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重磅!浙江大学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不能过也

重磅!浙江大学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

通讯员 吴雅兰 柯溢能钱江晚报首席记者 王湛在浙江大学喜迎建校122周年之际,5月20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在紫金港校区成立,进一步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艺术与考古学科生态体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讲话,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为学院负责人颁发聘书。校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曦、副主席卜凡孝出席,副校长罗卫东主持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宏建宣读成立文件。学校领导与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全国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陈振濂,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以及新成立学院院长白谦慎共同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揭牌,见证一个新学院的诞生。仪式上,白谦慎、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许江、曹鸿分别致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整合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等单位建立。学院以“5系+1馆”为主要建设架构,拟先设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学系、设计学艺术系四个学系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条件成熟时将“考古与文博系”分设成“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系”。学院拥有艺术学理论、考古学两个一级学科和艺术设计学二级学科,考古学、艺术学理论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60人,本硕博学生430余人,有文物与博物馆学、书法学、中国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本科专业。当天,与会嘉宾还参观了筹建中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学校各学院(系)、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代表,校友代表以及艺术与考古学院的师生参加成立仪式。新闻+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艺术与考古教育传统。解放前的老浙大就有考古学科,归入人类学系,拥有夏鼐、沙孟海等名师,培养出石兴邦、王仲殊、黄盛璋、毛昭晰等一批著名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1978年,在夏鼐先生支持下,学校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计划。2008年,在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基础上,组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归属人文学院。同时,浙江大学也有悠久的艺术教育传统。1998年组建新浙江大学时,学校成立了艺术学系。鉴于学科重要性与基础较薄弱的状况,学校决定艺术系依托人文学院管理,但又相对独立,对外可称艺术学院。2005年,学校成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研究工作。2008年,学校决定筹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致力于培养、提升师生和公众的美学素养、视觉能力及批判性思维。2010年,学校成立文化遗产研究院。以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为方向,依托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以科技考古为主要特色,发挥平台优势。浙江大学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于2008年设立,拥有博士后流动站,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学校“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计划”支持学科。艺术学2001年开始招生研究生。2018年,艺术学理论、设计学一级学博士点获教育部批准。深一度+浙江大学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有哪些看点?学院院长、国际知名中国艺术史专家白谦慎接受专访5月20日,浙江大学对外宣布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新成立的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史专家白谦慎教授。白谦慎1986年赴美读博,后师从中国艺术史领域的泰斗班宗华教授,曾长期执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他发表了大量关于书法、篆刻、金石学以及绘画方面的中英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多次荣获美国重要学术大奖。他的学术专著《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是近20年来中国艺术史领域的学术名著之一。 “建设中国最好的艺术与考古学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以“5系+1馆”为主要建设架构,目前拟先设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学系、设计学系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条件成熟时将“考古与文博系”分设成“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系”。学院在学科重点发展方向上也有自己的规划。考古学的建设重点是以科技考古、文化遗产(含文物保护、博物馆学)为核心,加强田野考古方向的建设。艺术学理论建设重点是以实物-视觉教育为核心的艺术史,发展艺术理论、艺术考古与跨学科研究等方向。设计学以艺术与科技交叉为核心,发展创新设计理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方向。“比如,艺术史方面,我们的理想是建设全文明的艺术史研究,除了研究中国自己的艺术历史,还要研究东亚、南亚、近东、欧洲的艺术历史,再进一步扩展到拉美、非洲。”学院将致力于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走与科技相结合的道路,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和坚定学术理想的复合型艺术学人才、考古学者和文化传承者,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军人才队伍,产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彰显文化自信,扩大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及设计与美术创作的科教基地之一,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同领域前茅并逐步发展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艺术与考古学院。“学院的目标就是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在浙大建立中国最好的艺术与考古学院,几个看得见的指标就是,学术风气正,学风严谨,教学质量高,对外交流活跃。” 白谦慎说。在国际交流上,白谦慎显得信心十足,他说:“我在国外工作了30年,现在我的很多同学和学生已经是许多著名博物馆的东方部主任,或在著名高校任教,对于推动艺术与考古学院师生走出国门开展交流,这个我有信心。” “育人为本,方能问心无愧。”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特点在哪里?白谦慎说:“育人为本,问心无愧。”白谦慎介绍,中国有着悠久丰富的艺术传统,当今社会又对历史文化有着极大的需求。然而,在研究和阐释历史文化中,一块重要的短板就是缺乏专业人才。“我们很明确的一个理念就是教师以教学为本,但同时研究能使老师始终活跃在一线和前沿,能把最新的研究方向、进展和成果带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白谦慎说,在师资配备方面,学院非常欢迎实干派的教师加盟,“引进的人,最合适就是最好的。我们不仅希望引进重量级人物,更希望能够自己培养出重量级人物。”对于教学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学院内部的专业课程建设,还有对全校通识课程的深度参与。白谦慎表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将支持、提升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通识教学。学院将营造关心通识教育、参与通识教育的浓厚氛围,把开设优秀全校通识课程作为教师岗位评价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优秀师资及知名教授领衔,为本科生开设高质量通识课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全校通识教育,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民族自信心,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世界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白谦慎说,“浙江大学作为一所综合型高校,具备学科交叉的天然优势,非常有利于更多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从白谦慎自身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科交叉的影子。他接受过长达12年的社会科学的训练,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政治学,直到博士论文前才转而攻读艺术史。“我们的培养方案就是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质量建设、鼓励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勤实践。” “博物馆是培养艺术史人才的课堂和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原本与老百姓还“有点远”的文化艺术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艺术博物馆数量明显增多,而大家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白谦慎辞去美国教职,拎包回国全职加盟浙大。为什么选择浙大,选择参与建设浙大艺术学科的发展?白谦慎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浙大在建设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他看来博物馆是培养艺术史人才的课堂和基地。他表示,学院在课程上就是围绕育人而展开设置的,比如建立博物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教学。“博物馆培养了我,帮助我的成长。”白谦慎介绍,他在国外的第一门艺术史课,上课地点就是大都会博物馆的库房。当时他每周都要坐火车从耶鲁去大都会,然后呆在库房里,看宋画和元画,一件件看,一件件讨论。白谦慎在美国策过两个展览,一个是1990年攻读政治学研究生期间,在罗格斯大学画廊策展了当代书法展,另一个则是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了西方第一个中国篆刻艺术展。在教书期间,白谦慎最常带学生们去的两个地方就是波士顿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为了让同学们看到更多的收藏,白谦慎还常常自己开着车子带着学生们到私人收藏家家里去观摩书画。也正因此,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将在学院的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学院将建立国内第一家以大型专业教学博物馆为平台、以实物教学和“虚拟”教学相结合为特色、以本科生通识教育为首要功能的文明史、文化史、设计与美术教学的新体系;在实现与国际一流高校同领域教学模式对接的同时,引领国内与亚洲艺术与考古领域教学的新潮流。 浙大建艺术与考古学院不是平地起高楼浙大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跟风操作。从历史渊源来看,浙江大学有着相当的底气。解放前的老浙大就有归入人类学系的考古学科,曾拥有夏鼐、沙孟海等名师,培养出石兴邦、王仲殊、黄盛璋、毛昭晰等一批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1978年,在夏鼐先生支持下,学校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2008年,在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基础上组建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同时,浙江大学也有悠久的艺术教育传统,曾拥有张宗祥、马一浮、王遽常、沈尹默、丰子恺、陆维钊等一批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1998 年,学校成立艺术学系(对外称艺术学院),设立了美术学(中国书画方向)和设计学两个学科方向。2005 年,学校成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研究工作,是目前我国高校唯一对中国古代绘画开展全面系统整理、编纂和研究的学术机构。2008 年,学校筹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2010 年,学校成立文化遗产研究院。白谦慎说:“浙大建艺术与考古学院不是平地起高楼。近二十年来,浙江大学的领导和师生,为艺术、考古、文博、博物馆的建设,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现在成立学院是学校战略的体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确实,学校在艺术与考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呈现良好的态势。浙江大学在理工科方面有很强大的优势,这给艺术与考古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比如,浙江大学的科技考古就做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近10年来,沿着中国文化边疆和陆、海丝绸之路的主要站点,浙大文物数字化团队与遍布全国的合作者们已经完成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在浙大按1∶1的比例尺寸重建,初唐精美雕像和壁画的色彩与质感精确还原;云冈石窟10米高的坐佛按原比例高精度3D打印,“走出”山西,在青岛落户;青藏高原深处古代寺庙的珍贵壁画,原真采集、在江南重现,千年前的笔触纤毫毕见;脆弱不堪的泉州出水宋船,第一次有了全真三维模型,在数字世界中再度“扬帆出海”……“展望学院的未来,我很激动也很兴奋。”白谦慎说:“我的祖国在经济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化方面也正在蓬勃地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虽然长期生活在海外,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投身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学校成立新的学院,我也愿意奉献我自己的知识、所学、精力,为办好这个学院贡献自己的力量。”

寒暑不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综合2020年7月8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浙大西溪校区举行。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白谦慎、省考古所所长刘斌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及合作愿景,并代表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文物研究、文物保护与利用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作共赢,推动我省文物考古事业的深入发展。浙江是我国文物考古大省,数量众多的重要遗址构成了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研究的核心资源。随着我省考古、文博事业的快速发展,我省在田野发掘、文物保护与管理、文博教育与推广等方面都面临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着我省文物考古工作中的发掘、保护、管理、推广等任务,拥有卓越的学术研究能力与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我国最重要的考古学术与管理机构之一。浙江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承担着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引领文化的重要使命。浙江大学的考古学科包括田野考古与科技考古、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博物馆学等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新起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考古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宣传展示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合作中创新工作机制,搭建更高平台,通过联合培训授课、举办展览等活动,实现教学相长,为文物事业培养人才。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伴郎团

浙江大学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

杭州网 记者 郑维维 通讯员 柯溢能杭州网讯 在浙江大学喜迎建校122周年之际,5月20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在紫金港校区成立,进一步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艺术与考古学科生态体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讲话,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为学院负责人颁发聘书。校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曦、原副校长卜凡孝出席,副校长罗卫东主持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宏建宣读成立文件。学校领导与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陈振濂,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以及新成立学院院长白谦慎共同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揭牌,见证一个新学院的诞生。仪式上,白谦慎、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许江、曹鸿分别致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整合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等单位建立。学院以“5系+1馆”为主要建设架构,拟先设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学系、设计艺术系四个学系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条件成熟时将“考古与文博系”分设成“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系”。学院拥有艺术学理论、考古学两个一级学科和艺术设计学二级学科,考古学、艺术学理论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60人,本硕博学生430余人,有文物与博物馆学、书法学、中国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本科专业。当天,与会嘉宾还参观了筹建中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学校各学院(系)、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代表,校友代表以及艺术与考古学院的师生参加成立仪式。新闻+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艺术与考古教育传统。解放前的老浙大就有考古学科,归入人类学系,拥有夏鼐、沙孟海等名师,培养出石兴邦、王仲殊、黄盛璋、毛昭晰等一批著名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1978年,在夏鼐先生支持下,学校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计划。2008年,在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基础上,组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归属人文学院。同时,浙江大学也有悠久的艺术教育传统。1998年组建新浙江大学时,学校成立了艺术学系。鉴于学科重要性与基础较薄弱的状况,学校决定艺术系依托人文学院管理,但又相对独立,对外可称艺术学院。2005年,学校成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研究工作。2008年,学校决定筹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致力于培养、提升师生和公众的美学素养、视觉能力及批判性思维。2010年,学校成立文化遗产研究院。以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为方向,依托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以科技考古为主要特色,发挥平台优势。浙江大学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于2008年设立,拥有博士后流动站,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学校“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计划”支持学科。艺术学2001年开始招生研究生。2018年,艺术学理论、设计学一级学博士点获教育部批准。

浙江大学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 目前先设四个学系和一个博物馆

都市快报 通讯员 吴雅兰 柯溢能 记者 胡信昌在浙江大学迎来建校122周年之际,5月20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在紫金港校区成立,浙大进一步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艺术与考古学科生态体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整合了浙大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等单位建立。学院以“5系+1馆”为主要建设架构,目前拟先设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学系、设计艺术系四个学系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条件成熟时将“考古与文博系”分设成“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系”。目前学院拥有艺术学理论、考古学两个一级学科和艺术设计学二级学科,考古学、艺术学理论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60人,本硕博学生430余人,有文物与博物馆学、书法学、中国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本科专业。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艺术与考古教育传统。老浙大就有考古学科,归入人类学系,拥有夏鼐、沙孟海等名师,培养出石兴邦、王仲殊、黄盛璋、毛昭晰等一批著名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1978年,在夏鼐先生支持下,学校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计划。2008年,在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基础上,组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归属人文学院。同时,浙江大学也有悠久的艺术教育传统。1998年组建新浙江大学时,学校成立了艺术学系。2005年,学校成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研究工作。昨天,艺术与考古学院首任院长、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史专家白谦慎教授介绍,学院要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在浙大建立中国最好的艺术与考古学院,几个看得见的指标就是,学术风气正,学风严谨,教学质量高,对外交流活跃。“建设中国最好的艺术与考古学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复制人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新华社杭州9月9日电(记者许舜达、朱涵)通过艺术品原作的收藏、教学、研究与展示,开展“实物教学”,让学生亲手接触到文物、艺术品原作,同时,展览和教育活动都向社会公众开放,并展开一系列兼顾学术性、思想性和通识性的公共教育活动……8日下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下简称“浙大艺博馆”)正式开馆,9日起对社会公众开放。据介绍,浙大艺博馆的收藏,以“中国中心、全球脉络”为原则,藏品将覆盖人类的不同文明、不同时代,收藏目前主要通过捐献与购买两个渠道取得。浙大艺博馆本次展出的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的《西亭记》残碑,是由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捐赠的。浙大艺博馆计划在20年内,建立一个包含人类不同文明代表性作品的教学收藏。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介绍,浙大艺博馆的定位是文明史、艺术史教学博物馆,是与收藏文字文献的图书馆相平行的实物史料库,也是大学的文科实验室,其最大的特点是服务实物教学。今年5月,浙江大学正式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为浙大艺博馆带来重要的学术支撑。该学院目前已经有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系、设计艺术系,以及文化遗产研究院数字化保护团队等高学术水平、高策展能力的研究团队。“专业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曲高和寡,养在深闺’,公众没有机会也没有太多能力读懂。”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说,浙大艺博馆还将提供一个学术知识公众化的平台,高深的学术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像展现走近社会大众,报告厅也将向公众开放,介绍研究者的观点与思想。(完)

劳动节

打卡地标!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馆,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

这个秋天,浙大人也太幸福了!不用打飞的去往国内各大博物馆甚至是海外的美术馆、图书馆历尽千辛万苦探寻人类文明史上的绚丽瑰宝因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来了!00:419月8日下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紫金港校区正式开馆。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出席开馆仪式。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为捐赠者颁发捐赠荣誉证书,校长吴朝晖院士讲话。校发展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党委原书记张曦,校发展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党委副书记郑强,学校老领导郑造桓、程家安、卜凡孝、王玉芝出席。副校长罗卫东主持仪式。汤恒、顾玉才、任少波、吴朝晖、张曦、杨卫、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省教育厅党委副书记干武东、省文物局局长柳河以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共同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馆揭幕。一场艺术的盛宴就此拉开序幕!这座筹建10年之久的博物馆总占地2.5万平方米位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南角毗邻蒋墩路交通便捷无论你是浙大在校师生还是痴迷艺术文化的社会公众自9月9日起都可以免费入馆参观极简主义的建筑风格凹凸有致的灰红砖墙现代的科技感与历史的艺术感在这里交汇中国艺术史将在历史的星河中熠熠闪光这座年轻的博物馆更是集收藏、教学、展示、研究等多功能为一体通过与浙江大学不同学科师生的合作提高浙江大学全体师生的视觉能力、美学素养与批判性思维为浙大、为国家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功能一 收藏展示,异彩纷呈自浙大艺博馆从开馆之日四大主题展览将生动展示“以中国为中心、以全球为脉络的全文明收藏理念”展览一:中国与世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时间:2019.9.8-2019.12.8展览地点:展厅一该展览展出的是浙江大学2009年迄今新获的部分藏品。展品来源于捐赠及购藏,主要来自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南亚及希腊等地,展品内容涉及书画、碑刻、瓷器、漆器、金铜造像等。唐颜真卿楷书西亭记残碑及拓片这件来自唐大历十二年(777年)的珍贵文物由林霄、陈钦夫妇及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捐赠碑身四面环刻楷书碑阴上部浅刻有篆字“柳文畅西亭记”碑石所刻字体和笔法风格与颜真卿真迹书法风貌一致属颜真卿书风完全成熟阶段作品在自己学校里,就能一睹颜真卿的书法风采想想都觉得很幸福!奈良时代写经双璧之一御愿经《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卷下》 (局部)纵27厘米,横1056厘米这件来自日本奈良时期(768年)的藏品结体工整、笔力遒劲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佛教东渡重要依据与收藏在日本正仓院的上卷被誉为“奈良时代写经双璧”小横山东晋南朝墓画像砖小横山南朝墓砖塔来源于东晋南朝墓葬群M13墓室北壁该墓室中部凸起三级砖塔塔身自下而上逐级缩小最下一级塔身中间设有小龛结构精巧希腊文黑釉陶残片耳熟能详的陶片放逐法曾经教科书上的经典图片都在这个展厅中得以呈现不知道你能否读懂这组来自公元前5世纪的文明密码?展览二:国之光——从《神州国光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时间:2019.9.8-2019.11.8展览地点:展厅二该展览以近代图像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线索,以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知识的公共化为背景,集中展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出版成果和意义。从纸本到绢本到木刻铜版画图像记录方式的变化折射出文明演变的轨迹那些五光十色的宝石颜料历千年而不朽继续在启真湖畔熠熠生辉《乾隆平定西域战图铜版画》此图位于展厅一平定内乱、统一疆土这组逼真的铜版画奏出一曲大清帝国的文明远歌也是国家统一、文化交流的例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是一套一群浙大人用13年时间潜心守护、精心编纂打造的国画界百科全书也是一套代表中国文化审美的丛书一套对中国文化艺术真切认知的丛书一套承载着浙江精神和中国梦的丛书展览三:汉唐奇迹——中国艺术状物传统的起源与发展展览时间:2019.9.8-2019.12.8展览地点:展厅四该展览通过大量视觉材料展现了中国艺术对于写实状物的探索历程,并对其发展的动因做出一定的阐释。展览共展示来自于国内外12个著名博物馆的藏品130余件,具有极高的观赏、研究价值。马球图一项古代盛行的体育运动却消失在了历史的红尘中这幅马球图开始将这项有趣而古老的运动展示在世人面前骏马矫健肥硕、腾跃追逐骑者奋勇拼搏瞬间让人穿越到了激情四溢的现场女史箴图(复制品)这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绢画各代先贤圣女在画面中栩栩如生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传递一千多年前的智慧功能二 现场教学,保护文物作为一座高校博物馆浙大艺博馆有着自己的“特殊属性”和“唯一性”在数字化的展厅这种特性一览无余展览四:汉唐奇迹之北朝记忆——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壁画数字化展览展览时间:2019.9.8-2019.12.31展览地点:展厅三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是迄今发现保存壁画面积最大、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北朝壁画墓。九原岗墓葬壁画数字化,是多地域、多学科、多领域精诚合作的成功典范。尽管墓中的宝物被盗掘这些精美的壁画却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记录北朝生活方式的珍贵档案高精度还原的壁画3D复原的缩小版“墓葬”多点触控的电子屏幕这些数字化的成果将成为永久的数字化展示和教学的一手资料这些数字化之后建立的永久档案将璀璨的古代文化永久保存下来、随时再现修复展示室再现古籍抢救的每一步匠人们的妙手让伤痕累累的绘画、书册重新焕发生命力艺博馆二楼以方闻先生命名的图书馆十万余册艺术考古类书籍将为师生们开展相关学科研究提供丰富的史料在一楼的商店和咖啡厅你还可以休息一下、与朋友讨论精彩的展览又或是挑选心仪的文创产品静静品味在艺博馆的一切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从今天起浙大艺博馆将开启“文”与“物”并重模式贯通古今、博采众长为浙江大学开展美学教育注入动力助力浙江大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相约艺博馆一起享受这一场文化的盛宴文案:周亦颖 | 吴雅兰 | 部分资料来源于艺博馆摄影:周亦颖|朱原之 | 浙江大学微讯社 李梦洁 邹烨|高兴就好 蛋挞 孔小峰|又又 部分图片来源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视频拍摄及剪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於怿丰今日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陈金露 | 芷凌责任编辑:李灵

旦而田猎

「小队实践」走进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探索艺术与考古!

乐学同游-小队实践定制活动一起走进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探索艺术与考古小队实践走进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实践对象】杭州中小学生【实践时间】1-3小时皆可浙大紫金港校区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博物馆简介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Zhejiang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设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馆体建筑占地5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计的原则侧重功能需求,不炫奇立异;风格简约平实、有现代气息。其首要使命是通过艺术品原作的收藏、教学、研究与展览,支持浙大的本科通识教育,以及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教育。让我们跟随【狂风假日小队】的队员们一起探索追溯吧听从带队老师的指挥,有序进入投影教室并整齐坐好,带着学习卡任务卡,观看艺博馆宣传视频,初步感受科技与人文融合的考古与艺术。初识艺博馆中国与世界走进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获藏品展,展品来源于捐赠及购藏,内容涉及书画、碑刻、瓷器、漆器、金铜造像等。小队成员们跟随着学习手册认真的探索寻找答案。国之光从《神州国光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该展览以近代图像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线索,以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知识的公共化为背景,集中展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出版成果和意义。小队成员们一起鉴赏绘画作品。北朝记忆走进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墓壁画数字化展览,穿越探索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和墓道。这是迄今发现保存壁画面积最大、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北朝壁画墓。九原岗墓葬壁画数字化,是多地域、多学科、多领域精诚合作的成功典范。小队成员们通过壁画参观和学习,感受了艺术与考古的重要意义。修复展示室狂风假日小队队员朱文玺、邵也、姜茗轲、宋天祺、夏钲棋、谢心怡实践收获与成果展示参观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之后,小队的队员们不仅对中国的多元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是感受到了艺术和考古的魅力。队员们纷纷用提起笔记录下了对此次行程的深刻感悟。赋予每一个小队成长的力量,让每一次小队实践都更有意义。专业保障各领域专业师资配备能力培养项目设计中融入八大能力培养计划成长计划依据学员需求定制个人成长目标让孩子的每一次实践都有看得见的成长

受揖不立

浙大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学什么怎么教?白谦慎院长这么说

2019-05-20 15:3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柯溢能 吴雅兰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20日成立,进一步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艺术与考古学科生态体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全国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陈振濂,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学院院长白谦慎等共同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揭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整合了浙大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等单位。据了解,学院以“5系+1馆”为主要建设架构,拟先设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学系、设计学艺术系四个学系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条件成熟时将“考古与文博系”分设成“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系”。学院拥有艺术学理论、考古学两个一级学科和艺术设计学二级学科,考古学、艺术学理论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专职教师近60人,本硕博学生430余人,有文物与博物馆学、书法学、中国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本科专业。当天,与会嘉宾还参观了筹建中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有着悠久的艺术与考古教育传统。解放前的老浙大就有考古学科,归入人类学系,拥有夏鼐、沙孟海等名师,培养出石兴邦、王仲殊、黄盛璋、毛昭晰等一批著名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1978年,在夏鼐先生支持下,浙大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计划。2008年,在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基础上,组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归属人文学院。同时,浙江大学也有悠久的艺术教育传统。1998年组建新浙江大学时,即成立了艺术学系。鉴于学科重要性与基础较薄弱的状况,浙大决定艺术系依托人文学院管理,但又相对独立,对外可称艺术学院。2005年,浙大成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研究工作。2008年,浙大决定筹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致力于培养、提升师生和公众的美学素养、视觉能力及批判性思维。2010年,浙大成立文化遗产研究院。以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为方向,依托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以科技考古为主要特色,发挥平台优势。浙江大学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于2008年设立,拥有博士后流动站,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学校“一流骨干基础学科建设计划”支持学科。艺术学2001年开始招生研究生。2018年,艺术学理论、设计学一级学博士点获教育部批准。浙江新闻+学什么怎么教?白谦慎院长这么说5月20日,浙江大学对外宣布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新成立的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史专家白谦慎教授。白谦慎1986年赴美读博,后师从中国艺术史领域的泰斗班宗华教授,曾长期执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他发表了大量关于书法、篆刻、金石学以及绘画方面的中英论文,产生了广泛影响,多次荣获美国重要学术大奖。他的学术专著《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是近20年来中国艺术史领域的学术名著之一。“建设中国最好的艺术与考古学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以“5系+1馆”为主要建设架构,目前拟先设考古与文博系、艺术史系、美术学系、设计学系和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条件成熟时将“考古与文博系”分设成“考古学系”和“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系”。学院在学科重点发展方向上也有自己的规划。考古学的建设重点是以科技考古、文化遗产(含文物保护、博物馆学)为核心,加强田野考古方向的建设。艺术学理论建设重点是以实物-视觉教育为核心的艺术史,发展艺术理论、艺术考古与跨学科研究等方向。设计学以艺术与科技交叉为核心,发展创新设计理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方向。“比如,艺术史方面,我们的理想是建设全文明的艺术史研究,除了研究中国自己的艺术历史,还要研究东亚、南亚、近东、欧洲的艺术历史,再进一步扩展到拉美、非洲。”学院将致力于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走与科技相结合的道路,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修养和坚定学术理想的复合型艺术学人才、考古学者和文化传承者,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军人才队伍,产出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彰显文化自信,扩大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及设计与美术创作的科教基地之一,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同领域前茅并逐步发展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艺术与考古学院。“学院的目标就是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在浙大建立中国最好的艺术与考古学院,几个看得见的指标就是,学术风气正,学风严谨,教学质量高,对外交流活跃。” 白谦慎说。在国际交流上,白谦慎显得信心十足,他说:“我在国外工作了30年,现在我的很多同学和学生已经是许多著名博物馆的东方部主任,或在著名高校任教,对于推动艺术与考古学院师生走出国门开展交流,这个我有信心。”“育人为本,方能问心无愧。”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特点在哪里?白谦慎说:“育人为本,问心无愧。”白谦慎介绍,中国有着悠久丰富的艺术传统,当今社会又对历史文化有着极大的需求。然而,在研究和阐释历史文化中,一块重要的短板就是缺乏专业人才。“我们很明确的一个理念就是教师以教学为本,但同时研究能使老师始终活跃在一线和前沿,能把最新的研究方向、进展和成果带到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白谦慎说,在师资配备方面,学院非常欢迎实干派的教师加盟,“引进的人,最合适就是最好的。我们不仅希望引进重量级人物,更希望能够自己培养出重量级人物。”对于教学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学院内部的专业课程建设,还有对全校通识课程的深度参与。白谦慎表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将支持、提升以视觉教育为中心的通识教学。学院将营造关心通识教育、参与通识教育的浓厚氛围,把开设优秀全校通识课程作为教师岗位评价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鼓励优秀师资及知名教授领衔,为本科生开设高质量通识课程。“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全校通识教育,提高同学们的文化素养、民族自信心,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世界文化有更广泛的了解。”白谦慎说,“浙江大学作为一所综合型高校,具备学科交叉的天然优势,非常有利于更多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从白谦慎自身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科交叉的影子。他接受过长达12年的社会科学的训练,本科和硕士学的都是政治学,直到博士论文前才转而攻读艺术史。“我们的培养方案就是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质量建设、鼓励跨学科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勤实践。”“博物馆是培养艺术史人才的课堂和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原本与老百姓还“有点远”的文化艺术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艺术博物馆数量明显增多,而大家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白谦慎辞去美国教职,拎包回国全职加盟浙大。为什么选择浙大,选择参与建设浙大艺术学科的发展?白谦慎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浙大在建设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他看来博物馆是培养艺术史人才的课堂和基地。他表示,学院在课程上就是围绕育人而展开设置的,比如建立博物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教学。“博物馆培养了我,帮助我的成长。”白谦慎介绍,他在国外的第一门艺术史课,上课地点就是大都会博物馆的库房。当时他每周都要坐火车从耶鲁去大都会,然后呆在库房里,看宋画和元画,一件件看,一件件讨论。白谦慎在美国策过两个展览,一个是1990年攻读政治学研究生期间,在罗格斯大学画廊策展了当代书法展,另一个则是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了西方第一个中国篆刻艺术展。在教书期间,白谦慎最常带学生们去的两个地方就是波士顿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为了让同学们看到更多的收藏,白谦慎还常常自己开着车子带着学生们到私人收藏家家里去观摩书画。也正因此,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将在学院的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学院将建立国内第一家以大型专业教学博物馆为平台、以实物教学和“虚拟”教学相结合为特色、以本科生通识教育为首要功能的文明史、文化史、设计与美术教学的新体系;在实现与国际一流高校同领域教学模式对接的同时,引领国内与亚洲艺术与考古领域教学的新潮流。浙大建艺术与考古学院不是平地起高楼浙大成立艺术与考古学院,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跟风操作。从历史渊源来看,浙江大学有着相当的底气。解放前的老浙大就有归入人类学系的考古学科,曾拥有夏鼐、沙孟海等名师,培养出石兴邦、王仲殊、黄盛璋、毛昭晰等一批著名的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专家。1978年,在夏鼐先生支持下,学校率先向教育部申请创办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专业。2008年,在原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基础上组建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同时,浙江大学也有悠久的艺术教育传统,曾拥有张宗祥、马一浮、王遽常、沈尹默、丰子恺、陆维钊等一批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1998 年,学校成立艺术学系(对外称艺术学院),设立了美术学(中国书画方向)和设计学两个学科方向。2005 年,学校成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中心主要服务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和研究工作,是目前我国高校唯一对中国古代绘画开展全面系统整理、编纂和研究的学术机构。2008 年,学校筹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2010 年,学校成立文化遗产研究院。白谦慎说:“浙大建艺术与考古学院不是平地起高楼。近二十年来,浙江大学的领导和师生,为艺术、考古、文博、博物馆的建设,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现在成立学院是学校战略的体现,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确实,学校在艺术与考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呈现良好的态势。浙江大学在理工科方面有很强大的优势,这给艺术与考古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比如,浙江大学的科技考古就做得有声有色,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近10年来,沿着中国文化边疆和陆、海丝绸之路的主要站点,浙大文物数字化团队与遍布全国的合作者们已经完成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在浙大按1∶1的比例尺寸重建,初唐精美雕像和壁画的色彩与质感精确还原;云冈石窟10米高的坐佛按原比例高精度3D打印,“走出”山西,在青岛落户;青藏高原深处古代寺庙的珍贵壁画,原真采集、在江南重现,千年前的笔触纤毫毕见;脆弱不堪的泉州出水宋船,第一次有了全真三维模型,在数字世界中再度“扬帆出海”……“展望学院的未来,我很激动也很兴奋。”白谦慎说:“我的祖国在经济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化方面也正在蓬勃地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虽然长期生活在海外,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投身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学校成立新的学院,我也愿意奉献我自己的知识、所学、精力,为办好这个学院贡献自己的力量。”

义利

十年筹建,终得梦圆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馆

新学期伊始,浙江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又迎来一件大喜事。9月8日下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在紫金港校区正式开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外景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汤恒、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出席开馆仪式。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为捐赠者颁发捐赠荣誉证书,校长吴朝晖院士讲话。校发展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党委原书记张曦,校发展委员会主席、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党委副书记郑强,学校老领导郑造桓、程家安、卜凡孝、王玉芝出席。副校长罗卫东主持仪式。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内景汤恒、顾玉才、任少波、吴朝晖、张曦、杨卫、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葛学斌、浙江省教育厅党委副书记干武东、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柳河以及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共同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馆揭幕。顾玉才在讲话中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开馆为浙江大学增添了一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殿堂,也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增添了一支令人瞩目的重要力量。希望艺博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求是创新精神,积极发挥浙江大学的资源优势,突出高校博物馆的办馆特色,不断提升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文创开发的能力,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哲学精神、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揭示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为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做好服务,也为公众的美育教育、文化传承做好服务,为浙江大学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吴朝晖在讲话中感谢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指导。他表示,一流博物馆是一流大学深厚底蕴的重要表征,也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抓手。面向未来,期待艺博馆进一步抢抓机遇,注重内涵发展,聚焦品质发展,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彰显学校文科优势等方面贡献更大力量。希望艺博馆积极回应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培育要求,打造全人教育的发展标杆;积极回应文理交融、古今会通的知识融通趋势,打造人文社科范式转型、跨学科研究的高端平台;积极回应东西互动、中外认知的文明发展需求,打造开源创新的思想文化高地。仪式上,白谦慎介绍建设情况。捐赠者代表林霄,顾祥妹,方闻、方唐志明伉俪代表Dana Tang以及博物馆界代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中心主任孙志新分别发言。艺博馆位于紫金港校区西南端,占地5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全馆分为两个功能区,即博物馆区与学术区。博物馆区分布于第一层,包括展厅、藏品库房、修复展示室、学术报告厅和教育活动区等,其中展览面积共3500平方米。学术区分布于第二、三层,由方闻图书馆、专业教室构成,主要面向浙江大学校内师生和专业研究人员。艺博馆的定位是文明史、艺术史教学博物馆,是与收藏文字文献的图书馆相平行的实物史料库,也是大学的文科实验室,其最大的特点是服务实物教学。其首要使命是支持、提升浙江大学的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通过艺术品原作的收藏、教学、研究与展示,开展“实物教学”,让学生亲手接触到文物、艺术品原作,强化浙江大学“文”与“物”并重的教学模式。同时,艺博馆的展览和教育活动皆向社会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四个展览于开馆当日开幕。开馆期间,艺博馆将展开一系列兼顾学术性、思想性和通识性的公共教育活动。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金瑞国、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著名艺术史家傅申、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石守谦、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兄弟高校领导、来自全球各地的捐赠嘉宾及其亲属,借展单位代表,各地文博机构代表,浙江大学各地校友会代表,有关基金会、收藏界、企业界的朋友以及师生代表参加开馆仪式。(文:吴雅兰、柯溢能 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新闻+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的建设,最早要追溯到2007年12月。当时学校得知,普林斯顿大学著名的艺术史家方闻先生有在国内发展艺术与考古学科的愿望,时任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随即去了美国,与方闻先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2008年春天,方闻先生出席了我校的“艺术史与考古研究中心和学科建设讨论会”,为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建设选址、规划。2009年,这一倡议在学校获得通过。2011年5月22日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奠基,并于次年11月5日开工建设。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外景艺博馆的收藏,以“中国中心、全球脉络”为原则,藏品将覆盖人类的不同文明、不同时代。收藏主要通过捐献与购买两个渠道取得。艺博馆的展览,将主要服务于浙江大学的文明史、艺术史教育教学。有两种形式,一是常设教学标本展,服务本科通识教育教学。二是学术特展,发布相关的研究成果。

存想

省两会特别报道:加强文明之源研究保护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谈考古力量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加强文明之源大遗址群研究保护。多年深耕考古领域的省人大代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对此十分关注。“我们平时在博物馆看到的藏品多数是考古发掘品,参观的文化景点大部分是文化遗产,考古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7日上午,在温州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刘斌代表介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浙江文化遗产名列全国第一。目前,浙江有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有收获,也有深思。“考古力量紧缺,仍是浙江文化事业发展的短板。”他举例说,不少发达国家专业考古机构远多于我国。如与浙江省域面积相当的韩国,拥有专业考古机构130多家。据国家文物局最新统计,我国具备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有88家,其中浙江仅有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3家。这3家单位,每年需协同文物部门完成数百项考古项目、数万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等工作。为此,刘斌代表建议,加快专业考古机构建设与考古专业人才培养,逐步破解我省考古机构少、编制紧、人员缺的问题。“建议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有考古力量的基础上,扩大编制,完善体制架构,成立浙江省考古研究院与浙江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他还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健全考古学科体系,完善教学机制和教师团队,设立考古专业,加快人才培养。刘斌代表欣慰地说:“目前,浙江大学正在申报设立考古专业本科,浙江大学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学子前来深造,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浙江力量。”【来源:浙江省文物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