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985、211大学招不满的研究生专业,考生:想考却有顾虑甘井先竭

985、211大学招不满的研究生专业,考生:想考却有顾虑

2019年考研初试的大幕已经落下,考生们已经开始为3月份陆续开始的复试做准备。考研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开始的地区、院校、专业选择到选择考研辅导机构,再到前期的复习报考,参加初试复试,每一步的选择对于考研党最后的结果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考研的第一步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俗话说:人往高处高,水往低处流。大部分的考研考生在选择报考专业时都倾向于王牌院校或者王牌专业,985、211高校更是考生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地,而考研人数的激增,本世纪之初考研人数刚刚超过10万人,而2019年已经超过290万人,使得报考985、211院校的竞争加剧,而热门专业的报录比更是超过10:1,以南开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报名人数已超过600人。但在985、211大学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下,仍存在着一些招不满人的专业,这些专业很难完成招生计划,只能依靠调剂来招满学生,同时,对于考生来说,想考这些专业但是还存在着顾虑,那么这些专业都是什么呢?985、211大学招不满的研究生专业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激增至201万,其原因就在于将非全日制的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之中,其实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与效力,且坚持着“严进严出”的标准,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顺利毕业,与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混文凭”的偏见是完全不同,但高校面临着非全日制生源不足的问题,对于能够在工作同时兼顾学习,能够拥有名校学历并且拥有工作经历的考生是两全其美的选择。1.中山大学 位于广州的综合类的985院校,但是在2018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之中,该校的测绘、环境、材料工程三个非全专业,分别计划录取人数为5人,15人,10人,但是最终均没有录取,而纵观该校这些专业的学科排名,其实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举例来说,环境工程学科排名全国21位,2018年环境工程专硕的复试线为290分(即国家线),可见学校的实力之雄厚,另外近年来考研报名热门专业金融相关的专业金融工程15人的招生计划也未满。2.山东大学处于高考以及考研大省的山东大学,历年来的考研竞争也非常激烈,而作为985院校的山大最热门的专业,即工商管理专业,2018年共有2013人报名,但是最终仅以接近于4:1的报录比,招了仅475名学生,但是山大的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却存在招不满的情况,而这些专业却是研究生招生的热门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计划招生36人,最终招生8人,法律(法学)专业的招生与录取数的差额为18人,会计专业的差额为12人。击除了上述两所985院校以外,还有很多211院校的非全日制招生人数也是不满的,例如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类非全日制招生的人数与报考人数仅能持平,而软件工程专业和电子通信工程的上线人数仅为个位数,都不得不采取调剂,还有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工科专业的非全日制生源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考生:想考却有顾虑 面对上诉的985以及211院校的研究生专业招生不满的情况,对于想要冲击名校的考生来说是极佳的机会,但是考生却有自己的顾虑,总结起来,无非是以下几点,首先是对非全日制的招生政策了解不够清楚,其次是想先报考全日制,如果成绩不够再调剂到非全日制,更为实际的原因还有,非全日制的学费一般比较高,一般都是过万,而考生刚毕业经济压力过大,此外还有担心非全的专业以后找工作不被认可等等。对于以上的情况,笔者认为,招不满的985、211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对于想冲击名校的考生来说是绝佳的机会,因为名校提供的是更加优秀的师资,更高的平台以及更加广阔的人脉,在考研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是降低竞争压力的方式之一。但是同时,考生们在选择院校时,要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即能否兼顾学习与工作)、经济能力(即能否承担非全学费)、内心诉求(是看重名校文凭还是全日制学位)等综合考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小为教育,小有所为。

为了谁

非全日制就业遭歧视:非全日制硕博等于本科生?

2016 年教育部对我国研究生工作进行统筹,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如今距离施行统筹已过去 3 年,第一批统筹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处于找工作的关口。今年的秋招,却并不是那么和谐。有学生在招聘中发现,很多企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存在歧视,这个话题也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图片来源:微博截图有媒体报道称,近日,有不少学生反映,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直接明确回复,“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事实真是这样吗?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有什么区别?的确,在不少人眼中,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的含金量是比不上全日制的。否则,为什么要开设全日制学位呢?难道是为了浪费时间?而且,我国研究生学制在很长时间内设有「在职」研究生学位,多数在职学位确实是课程水混学位,很多人也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与在职研究生学位划了等号,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低看一眼,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然而,这些都早已是老黄历。2016 年 9 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进行简化改革。2016 年 11 月 30 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 年 12 月 1 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图片来源:教育部办公厅通知中不但准确界定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而且明确要求两者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方式都须「统一」,培养方案和教育质量也须「同一」。通知生效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所以,两者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在改开后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 40 年中,高学历人才始终严重不足。为了弥补人才短缺的现状,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我国创造性地开展了各种研究生学制的探索,尤其是对在岗在职不脱产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不少尝试,其中出现了一些乱象。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不同研究生学制在管理上存在疏漏。所以,2016 年教育部对我国研究生工作进行统筹,也的确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举。以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看,统筹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仍然侧重有一定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在职人员,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板块,不但满足社会不同岗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要,也满足了年轻人就业后仍想继续深造的需求。这大概是很多人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以往在职研究生的原因之一。考虑到在职求学的实际情况,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多以周末和假期为主,学制相应拉长。另外,在授课方式上也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时需要邀请业界专家进行授课,需要外聘师资。所以,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都大大高于全日制研究生学费。这也给很多人留下混学位,甚至买学位的印象。早在 2013 年,财政部、发改委和教育部就联合下发《关于完善研究生投入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对研究生拨款、奖助、收费等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进行管理的方式。但统一规范后,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在补助和奖学金等方面仍然做出区分。非全日制研究生一般不享受奖学金和助学金,校方也不提供宿舍。这种似乎「爹不疼娘不爱」的状态,也给公众造成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水」的印象。图片来源:财务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跟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小编汇总于一张图内展示。图片来源:生物学霸有区别,但不该被歧视尽管存在诸多区别,但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显然是错误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统筹后,原有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被取消。所有的研究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招生,择优录取。实际上,我国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从来都允许在职人员报考,也一直存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统筹后,在录取时会明确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他没有任何变化。考生根据自身需要,按照国家招生政策和学校的招生简章,自愿选择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招生考试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通过难度与全日制研究生完全相同。2016 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回答了记者提问。图片来源:教育部对于「如何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这一问题,教育部明确回答:各培养单位须根据研究生学习形式和生源特点,制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案,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将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范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也将纳入抽检范围。从 2018 年起,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都会出现这么一条:全日制招生计划,与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不得相互调整使用。这也在招生名额上保证了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质量。图片来源:教育部在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逐步从「严进宽出」向「严进严出」转变的过程中,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毕业水准提高到等同于全日制研究生,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一大进步。所以,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任何歧视,都是不合理也不可取的。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显示,尽管考研竞争日趋激烈,但非全日制专业却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近五成考生表示不考虑非全日制,46% 的考生则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考生们的担忧,不无道理。人才就业市场如此残酷,资方的态度,导致考生在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时进退两难。自非全日制招生纳入统考以来,很多高校一直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从最近两年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生源问题比较突出。以 2019 年研究生最终录取为例,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专业中,大量专业的录取人数远远超过上线人数,说明招生基本上靠调剂来完成;而中山大学部分非全日制专业,比如测绘工程、环境工程、金融工程、化学工程等,则没有招到人,这说明许多上线考生不愿意调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距离施行统筹已过去 3 年,第一批统筹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处于找工作的关口。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虽然目前我国的非全日制高等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作为我国多元化的求学路径之一,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他强调:「全日制高等教育和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只是求学的方式不同而已。」对于招聘中现实存在的歧视问题,熊丙奇则说:「现在这种学历歧视实际上是很难收集到证据的,学生维权难是导致企业老是会有学历歧视问题的重要原因。」当然,高校也不是没有问题。部分学校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当作敛财工具,不重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教育、毕业生考核上,对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不同的标准,导致两者之间存在质量差异,这其实是导致招聘中学历歧视的最根本原因。研究生教育既然要适应时代发展,就必须要改革。而改革之路,道阻且长。这其中的阵痛,恐怕需要全社会来承担。那些敢于首先尝试的人,肯定会面临更多的难题。让我们祝福这些勇敢的先行者,希望他们能够改变人们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成见。重点:教育部明确表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日研究生的“含金量”是相同的。大家怎么评价这件事儿,欢迎留言评论!综合来源:丁香园旗下,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募格科聘

看世界

银行在职学霸讲述两年过FRM经验,第一年一定要抓住这两科!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选择。”高考结束后选择大学与专业以及大学毕业之后选择怎么的工作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等。有些选择就算错了也可以重新来过,而有些选择则不可以。研究生毕业后我曾经以为这辈子都不用考试了,在银行工作只需要经验就可以,学历和证书不重要。然而当看到其他工作伙伴各类亮眼的证书且因此带来工作瓶颈的突破时,一个内心的声音在问自己,是否应该做出选择。因为本科和研究生都是金融工程相关的并且工作中对于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较高,因此,经过选择,为自己制定了考下FRM的目标。然而白天需要工作只有晚上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说开始的时候不确定自己能否坚持下来。幸运的是,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且坚持了下来,目前我的FRM持证之旅已经到达彼岸。在备考的两年多时间里,我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以便帮助更多的朋友完成这段旅程。关于备考的心理建设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为什么要参加考试,“花钱受罪”?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果心里没有建设好,很可能半途而废,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我每天都不断告诉自己,选择了参加这个全球认可的且难度不小的考试就是不想甘心于现状,要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当其他人看到你在复习考试的时候,尤其是职场老人会觉得你在浪费时间,不如好好工作(在我没有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也这么想),这时候你要更加笃定和激励自己。别人说你做不到的事,是因为他们做不到所以认为你也做不到。关于复习的建议首先,不建议大家读教材。当然,如果你一定要全1通过且有大把时间除外。对于和我一样的时间短,在职的朋友们,建议大家看Note和报一个视频网课。复习顺序:无论Part1还是Part2,都建议大家首先看Note其次听网课,然后在看一遍Note,并结合网课中的课件,总结知识点。最后刷题。【FRM Part1】Part1计算题比较多,这对中国考生是好事。所以对题的熟练程度是很重要的。至于4本书怎么分配,其实是看大家的习惯,个人认为VAR和金融市场这两门课比重最大,必须要投入更多时间,一般这两门课成绩好,基本就过了。风险基础比较容易,考前突击也可以,计量要看大家基础。整体来说,一级相对简单,考场要注意时间把握。一般计算题比较熟的话,时间一般也是够的。【FRM Part2】整个Part2其实是围绕着巴塞尔协议展开的,我的复习顺序还是先自己看一遍Note, 但2级比1级整体提升了一个难度,反正我看完第一遍Note很多地方不是很明白。所以2级建议大家结合网课看。一门课看完Note就听这门课的网课。建议大家先看3大风险,然后在看风险管理,考前看金融市场前沿。完成第一轮复习后,把重点知识整理到本上,以便日后复习。第一轮复习结束后,把自己总结的和网课的ppt整理下,进入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就是做题并把错的题截图。考前押题一定要做。同时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买些Qbank的题。二级我大概做了1500道题。所以在考试的时候基本提前40分钟完成考试。关于复习时间分配因为白天上班,晚上回家陪孩子,所以为了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我选择的时间是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后复习。午餐吃简单点,中午基本能看一个小时,晚上10点半以后开工,基本能看90-120分钟。这样平均下来一天能看两个半到三个小时。建议考前复习4个月比较稳妥。我不是学霸,工作强度很大且没有很多时间来学习,完全是自己挤时间。我觉得复习最困难的阶段就是计划好的复习时间被突如其来的事打断,比如加班。这时要调整好心态,从其他地方挤时间。每天制定的计划一定要完成后在睡觉。虽然困难很多,但是当通过全部考试以后,恍如做梦的感觉非常美妙。只要大家愿意花时间,能坚持下来,用对学习方法,考试一定可以过。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因为通过了这个考试,我也迎来的职业的转折,一家投行在向我招手。考证,就像是与自己在比赛,笃定内心的声音,并用最短的时间战胜那个想放弃的自己,最终你会觉得一切都值得。来源:FRM金融风险管理师

不知周也

汉唐教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招生简章

汉唐教育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的前世今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于2000年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原中国金融学院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1年3月,在原中国金融学院金融系、工商管理系、国际经济系基础上组建成立金融学院。学院现拥有完备的本-硕-博-博士后培养体系,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重点学科,金融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投资学为北京市特色专业。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课程背景伴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的发展以及不断深化的改革升级,中国的银行业格局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和市场地位大幅度提升。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指导下,中国银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提升现代化企业治理水平、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资产质量等,都是新发展征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外经贸大学特开设金融学专业(银行经管方向)在职研究生课程,旨在培养复合型专业化人才。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培养目标帮助学员获取最前沿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增强学员的实务操作技能,提高国内外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培养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现代化、国际化的高层管理人才。 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择校理由选择对外经贸大学就读金融学在职研修“双证”班,理由至少有五:1、金融学学科国内领先,京城四大名校之一。2、毕业生就业率紧随清华北大,社会口碑好。3、被誉为“新一代银行家的摇篮”,“国际贸易的黄埔”。4、硕士、博士生导师全程教学,课程设置前沿实用,注重实用能力培养。5、硕士学位证书与统招研究生相同。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介绍金融学(银行经管方向)在职研修班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位课程,即经济学核心课程。重点讲授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目的是为了帮助有条件的学生能够顺利申请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第二部分为银行经管专业课程。以“特许金融市场运营官(CFMOO)”课程体系为教学蓝本,顺应目前中国金融行业对金融市场运营人才的需求,系统讲授CFMOO相关知识—即国际最前沿的金融市场运营方法和技术,由熟悉CFMOO课程体系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讲师授课,帮助优秀学员在短时间内收获全球金融顶级CFMOO证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国际认证全球权威的金融类综合管理专业认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全国范围内唯一开设CFMOO在职课程研修班的高校以上内容就是汉唐教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招生简章的全部内容。

第二梦

江苏考研人数连年涨,学历“含金量”更重要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1日开考,24.9万名江苏考生走进考场,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让“考研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谁在考研,他们究竟为何要读研?记者在考场内外采访了众多“考研族”。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一早就下雨,我举着伞出了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考试当天出门有点“悲壮感”,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来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直观地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中。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3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觉得读研是必选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3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招考,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研大军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还算顺风顺水,这次却辞职跨专业报考了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家人都没听过这专业,我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往届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后在淮安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不多,但我比较了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工科类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文科类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班里有七成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当年高考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后来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文科类跨专业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选择的机会。”与10年前相比,全国哲学、文学等社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10年来,工学类专业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达到最高,2018年占比达34.29%。这与江苏的招生结构一致,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与招生比例相反的是,工科大学生相对文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却更多。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这次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较为对口。“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量扩大更需质量提高“你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走出考场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激烈。”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是否就意味着前景无忧?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自从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并轨后,招考门槛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事实上,对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这一要求暂未完全实现。“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助教。”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对记者吐槽说,“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数量扩大的同时,学历含金量值得深思。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 杨频萍 王 拓

小明

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数破300万 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1日开考,24.9万名江苏考生走进考场,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让“考研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谁在考研,他们究竟为何要读研?记者在考场内外采访了众多“考研族”。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一早就下雨,我举着伞出了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考试当天出门有点“悲壮感”,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来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直观地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中。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3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觉得读研是必选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3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招考,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研大军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还算顺风顺水,这次却辞职跨专业报考了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家人都没听过这专业,我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往届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后在淮安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不多,但我比较了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工科类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文科类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班里有七成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当年高考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后来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文科类跨专业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选择的机会。”与10年前相比,全国哲学、文学等社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10年来,工学类专业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达到最高,2018年占比达34.29%。这与江苏的招生结构一致,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与招生比例相反的是,工科大学生相对文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却更多。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这次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较为对口。“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量扩大更需质量提高“你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走出考场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激烈。”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是否就意味着前景无忧?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自从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并轨后,招考门槛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事实上,对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这一要求暂未完全实现。“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助教。”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对记者吐槽说,“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数量扩大的同时,学历含金量值得深思。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更大的贡献。(杨频萍 王拓)

出怒不怒

人数连年涨 江苏24.9万名考生走进研究生考场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1日开考,24.9万名江苏考生走进考场,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让“考研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谁在考研,他们究竟为何要读研?记者在考场内外采访了众多“考研族”。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一早就下雨,我举着伞出了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考试当天出门有点“悲壮感”,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来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直观地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中。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3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觉得读研是必选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3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招考,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研大军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还算顺风顺水,这次却辞职跨专业报考了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家人都没听过这专业,我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往届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后在淮安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不多,但我比较了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工科类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文科类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班里有七成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当年高考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后来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文科类跨专业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选择的机会。”与10年前相比,全国哲学、文学等社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10年来,工学类专业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达到最高,2018年占比达34.29%。这与江苏的招生结构一致,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与招生比例相反的是,工科大学生相对文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却更多。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这次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较为对口。“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量扩大更需质量提高“你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走出考场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激烈。”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是否就意味着前景无忧?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自从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并轨后,招考门槛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事实上,对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这一要求暂未完全实现。“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助教。”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对记者吐槽说,“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数量扩大的同时,学历含金量值得深思。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更大的贡献。(杨频萍 王 拓)

事若不成

341万“考研大军”,他们为何考研?

交汇点讯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21日开考。今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首次突破了300万,341万的“考研大军”准备为梦想奋斗。“考研热”已成常态,他们为何选择考研?(一)报名人数持续飙升,大学生渴望“自我提升”“一早上下雨,举着个伞出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出门有点“悲壮感”,从年初五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她没有任何的娱乐,每天在图书馆拍一张太阳升起和落下的画面,成为了她每天当中唯一的休闲时光。“站在南大仙林校区黑压压的人群中,突然感觉‘寂静如鸡’(网络语),压力有点大!”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从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可以窥得一二。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五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三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以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共有24.9万名考生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研究生是一定要读的,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考试,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三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后来,三人中有个幸运儿获得了本校保研资格,“其实她绩点排名前三,我们都觉得复旦都可以试试,但她觉得考研竞争太激烈了,有读研机会先抓住吧。”王芸和另外一位同伴小邱报考的是南师大新传院,“小邱连秋招都放弃了,我是被300万考研数字吓到了,一边复习一边工作。”就在上考场的前一个星期,王芸收到了一家心仪已久的新闻媒体的OFFER。“我想都没想就给单位寄了三方,带着一份OFFER上考场,心才不慌了。”考研大军中,有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据中国教育在线2019研招报告显示,考研报名人数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辽宁、河北等省份往届生占比已经超过40%,接近半数。“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已经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工作还算顺风顺水,这次跨专业报考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这个专业家人没听过,我自己也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也发现,部分考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已经一年,目前在淮安的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的不多,但我比较了一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二)工科类专业招生占四成,但考研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而这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恰恰相反。“普遍来说,文科类的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告诉记者,班里有七八成的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都因为高考选专业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所幸文科类专业跨学科也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调查报告显示,与十年前相比,哲学、文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2008年至2018的十年来,工学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最高,在2018年占比达34.29%。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江苏省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淮安某高校的毕业生朱敏敏(化名)认为,工科生往往一毕业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文科生则不然。她坦言,自己学校一般,成绩也中不溜秋,找了几次工作薪酬待遇、发展平台都不是很满意。“考研是圆我的‘211’高校梦,再就业时至少有个更好看的学历。”“我之前也考虑过报考全日制硕士,现在转向非全日制硕士。”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周边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不差。“比如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方芳表示,从事市场营销方面的业务岗一段时间,她认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于技能岗位,如果考研成功,希望未来可以转型做私募基金方面的工作。(三)学历含金量有多高,还需时间检验“你觉得自己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考完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超级大。”竞争强,报考人数多,能否与专业前景,含金量相等同?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一直饱受争议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正式并轨,招考难度也增加了,但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标明,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在行业中能发挥的作用,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在当下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中,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虽然根据教育部要求,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实践来看,这一难点暂未被有效攻克。“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教务秘书。”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向记者吐槽说,虽然工作繁忙,但自己希望能够利用就读在职研究生提升能力,但学院先把他们这批在职研究生“放弃了”,“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如果是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实际上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一个国家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提升自我的热情,但在保证数量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尤其增加在职考研的含金量,为社会培养有实力,有能力的高级人才,这是我们应该冷思考的。只有如此,整个社会才能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王拓

有间

中科大金融博士却报考大专,清华博士重新高考读建筑,你理解吗?

金融博士去学牙医4月18日,一件不大的事情在朋友圈转发,也引起某日报的注意:博士朱骏(化名)博士都毕业6年了,居然去报考专科学校!放弃银行和科技公司的职位,去学牙医去了,过去二十多年的在数学和金融方面的专业积累都不要,重新开始一个陌生的领医学域,对他是佩服也是对他抉择的尊重。事情的大概是这样的,早在六年前就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博士朱骏(化名),今年报考了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最终取得了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名的成绩,一旦被录取,将在学校里进行三年的全日制学习。根据新闻报道的信息内容,以博士学历报考高职专科学校,这在安徽省还是首例,估计全国也是罕见。高职专科到博士,中间差了三个学历等级:专科到本科,本科到硕士,硕士到博士。只有从专科起步向上攀登到博士的,没见过博士毕业再考专科学校的,这不是颠倒着来吗?据报道,朱骏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业都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完成的,本科专业是数学,硕士以及博士专业是金融工程,2013年毕业后先后在银行和一知名科技公司上班。“对医学感兴趣主要是受我的岳父和爱人影响,他们都是口腔医生。”朱骏说,自己的兴趣一直比较广泛,虽然是理工学生,但也对历史等学科充满兴趣。在见识了妻子对牙齿“正畸”后,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萌生了学习口腔医学的想法。一番考察后,他决定报考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是一路过关斩将,以第一名的成绩即将开始三年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习。一路名牌大学毕业,读到博士基本到头的状态,可以充分证明此人非常聪明,但是对于普通人的观点,对于回头读大专这个事情,肯定还是会有不小顾虑:我一个博士生,去考专科,太没面子了吧?别人会怎么看我?一事当先,先考虑别人的观点,不是想到自己。自己喜欢不喜欢,有没有兴趣,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符合他人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太多了。很多人就是这种在世俗的眼光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到自己的爱好。其实,读到博士的人,尤其是工作过6年时间的人,应该是一个理性思考的个体,这一点根本不用怀疑,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是揣测别人的想法,但是这各问题的理由可能还是就来自于世俗的判断,为啥这么说,可能牙科医生的收入、发展前景、以及妻子和岳父所能提供的职业发展和盈利预期,确实是非常确定性的未来,比自己在专业领域发展可能要光明的多。当然兴趣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兴趣使然?读大专是进入行业的通行证我们无法判断朱博士放弃金融职业,去进修大专真的是因为兴趣,但是这个牙科大专的文凭确实是进入牙医行业的最低的门槛儿,有这个毕业证就可以进入岳父的诊所,未来也可以自己开诊所。事实上从社会对人才需求角度说,博士回炉读口腔医学专业,也许是一种非常有“钱途”的选择。根据《中国正畸市场消费蓝皮书》显示,2016年底,中国的牙医执业(含助理)医师数量在15万人左右,其中真正受过正规牙医本科教育的口腔医师可能只是3万人左右,保守估计牙医缺口在12万人,实际缺口可能在17-18万人。而且,种牙植牙都非常昂贵的背景下,在“一口牙等于一辆宝马”的当下,口腔医生收入非常高,一般能达到几十万元,一点不低于选择“996工作制”的程序猿。如果是自己开诊所,独立行医,估计收入要更高一些,年入百万也很正常。有人觉得这是瞎胡闹,有人觉得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从某种程度来说,确实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毕竟国家培养一个专业人才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毕业后却没进入合适的领域发展,对于国家在朱博士身上的投入来算,尤其是从本科到博士的是十年,可以说确实是一种浪费,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不是胡闹,毕竟读过20年书,又在社会上混过6年的人,对于自己是不是胡闹肯定有自己的更多判断。“对医学感兴趣主要是受我的岳父和爱人影响,他们都是口腔医生。”朱骏说,自己的兴趣一直比较广泛,虽然是理工学生,但也对历史等学科充满兴趣。在见识了妻子对牙齿“正畸”后,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萌生了学习口腔医学的想法。朱博士实际在他的采访中完全表达了自己的小算盘,对于他学数学和金融的背景来说,接近30来岁再转型确实难度比较大,但是有岳父以及爱人的专业支持和行业背景,应该说转型不难,关键是他的引路人在牙医这个行业经验老道,有他们带路,朱博士转型几乎是无风险、高收益转型,可以看到的未来,中国少了一个办公室白领,多了一个充满干劲、经验丰富的牙医老板。当然,朱博士自己的观点是兴趣使然,但是到了快四十岁,工作六年的人来说,再谈兴趣确实有点晚,但是也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确实会泯灭兴趣。与朱骏相映成趣的是“流浪大师”沈巍。在一般人的“刻板印象”中,流浪汉饭都吃不饱,跟“读书”联系不到一起。但沈巍就是边流浪边读书,读书流浪两不误,不为世俗所左右,你说你的,我读我的。沈巍与朱骏境遇迥异,处世之道则同。知乎上也有关于类似问题的讨论,其实很多人的误区就是读书多理所应当的拿钱多,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确实存在这样的正相关,一般来说,读书多,收入也一般来说会高一些,但是具体到个案,又完全不同,很多文科博士,确实在经济收入上处于弱势,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多离钱比较远,拿到博士学位对收入的改善也比较少,甚至赶不上早几年上班的专科生,尤其是在过去的十年,房价飞涨,十年几乎十倍的涨幅,早出来十年混社会,造就买了房子,而刚出校门的博士,拿着几千块工资,面对着几百万的房子,确实有深深的无力感。朱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是兴趣使然,我却分析还是认为牙医这条路绝对是无风险、高收益的一条路。这是记者采访时的对话记者:为什么博士学历还要报考大专院校?朱彦俊:一方面是我兴趣比较广泛,平时对历史和医学等学科都非常感兴趣,去年知道有这个分类考试后,就决定往口腔医学方向试一试;另外一方面是,我爱人、岳父也都从事口腔方面的工作,我挺好奇的。记者:之前博士所研究的知识就那么放着,会不会觉得可惜?朱彦俊:之前那么多年的学习,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整体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专业也并不一定会丢掉。比如说,我想学的口腔医学与人工智能还是有交叉的。记者:假如你被医专录取,会不会向更高的学历深造?朱彦俊:暂时没有考虑,我更偏向职业方向,但未来不排除深入研究。记者:口腔医学中有有一门基础课——解剖学,你会不会害怕?朱彦俊:我之前也问过爱人,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应该不会是个难过的门槛。而且我现在已经开始在看医学专业课书本。无独有偶:清华化学博士重新高考读建筑据报道 ,1998年,刘早第一次参加高考,其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专业志愿依次是建筑学、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后以612分的成绩,上了浙大的调档线,被该校调剂录取到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刘早说,本科学习强调打基础,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研究并不深入,学位,刘早学得很认真。在浙大,刘早的综合成绩从大二到大四一直是全班第一,还担任了该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最终2002年本科毕业后,刘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化工反应工程专业“硕博连读”。 但是他还是喜欢建筑学,快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毅然回高中参加高考,以644分的高分实现了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愿望。因此他对自己的专业谈不上感兴趣,也谈不上反感。冲着保送研究生的指标、奖学金和学士。我身边的案例:选择大于努力我的高中同学,后来跟我考入同一所大学的生物学专业,读了半年,还是决定回去高考,因为转专业太难了,教育部虽然同意可以转专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难度很大。后来这个同学再次高考,进入重庆大学建筑系,后来在央企做建筑规划,趁着房地产发展的十年,基本已经财务自由。如果还是读生物,估计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美国某大学著名实验室的博士后吧。当然这个抉择主要是兴趣的原因,但是没想到后期也带来经济上的差异。这种专业调整我个人认为都是理智选择的结果:1、高校转专业太难,试想高中毕业的小孩子,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考生,知道啥大学专业情况,完全就是瞎撞,碰到哪个算哪个,能拷出来就是成绩了,还怎么在乎兴趣。但是进了大学门再调整就很困难了,又是成绩要求,学习实践。对于那些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完全没法转,比如建筑系、医学类专业,,所以只能回去重新回炉。2、职业规划太弱,甚至根本没啥规划,别人说哪个好就跟着去,完全不懂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身边一堆朋友被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环保的世纪等忽悠去了生物、环保这些专业,想脱身没那么容易。我有同学学传播专业去了建设银行,进去才发现,学传播和学金融的发展的完全就是天上地下的感觉,自己自学注册金融师,去了国内第一的公募基金,收入自然也是跨越式发展。但是这些行业之间的差别都是工作很多年之后才知道的。朱博士最后决定去考牙医,我相信也绝对是看出了其中的差别。3、如果能换专业,我相信身边的朋友,还是读者朋友们有一大批要换个专业,上班十几年,你会发现,选择比坚持重要,行业比聪明重要, 那个考研咨询达人张雪峰也说,对外经贸的金融专业比北大的文史哲学要强太多,对此观点,我也是认同的。最后,如果给你选专业的机会,你会换专业吗?换到哪一个?来源:学术志 梆博士

19年度中国人大最热门的5大在职研究生专业,你报了吗?

中国人民大学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在职课程招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想报名参加学习的人员不少,每年都有不少专业成为报考热门。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人大在职研究生5大热门专业热度排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人大招生同等学力申硕专业是最受进修人员青睐的,很多专业的报名人数历年居高不下,下面按照相关专业的热度排列顺序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TOP1:金融学在职研究生金融学专业主要是财政金融学院负责招生的,开设了不同的专业方向,有证券投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信息化、金融工程、风险投资与管理、国际金融与投资、国际保险与信用保险等,这些专业方向在不同地区招生,相关费用也是不同的,其中在上海地区的学费为4.98万元,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区的费用为3.2万元。TOP2:行政管理在职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是人大公共管理学院负责招生的,涉及专业方向有教育行政管理、办公室行政、企业行政管理、公共管理与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等,此专业在北京、江苏、湖北、广东等地同时招生,学习费用均为2.9万元。TOP3: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企业管理是人大商学院负责招生的,专业方向有财务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学制均为2年,学费4.2万元,参加学习的人员,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江苏,都需要参加周末班学习,每月1次,周六、日两天连续参加面授课程。TOP4: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心理学是人大理学院负责招生的,涉及专业方向有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想报名参加学习的人员,都必须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在完成课程学习后,本科有学位人员,且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的人员可参加申硕考试。TOP5:法学在职研究生人大法学院招生的法学专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想学习知识产权法的人员可参加上海班的相关课程学习,学制2年,学费4.58万元。参加学习的人员可在三年内预约选听人大在上海开设的全部研修课程。申硕人员有四次参加统考的机会,申硕成功后可获得人大颁发的法学硕士学位证书。其实人大热门专业有很多,除了以上介绍的,人大的教育学、新闻学、哲学、考古学等都在业内有极高的知名度,大家想了解详情的话,请联系在职研究生网在线老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