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校专业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科分析大反弹

高校专业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科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简称中国社科大,是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由教育部审批创办的,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组建而成的人文社科类重点大学。是国家公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由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并没有参与2017年的学科评估,所以学科等级无从知晓,只能等第五次学科评估了,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双一流”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科建设7个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科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等级:中国社科院就业方向: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律政机关(律师)法学介绍:又称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规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级:中国社科院就业方向: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政治学与行政学: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社会学社会学等级:中国社科院就业方向:社区干事,社工,护工,青年工作者,平等和多元化官员以及体育发展官员等。社会学:社会学是系统地研究社会行为与人类群体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一门现代学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汉语语言文学汉语语言文学等级:中国社科院就业方向: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汉语语言文学: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的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一所刚刚兴起的大学,专注于人文社科领域,背靠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个大平台,在人文社科领域自然会有一席之地,相信喜欢人文社科的同学完全可以考虑。

猴驸马

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学科内容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自从有国家以来,人类社会就大致可以分成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部分。经济是物质生产活动及其衍生的范畴,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范畴,政治则是统治和管理的范畴。 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本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发展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一直在改变着它们的本身和相互关系。发展趋势是:经济、社会和政治越来越具有独立性,三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清晰。同时,三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种历史变化的本身,还决定了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说明,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发展的结果,是物质的关系,不纯粹是制度安排的关系。经济学以人类的物质生产生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关注的是经济要素之间的各种关系。社会学以道德、法律、文化、宗教等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政治学以政治生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关注的是各种制度。制度的建立、破坏,再建立和再破坏是政治的永恒主题。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是所有政治问题的根本问题。 领袖或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是所有政治制度的核心。在皇权政治下,皇位世袭制度是那时候所有政治的核心。在民主制度下,民选领袖是所有政治的核心。在民选领袖制度下的皇位世袭,其实质仍然是民主制度,比如目前很多国家虽然依然存在着天皇、国王等等,但只要他们的实际领袖——内阁总理大臣是民主选举产生,这种政治就是民主的。而在民主制度下的领袖地位世袭,那也是封建皇权制度,虽然它可以称为“共和国”。所以,当我们问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问的是取得资本性质的各种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当我们问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问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道德、法的关系。当我们问政治关系的本质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问的是上级和下级、管理和被管理、指示和执行之间的关系。执行上级命令,对政治来说是最神圣和最重要的。政治需要权威。 在经济领域,人是作为劳动出现的。不但劳动之间会发生关系,而且劳动与其它非劳动要素,比如土地、厂房、设备等等也会发生着关系。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是劳动作为经济要素在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竞争。 竞争是社会的永恒主题。社会关系,首先是合作关系。个体为了合作才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但是,存在社会关系,就存在着竞争。不同的社会关系,就有不同的竞争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合作关系性质决定了社会关系的性质,而社会关系的性质又决定了竞争关系的性质。在经济这里,人是作为劳动出现的。劳动是生产要素,因此决定人和人经济竞争的首先是就业。是否能够就业,决定了人作为劳动的第一次竞争。已经就业的劳动,也存在着竞争。他们竞争的不是别的,而是分配,即收入的多少。在社会和政治那里,又有不同的竞争内容。也就是说,劳动的生存是由社会决定的。 在这里,效率是衡量标准。在资本的眼睛里,人的劳动因经验、技能、受教育程度等等而有价值。在现代企业中,这些都已经成为分配因素。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就确定过八级工资制度。每一级别,工资都不一样。经验是主要的分级标准。技能也是企业确定分级制度的要素,比如各类技术职称,就是技能分配。不同的职称,工资也不一样。教育程度也一样。

三纲

2021 年全国统考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某化学老师在讲解化学元素周期表时,还与学生分享了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故事,鼓励学生探索真理,发现化学的奥秘,盖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勤思解析】B。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结合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题干中的化学老师分享门捷列夫个人故事,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态度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从教育语言上讲,这一生动表述属于( )A.教育定义 B.教育概念 C.教育隐喻 D.教育术语【勤思解析】C。教育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题干中是把人生与扣子做了比较。3.分别从“教育—劳动生产率—工资”和“教育—筛选—工资”的角度讨论工资与教育的关系问题的两种理论是( )A.人力资本理论和文凭理论B.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C.再生产理论和文凭理论D.再生产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勤思解析】A。人力资本理论重视教育投资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经济效益。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并不能提高人的能力,只是一个筛子,是用来区别不同人的能力的手段。4.布拉特等人研究发现,在同辈群体交流中,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不能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多个发展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个发现说明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具有( )A.差异性;顺序性;不平衡性B.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C.阶段性;顺序性;差异性D.不平衡性;阶段性;差异性【勤思解析】C。个人的身心发展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题干中的现象指的是布莱特效应,儿童倾向于理解同化高于自己发展阶段同伴的推理,说明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有顺序性,由低到高发展,不同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不同,所以有阶段性。儿童不能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多个发展阶段的同伴的推理,所以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具有差异性。5.赫尔巴特认为,卢梭要求一个成年人长久陪伴一个孩子,献出自己的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教育的代价太昂贵了,说明他不赞成( )A.国民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个别教育【勤思解析】B。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中强调自然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6.伴随封建庄园经济的退场,机器大工业取代了手工业,在机器操作中,工人“使用工具”变成了“服侍机器”,虽然操作机器也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但整体而言,操作技术大大简化了,为避免人被机器奴役,马克思主义者主张要实施( )A.技术教育 B.职业教育 C.全面发展的教育 D.劳动技术教育【勤思解析】C。马克思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7.据据《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划,到2020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其中普惠园占80%。这里指的学前教育不属于( )A.基础教育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国民教育【勤思解析】B。学前教育针对的是3-6岁阶段的儿童,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义务教育包含小学和初中。8.博尔特在课程理论上的建树在于( )(缺失)A.B.C.D.9.小丁不怎么懂的拒绝别人。一天,小丁正在和爸爸打羽毛球,小红过来说也要玩,小丁把球拍让给小红,但是很不情愿。回家路上,爸爸对他说:“如果还想玩,可以和小红说,我再玩儿一会儿就给你。”从德育途径上说,爸爸的做法属于( )A.管理育人 B.活动育人 C.环境育人 D.指导育人【勤思解析】D。活动育人是指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管理育人是指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环境育人强调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来促进学生发展,指导育人强调他人在教育活动中的引导。题干中爸爸对小丁进行引导教育是一种指导育人。10.某师范学院给师范生开设“20世纪数学思想史”课,按照舒尔曼的教师知识分类框架,此课程核心功能是增进教师的( )A.内容知识 B.课程知识 C.学科教育 D.教育脉络【勤思解析】A。内容知识:舒尔曼提出的知识包括以下几种:内容知识是,学科本位的知识基础,学生必须对所任教的学科有专业的和深刻的认识。学科教育学知识:教授这些知识所需要的教学技巧。课程知识: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及对学校课程的认识。教育脉络知识:了解教师群体的文化特征,学校、社区及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20世纪数学思想史是有关数学学科内容知识。11.无A.B.C.D.12.下列格言中体现自我教育法的是(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省察于将发之际,省察于已发之时【勤思解析】D。自我教育是指个人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过程。自我教育能力即学生个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构成。选项D强调个体的自我评价对自己行动的调节作用。13.在“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中,胡老师教学目标之一是在教师示范和讲解后,学生独立列举至少一个日常生活中使用负数的例子,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标准,这一目标中涉及的认识维度的类目是( )A.理解 B.分析 C.运用 D.创造【勤思解析】C。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这里学生能够根据负数的概念例举生活中的例子,是属于运用。14.有关六艺陈述正确的是( )A.乡学侧重书数教育,国学重视礼乐教育B.礼乐和射御分别面向不同层级的奴隶主子弟C.射御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D. 乡学和国学对“六艺”教育的要求在层次上有所不同【勤思解析】D。西周无论是国学或是乡学,不论是大学或是小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层次的不同。国学包括小学和大学,小学侧重书数,大学侧重礼乐。礼乐是六艺教育的中心。15.按发生的时间排序( )A.设立太学;文翁兴学;设立鸿都门学B.文翁兴学;白虎观会议;设立鸿都门学C.白虎观会议;设立太学;文翁兴学D.设立鸿都门学;白虎观会议;设立太学【勤思解析】B。太学,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确立了儒家经学在官方学术中的主导地位,汉武帝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太学的正式设立。文翁兴学(郡国学)是汉景帝时期,最早的官方办学措施;鸿都门学由东汉汉灵帝在洛阳创办的。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16.唐代专门面向科举考试设立的学校是( )A.广文馆; B.弘文馆 C.国子学 D.四门学【勤思解析】A天宝九年,增设广文馆,作为考生读书必备之地,有补习学校的性质。广文馆入学不受年龄限制,表明唐代重视科举考试。17.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教育基本任务是( )A.朱熹、颜元 B.颜元、王阳明 C.朱熹、黄宗羲 D.朱熹、王阳明【勤思解析】D。本题考查朱熹和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朱熹主张通过教育把“气”与“不善”清除掉,这个清除的过程,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工夫。王守仁即王阳明,他认为“学以去其昏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18.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如以中国之伦常为名教之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其体现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经世致用 C.中体西用 D.洋为中用【勤思解析】C。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19.梁启超重视女子教育并积极推动女子教育实践,他参与创办了( )A.务本女塾 B.经正女学 C.爱国女校 D.振华中学【勤思解析】B。梁启超主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提倡创设女学。1898年,他积极参与中国第一所女学——经正女学的筹办,以实际行动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20.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共7年,规定为义务教育的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七年教育”是在哪个学制中提出的(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勤思解析】A。在壬寅学制中,蒙学堂和寻常小学堂共七年,规划为义务教育性质,“无论何色人等皆应受此7年教育”。 因此1902年的壬寅学制是我国最早对义务教育阶段和性质进行规定的学制。21.恽代英重视教育,其主张实施( )A.单元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适应个性教学法 D.自我辅导法【勤思解析】D。恽代英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杰出的青年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他提出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特别是对“自学辅导式”教育教学方法的提出,对我国今天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22.抗战时期,组成西北联合大学的学校是( )A.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央大学B.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C.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中央大学D.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中央大学【勤思解析】B。把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迁往西北,先迁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迁往陕西汉中。组成西北联合大学。23.梁漱溟期望通过乡村重建,探索出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其教育改革思想强调( D )A.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B.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C.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D.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勤思解析】D。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是晏阳初提出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是黄炎培提出的;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陶行知提出的。24.关于希伯来学校教育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A.教师教儿童学《塔木德》时鼓励儿童发问B.教师体罚学生以提高学习《吠陀》的效果C.在文士学校,学生在纸草上书写D.学生在泥板书舍用楔形文字书写【勤思解析】A《塔木德》是2世纪末~6世纪初出现的,作者是塔木德。是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仅次于《圣经》的典籍。《塔木德》是以六卷《密西拿》为主体的阐释和辩论展开的一本宗教典籍。古希伯来的初等教育中,10~15岁儿童主要学习《密西拿》。25.关于雅典城邦教育,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主张是( )A.自由民教育要兼顾文化和职业技能B.家庭教育是合适方式C.青少年教育应成为城邦立法者最关心的问题D.智力训练先于身体训练【勤思解析】C。《政治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政治学著作,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政治学》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城邦问题,以“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为前提,分析了城邦的形成及基础,探讨了各种城邦理论、制度,研究了各政体的分类和变革,并提出了他关于理想城邦的设想,从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被视为政治研究体系的典范。亚里士多德不主张自由民学习职业技能;家庭教育只是其教育阶段的一部分;在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中亚里士多德主张先进行体育,后进行智育。26.关于儿童早期教育,昆体良的教育建议( )A.7岁前不必认字 B.不要让教育成为一种娱乐C.多学拉丁语 D.不要让儿童在他们还不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勤思解析】D。昆体良及其强调教育应该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指出“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至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试的苦艾心有余悸”。27.10-15世纪,拜占庭教育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A.确立了西方七艺课程 B.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遗产C.建立起发达完善的教会教育体系 D.创新“教育环”的教学形式【勤思解析】B。拜占庭教育起到了保存和传播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作用。拜占庭直接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文明,古罗马原有城市的文化教育设施是它发展教育的最初基础。借十字军东征和威尼斯的海上贸易,使得西欧人发现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经典作品的手稿。28.集中体现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的表述是( )A.将一切事物教给人类B.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C.儿童天性有博学、道德和虔信的种子D.认识所有造物中最崇高、完美和美好的【勤思解析】A。从他的民主主义“泛智”思想出发,提出了普及教育思想,要求“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并认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为了实现普及教育的理想。28.相对于17-18世纪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而言,同时期的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更为重视A.古典人文学科的教学 B.自然科学和实用学科教育C.神学人才培养 D.自由教育的开展【勤思解析】B。17、18世纪,除了英格兰本土之外,苏格兰等地的五所大学较之牛津、剑桥更为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学科,力求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学费也较为低廉。29. 无30、卢梭将儿童所受教育分为自然教育等,自然教育是A.个人劳动技能和习惯的教育 B.个人知识和道德素养的教育 C.个人才能和器官发展 D.个人生活习惯和态度【勤思解析】C。卢梭的自然教育指向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指明不受人为因素制约的身心发展自然规律。卢梭多次提到自然发展的观点: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31、20世纪初,法国统一学校运动的重要内容是A.衔接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B.衔接中学和高等教育 C.中等教育普及 D.高等教育大众化【勤思解析】A。法国出现了一个激进的、具有自由主义色彩的组织——“新大学同志会”,主张建立统一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他们认为,统一学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民主教育和择优录取。以新大学同志会的活动为契机,法国很快形成了统一学校运动。1933年,法国政府决定在中学设立统一入学考试制度,使学生享有入学机会的平等。1937年,法国教育部长让·泽提出了在中学(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的初级阶段实行统一学校制度的方案。32、1933-1941年在美国实行“八年研究”的高中教育改革研究计划,其指导思想是A.进步主义 B.结构主义 C.要素主义 D.永恒主义【勤思解析】A。20世纪30年代,美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升学和就业的矛盾。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试图通过加强中学与大学的合作关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实验研究以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33、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中小学教育改革主题:A.强化劳动教育 B.系统知识教学 C.统一劳动学校 D.施行单元教学大纲【勤思解析】B。20世纪30年代,苏联颁布了《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该《决定》建议立刻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研究,保证在教学大纲中有范围精确的各种系统知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在实践过程中却过分强调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导致学校工作走向了另一极端,即忽视学生的劳动教育。34、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反映的是条件作用的A.分化 B.消退 C.泛化 D.强化【勤思解析】C泛化,泛化是对于相似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题干中把风、鹤都当成了晋军的追击。把草木都当成了敌军。35、根据科尔伯格道德理论,学生最有可能出现创造性行为减少的阶段是A.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B.相对功利定向阶段 C.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D.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勤思解析】C 此阶段处于遵守外在规范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遵守外部规则,所以创造性有所降低。36、无论给文字配图还是给图配上文字,都有助于学习者回忆相关内容,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这是因为A.进行了有意义编码 B.扩展了工作记忆容量 C.使用了双重编码 D.形成了信息组块【勤思解析】C 所谓双重编码理论是将长时记忆可分为两个系统,即表象系统和语义系统。表象和语义是两个既相平行又相联系的认知系统,表象系统以表象代码来储存信息,语义系统以语义代码来储存信息。人的视觉表象特别发达,他们可以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语义代码是一种抽象的意义表征。一些离散的材料由于有了意义上的联系而被组织起来,使记忆变得相对容易。37、在课堂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浮力,教师现要求学生把一个土豆放在盛有谁的容器中,土豆沉底,让学生放盐,土豆浮起来,然后又加水,土豆又沉,反复进行 教师使用了A.互惠式教学 B.随机通达教学 C.认知学徒制 D.支架式教学【勤思解析】B随机通达教学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信息进行建构,获得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学要促使学生在多个情境中,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建构,以达到对知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把学习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题干中,教师通过实际情境中变换形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浮力,让学生建立起了浮力的概念。38、根据维果茨基观点,属于心理工具的是( )A.微信表情 B.毛笔 C.无人机 D.口罩【勤思解析】A 维果茨基提出两种工具理论,精神工具是以语言为符号的工具,只有微信表情属于符号。39.在对小学生运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把运算思维能力定义为.....,其定义包括四个方面。A.客观性 B.公共性 C.规则性 D.秩序性【勤思解析】B 本题考查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根据目前回忆的题干,推测应该选择公共性,研究者本人对于思维进行定义是为了保证其他人能够更好的了解。(因为答案CD回忆不完整,如果答案中出现操作性,需要根据定义的特点进行判断,如果定义本身是为了更好地观测、测量,那么本题要选择操作性。)40.大意是对某新教师的教学进行观察和反馈的题目,说明运用的研究方法( )A.三角互证 B.反馈法 C.阐述法 D.伪证法题干不全,无法得出答案41.在命题时使用“双向细目表”,以保证试卷知识点的覆盖面和认知层次的合理性,这种做法是为了A.结构效度 B.预测效度 C.同时效度 D.内容效度【勤思解析】D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或题目代表所测对象范围的程度。题干中知识点的覆盖,表明测验内容。42.在对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学业成绩影响的结构性访谈准备中,应采取A.粗线条提纲和标准化 B.精细提纲和标准化C.粗线条提纲和灵活化 D.精细访谈提纲和灵活化【勤思解析】B 机构性访谈需要提供精析提纲,按照标准流程进行。43.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先后进行了三轮实验,实验班有第一轮的1个班,到第二轮的300个班,在到第三轮的上千个班,以建立和 ,实验的教学体系,这一教育实验属于A.真实验 B.准实验 C.前实验 D.预实验【勤思解析】C本实验在选取被试的过程中,未进行随机分配,但是一直把常规班作为控制组,所以属于准实验。44.年龄、教龄、职称不同的同一学校同年级的物理教师,都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授一段时间后,再对所教学生进行学业成绩测试,不同老师的学生成绩变化不同。根据此结果推论,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业表现,这种分析方法属于( )A.求同 B.求异 C.剩余 D.共变【勤思解析】A 所谓求同法是指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个场合中,仅有一个共同的情况,那么这个共同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题干中,唯一共同的原因是新的教学方法,这种因果分析属于求同法。45.研究中学生自尊与创造力的关系,分别用《自尊量表》和《创造力量表》。已知中学生自尊水平和创造力均呈现正态分布,其采用的分析方法是A.二列相关 B.积差相关 C.等级相关 D.φ相关【勤思解析】B积差相关使用的前提条件:①要求成对的数据;即若干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两种不同的观测值,②两个变量各自总体的分布都是正态;③两个相关的变量都是连续变量④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应是直线性的。目前题干中符合积差相关的分析方法。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46.劳动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勤思解析】错误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劳动教育是指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通过劳动教育的概念可知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包含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同样也是劳动教育的内容。47 中世纪大学的主要教育职能是进行职业训练【勤思解析】正确。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的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其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中世纪大学分文、医、法、神四科,其中文科属于预科。教学语言是拉丁语。故题干正确。48 自主学习即完全独立的学习【勤思解析】错误。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完全独立的学习是指在不依靠他人的帮助下进行学习。所以自主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比如按照维果斯基的观点,老师需要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完全的独立的学习,是没有老师的帮助的。所以上述观点错误。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49 从内容和操作角度比较教学中的演示法与德育中的榜样示范法的异同【勤思解析】演示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讲究演示的方法。榜样示范法是德育方法的一种,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示范包括典范、示范、评优。运用榜样示范要注意:(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两种方法具有以下相同与不同。从内容上来看:演示法和榜样示范法都强调模范、样本,但演示法的模范是实物或者教具等,而榜样示范法的模范是人。从操作上来看,演示法和榜样示范法都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但演示法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榜样示范强调的是教师可能是榜样中的一部分影响学生的发展。无论是演示法还是榜样示范法都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50 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形式?试举两例加以说明【勤思解析】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螺旋式的依据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规律,即人的认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螺旋上升。中学物理课程中讲授的"杠杆原理",到高中物理课上概括为" 力矩"的知识,到大学物理课上抽象为"力的平衡"知识就是一种螺旋式课程组织形式。51 简述杜威课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勤思解析】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点出发,批判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制。他认为,课程与教材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出发点来考虑。于是,在经验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从做中学”(以经验论为基础,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学习,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为中心的活动性和经验性的课程论思想,主张以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使儿童同时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种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唱歌、讲故事、阅读、书写等形式。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杜威并没有把个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对立起来,而是看到了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性,强调使儿童最终获取系统知识的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杜威一向反对将成人和专家编写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作为教育的起点,认为必须以儿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但如何将这些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成系统的知识,杜威一直没有解决好。此外,杜威关于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和教材理论是有针对性的,它主要使用于初等教育。这一点时常被人们忽视,并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将杜威的课程论与传统的课程论绝对对立起来,实际上这种对立是有限度的。52 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联系与区别【勤思解析】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存取。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它可以使学生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加以修改。二者的联系: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都属于学习策略,能够共同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的提高。二者区别在于(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元认知策略对认知活动的调节和控制。(2)是否直接作用于学习材料。认知策略直接作用于学习材料,是对信息的加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过程。53 假如要用问卷法开展当前中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调查研究,请简述研究步骤。【勤思解析】(1)确定调查课题。(2)确定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拟定调查计划。①确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②确定调查内容提纲和内容的操作性说明。③确定调查对象的总体、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及其要求。④确定调查方法、手段、工具的说明。⑤确定调查工作的步骤及时间安排。⑥做好各种技术、事务和组织准备,包括培训调查组成员,资料及有关调查器材的准备。⑦确定调查资料的分析处理及调查报告的撰写。(5)开展试探性调查。获得被调查对象的一般认识,修改调查计划或提纲。(6)实施调查。运用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情况,占有材料。(7)整理、分析调查资料,得出调查结论。(8)撰写调查报告。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30分)54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教育局常常宣称,他们希望学校有助于从得到平等机会、情况,确实如此……......机会平等是要确保每个人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这种教育进度和方法有适合个人特点教育上平等要求一种个人化的教育学,要求对个人的潜在才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选自《学会生存》)(1)概述材料的教育公平观(2)分析材料中提出的实现教育公平的主张(3)阐述这种主张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发。【勤思解析】(1)材料中体现的教育公平观:教育公平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认为平等地受教育是求得公平的必要条件;教育公平是人性化的教育,是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不是平均教育,不等于把大家拉平。(2)从学校角度来看:延长就学时间;扩充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采用普通考试、竞争性的测验和统一的评分方法。从社会角度来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3)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教育目的上: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内容:考虑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等。从教育实施上:通过班级授课制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使得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从教育评价上来看,教育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发展。从教育管理上来看,致力于各级教育的横向和纵向发展,使教育能够面向更多的儿童,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此部分答我国课改的问题,结合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谈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即可)55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切比与我老彭《论语述而》。材料二:公孟子曰:“君子不作,术而已。”子墨子曰:“不然。人之其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诛,今也善者不作。其次不君子者,古之善者不遂,己有善则作之,欲善之自己出也。今诛而不作,是无所异于不好遂而作者矣。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材料三: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原有部分字词注释。略。(1)从孔子到墨子又到庄子,在知识学习问题上的认识表现出怎样的变化。(2)结合孔墨庄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教育文化评说他们的知识学习观。【勤思解析】(1)在对待知识方面:孔子强调述而不作,只传播,不创新;墨子强调既述且作,既传播知识也进行创新;庄子认为知识是无限的且不可靠的。(2)士这一阶层的一个来源是由旧贵族没落下来的知识分子。他们曾受过贵族教育,在社会秩序变动剧烈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法定的政治地位,不能世袭,也没有固定的财产,依靠出卖知识技能维持生活。士这一阶层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动,从小生产者上升起来的知识分子。像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是前一个来源的士,他们多半是由一些没落的贵族成为士的;墨子和他代表的墨家是后一个来源的士,他们是由当时的小生产者、小手工业者上升为士的;老子、庄子则是是由旧日没落贵族下降为农民或小私有者而成为“隐士”的。道家这一派和前两派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不积极向当权的世袭贵族靠拢,而采取和当时的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墨子和老子所代表的士,都不轻视体力劳动,这一点却是和一向轻视体力劳动的儒家不同。56 选做题,任选一。都做,以第一题给分。1.根据材料回答:看上去促进学生学习的教育实践,可能压制学生的创造性,因为这些实践不鼓励创新性,不奖赏创造性,而会剥夺学生从事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传统上大规模使用的标准化测验是最为有效的——尽管可能是无意的——压制创造性的工具,教师自己编制的测验,在这方面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这并不是说测验本身是个坏东西,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使用了什么样的测验。当前流行的课堂教学实践,看上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支持和鼓励创造性,而要奖赏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意味着要鼓励学生(1)创造(2)发明(3)发现(4)想象(5)假设(6)预测(编译自Sternberg .R.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2016 )(1)据上,阐述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4个基本途径。(2)2020年1月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4个方面学生考查要求。结合材料,谈其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有何积极意义。(3)用材料提到的6种教学策略,以一种学科为例,设计一项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方案,要求(1)至少用到两种教学策略 (2)方案包含目标和操作步骤。【勤思解析】(1)答:(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通过创造性的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强调启发式教学等;革新原有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改革标准化测验,强调教育评价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培养创造性的教师队伍。(2)答: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高考评价体系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从整体上对我们的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做了规范。从课程功能上看,我们的课程不再仅仅强调基础性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能力。从课程内容上来看,课程内容不再是学科本位,强调基础性,而是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强调其综合性和应用性,开设综合活动实践课程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课程实施上来看,我们开始改变重视教师的教,强调重视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同样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课程评价方面,不再只关注评价的选拔,开始强调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3)(此部分材料不全,教学策略不全面)答:以数学知识三角恒等变换为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一)目标此节课为三角恒等变换,即对正余弦的倍角公式以及正余弦的和差公式进行恒等变换得到半角公式以及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在推导过程过程中,促使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公式,如何根据问题的条件进行公式变形,体会代数式变换和三角变换的不同之处,蕴含了“换元思想”“方程思想”的数学思想以及“只变其形不变其质”的变换思想.(二)教学过程活动1:教师让学生观察正弦、余弦和正切的两角和差公式,分析式子结构的异同,通过两式相加相减得到积化和差公式,并揭示其本质就是加减消元的过程,通过换元构建方程组解方程.紧接着证明和差化积公式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函数名称以及各个角之间的联系,通过换元法与之间展开化简之间做对比,突出换元法的优越性。点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积化和差公式,让学生感受其结构上的同构特点及其中反映的角的三角函数与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内在联系.另外,两式之间又反映了由角建立的转换关系,这体现了数学上的对应转换即映射反演的思想方法.——主要使用了发现、假设的策略,让学员自主发现。同时利用之前的假设,进行验证,从而确定结果的正确性。活动2:引导学生发现并推导降幂扩角公式,并从中推导出半角公式,与其是什么关系?开方之后有正负,正负号该如何取舍呢?点评:学生在熟练掌握倍角公式的基础上,理解角的倍、半间的相对性,采用小步子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倍角公式进行多种形式的转换,学生更深刻第理解和掌握倍角公式,提高公式变换能力,培养运用方程思想、换元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前面公式的发现,能够更好的预测变式出现后的解法,提高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1. 结合下述实验案例回答:为比较系统讲授法与自学辅导法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上的效果,某初中开展了实验研究。在中国知网以系统讲授发和自学辅导法为检索词进行全文检索,检索出4篇文章,在仔细调研读此4篇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方案。在初一新生中随机选100人,据小学结业考试中数学成绩,将得分相同或相近的学生配成50对。随机分配形成2个实验班,随机命名为1班和2班。1班采用系统法教学,2班用自学辅导法开展教学。一学期后进行数学测试。经分析,其1、2班数学平均分分别为85、88。标准差分别为5.5和10.5。两班的平均成绩差异的Z值为1,79.根据测试数据,得出研究结论。(1)指出该研究中文献检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法。(2)写出该实验的实验设计类型,阐明这一类型的优缺点。(3)简析该实验分组方法存在的问题(4)从数据中可以得到什么研究结论?为什么?【勤思解析】(1)答:①文献检索确定的关键词缺少,应增加系统讲授法+数学成绩、自学辅导法+数学成绩②由于检索的文献较少,可以减少检索词搜寻更多文献,比如使用讲授法、自学法等③文献检索的检索项使用了全文检索,也可以使用篇名检索、关键词检索、篇关摘检索、主题检索④文献检索仅使用了中国知网,也可以使用其他数据库进行检索,例如万方、维普等平台。⑤检索词不应该是“系统讲授法和自学辅导法”,最好可以高级检索,分开检索比较合适。(2)答: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R G1 X1 O1R G2 X2 O2优点:能消除前测和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较高。有控制组,许多影响实验的无关因素互相抵消了,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敏感性,又避免了练习效应的影响,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缺点:没有前测,无法确定实验处理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受试者有不同的效果,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3)答:此实验采用了匹配法,主要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一些重要条件上相等或接近,从而控制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但是匹配法在分组的过程中操作比较复杂,在分组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较大的误差。同时通过结业成绩作为匹配的依据,无法完全代表两个学生的数学能力。(4)答:从数据中可以得出两种方法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上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别。根据研究假设,数据统计分析应该使用独立样本的双侧Z检验,当显著性水平α=0.05时,相应的临界值为1.96,数据统计结果Z=1.79小于1.96,因此两种方法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上的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谛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融合

长期以来,对于政治学研究中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地位的争论,主要停留在何者为优的层次上,而鲜有涉及两者在“致用”维度上的统一关系。但是,着眼于兼具哲学与科学内涵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建设,真正重要的问题或许并非在于对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作简单取舍或判断何者为优,而是需要更深入地思考二者如何融合的问题。一按照最宽泛的,也是一种古典的定义方式,政治被理解为公民在公共空间中展现才德、建立功业并获得荣耀的活动,它包罗万象,涵盖了政治共同体中公共生活的全部。相应的,这种理解当中也自然内含着预设政治哲学统摄性地位的基调。因为,只有那些指向“美好生活和健全社会”“正确或完善的政治制度”的内容,才被一些人定义为区别于“公开学说”之意见的“知识”,才可能与上述“正当”的政治活动间建立起必然的因果关联。而站在思想光谱另一端的人们,主张“科学”地理解政治,并把一切形而上学的概念和规律排除出政治生活和政治学的知识体系领域。从学科范式上讲,政治学研究正经历着从哲学时代向科学时代的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代表对哲学或科学范式的简单否定和替代,而是表明二者都在确立对于自身的反思和超越性维度。这种转变是从普遍到特殊又到普遍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一种简单的循环,而是与人类理性思维在否定之否定中实现不断自我超越紧密关联。真正隐藏在哲学与科学、价值与规范之争背后的,其实是对政治学致用维度一以贯之的终极关怀。正是这一维度的始终存在,引导着人们的理性思维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因此,这一维度才是真正可能将整个政治学发展史连贯为一条完整线索的基础。二尽管存在着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分离的现状,但是在更普遍的意义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应然与实然研究正从对立走向统一。在当代世界中,无论是普遍性还是特殊性,都不应该被简单地否定或者替换,因为二者既存在各自作用的合理空间,又存在彼此连接的过渡地带。科学与逻辑不应是简单地占领意志与价值的解释空间,而应尝试解释意志与价值产生及发生作用的机理,而后者也需反过来重新审视其与科学和逻辑的兼容关系。科学与逻辑的背后,同样包含着对秩序的追求,这种追求不能不被看成是一种特定的价值旨趣,所谓剔除不科学内容的过程也不能不与剔除不道德内容的过程保持着内在的共性。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二者适应性的边界问题,也需要我们以二者统一的视角去看待。事实上,我们经常会发现政治科学研究中科学性不足的问题,比如在传统的制度主义框架内,对于特定制度衰亡的解释往往是不充分的,但我们又应该看到,政治科学研究局限的暴露,并不必然创造出政治哲学发挥填充作用的空间。这是因为,上述问题的出现,既可能是政治科学范式内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平衡失调、工具与经验的脱节所致,也可能是源于科学问题对价值问题的不当遮蔽。即便矛盾表现为后一种形态,政治哲学研究的补位也不是自然而成的,而是需要从政治科学研究的弊病中汲取教训,从而避免自身在经院化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因此,探讨应然问题的政治哲学与探讨实然问题的政治科学之间并不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对立和替代的关系,恰恰相反,二者在人们对于政治世界的解释和影响过程中完全可能和平共处。一方面,应然探讨所留下的经验世界的空间有待于实然研究的填充,用以支持其立场、结论,或者丰富其思考维度乃至于提供反思和超越的条件。另一方面,应然探讨所致力于追求的普遍性概念,又通过相应的社会实践,与实然研究发生关系,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践研究走上无限制强调差异性的碎片化认知的道路。毫无疑问,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可以以一种微妙的组合形式共同指向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与改造。三对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之间内在统一关系的另一重理解维度是,既存在政治哲学的研究沿着观念政治的轨迹滑向无意义的解构性阐释的危险,也存在着政治科学的研究在完全祛除有意义的价值议题的情况下沦为为现状提供保守主义注脚的风险。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政治学理论,便实现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目标和研究范式的内在统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科学分析的痕迹无处不在,比如阶级分析和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就是最典型的代表,相较于马克思之前那些沉迷于建构“逻辑在先”思辨体系的政治哲学家而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政治科学的坚定拥护者。但是,如果因此便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英美政治科学混为一谈,又显然是不合适的。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者反对以科学为名,将结构性的、带有价值旨趣的矛盾问题通过技术性的解读去实现意识形态和阶级属性的脱敏化,更不赞同仅从技术性的解释角度来运用政治科学的分析工具。中国本土化政治学学科体系建设在不同阶段应该有所侧重,但不能偏废。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中国本土的政治科学研究起点较低。相应的,本土政治学研究中那些运用最新科学研究方法,比如质性研究方法的成果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和鼓励,同时,基于本土经验的多元创新方法也应当获得更高的评价。另一方面,政治科学的主流范式受现实政治的影响。因此,经由政治科学提炼而成的概念、范畴、体系,必然反映着其所存在的政治实体中的主流政治价值,反映着相应政治哲学前提的影响。归根到底,要实现中国政治学的学术自信、话语自信和学术自立,不是政治哲学或者政治科学单方面的发展所能完成的任务。我们需要超越的,并不是政治学发展中特定的“哲学阶段”或是“科学阶段”,而是一种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简单对立起来的思维定式。我们从不打算否认两者在范畴、范式、功能方面的差异,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承认二者的关系必然以此兴彼衰为唯一指向。着眼于政治学整体的发展前景,高呼“科学时代已经终结神学时代”,或者将“哲学的复兴”视为一个既定的趋势,实际上都不符合事实,而且反映出持论者仍在过分地执着于哲学与科学间“体”的区分,而忘了使二者统一于政治学致“用”的旨趣。事实上,回到政治学本身,尤其是当代中国政治学本土学科体系建设的初心上来,无论我们是期许来自政治哲学的研究能够为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支持,还是希望依托政治科学的研究能够为解决现实矛盾提供经验与方案素材,围绕“体”之维度上的区分所展开的学理争论,都不应该以妨碍“用”之维度上的统一为代价。对于本土政治哲学的发展而言,致用的关键在于反思和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预设,寻找和建构中国价值和中国维度;相应的,对于本土政治科学的发展而言,致用的要害也在于发现西方政治科学的盲区与局限,从而尽快摆脱学步与回应的被动状态。本土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发展完全可能并且绝对应当同向而行。前者在普遍性、价值性问题上的破局,可以为后者破除西方政治科学“价值中立”的神话,真正回到用中国眼光、中国思维、中国立场来思考中国问题的科学解释与解决奠定基础。同理,政治科学本土体系建构的每一分进步,其运用于中国现实中科学性的每一分提升,也都在无形中解构着西方立场的政治哲学所描述的普遍性根基,推动着政治哲学的发展。(作者:王炳权,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孙膑

政治学研究要融入强起来的时代洪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政治学是治国安邦之学,与一个国家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国家建设为政治学研究提供深厚的实践基础,政治学研究为国家发展提供政治理论支持。国家建设与政治学研究良性互动,能够助推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国政治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学术支撑,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学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和勇于承担的历史责任。回应新的时代要求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讲,政治就是设定国家机构及其职权,管理和参与国家事务,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因此,政治学是以国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如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国家机构、国家结构、国家利益、国家治理、国家能力等。尽管随着时代变迁,政治学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但国家建设与发展始终是政治学研究的关键课题。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制度前提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政治前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独特的国情和道路选择,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既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又没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和伟大成功,既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更无法用西方政治学理论来解释。而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如何在理论上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有效化解未来发展面临的风险,增强发展动力,迫切需要包括政治学在内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这是时代对中国政治学研究提出的要求。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政治学如果不能回应时代要求,不能对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变革作出科学解释,不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学术支撑,那么,政治学自身的知识价值和学科地位就无法得到承认,中国发展道路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也会缺失政治学理论上的阐释,结果很可能是中国政治学在实践中失语,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会受到削弱。因此,当代中国政治学人应自觉承担起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努力通过知识生产和思想创新,为中国强起来提供政治学上的有力支持。为强起来提供学术支撑根据知识的特点,政治学生产的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论性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规范性知识;另一类是实践性知识,包括程序性知识和对策性知识。从政治学知识生产的这两种类型看,政治学可以在理论建构、制度设计、政策咨询三个层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当今时代,政治学要有所建树,就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理论支撑。从解释理论的角度说,当代中国政治学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科学阐释。这种阐释不能仅限于对事实和现象的简单描述,也不能单纯停留在讲好中国故事层面,而要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人类的认识规律看,概念往往先于理解存在。对于一个复杂现象如果没有形成概念,这种现象就无法更好地被人所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只有经过概念化提炼和理论确认,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事实和经验才能转化为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被人们所理解、被国际社会所承认。从规范理论的角度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并不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重复,而是一种新探索。这种新探索需要理论上的确认和指引,在这方面中国政治学研究大有可为。比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建构,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机理和实现形式进行学理论证,对人们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在理论上予以回应,等等。这些理论建构需要吸纳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更要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归纳。制度以规范形式为人类行为提供约束和激励,从而使人类摆脱了单纯偶然性和任意性的支配,建立起有序的公共生活。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供给,国家的持续发展就没有保障。从知识角度讲,制度设计蕴含着程序性知识,形式化的制度是程序性知识的表征。这类程序性知识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指导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为人们解决“如何做”的问题提供参考答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等的现代化,还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为国家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如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补齐制度短板,需要政治学深入研究,拿出有说服力的学术成果。政策咨询是指通过专家或智库所掌握、储备的知识和数据,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综合性研究开发,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政策性建议的活动。通过科学决策来保证公共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十分重要。现代社会高度复杂,信息量大,社会关系多变,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多方咨询意见,以避免决策失误。政治学可以发挥其实证、量化分析的优势,从多方面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比如,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关问题、现象、事态情况的综合分析报告;对全局性、长期性问题进行超前研究,做出科学预测,并提出战略性建议;为政府决策机构解决某类问题设计若干可行方案;分析决策实施条件、成本、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提出可供选择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政府政策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评估,为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和追踪决策提供帮助。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体系中国政治学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学术支撑,不仅需要理论勇气和学术抱负,更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为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进行长期不懈努力。站在为国家强起来提供有力学术支撑的战略高度,中国政治学应增强学术自主性,提高学术研究科学化水平,拓展学术研究视野,推动中国政治学研究取得新进展。中国政治学应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开展原创性研究。主张学术自主性和立足中国现实,不是要自我封闭,更不是否认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是强调中国政治学要回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不能从西方理论出发,不应局限于西方理论中固有的概念和观点,更不能不加辨析地将西方政治学学术议题转化为中国的学术议题。学术的生命力源于实践。中国政治学要真正走出单纯引进、介绍西方政治学的阶段,深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生动鲜活的政治运行中发现问题并提炼出学术议题,通过原创性研究实现理论创新,着力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政治学研究须着重关注。这其中有大量问题需要进行科学解答,如一些社会现象需要精确地定量描述,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要精细化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因此,实证研究也是中国政治学应注重的角度和方法。通过定量分析,确定社会现象中有关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数量关系,提升社会现象分析的精细化和准确化程度,从而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政治学研究应以问题为导向,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决定采取何种研究方式和方法。跨学科研究和比较研究是拓展政治学研究视野的两种有效方法。要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整合研究,就要超越学科界限,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跨学科合作,从多维度、多层面展开研究,提升研究的实际效果。同样,开展比较研究有助于获得新的学术成果,而且也可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为使决策科学、合理,可以将相关事物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分析异同、优劣,从而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符合事物的规律和实际。需要强调的是,研究中国问题不能把研究视野局限于中国范围,因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政治学应加强国际比较研究,不仅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比较研究,也要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在比较中更好地认识中国,通过解决中国问题进而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作者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周光辉)

无住

22考研|十三大学科门类解读之“法学”(一)

报考法学的考研er你们对自己的专业了解嘛~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法学思想最早渊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哲学思想。法学一词,在中国先秦时被称为“刑名之学”,自汉代开始有“律学”的名称。法学门类,包含六个一级学科,33个二级学科,其中法学10个、政治学8个、社会学4个、民族学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6个,公安学不设二级学科。0301法学学科介绍法学是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本学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二级学科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史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30104 刑法学 030105 民商法学 030106 诉讼法学 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30109 国际法学030110 军事法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是很有前景的专业,但相对于就业面更广的经济类、财经类等一些专业法学类就业出路相对较窄。不过从社会需求来看法学专业还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因为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求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高学历的法学研究生特别是研究方向与经济、国际交往等相关的研究生无疑是行业内的宠儿。法律专业毕业生可选择以下行业就业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企业管理、合同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在立法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政执法等工作。在公、检、法、司等司法机关从事治安管理、案件侦查、法律监督、审判、监狱管理等工作,担任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人民警察等。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法律教学与研究工作。0302政治学学科概况政治学是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 。狭义的政治学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政治学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在西方,政治学在学术领域里的研究也被称为政治研究、或只有政治两字。政治学意味着在学术上的研究领域,政治研究则代表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培养目标政治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系统掌握政治学理论知识,基本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政治学研究方法。2、具有一定的政治学理论和实践课题研究水平,了解国内外政治学发展的新情况。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4、具有能在高等院校和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胜任本专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或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的能力。二级学科030201政治学理论030202中外政治制度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中共党史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030206国际政治030207国际关系030208外交学就业前景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社会现象的学科,其研究的几乎都是理论方面的内容。应用到此专业的工位岗位很少,所以就业面相对较窄。政治学硕士如果想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在校期间应尽量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个方面的能力,毕业之后可在高校或者培训机构任教,也可考取公务员等等。0303社会学学科概况社会学是以社会变迁为背景,研究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学科。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因其兴起的历史背景,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市场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较坚实的社会学专业理论和方法基础,知识面较宽、创新能力较强,从事社会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社会工作和管理的高层次人才。二级学科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就业前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尤其是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相比,社会学专业总体上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专业。85%的毕业生毕业后选择进企业,企业的市场部需要的是会市场调查、懂得社会心理学常识的人,而这一点恰好是社会学专业毕业生的特长所在。还有就是进入政府部门,传统的研究室人员对于作问卷调查可谓一窍不通,这就使得当前机关的研究室对于社会学学生的需求明显。再次是传媒行业,社会学理论可以让传媒选准最出挑的社会热点,并以最新锐的视角去分析。#考研#01:26

作威作福

《政治通鉴》第一卷出版:政治学者们集体性的探索

7月30日,由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领衔主编的《政治通鉴》新书发布会暨“通鉴视野下的政治科学”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办。《政治通鉴》第一卷正式出版,这是“政治通鉴”研究工程的阶段性成果。未来的多年间,该系列图书将持续出版。北大历史系邓小南教授介绍,《政治通鉴》的系列标志着政治学者集体性的探索,也标志着新型的学术共同体的建构过程。“讲政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色,在传统中国有政治权力、政治活动、政治派系却没有政治学。《政治通鉴》的著书者有资深的教授,也有学界的新锐,主题分类有突出的问题意识和通盘的设计,《政治通鉴》提供的是现代政治学通贯性的知识镜鉴和研究指南,是兼具基础性和前沿性的工具文献。”第一卷的《政治通鉴》也确立了该系列丛书的体例,每一卷本的《政治通鉴》都将包括五个部分的主体内容:古今中外的重要政治学经典;改变政治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政治人物;对人类政治生活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理论;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五个部分其实也是“政治通鉴”研究工程的五个子课题,其中“政治经典文献选编与研究”由俞可平负责,“重大政治事件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王续添教授负责,“重要政治人物研究”由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负责,“主要政治理论研究”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杨雪冬教授负责,“基本政治制度研究”由北京大学何增科教授负责。《政治通鉴》新书发布会“政治通鉴探究”:关注政治学的基础研究工程俞可平介绍,“政治通鉴研究”课题是一项政治学基础研究工程,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经典有哪些;第二,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它们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共和、民主、专制,事实上我们对这些制度的来源和真实意义是不清楚的,我们搞政治学的人也是不清楚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通鉴搞清楚;第三,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什么;第四,政治制度与一个国家的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究竟有什么关系;第五,人类有哪些重要的政治理想,因为一个民族有理想指引着这个民族的演进,这个理想到底是什么?”以刚出版的第一卷来看,每一个部分主题的选择有一定的随机性,许多问题因为在历史中非常复杂,而编写人又希望尽可能准确地去讨论,因而可能一卷只能讨论十个左右的政治学命题,并有编写者自己的视角和理解。如“民粹主义”词条下,编写者费海汀在“民粹主义概述”中写道:“民粹主义并不是一种社会革命纲领,也不具有明确、清晰、恒定的社会改造计划。它更多是一种对人类社会中特定活动和行为的经验性总结。因此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时间要远早于民粹主义概念或民粹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民粹主义这一词汇在使用上的模糊性与宽泛性。即,民粹主义始终是对历史事实的总结,但对经验事实的总结就不得不面对其外部千差万别的历史语境及其内涵与过程中明显差异的挑战。因此尽管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民粹主义现象存在不小的区别,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描述的方式展现一个民粹主义现象的大致轮廓。”“政治科学事件研究最管用,最根本的还是历史的方法”政治学研究在当下大体上划分为三大领域,即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相比于思想和制度,政治过程的研究在现实当中最难。“有学者认为研究思潮难,但是我觉得没有过程、没有事件更难,尤其是政治事件,它不同于一般的政治过程研究。一般的政治过程研究可能讨论的是政治主体的决策,以及决策的实施等。但是政治事件,尤其是古今中外的重大政治事件,也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是人类政治变迁和政治发展当中关键的节点。在这样一个节点上,思想、制度、人物交汇,在重大的政治事件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思想的激荡,也能够看到制度的更替,还能看到人物的沉浮。”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王续添说。对于怎样研究政治事件,王续添认为今天在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方法,有两极化的现象,一方面是学科越分越细,方法从超学科到为学科所有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学科太细,方法也搞得过于学科化,反而不利于学术研究,所以跨学科的研究往往要追求或者说更多地使用更为具有超越学科一般性的研究方法。“所以政治科学事件研究最管用,最根本的还是历史的方法。在实践中我们也不排斥现在学术发展所产生出来的其他的所有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所以在政治事件研究当中从方法的选择上注重对历史方法的全面、准确地运用,尤其是运用历史思维来思考和理解人类重大的政治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变迁。”王续添说。邓小南提及,书中的选题很多和历史相关,其中有史事的回顾,也有政治学的思考,有一些精细撰写的研究的述评。“近些年经常看到历史政治学这样的提法,把政治学与历史联系在一起,加深了其纵深感和实践导向,同时也是学科交汇的产物,从根本上说,历史学的意义在于反思,不仅追寻历史的经验,也反思历史的教训,思考中离不开社会科学理论的导引。现实中我们发现,很多严重的前车覆辙,可能纠偏于一时,却并未能积淀为全民族的深刻镜鉴,这正是因为缺乏集体性、学理性的深入讨论与严肃反思。”(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义净

正确认识比较政治学的学科范畴

#三大体系#尽管一些国家在政治学学科划分时会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时代关注的热点、意识形态的需要和学者的认知等,都可能导致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过分,否则会导致学科划分标准的混乱并违背学科的本质特征。总而言之,学科划分要尊重学科划分的基本规律,即按照学科本身的基本特质和内涵来进行划分。学科划分是一种人为构建的类型,是我们认识相关知识的一种必要的方法或工具,其目的在于反映知识的基本类型。但是,为了认识的方便,我们又不得不将具有连续性或相容性的知识进行人为的分隔和分类。具体到比较政治学,我国在学科划分时最早是将其归入政治学理论之中,后来又划归到中外政治制度之中,再后来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这说明,我国的学科划分者认为它应包括理论、制度和某些非制度因素,如政治文化研究。当然,也有人认为,我国将比较政治学列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是因为考虑中国发展和比较的需要。这也许是中国学科发展的一种思考,也是一直以来我国学科划分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但我认为,学科划分不应将这一因素看得太重,应更看重学科的基本特质或尊重学术规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如果都偏重自己的特殊情况来划分学科,不但各国之间的学科对话会比较困难,而且也会导致认识上的混乱。比较政治与外国政治国外政治学多采用美国的学科划分,将政治学划分为政治学理论、本国政治、比较政治和国际关系,这里的“比较政治”主要是指外国政治和比较政治学的各种理论范式。一些学者所说的“最近几十年来政治学的理论进展主要是在比较政治学领域实现的”,就表达了比较政治学应包括“理论”或“比较政治学理论”的含义。而且,现在的外国政治也主要是指多国比较性议题,也有人主张将单个国家的非比较性议题剔除出比较政治学之列。那么,可以将“外国政治”等同于比较政治吗?由此还可进一步,为什么很多“外国政治”从来就没有被划入比较政治学?为什么很多“外国政治”只是个案研究,并没有比较性,但学科划分时仍将它们保留在比较政治学这个学科之中?比较研究或比较政治研究与比较政治学这门学科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政治学的这门分支学科应该称为“比较政治学”而不是“外国政治”?事实上,主流观点一直将比较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外国政治”,统计数据也可证实大多数比较政治学的研究议题也是如此。我们的学科划分情况也基本如此。然而,基本如此并不等于完全如此。将比较政治学等同于外国政治,早就受到一些知名学者的批判,更重要的是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如果这门学科完全是研究外国政治的话,那么它为什么不称外国政治而称比较政治?这不符合学科命名的一般规律。二是一些理论范式,如政治文化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以至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都被看成是属于比较政治学的范畴,而它们显然不是“外国政治”。严格来说,“外国政治”是指外国的现实政治或经验性议题,因此,也就有了比较政治是以研究现实政治为主业的说法。但上述理论范式显然不属于这个范畴,它们只是研究现实政治的理论工具,这与政治学的其他理论没有什么不同。比较政治与方法论有学者认为,“比较政治是政治学中唯一一门以方法论(即比较方法)命名的学科”。这里实际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指比较政治学就是研究比较方法的学科,二是指比较政治学是用比较方法对政治现象进行研究的学科。两者都表明,它的内容不仅限于“外国政治”研究。一些学者指出,很多国别研究没有比较, 只是个性研究,并没有比较性;而比较政治应该研究通则式的问题。如果将比较政治学看成是比较方法的学科,显然就将外国政治排除在比较政治学之外,这在字义上符合方法论的学科界定。而如果只要是用比较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就被认为是属于比较政治学这门学科, 那比较政治学在整个政治学学科中就会无所不在,包括但不仅限于外国政治研究。换言之,只要应用比较方法对政治现象包括政治学理论、本国政治和国际关系进行研究,就都可以看成是比较政治学。将比较政治学看成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虽然准确揭示了比较政治学的特质,但问题在于无法回应现实中多数研究者把政治议题看成是比较政治学主要内容的观点。而且,这种理解方式可能使政治学等同于比较政治学,从而更难以划分比较政治学的学科边界。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我国的政治学学科中还有一个经常被谈起的问题,即比较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比较政治学中的“外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的“外国政治”有什么不同的问题。从学科划分的实际来看,这首先是一个不同国家的学科划分的标准问题。在美国,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属于一个学科,所以美国的国际政治就是研究国际关系,只不过在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称谓。而中国在最初划分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时并没有设立比较政治学,所以国际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替代比较政治学而研究外国政治的。但后来,比较政治学在我国成为政治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却没有同时取消或“正名”老的学科划分即国际政治的内涵。这样,矛盾就出现了,人们对国际政治的身份产生了混乱或不同的看法。在现实中,国际政治学科中一些人是研究国际关系的,也有一些人是研究国别政治的,还有一些人是用比较方法研究外国政治,后者就是人们常说的比较政治。从欧美的情况来看,比较政治有一个从国别政治到比较国别的变化过程,即现在的比较政治多是指对外国政治的比较研究,或者说它不太主张没有比较性的特性研究,主要是对多国同类政治现象的比较研究,而特性国别政治的研究更多是国际政治的研究内容。我国近年来也有这个变化趋势。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趋向:一种研究国别政治的方向是国际关系,即这些学者的基础是国别政治或对某一国家的研究,但目的是研究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或对策性研究;另一种国别研究则是为了进行政治比较。这样,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前者的国别政治研究通常是特性或案例性的、描述性和对策性的,有时与国际关系相混合,有时甚至应用国际关系理论进行研究;而后者进行多国政治研究时更侧重于应用比较的理论和方法。从我国的比较政治学学科来看,目前的设置还是较少的。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学校设立了比较政治学这个学科,那它至少是在强调比较政治学的研究,但实际上也存在国际政治学中多学科混杂的问题。有的学校设立比较政治学学科则主要是一个称谓,是将政治学各分支的不同学科都放在比较政治学中。尽管一些国家在政治学学科划分时会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时代关注的热点、意识形态的需要和学者的认知等,都可能导致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过分,否则会导致学科划分标准的混乱并违背学科的本质特征。总而言之,学科划分要尊重学科划分的基本规律,即按照学科本身的基本特质和内涵来进行划分。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0日总第1944期 作者:李路曲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调而间乎

政治学研究有何新亮点?快来看看这场年会上专家怎么说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30日讯(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张明明 张静璐 刘书含)今天,湖南省政治学会2019年年会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湖南省政治学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委讲师团、湘潭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各地州市委党校等多家机构的近百名湖南省政治学届的代表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分为学会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两个活动单元。学会工作会议单元由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余望成同志主持。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刘起军教授致欢迎辞,他对湖南师范大学今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结合会议主题,同时进一步阐述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认为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研究内容,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号召大家要积极学习和研讨,以充分发挥政治学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湖南省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张思京教授从思想和理论学习、学会制度建设、学会会议举办情况等八个方面对学会的年度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对下一年度学会的工作思路作了相应的规划和展望;湖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敏教授对中国政治学年会第十九届代表大会的换届情况以及2019年年会的情况进行了汇报。学术研讨单元由湖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敏教授主持。在主题报告环节,湖南省政治学会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晨光教授作了“中国之治的密码解读”的主题报告,徐晨光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国家治理分为了三个阶段,提炼出了三个阶段的特征,并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之治的制度保障进行了解读,对中国之治的核心问题进行了阐释,对如何实现党的领导,如何发挥党的核心作用进行了解读,最后对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主题发言环节,湖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谭献民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演进角度作了“勇于自我革命提高治理效率”的主题发言,谭献明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阶段,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勇于自我革命,实现从严治党、提升治国理政的效率的过程进行了讲解。湖南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科社部副主任王蔚教授以“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路”为主题进行了发言,王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路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个过程中路径选择进行了讲解。湖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少华教授作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途径分析”的主题发言。刘少华从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制度执行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强化制度执行的考核、监督、执行和应用等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永鹏教授作了“现实主义架构下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舆论倡导与外交实践的舆论倡导与外交实践的离合关系处置”的主题发言。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罗依平教授,作了“协商决策模式构建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主题发言。在自由发言环节,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风华教授对国家治理中央地关系、治理中的纵向分权问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副所长何绍辉研究员就国家治理体系中基层治理的目标、方式、模式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湖南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伍先禄教授对学会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汇报。湖南省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张思京教授对会议的举办情况作总结陈词,充分肯定了会议组织的质量和会议研讨的成果,并对学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麻冕

政治传播|清华大学真题解析04

2020年清华大学专硕440名词解释政治传播(Political Communication)答题思路对于政治传播这一概念,首先可以对其背后所支撑的学科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明确其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然后,对政治传播这一概念进行重点阐释,对其定义、构成要素、基本形态做出介绍。最后,除了通盘接受,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将西方的理论放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下进行审视,才能对政治传播这一概念有更加深刻地把握。参考答案政治传播来源于政治传播学,是源于政治学与传播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对政治传播现象的总结和政治传播规律的探索和运用,包括政治传播的结构、功能、本质及技巧等。政治传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一切有关政治的消息、思想和态度的扩散。狭义上指基于政治行为的传播主体与客体以符号和媒介为传播介质,达到宣传、说服目的,或者为获得特定传播效果而进行的政治信息扩散行为和过程。因此,从5W理论出发,政治传播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对象、内容、途径、效果这五大方面。而从政治传播的形态来看,可以划分为政治宣传、政治沟通、政治营销这三种基本形态。当前,政治传播在学界引发了极大的研究兴趣。除了理论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其能够为中国的政治传播实践提供方法论。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的不同,植根于西方选举制的政治传播在中国国情下能否直接借用其理论,这是国内政治传播研究需要厘清的首要问题。参考文献[1]荆学民, 段锐. 政治传播的基本形态及运行模式[J]. 现代传播, 2016, 038(0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