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师范大学2020研究生复试、调剂等招生工作问题回答!本始

浙江师范大学2020研究生复试、调剂等招生工作问题回答!

近期收到不少考生的留言, 询问研究生初试成绩和复试安排等问题, 在此选取典型问题作出回复。 疫情特殊时期, 希望大家在安心复习、积极备考的同时, 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防护, 待山花烂漫之时圆梦浙师!01、关于初试成绩问:初试成绩申请复核的结果公布在哪里?答:成绩复查结果已于3月5日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如成绩有更正会电话通知),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安排,我校不再接受考生初试成绩复查申请。问:硕士初试成绩能查询排名吗?答:我校在国家线正式公布之前不作排名查询。一般待国家线公布后,考生可向相应招生学院咨询排名情况。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详见: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02、关于复试分数线问:复试分数线什么时候可以确定?答:根据往年情况,教育部一般在3月中旬公布国家线。今年,教育部将会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确定复试工作进程。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学校具体情况,在国家线公布后确定复试分数线。根据往年情况,一般国家A类地区线即是我校的复试线,但部分专业会高于国家A类地区线。问:如何获知是否进入复试?答:我校要求考生进入复试须达到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包含各科成绩及总分)并满足报考学院公布的复试要求,具体以学院公布的复试名单为准。问:哪里可以查询往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情况?答:我校历年复试分数线、报考人数、上线人数及录取人数和录取分数详见: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03、关于复试安排问:疫情会影响复试形式吗?答:教育部将会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在确保考生健康和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我校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疫情防控情况,合理确定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形式和要求。在现阶段,请各位考生耐心等待,认真备考,并注意查看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信息。问:贵校接收调剂生吗?答:我校部分专业接收调剂生,但具体哪些专业、调剂人数要等2020年国家线公布和计划下达后才能明确。往年各专业调剂情况详见: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问:想调剂到贵校,应该怎么操作?答:按往年,我校调剂和复试工作一般会在国家线公布后的1-2周左右进行。调剂政策和程序以国家下达的文件为准。届时,考生统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向相关学院提交调剂申请。建议有意向调剂到我校相关专业的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开放后第一时间填报调剂申请。问:重点疫情地区的考生如何参加硕士研究生复试?答:请身处重点疫情地区的考生保重身体,并按当地政府、社区、学校要求做好防控工作。我校的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将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考虑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不会因考生所处地区不同而影响复试录取结果。04、其他问:国务院已决定2020年全国硕士生扩招,浙师大硕士生统招计划是否有所调整?答:教育部还未下达我校2020年招生计划数,此前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各学院、专业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复试前,学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综合考虑各专业已接收推免生人数、生源状况以及学校发展需要等因素适当调整,并提前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问:符合教育部相关加分政策的硕士生,应如何享受政策优惠?答:我校严格规范执行教育部有关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分政策,请符合加分项目条件且有申请加分意向的考生,在国家线公布后联系报考院系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注意:以上仅供参考,具体以上级政策和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后续相关公告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如有其他疑问,考生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联系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我们会及时予以回复。来源: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编辑|赵菡婧

蟋蟀

浙江省大学保研情况,浙江大学保研率最高,推免人数1549人

浙江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省内高校众多,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共有11所,其中保研率最高的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2021届保研名单共计1549人,其中包含支教团25人、补偿计划4人。本科生总数未去除医学院(巴德年8年制、5+3)、工科试验班本博8年一贯制基数,所以保研率为理论值,约为24.46%。如果本届在籍人数去除2016年招生长学制293人,实际推免比例可能超过25.65%,仅供参考。浙江工业大学2021届推免公示不全,法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机械学院7个学院,平均保研率11.57%。估算,2021届总体推免名单556人。预估平均保研率12.3%。浙江师范大学根据浙江师范大学《2021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博)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170名、研究生支教团推免专项计划19名、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22名。中国美术学院根据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关于推荐我院2021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公示》:确定89名同学具备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保研率5.27%。温州医科大学根据温州医科大学推荐免试公示:2021届共计:131名同学。去除长学制180人,本科生约2606人,保研率5.03%。宁波大学根据宁波大学教务处《关于下达宁波大学2021年推免生名额及相关工作要求的通知》:2021年教育部下达我校普通推免生名额总数为179个(不含专项计划)。经校推免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同意调剂7个名额给“研究生支教团”专项;全校范围安排特长生推免名额15个;分配各学院推免生名额为157个,保研率4.4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根据学校2021推免通知:普通和学术专长名额52人、2021年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指标分配9人,合计61人,保研率1.54%。杭州师范大学根据杭州师范大学2021届推免生学院名额分配表:2021年普通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名额58人,保研率1.38%。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2021届推免公示不全,部分学院公示情况如下:5个学院平均计算,保研率4.1%,仅供参考。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理工大学2021届保研情况暂未公示。数据来源于博雅数据库(图片信息均来源于网络)

蛇杀手

12所师范大学2018-2020年保研率对比!附9所师范大学2021保研率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2所师范大学2018-2020年保研率对比情况。其中有2所985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有3所211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在这12所高校的保研率中,基本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排列的,我们知道985/211类大学保研率一直远高于普通大学。 对比下这些师范大学的保研率。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再择校的时候就不会慌张。文末位置还会分享9所师法大学2021年保研率。请同学耐心阅读。关注麦麦看历史文稿:《四川5所211大学2018-2020保研率对比》,《南京8所211大学2018-2020保研率对比》,《上海9所211大学2018-2020保研率对比》12所师范大学2018-2020年保研率对比这12所师范大学这3年来的保研率对比如下表(2021年保研率数据不全),给各位2021届考研生们做一个参考。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的保研率一直位居榜首,一直占了3成左右。2021年保研率34.98%,较2020年的33.6%有所增长。其中,安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这5所大学仅有2020年保研率数据,其余年份的数据有知道的, 网友可以留言,让其他同学也知道下。2020届12所师范大学保研率最高的前三所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 33.60%,华东师范大学 22.10%,东北师范大学 15.90%;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保研率 13.60%, 较去年 14.60% ,有所下降;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保研率 11.20%, 较去年 7.80% ,有所上升;首都师范大学:2020年保研率 8.40% , 较去年 7.40% ,有所上升;浙江师范大学:2020年保研率3.70% , 较去年 3.50% ,有所上升;【好书推荐】:2021考研《考研政治张子见解说真题(上下册)》政治需要快补的,这上下两册肯定够用了。吃透的话。9所师范大学2021年保研率及2020届保研生去向下面附上9所师范大学的2021年保研率及2020届保研生去向:东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1,东北师范大学2021届非公保研率23%根据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推荐2021届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保研名额、比例较上届皆明显增加。东北师范大学2021届总保研率18.38%,非公保研率23.08%。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普通保研名额公示共计603人,部分保研去向如下:保研北京大学5人;共整理保研清华大学2人;保研中国科学院大学16人;保研南京大学9人;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人;保研中山大学4人;保研山东大学11人;保研中南大学2人;保研国防科技大学1人;保研兰州大学2人;保研上海外国语大学1人;保研北京外国语大学3人;保研上海财经大学2人;2,河北师范大学2021届保研率5.3%根据河北师范大学教务处《2021推免通知》:教育部下达普通名额261人。名额较上届238人增加。普通推免比例4.5%。比例与上届持平。其中,支教团7人。硕师计划40人。2021届河北师范大学总体保研率5.3%。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河北师范大学部分保研生去向:中科大12人;山东大学6人;北师大13人;兰州大学8人;来自博雅数据库3,河南师范大学2021届保研率5%根据河南师范大学《关于推荐2021年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2021年学校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指标为340人,2021年河南师范大学去除中外合作、预科、新疆班,保研率约5%。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河南师范大学保研去向如下:大部分保研本校;保研国科大15人;保研山东大学6人;保研兰州大学4人、中科大3人;来自博雅数据库4,湖南师范大学2021届保研率(非公)13.24%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2021届公示名单738人。较上届686个增加53人。总体保研率12.95%。去除公费师范生基数,非公保研率13.24%。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686名保研生去向(部分):保研北京大学7人,南京大学10人,中科大4人,中山大学27人,中国科学院大学22人,中南大学36人。来自博雅数据库5,华东师范大学2021届保研率22%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做好推荐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2021届总保研率19.8%,非公保研率24.9%。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保研生去向:公示共682人,其中约6成保研本校,保研外校约40%:保研南京大学22人,北京大学20人,中国科学院大学20人。来自博雅数据库6,华中师范大学2021届非公保研率11.6%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2021届本科毕业生拟免试推荐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名单公示》:推免名单共计400人。总体保研率9.13%,非公保研率11.6%。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391名同学保研去向:391名不含支教团,113人保研本校。其余主要保研北京大学13人,南京大学12人,中科大10人,中国科学院大学12人。来自博雅数据库7,南京师范大学2021届保研率14.49%根据南京师范大学菁林园通知《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拟推荐名单公示》:拟推荐共 617 名同学免试攻读研究生。其中:普通586名,2021届保研率14.49%。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576人保研去向:近4成保研本校,共计214人。其余362人主要保研:北京大学7人;中国科学院大学14人;南京大学58人;北师大17人;复旦14人;来自博雅数据库8,浙江师范大学2021届保研率5.98%根据浙江师范大学《2021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博)士学位研究生推荐办法》:2021届保研率5.98%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部分同学保研去向如下:中科院5人;清华1人;中科大3人;北外2人;来自博雅数据库9,重庆师范大学2021届保研率1.32%根据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推荐2021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拟推荐名单公示》:17 个学院共遴选出 82 名同学 进入推免拟推荐名单。理论保研率1.32%。实际毕业总数可能没这么多,实际保研率应在1.5~2%左右。2020届部分同学保研去向如下:中科院3人;中南大学1人;兰州大学2人;北京语言大学1人;来自博雅数据库注:感谢博雅数据库的统计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供各位2021届考研生参考!请以明年该大学发布的官方数据为准!

佳人

研究生扩招致宿舍床位紧张!这些学校全日制研究生也不提供住宿了

↑↑↑更多院校报考数据及考研干货资料点我的头像到主页查看领取!九月迎来开学季,研究生新生也不例外,当大家正在期待研究生新学期时,有人却正在为住宿问题闹心。近日,有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新生反映:湖南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新生申请宿舍要通过线上预约,然而在预约系统刚开启几分钟宿舍就被“抢光了”,目前还有不少学生未申请成功。根据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来看:2020年硕士研究生共录取3380名(不含推免生),其中全日制硕士2980名,非全日制400名。2019年硕士研究生共录取2932名(不含推免生),其中全日制硕士2532名,非全日制4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提供住宿,湖师大2020年全日制硕士相比2019年扩招了448名。相比2019级,2020级硕士研究生新生,如果按照4人一间宿舍,需要增加112间;如按照6人一间宿舍,需要增加约75间宿舍。这么算来可能需要增加一栋楼。根据学生提供信息,湖南师范大学往年研究生宿舍床位就比较紧张,去年有93%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到宿舍,但今年据登记已有200多名全日制研究生未能申请到宿舍。但是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既然要扩招,为何不提前考虑好学生的住宿问题,与学生提前沟通呢?即便是有一部分学生需要租房,学校是不是应该要协助学生去解决呢?希望通过学生的反馈,学校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图片来源自网络因扩招不能满足全体研究生住宿需求的,还有中国医科大学。日前有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新生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问题:该生称日前收到学校通知,由于宿舍紧张,仅给全日制临床医学学硕提供一年住宿,后两年按照惯例自己解决。该生表示,如果除去租房,每年至少12000元的花费,加上个人生活费,每个月至少2000元。因为家庭经济原因,无力承担这笔支出,有可能放弃入学的机会。8月21日,中国医科大学官方针对该生提出问题进行回复:我校近几年一直存在学生宿舍不能满足全体研究生的住宿需求。同时,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加,招生规模较上年增加近500人,目前学校研究生宿舍无法满足全体研究生住宿需求。......同时,近期将开展2020级研究生新生住宿需求调查,以指导更加精准制定宿舍调整方案。同时,我校按照国家补助标准给予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6000元的助学金补助。在学期间还有学业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社会奖学金奖励。学业奖学金每人每年奖励4000元-12000元不等,奖励比例占全体硕士研究生人数的50%;国家奖学金每年国家名额不定,每人奖励20000元,2019年有87名硕士获得国家奖学金奖励。还有第一三共奖学金每人每年4000元,孙开来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0元。生活确实困难的学生,学校还可以提供适当的助管岗位,给予适当补助。如果该生确实存在生活困难,可以入学后联系研究生院咨询助管岗位事宜。学校保证不会让研究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完成学业。提问及回答原文如下:图源:人民网因研究生宿舍问题引起热议的院校还有: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宿舍,有学生被通知搬到距离较远的校区住宿,引起学生不满。上海海事大学研三学生被要求搬宿舍,学校不顾学生意见,只是调整了港湾和高恒校区的部分宿舍号,仍然强制推行搬宿舍。目前不清楚是不是因为研究生新生入学而让研三学生搬宿舍。小编查看了上海海事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2020年共录取统考硕士2753人,其中397名非全日制,与2019年录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相比扩招437名。同样的需要增加不少宿舍。除了以上学校,全日制不提供住宿的学校还有:北京大学北京大学2020年硕士招生简章:实行住宿申请制,住宿费用自理。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同学申请不住宿。全日制学硕、专项计划全日制学硕安排校本部住宿。除以上两类研究生外,其他类型的研究生,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我校的研究生、已明确由院系安排或协助安排住宿的研究生等,学校不安排住宿。北京师范大学同在北京的北师大,宿舍也很紧张。全日制学硕安排住宿,专硕不安排住宿。复旦大学复旦近几年的宿舍也是越发紧张。从2019年起,专硕不再安排在校内住宿。学校也提到会协助全日制专硕以社会化的方式解决住宿需求,对此学校协调了社会资源,提供爱久公寓供学生选择。下表是2019级硕士研究生提供的住宿收费情况,水电费等其他费用另外结算。学校会给专硕每月800元补贴,一共10个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扩招18.9万,其中扩招幅度较大扩招人数较多的院校有(仅仅一小部分,更多高校扩招数据,可以点我的头像发送私信:扩招,即可查看):郑州大学:扩招近1300人,2020年录取近8000名硕士生;宁波大学:扩招超千人,增幅达46%;江苏大学:近1.3万人报考,统考硕士扩招666人;东南大学:2020年硕士总录取人数相比2019年扩招970人,增幅达19%;暨南大学:扩招超1000人;浙江师范大学:2020年有较大幅度扩招,统考录取人数达到2789人(不含推免),其中一志愿录取2213人,接收调剂生576人。相比2019年,全校统考硕士扩招718人,扩招比例近35%。山东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共录取2879人,较2019年扩招466人,增幅19%;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共录取1655人,较2019年增长41.9%,扩招约500人;近几年随着本科、硕博研究生的扩招,部分高校住宿越来越紧张,硕博研究生住宿从原来的两人间变为四人间、六人间,甚至被分到12人间,有些还不如本科生的住宿......平常我们在学校住宿可能体会不到租房有多贵,六人间、四人间一年住宿费不过1000元左右,但是如果需要学生到外面租房,两三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读研的成本也提高了不少。研究生扩招导致宿舍床位紧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往期考研干货文章:扩招比例最高达73%!2020年高校研究生录取数据公开,大多有扩招上海这所211高校公开20考研数据!超1.1万报考,报录比不足5:1!为抢人才,高校真拼!本科985的录取后奖3万!该校过线免复试!每年大批考研人报名失败,原因就出在不会看招简!重点都在这了!今年考研的注意,下个月就要报名了!9~12月考研大事件,很重要!

历史课

想当老师的注意了!从2020年高考生中招录进行本硕完整培养,浙江两所师范高校今年推行“复硕培养试点”

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最新文件,为适应浙江省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教师的新要求,经教育部批准,浙江省自2020年起开展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工作(以下简称“复硕培养试点”)。“复硕培养试点”按照两种模式实施,一是完整试点,即从2020年高考生中招录,经过本科和教育硕士完整培养;二是推免试点,即从2021届大学四年级学生中选拔,通过推免方式录取为教育硕士。试点学校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文件也公布了此次试点的专业及人数。完整试点模式推行的试点专业有浙江师范大学的“地理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生物科学”,每个试点项目40人,共计招生80人;杭州师范大学的“物理学+教育技术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每个试点项目40人,共计招生80人。推免试点模式推行的试点专业有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思政复合)”“学科教学(历史复合)”“学科教学(地理复合)” “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复合)”专业,每个试点项目20人,共计招生80人;杭州师范大学的“学科教学(化学复合)” “学科教学(思政复合)”“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复合)”,每个试点项目20人,共计招生60人。招录方式在本科阶段招生纳入高考统一招生,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选拔乐教适教优秀生源,通过综合考核选拔乐教适教优秀生源,提前批次录取。试点项目学生进入本科第七学期时,对其进行升入教育硕士转段考核,考核合格者以研究生推免方式进入教育硕士阶段学习,考核不合格者退出试点,转入相关专业继续完成本科阶段学习任务,转入专业及学分衔接管理由试点高校规定。硕士毕业后,签订就业协议,实施到岗学费补偿。参照国家公费师范生培养管理办法,学生入学前与试点培养单位、省教育厅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录取为试点项目的学生定向在浙江省的高中任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负责组织用人学校与试点项目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专项招聘,通过双向选择等方式切实为每位毕业生落实任教学校和岗位,且服务期不少于6年。服务期内由各地逐年返还学费。正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者须取得一个学科的教师资格证书,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推免名额在学校总规模内安排,教育部在安排年度推免名额时给予统筹支持。政策要求各地要按照国家公费师范生就业管理要求,统筹教师编制使用,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预留足够空编,确保试点项目毕业生应聘到我省高中学校时有编有岗。服务期内由各地逐年返还学费。各地教育局和高中学校要充分考虑复合型教师承担多门课程的实际,合理确定复合型教师的岗位职责,为发挥复合型教师作用提供支持,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工作中给予充分体现。省教育厅将试点项目纳入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在相关省级专业建设中给予支持;对试点项目相关教师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出国进修、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支持;优先支持试点项目申报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等改革项目。省级将根据试点成效给予奖补。【来源:都市快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倒霉蛋

2020研究生复试,20多所高校已发布扩招通知

河北日报发布消息:近日,河北省教育厅最新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强化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至2.14万人,重点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投放计划,不断优化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实现学生培养层次和就业能力双提升。其实,随着国家线的公布,越来越多的省份、院校开始官宣扩招。4月3日,广州大学发布新闻,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增加至2281名,增幅达30.2%;其中学术学位632人、专业学位1649人,分别较去年增加36.5%和28%。4月2日,深圳大学官网发布的新闻指出:研究生报名人数较去年增加了48%,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指标也有所增加。将根据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做好采用线上复试、开学复核的招生方案。4月1日,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77名,较2019年增长73.13%。其中,学术型硕士58名,增长190%;专业型硕士219名,增长56.43%。4月1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为480人,比2019年增加156人,增长率为48.15%。其他部分省份扩招信息如下:1.贵州省3月17日,贵州省争取国家支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招生计划增加到9000人。2.天津市3月9日,天津市日前已向教育部申报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3594人,同比增加2537人,增幅达22.9%。3.上海市3月4日,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介绍,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4.湖南省2月22日,湖南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卫健委联合发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十条措施》,原文指出:积极向教育部争取支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2020年全省增加5%研究生招生计划。5.重庆市2月20日,重庆市教委的一封函在网上热传,文件提到要适度扩大202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虽然还没宣布扩招人数,但重庆市的研究生扩招势在必行。6.河南省教育部今年计划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18.9万人,扩大专升本招生32.2万人。7.广东省广东省政府新闻办3月31日举行的第49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0年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同比增长50%。8.湖北省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部分院校扩招信息如下:1.郑州大学3月28日,郑大研招宣传员工作团(郑州大学研招办宣传联络员官方微博)在微博发布消息:今年我校硕士总增加计划1200多个。2.安徽工程大学3月28日,安徽工程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我校2020年硕士生招生总计划636人,较2019年增加237人,增幅达59.4%。3.东莞理工学院2020年我校研究生根据教育部安排,2020年我校研究生招生计划总数209人,较2019年增加130人,其中学术学位硕士招生计划68人,较2019年增长了近2倍;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计划141人,较2019年增长了3倍多。4.辽宁石化大学我校研究生招生总数828人,较去年增加23.21%。其中学术学位384人、专业学位356人,分别较去年增加11.62%和35.36%。5.沈阳理工大学我校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比2019年增长54.73%。6.天水师范学院近日,天水师范学院官网发布复试须知:按照教育部2020年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相关政策精神,今年我校招生计划极有可能大幅增加(实际招生数以教育部下达的2020年招生计划为准)。 7.西安工程大学按照国家最新政策,我校2020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各专业最终招生计划数原则上不低于我校在中国研招网研究生报名系统中公布的人数,具体扩招计划数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为准。8.湖北大学3月31日,湖北大学在《【抗击疫情】研究生院念好“三字经” 促进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两手抓双促进》中提到:2020年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居省属高校首位。9.安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永存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大幅增长。10.大连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官网宣称,国家民委向大连民族大学下达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数为416人,其中学术学位86人、专业学位330人。计划总数较2019年增加146人,增幅达54.07%,其中学术学位增幅为115%、专业学位增幅为43.48%。2020年,大连民族大学专业学位电子信息类别硕士研究生将首次招生。11.空军军医大学接上级通知,2020年教育部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原计划115人(学术型60人、专业型55人)增加至145人(学术型75人、专业型70人)。12.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疫情防控期间研究生招生热点问题及解答》,根据招生计划和报考情况略作调整。13.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公布的《南京邮电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考试问题解答》提到,我校将在2020年拟定招生人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14.广西大学广西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00人(扩招约33.33%),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人(扩招约50.38%),且预计调剂专业多、调剂量大。目前该校已经发布预调剂专业需求信息。15.昆明理工大学根据国家最新政策,今年预计可能会适当扩招,具体扩招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为准。1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今年预计可能会适当扩招,具体扩招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为准。17.南京邮电大学我校将在2020年拟定招生人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18.上海财经大学学校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依据教育部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并结合学校资源保障条件实际情况确定。如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调整,将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19.华中师范大学招生计划可能产生变化,具体名额在复试前会公布。20.吉首大学学校2020年度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会最终依据湖南省教育厅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执行。如招生计划有调整,调整后的招生计划届时由各二级招生单位在复试办法中予以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21.北京交通大学后期因正式招生计划下达和推免生实际录取产生的统考招生名额可能会有变化,具体名额将在复试前,由招生学院在本学院的复试方案中公布。22.广州中医药大学今年希望招生人数超过1400人,整体增加20%左右。23.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部还未下达我校2020年招生计划数,此前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各学院、专业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仅供参考。24.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大校长李元元表示,学校准备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扩招名额全部给医科,进一步加强医学人才培养。高校扩招意味着进入复试的机会增加了,但是并不意味着考上研究生是板上钉钉的事,复试依然要引起重视,很多高校的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可以达到50%,千万大意不得。现在已经4月初了,离复试只有半个月时间了,各位同学赶紧做好准备吧!

喝咖啡

2021考研报考人数公布

目前已有部分院校就已经汇总了部分报名数据,中国人民大学报名人数已经超过2万,首都师范大学也有1.3万的报考人!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2021级MBA网报人数795人,其他专业暂未公布!中国人民大学报名人数统计中清晰地划分了各院系学硕、专硕的报考人数。报名最多的院系是法学院,其次是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具体人数如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招官微前两天发布了消息,为了大家都能够更好的选择报考学院和专业,官方整理了截止2020年10月27日报考北航的统考生人数:共计15267人。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公共管理,共有1663人报考;其次是经管学院工商管理(1545人)和工程管理(1161人),软件学院的电子信息(890人),报考人数最多的这四个专业均为非全日制。非全较热门的还有会计和法律(非法学)。全日制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27人报考)和电子信息(361人报考);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365人报考),电子信息(335人报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337人报考)和材料化工(250人报考)。下图为截止10月27日,北航各个专业报考人数统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向下滑动查看多图:2021年,北航拟招收各类学历硕士研究生约5000名,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约3600名(含拟接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约1800名),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约1400名(非全日制学习方式仅招收定向就业类别考生)。与2020年简章的招生计划相比,2021年北航硕士总招生计划减少500名,全日制减少100名,非全日制减少400名。另外,北航的2021推免生录取数据公布:截止2020年10月26日零点推免系统关闭,共有1499名(含各类专项)确认接受北航的录取通知(各专业接收推免生人数如下图)。向下滑动查看多图:首都师范大学截止到10月25日,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的考生数已达到13551人,这个数据已经非常接近首师大2020年的报考人数了。2020年,首师大硕士报考人数13632人,录取2509人,整体考录比近5.5:1。首师大热门专业有: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史、世界史、音乐与舞蹈学、软件工程、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学术型专业;社会工作、应用心理、教育硕士(大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汉语国际教育、音乐、艺术设计、电子信息等专业硕士类别(领域),占所有招生专业(领域)的近30%。从下图2021报考人数统计来,以上专业所属学院今年报考人数仍然较多,相对热门。首师大2021年9个门类的200余个专业(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2400人左右(含拟接收推免生937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生2330人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生70人左右,招生计划中列有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6人、单独考试计划5人。另外,首师大今年新增人工智能学硕、教育管理专硕两个专业。10月26日,首师大研招网官网公布了2021年推免生拟录取名单,推免生共拟录取318人。就目前报考人数13551人,除去已录取推免生,首师大统考报录比约6.5:1。报名结束,大批高校会陆续发布今年的报考人数,去年增幅比较大的、报考人数比较多的,预计今年还会继续增加,但是幅度大小这个说不准,整体应该是走上升趋势。来看看去年各高校的报名人数报考人数过万985高校(部分)北京大学:29990人,增幅3%,其中非应届生占比高达70%;复旦大学:近27000人;南京大学:近27000人;吉林大学:24000人;中国人民大学:23800余人;华东师范大学:22621人;武汉大学:21668;电子科技大学:20674人,增幅24.35%;浙江大学:20343人(不含非全日制、单独考试、强军计划、退役士兵计划及少干计划报考人数);天津大学:超20000人;同济大学:19469人;西安交通大学:18797人;南开大学:18695人;中国海洋大学:18025人;清华大学:18000余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6501人;上海交通大学:16382人;北京理工大学:14720人;中国农业大学:9785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321人。报考人数过万211高校(部分)西北大学:18455人;郑州大学:33300人;苏州大学:32341人;南京师范大学:27452人;暨南大学:26124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26000人;华南师范大学:25603人;西南财经大学:24000余人;南昌大学:22131人,增幅39.3%;云南大学:21867人;上海大学:20174人;中国传媒大学:18638人;西北大学:18455人,增幅38.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3784人;北京交通大学:13000余人;北京科技大学:12758人;华东理工大学:12600余人,增幅21.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1432人;东华大学:11429人;新疆大学:11095人,增幅59.8%;南京农业大学:11062人;中央财经大学:10709人。报考人数过万双非高校(部分)首都师范大学:13632人,增幅31.5%;深圳大学:22715人,增幅为41.8%;青岛大学:16749人,增幅34.2%;宁波大学:13716人,增幅43.7%;广东工业大学:13256人,增幅31.2%;上海师范大学:14981人;江苏大学:12797人;浙江工商大学:12518人;西北师范大学:12159人;福建师范大学:12228人;浙江师范大学:11692人;南京邮电大学:11263人;山东师范大学:11923人;山西财经大学:10773人,增幅22%;安徽师范大学:10247人,增幅43.6%。

神似

这些高校明确回应考研扩招人数,快看有你目标院校吗?

自从教育部宣布扩招并且扩招18.9人之后,小伙伴们就特别关心自己的目标院校会不会扩招,目前已经有部分省市和院校公布了自己的扩招计划,今天我们来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大家。天津日前已向教育部申报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3594人,同比增加2537人,增幅达22.9%;申报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4050人,同比增加1478人,增幅达57.5%。虽然目前扩招的进度仍属于申报过程,但基本在很快就能通过并且正式公布。上海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将落实国家适度扩大2020年硕士生和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部署,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专升本招生计划由占全市高校专科毕业生总量的8%增加到10%,为有志于升学深造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大家请注意:这次扩招的是市属高校而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目前上海市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有8所,其余均是市属。也就是说扩招的15%是在这8所高校之外。河南河南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二十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刁玉华就河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学时间、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关于扩招,只提到会承担更多扩招任务,并没有进一步说明。部分高校回应扩招安排广西大学2020年我校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人。去年广西大学招收全日制人数仅3200人,今年相比较去年扩招了1100人。南京邮电大学我校将在2020年拟定招生人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昆明理工大学根据国家最新政策,今年预计可能会适当扩招,具体扩招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为准。湖南农业大学各学科专业实际招生名额尚无法确定,学校将在复试方案中公布各学科专业实际招生计划。西南大学如招生计划有调整,调整后的招生计划届时由各二级招生单位在复试办法中予以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华中师范大学统考招生名额后期可能因国家正式招生计划下达和推免生实际录取产生变化,具体名额将在复试前,由各学院在其复试方案中公布。空军军医大学近期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研究生扩招相关信息,但我校尚未收到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各项工作仍按原计划执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计划由教育部下达,学校将依据教育部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并结合学校实际办学条件和保障等确定,如有变化将会及时公布,请关注学校研招网和所报考学院网站发布的最新信息。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在召开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工作的网络会议中提到,研究生院的三位副院长对2020年度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涉及到的工作管理、计划扩招、复试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重庆工商大学: 目前上级主管部门尚未确定最终招生计划。昆明理工大学: 根据国家最新政策,今年预计可能会适当扩招,具体扩招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为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根据国家最新政策,今年预计可能会适当扩招,具体扩招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为准。吉首大学:学校2020年度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会最终依据湖南省教育厅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执行。如招生计划有调整,调整后的招生计划届时由各二级招生单位在复试办法中予以公布,请考生密切关注。深圳大学: 召开2020年春季新学期开课等工作部署视频会议,校长李清泉强调,做好学期计划调整、线上教学、师生返校、研究生扩招、校园服务管理等多项工作。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部还未下达我校2020年招生计划数,此前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各学院、专业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复试前,学校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综合考虑各专业已接收推免生人数、生源状况以及学校发展需要等因素适当调整,并提前在学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上海财经大学:学校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依据教育部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并结合学校资源保障条件实际情况确定。如有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调整,将在研究生院网站公布。以上院校大多只是稍微回应了一下扩招计划,除广西大学公布招生计划,广州大学、南京邮电公布拟扩招专业名额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所以大家还是要理性看待,趁此时间多多准备复试调剂!

全国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

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哪些大学具有推免资格呢?下面是详细名单。一、北京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二、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三、河北省河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工业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燕山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中医学院四、山西省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五、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六、辽宁省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七、吉林省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八、黑龙江省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九、上海市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十、江苏省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十一、浙江省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十二、安徽省安徽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十三、福建省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十四、江西省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十五、山东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艺术学院青岛大学十六、河南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七、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体育学院中南民族大学三峡大学十八、湖南省湘潭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华大学十九、广东省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二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二十一、海南省海南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二十二、重庆市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二十三、四川省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二十四、贵州省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二十五、云南省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二十六、西藏自治区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二十七、陕西省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二十八、甘肃省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二十九、青海省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三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三十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

若物之内

考研是否存在压分现象?真的存在招生不公现象吗?

19年研究生考试的情况确实有些特别,在初试成绩刚公布,就有人在网上曝光华南理工在2018年研究生复试时,篡改学生的成绩,而后有考生质疑华东师范大学“压分严重”,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的初试成绩连参加调剂都比较困难,而后西南大学,云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卷入到这场风波当中。19日,首都师范大学的招生工作人员,对于网上质疑专业课压分这一情况作出了回应。该工作人员称“按照去年的国家线来看,今年的专业课总体及格率和上线率和去年相比都有所上升,之所以会出现个别考生的分数过低,主要是因为今年的报考人数和去年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往年也有学生质疑自己的专业课成绩不合理,但是没有今年这么普遍。按理说越是985院校,越应该注重自己的声誉,毕竟招生不是一锤子买卖,不是今年招完生之后,明年就不招了。如果在初试时出现大面积压分的情况,肯定会影响到以后的生源。不过,考生的质疑也不是没有道理,既然985院校连考生的复试成绩都可以篡改,把复试第1名的成绩直接改为不及格,那么在阅卷时压低学生的成绩,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更何况985、 211院校在招生时,歧视双非院校的考生,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一部分教授公开称,应该提高双一流院校的推免比例,部分双非院校的考生是典型的“高分低能”。有网友猜测压低考生的初试成绩,是为了接受985、211院校的调剂生,这样的猜测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985院校想要“歧视”双非院校的考生有的是办法, 比如提高专业的推免比例,再比如提高复试的比例,然后在复试时再把“双非”院校的考生淘汰掉。如果直接在阅卷时,压低考生的初试成绩,显然会更加麻烦,并且也很容易留下“证据”。另外,如果985院校压低学生的初试成绩,还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像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这样的学校,压低学生的初试成绩,对于学校一点好处都没有,毕竟这些学校的生源主要就是来自于双非院校,即便是压低学生的初试成绩,这些学校也不大可能接受到211、985院校学生的调剂申请。很少有985、 211院校的毕业生会愿意调剂到双非院校,暂且不说考生在心理能够承受得住这样的落差,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肯定会对这个考生的能力产生怀疑。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会出现有很多考生质疑,自己的初试成绩被人为的压低,可能主要是有三个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专业课试卷一般都是由学校自主命题,有很多学校的专业课题目及其不规范,试卷中大量出现往年已经考过的题目,甚至还有的学校把答案当做试题发给考生。如果考试题目本身就有很多问题,不论阅卷再怎么公平,考生的实际成绩肯定和自己预期有很大出入。第二,大部分学校的报考人数和往年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学校不愁招不到学生,因此在阅卷时比较严格。第三,招生腐败乱象频出,高校的公信力严重下滑,让很多考生对于考试的公平性产生了质疑,即便是没有问题,有很多考生也会觉得“猫腻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