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权威发布:浙江理工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故无天灾

权威发布:浙江理工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复试考生须知!

一、考生参加远程复试所需设备及环境要求请考生提前准备好远程复试所需的硬件设备,复试前按通知要求进行测试,以保证复试正常进行。1、硬件设备要求:1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须配摄像头、麦克风和音箱或具有相应功能),1部智能手机(确保电量充足,建议选择稳定的WiFi联网,并设置电话免干扰模式,以防复试过程中意外来电干扰)。2、网络要求:网络畅通能满足视频要求(建议首选电脑+有线网络)。3、复试环境要求:独立的复试房间,灯光明亮,安静,不逆光。可视范围内不得有与复试相关参考资料和可视电子屏幕。房间内不得有其它人,也不允许出现其它声音。4、网络远程复试平台拟采用钉钉(以后续通知为准)。考生应提前在电脑和手机上安装钉钉软件,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时填写的手机号注册钉钉账号,进行实名认证,并熟悉视频会议功能。如有问题,请与报考学院联系。二、参加远程复试考生需准备的用品1、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2、黑色签字笔和空白A4纸若干。3、报考学院要求准备的其他考试用品。三、复试所需有关材料请参加复试考生准好提交以下材料的电子版文件(建议使用PDF格式),并按照学院要求进行提交。原件将在入学时进行核查。(一)资格审核材料1、有效居民身份证件(正反两面)2、初试准考证3、学历学籍证明(1)应届生提供注册章齐全的学生证(因疫情防控延迟开学的允许缺盖本学期注册章)和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2)往届生提供学历学位证书和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出具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4、“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须提供服役部队签发的《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二)复试材料1、大学学习成绩单(须有学校部门章)2、英语四、六级成绩单或其他证明英语水平证书3、科研成果佐证材料及学科竞赛获奖证明材料4、个人简历5、学院要求的其它材料(三)其它材料1、政审表2、考生诚信复试承诺书3、报考或调剂非全日制专业的考生以及其他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还需在拟录取前上交定向就业协议书。四、复试注意事项1、考生如实、准确提交各项材料,如弄虚作假,考生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2、复试是国家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一部分,复试内容属于国家机密级。复试过程中禁止录音、录像和录屏,禁止将相关信息泄露或公布;复试全程只允许考生一人在面试房间,禁止他人进出。若有违反,视同作弊。3、严禁考生弄虚作假及替考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违规记录同时通报考生所在单位和省教育考试机构。入学后3个月内,我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测。复查复测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4、请听从报考学院安排,提前1-2天进行网络测试、登录复试系统备考。如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参加复试或不具备远程复试条件的考生,请提前联系报考学院。无故失联的考生,视为放弃本次复试考核。5、考生复试前需向考官360度旋转摄像头,展示周围环境,考官认可后方可开始面试。进入视频复试系统后,手持身份证向面试专家展示正面,再次确认本人身份。6、复试过程中考生确保全程音频视频开启,需将五官清楚显露,正面朝向摄像头,不得东张西望,保证头肩部及双手出现在视频画面正中间。不得戴帽子、墨镜、口罩等,以保证身份确认及复试全程实时监控。7、复试过程不得戴耳机,不得用头发或其他饰品遮挡耳部。8、复试过程中不得使用美颜及滤镜,本人全程出镜,不得中途离开座位,无关人员不得在考试区域内出现,否则视为违纪。9、复试过程中如发生设备或网络故障,不要慌张,应立刻与报考学院保持联系沟通,服从安排。10、谨防诈骗,我校研究生复试不收取考生任何费用,如有冒充学校工作人员或研究生导师,以网络面试等各种方式让考生交费,一旦涉及到钱财,请大家一定不要相信。各学院招生联系方式详见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处

大盗不止

浙江理工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拟接收调剂专业公布!

日前,浙江理工大学发布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常见问题解答和部分专业拟接收调剂的信息,相关内容如下:浙理什么时候组织复试?按照教育部要求,浙江理工大学复试启动时间原则上不早于4月30日,具体时间请注意查看学校研招网、微信以及各学院网站。复试会采取什么形式?根据教育部部署,各高校可采取现场复试、网络远程复试、异地现场复试以及委托其他高校复试等。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会针对不同的复试方式、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精心设计复试内容,确保复试考核科学有效、公平公正;会通过考生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补充材料,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的全面考察。如采取远程复试,可能会采用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型试题。目前,我校复试方式尚未确定,请考生耐心等待,关注学校研招网公告。学校哪些专业接收调剂?今年浙江理工大学全日制学硕、专硕均有一定规模扩招,部分专业拟接收调剂考生,具体见下表:专业仅供考生参考,具体请咨询相关招生学院,调剂名额根据招生计划和一志愿复试情况确定,以学院官方网站公布的调剂方案为准。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研招办

有头有尾

陆高峰:有见识自成高格

访谈嘉宾:陆高峰,新闻学博士,编辑出版研究博士后。现任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媒体与国家战略、舆论生态治理、新闻出版人等研究。获得过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新闻论文一等奖、河南省新闻奖三等奖、北京市杂文奖一等奖等奖励。出版专著3本。发表CSSCI期刊文章30余篇,一般学术文章300余篇,评论、散文等8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连续12年在中文核心期刊《青年记者》开设“高峰观察”专栏。不见高峰兄久矣!10多年前,我与高峰是报社同事。他写评论兼编评论版,我做记者、跑新闻。虽然业务上很少交叉,但两人都是先工作后考研、然后再转战媒体的,加上年龄和性情相仿,彼此颇有共同语言。有一次把酒话当年,他说,自己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苏北一家工厂,专门生产食用酒精。从业有年,仅凭酒花他就能判断市售白酒的品质好坏。闻听此言,我惊叹不已。那家厂子后来倒闭了。他很快考研出来,毕业后,高峰又先后供职多种媒体,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再然后,他一路念博士、博士后,在做学问的路上连上台阶,再次成功转型。我想,像高峰这样斑斓多彩而又充满个人奋斗色彩的人生经历,在当今新闻学界恐怕都属少见。在我印象中,高峰无论在哪里、干哪行,都自律甚严、绝不敷衍,不干则已、干就干好。读研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发表评论,逐渐在业界崭露头角。进入媒体后,他主攻评论,文章越写越好,影响越来越大,是圈内熟知的“大牛”。大概六七年前,他悄然挥别业界,转道浙江从教。从此,我们就只有在微信朋友圈里偶尔眺望彼此了。2019年教师节当天,我到杭州见高峰,约他为本书做一个业务访谈。他欣然答应,并且邀我与10几位硕士研究生一起座谈、交流。那天的气氛很好,高峰在主持座谈时,还饶有兴致地跟大家谈起了“年轻时”写评论的故事,大家听得兴味盎然。有个插曲值得一记:课间,一群女生涌到办公室,笑盈盈地向他献上鲜花。我用手机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高峰手捧鲜花站在女生中,笑容十分灿烂。当老师,他也是辛苦并幸福着。课后,我们坐下来聊“正题”。高峰每问必答,言必中的。对有的话题,他惜墨如金、点到即止,让人颇感意味深长。记者与评论员各有专攻左中甫:前面我已经作了几场访谈,对象都是业界同行。今天我们做访谈,你的身份特别一些。因为你既是学界中人,评论业务创新本身就是你的研究话题和对象;同时你也曾经是我们业界的一员,这么多年来还一直跟业界保持着密切联系。以这个双重身份来观察和看待许多实践中的问题,你的视角肯定与我们不完全一样。我们今天的话题主要是关于“评论员与评论创新”。首先要请教一个问题:你认为一个优秀的评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相对于新闻记者,对评论员有哪些不一样的要求?陆高峰:评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见识,其次是文字表达能力。具备文字表达能力,能够写出一篇又一篇评论文章的评论员很多,但是,真正有见识的评论员可谓凤毛麟角。见识是一个评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它能使评论员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看不透的问题,真正能够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评论员和新闻记者同属新闻工作者,但记者重在发现事实、报道事实,帮助人们看到看不到的事件,而评论员重在提供见识、发表意见,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一些学者曾经提出“评论记者”的概念,一些媒体也曾进行“评论记者”和“意见新闻”实践,应该说“评论记者”仍然是有理论素养和新闻判断能力的记者而不是评论员,“意见新闻”仍然是以专家意见为主的新闻报道,而不是评论。通常来说,在对事件分析能力和全局问题的判断能力上,对一个评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要更高。左中甫:现在国内学界、业界都有人提倡,打通记者和评论员的业务通道,也就是让记者兼任评论员,或者说让评论员经常性地承担采访工作,有的地方还专门冠以“评论记者”的名头,取消记者和评论员的身份界限。对此做法,你赞成否?为什么?陆高峰:术业有专攻。越是技术性要求高的,越是专业化。取消记者和评论员的身份界限最后人力是节省了,但是可能评论能力也降低了。优秀评论员总是“稀缺品”左中甫:据我的观察和调研,现在很多媒体都缺评论员,尤其是缺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评论员,很多媒体负责人都在喊“缺人”。从你在业界和学界的经历和经验来看,为什么媒体会出现评论人才的短板,并且迟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陆高峰:会吐槽的人不缺,会写一些像评论一样文章的人也不缺,但是真正有见识的评论员不多。对评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高,当然就会出现“缺人”现象。这是市场需求要求高造成的。另一个“缺人”的原因是供给不足。从源头上来看,在高等教育环节,评论员很难培养。这不光是评论员,任何具有较强创意性的职业都很难通过学校培养来完成。作家、企业家等,都很难通过学校培养,甚至,也无法像一些常规性的技能通过家族传承。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祖传”的手艺,像祖传的木匠、厨师、理发师等,但很少会有祖传的作家、企业家。评论员也是一个高创意职业,也很难通过师徒传承或常规教学的方式培养。况且,很多学校也很难找到高质量的评论师资人才。评论员很难通过常规学校教学培养,但是并不是学校评论教育没有用处,一些学校通过评论教学也培养出一些优秀的评论人才。这一方面与学校提供的训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个人的兴趣和勤奋有关。通常来说,评论员的培养更多是靠个人兴趣和勤奋,靠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但是目前高校里对评论写作有兴趣,愿意接受艰苦评论写作训练的学生不多。左中甫:评论员的培养和选拔、使用一直是个困扰媒体管理者的问题。评论员应当从哪里来?以前老一代评论员中间,有许多直接是从社会上请来、招来的,他们中出过很多著名评论员。这些评论员大都没有从事过新闻工作,也没有受到过多少“专业”的训练,但他们有热情,社会阅历和基层经验丰富,文笔好,不少人很快就适应了、脱颖而出了。近些年来,媒体越来越强调专业化,越来越看重新闻履历、专业学历,这样就把社会人才拒之门外了。媒体更多是从自身编辑、记者队伍中选拔评论员。你怎么看待这样一个变化?对于新闻记者、编辑转型为新闻评论员,你认为他们的优势和不足何在?陆高峰:个人对评论的兴趣和勤奋是造就评论员的很重要条件。任何创意性、创造性工作大都与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超出常人的投入有关。这也是很多作家和评论员都是“自学成才”的原因。国内新闻工作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政策、法规、伦理等有很高的要求,即便在新闻院系经过专业训练的人都很难保证不出差错。对于一些“自学成才”的评论员来说,如何吃透上级政策精神,把握好政治分寸,是一个难题。从有过编辑和记者新闻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选拔,优点是能够自然适应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政策要求,不存在业外人员引进后的“水土不服”问题。缺点是评论员的素质要求和编辑、记者不同,可能很多人可以做一个优秀的编辑、记者,但是很难转型为一个优秀的评论员。左中甫:现在不少新闻院系都在开设评论课程,从本科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评论能力。这当然是值得欢迎的举措。在这里我想请教一下:一个是评论的“可教性”问题,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不能有效掌握评论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技术,成为一个基本符合媒体需要的评论员?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看到,评论业界有很多评论员甚至于著名评论员,他们在从业前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多少关于评论的专业教育和训练。评论教育如何更有效地贴近实战、贴近媒体和公众需要?陆高峰:的确有很多评论员是“野生”(自学成才)或“杂交”(跨专业)的,评论员的“可教性”也不像一些惯例性的职业那么高。但是,评论教育还是必要的。首先,评论教育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提高人们的评论素养。具备分析、判断问题的评论素养是一个成熟理性人的基本素养。很多社会问题出现与人们缺少理性地分析、判断问题有很大关系。评论教育是培养人们评论素养的基本手段。其次,评论教育还是培养新闻人才的一个必要流程。一个合格的新闻人才,不管是不是从事评论工作,都要具备一定的评论素养和评论写作能力。最后,评论教育才是培养少数的专业评论人才。尽管评论员很难也很少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的,但是,评论写作中一些程序性、常规性的内容也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写作训练来提高的。即使高校评论教育很难培养出优质的评论员“成品”,哪怕培养出一些“毛坯”,再到媒体评论工作中打磨也是必要的。全面看待评论员“瓶颈期”左中甫:我在国外一些媒体考察时,发现他们的评论和评论员很受重视,而且是实打实、硬碰硬、不含水分的重视。反观国内许多媒体,评论员显然还属于人们眼中的“高冷”岗位,也就是名义上地位很高,但其实属于长年坐冷板凳、在媒体内部比较边缘、缺少“话语权”的岗位。在你看来,如何让评论员真正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岗位?陆高峰:评论员坐冷板凳还是热板凳,取决于媒体到底是不是真正需要有真知灼见的意见。有的拿评论做一下“锦上添花”的点缀——最常见的是叫个好、喝个彩,并不需要真正的评论,甚至害怕评论员发出真实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下,评论员自然也就很难受到重视。倘若不是如此,此外的问题就是评论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问题了。左中甫: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过评论员的“瓶颈期”现象。评论员做得久了,就很容易对话题疲劳,对模式化的写作疲劳,当然也会对自身的职业价值、职业前景感到迷茫。有不少评论员在进入成熟期以后,会选择离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法克服、走出这个瓶颈。我记得以前你好像还做过一个类似话题的调查。具体到评论员,你怎么看待“瓶颈期现象”?对于评论员来说,如何才能有效地走出瓶颈期?陆高峰:评论员的成长与舆论环境有关,也与评论员能不能不断学习进步有关。有的是环境不适合“作物”生长,“作物”要么枯萎,要么“改良”。有的就是自己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最初激情,或者居功自傲,停滞不前。激情和勤奋是任何职业必需的,评论员也一样。“瓶子”中的“酒”最重要左中甫:现在应当说还处于媒体大变革的过程中,很多事情还没有最终定型。在今天上午与同学们的交流中,你专门谈到新闻评论的前途和未来。在你看来,不管传播如何变革,人们对于观点、对于评论的需求永远存在,只不过其具体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我很赞成你的这个判断。能不能具体地展开说一些你的这个对于形势和趋势的判断?陆高峰:现有的时评也好,社论也罢,都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形态,都是在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现有的新闻和媒体形态同样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但是,人们对观点、意见的需求是自古以来就有,而且一直会需要的。只不过观点、意见的表达形式,不会一直保持现在的形态。未来的评论肯定需要创新,需要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即便现在,一板一眼的评论文章,阅读量已经很难堪了。做一个大胆的设想,或许,今后的评论不一定还是文字的。它可能更多地转向音频的、视频的,比如脱口秀之类的形态。现在一些新媒体平台上已经出现了这类新的评论形态,但还没有形成气候。新生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突破人们的想象力。也许不久的将来,这类“新型评论”就会蔚为大观、变成主流。到那时,也许咱们的某些“手艺”真的会失传了。左中甫:既然评论不会消失,而只会以有别于以往的形式生成、传播、存在、发展。这对于评论的文本创新,对于评论人的业务创新,其实都提出了许多更高的要求。你认为评论人面对这样的创新要求,需要具体做些什么才能与时俱进、永立潮头?陆高峰:评论员的见识永远是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不管形式如何创新,“瓶子”如何改变,“瓶子”中的“酒”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有见识自成高格,这是评论员“弄潮”的资本和根本。当然,评论员还要善于创新,在不放弃文字“手艺”的情况下,不妨搭一搭媒介融合的车,尝试一些非文字的表达手段。左中甫:最后一个问题,现在全国新闻界都在提倡践行“四力”,也就是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你认为,对于评论员来说,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锤炼“四力”,更好地为时代立言?陆高峰:眼力、脑力与评论员的见识,也就是分析、判断能力直接相关。脚力虽看似与分析判断能力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调查能力是分析判断能力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脚力,眼力和脑力也就成为无本之木。笔力是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四力”不光是记者的基本功,更是评论员的基本功。(本文摘自新华日报评论员左中甫《为时代立言》一书)

绘美

织锦非遗研修|李启正导师介绍

李启正 1981年出生博士讲师/编辑李启正,1981年出生,博士,讲师/编辑,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副社长、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丝绸》副主编、杭州东方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丝绸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曾挂任贵州省黔南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浙江理工大学纺织非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杭州分会副会长、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华东编协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青年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等职。2006年4月,李启正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并于同年留校任教,在研究生工作部和材料与纺织学院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担任学院研究生团总支书记等职;2011年2月-2012年6月,调往浙江理工大学《丝绸》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担任社长助理;2012年7月,担任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副社长,主要负责杂志社旗下《丝绸》《现代纺织技术》《浙江理工大学学报》《中国丝绸年鉴》四本刊物的编校质量规范、学术水平提升、数据库收录、数字化和网络化出版相关工作;2009年9月-2015年6月,在职攻读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12月-2019年2月,入选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博士服务团,赴贵州省黔南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任党组成员/副局长,协管非遗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和信息宣传工作;2019年1月4日,被推选为杭州丝绸文化与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以来,主要李启正主要从事期刊编辑出版、纺织色彩科学研究和非遗文化研究工作,参与及正在进行国家、省、部、市、国际合作及横向等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主持研究课题4项,共同主编浙江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专著1本,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其中SCI/EI收录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曾被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等评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获长三角地区优秀科技情报工作者、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期刊学研究银笔奖、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优秀科技期刊编辑等荣誉。主要的研究方向有:(1)期刊评价与期刊编辑出版研究;(2)纺织色彩科学纺织品设计与CAD技术;(3)纺织非遗保护及创意开发。20190611 讲授课程《数字图像处理与图案设计》编辑 | 阙美婷

滔滔不绝

第六届“评论之星”,他们担当十大评委

链接: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公告(点击阅读)自2015年起通过连续举办五届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我们与天南海北的大学生时评作者相识相知。不少优秀的大学生时评作者,也借助这一平台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为发掘更多的时评新星,培养更多的时评后备力量,让更多热爱时评写作的大学生有展示自我的舞台,加强新闻评论学界与业界的联动融合,红网决定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启动第六届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以下为此次赛事评委的简介:(按姓名首字母排序)平 凡 山西财经大学新闻与艺术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山西省高校哲社一般项目一项,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省级精品共享课程《新闻评论学》,并依托《新闻评论学》立项三项教学改革项目。2020年8月,凭借《新闻评论学》课程获得山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有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曾任中央电视台记者,并参与数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011年获先进个人称号。任孟山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曾任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专栏作家、资深新闻评论员、中国教育三十人副秘书长、中央电视台栏目策划与顾问;研究方向为国际传播、政治传播、新闻评论,出版专著5部、译著2部、学术论文50余篇;在媒体工作10年,历任新闻评论员、资深编辑、评论部主编,在《新京报》等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诸多媒体发表新闻评论与专栏文章1500余篇。李仕生 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广西日报社挂职,任编委办副主任;广西新闻网“桂声网评”专栏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业务,在《广西日报》《河南日报》《南国早报》、广西新闻网等媒体发表新闻、评论、散文作品数百篇,个人多篇作品入选《把美丽缀满壮乡大地——〈广西日报〉评论集》;出版合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现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新乡电视台、《晶报》工作,在西南科技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新闻伦理、媒体版权、网络舆情和媒体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发表时事评论作品千余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5部,获绵阳市人文社科成果奖1项、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杨新敏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网络新闻研究所所长。苏州市文学评论协会副秘书长。马工程《新闻评论》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广电荔枝新闻评论特约评论员。出版的主要著作和教材,涉及新闻评论的有《当代新闻评论学》(上海三联书店)、《新闻评论学》(苏州大学出版社,已修订四版)、《当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网络新闻评论研究》等,与新闻评论相关的有《影视评论学》等。与新闻评论相关的代表性论文有《重新认识新闻评论》(《现代传播》2002年第4期)、《用“事实”说话还是用事实“说话”》(《现代传播》2003年第4期)、《电视新闻评论的几种模式》(《电视研究》2003年第11期)等。陆高峰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传播系主任新闻学博士,编辑出版研究博士后。现任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系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媒体与国家战略、舆论生态治理、新闻出版人等研究。获得过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江苏省新闻论文一等奖、河南省新闻奖三等奖、北京市杂文奖一等奖等奖励。出版专著3本。发表CSSCI期刊文章30余篇,一般学术文章300余篇,评论、散文等8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连续12年在中文核心期刊《青年记者》开设“高峰观察”专栏。顾建明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闻评论、媒介哲学、中国新闻史的教学与研究,曾挂职在光明日报社评论部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湖北省教研项目,获得国家和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多次获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和先进工作者荣誉。曾润喜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传播与公共政策、网络心理与行为、网络舆情与信息传播、媒体融合发展。现任重庆大学“百人计划”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舆情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新闻学院新媒体与传媒管理教研室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入选第一批“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和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 Austin)政治学系、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访问学者。薛 龙 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陕西省社科基金、西安市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课题等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20篇;主持获得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指导学生在海峡两岸大学生新媒体传播创意与技能大赛、“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国际大赛、全国大学生评论征文评选中获得多个奖项;在陕西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20余篇,参撰陕西人民出版社报告文学集《穿越生命的冰河》,在《传记文学》杂志发表文学作品。魏 猛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学历。先后在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获博士学位。在河南电视台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在安徽黄山学院任教。目前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放,任新闻学专业负责人,主要从事《视频编辑与制作》《新闻评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编有教材《新闻评论教程》,评论教学以适应媒体需要为导向,推动学院评论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高老头

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基地举行首批研究生入驻仪式

7月26日,浙江理工大学新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举行首批研究生入驻仪式,30名2018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式入驻,在新昌开启研究生学业。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应邀作题为《产业互联网的基本模型》的入驻第一课。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新昌在加快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人才瓶颈,缺乏与产业配套的高层次人才,而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关键在于工程实践。为此,新昌县人民政府与浙江理工大学一拍即合,开创性设立了“新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政校合商顶层设计,区域优先服务产业,教授把关技术关键、学生独立攻坚课题”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力求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把课堂搬进企业,是“新昌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重要特色之一。“学生入学后,按照教学计划,他们1年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接下来,他们大部分时间会留在新昌,根据企业提出的技术课题需求清单,以教授导师为课题责任人、企业导师配合指导、研究生团队为实施主体,从事工程技术问题研究。”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华说,这样做的优势在于,最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锻炼了人际交流、技能实践等能力,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大有裨益。据了解,为引导和促进教师和研究生到新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浙江理工大学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新昌县政府则提供了1000多平方米的研究院专门用房,并将部分人才房专门用于在新昌工作的导师和研究生住宿。同时,创立产学研合作研究基金,为依托新昌联合培养基地与企业签订协议的合作项目提供经费配套支持;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并对在指导研究生培养中做出贡献的研究生导师和团队给予奖励,有效构建了持续稳定、良性循环的产学研生态环境。

草戒指

浙江理工大学近期研究生招生常见问题解答!

答考生问请报考浙江理工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的各位考生安心做好复试准备,关注教育部和学校正式通知,学校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和疫情发展情况,在保证考生健康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安排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1、招生计划问:2020年各专业招生计划是多少?答:学校招生人数以上级部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拟招收推免生数以国家招生系统最终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目前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尚未下达,考生可参考我校研招网主页公布的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2、初试问: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是否有排名?答:我校不做初试成绩专业排名。待复试线确定后,研究生院将在我校研招网公布复试考生名单及其初试成绩。问:国家线何时公布?答:国家线往年在3月中旬公布,今年视疫情防控情况而定,请注意查看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我校研招网通知。3、复试问:复试分数线及复试时间何时公布?答:我校为非自主划线高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需等国家线公布后拟定。原定4月初左右进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是否延期将视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另行通知。学校将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安排复试工作,请各位考生安心做好复试准备,注意查看我校研招网或微信的通知,并保持电子邮件、电话等联系方式畅通。问:硕士研究生复试包含哪几个环节?怎么样录取?答:复试含业务课笔试、综合面试、外语口语及听力、心理测试环节。考生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两部分组成,一般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各占50%。根据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问:复试前是否需要联系导师?答:复试前联系导师不是必须的,考生可自行决定。如需提前了解导师信息,可登陆我校研招网,进入报考指南栏目下方【导师信息】查询。问:目前我的成绩可否进入复试?答:复试线需要等国家线出来以后,结合我校各专业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和招生计划数测算才能确定,确定后将会在各学院复试录取工作方案中公布,请注意查看我校研招网通知。往年各学院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和考生复试名单均在研招网公布,可作参考。4、调剂问:报考专业今年是否接受调剂?答:国家线公布后,如个别专业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我校研招网会公布调剂信息。在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正式开通之前,研究生院将开通我校调剂预报名系统。调剂预报名系统可选的专业是根据2019年国家线预测今年可能需要接收调剂生的专业。通过预报名系统报名的考生无需再通过电话登记或邮件发送本人简历。我校预调剂系统具体开放时间将按照上级部门统一安排确定,在国家调剂系统正式开通后关闭。请注意,调剂预报名仅供招生学院参考,所有考生的调剂申请最终以“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 填报信息为准。问:我想申请调剂到浙理,请问怎么操作?答:调剂政策以教育部下达的最新招生文件为准。符合国家和我校调剂要求的考生,通过“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选择相应专业填写调剂志愿。学院会根据调剂名额和申请考生情况,择优遴选复试考生。5、其它问:何时可以知道初试成绩复核结果?答:复核结果将在3月10日前在浙江理工大学研招网公布。问:差额复试比例是多少?答: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不低于120%。具体专业复试要求见后续公布的各学院复试录取工作方案。问: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分数低于国家线还有机会进复试吗?答: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持有《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复试分数线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一般要求总分不低于国家线40分、单科不低于国家线10分。问:报考非全日制的硕士生,复试录取相关政策是怎么样的?答:按照教育部规定,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我校艺术硕士(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心理硕士、会计硕士及工商管理硕士(MBA)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相同的招生考试政策。问:通过何种方式获取招生信息和联系学院?答:1.通过我校研招网和微信查询通知信息。2.学校正式开学前通过研招网公布的招生处和各学院招生咨询电子邮箱咨询,正式开学后可以通过学院招生电话和电子邮箱咨询。3.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也不参与编写、出版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资料。请广大考生切勿轻信与我校考研相关的虚假宣传,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祝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浙理欢迎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赵国

他们不是双一流,却拥有国内顶尖学科

2019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刚刚发布,若以全国前两名或者前2%作为“顶尖学科”的标准,共有90所大学的237个学科点入选顶尖学科。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科的前排位置几乎都被“双一流”高校“霸占”,但也有9所“双非”高校凭借过硬的学科实力登顶了学科排名的最高峰。下面来看看这些拥有全国顶尖学科的“双非”高校都有哪些。总体来看,这9所“双非”高校分别有1个学科进入顶尖学科行列,占据学科排名第一位的有1所,排在学科排名第二位的有6所,居于第三、第四位的分别有1所。从地域上来看,这9所高校中来自江苏3所,广东上海各有2所,浙江和湖北的各有1所。从个别表现来看,此次学科排名中,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排在了学科第一名的位置,而且它在去年的学科排名中也位列学科前三甲中,显示出了超群的学科实力。南京艺术学院的设计学以及深圳大学的光学工程学科位居第二,而且都进入了前2%百分位段,学科实力之强可见一斑。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些“双非”高校的顶尖学科也是经过长时间的学科积淀,逐渐成长进步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从2017年到2019年三年间这些学校学科的排名变化情况,一起探寻它们排名“成长”的轨迹。从趋势来看,浙江理工大学的纺织科学与技术三年来一直稳坐学科第二的宝座,其余9所高校的9个学科三年来排名总体上都在进步。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是在创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经具有120周年的办学历史,是浙江理工大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明显的学院。其在纺织丝绸科技与时尚、纤维材料科学与应用、绿色染整技术与产品等方面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纺织工程、轻化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纺织工程为第一批国家级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浙江理工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从最新结果来看,南京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至2018年一直排在第三位,今年则超越了华中科技大学与复旦大学,闯入荣登学科第一的位置,是今年所有“冠军”学科中唯一的“双非”高校。南京医科大学在全国较早举办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其前身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于1934年初创时即设有卫生教育科和卫生特别训练班。先进的“大学科”的理念的提出以及学院首创的“科研共享平台”为师生科研提供了便利。是其深厚的学科积淀以及先进的思想成就了今日的王牌学科。南京医科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从排名进步幅度来看,三年中“双非”高校顶尖学科排名进步幅度最大的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农业工程,它2017年时排名第5,2018年进步到第3,2019年一举跃至学科第2。华南农业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丁颖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的带领下,培养了卢永根、刘耀光等许多优秀院士。华农以“优势和特色学科与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建设目标,其农业工程学科是广东省一级学科攀峰重点学科之一。农业工程学科教授论文多次入选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卢永根院士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图片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排名保持了同样攀升幅度的还有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它2017年时排名第6,2018年进步到第4,2019年一举跃至学科第3。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是国家重点学科,化工学院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形成了以欧阳平凯、唐明述、徐南平3位院士为带头人,以青年博士生导师和海外归国博士为主体,年轻博士为骨干的研究队伍。致力于解决制约我国过程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等瓶颈问题,构建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南京工业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深圳大学的光学工程榜上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学科排名三年中经历了波动,今年跃至第二位。光学工程是深圳大学的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在2012年获评“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特色专业。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先后建成“广东省/教育部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市级科研平台。在超快诊断、生物光子学、微纳米光子学、三维数字成像、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纤传感、激光技术与系统、智能感知与光测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深圳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除以上几所理工或医科类院校外,其他四所文科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科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堪称学科中的“双非之王”。南京艺术学院的设计学学科排名一直是“稳定地优秀”,三年来一直保持在排名第二或第三的位置。南京艺术学院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也是我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其前身是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约同画友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由蔡元培先生任上海美专董事会主席,并为校歌作词,题写校训、学训,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其设计学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并被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获批艺术学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南京艺术学院520嘉年华现场图片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排名之前一直处于第三位,今年则实现了小突破,跃升至第二名。戏剧与影视学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且是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高峰学科。自1945年建校以来,上戏始终坚持精英育人理念,形成专业艺术院校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培养了大量文化艺术人才。早在上海市立戏剧学校时,著名戏剧家洪深、欧阳予倩、曹禺、李健吾等就先后执教于此;建国后又有熊佛西、余秋雨等名家在戏文系授课。建校七十多年来戏剧文学系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理论家、编剧、导演以及制作人才,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例如《年轻的一代》《我为什么死了》《天才与疯子》《钱学森》《焦裕禄》等,成绩斐然。上海戏剧学院校园风光图片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中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学科实力也是不容小觑,三年来排名一直居于三甲之内。民族学是中南民大学术传统悠久、根基深厚的一个学科,早在学校刚刚成立的1951年,即建立了以著名的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民族研究室。学校建有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实验室、民族文献中心等科研馆室,还拥有全国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馆内收藏了我国南方以壮、苗、黎、土家、瑶等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物藏品一万余件套,其中不少堪称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图片来源于学校官方微博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也排在了学科前2%,其法学学科排名在2018年跌至第五,今年则反弹回第四位。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其法学学科是华东地区高校、科研机构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以法学学科位依托的成立的博士后流动站是华东地区高校中第一个获准成立的法学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流动站法学学科专业齐全、跨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是全国单科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中规模最大和在站博士后人数最多的流动站,已成为国内法学高端人才培养重镇。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原圣约翰大学)图片来源于学校微信公众号不难看出,这些“双非”高校虽然大多在学科全面性上不及综合性大学,但是它们集中力量钻研的特色学科实力却是国内顶尖。希望它们今后能继续发挥自己“小而精”的优势,在学科建设上不断进步。参考文献【1】你知道华农的“一门三院士”吗?https://www.360kuai.com/pc/9125836efc28b58eb?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2】[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侧记http://news.njmu.e.cn/2019/0520/c5024a147929/page.htm

四德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签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5月19日,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签约仪式举行。据悉,浙江理工大学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旨在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解决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选题与工程实践脱节、工程实验条件不够等问题,培养一批符合产业需求、具备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浙江理工大学为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合作单位,双方在机械工程、能源动力、电子信息、控制工程等工程类专业学位开展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由双方各指派导师共同指导。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指出,作为“双高计划”A档前十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理应担负起探索职业教育类型教育体系构建的使命,除了夯实三年制大专层次人才培养基础和大力开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探索之外,还要进一步探索更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未来将和浙江理工大学紧密携手,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合作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促使我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层次更高质量的人才。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文华表示,浙江理工大学正进一步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方面走在前列,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具有很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条件,双方的合作可以互动有无、取长补短、实现双赢。期待双方的合作能创建全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象外

20艺术考研择校——浙江理工大学

01学校简介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02近三年分数线03近三年招生人数04参考书目(以2018年为例)《时装设计元素:拓展系列设计》. 袁燕, 张雅毅译. 中国纺织出版社《时装工业导论》. 郭建南, 孙虹等编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服装·产业·设计师》. 莎伦·李·塔特著, 苏洁, 范艺, 蔡建梅, 陈敬玉译. 中国纺织出版社《大学通用艺术欣赏与审美教程》,刘长庚,上海人民出版美术社,2010 年《人一生要知道的中国艺术人一生要知道的世界艺术》,夏德美、王小岩等,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年05复试录取情况06复试录取情况陈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研究领域: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丁继军: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美丽乡村人居环境研究所执行主任。浙江省文化厅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浙江省文联浙江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CEC)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资深室内建筑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QUT)高级访问学者、澳大利亚国家创意产业与创新研究中心(CCI)研究员。研究领域: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金雅: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主任,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带头人。 研究领域:1、中国现代美学文艺思想 2、艺术学美学基础理论 3、文艺美学与美育 4、审美文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