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申请计算机科学博士?斩获CMU、斯坦福offer大神最全教程少焉郇若

如何申请计算机科学博士?斩获CMU、斯坦福offer大神最全教程

新智元报道 来源:timdettmers.com作者:Tim Dettmers 编辑:木青【新智元导读】又到一年申请季。随着AI大热,计算机科学博士申请的竞争也变得激烈。如何选择学校?需要发多少论文?导师怎么选?GPA不够高怎么办……斩获CMU、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博士offer的大神写出了史上最全分享帖,你在申请计算机科学博士时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先简单秀一下手里的offer:我获得了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伦敦大学学院,CMU和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收获是不是还算不错?我深入研究了我是如何在博士申请中取得成功的,于是写下这篇博客文章,和大家讨论,在博士申请中什么才是重要的,而什么又不是;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申请材料。这篇博客主要针对关注深度学习的博士应用以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相关领域的学生。我目前先假定你已经拥有相对竞争较强的个人资料,也就说你可能已经拥有一个或多个出版论文或刊物,并且你也已经与多人合作进行过研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你申请成功的几率。如果你寻求更多关于博士入学的信息,我建议你先阅读以下这些资料:Academia StackExchange所有最高投票的问题和答案:https://academia.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sort=votes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完整录取过程,这是一位CMU老师写的:http://www.cs.cmu.e/~harchol/gradschooltalk.pdf博客文章《反思计算机科学专业招生》,这适合那些优秀但综合实力并没有那么拔尖的学生:https://da-data.blogspot.com/2015/03/reflecting-on-cs-graate-admissions.html。《如何写出一篇错误的计算机科学博士申请陈述》,反面教材可以用来参考:http://www.cs.cmu.e/~pavlo/blog/2015/10/how-to-write-a-bad-statement-for-a-computer-science-phd-admissions-application.html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先定义一下申请过程中哪些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申请材料以及如何思考这些问题;再来我将谈谈申请流程全文最主要的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将是选择学校:哪些学校对我来说门槛太高或哪些又不是那么值得你去?什么才能被称作是强大的博士申请背景?决定任何研究型大学录取的最重要因素是研究潜力:你有多大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人员?主要的直接指标是研究潜力的重要性:业内大佬的建议:受人尊敬的教授高度评价你,所以人际关系很重要。研究经历:之前做过什么成功的研究、发表的论文(是否为第一作者和发表所属期刊、会议的声望)。其他间接因素有时可能有所帮助,不过作用并没有以上两个因素大,按重要性排序:本科大学背景:有些大学会很看重,其他一些大学并不care;工作/实习背景:例如以前曾在金融或Google,Facebook等公司工作过;智力:完美的GPA,完美的GRE与智力有些相关(或至少与你学习和理解的速度有关);勇气/责任心:你在持续被拒绝、遭遇失望和失败的情况下都能表现得很好,如果你遇到并克服了困难,你可以将你的故事纳入自我陈述中。成就:赢得了数学或CS比赛。表彰:赢得了非常厉害的奖学金。擅长数学或工程学:为开源项目开发作出贡献或者使用过研究代码。家庭背景:父母是教授,赢在起跑线上如何准备计算机科学博士申请材料首先是推荐信对于推荐信,可以分为四个类别:强、好、弱和坏。请注意,录取老师在推荐信中寻找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你有多少研究潜力。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申请者了解什么是好或强的推荐信,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找到更适合帮你写推荐信的人。非优质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知道你的不良事迹并且把这些写到了推荐信里,特别是在美国,任何甚至略微有污点的过去都非常有风险;推荐人并不认识你(你上过ta的课,但ta对你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推荐信内容很简短,只说你在课堂上表现很好;弱竞争力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只在课堂上认识你;推荐人只能写一些关于你课上的表现;推荐人不评论你的研究;录取委员会或潜在的顾问都不认识推荐人。优质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有一定名气,被录取委员会的部分人员知道;推荐人的姓名和工作至少被个人陈述中提到的一位潜在导师所知;推荐人与你一起做过科研;推荐人在轶事中提到了你出色的研究能力,这些事情证明了你的创造力、诚信、坚持和研究技巧;推荐人详细写了你如何发表研究报告;推荐人评论了你在实验室外的研究。强竞争力推荐信的特征:推荐人英语水平出色;推荐人因过去出色的推荐而闻名(之前推荐的学生非常优秀);推荐人在轶事中提到了你出色的研究能力,这些事情证明了你的创造力、诚信、坚持和研究技巧;推荐人提到了你的其他能力,这些能力间接地帮助研究(工程技能,演讲技巧,人际关系技巧),并将这些技能包含在轶事中。请注意以下几点:轶事很重要,这需要推荐人真的了解你。那些招生老师也能读得津津有味,毕竟读故事比核对清单更有趣;这封推荐信不需要包含上述中的所有要素,那样会让推荐信变得很复杂;推荐信需要有侧重点。怎样界定你发表论文、刊物的含金量?是否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刊物是研究经验和研究技能的直接证据。如果你作为第一作者出版,人们就知道你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如果你作为第二作者出版,人们知道你做了很大一部分工作(25%-50%)。如果你的名字是第三个或更晚,你的贡献会大打折扣,但你可能会经历整个研究过程以获得发布资格并获得大量的研究经验。如果你发表了几篇第一作者论文和一篇第三作者论文,这样就看起来非常好:它表明你可以完成团队合作。发表论文所属会议、期刊的威望:如果你在一个顶会上发表你的作品,人们就会知道:(1)你的作品质量很高; (2)你的工作可以被信任; (3)你目前的研究技能足以在大型的会议上发表;(4)你具有竞争力,可以在顶级会议的压力下保持高效。在你未来的导师看来,这有助于看到这一点:如果你有两个学生,一个已经在NeurIPS(A级)发表,一个发表在B级会议上,那么这说明第一个学生可能已准备好参与明年针对NeurIPS的研究项目,第二名学生则需要进一步准备。对于第二个学生,这个学生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获得在A级会议上发表所需的研究技能。如果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磨合压力较小,那么就更容易建立强大的专业关系,这使得彼此合作更容易和有趣。毕竟谁都愿意找有准备的士兵去一起打仗。因此,未来的导师将有充分的理由根据你在哪个会议上发布论文进行选择。如何撰写个人目的陈述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目的陈述主要是为那些不想花太多时间审核资料的校方工作人员提供“过滤器”。你的写作可以展示你的思考方式,如何营销,你如何解释事物,但它也可以透露出你是懒惰的,不注意细节。对于某些机构(例如CMU)来说,个人陈述可能很重要。除此之外,个人陈述也是唯一可以解释你在某些情况下为何表现不佳的文件。例如,你可以解释你在读研究生的过程中遇到的任何特殊困难,或者它可以解释为什么你在大学的某些学期里没有做到这么好。个人陈述的结构应如下:1、在第一段,通过引人注目的开头介绍研究兴趣,使读者想要阅读更多。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不能让读者对本段不感兴趣,他们不太可能专注于整本书的其余部分;2、你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研究经历(大约一页);3、确定你将来要做的研究方向;4、确定选择导师以及选择原因;5、(可选)在适当的情况下解释情有可原的错误。在某些情况下,个人陈述可能非常重要。如果你表现出良好但不强或弱 的学术潜力,你就必须克服重大的困难才能做研究。然而,披露困难和弱点,如学习障碍和精神疾病,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你可能让审核老师望而却步,也可能因为你坚持困境而表示同情和钦佩。如果你披露此类事实,则需要正确完成并且个人陈述需要非常精细化。如果你没有专人指导,请不要尝试这样做。毕竟你不只是在讲述如何克服经济困难完成学习,而是讲述你在患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时遇到的困难。然而,如果你没有面对任何困难,不要编造毫无意义的故事:“作为一名白人、男性、上流社会的美国公民,我从很小的时候就被我的特权所困扰,我的学业表现受到了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请不要这么拉仇恨,还是专注自己的研究能力吧。关于GRE、TOEFL、GPAGRE、TOEFL和GPA通常用作过滤标准。非常高的GPA可以成为良好指标,可以帮助那些质量不太高的推荐信和论文。但是如果你没有出版过论文,并且推荐信也很糟糕,4.0的GPA将无济于事,甚至可能还会起到反作用,因为它表明你专注于“无用”的课而不是研究。GRE和托福成绩是纯粹的过滤器: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分数,你就不会被过滤掉。如果你有一个完美的GRE成绩,它可以帮助到一点点。高GRE成绩并不重要:我拿到了美国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TOP5中的三个:GRE成绩为语文159(81%),数学163(86%),写作5.0(93%)和托福120/120和GPA 8.1 / 10。任何高于3.5(满绩4.0)的GPA都可能会有所帮助。关于简历简历要列出你所做的事情。内容很重要,但内容也取决于你之前所做的事情,并且不能撒谎编经历。不要通过简单的方式或通过让你的简历看起来“漂亮”或“有创意”来“调整”你的简历,这是浪费时间。只需列出你所做的事情。了解一下申请程序(一)、如何向你的教授索取推荐信你可能需要写两封电子邮件:(1)只要问一下这个人是否可以给你一封好的或强烈的推荐信。经历丰富的推荐人如果认为他们不能给你写好的信,就会拒绝你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其他人。(2)如果你的推荐人同意,她会要求你提供信件的一些信息。列出你和推荐人所有过的互动,让推荐人写得更生动:举个例子,需要写的是:“你在一次会议上告诉我,通过一些额外的工作,我们可以为NeurIPS截止日期做好准备。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我开发了一个改进的深度网络架构,开始撰写调查结果。接下来的一周,简扩展了我的代码以完成额外的任务。然后,我们有足够的结果将我们的工作提交给NeurIPS“不要写:“简和我在NeurIPS上发表了我们的研究。”(二)个人目的陈述尽早开始向有经验的人询问意见。如果你想透露你在读研究生的路上遇到的困难,你需要花很多时间在你的个人陈述中,你可以在你所有的申请材料中花最多的时间在这方面。也可以参考你之前申请大学时使用的个人陈述,这或许能帮你省不少时间。(三)在线申请尽早开始填写在线申请表。有些流程很复杂,需要一些时间来填写,如果你能尽早地提交,专注于写推荐信、院校选择和个人目的陈述,那就太棒了。另外,你应该准备足够的资金来做这些申请。整个过程可能花费高达1000美元。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请尽早向一些亲戚寻求帮助。想要读计算机科学博士,该如何选择学校?我可以考上顶尖学校吗?许多读这篇文章的人可能有着进入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大学或CMU等顶尖学校的梦想。但这非常困难,竞争非常激烈。分享一下我申请的一所牛校的情况,以下几条都是申请这所牛校的人的背景条件:申请人中本科学校Top2的比例:38%Top4:52%Top20:73%每个国家的顶尖学校:84%至少4篇顶级会议论文:93%至少3篇顶级会议论文+最佳教师/青年科学家奖:98%也就说,84%的申请人来自一个国家的顶尖学校,另外你在顶级会议上的论文少于3篇,那么你进入上述学校的概率约为2%。如何入读顶尖学校?上述统计数据并不意味着你无法被这些学校录取,但这意味着如果你的个人资料太弱,你应该再花一年时间来完成梦想。例如,我将我的硕士学位延长了一年,以便进行一年的研究型实习。如果没有这份经历,我基本不可能进入这些学校。如果你的梦想是进入这些顶级学校之一,研究型实习是迄今为止最好的选择。即使你不一定想去这些顶尖学校,研究实习也没什么坏处。研究型实习将为你提供:提高研究技能,使你可以更轻松地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测试博士或某个研究方向(NLP与计算机视觉与系统)是否适合你;一份好的甚至是竞争力强的推荐信(实习时间越长越好);发表论文的机会。现实的学校选择你应该申请大约10-15所大学。如果你申请更多,那么你将面临着没有足够时间来真正完善你申请流程的危险。如果你申请的数量少,你会遇到手上无offer的危险。你应该有一个或两个备用大学,你被录取的几率> 75%。通常,你已经就读的大学是一个很好的候选,因为你的推荐人将导师所知。申请所有有希望入学的顶尖大学(> 10%的机会)。在剩下的大学里挑选一些你有意愿去的,你希望入学率会较高(25-33%),你应该至少备选3所这样的大学。这些大学通常是推荐人和你都希望与之合作的教授的所属大学,这时候人际关系就起到重要作用了。请注意,最好的导师不一定在顶尖学校。你可以在前20名以外的学校获得优秀的博士培养。但是,如果你考虑学术生涯,那么学校的级别将非常重要,你应该尝试在顶尖学校找到一名导师。选择大学主要是根据这所大学里的导师。确保每所大学都有多个你想要合作的导师。不要申请只有一位优秀导师的大学。如果你选择的专业范围太小,请扩大你感兴趣的区域。例如,如果你想进行深度学习和NLP,并且找不到足够的合适导师,请考虑计算机视觉或其他领域的一些导师。其他问题(一)注意:英国博士需要四年,美国博士需要6年在美国博士学位课程的前1-2年,你将完成不少课程,因为美国博士学位是为本科生设计的。相反,英国博士学位课程专为已经拥有(1年)硕士学位并且课程很少的学生而设计。具体区别如下:美国博士专为本科学生设计课程为1 - 2年,课程分散了研究的注意力,入学时有担保资金,即你有担任研究助理或助教的职位。英国博士专为硕士生设计课程为0.25 - 0.5年,你可以从头到尾专注于你的研究。资金方面可能有问题,通常取决于你的导师。这就是为什么在申请之前与潜在导师取得联系非常重要的原因。还要注意地区差异。如果你在美国学习,你也将陷入美国的研究泡沫。如果你在欧洲或亚洲学习也可能如此。如果你想加入欧洲的学术界,而且无法进入美国顶尖学校,那么申请大多数欧盟大学可能是更保险的选择。(二)博士需要硕士学位吗?在欧洲大陆,学士学位通常为3年,你需要硕士学位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和英国,博士通常为4年,你可以在学士学位之后立即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三)工作经验很重要吗?如果你在着名的公司(谷歌、Facebook、麦肯锡、高盛等)工作,它尤其有用。如果它与软件工程相关,其他工作经验也有帮助,但任何研究经验(研究实习)都要比企业实习有用得多。只是一份好工作而没有研究经验,对你没有帮助。(四)如何挑选导师?查看他们最近出版的论文,从而找到共同的兴趣点。避免与最近没有发表论文的学者合作。在当前的研究中不需要重叠,但你应该对导师正在进行的研究感兴趣。查看他们之前的毕业生名单以及这些师兄师姐现在从事的职业,毕竟就业也是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查一下导师是不是创业吗?他有多少学生?这些因素的组合可以给你暗示:这个导师忙不忙,他又有多少时间来指导你。根据你在研究方面的经验,你将需要一个或多或少有时间的导师。(五)我必须要拥有博士学位吗?如果你想在学术界工作,你需要博士学位。在商业中,一切都受供需关系的制约。未来几年,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供应将急剧增加。如果AI炒作崩溃,需求将会消退。这种情况可能与数据科学家在2018年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公司只接受非常优秀的申请人,因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想要转换工作或想要晋升,博士学位将会有很大的不同。你现在可能没有博士学位,但没有博士学位,如果你想转到另一个研究实验室,你可能会遇到问题(因为熟练的博士学位可能很高,而需求很低)。如果AI炒作没有崩溃(不太可能),那么你可以在没有博士学位的情况下轻松找到并转换工作。如果你对研究工程师的职位感到满意,那么博士学位对你来说可能毫无用处。由此,如果你不想做研究,就不要做博士学位。(六)我该在申请前请联系导师吗?不要对美国的教授这样做。在欧盟,有时需要在申请前联系可能的导师。如果你需要这样做,请尝试通过真正了解你导师的人介绍,例如,你的学士或硕士论文导师。如果你与这位导师没有私交,你还想写一封电子邮件的话,内容建议如下:你当前的导师是谁;关于你过去工作的总结(可选:你在哪里发表你的作品);关于你可以以“想法:一句话解释这个想法”的形式向导师解释你想要的研究方向;如果你没有个人联系,你的潜在导师不太可能回复你。如果你没有人际资源并且你申请了欧盟(英国)大学,那么你可能需要试试申请其他地方。(七)如何为你的研究计划选择一个主题?研究提案的主题无关紧要。没有人会要求你做在研究提案中描述的工作。你可以根据在不同申请中重复使用的容易程度来选择你的研究提案主题。如果你不需要为不同的申请流程重写它,则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需要考虑的一件事:你对某个主题越熟悉,就越容易编写好的提案。参考链接:http://timdettmers.com/2018/11/26/phd-applications/新智元 AI 技术 + 产业社群招募中,欢迎对 AI 技术 + 产业落地感兴趣的同学,加小助手_2 入群;通过审核后我们将邀请进群,加入社群后务必修改群备注(姓名 - 公司 - 职位;专业群审核较严,敬请谅解)。

断弦琴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名者

留在美国的博士年薪能拿多少钱?编者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假如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后,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这是一个令不少人十分好奇的问题。曾经有报道表明,博士学位的攻关方向和研究领域不同会导致他们的年薪不同,大多数博士介于48000-5800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3万-42万之间)。工程学博士薪酬是最高的,他们的中位数能够达到6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除了工程学收入最高以外,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薪酬在工业资本界年薪也相当高,他们中位数在5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万)那么男女薪酬是否会有差异呢?男女薪酬确实有相当的差异!根据多种资料显示和统计,工程学类的男博士平均薪酬能够达到9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4万),女博士大约7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3万)。非工程学类博士差异就要小一些,男博士平均薪酬70000美元,女博士平均薪酬62000美元。那么不同的渠道就业是否会对博士的薪酬造成差异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比如说在高校就业工程科学博士平均薪酬达到65000美元,而在商业工业界他们的薪酬能够达到105000美元。非应用工程学类博士在高校就业平均薪酬62000美元,在商业工业界他们能够达到92000美元的薪酬!也就是说大部分资料显示,除了就读专业和博士的年薪挂钩之外,就业渠道也影响着博士到手的年薪!其中平均薪酬最垫底的是艺术与人文类博士们,年薪只要大约26000美元,落下了其他专业一大截!那么是否博士的薪酬一定要比本科生高很多了?其实不然,因为博士主要从事与高科技行业,这确实彰显了博士的就业选择优势!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着研究经费与提高生产力之间的绝对英国关系。其实与博士学位相比,美国的本科生也确实低一些,但是低不了很多,下图是往年的本科生薪酬数据。所以说在美国读博并不能保证绝对的薪水领先,读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出科研成就来,而不是选择去社会就业!举个例子来说美国沃尔玛的搬运工人身体好的一天能赚300美元,这比部分博士的收入更加高!这就是美国博士的年薪收入,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编者获得。编者整理不少资料才得出这些数据,相信读者应该已经了解到了美国博士的收入!

3个月考取普林斯顿计算机博士!他打破了华人在IBM的潜规则!

虽然华人在西方世界一直表现优秀,但很少有华人能够走进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但有一位华人在三十多年前就因为带队研发出了SQL(关系型数据库)语言,而成为IBM的高管。他就是现任群硕集团总裁,原台湾宏碁电脑总裁、台湾日月光集团总裁、IBM史上最高职位华人——刘英武。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对于年轻的IT人士来说,刘英武这个名字可能并不熟悉。但打开他的履历,你会惊叹不已:他30多岁就在IBM直接对董事长和执行长负责;他带队发明了世界数据库标准SQL(结构查询语言),在世界软件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致力推动的IBM软件市场化成为整个IBM转型和成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他还曾是宏碁集团和日月光集团的总裁,为宏碁走向世界,日月光问鼎全球立下过卓越功勋。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这开挂的简历,简直是无数IT从业者心中的梦想人生。超常人生,必有超常之付出。这位传奇华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神坛的呢?1943年,刘英武出生在湖南衡山,少年时跟随父母来到台湾。从读书时代开始,刘英武就像个不断换马驰骋的骑士,从土木到机电,从机电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电脑,一口气转了四个系,在决定要报考计算机博士生的时候,离考试只有3个月了。在此之前,刘英武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而且他要考的是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其他的报考学生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计算机精英。他靠着强大的意志,和过人的天赋,每天早上3:30分开始学习,晚上11:30分睡觉。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连续高强度的学习,早上实在不好起来,于是他就放了三个闹钟,一个闹钟放在床边上桌子上,手可以伸得到,另外一个放到床到壁柜中间的地上。在壁柜里面再放一个闹钟,把壁柜的门关起来,这样非得起来才能把壁柜里面的闹钟给关了。就这样,刘英武顺利考上了普林斯顿的计算机专业,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让他顺利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学位,并成功到另一所知名大学——密歇根大学执教。在美国大学做老师,是很多华人学生梦寐以求的职业,然而刘英武却在半年之后辞去了这份工作。原因是,他觉得做研究不是只是为了做研究,是要把研究出来的东西能够运用上,能够让社会受益。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1969年,他进入了世界知名的IBM公司,在纽约总部的研究院工作,那年他刚好26岁。刚进入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最普通的研究员。在他之前,整个研究院只有一名华裔高管,做了15 年才做到了二级经理人。当时很多人告诉刘英武,华人在IBM研究院里最多只能做到二级经理人,根本不可能进入核心领导层,然而他并没有理会。“我知道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刘英武一进入IBM,便每天都和那些美国员工一起吃午饭,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由于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是很地道,他更是下班之余苦练口语。慢慢地,那些美国人都开始把他当成"美国人"了。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由于他在电脑方面的独特天赋,1971年,不到30岁的他被派到硅谷创立西部电脑研究部门,组建了一个几乎全由名校博士组成的60余人团队。他们将EdgarCodd的理论和自己对软件要适应人和企业需要的思维结合起来:“当时要去资料库里面拿资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要用资料库的人都是会计、人事工厂里面的人,我就决心要发明一个比较高层的资料库的语言,能够让更多的人可以直接到资料库里面去拿东西。”经过五年的研发,他带领的团队项目,直接导致SQL(关系型数据库)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来全球计算机软件应用影响深远。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可是当时IBM部门拒绝他将SQL产品化的建议,而且研究院的领导也不赞同这个方案。有一次,他上班去洗手间的时候,刚好碰见一位贵人,那就是IBM的老板卡里。由于初次在公司遇见大人物,他显得很紧张,除了一句简单的礼貌性问候外,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回去之后,他开始观察卡里的时间安排。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他发现卡里每天下午3点左右的时候会错开员工下午茶时间去趟洗手间。他觉得他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和老板沟通一下。后来的很多天,在那个时间他都装作无意中去洗手间,终于无意中碰见了老板卡里。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之前的紧张了,而是主动向老板自我介绍,并且将他预见到关系数据库的美好前景和卡里分享。经过几次洗手间的谈话后,老板开始注意到这个小伙子不一般。通过董事会及高层的分析,他们决定破例同意了SQL产品化的建议。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随着SQL产品的大获成功,也让这位华人技术小伙走上了IBM的管理层,随后他开始主管通讯软件业务,他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软件重要性的时候,预见到软件的光辉未来。并推动改变IBM过去将软件作为硬件附带赠送品的商业模式,开创了销售IBM通讯软件的先河,不但为IBM创下很可观的营业收入,也间接加速了软件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刘英武也因此一路从一名研发人员上升为IBM全球副总裁。刘英武曾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说“我这个人喜欢冲大浪,喜欢开拓新的疆域,其实我的作风也是这样的。我一生过来相当有规律,我不太浪费我的精力,我把我的精力都投资在我要做的事情上。”图片由(WXH) MWB-Nora 收集整理很多同学都有野心和抱负,想要干一番事业,想要出人头地。那么,当我们在面对每一天的人生时,是否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毅力和勇气呢?

魔术师

美国研究生读几年?专业决定年限

美国研究生读几年?一般来说年限是由所读专业决定的,比如商科类专业一般在1年左右,而理工类专业则需要读1.5-2年,下面托普仕全面性的为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研究生读几年主要根据以下几点:1、所读专业商科类专业:1-1.5年理工类专业:1.5-2年教育学专业:2年社科类专业:2年法律专业:LLM是1年,JD是3年2、学分要求美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选课、实习和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均折合成相应学分加以量化。一般来说,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没有严格设定的学习年限,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毕业。举例来说,比如纽约大学的应用物理研究生项目,需要修够30学分就能毕业,一般修够30学分需要2年左右。3、博士or硕士在美国,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定位完全不同。硕士重在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博士则侧重于培养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相对来说,要取得博士学位更为不易。博士生不仅要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且必须要取得令人信服的、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以上就托普仕带来的美国研究生读几年介绍,想要了解更多美国留学资讯,敬请关注托普仕留学官网。

不耕而食

9成留美博士愿意留在美国,为建设美国出力,美国有多少华人博士

9成留美博士愿意留在美国,为建设美国出力,美国有多少华人博士随着这两年国家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开始去国外留学,毕竟接受国外先进的经验,回到国家建设祖国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但是各位朋友们知道吗,现在有90%的中国籍博士都愿意留在美国,而不愿意回到中国,为自己的国家出力。到目前为止,在美的华人大约有550万左右,而这些来自中国的移民基本上都是高学历高收入人群。在这些人之中,不乏那些高材生被送到国外留学之后,就愿意留在异国他乡,而不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怀抱。美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非常先进的一个缔约方,除了学术界持续几十年的研发,而且政府也多给人工智能大量的资金,最重要的是全世界各地的人才都源源不断地进入到美国,而这些人才之中,大多数都是来自中国的高材生,据说美国那些顶级的人工智能公司,研究人员之中有30%左右都是来自中国。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人工智能本科学历以上的研究人员之中,只有34%左右的人愿意留在中国,而56%的人愿意去美国继续深造,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之后,有90%的人都愿意留在美国继续工作,至少5年的时间。目前美军正在研究一项关于人工智能的军事技术,而这项技术主要靠在谷歌工作的十几名工程师团队,据有关人士透露,这个团队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国人。而美国人工智能领域最出名的华人,可能就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谷歌首席科学家李飞飞了,这位教授就是典型的在美国读完博士之后愿意留在美工作的华人,她在谷歌工作了差不多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推动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场革命,决算上是人工领域之中的大佬了。虽然现在特朗普对于移民政策越来越严格,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的高级人才,特朗普的这一政策却影响不大,甚至很多地方都欢迎各国的人才来美国深造。不得不说,这些被中国培养出来的人才全部流向了美国,真的是让人非常心动,这些人如果像老一辈的客家一样,在美国学习完之后回到国家建设祖国的话,那该多好呀。也不知道他们每日为我们的敌国做研究,做贡献心里面会不会过得去呢,不知道各位朋友们对此是怎么看的。

红谷子

他用了两年时间便获得博士学位,如今留在美国,为何不回国呢?

每年清华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中的很多学子在本科毕业之后,都会选择继续深造。毕竟自己本身的条件好,有实力。不少成绩优异的学子都可以直接保研。大家在选择研究生院校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比自己本科院校更高一个层次的学校。但是清北院校作为我国国内顶尖的高等院校之一,国内的其他学校已经没有办法与这两所学校媲美了。因此,很多同学会选择到国外的高校继续深造。但是也正是由于国内的本科院校给予这些同学的培养,才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到国外的顶尖名校读书。选择出国的同学,有部分学子深造后选择了回到祖国报效国家。但也有不少同学到了国外学习后就直接定居在了国外。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朋友名字叫做张钺,前段时间还上了热搜。他的本科院校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即便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高校中,也掩盖不住他的光芒。张钺在数学方面的造诣非常高,他更是连续两届获得了阿里数学竞赛中的金奖。在采访中,他提到第一次参加阿里数学竞赛,只是因为当时自己的手头比较紧,需要一些零花钱。大神参加一个竞赛便可以获得高昂的奖学金。而第二次参加阿里数学竞赛则是因为他觉得获奖了之后可以和马云合照,于是便参加了第二次,又获得了金奖。从北大毕业之后,张钺并选择到美国的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张钺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刚刚入学的时候,跟自己的导师开玩笑说自己是否在两年时间内获得博士学位呢?这个说法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他真的做到了。博士毕业之后的他获得了美国多家公司的offer,最终她也选择了其中一家公司入职。目前有传言称张钺一年的薪水可以达到几十万美金。在佩服张钺的才能的同时,也不禁让人觉得有些担忧。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人才,比如著名的数学家许晨阳等。但是这些人才最终却都选择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许晨阳在毕业之后其实是留在了国内工作的,但是没过几年却依然选择离开祖国,而且令人沉思的是,许晨阳在离开祖国前也留下了三句让人警醒的话。我国面临的人才流失是比较严重的,在当前情况下如何避免人才的进一步流失呢?我们或许可以从许晨阳的话中找到答案。一、无论是科研还是工作,尽量避免论资排辈现象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心中还是有着明确的等级观念的。比如在国外的学校,很多老师和学生更像是朋友,他们拥有平等的身份。但是在国内,老师在学生眼中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学生也从来不会奢望能够和老师做朋友。无论是在科研岗位还是在工作岗位,我国的论资排辈现象是比较严重的。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才,有一些好想法好项目但是没办法受到认可,由于受到种种约束,很多项目都没办法得到实施。科研经费也很难申请,没有科研经费即使有很好的科研项目也没办法进行开展。如果能够给科研工作者们一个更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的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当中,相信他们更愿意呆在国内。二、提高待遇无论将来是选择做科研,还是直接参加工作,只有让工作者感觉到自己的成果是有意义的,才能更进一步激励他们。我国国内的一些大学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而且申请科研基金流程繁琐,学者想要研究项目,可能由于经费问题而被暂时搁置。而在国外,对于科研项目经费的拨款费用较多,因此,应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才能增加他们做学术研究的动力,提高他们研究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三、坚决抵制学术造假有一些学者比较急功近利,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学术造假。这种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很多学者辛辛苦苦研究的成果被其他人盗用,这种行为只会让更多的学者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留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这些人才选择留在中国或是美国,都是他们自己的意愿,旁人是无法干涉的。想要重新将这些人才吸引回来,以上几个方面如果都做不到的话,那也只能是痴人说梦。

必作

清华大学计算机在读博士,告诉你计算机专业是否值得读

计算机这个行业,现在非常重要。乃至之后的几十年里,计算机这个行业都非常重要。但绝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好,这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做什么都爱扎推,你说吃喝玩乐扎堆也就算了,最多被忽悠点钱。职业生涯也爱扎堆, 哪个专业好就一股脑进去,这是要影响一辈子的事,因此最好还是头脑冷静一下再做决定。我曾经辅导一个妹子写计算机本科毕业论文,你能相信一个四年计算机专业的人,到毕业快写论文了,我问她计算机相关知识,基本上一问三不知,我很好奇她每门课是咋过的。其实很多正经四年本科毕业的学生,连个开发环境都安装不好,更不要说做其他的了。所以说不是每个专业都适合每个人的.计算机其实门槛比大家想象中要高。现在就业好,收入高,那是建立在高速发展期,别说十年后,就算四年后你毕业计算机行业还指不定如何呢。另外计算机是个学习曲线很长的专业,大一以会写hello world为荣,大二误以为自己精通一门语言,大三开始了解原来还要学现代,离散,统计,编译器,系统数据库,分布式,大四投身机器学习,前端开发不可一世。博一发现原来计算机不是只有可以在google上找到的东西,博二开始发现计算机的世界充满了博弈和可能性,博三开始幻想着自己能为计算机的发展写上自己的一笔……很多人可能都走不到第二步,大部分非985211学校在第三步就歪掉了,大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终极目标可能就是第四步。然而事实上能在计算机行业里活下去并获得竞争力的核心是第四步后面的内容。很多人可能说计算机专业并不需要积累那么多才能入行,但实际上能拿高薪的基本上都用了大量的时间来积累和提升自己。然而我国国情是本科专业不自由,很多人想研究生跨考,但是研究生三年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堆,你真的有时间去积累么?目前计算机好不好?我可以明确告诉你,的确是好.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也不代表以后会好.虽然我自己是做这一行,但是我自己并不看好这一行适合普通人.现在其实很明显了,顶层的大牛负责核心技术,制订规则.中层好一点的,看懂改改适合自己用,底层的直接拿来用。至于收入和今后的前途,大家可想而知。

夫子相亲

博士毕业后,年薪有多少?可分为三个等级,收入让人“眼红”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们希望通过深造,增强自身的能力,为将来找工作打下基础。因此,现在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为许多学生的梦想。当硕士变得更加普遍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选择读博,希望博士毕业以后,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时大家都会想,博士毕业以后,年薪会有多少?毕竟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代表着最高的学历水平。通过各种数据的对比,发现博士的工资待遇可以划为三个档次。具体如下:第一档:985高校金融、经济、会计、计算机等专业的博士这些专业的博士毕业以后,基本上都会进入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工作。这两个行业的公司都是非常的赚钱,而且已经成为一定的垄断,规模效应明显。每年这两个行业的公司招聘博士人才,给出的年薪都会非常的高。比如前段时间,华为公司招聘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博士,年薪就达到100万。金融行业由于成本低,赚钱的速度快,能够给高级人才薪酬待遇也非常的好。比如某证券公司给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毕业生开出的年薪就有50万。这只是刚开始的待遇,当真正熟悉业务,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年薪都会百万以上。所以,每年大量的学生都会考金融、经济领域的研究生。第二档:重点大学普通专业的博士这类博士包括工科、理科、文科等大部分的专业的毕业生。这也是博士中最大的群体,也是具有代表性。很多博士都是进入高校做老师,其他的是进入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总体的年薪水平是在10万-30万之间。比如进入高校做老师,刚开始的时候,月薪就是8000元左右,加上其他的补贴,大概是每月一万左右。当然,这不包括额外的收入。而进入国企或者是大型民企的研发部门,差别有点大。国企的的研发部门月薪是一万左右,空余时间比较多。而大型民营企业研发部门,能够给博士的年薪大概是20万—30万,然后,再根据实力能力再进行调整或者是给予奖励。第三档:普通大学文科专业的博士中国能够招收博士的高校已经非常的多,除了顶尖的名校,地方的普通高校也可以接收博士。如果是文科博士,又是毕业于普通学校。那就只能进入事业单位、高校等工作,而且一般都是三四线城市的大学。总体来说,工资水平不会很高。年薪在6万—15万之间。也有部分博士会选择在一二线城市的民办高校任教,工资待遇会高一些。大家需要明白,高学历并不代表高工资。博士带来的是职业的起点,至于自己能力有多强,能够拿到多高的年薪,则需要社会来评估。博士也有很多种类别,如果是技术类型的博士,那就想当吃香,年薪让很多人都眼红。如果是普通高校文科类的博士,属于理论型的博士,那收入就会低很多。现在国内的高校以及企业都十分看重博士的学历出身,如果是海归的博士,还会更受欢迎,企业给的薪酬也会更高,更让人眼红。因此,很多的学生都想到国外“镀金”。你认为博士就能拿到高工资吗?欢迎发表看法!

何谓坐忘

我和媳妇到美国读博士,用12年想留在那里工作,却双双黯然回国

12年前,我和媳妇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发展。当时我出国的原因就是听信一些人说,在国外赚钱如何容易,媳妇也多次在我的耳边吹风。出国前我在国内拿到了博士学位并晋升了副教授,媳妇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很一般。在媳妇的竭力鼓动下,我同意她先通过考试去美国读博士,然后我去美国读博士后。我们计划两年内两人都可以到美国,可媳妇用了5年时间才通过考试。为了支持她出国,我牺牲了很多,想各种办法挣钱养家,到处找兼职挣钱,却荒废了我的研究工作,几年都没有写一篇论文。媳妇到美国半年后,我便以探亲身份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我曾学的专业在美国找博士后很难。由于我的英语表达很差,想找份工作也是困难重重,只好转了身份开始读书,一边训练自己的语言,一边通过学生身份作为找工作之前的缓冲时间,来适应美国的环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专业重新读博士,因为成绩好申请到了奖学金,经济上才开始好转,和媳妇一商量,决定把孩子也接到美国来。孩子之前一直由岳父岳母带着,正好他们以送孩子的名义,到美国游玩。我没有想到,岳父岳母的到来,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本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部靠我的奖学金和在外兼职挣钱维持。媳妇在家就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岳母又是一个强势的人,来美国后不了解美国的行情,总是惹事儿,我不得不经常为她擦屁股,有时候还不得不缴纳罚金。家庭条件越发拮据,岳父岳母却不给我们钱,我就提议岳父岳母把孩子留下,提前回国。没想到因为这事儿,一家人给我开批斗会,把我说得无地自容。岳父岳母硬是在美国留了半年才回去,那个时候我已囊中羞涩,甚至吃饭的钱都是找朋友借来的,可为了面子,我还不敢跟媳妇提。儿子留下来后,媳妇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很多学习时间,以至于她迟迟不能毕业。终于毕业后,又遇到了美国经济萧条,她找工作找了近一年也没有找到。这期间,我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没有找到工作而激化,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儿子到来影响了她毕业,我们因此争吵不休。后来她的OPT身份到期了,却突然要回国找工作。我说费了这么多周折,出来不容易,让她转成F2 继续在美国,但她却一意孤行,和她父母商量后执意回国。媳妇回国后,把儿子也带回去了,一年后我博士毕业。这期间,我和媳妇联系不多,但每一次联系,我们之间都免不了一些争吵,以至于我和她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婚姻也是名存实亡。博士毕业前,我已经在美国找到接收单位,毕业后决定回去一趟,把我和媳妇之间的事情了结了。尽管我已经有回去跟她离婚的打算,但是,她却并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涉,她终于同意离婚,却又在财产上提很多要求。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打拼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没什么背景,还有父母要赡养。在国外时,虽然我过得很苦,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偷偷的给他们寄点儿钱回去以表孝心。而且我也十分愧疚他们,我在国外多年,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如果这次不是为了和媳妇离婚,我恐怕要等到在那边立足之后才会回来。回国后,我和媳妇的家庭展开了离婚大战,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我不得已将她诉上法庭,经过了一审和二审判决才把离婚的事情解决了。可是因为离婚的事情拖得太久,美国那边的工作也不得不辞掉。离婚后,我对于再次去美国的激情已彻底消退了,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和前妻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想圆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梦想,没想到最终确实两人都黯然回国,婚姻破裂。出国这么大的事情,最后为何搞成这样?回想这12年来走过的历程,我通过反思得出结论,除了我媳妇的无能之外,就是我太轻信在国外发展一定比国内好的传言,实际上美国也有很多穷人,在美国那些年我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比例,试想如果当初我安心的在国内工作,12年的奋斗,绝对不是如今的下场。所以就想劝一劝那些还在为出国发展徘徊的人们,留在中国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