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博士有多难?难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硕士生:不敢报红白蓝

考博士有多难?难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硕士生:不敢报

我国很看重学历,高学历无疑可以带来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资待遇。但硕士毕业生却只有少数人选择考博,原因很现实,考博难度很大,容易考不上,而且考上了毕业也成问题。看来高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只有真正优秀、勤奋努力的人才可以考上博士。首先,考博难度很大我国现在硕士招生名额增多,但博士的招生数量是严格控制的,每个博导可能只带几个学生。这么少的名额,自然要招最优秀、科研能力最强的学生,筛选流程比较严格,录取要求高,所以考博难度很大。申请考博的研究生需要拿出两到三篇的论文成果,这些论文都发布在认可度高的核心期刊上,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很多硕士的学术成果并不能达到要求,所以没有申请资格。之前可能有人觉得直接在原导师和学校申请读博比较容易,事实上审核要求也非常高,必须要达到相应的科研学术要求。参加统考也是一个读博的机会,但名额不多,而且考试难度大,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学术成果也要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比直接申请读博的难度还要大。与博士招生名额相比,每年参加统考的硕士人数也比较多,尤其是985、211院校的报考最火热。其次,博士的任务重,毕业难博士作为最顶尖的人才,对学术和科研要求都很高,想要顺利毕业并不简单。博士是比较忙的,平时有很多科研任务,需要待在实验室或者教室。有时候还要带硕士,带领他们做课题。有时候还需要去外地出差,甚至需要去实地调研,比较辛苦,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轻松自由。博士的科研任务重,要求也比较高,为了顺利毕业,必须要拿出一定的科研成果。一般需要拿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的期刊都是比较高级的,数量也比较多,比申请博士时候的学术成果要求更高,所以很多博士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博士不能如期毕业,也有被劝退的。不过也有很多硕士之所以不考博,是想要尽快参加工作,硕士学历已经可以为他带来一份满意的工作,个人也不想继续做科研。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只要加油奋斗,每个人的前途都是光明的。不过从笔者的分析可以看到,很多硕士不考博,确实面对比较严格的申请要求和流程,想要顺利毕业更是难上加难。不过高标准可以筛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对我国科研和学术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想要考博的硕士,就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拿出相应的学术成果,认真学习,考上博士后也这样坚持,一定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

其觉于于

专硕考博比学硕考博难度更大吗?听听上岸的人怎么说

对于明年毕业的研究生而言,过完这个暑假后就将进入研究生期间最后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了。除了毕业后准备找工作的研究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决定继续读博深造。在博士的问题上,对于三年学制的学硕而言,要比两年或三年学制的专硕要多一些选择的机会,既可以申请硕博连读,也可以考博。而专硕想读博士,只能通过考这一条路了。因此在很多专硕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认知:专硕含金量不如学硕,在考博问题上依然是没有优势可言的,即同等条件下,专硕容易被淘汰。塔主最近咨询了多个专硕考博上岸的博士。跟他们询问了当年作为专硕考博,考试的难度以及遇到的问题时,他们一直都认为在考博问题上,作为专硕并没有像他们开始想象的那么难。大部分是认真备考半年左右,都通过了博士生招生考试。同时,将一些备考经验告诉塔主,那么今天塔主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专硕考博,比学硕考博到底难在哪里,以及在考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不要在心理上输给学硕由于很多同学并不知道,在考博问题上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很多人还认为,上了学硕就是搞学术的硕士,就能继续深造读博士;而专硕就是找工作的硕士,毕业只能去工作而不能继续读博士。同时,很多人还认为所有的博导都不想或者是不喜欢招专业硕士生源的考生。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专硕在心理上就打了退堂鼓,觉得专硕考博时要比学硕短了一截,哪怕是专硕在学术上的表现再优秀也比不过学硕的同学。导致很多人都放弃了考博的打算。塔主想说的是你千万不要这么想,其实在考博问题上,学硕和专硕是在公平竞争同一个平台。不要自己在心理上有所顾忌和担心,如果你长期有这种顾虑,那么自然会造成你在考博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信心,会影响你整个的备考过程以及博士复试面试的临场表现。这样对你在考博竞争中影响很大。因此,每个考博的专硕都要摆正心态,要有充足的自信。你要相信,只要你足够优秀,导师自然会向你伸出橄榄枝。学术成果和科研素质是硬条件现在的博士生招生模式,正在由考试的形式向审核制转变。说明国家在博士生的基本要求上更加的理性化,也就是说博士的基本素质是要有较好的科研素质和优质的科研成果。所以比起是学硕还是专硕,导师更加看重是否有论文的产出,是否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发表了多篇论文的专硕,那么在博导眼里肯定要比没有论文的学硕更加看重。所以与其在那里担心自己不是学硕,还不如现在抓紧时间多发表几篇论文,为自己增加敲门砖。提前和博导进行沟通和联系任何一个考博的考生,在考试前一定要和报考的导师联系和沟通,这样会大大增加导师对你的好感,尤其是作为专硕,提前的沟通是为自己赢得加分项。塔主建议提前去跟报考导师交流一下自己原来的研究方向,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去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个人意向,对考博复试成绩的增加有很大作用。准备考博的专硕们,别犹豫了,马上跟导师联系起来吧。以上就是塔主对专硕考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相信准备考博的专硕们会鼓起勇气,勇敢的迎接这一人生挑战,欢迎大家留言和塔主一起讨论

黄砖路

在职硕士可以考博士吗?如何报考博士生?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目前在职硕士是对本科教育的很好的补充,很多名校也都提供了各种在职硕士课程。因此,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的研究生学历,大都是在工作之后继续学习而获得的。但毕竟是学习是无止境的,所以很多人已经取得研究生学历的,都还打算继续提升自己。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职硕士可以考博士吗?怎么考呢?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先大家需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在职获得的硕士学位,是不是可以继续提升为博士呢?一般说来,传统意义上的在职硕士毕业之后是不可以拿到双证书的,学位证书可以到手,但是学历证书是没有的。在职硕士报考博士的时候可以提前查看意向学校的招生要求,一般说来,在职硕士只要满足攻读博士的专业和其他有关条件,就可以进行报考。在了解是否可以报考之后,考生们就需要了解如何报考的问题了。在职硕士报考博士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由于博士生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工作的,因为导师的名额都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在职硕士最好能够提前联系好意向导师,与导师提前做好沟通工作,这样能够提高报考的成功率。上面两个问题都介绍完之后,考生们还需要对报考博士时的注意事项进一步了解,在职硕士报考博士同样也要经过招生入学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够被录取,正式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对于入学考试大家不要轻易地放松自己,不要以为已经联系过导师就以为大功告成。实际上,每个学校对于博士的录取率都有严格的控制要求,想要顺利录取十分不容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能够接受博士教育,不仅对于提升学识水平非常有帮助,而且也有助于享受国家各种人才优惠政策,对于大家的长远发展非常有益。

六爻

考博难题:博士学位不通过怎么办?教育达人给了答案!

导师宣布博士学位不通过怎么办?叶秋觉得题主描述不准确,题主可能想表达的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没有通过,怎么办?首先,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为什么呢?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从2014年教育部组织每年抽检以来(博士论文每年抽检上一年的10%,硕士抽检5%),变得越来越严格了,如果被抽检的博士论文不合格的较多,该博士学位论文授予点就会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都严格要求,很多985都有预答辩,就是在博士论文正式送审以前,组织专家进行预答辩(一般情况下,这些专家也是博士论文外审通过后正式答辩的专家),预答辩通过了才会正式送审,如果题主说的是预答辩没有通过,那就按照答辩专家的要求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再次申请即可。不过这种可能也是比较小的,因为导师同意你预答辩说明导师对你的论文是满意的,觉得你达到了学校的要求,而专家都是导师找的关系较好的老师,一般不会不通过,当然可能会提一些意见。一般来说,为了外审通过率,为了将来被抽查时的通过率,在预答辩阶段专家可能会提一些意见,要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预答辩不通过按照要求认真修改,然后再次申请即可(有的学校可能只有一次预答辩,答辩就要花钱啊)。如果是正式答辩不通过呢?至少这种情况叶秋没有碰到过,导师同意送审说明导师对你的论文是认可的,外审专家都通过了,导师还有什么理由宣布不通过?而且,题主说的也不对,如果是正式答辩的话,那是有答辩主席的,宣布通过还是不通过是由答辩主席来决定的,答辩小组一般都是五个人,综合五个人的意见,最后决定通过还是不通过,由答辩主席来宣读,不通过的话,那不是打导师的脸吗?所以,如果外审过了,答辩基本上会通过的,至少叶秋没见过外审过了答辩没通过的。如果真的是答辩没通过,那就按照专家组的要求,认真修改,申请再次答辩。如果是在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觉得你写的不好,那就按照导师的要求认真修改,需要做实验再认真做实验,因为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

玄牝

众多高校今年博士录取取消统考,普通硕士想考博该怎么办?

现在马上就要进入10月份,很多高校今年的博士录取招生简章陆续公布,而从今年很多大学的博士招生简章来看,基本上很多高校都取消了统考考试,基本上都是申请考核。这对于一些毕业于名校的普通硕士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些毕业名校的硕士申请考核非常有优势,但是另一些普通大学毕业的硕士却比较困难,想申请考核成功并不容易。那么对于这些想读博的普通学校毕业的硕士而言该怎么办呢?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学校期间尽量出科研成果。现在高校博士申请考核基本上都是看重论文,很少看重课题。因此作为普通大学的硕士如果还没有毕业,那么就需要在上学期间多出一些科研成果,多发一些好的期刊论文。而从现在申请考核情况来看,基本上需要有两篇不错的文章,才可以顺利参加申请考核。否则即使有一篇也很难有机会被录取。第二,提前准备报考学校考试。虽然不少大学现在施行的是申请考核制,但是不同的大学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一些大学完全看学生的科研成果,但是还是有些学校会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高校一般会根据学生的申请考核材料给学生一定的分值,然后学生去参加考试,最后根据材料分和考试分来择优录取。因此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的硕士而言,虽然科研成果一般,但是也可以通过笔试成绩来提高自己被录取的机会。第三,提前联系导师。在博士考试当中导师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博士报名中,要提前联系导师,尽量选择一些不太热门的导师,这样考试不会竞争太激烈,考试压力不会那么大。而联系导师一般是在招生简章出来之前进行联系,询问导师是否有名额,询问导师报考人数的多少。这样才可以避免考试进面试后被刷的情况出现。随着博士录取申请考核制的推行,有博士统考的学校越来越少,读博的难度也在加大。而作为普通大学的硕士,如果想读博就需要提前做到上述几点,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

滔滔不绝

两年考博,从双非到985:不放弃才能从失败中爬起来

来源:人大经管 作者:魔都之主今天已经来南开学习半年多了,回首之前两年的考博经历,从没有导师接收,211统考面试被刷,到申请上三所985。这两年有太多的感悟,接下去我将分两部分叙述我的两年考博历程,希望对考博的同学有所帮助。一、211考博经历(懵懂无知)其实从考研开始就萌生了考博的想法,硕士(双非)第一年开始我就准备起了英语,随便比起本科的时候勤奋了不少,自己看了好多专业书,但是做事总是拖拖拉拉,加之导师的放养模式一直没有动手写过文章,期间我也跟硕导提过我想读博的想法,但硕导不以为然,就这样到了研二的暑假,开始了准备专业课(宏微观经济学)和毕业论文的初稿,期间也尝试着联系博士,但是每次找到一位心仪博导给他发邮件然后等上半个月,十有八九是不回复,有几位博导回了邮件也是婉拒了,一直没有博导愿意接收我。直到12月对外经贸的一位年轻博导给我回复了邮件,鼓励我加油备考,她会择优录取,那天晚上把我高兴坏了,就这样一直到3月的笔试,我去北京参加了笔试,考试那天是真的紧张,拿到试卷手都在抖。考了那么多年试真的是头一回这样,或许是真的准备的不怎么样(其实自己心里早有底),拿到试卷发现有一半的题目是懂非懂,怎么办?只能硬着头发往下做,旁边坐着的同学一直在看我,我心想他也没好好准备吧。就这样硬是把试卷都做完了,当天就离开了北京回家等成绩,等成绩的那几天我还是非常放松的,每天不想看书就想玩,直到初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晚上,我看着成绩傻了,英语44,专业课50多,加起来也不到100分,按往年的分数线肯定进不了复试。那天晚上心情特别沉闷,准备了那么久结果只考了这么几分,工作也没有找,接下去该怎么办。就这样我整整想了一周时间,父母开导我说没考上就再考一次,我也想明白了,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是不同的,可能我的就是曲折些,但是还是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我收拾好东西继续去市里的图书馆看书,已经准备好了再考一年。同时,也有考博的小伙伴开导我说:你的成绩也不算差,等复试线吧,或许还有复试的机会。其实那时候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就这样每天回到从前的日子,把专业书英语都从头开始看,过了十多天,竟然出复试线,我也没抱什么希望,随便看了看,竟然今年降了十多分,我的分数能进复试。当时我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好了,那几天特别兴奋。回学校盖章开证明,准备复试材料。订了北京的酒店和高铁,约了博导见面,一切都是那么顺利,我真的感觉自己走大运了。直到复试复试当天,天下着雨,一个教室里坐着满满的人,数了数四十多个,一共只招15个人,我当时就感觉有点不妙,但是想想昨天博导说让我好好发挥,我就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挨个提交材料并签字,轮到我的时候我看到表格上和我同时报考同一博导的还有一位,单位就是这所学校的,我感觉到有点不太好,但这个人一直没来提交材料也没来签字,我想他今天不会来面试了,直到下午回到面试等待的教室,有位一起面试的同学跟我说:你的竞争对手的照片就在墙上挂着,还领着我去看,我看着照片和名字,就在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一个办公室门打开了,走出来的就是照片上的人,我当时就问他,你下午去面试吗?他说:去。这时候我的心已经死了。回想起他考的分数和我一样,这学院降了那么多分,我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下午参加完复试,我还是没有完全死心,等博导出来询问了他复试的情况,他说:情况不太好,我向他表达今年要是考不上明年还来考的决心。他也说了我的论文是硬伤,没有一篇发表的论文。最后他主动加了我微信。就这样211考试之旅结束了。我也回了家。那时候心情差到了极点,我觉得这一个月的经历像是过山车一样,命运像是再和我开玩笑,想想更像是电视剧的剧情,只是真的发生在了我身上。二、申请985(永不言弃)从北京回来后,我继续收拾东西去图书馆看书,之后回学校参加了毕业典礼,遇到询问我考博情况的同学我总是躲开些,觉得很丢人。但这段时间我想明白一件事,要是真想考上,考试成绩是一方面,论文更重要,没论文可能明年会和今年的情况一样。但我手上就一篇毕业论文,其他什么都没有。这时候我请教了一位认识多年的博士后好友,他说早就提醒过你,要赶紧发论文,到现在才明白。在他的帮助下我把硕士论文拆成了两篇,加了一些方法进去,改了六七次,还让我把其中一篇翻译好后找公司润色成英文投了ssci。那时候别说ssci了,我连发个C都没想过,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能发上去吗?更何况自己一个硕士身份一作,不带任何有职称的老师,包括我硕导。就这样我投了三四个C(一稿多投也是无奈,那时候已经7月了,审稿一般都是三个月),很快有了回信:拒稿。然后又找了不少容易发的C投稿,前前后后被拒稿十个C刊,9月多的时候,我压力越来越大,问好友要不投个普刊算了,被打击了太多次了。朋友说:这样有点太可惜了……直到中秋那天我提前从图书馆回家,我爸说信箱里有一份我的信,我也觉得很惊讶,从来没收到过信,我拿起封面一看,是三个月前投的C刊,打开一看竟然是录用通知书(从未有任何修改意见),把我激动坏了,马上告诉了爸妈和朋友,朋友还说会不会是诈骗(因为有4000版面费),上主页一查,确实有我的稿件录用信息,那天我无比幸福,总算看到希望了。又过了十天,ssci编辑给了返修意见,三位审稿人的意见都很正面,还有一位说建议编辑修改后录用。这真的是半年来最开心最轻松的一刻。那时候朋友建议我去申请考核吧,你手上的成果已经不少了(朋友发C的时候带了我一篇二作)一篇ssci待录用,一篇C(录用),一篇二作C。我那时才真的有信心去尝试下申请考核,找了六所985的博导(一位是院长)发了邮件,很快都回复了,不像去年那样,回复的内容都很积极,一半以上都鼓励我去报考他的博士,接下去就是提交各个学校的审核材料,每所学校要求不同,确实很耗精力,回硕士学校找老师签推荐书,硕导看我拿了好几分985的推荐书要他签(其中就有南开),他只说你去试试吧(其实他并不看好我),同时他推荐我去一所理工211,当时师弟问我你愿意去吗?(老师推荐就是试试吧)。就这样在12月前投了4所学校的审核材料,南开最早出结果,早早的在12月前就面试完了,也确定录取我了,接下去厦大,中山都出了面试通知,竟然也都入围了。就这样我最后选择了南开,一所我以前都没敢想的学校。三、我的感悟两年的心路历程和大家分享完了,接下去我想说说这两年我的一些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用处。首先,研究生扩张,必然会有更多的人走上考博这条路,而中国也像外国一样,博士入学考试提倡审核制(大多数985已经取消了统考),这也意味着考博不会像以前别人说的那样好考了,审核制更看重论文,要是没有论文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诚心提醒各位博友要重视论文的重要性,尽早发论文,多发论文。其次,考博一定不要在一根树上吊死,一定要多报几所,我的经验是把所有211以上的学校都找出来,挨个去主页看他们的招生简章,自己制表把所有学校的考试时间,科目,复习材料都汇总好,然后自己选择时间错开,考试科目相近的学校联系博导并报名。最后,联系不到不理睬或者回复信息不乐观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多报几所学校,哪怕都不理你,你先去考了再说,回复哪怕妥妥的也并不一定百分百收你,考试还有各种进不了复试的人,你只要努力去准备,肯定会有一所学校收你的。所以一定要广撒网。

春之梦

硕士生没发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听听导师怎么说

刚在评论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小西想划过去的。但是,看到有朋友回复了这个评论,并期待有人能给予解答,就点进来说一说。首先,解决不少朋友的一个疑惑:未发表科研小论文,硕士生能毕业吗?通常一个硕士生想要参加答辩、顺利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得要满足学校、学院/专业、导师的三层要求。常见情况是导师要求最为严格,如"双一流"大学明确发表1-2篇sci论文,这对于不少硕士生来说压力不小。之前,不少研究生常埋怨"导师不让毕业"的主因,尤其是在自身已满足学校、专业的最低要求后。除非是学位论文盲审/送审未过,或未达到学校毕业最低标准,否则导师们都不会让硕士生延期的。因此,也就诞生了那句经典的"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当然,每个学科的毕业要求不同,大致来讲还是有不少硕士生是不必发表小论文的。比如,不少学校的硕士生(部分专硕)毕业要求中没有提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话,只要能完成一篇逻辑合理、少量创新的学位论文,走完整个答辩流程后能顺利毕业。其次,硕士生没有发表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希望肯定是有的,关键是导师是否愿意给你一个博士招生指标。但是,"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之前,我多次提过博士招生在调整,985、211等名校大量引入"申请-考核制",侧重于个人申请-材料初审-面试综合选拔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申请人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非常关键。比如,不少985大学部分工科明确要求申请-考核制读博的硕士生有2篇中科院三区以上的sci论文,接受导师一作、学生二作。未发表过科研论文,走申请-考核是无法过初审的。记得我们专业有个硕士,毕业后多发了一篇论文,才走申请-考核制读博。当然,统考依然在不少学校的博士招生中出现。和硕士生不同,很多学校博士考试报名时就要求确认导师,毕竟要求考博过线后不得变更导师。这也就经常出现几个学生选择一个导师的竞争,其他人更多的成了陪衬。之前,曾有学生爆料,少量博导不厚道,告知多个学生报考。最终择优录取一个,而耽搁了其他学生。不是为导师辩解,在时间错开的前提下,同样有不少学生报考几个学校,甚至联系几个导师。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难。有导师愿意接受,且能顺利毕业,通过意向学校的博士招生初试、复试,是可以直接读博的。而且,足够的科研经费等核算出来的博士招生指标,导师自身在博士招生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他的选择在复试中是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成绩排名。那么,如何提升自己考博成功的可能呢?1.硕士阶段未发表科研论文的可能性不少。比如,实验室平台不足、导师科研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懒散、拖延症,缺乏对科研的热爱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入了博士的门不好出,慎重选择。2.找到往年的真题,认真备考。比如报考中科院体系读博,英语的要求不低,而且分数拉开差距的关键。而且,他们的招生计划不多,研究员人均一个博士指标,提早联系是关键,并非一定是大牛导师。3.找自己的导师或其他校内导师推荐等。往往一些熟悉导师的推荐,比自己大海捞针般地发邮件效果更为明显。比如,我的不少硕士学弟当时就在导师推荐下去他的母校浙大读博。见到聊到这里,其他读博的文章我发过不少,都可以翻着看看啊。还有机会考博的同学要珍惜,日后"申请-考核制"是读博的主流选拔趋势。不管是门路、科研潜力,还是本科院校的层次,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换句话说,"高考"后录取的大学将更为关键,之前通过读研、读博提升自己更难。读研期间的你,发表了几篇什么层次的论文呢?

服食

“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已经成为过去!唯有优秀,才能拿到博士资格

最近,在网上经常看见有人问:现在博士到底好不好考,还是像以前一样那么容易吗?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以前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看见这句话,可能很多同学都会觉得博士非常容易考上,只需要什么推荐就可以了!但是,今天在这儿硬核博士郑重其事的告诉大家: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考博变得越来越难了!近些年,中国很多高校将博士录取的方法进行了变更,将传统意义上通过考试读博士的方式变为了”申请-考核制”,即不需要再考试,只需要自己根据相关规定,提出申请就可以了。不像以前,考博士的成绩主要由考试成绩和面试成绩两个部分构成,现在这种申请-考核制就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已获得的成果,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经历。申请-考核制中,导师会更加在意申报者的科研经历,如果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具有相对丰富的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经验,那么这将是非常加分的方面。2.学术成果。申请-考核制中,都需要申请者提交自己的已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文章、专利等等。如果你在硕士期间有多篇SCI或者EI傍身的话,申请博士名额将会更加具有优势。3.学业成绩。对于研究生来说,不像本科大家那么注重学业成绩,但是研一的学业成绩及课程成绩仍然十分重要。这是一种相对比较客观评价你学习能力的方面,而这相对于考博时来说,就是申请-考核制在意的地方。4.其他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英语等级、个人综合素质等等。当博士申请从考博士逐渐变为“申请-考核制”后,对申请者的考核变得更加全面,同时主观性因素也更多,只有你展示出更加优秀的能力、学术成果和学业成果时,你才具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也因此导致考博士变得越来越难,需要大家从硕士研究生时期就得准备!往期文章:如何顺利毕业?合适的研究课题将让你事半功倍读研?你应该这样: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硕士之路才能优秀!为什么读研?这六点你必须了解,知识、眼界、能力全方位提升

丧女

复旦考博经验:论文可能决定你的成败!

01、复旦大学高分子系的实力复旦高分子未挂靠学院,自己独立成系,却是一家全国唯二的高分子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教职人数不到50人却拥有两位院士,数位长江和杰青,以及很多优秀的年轻老师,其实力可见一斑。02、报考科目及考试流程采用申请-考核制,3月上旬-中旬初试,只需要考英语(难度显著高于六级和考研),初试成绩查询和复试通知在4月上旬-5月上旬,复试形式为面试,面试包含一小段随机的英语问答,5min ppt自我介绍,和老师提问。03、招生相关目前招收学术型博士和工程型博士,相当于多出了名额,但报考时需二选一;系里对工程博士在培养方面并无轻视,但其毕竟是一个新兴学位,成长得好不好更看个人(因为大家都没什么经验)。04、报考难度复旦大学的实力院系,不用想都知道难度还是很大的,首先初试英语就能刷掉大部分(所以要十分重视),复试难度也丝毫不逊,主要体现在硬实力和临场表现的平衡上。个人经验我是2018级工程博士(高分子系的第一届工程博士),但经历过学术博士面试和工程博士面试两轮面试。原因是第一届的时候工程博士的名额下放得晚,时间上就只能放在学术博士后面了,又由于报考启动晚,人数少,就破例允许学术博士面试失败的人调剂过来再面试一次了。但最终录取率还是跟学术博士差不多,原因可能是新补充进来的那一部分正好填补了之前被录取的那部分。首先,英语初试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过不了一切都白搭,所以务必认真面对;参考书目我就不列了,一来我就用过两本,没啥发言权,二来网上也有不少的方法介绍,每个人适合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其次,就是面试硬实力的准备,随着考博人数的逐年攀升,竞争越趋激烈,侥幸的概率越发渺茫,所以硬实力是极其重要的;这里的硬实力我分为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种,期刊论文无需多说,IF越高越好,数量越多越好(不水的前提下);学位论文则主要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补救的是什么呢?比如一个硕士毕业生他天赋很好也很努力,甚至形成了自己对科学问题独树一帜的见解。但由于硕士期间老师不怎么负责任或者干脆是个大坑,导致他走了一些弯路,至少没能将自己的能力转化为期刊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学位论文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媒介,来向面试老师展示他自己的能力。最后就是面试的表现了,有期刊论文在手的同学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就跟评奖学金差不多);我主要谈谈对于只有学位论文在手的同学的建议:首先要一笔带过自己的硕士导师的情况,但又要表达清楚(务必真实表达,谨记老师的圈子并不大),自己是因为非自身的原因而导致没有期刊论文(即成果)的,所以你这次主要讲的是自己学位论文的内容。这里要附加说明与一个情况,一个学生的学术评分大体可分为现有的学术素养和未来的学术潜力两项,没能发表期刊论文至少说明你在现有的学术素养这一项是不及格的,这一点请务必正视!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在自己学位论文中体现出显著超出平均水平的学术潜力才能打动面试老师(这样子才能补足前一项的不及格,而且一般这样的学生都能成为课题组的中流砥柱,老师们还是很愿意接受的)。具体怎么做各有各的情况,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和读博的决心,不然这一年就算荒废了。以上就是所有内容,祝大家考博顺利。亦希望大家均能奋力前行,德艺双修,现在这个社会,或许有一时的失败,但真正的杰出者永远不会被埋没。本文来自于小木虫论坛,作者magicrao,转载请注明出处。

外丹

中科院考博英语难不难,怎么复习?

如果想考中科院的博士,英语考试无疑是最难的,基本如果英语过线了,博士也就稳了。那英语要怎么复习?都要注意什么?小编就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中科院考博英语,需要必备两本复习书,如果不想花钱买,电子版打印也可以,不过建议网上买一下,也不贵。一本是硕士博士词汇,一本是历年真题。词汇书是按字母顺序来的,我也没什么好办法,没事就背一背吧,先过一遍,把能记住的记住,每页总会有几个或十几个不认识的,那就整理到一起,尤其是单词很相近但意思完全不同的,一定重点记忆。没事拿出自己整理的小本子背一背,零碎时间学习很有必要!对于真题而言,要多做多练。我第一次拿到手上,先花了3个小时做了第一套,基本上懵的状态,毕竟很久没做过英语题了,最后作文写不下去了,去掉作文得了40多分,按这个水平基本过不了线嘛,赶紧复习吧。说一说我的复习方法。首先,按照题型来做,各个击破。毕竟要看娃,我没有整块的时间做真题,所以我一开始选择按照题型来复习。英语考试共有种题型,词汇10分,20题,完形填空15分,15题,阅读理解30,5篇文章,一篇6题,共30题,阅读6选5 10分,2篇文章,一篇5题,翻译15分,5题,作文20分。词汇基本就是需要背单词增加词汇量,一开始题目能看懂,但4个选项都不认识,基本靠蒙,不过有些词汇考的频率很高的,等把近几年的做完,可以总结一下,重点背,也就200-300个左右。完形填空主要是理解文章的大意,通过总结,我发现考察的大多数是词义,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一些从句的连接词也是每篇必出1-2个,还有上下文的语境判断,连接词判断等。我自己整理了近几年所有的完形填空类型,有需要可以留言邮箱发给你~阅读理解一篇6个,考察的题型包括细节题,基本3-4道,推断题1-2道,全文总结题1-2道,一般推断题和总结题容易失分,要理解文章意思作答。6选5号称最难的一部分,因为很可能一个错了,后面的都错了,但如果理解了文义,可能得分也是最容易的。一般先读那6句话,把其中的代词,连接词,人名,地名等标志性词标出来,然后再读文章,根据前后文的连贯性选择。翻译,最好的办法就是多阅读,多积累,当然一些语法要掌握,像如何断句,从句的判断等,还要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同时,不要忘记结合文章的整体语言环境,可以先读文章再翻译。作文,我是最后复习的,本打算背几个模板套,但写过几篇练习后发现太死板,最后考试还是放弃了这种保守的做法,转而大胆构思,加上一些巧妙的语句句型完成的,感觉比之前写的都好一点。作文要注意的,要长短句结合,可利用插入语,in a certain situation这种,或者加入从句,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可以背一些经典句型等。考博作文一般是议论文,注意加入例子使文章丰富起来。开头和结尾一般有固定句型可以参考。我也总结了一些,有需要可以留言~每种题型答题技巧和复习方法基本就是这些,在考场上的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把控,每种题都有建议作答时间,可以按照那个来,先易后难,可以发下试卷先看作文再答题,答题过程中构思作文,事半功倍。答完一部分就涂答题卡,然后再答,这样不会慌乱。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