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日产10万只!浙大台州研究院助力企业研发口罩生产线秃而施发

日产10万只!浙大台州研究院助力企业研发口罩生产线

3月3日,台州环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只只口罩快速“飞”出。这条崭新的口罩生产线由浙大台州研究院团队经过72小时连续“攻关”研发而成,日产口罩量近10万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口罩成为稀缺品。2月29日,浙大台州研究院接到市经信局的“指令”:帮助企业研发口罩生产线。研究院高度重视,副院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建伟立即召集机电研究所团队成员,开展项目技术商讨,完善方案。“我们拿到手的是半成品的口罩机,而且没有零部件的图纸。”武建伟说,口罩生产设备缺少核心零配件,很难“盘活”生产线。“成员连夜搜集各类资料,逐一核对确认零部件种类。再利用研究院的数控设备,加工制作好零配件。”有了配件后,需要对机器进行调试。由于之前未接触过医疗设备,调试过程没有经验可借鉴。武建伟带领队员从零摸索,针对适用标准、生产速度、产品合格率等多项准则逐步优化生产流程。为推动生产线顺利上马,浙大台州研究院还派出服务小分队进企跟踪进度,指导企业进行机器操作,解决技术问题。“时间紧、任务重,但大家毫无怨言,24小时轮流在岗,就是为了企业早点生产出口罩。”武建伟介绍,目前第二条口罩生产线也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下周投产。(原标题《浙大台州研究院:3天“上马”口罩生产线,日产10万只》,编辑:罗亚妮)

成心

大学仕联手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共筑智能制造创新高地

目前全球疫情严峻,中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助力全球战“疫”。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向我国提出相关物资需求,涉及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测温仪、呼吸机、药品等各个品种,一时之间“中国制造”蜚声海内外。然而,国人在自豪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还远远没有达到,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等方面明显落后仍是事实,加强技术攻关仍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实际上,大学仕正是这样一家致力于解决制造业技术难题的自动化项目对接平台。自2015年成立以来,大学仕不断寻求优质技术服务商,通过强强联合,为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提供自动化技术对接服务,以技术改革促进智能制造发展。其中,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就是大学仕合作服务商中的佼佼者。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是浙江大学与台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综合性、应用型科研院所,是浙江大学在省内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性科研机构,拥有明显的智能制造技术优势。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作为浙江大学在台州的直属机构,是浙江大学为提升温台产业带层次,打造先进智能制造业基地的区域研发中心。由台州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同组建,旨在加强市、校科技协作和教育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满足台州市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新模式,促进台州经济和社会快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据了解,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承担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9项,牵头或联合共建省部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9个,成立了汽摩配等9个研究所(中心),集聚了一支职工140人、“500精英人才”31人的创新创业队伍;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横向合作项目280项,累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6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9项,产业化成果20多项,每年直接经济增加值高达3亿至5亿元。尤其是由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民用海底生物采收机器人——海底生物采收机器人,已通过测试并实现量产,这一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此领域的生产效率。作为自动化项目对接领域的领头羊,大学仕平台上汇集了上万家自动化解决方案服务商,也成为自动化需求企业首选的互联网对接平台。企业有自动化需求,只需登录大学仕官网,一键免费发布需求,平台客服最快30分钟响应,确定具体项目要求,精准匹配有能力解决的技术服务商。同时,依托系统智能匹配、人工精准推荐、一对一专业撮合等创新服务模式,大学仕也为技术服务商提供了一条快速、高效、专业的业务拓展渠道。自大学仕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合作以来,双方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积极推进智能制造项目落地。“石英晶片自动分选机”、“大功率IGB固话生产装备”、“智能伺服压力机”、“全自动竹木牙加工中心”等多项自动化项目获得了需求企业的广泛好评。未来,大学仕还将与更多的优质自动化服务商一起携手并进,智能制造技术+互联网平台,强强联合,共同构筑智能制造创新高地,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一份力量。

卡莲

浙江省专利申请十强榜单出炉,浙大台州研究院入榜

近日,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了浙江省专利创造榜单,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分别入选2019年浙江省科研机构专利申请量10强名单、专利授权量10强名单、发明专利授权量10强名单,是台州科研机构中唯一入选的单位。2019年浙江省科研机构专利申请量10强名单2019年浙江省科研机构专利授权量10强名单2019年浙江省科研机构发明专利授权量10强名单2019年,浙大台州研究院专利申请量为92件、专利授权量为49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3件,专利创造能力领跑全市。建院以来,浙大台州研究院一直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底,累计申请专利500余项,其中包含发明专利申请285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24项。未来,浙大台州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全面提高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大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2019年浙大台州研究院部分发明专利授权情况展示1、马桶刷植毛机自动上下料装置:本发明能够实现马桶刷刷头的自动上料,将待植毛刷头送至植毛工位并定位;在植毛工位通过植毛机进行植毛,最后将完成植毛的成品刷头自动下料。2、风机点焊夹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点焊夹具,能够快速固定风机多个叶片,以便对风机进行电焊。3、基于惯性导航机制的石英晶片在线研磨的测控方法: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惯性导航机制的石英晶片在线研磨的测控方法,优点在于石英晶片研磨在线测频的自动搜索方法,具有抗干扰性强、运行稳定、统计参数多样、全自动化等特点。4、石英晶片研磨在线测频的自动搜索方法:本发明公开了石英晶片研磨在线测频的自动搜索方法,具有抗干扰性强、搜索稳定、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测频信息完整等特点。5、被动准零刚度悬架:本发明通过在普通的被动悬架基础上,串联进一个由碟簧组为核心的减振机构,降低悬架动刚度,在保留原被动悬架整体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同时提高了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6、气管自动装配设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管自动装配设备,包括软管上料模块、移料夹具模块、卡扣装配模块、扩孔模块、管接头装配模块和下料模块,可以实现气管自动化装配,提升装配精度和效率。7、一种基于波形匹配的石英晶片研磨控制系统:本发明能在石英晶片研磨过程中稳定实时地测量从5M到70MHZ的频率,实时监控石英晶片研磨状态,加入“跳频约束策略”彻底解决ALC系统“在某些频段发生测频值跳变”的问题;提供晶片研磨实时平均频率、研磨速率和散差等多样化统计参数,为更换研磨砂和维修研磨盘面提供科学依据。8、基于波形优化匹配的石英晶片研磨控制方法: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波形优化匹配的石英晶片研磨控制方法。9、一种适用于多种食物中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含量检测的方法:本发明实现了在不同食物样品种类的复杂基质中对痕量有机磷酸酯阻燃剂(OPFRs)的多残留同步快速检测,弥补了目前该领域技术的不足。10、一种采用纳米碳酸钙填料改性的高耐热PV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用纳米碳酸钙填料改性的高耐热PV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优点在于纳米碳酸钙含量高(最高可达75份),塑化峰与平衡扭矩均高,冲击强度高,韧性高,耐热性优异等。11、VVT链轮总成静态摩擦力矩的自动测试设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VVT链轮总成静态摩擦力矩的自动测试设备,可测试多种规格的VVT链轮总成,包括不同直径、不同高度、不同模数和压力角的VVT链轮总成,测试的自动化化程度高。 12、电动助力制动器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助力制动器,通过底座连接板上的车身连接块固定在汽车机架上,本发明采用电机驱动滚珠丝杆产生制动助力,并对制动助力进行闭环控制,使实际制动助力紧紧跟随目标制动助力,对制动助力进行精准控制。13、一种以甲壳素或壳糖纤维膜作为胶体标记垫组装的免疫层析法试纸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一种采用甲壳素/壳聚糖纤维膜作为胶体标记垫组装制备的免疫层析法试纸及其制备方法,该试纸具有负电胶体颗粒吸附均匀,亲水稳流性、生物大分子中性、测试稳定性及灵敏度高,使用有效期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生理健康、疾病检测,毒品、兴奋剂检测,转基因蛋白检测等领域。14、pn型La4O4Se3/CdS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n型La4O4Se3/CdS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La4O4Se3与CdS的能带结构进行匹配来构筑La4O4Se3/CdS的复合半导体,其光催化活性相对于单一光催化剂大大增强。

此小年也

浙大台州研究院专家团队调研天台企业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

近日,浙大台州研究院党组书记邹伯若、副院长陈荣东、光电所常务副所长陈浙泊博士、新材料研究中心柳琦杰博士、电气所高工袁国堂一行,先后到浙江天台祥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天台县县委常委张继明,天台科技局局长陈孝地、副局长奚天会陪同调研。在祥和实业,邹伯若一行深入了解了公司产品、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公司战略规划等情况。座谈会上,副董事长汤娇介绍了公司的基本情况。目前,祥和实业发展稳健,深耕主业,扎实布局轨道交通和电子业务,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旗下的子公司富士扣已成功研发多种适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不同线路的轨道扣件,为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与研究院就轨道电气化研究、焊点检测、机械手导航等领域进行深入交流,并表示可以开展进一步的合作。随后,邹伯若一行来到了浙江永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双方交流了连接器产品的相关问题。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产品所存在的检测效率慢、准确性不高等问题,并希望与研究院一起在金属微粒检测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交流,从而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最后,邹伯若一行参观了浙江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严牌过滤是一家过滤分离用耗材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材、垃圾焚烧、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与研究院在催化过滤技术及应用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座谈会上,企业与研究院就催化布袋项目进行了交流。目前,催化布袋项目已完成小试,后续将推进项目产业化。

鼓腹而游

浙大台州研究院固化炉项目获得成功,售价仅为进口设备三分之一

集微网消息,近日,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对IGBT模块自动固化炉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据浙江在线报道,这台设备的投入,将填补国内该领域内的技术空白。图片来源:浙江在线此外,据工作人员表示,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国产全自动化,突破手动运行,实现烘烤全自动;低成本,售价为480万元左右,仅为国外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高精度,烘箱的烘烤精度可达到0.1℃,远超国外的0.5℃;柔性化生产,不同产品可混线生产,满足多元化需求。据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官方消息,第一套国产固化炉经过近一年的实际运行,工艺成熟,性能稳定;而眼前的这套是第二套,标志着这个项目的研发获得完全成功,可批量生产。目前,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已经开始准备第三台设备的竞标工作。据了解,2018年,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受厂商的委托开始接触、研发IGBT模块,开展固化炉设备国产化研制。  2019年5月,第一套国产固化炉出世,实现了自动化和高精度的合一,经过近一年的实际运行,性能稳定。(校对/小北)

鸽之翼

台州企业进浙大“借智”

4月1日至2日,台州市科技局联合浙江大学、浙大台州研究院和浙大技术转移中心共同组织“台州企业进浙大”产学研对接交流会,26位台州企业家代表积极参与。直击企业痛点 共破技术难题国内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脑际混合智能、数字装配技术……交流会上,来自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与企业家们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并非易事,浙大的科研成果怎么才能转化到企业的实际运用中呢?”企业家代表们带着各自的发展难题,与专家教授深入沟通交流。“目前有没有专业技术设备,可以直接在流水线上检测产品质量?我们现在利用人工检测,一是效率低,二是不能保证百分百合格率。”浙江恒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湘莲发问。该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的企业,提升产品合格率是一大技术难题。浙大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健表示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人工检测+智能探测”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实地参观体验 深入对接交流4月2日一早,企业家代表们兵分三路,分别前往浙大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实地参观,体验数字化、智能化的高新技术。“我们企业从事海上风机生产,如何实现模拟仿真数据的优化?”“我们是从事自动化开发应用监测的,如何提升产品表面无损检测技术?”参观完展厅后,代表们纷纷向专家抛出各自的技术难题。专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并给出解决方案。“台州的制造型企业很多是从家庭式作坊发展起来的,所以大多存在着缺乏核心创新力和人才储备这两大问题。浙大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核心专利,刚好可以为台州企业赋能,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同时也能让浙大的科研成果更好地落地。”浙大台州研究院副院长余勇刚说。“我们将根据企业的生产方向,搭配不同的学院,在解决共性技术问题的基础上,逐一提供个性化帮助。”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吴庆标表示。近年来,台州一直与浙江大学保持密切合作。“十三五”期间,台州市企事业单位与浙江大学签订科技合作项目604项,合作经费逾3亿元。面向“十四五”,双方将继续捕捉和创造机遇。“我们会继续为台州企业和浙大搭好交流平台,通过技术支撑、成果推荐、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集中优势力量,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台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耕耘表示。【来源:台州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王戎

陈奕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高端要素集聚

2019-05-10 09:06 | 台州日报5月9日下午,市委书记陈奕君先后来到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和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她强调,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台州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浙大台州研究院调研时,陈奕君考察了园区建设和工程学院筹建情况,参观了中试基地,详细了解研究院科技创新工作。她指出,自2007年成立至今,浙大台州研究院已经扎根台州十二载,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当前,研究院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发力正当其时。推动平台发展,人才是关键。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浙大一流大学的人才优势,加快高端人才、科技人才的集聚,充分发挥其创新引领作用,为台州产业优化升级、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提供有力支撑。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台州创新中心,陈奕君考察了企业孵化、人才集聚、产业创新、人才辅育等方面情况,对创新中心从产业入手,坚持以“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探索“人才+项目”“项目+人才”的互促引才模式表示赞赏。她勉励创新中心继续奔着产业需求去,切实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动人才资源同产业需求对接、智力资源同创新平台对接,努力吸引更多高端要素在台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调研中,陈奕君还走访了部分园区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研发、生产等情况,希望企业牢牢把握产业变革的机遇,坚持创新驱动,用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产品走向高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陈奕君尤其关心企业从孵化平台“毕业”后去哪里的问题。她指出,创新平台孵化培育出的优质企业,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生力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不断完善孵化培育生态链,提供全周期服务,促成企业留驻发展。陈奕君指出,走好科技新长征,大院大所要有大担当。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孵化培育,狠抓创新型项目招引,不断做大做强创新平台。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保障力度,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与各类创新平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推动台州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市委秘书长周凌翔参加调研。(原标题:《陈奕君在调研科技创新工作时强调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高端要素集聚》。原作者:陈兴多。编辑陈久忍)

爱梨

浙江大学并校发展二十周年系列综述:服务创新强省二十年,浙大够拼!

编者按:光影流转,凯歌奋进。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四校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二十周年。四校合并,是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四校的融合发展,是扎根中国大地践行忠诚担当的生动写照。过去四十年,特别是并校发展二十年来,浙江大学响应国家改革开放号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勇立潮头,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深刻总结二十年来不平凡的历程,牢记使命,勇攀高峰,《浙江大学报》、求是新闻网、浙大官微、浙大头条号、浙大官Q等校内媒体联手开辟《勇立潮头廿载跨越——浙江大学并校发展二十周年》专栏,从不同方面对并校二十年来的工作进行系列报道。大学的实验室与应用场有多远?3公里。这是杭州地铁5号线的一处地铁建设工地与浙大玉泉校区的距离,浙江大学杨华勇院士团队与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研制的国产盾构机,正在加足马力,提速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国产盾构的核心技术于2004年掌握,2010年开始批量生产。杨华勇院士24小时。这是一块个性化定制丝绸从设计到产品交付的时间,在“快时尚”消费需求时代,浙江大学陈耀武教授团队联合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研制的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因其喷印速度快、印花精度高、可个性化生产、绿色环保,不仅书写了杭州丝绸新传奇,更成为提升纺织印花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就对浙大提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总要求。浙江大学植根于浙江沃土、滋养于浙江文化、发展于浙江大地。融入浙江、服务浙江是学校一贯的使命,也是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基。浙大业已成为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泵、创新源、思想库。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在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中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服务浙江省“八八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强统筹协调,不断深化与重点区域的战略合作,为“六个浙江”和“四个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一条大走廊,让智慧流动起来沿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向西,绵延33公里,是杭州市政府规划建设的城西科创大走廊。走廊的龙头就是浙江大学,一个充分整合国内外产学研合作资源,旨在将科技创新要素集聚起来的创新孵化载体。这一条大走廊,贯穿起浙大等众多科研单位,正在形成一条集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完整的高科技创新链条。如同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加州大学体系之于加利福尼亚州,作为城西大走廊龙头的浙江大学,已经深深地内嵌在这个政产学研紧密融合的生态系统当中,在顶天立地中,坚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支撑区域发展相统一,把服务浙江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使命,全方位对接服务浙江发展战略,助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以来,浙江大学根据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集聚海内外创新创业资源,与政府合作,共建特色小镇——紫金众创小镇,预计项目投资总规模达23亿元。小镇核心区总面积约0.91平方公里,启动区块已于2017年9月开工。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十个重大项目之一,学校将努力把紫金众创小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新引擎,让浙江大学拥有的知识产权更好支持产业提升,实现成果转化,引领社会发展。“西湖区2017年三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选择在紫金众创小镇核心启动区举行,这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事情。”西湖区区委书记章根明说,西湖区和浙大共建的紫金众创小镇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双方将联手打造国际合作与技术转化的大平台。同样面临重要建设任务的是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英文缩写CHIEF)。2018年初,由浙大牵头申报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建设,这意味着浙江省“国字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迎来零的突破。超重力离心机是一种革命性的工程工具,能够利用超重力的神奇效应——压缩时空,并加速不同密度物质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空内,以人为手段精确模拟广袤的大自然在漫长的时光中发生的巨变。超重力效应赋予人们一眼“千里”、一眼“万年”的实验能力,使研究许多高难度课题成为可能。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云敏院士曾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着手建设的CHIEF主体部分由两台离心机和6座超重力实验舱构成,建成后,离心机容量超过1500重力加速度吨,最大离心速度达1500倍重力加速度,最大负载超过30吨,将成为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综合超重力多学科实验平台。其搭载的20多个实验装置中,有6个为世界首创。大科学装置的诞生,将汇聚一批最顶尖的研发机构和研究团队,通过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依靠原始创新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区域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探索一条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新路径,浙大一直是这么做的。在这条城西科创大走廊上,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助推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为目标,聚全省之力建设的“一号工程”——之江实验室,刚刚在9月迎来了自己一周岁的生日。作为双核之一的浙江大学,从第一天起就是之江实验室的重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学校在重大项目谋划、基础装置共建共享、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双聘双挂、研究院共建等方面为之江实验室提供了大力支持。作为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和数字签名机制的共同创建者的Whitfield Diffie,获得2015年世界计算机领域最高奖——图灵奖。今年7月,他双聘加盟浙江大学和之江实验室,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Whitfield Diffie在聘任仪式上说,相信在新的平台会遇到更多与以往的同事有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期待在与他们的工作中碰撞火花,取得新的成果。从紫金众创小镇出发,沿着城西科创大走廊,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医学中心、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青山湖能源研发基地等等带着深深浙大印记的科研项目,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条绵延的大走廊上。浙江大学义不容辞地担当着重要“发动机”的作用,加快适应创新范式转变,更好服务“创新强省”建设,作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二十年来,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标准,坚持“顶天立地”,坚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支撑区域发展相统一,把服务浙江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使命,形成了“高水平、宽领域、强辐射”的办学特色,全方位对接服务浙江省发展战略,助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一张大网络,把产学研对接串联起来对接浙江,只是杭州一地远远不够。在浙江龙泉,就有一群浙大人与一个特色支柱产业的佳话。这个故事源于今年47岁的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熊树生。2009年,龙泉通过市校合作的方式,柔性引进熊树生担任汽车空调产业首席专家。在他的带领下,产业升级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龙泉市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行业协会会长叶伟锋记得,熊树生一到龙泉就走访了很多企业,他提出龙泉不仅要建检测中心,更要建设集检测、研发、人才、展示、服务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来了一个内行人!我们心里踏实了,劲头更足了。”叶伟锋说。实地走访后,熊树生旋即开出了一剂“良方”——新建一个全面、高端的浙江龙泉汽车空调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有了平台,创新力量发挥作用就有了依托。熊树生带领团队联合企业共研发出新产品133项,推广技术成果121项,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不光实现了整车配套,还大批量出口国外。有人问过熊树生,为什么能在龙泉干这么久,做这些事又不能让你多赚一分钱?熊树生回答说:“一是能发挥专长,二是地方需要。”熊树生(右二)带领考察人员参观企业像熊树生这样服务创新强省战略的浙大人,在求是园里比比皆是。今年刚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副院长武建伟,2007年博士毕业后就扎根在了台州,被当地企业誉为出谋划策的“智多星”、人才引进的“活名片”。十年来,武建伟带领研究所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现已搭建了一支拥有博士、硕士数十人、年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年科研经费超千万的科技服务团队。他的团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互联网+智能装备领域亮点纷呈,帮助多家企业突破了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瓶颈,完成了关键时期的优化升级。在自动化装备领域,由武建伟主持研发的“陶瓷阀芯自动装配生产线”项目,攻克了陶瓷阀芯装配中零件数量较多、零件形状不规则、装配作业精度高等诸多难题,生产效率提高2倍以上,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项目成果备受企业青睐,现已拓展应用到浙江中豪、家得宝、杰克缝纫机、上海爱康集团、伟星等多家企业,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简单、乐观、担当”——这六个字既是武建伟的座右铭,他说:“担当,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瞄准前沿,勇于探索。在今后的研发工作中,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武建伟(左2)和团队成员讨论研发项目浙江大学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念,通过事业招聘、专职科研岗聘任、企业聘用等多种用人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二十年来,学校通过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组建了多支专业化团队,大力引进国内外院士及诺贝尔奖得主等各类高端人才。与浙江省委组织部共建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浙江大学工作驿站”,也为浙江吸引集聚了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同时,学校还形成了“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在全省布局建设了28个技术转移中心分支机构和11个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分支机构,牵头或参与建设浙江省26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了“2小时服务、4小时应答”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浙江大学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的专业平台载体建设,打造紧贴行业技术需求、具备快速反应和综合创新能力的技术转移终端体系,积极探索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大力度整合资源建设宁波研究院、台州研究院等校外研发平台,建设一批直接服务行业需求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校企联合研发平台和产品创新中心。与余姚市合作共建机器人研究院,汇聚校内外机器人领域的一流专家,培育以机器人为主要内容的智慧产业。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远程研发平台载体与校本部科技资源互联互通,推进研发平台与首席专家、创新团队、重大项目、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二十年来,浙江大学与省内所有地级城市及主要经济强县市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全省各地信息、机电、生物、材料、化工、医药、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的100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品创新中心。“十二五”期间获授权发明专利数、专利转化率、技术市场交易额多年居全国高校第一,共有351项专利在浙江省许可实施或转让。二十年来,浙江大学积极整合资源,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仅浙大科技园,就累计创办科技孵化企业1100多家;累计培育毕业企业390多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0多家,培育了11家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公司。二十年来,积极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鼓励支持师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组织体系,构建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和技术转移网络,不断提升科研服务产业链的终端能力。服务七个万亿产业及历史经典产业发展,服务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大手笔,把创新解放出来破解浙江省科技创新方面的短板,坚持聚焦浙江未来产业和科技发展需求,需要浙江大学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发挥战略性科技力量的超强辐射功能,从顶层设计打造全链条的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学校创新体系与浙江产业体系的无缝对接,推动浙江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塑造新优势——2015年11月,浙江大学出台了《浙江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暂行)》,明确任务责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2016年7月出台了《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审批细则》《科学技术研究院关于公布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审批流程的通知》等相关政策,确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四级审批制,健全了科技成果转化流程。2017年8月,学校又出台了《关于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教师因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兼职或离岗创业的相关规定,引导激励教师从事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浙江大学如何解放“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为何能释放出这么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答案就是创新顶层设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浙江大学提出净收益,学校、学院、研究所、完成人分别按照15%、10%、5%和70%分配。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一团队,于2017年4月提出以2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其团队研发的20项专利,受让方为一家公司。根据校务会议决议,当次专利转让收益的70%奖励给发明人团队。受让方为了更好地实现技术的落地,2016年底这家公司的子公司以作价投资方式,出资150.3万元人民币受让该团队的品质智能检测技术,以期顺利完成后续技术开发工作。2016年7月,环境与资源学院一位教授在不改变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的前提下,征得了全体发明人书面同意后,提交了免费受让其本人作为发明人之一的5项发明专利到其本人担任股东的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对上述专利免费实施普通许可3年。教授持有这家公司的股份,且为浙大在职教师。浙江大学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2016年8月,浙江大学与浙江省科技厅共同发起,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了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面向高校知识产权源头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让知识产权流动起来”,打造集技术成果交易、中介服务、咨询服务、项目孵化为一体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已完成431项科技成果的协议作价公示交易,达成交易合同额2.35亿元。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内在驱动力,着力破除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浙江大学统筹整合了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技资源,完善了学校“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及科技型创业公司孵化”为核心的全链条、一体化的成果转化体系。二十年来,浙江大学一张蓝图绘到底——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我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知识创新、高质量社会服务等发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利用,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平台建设,促进学校高科技产业发展。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完善支持师生创业和成果转化的政策,打造具有浙大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完善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机制,提高成果转化的层次和效益,进一步面向社会需求、获取资源支持、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实体运行、实现自主发展。二十年来,浙江大学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紧紧围绕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改革强省四大战略导向,按照“两边两路、一个核心”社会服务总体布局,以全方位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主动对接浙江省的重点需求,不断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强化一流大学的创新中心功能,构建融源头创新、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高层次产学合作平台及网络。二十年来,坚持顶天立地,实施创新2030计划,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谋划推进一批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成为基础研究的创新源、技术应用的辐射源,为浙江转型创新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二十年来,浙江大学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急需,结合学术科研发展动态,根植区域创新创业深厚土壤,突出“内涵发展、质量优先”,主动融入地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优化创新政策和环境,引导鼓励创新,突出交叉汇聚融合,构筑凝练若干重大新型创新项目,重点打造培育,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今年4月,浙江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建设发展问题,对浙江大学提出殷切嘱托,希望浙大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充分彰显中国特色、深深扎根浙江大地,抢抓新时代机遇、勇立“双一流”潮头,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并走在前列。要紧紧围绕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和“六个浙江”奋斗目标,突出“四个强省”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主动服务、深度参与浙江省重大发展战略。今天的浙江大学,在省部共建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火车头”与“金名片”,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与“弄潮儿”。二十年弹指一挥,而今迈步从头越。本文作者:柯溢能部分图片源于网络本文编辑:浙大微讯社 陈彪

私语

浙报整版︱台州 在开放接轨上突围

开放的气度,决定着未来发展的高度。40多年前,台州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先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40多年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又一次给予了台州历史性的发展机遇。2020年,台州提出“三立三进三突围”的发展路径,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台州以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作为长三角南翼的制造重镇,台州笃力奋楫,争当浙江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向“全球先进”的目标发起冲锋。1994年撤地设市后,台州如今迎来了“二次城市化”时代,努力打破“县域经济”格局,向着建设高能级“都市区”,向着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迈进。勤劳务实的台州人,敢为人先的台州人,又正奔向新辉煌。台州制定“一市一地一园”的目标定位,打造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山海宜居美丽花园,联动建设沿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甬台温城市连绵带、名山海岛大花园发展带,重点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国家级高新区、长三角山海旅游目的地、长三角“陆上大通道”、浙东中型国际化空港、浙东沿海物流枢纽港、长三角海洋清洁能源基地、长三角健康养老福地、最具幸福感城市、三门湾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十大工程,以此推动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展现台州的“硬核”实力。台州汽车工厂扬长补短 务实高效高质量加码民营经济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最有条件实现区域一体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上海是理所当然的龙头,同时苏浙皖也承担着各自的重要职责。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重要成员,台州不是旁观者,而是主角。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如何融入更多的“台州元素”?如何把握机遇,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台州在全省、全国最鲜明的印记是民营经济。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台州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打造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2019年,台州全力打好稳增长组合拳,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势头。台州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4%。台州以现代化湾区建设统领“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和“新时代美丽台州建设”,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台州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效。深入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的台州,积极开展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验,以市场规则协同,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健全民营企业退出机制;以要素流动协同,推动金融、人才、土地等要素的协同;以执法监管协同,联合长三角区域城市建立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平台,全力支持城市间市场监管领域基础库全共享和市场监管信息全覆盖。繁荣的民营经济,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全国小微看浙江,浙江小微看台州。作为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台州,推动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向更高质量和层次发展。深化台州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复制推广小微金融服务“台州模式”。推动台州法人城市商业银行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村镇银行改革试点,加大投资收购“走出去”力度。持续推进小微金融产品、服务和组织创新,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开展供应链金融探索创新,提升小微金融的服务效率和精准化水平,努力打造全国性的普惠金融分享平台。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发挥好台州市融资担保公司作用,推动信保基金扩面增量。2019年,台州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社会融资总量1243.4亿元,组建市担保公司,设立纾困基金13个。深化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民间投资增幅浙江全省第一。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民营企业,关键是要有“软硬”皆备的营商环境。台州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所需、对接企业所求、关注群众所盼,深化改革,优化服务,努力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19年9月,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浙江省大湾区、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象山、宁海、三门三地深化合作,举办首届三门湾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推动三门湾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而其中最受关注的,则是政务服务的三地通办协议,实现三地异地网下办件“最多跑一次”的便利,达成了100项政务服务三地通办成果,其中民生服务事项52个,企业开办事项48个。近年来,台州“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推向纵深,不仅改革突破力度大,还有许多创新亮点。据悉,台州今年全面落实降本减负政策,大力实施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行动,加快兑现各类惠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融资、物流等经营性成本,确保减轻企业负担230亿元以上。建设中的头门港 管国华 摄资源共享 深度融合承接大上海产业转移2019年,台州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其中工业性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8.4%,增速居全省第2位。一路走来,台州心无旁骛,步伐坚实,坚持以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再创台州民营经济新辉煌。我国正加快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先进制造强国迈进,我省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台州是制造之都,拥有21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6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99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外第一,必然要冲向“全球先进”。台州的振兴之路,锁定在了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这也是台州企业家和老百姓多年来的心愿。顺势借力,凸显产业特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纵深推进以上海龙头带动,苏浙皖各扬所长的格局。而对台州来说,精细、分众化、“隐形冠军”式制造,与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前沿性制造正好相辅相成。多年来奠定的扎实基础,吸引了众多长三角一体化项目落地台州,其中来自上海的产业项目共有555个,总投资达1146亿元。一场场面向长三角的“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活动频繁举行。仅去年8月29日一天,力昌(上海)汽车钣金件大型级进自动化冲压模具制造基地项目、上海央腾汽车年产12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零部件项目等11个项目成功落户。今年4月18日,临海在上海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175.8亿元,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材料等领域。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台州深耕科创“飞地”,一方面是“引进来”,除了浙大台州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新引进落户浙工大台州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黄岩创新中心、复旦张江临海科技园等科创平台。一方面是“走出去”,市本级、临海、温岭、天台纷纷在上海设立创新中心或研发基地。然而,为了更好地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台州要脱颖而出,除了紧扣“一体化”发展,更要在“高质量”上下足功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鳞次栉比的标准厂房,配套设施齐全,智能化管理高效便捷,从“放养”到“精管”,近年来,台州小微企业工业园的蜕变,成为培植企业的“沃土”。截至2019年底,台州小微企业工业园已投运113个,在建97个。省对市小微园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总分居全省第一;入选省四星、五星级小微园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同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破除企业“低散乱”格局,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04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509家。随着联化科技产业园、鞋业智造创新服务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彩虹无人机台州基地首架台州造无人机交付试飞等重磅好消息传出,台州七大千亿产业发展加快,通用航空列入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塑料制品、汽车零部件列入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制造业“家底”丰厚,但着眼未来,要努力增加新动能。提升动能,科技先行。近年来,台州一直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分类指导、扶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去年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0家。与此同时,2019年台州100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开工率100%,完成投资6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台州工业互联网平台等5个项目成为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1家。今年,火爆全球的5G来袭,迫切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台州要完成5G基站规划编制,全年建成5G基站5000个以上。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年计划连接设备50万台,服务企业5000家以上。台州作为长三角产业链上的一环举足轻重,正以“制造之都”建设为关键抓手,大力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产业梯度互补、与甬台温临港产业带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将台州打造成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交通日益便捷 严多加 摄串珠成链 统筹协调追着阳光游幸福台州5000年前下汤文化在此发祥,1400年前“和合文化”由此肇始。9411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与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交织成“美丽浙江”“美丽中国”的浓缩版。近年来,作为“东海之门”的台州,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吸引杭州、宁波、江苏、上海等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活动一上线,我就点进‘追着阳光去台州’旗舰店,抢了‘0元购’天台赤城景区和神仙居景区的门票,迫不及待想去踏青赏花了。”日前,在“追着阳光去台州”百天千万游客游台州活动上海启动仪式现场,众多上海市民参与抢购文旅优惠券。初夏时节,台州草木葱茏,遍布美景。2019年,台州以全域大美格局为目标,建设“美丽新台州、诗画大花园”,让生态与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强美丽城镇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提前一年完成,88.5%的乡镇(街道)达到基本无违建及以上标准,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763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提升改造28个,新增危废年处置能力5.9万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开工3.3万套;垃圾、公厕、物业“三大革命”成效显著,市区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旺能三期垃圾焚烧等项目建成,新增垃圾日处置能力3050吨,新(改)建公厕454座。城市基础设施破难攻坚——打通市区断头路10条,新增停车位3.3万个,新建绿道111公里。当前,台州正以更高标准优化自然生态体系,全域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海岛建设,以点带面努力把台州打造成为长三角“大景区”“大花园”,“台州蓝”数次刷屏朋友圈。经历环境整治的“洗礼”,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台州旅游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期?这座山海水城的答案是:打响台州特色,推进全域旅游发展。2018年底,台州印发《台州市椒(灵)江生态旅游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台州市椒(灵)江生态旅游区,以椒江为轴心,将天台山、神仙居、台州府城、大陈岛等旅游区串珠成链,成为台州市旅游发展的核心载体,也是浙江省大花园建设11个重点平台之一。至此,台州坚持生态优先、文化植入、统筹协调,以提升椒(灵)江民生休闲价值为核心,以台州地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为整合主线,深入实施“重大平台建设、旅游产品打造、生态环境提升、公共设施完善、市场整合营销、重大项目推进”六大行动,力争培育成浙江省旅游核心品牌、长三角最美自然流域型休闲度假综合旅游目的地。同时,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建设、5A级景区创建、名山公园建设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三门蛇蟠岛、临海东矶列岛、椒江大陈岛群、玉环鸡山大鹿岛群进入浙江十大海岛公园建设名录,这为台州打造长三角山海宜居美丽花园,培育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线路注入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力争到2022年,台州旅游接待总人次达1.5亿以上,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这一目标,拉近时空距离必不可少。眼下,正在抓紧建设的台州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项目、杭绍台铁路、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都深度融合长三角元素,建成后将构建1小时市域交通圈,融入杭甬温1小时、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宜居宜业的幸福台州,更是借力长三角一体化,打通了不少民生“堵点”。在教育上,华东师范大学台州实验学校、镇海中学台州分校顺利建成。在卫生医疗上,2017年至201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六院等分别与台州各大医院开展医疗合作和人才培养,浙江首个海岛医院5G数字诊疗超声评价项目在大陈岛启用,去年新开通市内跨省异地联网结算医疗机构75家,总共达107家,在开通全国住院、上海门诊联网结算的基础上,新开通了江苏省门诊直接刷卡结算。加速一体化,台州正打造长三角山海宜居美丽花园。台州城景 储伏龙 摄持续作战 谋划未来“四个重大”深化互联互通5月18日,台州市第一批5名干部整装出发,分赴上海市杨浦区经济规划、科创双创、城市建设、国有企业等重点部门,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班学习。这一次的干部挂职锻炼,是2020年台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其中一项重中之重任务。今年3月,《台州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发布。《行动计划》明确重点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国家级高新区、长三角山海旅游目的地、长三角“陆上大通道”、浙东中型国际化空港、浙东沿海物流枢纽港、长三角海洋清洁能源基地、长三角健康养老福地、最具幸福感城市、三门湾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十大标志性工程。以此对照,台州目前共梳理出276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总投资7558亿元。为了顺利推进这些项目尽早建成,台州印发了《台州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工作要点》,全面对接上海市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产业园、国企、外企、世界500强和各商会资源,全方位接轨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现工作机制、发展平台、科技、金融、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台州今年将突出抓好“四个重大”,即举办一批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平台,推进一批具有引领意义的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具有实质意义的重大事项。深化区域合作共建。5月21日至23日,上海市杨浦区党政代表团来到台州考察。这场“走亲”,将为两地今后在产业、科技、民生高效务实合作建立起紧密联系。接下来,陆续组织开展“上海·台州周”系列活动,举办市外台州商会联谊会,台州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学习考察等。推动发展平台合作共建。谋划建设台州上海产业合作园,作为承接上海产业科技转移的重点合作区,突出开展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合作和产业引进。规划建设甬台合作产业园,以位于三门湾区域的台州北部湾区为重点,协同宁波市和宁海县、象山县,规划建设甬台合作产业园,打造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加快建设浙江自贸区台州联动创新区,对接学习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的经验做法,在浙江自贸区台州联动创新区先行先试、复制推广。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2019年,物流运输“弃陆走水”日渐增多,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5.4%。2020年,台州要积极开展台州港与上海港及长江沿线港口的合作,继续推进台州港与宁波舟山港合作开发,加大集装箱运输合作力度。同时,重点推进杭绍台高铁、杭温高铁、金台铁路台州段、杭绍台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跳出台州发展台州,踏上广阔平台,才能大展拳脚。台州湾湿地公园 储伏龙 摄长三角之台州印记2003年8月◎台州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005年4月◎国家发改委出台长三角区域规划总体方案,台州正式纳入长三角。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台州在长三角区域的定位。2016年5月◎国务院发文批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台州成为宁波都市圈的共建城市。2018年11月◎台州加入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2018年12月◎台州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考察。2017年、2018年◎连续2届“上海·台州周”在上海举行。2019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支持浙江温州、台州开展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验,为民营经济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探索路径。2019年8月◎上海市浙江商会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台州行工作交流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台州举行。2019年10月◎台州印发实施《台州市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5月◎上海市杨浦区党政代表团赴台州调研。(本组图片由台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风水劫

方远14亿拿下镇海中学台州分校、杭绍台高铁旁“宝地”

总价超14亿,2020年椒江土地首拍两块地方远全“包”了。你未来的家10亿+镇海中学台州分校旁1月6日,中心大道以西、规划道路一以北商住地块成功出让。竞得者方远建设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交价104100万元,成交楼面价5709元/平方米,溢价14.3%。地块近114亩未来将打造住宅约16万平方米 商业约2万平方米商业建筑沿中心大道布置,集中安排、块状布局,打造街区式特色商业,地块还配建6班制幼儿园一所,临街配建公共厕所一处;地块体量不小,起始价高达91100万元,起始楼面价4996元/平方米(未考虑配建等因素)。最重要的是,地块位置潜力十足,地处“三区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台州商贸核心区板块,具体位置在椒江区中心大道以西、规划道路以北,义民小区东侧,靠近镇海中学(在建)、置信江南里、轻轨S1洪家站(在建),周边还有在建的台州市公共卫生中心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椒江商会大厦和椒江农村合作银行的“三幢大楼”。(地块位置)【配套设施】周边交通:地块毗邻已经开工建设的市域铁路S1线洪家站,沿着洪兆路往西可进入内环东路,内环线快速路连接椒黄路三区;周边中心大道、台州大道、白云山南路、东环大道纵贯南北,开发大道、现代大道、洪家北环线、南环线四条横贯东西,路泽太高架、海城路(在建)……路网密集,驱车通达路桥、椒江区城区。周边学校: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在建),附近还有北大附属台州书生学校(在建)、洪家中学、洪家二中、洪家中心幼儿园、洪家中心校、云健小学城市港湾分校、洪家街道战友小学等学校。周边商业:台州银泰城、万达广场、台州星光耀广场、中盛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红星美凯龙、洪家装饰城、洪家陶瓷城、第六空间家居等台州中高端生活资料市场群;周边景观:永宁河水系、心海绿廊、心海文化生态园、水岸新天地、洪家场浦河道景观工程等。(地块实景)为你盖楼3.7亿元+杭绍台高铁旁1月6日,椒江区葭沚街道市府大道以北、杭绍台铁路以东宅地成功出让。经过3个多小时,共88轮竞价,竞得者是方远建设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交价37150万元,成交楼面价11019元/平方米(未考虑配建等因素),溢价22.6%。地块位于椒江区葭沚街道市府大道以北、杭绍台铁路以东、地块范围东至浙大研究院、南至市府大道、西至杭绍台铁路、北至环山路;地块西侧紧邻杭绍台铁路,南侧靠近规划中的台州高铁新区、在建的永宁湿地公园,东侧就是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周边商业、生活、教育、交通等资源丰富,区位优越。【配套设施】周边交通:市府大道、杭绍台铁路(在建)、内环路、教七路、白云山西路等,交通便捷。市政、商业及生活配套:方远大酒店、台州市体育馆、台州中央商务区、台州东商务区、台州市民广场、台州市博物馆、台州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周边学校:台州宋庆龄幼儿园、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台州市外国语学校、台州学院等,教育氛围浓厚。医疗配套: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新院区)等。景观资源:永宁湿地公园(在建)。(原标题:《你未来的家——方远14亿“包”下镇海中学台州分校、杭绍台高铁旁“宝地”》,编辑:徐子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