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US News全美人工智能研究生院排名:CMU第一,MIT第二萱草

US News全美人工智能研究生院排名:CMU第一,MIT第二

【新智元导读】US News 的大学排行榜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一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3月20日,US News发布2019美国最佳研究生院排名,本文重点介绍该排名的计算机科学部门,以及其中“人工智能”这一分支的排名。新智元报道来源:US NewsUS News 的大学排行榜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之一,一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3月20日,US News发布2019美国最佳研究生院排名(2019 Best Grad Schools Rankings),跟往年一样,今年的研究院排名依然分商科、教育、法律、工程、医学和护理六大类,每个大类下细分为多个专业排名。本文重点介绍该排名的计算机科学部门,以及其中“人工智能”这一分支的排名。研究生院排名——人工智能专业研究生院排名——人工智能专业Top 201. 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科学学院下属部门包括:机器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人机交互学院、语言技术学院等。2017年6月,CMU推出一项一项名为 CMU AI 的新计划,联合学校各个院系和学科的人工智能研究,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经验最丰富的 AI 研究团体之一。CMU的著名AI大牛包括(不完全整理,排名不分先后,下同):Andrew Moore:计算机学院院长Geoffrey J. Gordon:机器学习教授、微软蒙特利尔研究院研究总监Tuomas Sandholm:教授、德州扑克AI“冷扑大师”发明人Ruslan Salakhutdinov:机器学习系副教授、苹果AI主管邢波(Eric P. Xing):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计算生物学、统计方法等Christos Faloutsos:教授、数据挖掘领域大师Manuela Veloso:机器学习系负责人、自主机器人领域专家Tai-Sing Lee:计算机科学学院和认知神经基础中心教授马坚: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计算生物和机器学习领域…………2. 麻省理工学院MIT 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全称叫 CSAIL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是 MIT 最大的实验室,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包括波士顿动力创始人Marc Raibert、iRobot的创始人Colin Angle等都出身于CSAIL。MIT的著名AI大牛有:Daniela Rus:CSAIL负责人Frédo Durand: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微观影像专家William T. Freeman:研究兴趣为计算摄影、视觉学习等Antonio Torralba:MIT-IBM Watson AI 实验室负责人、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专家Regina Barzilay:NLP领域大牛…………3. 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同样是北美计算机强校,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大学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域实力深厚,著名的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成立于 1962 年,是全球最顶级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之一。目前 SAIL 聚集了多个领域专家,覆盖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图像处理、传感器网络、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等多个领域。斯坦福大学的著名AI大牛有:Sebastian Thrun: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Udacity创始人、Google X 实验室创始人Andrew Ng:斯坦福大学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Coursera 联合创始人Daphne Koller:斯坦福大学教授、Coursera 联合创始人Fei-Fei Li (李飞飞):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斯坦福视觉实验室主任、谷歌云首席科学家Christopher Manning: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教授Dan Jurafsky: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语言学系教授、语言学系主任Richard Socher:斯坦福大学副教授、Salesforce 首席科学家…………4.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著名AI大牛有:Michael I. Jordan: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系和统计学系教授、机器学习奠基者Stuart Russell:人工智能系统中心创始人、计算机系教授Pieter Abbeel:教授、机器人与强化学习领域大牛Peter L. Bartlett: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学习理论Jitendra Malik: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Trevor Darrell:机器学习教授、计算机视觉领域大牛Alexei Efros: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5. 华盛顿大学6. 康奈尔大学7. 佐治亚理工学院8.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8.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10.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11. 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12. 哥伦比亚大学13. 宾夕法尼亚大学14.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5. 南加州大学16.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17. 普林斯顿大学18. 哈佛大学19. 加州理工学院20.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生院排名——计算机科学专业研究生院排名——计算机专业Top 25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研究生院排名中,强校分数十分接近(评分为1~5分),四大名校CMU、MIT、斯坦福和UC Berkeley排名并列第一。前面AI专业Top 20学校也全都出现在计算机Top 25的榜单里。研究生院排名——计算机专业Top 25:1. 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1.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5.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6.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6.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8. 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8.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10.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11. 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1.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13.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13.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3.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16.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16.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16. 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19. 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分校(Pur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20. 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20. 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20. 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20. 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25.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 )以下是Computer Engineering Programs的研究生院总排名,除得分外,US News 还统计了各校的学费、招生总人数,甚至所要求的GRE分数等信息(需登录查看),非常值得作为申请学校的参考。研究生院——计算机工程部门总排名今年US News研究生院排名的计算机科学部门细分为人工智能、编程语言、系统、理论四个子专业,前面介绍了人工智能专业,下面是编程语言、系统、理论这三个方向的排名。研究生院排名——编程语言Top 20研究生院排名——计算机系统强校Top 20研究生院排名——计算机理论强校Top 20排名方法根据US News网站的说明,研究生院排名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专家对于该学校及专业实力的意见。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由第三方机构向学术界人士发送调查问卷及回收调查结果。个人对每个大学的评分范围是1分(边缘)至5分(杰出),并要求不熟悉特定学校专业的人选择“不知道”。在计算机专业,共有1 81所学校接受了调查,回复率为35%。计算机专业之下细分为人工智能、编程语言、系统、理论四个子领域。具体的排名方法请在这里查看:https://www.usnews.com/ecation/best-graate-schools/articles/science-schools-methodologyUS News 2019最佳研究生院排名官网:https://www.usnews.com/best-graate-schools

无用

火爆的机器人工程专业,看看哪所院校适合你报考?

导读: 不论是高考还是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至关重要。事实上,专业的设置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专业设立的变化折射出的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如今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时代正在悄然到来,而机器人工程也随之成为高校本科专业的新宠。作为一个新工科专业,机器人工程到底是什么?本科开设哪些课程?就业前景怎样?为帮助广大考生及家长了解该专业,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机器人工程。机器人是集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全球定位导航、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自动化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产物。目前,机器人分为四类,即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1.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涵义机器人工程是一门在真实世界环境下将感知、决策计算和执行驱动组合在一起的应用交叉学科和技术。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以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认知科学等学科中涉及的机器人科学技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优化控制与系统设计、人机交互模式等学术问题的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顺应国家建设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而设立的一个新兴专业,属于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新颖性、综合性和实践性。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本科新专业,是教育部重点扶持的新专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机器人工程专业学什么?目前不少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专业课程内容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大类基础和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内容上,大致分两类:电气与计算机类(AI机器人)和机电类(机械电子与机构)。相同之处在于强调实验和实践,强调嵌入式软件编程,开设课程一般覆盖统一机器人学(Unified Robotics)涉及的换能、感知、驱动和导航,还有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机器人系统课程。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机械制造基础、PLC原理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计算机编程、机器人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工业机器人仿真技术、生产运作管理、计算机视觉、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由于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个交叉学科,每个学校的行业背景、研究基础和优势学科各不相同,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这从机器人工程专业在各校的所属院系可见一斑。例如,东南大学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在自动化学院,东北大学和湖南大学开设在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是开设在机电工程学院。所以各校本科阶段具体的课程设置还是有差异的,喜欢该专业的同学可以查看开设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3. 机器人工程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区别机器人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都是新工科中的热门专业,看似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有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智能科学与技术和机器人工程都是工学专业,都是以研究和发展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为目标的新兴学科。从专业目录中的所属门类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下的特设专业,而机器人工程专业是2016年教育部新增本科专业,属于自动化类下的特设专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让机器通过一定的方式判断、决策并控制机器人如何行动,是研究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以算法加软件为主,研究对象偏“软”;而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集信息、电子、计算机、控制和机械及认知生物等技术为一体,以研发出能够最大限度模拟生物体的机电控一体化智能系统为目标,所研究的对象更偏“硬”一些。很多家长在专业选择时,更关心的问题是就业前景。未来毕业了能找着工作吗?会在哪样的单位工作?工资薪酬高不高?目前,人工智能类型的人才供不应求,各种科技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相应的人才,各大高校积极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正是为了缓解现状,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出专门的人才。2015年《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机器人就业岗位被列为未来十大高薪岗位之一。2017年国务院下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要进入国际第一方阵。2015年,《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同年,《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机器人发展迎来黄金时代,同时,机器人就业岗位被列为未来十大高薪岗位之一。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认为它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个产业爆发点。未来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而机器人技术是人工智能理想的载体,两者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随着人工智能的井喷式爆发,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据《央广网》消息,我国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供需比例仅为1:10。随着机器人在各个行业大规模普及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按照工信部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大概需要20万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关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要培养3万名以上的机器人应用人才。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曾坦言:“在中国推行工业机器人技术,遇到的最大瓶颈不是谁买,而是谁会用。”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企业,服务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特种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公司。除了考研升学深造外,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可以进入应用机器人的企业,承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维护、管理、运行等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进入创新型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毕业生能够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应用领域内,从事与机器人相关的技术开发、产品与系统设计及应用、设备与技术管理及相关工作。另外,随着国家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还将出现一大批与机器人相关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不一定从事机器人的整体研发,它可能会专一于某个器件,比如它的传感设备、控制设备,或者中间计算系统等机器人的分系统。这些将出现的新兴产业,将对机器人工程专业毕业生有着大量需求。从事机器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平均收入一般要远高于同期毕业的其他专业学生。在美国,机器人工程本科毕业起薪6万美元/年,在国内机器人工程毕业生从事的职业也属于中高收入,当然这和学生就业岗位也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因机电类、电子信息软件类、算法类有所差别。在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越来越多高校瞄准人工智能领域,聚焦核心人才培养。截止2018年已经有86所高校相继开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由于人工智能的火爆,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开始关注与机器人相关的专业。与此同时,本科院校也逐渐设立机器人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2016年,东南大学率先开设了该专业;2017年,东北大学、湖南大学等25家本科院校紧随其后;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60家本科院校增设该专业。1.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高校2.专业优势各具特色机器人工程是个交叉性强的学科,很难说完全归属于哪个独立的学科。国内各高校开设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各具特色,这主要是依托于不同的院校特色和行业背景。主要方向有:机械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专业等。例如,东南大学该专业的优势在于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并联合仪器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电子信息合作建设。东北大学的该专业优势侧重智能机器人方向,以智能机器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该专业隶属于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拥有“机器人科学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两个二级学科。除上述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院校外,还有众多高校成立有机器人研究机构:上海交通大学1985年成立机器人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专业机构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7年,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其前身主体是1986年成立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201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动物全空间运动行为—反力测试仪、仿壁虎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基于全局视觉的可重构机器人”。201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智能技术与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成立。2015年9月东北大学组建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6月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成立。2015年3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机械工程系机器人研究所成立。2016年3月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微柏工业机器人创新实验室。2016年4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重庆成立,全国有四家高等学校当选为该联盟理事单位,即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研究特种操作与移动机器人、仿人与仿生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机器人自动化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研制各种特殊用途的机器人装备与自动化系统,解决国家重大科技与工程应用问题,促进学科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先进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及装备研究实验室,培养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及装备领域的领军和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同济大学建有机器人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室。复旦大学建有机器人智能实验室。2015年3月,复旦大学研制出机器人'中医一号”。2016年9月5日,复旦大学成立 “复旦-南商智能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智能控制实验室致力于水中机器人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智能机械系统及应用联合实验室,2015年12月成功研制新型人机协作机器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在现代机构学、机器人学及服务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有“弧焊机器人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形成了焊接机器人系统应用、仿生机器人研究方向。浙江大学控制学院下设自动化一个本科专业,培养包括机器人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此专业进入“工科试验班(信息)”大类招生。2016年3月,机器人行业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在湖南大学成立。3.注意大类招生包含的专业考生报考时要注意,目前获批开设的本科院校并非在所有省都有招生计划,还有的高校是按大类招生。这里要提醒考生家长注意的是,即使是按大类招生,各院校开设的专业数量和专业方向也是不同的。例如,东南大学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在自动化学院,2016年开始本科招生,按自动化大类招生,包含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2个专业。东北大学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在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开始本科招生,按自动化大类招生,包含5个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中国矿业大学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开设在机电工程学院,2018年开始本科生招生,今年招生按照机械大类招生,含机械工程和机器人工程2个专业。学生入校后大二年级开始分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基础选择专业。因此,考生在选择时,需根据各校招生专业,弄清所报院校的大类中是否包含该专业,对准专业再选择院校。4.哪些学生适合报考机器人工程是个典型的工科专业,课程将大量涉及多种编程实践,特别是算法编程,不仅学习算法同时要将算法编成软件。需要同学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强烈的编程兴趣和空间想象力。喜欢动手操作实践,有探索精神和挑战意识的学生学习成长的培养空间更大。另外,良好的外语读写能力也必不可少。由于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融合了计算机、自动化、机械、电气电子等传统学科,新开设的专业,没有相应的师资和教材,大都是各个学科都学一点,提醒考生在报考时一定要慎重,尽量选择实力较强的院校,不能因为是热门专业就一哄而上,因为分数达不到,宁可不选择也不要降低学校档次!因为机器人工程专业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现将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B类以上等级的高校列表如下,供大家在择校时参考。

酷毙了

又一所双一流大学开设人工智能学院,盘点开设AI专业的名牌大学!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专业,面对500万人才缺口的国家大势,为了抢占国际科技前沿的制高点,中国高校自去年开始,纷纷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以前,很多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方向,比如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等等都是在硕士阶段进行培养的,但是现在开始很多双一流大学开设人工智能学院,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相关人才,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下设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基础、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6个教研室。与此同时中山大学的智能工程学院也正式成立,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新建学院之一,学院设置了两个本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专业,同时还设置了研究生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到了2017年11月份,作为两电一邮高校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依托于学校的重要资源平台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目前该学院设有智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本科),在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和智能信息处理等相关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进入2018年后,国内连续两所赫赫有名的双一流大学设立人工智能智能学院,在今年3月,南京大学研究决定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招生规模为 60-100 人,如果上半年能够走完程序,将开始在2018年进行正式招生。昨日,西安交通大学布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人工智能试验班。在招生中将按照“优中训优”的原则,每年计划招生40人左右,其中高考招生选拔15人左右,校内新生选拔15人左右,少年班选拔15人左右。通过通识教育、基础科学、专业核心、专业技术、专业选修和专业实践六大类课程构建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体系,培养中国优秀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如果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可以积极留言评论!

矩阵化

盘点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具竞争力的几所高校

忽如一夜AI来,全国高校专业开。面对席卷全球的AI浪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内AI教育迈进“野蛮生长”状态,各大高校纷纷相应号召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势要补齐我国500万AI人才缺口。有高校厚积薄发,也有高校早早入局,已经在AI领域研究多年,并取得了瞩目的科研成果。如今高考在即,有志在AI领域大有可为的广大学子们,高校的选择成为关键。今天,沣华君盘点了国内16所高校,一起看看国内一流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都有哪些表现。近日,美联社报道,特朗普政府计划缩短发给部分中国公民的签证有效期,这“部分公民”中包括了专业在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制造等领域的部分中国学生,他们的签证有效期将被限制为一年,新规自6月11日开始实施。17年LinkedIn发布了业内首份《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截止2017年一季度,基于领英平台的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高居榜首,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也超过5万人,位居全球第七。 尽管人才的绝对数量上存在显著差距,在中美AI人才的学历对比方面,中国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明显更高一筹,以62.1%领先于美国的56.5%。此外,中美两国AI人才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分布则“各擅胜场”:美国的AI基础层人才占比超7成,集中度很高,而中国在AI技术层和应用层的人才分布则更为广泛,特别是在机器人、图像识别、精准营销和自动驾驶等领域。最近这几年,国内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号召,开设出AI相关专业,其中不乏几所顶尖高校,早已在AI领域研究多年。下面,沣华君就为大家盘点几所国内领跑AI专业的高校。一、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简称计算机系)成立于1958年,在2006年、2012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开展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以总分满分100分的成绩排名第一。智能技术与系统实验室中心实验室依托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与前瞻性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等的交叉学科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这些理论相关的应用研究与系统集成。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任务,一些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如:“具有交互和自学习功能的脱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和方法”、“人工智能问题分层求解理论及应用”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二、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智能科学系成立于2002年7月,主要从事智能感知、机器学习、数据智能分析与智能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侧重于理论、方法以及重大领域应用上。北大智能科学系依托于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机器感知系统为目标,在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智能科学系在著名的软件与人工智能专家、我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何新贵院士和长江特聘教授查红彬教授的带领下,重点开展机器视觉、机器听觉、智能系统与智能的生理心理基础等研究。以北大智能科学研究人员为技术核心的北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国内唯一能与国外系统抗衡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提供公安应用全面解决方案的系统,拥有中国指纹自动识别技术产品第一市场占有率。三、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015年3月筹建成立,是复旦大学校内的独立二级研究机构。其前身为复旦大学第一批跨学科交叉国际化研究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研究院目前在建五个核心功能平台和一个国际合作研发中心,主要包括:一是以脑高级认知功能的多信息反馈处理机制研究为核心的神经形态计算仿真平台;二是以多尺度多中心重大脑疾病数据库和算法开发为基础的智能诊治数据示范平台;三是依托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集群,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和信息产业智能化提供试验技术支撑的综合生物医学影像平台;四是以开发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自组织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可穿戴设备、类脑芯片、健康服务机器人等为目标的类脑智能软、硬件开发平台;五是集孵化加速、产业联盟、投资基金为一体,为类脑智能创新项目及企业提供应用技术资源和孵化服务的类脑智能产业化平台;六是依托已有的欧洲人类脑计划、美国脑计划等国际合作的数据、学术资源,建设类脑智能国际合作节点和人才培养中心。四、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大学就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首任所长就是国内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被人尊称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开拓者”的何志均,隶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从1981年至今,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见证和参与了人工智能的一系列变化。何志均担任所长时期,人工智能的研究还处于以规则、逻辑和符号为主的传统研究阶段;到了第二任所长潘云鹤带队的时候,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形学走到一起。到现在,人工智能进入大数据阶段,浙大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已经建立了相当大的优势。人才输出方面,在阿里巴巴、网易这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外,海康威视、浙大网新、浙江大华等浙江企业都较早介入人工智能的研发,而浙大成了他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和人才储备库。五、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人机交互研究所智能人机交互研究所隶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长期目标是探索人类大脑智能信息处理的机理和认知过程,为智能信息处理提供新型的计算结构和算法,开发自然、友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另外,上海交通大学还联合微软于2005年9月成立了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以实现“使未来的计算机和机器人能够看、听、学,能以自然语言的方式与人类交流”这一共同使命代表性的成果有脑机交互的多模态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基于脑电的脑功能康复训练平台和认知型智能人机口语对话系统。六、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是自动控制专业计算机控制教研室。研究所是“视觉信息处理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支撑单位,并在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支持下与国际知名学者合作组建了“认知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研究所作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国家重点学科,按照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是自动化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单位。在科学研究方面,在学术带头人、所长郑南宁院士的主持下,主要进行以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为基础的智能信息处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七、西北工业大学:音频、语言与语言处理组西北工业大学音频、语音与语言处理组(ASLP@NPU)隶属于陕西省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研究组成立于1995年,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人机语音交互、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情感与听视觉多模态处理、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等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实验室已经与百度、搜狗、阿里巴巴、微软、腾讯、IBM、三星、华为、中兴、小米、京东、云知声、出门问问、Roobo、哈曼等著名IT公司和多家初创公司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科研合作,与腾讯建有“西北工业大学-腾讯媒体信息技术联合实验室”,与明星创业公司云知声建有“西北工业大学-云知声智能语音交互联合实验室”。八、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是由原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和原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于2013年合并组建的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自动化一级学科的重要二级学科。迄今为止,自动化系在原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的这两个学科点承担了百余项国家、国防与行业项目。九、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2006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正式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于2007年6月经学校批准成立“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2007年9月,本系迎来了第一届本科新生。目前承担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基金等项目,拥有“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三个平台。此外还有“艺术认知与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多媒体技术”、“人工大脑实验室”、“智能中医信息处理”等多个研究型实验室,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于1958年建校时就设置了计算机专业。学院的支撑实验室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 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超级运算中心和信息科学实验中心。其中,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人机自然语音通信、语义计算与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研究。人机自然语音通信方面,主要研究中文信息处理、人类视听觉机理、语音语言学等。语义计算与数据挖掘方面,主要研究自然语言驱动的计算、多媒体内容的语义标注、自动问答、语义社会网络、数据与知识工程、隐私保护与管理中的语义计算等。十一、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始建于1953年创办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模拟计算机研究组,2005年12月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年5月改为现名。在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学院学科实验室和平台比较齐整,拥有“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社会安全信息感知与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社会公共安全图像与视频理解”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社会公共安全科技”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公安厅“社会公共安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111创新引智基地。同时学院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系列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具有南京理工大学-中航科技智慧城市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深城院-南理工大数据技术联合实验室等。除了以上几所,其他一些高校依托多年积累的专业实力,也纷纷加入成立AI学院的阵营。十二、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成立于2017年5月28日,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下设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基础、脑认知与智能医学、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控制等6个教研室。拥有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十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17年11月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十四、重庆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18年2月7日,重庆邮电大学联手科大讯飞,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今年就要开始招生,可以说依托本身的专业科研实力再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开始布局人工智能这个无限发展的高科技领域,使重邮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十五、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18年3月6日,南京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隶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另据悉,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是南京市政府合作项目,与计科院、软件学院平级。院长由南大教授周志华担任。周教授从事人工智能研究 20 多年,是人工智能国际学术舞台上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机器学习领域的“牛人”,同样也是中国首个当选了国际人工智能学会(AAAI)、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会士、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五大主流国际学会的华人“大满贯”会士第一人。十六、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2018年5月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围绕「交叉研究中心」的定位,研究人员在行政上归属各自所在院系,但在研究院里,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和统一的物理空间。研究员将围绕理论、技术、平台、应用4个层次、7个方向构建。总结: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惊人,伴随而来的,是对AI领域人才需求的激增。对人才的需求具体到细分领域,当前对AI基础层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尤其是算法、机器学习、GPU、智能芯片等方面,相对于技术层与应用层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人才缺口。市场需求的激增,各种利好文件的推出,国内AI的未来一片欣欣向荣。当然人才培养不是立竿见影,未来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在教育上的持续投入,才能逐渐填补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让人工智能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临近高考,祝愿广大考生能取得好成绩,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院所!参考来源:盘点丨毕业年薪34万,高校人工智能研究哪家强?https://www.iyiou.com/p/7123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7062/201804/t20180410_332722.html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高校人工智能学院哪家强?http://36kr.com/p/5122597.html国内各高校计算机系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水平较高的的有哪些?https://www.hu.com/people/zhao-hai-feng-18/answers教育部印发《高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500万AI人才缺口要补上https://zhuanlan.hu.com/p/35494717【首发】LinkedIn《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揭示全球AI人才图谱https://www.sohu.com/a/154923010_473283

红旗谱

最新!又一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全国人工智能学院汇总

“2017.5.28,中国科学院大学发文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2017.11.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同时招收本科生、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18.1.18,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构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018.3.6,南京大学宣布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初定设置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智能系统与应用两个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为60人-100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对全球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近年来南北高校纷纷发力,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据悉,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2018年全国高校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已布局建设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随着《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2019年1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目前,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已经完成,师资方面,将由郑南宁院士作为首席教授。三年磨一剑据悉,西安交大从2017年便开始筹备人工智能本科生试验班,并且成立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工作组。工作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领导和主持,在总结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32年来培养人工智能研究生的实践基础上,广泛征求校内相关学院、海外知名教授的意见,参考世界一流大学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经过多次研讨和修改,完成了西安交大"2018版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据了解,西安交大"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按课程群分类设置,包括通识教育、数学与统计、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机器人等11个课程群,共开设64门课程,其中必修课程41门、选修课程23门 (完成所需学分需选修其中12门)。2018年,西安交大开始选拔第一批学生,"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正式成立,秋季第一批入学的本科生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50%左右通过高考招生选拔,50%左右通过校内新生选拔,在学习过程中施行动态管理与进出机制。院士给本科生上课西安交大人工智能学院注重全面培养人工智能综合基础知识,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会兼顾。师资方面,郑南宁院士作为首席教授,讲师主要由人机所的教师组成,院长孙剑本人也会给亲自上阵,给本科生上课。此外学院还计划聘请外校的客座教授,以及旷视研究院的骨干研究员担任讲师;在学院定位方面,学院将让学生一方面能扎实打好基础,一方面能接触前沿知识,培养具备"基础素质、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名单除了这些新开设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外,国内也有一些高校本身就有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

非洲行

我国哪所大学机器人专业好?除了985211,这些普通大学实力也很强

近年来,机器人专业火热非常。科幻电影里的机器人大白、变形金刚等,都是我们的机器人专业研究领域。一大批高校新增机器人专业或者实力机器人学院,越来越多的考生报考此项专业,录取分数节节攀升。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开始新设立机器人工程专业并招生,按本专业设立的时间线来看,在2016年,东南大学第一个开设机器人专业;在2017年,东北大学、湖南大学等25所大学开始开设本专业;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60家本科院校增设该专业。截至目前,约有三百所大学设立了机器人专业,其中有高分的985、211院校,也有分数一般的普通大学,这给不同分数段的考生提供了学习机器人的机会。目前,国家尚未明确机器人专业的学科归属,机器人专业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与其联系最紧密的是机械、控制、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根据小编所知,未来机器人专业可能被归属于人工智能学科或者“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也有可能归属为机械学科。对于机器人专业,国内和国外的发展有一个迥异的地方,大家也需要注意,在国内,机器人专业主要是机械、控制工程下属方向,一般是这两个方向的老师转过来搞机器人,计算机专业转过来搞机器人的不太多;在国外恰恰相反,大多数是计算机的老师转过来搞机器人。这是国内外发展方向的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还有一个大家需要知道的,机器人专业和近年来同样大热的人工智能专业,有联系也有区别,具体概念请看下面:机器人:机器人指的是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机械装置。用大白话讲,机器人就是一种可编程控制的机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两者有共同之处,也有区别。高端机器人一定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而人工智能技术的终极体现,就是拟人机器人。如果你问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选哪一个,我一定推荐你学机器人。为什么不推荐人工智能专业,我在前面的文章详细讲过,有兴趣的同学和家长可以去看看。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机器人专业的就业岗位被列成未来十大高薪岗位之一。这个各家有个家的说法,考生报考时要慎重,你要注意,是未来高薪,不是现在高薪。小编虽然对人工智能等新兴的大热专业不怎么赞同,但是对于机器人专业还是比较认可的。理由有下面几个:1、原有的机械和控制学科经过百年的发展,分支渐多,领域驳杂,本科生学的东西比较泛泛。而机器人专业有明确的学习主线和主干课程,本科生能学到相对专精的知识。也就是说,机器人专业自成体系,不愁学生学成四不像。而人工智能等专业就没有自己的主线,只是几个学科的大杂烩。2、经过机械学科和控制学科数十年的发展铺垫,以及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工业化进程,机器人相关专业的就业土壤已经形成,国内以机器人为主要产品的公司逐渐增多而且会越来越对,更多的物流公司甚至餐饮企业、银行大堂甚至家庭中,开始使用机器人作为迎宾、洗碗、扫地,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普遍。3、我们一直以来对机器人还有一个误区,认为机器人即是像人的那种,其实并不是,上边的那些迎宾机器人之类的知识机器人产业中的一个小部分,真正的大头是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形势是不可逆的,这也必将催生出更广阔的的就业和研发方向。一、基本信息专业名:机器人工程英文名:Robot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803T(暂定,正式批文下来之后可能会有变化)代表性院校: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航等培养目标:掌握机器人技术(包括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术,毕业以后能够主要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以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等相关岗位工作的专门人才。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机械设计基础、模拟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基础、PLC原理与应用、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计算机编程、机器人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机器人仿真技术、计算机视觉、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生产运作管理就业方向:机器人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深造:热门专业,你不仅要和机器人专业的学生竞争,还有很多机械、电子电气、控制的同学跨专业报考机器人专业的研究所。二、典型校本的机器人专业介绍1、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工程系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工程系成立于2018年,东南大学是第一个设立机器人专业的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2016年批设立了我国首个,也是当年唯一一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东南大学的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隶属于自动化类大类。东南大学机器人专业所在自动化学院,实力极强,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2、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15年9月,是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学院。东北大学机器人学院比较有意思的是,东北大学、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建立,有很深的应用背景。东北大学机器人专业依托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承担“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和“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建设。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还有机器人科学与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生专业,涵盖学士、硕士和博士系统培养。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传感器网络。3、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哈工大拥有“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实力的象征。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是2018年备案,2019招生。哈工大是国内最早从事机器人研究的高校之一,学校1986年成立机器人研究所,目前有有“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机构网点开放实验室、中德空间机器人技术联合实验室,此外还拥有“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以及“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纳米级精密定位及微纳操作技术与装备”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哈工大在空间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微纳机器人、仿生机器人等方面实力很强,国内领先。哈工大曾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第一台空间在轨维护机器人,其“空间机械臂技术”入选2013年的“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哈工大是中国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被誉为“中国机器人的黄埔军校”4、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上海交大也是国内最早进行机器人研究的大学之一,1979年建立机器人研究室,在1985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学、先进电子制造、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生物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所是国家“863”高技术机器人装配系统网点开放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建有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川机器人技术服务中心、飞利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制造联合实验室、以及上海交通大学-ABB研发中心机器人研究所联合实验室等。对于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大致分为四类:1、原985高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工大、北航、东北大学、湖南大学等;2、原211高校和双一流学科高校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3、其他强势工科院校如长春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4、一般院校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攀枝花学院、新疆工程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需要说明一点,除非你对某一专业特别有性趣,否则,高考择校首要是选学校,其次才是选专业。也就是说,宁愿去985、211、双一流大学去学习一个冷门专业,也不要因为专业问题降低学校的档次。对于机器人专业同样如此。当然,如果分数却是上不了双一流的,就要甚至考虑了。有几个非双一流高校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很强,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中北大学、燕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其他的还有湖南工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也很不错。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西交利物浦大学也设有机器人专业,也很不错的。注意西交利物浦大学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不是在西安市。最后,对于决心学习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生,有几件事情你一定要做,而且从大一开始就要做,这是小编作为一个大学教师,看多了形形色色的学生发展之后给你们的一点建议:1、一定要加入一个机器人相关的社团、协会,而且你需要在大一入校就参加,但是也不要多,参加一个就可以。这样你能得到很多实用的机器人知识和操作以及实际动手的机会,这些东西,课堂上是不可能讲的,倒不是老师故意不讲,这是因为课堂学时有限,老师们不可能有时间讲这些东西。2、买一台内存大一些的电脑,有一些软件,你一定要学会,常用常学,比如C/C++、altium、solidworks、Adams等不一定就是我列举的这些,同领域软件你精通一个就可以。3、争取跟随老师参与项目研究,这个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的,尽量吧。4、参加竞赛,机器人领域有很多竞赛,多参加,有好处。5、最好能够在大二,至少大三之前,明确自己想要做机器人的哪方面。机器人专业学的东西也很杂,不可能全部精通,你需要做选择,集中精力。6、珍惜实习机会。最好在大四抽时间去机器人企业实习。

灵台

读本科考研究生,想学习人工智能,哪些专业及大学最合适?

小编专注考研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人工智能,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目前,国内BAT等一流企业都在布局。国内大学对相关专业十分重视,发展迅速。小编收集整理了与AI相关的专业及大学,供有意向进大学深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高三学子,及打算考研深造此高新领域的考研学子参考,主要如下:一、机器人工程专业这是一个绝对新兴的专业,2016年才在大学里面首次开设,但到2018年,本专业已经成为热门。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到2018年4月,全国共有约60所大学开设了本专业的本科,有些院校也将在随后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本专业。主要有北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大、天津大学等。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是给机器人赋予“大脑”的专业,具有高精尖的特点,本科和研究生都有此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拥有本专业并实力靠前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个专业比较普遍,专业强校很多,主要有北大、清华、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四、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本专业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二级学科,培养以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作为核心来构造智能性的系统的高级技术人才,是AI技术的重要内容。本专业主要招收研究生,培养高级人才。主要院校有西安交大、清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大、哈工大等。五、自动化专业(机器人方向)本专业对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是AI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国内实力强大的大学包括清华、东北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西安交大、北航、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如果觉得有价值,就点个赞,点个关注呗。

疯子们

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与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高校名单汇总

本文汇总了近年来我国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名单,2018-2019年成功申报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名单,以及各专业相关专业内容、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以供大家参考选择!“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教育部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含130个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51个目录外新专业),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据专业备案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180所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专业,专业代码080717T,专业学习年限四年。涉及新增专业的高校所在省市包括:教育部所属高校16所,中央统战部所属高校2所,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高校1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所属高校2所,北京市4所,天津市6所,河北省8所,山西省3所,内蒙古1所,辽宁省8所,吉林省4所,黑龙江省1所,上海市7所,江苏省11所,浙江省5所,安徽省10所,福建省5所,江西省8所,山东省14所,河南省10所,湖北省4所,湖南省9年,广东省5所,广西7所,重庆市4所,四川省8所,贵州省3所,云南省5所,陕西省7所,甘肃省1所,青海省1所。其中,从地区分布来来看,山东、江苏、安徽、湖南、河北、四川、江西、辽宁增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院校数量最多,排在全国前5名。另外,通过对最近两年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增设情况进行了梳理,迄今为止,全国一共有215所高校成功申报了“人工智能”专业。第一批2018年,全国共有35所高校直报申报“人工智能”专业,为人工智能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2018年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35所高校包括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中原工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0发布)“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2019年34所高校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代码080907T,专业修学四年,颁发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全国96所高校获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最近两年,全国130所高校成功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年成功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34所高校包括:天津商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衡水学院、燕山大学、唐山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工学院、长春建筑学院、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上海电力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浙江农林大学、阜阳师范大学、滁州学院、合肥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黄河交通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成都师范学院、大理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兰州财经大学、新疆理工学院。2018年成功申报“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96所高校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太原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渤海大学、沈阳科技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北华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江苏大学、常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池州学院、皖西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莆田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集美大学、福州理工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厦门工学院、新余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工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烟台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武汉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南方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学院、海南大学、海口经济学院、三亚学院、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西华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事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兰州工业学院、兰州城市学院。 据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由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03年共同提出成立的,智能科学系的前身是北大信息科学中心和西电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由两校数学系、计算机系、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于1985年成立,主要从事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信息感知、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控制原理、信息网络、智能科学技术导论、脑与认知科学、数理逻辑学、人工智能基础、神经网络基础、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移动智能、智能信息处理、人机交互、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机器翻译、机器学习、智能游戏。实践环节包括:计算机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大型软件设计、毕业设计。“智能科学与技术”是面向前沿高新技术的基础性本科专业,覆盖面很广。专业涉及机器人技术,以新一代网络计算为基础的智能系统,微机电系统(MEMS),与国民经济、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智能技术与系统,新一代的人-机系统技术等。特别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成为IT行业创新的重要生长点,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日趋明显,如,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机器、智能化电器、智能化楼宇、智能化社区、智能化物流等等,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智能科学与技术”是自动化工程、机电工程、计算机工程等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所培养的学生正是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同时这里人才也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改造起到积极的作用。“智能技术与工程”专业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智能系统集成等众多先进技术,是现代检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光学工程和机械工程等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综合学科;它涉及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有关工艺技术,充分地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它正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光、机、电系统的单元设计,总体集成及工程实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为主要内容,面向前沿高技术,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基础面广,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掌握信息处理及其控制的运用能力。本科毕业后能够在研发部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以及高校从事与智能科技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管理或教学工作,并可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0发布)“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智能医学工程是指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的脑认知、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和临床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2019年全国15所高校获批“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专业代码101011T,专业修学四年,颁发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7所高校获批“智能医学工程”专业;2017年2所高校获批“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从2017年~2019年,3年时间,全国24所高校成功申报“智能医学工程”专业。2019年成功申报“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的15所高校包括: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辽宁何氏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皖南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南昌大学、湖北医药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2018年成功申报“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的7所高校包括: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我国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两所高校首次成功申报“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智能医学工程是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旨在建立一个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促进各学科交叉融合,进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一)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体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与演讲、创造与改变、思维创新与开发、创业者的成长之路、创新创业及素质教育实践等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按国家规定开设。(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基础医学、生理学、诊断学、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电子电路基础、人工智能概论、数据结构、人体解剖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测量与仪器、医学信号分析与处理、脑与认知科学概论、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智能人机交换技术、智能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医学电生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疗健康数据分析等。“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与智能医疗诊断相关的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电子、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具有智能医学仪器的研发、智能医学系统开发以及智能医学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分析等能力,面向智能医疗行业企事业单位、医学技术部门,生物工程领域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部门能够从事智能医学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应用和维护等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既能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从事医疗方向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又能在高校、研究院所、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医疗相关企业中从事研发及管理等工作。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智能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0年发布)“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2019年全国62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803T,专业修学四年,颁发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101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2017年60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2016年25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2015年1所高校获批“机器人工程”专业;从2015年~2019年,5年时间,全国249所高校成功申报“机器人工程”专业。以下为2018年成功申报“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名单: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主要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2018年,机器人工程专业成为高校热门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机械制造基础》、《PLC原理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计算机编程》“机器人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机器人工程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作必备的知识、技术,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主要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机器人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机器人的设计研究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20年发布)作者简介:武汉维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武汉·中国光谷”,专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云计算、大数据及区块链信息技术安全等人工智能及网络安全领域的多维教育。系人社部“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培训规范”标准制定单位之一。公司以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为主要载体,已建立完善详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及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整体解决方案,并与全国10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网络安全教育涉及身份安全、业务安全、数据安全与终端安全四大板块。

既雕既琢

教育部等三部委:扩大人工智能研究生招生规模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3月3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近年来,我国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但是,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部委指出。为此,此次出台的《意见》在人才培养、学科布局、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划。以专项任务为培养载体《意见》明确,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安排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计划专项增量。引导高校通过实施常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办法,切实优化招生结构,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根据《意见》,应注重人才学科背景的多样化、互补性,实现不同学科背景人才的系统性整合。以双聘等灵活聘用方式吸引企业和科研院所优秀人才到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如何培养?《意见》要求,确立专项任务培养研究生机制。以多学科交叉解决重大问题的专项任务作为研究生课题主要来源和培养载体,支持高校在承担的重大科研任务中,自主确定研究生培养规模,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时,强化博士生交叉复合培养,支持高校与人工智能领域骨干企业、产业化基地和地方政府设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建立任务驱动的跨行业跨学科导师团队,促进科研协同创新发展和博士生联合培养。鼓励企业参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布局上,《意见》明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自主试点、先行先试方式,自主设置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等相关方向建设。同时,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课程体系建设上,《意见》要求,科学设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避免简单“拼盘化”。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重点建设一批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控制、神经和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校企合作方面,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和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合作建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应用场景平台、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和实训基地,共建示范性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院。鼓励企业参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引导学生以企业实际问题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意见》还提出,学科评价机制上,探索有利于新兴交叉学科深度融合发展的评价办法,给予相对宽松的建设和评价周期。鼓励高校开展自我评估,支持学会、行业协会开展第三方评价,合理借鉴国际评估。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刘军

亮眼睛

人工智能专业成热门,国内180所高校增加,教育部撤销367个专业

在3月3日,教育公布2019年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972个,撤销367个专业。而人工智能专业,则成为2019年的热门专业。像北京大学新增生物信息学、大数据管理和应用两个备案专业,像清华大学新增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在各高校的新增专业备案当中,“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出现的频率最高。像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180所高校都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成为今年的热门专业。01人工智能是现在最为火爆的行业之一,英文为AI,国内的很多大公司都开始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像我们的百度公司,也研发出小度等AI产品。人工智能行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之一,机器人的应用,也需要用到人工智能(AI)。行业的热门,直接带动高校的专业发展。各高校就要肩负起培养人工智能行业学生的责任,因此在2019年全国总共180所高校都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其实不是近代才出现,从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多门复杂学科的结合。在未来,人工智能行业一定会大放异彩。但是选择人工智能方向的学生,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工作。02人工智能专业,所设计的学科多且复杂。像计算机学、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多名学科,一门学科的知识已经足够大学四年的知识教授。这么多么学科的知识,一个本科的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学生,能够学得了吗?像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所学的知识,泛而不专,能够满足公司的技术需求吗?我想是远远不足的。至少得学到研究生,才能够真正入门人工智能方向。教育部也发文,将对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加大培养力度,未来行业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这是一类高科技产品。本科的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学生,很难满足未来的行业需要。而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将会更吃香。03人工智能专业,是现在最热门的专业之一。选择了这一个专业,仅仅本科是不够的,至少得是专业的研究生。但是我觉得,如果仅仅为了就业,那选择人工智能专业不是一个明智之举。选择偏细分一点的专业,未来就业将会更有优势。像计算机专业方向、软件工程等专业,在未来的就业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人工智能专业,包含了计算机专业很多的知识,很难学专。在未来,人工智能行业,既是一个高科技行业也是一个热门行业。但未来的趋势如何,却还不明朗。专业的选择,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重要。选择专业时,请慎重!那么,你觉得人工智能专业如何呢?文/微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