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哪个学校招生在职博士?何有

哪个学校招生在职博士?

很多来在职博申请网的同学,有点悲观,发现现在招收在职博士的学校越来越少了,而且很多985,211高校都取消了在职博士。 昨天一个事业单位高层学员问硕博通老师:硕博通老师,目前不知还有哪些院校还招收在职博士研究生?非常偏远地区就算了,不是因为学校不好,是距离实在不方便。可以说,虽然很多高校取消了在职博士申请,但是其实还是有好几所全国知名的高校还在办在职博士班的。硕博通老师帮您罗列如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2020年重启的,主要开设哲学专业的相关课程,相关专业方向有国学、管理哲学、易学等,学制在2年到2.5年之间,学费在6.8万到8.8万元之间,主要通过周末班的方式授课,授课地点有北京和重庆两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职博士主要开设的专业有国民经济学,金融学,法学、金融学、企业管理,电子商务,英语等,学制在2年到2.5年之间,学费在9.8万到17.8万元之间,主要通过周末班的方式授课,上课地点有北京,上海,郑州,重庆,深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生在职博主要开设的专业有心理学,相关专业方向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学制均是2年,学费在4.38万到6.68万元之间,授课方式有周末班、集中班、网络班三种,上课地点在北京。还有任何问题,请您在线咨询硕博通老师或者直接在职博申请网

差不多

在职读博需要什么条件?

在职博士是由院校自主招生,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招生的条件还是有所区别,在招生前一般都会公布招生简章里面都会详细说明条件,这里简单归纳一下大部分共同的几点!1.在职攻读博士需要什么条件?硕士毕业或者已经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取得学士学位6年及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至少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的书面推荐意见;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达到招生单位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等等,上面满足其中之一即可!这些是招生单位的要求!2.其他需要做的准备!想要读在职博士还需要工作单位同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无法入学是很麻烦的;了解政策还有哪些院校哪些专业招收在职博士;联系导师,不管是怎么读博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不然的话成功概率很低,浪费时间和精力;认真准备还有机会通过考试;做好心理准备,现在博士的毕业要求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小编总结:在职读博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并不是很苛刻但是还是很难考上的,因为现在院校还招收在职博士的寥寥无几!

苍梧以北

哪些院校招教育学在职博士?难不难读?

问:我是一名高校老师,想报读教育学在职博士,想咨询一下目前国内有哪些院校招收在职博士,难不难?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确定一下你想报读的是教育学博士还是教育博士,二者是有差别的。教育学博士顾名思义,是“教育学”这个学科的博士,等同于国外的PhD,是学术和研究取向的,全日制3-4年,奖学金全覆盖。只要你具备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以上,就可以申请或攻读教育学博士。教育博士是“教育”的博士,英文是EdD,是职业和实践取向的,在职4年左右,因为是在职,所以也没有奖学金。教育博士目前只面向那些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学费也相对较贵。从难度上来讲,二者因为面向的人群不同,所以也不好比较。不过,对于同一个人来说都有资格申请教育博士和教育学博士,只是教育学博士要全职读,如果你无法脱产,同时又想深造博士学位,那教育博士更适合你。目前,国内招收教育博士的院校北京地区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下面就详细的说一下这三所院校在职教育博士的招生情况,希望能对你有帮助。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有2个专业是在职博士,一个是教育管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Ed.D)和高级教育行政管理方向。历年的招生情况1、2016年招生15人(教育管理综合),2017年招生13人,2018年招生19人 。2、2016年实际录取的考生包括15名统考考生,1名港澳台考生。2017年实际录取15人,其中包括3名专项计划录取学生。3、教育管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招生对象为从事教育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的考生。4、报考北大教育学院博士的考生如果没有能够证明英语能力的材料需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北京大学教育考博专业课参考书1.《现代教育学基础》,(日)筑波大学教育学会编,钟启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教育哲学》,张楚廷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3.《高等教育理念》,(英)罗纳德. 巴尼特著,蓝劲松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教育政策研究基础》,杜学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大学运行模式》,[美]伯恩鲍姆,别敦荣译,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6.《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闵维方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高等教育系统》,[美]伯顿·克拉克,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考博的参考书以国外的著作居多,教育学院的导师大部分有出国经历,比较注重对国外的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运行模式等学术理论的研究,所提供的参考书都是比较著名的教材及参考书籍。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清华大学的教育博士(Ed.D)是每年9月份进行申请制招生,第二年9月份入学。历年招生情况1、2015年招生10人 ,2016年招生11人,2017年招生11人,2018年招生11人。2、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招考实行“申请——审核”制,考生需先提交相关材料,材料审核通过之后,方可参加笔试、面试。3、笔试:时间为3小时。笔试科目及成绩评定:包括教育管理概论(占总分60%)、专业英语(占总分40%)。4、面试:时间为30分钟,考核组由5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组成。包括群体面试与单独面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推荐阅读书目参考书目1.黄济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2.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989年。3.陈桂生著《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近代教育学史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4.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陈列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潘懋元主编《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8.徐辉著《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9.周奉年等著《中国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10.蔡克勇主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其综合效益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1.陈玉琨著《中国高等教育评价论》,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12.郝克明、汪永铨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注:考试时,笔试考教育管理概论,面试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对前沿问题的了解,科研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历年招生及报考情况1、分数线,2017年外语55分,专业课60分,总分190分。2018年外语40分, 专业课60分,总分180分。2、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旨在培养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3、招生专业领域及招生对象1.教育领导与管理下设两个方向:中小学学校领导与管理方向:招生对象为具有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各类初等或中等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高校领导与管理方向:招生对象为各类高等院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2.学生发展与教育招生对象为高等院校从事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领域的教师或管理人员。4、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具有硕士学位;3.有5年以上相应教育领域全职工作经历;4.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5、考试形式主要为面试,重点考察考生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科研经验及科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术潜力、综合素质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考博专业课部分参考书教育学:黄 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黄 济:《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山东教育出版社张斌贤:《外国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以来《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学》卷发展心理学: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雷 雳:《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厚璨:《大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管理学: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三版)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考试的范围是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考试不指定参考书,以上参考书是由北师导师及在读博士整理推荐。以上是国内北京地区教育博士的招生情况。一般来说国内的在职博士学制都是比较长的,毕业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你时间相对充裕的话,可以报读国外教育博士。菲律宾国父大学教育博士(EdD)全日制注册在职报读,学制比较短,回国教育部认证,享受海归留学待遇,无雅思、托福要求,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即可报读。报读在职博士难不难读?这个怎么说呢,由于院校的在职博士招生时间和具体要求不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报考在职博士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读起在职博士却并不那么轻松,而且会越来越难。一方面,报考人员越来越多,招生院校却越来越少,而且高校对博士生导师可以招生的博士名额进行了多方限制,这就使得导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更倾向于招生全日制博士生,在职博士的名额非常少。另一方面,很多高校为了提高在职博士生培养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方说,打破了博士教育的零淘汰制。南开大学就曾经将28名延期也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博士生淘汰,这样他们在毕业的时候只能拿到结业证书,而这里面很多都是在职博士。所以,如果如果你打算报读在职博士,想要顺利毕业就要严肃认真的对待学业,只有能在学业和科研上付出更多努力和汗水的人,才能收获更多。

汾水之阳

985大学在职博士生毕业后,可以去普通或者一本大学任教吗?

现在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毕业要求一样,能够毕业,在职博士和全日制博士含金量是一样高的。进本科高校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去什么水平的高校取决于你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和机会了。北京大学1.进入普通二本学校进入普通二本学校是很容易的。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各个二本学校都在大力引进博士。985高校和中科院系统毕业的博士,如果去没有硕士点的高校基本给的是相应级别的顶配待遇,以下表格是一个具有几个硕士点地方性二本学校给博士给出的待遇。顶配分别提供住房140平米,安家费40-60万,科研启动经费10-20万,实验室建设费20-50万,还解决家属工作。如果成果一般能不能进入硕士点比较多的高校呢?选择这类学校机会挺大,正准备申请更名大学或者正在准备申请博士点的高校。申请更名和博士点都要教师中博士学位老师比例达到一定比例。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申请博士点,专任老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老师比例不低于45%。这两类学校学校对博士需求量大。所以对应引进要求会相对低一些。博士期间成果一般也有机会进去。2.进入一本大学任教985高校毕业的博士生要想进入一本大学任教,那么对应的科研成果也比较高。以江苏科技大学2019人才引进为例。引进国内博士条件如下(1)博士一般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或知名研究机构); (2)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 (3)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1,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后经历的可适当放宽。可见一本学校对科研成果要求更高一些。如果是一二线城市的一本高校基本需要有2年海外著名高校求学经历。当然一二线城市的普通二本条件也会相对高些。总结985高校毕业的在职博士进一般本科学校当老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需要和原单位沟通好,跳槽没问题的。你实在要走,原单位也不会太为难你。留着人在心不在,也会影响工作。辞职的时候可能会交一点费用赔偿。沟通好,费用赔得少!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探讨。

大风云

在职人士有没有必要留学读博士?!在自我提升方面,学习最直接!

相信有很多在工作岗位上的上班族对于个人提升是相当看中的,这里的提升不仅仅是职位的进阶,同时也是个人能力、被认同感等等方面的提升。为了提升自己,有不少在职人员重返学校,继续进修深造。所以读博士的在职人员越来越多。在职人员为什么要读博士?不管是在国内读在职博士也好,还是在职留学国外读博也好,不同的人读博士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接下来跟大家聊两个比较重点的。个人领域的提升这里要说的个人领域的提升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位方面的;另一个是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个人的学位。这个是很多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重点目标。目前,大部分的在职人员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和工作当中,至少拥有五六年的工作经验,不过想要继续在职位等方面向上晋升的话,除了工作经验,学历学位对晋升的影响也相当重要。大家都知道,高学历学位对于在职人员的职称评审、职位晋升等等会有不小的帮助。专业知识、思维模式等等的提升。这个对于在职人员在工作当中解决为题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通常情况下,报考在职博士的人员多为行业内的“领头羊”,工作经验的积累,那肯定是不在话下,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读博士?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工作当中碰到了不少的问题,而且解决起来比较困难,甚至不好解决,所以这些人员都是带着问题来攻读博士的,并且希望在学习当中找到解决问题之道。由此可见,在职读博对人们的帮助不小!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小在职博士是相对于全日制博士来说的,这个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国之所以会开设在职博士,主要还是想要培养专门人才。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向前进步,生活也在不断的改变,各行各业对于专门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大,尽管现在研究生在校学生有不少,不过能够称得上专门人才的并不是很多,依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社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高能力的人,他们的智慧会引导社会的进步,技术的革命是个人成就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职博士开设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推进社会的发展,造福人类。在职读博,为何要选择去留学?这里先要跟大家说一下,在职读博本身就是有难度的事情,如果在职学员不努力就想要获得博士学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读博这件事情上,在职人员要下不小的工夫。而且随着报读在职博士的人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在职人员在入学难度和博士学位申请难度方面都会有所增加。另外,学习周期较长,也是在职人员在国内读博的时候要应对的一个问题。如果是去留学读博士的话,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不同的国家在教育体制、教育方式等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学员的选择更多,而且更能够贴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想要留学提升的上班族来说是个优势,也是个好机会。同时这里也要跟大家说一个常识,去国外留学的话是没有在职博士这种说法的,都需要进行全日制注册,然后集中授课。而且在文凭方面不像国内有学历和学位之分,在国外只有学位证书。和国内相比较,有一些国家对留学生的入学条件要求相对较宽一点,比如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等。而且在学制方面,相对国内来说比较短,不过这并不代表教育质量不好,因为国外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属于是“宽进严出”型的。去国外留学读博士,国际化、多元化是留学过程当中比较直观的感受,除了正常的学习深造,同时还能感受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学习氛围、思维模式等等,这样一来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文凭,同时还有对眼界的扩展、国际人脉拓展等等。所以说,在职出国留学读博士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来源|WeChat:依竹留学)

富贵病

在职研究生如何报考在职博士?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报考在职研究生这种形式获得相关学位学历证书,且自身竞争力也得到了相应提升。而博士作为国内目前最高学位。一直以来都受到无数学子的向往。且博士报考条件也比在职硕士高的多。但是现在不止是统招研究生可以报考博士,在职研究生同样可以报考,那么在职研究生如何报考在职博士?想要报考在职博士,最基本的要求是:报考者必须拥有硕士学位,且还需要满五年,也就是说学员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必须满足相应年限才可申请博士学位。另外,有部分院校对报考这年龄也会有一定要求,大多要求不能超过45岁。只要符合报考条件,即可直接报名。报名时需填写一份意向表,填写好提交由报考院校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填写正式审核表。并缴纳报名费,后期院校会发放录取通知书。正式录取后,在通知书内标注的指定时间入校缴纳学费,即可正式入校学习。报考在职博士与报考研究生截然不同,就以报考条件来说:在职研究生一般专科以上学历即可报名学习,而有硕士学位的学员就更不用说了,就算是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有硕士学位的学员也只需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就可报考了。相比而言,硕士学位对于报考博士来说,是必要基础。只有获得学位学位后才能去报考在职博士,目前在职研究生中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一月联考两种报考方式最后都可以获得硕士学位,想要报考在职硕士的学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报考方式。

鬼冲凉

你想读在职博士?先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些东西

娶妻生子,闯荡社会,并不意味着放弃继续深造的想法。即便是俗务缠身,家事琐碎,只要有一颗想要上进的心,再多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能顺利完成,更别说你这点事儿了!——小龙在这个学历与能力至上的社会,高学历就意味着更好的待遇,硬实力就代表着光明的前景!对于很多大企业或政府部门,本科毕业生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尤其是在比较高端的单位,比如高校或科研院所,就算是研究生也只能做一些边缘性的工作,根本无法进入到核心层面,更不要说优厚的待遇和发展的前景了。于是,更多的年轻人把视线投向了博士身份,盼望着能提高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层次,以博士学位和学历换取更加优厚的报酬。特别是一些已经在社会打拼过多年的人有志之士,希望能读一个在职博士,以提升自己在单位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然而,读在职博士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读在职博士不仅要完成和全日制博士基本一样的课程,还需要达到比全日制博士更加苛刻的毕业要求,单凭这两点就已经能让一大批对在职博士有想法的年轻人望而却步。读在职博士不是赶着上几次课,发几篇简单论文就能完成的,要想拿到博士学位,不掉一身肉、不少几根头发,那是很难办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读在职博士就难比登天,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具备应有的素质,想要成功入学、想要顺利毕业都不在话下。下面,就来说说读在职博士应该具备的素质:01最起码的准入资格在职博士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报名就读的,由于国家对在职博士的认可度与全日制博士基本一致,故而对在职博士的招生也有着十分严格的把控。在大多数在职博士招生要求中,除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政治性的要求外,主要还有以下一些硬性指标。如果达不到的话,就不要再考虑在职博士了。(1)报考在职博士的人员必须为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在博士入学前能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2)拥有与硕士生同等学力的学士学位获得者,且已经有至少5年的工作经历(3)对于年龄的要求一般都是在45岁以下以上三点就是报考在职博士的基本硬性要求,也是走进在职博士殿堂的最低门槛。而对于其它的条件,诸如英语水平、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等都是后面考核的标准,这是由自身水平决定的,并不是官方要求的准入条件。02就读期的顽强毅力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在职博士并不会因为是在职就可以缺席或者不参加专业课程的进修,和全日制博士一样,在职博士必须参加学期内所有课程的学习,少参加一次都会对后面的毕业和学位获取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读在职博士的时候并不轻松。不仅要应付琐碎复杂的工作,还得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并且还要维系好自己的社会关系。或许必修的课程会与自己的工作发生冲突,或许学校的事务会让自己的计划付诸东流,无论是哪一个,都会让人左右为难、饱受煎熬。当然,这是在学业一切顺利的情况下,如果学业上再出现一些问题,那情况就会变得更糟。所以说,读在职博士很需要超强的毅力,足以让人顶住一切压力,顽强向前!03拿到学位证的能力“历尽了艰辛,并不一定能拿到想要的博士学位证,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获得!”这是小龙对在职博士一直以来的认识。这里所说的能力,涵盖的范围很广,包括人脉、考试能力、学术能力等。首先,考试能力能让人顺利通过所有的课程考试,不至于影响后面的毕业;其次,学术能力能让自己的按规定发表相应数目的期刊文章;最后,广泛的人脉能让自己成为省部级奖的参与者。有了这三种能力,就能基本保证博士学位证顺利到手。举个例子来说,北京某高校对在职博士毕业的要求就是:顺利修完所有课程并通过考试;在读期间发表EI以上水平文章5篇;至少获得一个省部级以上的对口专业奖项。如果有了上述的三种能力,那么拿到这所高校的在职博士学位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所以说,如果你有想法读在职博士,那就好好思考一下上面的三个能力自己是否具备,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要考虑读了,因为那叫劳民伤财、徒劳无功。所以说,如果真的有读在职博士的打算,那就认真思考一下上面提到的几个素质。假使这些素质对于你来说根本不值一提,那就不要犹豫了,赶紧行动起来!相反的,如果对自己的基本素质并不自信,那就得三思而后行!

夫何修焉

在职考博,两次初试第一被刷,历经5年,我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先来说说我的基本情况。本科师范类双非,211硕士。2012年硕士毕业后,留在苏州一所高职院校工作。工作后结婚生子,教学工作也基本按部就班。感觉这样的生活一眼就望到头了,想做些改变,于是从2015年开始决定考博。两次初试第一被刷,历经5年终于上岸。我把在职考博5年来的心路历程跟大家分享,一些走过的弯路也希望可以给后来人一些启发。一、2015年一战第一年决定考的时候,首选的是硕士毕业学校,一是离家和工作的地方近,二是学校的老师有认识的。但是我硕导走的行政路线,不是博导,这样我就需要重新找博导。毕竟是自己的母校,老师也很容易联系好了,他当时手上有个教育部课题要结项,直接帮他一起做。另一边我自己也要复习,最担心还是英语。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但是硕士期间因为免修,不用学,工作以后又用不上,完全丢掉了。所以当年复习的时候重点是英语,找英语App、买真题集,从单词到语法,以及最后做真题,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但是往往事情的发展不是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样。原本担心的英语考了72分(满分100),原本觉得很稳的导师却因为名额限制,不招定向在职的,只能临时换导师,结果可想而知。二、2016年二战因为从一开始就考虑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想着考当地的学校,外地的学校就没考虑。第二年开始之前联系的导师还是没有在职的名额(后来直到退休都没招在职的),只能联系其它学校和导师。因为不想离家太远,选了隔壁城市的一所学校。导师并不认识,如果说有什么渊源的话,就是他从我本科学校出来的。时间很仓促,没有和导师很好联系,稀里糊涂地就开始复习考试了,结果初试考了专业第一。面试的时候,导师问我愿不愿意全脱产,原来他身边跟着一个访问学者,今年也考了,定向在职只有一个名额。我没同意脱产,尽管考了第一,第二年就这样结束了。三、2017年三战因为有了上一年初试第一的经历,这一年很自然的还是考了之前的学校。联系的导师和我本人都不是很喜欢沟通的人,这一年断断续续有过交流,但是不多,可能也为后面的失利埋下伏笔。这一年依然认真在复习准备,依然考了初试专业第一。面试之前,从人之常情考虑,想着连续两年第一,怎么着也该要我了吧,后来证明我想多了。面试依然照常进行,也有可能是我的想法过于简单,准备的不充分,效果不是很好,尤其是英语口语表现很差。后来的结果是依然被刷,最终录取的是他们本校毕业的一个学生。四、2018年四战尽管前面三年的经历不是很愉快,但是因为是在职考博,有工作,而且工作表现也还可以,所以对于考博就变佛系了。这一年依然在考,不过基于前面两年初试第一都没要我,之前的学校再考也没意思,又开始重新选学校了。想着与其都这样了,不如考个好点的。这一年选了一所省内专业靠前的学校和导师,尤其是导师有一定的知名度。因为是第一次联系他,排队现象在所难免。导师直接说没名额,联系他的有20多个人。但是没关系,佛系嘛,第一年就当混个脸熟吧,依然报名了。从2018年开始,大多学校博士考试改为申请考核制,初试只看科研成果。这一年我的成果不多,没有获得进入第二轮的机会。五、2019年五战这一年依然继续,不过准备的要充分点,感觉会有那么一点希望。一是这一年发了核刊,另外写了本书打算出版(最终在2020年出版),不管怎样,科研成果有了;二是利用开会、培训的机会制造和导师见面的机会,混个眼熟;三是参加了联系学校举办的专业比赛,最终拿了特等奖,而且导师是评委,至少证明了我的实力。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今年受疫情影响,导师招生名额增加了一个。原本只招一个,现在招两个。再加上前面那么多的铺垫,录取也就顺理成章了。六、总结就我所知,1年2年考博算正常的,3年可能也有,但是像我这样考了5年才上岸的估计少数。事后反思,真的走了很多弯路。由于篇幅限制,不多说了,只总结几点,供后来人参考。一是选对导师很重要,导师要明确要你,基本没问题,没名额或者不想要你,考得再好也没用。二是坚持下来很重要,如果想要继续读书,不管什么困难坚持下来。在这期间,要制造机会和导师熟悉。三是在职考博工作不能放弃。我15年考博的想法是出点成果评副高,没考上我的工作也没放弃,科研、课题、比赛等,目前我的成果已经够评副高了。心心念念5年的博士通知书终于拿到了!但是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我用了5年来考,估计还需要5年才能毕业。原来打算读博评个副教授,现在我的目标是读完博,评正高!哈哈,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孰应六律

在职申请博士申请经验:针对跨专业在职申请人的博士申请总结

今年的申请算是告一段落了。侥幸有书读,前途未知。我觉得申请当中的未知因素太多了,信息极度不对称,甚至是误导,这一点对于跨专业申请和工作在职申请人尤甚。我自己今年的申请过程非常凶险。最后去的学校我原来根本没有听说过。 是一位G 友介绍给我一个她申请商科phd的朋友,然后这位朋友把我拉进了一个商科申请的群。 然后我说了一下我的研究方向,有一个人有回复说他的学校有一个老师跟我做的东西相似,建议我写封信套套瓷。 我当时大概浏览啦一下学校还有老师的网页, 觉得不错打算申请,但是并没有太关注这所学校,也没有联系导师, 当然大家都说商科不同工科,联系也没用。所以我在一开始申请就没有联系导师,权当自我安慰好了。而且这个学校的面试机会是我自己给争取来的。1月底的时候,我看到网上有人报此校同专业的面试,于是就写了一封信去问项目联络官。被告知他们一周之前就发邮件通知我面试了,可是阴差阳错我就是没有收到。还好我问的及时,没有漏掉面试机会,项目负责人在北京时间凌晨四点打电话来面试。 然后顺利拿到offer, 最后在所有的offer 中他又变得是我最中意的,遂从之。我的个案相当的random和极端。偶然性相当大。感觉是被命运之手推着走。希望我做的这个总结能给跨专业/在职申请人一些启发。出于对隐私的保护,我特地重新申请了一个新 ID, 并且把我的个人信息都隐去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私下联系我 。我的基本情况如下:北京某非211/非985的大学纯文科双学位,GPA: 3.9/4亚太(新加坡/香港)某公立大学硕士:应用科学硕士,GPA: 4/5研究经验:美国知名智库研究员一年(青年学者孵化计划) 读研学校助研两年研究成果:跟商科有关的 Long Range Planning 期刊一篇(第2作者) 跟商科无关的期刊一篇,会议论文若干,报纸文章若干工作经验: 做一份跟申请课题极度相关的corporate 工作2年基本考试:G 700+ 没到750, T110+申请学校:11, (Top 5 -100), 面试4个,offer 4 个推荐人:硕士导师,美国工作的老板,还有之前做助研的老板(三人都不是商科领域的教授,但是都是各自领域的大拿,跟他们都密切工 作过,推荐信应该是言之有物的)去向:北美某Top70-80的学校。 毋庸置疑,申请具有偶然性。每一位学长前辈都说因为偶然性你要多申请,这样就能够增大入选的机会。 但是,我觉得单纯多申请学校和入学机率没有正向联系, 自我定位和选校策略与最后被录取可能更相关。 比如说,有些人虽然申请了20+ 所学校,但是全部都是顶尖名校,基本上是炮灰陪跑。有的人拉开档次去申请,效果也不理想,比如我。但是问题就在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定位是非常不靠谱的事情。 我觉得自己这次申请,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学某一方向的某一个主题, 然后申请了11 个学校。 排名从前10 到100名都有, 而且地区也包括了亚洲,欧洲和北美,可以说是广撒网了。 可是给我面试的学校只有4所,而且都是排名靠后的几所。 而所有我面试的学校都给了我录取,让我觉得自己在面试上至少是没有减分的。我面试的排名最高的学校是UTD60左右, 也就是说前50的学校基本审材料就把我拒了。 而我之前跟很多人(大多都是顶级商科名校的在读博士)聊,大家都说我背景不错。 这也让我对自己的申请定位产生了高估。 以下是我这次申请的几点感受。顶级名校(Top20),基本上是小圈子, 外人(跨专业/在职申请人) 很难进入。 不是无可能,只是很难,以后会越来越难。在CD上看到的此类成功申请人还有我生活中认识的这类人,无一例外都是有非常强的connections to the circle. 很多人都是国内985(top20) 的商科研究生/本科生,也有很多是香港新加坡公立大学商科的研究生/本科生, 有些有一些研究经验, 有些有一些会议发表,有一些没有。 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申请的学校通常自己导师/导师的合作者曾经读书和教书的学校。通常都能拿到强推。同一个圈子/专业的同行的推荐,我觉得在角逐名校的项目当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脚色。这部分通常是所有申请者不可以改变的。但是,这里想说的不是名校之间相互搞关系,而是在选择博士生的时候,同行的推荐最被同行接受和信任。这里给所有人的建议就是如果可以读一个商科的研究型硕士项目,(大陆,香港新加坡欧洲北美皆可), 绝对是一个加分项。这一点对于跨专业的申请人,绝对是先天劣势。所以即便是教授强推, 可信度也打了折扣。我自己的感觉越是前面的项目, 校际合作越多,老师在各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合作者,所以会优先从这些合作的目标校里挑选高质量生源, 给外来者的空间很小。对于跨专业申请人的建议是可以冲击名校但是等多的眼光应该分散到排名20-50和50-100的学校。 更之后的学校我没有申请过,不做评论。一定要尽早开始申请准备。 这一点应该是老生常谈了。 这里想要强调的就是怎么久算是早准备呢?有人从本科高年级就开始打基础, 积攒人脉,从事独立研究。 所以申请是长跑,很多人在申请季开始之前就开始了。具体说到申请季,我认为对于没有太多科研经验,特别是跨专业/在职申请人(我假设大家对都是对研究有兴趣,或者对某一个具体的现象/课题感兴趣,但是专业研究经验比较少;那种完全头脑一热想申请读博的申请人不在此讨论之列),建议从入学的前一年春节前后就开始看专业期刊,从UTD 的那些顶级期刊开始,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会让你知道这个圈子都流行啥,怎么样和你感兴趣的点连接起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和你兴趣相近的顶级学者。这个会成为日后选校最有力的指标。关于套瓷,虽然版上很多人都说商科不用套瓷,我自己懒也没有套瓷。但是我觉得这对于跨专业/在职申请人而言非常重要。当然首先要摆正套瓷心态, 就是绝对不可能像理工科那样,老板一言堂,然后决定你的去向钱途。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套瓷可以弄清楚心仪的老师是否带学生。 我在面试中就有老师提到过,前两年他都完全没有招学生。今年他带的学生毕业了。所以, 他又可以带学生了。所以反过来推测,如果可以提前写信给老师问清楚意向,会在申请中少走一些弯路,至少少浪费一些申请费。(如何不卑不亢的学术套,请参考其他帖子。)关于选校,我觉得一定要拉开距离, 分档次。 商科申请无保底之说。 我觉得在做好学术文献的查阅,找到兴趣合适的老师,而且有正面鼓励的学术套(正面鼓励不代表啥,但是至少代表他收学生/没有要退休/或者离开这个学校去其他学校等)的基础上,建议至少申请7-12所。 因为我的研究兴趣很窄,要找到和要求的老师不容易。 但是我也努力的看文章,问前辈, 找到了11所。我认识的朋友申请20所以上也很多。而且大家在等待面试消息的时候,都后悔自己申请的学校太少了。拿我自己举例而言,正是那些我一开始没有太注意的学校给了我offer, 而我志在必得的保底校连面试都没有给我就拒掉了。 所以,我觉得大家在申请过程中一定要谨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自我定位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只能通过多申请不同档次的学校来对冲这种自身局限性带来的对于录取的影响。而且如果读博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做研究的话,不妨在商学院地点选择上也可以多样化一些,不要只是盯着北美(特别是美国), 欧洲,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都有不错的项目(参考专业的排名,比如DTU, BYU, ASU 等)。我感觉其实商学院还是蛮国际化的。如果能去到一个合适的项目,学得好的话,placement 是非常全球化的。所以申请的时候可以多个地区同时申请,进一步降低风险。对于跨专业/在职申请人,切忌不能有非某个学校不去的这种迷思,迷思害死人。我始终认为读博士就是接受训练拿到学术圈的入场券而已。好的项目不仅限于名校。关于基本考试,过线就好,但是随着整个申请 application pool的水涨船高,我觉得700+,100+是及格线, 740+才是比较impressive 的加分项。不过这一块是大家可以短时间内提高的。建议大家好好准备,不要有侥幸心理。而且我有听说一些学校非常看中这个成绩。当然过程准备很痛苦(至少对于我而言,备考过程很辛苦,但是当时我这么安慰自己,如果连基本考试都过不了,以后怎么面对孤独的学术旅程,就这样熬过来了.) 关于工作经验,我的两份工作,一份和研究紧密相关,另一份和我要做的课题紧密相关。我原以为会是一个加分项。但是至少我面试的时候所有老师都有一点怀疑我转行做学术的决心,我有被问到好几次为啥要转行。为啥不去做别的,比如咨询。我得一遍遍不断justify and show my commitment to academia. 由此,我觉得对于在职申请者要把读书的commitment充分展示出来。而且,我也没有觉得工作经验是一个明显优势/加分项。 申请中不太需要过于关注的几个小点:US and World News/Financial Times 等非专业排名: 虽然每年各大商学院的排名如火如荼,坊间的m7,s16. 如雷贯耳。但是这些排名对博士申请毫不相关甚至是误导。关于套瓷没有回音: 很多项目特别是名校的老师不回信很正常。毕竟时间经历有限,不回陌生人的邮件太正常了。不要因此影响申请的心情。项目的地点: 当然不同的城市对于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博士生教育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到了哪里都是苦行僧。还不如到一个安静的大学城里面潜心向学。申请时几个有用的小帖士:和项目的联系人联系,介绍现在的博士生认识。我有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了不少前辈,他们往往是非常愿意毫无保留分享的一群人。有一个学姐在我申请她在读学校的时候就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面试的时候又给了我很多insights, 甚至在我拿到多个录取的时候,给我客观公正的建议。虽然最后我没有选择她就读的那所学校,但是这份情谊铭记于心,也愿意将这份善意play forward. 与此同时,其他项目的博士生在我的申请中都提供了热情的帮助和鼓励,让这一过程没有那么孤单。这对于connections 薄弱,信息源很少的跨专业/在职申请人尤为重要。chasedream 的资源。非常感谢论坛的资源,还有几位版主的热情帮助。关键时候内行人的一两句话有一种让人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帖子里面的精华部分值得一看再看,有很多干货和学科专业知识的超棒总结。 关于offer的比较。这是申请后期甜蜜的负担吧。咨询所有人的建议都是看导师发表文章的质量和数量。google scholar citation 是一个好的指标。这就是今年申请我的感受,总结还有心得。申请绝对是一次很奇妙让人终身难忘的旅程。可是现在的我,也觉得自己前路漫漫,很多东西要学,很多工作要做。虽然为有书读而高兴, 但是丝毫没有一种松口气的轻松感。申请只是一场长跑的开始,祝福每一位申请人在追梦的路上,勇往直前,不忘初心。

陟岵

在职读博12问,帮你解决在职博士攻读难题

博士学位是我国的最高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标志着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本专业的最高学识水准。另外,从对个人发展而言,拥有博士学位不仅能极大提升个人形象,还能为机构上市、商务谈判、个人职业发展等带来方便。近两年不少学员咨询过我们很多关于报考在职博士的事宜,下面就集中解答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目录目前国内哪些院校招生在职博士?各院校一年有几次招生?报读后是否一定要到固定点上课?在职报读有哪些途径?报读时有哪些流程?学费大约多少?在职博士能报读的专业有哪些?在职博士可以跨专业报读吗?在职博士拿证容易吗?在职读博申请书怎么写?在职博士招生简章的“高级课程班”是怎么一回事?只有硕士学位没有学历能否报考在职博士?下面就开始为大家一一解答~~1、目前国内哪些院校招生在职博士?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院校招收在职博士。当前在职博士主要是在北京地区进行招生,招生院校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大家可以根据报读专业结合综合因素选择自己想要报读的院校。另外,在职博士招生现在都是各院校自主招生,报名和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招生院校自行确定,一般可全年进行报名。2、各院校一年有几次招生?在职博士有单证在职博士和双证在职博士之分,因为获取的证书不同所以招生的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单证在职博士招生时间 学员可以免试入学,随时可以报名,但是在班级人数有限制,若学员有意向就读单证在职博士可提前向各个院校申请。双证在职博士招生时间 双证在职博士一般是一年两次招生,分为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两种,一般来说春季招生在三月份进行,九月份入学,秋季招生在十或十一月份进行,次年三月份入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职博士招生是由各学校组织的,具体的招生时间以院校为主,不同的院校也是不一样的。再提醒大家一下,各院校在招收在职读博的人员时,一般都是有名额限制的,并非无休止的进行招生。所以,大家在报读时要留意院校的相关招生信息,如果已经招满了你可能就没有机会了。3、报读后是否一定要到固定点上课在职博士课程班的授课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面授班和网络班,面授班要求学员必须到指定地点上课。网络班在网上授课,并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4、报读在职博士有哪些途径?有两种,一是在职读博拿双证,即毕业时取得学历证和学位证。二是在职单证博士,即只拿学位证的博士。单证班博士的入学考试相对简单,对课程的要求也松一些,一般都是集中班授课,报读的人比较多。5、报读在职博士有哪些流程?流程一般是1.学员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彩色近照4张2.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录取;3.面试合格后学院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4.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6、在职读博学费大约多少?不同院校不同专业费用还是不同的,一般8-20万之间。总的来说,报考在职博士学费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但由于可获得我国目前最高的博士学位,还是有很多人选择报考的。由于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学费差别较大,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院校及专业进行学习。7、在职博士能报读的专业有哪些?一般有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法学在职博士、医学在职博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文学、计算机、哲学等专业,具体专业及方向还要以院校招生简章为准。8、在职博士可以跨专业报读吗?大部分在职博士招生课程对报考的学员是没有原专业限制的。少部分专业是不可以跨专业报考的。比如法律、医学,是不可以跨专业报考。不过,作为高等教育,在职博士自带高含金量属性,院校对学员的筛选也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跨专业报考在职博士,难度很大。建议大家在跨专业报读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慎重考虑,切实平衡好工作与学习关系。9、在职博士拿证容易吗?这要看你的自身条件,还有你读的专业和院校。不过,说实话,现在在职读博拿证很不容易,如果拿证容易的话,含金量也就不那么高了。但是只有你努力,相信一定能拿到。10、在职读博申请书怎么写?这个,给大家提供一个模板吧!11、在职博士招生简章的“高级课程班”是怎么一回事?根据国家教育部教研[2013]1号和学位[2014]3号要求,高校在开展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的时候是以"高级课程班"的形式组织进行的。所以,当你看到院校发出的招生简章有“高级课程班”字眼,多半是招生在职博士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名称上有所不同,但是在职博士的教学工作安排和申请博士学位证书的基础流程和之前是没有变化的。12、只有硕士学位没有学历能否报考在职博士?很多高等院校或科学研究机构都开设了高级课程班,也就是以前的在职博士课程班,并且主要采用的还是免试入学政策,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就可以参加报名。根据在职博士招生要求,报名人员可以是已经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也可以或是应届硕士毕业生,但是必须在学习前拿到硕士学位证书,所以不需要硕士学历,只要有硕士学位证书就符合在职博士报名要求。不过,具体的报名条件还得以院校的招生简章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