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导师很忙,研究生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一个技巧让你事半功倍石榴花

导师很忙,研究生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一个技巧让你事半功倍

大家好,我是@阿芷学姐,211研三在读。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导师很忙,平时很少跟学生见面。有的导师只是给个课题方向让学生去做,等想起来的时候问你一下进展。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和导师沟通,很怕导师找谈话,也不敢给导师发消息。但其实,很多研究生,其实并不懂怎么跟导师沟通。很多研究生,其实并不懂怎么跟导师沟通以我的同学A今天的对话为例。A和我一样最近忙着毕业实验,毕业论文数据需要做一个性能测试,之前一直在某个地方做的,现在那里做不了了,A就和导师说了一下,于是发生了如下对话。学生A:老师,力学性能测试现在做不了了。老师:为什么?学生A:他们换了新的引伸计,没有人会用,最近都做不了。老师没有再回复。于是A跟我抱怨:你看这个老师就是在躲我,一到花钱的时候就不吱声。但其实,这样的对话属于无效对话。因为你只是描述了现象,告知了导师。所以呢?导师需要做什么?你需要导师做什么?老师很忙,不要以为他方方面面都能想到。与导师沟通的时候,你需要先说结果,再说过程。与导师沟通时,先说结果,再说过程还是以A同学这件事为例,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和老师沟通:我:老师,您有认识其它地方可以做力学性能测试的吗?(以目标为导向,跟导师说明需要他帮助的内容)我现在毕业数据需要做一下力学性能测试,这个测试能够表现出……(说明一下实验背景和实验的必须性、重要性)之前我们都是在xxx做的,现在他们那里引伸计坏了,我和维修工程师以及他们的博士师兄都沟通了,确实完成不了。(说明理由)所以想问一下,您这里有没有相关资源,了解哪里可以做相关测试的。这种情况下,一般导师会回复:1、正向回复:xxx那里能做,你和xxx联系一下。(导师能够给牵线搭桥,给你联系方式你自己去联系)2、导师也帮不上忙:不清楚,你问问别的同学都是在哪做的。针对第二种回复,我会说:嗯嗯,老师,我现在问了一下其他同学,有的是在xxx做的,他们那里的参数是xxx,我的试样参数需要xxx,收费是xxx。另外也可以找xxx那里做,收费是xxx。老师,您看咱去哪做合适?(给出备选方案和参考细节供导师选择)这种情况下,导师一般会回复,可以,去xxx那里做。然后我会再跟导师讨论细节。减轻导师回复的成本有时候导师没有回,确实是比较忙,没看到。这种情况可以善意地提醒一下。如果方便的话,建议直接去导师办公室面谈,比手机信息方便。与导师沟通的关键在于减轻导师回复的成本。导师正在忙的时候,给他发消息说做实验的事,他一时半会儿也没有精力判断,这个时候学生需要说明细节以及备选方案让老师选择,老师可以直接做决定。学会沟通,提高效率,事半功倍要学会督促你的导师我是@阿芷学姐,关注我,了解更多读研那些事儿~

神人无功

研究生如何和导师相处?如何令导师对你赞赏有加?这三点勿忘!

今年的新一批硕士研究生即将上线,作为研究生学姐欢迎你们加入研究生这个大家庭。但同时也需要给萌新研究生说明的是,在你三年的读研期间你一定不可能逃脱掉的就是和你导师的关系,也必须和你的导师相处。那么研究生的你如何让和导师相处?如何令导师对你赞赏有加呢?这三点勿忘!和导师相处第一点:必须讲礼仪,必须常问候。一般来说,我们的硕士导师都是比较年长的一些老老师,他们对于学生的礼仪礼貌细节非常的注重,甚至可以说以此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所以在研究生这三年期间,一定要学会讲礼仪、常问候,当然这种绝对不是指那些送礼物等这些令人作呕的行为,而是在传统节日对自己的硕士导师表示节日的问候,例如在教师节、春节、元宵节等这些节日,这都是一个学生对自己老师的一种尊重,而且一般的老师也非常的重视这一细节。有了这样哦沟通,导师便会认为你是一个的懂礼貌,讲礼仪的学生,便会对己有更好的印象,一定不要拿以前的那种和老师的相处方式,一年都不联系,这是完全不可以的,因为硕士导师直接负责你的研究生学习。和导师相处第二点:谦逊、认真的听取曾经遇到过一个研究生师兄,在和导师交流时总是会表现出一副自己全知道的样子,或者是自己非常懂的样子,可是让他真正意义上系统的讲解一下,他又什么都说不出来。所以在和导师的相处中,一定要谦逊不要刻意的向导师表现出一种很懂的样子,因为你是什么水平的学生,导师非常清楚。所以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会聆听和谦逊,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不要横冲直撞。这样导师也会你对你赞赏有加,有什么好的题刻或者是项目也会带着你一起参加。和导师相处第三点:必备的科研态度,热情的科研向往。研究生期间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科研了,所以在和导师相处时一定要表现出自己严谨的科研态度,热情的科研向往。这样导师才会更多的和你探讨一些自己所申请的课题或者是自己手上的一些项目的交流,久而久之你便成为了导师科研工作中的组成部分,导师也认可了你的科研能力,会在很多方面给予你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总之,这是和导师相处的比较好的方法或者说是姿态,也会获得导师对你的赞赏。在读研期间或者是毕业时,导师的作用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学会和导师相处。

老处女

研究生如何和导师相处?如何令导师对你赞赏有加?这三点勿忘

如果你在读三年研究生的时候,你逃不掉的是和你的导师的关系,必须和你的导师交往,作为研究生的你怎么和导师交往?怎么让导师表扬你?请不要忘记这三点与导师交往的第一点:要讲礼貌,要经常打招呼。一般来说,我们硕士的老师都是年长的老师,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礼仪方面的细节。在研究生这三年里,一定要掌握礼仪和寒暄,当然,这样的行为并不是让礼物等恶心的行为,而是在传统节日向硕士的导师进行节日问候,例如,教师节、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是学生对自己老师的尊重之一,老师也非常重视这个细节。如果有这样的交流,导师会认为你很有礼貌,有礼貌的学生对自己有更好的印象,不能采取和以前那样的老师的交往方式,必须联系一年。与导师交往的第二点:谦虚、认真地倾听。我见过研究生的前辈,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总是一副熟悉的样子,或者说我很了解。所以,在和老师的交往中,不要故意对老师谦虚,所以,我们要洗耳恭听,谦逊,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技巧,不要盲目冒进。这样导师也会表扬你,有什么好的题目和项目吗?我带你一起参加。与导师和导师相处第三点:必备的科研态度,热情的科研向往。研究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科学研究,所以,和导师交往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出自己严谨的研究态度,憧憬热心的科学研究。这样导师能做更多的事情,讨论自己申请的课题和自己手头的项目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成为了老师研究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欢迎留言。

贵贱无义

研究生期间该怎么和导师相处?这3点很重要,直接影响学生毕业!

研究生期间该怎么和导师相处?这3点很重要,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很多大学生考研通过后,自己的研究生之路就开始了,这时候迎接自己的依然还有很多的挑战,甚至比考研都要难,尤其是在研究生期间怎么和导师相处和沟通,这是很关键的,直接影响到自己能否顺利毕业。1.认可和相信自己的导师很多学生在研究生期间会觉得老师的能力水平和经验不够,担心会教不好自己,这种想法是大忌,要知道作为一个研究生的导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个人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最起码在某方面是得到公然的认可的,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导师,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认可和相信自己的导师,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和创造奇迹。2.学会独立和自控这是作为一个研究生必须做的事情,作为研究生没有导师会整天催着你学习,这时候就要全靠自己去钻研和学习,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的和老师沟通交流,其次就是自控了,面对着更自由的时间支配,自己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时间,有着很强的自控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度过研究生时期顺利毕业。3.多和导师沟通交流研究生本就是不断的去研究一个问题,不断的突破和寻找答案的过程,研究生导师作为过来人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能给到学生很好的指导和引导作用,这时候多和导师交流能更好的帮自己理清思路,少走很多的弯路,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导师能看到学生的不足和需要弥补的地方,这时候沟通就变得很重要了。因此,在研究生期间一定要注意到这些细节,不仅能顺利的毕业还能很好的帮助自己。大家觉得研究生期间和导师相处还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吗?把你的意见留在评论区里供大家参考吧。

伦勃朗

怎么联系研究生导师好呢?有没有需要注意的事项

2019年考研成绩很快就要出来了,很多考研的小伙伴也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复试。有的同学已经开始着手联系导师了,那么复试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联系导师呢?联系导师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询问学长、学姐来了解,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了解导师的喜好不是让学生投其所好,而是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更加顺畅,复试见面的话会更加自然,不至于出现因为没有话题而尬聊的场面,这样会让导师对你的印象减分。第二种方法:关于导师名单除了询问学长、学姐之外,在学校官网上面查询导师信息也是一个好的途径,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准备复试。知晓面试的具体事宜之后,可以取学校官网上查找相关导师的信息,官网的信息一般比较可靠,通过学校官网我们可以了解到老师的科研项目、活动动态以及排课情况等,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导师十分重要,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预先准备一些老师有可能提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三种方法:通过阅读老师的论文作品,了解导师在学术上的见解,这其中包括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次要研究方向、主要学术成果、独树一帜的研究、代表作以及对哪些学术观点所持的态度等等,除此之外,还要熟知你所报考的专业是不是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近些年共招了多少研究生。掌握以上信息可以让我们在准备复试时有重点地复习,同时在回答问题时巧妙地避开不会答的问题。但是在联系导师过程中,也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的。如果反复打电话与导师联系,可能影响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的进行,乃至影响导师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如此,绝大多数导师对此是反感的,过多的骚扰不利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生、还会干扰了正常的招生工作。据了解,大部分导师会对这些骚扰类型的考生会有一些抵触情绪。同样,有些考生在第一次与导师联系之后,感觉导师不够热情,或者觉得自己表现不好,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便消极悲观,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导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接触时,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倾向,不必过于在意导师的热情程度。所以,适当的和导师联系还是可以的。作为导师,更关心考生对学术的追求,因为他们是知识传授者。所以,喜欢学习的你可以尝试着和导师进行适度的联系哦。

亲身分享:研究生如何与导师沟通?

随着研究生群体的日益壮大,导学关系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更多的注意。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紧张甚至发生恶性事件也偶有报道,这里固然有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因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师生关系处理不当的确会对当事人甚至在更广泛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相反,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享受研究生生活,同时也会减轻老师的负担,更好地开展科研。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题目中使用保鲜是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个现象,当研究生刚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回想自己和导师的关系,是不是可以用和谐融洽来形容。所以让我们回到最初的美好,导学关系和其他所有关系一样,如果需要这段关系向正向的方向去发展,就要花费心思去经营这段关系。如何保鲜导学关系,我们在这里提出三个关键词。期望偏差,换位思考,有效沟通01、明确导师在科研中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是否存在偏差?我们在刚入学的时候,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望,老师也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期望,但是在学生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己对未来职业规划定位和老师所预期的会出现不一致。在一些情况下,导师认为学生应该专注学业,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一定产出。但是会出现学生更想就业实习的情况,所以这就在期望上出现了偏差。其实双方的想法都有道理,导师作为某个科研领域的学术中坚力量,对于自己科研的专注和执着是科研发展的动力源泉,而研究生的职业定位尚未明晰也有自由选择行业和人生发展的权利。两者对未来的预期不同,也就是出现期望偏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比如完成毕业要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等。如果可以意识到有共同目标的存在,对待期望偏差就可以抱有求同存异的心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明确自己可以为共同目标付出哪些努力,如何付诸行动等,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去完成和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相关的事务。02、在遇到导学关系出现不顺畅的情况时是否尝试过换位思考?在研究生阶段,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关系。人们在沟通或者遇到问题时,总是会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是,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待事物更重要,这要求我们保持足够的好奇心。换句话说,拥有把事情探究明白的能力,要比拥有如何做某件事的具体知识更重要。这在我们与导师的沟通中,主要体现在,我们需要努力去思考为什么导师会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如果我们能理解对待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看法的背后的思维是怎样的,也就意味着我们具备了换位思考的能力,接下来就是要努力锻炼自己在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用理智控制情感,优先去思考不同看法背后的逻辑。如果常常能够抱有谦逊的态度,便可以很自然地做到换位思考。03、为了营造良好的导学关系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有效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和收获,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互相沟通和交流非常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可以根据情况建立高效的沟通方式,比如定期会面或通过邮件等,沟通时大家都敞开心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最终实现双赢局面。在有效沟通的具体实施步骤上,向导师汇报前,先问问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够多的精力进行了调研,对于自己遇到的问题是否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带着问题去讨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给出的最可能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是对导师的付出的时间精力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思辨能力的提升。其实,对于不知道如何和导师沟通的小伙伴,可以去稍微了解一些关于MBTI或者4D理论相关知识,在了解并接受人与人性格和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后,可以通过长期的行为训练,提高自己与导师相处的能力,并且更快乐更开心的度过研究生阶段。来源:清华大学 乐学 前研工作室 撰稿:王凡 校对:黄万慧

冤有头

考研初试通过后,如何高效地和导师沟通?你需要做到这几点!

2018年考研初试成绩已经陆续公布,觉得自己有希望通过初试的同学,可以开始准备复试了,考研初试通过后,如何高效地和导师沟通?你需要做到这几点!1、马上收集导师的多方面信息,了解导师在选择自己的导师时,首先你需要了解他,建议大家先了解一下想选择导师的各方面信息,包括年龄、职称、家乡、喜好,最重要的是发表的文章、研究过的文献,以及发表过的言论,把导师的基础信息了解之后,你就可以向他表明意愿了!2、初次联系,建议用邮件与导师联系如果你和你选择的导师是初次联系的话,建议采用发邮件的方式,因为打电话会显得比较唐突,而且导师们往往负责的学生不止你一个,会比较忙,不一定能有时间接听你的电话,所以,第一次的时候采用邮件的方式比较好,等和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时再打电话。3、复试分数出来后,建议与导师进行电话沟通在复试分数下来之后可以和导师电话联系,因为发邮件的话有些慢,而且你那个时候的心情会很激动,导师的电话号码在各个院系的办公室都可以查到,电话联系会比较好。

慧观

研究生和导师都是怎么相处的?大致有四种情况

考研的学生都知道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导师,但是,作为导师也是很无奈的,毕竟现在的学生跟十几年前的是很不一样的,不说不行,说重了也不行。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导师好,学生好导师和学生的心态都放得很平衡。导师本着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教学,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经验;学生本着自己能长才的理想和抱负,学习作风脚踏实地。这便是两相宜。再简单的说, 导师是在培养人才,而不是找几个打杂助理在身边,学生也是很有可塑性,而不是来混文凭的。还有一种师生关系也是两相宜,只不过通常是在日后才发现。那就是导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在跟着导师的这段时间可能因为经常挨骂心里会产生怨气,但是,毕业之后才发现多亏了导师的严格教导,日后跟导师关系也一直很好。研究生2、导师好,学生不好文章开头,小编也说过,现在的学生跟十几年前是不一样了。以前的学生吃食堂都勤俭节约,现在学生都是叫外卖的;以前的学生都是骑自行车,现在的学生都是开车了;以前的学生学好了能出国深造就是很了不起的了,现在的学生一个假期就可以走遍几个国家。很多导师都感言,现在的学生难带啊,不跟导师请假就不来的学生很普遍,还有的回家了再回头跟导师请假的。说实话,导师们对这样的学生真是拿他们没办法,在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情况下,能过就过吧,真是带不了。研究生院3、导师不好,学生好如果遇到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比较倒霉,导师对研究生的主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你遇到的导师水平如何,有时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讲出来,完全是两种境界。4、导师不好,学生不好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扩招研究生,而研究生导师水平也是相差很大,师生之间关系一度比较紧张,甚至出现了一些比较恶劣的事件。导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是学生的悲剧,学生学业不精,对导师来说是最大的失败。考研小编觉得,师生关系不是毫无感情的上下级关系,越是温情的父子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的缘分,至于缘分的深浅,那就得看各自的尊重程度了。

戴晋人曰

研究生与导师如何相处?谨记6条交往准则,毕业不“卡壳”!

读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都会有很多。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就不一样了,一个老师带好几个学生,而一个学生基本上就由一个老师负责,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导师。这种培养方式下,如何和导师友好相处,实现双赢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下:研究生与导师如何相处?谨记6条交往准则,毕业不“卡壳”!研究生与导师如何“双赢”?谨记6条相处准则,毕业就业不愁!1.常和导师联系研究生的很多机遇都是自己导师提供的。一个老师可能带着很多学生,如果你是那种不常与老师联系的学生。那老师在遇到什么机会的时候,就不会第一个想到你,甚至不会想起你这个沉默寡言的学生,那你就会白白错过很多机会。2.摸清导师的脾气性格了解导师的性格是你和导师处好关系的第一步。如果不了解导师的性格,那你平时的言语可能会令老师不快。迎合老师的性格说话这不是趋炎附势,这是一种社交手段。了解到老师性格之后也会让平时的交流更加有效,性格不同的人说话方式也很不一样,有时候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从而降低效率。了解导师性格的话就会避免这一些麻烦的事情,避免互相猜测造成误会。3.及时向导师汇报自己的进展导师一般学生会很多,不会每个每个的去问,自己要主动去给老师总结这段时间研究的内容以及项目的进展。如果你什么都不说的话,导师可能觉得你进行得很顺利,没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及时把自己的进展汇报给老师还有可能及时的纠错,不耽搁自己的时间。4.赢得导师的尊重要想赢得老师的尊重,首先要守时。没有一个老师喜欢不守时的学生。要想赢得导师的尊重,一定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第二点就是自信,基本每个导师都喜欢自信的学生。如果你经常对导师说,“我可以,老师你放心……”,那么你一定会赢得老师的尊重。当然,不能说谎话,你是要真的可以才能这么说。第三就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是那种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做到这三点,基本上就可以赢得老师的尊重。5.善于展现自己的个性事事听从导师的话有些时候并不会让导师喜欢你,相反,有的导师会觉得你没有自己的想法,缺独立思考不够。你要在必要的时候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让老师觉得你不是一个只知道默守陈规的人。那么如何展现自己的个性呢,可以多和导师谈论项目的看法,合理地发表自己对某个学术现象的看法,主动与导师多探讨等,甚至可以大胆一些,对导师正在进行的重要课题或者项目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或者让导师对你的研究多指导。总之,就是别只顾埋头研究,要多交流,敢于表达。6.主动帮老师查找资料写写东西如果你的导师要写论文,那你可以主动提出帮他查找资料,你要让他觉得,你对他也是有帮助的。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关系往往比单方面帮助的关系要稳定许多。而且在主动帮导师找资料写论文材料的过程中自己也能收获颇丰。以上六条就是小编总结的和导师交往的谨记准则,研究生阶段与导师的相处是很关键的,相处好了,导师很有可能在你毕业就业时为你锦上添花,比如论文指导、推荐工作等等。如果在研究生阶段能做到以上几点,相信也是一个努力上进不虚度的读研生涯了,毕业是不用太过担心的。对于今天的话题:研究生与导师如何相处?谨记5条交往准则,毕业不“卡壳”!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扶桑

初试之后,如何选择研究生导师,如何沟通最有效

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开了,很多同学也在咨询我如何选导师,原想写一篇详细的告诉学生们如何选择好的导师,却是老生常谈了(比如:看名头,看职位,看职称云云),这些方法都非常好,但我想,这并无法让孩子们遇到每一个问题的时候,告诉他们如何选择和判断(当然,是因为我不懂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更希望交给学生们清晰的逻辑思路和判断事情的方法。我喜欢称之为“A/B法”,其本质,就是由三个核心内容组成,即S曲线+分布曲线+三类变量(详细的方法阐述,详见《遇到困难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言归正传,选好导师问题本质是“三类变量”中的效果指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选择过程”来实现,而直接影响这个选择过程的,则是“影响因素”所决定的,这个影响因素分为2个方面,一是结构参数(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师生之间)和操作参数(沟通时间、沟通方法、辨别反馈),共6个关键因素。选导师的逻辑分析图教师方面:根据正态分布曲线可知,一个学科里的导师里,“好导师”和“差导师”其实都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差不多”的老师,这些导师都可以从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掌握资源3个关键指标来分类和区分,其中,师德师风可以通过校内口碑(尤其所在院系的老师和研究生学生,缺一不可,样本尽量大)来进行了解,主要掌握老师是否有失德行为(你懂的)、是否习惯性压榨学生、是否喜欢画饼等方面,其核心是:老师是否会站在你的角度真心实意为你的未来发展提供跨越式、高度性规划方案,并执行高效的、实质性的推动行为,且能够在10-20年后,学生能够发自肺腑的感谢老师当年的用心良苦;学术水平可以通过Web of Science或CNKI(这2个词你若第一次听说,我会对你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开始担忧)进行检索,找出其近期(最好是2-3年内)、最高档次(中科院1-2区或JCR1-2区)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水平以及论文中的合作单位老师水平来判定,其核心是:该老师是否有明确的学术标签,该该标代表着其在某个细分的方向或行业内的最高水平;掌握资源可以通过该老师所拥有的权利头衔(校长、院长、处长等)和学术头衔(委员会主席、期刊主编、协会主席等,院士、杰青、百人之类的我就不一一罗列了)进行直观的获取,很容易获取,但只有仔细辨别,才能区分掌握学术资源和学术水平之间的区别(这就靠你自己了)。然而,这3个指标都伴随着副作用。比如,3个关键指标都具备(或具备2项)的老师,非常稀有(极少出现在双非学校),若是真有,副作用也最强烈(当然不绝对,大概如此),比如异常苛刻或缺少人性。简而言之,没有十全十美。学生方面:首先,导师也同样担心学生的道德品行不端,容易出现“一条臭鱼,搅了一锅腥”的情况,比如有学生在课题内散播消极言论,并鼓动他人朝着“相反的方向”行驶,也曾听说有学生将某导师实验室40多台电脑的内存条连夜偷走(关键也不值钱啊),或者未与老师或同学沟通,将他人学术成果“窃取发表”,当然,每一条“臭鱼”,都会有其“恰当的理由”做出这样的事情,这在事先是很难判断的,也是少数情况;同时,老师会比较关心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主要是指沟通能力,这样可以在沟通或者课题汇报的时候,比较顺畅,还有学习能力,因为研究生期间还是以研究未知或不熟悉领域的知识为主,学习能力不强的,确实很糟心,英语能力,关系到能否看懂英文文献(这直接影响到科研水平)和很多后续事情(读博或者就业)的门槛,软件应用能力(甚至是编程能力),科研少不了数据分析,软件应用不好就是个灾难,不仅是简单的word、excel和ppt哈(各学科不同,不一一列举了,但Endnote、Matlab、Aspen、Origin、Ansys之类的还是比较常见的),简而言之,情商智商逆商都要高点。此外,基本情况也是老师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性别(力气大,能适应出差),颜值(沟通、面试有优势)、身心健康与否(还是应该多强身健体哈,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等等。师生之间:这点,非常好理解,就是好老师并不一定适合你,你优秀也不一定受老师待见,所以,师生之间的相互磨合和配合,非常重要,但,这是在接触之后才能知道的,所以,更多的还是得通过收集信心进行预判,看看是否双方比较匹配,所以,选择导师之前,最好可以进行面对面交流,并且收集足够多的情报(但也会导致好老师被其他人捷足先登选择了),确实有点矛盾。沟通时间: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需要尤其注意,第一是平常上课时的不经意间接触(或者本科参与老师课题),仅限于考本校选手,第二是夏令营期间(别告诉我你没听说过,自行百度),第三是初试前/后,但只能混个脸熟,或者,只对特定人有用(比如拿到夏令营门票的选手、简历特别丰富的选手),第四是初试成绩明确之后,也是起刷脸作用,也没法得到明确答复,除非成绩和排名稳超胜券者;第五是复试面试(或调剂面试)当天,不过时间得非常凑巧或特意安排,否则老师们的时间很难准确掌握;第六是确定录取后,第七是正式上学后。不过,十分遗憾地告诉你,最牛X的老师一定会在第一或者第二阶段名额就满的,而且,第四的时间是非常关键的节点(尤其是对考外校的学生),过了这次之后,大概率好导师已经名额满了。沟通方法:最好通过邮件方式进行沟通,搞科研的导师们普遍对邮箱比较敏感,若是你遇到一个不敏感的(长时间不回的),说明也不是学术型老师的老师或者根本不想要你,这时候,你需要准备个简历,能否清晰,尽可能的通过最少的页数展示你自己,交给你们一个“杀手锏”,最好可以附上对你的目标导师的某一方向研究的文献综述(你写不出来或写不好,就别怪我了,哥只能帮你到这里了)。辨别反馈:除了明显的答应你或者拒绝你,一些委婉拒绝或暧昧,你也要会辨别,比如,告知你会为你争取名额(暧昧),若是有名额一定要你(拒绝),到时候再说(暧昧),其他老师也不错(拒绝)等等,但,这些话都不绝对,有些时候,老师们也在等待你的主动而做最后的决定,靠你的综合能力辨别吧。综上所述,我希望,大家通过阅读后,掌握的是思考问题的逻辑,而不单单的是如何选择导师这一个问题,但,你若能清楚地读懂了并解决了目前的问题,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