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最大年龄差39岁?浙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数据出炉慧观

最大年龄差39岁?浙大2020级研究生新生数据出炉

硕博比约为7:3;最小的研究生仅18岁,与年龄最大的新生形成了39岁的最萌年龄差;5月21日出生,和浙大同生日的有25位同学;还有58位研究生新生将与祖国母亲一同庆生……前不久,浙大针对2020级研究生新生做了一次新生调查,一起来看看能发现什么吧!(内容来源:浙江大学)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一恋

浙大研究生重新高考却考上二本,为了自己的梦想值得吗?

高考是一个大杂烩,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同学,大家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争分夺秒,想在高考中获取理想的成绩,让自己和未来理想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可是,让我们意外的是,张韫喆这位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同学也加入了今年的高考。是的,你没有听错,张韫喆是浙江大学药学专业的研究生,他有着我们俗说的高学历,但是人家确实是加入了今年的高考。我们一定会好奇,为什么一位浙大研究生会选择重新参加高考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想要实现自己曾经未了却的医学梦。因此,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成为了今年高考的一分子。在今年的高考中,他取得了五百多分的不错成绩,这个分数进不了浙大,但却能够实现张韫喆自己的愿望,进入山东中医药大学。不过,山东中医药大学是一个二本。很多人会觉得一个浙大研究生重新去读二本院校对觉得不划算,可是我们网友们却很是支持呢?张韫喆一浙江大学的研究生重新参加高考,被一所二本学录取,这个消息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可惜和不该的决定,毕竟研究生毕业之后我们的年龄和现在的高中生有了一定的差距。而且,研究生学历也是自己也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获得地,如此轻易就放下自己来之不易的一切,这是不是太过于急躁了呢?没错,有人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划算或者是急躁的决定,但是网上的大部分网友却并不是这样看的。对于张韫喆的这个行为,很多网友都在线支持张韫喆的决定。医学梦应该让张韫喆魂牵梦绕了十几年吧!不然这研究生都毕业了,张韫喆还是没有放下自己心心念念的医学梦。为了圆自己最初的梦想,他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再次走上高考考场的吧!毕竟,这个梦想不是一时兴起。回想我们自己曾经填报志愿的日子,有多少人是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了,从而不得已放弃了自己理想的专业。在大学四年,我们天天和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接触,或许早已学会了麻木自己,放下了曾经的执念。因为我们没有张韫喆这种勇气敢于去放下,没有他这种敢于再次走上考场的勇气。虽然张韫喆最后是被一所二本学校录取了,可是梦想无大小框架之分。只要知道张韫喆未来能够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的幸福开心就好了。这个决定在有些人眼里是不划算,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这是一个值得被我们大家支持和理解的决定。

斯而析之

每年招收17000名研究生,浙大都得甘拜下风的巨无霸

普通人认知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是“小而精”高校的代表,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则是“巨无霸”高校的典型。殊不知,真正隐藏在水底的巨无霸大学并不是浙大等校,而是成立不足十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什么说中国科学院大学才是真正的全国摊大饼,高校巨无霸呢?中科院大学本科招生每年仅三四百人,部分省份还没有招生计划,许多人误以为这是一个“小而精”的精英化教育的学校,实际上该校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官网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在读研究生多达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国科大新生数据显示,共录取7104名博士研究生、9950名硕士研究生,意味着今年中科院大学研究生招收超过17000名!相比之下,浙江大学在校硕博研究生4万人左右,郑州大学现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也就1.9万余人,吉林大学在校硕士生19320人、博士生8420人,与中科院大学超5万人的研究生规模相比,这些传统巨无霸大学都得甘拜下风。除招生人数巨大之外,中科院大学还是真正全国跑马圈地的高校,就连研究院遍布全国的清华北大也略逊一筹。其官网数据显示,中科院大学在全国有116个培养单位,这些基本上一一对应中科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国科大负责这些所的研究生招生和学籍管理,这些研究所依然是独立的单位,形成了中科院大学在读学生遍布全国各省各地的奇怪格局。国科大自称拥有364位两院院士,正是借用了这100多个所师资帽子。不仅如此,中科院大学还有58个直属教学科研单位(京内40个、京外18个),中科院大学重庆学院、武汉学院、福建学院、广州学院、成都学院、南京学院、西安学院、河南学院、宁波学院等遍地开花,正在筹建或已建成。虽然是整合了中科院各分院的力量,但是也难免有跑马圈地要钱的嫌疑。中科院大学属实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巨无霸高校,甚至严格意义上都不算大学,所以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科大被教育部归为科研机构而非大学,国内外不少权威大学排名也没有将中科院大学列入排名。未来,中科院大学和中科院关系定位厘清,要以自己的东西来展示硬实力,而不是在中科院庇护下成为中科院影子大学,那时候才能够真正说中科院大学是一所正常的大学,而不只是科研机构的学籍代发单位。中科大校友企业捐赠1亿元支持科大新医学发展中科大系小行星再添新成员,“吴伟仁星”闪耀太空重磅!安徽籍中科大少年班校友摘得科学突破奖

独成而意

浙大硕士毕业又重新高考,竟然选了一所二本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上大学不会让你后悔四年,选错专业才会。但进了校门想换专业,恐怕没那自由。26岁的浙江大学硕士张韫喆,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本科录取通知书。走了八年弯路,他如今得偿所愿。为了换专业,重新高考的狠人不在少数。但对于张韫喆的举动,还是有不少人表示不理解,觉得太任性,甚至有些“疯狂”。不过,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由转专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累觉不爱如果说复读是再赌一把,那么为了换专业,上了大学又重新高考绝对是铤而走险。浙大硕士毕竟不是高中生了,高考试题用研究生思维去解答,未必是好事。当年高考585分的张韫喆,今年高考考了511分,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是二本大学。不过,得偿所愿,这位浙大硕士在查到录取结果的那一刻,激动得掉眼泪。79.0%的受访者大学时都想过要转专业。早在2016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转专业有着巨大的需求。风险对执着于换专业的狠人来说,其实算不了什么,梅开二度的也大有人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丁元杰,在入读2个月后选择退学复读,在2019年高考中如愿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录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李一峰,读到大二决定退学复读,2018年高考成绩比清华大学在云南省的提档线还要高9分,最终被四川大学各专业中录取分最高的口腔医学专业录取。重新高考,因为所学专业累觉不爱。“如果专业选错了,不仅大学会过得茫然,整个人生也会失去目标,请大家以我为戒。”张韫喆坦言。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的卢晓东教授表示,我国中小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和引导不够,高校开放性不足,导致考生在专业选择上信息不对称。正如一个缺乏行为能力的孩子再怎么深思熟虑,也容易作出错误决定。即使是完全有实力自由选择专业的高考状元,也不免受“热门”专业影响。2017年北京大学录取的25名状元中,8名选择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录取的37名状元中,9名选择经管专业。而对很多填报志愿的准大学生来说,选择专业的原因,可不一定是心中所爱,而是热门、有前景、爹妈这么说……无奈之选佩服重新高考的勇气,但未必值得学习。学生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的执着精神值得肯定,但对于重新高考这种做法,湖北大学教育学院解飞厚教授表示不认同。江苏淮阴工学院副研究员刘化喜也表示,宽容重新高考并不代表鼓励。重新高考对大学生来讲,毕竟是走了一段回头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对大学而言也是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不过,只有当事人知道自己的苦闷与无奈。一名硕士毕业生,要读另一所全日制高校本科专业,必须重新高考。“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只有重新高考了。”张韫喆感叹,重考是无奈之选。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我国对转学、转专业是有很多限制的,有时还不如退学重新高考容易。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就是这一原因。限制的原因在于,我国大学实行按计划招生。学校有录取分数线,每个专业还有专业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被普遍认为捍卫高考公平。捍卫公平,有利有弊。由于各校、各专业录取分数不同,进大学后的转学、转专业,同样会面临公平质疑:从层次低的高校转到层次高的高校,从录取分数低的专业转到录取分数高的专业,难道不会被某些人钻空子?转专业名额可谓稀有,厦门大学教授谢作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厦门大学除了小部分学生转专业成功外,实行全员可辅修第二专业的制度。”出路何方不过,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申请转学、转专业。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转专业在我国高校,技术上毫无问题,它是一个制度问题。”专业是大学里面一个刚性的概念,是资源的最小配置单位。招生、培养和管理制度均以专业为中心,资源按专业划拨,教师、教室、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按专业配置。专业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任由学生自由转专业,可能导致大量学生集中在某些专业,而其他专业生源不足,结果是教学秩序遭到破坏。而且,各大高校根据专业目录来开发专业,而不是根据社会需求,导致大学的专业与市场脱节。与市场脱节的专业一旦设立,“哪怕社会不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大学也会源源不断地培养社会不需要的人。”周光礼说。反观美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实现自由转专业,是因为专业是一个弹性的概念,一组课程围绕社会一种职业需求。当社会需求发生改变,课程模块随时组合,始终保持与社会同步。因此,周光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未来改革的总体趋势,就是要把大学的专业跟社会需求对接起来,而不是让高等教育工作与世界绝缘。”周光礼表示,让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自由地设置专业,也许就不会出现学生不想学的专业,“不想学的专业首先不都被砍掉了吗?”参考资料:老徐说高考26岁浙大硕士再战高考,录到山东中医药大学,2019年8月3日,齐鲁壹点问教丨26岁浙大化学硕士重新高考读医学,看点在哪里?2019年8月9日,腾讯教育退学重考是求学的“歧路”,2016年9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大学“回流”复读 如何看待高考生退学重考现象,2012年8月14日,教育中国-中国网大学转专业悖论:想转的没资格,有资格的不想转,2013年10月31日,人民网

乖孩子

26岁浙大硕士重新高考,朋友骂他是疯子,他却默默落泪!

在一生中,每个人都要面临无数个抉择。高考就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选择:有的人考上名牌大学,光耀门楣;有的人名落孙山,无奈选择复读,大多数人都是一条路走到底,很少有人把这两条路都走过。张韫喆显然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他考上了无数学生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浙江大学的研究生,但是却想要重新参加高考,因为他想要重新选择大学,追逐自己的梦想。张韫喆的这个决定,令很多人感到费解,他也因此受到了不少朋友的责问: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本该是前途光明,但是重新参加高考,不确定性很大,前途又会重新笼罩上一层迷雾,他为什么要从头开始?张韫喆从小就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就要去趟医院,经常被邻居打趣说是“药罐子里”长大的,因为他在医院呆的时间比较长,对医生和护士比较熟悉,从小就对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拥有崇高的敬意。在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时候,张韫喆就把自己理想的医学类大学放在了前面。但是天意弄人,张韫喆因为成绩有些差距,最终跟自己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他被南京工业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张韫喆的第一反应就是复读,可是在家人的劝阻下,张韫喆最终选择了低头,他来到了南京工业大学读一个跟医学毫不相关的专业---化学。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难道自己一生注定跟医学无缘?张韫喆不甘心,他努力读书,为考研做准备,四年的本科生涯结束后,张韫喆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浙大,读药物化学专业,这是张韫喆可以选择的跟医学类沾边的“最好”专业了。他本以来,药物化学专业跟药学差不多,可以给病人治病开药,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他很大打击,他研究生毕业后到了一家医药公司,做着跟医生完全不相干的工作,虽然有着上万的月薪,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工作。经过再三考虑,张韫喆辞去了自己在医药公司的工作,他在老家租了一个房子,开始复习备战高考。虽然张韫喆是浙大研究生学历,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高中时期的知识早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一切都要从头捡起来,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每一次做卷子,对张韫喆来说都是一场打击,看着低迷的分数,他不断反问自己,现在的他还能否考上山东中医药大学?经过一番“悬梁刺股”、“囊萤映雪”般的刻苦求学,张韫喆重新参加高考的成绩发榜了,他取得了高考总分511分的成绩,这个分数跟浙大录取分相比完全不值一提,但是足以让他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2019年9月底,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有一个跟周围有些“格格不入”的身影,他的年龄比许多前来迎新的“学长学姐”还要大,他就是张韫喆。在大一新生中,他是最“老”的一个,也是最“朝气蓬勃”的一个,他是最“沧桑”的一个,也是最“纯粹”的一个。因为他有自己的梦想,在以前,他曾失去过自己的梦想;而现在,他打算把自己的梦想“捡回来”!在很多家长眼里,27岁已经不再年轻了,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但是张韫喆不在意别人的目光,相比起每天安安稳稳的高薪工作,他更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再拼一把,再年轻一次,即使从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他可能找不到月薪上万的工作,但是他自己不会后悔!2019年9月27日,张韫喆正式入学,现在他即将成为大二的学生,尽管医学出了名地难学,但是张韫喆却很开心,他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有句名言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1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年龄从来不是我们寻求改变,追求梦想的阻碍,你认为呢?本文编辑:小初。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养

盘点那些高学历的运动员们,姚明本科,孙杨硕士,她是剑桥博士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运动员和体育健将们的形象往往是四肢异常发达,能跑能跳不在话下,但是文化程度方面不是很高,毕竟整日都忙于体育训练而缺少文化知识的学习。比如NBA金州勇士队的当家球星斯蒂芬·库里,就曾在某节目中因为不相信人类能登上月球的言论而闹出不少的笑话。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这次我们就来盘点那些高学历的运动员们,不止四肢发达,还有超乎常人的头脑,看了他们的学历,我们也不禁自愧不如!首先我们来说说男篮主席姚明,人高马大,球打得好,在国内拥有极大的影响力,而姚明也是正儿八经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就读于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类专业!从2011年就读到2018年参加毕业典礼,参加各种校园活动,积极融入学校生活,七年来的交大求学经历让姚明成功获得交大的本科学历。苏炳添,短跑运动员,有“亚洲飞人”的称号,亚洲男子60米和100米的纪录保持者,近年来也是大展风采,获奖无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苏炳添于2009年入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另外,苏炳添还在2018年被聘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副教授!每次的体育公开课都有好几百的学生慕名前来听课,人气是相当的高!近日来的孙杨因为兴奋剂被禁赛的问题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次我们抛开这些问题,单纯来看看孙杨的学习经历,绝对让你大吃一惊!2010年孙杨通过特招考试,顺利进入浙江大学这所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毕业以后,孙杨没有停滞不前,在2014年他又考上了苏州大学,攻读运动体育学硕士生。2018年,孙杨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上海体育学院,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虽然上海体育学院并非985、211高校,但是却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还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体育管理、体育工程学、运动康复学),在体育界的影响力远超浙大和苏大,可见孙杨的选择更加趋于专业化!“铁榔头”郎平,中国女排教练,曾经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后来去美国留学取得了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担任女排教练后郎平不断融合磨练新技术,奉献出一场场精彩绝伦的竞技比赛,为球迷们展现出历久弥新的中国女排精神!邓亚萍,中国女乒开拓者,18个世界冠军,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作为一名运动员,邓亚萍的履历已经堪称前无古人了,但是提及她的求学之路,无疑同样熠熠生辉。2001年邓亚萍获得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同年,她辗转到英国的诺丁汉大学,获得了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邓亚萍还是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她又动身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终于在2008年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一排排辉煌的履历看下来,仿佛无形中开了挂一般!在一定程度上,体育锻炼我们的肌肉和耐力,知识则培养了我们的心灵和情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看清皓月和繁星。

长江侠

跟着世界冠军玩体育,浙大组建校园首批 “体育达人班”

点击标题下「体育课」可快速关注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高华生浙大最近正在开设一个“体育达人班”。这是浙大历史上首次组建,国内其他大学还没有听说有类似的做法。据介绍,参加这个系统课程培训的浙大学生,通过考核后将获得浙江大学裁判等级证书,并被授予浙江大学“体育先锋/体育领袖/体育达人”称号,并颁发相应证书。通过各项目导师考核后,这些体育达人经过竞赛规则培训,将服务服务于校园体育竞赛;经过学院或社团体育竞赛、培训指导服务,满足校园体育文化需求。参加“体育达人班”的有普修内容和精修内容,还有体育文化大讲堂。普修内容由两位老师主讲。精修内容则是跟着冠军玩体育,分别是皮划艇世界冠军许亚萍老师、武术世界冠军王地老师、健美操世界冠军寿旻超老师。 其中许亚萍的课程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水上运动培训班”;王地的课程是——“‘江湖游侠行,一招走天下!’——散打和柔道培训班”;寿旻超的课程是——“左手右手一个‘帅’动作——时尚健美操培训班”。体育文化大讲堂包含这些课程:(1)“以‘体’育人——世界冠军走进浙江大学”、“星语星愿——世界冠军励志讲座”等系列品牌活动;(2)“浙江大学体育科技大讲堂”特邀专家讲座;(3)“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讲堂。这样的大学体育活动,你爱了吗?你的转发我的动力【来源:钱江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地有人据

大学生体育差?浙大练给你看:每学期男生跑168公里女生120公里

通讯员 刘苏蒙 柯溢能钱报首席记者 王湛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要问最热闹的地方在哪里,不是图书馆,也不是那些绿油油的草坪,而是学校的田径场。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很多来这里跑步的学生。人最多的时候,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简直堪比小长假时的西湖景区。为啥这么多人?原来,近日,浙江大学对2018级起的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实行改革。今后本科体育教育教学课程更具体系化,由课内体育、课外体育两部分构成。除了将原来每学期36课时的体育课提升至54课时,还将每天下午原本用于其他课程的“第十节课”(16:45~17:30),统一安排为体育活动时间。浙大还自己研发了一款“体艺APP”,这是一款跑步软件,用于学生锻炼时记录打卡。每学期每名学生要跑满48次,每次的有效距离为:男生超过3.5公里,女生超过2.5公里,才能拿到此项目的满分。(每天晚上浙大田径场上全是跑步的学生。)浙大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主任吴叶海告诉钱报记者:“此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手段之新,为全国高校之首。”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变化,培养出浙大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有浙大学生的家长留言说:“看到学校如此举措,一直担心孩子进大学后就不锻炼身体的老妈妈放心了。”(哪怕是下雨天,也有女生打着伞在跑。)每学期体育课学时大增每名学生都要求参加体育比赛此次改革后,浙大本科生的课内体育项目包括:专项教学课,专项辅导课,专项训练课。2018级学生每学期必修54个学时的体育课,包括32学时的课堂专项教学,16学时的课堂专项辅导课,2学时的体质健康测试,2学时的运动安全教育和体育理论考试,以及2学时的校园体育竞赛。甚至明确规定,每名学生都至少要参加一次校园内的体育竞赛。吴叶海介绍,专项教学课分长学期专项教学课与短学期专项教学课。长学期专项教学课为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必修课,目前共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等36个专项,共60个课程。专项辅导课也是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必修课,拟设8个以上运动俱乐部,拟开设30个以上专项课程。每星期都会有丰富的校园体育比赛,供学生选择参加。这么多课,老师们如何上得过来?吴叶海说,学校公共体育与艺术部现有体育教师64人,开设36个专项课程,127个教学、训练和辅导课程。同时,学校还有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及体育特长学生,他们也会参与到教学辅助、群体辅导、竞赛组织等教学活动中来,学校将尽最大可能满足全体学生对体育教学和指导的需求。跑步想拿满分男生要绕西湖跑11圈“切实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和掌握技能,还要通过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培育学生的精神与品格。”吴叶海说,因此课程改革后,学生的体育成绩中课外体育锻炼占比,由之前的10%提升到15%。吴叶海说,在调研中他发现,如今大学生能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并不多,因此需要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为其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浙大的课外体育锻炼与活动,包括浙大体艺APP跑距锻炼、院系(学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等。其中,学校在评分标准中规定,想要拿到浙大体艺APP跑距锻炼满分的同学,必须在有效锻炼时间段内,完成有效跑步距离和有效跑步时间。每学期学生要跑满48次,每次的有效距离为:男生大于等于3.5公里,女生大于等于2.5公里,才能拿到此项目的满分。也就是说,为了拿到跑距锻炼的满分,男生每学期要累计跑168公里,相当于绕周长约15公里的西湖跑11圈。女生要累计跑到120公里,相当于绕西湖跑8圈。为了避免作弊,每次锻炼结束,学生还需要上传适时的照片到APP打卡。为了给学生更多时间锻炼,从2018级学生开始,每周一至周五的“第十节课”将不再排课,设置为体育活动时间,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处长胡吉明表示,该时段将成为同学们每天的重要锻炼时间。目前,这些改革措施已经实施一周,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田径场上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浙大2018级求是物理班的新生倪同学本是一个不喜欢跑步的人,因为跑步打卡次数与体育成绩挂钩,不得不去跑步。但是坚持几天后她发现,这种强制和逼迫的锻炼方式,并没有使她觉得难受。“其实跑2.5公里也不像想象中那样恐怖,每天下午和晚上操场上都有很多人在跑,气氛很好。”倪同学说,“习惯跑步以后,我觉得每天过得更充实了。”

卖身契

浙大研究生毕业,辞职重返高考,却考取二本,你怎么看?

在今年的高考战场上,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众多高考考生的事迹中,有一位考生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他以优异的成绩从985高校浙江大学以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毕业,但是,就在今年,26岁的他又重返高考战场,并考取了本科二本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这其中,主人公张韫喆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作出这样的决定呢?虽然张韫喆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取了二本院校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养生专业,但是,他的家人并不像普通家庭那么开心。毕竟张韫喆是国内顶尖高校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而且在年龄上来说,他现在也面临着成家立业的压力,突然作出这样的决定,身边人难以理解也是正常的。要说张韫喆的求学之路,也是十分“抗打”的。2014年在江苏省就读本科期间,他曾参加专业内的化学相关竞赛,并取得突出成绩。本科毕业之后,他又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国内知名高校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在本科期间,张韫喆读的是化学专业,但是在考取研究生的时候,他报考的是药学专业。这也为张韫喆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在毕业之后,张韫喆有着月薪上万的令人艳羡的工作。但是他并没有规规矩矩地走下去,因为在他心中,一直都有着对医学的热爱,也一直以向往着能成为中医药事业推动者中光荣的一员。凭着这股劲儿,他辞掉了工作,而重新走向了高考的战场。面对张韫喆这样的选择,家人并不支持,要知道多少人的梦寐以求的就是进入浙大这样的学府学习并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但是最终张韫喆还是顶住了来自身边人的压力,并在2019年的高考中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录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新闻一经报道,张韫喆的事迹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不少人认为,家人花金钱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子女,无非是希望子女能顺风顺水地成家立业。特别是对于张韫喆这样的学霸,已经获得了名校硕士研究生学历,重新报考,多少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张韫喆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是很多人的榜样,况且这是他的兴趣,在这个前提下,他能发挥出自己更大的潜能。小编认为,坚持追求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自己认定了就可以去做,以后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不仅能在岗位上工作得更长久,而且工作的幸福感也会更高。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今后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后悔甚至逃避,应当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所以,也真诚地祝福张韫喆能够愉快地度过接下来的四年求学生涯。对于张韫喆的这一选择,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柏林墙

浙大这门火爆的体育课让脑力激荡!

直到最近浙大桥牌队在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上夺得了公开甲级团体赛冠军,很多人才知道,原来桥牌在浙大也是一门课程,而且还是“聪明学生”上的课。这是浙大自2011年在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中夺得公开双人赛冠军后,再次赢得全国冠军。在浙大,桥牌课与足球、篮球、皮划艇等并列,是体育课程中的一种,已经开设15年了。桥牌很难学,被称为"聪明人的游戏",有同学戏称“微积分已经到了智商的上线,没想到桥牌更难”。但是,这门学习如何打桥牌的体育课在学生中依然十分抢手。高雅、文明、高智商最后赢在团队老师林洁,是目前浙大唯一的桥牌教师。林老师说,桥牌是一种高雅、文明、竞技性很强的智力性游戏,一般为两两一组进行对战,四位牌手分别位居牌桌东南西北四方,正对方为自己的队友,左右方为对手。桥牌使用的就是普通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剩余牌的数字大小按照A最大,K到2依次减小的顺序排序。“打桥牌,其实就是比大小。”林洁说,但是这个比大小的游戏并不简单,需要非常精密严整的计算和分析。每人每轮只能出一张牌,且必须和第一人出牌的花色一致,牌面最大者赢得此轮,称之赢得一墩并在下一轮拥有优先出牌权。跟牌时,当手上没有本轮花色的牌时,方可出其他花色的牌,按照打牌前约定的排序进行大小比较。如此这般直到13轮出牌结束后,再通过两队的得分情况来计算输赢。桥牌的规则十分复杂,打桥牌需要很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酷爱打桥牌的邓小平就曾说过:“我测验自己身体靠两条。一条是能不能下海,一条是能不能打桥牌。能打桥牌证明头脑还好,能下海证明体力还行。”“但是,想要打好桥牌光靠智商是完全不够的。”林洁说,桥牌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竞技项目,队友的配合、理解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还需要很高的情商。林洁说:“浙大开设这门桥牌课不是为了培养桥牌大师,只是想要让学生有一个兴趣爱好。通过打桥牌,可以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情商。”浙大桥牌班很火30个名额要“抢破头”早在2005年,浙江大学就开设了桥牌课,至今已有15年的历史。因为桥牌属于体育竞赛项目,也体现着团队合作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推广桥牌项目,把桥牌纳入到体育课的范畴,与传统体育课同等对待。15年来,林洁老师每年都在浙大开设桥牌课。林洁现在每学期要面向所有学生开设六七个桥牌班,初级班、中级班、训练班都有,每周要上十几节课。浙大体育课每班限额30人,每次选课时,桥牌初级班都会出现两三百人抢30个名额的情况。一个班每周只上两节桥牌课,如何让零基础的学生学会打桥牌,对林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过多年探索,她在课程设置上有了自己的模式。前八周课程,林洁着重讲解打牌技巧,后八周课程则主要是进行循环对抗赛。林洁每节课都会留出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四人一组,轮流对战,最后再按照对战的积分排名评定体育专项成绩。林洁说:“设置循环对抗赛,一是让学生在对战中去学习,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和队友交流。”很多同学通过一个学期牌桌上的交流,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门课也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归属感。“经常下午上完课,我和队友都要留下来再打一个多小时的牌,平时晚上要是没事情也经常和同学约牌。不仅仅是练习技术,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娱乐和社交。”连续上了五学期桥牌课的郑镍说,他在大学期间结交的很多朋友,都是通过打桥牌认识的,课余时也常和他们约饭、约牌。斗地主1小时学会桥牌1个月也难入门林洁和桥牌的渊源,还得归结于一次采访。1997年,在浙江卫视体育栏目实习的林洁,参与了一次国际桥牌比赛的采访报道。当时,林洁对桥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看了几本相关书籍后一知半解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却因此被桥牌的魅力所折服。研究生毕业之后,林洁开始学习打桥牌。“桥牌是非常难学的,可能你一个小时就能学会斗地主,但是桥牌可能一个月都不能入门。”林洁说,刚学桥牌的前几年,她每天都会花费4个小时看书,五六个小时打牌。浙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刘同学说,对于她这样的文科生来说,桥牌非常难学,“打桥牌需要很强的记忆能力和计算能力,刚学的时候因为记不住对手出的牌,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林老师看见了,就会让做平板支撑。”为了让学生在一个学期之内就学会打牌,林洁上课时比较严格。除了上课学习,林洁还会布置课外作业,让同学到一些专门的桥牌训练网站进行练习。虽然不是强制的课后作业,但是大部分同学都会主动去完成。“要是自己不利用课余时间多去练习,桥牌确实挺难学会的。”浙大海洋科学专业的王尧同学说,上桥牌课的那个学期,他几乎每天要在手机上打桥牌。“最开始以为大学的微积分已经触碰到了智商的上线,没想到桥牌更难,但是我竟然越学越痴迷。”在浙江大学教师评价系统里,有一名学生这样点评道。虽然桥牌课很难,但是一个学期学下来,基本上都能学会,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林洁上课比较严厉,但是她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桥牌课学生的出勤率几乎是100%,上课时基本不会有同学玩手机,林洁对此非常自豪。内容来源:《钱江晚报》2019年8月15日14版《浙大桥牌队8年后再夺全国冠军 微积分已到智商上线?没想到桥牌更难》(钱报首席记者 王湛丨通讯员 李荣炜 邱伊娜)今日编辑:华晔责任编辑:金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