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增长方法论失效后的品牌营销该怎么做?称不足者

增长方法论失效后的品牌营销该怎么做?

最近,倪叔听到越来越多的营销人都在说,市场营销是越来越难做了,每天都无比焦虑。毫无疑问,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与之相对应的市场营销行业更是竞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一个营销人面临的困境早已不言而喻。一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可以说社会化营销的基本套路已经被品牌和广告公司领悟。所以当大多数的方法论逐渐失效,或者失效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在纠结,也在苦苦思索和寻觅;另一方面,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除了创意是营销中的永恒难题之外,流量越来越贵、用户越来越难获取成为营销难题。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口红利消退,买方市场带来的影响在各个行业愈加明显,“增长”一词亦成了中国乃至全球企业家的核心焦虑和关注点。毕竟能实现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持续增长的企业,不超过1%。企业的增长问题可以说很突出。这种持续蔓延的焦虑感,带给营销从业者和企业的,或者就跟十几年前的互联网浪潮一样,在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无穷想象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转型的危机以及被淘汰出局的恐慌。所以,在倪叔看来,不管是对个人选手还是企业玩家来说,如何开启全新的赛道寻求新出路、谋求新的增量市场?如何以不变应万变,走好通向自己的阳关大道——才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命题。行业阵痛期,土崩瓦解的不止是方法论“2019将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这句开年以来就被说烂了的论调,目前虽然还无法印证,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外部经济的降速,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是环环相扣的。在这个变速超快的时代,变化成了唯一的主旋律。当然,为了应对这样的市场困境,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鱼龙混杂的解决方案:首先是“增长黑客”的信奉。这种用非常规手段实现用户与利润的爆发式增长,虽然成本够低,但比起增量市场,存量市场显然更重要。所以是“良药”还是“致幻剂”尤待商榷,大家还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其次,不得不提在今天互联网和电商界喊得震天响的一句口号:品效合一。品是品牌,效是效果。但因为由于无法量化效果,也就无法通过效果去精确验证先前的营销策略、广告创意是否准确,更别谈如何优化提升。很显然,空喊口号的品效合一,似乎成了一个伪命题?第三,则是出现频次直线上升的私域流量,也就是可量化用户行为的品牌效应。通过用户的关注、留存、活跃、变现、分享来坐实品牌效果,落地用户思维做品牌。但实际上,私域崛起的背后,是企业的增长焦虑;同时,它代表着企业开始从流量收割到用户经营的思维转型的信号;不仅如此,还有人迷信各种微信裂变与社群运营等培训。本以为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事实却是,费用是交了一大堆,得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这背后,其实反映的是营销人的一种行业焦虑症:在寻求自我提升的道路上,一切看来能让人快速成功的方法,都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然而伴随着这些神功秘笈式“捷径”同时而来的,是倍增的压力,是急功近利之后一种无法舒缓的亚健康状态。要说营销方法论是什么时候“失灵”的?倪叔注意到与“刺激的2018”相比,2019就显得“沉默”多了。这背后其实是因为营销套路逐渐在失效。前几年能引起大众刷屏的内容,在今天的用户看来早就见怪不怪,想要达到微信刷屏限流的阈值,变得难上加难。而且想用一套方法论或捷径“横行”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毕竟各行各业的背景不同、打法不同,当然也要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而土崩瓦解的又何止是方法论,还有曾经行业中的那种急功近利式的所谓“成功路径”。所以说,在新商业模式之下,各位营销人应该如何找到自己新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有很多种解答。但万变不离其宗。最近倪叔和行业中的朋友们交流后比较深刻的一点感受,便是在很多时候,其实只要把真正的问题放到更大的视野里,在那些成功有道的企业身上,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这个答案未必是一种适用所有人、所有行业的方法论,而是一种更为重要的思维,一种更有意义的思考力。在倪叔看来这点非常重要。反套路式解锁营销新路径:一种进阶的思考作为一个前阿里人,不管是之前市场营销的职业经历,还是身边的营销人圈子,也总是让倪叔在行业的变化中,发现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点。就像之前在深圳的一次聚会上,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人无意说起自己正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读书。结果意想不到的是,交流之后发现在场的13个上市公司的公关总监,居然全部都有香港大学的进修经历。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偶然,但倪叔一直认为的一个观点则是,所有的偶然背后都有其逻辑。所以倪叔去了解了一下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以及他们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发现他们和市面上的许多类似课程和培训非常不同。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而营销的套路多了也会令人疲软。现在倪叔对市面上大多数的培训可以说都已经“免疫”了,毕竟,现在有太多培训都是宣称所有人上了课都会变成卓越的领袖、富有的企业家,把课程效果宣传的天花乱坠,而毕业学员却都怨声载道,早已屡见不鲜。所以,碰见那些自吹自擂式的培训机构,倪叔都会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难得碰见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这个“不走寻常路”的选手,自然就格外关注了一点。倪叔认为称其是一种“反套路化”营销新路径也不为过。因为他们的营销,不依赖于铺天盖地的广告推广,而是用“口碑传播”不断实现用户的增长。这种做法,正是因为其将精力主要花在课程内容的打造上。倪叔采访了身边的数位曾经在这所商学院进修过的朋友后,也了解到其实无论是强大的师资还是扎实的研究基础,商学院都是有着强大的“底气”的。这里的师资很多是毕业于国外常青藤名校的硕士、博士,同时是积累了20年或以上的内地、港台,以及国外工作经验的高管人员。更重要的是,商学院坚持理论与实战并重,致力于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专业训练及实战指导。而课程的实操性也是有别于国内一些重理论的商学院非常大的一个亮点。从十大模块的理论学习,到整合专案的研究分析,以及他们倡导的“不直接给学员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给到一些解决的路径”,在倪叔看来都是更为高级的“玩法”。一种升维打击,叫做专业深度决定未来高度。在商业领域中,“升维打击”指的是用更高的技术、理论、标准等来击败同等级的竞争对手,用先进的商业模式去攻击落后的商业模式,从蛮荒之处发掘新的机遇。其实在其他领域亦是如此。在倪叔看来,选择专业深度的进修是一条好的路径,其实也算是人生和职场的一种“升维打击”了。奏响人生进阶的序章,或许从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开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我们先看一下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Institutefor China Business, HKU SPACE(简称港大ICB)】的背景,这个隶属香港大学SPACE学院,作为亚洲富有特色的创新型专业商管学院,是以“专业深度决定未来高度”为发展定位的。可以说,致力于为内地培养创新型和具国际观的专业人才及管理领袖,是香港大学践行「为中国而立」创校校纲的实际举措,更是香港大学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自从1999年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进入中国内地,学院的王牌口碑课程IMC(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文凭课程)和IPM(整合实效管理研究生文凭课程)已经在市场上经过二十年的验证和打磨,不断口碑传播,好消息是在今年11月,这两门研究生课程即将在杭州开班,倪叔觉得有想法的朋友可以好好了解一下。从观世界开始,你才能建立世界观及体系如果每个行业和公司都可以用“终局”思维去看的话,那么他们最终差别并不体现在表面,比如影响力、规模、布局等方面,而根源在于深层次,其中最深层次的原因就包括各自“商业模式”及品牌营销的差异。其实说起来,商业模式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企业,只要是能把一门生意做起来的,一定有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但要想真正看懂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建立的是整个世界观的体系和框架。进修学习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通道。据说,6月29日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商业模式新生代论坛”将在杭州举办,从“商业模式与法律的关系”到“新商业环境下品牌的营销变局”,两场干货满满的主题讲座,可以预见,必然是一场思维火花的碰撞。一个是来自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的客席副教授、中国法律研究社社长、港联顾问高级合伙人曾文生博士,从事企业顾问、专业操作和管理服务相关行业二十多年;另一个则是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客席讲师、博郡汽车联合创始人及营销副总裁,从事数字营销领域近20年,拥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领导经验。当然,两位大咖即将带来的进阶思考,也是让倪叔十分期待。虽说在企业经营中,选择专业化经营还是多元化经营,有时候是一个甜蜜的“陷阱”,让人面临选择性困难。但在非此即彼的天平两端,其实多元化与专业化并不是在所有选择中都不能并存。就好比在职场中,有时候专业化路径延伸,才能带来更多多元化的可能与选择。倪叔的观点是,行进在这条系统的专业化道路之上,只有战略上的勤奋才是打开成长上升路径的正确方式,从而锻造进击版的“思考者”。所以水果自由算什么,人生的高阶版“自由”,才是更大的选择和天地。

出车

华东理工大学2021MPAcc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来源:新浪财经9月29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官网披露“华东理工大学2021年 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研究生 (全日制:会计与审计理论与实务方向)招生简章”一、院校简介华东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之一、首批六所设有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创新性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28位;在ESI中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8位。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居全国及上海市高校前列。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成立于1990年,集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为一体,并致力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目前有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设有经济发展研究所、数据科学与商务智能研究所、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金融物理研究中心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团队等校级研究机构和研究团队;设有公司财务研究所、营销科学研究所、欧洲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决策研究中心、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心等院内研究机构。依托学校和行业,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暨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化工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和临港-华东理工大学自贸区创新研究院。成立了以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哈特教授命名的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商学院于2012通过AMBA(Association of MBAs,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初始五年期认证,并于2017年通过AMBA无条件最长五年期再认证。于2014年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于2020年获得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五年期认证。华理商学院以“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为使命,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经营管理类人才。二、项目简介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该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华东理工大学MPAcc项目依托商学院卓越的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和先进的财务会计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同时具备较强投资和融资策划、企业重组等资本运作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具有持续竞争力的财务会计与公司金融领域的实战型、复合型、管理型的高级人才。MPAcc项目适合从事财务、金融证券、审计、税务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或者对金融财务等工作有兴趣并想提升这方面知识的相关人员。三、项目特色1、专业化。丰富实效的高级会计、财务、审计、内控等专业类课程,掌握宽广的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增强财会专业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开设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财务战略管理等金融方向的课程,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企业各种投融资运作机制。2、管理型。与华理工商管理专业学位共享管理类选修课课程资源,建立广泛的人际网络,互动交流,多方位提升自身管理理念。培养既有扎实财务会计技能,又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复合型管理人才。3、实战性。到企业实习和实践是华理专业学位学生学习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引入华理“行动学习”教学理念,整合传统的商学院课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商业情境下复杂管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全面提升和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素质与心智模式。4、国际化。拓展学员的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交融。符合条件的学员可以参加学院国际交流交换项目,通过与国际学生交流和学习,体验不同的文化,了解国际商业环境和运作,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5、资源网络化。与国际知名的四大会计事务所有良好的伙伴关系,创建学生企业实习基地,深入企业,领略MPAcc职场氛围,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学院还与会计咨询类企业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与教学场所,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提供条件。6、雄厚师资。多数教师被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聘为会计与财务顾问。同时聘请金融、财会行业资深专家和企业高管担任课程教授,并参与课程教学,让学生得到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与视野。7、执业资质。MPAcc专业学生修满学分,报考ACCA可免考5门课程;报考CIMA可免考11门课程。2013年,我校MPAcc专业获得澳洲会计师公会认证,MPAcc学生可以直接申请成为澳洲会计师公会会员,在澳洲注册会计师课程中获得8门基础阶段科目的免考权,直接进入专业阶段6门科目的学习,通过此6门考试者,若有澳大利亚CPA认可的3年从业经验,可以申请澳大利亚CPA。四、学历学位与培养方式(一)学历学位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被我校正式录取,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考试(考核)合格,且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证书和会计硕士学位证书。(二)培养方式主要集中在周一~周五授课;学制2年,适合脱产学习。(三)计划招生数(不含港澳台和留学生名额)华东理工大学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MPAcc)学位2021年招收100人;最终名额以学校公布为准。我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以及学校的学科发展、招生导师人数、生源等情况对实际招生人数进行调整。五、培养费用(2021年)15.8万元/两年,按学年分二次支付,分别为50%、50%。注:以物价部门备案信息为准。六、报考类别和条件(一)报考类别125300会计硕士(二)院系所名称(010)商学院(三)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相关专业规定的体检要求。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入学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4年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并且在所报考专业进修并考试通过大学本科8门以上主干专业课程(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可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七、报名时间及地点硕士研究生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一) 网上报名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1、网上报名时间: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2、报名流程: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3、注意事项:(1)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特别对本人曾经所受奖惩情况要作如实的填写;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2)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3)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4)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5)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并按报考点要求采集本人图像信息,逾期不再补办。1、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和形式:具体时间和形式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2、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要求:(1)所有考生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其中,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除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工程管理硕士的考生外),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需提供在所报考专业进修并考试通过大学本科8门以上主干专业课程的成绩证明资料(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同等学力身份认定参见报考条件。(3)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八、初试1、初试时间和地点时间:2020年12月26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地点:初试地点详见准考证。2、初试科目12月26日上午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2月26日下午 外国语(英语二)3、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4、打印准考证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两证缺一不可)。九、复试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1、复试科目:由华东理工大学自主安排,以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为准。2、复试时间:以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公布为准。3、录取: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综合成绩(初试与复试),择优录取。十、体检身体健康是研究生录取的必要条件之一。拟录取考生必须参加体检,体检工作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育厅[2010]2号)规定,并结合我校招生专业实际情况进行。考生体检后发现有《指导意见》中所未包含病情的,学校有权对认为不适合所报考专业学习要求的考生做出相应的决定。十一、其他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等专项计划的招生办法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执行。2、对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环节。我校将对所有拟录取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3、招生考试其他有关事项,请参见教育部《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或及时登录“研招网”浏览查询报考须知和网上公告。我校研究生招生的有关动态将及时在网上公布,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网址:http://gschool.ecust.e.cn。考生如在报考时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咨询。4、本招生简章中,如有与教育部及我校研究生院公布的2021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政策不一致之处,将以教育部和学校研究生院公布的政策为准。联系方式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会计与金融硕士项目部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505室邮编:200237电话:021-64252787(直线);64250033-8839, 8820,8858(分机)邮箱:mpacc@ecust.e.cn网址:http://mpacc.ecust.e.cn/

好闺女

江苏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产教融合,为高水平人才成长“铺路”

11月25日,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在镇江举行,总结交流全省研究生工作站10多年来的建设经验,探索研究生工作站未来发展方向。“去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共同出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明确了设站条件、认定程序以及设站单位、合作高校和工作站具体职责,并明确期满验收办法。”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自2008年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制度以来,我省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工作站设站主体也逐渐由企业扩展到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其他组织。体量和参与主体扩展的同时,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顶层设计”也不断完善。“我们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和指导专家库,摸索出工作站院校省三级遴选机制。”扬州大学副校长陈国宏说,学校修订《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将项目评审考核、研究生进出站流程、课程体系和学分管理等从制度上明晰、细化,让工作站发展有章可依。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成为省级工作站,校企双方联合成立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拟定合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经费和运行经费、遴选进站研究生,为进站导师和研究生提供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等。”现代路桥公司总经理茅荃说,协同管理贯穿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始终。2010年起,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展产业教授(兼职)选聘,从省内企业选聘科技企业家到高校任研究生导师。目前,已遴选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共1601人次,涉及30多个专业领域。“来自企业的产业教授会融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手把手带研究生走上生产一线。在产业教授的配合下,我们在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任晓峰说。在站研究生要完成什么任务、开展什么研究、毕业论文如何进行,是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重点问题。“企业大门与大学校门‘同向’,企业车间与大学教室‘同声’,企业机床与大学课堂‘同用’,企业的图纸与大学黑板‘同辉’,企业员工与大学学生 ‘同学’,企业升级与大学发展‘同频’,行业的国家贡献与大学的培养质量‘同步’。”洪流表示,以设站单位实际项目为依托,是我省研究生工作站整合高校与设站单位力量,提升育人实效的有效方案。“在站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来源于工作站项目研究,由工作站根据技术需求提出应用型创新实践课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陶勇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凝练企业技术问题,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已经成为工作站的固定培养模式。该校学生张炯在研究生期间进入设立在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在站期间参与公司多项项目研发,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现在,张炯已被天奇公司聘为核心骨干。以项目为引领不仅是在站研究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更是设站单位借助高校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的需要。2010年,江苏大学联合江苏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开始建设省研究生工作站,双方以工作站为纽带,共建了江苏省高性能特种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每年根据生产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提炼研究课题,以项目形式组织研发人员、研究生导师和进站研究生开展研究。”该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高佩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省内各高校和设站单位一直着力探索形成“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的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下,专业型、实践型研究生通过在站学习实践,形成科研成果,最终留在企业工作,成为高校与设站单位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南瑞与高校累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500多名,30%以上毕业生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教培中心主任庄韶宇说,公司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探索实训式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模式、校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研究生培养机制,同时配套设置25项管理制度,选配优质师资、开放生活场馆、发放实习津贴。优质的工学环境配套校企联合开展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让在站研究生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在南京邮电大学,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定期发布,围绕大信息学科知识链对接移动、电信、华为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鼓励研究生申报进站。“每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约500人进站实践,参与200多项企业课题,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留在企业就业。”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蒋国平说,研究生培养融入企业研发环节和全省产业技术进步链条和发展未来,学校借助企业项目科研攻关,同时为企业输送人才,可谓双赢。“袁简同学进站时,我和她商讨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她参与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的研究和软件开发。后来她留下来作为我的徒弟继续参与工作,这是工作站培养人才的‘成果转化’。”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公司总工程师钱康说,在站时,他以技术研发为主、参与项目为辅,逐渐提升袁简的工程实践能力。袁简入院工作后也成功申报了多项行业相关奖项,为企业带来长远效益。 记者 王 拓

掊击圣人

在改革中奋进的学联学生会

学联事业是党的群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的背景下,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联组织一定要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推进自身改革,认真履行自身职能,更好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坚定地跟党走。5年来,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勇于自我革命,把改革向纵深推进,组织面貌呈现更加蓬勃奋进的新气象。一体谋划部署,上下齐抓改革建设政治可靠、砥砺奋进、植根同学、朝气蓬勃的学联学生会组织,在党领导下、共青团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是新时代学联学生会需要深入思考和重点破解的问题。2015年7月,全国学联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邀请普通学生作为特邀代表参会,职业院校、民办学校与独立学院等学校学生会也首次进入全国学联主席团,大会期间开展提案调研、开设网上意见征集专栏,倾听同学心声、回应同学诉求,体现了学联学生会的改革导向,释放了学联学生会改革的积极信号。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发出了群团改革的动员令,学联学生会改革与共青团改革一体谋划、全面启动、不断深化。经党中央书记处研究同意,2017年3月,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重点任务,改革序幕由此拉开。与此同时,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工作规则》《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制定办法》《全国学联主席团从严管理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文件。改革永远在路上,针对改革推进中需要重点攻坚的问题,2019年初,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高校学生会改革工作。10月,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0项深化改革的重点举措。在各级党组织领导和团组织指导下,各地制定出台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保障,优化工作机制,狠抓改革落实,初步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全国学联通过专题培训、调研督导、考核评估等方式,加强过程管理,压实主体责任,形成了改革联动的良好态势。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从大学到中学,从学校到班级,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建言改革、参与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同学们“我的组织我参与”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学联学生会与广大同学紧密结合迸发的组织力,正在不断塑造着新时代学生组织的崭新形象。回归服务宗旨,科学瘦身健体全心全意服务同学是学联学生会的宗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学联学生会如何更好地服务同学,团结广大学生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离不开组织体系的科学有效设置。全国学联代表大会代表覆盖到各级各类学校,全国学联委员会结构持续优化。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学生会、北京城市学院学生会等职业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学生会组织当选全国学联主席团团体,全国学联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全国学联委员会还增设若干工作委员会,加强学联委员团体和学联代表日常作用发挥,专题研究推动学联重点工作。如果说学联组织设置的改革重在有效覆盖,使不同教学层次和类型的学校能够找到组织、建言献策,那么学生会层面的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则重在回归服务同学的宗旨。学生会只有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解同学之所难,与广大同学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依靠同学、赢得同学、带领同学。“大一时,学生会有十个部门几百名成员;大二精简为5个部门100名成员;到了大三,学生会已精简到40多人了,职能清晰、目标明确,真正实现了瘦身健体。”西南大学学生会的赵艺譞介绍道。改革以来,很多高校学生会都有相同的感受,改革给了学生会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大家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学生会的职责定位。南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认真思考论证,遵循按需设置、合理优化的原则,对学生会组织设置进行优化,破除“行政化”倾向,一切以服务同学为工作指向。经过改革,高校校级学生会工作人员规模逐步控制在40至60人左右,工作部门一般不超过6个,院系学生会工作人员逐步控制在20到30人,学生会工作人员得到大幅精减,改革从思想观念和组织架构上取得初步成效。各学校从制度设计、资源整合、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校级学生会组织对院系学生会组织的指导,延伸了组织触角,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努力做到在同学身边联系服务同学。坚持从严治会,培育清新组织文化“临近换届,几名没有留任打算的部门负责人变得懈怠,连续3周,分内工作屡出问题,出勤、绩效考核分数低于均值,多次沟通却收效甚微。我们依据《安徽大学学生会学生干部罢免条例》的有关规定,向这几位学生会工作人员发出清退警告,并已经免去一位部门负责人的职务。”曾任安徽大学学生会主席的盛艳这样说起2017年校学生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段经历。令人欣慰的是,这件事在安徽大学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学生会部分成员一改之前慵懒散漫的作风,工作变得认真起来。广大同学纷纷为学生会这一举措点赞,学生会的公信力、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打铁必须自身硬。切实提升服务同学质量,培育清新向上的组织文化,学生会工作人员是关键。2018年10月,北大、清华等41所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联合发起学生会成员“自律公约”,各地学联学生会组织成员一致表示,将牢记学生本色、永葆理想情怀、保持务实作风,坚决防范和克服功利化、庸俗化、“小官僚”等问题。严格遴选程序对确保学生会工作人员政治、能力、素质、作风过硬至关重要。在最近一次同济大学学生会骨干竞聘面试中,出现了一些未曾在学生会工作的新面孔。他们有的是自荐,有的由学院老师推荐。“看上去可能只是几个人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本身,就是改革的成效。”工作人员遴选方式的改革是学生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群众基础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又将学生会的大门向更多同学敞开。每年6月,扬州大学都会在全校公开选拔学生会工作人员。这些学生骨干学习成绩排名要保持在本专业前30%,还需要由院系团组织推荐,并经学校党委工作部门和学校团委审核后确定,主席团成员须报学校党委确定。暑期,他们将编入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接受贯穿全年、统分结合的锻造培养。监督是最好的净化剂。风清气正的组织环境,离不开及时有效的监督约束。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的实施办法,建立学生会工作人员述职评议制度。校学生会工作人员评议会由学校职能部门、院(系、所)党委、校团委、学生代表等共同组成,成员以学生代表为主。同时,明确各级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和工作部门负责人每学期要向评议会述职,评议会从政治态度、道德品行、学习情况、工作成效、纪律作风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团中央、全国学联制定出台的《关于落实共青团和学联对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指导管理责任的若干规定(试行)》,更是让从严管理的硬约束“长出了牙齿”。它明确地方团委、地方学联和高校团委对学联学生会组织的工作责任,建立从严指导管理学生会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上级团组织、学联组织可以根据问题性质和具体情节,分别对下级组织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严格的人员选拔程序,党、团组织的把关定向,广大同学的公开公平参与,使更多真正愿意为同学服务、也具备服务能力的学生会工作人员脱颖而出,学生会组织所倡导的良好风尚愈发深入人心。优化运行机制,接地气聚人气2016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规范了学(研)代会召开程序,代表经班级团支部推荐、院系学生会组织选举产生,名额分配覆盖各个院系、年级及主要学生社团。2019年5月,中科大第二十一次学代会和第六次研代会按期召开,与往年相比,首次实现非校、院(系)级学生会骨干的学生代表人数超过60%。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据悉,本次代表大会大幅增加普通学生的参与面,改变以往正式代表基本为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的做法,院系学生会工作人员、班委会成员和其他学生代表占代表总数的54.8%,学联代表大会的群众性、参与性、代表性进一步增强。学生会的法理基础和权威来源在于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章程普遍对学代会的职能作用予以专门界定,80%以上高校的学生代表数量占所联系服务学生数量比例超过1%。此外,各地普遍实现学代会选举结果向大会公告,并经同级党委批准,报上级学联、学生会组织备案,学代会工作机制更加严谨规范。同学们成长发展中的小事都是学生会的大事。学生会的改革不仅体现在学生代表来源、比例等结构指标上,更体现在学生会能够有效反映学生诉求、认真回应学生关切上。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从提案选择、调研分析等方面对学生代表进行培训,分类立案后递交学校相关部门处理,及时跟进处理进度,定期面向学生代表开展提案反馈情况调查,切实提高学生满意度。学生会工作不是小圈子里的“自嗨”,而是开放共享的“众筹”,其力量源泉蕴藏在广大同学之中。广西师范大学学生会根据活动需要,尝试以项目化方式招募志愿者。“起初,我认为这样的组织方式只是出于增添活动人手的考虑,但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志愿者都是各个学院自主报名加入的,让我们的队伍更接地气,工作更有实效,真正实现了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校学生会工作人员李雨佳感慨道。为了充分激发院系、班级等基层组织活力,大连理工大学加强校院研究生会硬性连接,院系研究生会以竞标承办的方式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并获取考核积分,有效调动了院系、班级参与全校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不少高校还通过设置常任学生代表的方式,广泛动员同学投入学生会工作,使更多同学有机会、有平台为自己的组织出一分力,从中得到锻炼、收获成长,不断夯实学生会的学生基础,赢得更多支持和认同。5年来,学联学生会的改革让我们看到了各级共青团、学联学生会组织自我革新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感受到了团干部和学生会工作人员一心向党、一心干事、心系同学的那份纯粹与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学联学生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坚定不移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以经得起检验的改革成效赢得同学信赖、彰显组织价值,更加紧密地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奋进新时代!

幻化

突破自我 超越梦想 庆美集团2018实效管理精英特训营圆满结束

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勉精进正当时!4月10日---13日,庆美集团为期四天的精英特训营在山水名城湖北襄阳举行。庆美集团深圳、武汉和襄阳三地公司团队家人们汇聚一堂,共同进行了为期三天四夜的学习之旅。本次精英特训营,公司总部高度重视,为确保本次培训取得实效,公司总部在培训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做了精心安排,努力为参训家人们创造一个集学习、交流、增长知识于一体的成长平台。特训营现场平时勤练兵,战时是精英。庆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熊福章不仅自己始终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另外还组织号召在全公司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目的就是让企业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浪潮中永立潮头,永葆生机。他在培训开始前作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他表示,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对于公司各个部门、特别是零售终端的各个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勇于前行,进一步加强学习。公司通过培训,让每一位家人锻造成“个个都是人才,人人都是精英”的成长平台。让庆美的家人们在公司的工作中享受到平台成长带来的“快乐感、成就感、获得感”。他对参训人员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管理素质,重点了解市场发展趋势、新管理思维和工具;二是珍惜机会,严格纪律,确保培训的实效性,把时间利用好,把知识消化吸收好,做到不虚此行、学有所获;三是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日常的工作中去。结合这次学习,要对于现有的理念和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查找不足,结合本次学习所得,加以改进。他的讲话,为本次培训活动指明了方向,点燃了全体参加培训家人的学习热情。董事长做动员讲话开春大培训,赋能我成长!本次实效管理精英特训营课程由香港大学IPM研究生毕业的中旭股份核心讲师、企业文化团队建设管理培训传专家——张阿浪老师担纲主讲。在四天的培训中,张阿浪老师重点阐述了打造团队文化、执行力的内涵、理解执行标准、执行方向等多方面展开讲解,他着重就强化团队精神,提升团队成员职业化水平,提升团队执行力,来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张阿浪老师通过穿插大量的实例、视频、图表图文,深入浅出、谆谆善诱,为与会人员带来一场深刻的洗礼,收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得到员工的广泛好评。现场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张阿浪特别在企业人才的选育用留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重点就一些方法和原则以及技巧进行了讲解,张阿浪的课程留给大家的是思考,更是改变和震撼,是互联网思维下资源整合的应用。学员们精神饱满的参与中本次培训颠覆了以往培训“老师台上独角戏,学员台下小会议”的现场气氛;避免了“老师讲的枯燥无味,大家听的昏昏欲睡”的学习场景。“开放式、互动式、参与式”的培训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整个培训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员工面前。一轮轮小组PK和现场模拟环节下来,各位销售精英积极交流,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现场气氛分外热烈。大家对培训效果表示非常满意,收获颇丰。多位学员不负众望,在结业仪式上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了相关荣誉证书。快乐学习通过此次培训,每位员工都从自身出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自身剖析培养执行力,清晰公司目标,明晰工作内容。对今后工作中如何打造强劲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何与上、下、同级有效沟通,如何提升自我,持续修炼个人能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感悟。勇于承诺自我突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培训期间,深圳、武汉、襄阳三地的家人们一起学习生活,交流心得,沟通了感情,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增进团队成员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庆美的明天与每一位家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新零售时代,公司将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致力于将公司打造为一个“成长成才圆梦”的平台。学习培训,是赋能我们成长的最好的进步阶梯。参加培训的家人们纷纷表示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找准差距定目标,精准发力求实效;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带着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信心,就一定能够完成2018年全年的工作目标,实现人生自我的新突破。

冰之舞

江苏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 推进产教融合

11月25日,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在镇江举行,总结交流全省研究生工作站10多年来的建设经验,探索研究生工作站未来发展方向。“去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共同出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明确了设站条件、认定程序以及设站单位、合作高校和工作站具体职责,并明确期满验收办法。”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自2008年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制度以来,我省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工作站设站主体也逐渐由企业扩展到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其他组织。体量和参与主体扩展的同时,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顶层设计”也不断完善。“我们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和指导专家库,摸索出工作站院校省三级遴选机制。”扬州大学副校长陈国宏说,学校修订《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将项目评审考核、研究生进出站流程、课程体系和学分管理等从制度上明晰、细化,让工作站发展有章可依。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成为省级工作站,校企双方联合成立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拟定合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经费和运行经费、遴选进站研究生,为进站导师和研究生提供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等。”现代路桥公司总经理茅荃说,协同管理贯穿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始终。2010年起,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展产业教授(兼职)选聘,从省内企业选聘科技企业家到高校任研究生导师。目前,已遴选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共1601人次,涉及30多个专业领域。“来自企业的产业教授会融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手把手带研究生走上生产一线。在产业教授的配合下,我们在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任晓峰说。在站研究生要完成什么任务、开展什么研究、毕业论文如何进行,是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重点问题。“企业大门与大学校门‘同向’,企业车间与大学教室‘同声’,企业机床与大学课堂‘同用’,企业的图纸与大学黑板‘同辉’,企业员工与大学学生 ‘同学’,企业升级与大学发展‘同频’,行业的国家贡献与大学的培养质量‘同步’。”洪流表示,以设站单位实际项目为依托,是我省研究生工作站整合高校与设站单位力量,提升育人实效的有效方案。“在站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来源于工作站项目研究,由工作站根据技术需求提出应用型创新实践课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陶勇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凝练企业技术问题,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已经成为工作站的固定培养模式。该校学生张炯在研究生期间进入设立在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在站期间参与公司多项项目研发,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现在,张炯已被天奇公司聘为核心骨干。以项目为引领不仅是在站研究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更是设站单位借助高校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的需要。2010年,江苏大学联合江苏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开始建设省研究生工作站,双方以工作站为纽带,共建了江苏省高性能特种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每年根据生产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提炼研究课题,以项目形式组织研发人员、研究生导师和进站研究生开展研究。”该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高佩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省内各高校和设站单位一直着力探索形成“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的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下,专业型、实践型研究生通过在站学习实践,形成科研成果,最终留在企业工作,成为高校与设站单位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南瑞与高校累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500多名,30%以上毕业生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教培中心主任庄韶宇说,公司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探索实训式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模式、校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研究生培养机制,同时配套设置25项管理制度,选配优质师资、开放生活场馆、发放实习津贴。优质的工学环境配套校企联合开展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让在站研究生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在南京邮电大学,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定期发布,围绕大信息学科知识链对接移动、电信、华为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鼓励研究生申报进站。“每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约500人进站实践,参与200多项企业课题,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留在企业就业。”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蒋国平说,研究生培养融入企业研发环节和全省产业技术进步链条和发展未来,学校借助企业项目科研攻关,同时为企业输送人才,可谓双赢。“袁简同学进站时,我和她商讨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她参与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的研究和软件开发。后来她留下来作为我的徒弟继续参与工作,这是工作站培养人才的‘成果转化’。”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公司总工程师钱康说,在站时,他以技术研发为主、参与项目为辅,逐渐提升袁简的工程实践能力。袁简入院工作后也成功申报了多项行业相关奖项,为企业带来长远效益。 本报记者 王 拓

访问者

回归服务宗旨!学联学生会5年改革记

5年来,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下,勇于自我革命,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学联事业是党的群团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群团组织改革的背景下,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联组织一定要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推进自身改革,认真履行自身职能,更好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坚定地跟党走。一体谋划部署,上下齐抓改革建设政治可靠、砥砺奋进、植根同学、朝气蓬勃的学联学生会组织,在党领导下、共青团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是新时代学联学生会需要深入思考和重点破解的问题。改革回顾01 2015年7月,全国学联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邀请普通学生作为特邀代表参会,职业院校、民办学校与独立学院等学校学生会也首次进入全国学联主席团,大会期间开展提案调研、开设网上意见征集专栏,倾听同学心声、回应同学诉求,体现了学联学生会的改革导向,释放了学联学生会改革的积极信号。02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发出了群团改革的动员令,学联学生会改革与共青团改革一体谋划、全面启动、不断深化。经党中央书记处研究同意,2017年3月,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重点任务,改革序幕由此拉开。与此同时,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高校学生代表大会工作规则》《高校学生会组织章程制定办法》《全国学联主席团从严管理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文件。03 改革永远在路上,针对改革推进中需要重点攻坚的问题,2019年初,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高校学生会改革工作。10月,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印发《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10项深化改革的重点举措。在各级党组织领导和团组织指导下,各地制定出台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保障,优化工作机制,狠抓改革落实,初步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全国学联通过专题培训、调研督导、考核评估等方式,加强过程管理,压实主体责任,形成了改革联动的良好态势。04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从大学到中学,从学校到班级,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建言改革、参与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同学们“我的组织我参与”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学联学生会与广大同学紧密结合迸发的组织力,正在不断塑造着新时代学生组织的崭新形象。回归服务宗旨,科学瘦身健体全心全意服务同学是学联学生会的宗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学联学生会如何更好地服务同学,团结广大学生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离不开组织体系的科学有效设置。01 代表覆盖 结构优化全国学联代表大会代表覆盖到各级各类学校,全国学联委员会结构持续优化。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学生会、北京城市学院学生会等职业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学生会组织当选全国学联主席团团体,全国学联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全国学联委员会还增设若干工作委员会,加强学联委员团体和学联代表日常作用发挥,专题研究推动学联重点工作。图片来自网络02 机构调整 人员精简如果说学联组织设置的改革重在有效覆盖,使不同教学层次和类型的学校能够找到组织、建言献策,那么学生会层面的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精简,则重在回归服务同学的宗旨。学生会只有想同学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解同学之所难,与广大同学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依靠同学、赢得同学、带领同学。“大一时,学生会有十个部门几百名成员;大二精简为5个部门100名成员;到了大三,学生会已精简到40多人了,职能清晰、目标明确,真正实现了瘦身健体。”西南大学学生会的赵艺譞介绍道。改革以来,很多高校学生会都有相同的感受,改革给了学生会一个很好的契机,让大家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学生会的职责定位。南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认真思考论证,遵循按需设置、合理优化的原则,对学生会组织设置进行优化,破除“行政化”倾向,一切以服务同学为工作指向。图片来自网络经过改革,高校校级学生会工作人员规模逐步控制在40至60人左右,工作部门一般不超过6个,院系学生会工作人员逐步控制在20到30人,学生会工作人员得到大幅精减,改革从思想观念和组织架构上取得初步成效。各学校从制度设计、资源整合、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校级学生会组织对院系学生会组织的指导,延伸了组织触角,调动了各方积极性,努力做到在同学身边联系服务同学。坚持从严治会,培育清新组织文化“临近换届,几名没有留任打算的部门负责人变得懈怠,连续3周,分内工作屡出问题,出勤、绩效考核分数低于均值,多次沟通却收效甚微。我们依据《安徽大学学生会学生干部罢免条例》的有关规定,向这几位学生会工作人员发出清退警告,并已经免去一位部门负责人的职务。”曾任安徽大学学生会主席的盛艳这样说起2017年校学生会加强作风建设的一段经历。令人欣慰的是,这件事在安徽大学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学生会部分成员一改之前慵懒散漫的作风,工作变得认真起来。广大同学纷纷为学生会这一举措点赞,学生会的公信力、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严格遴选程序打铁必须自身硬。切实提升服务同学质量,培育清新向上的组织文化,学生会工作人员是关键。2018年10月,北大、清华等41所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联合发起学生会成员“自律公约”,各地学联学生会组织成员一致表示,将牢记学生本色、永葆理想情怀、保持务实作风,坚决防范和克服功利化、庸俗化、“小官僚”等问题。严格遴选程序对确保学生会工作人员政治、能力、素质、作风过硬至关重要。图片来自网络在最近一次同济大学学生会骨干竞聘面试中,出现了一些未曾在学生会工作的新面孔。他们有的是自荐,有的由学院老师推荐。“看上去可能只是几个人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本身,就是改革的成效。”工作人员遴选方式的改革是学生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群众基础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又将学生会的大门向更多同学敞开。每年6月,扬州大学都会在全校公开选拔学生会工作人员。这些学生骨干学习成绩排名要保持在本专业前30%,还需要由院系团组织推荐,并经学校党委工作部门和学校团委审核后确定,主席团成员须报学校党委确定。暑期,他们将编入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接受贯穿全年、统分结合的锻造培养。监督是最好的净化剂风清气正的组织环境,离不开及时有效的监督约束。图片来自网络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学生会(研究生会)改革的实施办法,建立学生会工作人员述职评议制度。校学生会工作人员评议会由学校职能部门、院(系、所)党委、校团委、学生代表等共同组成,成员以学生代表为主。同时,明确各级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和工作部门负责人每学期要向评议会述职,评议会从政治态度、道德品行、学习情况、工作成效、纪律作风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团中央、全国学联制定出台的《关于落实共青团和学联对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指导管理责任的若干规定(试行)》,更是让从严管理的硬约束“长出了牙齿”。它明确地方团委、地方学联和高校团委对学联学生会组织的工作责任,建立从严指导管理学生会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上级团组织、学联组织可以根据问题性质和具体情节,分别对下级组织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图片来自网络严格的人员选拔程序,党、团组织的把关定向,广大同学的公开公平参与,使更多真正愿意为同学服务、也具备服务能力的学生会工作人员脱颖而出,学生会组织所倡导的良好风尚愈发深入人心。优化运行机制,接地气聚人气2016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规范了学(研)代会召开程序,代表经班级团支部推荐、院系学生会组织选举产生,名额分配覆盖各个院系、年级及主要学生社团。2019年5月,中科大第二十一次学代会和第六次研代会按期召开,与往年相比,首次实现非校、院(系)级学生会骨干的学生代表人数超过60%。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据悉,本次代表大会大幅增加普通学生的参与面,改变以往正式代表基本为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的做法,院系学生会工作人员、班委会成员和其他学生代表占代表总数的54.8%,学联代表大会的群众性、参与性、代表性进一步增强。图片来自网络学生会的法理基础和权威来源在于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章程普遍对学代会的职能作用予以专门界定,80%以上高校的学生代表数量占所联系服务学生数量比例超过1%。此外,各地普遍实现学代会选举结果向大会公告,并经同级党委批准,报上级学联、学生会组织备案,学代会工作机制更加严谨规范。同学们成长发展中的小事都是学生会的大事学生会的改革不仅体现在学生代表来源、比例等结构指标上,更体现在学生会能够有效反映学生诉求、认真回应学生关切上。南京医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从提案选择、调研分析等方面对学生代表进行培训,分类立案后递交学校相关部门处理,及时跟进处理进度,定期面向学生代表开展提案反馈情况调查,切实提高学生满意度。学生会工作不是小圈子里的“自嗨”,而是开放共享的“众筹”广西师范大学学生会根据活动需要,尝试以项目化方式招募志愿者。“起初,我认为这样的组织方式只是出于增添活动人手的考虑,但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志愿者都是各个学院自主报名加入的,让我们的队伍更接地气,工作更有实效,真正实现了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校学生会工作人员李雨佳感慨道。为了充分激发院系、班级等基层组织活力,大连理工大学加强校院研究生会硬性连接,院系研究生会以竞标承办的方式参与学校大型活动并获取考核积分,有效调动了院系、班级参与全校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不少高校还通过设置常任学生代表的方式,广泛动员同学投入学生会工作,使更多同学有机会、有平台为自己的组织出一分力,从中得到锻炼、收获成长,不断夯实学生会的学生基础,赢得更多支持和认同。5年来,学联学生会的改革让我们看到了各级共青团、学联学生会组织自我革新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感受到了团干部和学生会工作人员一心向党、一心干事、心系同学的那份纯粹与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学联学生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坚定不移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以经得起检验的改革成效赢得同学信赖、彰显组织价值,更加紧密地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奋进新时代!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富哉

中国EMBA教育:开启科技创新战略教育元年!

世事变迁。国内外经济形势剧变,特别是中国企业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依靠市场红利、商业模式,不再成为优势,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创新,将很难获得成长和未来机会!对于培养科技型战略和管理类企业家,中国的EMBA教育工作者已经在自我觉醒,同时,很多管理学院(商学院)已经在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由此,也确立了今年“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的一个主题:开启科技创新战略教育元年!来源 | 《经理人》杂志 文 | 本刊商学院研究报道组1999年,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于国内大学中开办第一个EMBA项目(以下简称“北大光华EMBA”)后,中国的EMBA教育也正式拉开了序幕。算起来,今年是中国EMBA教育进入的第22个年头。以EMBA教育办学变化和EMBA教育受众群体变化的双重维度,来看中国EMBA教育22年来的历史经历,可谓成果、教训并存。EMBA教育办学变化。继北大光华EMBA之后,200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32所高等院校获批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即EMBA),各院校开始陆续招生。初期,国内各EMBA教育项目,均借鉴海外EMBA办学惯例,亦采用了市场化办学的运作模式,国家赋予培养院校招生、录取和培养方式上较大的自主权。其后,中国EMBA教育行业迅速发展,不仅建立了规模,且孕育出了适合中国企业家需求的管理指导思想和一系列课程。但是,与此同时,国内EMBA教育行业出现了一波“过度市场化”的风潮,且负面不断。一个公开的案例就是,南开大学EMBA项目的运营问题,该校在EMBA办学中被查违规及逐利倾向严重,其招生权被撤销。而对于“EMBA教育过度市场化”的整治,此前已有征兆。如:2005年至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对首批30所试办EMBA教育的院校进行了EMBA专业学位教育评估,发现“一些学校对EMBA教育项目缺乏整体设计,在办学理念、课程及教学环节设置、管理制度及执行之间有脱节现象”;2009年,国务院学位办对10所高校在2007年、2008年EMBA招生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并要求限期解决,否则将停止EMBA招生授权。为了整顿EMBA教育市场,2014年,《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出台。其后在2016年,教育部发布文件要求,从2017年起,EMBA将纳入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教育部统一划线、各学校按需调整录取。由此,“EMBA教育过度市场化”被遏制。但是,也必须看到瑕不掩瑜。大部分院校EMBA办学是合规的,并且不断根据升级自己的办学理念,为中国企业家提供商业教育服务和指导。EMBA教育受众群体变化。如果以“EMBA入学考试制”为分界点,EMBA受众群体分为前后两波不同的企业学生。前一波中,尽管有部分高学历的企业创业者,但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92一代”的企业家群体。通过EMBA的学习和学后,这些企业家中的很多人,不仅领导公司上市,而且成为日后知名、著名的企业家。因此,中国的EMBA教育和企业学生们,在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推进作用和价值。后一波,即“EMBA入学考试制”后出现的EMBA教育受众群体,则人人必须拥有高等教育背景——比如,国内某大学EMBA的招生条件,就明确写明:“除了10年以上工作经验(包括5年以上管理经验)之外,学历必须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大学专科招生比例不超过10%)。”网上有一份来自京东、知豆汽车、洋码头、自如、酒仙网、网信理财等新兴企业创始人、高管就读EMBA学校的名单。从企业属性角度,这意味着,这波EMBA教育受众群体,和前一代群体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要么来自新科技企业、要么来自新商业企业、要么来自正在转型升级的传统企业,有些人的身份是创始人,有些是首席执行官或次一级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型高管(很多人被授予公司股份)。EMBA教育受众群体的换代,表面上和“考试制”有关,但实际和中国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紧密关联。特别是,有关技术创新战略和管理的相关知识等等,已经日益成为当今EMBA教育受众群体的最大学习诉求,这必然倒逼提供商业教育的EMBA,尤其以大学为平台的EMBA教育单位,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不断升级和改革。今年,《经理人》推出第九届“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在每年榜单发布的同时,我们会梳理、总结中国EMBA教育在一年内有关办学理念、办学方式的特点,然后提炼集中的核心热点,形成年度榜单的主题。比如,2017时期的“进入中国式EMBA教育的健康时代”、2018年时期的“正在深度创新改革”、2019年时期的“进入‘思想阶段’”。这些主题的背后,浓缩了中国EMBA教育不同时期的整体发展情况。2017年,是“EMBA入学考试制”正式执行的当年,EMBA教育市场进行了一次优胜劣汰,其中,有些EMBA停摆,有些则继续持续发展;2018年为了重振EMBA教育,多数EMBA教育项目进行了局部课程、教学管理等改革;2019年,进入反思阶段,开始寻找中国EMBA发展的根基问题。今年呢?我们认为,自去年以来,内外形势都面临非常复杂的情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国际经济关系也发生很多难以把握的情况。中国的企业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依靠市场红利、商业模式,不再成为优势,第一次深刻感受到,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创新,将很难获得成长和未来机会!本年度评选期间,我们走访、沟通了多家管理学院(商学院),很多院长都在担忧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的缺失问题。以浙大管理学院院长魏江教授为例,他表示“企业学生来读EMBA,目的不应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也不能因为学了商科而知道如何避税、做商业模式、做销售,要学会如何去做受人尊重的人(企业)!学习如何去做一个有意义的人(企业)!(详见后文《浙大EMBA: 培养企业管理的总设计师》)”怎么做“受人尊重的人(企业)”?就是有能力通过技术驱动,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领导者(企业)。无独有偶,清华经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陈煜波教授,对于下一步如何培养企业家,提出了“科技型战略企业家”的新概念。我们认为,对于培养科技型战略和管理型的企业家,中国的EMBA教育工作者已经自我觉醒,同时,很多管理学院(商学院)已经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由此,我们也确立了今年“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的主题:科技创新战略教育元年!由于新的主题出现,今年有关“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的评选维度,也要与时俱进改变:首先,对传统的评选维度和名称进行调整。其中,由原来的“招生”变更为“生源”,不再单一地只看招生数量,更重视企业学生的年龄结构、企业(创新类)、职位、管理工作年限等;其次,原“品牌力”调整为“品牌/市场”,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将部分注意力放在EMBA项目如何与招考企业学生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宣介上。一级指标中,原“课程项目”调整为“教育创新实践及创新力培养”,这是为了进一步观察各EMBA项目为适应科技创新形势和需求,对课程进行改革和对企业学生在培养理念、方法方面的升级。由此,二级指标中,除“课程创新”“多科融合”保留之外,原“商业思想”改为“战略思想”,原“学科前瞻”取消,新增“领导力培养”和“创新力培养”。另一个一级指标,原“EMBA学员评价”调整为“企业学生价值”,相应的,下辖的二级指标中,原“知识资本”改为“知识力”,原“综合效用”改为“整合实效”,这是因为,突出考察企业学生通过EMBA项目学习,是否获得了成为“科技型战略企业家”的转型准备基础和能力。此外,原“校友资源”合并进入“企业学生满意度”二级指标。其次,随着各指标的升级和考察内容的扩度,分值量亦发生增加。总分量满分为155分。再次,鉴于上述两项,同时,由于部分EMBA项目已经从“EMBA入学考试制”冲击波后逐渐恢复过来,因此,今年的榜单范围发生了扩容,出现了很多重新上榜的EMBA项目。在今年的榜单中,各入榜的EMBA项目,具共同的特点,也具个性。根据一级指标分值,“教育创新实践及创新力培养”分值共计75分,占总分值比率达到48.39%。因此,各EMBA项目在该指标上所获得分值量的大小,基本决定了各自在今年“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的最终排名。“教育创新实践及创新力培养”指标中,5个子项互有逻辑关联。课程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有关的课程改革,但必须是多科融合才能完成课程改革,同时,全新的涉及技术创新的课程,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学生们多年的战略思维问题,是继续走所谓的商业模式化路线,还是和华为一样,走艰难且长远的技术化路线,此外,领导力培养,既是企业家的问题,也是企业的领导力问题,而创新力怎么产生,有什么路径、有什么思路等等,这些综合因素,构架起“教育创新实践及创新力培养”指标维度。根据今年的榜单,“教育创新实践及创新力培养”一级指标中,总得分最高的前六位分别是浙大EMBA、清华经管EMBA、上海交大安泰EMBA、复旦EMBA、北大光华EMBA、厦大EMBA、中科大EMBA。凭借“教育创新实践及创新力培养”指标的高分值及其他相关指标综合得分,清华经管EMBA蝉联“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榜首。而北大光华EMBA、浙大EMBA继续获年度第二、第三位置。从“教育创新实践及创新力培养”下辖的二级指标中的“课程创新”“创新力培养”两个首尾关键指标来看:列“课程创新”前六位的分别是清华经管EMBA、浙大EMBA、中科大EMBA、上海交大安泰EMBA、厦大EMBA、北大EMBA。列“创新力培养”前六位的分别是浙大EMBA、中科大EMBA、上海交大安泰EMBA、清华经管EMBA、北大EMBA、厦大EMBA。那么,这些头部的EMBA项目,是如何获得“教育创新实践及创新力培养”高分值的呢?以清华经管EMBA、浙大EMBA为视点:清华经管EMBA。根据办学历史,清华经管在2002年正式开办EMBA教育项目,其后在2012年,清华经管为适应时代的商业教育需求,率先进行了教育改革,确立了一套精致而实用的全新的EMBA课程体系——涵盖“天”“地”“人”“通”四大模块,这也是其开办EMBAJ教育以来开办十年来第一次系统性地更新课程体系。值得关注的是,清华经管EMBA的授课内容,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管理学,其早就利用自身的大学平台,在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的交叉点上,整合清华大学的文、理、工、医、建筑、美术等一流学科资源。世事变迁,但时间转换到今天,国内外经济形势剧变,中国经济、产业和企业家面临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之下,清华经管EMBA就课程改革方面再一次做出重大举措——对课程体系全新升级,推出了产业领袖、科创英才、金融科技等三大新课程,三大新课程目标对象,分别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变革转型、引领全球未来的中国新一代产业领袖;培养科技与管理复合型人才,孵化具有跨界能力和颠覆性创造力的新一代企业家;培养熟悉科技发展、精通金融业务、引领中国金融创新,贡献全球金融变革的金融领袖。另一个细节是,清华经管EMBA还进行产学研一体化。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综合优势,加强与企业界在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促进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问题,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浙大EMBA。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的浙大EMBA,以“国际引领、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在适应产业经济、企业学生的诉求之下,致力于打造“商学+”教育生态系统,构筑链接商业前沿与管理新知的中国EMBA教育高端平台。在国内EMBA教育行业中,浙大EMBA教育较早进行了课程改革。比如推出了创新创业综合班、新金融班、新生代班、新阶层班。这种按照创业创新、创二代、新企业家等分类教育授课,有效地服务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经过一段时期对“商学+”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之后,目前,结合形势和对当前的中国企业家进行分析后,浙大EMBA提出应优先、重点集中于“商学+科技创新”上。浙大EMBA分析认为,现代企业家不仅要掌握战略管理、领导力、财务决策等基础学科知识、工具外,还应接受科技,甚至哲学、艺术、文学等人文素养。因此,浙大EMBA不再局限于传统商业管理教育,而是融合大学各院系及社会优质资源,在“商学+”趋势下,深入打磨“商学+科技”与“商学+人文”。作为浙大EMBA的母平台,浙江大学自身就汇聚了一大批各学科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0人、文科资深教授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5人。其中,特别是技术顶尖教授,一方面被浙大EMBA引入作为教授,一方面甚至在产学研方面,为企业学生带来现实价值。以浙大EMBA打造的高端产学研对话平台“院士堂”为例,作为院士就科技创新领域的讲授平台,其实也是企业学生发问以及和院士就具体科研项目沟通、交流的平台。“院士堂”是浙大EMBA企业学生打开科技创新与商业变革新视角的一个重要窗口。“培养企业管理的总设计师”是浙大EMBA在“商学+”教育框架下提出的一个新目标,而在“商学+科技创新”的重点培养上,则有助于这个目标的达成。今年“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的评选结果,共有50个EMBA教育项目上榜。除了进行一级、二级指标计算分值之外,就各依托大学为平台的EMBA教育项目而言,我们发现,纯理工类大学为背景的EMBA教育项目和综合类大学为背景的EMBA教育项目,都各占40%以上。而事实上,一些综合类大学为背景的EMBA教育项目,本身就将其大学的理工类学术、教学资源导入到了EMBA的教程中,因此,将理工类学科纳入教学,成为目前国内EMBA的现状、趋势。重点关注以下三家理工类大学为背景的EMBA教育项目案例:上海交大安泰EMBA。尽管该项目的平台——上海交大,早成为综合类大学,但我们还是因其理工类的学科强项,将其归为理工类大学。经过多年的EMBA教学和实践,特别是面对如今的经济环境和人类科技的时代变迁,上海交大安泰EMBA深刻反思:人类经历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现已进入了智能时代,科技正驱动着认知范式的迭代,改变着外部生态环境和企业商业模式。面对变局,商学院如何破局和布局才能乘势而上?今年8月,交大安泰EMBA重磅发布了项目全景图谱和 6.0全新课程体系。该体系含四大学习模块(核心模块、方向模块、特色模块、国际模块);五大课程方向(综合方向、金融科技、智能科技、创新创业、国际方向);8个全球课堂(美国、英法、德国、瑞士、瑞典、日本、以色列、新加坡)、30+行业生态圈赋能(行业研究理念正式进入学位学历教育课程体系中),助力行业创领者提升认知维度、重构知识图谱、赋能商业实践。交大安泰EMBA提出,“以综合性大学的学术研究和知识创造为核心、搭建创新的课程体系,成为具有学术和市场影响力的一流EMBA的项目远景”;遵从“贡献管理智慧,培养有德的领导者,引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项目使命,确立了“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战略性思维,卓越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领导者”的培养新目标。具体而言,就是面对新技术的挑战和应用场景,安泰EMBA项目推出全新项目定位:“新科技驱动新商学新生态”。新科技,即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新商学,即知行合一,纵横交错的新办学理念;新生态,即实现科技研究的深入,教学的丰富,实践的紧密,及社会影响力的扩大。中科大EMBA。如果按照传统的EMBA项目评估维度,特别是在过去偏重于商业模式、市场经营等评估条件的“环境”下,中科大EMBA不可能登陆“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但当评估指标向科技创新维度倾向后,中科大EMBA不仅在今年重新登上榜单,而且一跃成为年度第7名。和同行不同,中科大EMBA在有关课程方面,表面上并没有特别大的所谓“创新”,但从课程设置角度,特别是专业课模块和下辖的科目来看,却具明显的“科技创新”特色。中科大EMBA专业课共有五个模块,分别为科技文化与理念、科技型组织与领导力模块、科技公司投融资模块、大数据与运营模块、科技创业模块。这些模块之下,包括科技型公司文化、领导科学、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等在内的共计24个课程。纵观这些课程,无一不指向“科技创新”,而这正是当前很多EMBA项目致力于教学改革的方向。中科大EMBA的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内容,符合当下中国经济的需求、符合当下中国企业家的诉求。华中科技大学EMBA。该EMBA教育项目的特点就是“科商融合、道器兼工、国际视野、国际视野”。值得关注的是华中科技大学EMBA 的“科商融合”。该EMBA项目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光电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国际一流专业学科优势,结合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生产运作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与数字化营销、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财务会计与金融等学科特色,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智力资源,积极探索新技术时代商业模式创新与管理实践应用。所谓“科商融合”的条件和如何具体实施呢?先看一下基础。华中科技大学EMBA的母平台——华中科技大学设有103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共有125个国家级、省级科研机构。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科研抗疫的战场,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学者发表的新冠肺炎研究论文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再看具体实施。华中科技大学通过旗下的产业资本平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所投资企业53家。其中,全资企业12家,控股企业14家,以及其他的参股企业27家,纳入2018年度合并决算范围的全资、控股以及实际控制企业有28家。控股企业有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1家(华工科技)、创业板上市公司2家(华中数控、天喻信息),形成了“光电子、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类”、“数控技术、数控系统装置及机电类”、“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类”、“投融资、企业孵化及服务业类”、“文化出版、创意设计及建筑设计类”五大产业板块。“科商融合”为华中科技大学EMBA提供了有关科技创新课程的一系列条件,该项目以商学教育为核心,同时融合理学、工学、医学等优势学科,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前沿科技与商业赋能”“数字化时代企业创新与转型升级”等模块,并邀请学校院士、知名专家、校友企业家讲授前沿科技与商业赋能的系列课程。与此同时,华中科技大学EMBA为了确保“科商融合”的办学特色更好的落地,除了依托华中科技大学丰富的科教资源之外,还积极探索与国内优秀企业以及科研平台共建华科EMBA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经与华为、北新建材、武汉光电技术研究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推行“学术型+实战型”双导师制,从知识完善、素质培养、能力提升、经验分享、产业生态等方面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指导。事实上,早在我们发布2017、2018年度“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时,就已经用了很大篇幅介绍这类EMBA项目的“崛起”和“持续发展”,今年,理工类EMBA教育项目数量的集群扩容现象,说明,基于“科技创新”知识、理念、管理、战略、资本、技术、创造、智造等等,已经成为中国EMBA教育的共识和行为。我们赞许这种现象和趋势,也希望在下一年度的“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中,这种现象和趋势继续成为主题!附文:“2020年度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调研”说明1. 2020年度最佳EMBA排行榜及调研情况本年度排行调查主要从EMBA项目和EMBA学员两个方面着手。其中,EMBA项目方面,调查项目师资、生源、品牌/市场、课程创新及创新力培养等;EMBA学员方面,调查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调查学员在知识力及EMBA学生对提升经营管理的综合效用和对EMBA项目的满意度。本年度调查中,尽管对EMBA学员企业增长、个人财富增长和薪资增长开展调查,并且分别向企业学员和职业经理人学员发放了调查问卷,但中国EMBA学员构成以企业董事长、总裁、副总裁、总监等高层为主,他们参加EMBA学习具有各复杂的动因,并不以追求薪资增长为主要目标。因此,本年度排行并不参照国际上EMBA排行以薪酬为主要依据的惯例。本年度调查的范围只限EMBA中文项目。众多EMBA项目对《经理人》排行的独立、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均有高度认可,绝大多数受邀EMBA项目均积极参与填写问卷,协助调研。对积极配合的EMBA项目,《经理人》均对其问卷进行独立核实,确保真实完整。对不积极配合的EMBA项目,《经理人》开展独立的第三方调查,包括匿名电话访问、桌面研究(二手数据搜集)、校友提供等方式。对EMBA学员方面,《经理人》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复合式调查,在邀请EMBA毕业生参加调查的同时,通过向企业人力资源部调查,以电子邮件、网上公布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EMBA学员受调查人数均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在企业对EMBA项目的评价方面,《经理人》通过数据库,向企业董事长、CEO、副总裁、总监等高级管理者,以及向人力资源部发放问卷,展开调查。2.鉴于国内EMBA项目的发展情况、相关因素以及“学习为本”的EMBA教育原则,本年度的评选原则和指标及其权重做出重大调整。评选原则为:一、没有大学及各院系学科为基础支持的EMBA项目,不纳入榜单评选范围;二、本校专职师资低于总师资数量35%以下的EMBA项目,不纳入榜单评选范围;三、课程体系及科目照搬西方,且缺乏创新和革新的EMBA项目,不纳入榜单评选范围;四、市场口碑欠佳、受到处罚的EMBA项目,不纳入榜单评选范围;五、收费标准与EMBA项目提供的课程教育价值严重不匹配的,不纳入榜单评选范围;六、招生不足及运营停滞的EMBA项目,不纳入榜单评选范围;七、中外合作项目的EMBA项目,不纳入榜单评选范围。指标及其权重。设定为5个大项指标以及其中8个细项指标。5个大项的权重分别为:师资20%、生源15%、品牌/市场10%、课程创新及创新培养力75%、企业学生价值35%;8个细项名称和权重分别为课程创新15%、多科融合15%、战略思想15%、领导力培养15%、创新力培养15%、知识力10%、整合实效15%、企业学生满意度10%。

高巍

江西财经大学:做好新时代育人答卷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江西财经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大力弘扬穿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铸魂育人,探索出一条从“杜鹃红”到“江财红”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路。独具特色的“江财红”育人模式,正助力学校事业发展蹄疾步稳迈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期,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2个学科获评A-,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学校17个专业入选,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创新之路,做好新时代高质量育人答卷。将“杜鹃红”融入第一课堂凸显“江财红”课堂底色巍巍井冈绽放的杜鹃花,彰显着江西人勇于创新、敢闯新路的红色基因,成为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的显著标志。“杜鹃红”蕴含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承载着血沃中华的历史源流,是宝贵的铸魂育人资源。立足红色江西,在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将“杜鹃红”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江财红”课堂教学体系。建好思政课程,唱响主旋律。依托江西红土地资源优势,打造“江财红”思政课程。以“红色故事教学”为切入点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突出发挥红色故事的育人作用;以研促教,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教学类权威杂志发表论文《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的思考》等;抓好思政课程队伍建设,教学团队获得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获得全国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以“红色资源之旅”为抓手推动实践教学,支持学生到红色场馆和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将思政课程融入学校协同育人体系。充实课程思政,守好主阵地。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将爱国情怀、民族精神、人文关怀、创新思想等融入专业教育,逐步实现在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良性互动发展,形成具有“江财红”底色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开设专业劳育实践课程,从课程思政的层面将劳动教育与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有机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中国税制”“保险学”入选“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夯实主渠道。建构从教学课堂到实验课堂,从学术教育到思想引领的课程主渠道,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重要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润物细无声。以“杜鹃红”引领第二课堂做好“江财红”实践平台以井冈山精神打造“杜鹃红”品牌,将红色基因贯穿育人全过程,画好先锋模范线、守好学生成长线、打造品牌标杆线,以精品项目搭建“江财红”实践育人平台。扎根红色江西,打造“六翼”“五维”。2020年暑期,学校创新开展“红色走读+”活动,让“作业”变“作品”——50名思政干部奔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实地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哨口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走读”+师生联动、“红色走读”+朋辈创意、“红色走读”+独特视角……学校通过班会、小组会专题研究“红色走读”活动及其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短视频、分享心得体会等形式向学生们提供了“云作业”范本,也为“红色走读+思政教育”模式汇集了第一手资料,引起新闻媒体热点聚焦,形成了广泛社会反响。这些年,学校坚持带着项目做实践,深化开展社会实践;坚持锤炼第二课堂金课,以赛促学;构建党性教育、红色教育、专业教育、双创教育等课程体系,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平台,积极开展先锋志愿行动、先锋服务示范岗、先锋红色理论宣讲团和先锋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等活动,让党员先锋率先垂范,用行动感染广大学生,实现遍地开满“江财红”。同时,学校打造大学生党员先锋班、文明寝室标兵、研究生支教团、合唱团、国旗护卫队、思政网络平台等六翼,同频共振,提升思政育人效果;发挥“杜鹃红”实践育人品牌的引领作用,规范、持续、深入地“映染”工作制度化建设,落实国旗日日升、党课周周讲、好事月月评、新苗季季育、红歌年年唱的“五维”铸魂育人体系,红歌年年唱已经持续了35年,国旗日日升已经持续了30年,全校共计70万余人次参加升国旗活动。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根植学校传统形成“江财红”特色,唱响新时代的进行曲,增强思政育人效果。立足特色江财,塑造一院一品。以“创新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涵”为重点,强化“一院一品”特色项目建设。工商管理学院打造“党建+红色文化”,整合红色资源,推出“红色讲堂”“红歌会”和“红色故事会”等系列活动,受到媒体专题报道;国际学院打造“党建+互联网”,依托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自主打造“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助手”信息化平台;统计学院“一核两翼四轮驱动”党建工作体系,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用“杜鹃红”指导第三课堂务求“江财红”育人实效针对大学生成长的群体性特征,学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教室、校园、社会”三个课堂一体化,推动“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训的课程体系,将“杜鹃红”内化为“江财红”,培养时代新人。打造实训平台,丰富实践育人成果。立足江西地方经济发展,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江财红”实习实训协同育人平台。学校打造“万企调查”项目,100个学生团队深入近1000家企业调研;推出“青马工程学生项目”,立项200项;推动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科研竞赛等13个模块实践成果数据联通;弘扬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闯新路,创新项目获国际大赛奖42项,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2项;做好第三课堂典型示范,按照以德立人、以智慧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的理念推进“五育并举”,形成“江财红”协同育人体系。搭建双创平台,讲好江财育人故事。打造“江财众创空间”,获批科技部“国家级众创空间”、首批“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校外营造创业环境、培育校友文化,形成联盟协同、商学结合的新平台。打造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创业咖啡和创新创业工作坊,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形成创业制度体系,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系列学术论坛,制定出台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和办法;构建校企协同创业战略联盟,开创江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通道;融入“江财红”,探索德育教育与创业品质教育、思政教育与校训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创业素质教育相融育人机制,讲好江财创新创业故事。(作者:叶绍义 罗世华 许欢)(广告)

公心

我省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产教融合,为高水平人才成长“铺路”

>begin--> 11月25日,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在镇江举行,总结交流全省研究生工作站10多年来的建设经验,探索研究生工作站未来发展方向。“去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共同出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明确了设站条件、认定程序以及设站单位、合作高校和工作站具体职责,并明确期满验收办法。”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自2008年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制度以来,我省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工作站设站主体也逐渐由企业扩展到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其他组织。体量和参与主体扩展的同时,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顶层设计”也不断完善。“我们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和指导专家库,摸索出工作站院校省三级遴选机制。”扬州大学副校长陈国宏说,学校修订《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将项目评审考核、研究生进出站流程、课程体系和学分管理等从制度上明晰、细化,让工作站发展有章可依。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成为省级工作站,校企双方联合成立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拟定合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经费和运行经费、遴选进站研究生,为进站导师和研究生提供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等。”现代路桥公司总经理茅荃说,协同管理贯穿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始终。2010年起,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展产业教授(兼职)选聘,从省内企业选聘科技企业家到高校任研究生导师。目前,已遴选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共1601人次,涉及30多个专业领域。“来自企业的产业教授会融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手把手带研究生走上生产一线。在产业教授的配合下,我们在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任晓峰说。在站研究生要完成什么任务、开展什么研究、毕业论文如何进行,是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重点问题。“企业大门与大学校门‘同向’,企业车间与大学教室‘同声’,企业机床与大学课堂‘同用’,企业的图纸与大学黑板‘同辉’,企业员工与大学学生 ‘同学’,企业升级与大学发展‘同频’,行业的国家贡献与大学的培养质量‘同步’。”洪流表示,以设站单位实际项目为依托,是我省研究生工作站整合高校与设站单位力量,提升育人实效的有效方案。“在站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来源于工作站项目研究,由工作站根据技术需求提出应用型创新实践课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陶勇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凝练企业技术问题,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已经成为工作站的固定培养模式。该校学生张炯在研究生期间进入设立在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在站期间参与公司多项项目研发,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现在,张炯已被天奇公司聘为核心骨干。以项目为引领不仅是在站研究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更是设站单位借助高校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的需要。2010年,江苏大学联合江苏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开始建设省研究生工作站,双方以工作站为纽带,共建了江苏省高性能特种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每年根据生产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提炼研究课题,以项目形式组织研发人员、研究生导师和进站研究生开展研究。”该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高佩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省内各高校和设站单位一直着力探索形成“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的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下,专业型、实践型研究生通过在站学习实践,形成科研成果,最终留在企业工作,成为高校与设站单位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南瑞与高校累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500多名,30%以上毕业生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教培中心主任庄韶宇说,公司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探索实训式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模式、校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研究生培养机制,同时配套设置25项管理制度,选配优质师资、开放生活场馆、发放实习津贴。优质的工学环境配套校企联合开展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让在站研究生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在南京邮电大学,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定期发布,围绕大信息学科知识链对接移动、电信、华为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鼓励研究生申报进站。“每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约500人进站实践,参与200多项企业课题,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留在企业就业。”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蒋国平说,研究生培养融入企业研发环节和全省产业技术进步链条和发展未来,学校借助企业项目科研攻关,同时为企业输送人才,可谓双赢。“袁简同学进站时,我和她商讨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她参与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的研究和软件开发。后来她留下来作为我的徒弟继续参与工作,这是工作站培养人才的‘成果转化’。”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公司总工程师钱康说,在站时,他以技术研发为主、参与项目为辅,逐渐提升袁简的工程实践能力。袁简入院工作后也成功申报了多项行业相关奖项,为企业带来长远效益。 本报记者 王 拓来源:《新华日报》 2020年11月27日 第12版>end-->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