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职业教育的春天——职业教育系列行研报告(一)心愿

职业教育的春天——职业教育系列行研报告(一)

导语随着年初“职教 20 条”政策的发布,职业教育从长期以来的“层次”教育提升到了与国家层面的普通教育同等地位。职业教育开始承担起解决社会问题,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职业教育的红利期或许已经到来。本文从职业教育行业背景、学历职业教育、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及投资机会等四个板块全面解读职教行业现状及预测。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58 产业基金”( ID:amazing58vc ),作者 58 产业基金投资总监张腾,邮箱 zhangteng05@58.com,经授权发布。怎么看待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分为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两种。学历职业教育主要指以国家统一颁发文凭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初、中、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中专、技校、职高、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等;非学历职业教育则是以获取某种职业从业知识、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培训和学习过程,包括招录考试、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培训等,形式则是市场上的各种培训机构。无论哪一种教育形式,都不应该是简单的以机构为基础的课程、教研、教学,也不应该局限于某一具体的目标群体,而应该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以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帮助个体在单一技能方面实现不断突破和提升,在不同类型的技能方面不断延伸的过程。理清职业教育市场的变化原因和趋势,还需要从劳动力的需求方——产业,去寻找线索。产业的调整和变化,直接导致了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职业的演化,但市场对产业变化的反馈只能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形势缓慢地进行,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劳动力的重要供给主体,将始终在慢拍的节奏中调整和变化。产业与劳动力从 2002 年开始,中国产业与经济结构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换挡、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简单劳动力需求大幅减少,技能型劳动力需求直线上升,劳动力供求总量上和结构上都已失衡,大批劳动力失业风险正在酝酿。这些是推动政府大力支持和职教市场红利期到来的最根本原因。劳动力总量上的失衡与我国人口变化有直接关系。往年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大幅度降低了新生儿出生率,对国家劳动人口体量的影响则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开始显现,老龄化也在劳动力市场也愈发明显。加之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提升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受教育水平,劳动参与率也在不断下降。人口总量减少叠加劳动参与率下降,是劳动力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供需出现失衡的最重要表现。但在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的同时,同时又有大量的劳动力面临失业风险,预计到 2030 年将出现 5000 万人口的低技能劳动力盈余。相比于总量失衡的“系统风险”,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失衡,此时职教可以发挥作用进行“非系统风险”调节。过去 30 年,批发和零售、制造业和建筑业三大行业创造了最多的低端就业岗位,占据整个就业市场的 58% 以上,以简单劳动为主的岗位门槛低,吸收了最多的低水平从业者。这三大行业是我国人口红利释放的三大主要行业,同时在经济换挡期也是调整的最前沿阵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低端制造业、建筑业向高端制造业、建筑业的升级,意味着对劳动力的要求必然会提升一个档次。观察我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包括辍学流入市场的劳动力(约 490 万)在内,低技能劳动力年供给仍超过 30%,中职劳动力供给仅占 28%,中、高技能人才的年供给占比虽然接近 70%,但绝对量相比于 10 亿规模的劳动力存量在产业调整和劳动力淘汰下所出现的人才缺口而言仍显不足。从产业变化看职业教育,安置好产业所淘汰或即将淘汰的人群是解决“非系统风险”的关键,我认为他们的回归路径应该是将经过职业教育重新流回到劳动力市场,只不过不是直接流向高端人才市场,而是通过职业教育打造“升级”为中端人才,进而挤压中端人才到高端人才市场中去。这个趋势将很快逐步释放红利到低技能人群、中技能人群的中端、高端职业教育中去,当前的中、高端职业教育发展还只是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引起,未来还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职业的演化趋势职业的演化是一个受产业和从业人群影响的过程,产业变化催生了新的职业,形成了新的职业习惯,而从业人群的思维和观念的变化,则影响了职业的选择和发展路径。职业教育市场,从培养方向和目标人群上,都很难跳出职业的演化趋势。新的人群正在朝着职业转换更加频繁、职业回归现象更多和多元职业人群更多的趋势发展。从而也催生了职业教育在职业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国内市场上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有足够多的耐心建立起自己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外聘成为最简单易行且高效的方法,这种模式也在不断引发人才跳槽潮。从个体劳动者角度看,就业不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用实践来接近内心追求的过程。职业转换变得更加频繁。独生子女同时肩负着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责任。当面临人生重要选择节点的时候(例如生育、疾病等等),两者往往难以兼顾,职场中断的现象日趋普遍,对女性劳动者的冲击尤为明显。由于劳动者的知识储备与技能在中断期内停滞不前,导致其难以达成职场回归的目标,特别是难以达到中断前所处的职场位置。而对于劳动者而言,这种现实与预期的不匹配可能造成经济与心理上的双重打击。劳动者需要职业教育,可以在职场中断期间的不同的场景下学习,让职场中断期不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发展的真空期。越来越常见的拥有多元职业的斜杠青年,拥有多份需要不同技能的工作。该部分人群的普遍特点是强执行力和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再学习,将爱好转化成可以提供服务的技能;或者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提升最紧缺的技能。职业教育对于这部分人群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市场规模学历教育:按照在校生规模测算学历职教市场的潜在规模约为 3500 亿元,以公办教育为主,民办职业教育的渗透率不到 20%,约 700 亿元,且仍以较高速度进行增长。从民办职教龙头中国东方教育的业务发展可以看出,学历教育无论从学费水平还是规模上,都在逼近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我们观察到的趋势是国家对社会办学监管放宽、对教学和实践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加大对职业技能师资的补贴,这个外部趋势很大程度上促进学历教育成为增量劳动力市场的主要输出力量。非学历教育:非学历职业培训市场的潜在人群除了学龄阶段流入劳动力市场的 1000 万外,更多的职业培训需求来自于已就业人群。如果按照平均 20%的参培率计算,培训的潜在人群规模约为 1.6 亿人,理论总体的市场规模约达 5300 亿元,且职业培训市场规模在 2015-2017 年间拥有高达 19% 的增长。但职业教育品类众多,垂直细分品类的市场空间并不大,因此市场上大部分玩家以“流量-销”作为底层逻辑,再横向扩科进行延展以弥补单一学科天花板不足的短板。然而,职教市场的潜力一则在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参与者,仍然多从职前和职中出发,对从业者职后更长生命周期的继续教育参与度低,如何提升学生的LTV是未来可探讨的重点方向;二则在于职教市场分布极其分散,行业集中度低,整个市场的教育和培训效率和效果有很大提升空间。政策现状历来政府都是推动国家职教体系发展的 rule maker,因此各个细分赛道的玩家要遵从政府的政策来进行布局。自 2012 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人社部等相关部门已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利用校企合作、互联网+、终身教育等多理念多方式结合的方法,不断探索和推进职教体系的完备,应对国家发展对劳动力资源的新要求,为国家战略落地提供人才支撑。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培训仍是国内人才培养体系的薄弱期,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对人才需求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低端制造业人口红利的结束,中国人才供给侧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压力和矛盾日益显著,尤其是技能型人才,这个矛盾也正是职业教育地位薄弱延伸至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很明显,职业教育体系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演化。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力度空前,从政策和经费两个角度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推动和刺激。高等教育学校 80% 以上的开支来源为教育经费的拨付,直接决定了学校优秀师资的聘用和教学设施的投资建设。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在职教领域的投入处于支出结构的末位,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均存巨大差距,特别是高职教育的教育经费支出,不及普通本科教育的四分之一。目前,政府采取的策略是从其他口的资金投入以及调动社会支付能力,比如失业保险基金释放 1000 亿用于支付 1500 万人次的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以及财政部拟安排就业补助资金 539 亿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专项资金 237 亿等。通过职业教育解决就业已经成为政府工作排序靠前的民生问题。【总结】产业的发展和变化,指出了职业教育市场将面对的目标人群变化和培训方向的变化,大规模劳动力“向上游”的趋势已然清晰,但行动尚未开始,2019 年职教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会成为引爆潮流的关键节点。职业教育市场也远非现在白领群体支撑起来的 6000 亿规模,职业教育的需求基础将伴随潮流不断扩大,除了最高层次的劳动力之外每一个人,都将面临就业问题,并需要一次或者多次职业教育来提升自己,现在的职教市场,还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学历职业教育我国的学历职业教育在教育系统里的定位始终在层次教育和类型教育上摇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到底是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还是第一层次的教育,并没有界定清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次后于普通教育的统招招生、局限的深造(上升)通道已经深深为职业教育打下了低层次教育的烙印,多方面落后于普通教育也造成了社会大众的片面认知,形成了重学历、轻技能的教育氛围,造成了职业教育在社会认知中处在“备胎”的位置。解决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问题,应从职校、政府和产业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解决。职业学校、政府、产业的三元角色德国的双元制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职业教育的典范,健全的学历教育系统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和调整人才的培养结构,最大程度保证劳动力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整体理解德国双元制主要在两方面做的更加优秀:第一,政府立法,各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标准;第二,企业参与度高,学生认同感强。德国教育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了多种类、多层级的标准划分,并对应到不同的学校因材施教,绝大部分学生均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入到不同的学校学习,并最终完成高等水平教育;而我国职业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替代选择,毕业后绝大部分流向劳动力市场,上升通道局限,导致了我国劳动力高等教育普及率低,劳动力基础能力和学习能力整体偏差;政府作为职教市场的三个参与者之一,拥有充分的主导权,既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又是教育运行规则的制定者。要说对产业、人口、教育的理解,政府有着绝对的认知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劳动力供给现状而不断推进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更是其自上而下的对人才培养体系和方向的宏观把控。据我们了解,政府正在考虑通过财政激励(比如:税收补贴、学费补贴、师资培训补贴)及行政手段(比如:强制要求大型央企、国企承担起职业教育专业共建任务)等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具体的操作细则应该会视不同区域的政策条件制定。社会力量对职教发展的贡献,表现为三点:1)通过释放职业红利的方式,刺激市场主动调整对高端人才的供给;2)为降低培养成本和招聘高质量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或产教融合深入到教育供给端,建立紧密的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3)以多种形式开展员工继续教育,参与到教育付费环节,主动提升员工技能水平。然而,目前国内企业在参与职教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投入产出比,因此之前的产教融合端(尤其是蓝领层面)仍以“劳务外包”为手段,大部分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约用工成本以及规避风险,并没有专业共建的动力。竞争格局学历职业教育的 Keyplayer 为院校,需要前期投入较大的软硬件成本,因此学校是典型的重资产运营模式。在后期运营上,院校招生还需要接受教育部门或人社部的指标安排,不得随意扩招,比如教育部管辖下的高等院校,学校自主招生能力弱,且财政的补贴力度小,收费也受到监管。“招生靠分配,提价受监管”等现状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民办职业学校的运营难度。在国内大力普及高等教育的政策推动下,招生无虞、学费较高、国家补贴力度大的高等教育仍然吸引了很多社会资本的参与。学历职教市场的龙头企业,多以兴办高等院校为主,且民办学校更加注重与产业、市场的需求结合。其实与主流认知相差很多,排除 250 多所民办独立高校外,民办普通高校的渗透率已经高达 30%,稳定的招生能力、创收能力和极高的利润率。从二级市场的表现上看,资本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非常高。平均每所高等院校的学生容量在 1.4 万左右,收入水平视专业设置和收费水平不同在 1-2 亿之间,平均为 1.3 亿收入,平均净利率高达 44%,运营较好的一二所学校,便可支撑起一个上市公司。如中国新华教育和中国科培旗下的两所学校的净利率水平分别达到了 67% 和 59%,收入规模在 3.8 亿和 5.7 亿之多。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 48%,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相比,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然而国内中职院校发展缓慢,国家支持力度低,政策监管严,市场接受程度低,导致中职学校规模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但作为我国蓝领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力量,庞大的学生基础支撑起了巨大的中职教育市场,加上相比于高等院校更小的办学规模,中职学校的建设在地域上更加分散。中职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比如中国东方教育的市占率仅为 1.7%,但其烹饪学校的市场占有率的 20%。发展方向开设高等院校显然是个“好生意”,但投入门槛和办学资质也把大多数的社会办学力量和很多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拒之门外;另外中职院校受高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影响,也很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来。不过中职和高职院校通过扩招的方式接纳更多的已就业劳动力“返学”,是政府解决社会就业问题的一道“王牌”,目前政府的做法也是期待职业教育能起到此作用。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意义在于:1)通过企业投入,缓解了公立职教体系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极度依赖;2)通过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补足学历职业教育的教育机制和受众群体的局限,来自不同产业或企业的培养体系和机制设计,提供了更加丰富、灵活的教育选择;3)在职业学校和产业企业之间,留给了第三方机构参与的空间,解决企业端和学校端关注点不同,精力有限的问题。无论从是从政府推动的角度还是从企业本身的效益出发,产业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愿和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比如,在新工科和商业人才培养领域,常见的方式就是以独立学院/产业学院等形式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充分融合学校与产业企业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建设新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供应关系,学校和企业的参与都是深度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延伸出其他多种更轻的合作形式,为不同条件和需求的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选择。如IT职教领域的产教融合则多以流量招生和专业共建的形式存在,蓝领职教领域则多以订单班模式存在,也有三级学院的建设。目前典型的校企合作方式大概有三种;第一,流量招生,是指第三方机构(如达内科技)以合作学校作为自己的招生渠道,对学生提供职业教育课程,是最为简单、最容易切入但壁垒最低的方式;第二类,比较常见的是订单班方式。订单班通常是企业提前到学校选拔学生组成“订单班”,按照企业的人才标准来培养学生,毕业后则直接进入到企业工作,订单班通常是帮助企业解决低成本、临时用工的问题,一般企业会与人力派遣机构合作;专业共建的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学科专业,企业作为连接器联通企业和学校的学科共建需求;第三类,三级学院则是与学校合作建设更加深度、全面的综合学院。四种合作形式对学生的培养深度、粘性依次增长,建设困难和投入也逐类增大。当前产教融合的参与者当中,团队通常比较传统,且多以项目形式切入,属于关系导向,重视销售和服务能力,不具备规模化的能力,项目实施和公司规模发展都较慢。产融的创业仍是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深入了解企业、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并把连接器的服务作为一项企业输出的核心能力来打造。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拥有强大的“中台能力”的服务型教育公司,可以进行对前台个性化服务的批量化实现,并迅速延伸到不同的产品/服务品类,满足不同合作需求,从而更快、更具效益的规模化发展。非学历职业培训市场格局我们大致对赛道中 2460 家培训企业进行了扫描,发现 top5 的培训赛道聚集了 70% 以上的培训企业,尤其是以技能提升为主的IT培训、财会培训赛道的竞争为激烈;从地域上看,北上广等三个城市吸引了超过 1400 家培训企业的落地,其他的企业也多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和城市。无论是线下机构还是线上机构,都会将公司的落脚点选在目标群体聚集的地区。东部南部沿海城市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就业人群,职业培训的用户基础大,加上这些城市的发展进程往往更快,基础设施和政策也会更好,所以也就吸引了各类的机构。赛道分布也是一样,用户基础大,学习主动性强的人群和赛道,自然也会得到最多的关注,如驾考培训。从市场上的参与者来看,个体财富与学习能力并存的白领群体最受市场所关注,主要关注阶段为职前阶段。其选择源自于两个底层逻辑:第一,职业教育非刚需,付费意愿低,白领群体具备较强的提升自我意愿;第二,流量。非学历教育在续费难、复购低是公认的难题,所以切入刚需的职前领域尤为重要。然而,白领的人群规模,比起蓝领群体便相形见绌了。我国满足白领及以上工作要求的本科毕业生,近 30 年的总数仅占我国 9 亿劳动力的 5%,而普遍流动于蓝领工人阶层的中职、高职及以下学历的人群,构成了我国劳动力的绝对体量。但是职教市场对蓝领群体的关注,还停留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从另一个维度上看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职业教育的两次大发展都有赖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一次是农民工进城务工,另一次则是农村学生考入大学,前者带动了上世纪 90 年代以蓝翔、新东方厨师培训等为代表的培养蓝领工人的技校大发展,后者则催生了 2000 年后以中公教育、达内、尚德等为代表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培训机构。而随着经济调整产业变化而出现的“城市新蓝领”以及“工厂现代蓝领”,符合长期在工厂、生产线作业的重复简单劳动积压下的职业诉求,70% 以上的蓝领群体极其渴望高尚、体面、有钱的工作,这将刺激蓝领群体“向上”的学习需求,为成为新时代的新蓝领甚至白领,而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市场上针对这部分群体的“升级”需求提供培训的机构却不多。一方面是因为该群体的付费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更重要的原因是,适合他们学习的培训体系和教学方式还没有出现。对于很多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由于是从事简单体力劳动,行业没有完整的人才培养标准和体系,企业也缺乏成熟的培训体系,对这些行业劳动力的培训和升级,需要创业企业从头开始梳理。另外,由于蓝领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蓝领所需的为技能型培训,需要线下实际操作方能掌握。虽然实现难度大,显然这是一个无比大的目标市场,且参与企业一旦切入就有很深入的参与壁垒。行业特征行业极度分散和天花板较低是这个行业主要特点。对学生而言,除了要系统性的学习外,更需要职教机构的“督学、培学”服务体系。另外,由于资格证类考试属于评价体系相对标准的考试,各个机构的内容壁垒并不深因此诸多小的培训机构在各区域仍有自己的成长空间,也就形成了细分赛道众多,行业极其分散的现状。除了行业分散,赛道天花板低之外,不同的赛道根据培训需求强弱的不同,对运营模式的选择也往往各不相同,培训机构需要采取差异化的手段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考试通过难度大、就业和升学距离近的赛道,意味着培训解决的是用户最直接的痛点,需求会更加的迫切,参培率和付费意愿更强,市场对机构的评价直接从通过率/培训结果出发。该赛道里的机构,一方面需要加强教研投入,提升服务品质,另一方面则需要牢固树立品牌和口碑,线下的运营模式特别对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客群,拥有天然的信任基础,且线下的网点也更加有助于招生。相反,考试难度小、与就业/升学距离远的赛道,由于行业门槛低,市场参与者更多,用户的选择会更多,对服务的要求也更低。该赛道里的培训机构,在区域内面临获客的多方激烈竞争,全国性的销售策略和培训服务,是其提高收入水平的唯一手段,因此也更加倾向于线上的运营模式。模式演变近些年,职业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进化,以满足新时代人群、新职业群体的需求。从传统的重资产、重运营的线下模式,到轻资产、重运营、线上下结合的双师模式,再到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线上学习平台模式,职业教育在试探和突破传统教育的边界,提供给用户更加方便、更具性价比的学习体验。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用户需求,或者给老的用户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不同赛道囿于其用户群体的学习习惯和对新模式的接受程度,适合且一贯采用的教育模式也不尽相同,如招录考试赛道、蓝领职教赛道还是以传统的线下模式为主,而IT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考试赛道则以线上模式为主。我们大致将职业教育的不同模式总结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下的教育模式对培训的侧重点不一样,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也在不断地变化。1)职教 1.0职教 1.0 阶段,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起于城市化进程中两次职业教育的大发展,通常通过大规模的广告获客,注重教学体验和学生就业出口,以线下教学方式为主,因此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客单价,该阶段的公司出现了如东方教育、中公教育等职业教育绝对龙头的企业。以新东方烹饪、蓝翔技校、北方汽修等为代表的蓝领工人培训学校,偏重于实践操作学习,对硬件教学设施和场地的要求高,培训学校的经营模式稳定,机构的重心也一直在教学与管理上。虽然 AR/VR 的技术在理论上具备应用前景,但在实操上短时间内很难进行线上替代。不同于蓝领工人培训学校,以招录考试培训为主的中公教育、华图教育等,完全具备线上学习的基础,但由于用户群体具备很强的参培意愿和付费能力,且对于主要的学生群体而言,线下授课是他们长期以来习惯的学习方式,线上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不理想。另外对于企业而言,客群不变的情况下,线下授课的运营难度较低,产品利润可观。该赛道内模式的线上化,还需要等待更多的线上教育平台杀入市场,改变用户群体的学习习惯。中公教育为教育上市公司中的第三大教育公司,之所以能够撑起 800 多亿的市值,完全依赖于其强大的垂直一体化运营体系,包括教研能力、师资能力和渠道能力。教研与师资保证了其在教学内容上的专业性和高品质,在招考领域的长期积累构筑了中公教育的内容壁垒;同时,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的 700 多个网点,则构成了中公教育的硬件壁垒。700 多个网点组成的渠道体系,覆盖全国 100% 的地市,配合自主研发的中台管理系统,形成了中公教育全国最大且高响应的渠道能力,既有利于实现招生和对学生的信息收集,又能迅速响应考试政策变化,分发最新的培训课程。最快 5-7 天的课程更新和分发周期,保证其能更快地招收和服务更多的学生。在教研上,中公的组织架构由行测、面试、申论等 11 个专业研究院,1 个信息技术中心,以及地方总院下辖的 31 个地方研究院组成,教研团队多达 1350 人。这些人带给了中公高效的课程开发实力,同时自主研发的一整套针对性强的提升方法和授课技巧,可以极大地降低其对教师的依赖,控制成本。中公教育多达 9000 人的教师队伍中,以中级教师为中流砥柱,形成了中级教师承担主要教学任务,高级教师作功能性支撑,初级教师作为储备力量的教师体系。2)职教 2.0职教 2.0,起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产生了新的技术和教学工具,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营销渠道。职教 2.0 阶段发展起来的企业,则是依托互联网强大的销售体系支撑下的双师模式,如达内教育和正保远程教育。2.0 时期的教育企业更加注重销转漏斗模型。此类模式下的企业 core competency 是销售转化效率,通过对流量良好的运营,公司搭建起强大的销售团队,对意向客户进行电话销售转化。此类模式受益于互联网的崛起,低成本流量获客,再将“ leads ”转化为付费用户。当公司建立起完善的销转模型后,会将销售体系作为支撑未来横向拓科的底层能力。职教 2.0 在财务模型上明显优于线下机构,“大班+直播”的模式大大节省了教师成本,使得原本扩张较慢的职教机构,有了快速规模化的能力。双师模式的好处很明显,即可以有效解决师资力量对公司发展的限制,有利于课程的标准化和保证课程的高品质。达内也借此实现了数百位讲师覆盖全国 70 多座城市 330 家校区,为每年 5 万名学员提供高质量教学的成绩。但早期技术的不成熟,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不足,降低用户的学习体验,而助教所能起到的辅助作用有限。对达内来说,双师模式或许是其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IT产业劳动力需求旺盛,同时依托互联网作为流量入口的强大销售体系和销转逻辑,效果甚佳,学员的增长速度远超师资的建设速度,按照传统的线下授课方式,优秀师资的匮乏严重拖累公司的发展。在核心资源的供给能力难以满足业务的快速增长需要时,新的模式就必须引入。而促进市场高速发展的原因,莫过于风靡一时的销转体系。达内作为代表,其一直以“百度投放——网络咨询——顾问跟进——视听体验——报名缴费”五步法为主要的获客及转化方法,配合高度标准化的销售培训体系,使其一直成为达内除扩科外推动业务增长的最主要助推器。达内的销售团队,有狼性、注重策略、熟悉业务、营销流程标准化,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同销售团队,能够做到在“着装、话术、销售策略、宣传品、就业承诺以及企业品牌诠释等”方面的高度统一。宣讲师同样善用差异化,且极具感染力和传播性的话术来进行招生宣传,如“地狱训练”、“第二次高考”、“不成功便成仁”等词。但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用户已厌倦了到处投放的广告和洗脑式的强营销,而以用户体验为主、新媒体和矩阵式营销为辅的口碑营销,因为更加重视与用户/潜在用户的交互与服务,更加的人性化,进而可以获得远胜于广告投放模式下的成本效益,也越来越为更多互联网公司青睐。2.0 模式下的达内,已经开始受累于其庞大的销售体系,此类模式受流量成本快速上升的压力,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欠佳。2018 年,达内的营销费用与收入占比已超过 49%,而同切入 IT 培训市场的传智播客营销费用与收入占比仅为 9.4%。3)职教 3.0职教 3.0 是完全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单款爆品和极致性价比的价格相结合的模式。职教 3.0 摒弃了 2.0 时期完全依靠销售转化漏斗的逻辑,更强调打造爆品通吃天下,在快速抢占线下市场的同时进行极具性价比的高客单产品转化,通常比线下同款产品的价格低至少 1/3。职教 3.0 相比 2.0 时代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前端的流量获取通常是通过社群做自然转化而非强电销模式进行强硬转化。粉笔网是很好的一个代表。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壁垒并不高,传播、复制的成本几乎为零,在流量聚集的地方,无论什么内容,都可以卖到一些钱,但流量有成本,单纯靠卖内容并不可持续,产品的关键,不仅仅在内容,更在于服务。而没有实体的互联网产品,本质上卖的就是服务。因此,粉笔网在建立的初期,有主打着极致服务的高性价比爆品并尝试提供保姆式的教学体验。极致的产品主义并不只代表极致的产品服务,还有丰富多样的产品玩法。粉笔网通过高质量的免费课程/爆品课程(传播性),辅之以专业、智能的在线题库(刚性需求),广泛触及招录、考研、考证等学生群体,吸引其上线,并通过高性价比的高质量课程及服务,让用户喜欢并认可粉笔网,从而主动进行口碑传播,最终通过相比于线下仍具性价比的高客单价课程收获更多利润。比如:粉笔网的《突破 70 分新手特训营》课程,用户在训练营结营预测分达到 70 分以上可享受全额退款,达到 60 分则奖励 150 元,60 分以下完成全部练习则奖励 100 元。相比于 0 元课程,有条件的免费更容易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且有学习成绩的“免费”比简单直接的课程“免费”,更易增加学生对产品的好感,培养忠实用户。相比于职教 2.0,3.0 阶段下的教育模式,虽轻了营销导流的费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运营的难度,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来不断地交互和帮助,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去引导用户的好感和推动口碑的传播。然而,“直播+大班”的模式仅能满足通用型考试的培训需求,但由于职业教育各区域具备个性化特点,粉笔采取的策略是通过线上流量获取“大部分公考人”的通用需求后,也开始快速建立线下校区。4)职教 4.0职教 4.0 阶段的教育模式,便是在垂直领域探索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职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笔者认为真正能够传递用户价值的 4.0 时代已经来临,职教公司会更注重 LTV,会更加注重向垂直品类提供职前、中、后的持续性服务,基于此种假设,公司在产品和服务体验上会回归教育的本质,更加注重“体验和结果”。另外,4.0 在获客方面已不仅局限线上或者线下等单一获客方式,而是利用一整套获客组合拳及销转模式相配合的方法获客。采取的授课方式也不仅限于线上或者线下,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好地服务用户,从而传递品牌的价值,拉长用户的 LTV,为单个垂类的人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培训服务。以教师职业为例,教师资格考试是教师从业必经的考试,考证之后还需要参加难度很大的招录考试,入职成为新手教师后,又会面临备课、教研,以及处理学生、家长关系等各种问题,且并不总有好师傅言传身教。若没有通过招教考试,就需要重新备考或者寻找进入私立学校、培训机构就业的机会,更进一步还会产生职前培训的需求。而以上种种,是市场本就存在的需求,特别是就业和职后的各种需求,但并无很好的教育供给。职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之于教师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个教师可能产生的一些培训需求,都可以在平台上找到,而且越往职后阶段发展,产生付费的潜在周期会越长。当老师作为聚焦在教师人群的职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者,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教师就业及之前培训、教师职后发展等四大板块业务贯穿了教师从业者职前 2-3 年,到职后 3-5 年的职业生涯,对不同阶段的老师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需求提供职业教育服务。在当老师的业务逻辑中,教师资格证是其整体业务的流量入口,通过“低价+爆品”获取全国教师流量。教师招聘考试因通过难度大,且各地区考试标准不统一,当老师通过观察资格证流量的特点,进入并深耕流量优势较大的省份,布局线上、线下,提供高性价比的培训服务。而一旦用户在平台之上完成了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则很容易继续关注和选择平台后续的产品,对落榜生的职前培训和解决就业,对入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则成为当老师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提升平台粘性和口碑的重要手段。职教 4.0 的优势在于,垂直领域的教育品类具有连续性,不同品类间传递的是同一批用户,随服务周期的延长,服务更加深度,对用户的影响力更大,粘性更大,进而用户的平均 LTV 也会更高。从 IT 职教的市场规模远大于公考法考等招录考试以及资格考试培训也可以看出,具备连续付费能力的赛道,才是最好的市场。而教师作为一个具备较强学习意愿的群体,终身学习对其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总结】职业培训一直是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最前沿,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以不同的模式进行着劳动人才的培养,提供最佳的教育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行业分散、集中度低也意味着市场仍在快速的发展,市场需求基础在迅速地提升,还远未到市场整合的阶段。职业培训最有机会的赛道,一个是白领群体的职后继续教育赛道,市场潜力大,职业全生命周期的教育服务模式也将在此赛道内酝酿新的机会;另一个则是蓝领人群的职业培训,人群基础大,市场需求大。市场及投资机会我们基于行业的分析和扫描,大致总结了以下几个看好的方向:1 面向低、中技能人群提供中、高级技能培训按照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高低,可将三大产业大致分为第一产业、低端二产、低端三产、高端二产、高端三产等五个层级。在不同层级的产业中,从业的劳动力规模越来越小,但人群的技能水平越来越高。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高端二产和高端三产中的相关行业,未来行业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将更加明显,产业中高端人才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曾经制造业带来的人口红利吸引了大量的工厂工人,与留守在农林牧渔业的农民工一同组成了最大规模的低技能劳动群体,未来第一产业、低端二产、低端三产对低技能人才的挤出,将导致该劳动群体向中等技能群体的转移和升级。中等技能人才拥有着最全面的产业适应基础,未来,中等技能人才将成为我们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主要构成,替代低技能人群成为规模最大的劳动群体,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因为教育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劳动力结构面对产业变化而呈现的重新调整,一定是逐级进行的。而劳动力技能从低级到中级的变化,伴随着颠覆性的劳动力迁徙规模,也创造了最具价值的市场机会。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基础是普遍的,且是长周期的。受限于对中、低技能群体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以及合适的教学方式,当前的职业教育市场,还主要集中在了高技能人才的内部升级,并未真正开始推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规模流动。2 更轻更灵活的学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的两个合作方中,学校不懂企业和行业,企业不懂学校和学生,二者的直接合作面临诸多的问题,需要经历长周期的论证和教研过程。第三方机构的参与,可以专注于解决合作双方的问题,形成标准化的办学和运营方案,这无疑可以加速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步伐。在促成合作的基础之上,第三方机构还可以为合作办学提供教师培训、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系的搭建,甚至承担长期的运营工作。办学方式因企业、学校、学生等的不同需求可以灵活选择,具备轻资产化的基础和迅速复制拓展的能力,是学历职教向市场迅速提升教育供给的重要手段。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对创业者,该赛道都是一个相对稳定、风险较低且长期增长的选择。产教融合的两种模式中,慧科模式更适合与高等教育学校结合,联合新兴行业及高端装备行业企业,提供面向对高端人才的新工科、新商业人才的培训,劳动人才的供需背景是人才选择企业;采贝模式则倾向于较低端产业企业的合作,联合职业学校,提供面向蓝领工人的技能培训,促进更好就业,劳动人才的供需背景是企业选择人才。采贝模式与产业企业走的更近,具备更好的条件探索适合低技能人群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弥补该群体职业教育供给的缺失,推动更多存量劳动力“返校”或者自主学习提升劳动技能,加速产业间流动。与阿里、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相比,蓝领职教产融结合存在一定痛点,主要在于企业端内部的人才培训体系不全面、行业标准未建立等,因此需要类似采贝一类的机构协助企业进行人才培训体系梳理,并与各行业协会合作搭建完善的行业标准,并与学校合作开发课程,输出到各个职业院校。3 非学历职业培训中传统线下教育的线上化1)最优区的赛道拥有着内容壁垒和硬件壁垒双重的优势,多为长期发展起来的传统线下公司,新的市场参与者很难进入。如(1)厨师培训赛道里的新东方烹饪,汽修培训赛道里的万通汽修,驾驶培训赛道里的东方时尚等等,教学对线下硬件设施,对操作实践的要求极高,长期发展也形成了完善的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办学和教学经验,新进者很难从内容或者硬件壁垒上完成超越;(2)公职类考试培训虽然没有较高的线下设施要求,但由于受众人群多为大学生,线下上课的模式更容易接受且客单价可以更高,所以目前仍以线下校区讲课为主。2)潜力区赛道因对硬件设施要求低,对互联网性更友好,更容易实现弯道超车:潜力区的赛道多是通过难度较低,或者与就业/升学距离稍远,用户对学习的紧迫性不高,更追求学习时间的灵活可控、内容获取门槛的高性价比、以及学习过程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等,与互联网的结合衍生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和玩法,与用户的交互周期更长(从获客到结课,服务环节更多但是更方便,并最终在平台沉淀完整的信息)使得产品完善和延伸更加有据可依,对用户的营销也更加的多样化和系统化(矩阵式营销、新媒体营销)。在此区域内,看好传统线下教育的线上化,特别是对实操要求不高的公职类及其他招录类考试培训,对汽修、厨师等传统赛道则看好远期借助AR/VR技术手段摆脱硬件壁垒完成互联网化的新参与者。3)IT职业教育赛道竞争最为激烈,行业门槛低,但职业门槛高,塑造品牌/标准的价值大:由于 IT 技术本身迭代速度快,各家参与者所提供的教育内容相差不多,通过服务和就业出口建立品牌壁垒(影响力),或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硬件壁垒,是企业保持领先的必由之路。4 专注提供职教 4.0 模式的垂直人群的职教,关注 LTV 延伸相对于职前 1-2 年的职教周期,职后的服务周期很有可能长达数十年,且多数人在刚入职的 5 年内处于工作强度最大、节奏最快的阶段,容易产生职业技能提升、职业重新规划和选择的需求。延伸对同一群体的职后教育服务,可以有效提升用户 LTV 价值,形成高效、粘性的职业全生命周期教育服务品牌。职前 1-2 年,到职后 3-5 年内的职业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职业人生的成功与否。以产品经理为例,毕业前 1-2 年内的职业成长主要来自于校内外学习实践、职业选择与规划等,潜在的职教需求包括求职培训指导、职业认知教育、职前技能培训、考试培训等等;职后 1-2 年属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踌躇期,个人能力迅速成长的同时,也可能面临对职业的重新选择,期间潜在的职教需求为匹配不同职级的工作技能培训,如果出现转行,则面临潜在的不同行业求职和职业技能培训;职后 3-5 年为职业发展的提升期,个人综合能力高速稳定提升,具备重新选择公司或者创业的条件,期间潜在的职教需求为更高层次的工作技能培训,如果出现创业,则会面临创业培训、管理培训等需求。粗略计算,延伸职业生命周期到职后 5 年的职教 LTV 价值为近 20000 元,加上围绕职业服务提供的其他如社交、电商、人力资源等等服务,产品经理岗位的职教 LTV 最高可提升到约 25000 元。相比原先“收割”人头,再无续费的模式,显然 LTV 的拉长有助于职教机构在市场上获得更高的认可。

黑灵官

职业学校可行性报告-「华言咨询」

目前一线城市为各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市场,但随着各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在一线城市的布局逐渐完善,未来一线城市仍因职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增长将会趋于平稳;武汉、郑州、南京、合肥、成都、西安等二线城市由于聚集了较多的高校和专科学校,毕业生及就业需求人群庞大,市场空间较大且增速较快,是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扩张的重要方向;三四线城市目前尚未成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关注重点,但部分三线城市因其拥有大量毕业生和职业产业快速发展正逐步成为职业教育培训公司新的扩张方向。因此,职业学校可行性报告对于各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申办有多么重要。职业学校可行性报告的重要性来源于职业学校培训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类似培训机构可供客户选择。学员亲身体验的良好口碑、课程研发与授课技能的专业能力和行业内综合知名度将会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品牌的培训机构开始逐渐占领全国各级城市,培训业的连锁企业数量也在稳步增加,各类培训连锁品牌已逐步形成,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培训服务市场参与企业众多,民营企业占比很高,这和学历职业教育市场、整体教育市场的总体趋势有较大差别。职业学校教育培训市场竞争非常充分。职业学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服务对象以大学毕业生和本领域与跨学科技术人员为主,这也就导致了职业学校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客户极为分散,不存在收入占比很高的客户,这是本行业公司的一大特征。职业学校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格局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全国范围经营的知名品牌培训机构,主要有传智播客、达内科技等,此类企业规模大,师资力量雄厚,占据全国中高端培训市场和较大市场份额;第二层次为区域性经营的培训机构,此类企业数量较多,在小范围地域内占有部分市场,但规模相对较小。职业学校可行性报告对于深圳华言咨询而言如何撰写,我们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以及国内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媒体提供的最新研究资料。职业学校可行性报告对国内外职业学校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透彻地分析,对我国行业市场情况、技术现状、供需形势作了详尽研究,重点分析了国内外重点企业、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行业投资情况,报告还对职业学校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职业学校及相关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职业学校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想了解更多职业学校可行性报告,欢迎咨询;

斗牛牛

广州市职业教育质量发展报告(2019)

图1:2018年广州市职业教育现状图2:2018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名单图3:2018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基础办学条件图4:2017年与2018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对比图5:2018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校舍建筑面积情况一、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概况(一)概述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从七大方面提出了20条举措,为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18年9月1日,《广东省职业教育条例》施行。2019年2月,《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发布实施。广州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17年9月,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多项改革举措。同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共同出台了《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一段时间内广州市职业教育发展作好了顶层设计,强化了统筹力度。广州市教育经费支出占市财政一般公共支出的比例达19%,其中职业教育投入逐年加大,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健全。目前,广州市正在大力推动制定职业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技能竞赛奖励和职业院校社会服务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等办法,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办学活力。2018年广州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良好,7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与44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成绩喜人。从基础办学条件上看,广州职业教育学校占地总面积593.25万平方米,教学资源丰富,图书达到839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216327.5万元。从学生规模上看,2018年广州职业教育招生数量为48263人,在校生人数达149746人。从教师队伍建设上看,广州职业教育共有专任教师7767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高达97.2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22.6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5.13%。(二)高等职业教育(一)基本情况2018年,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共计7所院校,此次统计不包括招收部分专科生的广州医科大学和广州大学。(二)基础办学条件7所市属高职院校占地总面积约为312.2万平方米,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为134.6万平方米,藏书总计442万册;固定资产总额总计38642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03013万元。在7所市属高职院校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图书数量以及固定资产总额中均位列第一,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科研设备总值最高。市属高职院校平均占地面积为445986.14平方米,平均校舍建筑面积192307平方米,图书收藏册数平均63.14万册,固定资产和教学科研设备平均资产分别为55202.86万元和14716.14万元。与2017年相比,广州市属高职院校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图书数量与固定资产总额都有了一定的增长,占比面积增长率最高,同比增长13.69%。固定资产总额2018年同比增长8.84%,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同比增长16.87%。校舍建筑面积中,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约68.5万平方米,占比50.59%,其中图书馆面积70369平方米;生活用房约47.4万平方米,占比35%,其中学生宿舍面积39665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约10.8万平方米以及教工用房约1.5万平方米。(三)学生情况2018年广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情况为:招生人数18732人,同比增长12.06%,在校学生共计52896人,同比增长11.59%;毕业生15752人。各个市属高职院校中,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规模最大,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与毕业生人数均最多。

关于同意鄞州区职业教育中心迁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函悉。经研究,同意鄞州区职业教育中心迁建工程(统一项目代码:2020-330212-83-01-124531)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事项批复如下:一、建设地点项目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二、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项目总用地面积46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760平方米,其中新建各类用房24360平方米,地下室14000平方米,维修改造原有建筑54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教学楼、培训楼、综合楼、宿舍楼、食堂、辅助用房、地下车库等。三、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项目估算总投资381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4202万元),建设资金由区财政安排解决。四、请按有关法规、规章开展招标工作。希接文后抓紧编制初步设计报我局审批。此复。宁波市鄞州区发展和改革局2020年5月6日【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鄞州区发展和改革局

空有

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分析报告

文章对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加深你对在线职业教育的认识。一、文档目的分析在线职业教育相关市场环境和市场机会,收集、分析和定义目标用户及其特征,了解目前行业现状,摸清用户痛点。二、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及行业分析2.1 背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多管齐下地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策略,可见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以往,受客观条件限制,实体职业教育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瓶颈。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在线职业教育激发了职业教育新的生命力。在线教育分为职业教育、K12教育、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语言学习、素质教育,而在线职业教育又可分为学历类和非学历类。本报告主要分析非学历类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在经济“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与技能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劳动者为了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主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对企业而言,经济的发展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大,而职业教育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用户也意识到在线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便利性、与实用性。这也增加了对在线职业教育培训的需求。2.2 宏观分析2.2.1 政策2018年2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发展“互联网+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转型升级。2018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发布,明确到2020年底努力形成政府激励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劳动者踊跃参加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加强基于互联网+体系的职业培训建设与应用。2019年1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开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明确于2019年起启动1+X证书制度等试点工作,到2022年实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大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虽然在线教育是“互联网+” 和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受到政策鼓励,但这不意味可以肆意发展。2018年11月《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 提出要“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 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 。在线教育行业野蛮生长、无人管理的时代已经结束,未来会有更多细致和深入的法律法规、 国家政策、行政命令出台, 在线教育公司应重新审视自己的主营业务是否存在合规风险, 避免悲剧的上演。2.2.2 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不断提高,教育消费占比不断提升。同时,国内线下教育市场已经十分成熟,但是存在资源分布不均,成本高昂等问题,线上教育的发展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普及。2.2.3 社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对于教育的投入不遗余力,个人竞争力的提升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付费的意识接受度提高。诸多因素使用户对在线职业教育的需求变得强烈。2.2.4 技术智能设备的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直播的兴起,以及运营商网络服务的提升,丰富了在线学习的场景和方式。使得这些技术能够成功嫁接入教育领域。2.3 市场规模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517.6亿元,同比增长25.7%,预计未来3-5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6-24%之间,增速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 在线付费意识逐渐养成以及线上学习体验和效果的提升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4 市场特征2.4.1 成人市场占主体艾瑞咨询数据显示,高等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一直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主体,占整个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的80%左右。由于成人自控力强、学习目标明确、空闲时间有限、视力已成型,因此成人是在线教育的主要用户群体,尤其在提升学历、求职、考证等场景中,教育培训需求更强烈。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4.2 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在线教育不再强调对传统线下教育的“颠覆” ,而是强调线上线下的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无论是在教学模式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上,线上线下教育既在趋同,也在走向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下, 各类新兴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教育+新兴技术将带来无限可能。2.4.3 不同背景的参与者纷纷进入市场,竞争激烈新东方、好未来、精锐教育等线下教育机构为布局产品矩阵、投入互联网浪潮,通过投资、自研等方式打通产业链条;纯在线教育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在各个细分领域全面开花;腾讯、阿里、百度、美团点评、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公司为覆盖全用户场景,利用流量优势进入市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等通信公司为拓展业务线而进入巨大的教育信息化市场。2.5 发展趋势师资和教学质量是用户最关心的因素,培训机构的竞争者数量增加,因此行业已经从销量为导向,转为追求内容和服务高质量。利用人工智能,对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重视课后的社交服务,为用户提供交流的平台,形成优质内容的沉淀。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弥补各自短板。提供考试通过后的其他服务,扩大业务范围。2.6 市场存在的问题社会氛围仍然追求学历教育,对包括在线职业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的认知认可度普遍不足;在线职业教育仍然属于教育的范畴,目前的商业模式相对固化,导致其社会价值不能充分被释放;行业所处的生态圈没有被充分激活, 在创新与应用等核心领域的发展不能与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步;对高质量内容及原创平台的保护不足。机构众多,用户难以辨别优劣,学员对售后服务不满意;获客成本逐渐走高,获客方式单一,学习方依靠自主,与老师交流沟通少。2.7 结论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和用户规模增长的潜力巨大,高校毕业生的持续输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用户基础,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空间为这个行业提供了宽广的成长空间;互联网在线职业教育被政策支持,即使国家对资格认证的政策会有调整,但大方向不会变,行业依然存在,只是企业要做好拥抱变化的准备;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在线教育的普及,选择在线学习的方式的人群会越来越多;市场分散不集中,用户难以分辨好坏,因此主动口碑传播效果更佳,品牌影响力较为重要;众多机构有涉足招聘就业相关业务的想法;用户在学习后的反馈问题依然存在,拥有线下渠道的机构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纯线上的机构只能在产品设计、业务模式上尽可能的增加学员与老师的沟通通道。三、用户分析3.1 年龄数据来源: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综上数据显示在线职业教育的用户根据年龄段进行细分,其中,23-29岁之间的用户占比最大,达36%;其次为年龄段在18-22岁之间的学生一族, 占比为29%。这两部分用户的显著特征为学生、或尚未脱离学生属性, 需要借助在线职业教育, 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化,提升自身的职场适应力与胜任力。接下来分别为年龄段在30-39岁之间的职场骨干与年龄段在40岁及以上的职场人士,其占比分别为24%与11%。随着劳动者职业发展阶段的变迁,他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也相对”由刚转柔”。3.2 职业IT互联网从业者,产品、程序员、设计等;建筑工程师;医药行业从业者;金融从业者、企业财务人员,法务、律师、公检法系统公务员。数据来源:艾瑞咨询3.3 共同主要特征对事业有抱负,想通过专业职业教育来提高收入和获取心仪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学历及工作经验,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较强;面对繁杂的知识点,不知道如何系统的复习;有碎片化的时间,需要便捷的学习方式;愿意通过花钱购买服务提升学习效率。数据来源:艾瑞咨询3.4 心理预期数据来源: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用户对在线职业教育的预期集中在课程多元、体验提升、互动性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等领域, 需求比较均衡。在线教育提供的服务是虚拟服务,无法像线下那样有真实的触碰体验,用户对于此类产品的信任度并不高,为了建立安全感,用户会关注品牌、口碑较好的机构。此外,试听课的质量高低、和师资力量的强弱也会决定用户是否愿意选择的因素之一,因为这一部分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数据来源: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整体上看,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互动;缺乏完善的课程质量评估体系以帮助用户更好的选择课程;及在线职业学习的成果缺乏足够的认知认可度,是个人用户眼中,在线职业教育的三大主要短板,亟待改善。3.5 总结以结果为导向,目标明确,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较强,同时用户最关心的是学习效果,那么品牌大小、师资强弱、服务口碑的好坏会成为用户是否选择培训机构的前提条件。此外,多年实体课堂养成的学习习惯依然没有改变,培训机构提供的产品功能也应该尽可能满足用户的这种习惯,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务管理等方面入手,为用户营造他们习惯的场景。结论:影响用户使用的因素:培训机构品牌知名度;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有无知名老师、学者、资深的行业领袖;品牌口碑好坏;教学内容是否优质,视频课内容充实易懂,题库的全面与否;课程的价格;web端和移动端的产品体验好不好,使用起来方便与否;售后服务是否完善,存不存在购买后无人管的情况。四、文档总结4.1 市场潜力巨大,在线教育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国家政策扶持,市场需求为刚性需求,资本对此行业关注度较高。行业分散且不存在垄断性巨头,但竞争激烈,用户对企业品牌较为敏感。4.3 用户需求偏向高质量的课程内容,知识点覆盖全面, 师讲课内容深入浅出,易懂、教辅教材内容优质,;录播课,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做题与做题记录、课后反馈和用户相互沟通;线上答疑,重点解析,考前考点强调,直播课,一对一、一对多答疑;用户相互交流,教务管理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4.3 用户特征主动且目标明确、有抱负理想、付费意识和能力较强、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4.4 方向与价值走线上线下的结合道路,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同时能够满足学员的社交与情感需求,给学员一种完整、充实的教育生活。售卖课程,带来经济价值;可以获取用户的学习数据。4.4 机遇与挑战前期技术、教研投入大,并且营销成本高等,让在线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盈利。但数据显示,在线教育行业亏损趋势开始,并且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并且在线教育用户占网民的比重(在线教育使用率)也不断提升。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同比增长25.7%, 预计未来3-5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6-24%之间,增长势头保持稳健。用户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不断提升、在线付费意识逐渐养成以及线上学习体验和效果的提升是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2017年在线教育行业并购与高额融资频发,此外,A股教育公司IPO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教育企业宣布独立IPO。无论是投资并购的越发成熟,还是越来越多地出现C、D轮次的融资,都在表明在线教育行业整体的产业化能力逐步增强,在细分领域朝专业化、精细化方向迈进,避开头部市场依旧大有可为。本文由@believ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黑海盗

《防疫期间职教在线教育研究报告》发布

推荐|韩锡斌:防疫期间职校在线教育实施情况及调研分析近日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程建钢团队牵头负责的教育部科技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委托课题“职业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应用专题研究”系列报告正式发布。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迫使全国14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和约一万所中职学校相继开展在线教育,在短时间内几乎整体上从面授教学转向了在线教学,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史上可谓开了历史先河,相应在实践在也必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如果借机对此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与总结,促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现代化中的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为此及时设立专项研究课题,委托清华大学韩锡斌老师主持,联合多个相关专家团队,大规模调研职业院校在线教育的实施过程,评估其效果,总结其经验和典型做法,揭示职业院校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明晰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政策建议与改进措施。面对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由全国13个教育技术团队和8个职业院校协同开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文本分析、院校访谈等方法,调研了全国767所职业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教学的应对政策与实践,调查约1.7万名教师和约28万名学生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体验,完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职业教育领域在线教育应用专题研究》系列报告,包括总报告、8份专题报告、7份区域研究报告,以及学校及课程2份案例集。并获得科技司和职成司的肯定以及研究过程中参与职业院校的欢迎。来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辨合

腾讯发布《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

鲸媒体讯(文/路畅)3月13日,腾讯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2336亿元人民币,近三年规模翻了一倍。其中,在线职业教育是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制造业人才缺口巨大,明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可达750万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优势的淡化,人才缺口逐渐显现,尤其是应用型与创研型人才格外缺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边是就业人群的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就业竞争场面热闹;而另一边,则是企业遭遇招人难、用工荒的现象层出不穷。中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如果以制造业为例,对标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到2020年和2025年,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新材料、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巨大。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每一个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增长的步速均跟不上人才缺口的增速。这意味着人才紧缺的现实将越来越严峻。在线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从整体上看,中国在线教育市场一直保持着双位数的快速增长。在2015年,市场总规模仅为1125亿元人民币。到了2018年底,市场规模达到2336亿元人民币,交出了三年翻一倍的成绩单。预计到2020年,市场仍将保持增长的态势,总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在线职业教育是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中国在线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在2015年,仅为368亿元人民币。到了2018年底,其市场规模达到768亿元人民币,实现了32%的年复合增长率,比整体市场增长快了近8个百分点。未来,在政策利好、需求稳定、形式创新等因素的拉动下,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大关。可以说,在线职业教育这一产业既诞生于互联网的浪潮涌动之中,并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反作用于互联网,成为推动互联网整体行业的进步的重要引擎之一。成人职业培训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增长动力多样中国职业培训市场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预测到2020年,成人职业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6534亿元。中国经济的发展始终保持着稳健有序的增长,而经济增长的内涵远远超越数字本身,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综合变迁。职业已不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进程;要求劳动者不断地对知识结构与技能进行重建、升级、和延展以应对工作世界的变化;让劳动者在职业变化为常态的时代中,职业生涯更加长久。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兴起的原动力,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职场转换、职场回归、与斜杠人生。职场转换:在快节奏的宏观大环境下,很少有企业有、或者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去建立起行之有效地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从个体劳动者的角度看,工作的选择,包括企业转换、与行业切换,是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工作强度、长期发展机会等多元化因素的结果。特别是对年轻人而言,就业不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14-2018年,中国职场人的平均在职时间已经从34个月下降到22个月。在线职业教育平台的兴起为这些职业转换者,特别是处于上升期的年轻人,提供了有力支撑。职场回归:近年来,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80后、90后逐渐成为职场的主力军,他们同时肩负着工作与家庭的责任。当面临人生重要选择节点的时候(例如,生育、疾病等等),两者往往难以兼顾。因此,职场中断的现象日趋普遍,对女性劳动者的冲击尤为明显。这些“职场中断者”往往期待在暂别职场以后,重新整装出发。而在线职业教育可以以低成本让整个学习的过程充分泛在化。劳动者可以在交通工具上、茶余饭后的间歇中等不同的场景下学习。斜杠人生:“斜杠青年”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英文单词“Slash”,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单一职业”的生活方式,开始追求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化生活。在他们的名片或简历上关于职业的信息总是会使用到斜杠分隔开来,因此得名。例如:万科的董事长王石,掌管着房地产帝国的同时;还成为中国第一个完成”72”的探险家(攀登七大洲最高峰、徒步到达南北两极点);还担当着商界网红,在微博上拥有超过2300万的粉丝,他自己也保持着每天1.5张照片的曝光率……地产公司董事/探险家/微博大V,可以说是对斜杠人生的完美诠释。在线职业教育个体用户的画像在线职业教育的用户以城镇居民为主。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人,互联网整体普及率为57.7%。其中,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2.7%,而农村地区仅为36.5%。职场小白与学生一族是占比最高的用户在线职业教育的用户根据年龄段进行细分,其中,23-29岁之间的用户占比最大,达36%;其次为年龄段在18-22岁之间的学生一族,占比为29%。这两部分用户的显著特征为学生、或尚未脱离学生属性,需要借助在线职业教育,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化,提升自身的职场适应力与胜任力。接下来分别为年龄段在30-39岁之间的职场骨干与年龄段在40岁及以上的职场人士,其占比分别为24%与11%。随着劳动者职业发展阶段的变迁,他们对职业培训的需求也相对地”由刚转柔”。在线职业教育用户的个人状态与课程需求直接相关。“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一属性在在线职业教育体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个人用户所处的工作生活状态与他们选择的在线职业教育课程密切相关。低成本的在线职业教育让花费不再是用户学习的壁垒相较于传统的职业教育,在线职业教育课程的性价比高,花费不再是阻碍劳动者持续学习的壁垒。在本次研究中,税后年收入为10万元以下的工薪阶层用户比例最高,占总体的60%;然后,依次为税后年收入在10万-30万的使用者,占25%;中产阶级及以上,税后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使用者占15%。用户参与在线职业教育的原因平台使用者选择在线职业教育的原因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青睐于可以随时随地满足知识获取的愿望、有的依靠线上资源的帮扶提高职场竞争力、有的通过提升能力而获得社会认可……这一现象侧面说明了在线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形式的灵活性。于此同时,在线职业教育强大的实用性也获得了广大使用者的认可,使用者们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在线职业教育的价值。互联网学习的便捷性以及职业技能的提升是选择在线职业教育的最主要驱动力。对于成人在线职业教育平台,使用者均为具有自主选择权利和能力的成人用户,因此,可以从他们选择行为中寻找一些行业发展的“蛛丝马迹”。根据益普索商务咨询随机网络调查显示,在线职业教育市场中,非官方平台具有更强的流量优势,尤其是B2B2C平台表现最为抢眼。用户对在线职业教育未来的预期师生互动有待加强: 30%的使用者认为,线上平台大部分是录播课程,缺少师生互动,课程制定标准有待统一: 20%的使用者认为,目前在线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通用认证、社会认可度较低:15%的使用者认为,目前通过在线职业教育获得的资质证书大部分缺少含金量。在线职业教育为企业带来的价值由于在线职业教育的成本、使用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有限的成本投入下,员工可以通过在线职业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广泛获取各渠道资源进行技能提升从而增强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线职业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用户以IT和贸易行业为主,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是未来企业员工模式的发展方向,企业对线上培训的粘性较高、有较为规整的培训体系。在线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障碍尽管在线职业教育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目前仍然只是步入初期萌芽阶段,距离使用者、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想要达到真正实现“就业教育”等价值和效果的目标而言,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有:(一)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对优质资源的保护体系。(二)缺少对政府鼓励企业采购职业培训课程的有效落地机制。(三)在线职业教育课程社会公信力不足。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生态环境。因此,助力中国在线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推动、龙头企业、上下游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继续加强的主要有:(一)加强线上优质知识共享与版权保护,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二).构建政府、企业和平台的生态系统 。(三)提升在线职业教育的公信力。

红猪

创造多种未来!《2020百度职业教育行业报告》解读

哪省人更热衷于考公考编/考证升职?哪类培训党更爱在「一个月极限备考」边缘小心试探?产生职业教育相关表达时,用户是否有着未曾察觉的潜在性别偏好?挑选职业教育培训学校时,用户通常会比较多少品牌再进一步行动?这些,2020百度职业教育行业报告为您揭晓!我们从职业资格、学历提升、专业技能、招录考试四类职业教育领域展开,分析职业教育行业整体趋势、细分市场机会及消费者决策路径特征,帮助您看准趋势、把握机会,赢得职业教育这场创造未来的战役!PART ONE 职业教育整体需求趋势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浪潮中,职业教育成为职场突破的重要燃动力。随着职业教育政策环境发展,职业教育逐步经历回归大众视野、拥抱线上化和终身化的过程,并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职业市场中更加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使「斜杠职人」观念的接受度日益提升,进一步推进了职业教育市场发展。从职业教育整体需求趋势来看,职业教育正在从上半年疫情的冲击中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2020年8月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日均产生需求1000w+,其中PC端和移动端分别稳定占据30%和70%份额。我们从职业教育四个大类进行研究,分别为职业资格、学历提升、专业技能及招录考试。报告所述职业资格培训包含教师资格、建造师资格等主流职业资格;学历提升培训包含中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及成考/自考等主要的职业教育学历提升方式;专业技能培训包含IT编程、美容美发等常见的培训技能;招录考试培训包含公考、事业单位考试等招考教育培训。专业技能需求量春季相对较高,学历提升在夏季升学季形成明显需求高峰,而职业资格和招录考试等考学类职业教育需求量随各项考试节奏具有小幅增长。从地域分布来看,职业教育需求形成下沉趋势。其中,招录考试全线增长,下沉市场增幅更高,学历提升在下沉市场增长明显。从用户关注维度来看,各类职业教育需求都有对学习耗时的关注,其中最多用户关注的是“一个月准备XX”是否来得及,追求极致的时间效率。职业教育用户搜索之后最多去向为企业官网和百度系各平台,尤其是招录考试类型用户点击去向中,企业官网的品牌集中程度较高,头部TOP5企业拥有半数以上份额。完整职业教育报告分析,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职业教育】即可限时免费获取PART TWO 职业教育细分行业机会学历提升类职业教育需求中,自考/大专/中职/技校等教育需求占比高且增幅大,处于明星区域,自考专科/MBA/成教等占比相对较低但增长较高,处于机会区域。同时,职业教育学历提升路径多,且各阶段各区域政策与条件存有差异,因此更需仔细比较。专升本和本科、自考和成人高考都是常被用于比较的对象。专业技能类职业教育中,IT编程略降温,但整体占比仍有绝对优势,视觉设计、机械施工等位于高占比高增长的明星区域;家居美容、按摩理疗等位于低占比高增长的机会区域。在IT编程求学者中,最受欢迎的语言是C语言、Java及Python。C语言在除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外的学习方向中,均占主要地位,Python在人工智能学习方向中被提及的占比最高,R语言在数据分析学习方向中被提及的占比最高。完整职业教育报告分析,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职业教育】即可限时免费获取PART THREE 职业教育消费者决策路径特征职业教育主要转化类型为咨询、表单、电话、微信,下沉市场对咨询按钮点击的转化行动力更强。对于产生转化的职业教育需求用户而言,搜索对应更短期的消费者决策,约84%用户在转化当日搜索过职业教育相关内容,约四成在转化及前一日连续两日搜索职业教育内容,约6%在转化前一周持续每日搜索职业教育内容。而信息流对消费者决策转化的影响更长期,约81%用户在转化当日阅读过职业教育信息流内容,约半数在转化及前一日连续两日阅读职业教育信息流内容,约15%在转化前一周持续每日阅读职业教育内容,整体决策活跃周期较搜索更长。在产生转化决策前,25-34岁的职场新人、女性用户倾向于搜索更多信息帮助决策。根据用户决策周期过程中的关注点变化,可将不同需求类型用户分为职业推荐型、职业专注型、职业选择型、品牌专注型、品牌比较型。其中,职业专注型用户占比过半数,品牌比较型用户中,比较五个及以上品牌用户最多。职业关注用户位于决策转化过程的相对前期,相对于中后期品牌关注人群,更加关注职业难度、证书等职业相关内容。随着对品牌接触的深入,用户关注点更加集中于学校机构本身,建议在机构品牌内容建设上响应用户关注,重点关注机构口碑内容建设。完整职业教育报告分析,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职业教育】即可限时免费获取随着政策环境支持、职业多元身份观念利好、就业市场更加灵活,终身学习已成为职场常胜秘诀,也为职业#教育#再突破提供强劲的燃动力。百度营销中心为您提供更多维、更贴切的营销洞察,助您看准趋势、把握机会,赢得职业教育这场创造未来的战役!出品人:魏耕指导人:高玉兰

刘劭

潭州教育:格拉坦研究院发布报告,职业教育可提高挣钱能力

据澳洲网报道,格拉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如果一些澳大利亚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而不是去上大学,他们的赚钱能力将大大提升。报告发现,对男生来说,尤其是那些在高考中得分较低的人,在经历工程、建筑和贸易等方面的职业培训后,平均薪酬将超过大学毕业生。要知道在职场上想获得一席之地,个人实力必不可少。而个人实力的提升,离不开职业教育。尤其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职业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职业教育项目现在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得到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术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备必须文化成绩和专业知识技术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际技术和实际工作实力的培养。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职业教育也许更加适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结构也趋于多元化,家长应该抛弃传统的观念,人才培养并不是只有大学教育一条路,职业教育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更务实,也更容易让孩子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当前职业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是比较容易就业的,而处在中间的本科教育其实在就业方面并不算乐观,这也是为什么广大本科教育职业化的原因,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要就业,就好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不可少缺的,这利于经过教育、再教育提升就业者素养,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实力,拓宽其就业渠道,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对于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步具备重要意义。

疯子们

《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覃勇)《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今天(20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2%,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增幅达到76.2%;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接近60%,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的比例保持在60%以上;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就业,高职教育对于扩大就业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2018年,高职院校质量年报制度全面落实,1344所高职院校向社会公布质量年报。《报告》显示,高职院校在助力欠发达地区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正发挥日益重要作用,其中65所职业院校发起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引导院校教育扶贫取得成效。2018年,高职院校全日制来华留学规模达1.7万人,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招收留学生的主要生源地和境外办学的主要集聚地。595个专业教学标准落地国(境)外。沿边境省份院校积极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探索实践“国门高职”新模式。《报告》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办学实力、发展环境、国际影响力和服务贡献力构成的“五维质量观”,并首次发布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榜单,增加了学生反馈表,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获得感,引导高职院校注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了教学资源50强指标,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从硬件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校企合作资源等四个维度、11个指标项目对院校的办学资源进行评价;国际影响力50强评价指标更加强调专业课程标准水平、国(境)外服务与影响。报告首次发布了各地区政策落实评价结果,31个省(市、区)公办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12000元。报告指出了高职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高职扩招100万是促进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规模发展的重大举措,高职院校在迎来发展利好的同时也面临资源“摊薄”的挑战;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高职院校改革发展面临配套政策不足的挑战;高职教育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性和作用得到广泛认可,高职院校面临提升服务能力的挑战。据了解,由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共同编制的高职质量年报已经连续发布八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次发布会,来自全国186所高职院校,22家中央级新闻媒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等教育研究机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组织代表近400人现场见证了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