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EMIS」中国饮料制造业研究报告

「EMIS」中国饮料制造业研究报告

本文摘自EMISInsights报告,来源EMIS数据库饮料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随着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过去几十年来饮料制造业实现稳步增长。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2019年中国饮料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受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病毒爆发的影响,进口锐减近30%,第二季度饮料贸易逆差随之缩窄。尽管饮料生产商已经在2020年一季度末左右恢复了生产,但由于国内需求紧缩以及全球贸易中断导致出口下降,该行业很难在2020年恢复正常。2020年第二季度行业数据回顾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饮料制造业营业收入小幅下滑0.1%至3,839亿元。在啤酒和软饮料需求增加的推动下,2020年4至6月饮料零售额同比增长9.4%至559亿元。由于进口量急剧下降,啤酒产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5.7%至116亿升。软饮料产量在此期间同比微涨0.1%至4,700万吨。受产品需求减少影响,白酒产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5.7%至18亿升。葡萄酒产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猛跌50.7%至6,900万升。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的蔓延,中国饮料进出口额在2020年第二季度继续同比下降。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饮料的贸易逆差为5.9亿美元,较2019年第二季度的9.4亿美元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进口减少所致。2020年第二季度,饮料进口额同比下跌28.6%至11亿美元。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报告,由于在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烈酒和葡萄酒的消费量下滑,2020年上半年酒精饮料的进口额同比大跌29.4%至17亿美元。2020年前六个月,烈酒进口额同比猛跌31.4%至4.7亿美元。其中,白兰地的进口额在此期间同比大跌41.4%至2.7亿美元,占烈酒进口总额的57.5%。2020年上半年,中国自澳大利亚(中国最大的葡萄酒进口来源国)进口的葡萄酒金额同比下降23.4%至3.2亿美元。2020年第二季度,饮料出口额为4.8亿美元,同比下降13.4%。2020年上半年,啤酒出口额同比下降10.8%至1.1亿美元。行业展望根据EMIS Insights的估计,中国的饮料行业2020年整年都会受到冠状病毒爆发带来的打击。作为酒精饮料子行业中继白酒、啤酒和葡萄酒之后的第四大细分部门,黄酒市场将在此特殊时期面临更多的挑战,诸如产品价格低廉,知名品牌少以及市场份额小等。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黄酒2020年的产量为24亿升,仅占酒精饮料总产量的2.7%。相比其2018年的33亿升而言有了大幅下降(中国市场研究机构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中国酒业协会还预测,黄酒子部门2020年的营业收入仅占酒精饮料子行业总收入的2.2%。为了扩大业务,黄酒制造商不得不注入更多的资本。2020年7月,中国最大的黄酒生产企业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与一些战略投资者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形象并开拓新的销售渠道。行业要闻养乐多将在无锡建厂2020年4月16日,全球最大的益生菌乳制品生产商之一的养乐多与无锡市政府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将投资3亿美元在江苏省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厂。新工厂将成为养乐多在全球最大的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生产基地。景田在梅州启动矿泉水生产项目2020年5月9日,景田(深圳)食品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与梅州市政府签署了项目投资协议,拟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矿泉水生产项目,以扩大其产能。预计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收入3至5亿元。主要行业指标酒精饮料产量受低端产品需求下降的影响,白酒(中国传统饮料酒)产量在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下滑5.7%至18亿升。由于需求增加和进口减少,2020年4至6月啤酒产量同比增长5.7%至116亿升。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啤酒累计进口量同比大跌22.7%至2.9亿升。2020年第二季度,葡萄酒产量继续下滑,同比猛跌50.7%至6,900万升。软饮料产量与2020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大跌13%不同,2020年第二季度软饮料产量同比略增0.1%,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的软饮料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省的软饮料产量同比增长10.3%至450万吨。2020年前六个月,另一个主要生产基地,浙江省的软饮料产量同比增长4.8%至440万吨。关于报告本报告对中国饮料制造业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EMIS Insights以跨国家和地区的形式呈现深层次的商业资讯,提供数据与分析的最佳组合。如果您已经是EMIS数据库的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数据库下载阅读本篇报告全文。下载阅读本期中文版报告点击这里。关于EMISEMIS成立20多年来,通过与世界宏观经济专家、顶级行业研究公司和权威新闻提供商合作,为近2000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与区域资讯信息,包括及时的相关新闻、行业研究、市场研究等商业资讯。覆盖全球140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的250个行业。更多中国行业研究报告、市场研究与商业资讯,还请访问EMIS数据库了解更多与申请试用。更多中国与全球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还请访问EMIS数据库

格蕾丝

深度报告|全球制造业新趋势

概述在下一轮制造业革命中,3D打印、机器人等科技将改变工厂生产的方式,而企业也将重新考虑其产品以及生产基地。小批量、高度个性化的产品将在流水线完成组装,产品之精良就好比高科技版的传统手工艺品。制造业革命即将到来;未来五至十年内,所有行业的制造企业都将卷入一场争夺战,力争根据客户需求有效地进行生产。客户需要时就可以把定制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以满足客户不同的喜好。企业必须作出战略选择以维持较强的竞争力,投资科技以确保能够持续分析客户偏好和购买习惯相关数据,从而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工厂规模越来越小,交付周期将缩至最短,价值链也将变得更短。制造企业将实行分权式管理,简化缩短供应链,大幅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尽管科技使这一新的制造模式成为可能,但落实这一模式的推动力来自客户。 在新兴市场以及发达地区,客户越发希望产品能够迎合当地的文化偏好,而非同质化的全球品牌及B2B服务。早在20世纪80年代,汽车行业就成为本地化模 式的领导者,日本车企以定制服务打开美国市场。然而,其他行业直到最近才采用这一模式,冰箱、牙膏、家具、服装以及软件行业开始根据各个地区的市场调整自身的产品设计。电子商务的普及改变了客户的体验,人们可以更加了 解有关产品及其竞争者产品的信息、定价详情,并通过同业评论获悉产品质量。史无前例地,客户可以合理要求大规模的厂商为其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受益于按需生产模式(point-of-demand model),灵活应变的制造企业会赚得盆满钵满。随着供应系统的反应能力不断提升,当地客户需求也更加清晰,库存管理效率有所提高,大批量仓库产品的运输成本也将随之降低。供应链管理及生产计划的相关费用也将有所削减。在客户需要时,企业若能为客户量身定制最符合其需要的产品,就会收获更高的销售回报。相反,随着按需制造逐渐盛行,拥有全球工厂网络和大型集中的工厂,并采用传统运营系统、组织结构与流程进行管理的企业,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了。放眼全球,本地制造一家小型的美国初创公司Local Motors揭示了未来制造业引人入胜的一面。该公司在全球有五家微型工厂,主要使用3D打印设备生产一款名为Olli的无人驾驶班车,由IBM Watson人工智能技术支持,通过智能手机app叫车,支持声控;一架可载货的空中客车无人驾驶飞机Zelator;全球首辆3D打印汽车Strati,诞生于国际制造科技展上,且仅需44个小时。该车即使不能和跑车媲美,也适于驾驶。不过,Local Motors的3D打印不过是这家公司业务模式中值得研究的冰山一角。 该公司还在一个全球网络平台上利用众包征集产品设计,参与者会在公开的论坛上提出对于集体消费的看法。在Olli的征集活动中,获胜的设计师是一个从未做过工业产品设计的24岁哥伦比亚青年,他不仅获得一笔小额现金奖励和销售提成,还有机会在Local Motors制造团队中继续工作、学习。Local Motors的生产布局计划也同样引人注目。随着微型工厂的概念不断发展,Local Motors将在客户所在地建立新工厂,所生产的每件产品在同类中都是独一无二、完全符合各地客户的喜好与要求。在3D微工厂中,占主导地位的不再是生产规模,而是从工程、设计、零件、劳动及效率上节省的潜在资金。Local Motors称之为“在视野内创造收益”,即公司为工厂所在地的客户提供实用的、有吸引力的定制产品,定价也十分符合产品的独特价值。Local Motors的业务仍处在萌芽阶段,日后的成败还难以预料,但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了行业内生产法则的重大转变,这是各类规模的制造企业在未来数年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几十年来为了追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制造企业不断扩大工厂布局、使供应链延伸到新兴市场,通过复杂物流网络在世界各地大量分销产品。而今,制造企业发现他们的全球化战略已经丧失了活力。尤其是他们的集中式管理结构、冗长的供应链、缺乏多样性的产品,以及耗时的产品运输。这些都影响着制造企业的区域灵活性,在某些情况下,还会让他们在本地竞争中处于劣势。相反,对于成功的制造企业来说,新的战略原型将基于一个相对简单的想法: 最具效益的制造模式是能够准确把握产量,满足客户需求,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本地和个人定制。这一理念的实现很大一部分缘于科技的进步,包括3D打印、工厂创新、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物联网等等。即使市场需求变幻莫测,有了科技的助力,企业总能把握客户兴趣—新兴市场的中产阶级正不断壮大—和客户对特定产品的需求。虽然一些产品的定制化程度将高于其他类别的产品,但鉴于产品质量改善,市场反应加速,工厂规模缩小,交付周期缩至最短,供应链协作得到加强,分权式管理得以实施,总的来说制造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将大大缩短。另外,按需生产模式的影响将超出企业对消费者的领域。B2B领域的供应商也将面临压力,需要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缩短供应链,更积极地服务终端客户,这也是他们的客户(制造企业)完成战略转型的一部分。这意味着一些企业的运营存在问题:当下大量投资拥有众多大型集中式工厂的全球工厂网络,通过传统运营系统、组织机构与流程进行管理的制造企业发现他们运营模式被淘汰的速度超过了预期。但是应变能力最强的制造企业从新模式中收益颇丰。当供应系统更加灵活多变,客户需求越发清晰,库存管理将得以提升,大批量仓储抛弃滞销的存货,产品的运输成本也随之下降。此外,耗资巨大的长期生产计划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减少,也将为企业节省费用与资源。企业如果能超越竞争对手,生产出最切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在关键时刻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其销售利润将会大幅增长。态度转变过去数十年中,全球制造业形成一种定式:通过传统的大批量生产计划实现成本削减目标。在区域中心(通常在制造企业本国市场以外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工厂,成为削减劳动力成本,与区域内低成本供应商结成联盟的一个途径;只要在新兴国家投资经营所享受的优惠政策足够克服物流低效以及产品上市时间方面的困难,这一途径便有利可图且意义重大。但在各种趋势的共同影响下,这一战略模式过时了,价值创造从生产转移至下游的客户与产品定制。原因之一是,新兴国家工资上涨和对能源价格波动的担忧削弱了跨国公司通过海外市场获得的竞争优势。因此,众多大型工业企业改变战略,选择迁回美国及欧洲本土市场,终结产品在海外生产后转运回母国的模式。自2010年起,(当年美国制造业的就业率跌落至当代最低点)先前从海外为美国制造企业供应物资的企业通过回流或外商直接投资为美国创造超过33.8万个就业岗位(图一)。图一:最近,政治波动对跨国公司的制造产业布局和供应链决策产生了影响。英美两国的新政府提出了保护主义,释放出全球贸易再度放缓的信号,而过去几年全球贸易一直在走下坡路。部分原因来自贸易自由化进度放缓而对于汇率波动、 新关税或其他以贸易为基础的税收的担忧与日俱增。基于上述现状,选择在产品销售地进行生产更为经济可行,而企业也都采用了这一模式。例如,英国脱欧公投后,英镑应声暴跌,导致企业对外贸易费用上涨,英国食品公司转而与国内供应商合作,力求降低成本。“产地直销” 这一理念在汽车行业越来越举足轻重,雷诺-日产首席执行官Carlos Ghosn对路透社表示:“毫无疑问,我们必须顺应时势。”然而,最重要的是,制造企业与客户之间瞬息万变的关系正是按需生产战略变革的核心推动力,且对变革有着长期的影响。在所有地区的市场,尤其是需求不断增长、中产阶级持续壮大的新兴国家,客户越来越希望得到能够迎合当地文化偏好的产品,而非同质化的全球品牌及B2B服务。尼尔森近期针对61个国家3万名消费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购买产品意向主要基于该产品是否在本地生产。亚太地区、非洲及中东地区的民众更是如此。在对全球企业的调查中,企业也持相同意见,这也加速了产品定制化的进程;从冰箱到牙膏、薯片到软件,所有的产品都根据各个地区的偏好重新设计。尤其是电子商务及其许多在移动互联网上涉及更简单透明交易的分支领域,都颠覆了客户体验,使消费者能够了解更多的有关产品及其潜在竞争者产品的信息、定价详情,并通过同业评论了解产品质量。史无前例地,客户可合理要求主流制造企业为其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当企业通过定制化服务满足了客户需求,客户忠诚度也随之提高(图二)。图二:技术促进毋庸置疑,经济与消费趋势助力销售地制造成为大势的同时,其本身也是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但若没有科技方面的显著突破—按需生产的核心、激发其潜能的关键,经济与消费趋势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或至少使企业丧失采取对应措施的能力。这一系列新兴科技可大幅简化供应链,缩短产品从工厂送达至客户的路径,也令小批量生产及产品定制化变得更为经济可行。尽管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但科技已深刻改变了制造业格局,为小规模竞争者开放准入市场;拓展新途径,使企业可以更高效、低成本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定制产品;促使成熟企业培育一系列可持续的本地化制造能力、应用创新生产模式。制造企业制定按需生产框架时可应用的先进科技有以下几类:■ 客户导向型软件这一类先进软件应用技术的形式很简单,最佳代表是苹果公司iPhone的研发以及全球发售的模式。苹果公司只是将iPhone定位为一般硬件装置,可通过程序及应用程式实现个性化设置与持续升级,从而满足个人用户的喜好;苹果公司相信定制化软件将为其产品带来可持续性的价值。在实际中,每位iPhone用户通过苹果公司提供的平台,装载各自所需的第三方开发的针对各区域需求的应用程序,自行完成最终产品的配置,实现用户定制化。苹果公司的这一模式,其他通讯与计算机公司也在采用。这样的模式是客户导向按需服务的相对基础应用,很少涉及软件更深层的技术领域。谈及和按需生产相比更超前却同样可能成真的概念,不得不提及区块链在制造业的影响。(区块链已成为金融服务领域常见的软件机制,用于保证安全的点对点交互,无需第三方中间人介入及验证交易。)在生产领域应用这一技术后,制造企业、供应商及客户可通过区块链网络迅速找到对方,不管是提交1件甚至10万件商品的即时需求,都可建立数字化交易关系。有能力在紧迫交付时间内完成任务的供应商与制造企业(在某些情况下将涉及多个生产者)将共同合作实现客户的需求。■ 数字化工厂配备先进生产硬件与软件的全数字化工厂可完成制造流程与足迹的本地化与自动化,从而简化与缩短供应链。这些高度自动化、重度依赖科技的工厂实质上是新型统包工厂范本,可在任何区域迅速投入使用。自动化可减少对于当地技术型劳动力与培训的需求,同时保证质量稳定性。制造企业在向当地工厂转移更多价值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灵活性、有能力提供产品定制化服务将成为可能。为更好地满足中国、非洲以及中东地区客户对于短项目计划周期的要求,美国一家工业设备制造企业拟定并执行了一项生产计划,此计划勾勒了数字化工厂的蓝图。该公司作出这一决策是由于发现有些客户在启动新工厂项目之前只预留了有限的时间,因此通常会购买符合工厂需求的任何市面上销售的工业机器设备,完全不在意品牌。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工业设备制造企业只需要将其产品交付周期缩短两周,便可明显提升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基于这一发现,该公司执行了一项生产计划:仅在美国生产工业设备的精简框架,而后利用联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数字工程工具,在毗邻其新兴市场客户的定制化中心完成产品的最终装配,如安装附加配件或根据当地客户需求作改动。通过评估企业收集到的大量有关目前运营情况的数据:各区域市场对于自身产品的需求、客户对于产品的使用情况、库存水平、产品性能(通过B2B领域制造并镶嵌在产品中的传感器获取),以及供应链活动,先进的分析技术可深度开发数字工厂及数字按需制造的潜在价值。这些分析成为反映企业生产与供应链近况及其应对客户需求能力的窗口。故此,这些宝贵的数字信息存储(有时也称为智能可视化为弹性灵活的制造足迹奠定了基础,企业可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的多变需求作出动态应变的生产决策。制药行业是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数据分析与数字化工厂的领先行业之一。已有一家大型制药企业以及众多制药研究团队投身于研究如何运用智能可视化快速建立便捷式制造软件套件,从而提供满足特定区域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产品。初始的这类制药工厂仍然处在试运行阶段或正在等待监管审批,但制药企业希望这一模式可帮助减少库存、更好地应对当地需求以及缩短工厂停工期。西门子也采纳类似的应用,将智能可视化与模拟软件结合,在为工业客户建立工厂前通过数字化精密调整工厂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产能利用、设备运行、自动化与生产流程。在这一模拟蓝图的帮助下,西门子协助其客户快速建立高成本效益、高效率的按需生产的工厂,根据输出类型、产量及其他地区要求量身打造。■ 制造创新数十年来众多生产方式中最新颖的当属3D打印,它将小型或大型零部件及最终产品的生产直接交由工厂完成,不论工厂位于何处,也无需负责产品的运输;应用3D打印—通过建立三维元件层生产产品,因而也称作增材生产—可将制造过程中的附加价值引流至当地制造活动中。因此,实施增材制造计划的汽车制造企业可利用3D打印机在几分钟内根据客户的选择制造出特别设计的车前灯,不再需要耗费数周等待供应商的生产与交付。制造企业因此有能力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回应客户需求,也更愿意在产品设计与定制化中大胆尝试。目前3D打印的工业应用处于相对基础的层面,在探索增材制造将如何影响(并从多方面引领)按需生产的革命方面也只是管中窥豹。在为国际生产工程学院2015年制造工程智能计算大会(Intelligent Computation i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conference)准备的论文中,三位欧洲学者提出一个观点:3D打印将会使云端生产成为必然。在此场景下,供应商将不再生产实物产品,而是向制造企业出售定制化产品数据,随后制造企业利用3D打印在分散式、本地化的工厂中生产产品。战略框架制造业风云万变,因此企业需要保持自身的灵活性,迅速应对实时变化,寻找最佳途径建立更加客户导向型、更高效的生产模式。我们认为,所有形态的制造企业都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链,并决定应如何综合利用下文所述的三大生产战略,从而凭借优势抢占市场高地,从容应对按需生产模式的激烈竞争。■ 产品定制化随着批量制造逐渐被定制化生产所取代,众多企业对新型模式持试探性态度。标准产品根据客户实际订单在需求地进行配置,这是产品定制化目前最为保守的形式,产品定制化也因此被认为是开给顾客的空头支票。这一模式涉及的标准产品数量往往有限,且定制化程度较低,例如吉他或手机壳有六种颜色可选,这一现象在很多行业中比较普遍。由于在产品设计上畏手畏脚,企业即使采用这一模式,也不会在按需生产模式中作出更为大胆的创新,因此不可能收获大量的实际利益。现今对生产者而言更可取的是至少成长为成熟的产品装配中心,提供相对多元化的按需制造,为客户提供广泛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屈指可数的产品种类。很多企业纷纷以不同有趣的形式将这一理念延伸并融入生产运营中。例如,运动鞋品牌商阿迪达斯近期在德国与美国建立Speedfactory,工厂内的工作完全由机器人执行,可迅速生产运动鞋,并在颜色、鞋带、材质、足托、图案刺绣以及品牌标志等方面提供多种定制化方案。IOPscience在印度尼西亚发布了一项有关大规模定制化前景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在2014年,德国企业设立了470个基于Web的产品装配系统,美国有超过332个,其他国家的企业也设立了大约200个。然而,这些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定制化制造;定制化制造是按需生产模式的终极目标,因为产品的设计不可能完全由个人单独完成。迄今为止,仅有少数类似Local Motors这样进行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在该意义深远的制造领域中积极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按需制造企业,企业必须全面改革并重新制定其产品生产与设计流程。随着生产日益趋向小批量产出、所需要的运营开支不断减少、效率不断提高,市场上极有可能出现大众市场价格的定制化汽车等产品。■ 科技驱动型生产推动按需制造的科技应用包括工厂模拟、传感器、云端程序、物联网以及3D打印。但真正促进这些应用的,是成熟完善且严谨设计的数据系统,这些系统可生成深度分析,从而支持高效的产品定制化、预测客户喜好。在按需生产环境中,企业网络必须具备迅速连接数以万计客户的能力,自动获取客户订单与需求(无论是生产单个产品,还是按时分批交付)。成功捕捉信息后,这些数据必须直接导入生产系统,系统中的自动生产流程便立刻开始生产。西门子首席执行官Joe Kaeser称,西门子的最终目标是利用客户数据分析— 回应客户需求的预测程序、追踪以往订单及具体喜好、用于维护上市产品的传感器—优化价值链。Kaeser如此说道:“从数据中获得的信息可缩短价值链。生产会变得更快、耗费的成本会更低、灵活性也会更高。企业可大规模地生产某一产品,也可删减价值链中低价值的某些环节。”■ 精益制造的升级基本的精益原则在按需制造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必须与新兴科技联手以增强精益方法与成效。在新环境下,制造与供应链的灵活性以及模块化产品设计尤为关键,但会对传统精益模式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威胁。要克服一次性或小批量制造可能产生的低效,数据分析、传感器、机器人技术、联网技术、制造设备(包括但不限于3D打印)以及云端编程等领域应取得突破以加速定制化生产进程与系统发展,从而保障精益概念,即注重质量、效率、工厂绩效与生产力。在精益领域中,人类在工厂中的地位将不可避免地面对按需制造的考验。传统上,企业采用精益方法来调整与优化流程、规范人员在工厂中的行为与日常活动,最终的目的是杜绝浪费与制程变异。但这一思维将被摒弃,原因在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尤其设计、工程或信息处理等基于软件的活动—能够包容一定程度的低效,这是因为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杜绝轻微浪费或能够更高效工作。换言之,在机器人工厂中,制程变异这个关键的精益指标, 将因为流程自动化迎刃而解。然而,即使在新的精益模式下,人类在价值链的上游依然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确切来说,既然按需制造依赖高效生产系统以完成定制化生产,那么设计全新的流程、管理流程的执行以及敦促流程的持续完善必然需要人类智慧,即使越来越多的重复性工作将由人交付给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要想在建立按需制造工厂后占据优势地位,制造企业必须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精益原则,让效率更上一层楼:按需制造环境下的成功不仅包括重复性任务的生产力提高,还体现在产品的灵活性与定制化程度随着制造流程处理订单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在此模式中,人才资源将专攻如何持续改进、微调与创新定制化生产,以及对于简单或复杂客户需求的灵活快速反应。结论现代制造业必然会走向产品定制化,对此企业早已深谙于心。确实,为营造定制化程度更高的制造与服务环境、更好地回应客户需求,企业所倡导的大规模定制化可以说是早期甚至是原始的概念。例如,车主可从某种程度上定制自己的爱车:可自主选择颜色、引擎规格及传动方式等等。这一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但由于科技的步伐赶不上定制化宏图的发展,在没有完全构建新生产模式的情况下,制造企业即可涉足大量定制化领域。但现在情况已完全不同。科技进步与数字化发展正在兴起并迅速影响整个制造环境,令按需生产模式在几乎所有行业中成为必然趋势;而实际上,各行业已经在执行相关应用。最终,大胆创新的客户将可以自主设计Local Motors甚至丰田、本田及通用这样的大企业生产的汽车,并通过3D打印机制造出来。客户在享受真正产品定制化的成果后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具备定制化能力的企业带来更多收益,也迫使所有想要继续生存的制造企业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对按需制造趋势有所准备的企业终将蓬勃发展。但企业必须现在就行动起来,重新审视自身的长期制造战略,采用优化流程、系统与先进科技,制定生产决策,全面变革与客户互动方式,直面行业中的竞争与挑战。爱创客邀请函2017年精彩回顾,点这里!

聂许

华泰证券-轻工制造行业研究报告

5月27日轻工制造(申万分类)指数上涨1.82%,位列28个申万子行业第一位。我们重点推荐:1)受益于竣工回暖+精装渗透率提升的工装产业链,重点推荐大亚圣象、帝欧家居、江山欧派,建议关注志邦家居、惠达卫浴、海鸥住工;2)家居内需持续修复,我们预计5月零售数据环比均有较大改善,建议关注欧派家居、顾家家居、索菲亚;3)海外疫情逐步缓和,家居出口环比好转、人民币持续贬值,建议关注订单边际好转的外贸企业;4)日用品、文化办公用品等必选消费需求韧性凸显,中小学陆续开学、文具零售需求边际回升,建议关注齐心集团、晨光文具、中顺洁柔。精装订单加速修复,地产企业战略投资上下游产业链有望加速行业整合全年竣工有望回暖+精装房渗透率快速提升仍将支撑精装产业链企业快速成长,随着地产企业赶工推进,我们预计工程订单恢复速度有望显著快于零售端;近期碧桂园创投与保利资本共同设立“产业链赋能基金”,拟赋能地产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4月以来碧桂园创投陆续通过参与定增方式战略入股帝欧家居、蒙娜丽莎、惠达卫浴,我们认为地产企业投资产业链企业一方面有助于家居企业客户及市场拓展,另一方面有望助力相关家居部品行业的快速整合。重点推荐工装业务优势显著的大亚圣象、帝欧家居、江山欧派,建议关注志邦家居、惠达卫浴、海鸥住工。海内外疫情缓和,家居零售/出口边际回暖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需求持续修复,我们预计部分定制家居企业订单较去年同期已基本持平,部分软体家居企业在五一等大促活动带动下终端销售预计同比有较好增长,建议关注欧派家居、顾家家居、索菲亚。外贸方面,欧洲疫情逐步进入恢复期、经济恢复形势较为乐观,美国经济重启逐渐推进,据数据,4月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金额同比下滑13.3%,增速环比3月提升约3.2pct,我们预计随着海外疫情逐步缓和,外贸订单或有进一步好转,建议关注顾家家居、喜临门、梦百合等家居企业。消费轻工:需求稳健向好,必选消费品消费韧性凸显日用品类4月社零同比增长8.3%至471亿元,增速环比提升8pct,居民个人卫生意识提升有望拉动生活用纸需求量上升,据卓创资讯,成本端20Q1针/阔叶浆均价同比下跌20%/31%,释放盈利空间,建议关注中顺洁柔。文化办公用品4月零售额同比增长6.5%至261亿元,增速环比提升0.4pct,我们认为疫情对企业全年采购总额影响有限,劳保防护用品需求增加有望成为收入新增长点,零售方面随着中小学及高校陆续开学,文具零售需求有望边际回升,建议关注齐心集团、晨光文具。风险提示: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宏观经济加速下行,地产销售超预期下行,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文章来源:华泰证券)

本根

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发布 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机械工业管理研究院昨天(28日)发布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根据报告,今年上半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入及净利润增幅情况明显好于A股整体情况,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根据报告,截至今年6月30日, A股上市公司共计3527家,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2224家,占比63.06%。从净利润来看,2018年上半年,这222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0.55万亿元,同比增长36.35%,高出A股平均水平(26.30%)10个百分点。专家表示,这表明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明显好于整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从结构来看,也出现了向智能、高端制造业方面发展的迹象。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制造业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周永亮:“创新型的,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今年在创业板和中小板,数量、质量,还有整个市值都表现不错,这说明中国整个制造业上市公司结构已经开始有变化了,就是已经开始出现了向先进制造业过渡的一个状态。”从研发投入看,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总支出达4039.6亿元,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的68.41%。报告同时指出,201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9%,高于A股平均水平,但与美国、日本等制造强国10%以上的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东华:“中国是制造业的大国,但是中国往制造业强国走还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它能在制造业中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变化。最关键是人,你必须在研发上加大投入。”

巧转

《2020年度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研究报告》在长发布

27日,第六届(2020)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500强论坛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价值创造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驱动力量明显增强,转型升级速度加快,高质量发展势头显现。从2015年开始,一年一度的《报告》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价值、产业价值、创新价值和社会价值4个维度,全面评价企业创造价值能力,今年更加侧重对于研发投入与研发成果以及相关创新动能的关注。《报告》指出,制造业企业在A股上市公司中依然居主要地位,截至2020年6月30日,A股上市公司共计3865家(含科创板上市公司)。其中,制造业上市公司2439家,占比63.10%,相较2019年同期略有提升;装备制造业企业2102家,占制造业上市公司的86.2%。《报告》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首先得益于科创板的问世;其次是一批优秀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加大了核心技术的投入和并购;第三,国家对于高新技术投入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第四,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强,低质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报告》发布人、中国证监会首任秘书长马忠智指出,2019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总体发展势头稳定,扮演了上市公司群体中坚角色,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力量明显,为上市公司群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基础模板。来源:长春日报

创投季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发布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日前正式发布。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本报告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对2018年第4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报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由主报告与副报告组成,主报告为年度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副报告主要研究上海建设与发展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符合上海未来需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探讨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期对上海经济与产业的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稳增长、调结构,2019年度经济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关键词2019年度是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遇到重大挑战的年度,稳增长、调结构依然是本年度经济工作与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宏观基本面看,从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增速维持上一年度的放缓态势,继续下降,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为6.4%、第二季度为6.2%、第三季度为6%,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2019年全年GDP增长速度保6%应该可以。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增幅下降,失业压力依然。CPI上升、PPI下降,通胀通缩压力显现。从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增速稳中有升。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稳定。产业投入使用与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效率、产业链核心技术需要关注,从技术关联视角来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强,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价格关联视角来看,由于我国上游多国有大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价格波及效应可能会损害下游中小企业的利润。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有效果,但需要与时俱进调整。2019年度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增长喜中有忧,继续增长不均衡,总体上我国各省区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还是以粗放为主,未来需要大力调整发展方式,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别当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时,产业革命就会爆发,而产业革命直接导致了生产力的更大规模发展,导致了经济大规模的增长。进入21世纪后各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等的进步,以至于许多学者开始讨论新一轮工业革命爆发的可能。尽管,全球对此尚未取得共识,但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未来对谋求未来全球经济、政治、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战略。芮明杰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会有以下几个新特点。第一是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最大特点是新兴产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建立者的争夺,即谁能够建立起新兴产业的标准尤其是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标准,并获得足够大的市场,那么这个国家的产业就赢了,企业就赢了。第二是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所谓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是指能够掌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与供应商的软实力。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虽然这种合作是基于全球市场与多边贸易信用的,但拥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企业往往是他们掌控了产业链或价值链上的关键资源、核心技术和广阔市场。第三是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平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者。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表现为平台的竞争。从平台支撑从产业规模的增长来看,从2017-2018年的产业规模增长率来看,社交型电商平台支持该行业增长了2.5倍,短视频平台行业增长率超过100%,共享单车、第三方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网约车、O2O外卖平台等等的发展,其行业增长率也是十分可观的。例如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制定者领先者是GE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最重要平台。我国从2018年开始推进这一平台的建设发展。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已经全面展开,未来会更趋激烈。第四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的效率竞争,也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巨大积极性,激励多出创新成果快出成果。第五是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以深圳为例,深圳已经宣布海外人才到深圳工作,可以减免(补贴)个人所得税至15%。粤港澳大湾区都可以应用此政策,加上香港几所世界级大学的教育体系对人才的培养,可以预计未来发展不可限量。2020年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展望报告认为,今年新冠疫情使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生产、消费等活动被打断。防治疫情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尽量减少经济损失,稳定经济大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社会发展,为 2020 全年经济增长奠定基础。首先,2020年成为战略转型关键一年,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我国新一轮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补短扬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2020年就经济总量而言应该能够保持正增长。随着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2020年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恢复正常是可以期待的。据统计,有6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在上半年超过两万亿元,19个省份超过一万亿元。可以估计,我国2020年全年GDP增长为正数。第三,2020年四大区域经济有亮点,但依然是不均衡的。从趋势看,今年各大区域经济增长正在从负转正,下半年随着疫情状况好转,双循环战略、新基建战略的实施,预计经济将会更有好的表现。第四,2020年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展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前产业发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一方面是要重新考虑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治理权与安全问题,一方面是要以国内需要为主要导向,以未来全球产业竞争力为考量,通过新基建推动现行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整理,扬长补短,而这就是今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任务与目标。

汝鄙人也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 陈静 摄中新网上海8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18日面世。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最高。报告指出,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芮明杰教授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包括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以及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等。芮明杰指出,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平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者。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表现为平台的竞争。这位学者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的效率竞争,也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他指出,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巨大积极性,激励多出创新成果快出成果。根据报告,2019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增速稳中有升。产业投入使用与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从能源使用效率来看,中国的1单位能源消耗产出5.69美元产值,低于世界7.91美元的平均产值。这说明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报告从产业体系中的多种关联入手,以产业链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了产业上下环节、左右相关之间的关联效率问题。报告指出,目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投资和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较大。多数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率较高,产业增加值较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业。从技术关联视角来看,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强,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各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产业政策已经不少,这些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报告分析研究也发现了政策效率不高的方面。2019年度中国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中部经济增长乏力,东北地区经济有所起色。报告指出,四大区域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是东部地区效率最高,次之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效率差一些。

玻璃屋

2020中国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报告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的大背景下,整个股权投资行业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受海外疫区国家供应链断裂的直接阻断和干扰的级联效应,全球制造业供应网络中断以及资本市场企业投资中长期放缓等功能性损伤使制造业短期内生产秩序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工业信息化及数字化的投资和产业引导,制造业部分高质量国产产品的生产面临供应链环节实现进口替代的良机,部分高附加值产业将阶段性受益,资本市场对先进制造产业的关注越发明显。投中研究院此次与专注于创新型高成长企业投资的领中资本借助联合发布《2020中国先进制造产业发展与投融资报告》的契机,发挥双方独特优势,秉承专业严谨的研究风格和专业精神,对国内先进制造产业的行业现状、投融资状况、其细分行业现状与投融资状况、投资案例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我们希望本研究报告将为先进制造产业的投融资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和参考。

制造行业深度报告:“智慧工厂”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什么是“智慧工厂”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慧工厂”德国政府首次提出工业 4.0 概念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开创了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科技领域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信息控制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德国政府于 2013 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公布“工业 4.0”理念与计划,其同时被确定为《高技术战略 2020》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获得政府 2 亿欧元的资助。工业 4.0 同时也被认为是以信息物理系统(CPS)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CPS 为工业 4.0 的基础,其深度融合计算、通信以及控制技术,有效实现柔性生产线的实时感知、实时控制以及信息实时存储。工业 4.0 强调在自动化、信息化基础上的高度网络化,其中,自动化体现为大规模采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人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信息化通过企业管理软件系统加以实现,单一软件相互间的协同融合成为趋势;而高度网络化作为工业 4.0 区别于前三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特征,通过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大数据的挖掘与再增值。工业 4.0 包括九大技术支柱,分别为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 打印、自动化技术、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以及人工智能。工业4.0关键词工业 4.0 可简单概括为“一个核心、两大主题、三项集成”。一个核心即互联,具体为生产设备间、设备与产品间、虚拟与现实间的互联互通。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完成“制造”向“智造”升级,机器、存储系统与生产过程构建成相互交织的工业网络,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与储存。作为工业 4.0 的两大主题,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贯穿产业升级全过程。其中,智能工厂主要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指人机互动、智能物流管理、3D 打印等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下载本文完整报告,请在PC端访问乐晴智库网站 www.767stock.com工业 4.0 的三项集成分别为纵向集成、横向集成以及端对端集成。其中,纵向集成为企业内部的集成,主要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实现生产设备间的互联;横向集成为企业间的无缝衔接与合作,为企业纵向集成的外向延伸;端到端集成为贯穿全社会价值链的工程化数字集成,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个性化定制,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下载本文完整报告,请在PC端访问乐晴智库网站 www.767stock.com智慧工厂的成长路径有三步,依次为包括执行层自动化、管理层信息化以及最终的智能化。作为工业 4.0 的实现途径,智慧工厂的主要特征包括:(1)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高效的信息互联,数字工厂向“物联工厂”升级,操作人员可实时获取生产设备、物料、成品等相互间的动态生产数据,满足工厂 24小时监测需求;(2) 基于庞大数据库实现数据挖掘与分析,使工厂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能源消耗的优化、生产决策的自动判断等任务;(3) 引入基于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度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线,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需求,有效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并同时大幅降低产品成本。(4) 配套智能物流仓储系统,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输送分拣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实现仓库管理过程中各环节数据录入的实时性以及对于货物出入库管理的高效性。(5) 工厂内配备电子看板显示生产的实时动态,同时,操作人员可远程参与生产过程的修正或指挥。德勤在《2016 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就先进制造技术在未来重要性的选项按国别进行排名。从结果看,“智能工厂”在美国、欧洲、中国三大地区的重要性排名分别为第 4 位、第 1 位与第 2 位,突显出其在未来智能制造技术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预测分析、智能互联产品等技术同样排名靠前,事实上,它们都是“智能工厂”、“智能生产”的重要组成元素。工业 4.0 在各国相继获得实践2015 年 5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 2025》,其为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被视为中国版 “工业 4.0”指导文件。文件提出我国制造业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1) 第一步:力争用 10 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第二步:到 2035 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3)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由于我国相当部分的制造型企业仍处于“工业 2.0”阶段,工业基础发展阶段的不同决定了与德国提出的“工业 4.0”概念相比,“中国制造 2025”更注重产业与政策升级,而“工业 4.0”对于技术与模式给予更多关注。作为五项工程之一的智能制造工程,文件中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 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 30%、不良品率降低 30%。到 2025 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 50%、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50%、不良品率降低 50%。除我国的“智能制造 2025”外,英国、美国也相继提出类似德国版“工业 4.0”概念,其包括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英国的工业 2050 战略等。 “智慧工厂”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从智慧工厂的必要性讨论,其需求驱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包括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以及节能环保。一方面,在物联网技术愈发成熟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发生了高度的融合,为智慧工厂的实现创造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绿色制造要求趋严等系列因素的倒逼,企业具备足够动力主动升级自动化生产装备,以此提升生产制造综合竞争力,在节能降耗前提下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就我国具体情况来看, 2015 年国务院印发的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 2025》对我国未来 5 到 10 年的制造业主要指标提出要求,从创新能力、质量效应、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四方面对国内制造业企业给出规范建议。举例来说,至 2025 年,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应提升至 85.5,较 2015 年的 83.5上升 2 个点;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应提升至 64%,较 2015 年上升 31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应较 2015 年下降 34%等。我国“智慧工厂”发展动力之一:产业升级需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主要包括智能测控仪器仪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新型传感器、3D 打印、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根据《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0 年,我国部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收入逾 3,000 亿元,但在高档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的市占率低于 5%。《规划》提出,至 2015 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 1 万亿元,至 2020 年实现销售收入 3 万亿元。我国“智慧工厂”发展动力之二: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优势消退自 2008 年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速明显快于工业生产效率增速,尤其是2010 年以来,工业部门的平均工资增速均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过去的人口红利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而逐步消失。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测算,2013 年至 2020年,国内的劳动力年收入平均增速将保持在约 12%左右,中国在印度、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人力成本优势已基本不再。权威机构的测算数据显示,我国的制造业劳动成本在 2019 年将为越南的 177%、印度的 218%。当然,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仍处于相对低位,这也是欧美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工业 4.0 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观察 2015 年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劳动力成本,德国以 40.5 美元/小时排名首位,而中国为 3.3 美元/小时,行业平均值为18.7 美元/小时。在全球制造业继续向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升级转型过程中,制造业强国有望全面受益于对于先进制造技术的持续投入,根据德勤的报告,2020 年美国有望超越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排名第一的国家。我国“智慧工厂”发展动力之三:节能减排约束推动绿色制造为我国制造业转型的重中之重。《中国制造 2025》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到 2020 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 20%。到 2025 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2016年,基于《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的《绿色制造 2016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 进一步细化了对于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要求。我国工业节能市场占比最大为钢铁行业,其后分别为建材、电力、化工等,其中钢铁、建材与电力占比分别为 18%、13%与 13%。2013 年,国内投入与工业节能技改的总投资额为 246 亿元,其中来自国家财政补贴 18.44 亿元,补贴有所下滑主要由于国家加强了项目审核的力度。从潜在市场来看,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测算,我国通用领域、电力、钢铁等行业的节能潜力分别高达 13,428 万 TCE、5,906万 TCE、2,111 万 TCE,加总主要子行业市场的潜在规模,工业节能市场的容量预计可达 8,863 亿元。“智慧工厂”的三层架构智慧工厂的三维:计划层+执行层+控制层智慧工厂拥有三个层次的基本架构,分别为顶层的计划层、中间层的执行层以及底层的设备控制层,大致可对应为 ERP 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MES 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制造执行系统)以及 PCS系统(Process Control System 过程控制系统)。企业的信息化集成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其中 MES 系统为架于计划层与控制层之间的重要桥梁,处于最为核心的位置。一方面,MES 系统对于来自 ERP 系统的预算、采购、生产等各项任务进行再处理,经过细化、分解后及时传递至控制执行层。另一方面,MES 系统通过收集、处理、分析 PCS 系统实时反馈过来的生产数据对下一次可能的生产任务进行优化,并将其及时反馈至顶层计划层。“智慧工厂”下游应用行业分布广泛示范项目加速落地按MES系统分类,智慧工厂下游行业可粗略划分为离散型与流程型。其中,离散型主要包括机械、航空航天、汽车等,指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诸多加工任务分步完成,一个完整的最终品的装配成品需要以各环节多个零部件在不连续工序下的生产为前提。流程型主要包括石油化工、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纺织等,指产品生产过程为不间断流程作业,在通过系列的化学、物理变化后最终成品。2015年~2017年,工信部公布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上榜数量共207个,其中,2017年共98个,示范项目正加速落地。“智慧工厂”三层架构以及对应的市场空间计划层:2016年,全球企业级软件市场3,260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国内市场1,247.30亿元,同比增长15.50%。MES系统联结计划层与控制层/设备层,为工业软件核心。控制层:工业以太网技术未来或将逐渐代替现场总线技术成为工业通讯主导。2016年,我国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行业市场3,686.47亿元,同比增长9.71%。其中,2016年,国内PLC市场规模约59.6亿元,国内DCS市场规模约60.52亿元。设备层: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8.7万台,同比增长26.90%,占全球总销量29.59%。同时,在国产工业机器人大发展背景下,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迎历史机遇。数控机床方面,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需求旺盛,看好CNC设备未来的稳健增长。获取本文完整报告请百度搜索“乐晴智库”。

闻所未闻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原标题:《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 陈静 摄中新网上海8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18日面世。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最高。报告指出,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芮明杰教授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包括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以及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等。芮明杰指出,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平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者。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表现为平台的竞争。这位学者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的效率竞争,也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他指出,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巨大积极性,激励多出创新成果快出成果。根据报告,2019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增速稳中有升。产业投入使用与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从能源使用效率来看,中国的1单位能源消耗产出5.69美元产值,低于世界7.91美元的平均产值。这说明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报告从产业体系中的多种关联入手,以产业链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了产业上下环节、左右相关之间的关联效率问题。报告指出,目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投资和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较大。多数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率较高,产业增加值较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业。从技术关联视角来看,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强,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各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产业政策已经不少,这些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报告分析研究也发现了政策效率不高的方面。2019年度中国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中部经济增长乏力,东北地区经济有所起色。报告指出,四大区域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是东部地区效率最高,次之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效率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