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AI考研择校:人工智能专业排名前8强大学虽少

AI考研择校:人工智能专业排名前8强大学

7、8月正是高考择校择专业的关键时期,很多学校新开了很多高科技等国家重点发展的科技类专业,如人工智能、材料等专业,那么,人工智能考研择校可以选择哪些学校呢?全国人工智能专业高校排行榜1.清华大学“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以下简称智班)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院士于 2019年5月18日创办,成立智班是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整体学科布局上的重要举措,既是对清华乃至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布局的积极响应,也将进一步拓展清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科格局。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将担纲智班首席教授。2.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学之一,1988年成立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02年建立我国第一个智能科学系。从上世纪的指纹识别、人工耳蜗算法、汉字信息处理,到近期的媒体智能、大数据智能、类脑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方向,北大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创新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3.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于1978年招收了第一批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1982年7月30日,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室成立,1987年人工智能研究室升格为人工智能研究所。经过数十年发展,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的科研方面成果显著(如跨媒体智能、大数据智能、文物复原与保护、脑机接口、增强现实等),积累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提供了厚实的师资保障。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也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均为牵头人,浙大多位教授参与这些方案的制定。4.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于2019年获批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并开始招生。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单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创建最早的学院之一,也是目前学校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拥有国内第一大电类学科群,涵盖强弱电、软硬件学科。自2016年起学院依托IEEE试点班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方向本科人才培养,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为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工智能专业由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图灵奖得主、美国康奈尔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双聘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John Hopcroft亲自掌舵,学院七个一级学科及图灵研究中心提供最优质师资保障,聚力打造交大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特色。人工智能专业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需求,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和全球视野的卓越创新人才为目标,探索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和交叉应用高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于2018年3月5日下文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以自身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内涵式发展新道路,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态势,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吕建院士领导的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2012、2017 连续三次获评优秀,名列全国计算机领域第一;形成了一支以周志华教授为首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团队。南京大学文理工医学科形成交叉优势,为人工智能学院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6.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以本科生为起点,下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拟建)"两大专业。来自中英两国智能机器人与类脑人工智能范畴的科学家、工程师及产业界代表齐聚复旦大学,共同展望智能机器人范畴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讨感知记忆、控制决策、脑机融合等前沿与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从高通在人工智能范畴的研究史咱们可以看出,“终端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7.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18 年 5 月 5 日成立。该院将按照理论、技术、平台、应用 4 个层次,人工智能基础与机器学习、智能控制理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工程、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人工智能应用(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土木、智能金融与商务、智能养老、智能遥感等)8 个方向组建。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28日,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由中科院自动化所担任主承办单位,联合计算所、沈阳自动化所、软件所、声学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为共同承担单位。人工智能学院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下设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基础、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6个教研室,拥有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以上就是关于人工智能择校的前8个实力派学校,去年,人工智能专业博士毕业生被华为以200万年薪高薪聘用,给了很多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勇气继续学习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作为高科技专业,发展前途十分可观,已经成为很多理工科学生的选择。

千纱

苏州大学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今年9月首次招生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苏州大学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今年9月将首次正式招生。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智能制造产业悄然兴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石油钻采、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生产、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等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为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苏大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以满足国家及地方对制造系统集成高级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立足点,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人才培养高地的有效举措。“智能制造是一门交叉学科,将人类专家与智能机器相结合,通过工艺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车间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等先进的制造模式,实现产品设计、加工、组装测试、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全过程,并以互联网技术为载体实现产品制造全生命周期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将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对于加快我国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人口老龄化导致用工荒、用工成本上升等一系列问题意义重大。”苏大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表示,苏州地处制造业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地带,是国内智能制造的重要基地,苏大立足苏州办学,此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对于推动苏州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人才的需求,也会大力推动该学科的发展。近年来,苏大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大力加强团队创新能力提升,以激光加工、3D打印、数控装备设计与精密制造、工业工程等学科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学科和平台资源整合,依托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的核心研发成果,发挥机电工程学院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工程智能化管理方向的学科优势,突出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控制领域的专业特色,将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融入智能制造专业建设,逐步构建起具有苏大特色的智能制造工程学科“矩阵”。据悉,苏大将于今年九月首次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进行正式招生,学生学制四年,以“专业核心课程+学位课程+专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有效整合校企合作资源,为学生打造智能制造企业实习平台,旨在培养与职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抓手,苏州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充分利用其多学科优势布局好‘本科’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既是当务之急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必然要求。”苏大教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布局“新工科”专业,加快传统学科的改造升级,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苏报融媒记者 崔阳阳 通讯员 杨舒婷)

氪星石

2020考研调剂信息分享,包含18所知名大学,涉及52个考研专业

考研问题多,关注牛小guo。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专栏。首先,延续前五期专栏的内容,为大家分享搜集到的考研调剂信息。1、青岛大学,物理学、材料与化工,调剂名额不详。2、燕山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资源与环境、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调剂名额不详。3、南昌航空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5个调剂名额。4、云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6个调剂名额。5、河北工程大学,材料学,2个调剂名额。6、湖南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5个调剂名额。7、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视觉与应用,3个调剂名额。8、东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1个调剂名额。9、河南师范大学,水产,5个调剂名额。10、南京医科大学,药理学,1个调剂名额。11、海南大学,林木遗传育种,1个调剂名额。12、济南大学,化学工程,2个调剂名额。13、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个调剂名额。14、安徽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8个调剂名额。15、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调剂名额。16、西南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生物、有机化学、材料学,5个调剂名额。17、温州大学,生物学、药学,5个调剂名额。18、安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与环境、采矿工程、地下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消防技术及工程、力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材料与化工、爆破理论与技术、光电系统与控制、金融、管理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水利、翻译、智能制造工程,调剂名额不详。目前已经搜集到的考研调剂信息就是这么多,在下期专栏中,笔者将会为大家继续分享考研调剂信息。本期专栏就到这里,如果您觉得这期文章对您有一丝丝帮助的话,希望您能为我点赞、收藏加转发。咋们下期再见!

怪尸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考研可以选择人工智能领域的哪些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知识体系上涉及到计算机基础、网络通信和电子科学三大块内容,同时会相对完整地学习数学和物理的相关课程,所以在读研时会有更多的方向可以选择,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选择人工智能相关方向是不错的选择。人工智能从大的研究方向上分为六大方面,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动推理、知识表示和机器人学,其实这六大部分本身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只不过各自关注的研究点有所不同而已。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可以重点关注一下机器人相关方向,另外也可以关注一下智能装备等方向。当前智能制造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人才需求,而在发展的初期,人才的需求将以研究型人才为主,这会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方向非常多,比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数控等方向都是不错的选择,发展空间也都比较广阔。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与各自高校的资源整合能力有密切的联系,不同高校在方向的设置上也会有所侧重,这一点在报考前应该多做一些具体的了解。通常来说,考生应该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其一是目标学校整体的资源整合能力;其二是目标学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实力;其三是目标学校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请问至仁

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下的高考专业选择

大数据产业不光只是得到互联网公司重视,国家政府机构对该新兴产业也给予足够关注,中国统计局更是与互联网公司签定协议,未来将采用大数据进行国民经济数据分析。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已将大数据发展与应用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索取新一轮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国际上,IT业界的巨头也纷纷通过自主研发、并购的多种方式,在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等应用大数据产业关键环节加强布局,不断地推出大数据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抢占发展的先机。谈及大数据,苗圩表示,大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国家竞争的前沿,以及产业竞争力和商业创新的源泉。推动智能制造的并不是大数据本身,而是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大数据給了我们一个看世界的新角度,成为创新驱动核心动力的来源。我们要从设备智能管理、工业大数据入手分析,驾驭工业物联网的三驾马车,结合现代制造业企业的下一代企业架构,打造并形成数据红利,在智能制造的文化升级中,实现重生,实现制造强国之梦。这是大数据下的智能制造快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之路,那么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如何有效的选好专业,让自己置身于社会的发展大潮中去呢?今天大有生涯张老师为你解读相关专业与院校。现在还有很多所高校建立了「大数据研究院」,招收一些在职or非在职研究生,具体如下表。至于如何选择,个人觉得「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底子比较好的学校都是不错的选择。具体你可以去到各自的官方网站去了解更多的信息。排名不分先后:北京大学——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数据研究院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中南大学——中南大学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金融大数据研究院‘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盐城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数据挖掘)是众多学科与统计学交叉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大数据牵扯的数据挖掘、云计算一类的,所以是数学一类的专业,现在本科数学类下辖子专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用用数学],[统计学]等。[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当今的”大数据“潮流使得我们获得了海量的数据,但掌握这些海量的数据本身并无意义。真正的意义体现在对于含有信息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处理。要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在实际的运用中,统计学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精确度相对较高的的分析,这是大数据分析所无法替代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用将迈向的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更深入和专业。所以你只需要查查有哪些大学开设了[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两个专业就行。同时大数据专业离不开计算机,所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都是我们的选择和要关注的。而智能制造相关专业主要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为主的机械类专业。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主要关注四类专业及相关院校。2016-2017年数学类大学排名排 名学校名称星 级学校数1北京大学5★5622山东大学5★5623复旦大学5★5624南开大学5★5625西安交通大学5★5626吉林大学5★5627四川大学5★56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5629首都师范大学5★56210清华大学5★56211中山大学5★56212北京师范大学5★56213厦门大学5★56214电子科技大学5★56215南京大学5★56216浙江大学5★56217大连理工大学5★56218哈尔滨工业大学5★56219武汉大学5★56220华东师范大学5★562统计学大学排名排 序学校名称水 平开此专业学校数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5★1082东北财经大学5★1083北京工业大学5★1084西南财经大学5★1085江西财经大学5★1086新疆财经大学4★1087山东财经大学4★1088上海财经大学4★1089南京财经大学4★1081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10811暨南大学4★1081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4★10813厦门大学4★10814海南大学4★10815吉林财经大学4★10816山西财经大学4★10817广东金融学院4★10818华中科技大学4★10819福州大学4★10820辽宁工业大学4★计算机类大学排名计算机专业大学排名学校名称1清华大学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北京大学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哈尔滨工业大学6上海交通大学7浙江大学8南京大学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东北大学11华中科技大学12北京邮电大学13同济大学14武汉大学15电子科技大学16西北工业大学17复旦大学18东南大学19中山大学20吉林大学21中南大学22四川大学23重庆大学24西安交通大学2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6中国人民大学27北京交通大学28北京工业大学29北京理工大学30天津大学31合肥工业大学32湖南大学33北京科技大学34大连理工大学35哈尔滨工程大学3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7山东大学38北京师范大学39南开大学40华东师范大学41南京理工大学42西南交通大学43重庆邮电大学44兰州大学45解放军理工大学46山西大学47燕山大学48苏州大学49天津工业大学50天津理工大学51长春理工大学52上海大学53南京邮电大学54河海大学55江苏大学56浙江工业大学57河南大学58中国地质大学59华中师范大学60西南大学61西北大学62陕西师范大学63新疆大学64北京语言大学65沈阳航空航天大学66沈阳理工大学67上海理工大学68江南大学69浙江师范大学70山东师范大学71武汉科技大学72广西大学73西南财经大学74扬州大学75大连大学76中国石油大学77北京工商大学78华北电力大学79河北农业大学80辽宁大学81辽宁科技大学8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8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84沈阳化工大学85大连交通大学86沈阳建筑大学87辽宁工业大学88大连海洋大学89辽宁师范大学90东北师范大学91东华大学92南京工业大学93南京师范大学94浙江理工大学95杭州师范大学96温州大学97浙江工商大学98中国计量学院99郑州大学100长江大学101武汉工程大学102武汉纺织大学103湖北工业大学10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5中南民族大学106广西师范大学107兰州理工大学108西北民族大学109三峡大学110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11北京联合大学112重庆理工大学113天津师范大学114内蒙古科技大学115渤海大学116北方民族大学机械类大学排名排 名学校名称星 级学校数1哈尔滨工业大学5★5112西安交通大学5★5113浙江大学5★5114华中科技大学5★5115清华大学5★5116上海交通大学5★5117大连理工大学5★5118天津大学5★5119吉林大学5★51110重庆大学5★51111西南交通大学5★51112同济大学5★51113西北工业大学5★51114东北大学5★51115燕山大学5★51116北京理工大学5★51117武汉理工大学5★51118合肥工业大学5★51119湖南大学5★51120山东大学5各位高考家长在大数据下的智能制造相关大学专业一定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就业的优先选择的专业,希望各位家长跟据考生的兴趣选择相关专业,为考生规划好将来的人生发展。

万物皆照

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大,江大新增专业受学生热捧

楚天都市报1月7日讯(记者李碗容实习生黄瑾)近日,江汉大学机械大类的本科生进入考试周。下学期,学生们将分流到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学习。今日记者从该校了解到,在机械大类中选择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最多。江汉大学这一新增专业备受关注。“虽然是新专业,但我很感兴趣,想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为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贡献力量。”该校智能制造学院大一学生杨思彤说,学院里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大多有同样的想法。记者了解到,为增加学生对专业了解,该学院经常组织专业相关的讲座,具体介绍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技术体系、就业前景等,让学生全方面地了解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由于是大类招生,目前该专业只开设了《机械制图》一门专业课程,其余课程为高数、英语以及军事理论等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学习上,学生们都热情满满。杨思彤就告诉记者,自己平常会在网站上看视频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内容,机械制图专业课程还配有助教来解答我们的疑惑。大一学生项胜奎告诉记者,“机械制图课程很有意思,但是的确有些难度,我现在就在备考这门课,很期待下学期的其他专业课。”记者了解到,江汉大学设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经过了2年多的筹备。2017年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项目《“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机制专业改造升级途径探索与实践》。2018年,建成了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并于2019年扩建了“智能冲压与检测”平台。2020年7月,该校调整工科院系设置,宣布成立智能制造学院。该校智能制造学院院长余五新介绍,学院拟围绕智能制造分层建设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加工工程等学科;立足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转型需求,聚焦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智能部件、医养康复等服务机器人、精细爆破智能装备等研究领域,凝练交叉融合的学科新方向。他还介绍,该学院今后5年的发展总目标是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新工科专业和省内一流学科,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服务社会能力。发展思路是以智能制造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以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为途径,通过加强新兴工科专业建设和传统专业的升级与改造,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科队伍和科研平台建设,提高学术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学院文化建设和提高学院治理水平,凝心聚力于学院事业发展。据悉,目前全国有128所高校开设了智能制造工程本科专业,最早一批4所高校于2018年开始招生。【来源:楚天都市报-看楚天】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空降兵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发布 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怎么样?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新职业发布为智能制造输送人才“顶梁柱”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制高点和主攻方向,支撑服务智能制造相关领域技术发展人才的紧缺也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等16个新职业信息,数百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从业人员将以职业身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何为智能制造?据人社部方面介绍,从专业角度而言,智能制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智能装备通过通信技术有机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通过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各种数据,通过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手段,上传至工业服务器,在工业软件系统的管理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与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相结合,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或者定制化生产,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据了解,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企业生产效率亟待提升是智能制造的内在推动力。同时,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通过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可以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疫情下,智能制造的优势也进一步显现。相比传统制造企业,已完成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企业,在少量专业人员的操作下,即可实现自动化生产,不仅保障企业的生产进度,而且有效避免企业复工后员工聚集作业的风险。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怎么样?缺口巨大!智能制造属于传统制造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行业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瓶颈。据数据分析预测,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预测750万人,人才缺口预测300万人。到2025年,人才需求预测900万人,人才缺口预测450万人。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任务,就是为智能制造产业输送“顶梁柱”式人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以促进中国制造真正实现转型升级。据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包括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层次,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传感器、其他自动化装备等)、工业软件(制造执行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工业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工业以太网、网络安全等)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在智能制造的应用型岗位上,主要有智能制造装备升级、绿色制造智能升级、优质制造智能升级、工业软件使用与维护、工业互联网与云平台这5个发展方向,涉及到20多个相关具体工作岗位。“‘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新职业正式发布,是从国家层面对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的肯定,为行业人才的选用与培养明确了方向;是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和从业人员立足新起点、树立新理念、迎接新挑战、谋划新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落实国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人社部有关分析指出。

刘巧儿

智能制造业黄金期来了!此专业就业岗位让人羡慕,考生争相报考!

2020年对于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极其动荡、备受考验的一年,然而我国却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经济呈现正增长趋势的国家,GDP突破100万亿,这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实力再次有了一次大飞跃。其中,装备制造领域对于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如此成绩让人瞩目!疫情出现之后,传统制造业颇受掣肘,发展缓慢,智能制造业却迎来高速发展,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主力军!如今巨大的市场需求已经逐渐显现,2021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期,同学们如果想要在新的形势下抓住机遇,选择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必定会有所作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为优质校智能制造类专业群骨干专业,2013年获省级财政支持建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实训中心。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工艺与现场实施,机械加工与检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一、培养特色本专业紧跟智能制造发展,采取工学交替、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专业+”教育模式拓展学生第二课堂,学生毕业可获得“双证双岗”,百分百推荐与专业对接企业就业,工作稳定,职业通道畅通,转正后年薪6万以上,三年后年薪可达10万以上。二、就业方向完成学业后,可在汽车制造、机床生产、机械电子等现代化企业从事CAD绘图、汽车零配件生产设备操作、汽车机械装配、电气装配机设备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施工等岗位工作。三、校企合作在南昌、广东、浙江、江苏、福建、上海等多个省市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浙江卧龙伺服技术有限公司、温州长江电子汽车有限公司等。就业率高达98%。四、教学名师和学生风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双师型教师12人。师生获得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0余项。五、优秀毕业生班 级:15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姓 名:吴立强公司名称:江西千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职 务:总经理年 薪:15万班 级:15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姓 名:付泽亮公司名称:杭州天裕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职 务:直营店体系负责人年 薪:11万作为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机械类专业正是主流专业,就业方向面对整个制造业,可以选择向材料、机械、电子、控制、智能等各个方向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之下,正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大展宏图的机会!如果同学们对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感兴趣或者有什么疑问的话,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工贸君会第一时间给大家解答~

罗含

未来10年内,前景较好的4大工科专业,毕业后用人单位抢着要

如今,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选择专业是一个头等大事,因为在未来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职业,决定着你的收入以及圈子。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很多热门变成了冷门,很多的冷门变成了热门,专业的变化很多时候是跟着市场来的。过去的不多说,工科的专业应该在这几年变化算是最大的,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制造业转型已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很多大学已经有新的专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专业。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说说在未来10年,工科类的专业薪水较多,前景较好的4个专业。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大数据技术以及能够运用大数据思维的人才。从2016年开始到现在,共有248个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而且河南省居多。主要就业方向还是各大互联网公司,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维护等工作,现在市场缺口巨大,有百万人才缺口,尤其是中高端的人才。2、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能够应用到很多的领域,尤其是制造业,符合智能制造升级的国家战略。机器人涉及到传感设备、电子设备、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领域必将出现很多创业型的公司,所以未来机器人在市场有很多的需求,毕业生不用愁。机器人在很多中小学已经引导培养学生们对这方面的开设兴趣课程。当然大学更加的系统专业,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入,对很多大学课程以及学生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3、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简单点说就是用互联网技术将我们生活用品链接起来。物联网工程发展很多年了,2011年开始国家开始重视,很多高校开始招生。现在,国内能够做的好的应该是小米和华为,当然这是家庭物联网,物联网还有工业上、农业上的应用,它是一个系统应用和广阔的领域。4、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智能科学是在2003年开始提出的,这个专业涉及到机器人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智能控制、信息传输等软硬件行业,当初的设计比较宏大。所以,这个专业最能够和人工智能沾上边且符合度较高,但是要在4年内将这些相关的课程学完毕业估计得下不少的功夫,毕竟高薪不是那么容易拿的。这4个专业是当今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能够参与到国家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建设,毕业后薪水高,用人单位也是抢着要。当然这些工学专业的学习的成本也高。

大鳄鱼

定了!这个专业研究生扩招,多所高校新增……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将扩招意见指出,要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意见提出扩大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规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综合考虑有关高校高水平师资、国家级科研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和攻关任务,以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等情况,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专项增量。积极引导高校通过实施常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办法,切实优化招生结构,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2月28日10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人。2020研究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并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重点发展这些交叉学科意见提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处理与挖掘、智能芯片与系统、数据分析与大数据系统、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相关方向建设。鼓励高校统筹各类资金,支持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逐渐形成学科优势特色,推动人工智能向更多学科渗透融合。同时,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面向全产业链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拼盘化”。以理论沿革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为主干,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一批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控制、神经和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变化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指出,“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复合培养’,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大力提升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意见确立专项任务培养研究生机制。以多学科交叉解决重大问题的专项任务作为研究生课题主要来源和培养载体,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在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中,自主确定研究生培养规模,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成本分摊机制。对承担重大科研任务的博士生,高校应参照科研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保障和提高博士生相关待遇的具体办法,保护博士生的合法权益。山东、广东多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山东省和广东省的变化已经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媒体公布。其中,山东、广东多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从专业类别看,此次新增本科专业中,山东有14所高校增加了“人工智能”专业,11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6所高校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6所高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专业,4所高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3所高校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据统计,广东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12个,新增审批专业8个,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6所高校增加了“人工智能”专业。你们学校也有人工智能专业吗?(点击图片,查看活动详细信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共青团中央部署开展“同舟共济、青春偕进”关爱帮扶受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的青少年特别行动的整体框架下,中国青基会联合33家省级青基会共同开展“抗击疫情、希望同行”——希望工程关爱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特别行动,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向他们的子女提供关爱,传递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疫情谣言粉碎机”上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