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江西的小县城,被称为“中国博士县”,诞生600多位博士!风暴战

江西的小县城,被称为“中国博士县”,诞生600多位博士!

说到教育,自然城市的教育比县城的教育水平高,但是在以前却不是这样的。自古以来寒门出才子,越是家境贫寒的学子考得越好,越有出息。我国就是有这么一个县,教育特别发达,诞生了600多位博士,享誉全国,被称为“博士县”。说到这里,我想大家都猜到了是哪个县了吧,没错,它就是玉山县。玉山县,隶属于上饶市,是个文化底蕴浓厚的小县城,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玉山县的历史上诞生过不少文人墨客,也吸引了不少文人来此纵情高歌,比较有名的像戴叔伦、白居易、杜牧、陆游、杨万里等等,给世人带来了无数金典的诗文。玉山的文化底蕴是一代代积累下来的,文脉千年相承。历年来看,玉山人崇尚文学,崇尚科举,自然人才辈出。历史上培养出进士138位,状元1名,文化实力雄厚。几十年里,玉山诞生了5位院士,600余位博士,硕士6000多名,人才济济,被人成为“中国博士县”。玉山诞生的名人不少,像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黄家驷、原浙江大学副校长周庆祥、杭州计量学院院长、数学家谢庭藩、核弹专家胡仁宇等等,都是数一数二的人才。玉山有一个地方很有名气,那就是怀玉书院,曾是科举人才培养的地方,如今成了学术论坛的讲坛,国内名气很高。

真田

中国博士学位点最多的六大高校:浙大第一,清华第二

第一名【浙江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59个、专业学位博士点5个。第二名【清华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第三名【中山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第四名【北京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9个、专业学位博士点5个。第五名【吉林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5个。第六名【四川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4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个。

黑屁股

中国博士招生已突破10万,博士点很多,但博士点申报仍竞争激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博士点申报时间节点,很多高校厉兵秣马,组织全校、每个学院的学术骨干填写表格和整理资料,集中所有可以集中的精兵强将,就为了拿到一个博士点。尽管现在读博士整体都在逐年贬值,一张博士学历也越来越没有以前那么值钱,但是各大高校不仅没有减小博士招生数量,反而逐年扩大博士生录取人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每年博士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普通本科高校能够提供给硕士稳定就业编制的机会也在减少,硕士毕业条件也在逐步提高,高校对自身科研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人门槛不断提高,硕士学历越来越成为一个过渡学历,而博士就越来越成为一个高校的科研主力大军。加上申请到一个博士点,省里面也会给这个高校更多的经费和拨款,对于提高一个大学的办学档次和吸引顶尖人才,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虽然中国博士招生已突破10万,博士点很多,但博士点申报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去年,一个数学博士点,就有十几所高校同时申报,这样的竞争难度,堪比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考公务员的惨烈场面。俺所在的电子系,在前三年就参与过一次博士点申报,结果因为一票之差竟然落选了。三年后的今天,学院依然要求申报电子系博士点,要俺继续填写申报表格。但俺的热情已经没有三年前那么高了,原因不少。一个原因是,三年前,俺不吃不喝、通宵达旦、玩命地认真准备材料,甚至自我到酒店闭关写材料,结果就因为一票不同意,把我们整个组的心血都给否决了,很有挫败感。另外一个原因是,填写资料的过程很累,很繁琐,要去协调各个成员,要自己找最有力的支撑材料,有凝练特色等,都是非常耗时和耗脑的活,而且这样的活干得越多,会感到越烦,越没有意思。心里还总是吐槽,明明是电脑几秒钟就能搞定的活,非要到处找资料、找人来填写各种表格,这不是坑爹吗?其实,让一个专业的所有在职教师都来填写同一个表格完全没有必要,只要让这个专业最顶尖的10个牛逼教授认真填写就足够了。因为如果一个专业前10个最优秀的教授,都没有什么科研成果和高质量论文,可想而知,其他在职教授、副教授的科研水平和实力了,就算再加上其他人几个特别优秀的科研成果,最终博士点也是不可能给这个专业的。还有一些数据完全没有必要填写,例如研究生就业,会议,经费等,这些完全可以靠造假数据来完成,因为即使是教育部,也没办法查清楚每个研究生毕业都去了哪里,都发表了哪些论文,看这些资料完全就是在浪费填报人和评审专家的时间。最后就是为了避免有刷人的情况出现,一定要规定全职在这个系工作5年以上,避免有些高校临时挖人,申报过后,这个人又跳槽到其他高校,最后留下一堆烂摊子无人问津,这对高校自己培养的在职教师们也会造成很大伤害。

鹊巢

中国博士开发可交互全球疫情地图,登上柳叶刀,GitHub已有4500星

郭一璞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一个多月前,当你被困在家里无法出门的时候,可能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疫情地图,看看昨天又新增确诊了多少。现在,中国的疫情逐渐褪去,海外不少国家却进入了水深火热的状态。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两位中国博士生和他们的导师一起,开发了一个可视化、可交互的全球疫情地图。这个项目已经发在了《柳叶刀》上,目前在GitHub开源,获得了超过4500颗星,也登上了GitHub热榜。可视化地图整个可视化项目的界面是这样的:图中的数据来自世卫组织,还有包括中国CDC、美国CDC、欧洲CDC在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疾病控制部门,通过半自动的方式更新,而且,更新的比世卫组织还快: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11万人感染。中间的地图部分可以随意调整,也能直接切换选到不同的区域:大小不同的圆形表示该地确诊人数多少: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底图,符合不同用户的看图习惯,获取更丰富的信息:比如切换成地形图,你就会发现美国本土的疫情分布也和地理环境有关:你也可以分别查看整体病例数和排除治愈/病亡者的现有病例数地图。整体病例:现有病例:湖北的圈圈小了很多。看到这里你会注意到,只有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统计单位到了省/州一层,其他国家都是以国为单位统计的。除了地图,这个项目也可以看各国家和地区严重程度排行榜:目前最严重的,除了中国大陆,还有韩国、意大利、伊朗、法国、德国等国家。还有病亡人数、治愈人数的数据:另外还有全球疫情增长图:可以看到自从湖北全面大排查后,中国大陆的患者数量基本上不太增长,而世界上的其他地方疫情扩散的速度依然不乐观。以上的每一个模块都是可以展开的,查看起来非常清晰。另外,研究团队也准备了移动版。JHU中国博士生出品这个项目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系统科学与工程中心(CSSE),隶属于JHU的土木工程系。项目的作者有三位,是两位中国博士生和他们的导师。一作董恩生,此前本科和硕士都是在爱达荷大学就读的,目前研究网络建模、空间可视化和传染病。除了新冠肺炎,他还研究过美国和太平洋地区的麻疹和斯里兰卡的登革热。二作Hongru Du,本硕分别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导师Lauren Gardner,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领导生物安全流动性跨学科研究——就是传染病。另外她也曾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任教,目前也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动态组成员,以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客座科学家。传送门GitHub:https://github.com/CSSEGISandData/COVID-19全球疫情地图https://www.arcgis.com/apps/opsdashboard/index.html#/bda7594740fd40299423467b48e9ecf6柳叶刀论文An interactive web-based dashboard to track COVID-19 in real time作者:Ensheng Dong, Hongru Du, Lauren Gardner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120-1/fulltext约翰霍普金斯2019-nCoV模型博客https://systems.jhu.e/research/public-health/ncov-model/

剑王子

中国博士突然回国,并宣布一消息,美惊慌失措!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资源问题成了困扰许多国家发展的一个头等大事,由于煤、石油等资源在地底需要数万年的演变才能成为可以使用的能源,因此寻找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随着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开发,人们发现太阳能是最为稳定,利用率也最高的一种能源。只是想要把太阳能转化为可以使用的能源,我们目前都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来完成。这种板,不仅成本高,而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所幸,随着发电玻璃的发明,这个难题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发电玻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普通的玻璃上涂抹了碲化镉材料,这种材料可不得了,能够让一块普通的玻璃立刻化身为可发电的玻璃,转化率高,方便快捷,而且十分坚硬。这种玻璃可以作为建筑玻璃使用。如果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都换上了这样的玻璃,那么城市能源紧张的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大的缓解,而且对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百年大计。要说起这么高科技的发明,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潘锦功博士。这位博士曾经在美国呆过很长一段时间,他在1996年就已经开始研究发电玻璃。美国十分看重这项技术,曾给他开出很高的报酬,然而潘锦功博士最终还是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返回国内。他希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终于在国内研制成功了发电玻璃,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潘锦功博士2017年11月初中国“发电玻璃”的创始人潘锦功博士梦想成真!“发电玻璃”?又叫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 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只用55秒,生产线终端即走出一块世界最大单体面积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全世界最大单体面积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单片面积1.92平方米、重30公斤、年可发电260度—270度;对于这最大“发电玻璃”,我们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潘锦功掌舵的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线已经正式投入试生产,现已斩获的订单,足够年产100兆瓦的生产线生产一年。图为生产车间那么,能不能发明一种更加简单便捷的可以安装在自家屋顶或建筑外墙的新材料来利用太阳能发电呢?中国科学家潘锦功一直在努力并最终成功研发“发电玻璃”!2011年,潘锦功来到成都,开始他在玻璃幕墙上造大庆油田“三峡电站”的梦想。不同于当时业界主流的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潘锦功的碲化镉薄膜只要刷在玻璃上就能发电,且光电转化率达到17.8%。图为生产车间此前,国际上最大的单片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面积仅为0.72平方米,所以,在单体面积涂抹技术方面潘锦功团队获得了世界性突破!并且,1.92平米发电玻璃的光电转化效率能高达17.8%!媲美传统硅太阳能板啊!潘锦功作出了立足国情的大胆布局。他算过一笔账,单个大面积玻璃一年可发电260度—270度,三四千块玻璃产生的电量,就相当于普通油田一口井一年产油可转化成的发电量。设想一下,如果所有建筑物的玻璃,都涂抹上碲化镉而改造成“发电玻璃”……那么,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为例,足足12万平方米的发电玻璃幕墙,将能完全满足大楼自身全年用电,还能供应给周边建筑!中国目前共有400亿平方米建筑,如果用这种“发电玻璃”改造其中的10%,那就相当于建设了3个三峡水电站啊!最为关键的是,这可是完全环保的清洁能源哦!军事用途也非常之大!因为它携带方便,非常适合野外使用,能保障军区通讯基站的用电需求。另外,“发电玻璃”的承载能力很强,可以直接铺设在道路路面上,一旦与电动汽车的移动充电技术衔接,马路就变成了“移动充电宝”啦!回望来时路,潘锦功感慨:“感谢国家,给了我们报国的机会;感谢时代,把机会给了愿意坚持的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潘锦功这样的追梦者点赞!因为潘锦功团队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终将为世界清洁能源的发展,为人类拥有更美好未来的愿景,注入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正因为潘锦功博士辛苦付出,才能够让我国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更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强大和发展。而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的潘锦功博士理应受到我们的尊敬!这样振奋人心的中国智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点赞鼓掌!

冬日蝶

2位中国博士被“赶出”美国:手机电脑被没收,研究无法继续

2020年是极其特殊甚至荒诞的一年。近日,由于特朗普匪夷所思的签证政策,两位博士后被美国赶出了实验室,甚至没收了实验室中的手机和计算机,只因他们来自中国。纽约大学尼尔实验室负责人、医学家本杰明·尼尔日前在Twitter上爆料:在他创立的实验室中,两名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因签证政策被迫离开。甚至,被没收的电脑上还有正在研究的数据,这让其余同事无法继续接下来的工作。该实验室一直在进行卵巢癌、乳腺癌相关的研究。两位被驱逐的中国博士后也在做相关方向的工作。其中一位中国科学家名叫张爽,曾在中科院拿到了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分子生物学以及动物学;2015年起,张爽来到纽约大学研究卵巢癌和细胞相关内容。另一位中国博士后冉昊,于201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朗格健康的高级博士后研究员,并且一直在从事“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相关的研究。有美国网友表示,让优秀的科研人员被迫离开实验室,简直是一种耻辱。实际上,不仅研究人员会被驱逐。新入学的学生,也面临无法入境的困境。7月24日,ICE发布新规:计划于今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国际学生,只要有一门“线下”课程即可获得学生签证进入美国;如果全部课程均为网课,则不会获得签证,不得入境。目前,哈佛、南加大等学校已通知境外的新生不能入境美国。如此看来“科学无国界”,也不过是一句谎话罢了。

萱草

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选址公示 中科院物构所地址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6月4日讯(记者 傅妤)4日,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在《福建日报》发布一则公示,拟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地块总平面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中科院物构所位于杨桥西路南侧,因中科院及省、市拟组建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并在中科院物构所福州杨桥西路园区建设基础课教学园区和双创基地,现该校申请对地块总平面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具体调整如下:地块容积率由1.873增加至2.23(计容建筑面积增加4800平方米),建筑密度由24.5%调整至24.3%,绿地率保持30%不变。  项目原批总平图  项目拟调整总平图  现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规定,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详情可查阅市城乡规划局网站(http://ghj.fuzhou.gov.cn),公示时间为2018年6月5日至2018年6月13日。  在公示期限内,利害关系人若有意见,可来电向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反映(联系电话:87111951)。如要申请听证,应在公示期限内书面向福州市城乡规划局法规处提出申请(联系电话:83317164)。市规划局办公地点:福州市仓山区南江滨西大道199号福州规划馆4层,邮编:350026。  福州市城乡规划局  2018年6月4日  新闻多看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将设这些学院  去年12月20日,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福州签署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协议。根据共建协议,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将建成国际上独具影响力的“一流的学院、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师团队、一流的教学体系”,朝着小规模、有特色方向发展,每年输送毕业研究生500—700人,在满足区域发展的同时,辐射全国。  根据共建协议,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为牵头承办单位,为中科院大学的直属二级学院,以培养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人才为目标,建设一所多学科交叉融合、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科教融合学院,引领和带动相关前沿学科发展,建立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成为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知识创新基地、国际合作与闽台交流基地、双创示范基地和人才聚集的高地。  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将聚焦化学、物理、材料、资源与环境科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和发展方向,首期建设物理科学学院(福州)、化学学院(福州)、材料学院(福州)、资源与环境学院(厦门)、双创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未来根据需求新建其他学院。  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育成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平台。  根据协议,至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在学研究生总体规模将达到1200人,岗位教师达到200人;至2025年,在学研究生总体规模达到2000人,岗位老师达到400人;至2030年,为在学各类学生达到3000人、岗位教师600人。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科教融合、独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经教育部批准,国科大从2014年起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

皆重失之

重庆28家市属事业单位赴国内高校引进紧缺人才 应聘者中博士占7成

今(28)日,记者从重庆市人社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人才队伍建设,4月26日,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主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承办的市属事业单位赴外组团考核招聘首场活动,在上海复旦大学拉开帷幕。来自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肿瘤医院等28家事业单位拿出涵盖医疗、教育、林业、环保等行业上百个岗位,吸引了来自江浙沪皖等地区各大知名高校的学子。活动现场共收到240份简历,其中博士占到7成。招聘活动开始前,重庆招聘团代表与复旦大学校方就人才培养、人才合作等事项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了让前来应聘的高层次人才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重庆发展现状及引才需求,重庆招聘团举行了专场招聘推介会,并介绍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解读了相关引才政策,强调了事业单位考核招聘的规范要求,诚邀各路人才来渝发展。招聘会于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楼学生广场举行。活动采用考核招聘的方式,应聘者现场报名并初审资格后,直接“面对面”考核,考核合格即可当场签订拟聘协议。本次活动共有27所市属高校、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和1所部属高校(西南大学)参加,组团阵容强大。招聘对象主要是国内重点高校和国(境)外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以及我市急需紧缺的高级职称专技人员,部分紧缺专业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放宽到了优势学科的优秀硕士毕业生。据介绍,与以往的人才引进活动相比,本次前来应聘的人才层次非常高、来渝工作意愿强。招聘现场共收到简历240份,其中博士后、博士168人,占70%,硕士72人;签约意向人数74,其中博士52人,硕士22人;通过考核当场签订拟聘协议38人,其中博士23人,硕士16人。除当场签订拟聘协议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外,部分专业性要求高的岗位,后续将根据岗位工作需要,按照“人岗相适”“德才兼备”的标准考核后择优确定为拟聘人员。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蝴蝶杯

中国博士加入美籍失败,被遣返后成无国籍人,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赵潘书的大名,当然熟知他的名字并不是因为他做过什么丰功伟绩,而是他为获得美国国籍而服美国兵役以及高度赞扬美国,简直当作自己的国家一样追捧。当然敢做就得敢当,大家如果在搜索引擎中检索他的名字,可能出现的词更多的是:无耻、报应、被驱逐等这类字眼,从这些词语中我们大体能看到赵潘书的下场,毕竟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出国热在前几年一直都是网络热词,很多年轻的知识分子想要去国外的大学进修看看更广阔的世界,这一点小编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井底之蛙是走不远的,要不断地进修、丰富自己的眼界这是好事,因为在促进自己成长,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学有所成后归国,毕竟诱惑太多。而赵潘书,他和别人走得路又有些不同,在离开中国外出留学时,他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优秀孝顺的儿子可以说在当时是父母的骄傲,是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赵潘书不辱使命,硕士读完继续读博,小编想他肯定也纠结过要不要回到祖国,能不能放弃现有的人脉、工作机会而回国,很明显他最后选择的是留在国外,他放不下这一切,放不下高额的工作机会等诱惑,如果是他只是选择在国外生活没有摒弃自己的国籍那他所得到的骂声可能会比现在少吧,谁都没想到赵潘书放弃了中国国籍,他开始咨询获得美国绿卡的方式,听说一定要服美国兵役,他二话没说直接就加入美国部队履行服兵役的任务。但是,可能老天要打碎他的美梦吧,没想到美国突然改变了策略,不承认服兵役之后就能永久获得美国公民的资格,这对于赵潘书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万万没想到最后结果竟然是这样,他已经不再是中国公民但是美国也拒绝接受他为合法公民,可以说他是得不偿失。有得必有失,既然选择了,后果就要自己承担,他的所作所为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更是被更多的人看到,也许对他来说这是他个人的选择,他只是选择了他所谓的理想生活,别人管不着。选择往往就在一念之间,选择错误的一项,只是结果他承受不起。

往见老聃

美国权威疫情地图由中国博士生操盘,每天点击量超10亿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4月6日刊文,介绍了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疫情数据来源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疫情可视化地图的开发者。这个疫情可视化地图是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导下,由她的两名中国博士生董恩盛、杜鸿儒共同完成的。董恩盛(左)和杜鸿儒 图片来源:央视文章中说,世界上许多网站都在统计和发表疫情数据,但做得最早的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月22日起就开始更新数据。它的数据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最新疫情数据权威来源,定期被世界各地的新闻机构和政府机构所采用,网站的每天的点击量超过10亿次。这个可视化地图没有花哨的图表,采用黑色基色显示世界地图,用不同大小的红色圆圈代表各地的病例数。在地图的右侧则以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死亡人数和康复人数。劳伦·加德纳4月3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中心(CSSE)副教授劳伦·加德纳接受了《科学》杂志的采访。她说,之所以他们团队在全世界最先开始更新疫情数据,是因为她指导的学生董恩盛是中国人,很早就十分关注中国疫情。1月21日,他们用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基本界面,第二天加德纳在社交网站上分享了网站链接,网站很快就火了起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官网图加德纳介绍,一开始,包括她的两名中国博士生董恩盛和杜鸿儒,他们的团队只有6个人。起初,他们都是手动完成各项操作。当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器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提供了一些内部支持。现在,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帮助他们进行后端数据管理,地图软件公司Esri帮助他们管理平台,数据更新也实现了自动化。(编辑:Y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