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连小梅:2年发13篇SCI论文,第一作者就有5篇登山侠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连小梅:2年发13篇SCI论文,第一作者就有5篇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凭借着自身的优点,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上发光发热,成就不比男性差。甚至在科研和学术方面,女性研究者开始崭露头角,比如斩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然而今天介绍的是,浙大的一名2017级硕士在读生连小梅。她不仅在读研两年间,获得不少的成就,还得到《人民日报》的报道赞扬。读研两年的成果: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篇;申请了3项中国发明专利和3项国际发明专利;参加了华为中央硬件工程院的实习,获评优秀实习生;荣获浙江大学最高荣誉奖竺可桢奖学金。以上仅一个成就,都足以让她成为实至名归的学霸,然而她都占全了。那么,她的学霸之路,是如何造就的呢?钟情数学的学霸,高考失利改学化学连小梅出生于1993年,是泉港区前黄镇凤山村北洋自然村人,父亲在凤山村村委会工作,而母亲是家庭妇女。她从小就喜欢数学,并展露出这方面的天赋。而且学习非常勤奋,写完作业就自觉看书。尤其在初中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每次数学考试基本都是满分。2009年,连小梅参加了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并获得福建省赛区二等奖。高中考入泉州实验中学并留校住宿,因为成绩好有奖学金,所以三年高中基本是免费的。然而高考失利,连小梅只能放弃心爱的数学专业,在家人的劝说下,选择了湖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穿实验服泡实验室,忘我研究斩获专利上大学后,小梅依旧保持高中的学习态度。而且,拥有较好数学思维的她,在化学研究上,一路攻城掠阵,收获匪浅。“针对一个实验,我能想到别人考虑不到的方面。”2017年,连小梅考上浙大硕士研究生,开始了真正的科研之路。此时,同龄的女生大都醉心于化妆打扮和约会。小梅则不然,她喜欢做实验,所以大部分时间她都穿着实验服,泡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而且每天不少于12小时,经常是别人都走了,她还留下来通宵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读研的两年时间里,她总共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篇。而且,她的论文还被《德国应用化学杂志》编辑评为TOP10%且受邀成为封面论文。同时,她还申请了3项中国发明专利和3项国际发明专利。拿下浙大最高奖学金,考虑读博今年暑假期间,连小梅获得华为中央硬件工程院的实习机会,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华为内部的研究项目,还参加了多个国内外知名会议。在今年十月份,连小梅作为研究生,获得浙大最高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3万元)。“原本我想硕士毕业后工作,但发现自己更喜欢科研,会继续读下去。”虽然连小敏的团队,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她表示还要继续努力,接下来会去以色列做更深入的合作交流。

夫三子者

浙大硕士毕业论文研究吸猫:“云吸猫”是精神“鸦片”

【浙大硕士毕业论文写吸猫:“云吸猫”是精神“鸦片”】@浙江大学一位传播学硕士的毕业论文以“吸猫”为主题,文文中提到通过网络看猫的“云吸猫”现象,并称其为“精神鸦片”。面对网友质疑,论文作者王同学回应称,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我们觉得挺有意思,值得一写。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

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写吸猫,“云吸猫”是精神“鸦片”

浙江大学 一位传播学硕士的毕业论文以“吸猫”为主题,文中提到通过网络看猫的“云吸猫”现象,并称其为“精神鸦片”。有网友质疑“吸猫”是否适合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论文作者王同学回应称,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我们觉得挺有意思,挺值得一写的。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该论文作者王同学称自己和指导老师都是“吸猫”群体,因为喜爱便以此为题。王同学说自己主要研究的是网络上“云吸猫”的这个现象,一是这个形象符号化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有从网络吸猫迷群角度探讨吸猫现象,想写一个比较有趣、有意思的现象,同时自己也是吸猫群体,导师也是,所以觉得挺有意思值得一写的...而对于网上的质疑,王同学觉得选题没有不妥,认为日常生活也能够反映时代的变化,表示自己比较喜欢从人的日常生活反映时代的变化,现在的亚文化也是说明我们的社会是比较多样多元的,所以论文的主要立意还是吸猫是青年的情感宣泄口,这个只是自己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当代年轻人可能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但不代表整个趋势,网友觉得吸猫是一个小事,但是以做研究的心态就是要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东西推远来看。同时,她表示,在写的过程中,搜集资料比较困难,因为之前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怎么研究,研究的方法选择都是一片空白,自己也是挣扎了很久,想了很多能够解释吸猫现象的理论,尽管论文创作过程资料较少,但最终论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虽然有不少网友质疑,但也是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的,很多人认为与其单纯为了毕业而写论文,不如投入真正的兴趣爱好而创作...网友1:贴近生活的话题为什么不能研究?难道非要高屋建瓴的那种?网友2:我有一个同学研究的是小说里的腐文化网友3:我们小组里有一个写的是中国妖怪和外国妖怪的区别..也是脑洞大开了,这些网友,对于这个“云吸猫”论文,大家有什么想法?

桓公说之

浙江大学又一篇论文被《nature》收录,2019年迎来顶级期刊丰收年

浙江大学又一篇论文被《nature》收录2019年12月12日,浙江大学又一篇论文被《nature》收录,这已经是浙江大学在2019年发表的第五篇《nature》主刊论文,其他四篇分别是信电学院的陈红胜教授,材料学院的余倩教授,化学系的唐睿康教授,生命科学院的的陈军教授,最近收录的第五篇《nature》主刊论文同样是来自生命科学院的周青教授,这篇论文是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哈佛大学共同合作的论文,凸显了浙江大学多元的学术合作和强大的科研实力。2019年度,浙江大学还发表了6篇《science》主刊论文,2篇《CELL》论文,其中前沿的生物医药领域顶级论文占据半壁江山,在2000年大合校中,浙江大学和上海交大都属于最成功合校的例子,医学院在强大的生物医药科研的助力下,临床医学的表现非常的抢眼!青年科研人才带动学科的发展浙江大学借助浙江省强大的财政支持,在科研平台建设和高端人才引进上可以媲美清华和北大,虽然浙江大学医学院并不是医学老八校,但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最近几年的发展令人侧目,全新的校区建设和科研平台的搭建,拎包入住的人才房解决了青年学者的安居问题,也吸引了大批优秀的青年才俊聚集浙江大学,从最近几年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数量来看,大部分都是青年科研人才带来的数据贡献。因此在新的医学双一流M9高校中,浙江大学成功入围,而老牌的湘雅医学院却遗憾出局。世界两大顶级期刊有多难?截止12月12日,浙江大学在NS发表11篇主刊论文,而且属于多领域学科的共同发展,这也是为何浙江大学会成为全国A类学科数量排名第一的高校,在2000年左右,中国所有科研机构每年在NS主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1~2篇,而2019年浙江大学基本平均每月发表一篇NS主刊论文,如果要问发表浪大顶级期刊有多难?同样是华东五校的南京大学在2016~2018年连续三年0斩获,因此2019年堪称浙江大学顶级期刊的丰收年!

受命于天

「荐读」浙大硕士毕业论文研究“云吸猫”,结论令人惊讶…

导读“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吵起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近年来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养猫、“吸猫”还有些群体虽然自己不养猫,但热衷于在网络上“云吸猫”……吸猫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的喜爱动作,包括对猫猫亲亲抱抱甚至忍不住使劲儿嗅等。“云吸猫”这一概念,即通过观看网络上有关猫的图片和视频等满足吸猫的欲望。“相信我们总会有猫的”、“别看有些人表面光鲜,其实背地里连只猫都没有!”……这些流行于网络的调侃无不折射着“吸猫”文化的盛行。但是你知道吗?已经有人把“吸猫”写成毕业论文了,而最后的结论竟然是……浙大硕士毕业论文写吸猫,作者:云吸猫是精神鸦片近日,浙江大学一位传播学硕士以“吸猫”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做了一番研究。文中提出了通过网络看猫的“云吸猫”现象,并称“吸猫”为“精神鸦片”,引发了网友热议。这篇王同学的论文所关注的吸猫正是“云吸猫”这一赛博空间内让人费解的现象。02:45视频丨浙大硕士“吸猫”毕业论文引关注,作者:“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王同学的论文题为《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据文汇报报道,这篇论文共有62页,主要分为绪论、“ 吸猫成迷是偶然现象吗?”、“吸猫迷群:数字部落中的游牧猎手”、 "乌托邦神话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吸猫迷群的身份认同”等章节。王同学在论文摘要里写到:本文将吸猫纳入亚文化研究视野,采用质化研究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吸猫迷群的亚文化特征对吸猫现象流行的原因进行推测性阐释,并由吸猫现象出发分析了当下赛博空间内青年亚文化形式的新形态和趋势。论文的结论中提到,吸猫文化的背后是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无力感和精神虚无,是文化上缺乏真正符合当代中国青年精神气质的文化产品。并提醒道,这种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心态的盛行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世界的终结不是一声啜泣,而是一声“喵”。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炸锅了……不过,也有人觉得对猫真的没有抵抗力……还有人指出,“云”才是论文重点吧!关注点跑偏了!作者回应: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对此,有网友质疑“吸猫”是否适合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论文作者王同学回应称,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因为喜爱便以此为题。对于有网友质疑,硕士论文写“吸猫”是否合适?结论是否太大了?该同学表示:我们觉得挺有意思,挺值得一写的,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该同学还表示,其实论文的完成并不是很容易,收集资料很困难,因为之前也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是一片空白,自己也挣扎了很久,因此她找了很多能够解释吸猫现象的理论,所以论文还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阐述。好在通过努力,论文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对此,不少网友也表示支持,认为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入手,也能做深入的研究。你会云吸猫吗?硕士论文写吸猫你怎么看?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综合文汇报(ID:wenhuidaily)、新京报我们视频、知网、微博等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

民本

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以“吸猫”为主题,惹网友争议

我是原创作者雁飞精彩世界谈,每日为大家分享社会热点。浙江大学一位传播学硕士毕业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选择以“吸猫”为主题,她认为“云吸猫”是精神“鸦片”。但是这样的选题却遭受到网友的质疑,认为“吸猫”并不适合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论文作者王同学回应称,硕士论文并不一定要是一个多么宏观、多么庞大的题目,个人比较喜欢从人的日常生活反映时代变化。她的文中提到“云吸猫”是那些通过网络看猫的图片和视频的行为现象的戏称,并称其为“精神鸦片”。因为“吸”字充分表现出了猫与“吸烟”一样,会让人上瘾,虽然之前猫的视频及图片都备受人们喜爱,但是“吸猫”一词的出现就仿佛赋予了统一的行动代号。她还表示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都觉得挺有趣,挺值得一写的。主要研究的是网络上“云吸猫”这个现象,一是猫这个形象符号它的意义是什么?还有从网络吸猫迷群体角度探讨吸猫现象。这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么多亚文化也说明我们现在社会比较多元化,也是通过日常生活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论文的立意还是吸猫是青年人的情感宣泄口。可能对于某些网友来说吸猫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从做研究的心态来说是想从长远眼光来看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东西,虽然在论文的创作过程中资料比较少、比较难,因为之前并没有人做过相关的研究,没有相关文献,研究方法都是一片的空白,挣扎了很久,自己想了很多能够解释吸猫现象的理论,但是最终论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认为论文还是比较主观的阐述。其实小编觉得这样的选题既新颖又接地气还很有趣,像这样贴近生活的话题能够以小见大,与其单纯为了毕业而写论文不如真正的投入兴趣爱好而创作。毕竟没有那么多的阳春白雪可以被研究,研究生也不是必须写高屋建瓴的文章,贴近生活更有意义。可能真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不喜欢毛茸茸的猫、狗吧,更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不能养还要“云养”,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爱宠的人却因为生活条件不便养,为了能够对小家伙们负责就决定暂时先不养,但是由于对猫的喜爱之情难以抑制,看到网上很多猫的图片、视频就爱心泛滥,久而久之就对喜欢的猫产生了“养育之情”,这也不失为一种方式。小编觉得“吸猫”是一件很欢乐的事,写论文能够从中获取欢乐也不枉日夜的敲键盘了,人家研究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本文是雁飞精彩世界谈对该事件的个人观点,感谢大家的阅读。声明: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欢迎关注雁飞精彩世界谈,我们一起看社会。

有狐

涨知识了!浙大硕士毕业论文写“吸猫”,到底该如何理解?

hello大家好,很开心今天又和各位见面了!毕业生都要经过写论文这一阶段才能顺利毕业,而对于论文来说选题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找一些不冷门又不会很热门的话题,还要考虑自己能不能找到数据,小编当时写论文可是费尽周折。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位硕士研究生竟然把论文的主题写为“吸猫”,吸猫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小编刚听到这个名词,觉得非常新颖,其实看到吸猫两个字的时候,小编第一次想到的就是吸毒,但问题应该不会那么严重吧?这位硕士生在论文中提到,通过网络看猫的云吸猫现象,并称其为“精神鸦片”,其实有很多网友质疑吸猫是否能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对象。当然,论文作者王同学也回应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其实小编觉得世界上有非常多的人喜欢猫,要说吸猫就有些严重了!论文作者也从一个非常新颖的题材上,表达了爱猫一族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当我遇到长得好看还非常乖巧的猫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去关注的,如果遇到身边朋友的宠物,自己也会情不自禁的去撸一把,毕竟有很多人是没有办法拒绝萌宠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有很多人说这种吸猫的讨论话题有些“网络亚文化”,多多少少有些消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如果不说吸猫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我感觉还是挺积极的啊!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呢?大学论文是怎么选题的呢?让我们展开一波回忆!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和小编交流,我看到之后也会和大家讨论的!今天就先和大家聊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天地虽大

浙江大学学生不在全球刊物发表一篇论文就无法毕业,怎么办?

浙江大学对学生的管理严格是客观存在的,我想这也就是浙大的魅力所在吧,一所大学如果不能对学生的专业和学术能力进行把关的话,那这所大学是没有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的。在刚刚发布的国家三大奖项中,浙江大学排在第二位,仅次于清华大学,我想如果浙江大学没有严格的学术要求的话,也很难有这种氛围去促进这些科学工作者们多出成果。对于你所说的没有在全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话就无法毕业,我想针对的应该是研究生,而不是普通的本科生,在浙江大学研究生学位颁发管理细则中,也有关于论文的明确规定,就是全球性期刊发表论文。是在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期刊目录上的B以上刊物都可以,作者署名一定要是第一或者第二,如果是第二的话,第一名应该是自己的研究生导师。除了论文之外,科研成果,授权专利,学术专著可以替代。所以,我认为浙江大学虽然对研究生的管理非常严格,但是管理的初衷并不是让你毕不了业,而是严格的执行研究生的毕业标准。我想只要有能力考上浙江大学研究生的同学,只要认真地听从导师的指导,出一点成果,写一篇论文,应该不是什么不可能吧?虽然压力很大,但如果都毕不了业,那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岂不是失败的?因此你这个肯定是个案,更多的原因应该在于你自己。当务之急,你应该是去和导师进行沟通,哪怕是推迟毕业,也要找到自己研究的方向和科研成果的突破点,导师手上一般都有很多的项目,稍微给你指点一个方向,可能就是一篇优秀的论文,当然,这个过程当中个人努力是必须的,不能说考上的研究生就悠哉悠哉的等着毕业。

然则孰可

“SCI 文章两篇,且对IF有要求”,浙大博士毕业论文真的很难吗?

浙江大学学生,因无法在任何一个全球性期刊上成功发布一篇论文,而拿不到毕业证,怎么办?这里的“浙江大学学生”可不是指的普通本科学生,甚至也不是硕士研究生,而是专门指的那些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对本校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博士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作为硬性条件,让多少博士在读人员脑袋疼痛、生理失调、心里烦躁!下面是几所国内知名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条件:①清华大学,2019年起,不再硬性要求发表论文;②北京大学,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③浙江大学,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④武汉大学,1篇权威期刊或2篇北大核心,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或至少有两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不能满足条件,博士研究生是很难毕业的!我们来特别关注一下浙江大学对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要求,了解一下难度究竟又多大?浙江大学要求博士研究生毕业,必须有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那么“SCI 文章”又是一个什么东西呢?SCI也即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英文缩写,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它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就有900万条,能够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又是一个什么玩意?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此文献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美国人操纵的论文评价体系标准!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什么要特别强调“SCI 文章”呢?这主要取决于SCI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2、SCI论文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 3、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也是论文考核与评论的重要指标。 4、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科研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浙江大学积极引入国际性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体系标准,既是努力融入学术全球化的体现,又是对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严格要求,让学生真正成为适应全球化的人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已经是参与国际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的国家之一,其中科研学术论文一项也不能老是甘居人后,尤其是作为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这类的论文,学校提出高质量要求,无可厚非!浙江大学要求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必须达到“SCI 文章两篇,且对IF(影响因子)有要求”,是积极融入学术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对于“高精尖”的博士研究生来说并不是过度苛刻了,谁让你是“凤毛麟角”的人才呢?

花园

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写“吸猫”?“云吸猫”又是什么新名词?

各位看官,大哥哥小姐姐,你们好!众所周知,大学生要毕业,是要写毕业论文的,否则都不能毕业!而且毕业论文的主题又要慎重考虑,还要有数据体现!可谓是让众多大学毕业生最烧脑的文章了!然而最近网传的浙大的一位硕士毕业论文的主题,竟然是‘吸猫’,瞬间让这篇论文成为舆论焦点!小编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这件事!吸猫这个名字是最近两年才火的,小编的理解就是喜爱猫咪这类的吧,然而这篇论文中指出,通过网络看一些猫的图片或者视频,是‘云吸猫’,就是在线观看猫咪,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精神鸦片‘’小编觉得,喜爱猫咪并没有什么错,倒是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精神鸦片’,感觉还是有一些不妥吧!这篇论文的作者王同学回应其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平时就喜欢‘云吸猫’“我们觉得挺有意思,挺值得一写。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也是很喜欢猫咪的!在陆游的诗中,也是经常体现出他喜欢猫的影子。一次,陆游囊中羞涩,买不起鱼,他就感觉自己有些怠慢了猫咪。在寒冷的夜晚,他把抱着猫咪在炉子边上取火看作人生一大乐事,也可见陆游也是喜欢‘吸猫’的。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吸猫这个名词也是最近两年出现的,并且到现在都是很火的网络名词,可见人们喜爱宠物,热爱生活的情调也越来越高!毕竟那么可爱的猫咪,估计谁看到了,都会想着去摸摸头吧!反正小编看到朋友的猫咪,基本每次都会去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