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考研公告正式发布!考研时间已定,这些你必知的事别错过!善哉观乎

2021考研公告正式发布!考研时间已定,这些你必知的事别错过!

2021考研公告于今日正式发布,考研日程安排表也已经出来,9月24日正式开启预报名模式。在我们考研大纲发布之前,有很多事情需要考生们缕一缕,比如预报名是什么意思、往届生可以报名吗、可以报考几个学校、需要电子版照片吗?我们的考研大纲什么时候才能发布?别急,北京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整理了这些问题,具体如下:一、2021考研日程安排表,考生必备一份2021考研预报名时间在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进行预报名,在预报名之前,有一个咨询周,时间在2020年9月19日至9月23日。大家可以在这几天把不懂的问题都列举出来,等到可以咨询的时候,一次性进行咨询。其他考研时间具体见下图二、预报名期间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预报名什么意思接触过考研的考生,应该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吧。其实预报名主要还是针对于应届的毕业生来的,目的是为了分流,防止正式报名那几天服务器过忙而影响报名! 同时由于应届生缺乏经验,预报名会让应届毕业生在正式报名前熟悉报名系统,如果信息有误,可以在正式报名期间修改,如信息确定,在正式报名时不修改就相当于报名成功。所以说,预报名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应届生,一定不要错过预报名2、往届生可以预报名吗?预报名期间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但非应届生填报的信息也同样有效。有不少人说往届生报名成功是因为“考生来源”选了是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但很多人说自己选的是其他人员同样报名成功。这些都是大家的推测,说明往届生是可以报名的。如果考生还不放心,可以正式报名的时候再添加一个报名信息,到时候只确认一个就可以了。3、预报名可以报考几个学校?因为系统原因,预报名的时候可以报多个学校,生成多个报名号。正式报名的时候可以修改预报名信息,但是等到正式报名的时候,最终只能确定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报考。4、预报名需要电子版照片吗?一般来说,网上报名考试,有的需要网上审核照片,有的需要现场确认再重新拍照。部分院校实行网上审核,下个月初审核的时候需要上传电子版照片,同时缴纳报考费。需要上传的时候,都会给出电子照片要求提示,不要担心。而且基本上,只要跟身份证差不多,缴纳了报名费都会通过的。如果现场确认的话,就是现场照相了,然后缴纳报名费即可。三、考研公告正式发布!考研大纲还会远吗?根据历年考研大纲发布时间来看,2021年考研大纲距离我们真的不远了,想考研的小伙伴近期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不要错过大纲发布时间!当然,如果想及时知道考研大纲发布时间,可私信小编回复关键词“考研”,大纲发布短信第一时间通知您!历年考研大纲发布时间2020年考研:2019年7月8日发布2019年考研:2018年9月15日发布2018年考研:2017年9月15日发布2017年考研:2016年8月26日发布2016年考研:2015年9月18日发布2015年考研:2014年9月13日发布在最后,北京中公教育希望大家在考研大纲发布之后,认真查看大纲内容及其与往年的变化,便于更好的备考,如果实在发现不了大纲变化,那就欢迎留言或私信哦

迪斯科

2021考研大纲变化趋势分析及备考建议

2021的考研大纲即将在9月份(本月)发布,所以大家做好迎接2021考研大纲的准备,早一点明确考试大纲更有利于备考,“考前划范围”的操作再熟悉不过了,对于2021考研大纲以及专业课考查内容上会有哪些变化呢?具体趋势如何呢?分析如下。首先,对于法学专业基础科目的民法来说,《民法典》的通过必然成为今年法硕考查的重点,对于《民法典》新增的部分和修改的部分更会成为考查的重中之重,所以关于民法科目的复习是需要相对多一些的时间和精力的,在大纲发布之后需要优先并着重复习民法,这是2021考研的重头戏。对于刑法来说,要多关注一些时事热点和相关刑法规范的变化,与往年的考查变化不会太大,对于近日通过的香港国安法可以关注。其次,对于法学综合科目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这三科,总体上变化不会很大,2020考研后,尤其是两会后通过的一系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不管是《民法典》还是近期通过的香港国安法都可以与法综的这几个科目结合来考查,例如法制史科目中,在民事立法方面历史沿革至今有了正式的《民法典》、自西周以来把司法判例作为判案依据,再到清末民初民事判例作为最重要的民事法律渊源,到今天《民法典》对司法审判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都是可以有考查的结合点的。更细节一点的比如无主物的占有、遗失物的归属问题都有一定沿革与变化。再从宪法角度看,作为根本大法、作为立法的基本依据和基础,《民法典》的发布以及近期发布的香港国安法中对于“一国两制”制度的践行、国歌条例的公布等都能够进行结合考查,所以对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变化动态要多予以关注。而法理学的考查更是有可能结合《民法典》的变化进行,比如法的滞后性等。再次,如果2021考研大纲在7月上旬发布,那么对于今年可能会进行的调整的部分该如何去备考呢?在备考方面要记得“重者恒重”的考查规律,这一点对于法综科目尤其显著,宪法学和法制史这种记忆性较强的学科还是要按照往年考查的重点进行复习,对于法理学这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要多理解消化往年重点知识点。另一方面对于基础科目的复习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民法本身就是相对繁杂的一科,相对于刑法来说要相对多投入些精力,其实民法绝大多数都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在备考民法时在历年考查重点章节部分知识点掌握扎实的基础上,多下功夫在一些新增和新修的知识点上,会有明显提升,可以说2021年考生“得民法者得高分”,所以要把《民法典》这块“硬骨头”诶啃下来就能占得分数优势。最后,备考中不要纠结于时间的流逝,在自己的复习节奏上踏实努力,一定会有大收获,在2021考研大纲即将发布之际,预祝各位考生顺利备考复习,取得佳绩!

和也

本周末2021考研初试,这件物品一定要带,和身份证准考证一样重要

本周末是2021考研初试,今天我们来讲下考研初试中需要用到的10样工具,最后一样最重要!1、身份证(身份的证明,不用多解释,大家都懂。身份证丢了的,可以去补办临时身份证!);2、准考证(准考证,需要保持准考证洁净,不要涂画有大面积污渍);3、2B铅笔(用来涂答题卡,多准备几支,防止在笔芯断掉时,削铅笔浪费时间。或者直接买涂卡专用笔);4、一支答题用笔、一支或几支备用笔(注意答题笔芯的型号大小,一定要保持一致,最好为0.5毫米的笔芯);5、小刀(可带可不带,我就不信没有小刀拆不了信封?);6、胶水或胶棒(交卷后封信封,可带可不带,没带举手找监考老师);7、尺子(画图专用,emmmm……有一定的用处,最好带上!);8、橡皮(不用多讲吧?知道用哪儿吧?);9、机械手表(智能手表是坚决不行的,手表指的是用来看时间的工具,它的功能智能也是唯一功能——看时间。其他的表不要问,问就是不能)等。10、核酸检测证明今年正是因为疫情的影响,打乱了很多人的学习工作计划。而现在各地也有零星疫情的冒出,因此在防护方面需要格外注意。不少地区除了身份证和准考证外也强制要求核酸阴性证明,在进入考场是需提供证明。因此,各省市区的考生需要着重注意下是否需要提供。另外,在疫情的中高风险地区,其考研的参加要求会较其他地区更为严格,需要时刻关注相关部门或招生办发布的考研通知,以免错失机会。最后两天啦,调整下心情,为2021考研加油!

符箓

2021考研大纲公布前后,如何把握复习节奏?

最近很多同学因为2021考研大纲迟迟不出比较焦虑,还有很多同学正在持观望态度,认为复习早了也是浪费时间,等到大纲出来再复习来得及。今天就目前考生面临的状况来说明以下几点。一、考研大纲的重要性及发布时间考研大纲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出题的重要依据,考生需要在考前根据大纲进行备考复习,把握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纵观近五年考研大纲发布时间,发现2015年考研大纲发布时间为9月13日,2016年——9月18日,2017年——8月26日,2018年——9月15日,2019年——9月15日,2020年——7月8日,其中除了2020年考研大纲在7月发布外,其余年份均在九月中旬或八月底发布。现在是9月1日,很可能今年的大纲也会在9月中旬发布。二、考研大纲每年是否会变化考研大纲每年确实会有变化,但是每年变化都很小,就拿去年考研大纲的变化来说,考研英语大纲只是增加了一些单词,在附录里增加了一些国家名字如Afghanistan等国家名,这些单词虽然是大纲新增单词,但并不意味着要我们全都背下来,只需要能够在阅读题、翻译题里认识即可。同样的,今年大纲即使会有变动,那么变动也不会太大。而且今年的国际形势下,很多同学之前出国留学的计划落空,加上疫情影响的很多企业裁员,导致考研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考研人数会激增。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考研大纲不会做太大的改动。三、大纲发布前后如何复习很多同学认为每年在大纲出来之后再进行准备完全来得及,但是殊不知在大纲发布之前的半年甚至一年就有很多同学开始认真准备,在大家都复习了一轮甚至两轮的时候你才刚刚开始制定复习计划,这时候和其他竞争对手已经远远拉开了距离。所以现在还没有复习的要立刻开始复习,努力把和他人的差距补上。从词汇开始,除了大纲中1500个从来没有考察的词汇之外,认真过几遍的3000个核心词汇,如果学有余力可以继续拓展其他词汇;语法需要系统学习,能够抓住句子主干,画出从句判断类型,具有理解长难句的能力;五大题型需要了解命题特点,针对命题特点利用历年真题训练解题技巧,做到技巧运用娴熟,其中写作需要真正动笔练习,写完需要找老师批改纠正错误,形成自己的写作模板;另外需要在做题时控制时间,合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做题节奏。建议大家抓紧九月份的时间补基础,十月份用真题强化技巧,十一月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十二月冲刺模考查缺补漏。四、备考心态考研大纲马上发布,很多同学会比较焦虑,不仅害怕大纲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在时间上还意味着考研备考的时间只有不到一百天,那么在这最后几个月时间里,除了在专业能力上面的努力之外,最能区分大家的就是心态问题。很多同学之前复习得很好,恰恰就在最后的几个月里掉以轻心,或者另外一个极端情况——过度焦虑。适当的压力是好事,可以督促自己复习,但是不要太过焦虑,保持自己正常的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复习,只要能够把每天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掌握正确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一战成研。也希望大家关注中公考研大纲解析,获得更全面的考纲消息。

慈母心

2021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22万?别慌你的竞争对手只有四个

近日,据一个网传的QQ截图显示,2021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22万,同比2020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81万!先不说图片的真假,就往年情况来看每年的报考人数都会较前年有所提高。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并没有什么招聘会,这也就给各大考生提供了备战考研的机会。另外今年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众多的毕业人数,激烈的竞争岗位让很多人倍感压力山大。在这长时间备考的机会和就业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不少考生选择了公考或考研,这就会导致考研人数暴增!今年就业难的情况被大家熟知,不少“打工人”在疫情期间丢了饭碗、薪水遭到缩减等等,国家也注意到这也的情况,于是提出了“六保六稳”,而“稳就业”就排在首位。在这大局势的影响下,各省政府通过扩大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招录人数来响应号召,除了就业方面的措施外,还扩大研究生人数的招录来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即使今年有这么多考生考研,但其实际平均竞争比大约稳固在4.1:1,也就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能考上研究生,这与动不动就几千、几百比一的公务员考试来讲要好很多很多。其实真正能够干得掉你的人其实就那么几个,不用思考数量问题,一定要看质量。考研君给大家汇总了44所高校2021年扩招人数汇总大家也别被这突然暴增的80万名考生所吓倒,因为考研的考试体制与大家所了解的高考体制是不一样的。高考是与全省几十万人竞争,涵盖了全省的所有学霸学渣;而考研则不一样,看似有422万人与你同台竞争,但考的是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呀!正常情况来讲,同专业全国的竞争比通常是低于百人的,即使是热门高校的热门周专业,其竞争比也不会过高!再者说,这里的人数也仅仅是个报名人数,实际参加考试的会有多少?完完整整把这几门科目考完的又有多少。张雪峰说的:“考完一看,考场就剩我一个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总的来讲,不要被这422万人所吓倒,始终记得,你的对手只有你自己!(2021考研相关数据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实际以官方公布为准!)

盗马贼

2021考研复习时,心态崩了怎么办?

知乎有网友问:考研不复习可以吗?看到这个问题小编惊呆了,这是哪里来的大神!小编想问:考研不录取可以吗?不录取可以的话,不复习也是可以的。花200块钱的考研入场券,可以在考场体验紧张、刺激的心情。在别人奋笔疾书的时候,你可以提前放笔,享受考场睡觉项目。考试结束后,可以不用担心成绩和复试,后来轻松,一举多得。Emmm……小编觉得,如果想被录取,大神级别也不能不看书裸考吧?这个问题的提问者应该是想套路我们,让我们考研放松警惕?但是20年考研报考341万人,最终录取约100万人。200万+考生未通过考研,这个数据提醒我们,考研复习千万不能松懈!我们要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自己走弯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几点,一起来看看。一、考场做小动作在复习时,有问题一定要解决,不要想着在考场上可以做小动作,花时间花精力在作弊上,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复习,而且作弊是完全不对的!2019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以及司法考试等4大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严厉惩治考试作弊犯罪。大家既然已经决定考研,就好好准备,不要因为这些事浪费自己在考研上的花费的时间、精力。考研学不进去想一想自己学不进去的原因,小编在考研时有段时间感觉自己学啥啥不会,看书也是一种煎熬,一到看书的时候就想看小说、打游戏来逃避。幸亏后面听朋友建议,及时进行了调整:先从简单但是有一点难度的题目做起,让自己体会做题成功的乐趣,慢慢培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而且看书之后一定要做题巩固,做题很重要。大家可以想想,你打游戏的时候,是不是如果游戏太难你也会放弃,当你掌握了游戏技巧,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你就会一直玩,游戏过程中看攻略学习了技能,但是一直没有实践,你能保证这个游戏技能你会用了吗?看书也是同理。考研心态崩了做题做不出来,崩溃!复习进度慢了,崩溃!计划打乱了,崩溃!每天就处在崩溃懊恼的情绪中,考研复习当然会受到影响。做题做不出来,就去问同学、问老师,总会解决的。复习进度慢,计划打乱,就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调整自己心态。崩溃和懊恼是没有用的,事情已经发生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时调整,尽力补救,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我们要在变化中不断让自己进步。考研中途弃考考研没有考上的200多万人,有一部分就是弃考的。小编当年考研的时候,第一天上午考政治3个人没来,下午考英语6个人没来;第二天上午考数学的时候7个人没来,下午考专业课没来的人数已经超过两位数了。考场一共30名考生,到最后一科三分之一的人弃考了。所以大家不要把考研想得太沉重,只要准备充分上考场,认认真真考完试,你就赢了一部分人。考研是手段,不是目的,只要考研过程中尽力了就好。既然决定了考研,那就好好准备,不要想着“考研不复习上岸”、“考研快速学习技巧”“考前锦鲤”等等,当你扎扎实实去学,每天的学习保证有效率,考研才会有满意的结果。

痴心劫

2021考研下半年的备考框架!附考研信息表

2021考研下半年备考已经开始,在一轮复习基本结束的情况下,大家要对自己的复习情况做评估,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来调整规划。小编给大家列出了下半年的考研备考框架,大家可以进行参考哦~2020年7月-2020年9月(二轮复习)专业课基础不太好的同学,7月份一定要开始准备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要兼顾,但可以有侧重点地学习。政治目前的复习任务量不大,每天留出 1 小时左右的时间复习 " 马哲 "" 政治经济 " 部分的内容,练习一下选择题部分。英语大部分同学很早就开始准备了,单词也背了不止一遍了,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巩固前期的复习成果,并开始做考研试题,根据自己的水平安排每天的基础知识复习时间和做题时间。英语做题以占分较多的阅读为主,但做题的数量不要求太多。这一阶段所有科目都同时进行复习,时间安排要合理。2020年10月-2020年11月(冲刺阶段)公共课要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研究考研试题。对于政治的复习同学们需要多多关注热点新闻,十月份是复习形势与政策的黄金时期;研究近十年试题,从试题中明确考试方向,背大题的同时不要忽略选择题,他们分值是一样的,而且选择题不好拿分!专业课与公共课一样,整理提纲式笔记、口诀,研究考研试题,加大自己的训练力度、查漏补缺,强化自己的弱项;增加实战模拟,让自己适应考场的节奏。2020年12月考前模拟,查缺补漏,梳理重点,提高应试能力。考前注意休息与饮食,避免其他因素影响考试结果。考研信息表下半年埋头复习的同时,也要关注考研信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下半年的考研信息表,一起来看!上半年已经结束,大家要有效利用下半年的时间进行备考,有考研疑问可以留言或后台问小编,小编来帮大家哦~

无思无虑

5所高校已公布2021考研报名人数,较去年大幅上涨

2021年考研网上确认正在进行中……截止目前,有5所高校公布了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下面考研君将具体的数据给大家汇总一下~西北师范大学报考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人数达13575人,比2020年的12159人增加1416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陕西中医药大学报考陕西中医药大学的考生人数为4559人,较去年增加727人,增幅20%。中国人民大学报考人大硕士研究生人数达26443人,比2020年的23800人,增加2643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截止2020年10月30日下午5:00,报考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16269人。首都师范大学截止到10月25日,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的人数有13551人,目前还没有最终的数据结果。2021考研网上确认工作正在进行中,小伙伴们有什么问题,欢迎到文章底部的留言区提问哦~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公考研立场。

伴雨行

2021考研大改革!过国家线就能进复试!考研变简单?不要太乐观

在往年,大家能想到考研最大的变化就是考试科目调整或者招生人数变化。但前几天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改革的消息发出后,让考研圈彻底来了个大地震。打算考中传的同学,看到改革后的考试要求,全都懵了。很多报考还没发布研招信息院校的小伙伴,看到中传改革的政策后也在瑟瑟发抖,唯恐自己目标院校也来个“大变动”。“不再唯分数论”是这次中传改革的重点。可这恰好是报考中传的考生最困惑的一点,这项改革是好?还是不好?小编认为好的方面是,只要通过国家复试线,就有机会参加复试;不好的方面是:参加复试的资格是=初试成绩+材料评议,大学四年划水的同学复试通过机会会减少很多。中传考研改革给考生带来的变化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详细来说说,中传考研改革给考生带来的变化:1.首先我们来看初试分数因为主要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以文学和艺术类的学生较多,所以小编把文学和艺术的学硕和专硕国家线列了出来。看过了国家线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中传的初试分数线。中传的单科分数线都是与国家线平齐,主要是总分分数线高。为了让大家一目了然,当超文学门类中超过国家线355分的专业,小编用红色的底色标出;当艺术学门类超过347分的专业,小编用橙色底色标出:可以看到,大部分的专业分数,还都是超过国家线的。比如说人文学院的文艺学,初试分数线就达到了388分。在没改革前,可见中传的分数线厮杀之惨烈,分数为进入复试的唯一标准。但是当改革后,是不是意味着给学术能力强,但考场上发挥一般的同学更多的机会呢?2.初试的变化有哪些中传这次初试内容改革,是给考生最大的“惊喜”,将之前初试的专业课,改为了《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人文社科基础》有指定的参考教材,虽然与之前复习内容差距较大,但是同学们毕竟还是有参考依据。可是《主题写作》这一项,大家都没有应对方案。写作要求为说论文,文字要求在2000-3000字,而且还需要有200字的摘要。除了初试内容变化外,进入复试的资格也有变化,在初试分数基础上,需要提供材料,以供评议。材料评议即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初试分数和材料评分具体占比为多少,目前招生简章中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大家放心,材料评分不会存在暗箱操作产生的不公平。中传的材料评议有两个原则,一是能够客观量化评价的就一定做到客观评价,二是必须主观评价的内容,采用集体评议打分的方式,不会出现某个人独自说了算或“暗箱操作”的问题。3.改革后的利弊中传这次的“大改革”,对大家的影响是利弊并存的。首先从“利”的角度来讲,降低到国家线录取,无形中给大家扩大了很多机会。比如说人文学院的文艺学,2020年初试分数线就达到了388分,哪怕同学考到387的高分,也是遗憾没有参加复试的资格,但是这次改革后,考到387分的同学也有了竞争机会。此外,大家的专业课复习又重新回到同一个起点,除了公共课外,大家都要从头学起。但是这项改革对学术、实践经历不丰富的考生不是很友好。从这次考察角度看,考研录取将会更加灵活,不会学习和只会背诵的考生将会被拒之门外。虽然第一次改革,但是题型的难度并不会因此而降低,还是需要大家认真准备。4.给大家的建议对于依旧想考中传的同学,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准备:1)专业课学习不能放松。如果分数没有达到国家线,那么就算学术水平再高也没有办法进入复试。而且初试的分数是占比例的,虽然目前没有公布所占比例为多少,但是估计≥50%的可能性依旧很大,所以努力考高分是基础;2)对于写作完全没有复习参照的同学,可以看看公务员申论写作方法;3)在学术和实践经历方面薄弱的考生,联系一下自己本科关系比较好的老师,看看是否可以帮助指导发表论文;4)平时多注意搜集自己发布的作品,不要等到初试结束后再搜集,很容易遗漏。安徽省考研也有改革在中传改革之前,安徽省的研究生就已经开始逐步改革了。在改革方案中,小编发现了两个非常大的亮点。第一个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逐步提高到70%,另外一点是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招生“建立安徽省研究生教育培养联盟,深化省属高校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研究院等中央部委在皖高校、研究机构开展研究生招生培养深度合作。”第一个亮点很好理解,专硕的比例更大,大家在报考安徽省的学校,可以更侧重于专硕。第二个亮点小编就需要跟大家解释一下了,联合培养为在A学校招生,在B学校上课或者做实验,两个学校共同培养一个研究生,即为联合培养。小编的高中同学考研时调剂到了一所贵州的院校,他贵州的导师与中科院心理所的老师有共同合作项目,于是就把他派到中科院心理所进行学习,他可以同时享受到两个学校的优势资源。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联合培养”学生。这次安徽省把中央部委在安徽优秀高校作为研究生招生培养深度合作的单位,这对于考入安徽省属大学的考生,是一个非常大的福利,也就是说,虽然进入省属高校,但还是可以有机会去中科大,合肥工大等高校进行联合培养。这样的隐形福利,可以说是安徽省放了一个“大招”。虽然这次的改革给考研圈带来很大的震动,但是大家能看到一切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马上要考研的同学,需要稳住心态,安心复习,平时多注意搜集自己的作品。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可以及早进入实验室参加学术讨论或者参与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如果大家在考研招生政策中,有什么更多疑问,可以联系小编哟!

生化

2021考研:圈子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相信各位同学在高考报考时,就听过一句话:高考报考优选城市,再看学校,最后看专业。经历过高考的浴火重生,到考研时,同学们可以将思维升级,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考研报考的问题~城市可以升级为地域,大学的毕业生虽然都会走到全国各地,但是影响力还是在某个地域的。比如说,吉林大学的排名比东南大学排名高,但是拿着吉大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在江南一带找工作,还真不一定比东南大学好找。但如果未来想在东北发展,那么吉林大学是非常优秀的选择。所以在考研前,一定要规划好未来的工作的城市和地区。学校,基本上奠定了你的校友圈,而校友圈的往往能量超乎你想象!小编认识一位中南大学本清华大学硕的小姐姐,她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圈,实习是利用清华的校友资源找到的,正式工作则是利用中南大学校友圈找到的。她就是典型利用了校友圈的人脉资源网,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而且一些好的学校,特别善于维护自己的校友,经常组织各地的校友会,帮助校友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增强校友间的凝聚力。疫情刚开始时口罩紧缺,特别难买,小编的母校工作人员,还问我们这些年轻校友是否有足够的口罩,如果不够母校会给我们免费寄送一些。虽然我们没有都用这批口罩,但是母校的举动真的让我们这些校友非常感动。如果我们未来有条件时,也一定会对母校进行回馈。所以好学校和好人脉是相辅相成的,学校也因为有好的校友资源,也拓宽了自己的影响力。在早些年清华大学MBA刚刚兴起,MBA的学员背景都深不可测,大家都知道自己的MBA同学“很有本事”,他们都非常仔细维护这个同学圈。而且这种圈子很稳定,还真的不是有钱就能进入,这个同学间的人脉远远比市面上的一些私董会牢固的多。所以每次当有同学问择校问题时,小编都会根据他的能力先推荐给他,他所处水平“跳跳脚”能够到的学校,对于为了一味降低难度而去考小编都没怎么听过的学校的同学,小编总会告诉他要慎重。因为当你读了好学校后会发现,好学校的红利是可以吃一辈子的。没有良好的本科出身,不如牢牢把握住考研择校的机会,或许这次机会可以改变你的一生,别让自己再有遗憾。最后就是报考专业了。专业决定了你接触的同学圈。读了四年大学,或许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但一定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专业。如果对自己专业实在不感兴趣,可以替自己搏一把。跨专业的原则无非就是,理工可以考虑跨理工,理工可以考虑跨文科,但是文科跨理科慎重。但是小编还想嘱咐大家的是,把目标放远一点,未来想做什么,想要从事什么类的工作,这些看似缥缈的未来,其实对你现阶段的准备很重要。如果想未来考公务员,不妨锁定招收公务员较多的经管类专业,如果想进企业做技术,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未来想做大学老师,深耕自己喜欢的专业未尝不是件美满的事。高考是分省录取,每个省的考察难度不同。但是考研又是一个公平的起点,你和你的竞争对手答同一套卷子,决定能否上线的是你的分数,不是出生地所在的省份。你未来想进入什么样的圈子,取决于你此刻的努力程度!所以,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