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支招:如何选导师?要做哪些准备?快、准、狠!柏瞳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支招:如何选导师?要做哪些准备?快、准、狠!

国庆假期结束,联系导师也要正式提上议程了!可是小萌新们初来乍到,对怎样联系导师真是一头雾水呀!接下来小编为大家送来导师攻略,请注意查收!了解制度导师制度是双向意愿。也就是,你愿意向导师学习,导师也愿意教你。大家可以关注各个院系的官网,都会有相应的导师板块和制度介绍哦!了解自己选导师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方向。 你要考虑以下几点: 你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你的学术研究方向想确定在哪一个方面? 你心仪的导师能否指导你的研究?选择一个好的、适宜的导师,在读研期间,不但能够提高学习能力、改善自身素质,导师还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指明灯与探路人。了解导师解锁各种了解导师的技能:(1)首先了解导师的身份、职称、头衔、研究方向。具体步骤如下:A. 进入“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官网——“师生风采”栏目B. 点击进入“在职博导信息”C. 进入后,选择自己心仪的学院就可以看到导师名单啦!D. 想要了解其他老师信息,可以下拉至下方,进入学院官网查看:E. 直接点击导师名字就可以知道导师信息啦!F. 里面有关于导师身份、职称、头衔、研究方向、著作、联系方式等等的信息哦!PS:可能每个学院的官网都不太一样,不过大致是这样的哦!(2)在大致了解导师之后,我们怎么了解心仪老师以往的研究呢?学校图书馆大多都可以找到报考导师的著作。对于学术论文,也可以在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找到,而且现在很多大学都购买了数据库,大家只要免费下载就可以了。还有一类收录在会议、纪念文集、报刊等集子里的学术论文,这类文章就比较难找,大家可以搜索一些购书网站,看有没有已出版的论文集、纪念集销售。除了以上这些,蹭课、询问学长(姐)等方式也是了解导师非常好的途径。尽可能找机会与导师交流,写邮件、课堂上提问,当然有缘分的话,校园偶遇也是可以的呢!先下手为强联系导师一定要快!狠!准!老师的学生名额是有限的,一定要早点向老师表达你的意愿,不可犹豫!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准备给老师发邮件吧!记住哦,最好使用复旦学号邮箱!自我介绍一定要简洁,突出自己的特点最好附上简历和作品!很多老师喜欢踏实,与之有共同兴趣点的同学,记得发邮件前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哦!发完邮件后老师会跟你约时间见面,进一步了解你。在这里就要划重点了!!!跟老师见面:着装要舒服,面容要干净!表达要简洁,内容有思想!见面前要想好自我介绍、学习计划、学术研究方向和有思想深度的问题等,以防在聊天的时候突然尴尬……如果聊天愉快且顺畅,那恭喜你离成功不远啦!总之,内涵修养是基本抢先一步是方针胆大心细是诀窍当然,有的学长(姐)也说:缘分很重要!所以,大家要重视联系导师的环节,但也不要过度焦虑,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导师!编辑:孔潇若来源: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冰风暴

最让人头疼的4类导师,最好能避开,这关系到的可不仅三年!

对于通过重重考验的考验er来说,成功被录取绝对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可是,漫漫考研路可还没有完,因为还有最后一关,那就是选择导师。要知道,跟对导师,关系到的可不仅仅是研究生的3年时光,很可能会直接影响你未来的职业发展。那么,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哪些导师要尽量避开呢?这四类导师,是那些过来人都比较反感的。把学生当机器使有些导师并不是纯粹地在学校教书,除了老师这一职务以外,他有着多重身份,甚至有的导师有自己的公司。为了节约自己的资源,这些导师很可能会把学生当成自己赚钱的机器。只要学生能够干的,就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做。如果导师会给学生一些酬劳还算好的,很多导师都是让学生充当免费劳动力。如果不幸遇到这样的导师,那么研究生三年的时间,你就像导师的机器一样。而学生做出的所有成果,都是导师独自享有,这样的导师简直就像地主一样。放任不管型有些导师,在整个研究生阶段对学生都不闻不问,从来就不管学生。虽然跟着这样的导师会很自由,可是,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或许你很难获得导师的教诲和帮助。而等到临近毕业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没有成果而迟迟比不了业。因此,如果遇到一个放任不管的导师,那么也将会非常痛苦。控制型导师所谓控制型导师,就是事无巨细都要控制学生的导师。大到科研学术,小到学生的生活琐事,导师都要一一过问。如果遇到的这类导师,相信你的研究生阶段一定忙得不可开交。当然,很可能你会在研究生阶段获得成长很快,也能够得到导师的很多启发。与此同时,你的个人时间也会被压缩得很厉害,因为导师会无孔不入你的生活。忙于行政的导师当然,一般来说,在高校的导师都不止一个身份,而且越知名的大学导师越是如此,只要这些导师足够负责,其实,这未必是件坏事。可是,如果你的导师太过重视自己其他的身份,比如整天忙于行政职务,那么,他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无疑就会少之又少。跟着这样的导师很可能就很难获得导师在学术上的帮助,如果导师跟你关系好,可能会获得一些其他方面的帮助。

苦身疾作

最强硕士论文写作攻略——如何选导师、选题

最强硕士论文写作攻略——如何选导师、选题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选择一个合适、恰当、讨巧和可行的研究主题和论文题目,对于学位论文而言至关重要,有时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选题和很多因素有关,这既有学生本人的阅历和观察力,也和导师的指导不无关系。选题推崇小而美,切忌过大过空,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就是典型的大而空和言之无物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不仅博士论文需要避免,硕士论文更加不能介入。很多论文的选题过于笼统,完全是照着一本书去研究,这使研究的深度不够。当然,大问题也可以研究,但是仍然要以小见大,能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和创新点。做研究要有气场,在论文选题方面要底气十足,让评阅人和答辩人员都能感受到你的气场,即你是这个选题当仁不让的专家。这就需要搞清楚和你的研究选题紧密相关的方方面面,做到了然于胸和对答如流。特别是对选题有关的政策背景、历史背景、关键理论、核心学者、主要症结、地方创新、国际趋势等充分积累,使自己成为选题领域名副其实的专家。特别是对在职研究生而言,通常来说对自己的工作领域非常熟稔。此时就要选择比较有意思、让人眼前一亮的问题进行研究。比如,民政部门的政策性离婚、公安部门的警民纠纷、信访部门的心理压力、“放管服”改革的授权和跨部门协调等,都是可以考虑的选题。评审和答辩老师往往也有“猎奇”的心理,希望了解这些他们不清楚、平时没办法了解但又特别渴望认识的问题。所以,选择一些自己擅长和能够成为专家的题目,基本上能够确保学位论文可以立得住和走得通。

河野

为何在职考研的人不愿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莫非其中另有隐情?

毕业五年打算在职考研,是选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好?如今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一些在职考研的。很多同学在毕业后本已找到了稳定的工作,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在职考研这条路。这其中大都是毕业不久的同学,毕业很多年工作稳定的人却不多见。为此,不禁有人要问:毕业五年后还能考研吗?若是打算考研,选择全日制研究生还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好?为何在职考研的人不愿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莫非其中另有隐情?说起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少在职考研的同学也曾想过这类问题,但是由于工作稳定,不好辞职读研,所以就有所纠结。即使打算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同学也比较发愁读研后能否被社会认可。这让小水想起来有考研的小伙伴不久前留言咨询在职考研的问题,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借鉴。有一位985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毕业五年了,因为对自己的工作单位非常不满意,所以想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但是他知道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有研究生,自己又是在职考研,不知道如何选择。对于他这种情况,考研学校又该如何确定呢?一、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如何取舍?针对这位考生的情况来说,小水还是建议他考全日制研究生。因为他的工作不是公务员,也不是编制类的岗位,且他是因为对工作不满意才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肯定也想换个好工作。所以虽然是在职考研,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成功后能边工作边读研,但是全日制是相对比较好的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很多人不愿选择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经济因素。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提供住宿,虽然考生可以采用节假日和晚上的时间学习,不耽误工作,但是学费高昂不说,也没有任何奖学金和助学金。三年下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花费不是一个普通家庭能负担得起的,像工商管理硕士部分学校一年学费就有十几万!毕业五年,没有经济压力,想改变现状,可以试着考全日制,考上辞职读研,因为全日制有奖学金、补贴什么的。若是毕业五年后,考生有了家室,需要承担生活压力,特别是有的人需要还房贷等,每个月又必须要工作,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了。小水就见过有考生考上了老家的公务员岗位,工作不错,待遇也好。每天的工作比较轻松,业余时间较多,所以选择考取非全日制研究生。前后花了两年的时间成功,一边读研一边工作,丝毫不妨碍已经稳定的生活。关键是研究生毕业后还因此升职加薪,确实是非常不错的结果了!二、在职考研如何择校?专业的选择以什么为准?因为他本科就是985名校,在择校上,最低可以选个211院校,这样只要好好准备,进入复试后应该没什么问题。要知道在考研复试的阶段,同等水平下,研究生导师肯定是愿意录取本科是985的考生。甚至有些院校故意剔除那些双非的考生,把统招名额或调剂名额让给985名校的本科生,这是考研中非常让人无语的一点。当然,若是考生的本科并不如他一样是名校毕业的,在择校上就得慎重考虑了。双非考生选择名校逆袭成功的概率不大,需要结合考生的真实水平权衡。要是考生非名校不读,且可以二战继续考研,那就选择心仪的名校吧。反过来,考生只求稳读个研究生的话那就另当别论,选择难度一般的就可以了!在专业的选择上,小水不建议考生跨专业考研。因为有工作经验,更不能荒废本科所学的专业。所以尽量选择和本科专业相同的考研方向,再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更好了。许多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学的内容大都和工作相关,特别是理工类专业,有工作经验的考生更能获得导师的青睐。再者,考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学到的知识还能互补在读研中学习的不足,也算是双赢了!这位考生在听取小水的建议之后,选择了全日制研究生进行报考。在这里要指出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并不是在职研究生,考生要注意区别。非全日制研究生也有毕业证和学位证,社会认可度也在逐年提高,但很多考生还是不太愿意选择,主要是小水上面提到的工作问题和经济问题,而考全日制研究生的居多,毕业后也更容易就业。如果你毕业五年后,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你会选择在职考研吗?如果考研初试没过专业复试线,只能选择考研调剂,你会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夜行客

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联系导师吗?答案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文丨在职研老师关于考研,对于很多人来说,有一个环节十分重要,但是又常常容易被忽视——那就是联系导师。不过,关于是否要联系导师,大家也是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考研期间究竟要不要联系导师。非全日制研究生不需要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其实,联系导师的意义并不大,因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属于专硕,这类专业招收的名额都是学校规定好的,而跟导师的关系并不大。另外,即使你真的想提前联系导师来提高自己被录取的概率,也很难达到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 教育部不允许对于考生联系导师的现象,其实,教育部是不允许的,当然,目前并没有一个好的监督机制来执行。但是,正是因为这一规定的存在,让很多导师对于这种行为常常会冷淡对待。因此,考生想要联系导师也就变得更加困难。2.即使提前联系,也帮不到你即使你真的联系了导师,而且这个导师正是面试你,那么也未必就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面试你的还有其他老师。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联系导师的意义真的不大。其中,MBA、MPA、MPACC、MEM等联考类专业也没有联系导师的必要。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联系比起非全日制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联系导师的意义就比较大了,因为学硕专业,导师的话语权更大,对于招收哪个考生是有较大自主权的。对于初试成绩较理想的考生来说,提前联系导师,可以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导师,这对于今后你的研究生生涯来说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初试成绩发挥得不是很好的考生来说,提前联系导师能够起到的作用更大。通过联系导师,你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让导师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增加你被录取的可能性。那么,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在联系导师的时候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何时联系导师?联系导师最好的时候就是在初试成绩出来以后,这个时候,不仅你想联系导师,导师也是很想见你的。这一方面你可以提前向导师推荐自己,另一方面导师也想更快确定要招收的学员。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行为。而如果你是在初试之前去找导师,则可能会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联系导师切不可急,一定要等初试成绩出来再联系。怎么联系导师?在联系导师的时候,最好能够采取邮件的形式,这一方面可以避免打扰导师的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通过邮件,导师可以全方面地了解你的情况。通过邮件联系导师的时候,需要注意下面几点:1. 交代清楚个人信息在邮件里,首先应该交代清楚你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来自学校、所学专业,另外还可以提及自己的专业课成绩。尽量将自己的信息最大化地体现在邮件中,从而吸引导师的注意。另外,还可以适当地对你的其他方面有所提及,比如你大学时候所取得的成绩,获得的各种奖项,将你优秀的一面尽可能地展现出来。2. 英语水平虽然英语成绩对于有些专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却是很多导师关心的问题,比如在写论文的时候,或者在查阅外籍资料的时候都会用到。如果你的英语四六级成绩都比较高,那么就大胆地亮出来,比如四级580分,六级540分。如果当时只是刚刚过线,那么就写已经通过四六级即可,千万不要那么诚实地写出来。要知道,有时候实话未必都要说出来,但是说出来的一定要是实话。3.专业见解和研究生期间的规划在邮件中,除了向导师展示自己过往的优秀经历外,还应该对自己的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见解,或者表达出你对专业的热爱。对于导师来说,有两类学生他最喜欢,一类是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的学生,另一类是对专业怀有热烈追求的学生。如果你对研究生期间有一个大致的规划,也不妨讲一下,或许对于这个规划,很多人怕不够好。其实,只要你有较为明确的规划,导师都会很高兴的。注意事项:1.邮件内容尽量要言简意赅,不要太过冗长。2.会选择性地表现自己,比如对于自己的优势要尽可能地表现,而对于自己的弱势则少说,或者不说。3.一定不要同时联系同一所学校的多个导师,最好能够在某个导师对你无感了,再寻找下一个导师,这将对你更有好处。

反舍于鲁

在职硕士,为何就是个大坑?

写在高考日,有人没能上高中,也大把高中没好好学的,后来想去弥补。中国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你可以事后纠正的,不仅仅是房产错过了买入点,高考等等其他方面,大多也如此。因为社会有很多客观规律和限制条件,这是你一开始觉察不到的。它不但强调出生,还步步设限,稍不留神你就来不及回头了。这就是在中国“选择”远大于“努力”的原因,也是我作为过来人用文章事先分享干货的出发点,对年轻人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有人大学是混的,没学好,就想进入社会后再去学,这其中学历就是一个明证,你得双倍数倍付出,甚至永远也达不到当初好好努力学习的效果。本来就是泼出去的牛奶,这叫覆水难收,但书本知识告诉我们是可以重来的。也有穷人家的孩子,还当做自己是天之骄子,毕业几年后都没做过正经的工作,不是这里打个临工,就是那里学做甜品,要么换个城市做几个月义工,甚至去远方旅游一下。你现在都毕业4年了,还没职业定向定位,都没有固定的行业,还说要“转行”,还在强调自己的性格、爱好、理想,要民主?然后说自己迷茫,问我怎么办......神仙也不能帮助TA了,接下来至少十年的弯路。再后来,毕业五年了,发现当初的想法错了,“我不考研,先就业进入社会锻炼下!”这句话打脸了,好职位都要硕士,部门提升了另一个研究生同事,自己外部求职无解,于是就要读在职硕士来弥补。因为缺少硕士文凭,所以恶狠狠的,要一下子读俩在职硕士,一个工程类的,一个MBA。这跟穷怕了一样,越穷越想钱;越没房子,越想一口气买两套。这里劝你,别想太多,先拿到一个再说。好的,接下来开始硕士报名了,“要么不报,要报就报名牌大学!”这想法是不错,名牌大学的在职硕士,比如复旦MBA,竞争多么激烈,能胜出不?即使不是名牌,学校也都是要找个社会知名人士帮你写推荐信,也就是有了推荐人,才能报名在职硕士。这才是第一步,后面各种卡口,推荐信、面试、巨额学费等等,还仅仅是个开始。我身边太多读在职硕士的人,包括MBA在内,我知道他们的结果,拿到没拿到证书,后来事业怎么样了。但是,将这些告诉目前兴致勃勃要报名的人,他们听不进去,他们会继续去研究各种在职硕士的选项。名牌怕报不了名,联考的怕考不过,外国的怕教育部不认可,EMBA怕钱袋不鼓......总之,拼了命也要报一个!我这里不是让大家认命,我只告诉你,泼出去的牛奶想收回来,绝不容易,年轮是一圈一圈日积月累围起来的,不可一蹴而就。更重要的是,这世间并没有后悔药,很多人都误认为“我接下来痛改前非、发愤图强”,就能“洗心革面”。那是成语,又不是现实。还有不少中年男性,都45岁了,来找我,说自己月薪才四五千,孩子开销大,副业为0,老婆抱怨自己赚不到钱,也“没用”。现在他来问我如何解决当下困难,愿意付费咨询。这种情况,你大局已定,木已成舟,想中年发迹谈何容易?你别说几百几千,你就是给我几万,我也难以帮你力挽狂澜。类似的,35岁的宝妈刚生完二娃,都几年不工作了,也来咨询,说自己曾经做过主管/经理的,月薪1万5,现在只要能找到接近1万5的工作就行,目前自己也在“考虑”“准备”报名“在职硕士”。当然,其他想避免中年危机的人,想读个MBA的,就更多了。与“在职硕士”相关的培训班,早就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鱼龙混杂,刚开始智商税还是要交的,这是进任何坑的第一步。当然,以上也不都是无解,不必那么悲观。但你一定要对“在职硕士”做下调查和研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告诉你,看了后你别太受打击:最近几年我身边报名了MBA等在职硕士的人,他们大多数是没有拿到硕士证书的。问他们读在职硕士的感想,总体来说就一句话:“拿钱买罪受!”很多流程来阻碍你最终顺利毕业,本身这在职硕士就是个“宽进严出”的过程。从时间限制、基础考试、论文选题、字数限制、查重引用、导师签字、盲审阶段、实习报告、游学经历等等各种步骤和要求,去审核你,就是这么难。这个流程中,你的导师能完全做主的也就那一两个,并且导师还会安排好几个“助教”,在你跟他之间去把你的关,又是一个跨不过的流程。助教又不是在编教授,可以直接问你要钱,你别傻到不懂。你可能会以为,自己能跟你的导师成为朋友?实际上,你能跟TA直接沟通的可能性都很低,除了一开始的几节课,根本就不会见你。以上种种,还没全说,你想想看,你2018年去报名,等你2023年前能毕业的概率,能有20%就不错了。这里的信息不对称就是,还没报名的人都认为自己100%能毕业。你说,这大学为何这么“不守信用”,层层为难人,就为了让报了名的人不能毕业?简单,跟你一样,那些25岁到50岁的职场人士,都想拿个硕士“改写人生”,所以这在职硕士报考的人数,就越来越多。“XX大学”2008那年有1000人报名,该校当年发放了800张硕士证书,这就是80%的毕业率。当下2018年,竞争多么激烈,今年有8000人报考这大学的在职硕士,教育部给这个学校发证书的名额,不可能暴增8倍,顶多从800增长到1600张证书,上面还要搞关系才拿到这个数字,这也才是20%的毕业率。当然,中国的事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曲线救国的,比方100人中有50人终于获取到了报名资格,最终有5人成功了。这就是各行各业各种事情的事实,不仅仅是个在职硕士。你做生意,去办各种环保证、教育证、卫生证、消防证,等等,也类似,只是你一直上学和上班,你不知道而已。到了这里,你就会明白,当你考驾照的时候,十有八九是要被教练骂的,骂你都是轻的。为何读MBA等在职硕士,就是“拿钱买罪受”?因为,一,工作后考研,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身体比较受罪,二,最终很有可能白费劲了,拿不到证书,心受罪。告诉你,不仅仅MBA是坑,其实人生到处都是坑,你不在这个小坑里,很有可能你已经深处另一个大坑中,只是你还不知道而已。这就是社会,你心别受伤,且行且珍惜。

稳扎稳打

报考在职研究生,究竟该如何选择院校?在职研老师来告诉你!

文丨在职研老师近年来,为了提升自身职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职读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考研人数大幅增加。比起全日制研究生,对于在职研究生的报考,似乎大家的疑惑更多,比如学校地区、上课方式等等都需要在报考前进行详细了解。那么,在报考在职研究生时,究竟该如何选择报考院校呢?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一、学校地点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尽管有周末和节假日,但是如果报考的学校离自己的工作地点比较远的话,那么在参加周末班的课程时,上课的时候就会比较辛苦,因为需要上课、工作两地跑。所以,为了以后上课方便,可以就近选择适合的学校。如果是报考的工作地点的学校或者相对而言较近的学校,那么就会轻松很多。因此,很多在职研究生课程在不同地区都有开设上课地点,比如中国人民大学,除了北京本部有开设课程以外,在上海、重庆、河北、江苏、浙江等全国多个地区均有开设在职研究生课程。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在这些地区开设,可能每个地区所开设的专业并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报考。二、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除了学校地点以外,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个学校师资力量是否雄厚直接决定了是否值得报考。比起全日制研究生,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更加注重实用性,所以师资力量的好坏,毫无疑问是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对于985、211等双一流院校,师资力量要明显要高于其他院校。当然,如果你所报考的专业属于重点学科,那么同样值得报考。因此,在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师资力量更有竞争力的院校。三、上课方式在职研究生的上课方式,主要有周末班、集中班和网络班。其中,周末班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将来上课时间基本是安排在周末的,因此,最好能够选择离自己工作地点较近的上课地点。而集中班一般会根据院校安排在某个时间段内上课,相比于周末班,集中班会更加方便一些。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MBA集中班就是如此,该课程每月会开设两次课程,每次课程需要4天时间。而网络班则是这些上课方式中最为方便的,因为不需要到达学校开设课程点就可以进行远程学习,这大大方便了学员。一般来说,网络班只有同等学力才有开设,有些院校开设的专业既有周末班,又有网络班。比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设的心理学课程研修班就是如此,针对在北京的职场人士有周末班,而对于不在北京的职场人士则可以通过参加网络班来学习。四、课程费用虽然职场人士已经有经济收入,但是课程学费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同等学力申硕的学费相对较低,一般为1万-7万左右。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则相对较高,学费大概为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尤其是很多MBA课程,其学费更是高昂。对于课程学费,学员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清楚,毕竟对于大部分职场人士来说,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涉及到的经济问题需要更加谨慎。五、自身实力在前面师资力量中,我们提到对于985、211等双一流大学会更受欢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好的学校,可能面临的竞争也会越大,尤其是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因此,在选择报考学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实力,切不可好高骛远。

彼故知之

为什么研究生导师会排斥大龄考生?30岁以后真的不该考研了吗?

文丨在职研老师现在正是研究生正式报名的时间,相信很多打算今年考研的人都已经成功报名了。2020年,被称考研最难的一年,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今年的报名人数多引起的,据预测,今年考研人数或将达350万之多。而在这些考研人群中,除了应届生以外,有相当一部分往届生、在职人员。尽管那些二战、三战的人参加考研有一定的优势,不过他们也存在这样的困惑,那就是由于年龄过大而遭遇导师的嫌弃。年轻研究生更有精力做研究在研究生阶段,要想真正做出成果,就需要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且很多时候由于导师比较忙而把项目交给学生。因此,这就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否则是很难如期完成课题的。而对于大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在时间安排上要明显比年轻学生更紧张,很可能当他们忙一个研究的时候,家里一个电话打来,立马就要往家里跑,这很可能就会耽误研究进度。而年轻学生如果有研究项目,基本都能够待在实验室,这便大大有利于研究课题的进行和完成。另外,在体力上和干劲上,年轻学生也会更足,所以导师选择年轻学生也就更加合乎情理。年轻研究生可塑性更强除了在时间和精力上更有优势以外,导师更喜欢选择应届毕业生的原因还跟他们具有更强的可塑性有关。尽管在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事方面,大龄考生更有优势,但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他们的劣势也逐渐凸显出来, 比如思维可能更没有那么活跃、记忆力没有那么强,有时候还可能会因为家庭琐事而无法集中精力做研究。而年轻研究生尽管可能缺乏经验,但是在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更有优势,只要愿意潜心研究,那么其可塑性往往要大于大龄研究生,而且很多理工类的科研成就大多是年轻的科研人才做出来的。在职人员该如何选择?那么,大龄考生该何去何从呢?如果你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读研只是为了镀镀金,那么不建议就这样贸然辞职去读研,要知道三年研究生生涯结束后,你再进入职场很可能会很难适应。如果你实在想读研,那么可以攻读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样既可以不用辞职,又可以兼顾学习。只要你能够有毅力坚持下来,相信这段在职读研的经历会让你受益匪浅。而且,随着国家研究生培养政策的改变,未来的研究生类型将会更加具有实用性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当然,如果你真的非要辞职去读研,那也未尝不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须接受这种选择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比如从职场走进学校的时候感觉不能适应,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等,当这些问题你都必须考虑清楚。如果这些结果你都能够接受,那么就义无反顾地去读研吧。毕竟,人生就是不断地折腾嘛,或许你的未来就因这个决定而改变。更多精彩点击“了解更多”。微信公众号:125在职研究生

听乎无声

在职研究生学校如何选择?

答|百度派 @萱凝子切记不要盲目追求名校就是了,要根据自己的各种情况,综合选择学校。第一、不要盲目追逐名校我觉得我们大部分学子都有一个病:不管那个学校如何,反正是个名校,然后就盲目追求了,我们无论精英排名规则和高调大学排名都是一种对与错的现象,有些高排名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否真正反映了这些问题的实际水平,我们首先想到:“精英”这一层轻铸戒,这是我最好的选择吗?盲目地盯着“顶”追逐学校,只牺牲了自己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你需要注意你在学校读的在职研究生的职位,以及学校在社会上的专业程度和地位。清华是一所很好的学校,但它似乎对所有专业都不好,而且似乎不适合每一个人.第二、注重班级精英同学在职研究生和全日制普通研究生很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同学关系,在职研究生的同学都是走出校园的职场人,甚至不乏职场精英以及成功人士,所以在职研究生同学具有另外一些社会身份,这也就不奇怪很多人读在职研究生很明确的一个目的就是拓展社会关系和人脉。所以,对于重视人脉关系拓展的朋友们来说,报读在职研究生择校时,关注同时报读的同班同学的整体水平是不容忽视的。第三、注重高校师资配置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要考察这所院校在职研究生的师资配置水平,所谓名师出高徒,并非是说不是名师就出不了高徒,但是有名师指点我们离高徒会更近一步。第四、注重班级人数限制班级人数是很多人在进行在职研究生择校时容易忽视的问题,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拥有“研究生”头衔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授课教师的人数却并没有明显变化,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老师带更多学生的现象,这样会导致学生得不到导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学生需要更多的依赖自学成才。所以选择班级人数少的学校是一个优势,可以得到老师的亲传以及更多的点拨和关注。最后祝你找到自己心仪的学校。以上内容由百度派作者提供

杨慎

为什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生导师要争研究生科研论文一作呢?

也许不少人不太明白,已经遴选为硕士生导师,为什么还需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呢?之前临沂大学拒绝与300余硕士学历教职续约的新闻,不知道您看了没有?2000年之前,不少院校新进教职达到硕士学历即可。不是这些高校不想要招博士,而是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有限,且大部分都被经济发达区域的高校引进。因此,非省会城市的双非院校不少教师都是硕士学历。在专科升格为本科、学院升格为大学等过程中,都有明确的教职博士学历比例要求,这些院校就出台了鼓励在编在岗老师以在职形式攻读博士学位的政策,如在职离岗、在职半离岗、在职不离岗。如在职离岗之前规定博士的3年学制,现在大部分院校调整为4年学制。延期毕业的话,只能走延期离岗学习渠道。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和学校签订《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协议书》后,读博期间有统发工资、绩效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的,可参与年度考核和正常晋升,但需完成规定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因此,年龄较大的硕士生导师以在职形式攻读博士学位是正常的呢。在国内不少普通高校都有类似的情况,甚至有博士生导师年龄比在职博士生还小的,毕竟是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呢!这类硕士生导师中大部分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正常指导硕士研究生是完全没问题的。换句话说,博士生导师也就是博士学历,不也在指导博士生吗?但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生导师,将硕士研究生撰写的论文署名自己一作是否合理,得看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贡献程度。科研论文撰写为什么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署名二作,而博士研究生不少署名一作呢?首先,学术论文的贡献分配。在整个论文“产出”的过程中,和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内容由导师安排不同,如思路、实验方法、论文修改润色等,尤其是部分课题组第二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一篇论文付出不比研究生小。当然,遇到全程不指导的"无良导师"也是有的呢。反而,博士研究生贡献非常大,导师仅仅是掌握个大方向,自主完成一个课题是博士的基本要求。也不是博士研究生中没有这样的情况,不少博士毕业求职时无法进入高校也是因为发表的论文都是二作,只能有2个选择:1)走师资博士后渠道,力争2年内有足够的科研产出后留校。2)进入企业工作。往往这样的团队口碑不是很好,不少人在报名读博时打听到类似的情况后都会选择退缩呢。其次,现有体系的影响。一个论文的署名贡献不是单纯的撰写个论文初稿,而要看想法、实验操作(经费)、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润色修改等。一般来说,国内较为看重的是通讯作者和一作者(一单位),导师署名一作、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署名二作的学术论文同样符合毕业要求。硕士生深造读博时,二作的论文同样可以作为支撑材料,但博士生毕业后求职时引进单位只认一作和通讯。其实,这就是国内大部分硕士生无法署名二作的原因之一,硕士就业时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是关键,而二作也符合毕业条件。通讯作者一般是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的申报、经费和结题等工作都由其完成,往往也是圈内大牛,也是研究生们口中常说的"大老板"。一作往往是课题组内负责具体指导的青年教师(小老板)。现有体系有个"死循环",就是职称评定支撑材料、科研绩效奖励等认定仅认可一作或通讯,整个研究生指导工作是青年教师做的,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后却没有收获,谁有热情来做这个事情呢?因此,国内大部分院校的青年教师都要“争”硕士生的一作。青年教师科研起航也许不少人会问,为什么青年教师不自己做实验,发文章呢?有这样的青年教师,而且比例不低,且给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挂个二作。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又容易造成团队研究生管理的困惑,同时指导几个研究生,到底论文给谁挂个名呢?都不挂名,无法毕业怎么办?这个时候平时积极主动,协助年轻老师开展实验的同学肯定优先,对不对?是不是感觉又回到了之前的"死循环"。遇到论文署名的问题,尽量和导师沟通好。自己的实验思路、撰写的论文初稿、联系的老外帮忙修改润色、回复审稿意见(中文还有个版面费问题)等,贡献较大的话,且有读博的意愿可以和导师沟通尽量署名一作(尤其是部分导师没有团队,自己可以通讯作者的情况下,没必要争学生的一作呢)。若是导师在论文的产出过程中贡献很大,自己贡献有限,署名二作也是可以的。青年教师实验室内开展实验不要走极端,比如导师都没什么贡献,为什么要带他名字呢?没导师名字,你做的课题就没法结题,没有经费支撑你也无法做这个课题出成果呢。另外,不是每个导师师德都很高,避免激化矛盾,影响自己毕业。之前,上海某211高校就有导师将硕士生的数据给博士生后,引发硕士生和导师双双离世的悲剧,心态一定要调整好,这样的悲观心态不要有。小西觉得越是学校平台不高的院校,产出的科研论文有限,类似的一作之争越多。想要改变这个情况,就得从源头做出改变,如研究生一作、青年教师二作的论文同样可以作为其晋升和科研奖励的支撑材料。最后,小西聊得比较散,也没有说为某些老师洗白。具体的署名顺序和对错,不了解到整个论文的产出过程,我也无法下定义是否合理呢。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