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财务发展探索:财务的未来之路吐故纳新

财务发展探索:财务的未来之路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核心观点:舒适区内危机四伏,机遇存在于舒适区以外的新环境中。假设你可以从零开始,你将会如何设计打造你的财务团队?团队 结构会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有所相似吗?该结构可以在未来运用多 久? 5年后还会保持不变吗?或者未来还需要这样的财务团队吗? 今天,我们正经历的快速变革跨越技术、数据、技能和文化,由此所 创造出的机遇,远远超出了效率提高和成本节约的范畴。这使得我 们有机会去设想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完成工作,并为业务增添更大 价值。这也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反思目前所做的一切:不仅是如何执 行完成工作任务,而是进一步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究竟是否还有必要 继续此类工作。为了迎接挑战,我们需要回归最基本问题:为何设置 财务职能?是为了满足哪些业务需求?这些需求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科技与数据的发展 为了紧跟变革潮流,财务职能需要充分利用技术及其带来的所有可 能性。基于云环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将大大提升数据可用 性,从而支持企业有能力挖掘更深的洞见,同时也减少了一部分财 务团队工作负荷。我们将如何利用这部分节省下来的财务团队的产 能?我们是否应该考虑以此为契机开发新的洞察力,不仅改变财务 在企业中的作用,还进一步激发财务行业本身的文化转型?如果只 是把财务部的这一“过剩产能”简单狭隘地视为增效节支而不加以 充分利用,将会导致领先企业的财务部错失为企业增值以及保护企 业利益的重大良机。需要具备适应能力 财务职能本身也面临着风险——无法应对迅速的变革,从而与业务 部门越发脱节。我们的研究表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同行相比,西欧 企业的首席财务官可能不太愿意接纳重大变革。这或许是受监管环 境、经济前景的影响,甚至源于潜在的文化或代际问题,即与那些刚刚踏上职场的人士相比,已处职业生涯后期的管理者们积极推动变 革议程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这不但会削弱财务职能在业务中的影响 作用,还将对业务本身造成威胁。迟迟不肯改变的企业势必为潮流 所摒弃。而财务部门若想支持企业应对颠覆,首先必须自身转型。科技的影响 大多企业的财务职能在当初创建时,都承受着与系统和数据相关的 压力与限制。然而这些来自于系统和数据的限制正逐渐消失——特 别是在增长型经济体和行业当中。由于财务职能主要关注的是季度 和月度报告,它们在共享服务、业务合作模式和处理短期问题等方 面,无疑变得相当“制度化”。然而,这些现象是由于未充分整合、无 法联动的系统所直接导致的,随着我们转向更加连续的财务报告周 期,各方越来越期望财务部门能着眼未来、而非过去,并且摆脱战术 思维,从战略角度进行考量。但是,我们也不能错误地设想,单凭技术投资便可解决所有问题:确 保技术在企业中得到全面应用,并以此积极提升员工和客户的体 验,对于充分发挥技术实施的价值至关重要。能否建立通用流程模式? 随着我们逐步转向基于云的解决方案,财务流程将越来越需要依靠 技术支配。这种财务流程与报告的标准化,将为企业引入一套通用 流程。从单一层面上看,大多数财务流程都相对简单,但由于我们搭 建的组织架构增加了报告维度的复杂性和跨系统的数据碎片化,最 终导致整个财务体系变得十分庞杂。实际上,我们今天所做的许多 事情都不必如此繁琐。我们绝不应设法利用技术对不良的流程进行 自动化来欲盖弥彰。组织变革的挑战 我们通过研讨会和全球调查了解到,虽然市场对数据和报告方面的 变革已经不再陌生,但若是提到有关文化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反应 就会截然不同。毋庸置疑,受访者深知变化必将到来,不过近半数都 认为,变化并不会在未来五年内对其产生影响,这也暗示着他们仍 乐于停留在舒适区中。也许,财务专业人员之所以对这一改变不加 以重视,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自身将受到怎样的影响、或需要如何 应对——尤其是就未来所需的技能而言。很多时候,财务部门在报告和业务支持等领域的表现会被评价 为“足够优秀”。但我们务必注意戒骄,并应该始终努力改进。财务部 门目前执行的许多职能都可以下放,通过自助服务的方式完成。如 果财务职能与业务部门脱节 ,被认为越来越与业务不相关,只单纯 负责外部报告和监管合规事宜,那么财务部门凭借其自身的独立性 和能力去助力企业决策的角色就会丧失。适应业务发展的财务职能 财务职能需要提高其灵活变通性,以帮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环境 下,制定实现利润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虽然成本和效率 依然是财务职能的关注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与解决业务问题和 为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多价值相比,仅仅改善财务职能的内部运作方 式只能产生十分有限的影响力。这意味我们要开拓思维空间,更广泛地考量业务需求以及未来的财 务运作方式。当交易变得更为实时性,基于最新信息做出快速决策 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不可能再等待财务部门用一个月时间来跟上 业务进度。许多企业都迫切希望,财务能够超越传统职能领域、有效 参与决策。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业务环境中,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需要决策支持,尤其是来自财务部门的助力。进化势不可挡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企业必须围绕长期战略目标做出决定,并在 达成短期绩效和中期成果之间建立妥善平衡。而财务部门因其独特 的优势地位,能够提供制定此类决策所需的洞察力。然而,为了发挥 这些功能,财务组织必须进一步推动自身发展,发挥更积极主动的 咨询作用,同时坚守为企业管治而需履行的监督、内控的职责。由于科技发展,某些财务部门的职能则有可能在未来被技术代替, 这也是新兴技术进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如果至今仍在做“壁上观”、 仍在绞尽脑汁分析发展财务团队的技能功能和工具的投资回报率 是否丰厚,这样的企业可能会由于缓慢的反应而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此显著的变革节奏既意味着挑战,也蕴藏着机遇。对财务专业人 员来说,最大的难点或许在于务必要积极主动地探索,以崭新角度、视 野去把握契机、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审时度势、放眼未来的愿景,否则 我们将很难有效推动财务职能的彻底转型,以及角色的升级换代。1. 挑战:展望难 以预见的未来1.1 预测充满颠覆的世界发展趋势 了解我们的目标 或许我们研究的最根本问题在于:财务的目 标是什么,以及为企业提供的最终价值是什 么?对于参与我们本次研究的众多参与者来 说,财务工作的目标正在悄然转变。尽管其 传统的“管家”和监督功能依旧处于一个重 要的地位,但其仍然会受到诸多挑战,譬如 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数据导向型视野带来 的诸多机遇、以及来自行业颠覆性力量的现 实压力。因此,财务职能如何在企业实现整体目标的 道路上发挥出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否要求 我们改变习以为常的文化?本研究通过访谈 和研讨会,对这些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了解变革过程 未来充斥着不可预见性。借用许多评论家的 观点,我们正处于一个飞速变迁的时代,其 变化速度史无前例,自然也带来诸多不确定 性,令我们更加希望前路能受到明确指引。 财务职能也无法独善其身。我们已就其未来 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很多探讨——尤其 是在ACCA成员和普华永道客户之间。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其中是 否存在什么相同之处?哪些证据可以为此提 供支持?其中有多少只是乌托邦式的美好想 象,又有多少能够成为指日可待的现实?而 我们对于财务职能的未来规划是否足以高 瞻远瞩?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询问了受访者关于未来 一年、三年(中期)和五到十年(长期),财务 职能将发生多大程度的改变?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财务职能的角 色将在未来十年发生重大变化(参见图1.1)。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这些变化进行分类呢?解读颠覆性力量 我们常常谈论行业颠覆对企业的影响。通过 对一些老牌企业(比如柯达公司)的关注,我 们可以了解技术革新和消费者习惯变化对 商业模式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但很多时候, 企业(包括柯达在内),虽然意识到了环境的 变化,却往往选择视而不见。我们无法停止行业颠覆的脚步,那些应时顺 势的成功企业将继续发展壮大,而那些闭门 造车、固步自封的企业则会被逐渐淘汰。这并非意味着,这些行业颠覆性的力量对所 有市场都会产生同等的影响。比如,技术进 步在中国和西欧经济体发挥的作用是截然 不同的。在中国,科技的影响力主要是高科 技企业的集群叠加造成,并非由颠覆市场的 后起之秀的新加盟而造成。作为财务团队,我们需要更广泛地获取信息, 才能更好地预测这些发展趋势。如何构建未 来一直都是个棘手的难题,因此在应对变化 时,灵活运用财务洞察力深入了解各项业务 的背后推动因素,正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一则明显的实例就是无人驾驶汽车对整体 经济的连锁影响,普华永道的颠覆性趋势研 究团队,以机场运营的案例,对此进行了清 晰诠释。这些行业的领导人需要反省一些根 本性的问题:停车场产生的收入和毛利润是 多少?如果消费者转向使用无需停放的共享 无人驾驶汽车,机场运营的经济状况是否会 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发散性思维是构建未 来发展趋势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1.2 建立愿景 变革管理领域的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指出展望未来的风险:“尝试预 测未来,就像在黑夜里,驾车行驶在没有灯 光的乡村道路上,同时一直望着后车窗。”如果我们无法确定变革之旅的最终目的地, 就很难规划未来之路。作为个人,我们应对未来的方式通常是寻求社会的认可来确定 对未来方向的把握,但技术变革的速度如此 之快,甚至于我们很难预判未来三年的发展 趋势,更遑论十年之久。我们所能做的,只能 是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面对这种迅猛变革 的态势,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zabeth Kubler-Ross)在其著述《论死亡与濒临死亡》 (On Death and Dying,Kubler-Ross,1969 年)中提出的库伯勒-罗斯模型(即悲痛的五 个阶段)等理论,也似乎即将被淘汰。财务职能进化的基础维度 本报告中,我们力求运用已知的信息,去预测 未知的未来。虽然这是一个极富挑战的任务, 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知识和职业 经验,来预测未来可能的职业架构、技术和数 据等方面的趋势将引领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来对财务转型做出定义 (如图1.2所示)。传统上,我们一般会谈及 人才(技能)、流程和技术对企业转型、以及 内控系统构建的重要性。鉴于数据对企业制 胜的重要性,应将其列为第四个维度。而为 所有这些维度奠定基石的,则是贯穿于企业 乃至财务部门的能在转型中灵活适应型的 企业文化。本报告分别针对这五大维度进行了分析,研 究基础包括对未来财务职能的各种假设,以 及普华永道专业人士在广泛从事相关领域工 作的过程中,通过深思熟虑形成的专业意见。构建未来一直都是 棘手的难题,因此在 应对变化时,深入了 解各项业务的驱动 因素并应用财务洞 察力,正变得越来越 不可或缺。没有任何两家企业会 在发展历程中处于相 同位置。行业、地理位 置和企业规模都将成 为影响因素。1.3 未来财务职能的特征:六大假设 如上文指出,许多与ACCA成员和普华永道 客户的讨论都涉及财务的发展趋势和对未 来的预测。这些讨论所面临的困难是,尽管 大家也提出了一些框架性的共同假设,但更 多的观点却是五花八门的。然而如果从各个 行业、企业规模和地域的角度来横向比较, 这些想法又显示出了较强的一致性。ACCA和普华永道将这些观点结合起来,设 法识别出人们对财务职能未来发展的共同 想法和认知,并向市场反馈、呈现这些观点, 以验证其真实性并寻找实际证据支持。研究团队提出了六种假设(参见表1.1),概 括了推动财务职能发展变化的一些重要趋 势。每种假设都获得了一系列实例的估证。 在与ACCA成员和普华永道客户检验这些 假设的过程中,我们力图分析这些假设的可 能性和维度、这些趋势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何处能够找到领先实践的例证。 这些分析结果构成了本报告的基础。没有任何两家企业会在发展历程中处于相 同位置。行业、地理位置和企业规模都将成 为影响因素。一家企业的起源、及其历史遗 留的流程和系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报告还纳入了普华永道专业人士的观点, 以阐明这些发展趋势带来的相关机遇。 云技术如何促进未来的财务职能及其对 流程的影响(第二章第2.1节)。 开放数据的相关性、财务职能的领先洞察 以及良好的数据治理(第二章第2.2节)。 发展演变的技能和人才议程(第二章第 2.4节)。 通过必要的财务文化转型以支持财务职 能的变革(第三章第3.2节)。2. 探讨财务发 展的六种假设通过访谈和研讨会,我们对上述六种假设进行了调查,参与者普遍认为这些假设确实体现了财务领域的主要发 展趋势,并且是构筑未来财务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数据为各种观点和探讨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众多专业人 士来说,主要的挑战在于这一愿景究竟多久可以实现,而一些企业则认为,这些假设很快就会成为现实。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受访者:他们是否相信 这些假设会在其企业中成为现实;如认同, 那么大致的实现时间是短期(一年)、中期 (三年),还是长期(五到十年)。调查结果如 图2.1所示。认同者与质疑者显而易见,我们可以将受访者和研讨会参与 者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认同者”,他们相 信改变终会到来,只是不确定变革造成影响 的速度;另一类则为“质疑者”,他们认为重 大变化不太可能发生。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中,我们将研究这种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否 与地域和人口构成有关。相比快速发展新兴经济体(如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受访 者,发达经济体(如英国和爱尔兰)的受访 者对变化所持态度相对保守,这或许是因 为相对而言,在新兴经济体,变化革新的速 度遥遥领先。正如我们在第三章第3.2节的 观点文章中指出,这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 为与政府、行业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紧密联 系所导致。未来的财务团队不仅 需要进行回顾性审 视,还需要积极地展 开前瞻性思考。有关 这一问题的讨论清楚 表明,必须重新思考 财务的文化和目的。 可预见与不可预见 受访者已达成一致共识,数据的使用不仅正 在成为广为接纳的现实,而且是财务变革中 非常必要的环节。图2.1中受访者对于前两 项假设的反馈也体现了这一点。然而对于后 两项假设(财务团队构架更灵活并趋于虚拟 化,和领导角色将发生变革),受访者并不确信 财务部门所特有的结构化元素会逐步进化。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澳大利亚、英国和中 国之间存在如下明显的地域差异。 英国对财务未来发展持有最为“保守”的 看法,大多数受访者的回应是“不太可能 发生变化”。 中国对财务当前和未来状况持最为“激 进”的看法,受访者中认为“目前正发生 变化”或“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发生变 化”的人数最多。 澳大利亚对六种假设的回应较为“中立”, 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将在五到十年内发 生变化”。 同样,我们的调查反馈也突显了在金融机构 与企业内财务部的受访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企业受访者对财务未来发展持更为“保 守”的看法; 金融机构受访者则对财务未来发展持更 为“激进”的看法,他们特别关注新的财 务技能和角色。这可能是因为首席财务官固有的保守性致 使“财务职能将虚拟化”和“首席财务官角色 将变更”两项假设难以被接受,这一特性在传统的市场中尤为显著。然而,需要引起管 理者警惕的是变革终将来临,无视变革的企 业将难以实现长远成功的发展。运用灵活可变的思维模式应对创新和团队 领导力建设,才能直面持续变革和快速发 展,塑造未来财务职能。财务的未来之路 研究显示,思维模式转变是众多受访者所面 临的首要挑战。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传统的 财务角色基于手工流程和早期计算机操作 流程之上,但这种以月度为周期截取“真相” 的传统财务角色工作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未 来财务团队不仅需要进行回顾性审视,还需 要积极地展开前瞻性思考。有关这一问题的 讨论清楚表明,重新思考未来财务工作的文 化和目的意义显著(参见第三章第3.1节)。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每一种假设,并分 析受访者的回应及潜在影响。在本次讨论 中,受访者普遍表示,他们正逐渐转向更实 时的决策(第2.1节),并充分利用企业数据 规模化(第2.2节),从而产生专注于业务增 长的财务洞察(第2.3节)。这项工作要求我 们应用新技能、发展新角色(第2.4节),从而 使财务为企业提供更广泛的作用(如第2.5 节的讨论)。最后,我们在第2.6节中还分析 了这些假设对财务职能领导力及其整体目 标的影响。对于每种假设,我们都根据受访者的工作地 点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横向地域比较,并在列 表中展示了对于研讨会参与者的一些代表 性发言。2.1 可访问的可信数据将推动以客户为中 心的实时决策 在我们调查的受访者和访谈对象中,这一假 设的接受度最高:87%的调查受访者认为该 假设会在自身企业中成为现实,有三分之二 的调查者认为将在短期和/或中期实现。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国家间的差异较小,这 表明对于大多数财务专业人士来说,以客户 为中心的实时决策正在成为现实,或将在中 期内实现。研讨会参与者和受访者也持相同的看法。其 关键在于,需要着力借助大数据去制定更妥 善的决策。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来提高预测 能力,将有助财务专业人士继续占据企业决 策的核心位置。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参与者 指出,人为判断与解读仍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处理偏见和风险问题上。统一的数据真相?研讨会的很多参与者都指出,企业需要建立 数据“统一的数据真相”:即有且仅有一组能 够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数据,以此支持有效 的决策。但作为财务专业人士,我们习惯于 追求数据100%的准确性。在研讨会中,我们 也对此进行了质疑,如果数据准确性只有 80%,做出的决策是否会有所不同?在实现 数据准确性之前,我们是否需要推迟决策?对很多人来说,历史遗留的系统成为了他们 最大的绊脚石。因面临着应用程序之间无法 实现数据联动的重大挑战,他们无暇顾及数 据的重要作用,更不用说要建立一套“事实 版本”数据。体现在流程上,不同数据源之间 的对账仍然是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 否成功应对这一技术难关,很可能会成为决 定财务部门未来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如 果缺乏重视、缺少投资开发相应技术工具, 可能会引发企业内部的财务职能被逐步边 缘化。云应用程序的影响 我们看待系统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云应用 程序的出现意味着,我们无需聚焦在涵盖所 有业务流程的全能软件套件,而是选用那些 通过应用编程接口(API)连接在一起的,针对特定领域的“同类最佳”应用程序。例 如,SAP推出的新一代商务套件S/4HANA, 就是以财务核心应用程序为起点(这一概念 被称作“数字化核心”,如图3.2所示)。如果 我们实现了这一数据联动,就会降低对账的 必要性,同样的,月末结账流程也会相应变 得不再如此重要。开放式架构技术使相互竞 争的供应商能够开发附加产品,从而增强核 心应用程序。这有助提高核心应用程序的灵 活性、功能性、以及潜在使用寿命。云解决方案的实施带来了颠覆性的转变。对 许多企业来说,通过量身定制的企业资源规 划( ERP)系统提升流程效率,是拉开市场差 距的不二选择。而基于云的“同类最佳”应用 程序的实施则意味着,企业将共享基于该最 佳应用程序的通用商业模式。因此,市场差 异化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将转变为对客户的 响应速度。而企业对客户至上理念的认同, 将成为制胜的关键。内部流程和控制,不应局限于量身定制,而 应主动适应云应用程序的功能,这同时也是 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此前凭借相对竞 争对手较优的流程而取得的商业优势正逐 步丧失,取而代之的,是凭借基础数据质量、 流程处理速度和洞察程度来占据先机。随着历史的变迁,财务和业务的需求已发生改变,例如随着报告要求 或维度的不断变化(包括客户/渠道/产品盈利能力、可持续性报告等 因素的重要性水平的提升) ,企业围绕其核心ERP开发了诸多定制化系统和工 具,从而使ERP系统的承载规模逐年增加。这种策略导致财 务职能被迫与多个各自为政的系统合作,从而无法为业务提供快速、 精确且可靠的数据。未来的“数字化核心”模型将强调一个更轻盈、更简洁、更灵活的“核 心”平台。 “数字化核心”通常只专注于处理最基础的交易型财务数据 。必要时,可通过与其他“非核心”职能相连接获取其数据。定制化 程度较高、与业务相关的“非核心”系统(如用于销售、财务建模、计划 和采购系统)安置于“数字化核心”外围,并顺畅地与轻量化的核心系 统连接。流程将产生于定制化系统与轻量化核心之间的自动化接口 上,以便为决策提供可靠、值得信赖的辅助信息。在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CFO将能够借助轻量、强大的“数字 化核心” ,随时汇总业务相关的所有数据,从而随时进行月末结账。 事实 上,月末结账可能会成为过去式。通过有效利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 术的力量,财务职能可以探索其他可能性,如根据特定产品的生命周 期追踪财务绩效。未来,世界上将存在两类企业:一类企业顺应技术 变革调整其财务职能,并利用轻量“数字化核心”轻松掌握数据;另一 类企业则仍然严重依赖繁琐的核心EPR系统完成月末结账。但尽管如此,这一对于未来颇有投资眼光的议题却对未来的财务职 能带来了生存挑战。企业管理层可能会绕过数字化核心,直接进入源 系统进行决策。例如,数据专家可能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专 家合作(用来追踪从促销活动到实际销售的各种趋势) ,从而忽略所有核心财务系 统,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决策分析。如果我们开始依赖非核心财务系统制定决策甚至生成财务信息,那么 如何确保财务信息遵照完整性的原则要求?为确保其完整性,财务职 能发挥的作用将会急剧收缩,随之而来的,是不良财务报告与决策风 险的加剧。但是,只要能意识到财务规范可以为新技术带来的价值,每个CFO都 能够从容应对这些挑战。规范和严谨一直都是财务职能的根本,在拥 抱新的“数字化核心”过程中,我们必须仍然将它们始终位于员工思 想的核心。这些技能和态度将帮助财务部门构建业务各方对其产生 数据的信任度,从而使企业更加信任财务工作,越来越倚重财务职 能,由此实现战略目标。财务部门务必认识到,必须尽快加强数据的有效性、高质和同质性, 以减少“数字化核心”中出现失误的例外情况。如若财务部门必须修 正编码或在“数字化核心”中手动录入交易数据,财务职能又会恢复 到交易型后台的传统角色。而一旦我们着手消除数据中的模糊性并实施相关基于规则的交易处 理模式,便可借助大数据和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等工具,用来大幅提升 业务洞察和信息预测。所以最重要的是,财务规范和现代化工具两者 都必须保持并重,始终处于未来财务职能的核心地位。假设数据的准确性为90%,机器人(工作速度和持续时间均超过人 类)负责处理另外的9%的重复性任务,比如根据相关规则验证数据、 利用算法确保数据没有任何问题。 此外,只要数据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重复 性,我们就可以开始给机器人赋予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 “数字化核 心”即刻拥有提供预测性输出及数据验证的能力。综上所述,财务职能必须充分理解其在构建未来财务信任方面的重 要作用,因为只有建立财务信任,才能使未来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和 区块链等技术为企业带来真正持久的商业优势。 以技术为先驱 过往很多技术实施失败,归其原因在于用技 术去匹配所存在的问题(“以解求问”)。传统 智慧告诉我们,技术只能用来支持企业转型 和变革,决不能成为变革的唯一驱动因素。 若如此,企业变革往往会问题重重,甚至遭 遇失败。我们是否正处于开始受到挑战经典理论的 时代?技术是否已成为先导力量,而非助推 因素?我们是否需要具有特定技术,才能成 为适应未来发展的财务职能?我们是否需要 建立类似数据共享平台或数据湖的架构,才 能促进财务转型进入下一个阶段?我们可以从对话中明显看出,只有改变对 待技术的方式,才能成功发展新一代的财 务职能。技术现如今面临的挑战是,需要以可控的方 式更快地实现更高的价值。这涉及到众多术 语,例如:敏捷行动(Agile)、敏捷开发 (Scrum)、精益管理(Lean)、六西格玛(Six Sigma)、开发运营(DevOps)等,不一而足。 每一个术语的核心都是需要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速度,适应客户(包括内部客户与外部 客户)不断改变的要求。如何简化工作,而非 使其复杂化,这对所有企业来说都绝非易事。那么,应采取何种行动? 明确定义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目标 客户。 确定能够实时识别客户行为变化的 关键指标,并认识到这些指标将包 括来自企业内外不同来源的运营和 财务数据。 为整个企业(包括财务职能)制定技 术战略,充分利用同类最佳的云系 统组合。 优化财务流程,确保它们可以提供 尽可能准确的实时信息。为实现行之有效的实时决策,我们需要对业 务各方开放相关、可靠的数据。2.2 可信数据将在整个企业内开放和共享 数据被视为未来企业的核心,78%的调查受 访者认为这一假设将在中短期内成为现实。毋庸置疑,未来的成功企业将需要密切关注 自身所拥有的数据及其使用方式,企业决策 也日益聚焦于对趋势的理解(如第2.1节的 讨论)。若想有效实现这一过程,企业就必须 考虑如何处理数据。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 企业使用的数据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并非所有与决策相关的数据都由企业内部 生成。因此,我们还需要充分利用来源于其 他企业的数据,以支持更加详尽的分析。如图2.3所示,在数据使用方面,新兴经济体 或许比发达经济体的适应能力更强:41%的 巴基斯坦受访者和37%的中国受访者表示, 这一情况目前已成为现实,相比之下,仅 29%的英国受访者持相同看法。有关信任的问题? 不过,令研讨会参与者最困扰的问题仍在于 信任感、真实性、缺乏内部有效配合以及内 部的判断标准。一些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在 整个企业中共享数据持开放态度,但前提是 他们可以决定与谁共享。目前我们尚未达到 可以“信任”企业所有人员的程度。能否做到 这一点,将是财务部门能否成功的关键。但 必须认识到,这种数据流并不仅仅来自企业 内部,我们应越来越多地获取企业外部的可 信数据源,从而充分挖掘分析深度。我们能否假定,所有数据都可以被公开?显 然这一想法不切实际。个人数据显然不在开 放之列,因为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收集数据 的主体,并且严格管控数据使用的方式。组 织需要充分并准确地了解,应使用哪些数据 来做出有效决策。一些受访者认为,会计师 在维护整个企业数据的控制和整合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因为他们能够从全局视角看 待企业,而其他部门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数据治理 本次研究参与者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财务部 门是否应当扮演数据治理的角色。但毫无疑 问,财务人员在确保数据的条理性和相关性 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需要 持续和妥善管控的过程,也是使用分析法和 人工智能工具的先决条件,即务必确保数据 的清晰和准确。受访者普遍认同的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和区块链技术将构成交易处理流程的基础。(在《机器学习:科学向左,科幻向右》 (ACCA 2019年)和《专业会计师导读:分 布式账簿和区块链技术》(ACCA 2017年) 系列报告中,ACCA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 讨)。财务职能的技术演变是其未来转型的 核心。 财务部门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数据处理方 法。如今,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之间的界线 日益模糊;从技术角度看,财务数据只是具 有财务价值的运营数据。因此,财务需要在 整体数据治理中发挥更为全面的作用。这并非意味着,数据如果不开放,其价值就 会降低,而是让我们开展交互(crosscorrelate)分析,更好地理解数据元素之间 的关系,进而利用机器学习等工具改善预测 效果。那么,应采取何种行动? 了解驱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数据,确 保对其进行妥善治理。 开启企业有关数据所有权的文化变 革。 确保财务职能得以掌握充足且适当 的数据管理技能。如果能够在企业内部获取更可信、更开放的 数据,同时能够认识到外部数据在企业建模 方面的价值所在,那么我们就能真正获取更 深入的洞察力。企业若想公开可信数据,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它们必须担负 起保护这项资产的责任。 企业无疑需要在数据的开放性和保密性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实现 恰当的平衡,在利用数据的同时避免收集、使用甚至披露私人(或涉 密)的细节,是企业面临的持续挑战,也是必须持续关注的问题。随着2018年5月25日在整个欧盟国家范围内全面生效的《通用数据 保护条例》(GDPR)的颁布,当前社会对隐私问题的关注显著增加, 但对财务职能来说,永远不应低估数据保密的问题。无论是定价指标等保密或商业敏感数据,还是用于确定下一个店铺 位置的评估参数,抑或是客户姓名、住址及购物历史等隐私问题,都 需要将数据治理和控制纳入整个数据管理生命周期,并反复与所有 业务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企业管理层应设计、实施并追踪适当的治理与控制指标,这一点至 关重要。建立内部控制、及时整改不符合企业内部数据管理政策的 问题并加以贯彻,上述内控举措可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企业必须 妥善管理其数据资产”的理念。如果未能有效定义和严格实施全面的治理机制(包括清晰制定角色 和职责),则企业内外部对数据的信任度和信心值很快就会被降低, 甚至造成负面的财务影响。这意味着,应确保外部供应商也充分理 解企业对数据管理的相关预期。建立治理机制并不意味着对数据的使用说“不”,而是最大限度地减 少风险。这相当于给数据库配备“督察员”,而非“警察”——其目的并 非阻止人们使用数据,而是帮助各相关方更安全地使用数据。就个 人而言,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数据可能带来的益处和风险,以及适用 于自身所在行业及组织的数据使用原则。例如,在邮购业务中,退货 量是衡量竞争力一项关键指标,但它对于业务跟踪和分析报告也至 关重要。治理机制中需要全面覆盖数据管理生命周期的以下四个阶段:1.收集:如何获取数据,包括衍生数据;2. 管理: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并保证其时效性;3. 使用:谁可以访问何种数据,出于何种目的,持续时长;4. 保留:数据将保留多久,保留于何处?许多企业缺失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明确与数据相关的职责分工(如通过RACI模型——即执行方、最终负责方、咨询方与知情方)。确定 的职责分工应贯穿整个数据管理生命周期。为了从数据资产中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企业还应当解决以下几个 关键问题: 财务无疑是企业业务绩效数据的保管人。但是,“谁是客户数据的 所有者?”往往是数据管理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不管答案是什 么,财务都需要在确定“谁”是客户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重要数 据项(如客户)建立清晰一致的定义和元数据,其带来的利益远远 超过不良数据规范和标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如今,由于数据存储的成本非常低,因此数据量最小化这一原则 往往被忽略。企业往往收集和保留他们想要的、远远超过“必要 的”数据。其结果常常导致数据冗余和数据重复——同时也导致 数据的不准确性。 成功的企业在整个数据管理生命周期都会对数据进行有效监督, 并充分理解“不良输入导致不良输出”的概念。无论是通过业务流 程自然输出的还是通过发布的信息,都需要对数据的获取过程进 行强有力的控制。通过有效的控制者监督数据的“采集”或“采纳” 过程,以确保不会因为引入低质量、不准确或非法的数据,而影响 外界对企业数据的信任度和信心值。采用涵盖数据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治理方法,有助企业在竞争中脱 颖而出。在数据驱动的当今世界,有效管理数据资产就相当于掌握 了成功的秘诀。如果数据得到有效且一致的管理,从数据中挖掘出 的深刻洞见就会成倍增长。而CFO仅凭从“月末关账”报告中获取数 据的状况将不复存在。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实施恰当的管理流程、控制和责任,可以为企 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和机遇。CFO应当不断自省是否自己处于企业中 不可取代的的位置来肩负起对企业所有数据(包括财务数据和非财 务数据)的责任。我们不应轻视这一挑战,因为当前组织所期望利用 的数据及数据源规模,已远远超出了CFO惯于使用的传统“核心财 务”的数据范畴。2.3 财务团队将专注于助力业务洞察,而非回顾性审视 该假设强调财务职能将把全部精力集中在 前瞻性的洞察、而非追溯过往;不会过于强 调历史数据和报告,而是更多地寻求有助未 来决策的规律。该假设在研讨会上引起了热 烈讨论,72%的调查受访者认为,该假设将 在未来十年内成为现实。对许多人来说,该假设代表了其他假设的巅 峰状态。很多人认为,这是财务职能从记账 员向决策支持转变的一部分(本节接下来将 对此进行进一步讨论)。调查显示,英国和爱尔兰受访者的看法似乎 较为保守,但对很多电子零售商、互联网企 业和初创企业来说,这是它们成功的关键之 一。因此,财务自我重塑的能力是保持相关 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过往经验对未来的借鉴作用 众多研讨会参与者和访谈对象强调,了解过 去对预测未来仍有指导意义。人们普遍认 为,如果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对于未来的思考 与探索上,往往会忽视历史进程中所带来的 借鉴与经验。因此,单纯的展望未来可能会 适得其反。但我们不能忽视,当前环境下,企业成功的 一个关键因素正是,能够深入理解并充分利 用自身所积累的原生数据。如今,消费者愈 发注重的是服务质量,其行为越来越变幻无 常、难以预测。为了充分利用数据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组织 需要优化并改善其技术战略。财务团队可能 抱怨其受制于多个不同系统,而无法有效提 供洞察。但这并不是引起问题的关键原因: 无论数据的准确率是80%还是100%,决策 结果往往都不会改变。而我们应该要做的是 投入集成软件,整合各种数据源,从而有效 地呈现信息。这一转变是否会对财务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财务活动重心转移 在ACCA和普华永道联合推出的报告《市场 变化的速度前所未有:您的财务职能可否胜 出?》中( ACCA/PwC,2016年),我们介绍了 四种财务角色的概念(如图2.5所示)。这些 概念体现了财务职能潜在的发展方向。记账员和尽职的管理者:这些角色侧重于核 心财会活动,寻求提高流程效率,根据法规 和准则进行监督。在问责机制日益驱严的大 环境下,财务专业人士必须勇于承担,对财 务报告的数字负责。这意味着记账人员必须转变为尽职的管理 者——即企业相信财务人员能够确保所管 理数据和流程的严谨性,同时通过共享服务 中心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记账人员和尽 职管理者的角色是否存在被自动化机器人 和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多年来,将常规流 程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和/或进行业务外包, 已被证明能够显著降低成本。沟通者/业务合作伙伴:这类角色应当从日 常的交易结果沟通与账务核对工作中解放 出来,并将工作重心转向富有见地的分析和 决策过程,从而推动战略的有效实施和落 地。这种财务职能向价值链上游发展的过 程,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作为基础,以充分 利用各个团队的能力,并专注于业务相关活 动。财务职能发展的最后一步则是成为真正 的业务合作伙伴——通过协调合作、培养正 确的技能、并以业务导向的逻辑和思维进行 沟通。此外作为本研究的一部分,我们还希望探 讨:随着财务转型的实现,将如何影响财务 角色的转变。总的来说(如图2.6所示),调查参与者认为, 除了记账人员以外,上述所有角色类别的优 先性在未来五到十年都会得到显著提高。沟 通者和业务合作伙伴与商业洞察和战略目 标紧密相连,并与实时决策(第2.1节)、前瞻 性规划的假设有强相关性。培养可同时应用于 整个企业战略和战 术层面的业务合作 伙伴技能。当按照不同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时,我们 发现会计师在经济活动中所扮演角色开始 出现某些重大转变。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 对中国(参见图2.7)和爱尔兰(参见图2.8) 的受访者回复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沟通者和业务合作伙伴这两 组角色的优势越来越重要。相比之下,在爱 尔兰(参见图2.8),记账员的角色在未来十 年将逐渐减弱。实现洞察需要财务团队具备广泛技能。财务 团队如何在企业内部开展工作以获取真知 灼见,则是下一项讨论的主题。那么,应采取何种行动? 认同收益递减规律;放弃对100%准 确性的过度追求。 制定数据管理战略,以克服系统和 流程差异导致的问题,并发展能够 整合现有数据源的系统。 对技术战略涉及的财务职能,引入 自动化工具。 培养可同时应用于整个企业战略和 战术层面的业务合作伙伴技能。如果财务重心发生改变,将对财务技能和职 业发展道路产生何种影响?2.4 传统财务的角色、技能和职业发展规划 都将会得以改变 如果我们通过加大对前瞻性决策的支持,使 得财务技能与业务更为密切地关联,这显然 将改变未来会计师所需具备的技能,以及他 们未来在企业中的角色。22%的受访者认 为,财务组织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需要新的角 色与技能。人们已渐渐认识到:未来成功的 会计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 要辅以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仍有23%的受访者认为,即使从长远来 看也未必会出现这种情况。(参见图2.9)。因 此为实现该目标,财务组织可能需要重新思 考其人才储备模式并对人才进行大力投资。 同时需要思考组织内是否存在某种不利于 达到投资水平的因素;抑或组织只是暂时无 法确定在何处进行投资?从受访者的地域分布可以看出(参加图2.9), 亚洲经济体的受访者对技能的发展规划最 具信心。ACCA报告《专业会计师——成就未来:变革 驱动因素与未来技能》(ACCA,2016年),指 出了专业会计师未来成功的七大职商。这些 职商体现了专业会计师需要不断拓展包括 人际交往能力(即“软技能”)等的各种技能, 同时也需要提高其核心的专业能力及道德 水平(参见图2.10)。研讨会的许多参与者对人才培育计划表达 了密切的关注。他们在承认财务组织未来需 要新的角色及技能这一论点的同时也表示, 这些新的角色、技能以及健全的职业发展规 划必须能够吸引到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有 一种强烈的观点认为,专业行业中的新职业 机遇必须具有吸引力。为了应对识别未来所需技能与人才的挑战,我们首先要明确财 务组织的目标。一旦财务组织的领导者明确了清晰的目标或奋 斗方向,我们方可以开始特定出未来所需的技能并招聘相应的 人才。 雇佣具有正确思维模式、且具备一定技能和才能的人才,对企业成 功拥抱未来至关重要。好学不倦、融会贯通、勇于探索冒险以及允许 人们学习前车之鉴,这些都将是未来财务组织所拥有的重要特征。 我们会发现领导层将激励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即勇 于探索冒险并与日俱进。财务职能在过去被视为是风险规避型人才的职业发展方向,且CEO 也总是想要安全的伙伴。但是在未来,许多工作将通过机器人技术 和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因此需要对商业洞察力及相关决策支持提 供更多关注。其中掌握人工智能、机器人或数据分析等技术的专家 固然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具备正确思维模式的人才。 能够从财务组织的数据使用中获取洞察力的企业,将可以获得超越 其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这正是由相关技术的推动以及专业人员 技能的提高两者并驾所驱动的。而沟通、合作、教导他人以及项目管理等各种核心技能则维持原状, 且不会消失。从财务组织的运作方式以及保持业务相关性等角度来 看,随着决策能力和商业敏感度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技术类财务工 作和商务类财务工作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日益模糊。我们还应当一如既往地提升财务职能的专业性,以此有效把握新技 术带来的机遇。并且在建立技能组合时,不只要考量具体的技术,还 需着力关注战略、决策和建议——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未来可能会 开始转向更多的兼职人才,通过他们得到特定的税务或资金管理上 的临时支持,而长期雇佣这些技能型人才,可能并不符合成本效益。随着财务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自上而下地设定预期将是促进技能 发展的关键。许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都难以洞悉其职业生涯中的变化,因此如果高管能够有效地传达企业和财务职能的战略,那么员 工就可以进而知晓应如何扩展自身技能。向员工展示未来可能的财 务职能的角色,将促使员工为自己的发展负责。学习型企业文化也很关键——应促使员工对企业内外的有效战略和 方法具有强烈好奇心,进而将其转化为财务职能,助力企业提高绩 效。不过,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企业领导层构建的学习型结构,令员工 看到自我发展所带来的好处。由于员工希望体验的多元化培训机制 可以不仅限于课堂教学的模式,财务部门可以考虑将员工借调给业 务部门、客户或供应商,进一步增强人才的未来发展能力。就此而言,职业发展规划也将不断演变,与我们在全球范围观察到 的其他“宏观”趋势(如弹性工作、预期寿命、终身学习等)同步推进。 人们通常很难提前预测其未来两三年、甚至更久以后的职业发展路 径。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将会与常规发展路线愈发不同,如果能够建 立使人们在职业道路上更加灵活发展的机制,那么将能够增强财务 职能人才的价值。因此,对于所有部门的员工,企业将会考虑员工应 具备哪些更广泛的技能,并支持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人才流 动。任何特定的新技能都可以通过在职学习获得。事实证明,企业如果能够向其他部门和职能组织清晰讲述财务职能 的具体职业经历——即展现各种发展可能性,那么便可帮助员工确 定努力方向。未来,成功的财务人员不一定成长于该部门内部,实际 上也可能来自企业的运营或销售部门,抑或其职业生涯主要在财务 以外的领域中发展。这些来自业务一线的经验,将为领导未来的财 务职能提供必不可少的关键商业洞察力。全新技能与全新挑战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中,有一半在三、四年后就可能变得无关紧 要;相比之下,我们在上世纪之交时曾学习 的内容却保持了十年或更久。此外,我们不 仅需要不断更新和增强专业技术能力,还需 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个人和财务部门 部门都提出了明确的挑战。因此,我们不仅需 要快速学习,还需要更频繁地更新学习内容。ACCA在《未来学习》(ACCA,2018年)这篇 报告中,探讨了为满足职场需求,持续发展 技能、进而持续建立竞争力的必要性。受该 问题影响的不只是那些刚刚加入本行业的 职场新人,还包括在财务部门工作多年的老 员工——对后者的影响或许更为重要。但 是,不断更新技能、每两到三年就完成自我 重塑,这一要求无疑是巨大挑战,然而它正 是我们所需要的。更具创业精神 我们经常谈论创业技能,彼得·德鲁克提醒 我们:“创业者总是在寻找变化、响应变 化,并把它作为契机加以利用。” 我们的研讨会和访谈清楚表明,企业要想获得 成功,企业的各个部门都应具备财务洞察力。通过这些假设,我们看到了职场结构的一种 发展趋势:传统的部门结构已开始瓦解。乔 什·伯尔辛(Josh Bersin)在其文章《新型组 织:利用设计造就不同》(Bersin,2016年)中 预测,注重培养人类深层次的技能与能力发 展的企业未来才可以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 挑战。员工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具备更深 入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读深度学习算法的 结果,并且更具创业精神——通过跨团队合 作,在企业最需要的时间和领域运用专业知 识解决问题,进而积极接纳虚拟化、分散化、 功能化的概念(参见2.5节)。数据技能是基础 研讨会重点讨论了财务专业人士关注的两 个具体领域:财务与数据的关系,以及业务 伙伴关系在未来财务职能中的作用。在整个研讨会中,参与者表示认同数据的重 要性,以及其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洞见。然 而,找到财务专业人士目前和未来所需技能 的恰当平衡才是关键。对很多人来说,实现 这一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却还没有答案的 问题。财务团队显然需要在数据治理方面发 挥一定作用。但是否应由财务团队来单独 负责数据治理,很多人仍持怀疑态度。因 此,我们需要了解并认识到众多数据源的 固有关系。深度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整个组织 都应具备财务洞察力的要求,都已经成为传 统的业务合作关系面临挑战。财务专业人士 必须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提升业务伙伴关系 在价值链中的作用,参与有效决策。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财务职能 部门的结构。许多受访者和研讨会参与者表 示,财务技能需要覆盖整个企业,这一认识 正成为现实并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应采取何种行动? 重新评估成功的财务职能所需的各 种技能,充分认识到团队能力胜过 个人能力。 重新评估职业发展规划,确保发展 道路体现企业能够提供的诸多机 遇。 培养学习型文化,确保财务团队成 员具备满足业务需求的相关技能。2.5 财务职能将会趋于虚拟化 然而,这一假设对几个群体提出了诸多挑 战。“虚拟职能”的性质受到了质疑。一些人 将其解释为,工作将虚拟化或灵活化——但 这并非理想的解读。其实,该假设的目标旨在关注如何在整个企 业内更广泛地应用财务技能。对许多企业来 说,全面覆盖业务的财务洞察力,是实现战略 成功的关键。这是我们的假设更侧重的解读。总体而言,65%的调查受访者认为,企业内 部的结构很可能会发生变化。如下文图2.11所示,相比西方某些国家,东 方财务领导者认为这更可能发生:几乎一半 的英国和爱尔兰受访者认为,这一变化根本 不太可能发生。研讨会的许多参与者同意这一假设。他们列 举了一些例证,说明随着财务作为跨部门团 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战略决策的运营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财务技能也在企业各领域 不断扩展。这是否会最终导致有形的财务职 能退出历史舞台而分散在企业运营各职能 中,人们对此展开了激烈讨论。但参与者一 致认为,仍然有必要成立维护并强化资金和 财务报告等领域的卓越中心或专业人士中心 (参见第三章3.3节)。这一点始终清晰而明 确:财务技能在整个 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 重的重大作用,且该 作用的增长型趋势益 发明显。不断演变的组织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和爱尔兰受访者的回应 (如图2.11所示)与新兴经济体受访者的回 应存在鲜明差异。尽管在这两个国家举行的 研讨会上,受访者表示财务部门的架构获得 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予强调, 多数偏向传统型企业仍面临着严峻的文化 挑战,尤其是在改变财务专业人士和企业管 理层的思维模式方面。对变革的消极抵抗态 度或许是导致英国整体生产效率低下的症 结所在。这一点始终清晰而明确:财务技能在整个企 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大作用,且该作用 的增长型趋势益发明显。在各项传统职能 中,财务敏锐度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再也无法敛声匿迹。成功的商业决策正愈加 依赖于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商业环境所 做出的及时性、前瞻性的反应。财务评估至关重要,其与商业决策息息相 关、紧密相连,根深蒂固地深植于其所属的 工作环境中。在未来的企业里,兼具深厚的 专业技能和强烈的财务敏锐度的人员才能 被称为成功的会计师。那么,应采取何种行动? 评估财务组织架构并创建一种能够 因地制宜、适应不同领域专业技能 的弹性灵活模型。 植入更加灵活的,能够将财务技能 应用于多元化、多样化项目中的工 作文化理念。 重新评估财务职能的定位战略,确 保财务能力成为决策过程不可或缺 的一环。2.6 传统的首席财务官角色将不复存在,被 首席运营管和首席战略官等角色取代 与其他课题不同的是,本节主要探讨的是财 务领导者的角色。受访者普遍坚信,CFO仍 将在企业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但是,您也 许会惊讶的发现,按照受访者的地域分析, 超过60%的中国及马来西亚受访者表示,未 来十年内,CFO的角色必定会发生颠覆性的 重大变革(参见图2.12),而 57%的英国受访 者及60%的爱尔兰受访者则表示CFO的角 色不太会发生任何变化。最耐人寻味的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内地的调查结 果形成了鲜明对比。多数与会者和受访者都坚信改革的浪潮将 席卷而来。大部分人认为虽然财务报告的角 色仍然保持关键地位,但是角色的演变已经 开始体现在了愈发显得重要的,对企业内外 部利益相关方的管理。随着财务敏锐度在整 个企业内的不断进化,CFO作为战略财务 顾问对董事会的影响也将显得弥足轻重、不 容小觑。我们的调查数据似 乎阐明,受访者期待 CFO所扮演的角色能 在未来几年内能得到 扩展及延伸。我们通过调研问卷深入探讨这一观点,从三 个维度探索CFO的职责,以便更加深刻地、 透彻地了解其可能发生的变革。调研问卷中,我们询问受访者,CFO的角色 在未来十年中将如何演变(参见图2.13)。我 们主要聚焦于三个维度:责任水平(显示出 了重大转变);聚焦于企业绩效和战略(企业 绩效有改变但并不明显);以及客户和市场 开发(其与企业绩效相似)。我们的调查数据 似乎表明,受访者期待CFO所扮演的角色在 未来几年中能得到扩展和延伸。那么,应采取何种行动? 评估卓越的财务专业人士的职业发 展方向,以确保未来的财务领导者 具有相匹配的技能。 为卓越的财务专业人士规划职业发展 道路,需同时兼有运营和财务经验。 培养发展财务团队高管的灵活变通 领导力。 重新评估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使 财务职能与战略决策紧密相连。在下一章节中,我们将提出未来财务职能的 一种可能模式,并为希望顺利踏上变革征途 的人士提供我们的专业建议。3. 目标模式3.1 未来的财务职能 综上所述,未来财务职能在组织中将扮演什 么样的角色?图3.1的设计并非标新立异,未来的财务职能 将以部署不同的资源而分门别类。未来自动 化无疑减少了在核心处理方面的人力要求, 并随着系统发展的不断演变,也减轻了不同 系统间数据源之间的整合工作。专业技术中 心更能够尽其所长,并在协作式的工作环境下,更能够贴合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深厚 的专业技术支持。财务专业人士应提高数据的解读能力,并且 充分剖析数据所传达的信息,以在高层决策 中发挥积极作用。这或将会成为人力资源部 署的重点领域。最后,CFO作为战略财务顾问的角色结合 业务合作技能将不断演变和发展,并成为财 务专业人士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云应用程序的出现正在改变组织对财务和 运营系统的认识。上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 所部署的诸如ERP解决方案等大型综合应 用系统,目前已被基于云的“同类最佳”应用 组合逐步取代。后者专注于在某一个流程中 实现卓越表现,通过应用编程接口(用于从 一个应用程序或系统提取数据、并传递给另 一个应用程序或系统的流程)进行连接。这 就是数字化核心的概念,如图3.2所示。传统的关注焦点在于 财务会计流程,但如 今需要更多地聚焦于 管理会计和对运营的 支持。关键挑战在于,财务部门内部控制框架可能 也必须做出改变。财务人员无需再对不同系 统之间的数据进行逐一校对——基于手工 操作的月末关账程序,将演变成一个持续稳 定的闭环流程,财务部门可以随时编制到当 日为止的过往一个月报告,同时确保报告内 容的准确性。实时规划、预算及预测:下一个前沿?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访谈了比亚特·伯格斯 尼思( Bjarte Bogsnes),他在《超预算:释放 绩效潜能》( Implementing Beyond Budgeting: Unlocking the Performance Potential )一书 中,就这些发展趋势对制定决策的影响提出 了诸多问题(Bogsnes,2016年)。他正在思 考,目前由财年所推动的年度性财务规划和 预算循环,在未来的财务职能中是否变得不 再如此重要。除此之外,伯格斯尼思提出,组织当前是否 过于严格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关键绩效指标, 且将其转化为针对个人的绩效管理目标?在 这一点上,我们设想的指标管理方法与以往 模式截然不同。正如伯格斯尼思在书中指 出,关键绩效指标(KPI)并非“关键绩效真 相”( KPT),即一个既定现实。在实时决策的 时代,我们是否应当开始对传统的绩效衡量方式和用于评估企业成功的流程提出适当 的质疑和挑战?在这个动荡不安、难以预测、 扑朔迷离、模棱两可的世界(即所谓 的“ VUCA”世界,波动、不确定、复杂且模 糊)里,我们更加需要文化变革、拓展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量组织该如何做出决策。即使建立实时预测机制已迫在眉睫,但也不 应忽略理解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的重要性。 滞后指标通常侧重于报告产出,相对易于衡 量。领先指标则以投入为导向,难以测算,但 却有望带来更多机遇,以便组织在快速发展 的环境中制定应对措施。哪些指标能真正帮 助组织预测未来绩效表现并回顾审视过往 趋势?对此,我们需要熟练应用并作出恰当 判断。澳大利亚ETM管理培训公司的史蒂文·道林 (Stephen Dowling)表示,财务职能的侧重 点正在发生不断变化。传统的关注焦点在于 财务会计流程,但如今需要更多地聚焦于管 理会计和运营支持。为追求并实现卓越绩效 和更灵活精益的企业发展,组织必须除旧布 新,采用更为行之有效的工作(和思考)方 式。因此,组织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的管理财会运营模式,以便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潮 流中进行控制与决策(如图3.3所示)。财务职能的变革速度 如此之快,迫使企业 需要充分认识并重新 定义企业文化,提高 企业适应能力和灵活 性,是实现未来成功 的必经之路。复杂性不应成为拖延借口面对种种变化,人们存在着一种“以不变应 万变”的侥幸心理,但这绝非明智之举。财务 职能的变革速度如此之快,迫使企业需要充 分认识并重新定义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适 应能力和灵活性,这才是实现未来成功的必 经之路。企业只有顺时应势、把握契机,才能出奇制胜。那么,应采取何种行动? 重新评估财务预算和预测流程,摒 弃僵硬的年度周期。 批判性地评估关键绩效驱动因素、 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确保它们能 够衡量潜在颠覆者进入市场的可能 性。 确保财务胜任能力位于战略决策的 核心。3.2 宏观层面的变化:明确目标与文化 明确目标 财务职能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便是确定 自身在企业内的目标。正如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财务职能将在企业中扮演何种角色,人 们的看法已有所转变。许多受访者和研讨会 参与者一致认为,财务职能的角色已开始从 记账员,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财务顾问。这引发了该如何确定财务目标的问题。当务 之急是优先明确企业本身的目标。只有明确 这一点,组织才能相应制定准确的财务目 标,因为财务目标是企业总体目标的组成部 分。我们可以将目标定义为“存在的理由”。约翰·巴尔多尼(John Baldoni)在其著作《有 目标的领导》( Lead with Purpose ,Baldoni, 2011 年)中指出,可以通过了解下列因素来 确定财务目标: 愿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组织; 使命:企业的核心业务内容、肩负的责任 和义务是什么; 价值观:文化,包括职业道德和诚信等行 为准则。如果我们在企业层面明确了上述问题,就可 以确定财务如何对此做出贡献,以及需要哪 些技能和资源来满足这一需求。通常情况下,财务团队往往会专注于详尽的 绩效衡量,例如通过复杂的关键绩效指标矩 阵和平衡计分卡进行度量和分析。然而,正 如伯格斯尼思所指出,了解关键指标并监测 目标的实现过程,有助于财务部门调整关注 重点,从而真正对过往业绩和未来绩效建立 深入洞察(伯格斯尼思,2016年)。日益复杂的商业世界同样在动摇我们对绩 效的固有理解。传统的激励因素正受到质 疑。对很多企业来说,无论是在运营层面(通 过关键绩效指标和平衡计分卡进行衡量), 还是个人层面(通过年度审查进行评估),绩 效周期的关注点都是个人行为。我们普遍通 过褒奖表现优异的个人来激励员工。但是, 组织绩效大于个人绩效之和。例如,丹尼尔· 平克( Daniel Pink)在其著述《驱动力:激励 我们的惊人真相》( 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 ,平克, 2009年)当中,指出了三大激励因素: 自主:我们希望自己做决定,提高参与度 而非仅仅遵守规定; 专精:渴望获得更好的技能; 目的:希望做有意义和重要的事情。那些 只关注利润而不重视目标的企业,最终 只会导致差强人意的客户服务,并降低 员工愉悦度。管理持续不断的变革 通过上述假设及相关讨论所收集的证据,我 们认识到,如今所有企业都处在迅速变革的 过程当中。变化的速度或许并不完全由企业 自身掌控,而是广泛受到社会和政治因素的 影响。我们不能期望,一轮改变完全终止后, 新的变革才会开启。重叠的变化周期已经成 为现实,我们面临的挑战就包括管理这些重 叠期间的组织绩效(参见图3.4)。在这个不 断变化的世界中,应如何管理变革?普华永 道财务咨询服务部克里斯·博克斯(Chris Box)建议,在财务组织内部积极构建信息框 架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参见本节观点文章)。有效管理这些变化周期的核心,就在于确立 财务职能的目标,将其作为企业整体目标的 一部分。此外,还需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 来创建财务文化,提高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只完成一个周期的改 变已经一去不复返 了。我们现在需要提 高适应能力,有效管 理持续不断的变化, 并将其视为机遇。解决财务文化问题是实现上述财务转型不 可或缺的助力。传统账务处理工作和月末结 账发展起来的财务文化,已无法满足未来财 务发展的需要。未来发展要求我们变得更加 灵活,并且随时准备适应持续不断的变化。 在某一时间段里只完成一个周期的改变已 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现在需要提高适应能 力以应对持续不断的变化,并将其视为机遇。许多受访者和研讨会参与者认为,财务部门 往往体现出封闭的思维模式。他们指出,面 对变化,财务部门的态度通常安常守故。虽 然并非所有企业都是如此,但这种态度的确 需要进行改变。在波动、不确定、复杂和模糊 (VUCA)的世界中,企业只有提高灵活性 和适应能力,才能获得成功。财务团队需要 有效地参与并发挥创业者精神。展望未来和 回顾过去是截然不同的。未来数十年的技术进步,将对财务人员、财务部门架构和文化产 生直接的影响。 从“宏观”层面来看,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是推动财务职能文化变 革的三大支柱。他们可否齐心协力地促进变革,将影响财务职能未 来的发展。随着未来几年技术的迅猛发展,员工的风险管理、技术和分析能力 将成为财务职能培养的重中之重。我们可通过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有 效结合加深对这些未来技能需求的了解(即敏捷、创新和合作),并 培养发展这些技能。政府政策通过持续促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相结合的模式为文化变革 带来深远的影响。例如,税收激励措施的引入,激励产业界加大学术 投资,从而引领文化变革。政府关于加快不同地区学术发展的战略 也将影响文化变革,比如在英国,伦敦和英国东南部以外地区的发 展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另外,不容我们忽视的一点在于,上述三大理论必须以有说服力的 商业实例为支撑才能站得住脚。商业案例的影响力将直接影响企业 进行改革的意愿,只有在实际案例中清晰阐明变革带来的益处,我 们才有望看到财务领域的重大文化变革。而目前在产业界可以影响变革的两类人员,要么是即将结束职业生 涯、更加重视稳定的决策高管,亦或是虽然积极接纳未来所需的文 化变革、但所处职位却无法发挥显著力量的中层管理者。因此,我们 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变革意愿背后的驱动力。如何发现能够推动 变革的财务领袖,将是业界面临的一项关键难题。为了尽可能的避 免失败,我们必须鼓励财务领导者勇于尝试,并根据他们的努力和 业绩给予奖励。而面对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财务行业的变革方案普遍以危机感或 畏惧心理为推动力。这些通过制造“四面楚歌的紧迫心态”来激发动 力的想法往往只能在中短期略显成效。但是未来财务职能的文化变革唯有借助更宏伟的愿景来引领,方可赢得长久成功。变革的参考 依据不仅仅局限于过往的典型商业案例,更包括了“持续发展” 和“智慧敏捷性”等新的原则。在财务职能中,不断保持求知欲和学 习能力,才能驱动未来职场文化的顺利转型。未来财务职能中,“目标”和“道德观”的受重视程度,将成为实施和 推动变革的关键。在这一全新环境下,即使企业人才流失会给商业 实践带来挑战,企业仍需通过继续投资于未来财务职能的人才建设 来实现技术变革。最近在美国出现的有关“公民主导变革”(比如由 基层人员发起创建最小可行产品(Minimal Viable Proct))的实例 更是说明变革能够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实现。财务职能必须以营造持续学习的文化氛围为目标,使人们在推动变 革的道路上自主前行。随着在财务领域中,对于成功这一定义的不 断刷新,人们需要凭借丰富的经验来实现成长。虽然财务行业的职 业发展道路通常较为清晰,但未来的财务主管只有通过经验的积 累,才能使其领导力得到有效发挥。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要想成为 一名卓有成效的财务领导者,除了单纯具备财务敏锐度以外,还必 须舍弃一味刻意求稳的心态,寻求与不同组织合作的经验。通过鼓励各级财务领导拓宽思维,明确自身的远大“目标”,我们将 缩减能力差距、克服惰性,并最终掀起文化变革的浪潮。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财务人员绝不能因为过于畏惧技术和即将到 来的文化变革而裹足不前。我们应关注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构建由 敏捷性、创新和合作所驱动的未来财务职能。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 境中,创新可能迅速 改变一个行业,因此 我们需要始终铭记变 革的持久性。3.3 微观层面的变化: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只有确定了财务职能的目标,才能对该职能 本身做出切实的定义,如图3.5所示。我们在 有关财务角色的假设中(参见第二章第2.3 节),分析了专业中心和战略伙伴关系的作 用。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创新可能迅 速改变一个行业,因此我们需要始终铭记变 革的持久性。此外,我们还分别探讨了变革对团队技能 (第二章第2.4节)、技术(第二章第2.1节) 和数据(第二章第2.2节)产生的影响。下面,我们将就这些领域作进一步的思考。专业中心与卓越中心 为了使财务部门从边界明显的独立组织,转 变为在企业整个业务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 的团队,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应当如何更加系 统化地向业务前线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这可通过将卓越中心转型为专业中心这一 微妙而重要的改变来实现。“专业中心”是一 种比“卓越中心”更具流动性的模式。未来, 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将日渐成为帮助财务 职能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未来的财务职能将增加对这些专业技能的 需求,并且涉及更广泛的专题领域。从原有 的资金管理和税务事项等技术性财会工作 拓宽至涵盖数据管理和治理、机器学习、以 及预测性分析法等方面。精通这些技能和知 识的员工,将协助财务团队在进行前瞻性预 测时做出巨大贡献。会计师现在和未来所必需的数字化技能,将是ACCA以后更加详细探讨的领域之一。业务伙伴关系的真正价值 但在未来的财务职能中,仅仅依靠这些深度 技术知识还远远不够。最迫切需要的,是利 用信息和保持企业发展趋势等能力。在支持 战略决策的过程中,情商以及对复杂信息进 行语境分析的能力,将变得愈发重要。关于建立和加强商业伙伴关系的技能,已经 有众多文献做过此类探讨。正如普华永道 《财务有效性基准报告2017》(普华永 道,2017年)所指出,许多企业认为自身尚 未充分发挥这一关系的潜力。造成该结果的 原因很多,但如果我们要想更加密切地关注 该领域(调查受访者认为这很有必要),就应 当考虑如何有效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培 训或指导?哪些潜在经验、背景和其他特质 最受重视?那些具有远大抱负、希望不断成 长并登上财务组织最高职位的人,将遵循怎 样的职业发展道路?哪些技能是真正需要 的,又当如何获得?技能和资源 显然,这些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团 队获取成功所需的技能与资源。财务团队需 要具备多元化特征,不仅应包括充分掌握财 务知识的专家,还应引入可带来其他技能、 有助实现企业目标的人才。业务经验与财务智慧相结合,这定义出了未 来成功的财务领导者。我们需要建立不同的 成长路径,认识到不断变化的职业性质:它 能促进并培养我们在职学习的技能,以及从 更正式的经历中学习的技能。通过经验实践 和指导而掌握未来的重要技能——比如情 商,效果将优于正式的培训计划。虽然我们要鼓励人们学习,但学习者还应当 鼓励人们更新学习内容。陈旧的行为模式无疑 是阻碍未来财务职能发展进步的一大障碍。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ACCA在《未来学习》(ACCA,2018年)报告 中,分析了斜格式职业发展模式。这种职业 发展模式更为灵活,因为未来,个人将会在组 织中用更少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深度能力。今天的职业发展道路多种多样。财务人员不 再只会抱持成为CFO的传统愿望;相 反,CFO角色要求具有独特的技能和品质。 我们需要保持适应能力和灵活性。不仅应充 分认识到短期内培训员工个人的必要性,同 时还要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投资——后者或 许更为重要。工作模式亦在悄然发生变化。未来,我们的 职业发展道路将更加灵活;无论是在技术领 域还是行为能力方面,专业化程度也将更加 深入。届时,全才型会计师已不再适用。或许,这些变化对中间年龄段的工作者影响 最大,由于实现自动化,财务团队中的许多 领导角色将不复存在,他们必须更加精通选 定的专业化领域。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角 度思考,在这个灵活的经济环境中,如何为 新进入者及其管理者构建职业发展道路。这也对未来财务领导者的发展道路提出了 挑战。他们将日益需要卓越的运营能力、熟 练的财会知识、以及真正的商业洞察力和管 理内外众多利益相关方的技能。在不断变化 的世界中,能够厘清复杂的环境,将成为未 来财务领导者的重要优势。我们鼓励人们学习, 但也应当鼓励人们更 新学习内容。陈旧的 行为模式无疑是阻碍 未来财务职能发展进 步的一大障碍。从商业模式到需要采 用的技术,财务组织 面临的变革速度可能 令人怯步。数据治理角色 所有研讨会参与者和受访者都强调了数据 及其使用的重要性,这是未来财务职能面临 的一项关键挑战。显然,在整个企业中建立 并保持数据质量,财务部门扮演着主要角 色。 统一的“事实真相”数据是企业决策工 作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数据治理是否会成为财务职能的责任,将取 决于企业的特征。尽管如此,财务团队只有 具备必要的数据管理技能和财务智慧,才能 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克服转型障碍 调查中,我们请受访者对可能影响财务职能 转变的几个领域按1-5进行评分,其中5表示 会产生最重大的影响(如图3.6所示)。图3.6显示了财务职能转型面临的所有重大 障碍。我们只有克服这些障碍,财务职能才能 取得调查受访者和访谈对象所期望的成功。通过受访者的回应可以看出,财务职能在突 破传统角色方面存在着一定挑战。从商业模 式到需要采用的技术,财务组织面临的变革 速度可能令人怯步。但是,如无法克服这些 挑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 的作用,该职能或将遭遇被边缘化的风险。 由此可见,每次挑战都蕴藏着新的机遇。坦达伊·维基(Tendayi Viki)在《福布斯》杂 志上撰文,指出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三大人 为障碍(维基,2018年): 惰性:倾向于不作为,保持现状; 怀疑:人们虽然接受变革的必要性,但怀 疑是否会发生在自身企业; 嘲讽:人们不相信他们的领导,认为转型 没有任何价值,从而只会吹毛求疵地紧 盯行动中的错处。因此,充分认识到这些障碍并计划如何克 服,是建立未来有效财务团队的关键。4. 转型之旅4.1 引领变革 财务部门要想充分发挥其真正潜力,就需要 有强有力的领导:他们认识到,需要改变以 流程为中心的传统财务文化。未来财务团队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多项能力。 这包括采用更加灵活的管理方法使得团队 运作更加快速,而这是传统团队发展生命周 期中通常无法实现的。因此,需要做出的改 变包括: 提供自上而下的支持,与目标保持一致, 并创建协作式(而非指令式)、赋权变革 团队; 培养协作环境,而非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 充分认识持续变化为常态,并习以为常; “以人为本”而非“流程为本”;培养人才 而非设定步骤,鼓励并激励团队和个人 创新; 放权而非控制;奖励勇于尝试和获得成功 的人,同时也让他们自负盈亏承担风险; 采用不同的方法组建团队:如快速动员。 在发展未来的财务文化过程中,需要考虑: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流程来 实现财务职能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管理团队的转型;如何让庞大团队 反应敏捷;如何推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如何着眼于组建团队,而不是建立复杂 架构的队伍本身; 在整个企业中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 各种方法——打破职能孤岛,有效应对业 务问题; 如何以结果而非单纯预算为导向进行管理; 制定同时关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 绩效流程; 如何将预期事件纳入决策制定中,而非 仅关注历史情况4.2 实现转型 为发展未来的财务职能需要扩大技能基础。 这包含更广泛的技能,同时确保整个组织知 晓财务原则,以便将这些技能嵌入到各个决 策层面,并可寻求建议。 参与者需要拥有更 多的数据知识并具备深入分析数据的能力, 从而建立具有说服力的全局视角。除了上述更广泛的各种技能外,未来的财务 群体还有需要在整个企业中推广相关而深 入的专业知识,并且有效地开展其核心流程。技术之旅 我们在企业中所处的部门和担任的职务将 影响我们对财务所需技能的看法,这源于我 们的自身视角不同。同样的,我们对技术的 认知也受到上世纪起全球对ERP系统加大 投资的影响。 新兴的应用程序通常以私有 云或公有云为载体,这使得我们能够创建更 灵活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处理并分析海量数 据。执行预测性分析需要强大的云服务作为 后盾。如在早期缺乏适当投资,很有可能还是要在 将来追加必要的投入来弥补技术落差。当 然,这不仅仅是单纯围绕财务系统进行的讨 论,而是涉及整个企业的数据和系统架构。 财务部门无疑应当参与这一讨论。精益、敏捷流程 财务一直在寻求实现高效流程的“良方”。多 年来,我们以IT系统为支柱,对财务转型进 行不断迭代改良,其中大多数侧重于提高现 有的月末结账流程和多系统间协调的效率。我们已经迈入了系统自动化的阶段,进而可 以应对新的挑战。未来,我们需要把握好机 遇,使得流程变得更加敏捷和灵活。我们不 再需要考虑如何管理每月集中的工作量,而 是专心管理数据,保持其与业务的相关性。我们需要采取敏捷的方法来发挥领导作用, 从而缩短创业的准备期并促进创业增量。这 就要求建立一种更具适应性的管理模式,并 且认识到不是所有团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 内有效地完全工作。 我们需要吸取失败带 来的教训,这与取得成功一样有受用。4.3 高瞻远瞩 我们应当思考如何衡量组织和个人绩效,特 别是在我们每月查看数据的情况下,仅靠关 键绩效指标(KPI)或关键绩效真相(KPT)并 不能帮助我们未来有效地管理快速变化的 企业。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强调通过增 强型分析获得的日常数据的重要性,而是需 要更好地理解商业模式的领先指标,并关注 通过掌握更多数据点所揭示的发展趋势。决 策不再是一项月度工作,而是一个持续不断 的反复事项。对于未来企业而言,财务敏锐 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FO面临的挑战 作为财务团队领导者,CFO面临的最大挑 战在于,充分认识团队需要经历的变革程 度、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变。根据研讨会的反 馈显示,财务职能或许应当克服固有的保守 主义,敏捷领导力至关重要。财务部门面临着发展健全企业文化的重大 机遇,以支持充满活力,不断变革的企业。为 此,财务部门必须自上而下开启变革之旅, 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重大转变以及可 能一夜之间彻底改变整个行业的突发颠覆 性力量。在不久的将来,财务将是实时的,财务以客户 为中心的,同时具备前瞻性和战略决策效力。为了实现这种“未来”模式并达成这一愿景, 财务领导者必须发挥主导力,阐明财务职能 目标,并明确财务团队试图解决的问题所 在。同时,必须投入时间和精力来重新思考 和制定角色和职责,以及胜任这些角色和职 责所需的技能与资源。如果技术只能起到先导作用,而无助推之 力,那么第一步要做的是列出各个流程,明 确它们包括和管理的内容,而不是匆忙地求 助供应商寻求他们的解决之道。本报告收录了多项观点和建议,以支持财务 团队和领导层在迈向未来的过程中得以旗 开得、胜马到成功。重大机遇就摆在财务部 门面前,我们必须积极把握,不断使自身与 时俱进,助力企业寻找提升盈利、实现可持 续增长的无限良机。(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普华永道)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大喷发

央行:要实现会计财务调查研究工作的新提高

来源:央行网站坚持稳中求进 主动担当作为 实现新时代背景下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人民银行召开2018年会计财务工作会议2018年9月26-27日,人民银行召开2018年会计财务工作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前一阶段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深入分析了会计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方位,研究部署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民银行会计财务重点工作。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会计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在人民银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会计财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加大财务资源向重点业务和基层单位倾斜力度,积极推进工作转型向纵深发展,持续完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所属企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了服务保障、决策支持、引领促进、研究支撑等作用。范一飞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各级会计财务部门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导向作用,深刻把握新时代背景下中央银行履职形势变化、全面从严管理迫切要求、会计财务职能发展趋势和所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需要,结合会计财务体制、制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为中央银行履职提供有力支撑。范一飞强调,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央行大局;坚持勇于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从严管理;坚持突出专业,引领创新发展”原则,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范一飞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级会计财务部门要实现会计财务全面从严管理的新作为,加强制度执行和精准施策,积极化解矛盾问题,防控基层风险;要实现会计财务科学管理的新进步,完善支出中期规划,提升标准化建设力度,全面开展绩效管理,加强存量资产管理;要实现基础性支撑引领作用的新突破,深入推进矩阵式管理,加强财务管控职能,增强基层履职能力,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要实现会计财务调查研究工作的新提高,坚持问题导向,以严实标准、开放态度和科学精神,服务中心工作和科学决策,服务行业稳定发展,服务基层履职需要;要实现所属企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思路的新拓展,稳妥推进改革发展,明确目标定位,突出科学管理,防范管理风险,持续提升为中央银行履职服务水平;要实现会计财务履职能力的新跃升,增强政治能力、专业能力、研究能力、协调能力,更好地实现新担当新作为。人民银行总行相关司局、分支机构、直属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单位代表参加会议。(完)

则敬

田轩教授论文被国际顶级期刊《会计研究期刊》接收发表

近日,国际顶级期刊《会计研究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正式接收我院教授田轩及其合作者的论文《不对称成本与股利政策》(Asymmetric Cost Behavior and Dividend Policy),文章待刊发表。该文章由田轩教授与佐治亚大学副教授 Jie He、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助理教授 Huan Yang以及康奈尔大学副教授 Luo Zuo 合作完成。文章针对“企业成本粘性对其股利政策”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度剖析。现有研究发现,企业的成本管理往往存在不对称性,即成本粘性:企业在销售增加时,会更愿意增加成本投入;但在销售下降时,并不会大量削减成本。与此同时,企业的股利政策也呈现出增加容易而削减困难的情况。在《不对称成本与股利政策》(Asymmetric Cost Behavior and Dividend Policy)这篇论文中,田轩及其合作者发现成本粘性越高的企业,相较于成本粘性较低的企业,在当期派发的股利往往更少。因为,成本粘性越高的企业一旦遇到冲击,将很难对成本进行调整。于是,当他们预料到自己无法维持高水平的股利派发政策时,便会在当期开始采用更为保守的股利政策,以削弱未来股利政策被迫调整而带来的市场负面影响。 该论文通过断点回归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成本粘性与企业股利政策的因果关系。本文对于更好理解企业股利政策的文献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田轩现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卓越青年科学家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兼任深交所第一届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委员和中央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专家组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创新规律与业绩表现研究”。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司金融、企业创新、风险投资和并购重组。他的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撰写的论文分别于2012年和2019年两次获得金融学科顶级期刊《金融经济学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所颁发的詹森最佳论文奖,且多篇论文蝉联全球前1%高影响力论文。

鳧鹥

史上最透彻关于财务分析的超级深度全解析

来源:实战财经一、框架分析路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及财务分析财务派和模式派——两种视角财务派模式派基本思路以财务报表、财务指示作为分析起点,观察公司业务经营的结果从经营模式出发,分析竞争力和未来成长空间关注因素资产的完整性、盈利性、稳健性;盈利的来源和结构;盈利能力的持续性;现金流状况;总结:知其然国家产业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在产业链上的位置;所属商业的市场空间;在行业中的地位、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治理结构;总结:知其所以然优点能相对准确的观察公司历史经营绩效;可以量化比较公司之间的差异便于观察公司在产业中的位置和行业中的地位;可以发现公司独特的价值驱动因素不足过于注重历史财务表现、难以从报表上分析持续性;财务指标教条化,无法甄别行业差别和公司差别;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容易引导分析者对公司作出过于负面的评价过于注重企业可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忽视企业本身具备的财务条件;容易简单化的将行业优势引申到每一个企业;相对宏观,无法落实到公司价值,即无法回答“值多少钱”的问题。报表分析三大逻辑切入点利润表三点式审阅财务异常举例:某国内豆浆机的龙头企业,2008年上市,其招股说明书称2005年该公司推出新产品五谷系列,相比较原浓香系列产品来讲,该产品价格高,且成本低,且近三年来五谷系列产品销售量占公司豆浆机产品销售总量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给大家提供两个表格信息:应有的职业关注:应该对2007年这么高的毛利率产生质疑。2005年2006年该公司的单位成本高度趋同,2007年两个系列产品成本均大幅下降,其中五谷系列每台成本降低51元。浓香系列每台成本降低58.63元。这说明该公司2007年度毛利率大幅上升的原因不是产品结构调整而是单位成本大幅下降,但该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却未披露成本下降原因。下面请大家本着职业怀疑精神看看,可能性有哪些?第一种可能:2005年、2006年为了逃避增值税,少报收入导致毛利率偏低;第二种可能:2007年度虚减成本,虚增利润。第三种可能:将2007年以前年度收入,推迟至2007年确认。但是我们会发现,2008年该公司上半年收入又实现高速增长,但毛利率却下降了5%,所以其2007年虚构收入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有可能是以前年度收入推迟到2007年度确认。甚至即使是2008年该公司单位成本也存在低报的可能性。该公司4%的制造费用,说明其固定制造费用很低,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固定制造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如果说成本降低了,可以理解为原材料成本因为规模采购降低单位成本,现实是原材料与人工成本这些年都在逐年走高啊!那么就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发的成本下降,但招股说明书中也未说明,其对成本的影响。质疑:一边是单位成本上升,一边说是单位售价在降低,毛利率却大幅上升,这根本说不过去。那么,我们可以怀疑,要么该公司历史上隐瞒收入偷逃增值税,导致毛利率偏低,要么是上市前后为了高价发行及支持股价高位运行虚构收益,否则难以解释其反复无常的毛利率。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进一步发现,该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过2007年全年总和,而2007年该公司实现销售438.52万台,假设单价不变,2008年上半年,已经累计实现500万台,可是招股说明书阐述,该公司的产能只有500万台,募集资金主要目的就是投产年生产800万太豆浆机的设备。按照其2008年的业绩,其产能全年大概在1000万台左右,那融资这么多钱干什么?可想而知。我们再进一步发现,该公司账上一直以来一分银行贷款也没有,如今一下子要融资15亿元现金,而2008年上半年年年报中货币现金高达18.27亿元,真不明白这个公司这么有钱还要IPO 呢?可见,无论该企业是否真的存在舞弊,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确定需要审查的程序。当然这其中我们应该注意舞弊的信号!(后面列出,时间关系不讲)另外一种思路,分析性复核也是我们为发行人寻找合理的理由,帮助其顺利过会审核的重要方法。哈弗分析框架基本战略分析工具竞争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辨认危险信号常见的危险信号◆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动,经营恶化时出现此类变动尤其应当注意◆未加解释的旨在“提升”利润的异常交易◆与销售有关的应收账款的非正常增长◆与销售有关的存货的非正常增长◆报告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报告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过分热衷于融资机制,如与关联方合作从事研究开发活动,带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转让◆出人意料的大额资产冲销◆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的大额调整◆被出具“不干净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更换CPA的理由不充分◆频繁的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和剥离、股权转让、资产评估◆不断并购财务分析财务指标体系财务分析架构财务指标体系Du Pont 财务指标分析法二、工具产品分析框架波士顿矩阵价值链接分析Business chain 分析方法Swot分析方法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咨询模型竞争战略分析S-C-P分析方法STP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的概念是美国营销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d Smith) 在1956年最早提出的,此后,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勒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温德尔·史密斯的理论并最终形成了成熟的STP理论 (市场细分(Segmentation)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它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生命周期为何传统会计指标-规模和会计利润与EVA业绩不同?ü EVA是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业绩的综合反映ü EVA 考虑股权成本,反映股东对不同行业、不同项目风险综合后的机会成本ü EVA 调整,对利润、资本占用进行调整,消除非经营性因素对业绩的影响ü EVA 能准确揭露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并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紧密相关KSF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一个完整的KSF分析方法主要有五个步骤:1、公司定位;2、识别KSF;3、收集KSF情报;4、比较评估KSF;5、制定行动计划。)KPI企业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附:财务分析的30个基本指标和计算公式(一)盈利能力分析1.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2.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3.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4.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5.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6.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经营效益越高。(二)盈利质量分析1.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2.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强,其值一般应大于1。3.销售收现比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数值越大表明销售收现能力越强,销售质量越高。(三)偿债能力分析1.净运营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进行比较分析。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5.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6.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该比值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7.产权比率与权益乘数:产权比率=总负债÷股东权益,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产权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越有保证,贷款越安全。8.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9.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利息支付越有保障。10.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债务总额)×100%;比率越高,偿还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四)营运能力分析1.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应收账款÷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存货);存货与收入比=存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3.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与收入比=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4.净营运资本周转率:净营运资本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净营运资本);净营运资本与收入比=净营运资本÷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5.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非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与收入比=非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6.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周转天数=365÷(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与收入比=总资产÷销售收入;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进行分析。(五)发展能力分析1.股东权益增长率=(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2.资产增长率=(本期资产增加额÷资产期初余额)×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3.销售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加额÷上期营业收入)×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4.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增加额÷上期净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5.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增加额÷上期营业利润)×100%;对比企业连续多期的值,分析发展趋势。

剧场前

六大专家齐聚,四大维度分析,为你解构财务数字化转型

来源:时刻头条12月20日,由高顿财税学院主办,SAP Concur独家冠名的“转危为机 数智未来”2020财务数字化创新与转型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特邀德勤中国创新及数字化研发中心主管合伙人金科、阿里云智能华东解决方案总经理张靓、孩子王儿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CFO沈晖、SAP Concur首席解决方案顾问周勇、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FO杨欣、高顿中国未来财务研究院负责人戴轶伟等多位专家,从趋势分析、技术支撑、变革路径、实践案例四大维度,为现场500余位来自各行业的企业主、财务高管,全方位解构财务数字化转型,通过智慧的碰撞,在思与辩之间,为企业指明了应对疫情危机,把握十四五发展机遇,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趋势分析破局【企业数字化创新的趋势与最新模式解析】德勤作为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也是数字化领域的先行者。金科先生在论坛分享中提到,当前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在财务领域,推动财务从传统核算类的工作,往更丰富更有价值的方向走。未来,企业财务职能将会往三个方向分化:首先是运营财务,包括传统的核算、账务会计类工作;第二是业务财务,为业务发展提供预测、预算、分析等支持,帮助业务部门更好地导航;第三类是专家财务,或者说是战略财务,帮助企业解决投融资、专项会计核算、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规划等问题,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未来,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运营财务、业务财务、专家财务有机协作,各司其职,形成良性循环将是企业财务的常态。其中,运营财务的职能将更多由财务机器人、智能系统等数字技术承担,实现高度自动化,而一半以上的财务人员将转型为业务财务。所以,未来财会领域的人才,既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还要有商业分析与沟通的能力。技术支撑驱动【数智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实践与案例分享】企业数字化转型,自然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而在国内数字化技术服务商中,阿里云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在论坛上,张靓先生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要启动其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时候,应如何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并给出了答案,“符合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的第一步,是个性化的艺术,而不是一项普适性的技术。但在数字化转型前一定要先想好四件事: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现状和历史、企业经营的经典理论以及数字化转型理论。”当前,企业协同的范围越来越广,包括内部系统之间的协同和与外部系统的协同,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协同效率,才是数字化的价值所在,关键是数据的沉淀、分析以及应用。从技术层面而言,其实现路径主要可以分为三步:IT基础设施云计算化、核心技术互联网化、应用与场景数据化和智能化。当“一切数据业务化,一切业务数据化”,通过数据的应用,企业财务就可以反向推动业务发展。变革路径观点【加速企业费用支出管理数字化转型,共同构建智慧企业】费用管理一直是财务工作的重心之一,作为国际知名的老牌费用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周勇先生从企业费用支出管理数字化的角度,分析了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当前,企业费用管理通常运用的是报销系统。周勇先生认为,报销其实是对费用的事后管理,而企业真正要做好对费用管控,就需要把所有的费用在事前结合预算进行管控,而这就需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对数据的管理。做财务,最终不管是对外出具三大报表,还是对内做经营分析,其实都是用数据说话。没有数据,就没有可信度。财务更像是一个裁判员的角色,他不需要去判断企业某个行为是否应该,而是通过数据来展示该行为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所以,数据的准确性、合规性、实时性非常重要。未来,企业财务要能够把停留在账目上的数字还原成业务数据,让数据释放价值,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实践案例创变【数字增长,数据管理】“今天,大家都对数字化转型充满了期待,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数据也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设施。”沈晖先生在论坛中介绍,孩子王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公司,也是基于用户关系经营的创新性新家庭全渠道服务平台,数字化发展已经是企业基调。而在财务领域,孩子王早在2013年便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在2018年完善了标准化的流程。同时,还成立了帮助公司战略制定、预算发布、业务财务指导的财务战略中心,形成了一套战略财务与共享财务互相结合的财务体系。沈晖先生强调,孩子王的财务是经营型、生产型的财务,而非管理型财务。【数字科技 使能未来】杨欣先生以“PropTech(房地产科技)”为题分享了对房地产科技应用及数字化转型的独特思考。他认为,现在房地产行业数字化程度普遍较低,所以,未来数字化转型对房地产行业的驱动力会非常巨大,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业务赋能、辅助决策、颠覆经营的目标。“以前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决策,很多时候是靠‘拍脑袋’,但有了数字化的强大系统以后,企业做决策的时候,历史数据会告诉你过去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并分析出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杨欣先生强调,财务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趋势,其中的关键是人才。未来,既懂业务,又懂财务,还能掌握数字化理念的人才,将会是在市场中最具备竞争力的。“未来财务人说话底气的来源,就是对数字信息的掌握。所以,我们应该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给我们的雇主创造更大的价值。”圆桌讨论由高顿中国未来财务研究院负责人戴轶伟老师主持的圆桌讨论环节,特邀SAP Concur大中华区服务交付副总裁田畅先生、张靓先生、杨欣先生、沈晖先生,从不同视角对企业数字化成熟度如何评估、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比如何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地过程中将面临的最大挑战与阻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田畅先生认为,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领导要重视、战略要明确、意识要正确、执行要彻底。今年国家提出的“双循环”概念,田畅先生也引用了“内外双循环”的理念来诠释企业数字化的价值链。对外的循环,强调的是企业数字化对他所处行业和生态的贡献与价值;对内的循环,就是支持企业战略,并持续改进的能力。在此,我们特别鸣谢冠名赞助商:SAP Concur以及合作伙伴:易快报、分贝通、合合信息、每刻科技对本次论坛的全力支持。同时,“财务数字化创新与转型论坛”下一场将落地北京,敬请期待!

万物职职

研究了60家企业账套之后,汇总成这13张会计做账流程图!精辟实用

老话说的好:工作光勤奋是不行滴,要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才是正确的,只有讲究方式方法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小编在研究了60家企业的账套之后,总结出来这一套会计做账流程,希望能助大家工作起来更高效快捷。一、做账基本流程二、记账凭证1、记账凭证必须具备的内容2、记账凭证审核的内容三、月末会计的计提、结转分录四、结账工作五、月末结账后要进行对账对账的内容主要包括:账实核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1)账实核对“账实相符”(2)账证核对“账证相符”(3)账账核对“账账相符”(4)账表核对“账表相符”六、月末编制会计报表要求……篇幅有限,展示不完,想要领完整哒,点击关注,收藏并转发即可领取哦!#会计#

茨冈人

10分钟带你了解会计毕业论文选题原则与写作技巧

会计专业的本/专科大学生创作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我们都必须充分认识创作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作用,采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努力争取顺利通过创作毕业论文使我们的学业有明显的提升。创作财务会计毕业论文通常情况下要通过下列多个阶段:了解创作标准、选题原则、搜集资料、拟定提纲、编写初稿、修改初稿、定稿。一、会计毕业论文的创作标准(一) 会计毕业论文——科学性会计毕业论文的科学性标准以会计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实践为基本知识,采用认真细致的心态去探寻未知,得出结论。论文要立论客观、论据可靠充分、论证严密有力。(二) 会计毕业论文——创新性会计毕业论文标准有我们的见解,可以是在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践等方面解决了前人长期没有找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及提出了具有科学依据的新观点或新的理论模型。(三) 会计毕业论文——应用性会计毕业论文应出自于会计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顺利通过探究、总结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找到新问题、探究新现象、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再运用于会计实践阶段中,指导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者的实际工作,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经济与管理活动。二、会计毕业论文选题原则(一) 会计毕业论文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1.会计毕业论文在选题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会计领域发展动态,重点选择那些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也可以从会计模拟实习及会计生产实习中,运用已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会计工作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2.运用所学的数学、统计、企业管理等知识,寻找会计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探索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中存在的问题。3.应用横纵向对比分析法,去观察已有的会计成果,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会计实务与会计理论方面的差异,寻求切入点。(二) 会计毕业论文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因为浓厚的研究兴趣可以激发作者研究的热情,调动其会计毕业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选择有充足资料来源的课题。拥有大量详实、丰富的文献资料有利于高质量会计毕业论文的写作。3.选择能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扎实的理论功底为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选择范围适度,难易适中的课题。会计毕业论文选题过大,难于驾驭;选题过窄过小,难以拓展。三、会计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一) 搜集资料1.进行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财会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如各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财务管理的经验总结、财务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都需要通过社会调查获得。2.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电子网络,查找文献资料。利用该途径搜集资料应熟悉图书分类法,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同时,尽可能“上机”通过互联网寻找所需资料并下载,最大可能地节省时间,节约成本。 (二) 核实整理资料1.对搜集到的材料首先要认真加以鉴别,查清各种指标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保证资料的准确、及时、完整。然后认真刻苦研究,消化搜集来的材料,对资料进行筛选,以便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利用。2.数据处理。数据是会计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资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详细列出有关数据,保留科学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对某些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整理和运算;运用图表显示变化的规律和在不同变化条件下的数据状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 拟定会计毕业论文提纲草拟会计毕业论文提纲的过程,是整理思想、进行构思的过程。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化、条理化,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毕业论文写作少走弯路。会计毕业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毕业论文提纲要列出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会计毕业论文的提纲拟订以后,为将要写成的论文描绘了一个轮廓,或者说画出了一幅蓝图。文章能否如愿写出,那就要靠作者独具匠心了。四、会计毕业论文的初稿,修改定稿选题和搜集资料,属于会计毕业论文的准备阶段,写作初稿和修改初稿,则属于完成阶段。后一阶段的任务,是形成观点、深化观点,并且把观点明确地、科学地表达出来。编写初稿要以论为纲,充分运用逻辑思维。作为学术论文,当然应该以论为纲,以说理为主,充分发挥其“论”的特点,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准确地表达作者的学术观点和主张。在论文初稿的写作中,强调以论为纲,做到虚实的有机结合。编写初稿要层次分明,突出中心论点。在论文初稿的写作中,为了使文章层次分明,应按提纲中拟定的层次和段落,将大小标题、顺序号一一列出。每篇论文都有其中心论点,这是文章要刻意用力的地方,不能平铺直叙,使人不得要领。要自始至终注意让读者对文章的中心论点有明确、深刻的印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初稿虽然可以把想写明的东西全都写出来,所用的材料也可多用一些,以便在修改初稿时删去一些内容。但一般情况下,文章以简短为好。写论文除了要行文简洁外,还应做到文字通畅、文采华美。在论说文中,讲究文采,注意语言修辞,会使文章增辉。初稿写成后,还需要经过多次修改,这是论文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修改时应该先着重内容和结构的修改,把内容、顺序、层次安排妥当;其次再侧重修辞和其它细节,初稿在这方面往往是比较粗糙,在修改中则要一丝不苟、反复推敲、刻意求精。初稿的修改主要是篇幅的修改、结构的修改、内容的修改、题目和标题的修改、段落的修改及句子的修改。五、会计毕业论文的初稿标准1.采用综合分析方法,不断思考问题,生成论证思路。创作财务会计毕业论文,就是说要采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质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主题内容显著,论证思路清晰。写好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要会有一个中心思想,各层面的论证例证,都应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开展。会计毕业论文的论述要开门见山,显著主要思想观点,毕业论文的论证思路要鲜明。3.层次分明,详简适度。写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要特别注意体系结构的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内容的阐述,要有简有详。至于作者的创新意识,有争议的思想观点,则要讲透,决不吝惜笔墨。4.特别注意书写格式规格,注重语法。会计毕业论文前面要列出来目录,文后要列举引文注释和主要参考书目。假若毕业论文较长,文章自身可分成前言、正文、结束语几部分,此外列举内容提要。行文要注重语法,防止文句不通、用词不当。5.会计毕业论文初稿写成后,一定认认真真多方面调整,这是提升论文质量的首要保证。文章的调整可以说是无止尽的,大至问题提得是否鲜明确切、结构层次是否严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标点符号的推敲采用。一篇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是需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的。会计毕业论文经过不断调整,几次清稿,就可以定稿。定稿应按有关标准排版、打印成文后,就可以呈送指导教师审阅、批改。

波兰版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对于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差,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又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使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和自身发展、市场经济都不适应的情况发生。确定合理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既是中小企业发展到必然要求,也是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约束。为了能够找到适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本文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现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以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等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客观地、全面的分析,并根据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总结了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合理利润最大化。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利润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the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un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mselves and the market economy 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 generally, these enterprises’ assets scales are small so that they can’t resist to the market risk effectively; Second, their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s are immature and unsound; Third, they can also be affected by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Setting up a reasonable financial management aim is not only a necessary for the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development but also a constrain to their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et up the suitable management goal, this article makes a systemic,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their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target localization and etc. Also, according to these enterprises’ own actual situation, the thesis sets up the suitable financial management ai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Maximizing the reasonable profit.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Financial;Management;Profits 绪 论中小企业多指那些职工人数较少,收益较少、资产总额较低的企业。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程师在中国(贵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截止到2013年,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中小企业在解决目前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问题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企业结构的多元化、资金薄弱筹资能力极差、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等特性的存在,导致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能像大型国企的财务目标那样容易判断。换言之,就是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本文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并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分析,综合研究中小企业如何定位自己的财务管理目标。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更加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朝着合理利润最大化迈进。正 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产值上来说,中小企业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企业结构的多元化、资金薄弱筹资能力极差、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等特性的存在,导致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本文要研究的是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正确定位的建议。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现状我国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推进改革的新阶段。中小企业在这个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限制性的因素,比如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中受到的来自诸如政策等各个方面的不公平待遇。这些都需要不断通过改革来逐渐完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1.1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管理型人才队伍整体实力和素质不高,管理人才普遍短缺,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机构简单且专业性不强,内部控制制度极不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经常在亏损的边缘,没时间全面、系统的进行内部控制方面的管理,所以中小企业管理本部门都采用的是相对传统的方式,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现象的发生。中小企业一般属于家族企业或者个人企业,因此企业的发展情况往往局限于企业所有者或家族个人的才能相关联,这就体现了中小企业固有的特点,一方面中小企业决策灵活,具有机动性,很强的责任感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企业所有者的独断专权,缺乏科学的管理。1.2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筹资能力差中小企业受到我国现行的各种制度、体制的影响,融资环境差。中小企业本身素质低,人才缺乏,规模效益差,内部组织结构稳定性差,经营风险高等等各种原因,一般很难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导致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商业贷款相对困难。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自身发展,最明显的结果就是导致各个项目不能有效的开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1.3 投资分析不够,缺乏投资眼光和投资能力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最典型的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由于企业相关机构不健全,内部牵制、内部审计等问题形同虚设,这就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素质以及才干的要求十分严格;而管理者的素质对中小企业投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大都存在盲目投资现象,投资时缺乏科学的财务预测和预算决策分析等,不能对整个市场环境和整个宏观走势进行深入了解。不少中小企业受到自身产品滞销、设备老化等问题,急切的想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在投资分析、市场调研等均不到位的情况下,就急于进行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盲目的投资。这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投资失败,给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1.4 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匮乏,造成他们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先天不足。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问题缺乏,不能同大企业一样通过进行多种投资组合,降低风险,所以中小企业往往专心于一项投资,导致企业一般产品较为单一,市场风险较大,很容易引发由市场风险带来的企业财务风险和银行的信贷风险等,影响企业信用等级。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的问题,在企业投资项目投产期间,企业的资金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增加了企业的各种风险,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投资决策失败后,往往会濒临破产。1.5 企业财务控制水平低 这方面具体表现为在财务处理上,中小企业很多程序和管理水平不到位;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适合的综合高素质人才。在企业的财务处理上信息共享方面,需要及时的调整、更新。1.6 社会服务体系弱化目前社会中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大多数都局限于本部门的企业,且都在政府部门。许多中小企业就是因为缺乏社会服务体系的服务,导致财务管理人员作出盲目的决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1.7 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造成资金不足的主要因素,就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筹集主要靠内源融资,外援融资渠道缺乏。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的制度问题,目前在直接的资本市场融资市场上基本不考虑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面没有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而类似于商业银行这种机构往往出于种种原因将贷款像大型企业倾斜,造成中小企业贷款成功率极低。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存在问题分析就我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来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机制、改革等相对落后,中小企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需要我们不断的调整。2.1 筹资困难,风险意识不强,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发展缓慢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等。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最重要的就是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中小企业对经营风险相对于财务风险来说重视程度较高,而对财务风险普遍认识不足。而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的因素导致企业受损失的可能性。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主要表现在:缺乏自我控制、调和能力以及风险预警,在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或者是企业严重亏损的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就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安危。资金严重不足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资金的筹集便是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内源融资,缺乏外援融资,主要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政府没有设置专门的中小企业扶持、管理机构,国家优惠政策没有考虑中小企业;②中小企业担保抵押制度不完善;③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资产负债率高,自由资本少,从银行取得的贷款几率小。④商业银行在贷款上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造成了筹资难等问题;⑤银行贷款手续繁琐,而且不以资金多少算。资金问题进而引发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小企业容易造成负债经营。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有存在企业间的相互贷款担保,但是由于企业财务的不透明,很容易出现财务方面监管的漏洞,造成企业负债不断增加。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往往也采取短筹长贷的方式,因此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风险,企业的命脉被银行牢牢把住,一旦银行采取措施,企业将进退两难,产生不良后果。2.2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内部管理基础较弱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私营企业,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经营者就是企业所有者,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给企业财务造成严重影响。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企业高层往往不通过财务人员的事先充分的测算、分析,而凭着自己的感觉决定,或者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发生,使企业无法对正常的经营等作出正确的决策。由于企业经营人员就是企业所有者,所以企业无法建立标准的内部审计制度以及相关部门,或者大大影响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基于这些原因,使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经验、使管理模式僵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基础较弱造成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资源相对来说较为短缺,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专业性不强,管理机构简单。财务管理人员设置不科学,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中小企业往往由家族或者个人独立经营,企业的成功与否与家庭、个人紧密相联,这就表明了中小企业业务决策的机动性与独断性。这是中小企业缺乏内部管理观念以及基础较弱的表现。2.3 财务控制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能力弱财务控制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二是对现金管理不严格、不规范,造成资金利用率极低,直接的结果就是资金短缺。大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比正常营业的利润还要多,资产损失。浪费严重。再者就是,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担保机构以及金融机构,没有完善的体系。再者,中小企业受到组织成本、人才资源、生产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薄弱、专业性不强,会计人员的核算能力不强,会计制度不完善。容易诱导企业的决策。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财务报表是很重要的一项,它可以全面、系统的表现出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人员的管理水平等,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经营方法等。但是中小企业中管理财务报表的制度,以及管理人员的制度都是非常不完善的,甚至有的企业采取一人多岗等,这正是中小企业制度非常不完善的表现。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务需尽快完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2.4 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中小企业很多都存在片面追求热门产业的倾向,无视国家宏观调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不顾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过大的认为自己企业小,转型快,干什么行业都行。还有的中小企业发展太过于保守,丢掉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和动力。总之,就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科学性分析,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甚至对企业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只是走一步,看一步,不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规范的、系统性的规划,而是全凭借管理者的常识或者经验作出企业决策。因此这种企业往往会因为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2.5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系统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原始的动力,也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中小企业面临着众多问题以及风险,中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促使中小企业所有者迫切希望尽快的收回投资,利润最大化就成了中小企业最广泛的目标。但是中小企业领导者缺乏长期战略的考虑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管理者管理能力不足的原因,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数经营者就是企业所有者,造成企业所有者在进行决策的时候非常盲目,不能系统的分析自己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3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3.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现状如上述所言,所以在这里简单的根据目标表现状简单的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做一个定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不适合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跟大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区别就是他们的代理关系不同;上市企业股东是所有者,所以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价值最大化;在中小企业中,大多数企业所有者就是管理者,这样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大都根据业主的兴趣爱好来定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除了有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有非物质方面的目标。许多中小企业所有者追求的不是利益最大化,看中的而是一些特殊方面的要求,比如想独立经营公司,这种就只要保持不破产就行了。这种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详细列举。3.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分析3.2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代表性观点一般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为实现企业创造价值或财富这一目标服务,目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定位方面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⑴管理者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指的是投入量和产出量的选择都是以获得最大限度经济利润为目标。换句话说就是管理者在制定经济决策的时候,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管理者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种理论虽然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但是利润有营业利润、净利润等之分,企业的营业利润大于零,但是它的净利润却等于零,企业用什么作为它的财务管理目标呢?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没有考虑风险问题。同时这也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所有者最经常犯的一个错误。⑵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企业价值的大小不仅仅跟企业目前的盈利能力有关,还跟企业的潜力有关系。同时在企业价值的评价中,还必须考虑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和报酬的均衡。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却会导致企业所有者和其他利益者的矛盾。⑶部分中小企业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部分中小企业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指的是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以此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但是这种方法通常被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难以应用,而中小企业大多为非上市企业,不适合其发展。并且一个企业的活力跟股东没有多大关系,而是由各个利益关系人共同组织成的集合。这样势必造成意见分歧,影响企业的发展。⑷相关利益者最大化。任何的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或投入,如政府、股东、消费者、债权人、供应商等,甚至是居民,企业不仅要保证股东的利益,还要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且使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相关利益者最大化,这个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以实现企业的相关利益群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虽然这个理论具有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但是这个理论过于理想化,无法操作。3.2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现在的目标定位拥有很多争议,经常不顾及内外环境的把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义为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相关利益者最大化。目的是为了通过财务的科学规划,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利益。但是,这却忽视了企业与各个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协调,不能实现中小企业和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是不适合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简单的把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为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是不符合实际的。小企业不是小型的大企业。中小企业不能采用和大企业一样的管理方法。就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而言,也应该不同于大企业,本人认为确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定位分析,然后制定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合理利润最大化。 追求合理利润最大化是中小企业最合适的选择。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性以及所处的内外环境,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是多元化的,应该面向债权人、政府、投资者等,即追求合理利润最大化。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规模等的限制,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筹集资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中小企业多为独资或者合伙企业,企业直接经营管理者就是企业所有者,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追求最大利润是每个企业的最现实的选择,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利润是一个合理、可操作性较强的硬性指标;企业一般都会选择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时,不同的企业的选择就会不同,中小企业选择合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既不因为过度追求利益冒风险,也不会放过、淡化利益。就中小企业来说,不同时期的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不同,企业不能盲目,而应该有筹划的选择并落实财务管理目标;创业初期,中小企业首要的目标就是生存,所以此时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当企业进入守业阶段,此时的目标就应该稳中求胜,此时的目标可以定位为合理的利润最大化;所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就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社会责任以及产品质量和其他的众多因素加以考虑,务必确保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在各种经济目标不一样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中小企业选择合理利润最大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同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短期行为。此外,还有好多方面诸如对合理避税等方面的考虑,会根据当时政策变化,及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评估,对其是否科学、合理进行系统性的验证,并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企业合理利润,使财务管理目标更符合中小企业的实情。要想使企业朝着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方向发展,就需要企业管理者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只有解决好这几个问题,中小企业才会得到真正的发展。⑴处理好债权人和中小企业的关系。筹资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中小企业资金筹集一方面是对金融机构,应该选择对中小企业和企业前途感兴趣的、并且愿意投资,资金充足,拥有量还的职业道德和信誉的金融机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应该主动向与企业合作的金融机构沟通,说明企业的经营方针、计划、财务状况等,通过正常的方式获取资金以及金融机构的信任。⑵关心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是生产要素中最积极的要素,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规模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企业的人才也就存在着流动性的威胁,工人没有工作稳定的安全感。这就要求企业要承认他们是企业重要的创造价值的主体,尊重。关心企业员工,将企业员工的个人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绑在一起。⑶实施技术创新,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无论中小企业定位在哪一个市场,企业的创新能力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力量。中小企业要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进,持续的创新,巩固自己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技术创新首先需要资金,而中小企业大都存在资金匮乏,科技人才缺乏的现象,所以,总上述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应该主动联系对自己企业新技术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公司,解决资金问题。创新不仅是资金方面的问题,还需要人才,就目前的情况以及市场上中小企业的解决方式分析,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合作创新,即中小企业和大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综合环境保护、利益等方面,以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仅仅有技术还不行,还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提高企业营运的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经营灵活、组织机构简单、适应性强、工作效率高等优势,但是财务部门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职能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提高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跟实施技术创新一样重要。⑷关注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整个宏观环境,其变化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者,通过对中小企业各种行为的调整、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公平状态。所以作为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强,更应该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交流,时刻掌握政府的政策动态,让政府感觉到企业的重要性。⑸确定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关键,就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小企业因为资产规模小,知名度不够,所以不建议和大企业进行正面市场竞争,要尽量发现大企业无法开拓或者不想开拓的地方。找准市场,以良好的服务、灵活的机制巩固市场占有率。中小企业应该随时了解市场上的竞争产品,根据中小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在合理利润最大化这个基础上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自身,保持企业的核心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差,且中小企业资产、生产规模小,财务管理等制度不完善等,使中小企业在各个方面存在着不适合自身发展的情况。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现代财务管理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小企业在采用“合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这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好,必须以定好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即以合理利润最大化为根基,结合中小企业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出发,不断的解决这些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个难题,不断的降低各种风险,不断提高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扩大生产的资本。中小企业的生存以及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和利润是分不开的。这样的目标定位在反应中小企业综合关系上,并且使合理利润达到最优化,从而使利润达到最合理的目标,即合理利润最大化。结 论就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企业的发展来说,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其财务管理目标也有其特殊性。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客观条件出发,加强对于中小企业制度的理解,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无论从规模,还是从企业的综合实力来说,中小企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弱的一个环节;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主要从另一个方面通过深入、细致的剖析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化、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性,企业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确立企业合理利润最大化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符合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条件,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正确选择。参考文献[1]常秀香;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J].现代会计,2010(2):13-16[2]石红明;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2B):61-62[3]刘海风,方德英;中小企业财务挂历目标的定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8):34-35[4]丁志谦;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Value Engineering;2013(23):141-143[5]张辉晓;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8):80-81[6]会计专业技术考试研究中心;财务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3-4[7]李惠萍;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科技经济市场,2007(4):160-161[8]杨宁宁;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研究[J].现代交际,2014(2);376:168-169[9]周华;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定位的思考[J];时代经贸:下旬;2009(1):155-156[10]Peter Atrill. Financial Management for Decision Makers[M].China Machine Press,2014(6):4-8

疯狂学

人大教授讲专业,会计学:不仅仅是做账,它的背后是星辰大海!

赵西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会计学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特聘教授,中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主要的研究领域为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财务报告,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财政部、科技部、中国会计学会科研项目及重大项目20余项。曾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教育教育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国际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等其他奖项。2016年入选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名家培养工程”。会计学:数字的背后是星辰大海一提到会计,相信大家首先想到是账房先生的形象:拨打算盘斤斤计较,每天跟数字打交道,生活枯燥而又机械。然而现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会计学究竟什么样一个专业呢?马克思曾借鲁滨逊的故事,生动而深刻地说明了生产和记账的联系。生活在孤岛上的鲁滨逊,为了使自己生存下去,需要从事生产劳动。他在劳动之余还记录了劳动耗费的时间,然而这些细节光凭脑子是记不清楚的,必须落实到簿记中。马克思对鲁滨逊这种本能的状态做出如下描述:“我们这位从破船上抢救出表、账簿、墨水和笔的鲁滨逊,马上就作为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开始记起账来。”可以看出,记账早已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反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产离不开记账、核算,尤其离不开耗费的核算。像鲁滨逊那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生产者,尚且要记账核算,那社会化大生产就更加需要了。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精辟地指出:“生产过程越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性质,作为过程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就越必要。因此,簿记对资本主义生产更为必要。”这里马克思说的簿记体现了会计的两项最重要的职能,那就是核算和监督。清代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里提到:“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然而,会计不仅仅是簿记,它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从古到今,以至未来的会计都生长于每一时期经济文明的土壤中,反过来,会计的发展又促进和改善着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从结绳记事到文明古国的宫廷会计,再到后来的借贷复式记账法、荷兰簿记、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会计、当代美国的FASB、IASB,和未来以信息化和国际化为基本特征的网络会计,会计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我国从计划经济对会计的不重视,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热、CPA热,从“两则”的颁布到上市公司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再到证券市场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无不反映着经济与会计之间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这种关系。在“十三五”之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会计作为商业语言不断地被规范,主要成果就是作为制度基础的会计准则的形成以及这一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市场化改革的程度越高,会计的作用就越大。“十三五”期间,会计还需要继续前行,以进一步满足决策有用和投资者保护的需要。经济与会计的互动有效地推进了文明进程。可以说,会计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真正的会计是向企业管理层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一切必要信息,并辅助其做出恰当的经济决策,同时会计也是企业一项必不可少的经济管理活动。所以说,真正的会计更像是一门语言,了解和通晓这门语言,才能在商业世界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了解一个公司,并且进一步地在实务和管理工作中运用这门语言。在一个企业中,几乎没有人可以像会计一样能够全面明确地了解企业的经济业务和资金流动。所以,企业的高管中必须包含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足见会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会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能把公司的一切业务和活动用简明扼要的“账”记录和表达出来。但是该精妙之处也体现在一定的规则法律之内。作为经济领域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的规范性至关重要,所以会计是一门严谨、规范的学科。与经济学精密、抽象的模型推理相比,会计更加具体化,其监督和核算的对象是企业具体的经济业务,因此会计也是一门实用且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在核算之余,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监督。会计所提供的财务报告是很重要的信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获取企业发展决策和人员考核的依据。现代的会计,或者说财务报告不仅仅局限于几张报表的编制,还包括企业的运行机制,股东大会、监事会、经理层的公司治理制衡,企业的经营,企业的资源,外部环境的分析等等。因此,现在的会计学科更加宏观,也更加多元化。既然会计在经济发展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同时会计也是一门严密又实用的学科,选择会计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会怎样呢?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国家机关做与会计相关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去投行、基金公司、证券机构做投资研究工作。翻看已有数据可以发现,大学毕业生中,会计专业的学生无论是薪资水平还是职业发展的排名均名列前茅。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英国和美国,有1/5的CEO曾经担任过CFO,而在其他欧洲国家和亚洲地区,这一比例也在5%~10%。英国《财务总监》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财富100强企业的CEO中,有20%的人曾担任过CFO。因此,会计背景对于职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国企业管理对于会计也给予足够的重视。例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必须包括独立董事,并且对于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也有所要求,即至少有一名会计专业独立董事。可见,会计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将来职业的发展,尤其是公司管理等方面至关重要。会计自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和发展,未来会计是否会停滞不前?其发展的方向在哪里?信息化和国际化是时代的产物,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信息时代的领路人比尔盖茨曾说:“KNOW YOUR NUMBERS is a fundamental precept of business.(‘了解自己的数字’是企业应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则。)”。“好的信息流和好的分析工作,给予了我们从大量潜在的、难以贯穿的数据中发现新增长点的机会。它最优化人类的大脑,极小化人类的劳动。”可见,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IT业本身,也改变了会计的世界。围绕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一套全新的现代会计观念与方法体系,已是会计发展的大势所趋,未来会计还将展现出无穷的发展空间。国际化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它为各国之间进行空前规模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从而必将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在当今社会美国占绝对优势的会计领域,国际化是否等于美国化?中国能否在这一国际化的过程中占有主动权?这将依靠千千万万会计人和即将加入会计领域的你的奋斗和努力。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历史悠久,有着突出的专业优势,师资力量雄厚,具有诸多国内资深的会计学名家,近年来也吸引了很多海外留学归来的青年教师。会计系意在培养通晓国内会计准则,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会计专业人才。在这里,你将进行系统、全面的会计学专业学习,核心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等等。总之,使用会计语言将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浓缩在一张报表中,让会计人获得成就感;投资决策对报表的依赖让会计感到肩上责任重大;资本市场涌现的新业务给会计人不断探索与学习的动力;日趋规范的职业环境给会计人增强了信心。会计绝不仅仅只是与数字打交道的基础学科,它更是服务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如何向报表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是每个会计人不断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个会计人不变的职业追求。选择会计,走进会计,你将会收获成长,收获成功,也会深深爱上这一门美丽的学科。专业常见问题解答会计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会计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及其流动过程。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资金的流动伴随着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资金的表现形式包括货币资金、原材料、产成品等。如对工业企业来说,在获得资金投入之后,首先用货币资金换取原材料,然后进入生产阶段,资金由原材料转化为在产品、产成品等,最后是销售阶段,资金由产成品等转化为货币资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周而复始不间断地进行的,其资金也是不断循环周转的,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价值,获得利润,从而缴纳税款并进行分配。会计学就是对企业的这种资金投入与退出以及在企业内部的流动过程进行研究。社会上是否存在对会计学专业的理解误区?社会上对会计学专业的理解误区主要表现在认为会计学就是让学生学学做账。事实上,会计学这门学问有着悠久的历史,学会做账只是非常基础的一步,更重要的是学习这种思维方式,理解做账背后的逻辑,从而能够举一反三,理解一个企业整个的运营管理过程中资金的进入、流动与退出,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用到会计学专业知识?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会涉及会计学知识。如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出具财务报表、投资融资、企业管理、企业纳税,等等。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哪些行业就业?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就业的行业比较广泛,主要有:(1)财务工作,包括会计、出纳等;(2)审计,可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内任职;(3)税务,可以到各级税务机关任职;(4)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保险业等。选自《你的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专业介绍》来源:中国人大阳光招生 赵西卜

募左右曰

天天学习一点财务思维课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只要它在运行,本质上都不是隐藏起来的,而是在对外发送信息,区别只是它们用了不同的语言。心电图是心脏的语言,微表情是情绪的语言。财务报表就是地球上所有公司对内和对外沟通的通用语言。财务报表反映了公司经营的状况,反映了公司战略的意图,反映了公司价值的未来。同时,它也隐藏了公司所有的雄心和企图,隐藏着所有的理念和选择,也隐藏了花招和欺骗。遗憾的是,财务语言就像天书,它只流通在少数人中间,大部分人对它是又爱又恨。我愿意来改变这一点。因为我找到了那把通向财务的钥匙。它就是:财务思维。这个世界一直在奖励有财务思维的人《财务总监》杂志调查发现,全球财富100强企业中,55%的CEO都有财务背景,其中23%的CEO还持有会计证。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是从记账员开始做起的;顶级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会计;美国几任前总统林肯、华盛顿、杰斐逊,都亲手记过账,做过会计工作;澳门前任行政长官何厚铧,获得过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曾经是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的会计学教授;阿里巴巴的接班人张勇、蚂蚁金服的CEO井贤栋,都是财务出身。一个有财务思维的员工,才能判断他持有的公司期权,未来能不能让他实现财务自由。一个有财务思维的投资者,才能判断哪家公司的未来更值得去投。一个有财务思维的经理,才能了解合作伙伴的经营情况,判断未来合作的稳定性。现在的商业社会,复杂度大大超过以往。越复杂,越需要一个通用的标准驾驭它;越复杂,财务在商业运筹中的权重就越大。也许你永远不会从事财务工作,但你一定永远身处商业社会。所以,财务思维不是你的一个选项,而是商业社会给你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解决财务的三大核心问题我知道,得到聚集了一批中国最有上进心和学习能力的人,在未来的社会分工里,你们会承担管理者和决策者角色。这门《财务思维课》,就是一张带你进入商业世界内场的入场券。我会从财务面临的三个核心问题入手,带你拿到解读财务天书的钥匙:一、表征:财报是公司经营活动的记录、量化和呈现。你将学会怎么超越财报的局限,看清一家公司的真实状况。二、找钱:我会带你通过CEO的视角,看清融资和管理的财务逻辑,掌握资源配置的核心原则。三、花钱:我会帮你剥离干扰,理解投资和分配背后的真实考量,学到财务高手的决策思维。当然,我知道你时间宝贵。所以,在设计这门课程时,我融进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公司金融》《公司战略》这几门课的精髓,你会洞察它们之间的互动逻辑,掌握财务、管理和战略决策的综合运用。我也知道,你很怕会计的公式和表格。所以,我把数字和计算压缩到了最少, 把每个财务概念都还原到真实的商业案例里来讲,这会是一门只用耳朵听,也能听懂的财务课。为什么由我来讲?最后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美国学习了9年财务知识,从斯坦福商学院获得了会计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还有幸参与到我国财务政策的研究和讨论里。这些年我给几千位企业高管讲授过财务课程,走访过上百家企业进行案例访谈。这些经历让我对企业家被哪些财务问题困扰,如何做财务决策有了深刻了解,我想通过这门课,把背后的方法和洞察分享给你。还是开头那句话,也许你永远不会从事财务工作,但你一定永远身处商业社会,财务不是你的选项,是时代给你的要求。从这门课开始,你将成为一个真正懂财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