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没有毕业仪式 浙大这批研究生返校不到一周就离校了国风

没有毕业仪式 浙大这批研究生返校不到一周就离校了

李梓宁和放大版毕业证合影有的离别是热热闹闹的,有的离别是静悄悄的,但那种依依惜别的心情,是相似的。昨天是浙大春季研究生毕业离校的时间。因为疫情,今年他们的离校没有举行仪式,没有拍集体照,甚至都没有聚在一起吃顿散伙饭,因为这些遗憾,更让这届毕业生对学校有着很多依恋,不少人说:“以后,我肯定要再回来的。”浙大玉泉校区门口,那棵学生们经常相约见面的地标大树,安静地看着校门口进出的学生。校园内,尽管没法举行仪式,学校还是给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设置了特别的展架,供他们拍照留念。有一个展架是放大版的浙江大学毕业证,贴照片处可以让毕业生们站在那里露出头,他们拍照时都特地戴着口罩拍一张,再摘掉口罩拍一张,毕竟,这个特殊的毕业季,终身难忘。我们民乐团还缺一次聚会希望尽快有机会回来为了赶早上9点多的高铁回家,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李梓宁昨天一大早就匆匆离开了学校。他1月份放假回家时,同寝室四个人还想着马上就能见面了。结果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三个月,而因为其中两位室友是夏季毕业的研究生,四个人生生地分成了两拨,没法再见。“我4月26日下午到校,30日一早就要走了。”李梓宁语气里都是遗憾和不舍。他4月26日返校后,只见到了同寝室和他一起春季毕业的室友,两个人一起吃了几顿饭,觉得有好多想做的事情都没做。比如一直想去浙大华家池校区,结果都要毕业了还没去过。西湖也没时间再去看看了。时间太少,两个人抓紧一切时间打包、拍照。另外两个室友没能相见,李梓宁说大家这几天就在微信上聊天。室友说回去太久,好多春装都还放在寝室里,快没衣服穿了。于是,他赶紧帮他们整理了一些春装打包寄回去。李梓宁还是学校民乐团的成员,有空经常带着心爱的二胡到琴房练习。这次回来,他估摸着琴房应该没开。于是,他把二胡细心地收好,心里默默期待着,能有机会回到学校,和曾经一起排练、演出过的伙伴们再举行一次聚会。宿舍楼下快递点一片忙碌和导师食堂匆匆告别三个人坐两张桌子浙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倪佳慧这几天像蚂蚁搬家一样,把自己在浙大西溪校区寝室里的行李,匆匆搬到即将工作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公寓去。她准备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辅导员,本来以为毕业前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但正巧碰上春季毕业生史上最短的毕业季,现在短短数日直接要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老师身份了。最近,她已经提前加入了工作群,因为疫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将在近日陆续返校,要抓紧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学生返校。佳慧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特殊时期导师带着我去食堂吃了最后一顿饭,晓梦老师请喝奶茶,海老师请吃饭。虽然还有没参加毕业典礼的遗憾,但已经很棒啦!”佳慧说的食堂那顿饭,是她和一起毕业的同学跟导师相约在紫金港校区吃的。特殊时期,不方便聚会,大家就准备简单告别。食堂里为了做好隔离防疫,只允许两个人一张桌子,同向就座。于是,她们两个学生一张桌子,导师坐了另外一张桌子,三个人就这样吃了一顿饭。佳慧说,往届研究生毕业,学校会举行很多有趣的活动,校园里会有不少立体装饰,称之为“毕业小镇”,她希望能有机会补上。另外,同寝室的几个姐妹不是春季毕业,还没回来,这几天只有她一个人在寝室里进进出出。在搬行李的倪佳慧听说能再多留一晚他马上改签了车票浙大电气工程专业的陈同学本来是打算昨天下午离校的。他准备先回趟家,然后奔赴工作岗位。为了留下更多的纪念,这几天他和同学借了毕业服,在学校很多留下过记忆的地方拍照。玉泉校区的图书馆、竺可桢像、教学楼和实验室……一个个点拍过去,总想多留下点纪念。他们还乘校车去了紫金港校区,月牙楼、时光长廊等地也留下他们的身影。昨天早上,陈同学本来计划跟同学再一起到青芝坞聚会下,然后乘坐下午三点左右的高铁离开。临时听宿管阿姨说,实在来不及的学生,可以申请再多住一个晚上。他马上改签了车票,准备再多住一个晚上。“觉得还有好多事情想做,能多留一天也好。”是啊,这依依惜别的心情,真的是多一晚也好。成为疾控工作者有点激动浙大紫金港校区北门,张同学一个人拖着行李箱,穿过美食街,离开学校。张同学说,她是医学院毕业生,这两天,一直忙着整理行李,办各种手续,没有散伙饭,也没有毕业照或者毕业典礼,过了一个特别的毕业季。不过,这都可以理解的。张同学拖着行李箱去上海。摄影 胡信昌“我先坐高铁去上海,在亲戚家安顿好,接下来是要准备租房子,然后准备工作了。我的工作是在上海疾控中心,年前就找好了。这次疫情,很多疾控工作人员冲在最前线。接下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觉得有点激动和自豪。”浙大书记、校长寄语春季毕业生昨天下午,浙江大学官微发布了学校任少波书记、吴朝晖校长致2020届春季毕业研究生的一封信(摘选):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同学们成长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你们完成网络答辩、开启“云端”求职,以一系列创新方式为研究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与全国人民一道见证并参与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战疫历程。这样一种独特的经历,必将使大家的心志得到充分的磨砺,必将使大家对人类的未来、人民的福祉、人生的航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这注定是大家受益终身的财富。母校始终是同学们的家园,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依然欢迎大家择机回校参加今年夏季或明年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待到“疫”过天晴时,美丽的求是园将张开双臂,以最暖的怀抱迎接大家归来!(原标题《没有毕业仪式,没有散伙饭……昨天浙大这批研究生返校不到一周就离校了》。编辑 徐婷)

天下戴之

浙大研究生选择再一次复读,如今只被二本录取?网友:为何不知足

如今已经九月初了,很多新生目前已经正式开学了。真正能够待在家里的日子也不多了,同学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年的高分考生实在是太多了,有一些被网友们所熟知,还有一些比较低调的学霸也是特别优秀的。但也有一些同学在这场考试中成绩并不理想,勉勉强强只能上一所二本院校。位于山东的中医药大学在前几天也正式开学了,新生们纷纷到学校报到。其中有一个学生是特别浅的,因为他与其他同学相比看起来有些“显老”。的确,这位新生的年纪要比周围的同学大四五岁,这个同学在开学之后也大火了起来,原来这位同学原本是我国的浙大的一名研究生。要知道浙大是我国排名前十的985院校,而如今他选择了这所学校只是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很多朋友不理解他的做法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位朋友的名字叫做张韫喆,其实在几年前他就已经考上了大学,而且当时的高考成绩也不错,有585分,虽然没有被他理想的学校录取,但是也被一本学校录取了。但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是他自己一直以来对医学都是特别感兴趣的,但是由于分数问题,本科最终被录取的专业是化学专业。后来他选择继续读研,成功考上了浙大的药学专业。虽然说这个专业和学校在很多人眼里看来已经非常不错了,但是他的心里却始终不满足,原因是他觉得临床医学专业更有发展前景一点,而自己也一直想去这个专业学习。但当时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也改变了自己的心意,而且在研究生期间他的成就还是很明显的。刚读书的时候便在知名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而且还有多项国家专利,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学生了。当时就已经有很多家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由于他还是想先把学习弄好,便没有考虑工作的事。毕业之后,他到社会上找了一份工作和自己的专业也很相关。在他周围的朋友都对他羡慕不已的时候,家人也觉得目前的状况是非常好的,他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找一个不错的对象结婚生子。但此时的他却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决定,他想要重新准备参加高考。当时他把这个想法说给周围朋友听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疯了,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要为什么还要折腾自己呢?而且当时他已经快30岁了,知识都快忘光了,还参加什么高考呢?但是在他自己看来,自己一直想要学习临床医学专业,虽然现在的生活非常安定,但自己心里好像一直有一个结。因为年龄原因,自己也不能够重新回到高中读书,只能选择在家里面自己复习。在这一年的准备时间中,他也非常努力,但是最终成绩出来之后却让很多人感到非常失望,只有511分,而凭借着这个分数也只能选择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了。虽然他对这个结果已经接受了,但是网上的很多朋友却替他打抱不平,有的人认为真的是活该,放着好好的工作,不要自己曾经的学历也这么高,最终却选择在折腾自己上一个二本院校。虽然可能选择了自己一直以来想要学习的专业,但是学校不出名的情况下,选了这个专业又有什么用呢?当然也有朋友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值得钦佩的人,一直以来都坚持自己的目标,而且敢于放弃目前的生活。小编觉得在做决定的时候,应该尽量考虑考虑目前的状况和父母的想法,如果不顾周围人的反对,一味的鲁莽行事,当最终的结果不是特别满意的时候,不但自己不高兴,而且周围人可能对自己也会嗤之以鼻。你觉得他这种做法明智吗?

两对半

没有毕业仪式,没有散伙饭……浙大这批研究生返校不到一周就离校了

有的离别是热热闹闹的,有的离别是静悄悄的,但那种依依惜别的心情,是相似的。昨天是浙大春季研究生毕业离校的时间。因为疫情,今年他们的离校没有举行仪式,没有拍集体照,甚至都没有聚在一起吃顿散伙饭,因为这些遗憾,更让这届毕业生对学校有着很多依恋,不少人说:“以后,我肯定要再回来的。”浙大玉泉校区门口,那棵学生们经常相约见面的地标大树,安静地看着校门口进出的学生。校园内,尽管没法举行仪式,学校还是给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设置了特别的展架,供他们拍照留念。有一个展架是放大版的浙江大学毕业证,贴照片处可以让毕业生们站在那里露出头,他们拍照时都特地戴着口罩拍一张,再摘掉口罩拍一张,毕竟,这个特殊的毕业季,终身难忘。//我们民乐团还缺一次聚会希望尽快有机会回来//为了赶早上9点多的高铁回家,浙江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李梓宁昨天一大早就匆匆离开了学校。他1月份放假回家时,同寝室四个人还想着马上就能见面了。结果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三个月,而因为其中两位室友是夏季毕业的研究生,四个人生生地分成了两拨,没法再见。李梓宁和放大版毕业证合影“我4月26日下午到校,30日一早就要走了。”李梓宁语气里都是遗憾和不舍。他4月26日返校后,只见到了同寝室和他一起春季毕业的室友,两个人一起吃了几顿饭,觉得有好多想做的事情都没做。比如一直想去浙大华家池校区,结果都要毕业了还没去过。西湖也没时间再去看看了。时间太少,两个人抓紧一切时间打包、拍照。宿舍楼下快递点一片忙碌另外两个室友没能相见,李梓宁说大家这几天就在微信上聊天。室友说回去太久,好多春装都还放在寝室里,快没衣服穿了。于是,他赶紧帮他们整理了一些春装打包寄回去。李梓宁还是学校民乐团的成员,有空经常带着心爱的二胡到琴房练习。这次回来,他估摸着琴房应该没开。于是,他把二胡细心地收好,心里默默期待着,能有机会回到学校,和曾经一起排练、演出过的伙伴们再举行一次聚会。//和导师食堂匆匆告别三个人坐两张桌子//浙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倪佳慧这几天像蚂蚁搬家一样,把自己在浙大西溪校区寝室里的行李,匆匆搬到即将工作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公寓去。她准备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做辅导员,本来以为毕业前有充足的时间做准备,但正巧碰上春季毕业生史上最短的毕业季,现在短短数日直接要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老师身份了。最近,她已经提前加入了工作群,因为疫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将在近日陆续返校,要抓紧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学生返校。在搬行李的倪佳慧佳慧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特殊时期导师带着我去食堂吃了最后一顿饭,晓梦老师请喝奶茶,海老师请吃饭。虽然还有没参加毕业典礼的遗憾,但已经很棒啦!”佳慧说的食堂那顿饭,是她和一起毕业的同学跟导师相约在紫金港校区吃的。特殊时期,不方便聚会,大家就准备简单告别。食堂里为了做好隔离防疫,只允许两个人一张桌子,同向就座。于是,她们两个学生一张桌子,导师坐了另外一张桌子,三个人就这样吃了一顿饭。佳慧说,往届研究生毕业,学校会举行很多有趣的活动,校园里会有不少立体装饰,称之为“毕业小镇”,她希望能有机会补上。另外,同寝室的几个姐妹不是春季毕业,还没回来,这几天只有她一个人在寝室里进进出出。//听说能再多留一晚他马上改签了车票//浙大电气工程专业的陈同学本来是打算昨天下午离校的。他准备先回趟家,然后奔赴工作岗位。为了留下更多的纪念,这几天他和同学借了毕业服,在学校很多留下过记忆的地方拍照。玉泉校区的图书馆、竺可桢像、教学楼和实验室……一个个点拍过去,总想多留下点纪念。他们还乘校车去了紫金港校区,月牙楼、时光长廊等地也留下他们的身影。昨天早上,陈同学本来计划跟同学再一起到青芝坞聚会下,然后乘坐下午三点左右的高铁离开。临时听宿管阿姨说,实在来不及的学生,可以申请再多住一个晚上。他马上改签了车票,准备再多住一个晚上。“觉得还有好多事情想做,能多留一天也好。”是啊,这依依惜别的心情,真的是多一晚也好。//成为疾控工作者有点激动//浙大紫金港校区北门,张同学一个人拖着行李箱,穿过美食街,离开学校。张同学说,她是医学院毕业生,这两天,一直忙着整理行李,办各种手续,没有散伙饭,也没有毕业照或者毕业典礼,过了一个特别的毕业季。不过,这都可以理解的。张同学拖着行李箱去上海。摄影 胡信昌“我先坐高铁去上海,在亲戚家安顿好,接下来是要准备租房子,然后准备工作了。我的工作是在上海疾控中心,年前就找好了。这次疫情,很多疾控工作人员冲在最前线。接下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觉得有点激动和自豪。”//浙大书记、校长寄语春季毕业生//昨天下午,浙江大学官微发布了学校任少波书记、吴朝晖校长致2020届春季毕业研究生的一封信(摘选):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同学们成长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你们完成网络答辩、开启“云端”求职,以一系列创新方式为研究生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与全国人民一道见证并参与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战疫历程。这样一种独特的经历,必将使大家的心志得到充分的磨砺,必将使大家对人类的未来、人民的福祉、人生的航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这注定是大家受益终身的财富。母校始终是同学们的家园,只要条件允许,我们依然欢迎大家择机回校参加今年夏季或明年的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待到“疫”过天晴时,美丽的求是园将张开双臂,以最暖的怀抱迎接大家归来!来源: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

爵禄不恃

多图-2019年浙大研究生所有专业报录比和平均分

(づ ̄3 ̄)づ╭~关注我,留言我帮你免费找更多学校招生资讯~~图片很多。慢慢往下拉。毕竟,这是中国的浙江大学。顶尖学府。一所研究生毕业一堆大企业等着要人的学校。虽然学习之余也打游戏。王者峡谷和召唤师峡谷,刺激战场里绝地求生。虽然学习之余也做运动。篮球场和橡胶跑道,绿茵草地上映着飞驰的靓影。虽然学习之余也旅旅游,湖畔江边羊肠马路,成双成单的不亦乐乎。我们做过改变世界的梦想和行动。有可以深夜通宵实验,大街小巷做调研的吃苦心和韧性。我们有拿得出手的实力。经济学院,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巴拉巴拉......学院欢迎你。

苏洵

考研院校分析 —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1897年成立,是综合类院校 211、985、C9联盟高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学校之一。中华民国时期,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浙大地处杭州,占尽天时地利。杭州的美,说不完道不尽。浙大杭州的五个校区都在市区,出行和游玩都很方便。甚至玉泉校区和之江校区就位于景区里。很多校友毕业后对浙大十分感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在杭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难忘的回忆。论综合实力,浙江大学始终位列榜首前十,稳居前五,发展也很快,专业排名也一直成稳定增长。浙大在学术上理工科比较占优,也比较出色,学生中大多数也是理工科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浙大是个理工科学校,事实上不论是院系设置还是学生群体,浙大都是综合型院校。如果你是一个对大学精神和文化有所期待的人,那浙大的综合型院校气质不会让你失望。经济学院经济学院源自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学术传统。1929年,国立浙江大学正式设立经济学系,是国内高校较早创立的经济类院系之一。经济学院的硕士点还是很多的,但是统招人数少。很多专业这几年都是只招1个人,学硕最多统招5人。主要是推免比例太高,这也名校的常态。统招录取人数的数据大家只能大致参考下,因为有些专业每年的情况都不同。那怎么在考试之前精确知道这个数据呢?大家需要参考每年的招生目录,用招生人数减去推免人数。其实每年都有这种情况存在:就是某个专业的名额全部都推免了,但是还有同学报考这个专业。我还能说你什么好呢?理论经济学有五个专业招生,专业代码201开头。有四个专业去年统招都只有一个人。政治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西方经济学推荐报考。经济学院大家知道经济学一直都是考研的热门专业,尤其是应用经济学。浙大的应用经济学也很热门,推免都超过一半,招生名额少 ,具体的数据大家参考表格。金融专硕 、国际商务,和税务这几个专硕报录比不高 ,统招人数也比较多 , 但是均分很高。对于真正有实力想考浙江大学的同学来说推荐报考。生科院和电气学院浙大的生物学专业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这些专业除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报录比超过10+以外,其他专业的报录比都是在10:1以内。大部分专业的均分都是在370分左右,性价比还是很高的。电气工程是浙大很牛叉的专业,国家重点学科,被称为国内电气两龙四虎之一,尤其是电力电子专业堪称浙大必杀之一。可惜这里的电气工程专业数据没有划分具体的二级学科,大家去浙大官网参考考试目录再选择。既然是最牛的专业,那考研的难度当然也很大,去年最高分450分,均分414分,统招人数37人,报录比8:1讲真,分析了很多学校,450分以上的同学真的不多见,而且还是理工科的专业。双控也是考研的热门专业,属于控制科学与工程这个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双控去年统招9人,报录比倒不是很高7:1,但是均分高达423分,最低分都要413分。喊话东大、南航、南理工的同学,要不要考虑下,哈哈。电气工程专硕的考研难度要小点,去年统招52人,报录比才2.8,均分407分。但是电气工程专硕的分数普遍都比较高,推荐有实力的同学报考。生工食品学院浙大的农业工程是国家顶尖的专业,国家双一流建设。今年教育部发布的学科评估,浙大和中农是国内仅有的两个A+的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是农业工程的二级学科,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一。但是再好的专业,再好的学校平台也架不住农业两个字带来的影响,考研的难度简单很多。三个农业工程的二级专业报录比都不是很高,虽然招生人数不是很多,但是报考的同学很少。从收分看的话均分都在380分以上,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考浙大的同学实力都是蛮强的。食品类的专业考研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报录比都在12:1以上。浙大的食品没有江南大学好,但是收分要比江南大学高很多,这就是学校平台的影响了,这个情况大家综合考虑,对于大部分同学还是推荐江南大学。两个专硕竞争都不激烈,但是农业工程尤其低,是浙大少有的统招招不满的专业,推荐报考。食品工程也可以考虑下。数学物理系浙江大学是理工科比较强势的学校,数理化这些理科专业作为很多专业的基础学科,在国内也是很有名的。数学和化学专业都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物理专业也有很多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力不容小觑。具体的数据大家参考表格,这是17年的数据,分数可能偏高,18考研分数会低些。农生学院浙大强势学科主要集中在理工科专业,另外一个就是农学专业。浙大的农学是非常强悍的,这个学院很多专业都是国家重点学科,或者双一流建设学科。浙大的农学专业考研难度在农学里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农学专业不是热门的专业,从考上一个好的农学专业高校的角度看没必要。农学专业比较强悍的还有有两所:中农、南农。这两所院校是实干型院校,是真实力做出来的成就。农学专业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下这两个学校。至于就业的话,农学专业都不是热门专业,现在专业对口的也不是很多。机械学系浙大的机械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而且依靠浙大的牌子,地理位置和社会认可度就业前景光明。当然浙大机械类专业的考研难度比较大。学硕有四个专业其中机械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理论都是机械类专业考研的大热门。浙大考研的报录比还行,不是特别高。但是和优势理工科专业考研的情况相似,分数都特别高。学硕均分超过400分,实力很强。不得不佩服这些同学的天资,聪慧!机械工程的专硕人数竞争还是比较理想的,可是分数不是很理想,均分391,推荐有实力的同学报考。能源工程学系车辆工程去年统招人数才1个人,收分387分,报录比11。动力工程及热物理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有很多二级学科。浙大的这些动力工程及热物理的二级专业报录比不是很高,但是收分很高。其实浙大的优势理工科专业情况普遍都是这个样子。400分以上的学霸层出不穷。管理学院管理学院的有些是社会学的专业,还有一个劳动经济学。但是社会学专业报录比低 ,统招人数都是个位数。社会工作,报录比低, 竞争小, 统招名额多,推荐报考。管理类的专业考研很热门的,浙大的管理学专业推免多,统招名额较少。浙大的这些专业考研的竞争其实也不是很大,因为管理类的专业考研本来就很热门。像行政管理这个专业在我们南京,考研的同学都为这个专业争破了头。普通211的难度就达到了浙大的难度,甚至还要高。就是不知道浙大行管的专业课难度有多大。传媒文化学院新传的考研竞争很激烈,浙大新传报录比不高, 但学硕统招名额少。新闻学去年的均分395分,还是很推荐考的。传播学虽然报录比不高,但是这个专业最低收分都有414分,均分423分难度很大,有这个实力的同学可以考虑复旦,人大,中传,武大都是不错的,这些学校的性价比更高。新闻传播和广播电视报录比相对其他985甚至211也不是很高,录取分数也还可以,性价比较高,可以考虑下。总结:首先肯定的是浙大的工科都是非常好的。基本都是全国排在前10的。其中属光电最好,其他的专业很多也是排在全国前列的。像数学、化学、物理都很有名。浙江大学的工学、管理学、理学、医学实力绝对不一般,造就了很多这方面的杰出人才。而且在农学,经济学等方面实力雄厚。在哲学,法学这些方面也是很不错的。总的来说,如果你是学霸并且基础不错,可以考浙大的强势理工科,如电气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等专业 报录均在8:1左右;如果你基础还可以,可以考偏文科类专业,如法律非法学、 工商管理 、 广播电视、 金融专硕、 国际商务等专业;如果你的基础一般,想进浙大,可以考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文物与博物馆等专业。

大乱之本

郑强:为什么考进浙大的研究生前三名前五名很少有c9院校的学生?

中国绝对是学历歧视最严重的国家,在很多眼里,都看不起那些比我们学历低的人,仿佛只要学历高就该高人一等似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北大清华的学生看不起其他所有院校的学生,甚至清北内部,本科生看不起硕士生和博士生。985的学生看不起211的,211的看不起一本二本的,一本二本的看不起三本和大专生。这个鄙视链一直存在,而且这几年愈演愈烈。特别是招工时,很多用人单位恨不得学历查三代,不但要看博士研究生学历,甚至还要看本科学历,有的直接说明非985、211本科生不要,不管你博士在哪毕业的,只要本科不是985、211统统不要。这样极其严重的学历歧视,在郑强教授看来是极其荒唐的。在一次演讲中他直接说道:那些瞧不起三本考研的人,请闭上你们的嘴!为什么郑强教授会这么气愤呢?他也说出了原因。第一:在浙大当系主任多年,为什么考进浙大的研究生前三名前五名很少有c9院校的学生?郑强教授说,他在浙大当了近10年的系主任,为什么每年考进浙大的研究生前三名前五名很少有C9院校的学生呢?(九校联盟(C9),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高校联盟,2009年10月启动,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9所高校)郑强教授说,我就不去谴责其他8所院校了,为什么浙大的本科生考研究生考不到前三和前五呢?前三和前五如果是其他八所院校的学生也就罢了,说明浙大的学生不如人家,但为什么前三和前五几乎都来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都瞧不起的三本院校的学生呢?浙大的学生考自己院校的研究生考不过三本院校的学生,你们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呢?第二:不要说三本生是应考进来的,那些名校生当年高考不也是应考进去的吗?很多人看不起三本,理由是大学不好好学专业课,主攻研究生考试,很多学生甚至大二就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了。但在郑强教授看来,那些考上985、211的名校生当初高考不也是应考上的吗?只不过这些三本生当年高考不懂事,还没明白过来要好好学习罢了。说白了,只不过名校生懂事更早,努力更早罢了,这些三本生高中时贪玩,到了大学才开始勤奋刻苦罢了。不过是一个早晚而已,有必要看不起人家吗?那些名校生当年高考那么厉害,为什么考研考不过三本生呢?这三年本科你在干嘛,是不是虚度人生光知道玩了?那么你有什么资格看不起人家呢?个人也非常赞成郑强教授的观点,人生漫长,很多人就是大器晚成的,我们不能用本科学历来评价一个人,固定一个人。人总是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只要一个人不断地在努力,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至于学历,不管从什么学校考研,只要考上,大家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一视同仁,被平等相待。严格来讲,三本院校考研的学生更值得表扬,因为他们绝对付出的更多。学历歧视,不应该再被妖魔化了,中国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院校的学生,他们为社会国家做的贡献一点也不少,理应被平等相待。但愿以后,我们不再学历查三代了!谁能胜出,谁就是英雄!英雄就应该不问出处。大家的看法呢?同意郑强教授的观点吗?

开心锁

浙大近3万人报考,南大87%的人淘汰,你的考研名校梦还在吗?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李幼斌老师版《亮剑》中最经典的一句台词,也是整个剧想要要传达的“亮剑精神”的最集中体现。眼下,距离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还有不到3个月时间,对于那些正在复习备考的考研一族,是时候用“亮剑精神”来激励自己了,尤其是把目标定为顶尖985、211名校的学子们。考研到底难不难?其实得一分为二来看待!说它不难,是因为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我国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增加了近30万人,增长幅度超过了50%,这也是网传“研究生越来越不值钱”的主要原因。同时,每年都有不少高校研究生需要接受调剂才能招满。说它难,则主要是因为在百万数量级的“考研大军”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想考985、211大学的研究生;再加上名校推免生比例地不断提升,所以想要考上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有数据为证!2019年,报考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2.9万余人,最终部分专业初试400多分入围不了复试的结果,也很好地诠释了竞争之残酷。同为“华东五校”的南京大学,虽然总报考人数比浙大要少2000多,但同比净增长近10000人,而当年南大除推免生外共计招录3400人。也就是说,2019年考研南大的学子,有87%成了“炮灰”,报录比一定让2020年想报的考生的瑟瑟发抖。不仅是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985名校,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推免生占据名校研招计划的“半壁江山”除了同一个“战壕”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外,阻挡考研学子上名校的令一个“拦路虎”是越来越高的推免生比例,甚至部分985、211名校推免生比例超过了50%,这意味着考研上岸的空间被越压越小,难度自然越来越大。比如说东部沿海地区的某知名985大学,2019年法学、会计、心理学等专业硕士推免生比例就达到了60%以上的高位。你的考研名校梦还在吗?每年茫茫多的考研学子中,有一半以上本科是非985、211大学。这类人由于在普通高校读了4年,所以对名校影响未来的感受更深,期待通过考研上名校“打个翻身做”。但随着考研人数激增,推免生份额加大,让名校梦越来越难,甚至有些人在择校时就已经放弃,务实地选择了那些并不太热门的高校。“宁愿站着死,也不要躺着活”,这是一位2020年考研学子的一句豪言。他来自武汉的一所二本高校,当同学都纷纷把考研目标定在了普通一本本科高校时,他毅然坚定自己武汉大学的梦想。虽然不被看好,但至少这种敢于“亮剑”的精神还是令人钦佩。对于这类敢于“亮剑”名校的考研生,在复习备考时,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注意:其一是保持专注,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备考,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二是要有破釜沉舟之势,把考研当作自己的最后出路,别惦记招聘会、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美好。其三是稳住心态,遇难及时排解调整,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松、不放弃。小伙伴们,你考研是因为有“名校梦”吗?在冲击名校和务实选择实力更匹配的普通高校中,你会做出何种选择?欢迎留言畅聊!

其理不竭

浙江排名前十的研究生院校有哪些?你心仪院校上榜没?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实力太强大了,在浙江省高校群体中一览众山小,是目前国内学科门类最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之一。该校四大王牌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等。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浙大共有39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简称浙工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首批省属重点大学 。该校位于浙江杭州,以“厚德健行”为校训发展至今,成为了大陆仅8所高校入选的亚洲规划院校联盟的成员,整体教学水平持续提升,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师生科研队伍。该校作为以工业类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大学之一,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办学经费丰富充裕,同时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力度大,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一片大好。建议对工科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加考虑该校,毕竟该校的社会声誉良好,且综合实力强盛。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简称宁大,坐落于副省级计划单列市宁波市,是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的院校之一,先后入选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综合教学能力突出,科研水平毋庸置疑。学科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5个学院,2家直属附属医院。建有7个省一流A类学科、6个省一流B类学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位列全国高校前10%。据ESI公布的数据,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动植物科学5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办学历史较为悠久,前身可追溯至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设立的教育学教研室。1989年,成立教育系。1999年,升格为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年,更名为田家炳教育学院。2007年,正式组建教师教育学院。现已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学院下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与教学4个系。本校热门专业有学科教学(英语)、应用心理、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科教学(数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杭电”,是浙江省唯一的一所与国防科工委共建的高校,也是国防科工委共建高校中第一所信息技术类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在浙江是一所很好的大学,也是排在前几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教、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各类学科竞赛在浙江省均排名靠前。本校热门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审计、电子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等。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简称“浙理工”,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本校热门专业有心理学、应用心理、电子信息、社会工作、艺术设计。21想报考这个学校的小伙伴注意了,今年该校有11个专业初试科目进行了调整。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艺术教育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新兴应用学科发展迅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本校热门专业:学科教学(英语)、行政管理、小学教育、学科教学(数学)、应用心理等。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校之初即为我省商业教育之先驱,也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2017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学科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本校热门专业:会计学、会计专硕、行政管理、审计、企业管理等。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是浙江省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8月由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建立,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目前该校有四个校区,其中两个校区位于温州市区。想报考医学技术、临床检验诊断学、药学、应用心理、护理学的小可爱可以选择,毕竟温医大位列全国医科类大学第5名,就业前景也是不错的。中国计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计量、标准、质量和检验检疫领域唯一的本科院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本校热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电子信息、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国际商务、公共管理等,其中管理学、经济学、哲学、艺术学考研分数线略高。

进城记

每年招收17000名研究生,浙大都得甘拜下风的巨无霸

普通人认知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是“小而精”高校的代表,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则是“巨无霸”高校的典型。殊不知,真正隐藏在水底的巨无霸大学并不是浙大等校,而是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什么说中国科学院大学才是真正的全国摊大饼,高校巨无霸呢?中科院大学本科招生每年仅三四百人,部分省份还没有招生计划,许多人误以为这是一个“小而精”的精英化教育的学校,实际上该校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官网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在读研究生多达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国科大新生数据显示,共录取7104名博士研究生、9950名硕士研究生,意味着今年中科院大学研究生招收超过17000名!相比之下,浙江大学在校硕博研究生4万人左右,郑州大学现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也就1.9万余人,吉林大学在校硕士生19320人、博士生8420人,与中科院大学超5万人的研究生规模相比,这些传统巨无霸大学都得甘拜下风。除招生人数巨大之外,中科院大学还是真正全国跑马圈地的高校,就连研究院遍布全国的清华北大也略逊一筹。其官网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在全国有116个培养单位,这些基本上一一对应中科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国科大负责这些所的研究生招生和学籍管理,这些研究所依然是独立的单位,形成了中科院大学在读学生遍布全国各省各地的奇怪格局。国科大自称拥有364位两院院士,正是借用了这100多个所师资帽子。不仅如此,中科院大学还有58个直属教学科研单位(京内40个、京外18个),中科院大学重庆学院、武汉学院、福建学院、广州学院、成都学院、南京学院、西安学院、河南学院、宁波学院等遍地开花,正在筹建或已建成。虽然是整合了中科院各分院的力量,但是也难免有跑马圈地要钱的嫌疑。中科院大学属实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巨无霸高校,甚至严格意义上都不算大学,所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被教育部归为科研机构而非大学,国内外不少权威大学排名也没有将中科院大学列入排名。未来,中科院大学和中科院关系定位厘清,要以自己的东西来展示硬实力,而不是在中科院庇护下成为中科院影子大学,那时候才能够真正说中科院大学是一所正常的大学,而不只是科研机构的学籍代发单位。中科大校友企业捐赠1亿元支持科大新医学发展中科大系小行星再添新成员,“吴伟仁星”闪耀太空重磅!安徽籍中科大少年班校友摘得科学突破奖

爱如山

浙大研究生毕业,辞职重返高考,却考取二本,你怎么看?

在今年的高考战场上,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众多高考考生的事迹中,有一位考生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他以优异的成绩从985高校浙江大学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毕业,但是,就在今年,26岁的他又重返高考战场,并考取了本科二本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这其中,主人公张韫喆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作出这样的决定呢?虽然张韫喆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取了二本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养生专业,但是,他的家人并不像普通家庭那么开心。毕竟张韫喆是国内顶尖高校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而且在年龄上来说,他现在也面临着成家立业的压力,突然作出这样的决定,身边人难以理解也是正常的。要说张韫喆的求学之路,也是十分“抗打”的。2014年在江苏省就读本科期间,他曾参加专业内的化学相关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本科毕业之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国内知名高校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在本科期间,张韫喆读的是化学专业,但是在考取研究生的时候,他报考的是药学专业。这也为张韫喆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在毕业之后,张韫喆有着月薪上万的令人艳羡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规规矩矩地走下去,因为在他心中,一直都有着对医学的热爱,也一直以向往着能成为中医药事业推动者中光荣的一员。凭着这股劲儿,他辞掉了工作,而重新走向了高考的战场。面对张韫喆这样的选择,家人并不支持,要知道多少人的梦寐以求的就是进入浙大这样的学府学习并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但是最终张韫喆还是顶住了来自身边人的压力,并在2019年的高考中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新闻一经报道,张韫喆的事迹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认为,家人花金钱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子女,无非是希望子女能顺风顺水地成家立业。特别是对于张韫喆这样的学霸,已经获得了名校硕士研究生学历,重新报考,多少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张韫喆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很多人的榜样,况且这是他的兴趣,在这个前提下,他能发挥出自己更大的潜能。小编认为,坚持追求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自己认定了就可以去做,以后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仅能在岗位上工作得更长久,而且工作的幸福感也会更高。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今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后悔甚至逃避,应当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所以,也真诚地祝福张韫喆能够愉快地度过接下来的四年求学生涯。对于张韫喆的这一选择,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