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最好的五所大学:全省唯一的985、211院校独占鳌头!不近富贵

浙江最好的五所大学:全省唯一的985、211院校独占鳌头!

浙江最好的五所大学:全省唯一的985、211院校独占鳌头!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历史上浙江也是才子佳人辈出之地,可以现在来看看浙江的大学,不得不得感叹,浙江的大学除了浙大,其他的有点弱啊!浙江省一本大学、二本大学、三本大学、专科共有107所大学,下面我们看看哪五所大学是浙江最好的大学。1、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坐落于杭州,是中国著名顶级学府之一,中国“学科最齐全”、“学生创业率最高”的大学。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1月,学校有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居全国高校第二。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2、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浙江工业大学是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首批省属重点大学。3、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类别的企业会来招聘,当然也包括其他金融、急产、快速消费品、互联网、事务所等类别的企业来参加。4、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于1897年创办。1908年,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5、宁波大学宁波大学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宁波大学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16-2017年中国一流大学(100强)排行榜。

魂魄

浙江省内知名高校,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农林大学在浙江省内知名度比较高,属于省内知名高校。浙江省高校倒是不少,但是名校其实很少,就一家浙江大学。虽然近期宁波大学列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但是宁波大学是以海洋水产列入,而且时间还短,所以浙江省内除了浙江大学,几乎都是“双非”高校,这也是浙江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要么985,要么“双非”,就这么霸道。杭州师范大学前身就是杭州幼儿师范学校,当时创办主要是为了招收工农兵学员,扩大基层师范力量而设置的学校,后来改建为浙江师范学校,也是一所中专学校。恢复高考之后,全面扩招,而高等院校较少,就升级为本科高校了。这所学校如果不是出了一位“首富”马云,其实就是一所普通师范院校。杭州师范大学最大优势来自音乐和美术,这是他最早开设的专业,积淀也最为深厚。浙江农林大学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天目林学院,当时确定的方向主要是以林业、经济林采伐、林木运输、木材加工、林木加工工艺为主,这些目前也是他的优势所在。不过这所学校建校之初,就属于地方性高校,而且浙江林木资源并不丰富,尤其是经济林木方面更是如此,并且没有政策优势,所以始终发展的不温不火。浙江农林大学主要优势在亚热带林木育种方向以及林木综合利用技术方面,这所学校的成果也多出自这些方向。整体来看,杭州师范大学的综合实力略胜过浙江农林大学。这主要是因为,杭州师范大学合并的学校比较多,形成了完整的教师培养体系,建立各级教师培养模式,而且扩充了自身不足的学科建设。另外近些年,杭州师范大学获得投资和项目也比较多,这使得学校整体实力超越了浙江农林大学。但从产业优势上来看,浙江农林大学还是相对更具有优势。

名亦不成

浙江省重点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和宁波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浙江省属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天目林学院。19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1970年7月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1979年2月恢复独立办学。2010年升级为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大学,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浙江省属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2000年后,原宁波海洋学校、宁波林业学校并入、宁波师范学校、宁波邵逸夫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宁波卫生学校相继并入。浙江农林大学是浙江省内老牌学校,只是发展比较坎坷,多次被浙江农业大学合并,所以并没有建立起来农林类多学科的基础,使得后期发展受限。后来浙江大学崛起,占据着绝对优势,使得相关类型的高校,尤其是浙江农林大学这类高校很难在省内抢夺到优势资源,从而使得自身发展速度放缓。而同期的宁波大学经过大量合并宁波市学校,使得自身的规模迅速扩大。又经历精心整合资源,调配各项扶植资金和政策,使得自身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这种高效的发展速度,经过几十年的积淀,已经超越了浙江农林大学整体实力。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宁波大学5个B类学科,9个C类学科,其中最高评级为B级的外国语言文学、水产;浙江农林大学有2个B类学科,5个C类学科,其中最高评级为B+级的林学。相对来看,两所学校的学科建设差距并不是十分明显。综合来看,宁波大学的实力高于浙江农林科大学!

谭峭

最新出炉:2019浙江省大学排名!浙江大学保持第一!

据中国校友会网(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 )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省共有28所大学进入排名!本次2019年的校友会大学排行榜评价对象涵盖了中国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的1300多所本科高校,评价数据来自艾瑞深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高等学校发展指数数据库(CHDID)”,均是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第三方权威机构、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对外公开的权威数据和客观数据。其中浙江省高校前三名分别是: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浙江省大学排名榜单:附前三名学校简介:No.1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浙江大学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No.2 宁波大学宁波大学(Ningbo University),简称宁大,坐落于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宁波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海洋局、浙江省政府、宁波市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拥有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开始办学之路。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学校拥有本部、西、北、植物园、梅山、慈溪6个校区,面积4100余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有2家直属附属医院、10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9家教学医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 [3] 教职工2720余名,副高人员约1200名,博士人员1158人,全职院士5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96名,各类研究生6923名,留学生2615人,举办一所独立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科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十一大门类,设有25个学院,75个本科专业。截至2019年4月,宁波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植物与动物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No.3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浙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浙江省属重点大学,浙江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亚洲规划院校联盟(APSA)成员,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对口支持浙江树人大学建设发展,对口支援衢州学院、宁夏理工学院。学校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1993年12月由浙江工学院更名为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学校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截至2018年11月,浙江工业大学设朝晖、屏峰、之江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09.92亩,固定资产总值40.77亿元。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规划占地约1000亩,拟2019年秋季开学。图书馆藏书(含电子图书)1087万余册,中外期刊82576种。学校设有27个学院1个部,66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045人,其中专任教师2137人。截至2018年9月,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8965人,在读各类研究生9647人,留学生980人。

吊人索

浙江省内知名高校,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两所大学都是浙江省内知名高校,而且两所学校都建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相对来讲浙江师范大学起步要低一点。浙江师范大学建于1956年,起步为专科学校;而浙江农林大学建于1958年,起步就是一所本科高校。浙江师范大学实力最强时期,当属合并了浙江教育学院和浙江体育学院之时,是浙江师范大学最为鼎盛时期,可惜后来遭到拆分了。不过浙江师范大学也建立了相关系科,留下了后备力量,对学校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很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浙江师范大学恢复高考之后,能迅速提升自身优势,早在1985年晋级为“大学”,要知道此时的首都师范大学还是北京师范学院呢。浙江师范大学此后发展速度确实很快,不过学校整体规模扩建速度并不快,因此合并了三所本科中专,从而推进自身优势整合。但是这些合并其实是败笔,虽然学校规模扩大了,但是优势并没有建完整,毕竟合并的财校和铁路司机学校都是非师范专业的学校。浙江师范大学校内实力较强的是中文、数学和教育学,这也是最早拿到博士点的学科。浙江农林大学建校班底不错,建校规模也很好,只是后期发展多次搬迁,使得学校发展速度慢于浙江师范大学一些。整体来看,浙江师范大学的实力要胜过浙江农林大学一点。这主要是因为浙江师范大学学科优势较多,而且学科广度和规模更大一些。另外浙江师范大学属于师范全领域发展的高校,不仅涉及传统教学,在网络优化方面实力也不俗。

从其强梁

看了看隔壁的“双一流”数,这个“土豪”省慌了

提到浙江,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钱”。可即使浙江再有钱,每次谈论到这个话题时,浙江人民心中难免隐隐作痛——这个2019年GDP总量位于全国第四的经济强省,只有三所“双一流”高校,其高等教育实力与经济实力极不匹配。更尴尬的是,同处长三角地区的“邻居”江苏和上海均是“高教重镇”,不仅坐拥顶尖名校,而且强校林立,论高教综合实力浙江完全无法与之抗衡;另一个“兄弟”省份安徽除了同样拥有“华五名校”外,也有另外两所“双一流”作为支撑,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虽有差距,但高教实力已难分伯仲。一样有钱的,自己的“双一流”数只是别人的零头;GDP是别人的近两倍,“双一流”数量却是相同,如此对比下来真是扎心无比。长三角“土豪”,竟然缺少好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之前,整个浙江省仅有浙江大学这一个985/211大学,当时的浙江高考生若省内择校,要么“一步登天”入浙大,要么“就此沉沦”上普本。之后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大学成功入选“双一流”,才稍稍缓解了浙江长期以来的高教疲软之态。可是由于艺术类高校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学性质特殊,实际上对于大部分浙江考生而言,省内只有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这两所“双一流”可供报考选择。在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浙江大学高居全国第3,一枝独秀,接下来便是排名第68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和第75的宁波大学,和浙大之间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浙江高校共有44个A类学科,均是杭州高校,且其中浙江大学就占了39个A类学科,夸张点说,浙江大学凭一己之力撑起了浙江高教的半壁江山。依托于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千年文脉传承,以及稳固的经济地位,浙江的高教应当是枝繁叶茂,为何会出现仅有浙江大学这一所一流大学的现状呢?在此前的《这些城市的好大学数量,配不上它们的GDP》一文中,软科(ID:zuihaodaxue)就曾分析过,浙江高教长期以来的疲软之态源于1952年院系调整,正处鼎盛时期的浙江大学被拆分,当时的之江大学更是被直接调整解散。浙江大学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开枝散叶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合并,而当时从而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然而在并校前,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都通过了211工程的预审,这就导致了在合并后,整个浙江省仅剩浙江大学一所“211”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文电处对于“为何浙江只有一所211大学(浙大)”给出的回复(图源:领导留言板)一个省的高教命运,就这样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无可避免地改变了。诚然,当初的决策的确可能是当时形势下的最优解,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时移世易,“命运所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明了价格”。地方高校,加速觉醒2014年,浙江省选择主动出击。这一年“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 正式启动,在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高校名单中,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5所高校上榜。对于遴选入围的高校,浙江省表示加大财政投入,由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扩大重点建设高校在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图源:浙江省人民政府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浙江就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和宁波大学成功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虽然除了浙江大学之外的浙江省高校均是地方高校,但是这个富饶的东部省份从未亏待过这片土地上的大学。2020年浙江省各地方高校的年度预算中,浙江工业大学更是高达32.50亿元,超过了相当一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宁波大学的预算也不低,为26.55亿元。如此大力度的财政投入之下,许多高校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据软科(ID:zuihaodaxue)统计,2016年至2019年期间,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5所杭州的“双非”高校都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三大奖”。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被评为A-学科;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浙江理工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居于全国第2名。2018年在杭州成立的新兴高校西湖大学,自筹创初期就话题不断,在科研方面接连产出一流成果,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短短一年时间内,西湖大学已经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发表了4篇Nature & Science论文。就在2020年12月底,《细胞》(Cell)发表了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科研团队就阿尔兹海默症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在施一公的邀请和引导下,西湖大学又频频收获于洪涛、邓力、杨阳、田刚等多位享誉国内外的卓越学者。将目光转移到其他城市的高校,它们在过去几年来也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若说最励志的,当属从“非985非211”逆袭成为“双一流”的宁波大学。学校三十多年的发展,靠得更多的是众多海内外“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到2018年,“宁波帮”人士累计为学校捐款超过7亿元,建造了50多幢大楼。宁波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双一流”建设中,宁波大学成功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对于一所仅成立34年、不在省会的地方大学而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图源:宁波大学同在宁波的另一所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国内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其创建和成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其校长杨福家院士也是复旦大学玻尔教授,中国第一位以玻尔命名的物理学家教授,同时学校也任命了25位世界一流的教授,师资队伍得到了海外名校的极大助力。图源:宁波诺丁汉大学官网2020年12月,又有镇海中学校友虞仁荣捐资200多亿,支持家乡建设一所理工类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地处温州的温州医科大学,是中国率先开展眼视光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学术机构,也是中国最早招生以眼科光学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高校。学校的眼视光学技术之雄厚,全国闻名。如今全国实施的“对数视力表”就是该校缪天荣教授的重磅研制成果。其他地级强市的高校如嘉兴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等,目前也正处于更名大学的冲刺阶段。想办好大学,光有钱还不够和其他因受经济发展限制而导致高教资源较贫瘠的省份不同的是,浙江有的是钱,也愿意在高教上“砸钱”。前有加大省重点建设高校财政投入,后有为吸引高内外高水平大学来合作办学投重金,在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地域优势下,浙江省高校在这几十年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浙江高教的发展步伐总体上慢于整个省的发展步伐,仍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期望。将高校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继续办得更好更强,绝非单单依靠“砸钱”能解决。这对于浙江来说仍是个不小的挑战。在2014年的《关于实施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浙江省定下目标:“到2020年,全省高等教育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列全国省(区、市)前6位;省、市属高校有20个以上的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如今2020年已过,浙江高教距离当时定下的目标似乎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科专业结构失调《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调整逻辑及布局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一文的作者就“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与问题”展开分析,指出浙江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适应性水平还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相关毕业生比例相对溢出。在2019年11月召开的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调研座谈会上,省教育厅某副处长就直指,浙江省本科院校中,文学、法学、经济、管理、艺术类学科布点偏多,约占专业总数的42%。布点超过30个的文法经管的本科专业就有12个,已触达“专业预警”标准。图源:《高等教育区域结构调整逻辑及布局优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有些学校对于新兴的热门专业更是一哄而上,没有考虑学校自身的历史积淀、学科支撑和学校发展方向而盲目跟风设置,马上冲破了固定红线,专业设置、高校发展过于功利化。有专家指出,在战略性产业方面,集成电路人才缺口达32万人,人才呈稀缺状态;生物医疗及高端医疗器械人才缺口则有25万人,预计到2025年将会高达45万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比仅为1:10,预计到2030年人才缺口将达500万。浙江省内高校如何在相关专业设置上做出前瞻性的布局,教学体系总体落后于产业发展实际要求的问题,不是只靠钱就可以解决的。区域布局不平衡除此之外,从区域布局来看,浙江省内高等教育空间结构布局与各城市的人口、经济环境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根据截至2020年6月的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杭州的本科院校占全省总数的近一半;副省级城市宁波的2019年常住人口和GDP总量都与省会杭州接近,可是本科院校仅有7所;温州、绍兴、嘉兴、台州等地级市,2019年GDP总量都破5000亿元,同属省内经济发达地区,可本科高校数寥寥无几。此外,不少城市仅有1所本科院校。省教育厅某副处长同样指出,90%以上的博士点、70%以上的硕士点都集中在杭州市。在这方面,主动对接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的意识还不够强,未来仍需继续优化省内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作为浙江省及长三角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浙江大学应主动推进省内高等教育协同联动发展,增强对省重点建设高校和其他省内高校的辐射带动能力;省重点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也应该主动抓住机遇,推动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学科,成长为高水平大学。打响人才资源争夺战人才资源与高等教育密切相关,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平台,优质的人才资源能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把握好人才资源优势,则是浙江制胜的关键所在之一。近两年来,浙江大学已引进了近50位高层次人才全职加盟,如励建书、吴汉明、周如鸿等一批顶尖科学家和倪梁康、李实、刘海峰等一批人文大师,极大地带动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以及学科快速发展。作为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企业的总部所在,杭州对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行业人员都具有较强的人口吸引力。2019年8月,入杭高层次人才补贴标准提高,补贴标准由硕士2万元、博士3万元调整为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在杭州就业发展。图源:杭州市人才服务局最近几年,浙江省其他城市也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大手笔”招财引智。2018年《宁波市加快集聚顶尖人才实施办法(试行)》中,对全职来宁波从事创新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据宁波发布报道,截至2020年7月,宁波已引进全职院士23位,其中两院院士12位。2019年,绍兴市重磅出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的若干政策》,其中“海内外英才计划”首次对领军型团队抛出了政策“橄榄枝”,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图源:绍兴市人民政府2020年,温州出台新版《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其中新增一项内容,“对新全职来温工作的35周岁以内博士研究生、世界大学排名前200位大学(以最新一期ARWU排名为准)或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分别给予6万元、4万元、3万元就业补贴,分2年发放。”自古江南多才俊,自东汉至现代,浙江籍文学家载入史册者已逾千人,约占全国的1/6,近百年来鲁迅、王国维、梁秋实等等浙籍文化名人,都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力;科学界也到处是浙江人的身影,“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就占了近1/5,“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等科学家,更是对近代中国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一轮“双一流”擂台战即将开启,对于如今甩开“历史包袱”的浙江高教而言,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可以期待的是,浙江高等教育正逐渐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浙江怀揣着钱和决心,“高教强省”这一天的到来或许并不太远。数据来源软科

驴得水

浙江除了浙大,还有这9所好学校!

众所周知,浙江大学一直是浙江最好的学校,浙江也只有这一所985、大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浙江其他的学校不优秀,实际上,浙江还有很多优秀的学校!只不过因为浙江大学的名气特别大,所以有点盖过了其他大学。今天,编者带大家真正了解一下浙江的好学校!NO.1 浙江大学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3月,学校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7个学科进入ESI前10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二;8个学科进入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50位,均居全国高校第一。NO.2温州医科大学学校位列ESI全国高校综合排名第76名,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2%。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3个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7个B类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2个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NO.3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11个、B类7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五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根据ESI 2018年5月数据统计)。2013年5月,由学校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5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入选浙江省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NO.4宁波大学2012年成为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宁波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1个学院,建有7个省一流A类学科、6个省一流B类学科;据ESI公布的数据,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NO.5浙江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有71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课程16门,国家级专业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NO.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拥有4个国防特色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2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4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7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9个浙江省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浙江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办学规模、水平、质量和效益等各项指标均位于浙江省属高校前列。NO.7浙江工商大学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覆盖25个招生领域);设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统计学进入A类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学科进入B类。NO.8杭州师范大学有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8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6个。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部级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7个,省部级创新团队9个。 2018年学校最新ESI国内综合排名位列第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列,高水平论文数逐年上升,论文自然指数(NI)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内地高校百强。NO.9浙江理工大学省一流学科A类6个、一流学科B类7个,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5个,其中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十三五”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5个。NO.10中国计量大学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浙江)基地、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教育培训基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ISO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杭州)等代表国际国家级水平的质检人才培养基地。工程学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拥有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10个,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11个。希望大家对浙江的大学有个好的了解,浙江除了浙大,还有这些优秀的学校值得报考!

表哥到

浙江大学,为何农业学科这么厉害?学姐:其他学科实力也很强

浙江大学,大名鼎鼎,是浙江省唯一的211院校,也是唯一的985高校,当然也算浙江省最牛的高校,没有之一,浙江大学一个顶其他浙江省其他高校之和,其他高校都加起来也的经费都不到浙江大学的一半,当然浙江大学厉害了。浙江大学作为华东五校,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可谓出尽了风头,因为浙江大学的A类学科总数全国第一,超过了清华北大,A+数量全国第三,仅次于清华北大,让其他高校大吃一惊。这个成绩最震惊的还是华东五校,因为华东五校自古是仇人,五校互相嘲讽,互相比较,互相进步。这成绩A+数量,浙大是其他u阿东无锡的两倍以上,A类学科数量超过其他高校十来个,是中科大的两倍。但是这个学科评估,明显浙江大学拉其他4个高校一大截,其他4个高校肯定不服气啊,华东五校是一档,怎么你突然变强大了,我们得找找原因。不找不知道一找吓一跳:原来浙江大学的农学太厉害了。所以他们纷纷给浙江大学外号:浙江农工大学浙江大学在所有农业大学中理科第一,工科第一,医科第一,管理第一。浙江大学在非农高校中,农科第一,浙江大学的农业到底多厉害呢?浙江大学的农科实力浙江大学能学科这么牛,农科的贡献是不容小视的,浙江大学在第四次学科评估是11个A+,A+:生态学,光学工程,控制,计算机,农业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植物保护,临床医学,农业经济管理。11个A+学科,和农学直接相关的就有5个,说明浙江大学A+学科一半都是考原来的浙江农业大学。那么问题来了,浙江大学农学为啥这么牛呢?浙大农学浙江大学当年就很牛,在民国时期就是著名的国立大学,是四大国立大学之一,当时农学实力就非常强大。浙江农业大学当年通过了211预审,是要进211的水平,当然是否能进211也是一个未知数啊。1981年首批博士点,浙江农业大学有2个,比南京农大,华中农大,北京农大少。不过浙江大学合并后,资金充足,浙江大学农学发展非常快,一下子就成了国内第一阵营,农学实力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A+实力是6个。除了A+学科外,浙江大学的a类学科中也不少农科,比如畜牧学,作物学等。浙大农学为啥这么厉害呢?我想有以下原因,第一是,农学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学科,只有农业大学才有,绝大部分重点大学没有这些专业,因此竞争力相对较低。不像电子,通信,计算机,物理,化学,数学,所有的重点大学都有这些专业,竞争非常激烈,想拿第一非常的难,而农学就相对简单了,国内就四五家农学类全国重点大学,只要比他们强,那就是全国第一了。所有浙江大学凭借华东五校的优势,重金砸,农学就顺势而上了。浙江大学2019年经费191亿,仅次于清华大学,就是拿出三分之一就60多亿,就够农学发达了,而中国农业大学总经费才56亿。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汤武之室

盘点浙江省各大高校,杭州师范大学排第三,浙农林大超越宁波大学

欢迎进来观看本篇文章,我是小七聊教育由于疫情的影响,教育部表示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也就是说今年的高考将会在七月份举行,而七月份是大多数地区天气最炎热的时候。虽然现在全国各地的高三年级学生都已经开学了,但是,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七十天,现在的每一天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都非常珍贵。俗话说得好,努力学习一天、高考提高一分,高考之后还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填报志愿。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都会参考各类大学排名资料来了解理想院校的有关情况。在浙江省各大高校排名上,杭州师范大学排第三,浙江农林大学超越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简称“杭师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是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建校历史源远流长,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之后历经多个发展时期,2007年才更名为现在的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先后培养出丰子恺、柔石、潘天寿、陈建功、冯雪峰、宣中华等一大批的杰出人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简称“浙农林大”,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类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浙江农林大学学科建设实力强,学校拥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ESI学科领域全球前1%学科4个。浙江农林大学还注重对外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芬兰、日本、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地区)的8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简称宁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国家海洋局、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重点大学。宁波大学创办于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捐资创立,邓小平题写校名,现如今的宁波大学是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并且具有研究生免试推荐权,是一所学科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十一大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而且浙江省也是一个教育大省,虽然说浙江省只有浙江大学这一所985、211双一流高校,但是,浙江省拥有众多的实力强的普通本科院校。能够去浙江省读大学是很多高三考生的理想,而小编以上介绍的三所大学实力都很强,特别是杭州师范大学,如今的杭州师范大学排在了浙江省高校排名中的第三名,而且杭州师范大学拥有很多知名的校友。浙江农林大学进步也很明显,浙农林大已经超越了宁波大学。

高铃

校地合作再升级 中国农业大学·钱江源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成立

5月25日,中国农业大学·钱江源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县人才合作服务中心举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林涵和开化县委副书记、县长鲁霞光共同为研究院揭牌。这也是继去年11月4日双方签约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战略合作以来迈出的又一实质性步伐。开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樊勇军主持仪式。鲁霞光在致辞中说,此次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携手共建共推共享钱江源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发展和成果,既是开化落实校地合作,推进“两进两回”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立足自身优势和生态禀赋,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本、新模式的重要机遇。在下步合作中,希望双方始终围绕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实践地、创新策源地、典范样板地”的共同目标,精诚合作、共建双赢,真正把钱江源乡村振兴研究院打造成为实体化、高水平的理论智库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和治理实践平台,让学术扎根乡村、让人才扎根乡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农大智慧”、提供“开化方案”。林涵代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对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揭牌成立表示祝贺。她说,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人文学院秉持“以学术成果滋养乡村振兴实践,以乡村振兴实践丰富学术研究内涵”的理念和开化深化合作,共建县级乡村振兴研究院正当其时。今后学院将不遗余力做好相关工作,以最大努力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将开化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典范。 当天,中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委员会中共开化县委组织部“1+1+1”党建联盟在华埠镇金星村正式启动,金星村党支部作为党建联盟的农村支部其中一个代表,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教工支部、学生支部正式“联姻”,将重点围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据悉,开化将以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依托,在全县范围内选取N个农业产业优、生态环境好、产业基地实、文化底蕴深的典范村,作为结对共建的先行村,探索“1+1+1”党建联盟的放大效应,积极创建高校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基地,支持学院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活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