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CSSCI来源期刊|《世界哲学》投稿须知示儿

CSSCI来源期刊|《世界哲学》投稿须知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世界哲学》(双月刊)是国内知名学术期刊,刊载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主要哲学流派的现状及争论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关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史、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等研究论著和译文;报道外国哲学界动态,提供有价值的哲学资料。本刊自2020年1月起开通唯一网上投稿系统:请登陆官网,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踊跃投稿。来稿应符合学术规范,严禁一稿多投。2020年起稿件体例改为页下注,并附240字左右的中英文提要和3—5个关键词。译稿需在系统中上传原文并注明出处。稿件经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后完整检测结果(即含引用文献)重复率超过(含)15%,一律不予刊用。《世界哲学》杂志的审稿周期为六个月,作者可在系统查看稿件审读进度,未录用稿件不另行通知。来源:世界哲学杂志

大海贼

Cssci|《哲学分析》征稿启事

《哲学分析》杂志是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合办的哲学类专业期刊,以发表国内各地学者的学术成果为主,适当登载海外华人学者的原创论文和国外哲学同行的中译新作。本刊遵守国家法律,尊重学术创造,提倡资料扎实的专题研究和思想敏锐的文本研究,鼓励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反思。本刊为双月刊,开设哲学专题讨论、哲学传统研究、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科学技术的哲学理解、随笔与访谈、动态与书评等栏目。欢迎国内外哲学同行惠赐佳作。2. 来稿若是基金项目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与编号。3. 来稿请尽可能以电子文本方式,并提供作者姓名、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相关信息,以方便联系。4. 论文类来稿的字数一般在1.5万之内,最好不超过2万字。随笔与访谈、动态与书评可附有与文章内容关系密切的照片。5. 论文类来稿须提供300字以内中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以及相应的英语标题、摘要和关键词。6. 文中注释和引文出处说明采用页下注,以圈码标注(例如,①②……),文末不列参考文献。7. 本刊采用匿名评审,坚持择优录用的原则,拒收任何费用,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样刊。请勿一稿多投。8. 联系方式:投稿网址:登录官网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610号905室邮政编码:200235(一)中文注释 1、引用专著 例: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2、引用译著 例: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3、引用编著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二)英文注释 1、引用专著 Harold U. Faulkner,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1960, pp.23-25. 说明:(a)作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后面加逗号;书名用斜体;书名后紧接圆括号,括号内注出版地,加冒号,后接出版者名称,再加逗号,然后注出版年代;括号后面加逗号,再注出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页码后加句号表示注释完毕;单页页码用p.表示;多页页码用pp.表示。(b)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and或& 连接;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et al.表示and others,如:Donna Worrall Brown et al., Form in Modern English,其余与(a)同。(c)著作如系多卷本中的一卷,须在注明页码前,用Vol.加罗马数字标明卷数,如:Ralph F. de Bedts, Recent American History: 1945 to the Present,Vol.II,Illinois: Dorsey Press, 1973, p.169.2、引用文集内文章 Erwin Panofsky, “Style and Medium in the Motion Picture”,in esthelics, edited by Morris Weitz,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Inc., 1969, p.326. 说明:(a)文章名不用斜体或划线,与其后的逗号均置于引号内。(b)书名采用斜体,后面注出编者姓名,格式与编著类(b)相同。 3、引用期刊文章 Constance M. Drake, “An Approach to Blake” ,College English, April 1968, pp.541-543. 说明:引用期刊中署名文章的注释,文章名加引号,不用斜体。期刊名称用斜体,卷号须用罗马数字标明,然后在圆括号内注出版日期;不必注编者、出版者和出版地。 4、引用报纸文章 “Reading Teachers Put on Spot”,The Kansas City Star, May 1, 1969, p.16 A. 说明:引用报纸中文章的注释,文章名加引号,不用斜体。报纸名称用斜体,后面注出版日期。 5、电子信息类 如使用因特网上的资料,须注明资料所在站点详细地。来源:哲学分析

嗅之

「原创」搞哲学研究需要注意什么?

谈到哲学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哲学本身,二是研究哲学的人,三是怎么研究。一、哲学本身“哲学”一词在新华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哲学的特点在于它的原理性,即它是一种普遍规律,它是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具体事物的共同特征,它具体表现为一般性、概括性和宏观性。哲学的实现方式在于归纳,它最终通过概括和总结来完成它的使命,通过概括和总结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复杂的东西变得容易掌握、容易应用。哲学的社会价值表现在它通过概括和总结最后形成一种普遍规律,用这个普遍规律能够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指导人们去不断的创造,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二、研究哲学的人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否则就不适合研究哲学。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能力强,善于实践,能够始终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抽象思维能力强,善于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一般规律。3、好奇心强,有钻研精神,能够为一个疑问不辞辛苦的寻找答案。4、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一件事情,不局限于一个小的思维框架中。5、发散思维能力强,善于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能够突破常规思维逻辑去分析问题。6、心胸阔达,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乐于接受别人的质疑与批评,能够在承认不同观点存在的前提下保持一个客观的心态去探讨问题。7、不因自己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自命清高,能够始终保持一个平常心、一个客观的心态。8、对于人类的一切概念能够拿得起放得下,不过度执着于某个概念而无法自拔。9、有较好的语言功夫,能够准确的运用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10、思想要端正,从事哲学研究的初衷是爱好,目的是从中获得快乐,不要妄想收获名利。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的你的心胸才能开阔,你的思想才不会被束缚,你才有可能在哲学研究上有新的发现。研究哲学的人,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或存在弱项,那么他的研究就会陷入僵局,停滞不前。三、研究哲学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一)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了解人类已知的哲学原理和前沿的哲学思想。2、以已知的哲学原理为依据去解决所遇到的哲学难题。3、以哲学的特点和实现方式为依据论证哲学问题,不偏离这个依据。4、自觉的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5、能够很自然的投入到普及哲学知识的工作中去,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哲学领域中来,壮大哲学研究者队伍。哲学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不是依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能够解决得了的,需要人类的共同智慧。(二)哲学研究的注意事项1、在哲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个宏观的高度,这是为避免陷入自己的小逻辑中而自己却没有察觉,造成研究的片面性,失去全局性和普遍性。2、一定要借助人际间、报纸、网络等媒介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交流,通过别人的质疑与批评来实现对自己研究思想的修正。3、为了研究哲学的方便,我们可以创造一些词汇,但不能热衷于创造词汇,过多复杂的词汇会使很简单的哲学变得复杂,变得深奥,变得没人愿意看,因此远离群众,失去群众。我们一定要本着能不用就不用特殊词汇的原则,尽量使用最简单、最普遍的词汇进行哲学思想的表达。4、对于人类的一切概念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陷入自己的哲学思想中无法自拔,拿得起却放不下。5、研究哲学不能带有功利性心理,不能是为了在哲学界成名而研究哲学。研究哲学只能是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目的是从中享受快乐。带有功利性心理去研究,只能使研究走向狭隘的一面,逐渐滑向急于求成的心态,只关注一点而看不到问题的全部。关于哲学研究,本人不才想到这些,写了这些,望能够给更多从事哲学研究的人以启示。如果我的某些论断存在错误或不完整的地方,请各界人士直言指证,以共勉!

梦回头

渤海大学|《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指南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号:CN 21-1512/C,ISSN 1672-8254,创刊于1979年,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省级综合性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渤海大学学报》现为辽宁省一级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2011年《渤海大学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网站”收录期刊。《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投稿指南来稿依次包括以下内容:篇名,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国分类号,基金项目要标出项目类型和基金项目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作者简介,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并将前五项翻译成英文排在文末。一、篇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二、作者署名:署名置于篇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和其他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注序号相同的数字;个工作单位之间联排时用分号隔开。三、作者工作单位: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如:(渤海大学 中文系,辽宁锦州 121013)四、摘要:摘要是文章论点的客观陈述,一般不超过200字,切忌对文章进行价值评判。英文摘要的内容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五、关键词:选择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切分。六、作者简介:对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学位和研究方向作出简略介绍。示例: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副教授,博士,从事历史学研究。七、正文:5000—10000字以内为宜,来稿发送电子邮件,再附纸质打印稿,文内标题要层次分明,序号分别用一、(一)、1、(1)表示,不宜用①,以与注释号区别。用字应符合汉语规范,除某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方面的文章外,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简化字以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标点符号使用要遵守GB /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其余都应紧接文字后面,不能排在行首。著作、文章、文件、刊物、报纸等均用书名号。用数字简称的会议或文件,只在数字上加引号;用地名简称的,不加引号。数字使用应执行C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数字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星期几一律用汉字。非公历纪年用汉字,并加圆括号注明公元纪年。八、注释:凡对文章篇名、作者或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为注释,须在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最末一字右上方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标明序号,全部注释按序次排在文末。九、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论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志: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P专利;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采用单字母“A”标志,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志。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格式为:(一)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 年.示例:⑴刘国均,陈绍业,王凤翥等.图书馆目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二)论文集: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格式同(一)].示例:[2]王蠡甫:西方论文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三)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章题名[N].出版地: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北京:人民日报,1998—12—25(10).(四)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卷(期).示例:[4]何修龄.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五)学位论文:[格式同(一)].示例:陈桐生.中国文官文化与《史记》[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1992.全部参考文献按序次排在注释后。十、来稿请勿一稿多投,以免引起纠纷。文章一经录用,本刊将酌致稿酬,并赠送当期《学报》两本。《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栏目设置语言文字热点研究联系编辑:王世凯历史与哲学研究,政治与法学研究联系编辑:郑艳凤经济与管理研究联系编辑:单丽娟语言与文学研究,当代辽宁作家研究联系编辑:陈方方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文化艺术与传媒研究联系编辑:陈佳琳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律职业观察》征稿启事对借调的公务员提个醒从正处级单位调到科级街道,还要托关系,同志能这么玩吗?「CSSCI」2020年《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参考选题

大体

期刊资讯 | 《哲学研究》与《哲学动态》2017.12目录一览

哲学系资料室新到图书与期刊欢迎各位前来阅览编 者 按资料室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以下为《哲学研究》与《哲学动态》2017.12的目录详情,附2017年总目录,请点击查看大图期刊目录《哲学研究》2017.12 中文目录《哲学研究》2017.12 英文目录及摘要《哲学研究》2017.1-12分类总目录《哲学动态》2017.12 中英文目录《哲学动态》2017.1-12分类总目录编辑 / 王欢

鬼附身

期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淮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统一刊号为CN34-1047/C,双月出版。对我国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语言以及高等师范教育等学科领域进行理论探讨,为校内外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提供发表园地。本刊竭诚欢迎社会各界的朋友踊跃投稿。现将有关来稿事宜敬告如下。(1)来稿必须包括如下事项:题名;作者;单位、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地址;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注释;参考文献。随文请附英文题目。(2)单位、地址、邮编置于作者下方,格式为:单位名称 具体部门名称,省名 城市名 邮编(3)摘要即摘录要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一般着重介绍研究背景、对象、论文的论点(目的)、方法和结论,忌评论、解释和说明。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文章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以作为关键词标注。(4)基金项目置于题目页地脚,格式为: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5)“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6)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必要的补充说明,一律写在当页地脚,文中与地脚注码均用①、②、③……标示。(7)凡引文出处一律列入“参考文献”,且排于文末。引文(包括标点符号)务必根据可靠版本核对准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勿列入参考文献。文中引文序号(上标)与参考文献序号须对应,用“[ ]” 标示。专著、期刊、报纸、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项目分别依次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卷数),出版者,出版年及版次,起止页码。[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期(卷期),起止页码。[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年及版次,析出文献起止页码。(8)凡来稿一律不退,自本刊编辑部收到来稿之日起2个月内未收到审理意见或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在此期间,请勿一稿多投。在不违背作者本意的情况下,本编辑部有权作内容层次、语言文字和编辑规范方面的删改,凡不同意者,应在来稿时申明。(9)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以及其他数据库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上述各项权利的报酬已包含于稿酬之中。如有特殊要求,请来稿时说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文章一经发表,赠送样刊2册。论文如被转载、摘录、复印,或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者,请主动告知编辑部或责任编辑。(10)投稿邮箱:xuebao2261@sohu.com, (编辑部电话:0561—3802261)。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蹇裳攫步

2020年哲学研究发展报告

2020年,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我国哲学界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传统哲学研究持续推进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反思与重构;西方哲学研究聚焦德国古典哲学、欧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重点关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而构建当代中国阐释学则成为诸多领域特别是哲学界探索与争鸣的重要议题。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动态已在《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报告》中介绍,这里对哲学其他分支学科年度发展状况予以述评。一、中国传统哲学研究:面向当下与未来近年来,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一直是哲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哲学界除了依托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互补互证,对人、事、物继续探究外,不断反思“照着讲”“接着讲”“对着讲”与“以中释中”“以西释中”等论争。在现当代中国思想中,“哲学”自身及植根于它的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影响着国人对自身传统的体会与阐释。赵汀阳讨论了当代中国哲学处境的两个方面: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的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中国化。文章分析了西方的分类学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中国哲学把人生论定位为核心论题而造成的自限局面,以及西方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发展意义续篇的可能性。王齐认为,考虑到西方哲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批量引入中国且研究时间较短、与本源文化差距较大等现实因素,尤其考虑到赵汀阳提出的“当代性”概念,在当代中国哲学知识体系建设当中,作为“学问”的西方哲学研究仍有其不可忽视的建设性意义。吴飞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不乏对本源问题的讨论,但由于经学传统与心学传统的相继兴起而丧失。哲学应该着力讨论本源问题,但并不仅仅是逻辑—语言的本源问题,而是生活经验的本源问题。在中西文明中,经学都不只是回答本源问题的范例,而且构成了生活经验的骨架。学界普遍认为,应该思考如何在当代世界的视野下激活古代的思想资源,与已经纳入中国思想版图的西方哲学联合创制一种“新哲学”。2020年,为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杂志纷纷刊文,涉及张载的思想史定位、关学经典整理与关学历史重构等论题。另外,《关学经典集成》出版,比较系统地阐释了关学兴起、流传、发展、演变的过程。在中国哲学史上,“气”是最具中国本土色彩的哲学语言。对气学作出创造性发展的是张载,但其思想所引发的争议也最大,历来存在两种观点分歧:一是“气本论”或“唯气论”,以张岱年为代表,认为张载哲学是以气为本体的一种理论形态。二是“太虚本体”“太虚神体”或“本体宇宙论”,以唐君毅、牟宗三为代表。当代学者林乐昌认同“太虚本体”说,认为张载哲学应以理学来定位。吴震则认为,太虚或气都不足以成为形上学的本体概念,不足以为张载哲学定位。张载哲学是以太虚与气为逻辑起点,以性与天道为终极关怀的道学思想,对于宋代道学具有重要的形塑意义。翟奎凤提出一种补充视角,认为“神化”是源自《易传》的一对中国哲学的独特范畴,从神化体用论可比较合理地解释张载思想中关于虚气关系问题的长期争论。二、西方哲学:是研究对象,更是研究资源2020年,哲学界关于西方哲学的研究仍然沿着西方哲学史的脉络进行,即以研究西方哲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为主,尤以德国古典哲学、欧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为盛。总体上看,西方哲学仍是学界研究的直接对象,而不是以哲学问题为中心的相关研究的资源。以往我国学界对康德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识论方面,但2020年康德的实践哲学特别是道德理论受到格外关注。邓晓芒认为,康德所开创的道德形而上学,仍属于以知识论和逻辑规范为框架而建立起来的道德原则。这种规范伦理学与儒家的德性伦理学在出发点上是截然不同的,但这并不妨碍双方以某种方式相容和互补。邓安庆指出,哈贝马斯视之为对康德伦理学进一步发展的“对话伦理学”,与康德几乎没有关系。康德的道德性立法处于伦理性和道德性的张力之中,其核心是要证成个人准则的主观性与普遍伦理法则相一致。因此,个人意志立法的原则,不是同利益相关者的意志质料相一致,而是与所有理性存在者之意志的法则相一致。如果说这里有“对话”,也是理性主体同包括自己在内的现象中人的情志之对话。“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的渊源”问题再次被激活。国内学界关于黑格尔辩证法和法哲学的研究持续增温,且明晰呈现出一种外部阐释视角。罗朝慧认为,黑格尔辩证法作为纯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逻辑学,即哲学真理或理性精神自我展开、自我实现的抽象思维过程,不存在“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当黑格尔辩证法作为人类自由本质全面实现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时,才真正存在马克思所说的“神秘化”和“倒立”的问题,因为它给现实的人的感性自由及其物质的和世俗的生活内容、关系与实践活动蒙上了一层“神秘外壳”。马克思正是在此意义上“剥去”这个“神秘外壳”,把它“倒过来”,发现与之“截然相反”的世俗的“合理内核”。邹诗鹏认为,在黑格尔那里,社会本身不过是“第二自然”因而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形式,黑格尔不可能提出社会存在概念,更难以建构一个自洽的社会理论。应当指出,虽然国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颇盛,但重在对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的思想、概念进行具体解读,缺乏自觉的研究范式反思,以及高屋建瓴的纵向整体研究。整体评价现象学传统并将其视为一门跨文化哲学渐成趋势。以胡塞尔诞辰160周年为契机,中国学界展开了对现象学的整体评价及其在跨文明对话中的意义研究。王俊认为,胡塞尔现象学包含了两个向度的统一:一个向度是具有绝对性、统一性的普遍哲学;另一个向度则是对直观的、当下的、活生生的实际性经验的描述。由此,存在于整体性和多元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差异性之间的张力得到了统一。这种非现成性、历史性和开放性特征,使得现象学与汉语思想传统的结合成为可能。现象学的发展必然导向一门跨文化哲学,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内容上和方法上的双重可能。在内容上,现象学的概念、思想方式蕴含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而显示出与东亚思想的亲缘性。在方法上,现象学包含的以他者和陌异经验为优先的建构性、内在历史性等属性决定了现象学的跨文化特征。许多学者将现象学视为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平台和建构性资源,积极推动现象学的中国化。而中国化现象学的最佳形态无疑是“汉语现象学”或“中国现象学”。对于本源性的现象学经验,使用不同语言谈论,会引发对经验内涵的不同理解。作为一种图像性很强的语言,从汉语切入对现象学经验的开发、阐述,会使现象学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质。但是,由于中国学界对于现象学整体上仍处于“接受”阶段,原创性研究成果还不够多,所以要想名正言顺地给“现象学”冠以“汉语”或“中国”两字,还任重道远。随着英美哲学进入“后分析”时代,心灵哲学取代语言哲学成为分析哲学领域的支配性议题。代海强认为,神经科学与心灵哲学的交叉研究有双向进路:其一,心灵哲学朝向神经科学的进路;其二,神经科学朝向心灵哲学的进路。张学义指出,具有认知神经科学背景的实验哲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揭示了心灵理论存在的神经科学基础,为跨越意识的“解释鸿沟”,即对自我心理状态的认知如何通达对他人心理状态的归因、解释和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但高新民也指出了物理主义存在的问题:扼杀了意识的本体论地位;完全无法说明人身上何以有在变中保持不变、在多中保持统一的自我;无法说明人为什么是价值主体等。总体上,国内学界关于意识等心灵哲学议题的探究,仍处于物理主义与非物理主义针锋相对的阶段。面对心灵哲学研究缺乏共识的现状,高新民认为心灵哲学研究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实质进展小且陷入危机。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概念图式变革和加强方法论思考,找到心灵观建构和发展的合适程序和路径。关于当代分析哲学背景下的知识论,国内学界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认知辩护与如何应对怀疑主义的挑战。刘小涛指出,长期以来,知识论学者一直在争论什么是信念的辩护,但他们很少讨论什么是信念的辩解,以及辩解与辩护有何区别。这与法学研究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从法学理论中吸取教益,有助于更好地区分知识论讨论中的认知辩护和认知辩解。王聚认为,理想的反怀疑论方案不能仅仅拒绝怀疑论论证,必须消解怀疑论者在认知层面塑造的虚假理想型。三、伦理学:公德与私德之争构建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是2020年度学者们关注的重大选题。《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推动了新时代道德建设问题研究。学者们重点关注现代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公德与私德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对中国近代以来重公德轻私德的评判。陈来主张,恢复个人道德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并大力倡导社会公德,是反思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关键。他认为,梁启超等近代启蒙学者关注公私德之辨,批评儒家道德长于私德,缺少公德,而后者对于现代文明社会的建构乃是不可或缺的。与之相对,现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方案应以传统儒家的家国一体模式取代近代学人倡导的公德私德区分的模式,同时应以个人道德修身(私德)为核心克服重公德、轻私德的缺陷。李萍提出,公私含义演化及观念生成的逻辑奠定了传统伦理中“贵公”的价值观,传统公私观念的形成有两个基本载体:本体论意义上的共同体之公的伦理观念载体,认识论意义上天下为公的道德观念载体。肖忠群认为,在古代中国或者传统道德中,主要强调公德与私德的联系而不是区别,这是由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儒家合内外之道的思维方法以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尚未区隔所决定的。在思想渊源上,近代启蒙学者所倡导的公德私德之区分属于西方学说的道德范式,其忽视私德(个人道德)的缺陷反映了西方道德理论的局限性,而传统儒家具有不同于西方的道德理论,似也不能克服中国当代社会的道德弊端。任剑涛、蔡祥元等人则认为,公私德之辨切中了儒学“家天下”思想构架的内在困境,这一困境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提升私德来加以解决。陈乔见等学者更倾向于,关于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讨论,应先走出梁启超所谓“儒家重私德轻公德”的误区。区分公私领域首先需要通过规则来限制和规范人的行为,所以,制度建构更为根本。唐文明基于美德伦理学视域提出,现代以来对公德与私德的区分会导致公德压倒乃至摧毁私德的局面出现,这正是现代社会在美德问题上面临的普遍困境。关于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具体科学技术的伦理研究,受到学者与公众广泛关注。而对公益慈善伦理与共享伦理、经济伦理与财富伦理的研究,顺应了新时代对共享发展提出的理论要求。关于“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两大价值理念的研究,凸显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民族特色。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禀赋特质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丰富了新时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四、科学技术哲学:智能时代的“第一哲学”?2020年,科学技术哲学重点聚焦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成果与应用,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科技伦理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各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在科学哲学领域,伴随着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的发展,关于认知、意识、自我、智能、情感、记忆、逻辑、知识、感受、行为等问题的哲学研究不断推进,哲学与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有效对话不断增多。在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领域,段伟文提出“深度科技化时代”的概念,刘永谋等学者认为当前是“技术时代”,李河坚持“技术哲学应成为当代‘第一哲学’”,孙周兴则强调未来哲学要“面对被技术工业深度改造和重塑的技术化生活世界,为重建今天和未来的新生活世界经验做出贡献”。关于人工智能的哲学研究逐渐进入理性反思阶段,开始在概念层面构建起一些共识性常识。此外,自动驾驶、区块链、技术治理、算法歧视、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值得肯定。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影响极为深远。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相关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组织了不少学术活动,相关学术期刊也开设专栏,致敬恩格斯的伟大探索与奉献。学界普遍认为,自然辩证法传承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回望恩格斯的哲学智慧,依然能够得到一些重要启发。2020年,我国哲学界注重从哲学视角关注科技进步的大方向,从“科技为人”与“科技向善”方面为中国科技原创能力的提升贡献哲学智慧。一批立足科学发展前沿、从国家宏观战略需求出发设立的新型科研机构,通过创建哲学家与科学家的联盟,加强哲学与科学的对话,推进跨学科研究与教学,努力应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在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融合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成为促使哲学界对生命、幸福乃至文明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动力与契机。赵汀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提示我们,生命的基本需求是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是世界面临的形而下问题。要克服这种形而下的问题,改善形而下世界的脆弱性,需要用形而上的思维方式。现代的主流思维模式追求普遍必然性,但人并无能力以主体性定义普遍必然性。当代幸福论追求的作为至善的替代品快乐,会使人缺乏抵挡苦难的能力。苦难问题不仅解释着人类文明的起源,也很可能是人类的一个永久的问题。而新冠肺炎疫情则在哲学上唤醒了“苦难”问题,意味着哲学和思维的初始化或“重启”。五、逻辑学研究:主要路径及发展方向西方逻辑思想与中国逻辑思想的关系、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特质、逻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等,成为国内逻辑学研究的主要路径及发展方向。比如,2020年中国逻辑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就是“逻辑发展研究”,主要围绕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逻辑发展和逻辑应用、逻辑在提高国民思维能力和法治国家建设方面的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研讨。国内逻辑学在重视学科建设过程中,普遍关注逻辑学教育的普及工作。2020年9月,“全国中小学逻辑教育小型高阶研讨会”召开,与会专家就中小学逻辑教育在学生心智发展阶段和基础教育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课题进行了探讨,强调中小学逻辑教育势在必行。辩证逻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数度繁荣。在“纪念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全国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讨论会上,与会学者聚焦辩证逻辑与科学逻辑的基础问题,辩证逻辑与逻辑哲学、非形式论辩理论贯通发展的趋势问题。此外,一些前沿议题为辩证逻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比如,辩证逻辑形式化进程的发展、辩证对话传统的复活,特别是情境语义学和动态认知逻辑的确立,使得有限理性、情境、意向性与行动范畴进入逻辑基础理论的核心地带。“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5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0月举行。与会学者提出,金岳霖对于当代哲学研究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其流传至今的经典文本,更重要的在于其传承下来的学术精神、理论方法与科研传统。金岳霖重视哲学的普遍品格与哲学理论的民族个性,自觉引入中国哲学的智慧资源,并以世界性眼光与开放性视野关注现代学术前沿。六、当代中国阐释学:问题探索与理论构建2020年,《哲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等杂志开设专栏,持续讨论“当代中国阐释学的构建”问题。学者们分别讨论了中国语境下阐释学的命名、阐释的公共性与有效性、阐释的边界约束以及以阐释的客观性在有限性与无限性张力之间的正态分布等问题,并着重辨析张江提出的原创性概念“阐释π”。从强制阐释到公共阐释,中国学者阐释学研究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以公共阐释为核心,寻求建构当代阐释学的基本路径和形成中国阐释学的主要框架。当代阐释学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提出了重新思考阐释学之方法论意义的主张。并且,注重在多学科理论交叉与实践的基础上,解决诸多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元问题,这已经成为中国阐释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以中国话语为主干,以古典阐释学为资源,以当代西方阐释学为借鉴,最终实现传统阐释学观点、学说之现代转义。阐释的本质,亦即阐释为何而生,因何而无穷,是理解和认识阐释及建构阐释学的核心问题。当下,沿及方法论与本体论传统对此问题的讨论,或止于功能性说明而难抵本质,或遮蔽于形而上的猜测而少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张江认为,当代心理学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开辟了新的视野和切实的路径。在心理学视域下,阐释的本质为“自证”。阐释主体不断确证自我认知与自我概念,最终实现意识主体同质化的自我建构。自证的企图与冲动,为本体论阐释提供了可靠依据,给方法论阐释以合理证明。自证贯穿于言说、说明、翻译等全部阐释功能之中,不断更新人类知识系统,建构独立意识主体的认知图景。以阐释本质为起点的心理学与阐释学研究,具有广阔的理论前景。七、反思与展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如何提炼时代精神、回答时代问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更加自觉自为地引领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成为我国哲学界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看,如果没有相当高的哲学思维水平,一个民族是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的。从新时代党和国家理论创新的使命要求看,迫切需要哲学发挥支撑和基础作用。从学术上看,如果没有哲学的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理论难以建构起来,也难以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换句话说,没有系统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当代中国的哲学,就不可能有当代中国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国际关系学,等等。毋庸讳言,与上述定位和要求相比,我国哲学研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进而如有的学者所言,造成中国当代哲学研究的“总体性困境”。其一,缺少哲学应有的宏阔格局、视野和境界。由于学科或专业的过度细分,不仅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与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松散和淡化。更有甚者,哲学各个二级学科内部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因此,缺少宏大思维、宏大叙事、宏大主题成为哲学研究领域的普遍现象。哲学的专门化、技术化、学院化日盛,很难说这是哲学的荣光和应有气度。其二,缺少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持续思考和关注。漠视基本理论问题的结果,要么是用西方提出的基本理论或关键范畴概念进行替换,要么是在刻意的模糊处理中消解掉这个学科存在的根基。正如刘志洪、郭湛指出的,“中国当代哲学貌似枝繁叶茂,实则根基虚浮;不仅难以有效地为生活和科学确立前提基础,连自己的前提基础都有待夯实”。其三,缺少有思想的学术研究。时代既需要有学术的思想,也需要有思想的学术。没有学术的思想,是空洞的思想,没有思想的学术,是无灵魂的学术,既难以在国际学术舞台立足,更难以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真正的软实力。应该承认,近年来学界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不少,但有原创性思想的标志性成果不多,提出自己的标识性概念和具有引领性议题的经典之作更少。其四,缺少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哲学概括。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理论和实践的不懈探索,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国学界一般性的解读宣传文章不少,但学理性的深入挖掘不多。为更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当前最迫切的理论任务,就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贡献,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使之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学理化,凸显出其严密的理论逻辑和全新的理论形态,写出像《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那样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让哲学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普照之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活的灵魂”!(执笔:赵培杰、莫斌、邵贤曼、崔晋)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部相关阅读:理论是问题之树盛开的花朵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报告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辨惑

详细解答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中的问题(十五)

54.关于“理解”一词的具体含义,维特根斯坦通过一个具体的语言游戏来揭示理解一词在头脑中运作过程中的具体所指。在这个具体例子中,看到一串数字,然后想到了一个复杂的公式,随后写出接下来应该出现的数字。这个过程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找出这个数列的构成规则。图像化siwe理解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或者规则进行一种判断。理解一件事应该是贯穿着从不明白到明白的一个心理分析过程。需要加入一个规则.这个规则给予当前发生的事情一个合理的解释。维特根斯坦说:理解的过程被隐蔽起来了。他发现不了“理解”的过程.那么,这是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相悖的.事实上,理解也是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比如你位于一个纵横交错的地道中,你手中有一张关于这个地道的地图。这个地图引导你顺利地走出这个地道。所谓的对地道的情况的理解就是找到了这张地图。至于理解是不是一个精神过程?看你从哪个角度说了。事实上,维特根斯坦举的三个精神过程的例子也是具有不同的性质.地道156. 关于阅读这个词,阅读产生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先,阅读是一个辨识的过程,随后是大脑将辨识出的文字转化为读音,转化为读音后,大脑再辨识这个读音的意义,随后是辨识一个句子的意义。在这里,初学者和熟练使用这种语言的读者的大脑的反应肯定是不一样的。喜欢学习外语的朋友,特别是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朋友对这一点会有深刻的体会。我们听母语,说母语时,基本上都是条件反射式的,对语言进行反应的时间很短。而外语则不同,初学时都需要逐字辨识,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听外语类似于听母语的反应。学习中文157-171.关于阅读句子时在大脑里引起潜在的声音的现象,说明我们所谓的思考主要是借助声音完成的。研究这个问题--就是大脑借助语言进行思考的问题,通过脑神经科学来研究或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会显得更专业一些。维特根斯坦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就是提出了大量的问题,但是没有递进.172-174. 关于引导和谨慎的一种精神状态,被引导和谨慎地做某些动作时,存在着一种精神状态,就是精神上的高度紧张。这和汽车驾驶状态有类似之处。就是精神无法放松,一旦精神放松,就可能出错。这和放松时的精神感觉是不同的。维特根斯坦可能想要指出的就是当时的精神状态。维特根斯坦175. 在这段,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引导就是按照命令完成任务.176.-178. 这三段很精彩。思维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所谓的因果关系?他一直在探讨引导一词的意义。能够坚持看我的分析的读者,或者说,能够坚持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看下来的读者,应该是掌握了维特根斯坦的分析方法,就是将语言转化为生活的图像的方法。维特根斯坦所做的所有的语言分析都使用了这个方法。语言游戏我们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图像式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就是智人在没有掌握语言之前所使用的思维方式,或者像我所举的那个例子-黑猩猩向动物学家要香蕉的那个例子里的黑猩猩的思维方式. 另一种思维方式就是使用语言的思维方式。使用语言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进化,主要是通过头脑中语音来思考。有个不大恰当的比喻,用语言思维就像计算机里的用高级语言编程,这能够减轻大脑的负担,加快思考的速度。黑猩猩的思维维特根斯坦敏锐地看到了我们对于不同的生活图像所进行的加工,其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你看到前面有一个水坑。一种选择是一脚踩进这个水坑。另一种选择是绕过这个水坑。也许你从前经历过鞋子进水的不愉快经历,所以在直接踩下去和绕过去这两个不同的图像选择中,你的大脑选择了绕过去的图像,就是你决定绕过这个水坑。这是一种对图像的判断,也可以看成是体现了一种因果关系。大脑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生活图像,而最终实现哪种生活图像是由大脑的判断决定的。这个最终判断的能力,是大脑所独有的能力。为什么计算机代替不了人脑?因为计算机缺乏这种最终的判断能力.

不谴是非

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指南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太原理工大学主办、主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理工科大学的办学特点,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栏目有:三晋(河东)文化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管理学研究、哲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山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在广大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和本刊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刊物学术水平稳步提高,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较快的发展。《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 社科版 ) 从 2013 年起,全面启用网上采编暨投稿系统,我们恳请作者在向本刊赐稿时做好下列事项或符合下列要求。一、投稿途径 1.电子邮件投稿:xuebaosk@tyut.e.cn请登陆本刊主页 ,进入作者投稿系统。作者第一次使用该系统时,需要注册;投稿后,作者对稿件审查、录用情况的查询,均可通过该系统进行。 2.稿件格式为 A4 纸、小四号仿宋体、 1.5 倍行距。 3.在收到投稿之日起,一个月审稿期,如被录用,即发出录用通知。论文正式发表后,我们将送给作者两本样刊,并支付适当的稿酬。如一个月内论文未被录用,请作者自行处理,编辑部不另发通知。二、文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文章务求论点新颖,论据可靠,论证缜密;结构严谨,文字精炼,文风活泼;内容应具学 术性、创新性、可读性。 2.文章以8000字上为宜,要求图文清楚、规范。 3.作者投稿,文责自负。本刊对发表的文章只做文字与技术修改。 4.请自留底稿,勿一稿多投。若2个月未接到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5.本刊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与《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 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稿)》,来稿应具备以下项目。 (1)中英文题名 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应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文内标题应简短、明确,层次序号采用一、(一)、1、(1)) (2)中英文摘要 摘要一般不超过200个汉字,应能客观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3)中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应能反映文章的主题概念,每篇文章可选3~8个。 (4)作者工作单位 应标明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并译成英文。 (5)作者简介 包括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6)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 (7)参考文献 指作者写作时所参考的主要的、公开发表的文献,其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 即在引文处按出现的先后次序,用数字加方括号编号,并集中列于文后。同一文献出现多次,则用同一数字标识。著录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页码。 (8)注释 指对题名、作者及文内某一内容的说明,序号用带圈的数字表示,置于当页地脚。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龙源国际名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书生之家》,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上述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欢迎订阅本刊(全年定价90元)邮政编码:030024 电子邮件:xuebaosk@tyut.e.cn网 址:http://www.tyut.e.cn/xbsk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3273信箱《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出版伦理指南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主办学术期刊出版的层次,加强学术期刊出版者的职业伦理素养,现参照国内外成熟的出版伦理规范和学校学术期刊出版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中心出版伦理指南。1审稿人的出版伦理1.1尽力履责,及时评审审稿是同行评议的主要内容,同行评议学术研究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科学共同体中每个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应该尽力履行审稿的职责,如果不能履行职责应尽快退审,或者推荐他人评审,或者告知编辑可能延期的时间和原因。1.2公正评价,尊重创新为了维护科学和表达的一般标准,尽力对稿件的选题意义、理论水平和写作质量、解释和论证的合理性给出公正的评价,尊重作者思想的独立性和科学研究创新的积极性,避免门户之见、种族歧视和私人恩怨。1.3客观评价,评价有据充分考虑个人在科学认识上的局限,应尽可能地解释和引证评价的依据,必要时提供评价所依据观点和事实的文献资料,努力追求评价的客观性,且便于编辑和作者对审稿意见的理解,避免评价的主观性和涉嫌人身攻击的言辞。1.4全面审查,力尽中肯明确审稿不仅仅是对稿件水平的评价,也包括科研伦理的审查和把关,应当对稿件可能存在的漏引、错引、抄袭和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给予充分的关注,即使不确定也应提醒作者和编者稿件中可能存在的嫌疑,以便作者和编者进行进一步地核实或给出必要的解释。1.5主动提醒,回避冲突为了维护审稿的公正性,应当主动判断和规避自己与所审稿件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如果存在有利益冲突的可能应当立即退审并简单说明;如果自己也不明确冲突是否存在,在提交审稿意见时有义务提醒编者注意判断。1.6授信审稿,严守秘密明确审稿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应对所审稿件的内容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他人泄露稿件的内容和相关信息,如果因评价需要而求助他人辅助,应事先或者提交审稿意见时告知编者被求助人的身份信息。1.7诚信履职,严禁谋私审稿是义务也是学习。对于可能受被审稿件启发而形成和完善的个人研究成果要给予审慎的审视,除非事先征得作者同意或者标引发表后稿件,不得使用或泄露被审稿件中的信息;不得借审稿意见明示或者暗示作者勉强引用自己的论文和观点。2 作者的出版伦理2.1准确表述,客观报道科学发表的首要目的是智力成果报道,因此首要的责任是确保成果描述的准确性并客观地对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讨论,尽力避免疏失和夸张;原始研究的报道应包括必要的细节或公开相关的试验、设备数据等资源,以方便同行重复研究过程和验证研究结果。2.2珍惜资源,避免重复学术出版资源是有限的,并且不仅仅是出版单位的,而是整个学术共同体的发表资源,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要珍惜,包括版面资源、审稿资源和编辑资源。不应该一稿多投,更不能一稿多发,除非出版者根据传播的需要按惯例转摘或再出版。在初步成果以简报形式发表后,将其再扩展为完整的论文投稿时应向编者明示,并且对简报进行引用。2.3成果明晰,规范标注对论文作报道的工作具有较大影响的论著必须在文中按规定方式明确标注,对论文中原创成果与引用成果给予明晰的界定和区分,并便于读者快速追溯和了解成果基于的早期文献。作者有义务尽可能全面地检索和引用与论文工作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注明出处。通过非公开方式——包括通信、谈话和评审等途径获取的信息资料应整的所有人明确同意后方可使用。2.4表述完整,尽力协助应尽力保证成果报道的完整性,避免将研究结果拆分成零散的碎片发表,因为零散发表不仅浪费学术出版资源,而且还影响读者的完整理解,增加读者文献检索的难度。论文发表后,在保障自己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应尽量为同行提供需要的相关资料、材料和样品或指明获取的途径。2.5权利自证,冲突提醒应当主动或应邀提供稿件与本人或者他人已发表或再审的类似稿件相关程度的说明或证据,必要时提供相关稿件的复印件。应当尽力避免因成果发表带来的潜在利益竞争,在可能难以避免的情况下,应当主动向编者和读者明示其可能的利益冲突,如清楚地标注研究成果的基金资助来源等。2.6危险警示,文明争鸣应当明确指出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所涉及到的各种可能的危险,如化学品、仪器设备、实验过程等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正常的学术争论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争论中力戒人身攻击和种族歧视。2.7 署名规范,责任共担署名是作者的权利,是对作者劳动的认可和尊重,也是对学术责任和道德责任担当的明确。论文作者应包涵所有对论文研究工作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员并按贡献大少或惯例排序,同时所有署名作者对研究结果负有责任,包括学术责任和道德责任。3 编者的出版伦理3.1公正评价编辑对稿件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一篇稿件,决定稿件是否可以录用的条件是稿件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即选题的前沿性、研究的深入程度和读者的关注程度,而不能与作者的种族、宗教、国籍、性别、资历和职务相联系。但不排斥编辑根据研究的相关性和读者阅读的方便性而做出的评价,也不排斥编辑根据作者的不良记录对稿件做出处理的决定。3.2科学评价编辑在决定稿件的是否可以录用前,应当征求同行专家的意见,根据期刊的出版要求和录用标准,邀请审稿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做出评价和建议。如果稿件内容与审稿人的研究方向存在差异并可能影响到对稿件的公正评价时,编辑应当邀请更多的专家对稿件进行评审。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当作者要求回避某些审稿专家时,编辑应当给予充分的考虑。但是,在编辑认为稿件与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发稿范围不相符合时,可以不经过专家评审而直接退稿。3.3信息保密编辑和编辑部的其他人员,除了因稿件评价的需要而从专业角度寻求专家帮助以外,不得向任何人透露稿件中和稿件审查的信息。当稿件被决定录用以后公开出版之前,编辑或编辑部的其他成员可以公布稿件的题目、作者姓名等公认的出版信息,如果需要公布更多的信息需要征得作者的同意。除非经作者的同意,编辑人员也不得将编辑部未公开出版稿件的信息、论点或解释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编辑应作者的请求或事先的约定,可以将其他作者已经录用准备发表的稿件中可以作为后续研究依据的事实透露给事先约定的作者,但其必须注明来源。3.4尊重创新作者在研究工作中的探索和创新应当得到编辑的充分尊重,倡导争鸣,鼓励创新和探索。应当鼓励作者发表与现有理论或专家观点不同的学术观点,应特别尊重作者提出的与编辑个人研究或期刊以往发表的内容有所不同的研究成果。3.5主动回避编辑人员自己撰写的稿件一般不主张在自己编辑出版的期刊上发表,如果要投稿应当交给编辑部其他有资格的编辑审查,避免在稿件审查上的利益冲突。如果一篇稿件的观点或叙述与编辑的研究相近或不同,可能存在利益上的冲突时,编辑部应当将该篇稿件交给其他有资格的编辑负责处理。3.6及时报道对作者提交的稿件,编辑应当在合理的期限内给予及时处理,并尽可能快地决定稿件是否录用,保证符合期刊出版要求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及时的发表,缩短研究成果的报道周期,加快学术信息交流的速度。在决定稿件发表的时间顺序时,应当按稿件的来稿时间为标准,但是并不排斥编辑根据栏目设置、选题规划和研究的热点而提前安排发表相关稿件和特约稿件。3.7尽力提醒编辑应当提醒作者尊重编辑、出版者和审稿专家的劳动,承认期刊是具有成本的重要资源,应当经济合理地利用期刊资源;提醒作者避免漏引,努力使应当引用而没有被引用的相关研究资料降低到最少;提醒作者对于非公开发表的信息在没有得到原信息所有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在稿件中使用和报道;提醒作者注意稿件出版后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包括稿件中成果的公布可能给部门或国家造成的泄密,以及对他人合法权益的侵犯。3.8随时注意编辑应当注意审查稿件中文献引用的合理性,避免作者对自己以往研究工作或其他人相关研究工作的无效引证;当稿件对审稿人的研究工作引用不充分时,应当注意因利益上的冲突而造成稿件评价上的片面性;应当注意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允许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作者的人格尊严应当得到尊重。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家贫居卑

哲学是干什么的或者哲学研究的是什么?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谁谁有自己的处世哲学,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哲学,但是哲学究竟是做什么呢?或者我们所说的哲学,它究竟研究的是什么呢?是不是你口中所说的那种生活鸡汤式或唯我唯利的哲学呢?下面是我个人的小看法,一起和大家分享下。对于哲学,古希腊是肯定要说的,因为古希腊哲学出现的很早,也很健全,其出现的时间和学说的精度完全可以和中国的诸子百家时期媲美。那时的哲人对哲学的定义是爱智慧,认为哲学主要是用来分析世界的构成的,还有就是物质中的那些元素,比如水、火、空气、宇宙、雷电、星空等,基本研究的是一种绝对,一种形而上,一个隶属无限的理念世界。古希腊哲学的英明之处在于,他们对这种形而上或无限的研究不仅通过想象,更通过论证和实验得出。这就厉害了,几乎一下子就打开了自然科学的强力之门。而中国那时候,很少有真正伟大的哲人去发展这块,可以说,那时期的中国哲学,在自然科学和分析哲学领域,几乎是片空白。古希腊哲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刚开始是通过想象星空,想象宇宙中奇妙的事物,想象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来开展他们的哲学构思的,后来,相对想象,更为严格、精准以及要求实证和逻辑的成分被加入。他们论证数字,从0到无穷,产生了最早的数字学,也就是后来的数学;论证图形和线条的规律,产生了最早的几何学;探讨形而上的宇宙产生根源,产生了最早的宇宙本源说;后来,苏格拉底出现,他用无数生活中的实例,论证和探讨了什么样的生活是值得过的。这种把科学实证精神和哲学沉思精神相结合的现象一直持续到基督教出现才变得逐渐微弱,由于宗教的威权,他们把哥白尼烧死,把伽利略审判,还把一个女数学家很残忍的杀害,这些事件导致科学和哲学的逐渐背离,完美的结合消失了,代替哲学的是神学,是基督教的大一统。但是西方社会并没有把这种讲究论证的方法丢弃,到了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捡起了这种方法,通过它论证上帝的存在、上帝对人的生活的影响,以及上帝如何是无限和全能的,中世纪的几位大哲学家和神学家无不如此,比如马背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神学家波埃修。这些人中有的甚至穷其一生,就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是合理的,人性的。即便到后来的加尔文教派,其哲学内核也不出其右。哲学的任务就是为了上帝,它的任务和重心都是围绕着上帝而展开。甚至到近代,斯宾诺莎的哲学思维也是如此,尽管他当时所处的年代,科学的种子已经开始遍地发言,有些科学技术已经被很成熟的应用,很多人选择了相信无神论,但他依然坚持用自己的方法和实践论证上帝的存在。实际上,还是形而上的一种思维。比较难能可贵的是,斯宾诺莎通过自己的哲学给我们总结出了一条重要的启示,即可以证明的东西,未必可以明证。什么是明证呢?明证就是要有非常明确的证据,比如说有人犯了谋杀罪,有目击者看到了,这个目击者就是证人,是明证。但斯宾诺莎说,上帝不能明证,《圣经》上说上帝在那个山上,摩西看到一道白光闪过。这不行,摩西看见了,但他是当事人,别人没看见,你同样拿不出上帝存在的明证。随后,斯宾诺莎话锋一转,他总结道:神或上帝可以证明,但是不能明证。如何证明呢?就是通过自我信仰,通过对上帝精神的践行和修持,但如果想明确证实,目前人类还做不到。我们的哲学也做不到。由此看来,西方哲学中,对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干什么的?)不仅是爱智慧这么简单,他们还强调对世间万物的分析理解和实证推理。哲学在他们那里,既是对形而上的追求,还是对逻辑、分析的传承;哲学既是方法论,又是本体论;它研究人的思维、伦理价值,也研究宇宙的本源,物质的组成;实际上,就是康德所说的那句话,我们所有的哲学内容都集中在了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