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省教研室召开浙江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项目组第三次研讨会托斯卡

浙江省教研室召开浙江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项目组第三次研讨会

2018年12月6-7日,浙江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项目组第三次研讨会在绍兴市阳明中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承办,绍兴市阳明中学协办。来自全省精准教学项目组的成员约90人参加会议。出席本次研讨会的领导有:浙江省教教育厅研室柯孔标副主任,绍兴市教育局丁初效副局长、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吕华荣院长、绍兴市阳明中学周建新校长。会议由省教研室课程部主任钱万军主持。6日下午,首先进行开幕式,由绍兴市教育局丁初效副局长致欢迎词,围绕顶层设计、工作机制、试点工作、典型案例、领头项目等方面介绍了绍兴市在精准教学项目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及初步成果。绍兴市阳明中学周建新校长简要介绍了阳明中学在精准教学项目中的探索和实践。省教研室柯孔标副主任最后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在进一步明确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新定义的基础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后,与会人员观摩了两堂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示范课:先是现场观摩了由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学蒋华英老师执教的七年级英语课《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再是观摩了由绍兴市阳明中学赵益汝老师执教的高二化学课《暖蛋化学成分研究》。研讨会上,绍兴市阳明中学卓铭阳以《“教学研”三位一体促精准教学纵深发展》为题、柯桥区华舍中学劳建洪以《精准教育 高效课堂 优质轻负》为题、义乌市第四中学陈报化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为题,分别汇报了学校在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实践工作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7日上午,根据项目推进阶段性的需要。项目组请了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王良辉主任作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的专题报告。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测量硕士刘亚南作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撑下的学生发展》专题报告,请了东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融合创新联合实验的张羽教授作了《人工智能+大数据驱动个性化教育教学实践》专题报告。同时,为促进项目组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项目还请了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汤珏弘副校长作了《大数据视野下精准教学模型建构与实施路径研究》的课题群研究案例分享。此次项目组研讨会的开展,一是分享项目组一年来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探索的经验、成果。二是讨论在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困惑,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拓展思路,进一步为浙江省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工作的推进指明方向。浙江省教研室在2019年将继续扩大大数据精准教教学研究的范围, 积极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学校加入省精准教学项目组,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大数据精准教学的示范学校。我们也相信,浙江省精准教学实践项目工作将稳中求进、扎实发展,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促进精准教学、促进学习个性化、促进教育模式智能化、促进教育管理科学化、促进教育评价综合化、促进科学研究深入化,积极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助推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

胡宏

浙江:数字赋能 精准教研 涵养浙江教育的“绿水青山”

浙江教研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个地”和“重要窗口”为标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国基础教育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机制创新丰富教研方式,以方式革新实现教研转型,切实履行教研支撑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一、探索机制创新,切实提升“四个服务”水平(一)夯实定点联系制度,服务学校教育教学通过“区域集中指导与蹲点精准指导”相结合,浙江教研系统搭建了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新机制,率先实现了全省所有农村学校教研员联系全覆盖。通过下沉教研、现场指导、个性支持,为学校推进改革、实现高水平办学提供支撑。(二)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为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攻坚重任,实现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浙江教研系统着力破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难题。仅2019年就组织了200多位学科专家和名师,深入农村、山区和偏远海岛薄弱学校调研20多次,举办首次乡村名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宣传农村教师典型,惠及近7000名农村教师。(三)探索协同德育机制,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以德育人,浙江省探索协同德育创新机制,厘清各部门德育职责,整合各类活动,催生了“杨老师青春课堂”“李老师禁毒课堂”等德育品牌,实现了德育教育由碎片化、无序化向序列化、规范化转变,以机制创新提高德育实效。(四)创新教研体系建设,服务教育行政决策重构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体系,变传统上传下达命令式的教研组织形式为学术共同体式,实现四级教研体系互促互长,探索重点研究项目工作站机制,实现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切实履行教育行政助手和参谋角色。二、践行方式革新,努力实现“三大方面”提升(一)改革教研研究样式,提升教研针对性以学科基地为抓手,探索跨区域教学研究新样式。评选99所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学校,围绕改革关键问题专题攻坚组。以发展集群为抓手,探索联片教研,鼓励每3-4所学校组成一个发展集群,群内各校主体平等,共享教师、课程资源。(二)改革教研策划机制,提升教研有效性通过省级培训提升全省教研员教研策划的能力,强调教研实效性。全省教研系统形成了“策划在先、研间观察、作业导向、反思交流”的工作机制,通过推磨式教研活动,借助网络与技术手段收集过程数据,落实研训目的,并进一步提升研训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打响浙江教研品牌。(三)改革教研工作平台,提升教研覆盖性浙江省积极探索“互联网+教研”的多种实现路径,陆续推出了网络教研平台、“天天公开课”及微信公众平台等教研载体,为教研信息发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先行典型经验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共组织线上教研60余场,累计参与人数50余万。三、深化教研转型,实现教研高质发展(一)落实五育融合,探索劳动教育浙江方案充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解决“有劳动无教育、有技能无习惯、有实践无思维、有操作无品质”等问题,借助杭州富春七小等劳动教育经验和范式,探索劳动教育浙江方案。组织专家团队起草《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等文本,升级劳动教材,关注设计课程,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二)践行教学改革,实现学习方式转变以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为目标,充分发挥浙江信息大省、技术大省的优势,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前瞻性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探索,培育典型,挖掘融合案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精准教学研究,与浙江大学、科大讯飞等开展合作研究,确立100个课题子项目,探索大数据精准教学区域推进、多平台竞争的“浙江模式”。(三)探索综合教学,凝聚课程改革“重要窗口”紧跟国际课程教学改革潮流,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跨学科、项目式研究项目。从1150个学习方案精选100个优秀案例引领示范,挑选8个典型案例进行连续5天的项目学习网络公开课,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直播,组织项目学习博览会,交流分享我省教学改革成果,努力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窗口”。(四)助力全民抗“疫”,彰显教研支撑功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浙江教研系统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要求,通过智库支撑、调研回馈、分享资源等工作充分彰显疫情中的教研支撑,其中基于调研结果的《开展小学生居家学习的十条建议》等多条抗击疫情下教学建议微信阅读量达到10万+,并被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微信转载。积极参与“心系荆楚,名师驰援”送教活动,邀请182位特级教师,1444位骨干教师共送课2808节,单课最高观看次数达150万次,为湖北地区线上教学及时送去了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浙鄂两地网络教研新常态,充分彰显了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的教研支撑功能。作者:浙江省教育厅

刘绚

浙江省以精准教研涵养教育“绿水青山”

教育部简报〔2020〕第63期浙江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个地”和“重要窗口”为标准,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探索教研机制、丰富教研方式、推进教研转型,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职责,以精准教研促进教育绿色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注重机制创新,拓展服务面向。创新联系机制,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坚持区域集中指导与蹲点精准指导相结合,实现所有学校教研员联系全覆盖,确保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基层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采取下沉教研、现场指导、个性支持等方式,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创建工作。主动聚焦乡村,服务教师专业成长。2019年组织200余位学科专家和名师,深入农村、山区和偏远海岛薄弱学校开展调研培训20余次,惠及农村教师近7000名。举办乡村名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深入挖掘、大力宣传乡村教师典型,让乡村教师在讲台上“站得住、站得稳、站得响”。加强内外协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聚焦推进德育工作,厘清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德育职责,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协调会,统筹整合各类活动,集中力量提升德育实效。近年来,重点打造了“杨老师青春课堂”“李老师禁毒课堂”等德育品牌,推进德育工作由碎片化向序列化、规范化转变。依托高校智库资源,探索基础教育成果孵化新机制。重构教研体系,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开展全省教研机构调研,系统梳理省、市、县、校四级教研主体职能,全面掌握教研队伍的基本情况。变革教研系统工作方式,推进由传统“金字塔”式教研组织向“合伙人”式学术共同体形式转变,实现四级教研体系互促互长。探索重点研究项目工作站机制,建立骨干教研员、教师入站挂职锻炼或跟岗研修机制,开展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加强方式革新,提升教研实效。实施区域教研,以发展集群为抓手探索联片教研,以“地域相近、平等组合、突出个性”为原则,鼓励每3—4所学校组成一个发展集群,每个集群聘任1名知名专家或教研员为负责人,通过制定共同规划、开展主题实践、探索对岗互挂等方式,实现教师和课程资源共享,以集群滚动推动区域教学方式改革,不断提升区域教研质量。推行综合教研,以专题式、项目式教研主题为抓手,充分调动各级教研系统和基层学校的积极性,探索综合教研新方式。2013—2018年,分批培育99所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学校,围绕改革关键问题组建专题攻坚组,积极探索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为落实国家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丰富案例与资源。2019年,为推进普通高中新课标新教材高质量实施,遴选31所样本学校,以学校整体推进为主,以学科特色发展为辅,努力打造全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重要窗口。倡导实证教研,充分借助数据促进教学改进,在参加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的基础上,探索“一年实施、两年改进”的省级教育质量监测新模式,以教育生态为核心构建区域教育发展评价体系。在2019年进行的初中教育质量监测中,首次构建“结构型质量”标准,通过聚类分析解决当前初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共形成综合报告、学科报告、行政反馈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7个报告,研究提出推进初中强校提质的举措。探索网络教研,创新开展“互联网+教研”,推出网络教研平台、“天天公开课”等教研载体,做好教研信息发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先进典型经验推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提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三个学段的线上学习和居家学习10条建议,组织线上教研60余场,累计参与50余万人,有效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研,提升了教研覆盖面。深化教研转型,促进绿色发展。坚持五育并举,打造绿色生态。组织编写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实现学科德育全覆盖。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总结杭州富春七小等学校劳动教育经验,研究制订浙江劳动教育方案,升级劳动教材,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课程开设情况,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音乐和美术学科评价改革、学科素养研究,整体推进中小学美育发展;扎实开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和体育综合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工作。注重精准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浙江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大力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精准教研,确立课题子项目100个,探索大数据精准教学区域推进、多平台竞争模式。推出精准教学蓝皮书,遴选实践案例74个,大力推广大数据精准教学理念。发起项目学习,改进学习方式。开展“抗疫情”项目学习案例征集活动,遴选优秀案例100个;举行“项目学习网络公开课”,组织8所学校各安排一个班级,完整开展一项项目学习,并面向全国进行直播;举办“项目学习博览会”,全面呈现项目学习成果。深化队伍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对全省教研组建设情况进行深入摸底调研,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教研组建设的意见》,开展新教研员网络培训,做好各学段先进教研组评审工作。启动浙江教研论坛,开展专题培训并向全国网络直播,共享教研成果,积极扩大浙江教研品牌影响力。【来源:国家发改委】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翅膀花

浙江师范大学睿达博雅教育研究中心学科建设协作体联合活动举办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睿达博雅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学科建设协作体2020学年第1学期语文、数学学科联合活动在慈溪中学举办。参加此次活动的学校为第一批高中语文、数学学科建设协作体学校以及受“研究中心”、慈溪市教研室邀请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共有43所知名高中学校近200名学科老师和学校领导参加了活动。“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省教研室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张金良老师,“研究中心”副主任、浙师大人文学院副院长吴述桥教授,“研究中心”吴祝华副主任参加了活动。活动采用线下现场和部分内容线上新浪浙江教育官方号同步直播进行的模式,长三角基础学科(语文、数学)高中骨干教师首期联合研讨研训班学员于线上参加活动。语文学科活动慈溪中学青年教师、宁波优质课获得者、慈溪市教坛新秀杨巧琳老师示范课:有的放矢——“劝学”新说山东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国家级课题“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改实验主持人、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文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苏州中学孙晋诺老师示范课:新词绘时代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外国语学校倪江老师示范课:情归何处?——中国山水散文的情感表达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优秀教师、慈中书院校长任富强老师评课南京市教研室教科室主任徐志伟老师报告:新测评:基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优课”评审专家、慈溪中学副校长黄宏武老师报告:新课标的评价指导意义数学学科活动慈溪中学优秀青年教师冯双婕老师研讨课:同课异构——函数的应用(一)浙江省教坛新秀、丽水市“处州名师”、丽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义乌中学魏新超老师研讨课:同课异构——函数的应用(一)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数学教研员、齐鲁名师、山东省远程研修课程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人教社教材编写组成员李现勇老师报告:基于素养导向的山东高考数学测评与教学启示浙江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余姚市教研室主任、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吴建洪老师评课兼报告:浅析函数应用教学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亚洲数学教育中心副主任、《数学教学》主编、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1,ICME-14)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鲍建生教授报告:高中数学例习题的优化设计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始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积极为各门学科搭建优质的课堂教学研讨平台,发挥名特优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在推进新教材解读、新课程研究的工作中,慈溪中学始终迈着沉稳、坚定、有力的步伐!来源:浙师大睿达博雅教育版权说明:本文内容来源于浙师大睿达博雅教育。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分享为公益,未用于营利,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无用

提升优质均衡“硬实力” “互联网+”催生浙江教育新风景

舟山市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与长涂小学通过“线上牵手”,同步授课。 童笑雨 摄中新网杭州12月31日电(童笑雨)利用互联网技术,城乡教师通过大屏幕共同备课、上课,乡村学生无需长途跋涉,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是互联网浪潮下教育生态变革的浙江实践。2018年4月,国务院发布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2019年1月,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被列为浙江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同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1000所中小学“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实施方案。一块屏幕、一根网线,正逐步取代传统乡村课堂上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成为浙江迈向优质教育均衡化道路上的新风景。一块屏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浙江舟山一所名为“长涂小学”的离岛学校,84名乡村学生与城区学生隔海相望。在这所年轻教师占比80%的学校,优质师资缺乏,曾让长涂小学校长屠华伟和同事们感到为难。2019年3月,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浙江省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将城镇优质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步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初中。就这样,长涂小学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与舟山市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线上牵手”。通过大屏幕同步备课、教研、上课的“同步课堂”模式,将城区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及时传递到海岛课堂上,让优质教育对乡村孩子不再遥不可及。事实上,2019年浙江完成“线上牵手”的学校共有1458所。在温州,236所结对学校共开设同步课堂4922节;在宁波江北区,“互联网+义务教育”在小规模学校、偏乡农村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实现了全覆盖……“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化发展,最重要的是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朱国清说,“一块屏幕”带来的“变革”,在浙江激起不小水花,在民生实事十大项目中满意率达99.7%。这是“互联网+义务教育”改变浙江教育的一个缩影。稽东镇稽江小学位于绍兴会稽山区,附近拥有雪窦岭、千年香榧林、千年古村冢斜村等文化旅游胜地。作为稽东镇中心小学的结对学校,2018年9月以来,稽江小学借助“同步课堂”让乡村学生化身为“小导游”,为屏幕另一端的城区学生展现乡村文化的美景与历史。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表示,“互联网+”的应用,是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从而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我们要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绍兴稽江小学借助“同步课堂”让学生化身“小导游”。 童笑雨 摄输血变造血 一根网线联通千万名师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让城乡学校结对,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但这非浙江推行“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初衷。“‘互联网+’不是输血,而是造血。”朱国清说,互联网与课堂结合的目标,是通过“师带徒”,培育更多的乡村名师,从而服务优质教育均衡。冯园园是宁波市修人学校数学教师,拥有8年工作经验。她直言,在与宁波市惠贞书院校长郑颖“结对”的这三年,是获益最多的。“‘同步课堂’不是简单的课程平移,而是另一种教学形态,我们承担的绝非是‘递话筒’的角色。”在她与郑颖的聊天记录中,都是郑颖所列的授课要点、双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需要配合的地方,保证每个环节都做到“心中有数”。经过三年高级教师的“熏陶”,冯园园的身份也开始从受教端教师变为主授端教师,与郑颖轮流授课。“一对一”的“师带徒”模式,令年轻教师成长;“多对多”的同步研修模式,让乡村教师的备课集“百家智慧”。“过去每次备课,都只能孤军奋战,有时候真不知道怎么上好课,现在可以和城区老师在网上面对面备课、探讨,感觉找到了‘大后方’。”稽江小学英语教师陈瑜说。陈瑜所言,是浙江乡村教师的心声,但浙江在教师群体中的“互联网+”布局,绝非仅此而已。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厅开展之江汇教育广场项目,集结教师智慧打造网络教学空间,提供近千门优质课程,创建了824个省、市、县三级名师网络工作室,招收中国34万名教师成为网络学员。“在教育优质均衡道路中,涉及‘教师’的指标分量很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素质、待遇保障和管理制度更强,确保城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有更多好老师。一盘整棋牵引城乡教育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2019浙江省教育大会上提出,到2022年,浙江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互联网+”结对,结对学校“同师同法同培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表示,浙江要站在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高度,对覆盖城乡的“互联网+义务教育”制定战略规划。一方面,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条件建设,为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城乡学校结对互助机制,重点推进若干个“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建设,利用5G技术让互联网+课堂实现同步无时差。硬件上的支持,为城乡教育“零距离”奠定了基础,但想让“互联网+义务教育”开展地更深入,少不了软件的服务。“不仅要改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乡村教师技术培训、教学内容开发等方面也要跟上。”韩平说,要完善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的激励机制,将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城乡结对帮扶成效作为地区和学校考核的重要考量因素,鼓励、支持教师因地制宜制作微课等更多优质内容、提供优质线上服务。(完)

功用

浙江“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达1485所 让城乡教育走向零距离

“同学们,从这些要素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老师的话刚落下,教室里舟山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以及屏幕上长涂小学的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在这里,一节通过互联网展开的两校同步课正在进行中。如今,相似形式的同步课堂正在浙江各地轮番上演。作为2019年浙江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目前“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据了解,截至12月1日,浙江1458所学校已经实现帮扶结对,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数的145.8%。身虽远,声相近。浙江的“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以补短、提升、融合、共享为特色,正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线上线下齐发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与长涂小学相距15公里,分别位于两座海岛之上,坐船约需要20余分钟。今年3月,两校确定实施“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民生实事”项目,全校仅84名学生的长涂小学,成为了高亭中心小学的帮扶对象。通过同步装备、同步培训、同步课堂等,两所学校在互联网上手拉手,让“双差异”变成“双优势”。高亭中心小学与长涂小学同步课堂现场日前,记者走进高亭中心小学,同步课堂专用教室新设备已经装备完毕。三年级科学老师应建成以“整理天气日历”为主题,正在为两校学生上课,屏幕上则显示着长涂小学师生的课堂。设备反应快速,应建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那端长涂小学学生的回应。一来一回间,没有超过1秒钟。记者注意到,课堂上两校学生举手踊跃,课堂整体气氛十分活跃。“别看现在这样子,刚开始上课的时候,长涂小学的孩子们都不敢举手发言。”应建成回忆起自己今年6月份上的第一堂同步课,告诉记者,“长涂小学学生数量少,且多数为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相较于高亭中心小学的同学,更加腼腆,上课举手发言少,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好在,随着同步课堂的开展,这一现象已经得到改变。对此,长涂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鲁宁深有感触:“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回答问题的条理性都提高了,上课更加活泼了,知识面和视野也得以拓宽。”同样,作为受援方的宁波修人学校三年级数学老师冯园园也告诉记者:“二十余节同步课后,我们学校的孩子变得很自信,也很喜欢这样的上课形式。” 班里有学生专门告诉她,自己很喜欢屏幕对面的老师同学。记者了解到,一项针对宁波惠贞书院小学部和宁波修人学校所开展的同步课堂调查显示,两校学生都能通过这一课堂形态,从中愉悦、高效地获得知识。此外,同步课堂还从线上拓展到了线下。高亭中心小学的不少学生都和长涂小学进行了一对一结对,课堂之外也联系紧密。“未来,我们还将尝试更多线下交流方式,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高亭中心小学校长郭华伟说。乡村反哺城市特色课程在各校落地生根众所周知,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乡村学校的老师孩子们都受益颇多。而随着同步课堂的常态化,受援学校也正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反哺支援学校。绍兴柯桥区稽东镇稽江完小毗邻冢斜古村,是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全校只有10位教师,37位学生。“在与稽东镇中心小学结对开展同步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想是否能借助于这一平台,让农村孩子做一回美丽乡村推介员,把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传输到城区。”稽江完小校长付祥秀说,孩子们成为稽江小导游介绍历史文化,不仅让两校的孩子们都了解了古村文化,也让我们学校的孩子找到了自信。12月18日上午,六年级的胡君燕同学就在同步课堂上,担任了乡村小导游,向屏幕另一端的稽东镇中心小学同学介绍了冢斜古村的陈列馆。“这是以前制作草鞋的工具,这是给婴儿坐的炕,天冷的时候还可以在下面放火囱取暖……”屏幕上跳出一张张陈列馆保存的物品照片,而胡君燕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绍兴稽东镇稽江完小小导游介绍“这些照片,有些是老师拍的,有些是我们自己拍的。”胡君燕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三次当小导游了,已经不太紧张了。据悉,在小导游同步课堂前,老师会先带着同学们实地走访、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甚至还会采访古村老人,并拍照、拍视频留存资料。而在参观完后,稽江完小的孩子们要先写一篇游记,呈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可以了解每一个孩子参观完后的感受,我们再以此为依据,进行辅导。”稽江完小英语课老师陈瑜说。“互联网+义务教育”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让乡村学校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也将自身学校独特的魅力传输给城区。舟山长涂小学凭借岛上驻军优势,开发出了极具海岛特色的《旗语》课程。日前,该课程也通过同步课堂的平台,送到了高亭中心小学。当天,一场两校对抗赛以互联网为纽带展开,而据长涂小学徐芬老师回忆:“最后的评价环节,我们学校的丁宇航还说’高亭中心小学的表现还算标准,不过我们更棒!’”要“输血”更要“造血”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浙江省教育厅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浙江乡村学校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而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的重点和难点,是乡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当下,构建“互联网+义务教育”新生态,并不意味着乡村老师可以退居幕后。作为组织者和促进者,只有及时进行角色转换,才能提高同步课堂利用率,让每一位乡村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12月17日,在宁波惠贞书院小学部,一堂针对老师的同步课堂教学,依托互联网得以展开。惠贞书院小学部及两所受援学校——宁波修人学校和灵峰学校的老师们,像上课一样聚集在一起,以实际上课案例为基础,针对阅读问题进行讨论和经验分享。修人学校老师冯园园表示:“参与同步课堂以来,不仅是孩子们,我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和教学思维等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和惠贞书院的老师进行教案探讨,在课程整体构架设计、课堂调度把控等方面,都受益匪浅。”据悉,今年是冯园园教学的第8年,目前她也正在申请教坛新秀。同样受益于同步课堂平台,位于海岛的长途小学老师们也迅速成长。受限于地理因素,从长涂小学坐船前往高亭中心小学,常常会因为海上天气原因停航。如今,同步课堂打破物理边界,实现了随时随地听课、评课开展指导或师徒帮扶活动,助力教研活动展开。真正的融合与发展是知行合一、齐步共进。当前,在“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下,浙江乡村老师们得以零距离“取经”优质教育,实现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目标。

介错

「创新浙江」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实现智慧教育新进程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发展创业成就梦想科技资讯011月22日,省科技厅召开厅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厅党组书记何杏仁主持会议并讲话,厅长高鹰忠参加会议。会议强调,全省科技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找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从科技部门职能出发,深入思考科技创新事业肩负的责任使命,强化系统谋划和整体布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科技系统落地见效。021月22日,省科技厅党组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履职情况汇报会,听取各位厅领导2020年度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部署2021年工作。厅党组书记何杏仁主持会议并讲话,厅长高鹰忠讲话,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组长徐首红到会指导。会上,各位厅领导结合各自分管工作汇报了2020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履职情况。何杏仁强调,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风险意识。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落实责任制,强化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高鹰忠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讲政治、转作风、守底线、抓落实等四点要求。031月26日上午,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回答了记者提问,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政策。高鹰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牵引下,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5位、省区第3位,2020年我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9.6%,成为主导产业,圆满实现了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下一步,全省科技系统将通过抓平台、抓主体、抓攻坚、抓人才、抓环境,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大科创高地”的目标。接下来一起走进本期节目当前,全省大步迈进科技发展进程,各领域通过互联网智慧科技为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便捷,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近几年,省内教育依托互联网+智慧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在智慧教育领域成绩突出的技术产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坐落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的施强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教育是施强集团一大支柱产业,包括了施强教科和施强国际两大板块。通过乐课网技术和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线上和线下的教育匹配,利用智慧教育科技解决师生在教育中遇到的难题。顾晓倩施强教育科技总裁施强集团创始人发现传统教学中校内课堂学习效率低,家长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给孩子在外补课。而利用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学生在技术的帮助下能很好地利用课堂时间,把每一堂课都当作复习课,提升课堂效率。节省下来的时间也能让学生发展课外兴趣爱好,老师能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个人成长。施强教育发展的道路上旨在实现“让教育简单又有效”的愿景,以技术赋能教育,不断创新研发,通过实时采集学生课堂注意力、疑问知识点、作业时间长度、作业结果等学习过程数据,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自动推送课程所需的课件和作业资源。通过教研组和外部网站的共同努力,将优秀的教育资源精准推送给全国各个地区,使用远程智能推送答案讲解、错题纠正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经过历经十余年深耕教育信息化领域,施强教科通过软硬件两方面的深度研发,具备防摔、防蓝光、流畅书写、高度管控等专为学习场景设计的功能,帮助老师、家长进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避免学生因为平板使用影响学业和健康;让技术赋能教育,让教育简单有效。顾晓倩施强教育科技总裁系统通过微服务架构技术进行服务拆分,并引入了熔断机制、集群式部署、监控报警系统等技术手段,保证系统高度稳定与可用。目前单机可以支撑10万以上用户同时上课,并支持动态水平扩容,可以轻松应对超高并发的用户访问,帮助老师实现精准教育、帮助学校领导进行决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口语测评、自动阅卷以及教学资源的精准推荐,为老师减负提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构建了跨学科的高效知识图谱,并基于图谱完成多维特征的习题推荐,帮助学生制定自适应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实现对学习全过程的个性化跟踪、激励、监控和指导。在提倡课堂智慧教育的今天, “乐课网”在教育领域颇受瞩目,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专注于解决教学态度、方法、内容及管理问题,家校共育,让教育中的各个角色都享受到了智慧教育的好处。于老师而言,让老师实现了减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和精准教育。于学生而言,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成绩和综合素养。于家长而言,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情、让家长和学校联动合力共促教育。相信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这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就能改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常态化教学中。施强通过搭载乐课网智慧教育系统的乐课平板,在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理念及产品支持。同时,乐课平板也在施强国际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顾晓倩施强教育科技总裁按照往常的授课模式,出国培训学校的英语老师只能在线下给学生授课,能服务到的学生范围较小;随着公司分支机构增多、学生体量增大,线下授课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扩大英语教学资源的服务能力,公司创建了在线教育平台,让优质英语教学资源服务更多用户。在2020年疫情大环境下,施强充分应用乐课网互联网生态进行教育信息的精准匹配,为计划留学的学子们提供了与世界名校的前期沟通交流通道,采用线上乐课和抖音直播+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国际教育展,让学生足不出户与哈佛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世界名校的明星学子发起线上圆桌会议,并同时进行了教育改革、教育规划等方面的讨论。王苏芳施强出国执行总裁每年我们都会举办大型国际教育展,整合全球顶尖院校教育资源,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留学方案;采用国际前沿教育理念和乐课网智慧教育系统,打造海内外资深教育团队,培养国际化人才,通过互联网生态实现教育信息的精准匹配,为国内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线上海外名校资源。在背景提升方面,哈佛实验室等众多在线优质科研、竞赛项目,综合提高了学生的国际名校竞争力。与全球30多个国家、2000余所知名院校及众多国外政府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关系,拥有一手资讯与优秀的院校资源。不仅助力国际留学的技术支持,施强教育科技还通过技术实现特殊时期扶贫公益的教育教学保障。在2020疫情期间,施强入选中央网信办、中网联联合评选的2020年全国50个网络扶贫典型案例之一,走进四川阿坝州理县、茂县,新疆库尔勒、天山南北等地区,为那里的孩子们提供软硬件教学资源,利用技术精准扶智。纵观省内精准智慧教育领域,除了由校内辐射至校外的学习减负技术之外,由校外辐射到校内的素质教育也在迅速成长。近期如火如荼举行的2020“河小象”杯全国少儿书写大赛,将人工智能+智慧素质教育的交叉创新应用自如,吸引了全国超百万名学生的参与。承办此次书写大赛的河小象科技,依托原阿里巴巴的技术团队自主研发,让学生的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视野。据了解,河小象课程融合“AI+教育”创新模式,联合国内名师领衔打造科学课程体系。孩子们可参与写字、大语文、美术、书法、编程、思维及英语等课程,通过“名师在线+辅导1V1”教学特色,提交作业后立即可得到人工智能点评,为孩子营造互动式、沉浸式、陪伴式学习体验,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未来竞争力。陈恩卫河小象创始人兼CEO首先我们还是比较早期地把AI技术应用到在线教育产品的企业,过去三年我们一直在这块探索和实践,所以我们在图像识别、声音测评、知识性学习这三个方面我们还是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成果,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一些优势,大数据它可以记录孩子学习过程的一个数据,第二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不仅仅这个小朋友还有跟他类似的小朋友相关数据进行建模,然后我们去找到特别适合这个小朋友的学习路径,包括适合他的老师,还有他课程的安排,那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升他的学习效率,少走一些弯路。目前,河小象的学生遍布全国270余个城市,除了人工智能即刻点评,还可通过线上辅导老师语音提醒和图文点评帮孩子们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陈恩卫河小象创始人兼CEO我们目前主要为全国的3到12岁的孩子提供数字教育服务,目前主打的是少儿写字,另外我们有编程、大语文、美术、书法,我们的授课模式是名师授课加一对一的专业辅导。以少儿写字为例,我们的授课老师是全国著名书法家龚金夫老师,一对一辅导是专业的书法老师,我们共同希望孩子在少儿的时候就要把字写好,同时我们引导孩子弘扬传统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坚持孩子第一为原则,我们搭建少儿书写大赛的初心就是让热爱书写的孩子提供一个展示平台,让每个参与书写大赛的孩子提供他的书写水平。“河小象杯”全国少儿书写大赛面向全国热爱书写的少年儿童,自举办以来吸引热爱书写的少年儿童参与,王正良、庞中华、龚金夫等书法名师担任评委,近千所国内重点小学积极组织。在关于发展智慧教育的各项引导下,人工智能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教育科技企业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把高质量科技渗透到课内外,创建教育科技生态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形成良性循环指导,实现省内乃至全国教育新进程。来源:《创新浙江》编辑:徐砺

本原

龙 凤:浙江师大附小与龙凤小学开展网络同步教研活动

中国硒都网讯(通讯员 王锋 胡雪斌)11月12日,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丁蕙实验小学和恩施市龙凤镇中心小学开展校际联动无边界的同步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以“生本备课助力精准教学”为主题。丁蕙实验小学通过网络直播技术提供了一节数学展示课《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互联网+”技术,两校数学组教师一起开展了研讨活动,共同分享有关教学经验。活动最后,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郎建胜结合本次课就如何挖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体系等方面实现高效精准教学作了专题培训。(审签:谭辉 编审:童秀清 编辑:郑彧)【来源:中国硒都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拖拖拉拉

上虞实验小学再次喜获“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和“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双丰收

近日,经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并网上公示,上虞区实验小学荣获“2017-2018年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祝浩军副校长,被评为“2017-2018年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这是上虞实验小学继获“2015-2016年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和鲁国华老师获“2015-2016年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后,再次实现集体、个人省级教科研先进“双丰收”。近年来,作为“绍兴市教育科研重点基地培育学校”和“绍兴市第四轮教科研基地学校”,上虞实验小学大力推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工程,积极倡导“让研究成为每一位实验教师的品质”,教师研究的意识,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明显增强。办学经验示范与辐射方面,经建美校长的课题《“孝德教育”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成果丰硕,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省级课题《孝德教育地方课程区域推广的应用研究》,获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经建美校长主编并组织修改的《孝德教育》教材,再次通过浙江省教育厅的审定,作为地方课程推广使用。孝德教育还登临澳大利亚高等学府——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讲堂,深受汉语教学中心师生的喜爱。2017年5月17日下午,经校长应邀为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学生执教中华孝德文化课,使上虞的孝德文化远播澳大利亚,孝德教育课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校德育管理上,学校创新推出“我是小校长”管理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全人格,成效明显。德育内容上,全面推进省级课题《小学“生活微课程”的开发研究》,20多位班主任老师参与微课的开发,23个优秀的生活微课,在浙江微课网展示。课程整合方面,学校深入推进“生活力”校本拓展性课程研究,研究成果在《教学月刊》课改专栏推介。学校全面实施《“年段主体,教师走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这一省级重点教研课题,课题成果获得浙江省第七届教研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课题《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校本拓展性课程开发研究》,获得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小学“生活力课程”群》《“T宝小明星”创意课程群》,分别荣获绍兴市第一届、第二届精品课程群,《生活中的奇思妙想》,荣获绍兴市第八届义务教育精品课程。校本教研和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以“修炼教师的绝活”为目标,依托信息网络,建设个性化数字空间,开展网上教研,实践课题《构建小学写字教育平台的实践研究》《小学中高段学生数学草稿纸使用改进》《“师者的绝活儿”网络教研行动研究》《基于班级阅读经营的小学生阅读力提升策略的实践研究》,分别获得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学科教改项目)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学校智慧教育,享誉全国,同步课堂,领跑全省。作为绍兴市小学界唯一的“浙江省智慧教育试点学校”和区小学中首家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积极致力于智慧教育实践与研究,实施“移动终端进课堂”,开发数字化生活微课程,两个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成为浙江省典型案例,一个参评全国典型案例。积极推进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携手 同步课堂”工作,与陈溪乡小和新疆阿瓦提鲁迅小学结对,实现“同步课堂”的制度化、常态化推进,促进了“教育公平与均衡”,工作经验在省市级交流,成为全省样板。 近年来,全校教师开出上虞区级及以上公开课80多节次,在公开报刊上发表论文或区级及以上的学科竞赛获奖100多人次。其中,杨通、徐玲云、俞亚萍、鲁国华、王锜、任立锋、姜小卫七位老师,在全国“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教育部级优课” (获奖人数为绍兴市之最);徐玲云、王锜老师均获浙江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周雅芳老师获浙江省地方课程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经建美校长再次被评为“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鲁国华老师获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鲁国华、应天栋、徐玲云三位老师,先后被"绍兴市教育局"评为“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经建美、祝浩军、孙文军、厉建康、王卫权、徐菊南、徐玲云、阮军灿、鲁国华、罗秋锋等10位老师,被评为上虞区名校长、名师。荣誉的取得,必将激励全体实小人进一步向教科研要质量、用教科研助发展、以教科研提品质的信心与力量,相信上虞实验小学必定会在科研兴校的内涵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宽广,书写更为灿烂的新篇章!

旦而哭泣

2020年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丽水市实验区推进会在云和县实验小学举行

10月26日下午,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丽水市实验区推进会在云和县实验小学举行。丽水市和九县(市、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基教处、教研室、技术中心负责人,云和县“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学校分管校长、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同步课堂云和县实验小学六(1)班和赤石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在吴春燕老师的引导下,通过互联网共同学习课文《盼》。课堂上,吴老师极富亲和力,她熟练运用记分板、幕布、抢权、挑人、抢答、飞递等技术手段引导主课堂和分课堂的学生。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不仅让两所学校的孩子在线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实现了智慧的增长,也让与会人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了解了同步课堂的实施模式和操作规范,为进一步推进城乡同步课堂打下坚实基础。网络研修上课结束后,吴春燕老师对自己执教《盼》进行说课。吴老师说,这是一堂远距离城乡同步课堂。但两校的孩子却表现十分积极活跃,仿佛大家本就是在一个教室上课。在课堂上,赤石小学的孩子们积极互动进来,让整个课堂没有了距离。事实证明,同步课堂资源共享,赤石的孩子也能够学的扎实有效。在同步课堂的学习中,他们也有展示自己风采机会。学校分管教学吴广武副校长进行了评课。他从学科和技术两个视角点评了五个方面:一、教材解读到位,目标设计精致;二、教学展开充分,任务驱动教学;三、课堂练习适恰,凸显语用意识;四、信息技术助学课堂,融合运用精当;五、城乡同步课堂,实现资源共享。随后,远在成都的刘彬教授对吴春燕老师的课进行点评,并对同步课堂的亮点、教学模式、远程互动的模型等方面进行分享。结对帮扶推进情况交流丽水各县(市、区)教育局就“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工作作了报告。工作部署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下阶段工作进行部署:丽水市教育技术中心李征寰副主任,传达了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0年“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通知的相关精神,对全市结对学校提出了工作要求,指出各学校要注重过程性材料整理评价,注重帮扶工作的科学有效,加强设备管理维护,切实提高使用效率。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田用杰副院长为各学校指明努力的方向:一、共同备课,一同成长。教师要把握好学情,设计任务要分层;二、课堂组织形式很重要。“双师型”的课堂,老师站在小组的中间是合适的;三、让学生有安全学习的心理,每堂课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四、对话式的沟通,注重教学双边的互动;五、教育信息化的提升刻不容缓,切实做到“认真、扎实、有效”。最后,丽水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曹志勇提出六点建议:一、规划方案要科学;二、技术保障要先行;三、工作制度要完善;四、教师素质要提升;五、研讨活动要丰富;六、总结经验要加强,为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使区域、城乡进行互动,校际之间多元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共赢并且降低交流成本,更紧密了集团校之间的联系。通过网络研修,还能充分利用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不断探索实践,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作品来源|丽水市教育局【来源:丽水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