寻那份凛冽的严寒。博物馆沈阳老师向观者不住地介绍:“除了标明‘模型’字样的以外,所有展品都是真的。比如喀斯特溶洞中这两大块岩石就是真的,考虑到楼墙承重有限,我们又额外添加了一些模拟的溶洞景观。”在一块硕大的大理岩下方,放着一块很不起眼的小石头。沈老师告诉我:“别看这块来自奥陶纪的灰岩其貌不扬,它可是珠穆朗玛峰顶的岩石,是由国家登山队的著名登山家王富洲赠送给母校的。因为形成这类灰岩的古地理环境是海洋,所以它可以证明珠穆朗玛曾是一片汪洋。”在一块如同三束百合盛开的化石前,沈老师又讲解道:“这是一块海百合化石,海百合虽然形似植物,但与海星类似,属于棘皮动物。看!那上面触手一样的东西是用来捕捉浮游生物的。”位于同楼层的恐龙展馆也让人眼前一亮:12条恐龙骨架霸气地摆在展厅中央,其中的马门溪龙最为壮观,单脖颈就有12米长,身形长度超过20米。听沈老师说,它是在2005年由博物馆老师从新疆挖来的。对恐龙感兴趣的观者还可以在这里看到恐龙蛋化石中的蛋壳细纹,目测一下恐龙脚印的大小和厚度。除恐龙以外,该展厅还陈列着中生代各时期的生物化石以及在恐龙灭绝之后的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GO提示展馆位于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逸夫楼10-12楼。可乘562路公交车在成府路口南站下车,而后步行约300米即到。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14点30分至17点30分,对校内外团体和个人免费开放。周日、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闭馆,参观询问电话:82322204。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殷呈悦 文并摄

鬼德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走进竹山开展科普活动

中新网·湖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走进竹山开展科普活动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7日 16:55 来源:中新网湖北今日热点:湖北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又是一年丰收季 湖北确保粮食安全连续12年超百万人报考 “国考热”今年会持续吗?青岛本起疫情源头查清:系医院院内聚集性疫情欧航局为波音亮绿灯 737Max年内有望在欧洲复飞日媒:日本药企申请将“法匹拉韦”用于新冠治疗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17日电 (彭磊 徐燕)10月16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走进竹山县茂华中学,开展国家扶贫日地学科普主题活动。活动以科普助力扶贫,为中学生们奉献了一场丰富的地学科普盛宴。活动期间,逸夫博物馆在茂华学校教学楼前布置“美丽多姿的矿物”科普展板,以及化石、矿物标本展台,并向该校捐赠矿物标本和科普图书。同时,科普讲解员还为七、八年级的1300余名师生上了两堂科普课,调动孩子们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在那里有许多三叶虫、海百合、腕足动物等古生物化石,有5亿年的历史。”在科普展板和展台前,绚丽多彩的矿物图片,20余块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化石、矿物标本,吸引孩子们纷纷驻足观看。讲解员妙趣横生的讲解,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地质知识,更增添了他们对地球科学知识殿堂的向往。在该校活动中心,逸夫博物馆刘安璐博士首先为学生们上了一堂题为《来自地球深部的“彩虹”》的科普课,他从矿物丰富多彩的颜色入手,用妙趣横生的方式引入矿物知识;隋吉祥博士则为学生们带来《矿物与生活》的科普课,通过展示新石器时代矿物在古人类生活的应用,从矿物的特点、来源、生长等方面揭开矿物鲜为人知的神秘面纱,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到矿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呼吁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潜心钻研,用知识为人类造福。科普讲座期间,逸夫博物馆馆长刘先国代表逸夫博物馆,将 42种矿物岩石标本和6 册科普图书捐赠给茂华中学,丰富了该校科普馆藏。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充分发挥地学科普资源优势,先后在全国多所中小学开展科普服务,提升贫困地区学生科学素质水平,增强学生脱贫意识。未来,该馆还将与全国各地有需求的学校、乡村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地学科普工作能力、传播地球科学重大成果。(完)(编辑:裴春梅)关键词:【来源:中新网湖北】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归寂

原来,高校的博物馆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 | 微言夜读

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最精彩的世界,去博物馆吧! 博物馆记录着历史,是最鲜活的历史书。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我们一起走进高校去探寻一件件宝物的“前世今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精彩看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一万三千余组件,品类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藏品绝大多数来自美术学院自1956年以来历年的收藏,以及校友和社会贤达的捐赠。北京交通大学运输设备教学馆【精彩看点】铁路作为历史的见证,时代信息的载体,忠实地记载其修筑、运行年代的科技、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经济财力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北京交通大学运输设备教学馆,始建于1951年,现有机车、车辆、信号、线路、综合仿真和铁路百年发展掠影等六个展馆。馆内珍藏大量的铁路机车、车辆、信号、桥梁等模型、实物和图片,有些设备堪称收藏精品,它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真实反映铁路科学技术发展历程,为学校师生普及铁路运输科普知识,了解中国铁路发展历史提供了生动课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博物馆【精彩看点】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建馆初期,标本主要继承了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质系、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地质系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科的收藏,历史己逾百年。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馆藏的地质标本系统齐全,现馆藏标本总量55000余件,其中公开展出4000余件。藏品除了采自国内各地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的标本。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精彩看点】如果你对松花江电影放映机充满好奇,对老式木质拉箱相机情有独钟,那么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它是集“文物收藏展示、创意产品研发、实务教学研究、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传媒类综合博物馆,全面展示了中国广播电视电影事业从诞生到崛起的历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精彩看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建筑占地面积35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777平方米。美术馆坐落在弧形场地,外形石材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截止到2017年,馆藏品有18050件。收藏有《徐悲鸿先生为抗建壁画所作序》、齐白石中国画《虾》等重要作品。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精彩看点】这是一座收藏丰富、内容系统的专业性博物馆。不仅收藏历代医药文物1000余件,善本医籍200种,还收藏各类中药标本2800多种。此外,还有药用动物剥制标本、药用植物浸制标本、药用植物彩色照片……天津大学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精彩看点】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是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馆内藏品共计万余件,由雕塑厅、花样生活厅、民间画工厅、百花厅、蓝印花布厅、年画剪纸厅、木版活字厅及汉画像石走廊共八部分构成。博物馆藏有姿态威猛的唐代彩绘天王俑、丝绸之路上的珍贵遗存、富于极高文物价值的辽代墓主人像、数千幅宝贵的古版年画原件、来自全国各地年画与剪纸的稀世遗存和古老的木雕活字,以及现当代民间工艺大师的优秀作品等。复旦大学博物馆【精彩看点】复旦大学博物馆创建于1991年春,1992年元旦正式开馆。现有藏品约2000余件。其中最具特色的是400多件台湾原住民民俗文物,如民族服饰、木雕制品、渔猎用具、手工艺品等,从多角度反映他们的传统习俗文化。各类古代艺术珍品中,历代古钱币收藏较为系统,殷商甲骨文片弥足珍贵,青铜器、陶瓷器及瓷片标本亦不乏精品。同时,还藏有一批当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和美国抽象艺术画作。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精彩看点】航运博物馆设于上海交大新中院,一楼为中国航运史馆,展示的沙船是元明清三代的漕运船,如今上海城徽还有它的图案,“郑和宝船”“大西洋信仰号”“东方之星号”等船模十分精美;二楼为董浩云陈列室,展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董浩云生前的手稿、照片、实物等。东华大学纺织服饰博物馆【精彩看点】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全面综合反映中国纺织服饰历史文化和科技知识的博物馆。展馆共分为科普馆、古代馆、近代馆和少数民族馆四个分馆,已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精彩看点】这是国内第一座系统展示中华农业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馆里有6000多年前的石刀石斧、7000多年前碳化的种子、古代水车等,更有明嘉靖刻本的《齐民要术》和中国第一支青霉素菌种作为镇馆之宝。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精彩看点】奇特无比的海水故事,妙趣横生的海洋物理,威力无穷的海洋声学……动动鼠标,点击进入数字海洋博物馆,便可走近海洋风暴,感受海洋冷暖,探寻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精彩看点】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由当代著名建筑师朱锫担纲设计。 整座建筑造型似一块飞来之石,周围绿树环绕,毗邻武大中心湖,傲立珞珈山旁,山、水、林、石互见互注。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841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达28米。捐建者陈东升先生在开馆之际还捐赠给博物馆40余件、总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现当代艺术精品。西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精彩看点】西南大学目前拥有历史博物馆、美术馆、生物标本馆、天文馆、校史馆和蚕桑丝绸陈列室等多个博物馆。博物馆现有藏品九千余件,包括石器、陶瓷器、铜器、铁器、钱币、字画、少数民族文物等十一类。馆藏以陶瓷、货币和少数民族文物见长,尤其是瓷器种类繁多,不同时期品种齐全;少数民族文物以羌族、彝族文物见长;此外,还收藏了大量反映巴蜀文化的文物精品。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精彩看点】西南财经大学货币证券博物馆始建于1998年。博物馆现位于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文献中心,展厅面积七百平方米,有中国历代货币、证券、票据、保险凭据、供应票证等藏品近六万件。来源 | 各高校官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官网(来源:教育部)

有瞽

国家海洋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战略合作

内容提要:记者从国家海洋博物馆获悉,昨天,该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签署科学文化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揭牌。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国家海洋博物馆获悉,昨天,该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签署科学文化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自然文化研究院海洋分院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揭牌。国家海洋博物馆2019年11月面向全国征集馆校共建合作学校以来,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直保持着良好沟通合作,今9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为首批共建合作学校。在前期合作基础上,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将重点围绕海洋科学、海洋文化相关领域,全面深化馆校共建,共同促进知识创新与文化繁荣,共同提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立德树人能力。(津云新闻编辑孙畅)【来源:北方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戒也

北京高校博物馆探访:仅少数对外开放,该不该“放暑假”?

“养在深闺人未识”经常被用来形容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现状。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近200家高校博物馆,其中虽不乏藏品丰富、颇具特色的博物馆,但绝大多数并不为公众熟知,再加上管理方式、人员协调等因素,不少大学选择在暑假关闭博物馆。然而,去大学里的博物馆感受学术氛围、一睹高校“珍藏”成为近年来北京中小学生和家长的暑期首选,但往往难以如愿。记者上周探访了多家高校博物馆,在多数学校的博物馆门前都吃了“闭门羹”,只有少数博物馆在假期对外开放。那么,高校博物馆是否应该“走出深闺”全年开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全面对外开放 高峰单日参观人数上万“这几件衣服真好看,是皇后穿的吧!”一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以织绣为主题的展厅,媛媛就拉着妈妈和小哥哥“趴”在展柜前仔细端详。媛媛开学就要成为二年级的学生了,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是因为学校老师留了参观博物馆的作业,“早就听说清华博物馆办的展览都很不错,今天带孩子来学学知识。”媛媛的妈妈解释道。站在一旁的小哥哥是媛媛在博物馆里认识的新朋友,来自山西,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次参加了英语课外班的北京夏令营,参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是他们一周行程中的活动之一。“我对竹简上的文字更感兴趣,细细的竹简上能写下这么多文字,太了不起啦。”像这位男孩一样,来自广东的小健也是参加的游学夏令营,参观清华大学是当地旅行社主推的“热门产品”,在半天的“清华游”中,参观博物馆更能吸引已经上高中的小健,“在这里更有收获”。记者在博物馆内见到了许多穿着五颜六色文化衫的夏令营营员,最小的即将进入小学,最大的刚刚高中毕业,他们拿着各式各样的“任务清单”,穿梭在一件件展品间。清华艺术博物馆记者上周去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两次,虽然在不同的时间,但感觉博物馆内的参观者为数不少,而这些参观者多为外地的游学夏令营和旅行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大厅以及每层的走廊和展厅都安排了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周末在常设展厅还安排了讲解志愿者。此外,清华大学在荷清路上专门设置了一个不需要经过清华校园、不用提前预约的艺博参观临时通道——艺博“专属校门”。“暑假是博物馆参观高峰,人少时一天也有五千多人入馆参观,人多时能超过一万。”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本身对外开放 成功进校才可参观“我想带孩子进去看看考古博物馆。”北大西门外,一位妈妈领着刚上高中的女儿正与保安进行着“谈判”,“你看这走两步就到了,我们又不去别的地方。”然而,门口的保安还是将母女二人拒之门外:“没有预约,就不能进去。”北京大学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在暑假期间也对外开放,观众可以凭有效证件免费入馆。但由于北京大学在今年暑期实行了预约参观制度,不允许校外人员随意出入,想参观博物馆的游客也必须提前预约才能进校参观,一些不知情的游客被挡在门外。目前北大博物馆中,120周年校庆特展 《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还在继续,晋侯鸟尊、晋侯稣钟等珍贵文物以及图版、照片、工具实物等一手资料吸引了不少参观的游客。“爸爸你看,这只大鸟背着小鸟,你也应该背着我。” 一个小男孩站在“倗季凤鸟尊”前,调皮地跟他的父亲说。记者注意到,北大博物馆中的参观者也以外地旅行团、夏令营为主。小男孩的父亲说,他们来自浙江,参观清华北大是当地北京旅行团中的“标配”,“虽然孩子还小,让他来看看中国最高学府的博物馆,学习一些新知识,也不错。”由于受到“进校规定”的约束,北大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没有清华艺术博物馆的多,“暑期还是比平时多些,最多的时候一天也有上千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规定时间开放 预约前一周名额爆满北航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在暑期也是正常运行,从7月16日到8月29日,每周二、周六上午对外开放,校外人员需登录北航博物馆官网,按照官网上的提示流程,用身份证进行预约。记者提前一周在博物馆官网进行预约时,就发现参观名额已满。“黑寡妇”战斗机、我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和歼-10战斗机是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除此之外,馆内还珍藏了30余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美、苏等国的飞机和导弹,以及歼击机、运输机、教练机、直升机等各个种类的飞机。这些别具特色的藏品也吸引了不少由中小学生组成的暑期游学夏令营,“每到周二和周六上午,就能看到一队队中小学生进入博物馆参观。”北航大三学生小傅说。北航为航空馆专门安排了志愿讲解团队,每周二、周六上午为校外人士志愿讲解,并在周六上午为预约散客提供讲解服务。记者了解到,馆内目前有注册志愿者154人,为参观者提供中英文双语讲解。在近两个月中,已经服务了包括中小学生、大学生、各学校参观团队的国内外各界人士,提供预约志愿服务60余次。更多博物馆在暑期闭馆服务对象是谁认识尚未统一除了上述大学博物馆,其实还有很多大学的博物馆都非常有特色,但在假期却都无法参观。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都吃了“闭门羹”,这些博物馆对外明确通知,博物馆随学校节假日闭馆。而在中国传媒大学内,记者发现,原本在暑期开放的广告博物馆和传媒博物馆也因门前管道施工改造而关闭了。那么高校博物馆应不应该长期对外开放呢?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社会人士及在校学生。接受采访的人中,有九成认为高校博物馆应该对外开放。北京大学的校友小徐说:“在不影响学生上课、学习的情况下,学校开放博物馆,将校内资源开放给社会大众,是件好事。”另一位北大在读的学生小花也表示赞同,“在北京的高校中,很多有特色的高校博物馆都不对外开放,有的甚至对本校学生也限制开放,这样是对学校资源的浪费。我认为只要规定好开放时间和开放方式,大学的博物馆都应该对外开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多数高校博物馆在假期闭馆,其原因在于学校对博物馆的定位不够明确:究竟是服务高校为主,还是服务社会为主,观念上的分歧造成了部分高校博物馆开放时间不足、鲜有人至的现状。对于“走出深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清华艺术博物馆,该馆副馆长邹欣总结了几点经验。首先,清华艺博虽地处清华大学校园内,但在开放时间、管理方式上并没有受校园的限制,而是参照公共博物馆,除每周一和除夕到正月初十闭馆以外均对外开放,在接待观众方面也不限于本校师生,参观者中有90%是社会公众;其次,清华艺博从开馆的首展开始就策划了融会中西、贯通古今的多个展览,其中既有展示馆藏的“清华藏珍”,也有富有清华特色的“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文献展”,还有引起广泛关注的“对话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至今已举行了近30个艺术展览;此外,清华艺博在管理模式和公教活动方面也都秉持“开放办馆”的原则进行了创新。来源:北京晚报北京晚报实习记者李祺瑶、实习生张钟井 文并摄

驱魔者

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17级本科生,很荣幸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在地大生活快两年了,里面确实有不少的建筑我认为是标志性的。下面由我慢慢道来。。。。。1. “摇篮”石。这算不上一个建筑,但是我认为是地大地标之一。中国地质大学作为国内地球科学领域最高学府,被称作“地学摇篮”是当之无愧哒!!(/▽\)。这块石头就在南北主校道的交汇处!这是学校的一道风景线,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在这拍毕业照的哦~~~“摇篮”石2. 逸夫实验楼。我认为逸夫实验楼是我们学校规格最高的建筑!!!里面有各式各样关于地学领域的实验室。据一个老师说里面有个分析实验室拍档已经到了两年之后....Σ(っ °Д °;)っ震惊到我了。不过我最吸引我的是顶层的地质博物馆!!!里面各种古生物化石、结晶良好的矿石、还有火山和地层运动的模型!!很好玩的~~~~~据说也对外开放,只要事前预约,就可以进去参观!!逸夫实验楼3. 室外攀岩壁。地大的室外攀岩壁是按照正规比赛规格建造的!!我曾选过的体育课有攀岩的教学。特别刺激!(ps:体重过重或者恐高者慎选!!因为攀岩很费力哒) 我当时还目睹了攀岩课的同学攀岩的飒爽英姿!!他们各种“倒挂金钩”还能硬生生的爬到顶点,只能仰望羡慕。。。咳咳,里面还有不少的女生啊啊 ┌(。Д。)┐,她们怎么能做到的啊。羡慕.JPG室外攀岩壁不过在这提醒一下哦,体育课选野外生存、素质拓展、保健、攀岩等都是需要学一些基本的攀岩基础的。小可爱们要慎重哦!!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づ ̄ 3 ̄)づ!

生民

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

你见过长在大海里的百合花吗?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就可以领略到这样的奇景。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序厅 张凡摄走进二楼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数十朵绽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茎、冠全都清晰可辨,好似艺术大师的雕刻作品。整个造型如花似画,美得让人心醉。这块海百合化石产自贵州关岭,距今2.3亿年,特征清晰,保存完整,可谓逸夫博物馆的一大“镇馆之宝”。为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证据海百合是,最早出现于距今约4.8亿年前的奥陶纪早朝。几经兴衰,已发现5000多种化石种,直到现代海洋中生存仍有近700种。在2亿3千万年前,海洋里到处是海百合的身影,它们有的附着在漂浮的树木上,过着浮游的生活方式;有的跟苔藓虫和腕足动物在海底形成草地般的大面积覆盖面,留下许多化石,有的石灰岩地层全部由海百合化石构成。小学生参观海百合化石 刘安璐 摄“海百合的身体有一个像植物茎一样的柄,柄上端羽状的东西是它们的触手,叫腕。这些触手就像蕨类的叶子一样,迷惑着人们认为它们是植物。后因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约96%的海洋物种灭绝,海百合也逐渐衰退。如今,人们只能在深海里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逸夫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李富强介绍说。海百合在死亡以后,钙质的茎、萼很容易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由于海水的扰动,使这些茎和萼总是散乱地保存,失去了百合花似的美丽姿态。但如果它们恰好生活在特别平静的海底,死亡以后,他们的姿态就会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化石。由于这种环境比较苛刻,所以这样的化石十分珍贵,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收藏价值,不仅为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也逐渐成为化石收藏家的珍品,甚至被当作工艺品摆放。演绎沧海桑田 勾画史前奇观一个理想的海百合化石由根、茎和腕三个部分组成,但大多数化石不完整。逸夫博物馆的海百合化石特征清晰、保存完整,虽在地下沉睡了两、三亿年,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国画大师笔下绽放的百合花,委实罕见。这块珍贵的海洋化石,演绎了中国西南边陲一个远古的沧海桑田故事。距今大约二、三亿年前,贵州关岭地区还是一片封闭的海域,气候温暖,海水湛蓝,清澈见底,到处生长着美丽的海百合。兴义龙和贵州龙也生活在这里,由于没有天敌,生物数量越来越多,海百合和动物的遗骸不断被泥沙所掩埋,沉积在海底,成为珍贵的化石。如今,贵州关岭的古生物化石产地已经开辟为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海百合化石近景 张凡 摄您瞧,在这块化石上,一朵朵直径达半米左右的硕大“花朵”呈现在人们眼前,朵朵“巨花”和缠绕盘旋的“茎杆”,构成了繁花似锦的画卷。“花朵”上清晰的鳞片状结构,又表明了海百合的动物特征。透过这块海百合化石,人们可以看到海百合的内部结构,为研究海百合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更为我们勾画出史前海洋与海洋生物的奇妙景观。完成美丽蜕变 见证化石奇迹2003年建馆前夕,时任博物馆馆长的任有福从贵州校友处听说,当地农民发现了一块面积很大的海百合化石,怦然心动,于是迅速联系校友,前往贵州关岭洽谈,最后雇用一辆大卡车把它拉回武汉。在逸夫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博物馆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在二楼展示这块海百合化石,以恢宏的气势引出“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这一展陈主题。由于当时博物馆建设已经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要把它全部修复并天衣无缝地拼接到一起,做好上墙展示的所有准备工作,工期只有七十多天。工期虽紧,但修复标准却没有降低。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修复效果,任有福每天亲自在修复现场把关,李富强带领几名技术精湛的化石修复技师每天十六个小时轮班,在粗修、精修后,再采用喷砂工艺,用高速气流喷出的沙子,打磨出海百合最细微的结构,呈现出最真实的面貌。最终,这块海百合化石的修复工作在2004年12月全部结束,采用背设钢架的方式上墙安装。经过修复和拼接,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表面呈现的扇形冠状海百合,一般冠径10至40厘米,茎可至l60厘米以上,茎杆直径1厘米左右。也有个别为2.5厘米,根部不太发育,因此不甚明显。逸夫博物馆珍藏的一块小型海百合化石 徐燕 摄2004年,这块海百合化石展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些校友把珍藏并且研究过的海百合化石赠送给博物馆,希望它们能够继续发挥作用。校友捐赠的海百合化石 葛文靓 摄目前,逸夫博物馆共珍藏着4块保存完好、外形精美的海百合化石。在大自然漫长的演变中,气候变化,物种更迭,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不解的谜团。而正是这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为我们解开了一个个的千古之谜,让人类更好地热爱自己的家园,更好地理解“适者生存”自然法则的秘笈。责编:齐雯融媒体记者:康静怡通讯员:徐燕编辑:周琛【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