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认可“名校”?红盖头

为什么大家都那么认可“名校”?

对于2022考研考研小伙伴,小编想说,现在考虑法学院校具体择校的话,只能说不算晚,但是也已经不属于"早起鸟了"范畴了。若想冲击法学专业的名校,现阶段需要及早确定考研方向。因为除了考研,国内还有另外一个读研方式"推免"。很多法学强校招录推免比例较高,如果大家有心留意,会发现推免比例正在逐年增高,大家考研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及早确定好目标院校,非常关键。小编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传统的法学名校,以及法学的名校生未来就业有什么优势。盘点那些法学强校在法学领域,第一重要的就是"五院四系"。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五院四系"。在法学中,有几个传统强校,"五院"是: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现西北政法大学)、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五院"发展到今天,现在属于多科性的政法类大学。"四系"是:北京大学法律系、人民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现在均已改为法学院,成为所在大学的"重量级"学院。所以他们的简称,被称为五院四系。虽然五院四系有传统优势,但是其他学校法学实力也不容小觑,比如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凭借着自己本身985的优势,已将将法律专业做大做强,跻身到法学专业排名的前列。根据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显示,法学的一级学科中,共有144所院校参加评选。小编将其中评估结果为A-以上的院校列了出来,供大家参考。在这里小编点名夸一夸厦门大学,厦大的民商法学和国际法学都是不错的。本身这两个专业在南方就业就好,再加上厦大老牌985的名声,厦大法学院的毕业生更是如鱼得水。每年国际法辩论赛都在厦门大学举办,在交锋之中,大家就可以认识到非常多优秀的法律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家表现精彩,对后期的就业、考博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个就是性价比比较高的吉林大学。吉林大学的法律硕士(非法学)相对于热门地区的985、211院校的同专业而言,竞争要小一些,吉林大学法硕非法学,复录比在1:1.5-1:2左右,这个复试比例在这种层次的学校里面算是比较容易的了,当然这也意味着打算考吉大法硕非法学的同学要考更高分才可以。考入到名校,究竟有什么好处估计有同学问,学法律又不需要像理科生一样很昂贵的实验器材,无论在哪个学校不都一样看前沿文献,阅读法律书籍,然后寻找自己未来研究课题吗?况且同样的法律规则,无论什么层次的院校,讲的法条内容都一样。这样相比之下,名校到底有哪些优势呢?小编想说,名校真的有很多隐性福利。首先是读博的机会。在2017年学科评估中,有40所高校具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大多数的参评院校是只有硕士点,没有对应博士点的。如果考入的院校没有博士点,那么意味着考博的时候需要换学校,可换学校不那么容易,如果自己硕士导师没有充足的人脉资源,而自己的科研实力又比较一般的话,那么在博士考试中很有可能会落败。其次,是交流学习的机会。所有高校都想入选"双一流"其中之一的原因是经费问题,双一流院校是有专项拨款的,对于很多院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有了充足的经费,学校可以聘请更加优秀的老师,举办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在国内影响力大,除了传统"名声"优势外,西政的老师们也特别牛,如果有机会在西政这样的院校学习,由大咖老师带队,那么其他的院校的大咖也会经常来这里进行讲学或者讲座。中公的一位法学老师,他读研时期就被老师带着参加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学术会议,学术会议出席的人,是当时他所在领域泰斗级的人物(注意小编用词,大咖这个形容词量级都不够)。那次会议,对他后来撰写毕业论文有特别大的帮助。另外,更重要的是,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如果大家的目标是在法律圈工作,那法学名校在业内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有些政法院校本省法学的学生就比较多,建校时间较长,优秀校友自然而然也就多,他们也就分布在各个领域。比如说,政法院校师资力量雄厚,校友资源充足。不论是大家导师的推荐还是校友的带领都可以为大家找到合适的执业律所。很多老师本身就是做律师的,或者是某律所的高级合伙人,在你研三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直接让你跟着去实习,那毕业的时候留在这里的机会自然高于其他同学。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了很多法学名校里隐藏的众多机会,但经历过实际工作,大家会发现好学校的福利,远不止小编说得这么多。小编也想对大家说很多时候接触到不同的事情,我们目光所能触及的世界,也是我们对生活想象力的反射,而当大家站到高处了,才有机会去体会这个世界不同的美。所以努力冲刺加油吧!

习行

教育行业首富李永新的中公教育护城河是什么?

2019年11月27日,胡润研究院联合国际教育平台胡润百学发布《2019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中公教育的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凭借585亿元财富首次登榜,并荣登榜首。中公教育今年1月成功完成借壳上市,目前市值超过1200亿元。中公教育核心业务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教师等公职类招录考试培训,教学网络遍及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880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年培训学员超过230万人。图源:21数据新闻实验室职教培训的空间有多大?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录近 80 万,国内千人研究生注册人数仅为 1.3 人左右,远低于欧美地区的 9 人,扩招空间仍然很大;报名人数约 290 万, 预计 2020 年突破 350 万。竞争加剧:1)考生 80%来源于非“985/211”, 70%目标院校选择“985/211”,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推免生占比持续提 升,个别名校的推免生占比超过 50%,统考生实际名额受挤压。通过大数据方式追溯历史,可以发现职教招录行业细分子领域多;招录人数方面,存在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现象,整体来看,招录需求维持稳健增长趋势。探究未来市场空间,可分两种思路:(1)条分缕析,探究公务员、事业单位、教 师招录、考研和 IT培训等细分领域潜在的培训人次、客单价水平等,分别计算市场空间后加总,得到市场空间约 720 亿元;(2) 高瞻远瞩,鉴于 2010 年之前,每年新生人口数量在 1600 万及以上(保障入学人口基数),且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会继续提 升,预计,未来 10 年内,每年本科和专科学历毕业应届生维持在 800 万左右。中性假设下,职教培训市场空间约为800亿元。细分子行业量价齐升,成长属性凸显 2017 年职业教育培训市场总体规模约 987 亿元,近 5 年 CAGR 达 16%。其中,教师 招录考试培训增长较快,市场规模从 2013 年的 82 亿元增至 2017 年的 157 亿元,年复 合增长率为 18%。2022 年,预计职业教育总收入将增至 1,930 亿元,2017 年至 2022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中公考研直营模式开拓市场,三个维度预测其未来能做到 40 亿+ 1)中公考研“全直营渗透+全职教师+自研”模式大力开拓市场,目前已有 500+家直营网点、1000+名全职教师及 200+名全职研发,核心资源全由公司掌握。2)中公做考研的优势“高协同+体系共享+现金流支持”,考研与 中公存量业务市场的客户群体高度重合,市场与品牌形成高度协同;“总部 -省研究院-网点”的三层式垂直快速响应体系为考研业务提供运营管理保 障,体系的边际效益递增;存量业务的高现金流是业务拓展的必要条件。 从未来市占率、产能释放和网点招生的三个维度测算中公考研的未来营收 能做到 40 亿+,业务逐步成熟,进入快速增长期,兑现期已到。 为什么研究生要考? 招生制度回顾:2017 年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考合并 研究生招生制度历史回顾: 1978 年文革结束后恢复研究生招生,由各招生单位自 主命题;1980 年开始,公共课和部分专业课由全国统一命题,研究生统考模式初定; 1985 年,全国 169 所高校首次实行优秀毕业生免试就读研究生政策,推免政策开 始实施;1988 年,面向在职人员的研究所单独考试出现,也就是后来的在职研究生 考试;1995 年,人大等 8 所高校对法律专硕实行联考,新的招生方式出现;2000 年之后,全国高等教育扩招,研究生也扩招;2016 年 9 月,教育部将非全日制研 究生招录与全日制并轨,原来联考和统考并轨至每年的 12 月全国研究生考试,统一安排。研究生分类 本文所研究的“研究生”是指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根据学制的 不同可以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 业型研究生(应用型为主)。非全日制研究生通常指在职研究生,主要是管理类研究 生(MBAMPA等)、法硕、工程硕士等。 研究生招生方式实际上仅剩下统考和推免两种形式。 统考:一般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笔试,而招生单位组织复试。笔试阶段的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 位自行命题。笔试考试时间统一为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 推免:是指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推荐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2020 年具有 推免资格的高校有 366 所。推免流程一般早于统考,每年 9 月底基本完成,10 月 份发放录取通知书。 考研招生的现状:招生和报考继续突破,竞争升级 招生分析:招生近 80 万,仍有较大扩招空间 2018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为 85.8 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 76.25 万人 (含在职) 。1990 年开始,研究生招生规模从未回调,有两个时段大幅增长,分别 是 1999 年高校扩招和 2017 年非全日制统考并轨。 985/211 院校招生占比合计约 43%,我们汇总了 2018 年全国 151 所“985/211” 大学(39 所“985”和 112 所“211”)的研究生招生数据,其中“985”院校共招 约 19 万,占当年研究生招生总量的 25%,“ 211”院校公招约 14 万,占比约 18%;“985/211”院校合计招生占比约 43%。 学校越好,推免生占比越高,汇总 2018 年“985/211”的推免生数据可知,“985” 院校的推免生平均占比为 31%左右,而“211”的推免生占比为 20%左右。教育部 并未硬性规定推免生比例,从 2014 年起,教育部规定也不再设置留校限额,导致 个别名校的占比持续提升,甚至超过 50%。 全国研究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仍低,扩招仍有空间,根据学位及研究生教育数据 中心的数据和我们的测算,目前国内千人研究生注册人数仅为 1.3 人,欧美等教育 发达国家地区的千人研究生注册人数普遍为 9 人左右,国内高学历人才占比仍然较 低,需提升空间较大。报考分析:即将突破 350 万,70%考生“涌向”名校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9 级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规模 290 万人,近 10 年翻了一 倍多,CAGR 为 7.5%。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提升,报名人数有 望在 2020 级突破 350 万。 生源和报考存在“八-七”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根据考研帮“2019 年考研初 试难度调查”的数据(有效问卷 9254 份),80%的考生来自非 985、211 高校,70% 的考生目标是 985、211 高校,形成了较为典型的“金字塔”考试升级现象,大部 分的考生来自于普通院校,希望通过激烈的公平考试去竞争“稀缺”的“名牌”高 校。培训需求分散,单校应届生考研报名人数均值 1200 人 教育部印发的《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对参考研的人员有明 确学业水平规定(四选一),1)应届本科毕业生;2)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人员;3) 毕业满两年及以上的高职高专人员;3)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人员。 据此参与考研的人群分为应届生和往届生,培训机构所覆盖的群体范围大致可以分 为学校(应届生+部分往届生)和社会(部分往届生),学校市场相对集中,而往届 生具有较强的分散性。 单校考研报名人数近 1200 人,2019 级考研报名人数为 290 万,应届生比例约为 52%,则应届生报名人数为 150.8 万。由于满足应届生考研资格的学生基本为普通 本科院校学生,则基本可以判断150.8万应届生考生来源于全国1265所本科院校, 可推断出平均每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研报名人数约为 1200 人。就培训市场而言, 如果加上大二、大三备考人数,则实际潜在考研人数是 2400 人以上(两届以上备 考规模)。从我们实际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型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的应届生规模大, 每年考研报名人数可达 3000 人以上,一般本科及独立院校的报名人数相对低。 备考周期分析:超 10 个月备考,复习具有强阶段性 六成以上考生的备考周期超 10 个月,我们采用考研帮 2016 年和 2019 年的样本调 查数据,2016年其收集8583份样本中有近80%的考研人员是大三寒假及更早备考, 而 2019 年大三学期末开始备考的比例近 60%。由于是抽样数据且样本有限,不能 完全代表当年考研的备考周期情况,但是我们能够从比例上可以看出考研的备考周 期大多超过 10 个月,比较符合实际考研的高强度复习情况。 备考具有阶段性:由于学生备考周期长达数月,前期阶段(大三学期)工作日仍有 学校学业任务,复习时间基本集中在晚上和周末,复习内容以基础公共课为主;7 月份进入暑期后复习时间充足,但是专业课需要攻坚,复习的难度增加;9-11 月以 真题为主,重在能力的全面提升,12 月底正式考试。整个备考周期内,复习时间从 零散到全天候,难度也逐步提升,复习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点。 需求一:解决“孤独长跑”,助力复习效率,国内教育为应试教育体制,考生多习 惯于被动式教育,习惯延续至考研,考研人的“自学”能力受到较大考验。根据考 研帮的调查数据,近 60%的考研人是“孤军奋战”,他们在信息处理、复习规律上 存在较大的劣势,导致整个考研人全体仅有不到 20%的人能够按复习计划完成任务。考研培训机构首先要解决备考生复习效率低的问题,提供“被动式”教学环境和师 资。 从我们实际调研情况来看,考研培训机构的上课网点离学生更近更有氛围,网点直 接开在学校内或学校对面,配备环境更好的自习教室和答疑服务,消费体验得以升级。另外,各培训机构都在大力推行集训营模式或封闭式住宿模式,参考高考模式, 例如中公考研的“五方桥基地”,常年有考研备考学生,“吃住学管”都由中公负责。 需求二:解决专业知识难点,公共基础课程中英语的考试难度要高于 CET-6,数学 内容涵盖高数、线性、概率和数理,两门主要基础课程对考研人的基础知识要求较 高;专业课随所选目标院校而定,参考教材要么较泛,要么干脆不指定,复习难度 最大。借用考研帮的调查数据,65.97%和 75.95%的考研人认为数学和专业课较难 或很难,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知识点的把握”,其次是由此产生的“时间成本”。 传统考研培训机构依赖数量有限的名师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全职教师的数量必须增加,但是要保住师资的专业能力。 考研培训的市场格局 传统线下机构核心资源外流,线上机构以“共性”产品为主 考研培训机构数量众多,根据不完全统计,公开资料可统计的有规模考研培训机构 近 100 家;如考虑分布在个地级市及本科院校周围的作坊式机构,则整个考研培训 机构的数量可达 1000 家。 根据授课模式和获客方式的不同,考研培训机构可分为线下模式和线上模式,尽管 线上模式有能力实现全国流量的覆盖,但是授课效果、获客成本等尚需市场验证, 整个市场依旧是线下面授主导。线下模式中全国性品牌与地方品牌共存,全国性品 牌机构主要运营模式为“直营+加盟”,北京上海等主要市场采用直营模式,而其他 地区采用加盟授权的方式运营,加盟商与总部的关系相对较弱。 基于对本科毕业生考研报名率、参培率、客单价等假设,经测算,未来 5 年,中性假设 下,考研培训业务的市场规模约 159 亿元。 2018 年 IT 培训行业市场规模约 200 亿元2,接受培训人次约 100 万,客单价约 2 万元, 预计中短期,市场规模将维持稳定;长期来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 爆发在即,未来 IT 培训有望实现市场空间的拓展。 综上分析,中性假设下,公务员(国家+地方)161 亿元、事业单位 122 亿元、教师招录 (含教师资格证考试)78 亿元,以及考研 159 亿元和 IT 培训 200 亿元等五大领域的合计 市场规模约 720 亿元。 中公教育的护城河何在?中公教育是国内领先的专注于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提供商。公司创始人团队从 1999 年开始进入教育培训领域,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确立了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提供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职业就业能力培训,研发能力突出、课程产品结构丰富、 师资力量雄厚、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截至 2019 年中报,公司目前已建立覆盖 319 个地 级市的 880 个学习中心网点,相对 18 年末 701 个,净增 179 个,16-18 年公司分别净 增学习中心 45/138/119 个,未来将保持稳步增长势头。2019 年上半年,公司对考研和 IT 等赛道级战略新品类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包括研发和教师人员的招聘等,目前公司 专职研发团队 1,946 人(+44.15%),教师人数达 11,604 人(+23.13%),员工总数 30,790 名(+19.72%)。 中公教育近年营收和业绩规模实现大幅增长。上市之前,2015-2017 年,中公教育分别 实现营收 20.76 亿元、25.84 亿元、40.31 亿元,CAGR 为 39%;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61 亿元、3.27 亿元、5.25 亿元,CAGR 为 81%。2018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62.37 亿元(+54.72%);实现归母净利润 11.53 亿元(+119.67%)。2018 年,公司营业收入及利 润稳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培训学员人次持续增加,培训单价持续提高,市场领先地 位及规模优势不断显现;双师、自主 IT 系统开发升级等经营数字化转型措施取得明显 进展,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公司最新发布 2019 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实现归母净利 9.25 亿元~9.75 亿元,同增 70.89%~80.13%,单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 4.45 亿元~4.78 亿元, 同增 35.29%~45.32%。 把握行业特征,修炼内功,构筑研发、渠道和管理的护城河,保障公司业绩持续高增长。 招录行业自身具备需求分散的特点:招录子类目多、客户地理位置分散、招录公告发布 时间分散等(时间、地点、人),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中公教育经过 20 余年的发展, 在研发输出多元化、标准化产品,渠道遍布全国和垂直管理体系等方面建立了坚实的基 础,形成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护城河。 教研:标准化输出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前文提及,招录行业的子类别多、时间、空间等十分分散,为从业者实现规模效应带来 挑战。公司创造性的将研发和教师职能放在总部,由总部统一统筹,实现了产品的标准化;打造专门的研发团队,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方的课程做定制化研发,实现了产品 的多元化,满足市场分散的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 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课程体系基础研发和培训辅助软件研发两部分,其中:课程体 系基础研发主要通过提供不同产品组合提高学员学习体验,从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训辅助软件研发主要包括系统及客户端开发,将为之后的经营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 持。 增加研发支出,培养研发团队,实现产品标准化 随着公司覆盖业务范围的拓展和深入,公司研发团队不断壮大,研发支出占收入的比重 集中在 7-8%。2015-2018 年,公司旗下的研发人员分别达到 722、591、986、1350 个, 分别占到员工总数的 8%、5%、5%、5%,2019 年中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增至 1946 个,占到员工总数的 6%。 2015-2018 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 1.52、1.60、3.10、4.55 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 为 7.36%、6.22%、7.71%、7.29%;平均到每个研发人员的人均研发支出分别为 21、 27、31、34 万元。2019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 3.04 亿元,占总收入的 8.36%。 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体现为研发员工的薪酬。2015-2018 年,研发人员薪酬占到了研发 支出的九成左右,平均每个研发人员的薪资水平为 30 万元左右。公司重视研发工作, 组织专人研发,并给予研发人员高于市场的薪酬水平,激励到位。 在研发团队日益壮大和资金方面的持续投入下,公司在研发方面的规模效应逐步凸显。2015-2017 年,公司研发人员分别产出讲义 0.85、1.27、3.90 万套,合计产出教辅材料 1.28、1.64、4.14 万套;人均产出讲义 12、21、40 套,人均产出教辅材料 18、28、42 套。打造专职教学团队,产品输出标准化,保证品质 中公教育的教师团队以全职教师为主,集中在总部或省级分支机构,统一分派至各个教 学分支机构,实现了标准化输出授课,保障了产品品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公教育 建立健全了严格的师资招聘制度和完善的培训体系,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综 合素质,以保证教学的高质量。2016-2018 年,公司全职教师人数分别为 3,893、6,530、 9,424 个, 2019 年中报显示,公司全职教师数已经增至 11,604 人,占员工总数的 38%。 展望未来,拓展新业务,会继续推进教研标准化 未来,随着新拓展业务发展及线上业务增长,收入将会继续呈现多元化趋势。2019年上半年,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扩招态势良好,传统招录业务稳健增长,新拓展的 IT 培训 和考研业务增长迅速。2019 年中报,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录及资格培训、综合培训、线上培训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50.0%/5.9%/11.9%/19.3%/12.2%。 2019 年上半年,公司对考研和 IT 等赛道级战略新品类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包括研发 和教师人员的招聘等,目前公司专职研发团队 1,946 人(+44.15%),教师人数达 11,604 人(+23.13%),员工总数 30,790 名(+19.72%)。未来,公司将会继续在研发和教师方面 加大投入,强化研发的标准化和多元化优势,保障教师授课的高品质,进而加深公司在 教研方面的护城河。 渠道:全国直营布局,积极探索基地模式 渠道广,网点遍布全国,有效触及客户 复盘公司历年的机构数量可以发现,近几年公司处于快速拓展的阶段。2015-2018 年, 公司直营机构数量分别为 399、444、582、701 个,2016-2018 年分别净增 45、138、 119 个机构数,2019 年上半年,公司直营机构数量达到 880 个,相对年初增加了 179 个,超过往年全年机构净增加数,公司的渠道扩张仍处在快车道。 全直营,总部管控力强,保证服务品质 中公教育旗下的机构均为直营,公司对所有分支机构都采取管理规范化、教学精细化、 服务统一化的标准化运营模式,保证学员在任何一个地区学习都能获得高质量的培训效果。从各门店平均收入水平来看, 2015-2018 年,平均单店收入分别为 519、581、692、 890 万元,2016-2018 年分别同增 12%、19%、29%,增速不断加快。分区域来看,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华东、华北和东北,合计占比超过 5 成;华东门店数量最多,华北单店 收入水平最高。谋发展,在新产品线积极探索基地模式 2019 上半年,公司借助一站式学习基地对产能扩张的新动能,在部分重点业务区域率 先实施从酒店式分散流动教学到“大工厂式”一体化集中教学的升级,同时拉升公司整 体的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推动公司向职业教育 3.0 的新阶段迈进;公司的一站式 学习基地利用率大幅提升,这是因为考研和 IT 培训等新业务天然有长期集中封闭学习 的需求,同时长周期的招录培训课程也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将为未来加大一站式学习基 地投资提供充足的业务量支撑,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需要酌 情加速。 管理:科技赋能垂直管理,快速响应市场 垂直化管理系统,上传下达注重时效 公司采用垂直化管理,总部和分支机构具有明确职能分工,总部负责研发、教师培养等, 各分支机构仅负责市场销售、学员服务和教学安排等,各分支机构灵活度高。总部可以 通过垂直化管理方式,迅速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然后安排授课教师,开班等系列流程。小前台,大后台,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公司的垂直一体化快速响应能力并没有因为规模扩大而降低,反而还在随着规模扩大而 提升,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独特的经营架构。一方面,一线的学习中心网络由功能 简单的网点所组成,由此网点可以自主管理,工作的自主性灵活性也很高,网点快速扩 张并不会导致整个经营体系的管理压力骤增。另一方面,总部及核心省市的中央指挥部 具有较高的管理规模效应和内部产业集群效应,这些效应可以基本抵消组织与产能扩张 对指挥系统的冲击。综上,招录行业自身具备需求分散的特点:招录子类目多、客户地理位置分散、招录公 告发布时间分散等(时间、地点、人),导致规模效应难以实现。中公教育经过 20 余年 的发展,在研发输出多元化、标准化产品,渠道遍布全国和垂直管理体系等方面建立了 坚实的基础,形成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护城河。 如何看待公司的估值?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稳步上涨,截至 10 月 23 日,收盘价为 18.25 元/股,相对年初增长 172%,PE(TTM)为 70 倍,和 2019 年 3 月以来的平均估值水平基本持平。 相对其他教育培训类公司,比如 A 股的开元股份,美股的好未来和新东方,以及港股的 中国东方教育等,中公教育的估值水平处于中等位置,鉴于职教培训赛道政策风险小, 确定性高,以及公司在多年经验过程中积累的教研、渠道和管理的三重护城河,未来有 望获得一定估值溢价。 盈利预测看好中公教育凭借在教研、渠道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实力,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打开业绩 空间。预计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规模为 18、24、31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为 63、47、36 倍,维持“买入”评级。 主要财务指标 总结:中公考研开班全部采用小班 38 人模式,公开数据显示公司现有 全职考研教师 1000 人+,预计未来会持续加大投入。 我们假设未来中公考研教师的 数量分别为 2000 人、3000 人和 5000 人,年化客单价假设为 1 万、1.5 万、2 万和 2.5 万,则未来公司考研业务有望达到 48 亿。 中公考研现阶段以“全直营+全职教师+全自研”模式大力开拓考研培训市场, 网点数量已经超过 500 家,全职教师规模破 1000 人,全职研发超 200 人。我们从未来市场率、产能及网点招生的角度测算其未来的营收规模,结合实际行业调研的结果,我们对中公考研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考研是近几年的公司业务高增长点,预计规模可做到 40 亿+,成为公司业务支柱之一。来源:国元证券 宗建树,长江证券 赵刚

干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有哪些名师?

答主是研究生一枚,所以给大家介绍一下研究生院的大牛老师们吧~1.历史所李正华,1995年进入当代中国研究所。曾挂任中共鸡西市委常委、人民政府副市长、政府党组成,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誉称号。现为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任,当代中国政治与行政制度史研究中心主任.吴英,目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唯物史观与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理事。专业方向为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徐建生,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近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科研方向为中国经济史,专长于近代工矿业发展、企业史、民国经济政策史。2.金融所蔡昉,人口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研究员、学部委员;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全球变化人文因素国际项目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学科专业为劳动经济学,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贫困以及“三农”问题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李扬, 现任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胡滨,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家开发银行特聘专家、澳大利亚孟纳士大学荣誉研究员。3.哲学所王伟光,哲学博士,教授,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成建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面包师

考研选机构要谨慎!这个机构的老师竟然对女学员做这种事!

最近考研越来越热门了,大部分本科生都选择在大四的时候考研。一部分是大家意识到了现在学历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少部分的人害怕就业的问题。考研的兴起也带动了各大教育机构的赚钱之路,现在兴起的有高联、中公、文都、有道、新东方等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固然给学生带来了信仰和前途的一线希望,但是太多的同学因为盲目的崇拜老师,虽然造成了对自己的伤害。某都的老师爆出对女学员实施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并且在事后还威胁她。爆出的聊天记录当中有非常多不堪入目的言语,小编看了真的觉得气的不行。作为一名教师,竟然一点师德都没有。虽然这件事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所谓的苍蝇不叮无缝蛋。最近某都出的问题还真的是挺多的,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有两位名师被爆出了丑闻。先是何某在某直播上说出自大的话,引发自己的同事的不满,两个人对撕起来。然后网友们也纷纷表示何某最近的教学质量在直线下滑,越来越商业化,很多人交了钱但是学不到什么东西。这样对考研的学生来说真的是非常的亏了。只能希望某都在赚钱的同时也要整顿一下自己内部的规章制度,对于师德有问题的人,更是不应该聘用,否则到时候亏的还是自己的前程。教育机构做好教育的事才是硬道理。网友们你们怎么看的呢?有没有自己推荐的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下呢?

能侗然乎

盘点那些因“校名”被考研人错过的好院校

院校名称会让很多考生留下对院校的第一印象,因此不少考生因为院校名称与好学校擦肩而过~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因为“校名”被考研人错过的好院校!一、河海大学你以为的河海大学——“划水大学”,实际上的河海大学: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属性:河海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一流学科建设以及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优势学科: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二、中国矿业大学你以为的中国矿业大学——“挖煤大学”,实际上的中国矿业大学: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属性: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优势学科: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分别排名第一、一、三、四位。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三、长安大学你以为的长安大学——“汽修大学”,实际上的长安大学: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属性:长安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优势学科: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四、东北林业大学你以为的东北林业大学——“种树大学”,实际上的东北林业大学: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属性:东北林业大学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入选"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优势学科: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林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管理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林业工程: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植物学、生态学。五、大连海事大学你以为的大连海事大学——“捕鱼大学”,实际上的大连海事大学:地址:辽宁省大连市属性:大连海事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优势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以上5所都是因为“校名”被误解的实力院校,而且学校地理位置都不差,值得大家报考!除去这几所,还有很多被误解的实力不俗的院校,例如“211院校”延边大学、“211、985院校”江南大学等等。所以,小编要提醒考研的小伙伴,在择校时遇到不熟悉的院校要查询清楚,了解院校的综合实力,不要因为想当然,错过自己的“有缘校”哦~

奚益

当初读研和没读研的本科舍友们,后来都混得怎么样了?

不知不觉中,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当初住一个宿舍的舍友们,如今早已各奔东西。大家都有了各自的新生活,奔向了不同的未来。考上研的和没有考上研的本科舍友们如今都混得怎么样了呢?中公考研小粉丝:郭怡婷2011年日语专业毕业,宿舍6个人,两个直升本校研究生,现已经都工作;一个跨专业去传媒读了播音主持,现在在某大专院校做老师;一个出国读研;另一个去了某外资银行;本人工作两年后开了个自己的小书吧,晃晃荡荡过日子,如今毕业7年,忽然对哲学感兴趣,开始考研!同班同学一大半在日本,昨天与舍友见面,大家都过得挺好,每个人都在努力的追梦,很多人已安家有小孩,蛮好,读不读研什么的,还是要看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吧,只要是自己自由选择的就好!中公考研小粉丝:十年冷普通二本医学院,全宿舍六个人就我一个没读研究生,考了西安区一级的事业单位编制。他们全都问我怎么留在西安…我能怎么说,毕竟西安三甲都不要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公立二甲没有几所,不缺人,且她们还看不上,还要编制,那就更难得!想当年我也是50选2考上的…中公考研小粉丝:RL本科一个宿舍四个姑娘,一个毕业读研,下个月将要去国外读博士了;一个做了老师,在省内一个地市上,很少联系;一个考了老家的公务员,待遇特别好,工资在省内算得上比较高的了。我毕业做老师一年,然后和做老师的老公结婚,奈何工作的地方离家太远,老公已经顺利调回家乡,孩子两岁,两地分居三年。因为没有关系门路,感觉自己调回去希望不大,考虑辞职~中公考研小粉丝:全世界我最优秀宿舍六个人,一个托关系进了中石油,一个还在日本上学,一个在青岛打工,一个准备着公务员的考试,一个在家乡上班,我还在纠结该去干嘛,去年考了一次本专业的研究生,没考上,今年没有勇气试了,现在在打工。中公考研小粉丝:可爱多读研当然还是更好,毕竟学历高,工作也更好找,不过不读研也不能说就是人生的输家,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读研去工作的三年可以经历更多,人生没有既定的哪一条路是正确的,在每条路上都会有不同的经历,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获得成长!已经大学毕业了的小伙伴们,来留言区说说:你们的本科舍友们如今都混得怎么样了?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立场。

轨迹人

考研究生复试千万别说这3句话!导师非常不喜欢!

目前,2020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公布,相信不少同学都已经开始准备复试了吧。要知道,初试定机会,复试定结果。能进复试不算成功,过了复试才是真正的成功。而在考研复试中,有3句话,是大学导师非常不愿意听到的,大家要注意。这道题我不会。复试时间有限,因此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他的用意。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哪怕是真的不会,也要对于相关知识做一个扩展。就算是真的一点都想不起来,也要保持一个虚心求教的态度。考研就是为了就业虽说这是大部分考生的真实目的,但是这样的回答会让老师觉得你考研究生过于敷衍,未来也有可能不会潜心研究。我喜欢这个专业难道说喜欢也不行吗?说喜欢是可以的,但是大家不要只会说喜欢。喜欢总是有原因的,把自己的观点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才是考官想要看到的东西。以上内容由黑龙江中公考研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百日咳

这所211堪称学科评估的“大赢家”,有3个A+完全不输985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所211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突出,成为学科评估“大黑马”,3个A+学科,实力雄厚不输985高校,这所大学就是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简称“华农”,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脚,其办学源头溯源于1898年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是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起点之一,历经传承演变,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全部系科以及原中山大学、等6所综合性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系科组建成立华中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经、管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生物学、园艺学和作物学学科群、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等3个学科为A+,生物学为A,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为A-。据美国信息科技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2019年9月统计数据显示,学校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2个学科进入前1‰,分布于农学、生命科学、理学、工学、医学等5个门类。其中,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实现了农学、生命科学2个门类的全覆盖;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实现了农学门类的全覆盖。现有教职工2635人,其中教师1610人,教授465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专业实验室5个,国家级研发中心7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个,部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27个,部省级研发中心33个。在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华中农业大学学科实力的评估表现在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大学和华科。此次评估A类学科一共7个,在全国高校A类学科总量排名中并列第29名。如果大家对华中农业大学的表现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可以积极留言评论哦!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立场。

铭文石

考研关注!拟录取后,随便一个导师都行吗?哪些是千万不能选的?

这两天,小伙伴们都陆陆续续的收到拟录取通知了,小编恭喜大家啦~还在调剂的小伙伴们也不要灰心,虽然调剂高峰期过了,但是不少院校也都开始第二次调剂,甚至有的学校都第七次调剂了!只要你不放弃,就还有机会!拟录取的小伙伴们,除了要关注政审表、调档函、体检、组织关系转移(详情见:拟录取后,还有这些事需要做!),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选导师!一、选择导师的重要性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是不同的,每一位同学都会跟着自己的导师做项目和课题。导师的能力和人品对于我们在研究生阶段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没能跟随一名良师,研究生生涯很可能会经历较多的坎坷。小编的亲身经历:比复试更重要的,是选一个好导师!二、如何选导师?有的学校是考上了就定导师,但更多的是在开学之后师生互选。如果想选择一个好导师,在开学前就要联系自己中意的导师了,保持联系,这样在开学后的选导师上占主动地位。选导师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人品第一,学术第二,性格第三。”三、导师能力和类型1、大牛导师这类导师基本上都是院士、教授,包括长江学者、杰青等,或者是国家在重点支持的在国际、国内前沿学术科技上的领头者。每年国家为这一部分导师提供的科研基本都在几百万的程度,因此这类导师肯定常常都不在学校,和导师见面的时间会很少,科研任务也是通过导师的博士师哥师姐给你传达。拥有这样一位导师学姐认为还是非常惹人羡慕的,因为导师的名字就可以让人对你重视了,并且也会接到很多重要的、前沿的科研项目,科研资源肯定不用愁了,但是对个人能力要求也会很高!2、实力出众的小牛型导师这类导师一般来说是一些副教授、讲师,他们往往想在学术上有更大的突破,在不断地写发论文,搞科研,也是为了评上更高的荣誉称号。这类导师科研能力肯定也不错,虽然比不上大牛老师,但是指导大家在研究生期间的科研项目完全没问题啦。最重要的是这类导师时间上比较充裕,大家可以和导师经常的接触沟通。这类导师对学生要求也会比较严格!因为导师自己身也处于一个上升期,学生的科研项目成果也会影响导师的评价。3、专注做项目的导师做这类导师的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你在读研期间可能会有很多零用补贴~有项目就会有资金,项目结束后导师都会分给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一些补贴。并且接触到的项目肯定就会比较偏工作性质一点,所以学术性肯定比上面两种要弱一点,但是读研期间导师满意你的话说不定就直接推荐你去他觉得不错的公司了。从工作方面考虑的话这类导师是很不错的,也可以提前学习到很多与工作相关的技能,大家可以综合考虑!4、“放养式”导师这类导师对学生管理非常宽松,鼓励学生“野蛮”生长!不是说从个人能力方面来说不行,当然相对大牛和小牛导师要弱一点,但主要还是在于导师的个人风格和身体条件。这类导师可能快退休了,也可能对这些职称没啥兴趣,也可能就是性格比较“佛系”。四、如何联系导师?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的介绍和科研方向一般在院校官网就能找到,看看自己对哪个方向感兴趣。然后找认识的在读学长学姐去了解一下导师的人品,办事风格等等。2、准备简历简历的话不用像找工作一样那么正式,但还是要认认真真准备一份简历。方便导师了解你,然后决定要不要你。首先,可以交代一下自己的本科学校、专业、成绩好的话可以加上。当然,如果你有参与过科研项目,或者有相关的论文发表,可以写上去。另外,自己的英语成绩很好的话,也可以在重要位置突出一下,这些都是比较加分的。3、联系导师可以通过邮件联系,或者询问学长学姐拿到老师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用邮件联系会比较好,如果是加微信之类的最好事先征得老师的同意。联系老师的流程:问候——自我介绍——简单介绍本科学习实践——表明自身研究兴趣——对老师相关研究的关注——跟着老师读研的愿望与期望——结尾问候语。五、哪些导师不能选?1、老板型导师老板型导师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导师,一般这类研究生导师都有自己事业、公司或者生意,这种导师通常会把公司的事情带进学校,交个自己的学生去做,你做这一块内容,他做哪一块内容,有时还会有些劳务费,更有甚者,学生加班加点的给导师干活,到头来,耽误自己的学业,论文也只能匆匆了事。2、地主型导师一听这类型,你就能想象到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导师,地主啊,地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剥削啊,这类导师经常剥削自己的学生,一旦有什么研究成果,先拿来自己用。剥削劳动体力和时间也就罢了,成果也被剥削,那真真是不能忍了。辛辛苦苦了三年,为了一朝SCI中稿,却被人夺走第一作者,这绝对不是调整心态就能了事的。3、佛系型导师不管不问,大多让底下的博士生指导硕士生,这类导师大多有自己的事业,研究,平时不怎么管,事事交给博士生去指导,这种导师大多研究资金不缺,博士生就是实验室里的小头头,时而出现小头头抢科研成果的事情,只能说读研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该怎么处世,只能看个人了。4、控制型导师导师就是个摄像头啊,你的生活动向、时间把控得死死的,事事都管,事事都问,你的时间就是他的时间,他的时间还是他的时间,大到做科研搞数据,小到帮我拿个快递。感觉研究生的生活没有一秒钟是自己的,可能前脚刚刚睡着,后脚一个电话,你就得忙上忙下,要是导师要求的事都是科研还好,碰上那种连生活都交给你去办的导师,这就危险了。5、好色型导师这类导师简单说就是生活作风不行,也曾报道过类似事件,以SCI论文第一作者或者好的课题为由,与学生进行一些暧昧不正当的交易。尤其是女生们,在搜集导师资料时,关注下导师的生活作风,性格,家庭等等。6、外行型导师这类研究生导师的特点是,并不是说他们的教学能力不够,可能之前并不是从事该研究领域,半道转行,想把之前所研究的领域与当下热门领域相结合,新的研究方向意味着没有前人指导,实验开展起来可能会相对困难一些,困难虽多,但是一旦做出结果,也是意义非凡,喜欢挑战,不甘于平庸的同学可以考虑一下。

人兽战

你所不知道的,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择校择业是考研备考中的首件大事!小编提醒大家,择校一定要把握住大方向!考研的成败取决于你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院校和专业。正确的选择不仅对当下的考研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日后的就业或者读博都影响深远。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今天小编将为大家带来——体育学专业介绍。谁说体育学不可以跨专业考研大部分同学认为,体育专业是体育学生的专属项目。其他专业的同学,一听到体育两个字,就算再感兴趣也不敢报了,但实际上,体育专业中有不少二级学科是欢迎跨专业考生的。比如说体育人文社会学,是非常欢迎有人文学科背景的同学来报考。运动人体科学也非常适合医学类学生跨专业报考。当然,确实有部分院校只招收体育专业背景的学生,体育专业分数低,考研总体性价比高。小编将近三年体育,文学,医学学术学位的国家线放出来进行对比。大家自行体会。体育专业报考人数相对少体育整体的招生规模小,但是报考人数也不多。给大家看一下中公考研体育项目老师们统计的19年和20年体育学专业的报考数据。第二行是考研的整体报考人数,第三行是体育专业的报考人数。体育专业考研几乎就是每年总报名人数的零头。据悉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预计超420万,报名人数总体增幅超过80万人!体育专业报名人数肯定也会增长,但是增幅并不会那么“恐怖”。所以对于体育考研,是不是又增加了些信心?体育专业就业前景好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大家第一反应是从事“健身”类的工作。好像除了健身房,就是体育老师,有很多体育学专业的学生,也觉得未来发展迷茫。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咱们先来说说,体育学健身房的工作。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全民健身的概念,就已经深入人心了,近几年健身房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出。如果健身房不赚钱,那怎么会有这么多健身中心?为啥健身中心的人还那么多?况且研究生毕业后,往往不是从事一线教练,而是从事管理工作呢。当体育老师也是很多同学能想到的职业方向,还真别说,这几年体育老师就业行情非常好。特别是,前段时间国家公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将体育作为中考的重要选项。据说中考中体育分数比例会占得更高,甚至跟语数外分数平齐。体育老师受重视程度已经达到空前,有些中学甚至将体育老师设定为班主任,让体育老师由之前的“边缘人物”直接占到明星C位。体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中考,还贯穿整个学生时代。前几天有个热搜差点把小编笑喷了。有个妈妈为让孩子体育考试跳绳通过,特意花1200元报跳绳补习班。重点来了:跳绳班,1200元!大家可以想象,补习班中体育老师们未来“钱途”多广阔。此外,体育专业学生还有很多大展宏图的机会。比如说,体育新闻记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方向。如果大家有机会成为体育新闻记者,站在国际大赛的赛场里,直播中国健儿的表现,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如果不喜欢当记者,也可以到运动队或者训练基地进行工作,说不准哪一天大家也带出体育明星哟!当然,想进入体制内的同学也可以考公务员的工作。无论在报考时,还是在职称评级上,研究生的学历真的很有用。体育专业更需要用心准备虽然小编说了很多体育专业考研的诸多,但是大家也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报考人数少,竞争压力不那么大,但是录取人数也是相对较低的。而且很多体育学的考生也知道,自己的基础水平一般,如果将国家线277分的分数进行拆解,大家也会发现这个分数不容易。所以打算2022年考研的同学需要抓紧时间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