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浙江大学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研究,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节戾行

浙江大学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学科交叉研究,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湛 通讯员 柯溢能 吴雅兰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潘云鹤教授作为通讯作者,与其他人工智能领域学者在《自然》子刊《机器智能》发表题为《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文章,全景扫描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形成过程和发展现状,指出大力培养人工智能本土一流人才、加强学科交叉下人工智能理论突破、规范人工智能伦理以及构建人工智能发展生态是今后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和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世界各国正在奋力拥抱人工智能革命为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澎湃动能,已经产生并将不断催生各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浙江大学矢志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为国家贡献人工智能规划,夯实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础,在学科交叉中推动计算方式变革,形成了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全景式描绘中国迈向下一代人工智能《自然》子刊《机器智能》所刊发的《中国迈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文章介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5—2030)的形成、发展和赋能实体经济场景等内容,文章认为中国将会通过搭建人工智能生态 (AI Ecosystem),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蓝图转变为实际行动,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五种人工智能的技术形态,即从数据到知识到决策的大数据智能、从处理单一类型媒体数据到不同模态(视觉、听觉和自然语言等)综合利用的跨媒体智能、从“个体智能”研究到聚焦群智涌现的群体智能、从追求“机器智能”到迈向人机混合的增强智能、从机器人到智能自主系统。中国工程院于2015年批准潘云鹤院士主持的《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并于次年提交《建议我国启动“中国人工智能2.0”重大科技计划》。在科技部领导下,中国工程院组织了220多名人工智能专家参与编制了国务院于2017年7月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第16个“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随后,浙江大学主持编制了教育部于2018年4月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未来五年人工智能的重点是突破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潘云鹤院士介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不仅包括了人工智能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等内容,而且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伦理道德制定提供了指导,以培育人工智能生态。“目前,在大学、政府和产业之间正在形成一种协作创新生态体系,以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是犹如内燃机一样的“使能”技术,具有赋能其他技术的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对互联网消费、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物联等将有突出的赋能作用。”潘院士介绍,将来有一天智能物联网设将拥有真正的对话功能,我们的临床诊疗流程或许会改变,新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不断满足未来的移动需求。“这些‘不可能’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深化研究而变成‘可能’。”浙大夯实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生态说到浙大的人工智能,可谓是历史悠久。1978年在创建计算机系时,创系者何志均先生就将“研究人工智能理论、设计新型计算机”列为建设方案第一条。同年,招收了第一批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五名硕士研究生,开始了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作为使命担当、矢志前行。2018年,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批复成立,其重要任务是以人工智能为桥梁,推动浙江大学学科交叉、激发技术创新、赋能场景应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交叉人才。2019年4月,浙江大学相继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和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至此,学校在人工智能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育人载体已经形成,即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 “人工智能”及“智能+”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全链条的育人生态如何打造?7月1日,“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揭牌,平台将与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和相关企业合作,以人才培育、科技创新为使命,深度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生态建设。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238名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三年级本科生以及247名其他专业学生通过“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的初期系统“Mo”平台完成了《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今年9月份,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图灵班60名学生的课程《人工智能基础》以及1110多名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人工智能算法与系统》将在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支持下,全面使用这一平台,共同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科教融合平台。教材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2018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在北京组织成立了 “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由潘云鹤院士担任编委会主任,郑南宁院士、高文院士、吴澄院士、陈纯院士和林金安副总编辑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三五—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教材系列之一。潘云鹤院士为系列教材撰写了序言,希望“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一流教材体系,建设在线开放共享课程,形成各具优势、衔接前沿、涵盖完整、交叉融合的教材体系,为人工智能各类型人才培养做出应有贡献”。目前教材编写工作进展顺利,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吴飞教授、陈为教授和孙凌云教授分别编写的《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可视化导论》和《智能产品设计》首批三本教材已经出版,并且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建成慕课,先后有12万多人学习。“智海: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平台”会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教材提供算法实训,让学习者体会人工智能具能、使能和赋能,从算法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知其意,悟其理,守其则,践其行”。通过实训平台搭建,将理论知识转化成赋能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国家、行业和企业需求结合更加紧密。在交叉变革中赋能场景应用中国目前有8.4亿互联网用户,给人工智能应用创造了无限市场,而人工智能可谓“至小有内涵,至大可交叉”,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力和支撑力强等特点。无须被告和原告到庭,通过对语音、图像、视频和文本的分析与处理,就能够开展实时性发文、结果预判和裁判文书生成。完成这一连串审判行为的是浙大计算机学院、光华法学院与阿里达摩院、浙江省高院合作研发的智能审判系统——“小智”机器人。2019年9月,小智首次在杭州市上城区亮相,仅用30分钟就审理完毕金融借贷纠纷案件,为司法智能化技术创新提供严谨逻辑、公正解释、公平判决。在浙大,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不断涌现。知识计算引擎被广泛应用于咨询研究、中草药以及工程科教图书等多个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智能经济计算帮助德清实现从传统熟人招商转向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驱动招商的智能模式。浙大计算机学院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团队还立足短视频分析与理解,不断打磨和落地大数据驱动和知识引导的互联网经济认知智能计算平台,从微观、介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来理解经济行为,建立起人工智能与经济相互融合的理论和方法。就在不久前的毕业季,浙江大学还推出智能篆刻系统与平台,“所见即所得”的一站式平台有效降低篆刻认知门槛、提升篆刻创作体验,弘扬、赋能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新发展,其产生的首批人工智能姓名印章,成为2020届浙大毕业生定制礼物。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见一丈人

考研院校报考指南:计算机科学的新兴分支学科——人工智能

打算报考计算机类专业的考生们,估计也对人工智能专业有所了解。人工智能同网络空间安全类似,也是从计算机科学中分化而来的一个学科。在21世纪这个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专业也是高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专业,非常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以及促进社会进步。不过人工智能成为独立学科的时间较晚,至今还未参加教育部的学科评估(网上所说的人工智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皆是噱头,要么胡乱编造,要么照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的评估结果)。不过有以下几种排名可供参考。一、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针对全国已经开办人工智能专业的215所普通高校进行调研,最终以排行榜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调研结果(这里列出前十名):1. 浙江大学2. 南京大学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5. 哈尔滨工业大学6. 西安交通大学7. 天津大学8. 电子科技大学9. 北京理工大学10. 中国人民大学补充说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并没有设有人工智能这个本科专业,所以并不在此榜单内。因此,此榜单对研究生报考具有部分局限性。二、金平果中评榜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 南京大学3. 北京理工大学4. 东南大学5. 上海交通大学6. 西安交通大学7. 厦门大学8. 山东大学9. 哈尔滨工程大学10. 北京交通大学11. 华南师范大学12. 南京农业大学13. 同济大学14. 浙江大学15. 西北工业大学16. 天津大学三、允能智库人工智能大学排行榜(Top30) 1. 清华大学2. 浙江大学3. 上海交通大学4. 哈尔滨工业大学5. 北京大学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 电子科技大学8. 北京邮电大学9.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 吉林大学11. 天津大学12. 华南理工大学13. 东南大学14. 大连理工大学15. 东北大学16. 南京大学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8. 北京理工大学19. 复旦大学20. 西北工业大学21. 西安交通大学22. 山东大学23. 重庆大学24. 武汉理工大学25. 同济大学26. 哈尔滨工程大学27. 北京交通大学28. 中山大学29. 南京理工大学30. 中南大学小结21世纪被称作互联网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都需要很多计算机类人才。人工智能方向的报考也是比较火爆,考生们报考时也需要仔细斟酌。

少君之费

人工智能专业,怎么教怎么学?参与教材编纂的浙大专家有话说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特约 曾福泉人工智能在不久将来会成为一级学科,但专业课应该怎么上?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目前,已经有多所高校迅速行动,中科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先后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中科院大学称“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学什么、怎么教,成为亟待探索解答的问题。记者获悉,高等教育出版社日前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计划从2019年开始陆续出版一批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工智能专业教材。编委会规格很高,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担任主任,多位院士担任副主任,多位编委会委员参与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显然,这套教材将成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在高校引领人工智能的创新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将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教材编委会秘书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有自己的看法。1968年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飞船上搭载的“哈尔9000”就是一套号称从不出错的人工智能系统“把因学科设置而彼此割裂的课程内容整合起来”人工智能为什么需要独立成为一个一级学科?在普遍印象中,计算机专业或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是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主力军。一个似乎可资印证的事实是,目前已设立的几家人工智能学院,基本上就是由原计算机专业或自动化专业相关教学科研班底抽调组建的。“人工智能成为一级学科的好处,就是把过去散落在各个学科中的相关课程整合到一起——这些课程的内容实际上构成了人工智能这门学问的基石。”吴飞说。人工智能学科有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同时又表现出交叉渗透的特性,还有极强的应用性。高教社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在考虑“教什么”这一问题时,即充分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这一特点。“本套教材体系将呈现出一定层次,从核心内容到外围内容。”吴飞介绍,核心教材将讲授人工智能最为内核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博弈控制等。稍外围的教材将介绍与应用场景无关的数据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识别、视觉理解、语音识别等,这些技术可以与各个领域发生交叉渗透。更外围的教材将充分体现“人工智能+N”,专门探讨智慧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课题,形成一类丛书。另外还将专门编纂工具类用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博弈论、机器学习……这些课程的学生,过去可能只是在学习的某些阶段发现所学内容与人工智能发生联系,只能算“管中窥豹”。吴飞说,在人工智能专业,他们将学会系统性地理解这些理论和技术如何构筑起人工智能的大厦。在吴飞看来,要想取得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立这种整合、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阿尔法狗”之父、深度思维(DeepMind)公司CEO哈萨比斯同时拥有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神经学学位,并深入掌握了机器学习理论,这帮助他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人工智能仍迫切需要理论的诸多突破。“现在,人工智能依靠大数据来解决小问题,如通过数百万样例学习后终于学会区别了人脸和汽车等视觉概念。能不能教会它像人类那样用小数据解决大问题?这就触发了举一反三、归纳演绎等一系列难题。”吴飞说,在这些重大创新中,中国希望能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要靠人才。“继续把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彼此割裂地留在各个学科,很难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线上线下、纸内纸外”相结合回答了“教什么”,还要探讨“怎么教”。吴飞表示,人工智能教材要实现“线上线下、纸内纸外”的结合,让学生掌握最前沿的进展。“人工智能理论仍在经历飞速发展,难以像有些学科那样用多年不变教材来授课。”吴飞说,现在的学生用的《数学分析》等教材和自己20多年前求学时没什么区别。“学习人工智能可不能这么来。”浙大计算机系创立者何志均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设了人工智能课程,讲授逻辑推理和专家系统等内容,这在当时是紧跟国际前沿的内容。浙大计算机系79级学生林峰(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充满感情描述了何志均先生当时循循善诱教授人工智能有趣例子的场景。目前人工智能课程中,逻辑推理和专家系统仅是课程内容中一部分, 课程内容在不断丰富。新一代人工智能,或者按潘云鹤院士最初的提法——“人工智能2.0”,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社区等新理论新技术驱动下,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呈现出大数据驱动知识学习、跨媒体协同处理、人机协同增强智能、群体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统等崭露头角的发展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写好的人工智能教材明年就需要补充新的内容,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吴飞说。潘云鹤院士由此提出,在编写好教材的同时,还要维护好在线开放课程。“比如在课本上扫描一个二维码,就能进入数字端的课堂。那里我们可以实时更新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进展变化,还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来讲解一些困难、枯燥的内容。”这对参与教材编纂的专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飞介绍,本套教材编委会成员许多是长期在人工智能科研一线工作的专家,包括各家已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的负责人。当下的人工智能课堂什么样?在这套教材面世前,当下的人工智能课堂又是怎样的?吴飞和计算机学院四位老师开设了面向本科生的《人工智能》课程,分为5个平行班,统一教学内容,一共约250名学生选课。虽然主要面向计算机、软件工程和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但是也吸引了一些其他专业的同学。“有2个外语系的本科同学每周从紫金港赶来上课。人工智能技术现在也充分应用到语言学研究中,足见其渗透性。”吴飞说。这门课现在主要使用老师编写的讲义和国外优秀人工智能教材,课程内容包括蒙特卡洛树搜索等求解技术、概率统计学习、深度学习和增强学习四个模块,既有经典内核内容,也有最热门的前沿内容。这堂课上要完成的作业都是颇具趣味的人工智能设计挑战,包括设计一个准“阿尔法狗”,只不过其目标是在一个8乘8的棋盘上进行 “黑白对决”。同学们完成的人工智能算法将捉对厮杀,最后的几位胜出者将获得课程成绩加分奖励。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的陆续推出,中国大学的人工智能课堂将有望变得愈加丰富而深刻。

第六章

大数据人工智能持续吃香,2021考研可优先考虑

现在正是2020考研同学们奋力拼搏,2021考研的同学们纠结专业的关键时期。2021考研的同学们可以根据学长学姐的报考情况,分析一下各个院校专业考试的难易程度,同时结合今后的发展前景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那究竟该如何选择专业呢?有的同学考研是为了深造,有的同学考研是为了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所以你一定要想好自己是为了什么选择考研。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推荐几个发展前景良好的专业。一、机器人工程专业本专业在研究生阶段,会分为非常多的研究方向,学生跟随导师做项目,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机器以及自动化方面的知识,积累经验,然后自己练习,吸收,从而成自己的知识。研究生毕业以后,可以进入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就业,也可以去制造公司工作,从事机械自动化的研发以及设计工作。就业市场总体来说,还是供不应求,前景相对较好。二、软件工程专业这个专业虽然本科毕业就可以拿到比较高的工资,但是本科毕业生很难进入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发展前景比较有限。研究生阶段,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将来就业时,才容易进到BAT等大型企业,而且一般都是研发岗位,未来的发展很好。三、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专业主要是研究网络空间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为企业构建安全的网络,维护企业的商业利益。一般的中小企业不需要网络安全师,需要这种人才的都是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网络安全公司。这就说明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比较高,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很难进入,只有硕士及其以上的学历,才是企业青睐的对象。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个专业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有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智能系统等多个方面。虽然是一个二级学科,但涉及的知识非常多。学生需要专业一个方向,进行专业的学习,才能够吃透知识,学到技术。而读研跟着导师的步伐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在毕业之后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考研报考专业是一个比较费神的“功课”,都说选择大于努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是能成功上研的第一步。希望每个小伙伴都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开启人生新篇章。

第七天

榜单:人工智能专业十强,清华、浙大、上交位列三甲,吉大排第十

人工智能专业是眼下非常炙手可热的专业,毕业生的薪资也是节节升高。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实力是最强的,与第二名浙大的成绩拉开很大的距离。第三名则是上海交通大学,总分也超过了50分。北邮、西电、吉大则位列八、九、十,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88.96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53.69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50.35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46.93北京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44.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31.11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29.89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27.8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27.46吉林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总分27.09

玛丽娅

本科机械专业考研如何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

首先,机械专业考研完全可以向人工智能方向发展,而且在当前传统制造业结构性升级的推动下,未来机械领域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对于机械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如果想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有以下几个选择:第一:立足本专业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机械专业的研究生教育阶段也有不少方向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比如数控方向、工业机器人方向、智能装备方向等等,这些方向与人工智能有紧密的联系,是完全可以选择的。当然,不同的高校会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来设置不同的方向,在报考之前需要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另外,立足本专业考研也会提高考研的成功率。第二:选择自动化相关专业。自动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相比于普通的机械专业来说,选择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会接触更多智能化方向。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推动下,未来自动化相关领域的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第三:选择计算机相关方向。人工智能虽然是比较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数学、控制学、计算机、语言学、经济学等等,但是人工智能的研究生教育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所以选择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研究方向也是比较常见的选择。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机器人学六大领域,对于机械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选择机器人学是不错的选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充耳

重大改革,人工智能将被纳入高考科目,连小学生也都要学

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爆发,人才缺口已成限制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问题。但近期,频繁释放的消息正在显示,从教育上根本解决人工智能人才问题,已成中央实施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最新的一个信号是,昨天刚刚结束的国考中,人工智能进入了国考试卷。别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试,人工智能就因为最近比较火,跟类似的社会话题一样才进入到国考试卷的。实则不然。国考的全称是2018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从考试的全称看,试题的内容和方向,将中央机关人员是否具备某项能力的重要测试。人工智能的入选,则意味着中央机关公务人员必须对人工智能拥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要把握人工智能的方向。要知道,当前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不仅仅是从业人员短缺,而且也是相关政府机关服务人员和监管人员的短缺。如果人工智能产业要持续性的爆发增长,就意味着服务与监管跟得上,这可能要比从业人员短缺更为重要。而这,也是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相比于国考是对公务员体系的人才应急教育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重大改革也悄然而至。2017年新高考改革试点的浙江,在7科选3门参加高考的学科中,纳入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而最新的消息显示,浙江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从2018年起浙江省信息技术教材编程语言将会从VB更换为Python,这意味着Python确定进入浙江省信息技术高考。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Python。Python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被誉为最好人工智能的语言。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的功能就是靠Python的程序编写来实现的。那么,Python被纳入信息技术的高考,就意味着人工智能进入到了高考科目。实际上,不止浙江。北京和山东,也确定要把Python编程基础纳入信息技术课程和高考的内容体系,Python语言课程化也将成为孩子学习的一种趋势。尤其山东省最新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也加入了Python内容,小学生都开始接触Python语言了!!而这背后,是国家政策的不断释放信号后,在地方和具体教育领域的一种落地。在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等内容。而科技部牵头制定《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部委机关,就有教育部。教育部所参与的内容是,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同时,在高校层面,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在宏观层面推进的同时,教育部也有具体的改革动作。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17年10月11日发布了“关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体系调整”的通知,决定自2018年3月起,在计算机二级考试加入了“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科目。按照以往的经验,新加入的考试科目,考试难度一般会比较低。而且相对于传统的C语言等科目,Python比较简单,对于大学在校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教育部也希望以此,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层面的普及。由此也能看出,国家在解决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方面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机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编码能力将成为可以预见的未来最深层次的人机交流的基础。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就像几乎每个人都该学习读写一样。所以,学习Python,做数据分析,跟语文、数学、游泳、开车一样,是通用技能,现在打好基础,以后学什么都轻松。AI内参: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解读人工智能政策、市场变化,捕捉AI最前沿的信息。目前,已入驻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网易号、一点资讯、大鱼号等多个自媒体平台。

美人计

刚刚,浙大发布“意识、脑与人工智能”十大科学问题!

2018年9月,浙江大学发布“双脑计划”,布局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会聚研究,聚集全校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物质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众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启探索脑认知、意识及智能的本质和规律。2019年4月,浙江大学召开“意识、脑与人工智能”圆桌论坛,吴朝晖院士、段树民院士与倪梁康教授(文科资深教授)分别围绕“意识”问题,从计算机科学、脑科学、哲学角度作主旨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跨学科问题。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双脑计划”相关团队组织哲学、计算机科学、神经与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聚焦意识与脑、意识与人工智能方面的重大问题,经过反复讨论、不断碰撞、深入凝练,最终提出了十大具有前沿性、挑战性的科学问题,旨在引领国内外学术界的思考,推动意识、脑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研究。2019年4月,“意识、脑与人工智能”圆桌论坛举行“意识、脑与人工智能”十大科学问题具体是什么?一起继续往下看!一、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意识曾仅是哲学家的研究领域,但随着神经科学发展,科学家逐渐参与到意识本质的研究中。目前大部分观点认为,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元,其生物学基础是脑中多个神经网络间的相互作用;也有研究认为意识的产生由相对独立的脑结构(称为意识开关)来主导。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及其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例如,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否唯一,能否在神经元以外的物质载体上制造出意识等。二、“人工意识”是否可能?从人工智能向人工意识的发展,必须考虑将人工情感和人工意欲的因素纳入人工意识和人工心灵系统的可能性。可尝试通过对神经回路的复杂性的把控来解决所有类型的意识涌现(表象、情感、意志)的复杂性,并在神经系统中找到作为意识之自身觉知(qualia)的对应项。三、机器如何理解人类的情感表达?在人机共生社会,需要解决机器人与人类的自然交互问题,以使得机器人可以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产生共情、共鸣和自然的社会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机器如何理解人类的情感表达。四、强人工智能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弱人工智能在解决特定领域问题中,展现出了强大到可以比肩甚至超越人类的能力,但也暴露出通用性弱、学习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回归强人工智能的“初心”,即研究人类智能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探索人类为何能利用有限的算力实现通用智能、如何在小数据条件下完成高效学习等问题。五、意识的信息机制是什么?意识是指一个人体验自身存在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录或者像机器人那样对刺激做出反应。研究意识的信息处理机制,需要重点关注信息处理的主观性(subjective)、结构性(structured)、特有性(specific)、统一性(unified)和确定性(definitive)等问题。六、脑机融合能否实现超级智能?脑机融合是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脑与机的双向交互、相互适应及协同工作,最终达到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的融合,其目标是实现更强大的智能形态。鉴于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的互补性,如何实现生物智能和机器智能的互联互通,融合各自所长,创造出性能更强的智能形态是核心问题。七、情绪情感的脑机制是什么?情绪是个体对一定程度的复杂情况做出反应的特定状态。情绪情感的产生涉及感觉、知觉、动机、奖赏、评估、感觉-行为转换等多种脑功能,并参与修饰和调控记忆及相关认知过程。人类智慧的形成和复杂社会体系的建立,均与情绪情感程序的进化和固化有关。情绪情感相关精神疾病也在持续和广泛地困扰人类社会。因此,研究情绪情感的脑机制是脑科学研究领域最令人兴奋的方向之一,其研究成果也将为相关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八、学习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动物需要适应环境变化,而学习就是神经系统把环境信息转变成经验的编码过程,与学习密切相关的记忆则是神经系统对这些经验的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研究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是神经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是阐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键。九、潜意识的脑科学机制是什么?潜意识指“已然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水平的心理活动过程或内容”,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心理现象,可能成为阐明人类意识大脑机制的突破口。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等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以及脑图谱技术、基因技术的进步,对潜意识的脑科学机制研究可能会有更大的突破。十、人类决策的脑处理机制是什么?决策脑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决策偏好的神经机理还远未被揭开。系统探究决策脑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决策者价值权衡过程的神经基础,还能为基于神经信号预测人的决策倾向,以及诊治决策异常相关脑疾病提供科学研究依据。内容来源:浙江大学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创新2030计划)网站制图:浙江大学微讯社 刘燕燕部分图片来源:卢绍庆丨网络今日编辑:佳乐责任编辑:金云云 缤纷浙大2019年8月26日至31日,浙江大学TruSense团队赴荷兰参加一年一度的SensUs国际大学生生物传感器设计大赛。大赛由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主办,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所支持。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力全教授为指导老师,由来自理、工、农、医、商等多个专业的同学组成的浙大TruSense团队,是亚洲唯一受邀参加该赛事的队伍。他们通过一年的努力来研究血浆中阿达木单抗等蛋白浓度的快速便携化检测方法和仪器。8月30日(星期五)16:00-23:00,比赛将通过直播的形式向场外观众传达现场赛况。此外,比赛考虑队伍在健康领域的影响力设有公众启发奖,由现场观众和广大网友投票产生。投票时间:2019年8月29日21:00-8月30日21:00。直播地址及投票链接:https://digital.sensus.org/TruSense团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了解投票详细规则及更多详情,可扫码下方二维码:

鱼美人

统计学专业本科生读研时想选择人工智能方向,考研该选择什么专业

首先,对于统计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如果未来想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考研时可以选择计算机相关专业,在大的方向上可以选择大数据、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表示等。长期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都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虽然当前不少高校在本科阶段也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但是目前要想获得更强的岗位竞争力,读研是比较现实的选择。统计学是大数据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统计学的本科生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大数据知识,所以统计学专业本科生读研选择大数据方向是比较不错的选择,而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之间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不少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毕业后也会选择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统计学专业学生进入计算机专业读研之后,一定要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程序设计能力,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岗位对于程序设计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早期人工智能领域对于算法工程师的程序设计要求并不高,但是当前算法工程师的岗位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一方面岗位比较少,另一方面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一点对于数学和统计学专业出身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引起重视。最后,如果明确了读研时要选择计算机专业,在本科阶段除了要重视考研所涉及到的专业课之外,还应该适当拓展一下自身的专业知识面,这对于考研复试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斗牛牛

大数据专业考研是否能选择人工智能相关方向

首先,答案是肯定的,大数据专业的本科生在读研的时候完全可以选择人工智能的相关方向,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动推理等,还可以选择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向,比如智能装备等。大数据专业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三大部分内容,所以大数据专业在读研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既可以选择传统计算机相关的研究方向,也可以选择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方向。大数据专业读研选择人工智能方向,存在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大数据本身与人工智能关系密切。人工智能的研究需要三方面的支撑,包括数据、算力和算法,在大数据的支撑下,目前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已经有所突破(机器学习等),所以数据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人工智能是大数据的重要出口。从应用层面来看,大数据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如何应用数据,而人工智能就是大数据重要的应用出口。所以,不少大数据方向的研究走到一定程度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第三:基础知识结构比较统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基础知识结构上比较统一,所以从大数据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并不会感觉有明显的跨度。在大数据分析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统计学方式和机器学习方式,所以很多大数据专业的本科生对于算法设计、算法实现、算法训练等研究步骤已经比较熟悉了,而这些步骤也正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常见步骤。最后,大数据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所以本科阶段选择大数据,到研究生阶段选择人工智能是不错的选择,也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