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位女哲学博士的求职经历博士

一位女哲学博士的求职经历

2019年2月21日,人社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严禁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这则消息让我想起十多年前自己求职的艰难历程。我把它们记述下来,希望这些伤害真正成为历史。我是一个爱哲学,不畏艰辛,甚至不惜从零开始的女子。2001年7月我从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放弃了在化学系直升博士的机会,毅然转入一个对我来说既陌生又极具魅力的领域——哲学。同年9月,我如愿地进入哲学系攻读伦理学专业的哲学硕士。2004年我又申请到海外留学的奖学金,远赴欧洲攻读政治哲学博士。2007年7月,我完成了三年的博士学习,获得政治哲学博士学位,信心满满地回到祖国,计划由此开启自己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一心愿却历经波折,久久难以达成。回到北京后,我立即向北京设有哲学系的八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开始准备面试和试讲。然而,等待是漫长的,也是令人失望的。于是,我开始给一些我特别想去的学校打电话询问情况。其中一所高校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哲学系,其主管招聘的领导接了我的电话,并且非常热情地回应我:“我看了你的简历,非常优秀,很好!你来试讲吧。”放下电话,我兴奋不已,感觉自己的哲学梦马上就要实现了:如果在中国的哲学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那么需要做的就只是辛勤地耕耘,阅读、思考,并与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们探讨学术、进行辩论;而这正是我理想的人生。试讲当天,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十几个老师面前展示了我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试讲结束后,哲学系的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你的试讲很不错,学术背景和个人素质也都很优秀;但是,我们想招一个男生。”当“男生”这个词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似乎还没有完全从他前半句话的夸赞中回过神来。刹那间,我像突然被一颗子弹击中了要害,一下子呆在那里,张口无言。这位领导看我受到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也觉得场面有些尴尬,便匆匆结束了谈话。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有些恍惚,怎么也理不出这位哲学前辈说话的逻辑:我是女生怎么能成为拒绝我的“理由”呢?这样做不违法吗?他们为什么不要像我这样优秀的女生,而想要男生呢?我当时应该如何回答才有可能争取到这个工作机会呢?难道说我应该答应去变性吗?……一连串的疑问让我感到困惑而悲哀。本文作者与牛津大学法理学首席教授张美一个月之后,我又接到某研究机构的招聘老师打来的电话,称因为我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所以很想录取我;并且希望在正式的笔试和面试之前见面谈谈。这个电话又一次激起了我实现梦想的激动心情。我按照老师给的地址兴冲冲地去面谈,但到了地方我才发现,这个地址并不在我投简历的研究单位内,而是在该研究单位外一个偏僻的小楼里。这位老师解释说,单位正在装修,所以他们在外面办公。办公室里也没有见到其他研究人员,而这位接待我的老师似乎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和我交流,只是不停地抽烟,显得非常不耐烦。我只有在烟雾缭绕中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哲学梦想。最后,这位老师对于应聘求职的事也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而我只得怏怏地回家了。几天之后我参加了该研究机构的英语笔试,内容是一段英译汉和一段汉译英。我因为在国外读博士四年都是英语教学,而且十几万字的博士论文都是英语写作,所以并没有觉得非常困难。然而,一个星期之后,我被告知笔试没有通过。我当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就找到这位主管招聘的老师要求看看卷子,而那位老师却说:“你考得实在太差了,没有必要再查卷子了!”这样的回答如同给我泼了一桶冷水,让我瞬间清醒过来。我回想起这位老师第一次叫我去他办公室的情形,只能感叹自己太单纯,居然空着手就去“面谈”。大概是让这位老师大失所望,才会落得如此下场。前两次求职的打击让我突然意识到,女性在哲学这个行业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于是,我在接下来的求职过程中,一律不写性别;我心想,凭着我男性化的姓名,大概可以侥幸通关。两个月之后,我仍然没有在京城的哲学领域找到愿意收留我的地方。绝望之际,我突然接到一所不太知名的学校给我打来的电话。负责招聘的老师说:“你怎么投了简历就一直没和我们联系了?”我心想,我投了简历,应该是你们和我联系才对啊!当然,心里虽然不乐意,但嘴里还是连连地道歉。那边说,“你过来面试吧”。我放下电话,欣喜若狂,想着命运终于眷顾我这个“爱智慧”的女人,要给我一个继续哲学研究的立足之地了!本文作者与剑桥大学著名女哲学家奥尼尔如前几次一样,面试效果很好,各位老师都非常满意。面试结束后,哲学系的负责人告诉我:“你去体检吧,准备走程序。”当听到这句话时,我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庆幸自己多年的心愿终于要达成了,我甚至对世界和命运都充满了希望。于是,我很快完成了体检,还搬到这所高校附近住下,等着走程序、办手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我从2007年10月份一直等到2008年1月份都没有接到让我办手续的通知。我当然也不断地去打听和询问,但得到都是一样的回复:“请等待”。看着与我同年毕业的同学们都已经纷纷走上了工作岗位,我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而我在意大利省下的奖学金此时也快花光了。在万般无赖之下,我只得选择去另一所高校做哲学博士后,以便尽快结束这种北漂失业的状态。后来,我才听说,当时这所高校为什么会在收到简历许久之后突然叫我去面试,后来又迟迟不肯给我办手续,是因为哲学系两派老师内斗,都要进自己的人,而我只不过是双方争执不下,借以攻击对方的一枚棋子。两年博士后的生活暂时继续了我的哲学梦,然而我仍然时时处在找不到工作的惶恐之中。当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留在攻读博士后的学校。以我的学术背景来说,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一种奢求。为此,我努力地发文章、积极帮忙系所的国际会议、卖力地做学术演讲的翻译……可能是看我太拼命了,系里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是不可能留下的。其实,只要看看各大高校哲学系的男女比例就能明白。哲学系里几乎没有女老师,清一色的男士,完全是“绅士俱乐部”。当然,女学生倒是不少。我似乎又一次从迷梦中惊醒,意识到自己的周围有“隐形的墙壁”,头顶上有“看不见的天花板”。两年的时间过得很快,2009年我又开始到处求职。虽然我仍然心怀梦想,但我再也不敢只投哲学专业的职位了,往政治学、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的研究岗位也发了简历。很快,我得益于在欧洲留学的背景,在某高校的国际关系学院找到了教学科研的工作。回想两年之中的求职经历,我似乎如当初所愿,在中国学术界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播种、开花结果。然而,我总觉得心有不甘,不仅因为我心中的哲学梦想没有实现,还因为我知道,有千千万万如我一般的女子,在如我一般的境况中不断地碰壁,不断地受到打击和歧视,而这一切都是不公平的!长久以来,女性与哲学的关系一直被误解。将这种误解推到极致的莫过于周国平先生的一句名言:女人做哲学,对女人和哲学都是一种伤害。然而我却认为,哲学代表着人类对世界最深刻、最终极之原则的思考和规定。否定女人能对人类的终极问题做出思考和判断,对女人来说,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伤害。作者:李石来源:她哲学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她哲学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她哲学 | 作者:李石(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德操

一个人的出名侮辱了三样东西:北大、哲学和博士!

一个人的出名侮辱了三样东西:北大、哲学和博士!原创 魏剑美 文字客老魏 1周前某“北大哲学博士”杀气腾腾地说:“我强烈建议公安检察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调查方方,与境外势力有着何种程度的勾结,与资本集团存在着何种利益共生关系?”老魏昨天的公号文章《方方那么多名人朋友,居然卑怯到没一个站出来发声!》(点击查看原文)发出后,反响强烈,随即有人回应说: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是缩头乌龟,还是有一批名人在陆续发声,力挺方方。这个名单有:易中天、张抗抗、阎连科、严歌苓、唐翼明、戴建业、刘川鄂、丁帆、冯黎明……还有更多的名人虽然没有直接发声,但通过朋友圈转发等形式,表达着对方方的支持和致敬。但是,也不可忽视的是,那些围剿方方的“檄文”所获得的掌声,未必全是某种安排,不少也确实是一种真实情绪的表达。就有不止一个朋友截图给我看,他们圈子里就有极为厌恶方方的人,指斥她是美帝国主义的孝子贤孙。厌恶方方乃至于鼓吹要对方方处以“汉奸罪”的人,理由无非这么几种:一,面对灾难事件,她系列日记散布负能量,影响民众积极向上的情绪,不利于抗疫;二,丑化了中国当局的形象,损害了国家利益,为国际反华势力提供口实;三,她个人心理阴暗,臆造和夸大负面事件,表现出病态的价值观。以上几种理由,从他们提供的证据支撑来看,当然无一站得住脚。不少人甚至根本就没看过“方方日记”,只是道听途说“有个女作家写日记批评这批评那”,被“战狼情绪”所鼓舞的义愤群众,顿时火冒三丈:我们国家都这么好了,她还来胡说八道,这不是民族罪人吗?那些带头辱骂方方的,立马赢得一大片喝彩,点赞、留言和打赏的激情高涨,甚至就连明显的编造构陷也毫不在乎。像北大教授张颐武,大小也算个名人,说话行文总该有点起码的逻辑,讲点基本的证据,但事实上表现出的却是一种简单的红卫兵思维,其用以立论的证据,居然是方方早就解释得明明白白的“手机照片”一事。网络的普及,本以为是人类的一大福祉,因为它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消除信息鸿沟,打破知识垄断,让最微弱的人都拥有发声的渠道,至少可以用“在看”和“赞赏”来形成一种民意指标。但是,所有的传媒学者和社会学者都忽略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把关人”的立场控制与意义选择。这就好比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原来都只能听广场上的大喇叭喊话,现在好了,给每个人都发个喇叭,这下子总该实现信息互通的便利了吧?但万万没想到,这喇叭具有智能判断与选择的功能,如果喊话的用词、频率、声调与设定标准不符,就会自动被屏蔽,甚至喇叭被毁。而那些符合“优选”标准的喊话,则会被自动调高音量。所以,很多看上去“字油”“闽煮”的公共事务,其实背后都有看不见的手。对这只手来说,只要符合它的安全、稳定要求,你说得再荒诞离谱也无所谓。这也是一大批“爱国谣”的制造者和发布者都安然无恙的原因所在。像周小平、占豪、卢克文之流,再多的信口开河,再多的荒腔走板,又有什么关系呢?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尽量理性表达,重证据、讲逻辑的人,无不需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因为哪怕一个小小的瑕疵,也可能招致被关黑屋子,甚至上纲上线到“组织处理”。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贼喊捉贼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理直气壮,围观者于是纷纷信任了贼,并进而同力痛斥那些指证贼的明眼人。托马斯杰斐逊相信只要有“意见的自由市场”,人类的理性就会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真理无需捍卫,因为真理先天就具有战胜谬误的优势”,“只有错误的事物才需要捍卫”。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这“意见的市场”是经过幕后人精心甄别来配备的,则看上去自由选择的结果,却是无意识中的一种被动接受。也就是说,做了奴隶还自以为是主子。这也是我们眼见诸多本是奴隶地位的人,却颇具主子头脑的原因。明明是一只屡屡挨揍的屁股,却时时从鞭子的角度思考,算得上是这个时代最黑色幽默的一个现实吧。回到“方方日记”这个事情上来说,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公民社会,实在是再简单、明白不过的一件事。首先,她有没有权利表达?答案当然是毋庸置辩的,公共表达是最起码的公民权利,表达者只需对其内容负责即可。即便其表达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只要不被认定为违法违规,她就有权继续。这属于天赋人权。其次,她表达得好不好?好的标准,一个是真实,一个是有价值。方方从个体层面出发,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既有时代记录意义,也有社会思考价值,得到了相当多的人认可与追捧,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当然,反对乃至否定“方方日记”,也是反对者的天赋人权,那么,就请提供反对的证据和理由,而不是以立场定对错,更不是流民地痞式的侮辱和谩骂。最后,可不可以有“负面情绪”的表达?这可以说是一道“脑残”鉴别题,天气有阴晴圆缺,季节有春夏秋冬,人有喜怒哀乐,怎么一到写文章就只准情绪高昂、凯歌高奏了?遍查天下名著,有几部没有对现实的批评、对民生的哀叹、对命运的忧虑?事实上,这正是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昨天有个“好汉”采用加关注,取消关注,再加关注,再取消关注的方式,反反复复来后台留言骂人。这种流氓无赖式的骂将倒也不值一哂,但他抬出鲁迅来作为自己的支撑,却又显得可笑至极了。他言之凿凿地说:“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与公知普世美狗们战斗的一生。”殊不知在鲁迅眼里,“真的知识阶级……他们对于社会永不会满意的,所感受到的永远是痛苦,所看到的永远是缺点”。照此而论,方方不正是鲁迅所说的“真的知识阶级”吗?更何况此次yi情以来,暴露出多少环节上的疏漏与错位,有些甚至严重和荒诞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正是在各种批评的声音和制度与舆论的监督中,各种漏洞和制度短板才得以补上。所以说,批评本身就是积极的力量,“不希望社会更好,我批评它干什么?”这个署名“北大哲学博士”的王诚杀气腾腾地“强烈建议”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调查方方,让原本非常美好的三样事物都受到了毁灭性的羞辱:一个是北大,一个是哲学,还有一个是博士。闻者无不掩鼻:这都什么东西?一个作家写写日记,就要受到如此恫吓,这个“北大哲学博士”只怕是从五六十前穿越过来的吧?据说现在的农大招生,最火的专业就是兽医。火得有道理。与其北大,不如农大。与其哲学,不如兽医。至于博士,唉,不说也罢!

决胜局

国外博士有哪些种类?

博士学位持有者通常被视为其所在领域的权威,许多人指出,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提高一个人的专业信誉并提高他们的简历质量,很多想要申请国外博士学位的学生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哲学博士是什么,是修读哲学的博士吗?哲学博士和博士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有人希望在所选领域成为专家,并希望在研究、写作、出版、教学、管理和/或私人执业方面拥有更广泛的选择,那么博士学位肯定是值得考虑的,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博士学位:哲学博士,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博士,大多数学生申请的学位。专业博士,毕业后有特殊头衔的博士。1.哲学博士,俗称博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俗称博士学位或研究博士学位,旨在为人们在大学或工业领域的研究生涯做好准备,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学术领域内发现新知识。哲学博士学位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学术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高技术领域或工程; 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和经济学; 和哲学这样的人文学科。中国的顶尖院校的老师及机构通常要求应聘者,至少是博士学位。除了学术界,制药行业、医学行业和政府机关人员,对于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2.专业博士专业博士,旨在为人们提供在特定行业或就业环境中成为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所必需的实用技能,如商业、心理学、教育或护理。专业博士学位的例子包括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通常称为DBA; 心理学博士学位,通常被称为Psy.D.;教育学博士,通常称为D.Ed;文学博士 D. Litt.,通常属于荣誉性质,拥有人通常是已拥有另一个博士学位的学者。两者有哪些区别呢?先说下,两者的申请难度相差不大,也都是全日制学位,学制与专业有关。申请看重点不同,哲学博士,强调学生的学术能力,如本科成绩单,标准化考试成绩和研究课程所证明,这些课程不一定需要工作经验。专业博士的学生,要具备提出系统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因此,如果想要申请专业博士学位,学生必须在所申请的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培养目标不同,哲学博士,注重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理论教学多余实践性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或者高校任职。专业博士,以培养可高效解决问题的学生为基本远侧,注重某一行业或者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能够拥有该领域广泛的专业直接,及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不同,哲学博士,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博士,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立而问焉

厉害了,国内哲学专业排名前五的大学,每所都是“双一流”大学!

哲学一词,中文最早使用于19世纪末、从日本的汉文"哲学"使用引用过来,是philosophia(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汉文翻译,词义是"以辩证方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那么国内那些大学的哲学专业是比较强劲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排名在前五的大学都有哪些吧!1、北京大学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郑昕、洪谦、熊伟、冯定、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自1956年成立至今,经过60年的发展,艰苦卓绝而又成就辉煌。先辈们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超远特立的哲人胸怀和力行进取的创业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的顽强努力,方始有哲学系今天的地位与成绩。优秀的系友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学院(系)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各类优秀人才。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2003年与文学系和历史系一同组建人文学院,2005年5月依托哲学系成立了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目前国内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学科配备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哲学院系。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材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哲学院的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哲学院拥有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在哲学系编制内设立宗教学系。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自设)等八个博士点和相应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宗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设有涵盖上列所有学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办学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2个本科专业: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学科融合,学院获得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外国哲学),哲学学科进入“211”二期建设,以学院为主要依托建设了“985”工程“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学院牵头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哲学学科在QS排名近年来稳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

孔子不听

他是哲学博士,文学地位堪比卡夫卡,但遗憾的是至死也未了心愿!

罗伯特·穆齐尔(1880年11月6日—1942年4月15日)奥地利作家。他未完成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之一。穆齐尔生长在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17岁进维也纳军事技术学院,1903年进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190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好评。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在大学任教机会,选择了作家的职业,后又出版短篇小说集《协会》、《三个女人》以及剧本《醉心的人们》等。1930年出版潜心十年创作的巨著《没有个性的人》第一卷,1933年又出版了第二卷。希特勒上台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罗伯特·穆齐尔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没有个性的人》被列为禁书,第三部的另外20章(即第39章至第58章)的出版受到阻挠,罗伯特·穆齐尔也被迫流亡异国。此后,穆齐尔生活在贫病交加之中。1942年4月15日,穆齐尔在瑞士日内瓦的寓所溘然长逝。就在他辞世的那天,他还在坚持润色《没有个性的人》的第二卷第52章《一个夏日的气息》,而直到此时这部已经花费了他25年精力的巨著离终曲还遥遥无期。穆齐尔生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五十年代后随着《没有个性的人》重新出版,他才引起西方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八十年代西方掀起穆齐尔热。人们把他与弗兰兹·卡夫卡、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并列为20世纪最重要的现代派作家。1999年,由作家、评论家和日耳曼文学家等33名重量级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提出了一份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评选活动,位居前5名榜首的是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35票),随后是弗兰茨·卡夫卡的《审判》(32票)、托马斯·曼的《魔山》(29票)、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8票)和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11票)。小说《三个女人》现在,《没有个性的人》与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把这部书当成她的“永久读物”,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更是推崇备至,认为这部“思考的小说”、“哲学的小说”为小说艺术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穆齐尔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思想和写作才华怎样呢?哲学诗画为你精选了他的22个名句,一起来欣赏,进入。1,本性决定行为,本性取决于行为。2,艺术难道不是一种将媚俗从生活中剥离出去的手段吗?它将其层层剥掉。它越是抽象,空气就越透明。越是远离生活,它就越清晰吗?声称生活比艺术更重要是多大的颠倒啊!生活是好的,只要它能经受得住艺术的考验:生活中没有艺术能力的东西就是媚俗!3,生活就是生活:谁不了解它,对谁来说它就是无法描绘的。它是友谊和敌对,是欢喜鼓舞和冷静醒悟,是肠肌蠕动和意识形态。思考除了其他目的以外还要在这些东西中创造精神秩序,也毁坏精神秩序。概念从众多的生活现象中制造出一种现象,而一种生活现象也同样地从一个概念中制造出很多新的概念。众所周知的是,自从我们的诗人认为自己从哲学那里听说思想不可以去思考,而必须去生活之后,他们就不再思考了。4,如今,极其多的人觉得自己与极其多的别的人处于令人惋惜的对立之中。人极不信任生活在自己圈子之外的人,所以不仅一个日耳曼人认为一个犹太人,而且一个足球运动员也认为一个弹钢琴的是不可理解的和劣等的,这是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说到底,事物只是通过自身的限度,进而通过对其周围环境的一种有几分敌对的行为而存在的;没有教皇也就不会有路德,没有异教徒也就不会有教皇,所以明摆着的,人对自己同类的深切依傍就存在于对其同类的拒斥之中。5,生命就是外界的压力挟着人一步一步向前,犹如留在路上的脚印。6,今天每个人所迫切需求的莫过于简单、朴实、健康,也需要一个孩子,因为一个孩子就是把一个人牢牢栓在地上的东西。代表作《没有个性的人》7,尘世中虚拟的东西不仅包括了神经虚弱的人的梦,而且也包括了还没萌生出来的上帝的愿望。一桩虚拟的经历或一桩虚拟的实情不等于现实的经历和现实的真实,更不等于现实存在的价值,而是至少按照它们的追随者的观点来说,它们包含着某种很有神性的东西……这些神性的东西促成了我们逐渐成为理想主义者或梦幻主义者。8,这是一个没有被清除掉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的哪点让我们感觉到了强烈的、特殊的个性呢?我们像工厂里复制制造出的螺丝钉,一个个毫无差别,彼此的个性被抹平了,因此也就毫无生机和希望。9,时代是无法反驳的;这样说并不是出于不可知论,而是因为没人有那么多时间来干这件事。除了严密监视并偶尔警告那些时代,人们也做不了别的。10,一个人如果没有被时代即刻惩罚过,他就没有资格怨恨社会。11,他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看上去具有如此一般性的才智,以致竟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你从他的形象上猜不出他的职业来,不过他看上去也不像一个没有职业的人。……可是这些个性却与他无关。……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事物是固定的,他在这个世界的形象不表明任何别的东西,只表明了今天所有现象都有的这种杂乱无章的性格。12,艺术完全可以选择伤风败俗和病态的东西作为起点,但是为此目的而被表现的东西——不是表现本身,而是那些被表现的伤风败俗的和病态的东西——却已经既非伤风败俗,亦非病态了。……它意味着去表现某种东西:去表现它与千百种其他事物的关系,因为这些关系不可能以别的方式客观地去表现,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把某种东西变得能够被理解和感受……13,读大学时,这俩人醉心于一种唯物主义的生命解释,即把人视作没有心灵和上帝的生理和经济机器。也许人的确就是这样的,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这样一种哲学的魅力不在于它的真理性,而在于它那种魔鬼般的悲观的可怕的智性特征。14,有些文学遗产是伟大的礼物;但是通常来说,遗作总是与商店倒闭时的大甩卖和大减价具有可疑的相似之处。之所以它们尽管如此还能受到喜爱,可能是因为,读者们对于一个最后一次向他们提出要求的作家往往怀有一种情有可原的偏爱。15,各种人物获得荣誉,要是在从前人们才不会把这些人放在眼里。粗暴生硬的东西变得温和,已分离的又汇合,有独立思想的人向赞誉让步,已经形成的审美力重新遭到风险。16,在一件干得糟糕的事情上,人们可以看到所有干得糟糕的事情的比喻。17,我们沉默不语,就是在互相赠与生命片刻。18,那个当初已被埋葬的世纪在其下半叶没显出多大的特色来。它在技术上,商业上以及在研究上是明智的,但是除了这些它的能量焦点问题以外,它寂静和虚假得像一片沼泽。……崇高目标的要求以一个警察局的方式支配着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说《学生托勒斯特的迷惘》19,知识所提出的对深刻、大胆和创新的要求,暂时还仅局限在全然理性和科学的方面。但是知性在蔓延生长,一旦它把握住了情感,它将成为精神。迈出这一步,是诗人的事情。20,那个有寻常现实感的人像一条鱼,它咬钓钩,没有看见那根线,而那个有那种也可以被人们称之为虚拟感的现实感的人,则从水里把一根线拉起来而浑然不知线上是否有钓饵。与一种对咬那钓饵的生命的极端冷漠态度相对应的,是他有着做出十分古怪的事情的危险。21,在一个没有个性的年代,人们愈发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临终话语,尽管它们只是佯作的临终的话语。身处一个充满喧闹和叹息的世界,却只发表一些小小的故事和观察;在有那么多重要事情的年代,却只谈次要的事情;为那些远离事件中心的现象而生气;毫无疑问,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懦弱。22,当人类靠近时,羊是胆怯和笨拙的;它们尝过傲慢的责打和掷石子的滋味。但是当它们安静地站着,凝视远方时,它们就忘记了人类。它们十只或十五只地把脑袋抵在一起,组成一个光环,脑袋构成光环巨大的、沉重的中心,后背构成另一种颜色的光线。它们的头顶紧紧地互相挤靠着。它们就这样站着,由它们组成的圆轮连续几小时一动不动。除了风和阳光,以及它们额头之间那一分一秒的永恒之搏动,它们似乎不想去感觉其他东西,这搏动在它们的血液里,并且从头向头传达着,仿佛囚犯在敲打着监狱的墙壁。

结婚吧

她是最受欢迎的哲学博士,连新闻联播也赞扬她,38岁依然单身

她是最受欢迎的哲学博士,连新闻联播也赞扬她,38岁依然单身相信大家都发现在大学中有一类课程是必修的,那就是哲学类课程,其中包含了思修、马哲、毛概等。这些满满都是理论的学科,除了对这些热爱的同学,其他人听起来都会觉得很枯燥。而根据很多学生的自我反馈,这类课程也是大学里逃课率最高的课程。不过,在复旦大学里却有一位老师把这门课讲得非常生动,她就是陈果。陈果今年才38岁,还是一位年轻的博士,她所上的哲学课都是爆满的,甚至有人说抢她的课比双十一抢购还难。她究竟厉害在哪里呢?出生于1981年,陈果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妞。她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上海复旦大学念的,毕业以后也留在了母校工作,担任社会科学部思修品德修养及法律基础任课老师。陈果还在上学的时候就表现得很优秀。因为长得高,还好看,她上大学的时候就做过兼职模特,在学校的晚会里也经常看到她的身影。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拿过各种奖学金。陈果讲课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呢?长得好看或许是其中很小的因素,关键还是她的鸡汤式授课方式。很多前来听她的课的学生都备受鼓舞,在她这里总是得到不一样的心灵启示。除了在学校里很受学生的欢迎,陈果还是一名妥妥的网红。因为她出色的演讲,有学生把她的上课视频传到网上,从此她便在网络上走红了。她的各种话语不仅鼓舞了复旦大学的学生,如今还鼓舞着全国各地,各个年龄段的人。甚至连新闻联播都指点称赞过她是“心灵偶像”,彰显了时代的正能量。不过在认同她的同时,还是有不少人对她提出了质疑。有人说,这种心灵鸡汤谁都会说,听起来或许很正确,但是在现实中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人红是非多,陈果老师火了,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质疑,比如她的感情问题也被人诟病了。虽然博学多才,长得也好看,但是已经38岁的陈果还是孑然一身。连撒贝宁也曾在《开讲啦》中直接问她:学历那么高不怕嫁不出去吗?不过陈果的回复却是十分淡定的:有成见的人通常不会要我们这种人,但是我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寻觅的也是心胸豁达的人。所以我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应当限制你的情感生活。看得出来,陈果对于感情并不是一个会将就的人。而且她内心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也不必太担任人家的感情生活了。大家喜欢这个智慧和美貌并存的网红博士吗?欢迎积极留言评论!

是狸德也

一位女哲学博士的求职经历

2019年2月21日,人社部、全国妇联、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严禁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这则消息让我想起十多年前自己求职的艰难历程。我把它们记述下来,希望这些伤害真正成为历史。我是一个爱哲学,不畏艰辛,甚至不惜从零开始的女子。2001年7月我从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放弃了在化学系直升博士的机会,毅然转入一个对我来说既陌生又极具魅力的领域——哲学。同年9月,我如愿地进入哲学系攻读伦理学专业的哲学硕士。2004年我又申请到海外留学的奖学金,远赴欧洲攻读政治哲学博士。2007年7月,我完成了三年的博士学习,获得政治哲学博士学位,信心满满地回到祖国,计划由此开启自己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工作。然而,这一心愿却历经波折,久久难以达成。回到北京后,我立即向北京设有哲学系的八所高校和研究机构递交了自己的简历,开始准备面试和试讲。然而,等待是漫长的,也是令人失望的。于是,我开始给一些我特别想去的学校打电话询问情况。其中一所高校拥有国内数一数二的哲学系,其主管招聘的领导接了我的电话,并且非常热情地回应我:“我看了你的简历,非常优秀,很好!你来试讲吧。”放下电话,我兴奋不已,感觉自己的哲学梦马上就要实现了:如果在中国的哲学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那么需要做的就只是辛勤地耕耘,阅读、思考,并与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们探讨学术、进行辩论;而这正是我理想的人生。试讲当天,我做了充足的准备,在十几个老师面前展示了我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试讲结束后,哲学系的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你的试讲很不错,学术背景和个人素质也都很优秀;但是,我们想招一个男生。”当“男生”这个词从他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似乎还没有完全从他前半句话的夸赞中回过神来。刹那间,我像突然被一颗子弹击中了要害,一下子呆在那里,张口无言。这位领导看我受到了突如其来的打击,也觉得场面有些尴尬,便匆匆结束了谈话。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有些恍惚,怎么也理不出这位哲学前辈说话的逻辑:我是女生怎么能成为拒绝我的“理由”呢?这样做不违法吗?他们为什么不要像我这样优秀的女生,而想要男生呢?我当时应该如何回答才有可能争取到这个工作机会呢?难道说我应该答应去变性吗?……一连串的疑问让我感到困惑而悲哀。本文作者与牛津大学法理学首席教授张美一个月之后,我又接到某研究机构的招聘老师打来的电话,称因为我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秀,所以很想录取我;并且希望在正式的笔试和面试之前见面谈谈。这个电话又一次激起了我实现梦想的激动心情。我按照老师给的地址兴冲冲地去面谈,但到了地方我才发现,这个地址并不在我投简历的研究单位内,而是在该研究单位外一个偏僻的小楼里。这位老师解释说,单位正在装修,所以他们在外面办公。办公室里也没有见到其他研究人员,而这位接待我的老师似乎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和我交流,只是不停地抽烟,显得非常不耐烦。我只有在烟雾缭绕中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哲学梦想。最后,这位老师对于应聘求职的事也没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而我只得怏怏地回家了。几天之后我参加了该研究机构的英语笔试,内容是一段英译汉和一段汉译英。我因为在国外读博士四年都是英语教学,而且十几万字的博士论文都是英语写作,所以并没有觉得非常困难。然而,一个星期之后,我被告知笔试没有通过。我当时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就找到这位主管招聘的老师要求看看卷子,而那位老师却说:“你考得实在太差了,没有必要再查卷子了!”这样的回答如同给我泼了一桶冷水,让我瞬间清醒过来。我回想起这位老师第一次叫我去他办公室的情形,只能感叹自己太单纯,居然空着手就去“面谈”。大概是让这位老师大失所望,才会落得如此下场。前两次求职的打击让我突然意识到,女性在哲学这个行业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于是,我在接下来的求职过程中,一律不写性别;我心想,凭着我男性化的姓名,大概可以侥幸通关。两个月之后,我仍然没有在京城的哲学领域找到愿意收留我的地方。绝望之际,我突然接到一所不太知名的学校给我打来的电话。负责招聘的老师说:“你怎么投了简历就一直没和我们联系了?”我心想,我投了简历,应该是你们和我联系才对啊!当然,心里虽然不乐意,但嘴里还是连连地道歉。那边说,“你过来面试吧”。我放下电话,欣喜若狂,想着命运终于眷顾我这个“爱智慧”的女人,要给我一个继续哲学研究的立足之地了!本文作者与剑桥大学著名女哲学家奥尼尔如前几次一样,面试效果很好,各位老师都非常满意。面试结束后,哲学系的负责人告诉我:“你去体检吧,准备走程序。”当听到这句话时,我真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庆幸自己多年的心愿终于要达成了,我甚至对世界和命运都充满了希望。于是,我很快完成了体检,还搬到这所高校附近住下,等着走程序、办手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我从2007年10月份一直等到2008年1月份都没有接到让我办手续的通知。我当然也不断地去打听和询问,但得到都是一样的回复:“请等待”。看着与我同年毕业的同学们都已经纷纷走上了工作岗位,我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而我在意大利省下的奖学金此时也快花光了。在万般无赖之下,我只得选择去另一所高校做哲学博士后,以便尽快结束这种北漂失业的状态。后来,我才听说,当时这所高校为什么会在收到简历许久之后突然叫我去面试,后来又迟迟不肯给我办手续,是因为哲学系两派老师内斗,都要进自己的人,而我只不过是双方争执不下,借以攻击对方的一枚棋子。两年博士后的生活暂时继续了我的哲学梦,然而我仍然时时处在找不到工作的惶恐之中。当时,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留在攻读博士后的学校。以我的学术背景来说,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一种奢求。为此,我努力地发文章、积极帮忙系所的国际会议、卖力地做学术演讲的翻译……可能是看我太拼命了,系里一位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是不可能留下的。其实,只要看看各大高校哲学系的男女比例就能明白。哲学系里几乎没有女老师,清一色的男士,完全是“绅士俱乐部”。当然,女学生倒是不少。我似乎又一次从迷梦中惊醒,意识到自己的周围有“隐形的墙壁”,头顶上有“看不见的天花板”。两年的时间过得很快,2009年我又开始到处求职。虽然我仍然心怀梦想,但我再也不敢只投哲学专业的职位了,往政治学、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的研究岗位也发了简历。很快,我得益于在欧洲留学的背景,在某高校的国际关系学院找到了教学科研的工作。回想两年之中的求职经历,我似乎如当初所愿,在中国学术界找到了一块立足之地,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播种、开花结果。然而,我总觉得心有不甘,不仅因为我心中的哲学梦想没有实现,还因为我知道,有千千万万如我一般的女子,在如我一般的境况中不断地碰壁,不断地受到打击和歧视,而这一切都是不公平的!长久以来,女性与哲学的关系一直被误解。将这种误解推到极致的莫过于周国平先生的一句名言:女人做哲学,对女人和哲学都是一种伤害。然而我却认为,哲学代表着人类对世界最深刻、最终极之原则的思考和规定。否定女人能对人类的终极问题做出思考和判断,对女人来说,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伤害。作者:李石来源:她哲学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她哲学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她哲学 | 作者:李石(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触动爱

她是最受欢迎的哲学博士,连新闻联播也赞扬她,38岁依然单身

她是最受欢迎的哲学博士,连新闻联播也赞扬她,38岁依然单身相信大家都发现在大学中有一类课程是必修的,那就是哲学类课程,其中包含了思修、马哲、毛概等。这些满满都是理论的学科,除了对这些热爱的同学,其他人听起来都会觉得很枯燥。而根据很多学生的自我反馈,这类课程也是大学里逃课率最高的课程。不过,在复旦大学里却有一位老师把这门课讲得非常生动,她就是陈果。陈果今年才38岁,还是一位年轻的博士,她所上的哲学课都是爆满的,甚至有人说抢她的课比双十一抢购还难。她究竟厉害在哪里呢?出生于1981年,陈果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妞。她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在上海复旦大学念的,毕业以后也留在了母校工作,担任社会科学部思修品德修养及法律基础任课老师。陈果还在上学的时候就表现得很优秀。因为长得高,还好看,她上大学的时候就做过兼职模特,在学校的晚会里也经常看到她的身影。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拿过各种奖学金。陈果讲课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呢?长得好看或许是其中很小的因素,关键还是她的鸡汤式授课方式。很多前来听她的课的学生都备受鼓舞,在她这里总是得到不一样的心灵启示。除了在学校里很受学生的欢迎,陈果还是一名妥妥的网红。因为她出色的演讲,有学生把她的上课视频传到网上,从此她便在网络上走红了。她的各种话语不仅鼓舞了复旦大学的学生,如今还鼓舞着全国各地,各个年龄段的人。甚至连新闻联播都指点称赞过她是“心灵偶像”,彰显了时代的正能量。不过在认同她的同时,还是有不少人对她提出了质疑。有人说,这种心灵鸡汤谁都会说,听起来或许很正确,但是在现实中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人红是非多,陈果老师火了,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质疑,比如她的感情问题也被人诟病了。虽然博学多才,长得也好看,但是已经38岁的陈果还是孑然一身。连撒贝宁也曾在《开讲啦》中直接问她:学历那么高不怕嫁不出去吗?不过陈果的回复却是十分淡定的:有成见的人通常不会要我们这种人,但是我觉得心胸豁达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我想要寻觅的也是心胸豁达的人。所以我觉得世上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应当限制你的情感生活。看得出来,陈果对于感情并不是一个会将就的人。而且她内心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也不必太担任人家的感情生活了。大家喜欢这个智慧和美貌并存的网红博士吗?欢迎积极留言评论!

贝贝熊

国外博士有哪些种类?

博士学位持有者通常被视为其所在领域的权威,许多人指出,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提高一个人的专业信誉并提高他们的简历质量,很多想要申请国外博士学位的学生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哲学博士是什么,是修读哲学的博士吗?哲学博士和博士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有人希望在所选领域成为专家,并希望在研究、写作、出版、教学、管理和/或私人执业方面拥有更广泛的选择,那么博士学位肯定是值得考虑的,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博士学位:哲学博士,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博士,大多数学生申请的学位。专业博士,毕业后有特殊头衔的博士。1.哲学博士,俗称博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俗称博士学位或研究博士学位,旨在为人们在大学或工业领域的研究生涯做好准备,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学术领域内发现新知识。哲学博士学位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学术领域,包括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高技术领域或工程; 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和经济学; 和哲学这样的人文学科。中国的顶尖院校的老师及机构通常要求应聘者,至少是博士学位。除了学术界,制药行业、医学行业和政府机关人员,对于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2.专业博士专业博士,旨在为人们提供在特定行业或就业环境中成为有影响力的领导者所必需的实用技能,如商业、心理学、教育或护理。专业博士学位的例子包括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通常称为DBA; 心理学博士学位,通常被称为Psy.D.;教育学博士,通常称为D.Ed;文学博士 D. Litt.,通常属于荣誉性质,拥有人通常是已拥有另一个博士学位的学者。两者有哪些区别呢?先说下,两者的申请难度相差不大,也都是全日制学位,学制与专业有关。申请看重点不同,哲学博士,强调学生的学术能力,如本科成绩单,标准化考试成绩和研究课程所证明,这些课程不一定需要工作经验。专业博士的学生,要具备提出系统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因此,如果想要申请专业博士学位,学生必须在所申请的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培养目标不同,哲学博士,注重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理论教学多余实践性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或者高校任职。专业博士,以培养可高效解决问题的学生为基本远侧,注重某一行业或者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能够拥有该领域广泛的专业直接,及迅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不同,哲学博士,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专业博士,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老房子

厉害了,国内哲学专业排名前五的大学,每所都是“双一流”大学!

哲学一词,中文最早使用于19世纪末、从日本的汉文"哲学"使用引用过来,是philosophia(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汉文翻译,词义是"以辩证方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那么国内那些大学的哲学专业是比较强劲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排名在前五的大学都有哪些吧!1、北京大学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郑昕、洪谦、熊伟、冯定、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系)自1956年成立至今,经过60年的发展,艰苦卓绝而又成就辉煌。先辈们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超远特立的哲人胸怀和力行进取的创业精神,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几代人持续不断的顽强努力,方始有哲学系今天的地位与成绩。优秀的系友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学院(系)为社会培养了5000余名各类优秀人才。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2003年与文学系和历史系一同组建人文学院,2005年5月依托哲学系成立了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目前国内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学科配备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的哲学院系。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材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哲学院的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哲学院拥有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是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销系建制,1960年恢复设立政治系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2000年在哲学系编制内设立宗教学系。本系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本系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哲学系之一。2002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自设)等八个博士点和相应硕士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宗教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设有涵盖上列所有学科的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哲学一级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遴选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研的重镇之一,目前已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社会办学等系统的教学、科研体系,涵盖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各专业均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学院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2个本科专业: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学科融合,学院获得了国家重点学科1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外国哲学),哲学学科进入“211”二期建设,以学院为主要依托建设了“985”工程“价值观与民族精神”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创新基地,学院牵头建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哲学学科在QS排名近年来稳居101-150位段,最高排名为全球高校第34位(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