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萌区有状

浙江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信息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国家线已经公布,#浙江工业大学#部分专业拟接收调剂,欢迎广大优秀考生调剂报考我校。以下专业可接受调剂考生:化学(02 无机纳米化学与技术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05 绿色化学与技术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06 海洋化学与化工方向)、农药学、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非全日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会计(非全日制)、物流工程与管理、生物化工、生物工程、生物与医药、土木工程、隧道工程、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非全日制)、药学(非全日制)、药学、软件工程、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电子信息、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公共管理(非全日制)、公共管理、应用心理(非全日制)、应用心理、法学、设计学(01 设计理论方向)、设计学(04 公共空间艺术方向)、设计学(05 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方向)、艺术设计(02 环境设计方向)、艺术设计(03 公共空间艺术设计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非全日制)、能源动力(非全日制,退役士兵专项)、工业工程与管理(非全日制,退役士兵专项)、药学(非全日制,退役士兵专项)、公共管理(非全日制,退役士兵专项)、应用心理(非全日制,退役士兵专项)、工商管理(非全日制,退役士兵专项)、工程管理(非全日制,退役士兵专项)。浙江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浙江省属重点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发展阶段,几易校址,数历分合。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浙江建材工业学校分别于1994年、1999年和2001年并入浙江工业大学。经过几代工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百强行列。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浙江工业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由学校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2011计划”,成为全国首批14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2015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入选浙江省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有调剂意愿的考生,请及时登录调剂系统和相关学院网站,查询调剂工作办法、计划余额等相关信息,按要求调整正式志愿。

一心一计

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行

1月15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我市校地合作再结硕果,科技创新再添活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海平和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副市长蒋冰风主持揭牌仪式。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由浙江工业大学和台州市政府共同组建,秉承“协同创新 服务台州”理念,立足台州现有产业基础及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产业化等工作。目前,研究院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已推出首批60余项成熟技术成果,与台州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化及产品应用。吴海平在致辞中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加强与大院名校合作,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贯彻落实市五届五次党代会目标要求,建设创新台州,离不开大院名校的大力支持和创新平台的有力支撑。作为我省首批省属重点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是享誉国内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与台州主导产业契合度高、合作前景广。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的成立,对于发挥浙工大科研人才优势与台州产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研究院发展,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助力校地合作共赢。希望研究院以医药化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为台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希望广大台州企业主动对接、密切合作,将更多科创成果运用于企业发展。希望浙工大一如既往地支持台州发展,共同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标杆。蔡袁强说,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人才等优势与台州产业优势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更是校地双方总结前期合作成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迭代升级“政产学研用”实质性深度合作的全新探索。研究院将聚焦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开展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力争在重点研究领域推动一批重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同时,充分依托学校的研究基础,协同相关高校院所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早日将研究院打造为新发展阶段校地全面合作的示范和标杆,携手为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贡献智慧和力量。揭牌仪式前,研究院举行了第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章程办法等。会上,吴海平衷心感谢浙工大一直以来对台州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期待校地双方继续创新探索,全力打造产研融合的新样板、成果转化的新标杆、人才集聚的新高地。蔡袁强表示,要积极对接台州“456”先进产业集群,开展梳理汇总和课题调研,促进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台州所需尽工大所能。市政府秘书长陈春参加相关活动。作者:洪雨成 李昌正编辑:柳祥宝校对:冯丽丽审核:黄元杰来源:台州新闻客户端【来源:台州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管制塔

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挂牌运行

1月15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我市校地合作再结硕果,科技创新再添活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海平和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副市长蒋冰风主持揭牌仪式。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由浙江工业大学和台州市政府共同组建,秉承“协同创新 服务台州”理念,立足台州现有产业基础及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产业化等工作。目前,研究院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已推出首批60余项成熟技术成果,与台州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化及产品应用。吴海平在致辞中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加强与大院名校合作,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贯彻落实市五届五次党代会目标要求,建设创新台州,离不开大院名校的大力支持和创新平台的有力支撑。作为我省首批省属重点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是享誉国内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与台州主导产业契合度高、合作前景广。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的成立,对于发挥浙工大科研人才优势与台州产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研究院发展,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助力校地合作共赢。希望研究院以医药化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为台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希望广大台州企业主动对接、密切合作,将更多科创成果运用于企业发展。希望浙工大一如既往地支持台州发展,共同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标杆。蔡袁强说,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人才等优势与台州产业优势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更是校地双方总结前期合作成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迭代升级“政产学研用”实质性深度合作的全新探索。研究院将聚焦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开展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力争在重点研究领域推动一批重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同时,充分依托学校的研究基础,协同相关高校院所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早日将研究院打造为新发展阶段校地全面合作的示范和标杆,携手为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贡献智慧和力量。揭牌仪式前,研究院举行了第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章程办法等。会上,吴海平衷心感谢浙工大一直以来对台州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期待校地双方继续创新探索,全力打造产研融合的新样板、成果转化的新标杆、人才集聚的新高地。蔡袁强表示,要积极对接台州“456”先进产业集群,开展梳理汇总和课题调研,促进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台州所需尽工大所能。市政府秘书长陈春参加相关活动。【来源:台州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卜尔

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行,建设新时期校地融合发展样板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王臻 冯凯骑1月15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浙工大“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迭代升级,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再添活力。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由浙江工业大学和台州市政府共同组建,依托学校的科技、人才优势,围绕台州“456”先进产业集群,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产业化等工作,建成新时期校地融合发展的样板。研究院负责人潘柏松说,目前,研究院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已推出首批60余项成熟技术成果,与台州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化及产品应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海平表示,一直以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加强与大院名校合作,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作为我省首批省属重点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是享誉国内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与台州主导产业契合度高、合作前景广。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的成立,对于发挥浙工大科研人才优势与台州产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以浙江精神办学、与区域发展互动”,是浙工大一直秉承的办学特色。浙工大党委书记蔡袁强表示,与台州各市县区的合作是工大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学校先后在台州建立了7个技术转移中心和温岭研究院、三门研究院、天台研究院;双方以“科技为纽带,项目为抓手”,重点在“医药化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产品与关键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揭牌仪式前,研究院举行了第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选吴海平、校长李小年担任主任,蒋冰风、郑华均担任副主任。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桃源镇

浙江工业大学:致2020级研究生考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2020级考生们:见信安康!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是每一位公民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我校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学校已根据上级相关通知和部署要求,发布了《浙江工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并动态制定了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预案。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研究生招生相关工作,我校研究生院就广大考生关心的重点事项做了专门研究部署,希望得到大家的积极支持与配合。现将相关事宜安排公布如下:请报考浙江工业大学2020级研究生的各位考生安心做好复试准备,耐心等待和关注学校正式通知。研究生院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在保证考生健康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安排硕士成绩查询及复查、硕士复试录取、博士招生考试、博士复试录取等研究生招生后续工作。具体安排和要求请广大考生注意查看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微信相关信息。考试、复试等通知发布前请各位考生切勿提前来校。各位考生如有其他问题,可随时联系学院进行咨询。也可以通过邮件联系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我们会及时查收邮件并回复。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阴霾定会散去,待到春暖花开时,让我们共同相约浙工大!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2月3日

莲舫

协同创新 服务台州丨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行

1月15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我市校地合作再结硕果,科技创新再添活力。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海平和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副市长蒋冰风主持揭牌仪式。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由浙江工业大学和台州市政府共同组建,秉承“协同创新 服务台州”理念,立足台州现有产业基础及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关键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及产业化等工作。目前,研究院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已推出首批60余项成熟技术成果,与台州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化及产品应用。吴海平在致辞中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加强与大院名校合作,全市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贯彻落实市五届五次党代会目标要求,建设创新台州,离不开大院名校的大力支持和创新平台的有力支撑。作为我省首批省属重点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是享誉国内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与台州主导产业契合度高、合作前景广。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的成立,对于发挥浙工大科研人才优势与台州产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研究院发展,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助力校地合作共赢。希望研究院以医药化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为台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希望广大台州企业主动对接、密切合作,将更多科创成果运用于企业发展。希望浙工大一如既往地支持台州发展,共同把研究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标杆。蔡袁强说,浙工大台州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人才等优势与台州产业优势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更是校地双方总结前期合作成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迭代升级“政产学研用”实质性深度合作的全新探索。研究院将聚焦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开展前瞻性、系统性研究,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力争在重点研究领域推动一批重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同时,充分依托学校的研究基础,协同相关高校院所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早日将研究院打造为新发展阶段校地全面合作的示范和标杆,携手为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贡献智慧和力量。揭牌仪式前,研究院举行了第一届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章程办法等。会上,吴海平衷心感谢浙工大一直以来对台州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期待校地双方继续创新探索,全力打造产研融合的新样板、成果转化的新标杆、人才集聚的新高地。蔡袁强表示,要积极对接台州“456”先进产业集群,开展梳理汇总和课题调研,促进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台州所需尽工大所能。市政府秘书长陈春参加相关活动。(原标题:浙江工业大学台州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行 吴海平蔡袁强出席揭牌仪式)责任编辑:黄莎莎【来源:台州新闻APP】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砂器

浙江工业大学广东群欣研究院落户松山湖,聚焦机器人、新材料等6大领域

8月4日,一股创新力量注入东莞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当天,浙江工业大学广东群欣研究院正式在此举行揭牌。市科技局、松山湖科教局、浙江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相关负责人,以及各企业家代表相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时刻。浙江工业大学是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高校,为推动产学研合作和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7月1日,浙江工业大学批准成立浙江工业大学广东群欣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将有力推动东莞企业转型升级,为松山湖、东莞乃至大湾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有力支撑。首批6个研发团队成立当天,浙江工业大学广东群欣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东莞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举行,标志着其正式落地东莞松山湖高新产业园区。揭牌仪式上,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姚建华表示,浙江工业大学支持和重视广东群欣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根据东莞产业特色,委派浙江工业大学大机器人工程专业首席教授、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鲍官军教授担任院长,学校30余名专家、教授已加入首期科研团队。据了解,该研究院成立首批6个研发团队,包括“高端激光技术与先进制造装备”“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材料技术”“智慧医疗与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与工业物联网”“新能源与动力控制”等。以“高端激光技术与先进制造装备”团队为例,该团队依托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有独立建制、实体运作的校直属研究机构“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以激光3D打印、激光高精密制造、激光绿色制造与再制造及激光智能化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着重开发面向工业应用的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相比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广东群欣研究院落地东莞的时间并不算早,“诚意不分早晚,工作不分早晚。”姚建华表示,研究院落地后,将建立全新的产学研用协同体系,服务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研发创新。“四个一”协同创新体系“与其他研究院不同,广东群欣研究院由民间资本投资,即由广东群欣工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运营,将更好地发挥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桥梁作用,利用高校科研力量,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更好地让科研项目实现产业化落地。”鲍官军说。鲍官军告诉记者,针对东莞产业发展情况,浙江工业大学广东群欣研究院正着力构建“四个一”协同创新体系,服务当地中小企业研发创新。“四个一”具体是指:一个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群欣工业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一个智库,浙江工业大学-群欣工业技术智库;一个平台,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协同研发云平台“集科帮”;一个基地,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浙江工业大学广东群欣研究院自5月筹备至今,已走访东莞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270余家,与32家企业签署产学研框架合作协议,7月份共完成企业研发项目实质性对接50余项。揭牌仪式上,研究院对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授牌。东莞市颖兴金属表面处理材料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总经理施红梅表示,公司可以在材料领域与研究院合作,通过高校科研力量提升公司技术水平,能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据鲍官军介绍,接下来,研究院将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与东莞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将面向东莞企业内容人员提供培训服务,全力助力东莞转型升级。全媒体记者 张帅/文、图、视频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来源:东莞时间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和也

双非高校浙工大,一年2次上Nature,校友纷纷打Call:欠个211名头

杨净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中国高校4篇论文同日登Nature ,本已不寻常。没想到的是,这4篇入选论文中,还有一篇大气物理方面的论文,由于其主要作者和通讯作者来自浙工大,让这所双非院校在署名单位中,与清华北大上交中科院并列,于是获得了更大关注,甚至一下子点燃了校友群体。不少浙工大校友纷纷发来贺电,更多在校学生倍感自豪,量子位留言区,整墙整墙的校友贺电。虽然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一方面,相比其他高校的研究,浙工大参与的这篇论文,显示2年前就提交了,过审后最终上Nature并不容易。另一方面,这所双非高校和其学者,也用顶刊成果,获得了最好认证。究竟是怎样的研究?首先,来了解一下具体研究的内容。这篇研究题为:Large Chinese land carbon sink estimated from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data。研究提供了2009年至2016年间,从中国6个站点测得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摩尔分数的数据,其中还有利用碳卫星遥感技术测量的植被土壤数据。利用这些数据,研究人员估值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陆地生物圈的平均碳排放量为-11.1±3.8亿吨,大约相当于这一时期中国年人为排放量的45%。这一估计反映了中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省)全年陆地森林碳汇、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和吉林省)夏季月份的碳汇,以前被低估。目前,它们已经形成了快速造林、森林区域逐渐扩大的趋势。这些地区省级森林面积增加了0.4万至0.5万公顷。碳汇,什么概念?得先来了解一下碳源。碳汇和碳源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碳源,简单来说,就是产生二氧化碳的源头,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排放。那么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这一过程就叫碳汇。人们往往会通过植物造林、森林管理、植被修复等措施来解决。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数据来研究中国地区的碳平衡,比如,通过碳卫星遥感技术测量植被绿度、土壤水分可利用性;测量大气数据,推断出二氧化碳通量。作者表示,在本研究期内,对植被绿色度的卫星观测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的绿色度大大增加,这支持了这些造林地区土地碳汇的增加。什么样的团队?此次研究团队主要作者之一、也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方双喜。此外,他还是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研究员,兼任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计划成员、编写专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学指南主要作者。△图源:科学中国人1998年考入武汉大学,在环境科学系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随后前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进行研究工作。2015年,他正式成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研究员。2019年,入职浙江工业大学,担任环境学院教授。他曾主持过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多目标温室气体测量技术」,这是一个千万级经费的重点项目。除了安装成本和运行成本都相对较低,对比国外产品的单项浓度观测,它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甲烷等多个气体浓度观测。方双喜教授深耕大气观测多年,见证了国内温室气体联网观测逐渐成形,曾一手建立起多个创新型的温室气体本底观测系统。在公开采访中,方双喜教授表示,仍旧将工作重心放在开展大气本底观测上。除了针对高效系统的研发,他还积极尝试新方法,利用采样器搭载气球装置进行温室气体廓线直接采样观测,为我国碳卫星遥感提供直接观测数据校验。他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优秀青年」奖。去年伊始,身为温室气体观测研究的主要发言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研究员方双喜针对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缘由、我国自主碳卫星观测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答疑。△图源:科学中国人除了方双喜团队之外,这篇文章还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毅团队、爱丁堡大学Paul Palmer团队等共同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篇论文发表,确实不算轻而易举。这篇研究是2018年3月接收,今年8月通过。第一作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王静(音译),曾在爱丁堡大学地球科学院Paul Palmer团队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通讯作者除了浙江工业大学方双喜教授、中国科学院的刘毅教授以及爱丁堡大学Paul Palmer教授。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论文离不开浙江工业大学的贡献,但也是其他多方跨校跨机构合作的成果。只是无论如何,对于浙工大这样不常能站在聚光灯下的高校,确实是非常大的鼓励。也是时候介绍一下这所各大榜单中都能排名100,但既非985也非211的低调实力高校。浙工大:双非高校,各大榜单排名前100浙江工业大学,成立于1953年,前两周,刚度过完它67岁的生日。这所大学的强项主要是在工程学科,尤其是在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领域。学术领域知名校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无机化工专家周光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稀土化学之父徐光宪……中国化工奠基人李寿恒;中国绿色农药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曾是这所大学的校长。以及产业界里,吉利集团沃尔沃中国区CEO童志远也是浙工大的校友。在最新US News 2021世界大学排名榜单中,浙江工业大学位于国内大学的74名。而在泰晤士2021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工程学科在国内大学排名第58名。在今年4月30日,发布的2020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 Index 2020 annual tables)中,浙工大表现亮眼。它在2020国际高校排名第271位,中国内地高校排名第53位,2018-2019年增长率达80.3%。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浙江工业大学表现出色,共有17个学科上榜,在双非高校的榜单中,仅次于深圳大学。在方双喜所在环境科学与工程,位于中国内地大学的第30名。此外,浙工大近年在人文学科也有一定突破~今年5月,学校就实现了人文社科领域在Nature发表零的突破。由浙工大管理学院神经管理科学研究院、工商管理系沈强教授,与其指导的2019级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傅仕光」以合作者的身份在Nature发表了题为「 Variability in the analysis of a single neuroimaging dataset by many teams 」(多个团队对单一神经影像数据集分析的差异性)的论文。所以也更能理解浙工大校友们的自豪之情,毕竟因为低调,真是被低估了。浙工大校友留言说:欠一个211的名头。参考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49-9https://www.sohu.com/a/326425478_473428

过而弗悔

兰溪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建研究院

5月27日,兰溪市政府与浙江工业大学签署共建浙江工业大学兰溪研究院协议,浙江工业大学兰溪研究院落户光膜小镇。双方将打造共性技术攻关平台和科技创新交流平台,转移转化科研成果,为兰溪创建省级功能性新材料高新区和争创省级功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科技支撑。浙江工业大学兰溪研究院是政校全面合作的载体,落实并推进双方在科技、人才、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该院将重点围绕光学膜、功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进行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推进兰溪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没有制造业的高质量,就没有整个经济发展的高质量。近年来,兰溪上下坚持“强工兴市”战略不动摇,全力打造现代纺织、光电信息新材料、医药健康、新能源交通装备、节能环保等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校地合作,充分用好高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为兰溪构筑新平台、集聚新产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兰溪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校地双方将本着“真诚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合力推动项目落地,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值班主编:杨振华

别惹我

浙江省信访部门首次与高校共建信访研究院,花落浙江工业大学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彭国柱 陈思汗1月11日,浙江工业大学与浙江省信访局共建浙江省信访研究院签约仪式举行。省信访部门与高校共建信访研究院在我省尚属首次,是我省信访工作的一大创新。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杰、副校长郑华均和浙江省信访局副局长邵根宝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双方签订共建协议,旨在更好地发挥浙工大在服务政府决策的参谋作用,力争形成一批综合性学术成果和动态性咨政成果,持续为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未来,该研究院将立足浙工大学科特色和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重点围绕习思想的研究、信访工作的浙江经验研究、县级典型实践案例研究、信访信息的大数据分析研判以及培育高素质信访人才队伍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力争经过几年的建设,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全省信访工作研究的理论高地,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高端智库,并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打响品牌。根据协议,浙工大公共管理学院作为浙江省信访研究院秘书处,将具体负责组织研究院研究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检查、成果报送以及相关资料和文件的归档工作;将定期选送有关研究人员、研究生到省信访局及其各级下属机构挂职锻炼、实习。省信访局可以参与浙工大有关学术交流活动,期待未来双方以此为起点,加快推动信访研究工作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