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山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研究生情况,985高校生源近七成!大宅男

中山大学2020年拟录取推免研究生情况,985高校生源近七成!

中山大学最近公布了2020年接收的推免研究生名单,包括硕士和直博生在内的推免生一共2038人。从2020年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来看,中山大学2020年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计划招生7000人。在公布的推免名单中,推免生源来自全国149所高校,其中本校生源占比接近一半。外校生源最多的学校是南昌大学,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另外还有同省的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成为生源排名前列的学校,也说明广东高校的毕业生还是非常认可中大的实力和牌子的。具体如下:在生源来源中,来自985高校的生源共有1419人,其中本校生源981人,校外生源438人。在985高校生源中,除开本校生源之外,位于同城的华南理工大学人数最多,有51人;中南大学有46人,吉林大学有31人,山东大学有28人,华中科技大学有27人,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各有25人,厦门大学有23人,湖南大学有21人,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各有15人。从表中可以看出,985中处于中下游水平的高校或者地理位置不是没有优势亦或是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南方高校输往中山大学的生源比较多,另外,同处南方的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学生对于中山大学的认可度也不错,毕竟都是作为“中坚九校”中的“武中厦”。总体来看,在接收推免的2038人中,有1418人来自985高校,占比69.6%,其中本校生源占比48.1%,校外985高校生源占比21.5%,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

辩不若默

中山大学保研生:辛苦三年打水漂,突击三月去考研

每年9月,是一年一度的“保研季”。为了保研顺利,不少大学生已经筹谋了整整三年。不过,最近中山大学的保研生有些焦虑。今年8月底,保研前夕,中山大学发布“新推免条例”,有些保研生的名额,要打水漂了。这意味着,丢掉保研资格的保研生,要么准备加入就业大军,要么匆匆准备三个月时间,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吧。变化中山大学“新推免条例”的看点,主要是各专业保研比例临时调整,有些专业保研比例提高,有些专业保研比例降低。中山大学2019年第12次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山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资格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在“推荐名额分配原则的调整”中显示:学科评估为A+所对应的专业,其推荐比例在全校推荐比例均值的基础上,增加10%;A,增加5%;A-,持平。B+,减少5%;B,减少10%;B-或B-以下,减少12%……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山大学A+专业有2个,A专业有2个,这4个专业的学生很幸运,因为保研的名额多了。中山大学A-专业有10个,这10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庆幸,因为保研名额不会减少。中山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一共有48个专业,那么剩下的34个专业的学生,超过70%比例的保研生们,都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概括来讲,大多数专业以前踩线能被保研的学生,如今保不了了。少部分专业本来不够保研的学生,现在能保研了。在一众985高校里,中山大学的保研率并不算高,这次比例的增减,效应就比较明显。根据博雅数据库公布的2019年大学保研率排行榜,中山大学保研率为20%,排名第23位,排在第一位的北大医学部则高达65%。规定朝令夕改,学生则措手不及。原本辛苦三年等推免,如今准备三个月去考研。真相也许有人会呵呵,保研生又不用辛苦考研,本就是一群“躺着赢”的人,得何足喜,失何足忧。保研,全称叫“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人们的目光,更多盯在“免试”这两个金光闪闪的字眼上。实际上,保研应该叫“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想要优秀,汗水来换。首先,高校对推免生的学业水平作出了高要求。2020年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细则显示:“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源优先 ,其他高校的生源,按照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所在专业排名为B及以上,则该生在校排名必须在专业前15%;C+或B-,专业前10%;C及以下,专业前3%。”青塔网统计了一份中部地区某211高校会计学院公示的2019届推免生名单,发现该校获得保研名额的61名同学前六学期成绩的平均数为91.17分,其中最高绩点3.95(满绩4)。同一专业内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差距不超过3分,竞争相当激烈。学业水平还只是一部分,保研名额通常会以专业为单位,依照学生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科研成果、社会实践等等一个都不能少。发表SCI、CSSCI、SSCI论文,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拥有国家发明专利,都是加分利器。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参加文体类活动获奖,也能雪中送炭。保研可不是准备几个月就能一步登天的事,而是贯穿着整个大学生涯,一刻都不得放松。有保研生说:“前三年我在图书馆没日没夜地干,你在网吧挥汗如雨地玩,最后说我躺着赢?”差距对于中山大学新推出的保研名额分配方法,升学规划专家、北京大学副研究员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即学科越强,投入的资源越多。”相反,对于本校中非优势的专业,则逐步减少投入,甚至一些被亮为黄牌甚至红牌的专业,要逐步地取消。如果这是个趋势,可以预见,即使是同一所985高校,不同学科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这种差距,同样体现在名校和非名校之间。不是所有大学都可以保研的,截至2017年,全国87.62%的高校都没有推免资格。在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中,除双一流高校外,剩余几乎全是省内排名前列的省属重点大学。中国高校分两种,双一流和双非大学。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学校推免一律优先考虑。不仅如此,双一流高校推免生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比例更高,北大2019年接收推免生2174名,2061人本科来自双一流高校,占比高达94.8%。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保研的机会上,的确存在双一流和双非大学差距过大的情况,越好的学校保研比例越高。”不否认绝大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但顶尖院校顶尖学科留给考研学生的名额真的太少了,而考研学生又数量庞大。2018年考研首日,290万考研党走进考场,比去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21%,是近三年来增幅最凶猛的一年。普通高校的学生想要逆袭,梁挺福建议,大学四年要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考研升学规划,同时了解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流程以及在学术上的要求,笨鸟先飞,早做准备。参考资料:升学|《中山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学位资格认定工作实施办法》部分规定修订,2019年8月20日,微信公众号“中大医青年传媒中心”保研er,“躺赢”的研究生?2019年8月28日,青塔网

不伤物者

刚立军令状,就被打脸,中山大学需导师淘汰制,提前分流研究生!

中山大学被打脸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随机从省内高校2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单位的13074篇学术论文中随机抽检其中的890篇,采用第三方专业机构盲审的形式,然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中山大学共有7篇论文被认为有问题,其中有2篇则是严重有问题(被两名专家同时认定不合格)。这样的结果对于中山大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山大学为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教育部立了军令状,保证自己高校研究生的毕业质量,2020年中山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的抽检率要达到50%,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要达到20%。然而广东省教育厅也是检查了各大高校含金量最高的学术型硕士,即便如此,中山大学被抽检的不合格论文数量也有些偏多,因为严重缩水的2年制专硕毕业论文会更差,因为在国内高校,2年的专硕大都按学术硕士模式培养,然而缩水1年的专硕,不仅有课程考试,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科研课题,而且大部分攻读硕士的仅是为了学历,临近毕业忙于找工作,因此专硕的毕业论文会更糟!中山大学还需努力由于中山大学最近几年借助广东省优势的经济条件,以及深圳市科技升级转型的迫切需求,作为广东省高校界的龙头,中山大学扩张速度非常快,珠海校区以及深圳研究院的设立,让中山大学对研究生的招生名额由迫切的需求,因为中山大学从海外引进大量高端科研人才,2019年中山大学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超过了浙江大学,位居全国第二,中山大学陷入了由科研经费、有科研项目却没有足够多的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尴尬,直接影响到中山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团队的建设和项目的开展,因此中山大学才会在教育部立下军令状,2020年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抽检率要达到50%,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要达到20%。不过从广东省的这次盲审结果来看,中山大学还需要努力,需要加快师资的更新与淘汰,对于还是按照曾今放水的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可以直接剥夺这些导师的招生资格,毕竟从目前中山大学的师资结构和人才比例来看,合格的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对比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数量来说还有很大的余量!向清华大学学习从目前广东省的抽检数据来看,中山大学似乎对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及毕业生论文太过的自信,如果按照中山大学在教育部立的军令状,博士论文抽检50%,硕士论文抽检20%,在这么高的比例下,想要做到合格率100%是件非常难的事,毕竟每所高校都有一批由于各种原因延期毕业的学生,一些导师为了送着这些毕业生,很容易放水,这类研究生的论文最容易出问题。因此中山大学在严抓导师的同时,需要向清华大学学习,提前赋予导师们权力,及时分流淘汰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毕竟在欧美名校中,即便是本科的淘汰率都非常高!

生死线

为降低生师比,然后中大就选择了扩招研究生?

我们都知道,在国内高校中,郑州大学是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除此之外,吉林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是“人员济济”。在南方地区,中山大学应该算得上是“超级大学”了。目前,中山大学有5.2万名在校生,其中本科大约是3.2万名,研究生两万名。据南都报道消息,在2018年,中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超过本科生,突破六千人大关。近几年,中大的研究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比如2019年的招生人数已经到达6400人。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中大校长罗俊表示扩招是为了降低生师比。生师比是指一所学校的专任老师数与在校学生数的比例,生师比过高对培养学生是不利的。解决生师比过高一般有两个途径,第一是减少本科生数量,第二是增加教师数量。中大校长表示中大要保证更多的广东学子有优质高教资源,所以缩小本科招生那是不能的。所以只能通过增加教师数量来完成。从2015年至今的四年时间,中大已经引进了四千多的人才队伍,而且百分之百具有博士学位。为了保证这些人才,就必须提供给他们科研条件和教学空间,也必须有一批研究生来支撑他们开展科研工作。也就是说中大进行研究生扩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保证引进师资有研究生资源。当然,罗校长也提到,随着广东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培养我们自己的高端人才也很重要,中大研究生扩招也有基于这个方面的考虑。目前中大的研究生规模是两万人,罗校长深情希望在几年之后,这个数字能翻一番,能有四万的研究生规模,广州校区两万,珠海和深圳校区各一万。对于这扩招理由,小知真不好评价,反正听完罗校长的解释,感觉这不像是真心在搞教育,而是在办学校。而办学校和搞教育其实是两回事,通过扩招来达到升级、刷数据、提排名等目的,总是功利性太强,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往往是有问题的。作者:知新行闻

人义

中山大学这个学院太疯狂,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布,录取最低分408

今天是调剂系统开放的第五天,在刷调剂信息的时候偶然刷到中山大学还要招收调剂的学生,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资源与环境专业还有45个招生名额,但是它仅校内调剂,仅限第一志愿报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专业,且在原专业已复试合格但未被原专业拟录取的考生,调剂截止时间,2020年5月25日23。偶然间看到,大气科学学院5月20日公布了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点开名单过后才发现,学院真的太疯狂,这个专业竞争是真的激烈,一眼望去录取的同学初试成绩全是400+的高分,仔细看下来,大气科学学院一共公布了两个专业的拟录取名单,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这两个专业一共有105人参加复试,最后录取24人,气象学录取最高分459,录取最低分408,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录取最高分448,录取最低分415分,低于400分的同学没有一个同学能够逆袭成功,全部都被淘汰,中山大学规定是的初试成绩占比50%,复试成绩占比50%。想到气象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虽然他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但他在气象学方面拥有很强的话语权,在第三轮的学科评估当中,大气科学系位列全国第一,在第四轮的学科评估当中,荣获A+。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5月21日公布了拟录取名单,相对于中山大学的名单来说,还是温和许多,也有380+这样的高分,但也有300+这样的分数,甚至还有不足300分的同学也成功上岸。想要报考气象学这个专业,不得不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性价比很高,学校拥有足够的实力,分数相对来说要求也没有这么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部分名单中山大学气象学收分去年也不低看到今年的分数这么高过后,特意去查看去年中山大学气象学这个专业的分数情况,也有400+的高分,但是还是有350分左右的同学成功上岸,完全没有今年恐怖,今年这种情况估计是因为大量的学生报考这两个专业,硬生生把这两个专业的录取线狠狠拔高,有不少学生估计是看到这个分数,直接放弃一志愿,都没有参加考试,想要直接去寻找其他学校的调剂信息。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开始越来越好在2019年最新一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当中,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戴永久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看到这个分数也给21想要考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同学提醒,好好掂量一下自己有能力考到这个分数没有,如果没有最好不要报考这个学校,重新选择一个成功率比较高的学校。喜欢的点个关注吧,每天说教育,我们下次再见!

方寸间

中山大学明年有望实现硕士研究生千人扩招

近年来研究生规模逐步扩大,2020年已扩招了18.9万人。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公布的部分高校202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部分高校明年研究生扩招规模还将大幅度增加。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今年9月16日发布的《中山大学2021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显示:中山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8000名(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复试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该校的招生计划、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规划等情况对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作为对比,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去年9月16日公布的《中山大学2020年考试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显示:中山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0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复试录取阶段将视教育部正式下达给该校的招生计划、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等情况对招生计划做适当调整。据此表明,中山大学明年有望实现硕士研究生千人扩招。学校官网介绍,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5年春,中山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经当时的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研究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院校。至1948年,共培养研究生56名。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继续发展,1949年至1967年,共培养研究生177名。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大学是我国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院校。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该校正式设立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新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11个学科门类。目前在读研究生23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600余人。(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九思

中山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

说明:1. 以上为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在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之上,可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本单位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相关复试工作安排另行通知。2. 我校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的考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务义务兵役退役后的考生,执行教育部有关加分政策。3. 工商管理[1251]、公共管理[1252]、会计[1253]、旅游管理[1254]、图书情报[1255]等五个专业通过提前面试的考生,适用国家A类线(175/44/88)。复试及录取要求参见相关招生单位规定。(来源:中山大学)

忽然而已

屌丝成功逆袭中大研究生

今天下午小编上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老师说跟我们说了很多肺腑之言,小编觉得很棒,想要分享给你们。老师说,以前他高中考大学时考了个大专,后来大专毕业后浑浑噩噩的去某个学校当老师,当老师的时候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打球,喝酒,打牌,每天都是重复的日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老师觉得这样的日子很乏味,千遍一律,于是老师就给自己定了个当校长的目标。经过了八年的时间,老师当上了副校长。当上了副校长后,老师又觉得重复的生活又开始了,那是1997年,老师每个月拿着400多的死工资,老师觉得每天上课,打球,喝酒,打牌的日子不是长久之计,于是老师跟他的朋友同事说,他要考中山大学的研究生,老师身边的同事,朋友都不相信他,说他以前考大学时就考的不是什么好学校,现在又荒废了那么久了,怎么可能考成功呢?老师不管别人的说法,毅然走上了考研的道路,刚开始的各种不适,到最后的适应学习得节奏。虽然这中间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很多的嘲讽,可是老师坚决的走上了这条备考的道路。虽然在备考得过程中受尽各种挫折,但是最后老师得结果也正如他的同事、朋友所说的那样,没考上啊。不过老师并没有气馁,在这次失败中更加坚定要再考的决心,又过了一年,老师终于如愿以偿的考上了中大的研究生,并且为未来的道路上铺了一块垫脚石,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现在是一名企业家,同时也是我们学校的讲师,小编觉得老师现在是那种功成名就然后回学校讲课并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永远不要放弃,实现教书育人人生价值的成功人士呢。就是那种屌丝成功逆袭的感觉了有没有?其实我很佩服老师的勇气以及决心,我终于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那种只要你想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的真实案例。依然记得一位名人对他的孩子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力,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时间,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却可以让你拥有选择的权力,屌丝逆袭是因为知道知识就是力量,那么你呢?

文质彬彬

那个考上中山大学研究生的人经历了什么?

从1月3号考试到9号结束,这期间每天复习科目内容焦头烂额,晚上更新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也是顾此失彼,心烦意乱之余,我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由赤羽九天更名为星愿夜读。起这个名字,我经过深思熟虑后敲定,因为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愿望,尽管这个愿望都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伸手遥不可及,举目可见寰宇。我记得《我不是药神》上映时,很多人一直对王传君的表演一直赞誉有加,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去血液科与白血病 人同住几日,深入到真实的环境下去体会一个病人的真情流露,为了让自己瘦下来,每天去不停跳绳,强制性瘦了 20 斤,为了演出角色躺在病床上虚弱的表现,他强迫自己在拍摄前两天两夜不睡觉,还不吃东西,还有一场戏就是 要求表达出对食物的渴望,他足足吃了40多个包子。有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你对梦想有多渴望,你就有多拼命。努力谁都会努力,在一群努力的人中脱颖而出,你得用心去做,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成功。大二时,我有辛在QQ上认识一个考研结束的人,他说他报考的是中山大学无机化学这一方向的,可原本他只是一 所二本末流大学出身,学的专业也是生物工程这种冷门专业,跨考无机化学研究生,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在一众 985、211高校考研生当中,他不算优秀的那一类,却是最拼命的那一个。为了搞定专业课,他从网上买来前十年的真题,配合参考书,他把十年真题全部背下来,前后默写了三十遍,为了 补齐自己的英语短板,他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背,除了背,他别无选择,凌晨五点起床,背两个小时单词,听 VOA,从0.5倍速到1.0倍速再到1.5倍速,最后到2.0倍速,他疯狂的投入,没有手机,没有交流,连上厕所的时间 他都觉得是罪恶的,最后他考上了,他说面试的时候,对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按出身算的话,他没有985、 211高校的光环,但他能够在笔试中打败他们,足以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不弱于那些绩点在4.0的学霸。我做微信公众号这四个月来,有迷茫,也有失落,也有不甘,付出与结果不成正比,期望值在一点点的消磨殆尽 后,留下的总是数不尽的疲惫,还有那一点点残存的自尊,但我还是走了下来,无论以何种形式,生活总是美好的。

割草者

她从港中大深圳考到南洋理工大攻读硕士学位!分享申请心得与经验

理工学子说·毕业季编者按毕业的季节,本期“理工学子说”,小编采访了香港理工大学深圳2016级毕业生周芳逸,听她诉说大学四年中的成长与收获,并与我们分享自己在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中的求学经验。周芳逸2016级理工学院、逸夫书院学生统计科学专业在校期间获得:院长嘉许奖将赴南洋理工大学大学攻读分析学硕士学位Q1.在大学的四年里,你对学校哪些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回忆吗?其实回想起来,校园里给我留下特别回忆的地方有许多:伴我在静谧月夜复习考试的图书馆、与教授老师不期而遇的潘多拉食堂、挥洒汗水的体育馆和健身房、以及充满与友人笑语欢声的一瓯茶和会饮……最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大概是每年圣诞将近时逸夫书院举办的主题圣诞派对,那是紧张的Final(期末)季里最美的放松。犹记得大一那会儿在逸夫书院楼下举办的BBQ(烧烤)主题派对。印象里那天寒风凛凛,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消减同学们参加派对的热情。好友们齐聚一隅,喝着冰可乐吃着烤翅,暖洋洋的圣诞旋律甚至让人有些微醺。流光溢彩的圣诞树下,我们在明信片上写下了对未来的期许,也将桃李年华的希冀定格在了时光里。Q2. 在你所选的课程中,有没有哪些课程让你获益匪浅、印象深刻呢?若说专业课发掘了我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那么通识课则启发了我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有一门叫做“Good and Evil (善与恶)”的GED课程,这门课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它启发我以不同的视角看待社会伦理问题,也让我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地发生了变化。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西方伦理学,阅读材料大多是篇幅较长的纯英文哲学经典,但是幽默风趣的Jin Lee老师总能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事例,浅显易懂地将深奥的理论解释给我们听,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多角度地剖析问题。这门课会让你找到心中的“intrinsic good”(内在善良),令你重新思考每日奔忙的目的;也会颠覆你对于virtues(美德)的认识,让你了解到人们所推崇的virtues背后的含义。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认识到,那些看似约定俗成的观念,也曾在历史长河中经历着被争议被推翻被确立的轮回;同时我也学会去辩证地看待生活中那些不可置否的理念,去站在不同立场来了解那些争议不断的问题。非常感谢这门GED课程给我带来的如此不同寻常的体验,也推荐学弟学妹去感受一下。Q3.有关本专业的学习,对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吗?其实数理统计作为一个侧重于理论的基础学科专业,学习它的关键在于正确地把握住和深刻地理解有关的统计思想和概念——唯有透彻的理解了才能继而灵活地将学科所学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上。我的建议是,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多思考多练习,留出时间通读课本,理解教材中的例子,完成相关的习题,有意识地去尝试复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多与教授和同学讨论学习上遇到的难题。遇到一时难以完全理解的统计模型也不要着急,统计学习是一个螺旋式推进的过程,哪怕侧重不同的专业课上也会多多少少有些教学内容上的重叠,部分知识在不同课上会被反复讲解,慢慢地那些艰深晦涩的统计原理也能渐渐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NUS校园Q4.为什么会选择参加学校的NUS(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申请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经验分享吗?首先是因为NUS是亚洲顶尖名校(最新排名全亚洲第一,全球前十二),来这边读书可以了解顶级学府的教学模式和食宿文化。其次是因为NUS坐落于素来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新加坡,街道干净,环境优美,华人比例高,饮食习惯与中国相近,治安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来这边念书父母会比较放心。再者,因为我个人比较希望未来在新加坡读硕士,学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可以让我提前一年来新加坡适应当地的校园生活,英语的社会环境也能帮助我更快地提高英文水平考出研究生申请中所需的GRE,同时这段求学经历也会成为我申研简历上的亮点,可谓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一个联合培养项目。关于这个项目的申请其实并不复杂,只需及时查看学校邮箱按照学校的指引完成即可。学校会在开放申请前举办大概两场宣讲会,项目信息、申请流程和准备工作会介绍得非常详细,学校也会有专门的老师通过微信群或者邮箱对同学的疑问作出耐心的解答。比较需要注意的是参加此项目需要在大三结束前修读完全部的通识课程,最好也能把专业必修课都修完,这样在参加项目时才不会有延迟毕业的风险。NUS宿舍Q5. 在NUS学习与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在港中大(深圳)的学习经历有无帮助?在NUS学习最大的体验是更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CUHK-Shenzhen相比,NUS统计课的课业量并不算大,基本好几周才有一个中规中矩的作业,但考试的内容都比较细节,比如有些教授会专门考那些只在课堂上提及到但讲义上没有的内容,而且和实际操作的结合度很高,这就需要学生学得灵活、理解得深入并在平时亲自复现过课堂讲解的理论知识。所以这边大多数学生都不太会赶DDL(截止时间)完成课业任务,有门CS(计算机科学)课程上大家甚至争着做以最短时间完成作业的人,课业任务解决后大家会用富余时间去进行拓展练习,巩固习得的知识。CUHK-Shenzhen的全英文教学能让我们更快地适应当地的学习生活,平时紧凑的教学也能让我们能在NUS较为和缓的教学节奏下学得游刃有余,同时三年专业课的学习也给我们打下坚实的统计学基础,在NUS学习高阶统计课程也变得容易许多。Q6.大学四年里有没有遇到哪些鼓励启发/影响你的师长?在专业课的学习上,给我启发最大的应该是陈天石教授。陈教授是我的学业导师,他每年都会组织大家进行一次茶话会,和每一位同学详细深入地聊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并给出他个人的指导和建议。每当我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我都会最先寻求陈教授的帮助,他总是很热心地和我沟通并为我推荐最适合我的发展方向。回首大学四年,鼓励过帮助过我的师长真的很多,包括陈怿教授、吕伯君博士、邓扬舟博士等等,他们的学术之精深令我敬仰不已,言传身教之中令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到既荣幸又幸运能在人生中遇到亦师亦友的他们。周芳逸在UCLA交流时期Q7. 回顾你的大学四年,你觉得在各个阶段有什么成长变化吗?大学四年最大的成长还是心态上变得更加成熟从容,更知如何取舍了吧。大学四年我时常与未知的挑战不期而遇,无论成败都能让我一次次在短时间内飞快成长。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处乱不惊,这些成长背后离不开大学良师益友的开导与帮助和校外前辈同侪的指点迷津。大学四年的种种经历,让我对自我无论求学求职还是人际交往方面的上限和下限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人生的下一段旅程要如何走有了更明确的规划,明白了人生要为何拼搏,亦懂得了人生浮沉间所最应看重的是什么。NUS校园Q8. 总的来说,你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呢?对毕业后的规划最好从大一开始。大一结束时就要面临选专业的问题,所以大一最好就能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预想。如果打算就业,可以通过学校的职业发展讲座多去了解各行各业,也可以通过和师长校友沟通,以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如果有出国读书的计划,其实在大一大二就可以开始考虑目标院校和升学方向,可以提前去和留学中介了解一下申请所需做的准备。如果对未来的发展还是比较迷茫,那就尽量把GPA(成绩)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准,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众多可以丰富自己阅历的机会:暑课项目、交流项目、学术研究项目、校外实习、科研峰会、志愿者活动等等。这些经历既会增长你的阅历、加速你的成长,也会让你收获难得的友谊和许多美好的回忆,更会为你的简历增添不少亮点,让你能更顺利地在毕业后步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Q9. 最后,毕业在即,有什么想对理工学院说的话吗?感谢理工学院四年相伴,为我的大学时光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我收获了最为渴求的知识,遇见了学识渊博的老师,结识了一见如故的好友,更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如果回到四年前填志愿那天,我会告诉那时的自己,选择理工学院将是一生都不会后悔的决定。来源:香港理工大学深圳 文案&图片由周芳逸同学提供采访&排版:Celia XIE, SSE 校对:Crystal WANG, 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