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老马也“失蹄”?海康威视两被查董事奋斗多年身家已过百亿处女作

老马也“失蹄”?海康威视两被查董事奋斗多年身家已过百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对于国内安防龙头海康威视(002415,SZ)来说,2019年年末无疑是个“多事之秋”。在10月份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之后,近日,公司两名董事遭证监会立案调查一事再次受到外界关注。11月13日晚,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胡扬忠和龚虹嘉于11月11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两名董事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对于二人被调查的原因,海康威视方面回复记者表示,本次为针对董事个人的调查,证监会还在调查中,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另据中源协和(600645,SH)的公告,被立案调查的事件与当事人为海康威视核心经营层设计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有关。今日(11月14日),海康威视股价报收33.37元/股,下跌2.46%。《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两名董事在海康威视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两人均为公司创始人,其中胡扬忠一直担任上市公司总经理一职,而龚虹嘉为公司最初重要的投资人,至今位列第二大股东。此外,二人均登上了福布斯发布的2019年《中国400富豪榜》,其身家均超过百亿元。创业之元老海康威视在公告中称,公司董事胡扬忠、龚虹嘉以及公司(如有需要)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调查工作。根据调查进展,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因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胡扬忠和龚虹嘉二人一时陷入了舆论漩涡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二人与海康威视及海康威视的原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以下简称五十二所)的渊源极深。海康威视脱胎于事业单位。2001年,五十二所作为重要发起人之一成立了海康威视,在海康威视上市之前,五十二所持有海康威视48.45%的股份,而且在海康威视上市后一直位居公司第一大股东。直至2014年初,五十二所将所持海康威视40.42%的股份无偿划转给海康集团(彼时海康集团与五十二所同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此后,五十二所才与海康威视“脱钩”。从1989年至2001年,也即胡扬忠24岁至36岁这段青葱岁月里,他一直在五十二所工作,历任五十二所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海康威视成立之后,也即从2002年开始,胡扬忠任海康威视总经理、董事至今,堪称海康威视创业过程中的元老。据全球权威安防媒体杂志《安全&自动化》评定,在海康威视上市之前的2009年,其在全球安防企业中排名第12位,而如今海康威视已经位列榜首。2010年海康威视仅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到2018年则已增长至498亿元。事实上,海康威视上市之后的快速发展与胡扬忠的商业才干不无关系。2011年,胡扬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海康威视成立时正好赶上了安防行业快速发展的好时机,公司的起点较高,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机会,没有犯下太多的错误。”21世纪初,摄像录像产业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变革,即从VCR(磁带录像)向DVR(数字录像)的转变。海康威视抓住了这个机遇,早在2002年就发布了板卡和DVR产品。2003年,海康威视自主开发了基于H.264算法标准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并取得了相应的软件著作权。此举也奠定了海康威视在国内板卡市场的领先地位。2010年,海康威视又开发了视频综合平台产品,这是集视频编码、解码、矩阵切换、画面分割、显示控制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这一产品解决了大数据量交换的难题,其总线带宽达到了40Gb/s。此后,海康威视又有智能产品、AI云架构产品、物信融合数据平台等相继问世。登上富豪榜伴随着海康威视的成长,胡扬忠的财富也在逐渐积累,并登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福布斯发布的2019年《中国400富豪榜》显示,现年54岁的胡扬忠位列该榜单第265位,财富值101.1亿元。不过,在海康威视上市之初,胡扬忠并未出现在海康威视前十名股东的名单之中,在资本市场上也显得有些默默无闻。直到海康威视2016年一季报,胡扬忠才出现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当时位列第九。海康威视的公告显示,近些年,胡扬忠一直在加仓海康威视的股份,这与一直减持的龚虹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近几年以来,胡扬忠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来自东方财富的数据显示,除了持有海康威视之外,胡扬忠自2017年以来位列十大股东的上市公司还有瑞茂通(600180,SH)和康恩贝(600572,SH),截至2019年三季报,其持有的市值总计约60亿元。胡扬忠还曾位列瑞茂通、康恩贝前十大股东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截图此外,启信宝数据显示,胡扬忠还持有多家企业的股份,行业范围涵盖供应链、股权投资等。胡扬忠担任股东的企业 图片来源:启信宝截图值得注意的是,胡扬忠身为海康威视总经理、董事,其薪酬水平并不像有些千亿级别上市公司高管那样高。2016年~2018年,胡扬忠税前年薪分别为308万元、300万元和308.79万元。屡屡套现?此次被调查的海康威视另一位董事龚虹嘉与胡扬忠同岁,两人均出生于1965年。据湖北日报报道,两人还同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1982级校友(有意思的是,同为1982级校友的还有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这三人曾被称为海康威视“三剑客”)。龚虹嘉1986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和香港等地从事电子产品的外贸业务。和胡扬忠一样,龚虹嘉也在福布斯富豪榜上留名——龚虹嘉家族位列2019年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26位,财富值608.1亿元。与胡扬忠在事业单位一步一步往上走的职场经历不同,龚虹嘉一直在创业和投资领域摸爬滚打,涉猎的范围包括收音机(即90年代家喻户晓的德生收音机)、手机软件、芯片、智能卡、数据系统和基因工程等。记者注意到,龚虹嘉是海康威视的发起人之一,在海康威视上市之前其持股比例为27.55%,是股权比例仅次于五十二所的第二大股东。事实上,当初之所以成立海康威视,与龚虹嘉有莫大的关系。据海康威视招股说明书披露,2001年海康信息(五十二所下属企业)与龚虹嘉双方对在视频监控行业采用的算法技术路线前景达成了共识。海康信息决定与龚虹嘉双方采用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来研发新一代的数字视频监控产品。这家合资公司即海康威视的前身——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龚虹嘉的帮助下,海康威视拥有了自己的H.264算法标准软件,摆脱了对外部软件的依赖,不必再向软件的专利方支付软件使用许可费用。“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海康威视可算作龚虹嘉最成功的投资之一。2001年海康威视成立,龚虹嘉出资245万元,出资占比为49%。此后,经过数次股权转让、注册资本增资,到海康威视上市时,龚虹嘉持股比例27.55%,出资额为1.24亿元(含现金出资及利润转增出资)。而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龚虹嘉仍然持有海康威视13.43%的股份,这部分股份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对应市值约为419亿元。龚虹嘉累计减持海康威视股份统计 数据来源:海康威视公告值得注意的是,据海康威视公告披露,从2011年开始至2018年,龚虹嘉至少减持海康威视股权21次,累计套现的金额达146亿元。在未考虑海康威视分红的情况下,龚虹嘉当初投入的1.24亿元,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增值为565亿元,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每日经济新闻

孔保

海康威视4500亿安防一哥之路,加冠之年生变

文 / A股频道出品 / 节点财经张川离职后,仍在海康威视任职的同事李瑶给他发来了微信消息,并告诉他,海康威视取消了所有餐补费用、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医疗补贴以及中高端医疗保障。一并取消的还有过节费、工作服、生日福利。“从3月份开始进行调整,4月份工资发放中不再提现这些福利。”李瑶告诉他。原本张川还有疫情期间不好找工作的顾虑,如此一来,他放下心,“找一份比海康还差的工作也不容易。”从2001年创办,海康威视即将进入加冠之年。这家经过时间积淀的企业,在过去的数年时间中,称霸全球安防市场,仅凭一己之力,登上安防行业的塔尖。在经过了快速发展、突飞猛进的冲刺后,海康威视自身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近几年,向外看,有来自贸易清单的制裁;向内看,人才内核不稳;向上看,创新乏力;向身后望,对手正在逼近......这艘安防监控的巨轮,随着驶入海域的深入,风浪更大、暗礁更多。/ 01 /起航五十二所回望过去的航海历程,海康威视算得上是最早的一批出海者。时间回到20年之前,陈宗年和胡扬忠还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工作。这家研究所历史悠远,建立于1962年,建立最初,五十二所的方向就是信息产业。当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所内建立了多个业务单元,进行不同的专业化发展。而重点方向就是数字音视频、数字存储记录、外设加固、税务电子化、智能监控等技术及各类电子产品、节能照明产品等。陈宗年和胡扬忠所专注的方向,就是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20世纪70年代,国内视频安防系统还处在最初阶段,即模拟视频监控时代,视频多画面分屏器、视频矩阵、模拟监控器、磁带录像机等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要设备,视频切换矩阵是核心装备之一。通过模拟监控器将采集的视频转化为模拟信号,再由主机控制信号在同轴电缆中传输,最终视频资料在录像磁带(VCR)中储存。起初,因模拟监控器的磁带存储空间很小,同轴电缆传输速度很慢,因此只有频繁更换磁带来达到长期存储的目的,从而导致自动化效率低、录像检索慢等问题。于是行业开始向半数字视频监控时代迈进。安防监控技术迭代的同一时期,陈、胡二人,在所内已经耕耘了30年。从自身看,两人都已经成为骨干,不过,研究所内竞争激烈,两个技术派出身的骨干想要再向前一步,并不容易。时至今日,科研院所仍有个玩笑话:技术好的都搞科研、技术一般的创办企业、技术不行的做管理。当时,历史的潮动平息,市场开始复苏。国内的事业单位试水市场化的改革,五十二所也开始尝试找到盈利的途径。最好的方法是,在五十二所的体系下成立公司。就在这一时间节点,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球安防监控市场的水花。本就准备转岗的陈、胡二人决定创业,在五十二所的支持下创办了海康威视。两人虽然有技术体系,但缺少了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编解码技术。彼时,俩人的大学校友龚虹嘉通过创办德生收音机、德康通信(亚信)等公司实现财富自由,而他刚好拥有编解码技术,三人一拍即合,海康威视启程。在2001年成立时,海康威视只有两个股东,大股东是国务院国资委下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持股51%。二股东是香港籍的龚虹嘉,出资245万元,持股49%。这样的架构之下,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大股东中国电科下的五十二所派出,即陈宗年任董事长,胡杨忠任总经理。龚虹嘉作为天使投资人,任副董事长。如今,龚虹嘉的245万元天使投资,已经为他带去上万倍的回报。今年9月,龚虹嘉减持了9344.85万股海康威视,套现36.33亿元,两次累计套现达到70亿元。上市以来,经过多次减持,龚虹嘉已经累计在海康威视上套现超200亿元。/ 02 /由0-1的发家史90年代开始,中国市场上,硬盘刻录机(DVR)成为了视频监控行业划时代的产品。数字视频监控时代,DVR采用数字记录技术,将视频模拟信号进项数字化编码并进行存储,在图像处理、图像储存、检索、备份、以及网络传递、远程控制等方面也远远优于最初的模拟监控设备。最初,海康威视以出售板卡、DVR为主营业务。 成立不久后,海康威视就推出了基于MPEG4标准的板卡产品,海康威视将这种初级的产品贴上自己的牌子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当年即占领了60%的市场份额。胡扬忠在一次媒体采访时表示:“在2002年大年初二的时候,我们仍然在办公室忙碌着。我也拿不准公司的产品能否如期开发出来,市场反应又会是怎样。现在看来,海康威视赶上了2002年视频监控行业技术换代的契机,在成本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提高了产品性能,市场自然就是我们的了。”此后,海康威视又推出了基于H.264标准的H系列压缩板卡,成为国内第一家将H.264标准产品化的公司。不断的创新迭代让海康威视在主流压缩板卡的市场份额高达80%,公司2003年的销售收入也达到了1.6亿元。2007年,是海康威视成长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当年,第二大股东龚虹嘉将15%的股权转让给员工时,公司的净资产已经超过6亿元,而15%股权的实际转让价为500万元。股东掏钱做团队激励的案例现在看并不稀奇,在当时,却极为少见。除了这笔大额的股权激励外,龚虹嘉还另外将1%的股权转让总经理胡扬忠和副总经理邬伟琪两人,这笔额外的股权按5亿估值转让,按净资产计送出的价值100万元。龚虹嘉作为股东,自掏腰包拿出了1亿给员工,而另一个股东不用承担此责任。有市场传言,早在2004年,龚虹嘉就曾向经营团队承诺,若未来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将参照公司原始投资成本向经营团队转让15%的股权。兑现了承诺后,海康威视的管理层与公司深度绑定,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海康威视的控股股东海康信息将股权转让给“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进一步提升了海康威视的国企地位。对于安防领域,海康威视的国资背景也为其带去了便利,通过这样的身份背景,海康威视顺利拿下了不少政府订单。这也是其能够快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010年5月28日,海康威视在深圳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以68元/股的发行价发行5000万股,融资34亿元。上市当日收盘,公司总市值达到409.7亿元。同期,我国安防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约240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近7600亿元,视频监控市场规模也由242亿元增长至1192亿,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5.5%和22.1%。图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海康威视由五十二所出发,登陆资本市场后,如虎添翼。与此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让海康威视进入了黄金期。/ 03 /黄金期:400亿到4000亿从400亿到4000亿,海康威视用了十年时间。而从4000亿到4500亿,海康威视仅仅花了14天。今年10月,海康威视公布三季度报。今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收入420.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8%,实现净利润80.27亿元,增幅5.13%。除了业绩领跑,海康威视的毛利率也极为亮眼,十年平均为45.91%,比排名第二的大华(40.06%)足足高出近6个百分点。在这份亮眼成绩单公布不久后的10月26日,海康威视总市值突破4000亿大关,达到4025亿元。仅仅14天后,海康威视市值突破4500亿,创下历史新高。市场的追捧有迹可循。自2007年以来,海康威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从未低于15%,常年高于30%以上。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常年高于20%以上,个位数增长仅仅只有2019这一年。历年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25%,2013年至今均高于30%的水平。公司资产负债率,常年在40%以下。近些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也是一年高过一年,从2010年时的2亿多元,到2019年已经实现单年投入55亿元。成绩单如此亮眼,二级市场上获得关注也正常。数据来源:大视野以安防业务发家,得益于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海康威视迅速成长为业内翘楚。自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后,海康威视营业收入从36.05亿元上涨至2019年的577.52亿元,十余年间,营收增长16倍。归母净利润也从10.52亿元上涨至113.53亿元,增长10倍多。上市10年以来,海康威视连续9年实施现金分红,分红总额高达206.93亿元。从2011年起,海康威视便在全球视频监控领域排名第一,如今已连续九年的时间。2014年时,海康威视还进入了机器人领域,推出了移动机器与机器视觉两大类产品。2019年,其机器人业务的营收已经增长至8.13亿元。此外,海康威视还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积极迈进,着力打造更完善的科技网络。在历年发展中,海康威视的战略定位也经过数次调整——2012年,成为全球领先的安防企业;2013年,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型安防企业;2014年,成为全球领先的视频产品及内容服务提供商;2015年,全球领先的视频产品及内容服务提供商;2016年,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2017年,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2018、2019年,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海康威视不断调整的先决条件,是安防行业不断的变化。智能化浪潮的来临,想要不被时代所淘汰,需要依时而变。除了智能城市的推进,应用场景也开始不断扩充至大数据、无人驾驶、智能楼宇等领域,海康威视在今年提出,要做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其业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去年以来,随着5G网络在全球如火如荼建设,以及NB-IoT和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应用,支撑百亿级海量物联网设备连接成为可能,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一轮的产业智能化浪潮被掀起,促使信息科技进入全新的万物智能时代。对于安防产业来说,以AI为核心的技术推动行业迈入发展新时代。视频识别、人脸识别等机器视觉广泛应用于城市及公共场所,安防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让海康威视、大华等传统安防巨头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去年,物联网规模突破万亿,让转型为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海康威视从中分得一杯羹。/ 04 /高增长下的激励退坡总结过去高速成长,海康威视的成功可以归结于三点:其一是时代赋予的运气,借助安防行业快速的崛起,海康威视也御风而起;其二是早期布局,技术不断创新带来的红利;第三是人才激励的正面效用。在行业中,唯有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为了加快发展,海康威视在人才激励方面也下了不小的力气。2012年公司以股票期权的模式启动了一轮长期股权激励,当时激励对象有590人;2年后的2014年,进行了第二期激励,当时有1134人获得股权激励;2016年,第三期激励计划开启,2936人列为激励范围内;2018年,有6514人获得激励,占总人数比例超过24.7%。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虽然股权激励计划一直“在线”,但实际上,海康威视的工资水平在行业中并不算高。一个仍被反复提起的趣事是,在员工入职培训的PPT上有一句:在海康威视工作,不一定能富裕,但会体面。如今,“体面厂”成了业界对海康威视的代称。今年年初,海康威视发布全员邮件,取消今年的普遍涨薪计划,并且减少福利支出。此外,传闻海康威视已经停止招聘,并且与部分应届大学生毁约。王肖在知乎上吐槽,在公司工作7年,工资还不如应届生的薪酬。行业内将海康威视形容“大而不倒”,用词或许有些激烈,但仅从人才激励上看,海康威视确实步步退。有内部员工将海康威视过去的十年变化形容为小伙子变成中年油腻胖大叔。“外人看起来很大,但内部虚的不行。”除了人才激励的不到位,海康威视增长速度近年来呈现放缓态势。自2014年起,海康威视收入和利润增速不断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营运指标亦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从归母净利润来看,海康威视上市前五年一直保持着40%以上的增长速度。随后,增速维持在20%-30%间。直到2019年,海康威视高速发展的趋势突然放缓,归母净利润增速骤降至9.21%。相较之下,可比同行业公司大华股份近年来业绩增速虽然也出现下滑,但是其2019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5.04%,远高于海康威视。其中有一个外部干扰因素。去年10月,海康威视被美国商务部列入贸易管制的“实体清单”,海外业务受到影响。国元证券认为,“海康威视等被美国商务部纳入‘实体清单’后,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对公司营业收入增长造成了一定压力。”此外,强敌入局也让安防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2019年,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开发提速,智能安防产品从年初的二十多款发展到当年10月的近三百款,成为海康威视的新对手。胡杨忠曾在公开场合说过,“华为做不了这个碎片化的市场,迟早会退出。”没过几天,华为副总裁站出来说:“华为要么不做,要么不做到第一,是不会退出的。”出来华为这一“劲敌”之外,如今阿里入股了智慧交通领域头部企业千方集团,千方收购了安防行业老三宇视科技;腾讯试水智慧校园;旷世依图搞起了公安人脸;佳能也要加快监控摄像头业务进度,欲挑战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入局者有钱、有技术,都看上了“碎片市场”,海康威视还能坐多久的宝座?有内部员工分析了一张海康威视的竞争线:网线类产品 -- 和传统线缆厂家PK;摄像头 -- 和大华、宇视、华为对打;停车场 -- 捷顺等;楼宇对讲 -- 安居宝等;智能家居 -- 小米、360;消防 -- 传统消防厂家、大华;软件 -- 各集成商公司和软件公司;LED -- 洲明、利亚德;算法 -- 商汤、依图;云计算 -- 华为、阿里、腾讯;电脑、打印机和复印机三大件 —— 联想、惠普。近年来,海康威视仍保持了高速增长,但为了实现这种增长,不得不每年扩充几条产品线,结合海康威视毛细血管的营销网络,每年贡献几十到上百亿营收。虽然横向拓展来钱快,但纵向深入产品研发就大大缩水,这导致了海康威视产品质量问题频出。除此之外,近几年,海康威视内部还出现了不少腐败,根据此前的报道,某采购员贪腐高达800万。追溯历史,2001年出发,16年后的海康威视以 35.22 亿美元的年收入首次超过霍尼韦尔、博世等全球安防巨头,坐上了全球安防一哥的宝座。如今,公司先是被列入实体清单,紧接着大股东减持,内部创新不利,在市场机制下,工资低于市场水平,员工失望离开,求职者望而却步,企业人才匮乏,长此以往竞争力下降。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安防行业的新格局正在重构:互联网的冲击仍未结束,物联网又来了;行业市场的开发如火如荼,民用市场硝烟起了;平安城市建设告一段落,智慧城市又近了。大变革之下,海康威视要保住行业领先地位,需要从技术、人才入手,重新审视自己。(本文提及张川、李瑶、王肖为化名)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惊天破

投入1.2亿收获565亿!他是中国科技界大佬,如今被立案调查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假如你是收音机爱好者,一定知道或用过德生这个品牌。上世纪90年代,德生收音机风靡全国,特别是外语专业学生为了练习听力,更是人手一台。德生收音机的创始人,叫龚虹嘉,他也是安防龙头海康威视(002415.SZ)的创始股东。11月13日晚,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胡扬忠和龚虹嘉于11月11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两名董事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龚虹嘉除了是海康威视的董事之外,还是上市公司富瀚微(300613.SZ)的董事、中源协和(600645.SH)的董事长,因此这两家公司也发布了龚虹嘉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龚虹嘉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百富榜》,龚虹嘉、陈春梅夫妇与李彦宏、马东敏夫妇并列排名第34位,财富为650亿元人民币。海康威视的创业元老海康威视脱胎于事业单位。2001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二研究所作为重要发起人之一成立了海康威视,在海康威视上市之前,五十二所持有海康威视48.45%的股份,而且在海康威视上市后一直位居公司第一大股东。直至2014年初,五十二所将所持海康威视40.42%的股份无偿划转给海康集团(彼时海康集团与五十二所同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此后,五十二所才与海康威视“脱钩”。据全球权威安防媒体杂志《安全&自动化》评定,在海康威视上市之前的2009年,其在全球安防企业中排名第12位,而如今海康威视已经位列榜首。2010年海康威视仅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到2018年则已增长至498亿元。此次被调查的海康威视两位董事龚虹嘉与胡扬忠同岁,两人均出生于1965年。据湖北日报报道,两人还同为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1982级校友(有意思的是,同为1982级校友的还有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这三人曾被称为海康威视“三剑客”)。龚虹嘉是海康威视的发起人之一,在海康威视上市之前其持股比例为27.55%,是股权比例仅次于五十二所的第二大股东。事实上,当初之所以成立海康威视,与龚虹嘉有莫大的关系。据海康威视招股说明书披露,2001年海康信息(五十二所下属企业)与龚虹嘉双方对在视频监控行业采用的算法技术路线前景达成了共识。海康信息决定与龚虹嘉双方采用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来研发新一代的数字视频监控产品。这家合资公司即海康威视的前身——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在龚虹嘉的帮助下,海康威视拥有了自己的H.264算法标准软件,摆脱了对外部软件的依赖,不必再向软件的专利方支付软件使用许可费用。“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海康威视可算作龚虹嘉最成功的投资之一。2001年海康威视成立,龚虹嘉出资245万元,出资占比为49%。此后,经过数次股权转让、注册资本增资,到海康威视上市时,龚虹嘉持股比例27.55%,出资额为1.24亿元(含现金出资及利润转增出资)。而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龚虹嘉仍然持有海康威视13.43%的股份,这部分股份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对应市值约为41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据海康威视公告披露,从2011年开始至2018年,龚虹嘉至少减持海康威视股权21次,累计套现的金额达146亿元。龚虹嘉累计减持海康威视股份统计 数据来源:海康威视公告在未考虑海康威视分红的情况下,龚虹嘉当初投入的1.24亿元,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增值为565亿元,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围绕IT领域连续创业投资前文提到过的龚虹嘉同时担任董事的海康威视、富瀚微两家公司,表面上各自独立,但实际上存在诸多关联。富瀚微于2004年设立,2017年2月上市,前身是富瀚有限,成立时龚虹嘉的妻子陈春梅持股比例为43.00%,为第一大股东,龚虹嘉是法定代表人。富瀚微在招股书中提到,股票发行前陈春梅持有其17.96%股份,龚虹嘉的兄弟龚传军持有3.37%股份。龚虹嘉、陈春梅和龚传军均为财务投资者,未曾且将不谋求对公司的控制权。富瀚微招股书中还提到,龚虹嘉投资海康威视以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从未谋求该企业的控制权。此外,富瀚微是海康威视的供应商。富瀚微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6年,富瀚微向海康威视销售芯片产品的收入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0.53%、32.17%和40.94%。海康威视2018年年报显示,其向富瀚微采购商品、接受劳务的金额为2.68亿元。海康威视可以说是龚虹嘉投资生涯最成功的一次案例,但却不是龚虹嘉的“唯一”。龚虹嘉创业和投资的公司,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名单,在海康威视2018年年报中列出来的龚虹嘉任职的公司就超过20家。龚虹嘉1986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和香港等地从事电子产品的外贸业务,一直在创业和投资领域摸爬滚打,涉猎的范围包括收音机(即90年代家喻户晓的德生收音机)、手机软件(富年科技)、芯片(富瀚微)、智能卡(握奇数据)、数据系统和基因工程(中源协和)等。图片来源:德生天猫旗舰店龚虹嘉投资的握奇数据,已是全球排名前10位的智能卡应用开发商。富年科技曾获得IDG和上海联创的投资,是中国第一家在2.5G的GPRS网络上向手机用户传送电视直播信号的公司。90年代末,在国内大多数无线电老厂面临转制或是倒闭的时刻,广东东莞一家名为“德生”的公司却专门造起了收音机,并陆续推出了数款新产品,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收音机品牌之一。在德生的天猫旗舰店上,收音机至今仍在热销,销量最高的一款累计销量超过3万,月销量超过500台。记者 |沈溦 实习记者 赵李南 编辑|梁枭 卢祥勇 杜波

说也

中国电科2所:发展国产装备 铸就民族芯魂

如同一张晶莹剔透的4英寸光盘,直径100毫米、厚度0.5毫米的高纯半绝缘碳化硅晶片,可制成芯片或电路,军事上,可用于新一代雷达接收主件,大幅提升探测距离;民用上,适用于5G基站,充分满足收发量和收发、反应、传输速度提升需求。12月3日,人民网“一撇一捺看发展”大型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进位于山西太原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2所”)见到了这种神奇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智能制造助力智慧中国在中国电科2所微电子共烧陶瓷器件数字化车间里,一张张生瓷片经过打孔、填孔、干燥、整平、导体印刷、堆叠、烧结、切割等工艺加工,变成一个个只有几平方厘米大小的电子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将从这里出发,走进千家万户,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无线通信等领域。而这正是中国电科2所不断深化新发展战略,在智能装备领域的不凡表现。整座车间里整洁安静,一台台设备有序连接,形成国内电子器件制造领域首条智能生产线。“这些电子元器件是由20层甚至更多层生瓷片堆叠而成,每层密布直径为微米级别的孔,每张生瓷片上孔的位置和数目不尽相同。孔中填充有浆料,再通过导体印刷形成一个个‘电路’。”据中国电科2所微组装中心主任李俊介绍,在烧结过程中一层层生瓷片、浆料、印刷导体实现同步收缩,体积会缩小20%左右。在这只有1毫米厚的元器件上甚至还要开槽埋植电阻、电容,以满足设备要求。数字化车间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打孔、填孔、印刷、叠片、烧结共五个工艺单元。主要工序包括生瓷切片、撕膜、打孔、覆膜、通孔填充、整平、图形印刷、烘干、开腔、叠片、层压、烧结等,50余台套工艺、检测及辅助设备。具备工艺仿真及优化、自动排产、在制品唯一标识和管理、生产过程数据在线与处理、生产设备自适应工艺参数调整、故障预警、看板管理等功能,实现了生产订单的自动排程、生产全过程可追溯、生产线设备智能调度、多种类产品混线生产。目前,该所微电子共烧陶瓷器件数字化车间已正式投产,实现了智能工艺装备、在线智能检测装备、车间智能物流仓储装备的整线贯通,与传统孤岛设备构成的车间相比,生产效率提高31.4%、生产成本降低26%、不良品率降低23.5%、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4%、能源利用率提高23.5%,并将掌握的技术推广到光伏新能源智能生产线的系统集成领域。2016年以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微组装技术蓬勃发展从“十五”开始,国家及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先进制造技术,进而促进了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正是在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背景下,中国电科2所开始了微组装工艺设备的研发,开辟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道路。“十二五”期间,该所在国家支持下自助研制的LTCC基板制造设备有切片机、打孔机、通孔填充机、叠片机、热切机等,部分设备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山西省、太原市和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了24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据介绍,打孔机是LTCC工艺中的关键设备,也是LTCC工艺的瓶颈,LTCC打孔机结构复杂,性能、可靠性要求较高,在项目研制过程中,课题组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汗水,项目负责人董永谦为了完全掌握打孔机的结构和工艺,在某客户处一呆就是一个月。最终通过与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交流、探讨,全面掌握了设备的结构、工艺和关键技术。在项目实施中,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加班,晚上熬夜更是家常便饭,有一个月加班时间累计达196 小时。也正是凭着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课题团队的共同努力,才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打孔机成果,DKJ-14A打孔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我们国家电子信息领域智能制造行业的排头兵和国家队。”中国电科2所首席专家郎鹏如是说。碳化硅材料实现自主化大禁带宽度、高临界击穿场强、高电子迁移率、高热导率,这是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单晶材料最响亮的“名片”。作为新一代雷达、卫星通讯、高压输变电、轨道交通、电动汽车、通讯基站等重要领域的核心材料,碳化硅单晶在航天、军工、核能等极端环境应用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弥补了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成为制作高温、高频、大功率、抗辐照、短波发光及光电集成器件的理想材料,并在众多战略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这个高纯半绝缘碳化硅衬底材料制备的芯片,可以达到更高的通讯频率,更高的功率密度,这样的话我们的基站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快的反应速率,对于将来的智慧城市以及自动驾驶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山西烁科晶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汝省自豪地说。事实上,碳化硅单晶的制备一直是全球性难题,而高稳定性的长晶工艺技术是其核心。如今,这一“心脏技术”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在手,极少数企业能够实现商业化量产。而在中国,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长期依赖进口,其高昂的售价和不稳定的供货情况大大限制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没有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一旦被国外采取措施,高科技行业就会‘休克’”。自2007年,中国电科2所便着手布局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的研制规划,依靠自身在电子专用设备研发领域的技术优势,潜心钻研着碳化硅单晶生长炉的研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面掌握了高纯碳化硅粉料制备工艺、4英寸高纯半绝缘碳化硅单晶衬底的制备工艺,形成了从碳化硅粉料制备、晶体生长、晶片加工、外延验证等整套碳化硅材料研制线,在国内最早实现了高纯碳化硅材料、高纯半绝缘晶片量产。在中国电科2所展厅,莫桑钻项链、戒指等饰品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而这些莫桑钻饰品都是用制作碳化硅晶片的边角料经过打磨制成。据介绍,莫桑钻的明亮度、折射率均高于钻石,而价格却不到钻石的十分之一,已成为国际珠宝领域的新宠。现在中国电科2所生产的莫桑钻系列珠宝饰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眼下,投资50亿元,建设用地约1000亩的中国电科(山西)电子信息科技创新产业园即将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投产,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一中心三基地”,即:中国电科(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中国电科(山西)电子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中国电科(山西)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电科(山西)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形成产值100亿元。通过吸引上游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打造电子装备制造、三代半导体产业生态链,建成国内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供应基地,积极推动山西经济的转型升级。

爱出色

21年埋头国防课题,他说自己只是科研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

21年光阴,从信号处理再到航空平台,从型号设计到项目预研,从军工新人到行业翘楚,何晓明完成了多项国防重点型号研制和总装重大背景课题研究。获评2020年获评上海最美科技人物后,何晓明说,“我只是科研工作者中很普通的一员,这份荣誉可以给我一种动力,让我在更加专注,更坚定地走下去。”何晓明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科协供图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新发现的过程1999年,24岁的何晓明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便立即调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开启了21年的国防军工生涯。“一开始我做的是信号处理方面的工作,从2006年转到航空平台,那边后来成立了一个航空事业部,十几年来我一直做航空机载方面的工作。”何晓明回忆说,他一步步从普通队员到模块负责人再到分机负责人,再晋升为机源的项目负责人,到如今已是个国防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我的工作属性决定了我要不断面对新鲜事物和挑战,不管是项目研发,还是实验验证,是探究理论课题还是外场试飞,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新发现的过程,这也是我热爱这份事业的原因。”何晓明说道。何晓明工作照新鲜事物和挑战带来的还有科研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何晓明坦言,把项目成果交付军队都是自己压力最大的时候。一个项目团队需要几年时间完成一个型号设计,因此,产品研制完交付给部队检验,一旦发现产品出现问题,对何晓明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何晓明笑着解释:“我们要去答疑要去培训,很担心自己的产品不过关,但是经历的多了也就习惯了,抗压能力也变强了。”面对问题,何晓明带领团队从容应对,总结经验,将产品不断迭代更新,口碑越来越好。飞向4000米高空身先士卒外场试飞是何晓明科研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研发团队除了要突破多项技术难点,常常还要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上机参与试飞,何晓明带领团队先后在多地开展多个型号的试飞。谈起第一次上机试飞的经历,何晓明还历历在目,“那是2001年,我还是个新人,做的是任务保障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一天下来衣服上能抖出几两土。”何晓明逐渐从试飞新人转变为了项目负责人,开始带领团队东进西出,转战南北。岗位变了,外场试飞的高风险性却未曾变化,只会更考验何晓明的心理素质。何晓明工作照一次直升机试飞的经历让何晓明格外印象深刻。“飞机要在空中不断盘旋,在一定高度做周旋运动,虽然上下波动得高度只有几百米,但是这种转圈的三维运动让人非常难受,更何况高空缺氧,我们也没有配备氧气瓶,很难长时间坚持。”那次下了飞机,何晓明和队员们在把数据测试和项目做完后,整个人都已经瘫在那里了。时过境迁,何晓明早已经历过上百次试飞,在带领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年轻研发团队外场试飞的过程中也承担起了“老大哥”的作用。由于许多年轻队员是第一次试飞,面对4000米高空难免会畏惧和恐慌,因此每次试飞,何晓明都带头果断地在飞行任务单上签字。时间久了,项目组的同志们在他的带领下渐渐“习惯”了这种工作环境,嬉笑的调侃道“有他的地方我们都不怕”。何晓明说:“团队比较年轻,我要起到带头作用,给他们做示范,把队员们心态稳定好,几次下来他们觉得没有什么特殊性,也就自然而然不再抗拒了。”十几年来,他参与外场试验的身影从三亚到东北,从戈壁到孤岛,从酷暑到严寒。“每次出去试飞,带着年轻队员们走南闯北,从最南边到最北边都走遍了,虽然艰苦,但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很多都是之前从来没机会去的地方,这些小年轻也感到非常兴奋。”何晓明笑侃道。何晓明工作照他给予年轻队员们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严谨、刻苦、投入,这样的军工精神也来自传承。“我们测试电容数值,虽然采购来的产品电容数值是标定的,这些产品上的数值允许一定的公差,但是导师告诉我们必须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测试检验才能交付,因为理论计算和实际工程上一旦有误差,会导致测试结果也有偏差,实际装备上去的产品出现问题,所以必须二次确认。”作为新人时,何晓明从导师处获益良多。二次测试产品电容数值的工作经历让何晓明逐渐养成了这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当自己成为导师后,他也把这种品质带给研发团队内的年轻队员们。平日里,年轻的军工人们称呼何晓明“老何”“何总”“晓明”都有,对队员们而言,何晓明像是一位亲切和善的朋友。当团队进行科研讨论时,何晓明给予队员们畅所欲言的权利,只要对项目有利的建议,不分等级,都可以自由交流。当队员遇到特殊情况请假时,何晓明给予队员最大程度的包容,让队员自己把握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队员们解决了私事也会立即归队。“虽然我比这些年轻人大了十来岁,我们70后和这些85后、90后的想法也不一样,但我们能很好地融到一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何晓明说道。何晓明说,自己是幸运的,遇到的这支科研团队不断有新鲜血液涌入,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军工人的想法有差异,但在这些年轻人身上,他看到了一种严谨、刻苦、拼搏的科研态度,这是何晓明给予年轻队员们的,也是军工人一脉相传的精神内核。何晓明也相信,投身国防科研一线、不断研发出对标世界一流的国防军工装备,从而保证国家核心利益,是他们军工人毕生的使命和责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言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何晓明带领团队实现技术突破

在2020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上,何晓明显得有些“低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总体部主任、国防重点型号项目总设计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这一长串头衔,还是看不清他的工作内容。实际上,我国电子侦察装备许多技术突破,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从黑龙江到黄浦江何晓明是黑龙江人。他报考大学时,电子工程专业十分热门,人才缺口大,录取分数高,他顺应时代潮流,填报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1999年,何晓明大学毕业。当时,电子工程毕业生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何晓明的同学多选择民营企业提供的高薪工作,从事科技研发的屈指可数。何晓明深知,国防技术买不来,只能靠自主研发,于是他来到上海,加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20余年初心不改,“我的工作履历很简单,一直都在这里”。在上海工作20余年,何晓明带领团队突破多项技术难点,他本人先后获得“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从“地上”到“天上”何晓明回忆刚工作时,同事们都在桌上手工画图纸,归档资料都是手刻的,字迹非常工整,现在全自动化。20余年来,工艺设计、技术手段、科研条件等都在改进提升,以前做一个型号可能要十年,现在两三年就能做好。高效率的背后是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研发团队常常要登上飞机,在试飞中调试系统。2001年,何晓明第一次参加外场测试,还是新人的他有些不适应艰苦工作环境,“一天下来,身上能抖出几两土”。如今,何晓明带领年轻的研发团队,东进西出,转战南北,从酷暑到严寒,参与多个型号试飞。新项目的外场试飞试验往往充满未知风险,试飞人员在4000米高空缺氧环境下,常出现晕机现象,呕吐到无法正常工作,甚至还经历过飞机失控的生死考验。为了准确验证系统性能,何晓明不仅要提前研究试飞方法,制定合理航路,同时也是参与试飞次数最多的人。每次试飞,他都带头在飞行任务单上签字。从“小何”到“老何”刚进单位时,何晓明负责信号处理工作,历任模块负责人、分机负责人,再发展到自己带团队。以前同事称呼他为“小何”,后来逐渐变成“老何”。这个过程中,许多前辈的事迹鼓舞着他。何晓明讲了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尽管实验所用的电器标有电容数值,前辈还是要求他在使用前自己测算电容,因为标定范围有一定误差,但实验结果要十分精确,老一辈研究者认真严谨的精神,值得学习和传承。目前,何晓明所带的团队平均年龄30岁出头,在他看来,这届年轻人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不能吃苦。他和这些年轻人相处融洽,鼓励年轻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何晓明的团队一直很稳定,大家团结一心攻克一个个难题。过去前辈的光芒照耀着何晓明,现在他变成那个举火把的人,将爱国敬业、不畏艰险的科研精神传递下去。【来源:上观】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未尝有罪

2020年度中国电科五十四所科技创新周·网信体系高端论坛召开

网信体系高端论坛在石家庄举行。长城网讯(记者 李丽钧)近日,2020年度中国电科五十四所科技创新周·网信体系高端论坛在石家庄举行。此次论坛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主办,河北省电子政务学会、河北智慧智库等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智慧智库领衔专家沈昌祥出席论坛并作《开创新基建网络安全主动免疫新生态》主旨演讲。论坛同时邀请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朱德成作了《对网络信息体系的认识和思考》主题演讲,中国电科集团专家陈智涛作了《责任担当践行使命电科云创新发展之路》主题演讲,深受与会人员欢迎。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智慧智库领衔专家沈昌祥出席2020年度中国电科五十四所科技创新周·网信体系高端论坛,作《开创新基建网络安全主动免疫新生态》主题演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朱德成作《对网络信息体系的认识和思考》主题演讲。中国电科集团专家陈智涛作《责任担当践行使命电科云创新发展之路》主题演讲。

礼相伪也

安全行业月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公布,「竹云」完成3亿元战略增资

安全行业月报是36氪To B产业组推出的新栏目。我们观察到,安全这一发展时间较久,同时长期在“圈内”传播的行业,已经逐渐展示出自身发展的潜力——随着众多公司“合规避险”意识的提升,安全产品/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长。相应地,36氪也对这一行业充满了解与报道的热情。这份安全行业月报,是我们在报道这一领域时进行的一次探索,希望将散落在互联网各处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为关注安全行业的人群提供信息价值及决策依据。以下是2020年10月的安全行业月报,包括行业、公司、创投三类信息。 一. 行业趋势政策进展:1、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国家安全教育要实现全领域、全学段覆盖,相关内容纳入不同阶段学生学业评价范畴,且纳入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档案。2、《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全文公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行了审议。3、工信部通报2020年第五批131款侵害用户权益行为App此次检测中,输入法类、旅游出行类、电商类、音视频类等App检测发现问题较多,部分应用商店及移动应用分发平台管理主体责任缺位,SDK企业存在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4、《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设立工作实施方案》发布5、两部委印发《“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中的融合应用,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加速安全生产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报告观点:1、Veracode 发布第十一版软件安全状态报告(SOSS)应用程序安全测试(AST)解决方案提供商Veracode近日发布了第十一版软件安全状态报告(SOSS)。报告显示,大多数应用程序至少包含一个安全缺陷,并且修复这些缺陷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今年对130,000个应用程序的分析发现,开发团队需要大约六个月的时间来解决50%的已发现安全漏洞,报告还发现了一些可显著提高漏洞修补效率的最佳实践,例如DevSecOps。2、诺基亚发布威胁报告:当前 33% 的物联网设备受到感染据安全圈,在诺基亚最新发布的《Threat Intelligence Report》中,表示由于在安全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导致与互联网连接设备日益受到攻击威胁。该报告称,目前物联网设备感染率达到了33%,高于2019年的16%。根据该报告,受影响最大的物联网设备是那些常规分配给公众的互联网IP地址的设备。3、中国信通院联合安恒信息等单位共同发布《2020年上半年云安全分析报告》近日,中国信通院联合安恒信息等单位共同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云安全分析报告》,该报告基于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及相关领域在上云过程当中面临的安全态势、风险趋势、应对力量以及监管状态等进行梳理,以期为行业提供阶段性的总结和建议,助力云上各方有策略地建立安全能力,更好应对安全风险。4、《等保2.0体系互联网合规实践白皮书》发布该白皮书由腾讯公司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深圳市网安计算机安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布。这是国内首份对等保2.0安全管理标准条文进行详细分析及解读的白皮书。5、中国信通院发布《数字金融App安全观测报告(2020年)》本报告研究团队升级了《2019金融行业移动App安全观测报告》的技术手段和分析维度,经过持续半年的观测,对2020年上半年数字金融App存在的高危漏洞、恶意程序、使用SDK引入风险以及缺乏有效安全加固等四类主要风险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顶层设计的文件精神与工作指南的指导下,围绕数字金融App“侵害用户权益”等问题进行了抽样检测与安全研究。安全事件:1、阿里旗下电商平台 Lazada 宣布其110 万账户信息被黑客入侵据安全圈报道,阿里巴巴旗下电商平台、新加坡电子商务公司 Lazada 近日宣布其 110万账号信息被黑客入侵。这些账号信息包括用户的家庭住址、部分信用卡号码等。公司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这些信息是从其杂货子公司 RedMart 的数据库中窃取的,属于18个月前的数据。2、英国航空公司因2018年客户数据泄露事件被罚款据外媒报道,近日英国数据安全监管部门信息专员办公室对英国航空公司因2018年客户数据泄露事件罚款2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7亿元)。根据ICO的一项调查发现,该航空公司在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处理大量的个人数据,导致了2018年的一次网络攻击,该公司在两个多月之后才发现系统被黑客入侵。行业会议第三届全国信息安全企业家高峰论坛暨第五届SSC安全峰会召开10月14日-15日,以“数字新基建·安全新未来”为主题的华山论剑·2020网络安全大会(第三届全国信息安全企业家高峰论坛暨第五届SSC安全峰会)在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二. 公司动态产品/合作信息1、美创科技新一代数据安全架构正式发布新一代数据安全架构是基于零信任1.0的一次全新升级,并结合美创科技15年来各项数据安全能力和技术积累,以NIST CSF(Cyber Security Framework)为指导,从资产、入侵和风险三个视角出发,以零信任、入侵生命周期、风险治理为基础,基于安全中台构建面向新基建和数字化转型的安全架构。2、安华金和数据资产评估新品发布公司认为,只有先完成数据分类分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风险发现等“前提性工作”,才有可能为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夯实基础。安华金和将“数据资产梳理、安全漏洞检测、安全风险评估”三大优势技术能力进行融合,最终形成并推出了“数据资产评估系统”。3、360发布政企终端安全产品体系此次发布的360政企终端安全产品体系基于360十余年网络攻防对抗实践积累的安全能力,通过360安全大脑结合全网安全大数据、世界级攻防实战安全专家、长期积累的安全知识库、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引擎,持续对全网威胁进行分析和研判,再通过查杀云、漏洞云、沙箱云、知识云、情报云等为360终端安全产品提供持续赋能。4、360 Quake网络空间测绘系统发布,升维网络空间“全息测绘”360推出自主设计研发的Quake网络空间测绘系统,该系统面向全球IPv4和IPv6网络空间进行持续性测绘,能够实时感知网络空间中的各类资产并发现其安全风险,具备全网测绘、漏洞感知、多维画像、区域监测、空间探索等多项能力。5、360政企安全集团参加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受邀出席主论坛,并以《凝聚安全共识,推进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行业安全共识对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此外,360政企安全集团还携新一代网络安全能力体系亮相数字中国成果展。6、腾讯携手虎牙成立安全联合实验室虎牙公司与腾讯云、腾讯安全宣布成立安全联合实验室,围绕AI安全应用、黑产打击、安全攻防、数据标注、人工审核等多个领域展开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共同建设AI智能审核平台及安全攻防机制,并以AI安全能力的应用扩容,在虎牙直播平台打造安全攻防和内容审核体系,希望为健康的网络直播内容生态建设提供样本。7、由奇安信牵头的零信任国家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由奇安信作为牵头单位发起的零信任领域首个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零信任参考体系架构》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宣告零信任首个国家级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8、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与腾讯安全共建研发创新中心 9、360政企安全集团中标2.6亿元苏州安全大脑项目“苏州安全大脑”是继360政企安全集团落地“天津安全大脑”、“重庆安全大脑”、“青岛安全大脑”、“鹤壁安全大脑”之后的又一成果。10、芯盾时代全产品线通过多个国产软件兼容适配认证日前,芯盾时代自研的全产品系相继通过UOS/龙芯芯片+中标麒麟/飞腾芯片+银河麒麟/深度等多个国产软件兼容适配认证。11、数字认证、信安世纪、卫士通、吉大正元等十五家企业通过车联网C-V2X安全证书管理系统技术验证测试三. 创投事件1、闽保股份完成973万人民币A轮融资据亿邦动力,从事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产品研发闽保股份完成A轮973万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华兴创投。据了解,闽保股份是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涉及国家秘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企业。公司是信息安全领域的软件开发商及系统集成商,专注于从事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36氪首发 | 金融级隐私计算服务商「蓝象智联」获得数千万元融资,金沙江创投和联想之星联合投资「蓝象智联」定位于金融级隐私计算服务。据公司介绍,其创始团队具备特殊优势,主要来自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头部科技或金融机构,也都曾供职于某国有四大行科技部。在具体产品上,公司核心产品已通过工信部和公安部认证,目前已被应用于多家银行、运营商和零售商业客户。同时,公司也在参与工信部等行业多方安全计算标准的制定。3、「竹云」完成3亿元C轮战略增资,红杉资本中国和昆仑资本联合入股36氪此前曾对竹云进行过深度报道,其主要专注于IAM和云应用安全领域,拥有从底层代码开发、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技术。是最早一批将IAM理念、方案和技术产品在中国推动落地的科技企业。4、36氪首发 | 研发全系列工控安全产品,「融安网络」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创投领投,某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跟投,挚金资本作为财务顾问。公司此前曾于2018年获得正轩投资的天使轮投资,于2019年获得君盛投资、同威资本的数千万元A轮投资。工控安全称得上是近年网络安全行业中的投资热点,需求增长和政策引导是促进该领域逐步火热的原因。5、36氪首发 | 开源网安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聚焦软件安全产业软件安全公司「开源网安」已于近日正式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松禾资本、匠一基金投资。「开源网安」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让企业交付更安全的软件,为软件安全开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咨询、培训、解决方案、专业工具及安全服务等。简单理解,传统网络安全解决软件上线后的安全问题,软件安全开发帮助客户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6、36氪首发|「凯馨科技」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投资,提供数据安全基础环境和技术方案36氪获悉,流动数据安全公司上海凯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馨科技”)宣布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产业投资,本轮投资方为驰星资本。凯馨科技起步于2019年,定位于为大数据、新基建、业务融合提供数据安全基础环境和技术方案,并致力于通过数据的外发加密共享、访问智能解析技术为基础,帮助企业保护数据主权、构建隐私数据合规安全使用、加速数据价值转化及流通交易;为数据使用和分享提供安全、合规、可信的商业化运用。在不暴露真实数据的环境中让用户获得真实数据使用的体验。————————注:本文内容由36氪基于互联网的内容整理,难免存在不全面或者稍许偏差,欢迎各位读者指正、补充。本次月报特别感谢「航行资本」提供信息支持。

默剧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涛赴辽宁任职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涛赴辽宁任职据微信公号“北斗融媒”3月23日消息,22日,辽宁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的重要论述,更加自觉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报道称,省委书记张国清主持会议并发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通过专题辅导片,围绕党史学习进行专题辅导。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发言。省政协主席周波出席。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员副主任、省政府党员副省长、省政协党员副主席,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等参加学习会。省委常委谭作钧、刘慧晏、张雷、廖建宇、陆治原发言。 会场画面显示,此前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高涛坐在辽宁省副省长郝春荣和辽宁省政协副主席许波之间。高涛,男,1969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乳山人,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他曾任中电国基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所长等职,2019年3月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王导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2021校园招聘启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从事激光与红外技术的综合性研究所,国家一类骨干科研事业单位,国家固体激光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光电技术人才,秉承“团结实干,创新奉献,攀登光电技术高峰”的十一所人精神。2021春季校园招聘火热开启,快快加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