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千织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怎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一)一、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教育科研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提高教育质量3、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4、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在当前,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逐渐趋向一致。”教育科研的过程:理论构思——获得事实经验——对事实经验整理概括——广泛应用,进一步提炼——建立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一)四种研究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4.理论研究水平(二)基本类型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2.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二、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一)确定研究课题1、研究课题的特征(1)属教育科学领域和问题,问题的解决能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2)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3)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4)要有解决的可能性。2、选题原则(1)需要原则(2)新颖原则(3)可行性原则3、选题步骤(1)确定范围,根据兴趣和教育实践需要。(2)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3)论证课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是否适宜作课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讨论:下面题目是否适宜作课题,为什么?例1:某某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何?例2:如何解决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例3:重复练习对学习效果有什么影响?例4:全省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何?例5: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例6:如何评价义务教育的质量?例7:多少学业负担对小学生是合适的?4、发现问题——教育科研课题孕育的起点A.问题的来源从教育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中提出问题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矛盾中寻找问题从教育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寻找问题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信息中提出问题B.发现问题的策略大胆怀疑变换思考的角度类比和移植C.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一是要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并经常关注教育科研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二是要有不满于现状、勤于思考、追求变革的意识总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的一步,它不仅决定着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的科研工作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能否确定一个有创见有意义的问题,对教育科学的发展也将起积极作用。因此,选定课题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认真对待。(二)设计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方案是完成研究任务的总体谋划,为课题研究和论证提供评价的依据,以及全面的、系统的工作程序。1、课题的表述主要是揭示课题的论点,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题目能明确地表述出研究内容、课题任务和科研方法。如:《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2、课题的背景与目的意义的阐述指课题的内外原因及要达到的目标、研究的宗旨及社会价值、理论价值等。3、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对象所谓研究范围,有的是指课题研究的区域范围,有的是指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对象范围、时间范围。所谓研究对象,一种是教育中的问题,如学生主体性问题研究;一种是教育中的事件,如教材问题、教学方法问题;一种是教学中的具体对象,如学生、教师4、课题研究中的假设与概念界定一个好的假设,在内容与表达上应达到四条标准(1)以陈述的方式表达(2)一个假设一般只能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假设是有待检验的,而且必须是可以检验的。(4)假设应全面反映课题所涉及的的变量的不同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5、课题研究的方法教育教学研究广泛采用观察、调查、实验总结、比较、文献等研究方法。怎样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二)一、教师为什么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1、必要性。教育要创新,观念要创新,知识要创新,怎样才能获得知识创新的能力呢?由于教育与知识创新的密切联系,就使得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临着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种变化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师不仅仅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且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2、可能性。教师不仅处于最佳的研究位置,而且还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从实验研究的角度看,教室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这使教师拥有研究机会。从自然观察的角度看,教师是最理想的观察者,因为教师本来就置身于教学中,对于教学活动,不是一个局外人,可以是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观察的意图而又不改变原来课堂教学情景的最佳人选。总之,迫切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育实践研究者。丰富的研究机会,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能。3、特质性我们倡导的是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具体来说,有一个目的、两种需要、三股力量、四条原则。<1>、一个目的教育科研的目的来自于研究的课题。课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理论,二是来自实际。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主要来自实际,教育实践中有着教师所需要的取之不竭的课题,当然,即使来自实际的课题,必需要学习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吸取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2>、两种需要教育科研要适应两个需要:一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二是符合我国亟待更新、转变的教育观念的需要。针对这两个需要,教师应先阅读有关论著,掌握材料,写好文献综述,综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为研究的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提出问题研究,为提出假设提供经验和依据。再根据自己的思路汇综而成。<3>、三种力量课题的成功,要依靠“有权之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三股力量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教育科研课题正是由这三股力量推动的结果,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课题更须体现这三股力量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能主动、自愿地参与,有甘于吃苦、甘于寂寞、勤于研究、勤于探索的精神。<4>、四种原则一是客观性。它要求在实验研究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系统性。既包括课题,又包括研究方法,都要按照系统、整体的观点,切实掌握好每一具体研究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三是优化性。教育科研是讲究效果和质量的,通过实验而使教育教学优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不平衡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要承认学生在智力与能力上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鼓励冒尖、允许落后”;针对学生在不同活动上表现出不同的最佳智力与能力水平,在制定方案上要做到有的放矢。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应关注的问题1、要重视过程。因为,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展现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特点是“教中研”。包括接受既成的科研理论成果,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在教学中自觉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自我探索、监控、评价,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2、要注重应用。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方面,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首先,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其次,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3、要遵循的原则。我们往往忽视了课题研究的需要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能性、兴趣性等,在实施过程中感到很茫然,甚至束手无策,应该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课题研究不是花瓶来装扮美丽。三、如何申报立项科研课题课题申请采取随时受理,定期评审的办法,一般每年集中审批一次,也可两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申报时间由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规划办的文件通知,教研室统一布置课题申报,单位、团体和个人均可提出项目申请,填写申请书一式三份,并由所在的教育科研机构组织力量予以初步论证。申报人所在单位对课题审核同意后,承担名誉担保,并在课题批准后提供条件与方便。然后报上级审批,在立项后进行开题研究。四、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一>怎样选题课题即研究项目。科研课题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计划、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论文五个步骤。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贝尔纳说:“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1、选题的基础原则一是实用。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应着眼于未来。二是新颖。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三是可行。是否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四是科学。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2、选题的一般步骤:(1)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提出问题;(2)拟写课题的研究方案;(3)课题确立,提出申请,填报项目议定书;(4)开题论证。3、选题的具体方法(1)根据形势需要同步选题,可参考各级教育科研部门提供的课题选题指南,要注意切合自己的实际因为这些课题都比较空泛,不够具体,不太适合教师去研究。(2)随机性选择课题。有些学校从出版社、高校研究机构选题。(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问题,提出选题。(4)分解子课题。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但缺少独创性。4、选题应注意的问题(1)课题大小要适度,开始宜小一点,逐步再扩大。(2)研究的问题要明确,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3)选题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教学实际。(4)注意提高研究者的素质,研究策略、方法多样。<二>、课题的前期论证课题的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把这一过程分成三步:明确研究方向、周详研究计划、进行研究可能性的自我分析。总之,通过教育实践,挖掘研究方向,提炼课题雏形,设计研究课题的内容。课题的前期论证的关键要完成以下几个要素,它们分别是:1、课题名称的确定。课题名称在内容上要突出课题的重要性,准确性。名称要醒目,要恰如其分。一般由三个成份组成:主题词、定语和有关技术说明。例如: <<在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其中主题词“课堂教学”,定语“在新理念下”和“语文”,技术说明“评价”,名称醒目,准确,一目了然。2、目的的论证。  指对课题研究的目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重点考虑通过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 3、背景论证指的是对该课题方向的国内研究现状的了解与简要分析。别人已做过什么研究,还需要做什么方面的加深研究,其意义是什么?在此社会和学术背景上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内容,阐述了其研究的意义。4、基础论证  指的是课题承担者已有的基础的客观的估计。它一方面包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经历,成员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主要著作或成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已掌握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已形成的假设或阶段成果等。基础论证也可以说是条件分析。例如:(1)人员结构。(2)课题成员中有承担过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的研究,有的已结题,有的正在研究中,有的准备结题,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策略。(3)成员都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的自制课件,有的可以制作网页,有的还可以查找资料、分析整理、存储相关信息,还可以自行制作录象课。(4)我区教育局领导和教研室负责人及各学校校长一贯重视教科研,倡导“科研兴校”的理念,必要的经费可以保证。(5)请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及教科所领导、专家给予课题方面的指导和支持。<三>内容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是研究计划。内容设计要把课题从结构上分析,其包括几个子课题,子课题又包括几个部分,就是结构的科学树。<四>步骤设计  将研究任务和目标加以分解,与时段结合起来,落实到人,制定分阶段的操作计划。<五>、方法设计  1、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2、着重介绍课题实验中的常用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考察事物现象的方法。所谓“自然状态”就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对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的选择。观察的步骤为:(1)观察准备。明确目的、对象、制订计划,作好物质准备;(2)进行实际观察。要选好时间、场合、位置、角度,选用多种途径;(3)记录和整理观察材料。应用观察法应注意:(1)边观察边思考;(2)善于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3)要有科学精神,要实事求是,大胆质疑,要坚持不懈,不畏劳苦,要坚持长期观察、锲而不舍,要有良好的习惯和严谨的作风。(2)调查法调查研究是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者通过有计划了解教育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与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调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数据用以描述一个难以直接观察最佳方法。精心设计的标准问卷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具有同样形式的数据。(3)访谈法访谈法又叫谈话法,指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内容分为:事实调查、征询意见、了解个体内心世界。访谈要掌握技巧,访谈者要持“虚心请教”的态度,平等讨论的方式,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态,要掌握发问的艺术,采用直接法、间接法或迂回法。(4)座谈会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向群众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是与会者人多,又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印证。不足之处是易受人事关系影响,出现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的情况。开好座谈会要由熟悉情况,经验丰富的同志主持,注意启发引导,事先有提纲、主题集中,与会者有准备,同时人不宜多,最好采用讨论式,兼用问答式。(5)测验法通过考查的方式去测定某些研究现象的方法。命题要力求标准、规范。要消除测验对象的疑虑心理,提高测验效果,评判要公正,分析解释要准确。(6)问卷法调查者用文字提出需要调查的问题,要求被调查者提供书面答案的方法。其优点是费时少、调查面广、适用于不愿披露姓名的人,或不愿面对面交谈的人,方法灵活,便于统计、整理,从结果上可以看出整体趋势。(7)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探究,它通过对已存在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事实,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有一句老话: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或许正因为这点培根才说:“史鉴使人明智”,意味着我们可以从过去已经发生的一切事件中汲取经验,理解现实,合理实践。历史研究的记录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书面记录,如书籍、报纸、期刊、日记、信件、文稿、会议记录等等;二是遗迹、或遗骸。(8)实验法真实世界中事物太复杂了,个中许多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我们的思维无法穷尽。为此,我们往往采用简约的方法,简化问题、简化事物的影响因素,利用仪器、设备等等人为的方式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以期获得科学性事实,进而研究客观事物规律。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你已经在深入地思考你所研究的问题了,往往一个看来简单的实验,或许就一剑封喉,有效地探明了某些自然规律。(9)模拟法模拟法现在开始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不仅数学模拟方法,就连物理模拟方法也运用这种新型的信息技术工具。(10)案例法案例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的方法。<六>成果设计  指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表现形式为:论文集、教学案例集、讨论稿、研究报告、阶段总结、研讨课、实验观摩、实验小结、论文、个案分析、电脑光盘等。总之,以上所述内容落实到课题项目申请书上,那么你所负责的课题研究就迈开成功的、坚实地一步。<七>文档撰写开题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记录 调查记录 实验记录 1、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能,则可以马上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做”。开题报告的内容有:(1)课题研究的目的:我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2)课题研究的对象:我们研究的特定对象是什么?(3)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我们试图要实现什么?(4)课题研究的内容:我们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5)课题研究的方法:我们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6)课题研究的计划: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尤其是你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7)课题需要的资源:我们需要什么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用什么方法等。(8)课题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9)课题预期的成果:你的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报告,还是其他?(10)导师的建议2、研究报告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研究,我们就可以“修成正果了”。这可是很重要的环节,因为研究报告一方面是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并用书面形式显示出来;另一方面,大家通过报告知道你究竟都做了哪些工作,从而了解你的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撰写研究报告也是如此。常见的研究报告大致有实验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设计报告等四种形式。                                  3、研究记录为什么要写研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脑子不可能记住那么多事情。所以,每次活动后,我们最好马上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事记录下来,以备日后查阅。而且,良好的记录能使我们理清思路,知道这次研究究竟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方向如何?应该如何做得更好?4、调查记录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是实验方法,建议你可以使用下面的记录表。调查研究计划表包括:课题名称;调查目的、意义;调查内容;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地点;调查方法与手段;调查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及人员分工。5、实验记录如果在研究中你采用的是实验方法,你应该根据你的观察和最初的资料分析做出假设,这个假设就是你对所研究的问题的一种尝试性的回答。然后,设计实验以验证你所提出的假设。那么最好每次实验都有实验记录。五、怎样设计实施方案和计划。确定了实验课题,规定了研究任务和实验目的后,就要设计最佳的实验方案,提出总体规划,实验方案包括:(1)实验题目。它是对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力求题目与研究内容和课题任务相符,不宜太长,也不能太笼统、太概念化,一个恰当的题目可以提示课题的方向,也可以提示课题的论点;(2)问题的提出与构想。实验的假说就是实验设想是对解决问题提出的预想的答案,它是确立课题研究任务,研究目的的依据;(3)实验目的与操作。说明实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要明确操作程序,使思路具体、明确;(4)实验的指导思想;(5)实验对象;(6)实验方法和主要措施;(7)实验统计与评价;(8)建立必要的制度;(9)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六、怎样搜集整理资料资料是人类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音像、方案材料的总称。在教育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是研究的主体阶段,也是研究的起点,并贯穿研究的全过程。1、资料分类搜集起来的杂乱无章的材料经过分类处理才能系统化。包括:研究课题需要哪些主题的材料,材料的逻辑顺序、使用顺序、出处、使用价值,哪些为纲、哪些为目等。之后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应分门别类,依次排列,并将分类和系统化了的材料科学地保管起来,以备应用。2、搜集资料。1)逆时性。搜集材料时首先要重视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越是近期的、现时的材料、信息就越新,适用性就越大。逆时性原则,就是在时间上使用倒查法,沿时间的航标获取最新的东西。2)选择性。搜集资料要精选精用,把材料的选择限制在课题所必须的范围内,选取必需的资料。如今年合肥市评定职称就简化了一些材料。3)直接性。为了保证真实性和准确性,应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而尽量避免转手资料,以求去伪存真。4)比较性。搜集资料要重点搜集为自己课题研究所需的观点与事实的材料,同时,也要拓宽思路,了解和掌握那些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对立的资料,这样,才能全面的比较研究、对照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3、搜集资料的方法:(1)通过检索性工具书,通过书目、文献、索引搜集。(2)通过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3)通过文献资料与情况资料。(4)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活动原始材料。4、材料记录要求(1)资料索引。包括什么资料、出处、资料的基本情况等。(2)资料内容。包括思想、观点、事实、依据以及自己的评语、意见、受到的启发、点评等。记录要便于分类、排列和查找;简明扼要;准确无误,具体明确。5、材料的整理。为了便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把搜集来的材料根据研究任务和材料的不同性质,采用核对数据,挑选淘汰、汇总统计加工的办法进行整理。6、分析材料方法逻辑分析方法。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七、给教师在做课题研究的建议1、找准方向教学课题研究怎样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符合新课程理念。2、讲究科学教学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3、注重过程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落实的。是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得出结论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可操作性,不然研究就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成为基层领导和教师的负担,研究也难以奏效。整个过程也是锻炼培养教师的过程。4、加强合作教育教学课题是研究育人的活动。教育对象的群体性、差异性,影响育人结果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课题研究小组是由学科的专家与教育家及教师队伍组成,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封闭承担完成研究的,大量艰苦的设计、实践、验证、思辨和总结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课题的提出往往来自第一线的教师,虽然它也可能研究教材教法,但这种研究不只是凭经验转承,形式上也不一味要求传帮带,课题研究中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调查分析、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和结题总结,是通过分工合作的关系来完成的,要求课题组成员十分注重协调合作。5、大力推广因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参与人员的群体性,研究过程的验证性,所以其研究成果,无论是过程性的、阶段性的成果,还是终结性的成果;是显性成果,还是隐性成果,都会在课题组内得到及时应用、推广,由此逐步辐射开去,影响到其他学科、周围的学校和地区。因此,课题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具有推广价值。总之,学校教师搞课题热情高但欠缺系统理论和研究技术,表现出对专家的强烈渴望;科研专家的研究缺乏实践环节,急待直面学校实践。所以教师与专家、学校与研究机构相结合是中小学课题研究必经之路。                 八、怎样申请结题、验收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通过所在单位向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索要并填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书》,接受由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及其委托管理机构组织的成果鉴定或结题验收。课题负责人填写结题申请书。具体程序:1、打报告申请省级专家验收,专家成员5—7人组成,省级专家至少一名。2、准备验收材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各种原始材料,分类装订成册。3、验收内容:1)对课题的评价,看选题有无实用、推广价值,论证是否充分。2)对研究设计的评价,看过程是否合理、方法和内容是否恰当。3)对资料的评价,是决定结论的正确的因素,要具备充分性、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4)对研究结论的评价,程序为:(1)宣读报告、(2)听取主持人汇报、(3)专家提问、答辩,(4)专家反馈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知识领域浩如烟海,但研究的情景就在你的身边,希望我们的教师能愉快教学、不断思考、轻松研究,定能取得丰硕成果。【以上内容由网上搜索而来,由阳光教研整合,各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谢!文章部分内容由截图软件得到,可能不够清晰,若喜欢该资源请向作者或出版者购买,摘录、转载,是想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做点事,仅此而已,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丹尼斯

2020教育研究热点话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这一年,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重要会议召开,一系列教育文件出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教育理论工作者围绕教育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撰稿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方芳,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马开剑,课程中心副主任赵诗辉,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武秀霞,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妍,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米靖,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彩华。1深入学习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新闻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出版发行。教育部对使用《讲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出全面部署。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展开了深入学习与阐释。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从“政治性、人民性、方向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等6个方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解做好教育工作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翻译出版,为世界贡献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学者建议今后,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课程,纳入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培训,让广大干部师生听得懂、能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覆盖大学生全体。高校要面向教育学学科本科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好“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学者的研究课题。研究视界学者撰文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基础愈加牢固,三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和特征,学者认为,建成教育强国是2035年教育发展远景目标,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使命,深化综合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关键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环节和实现2035年目标的关键举措。学者认为,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也将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阶段。新阶段要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东中西部教育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能满足多样需求、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是总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现代化是主要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是核心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是重要历史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学者建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落实,学者认为,对基础教育来说,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环节,新发展阶段的质量标准正在趋于多样化;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运用不同推进路径,促进所有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增强适应性等。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闻事件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督导与评价,是专家学者的研究“热词”。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制度的“利器”作用,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尽快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着眼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评价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元的,但主要功能应该是诊断性的,长善救失,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重视外部评价、社会评价与学生评价,加强受教育者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要特别突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性,切实建立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要系统研究与建立软性指标的评价机制,补足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短板;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建议教育督导应紧紧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完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评价—公示—整改—问责”机制。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党和国家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新标准。回归教育本体,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出发来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重视社会用人改革、舆论治理,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4“体美劳”助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新闻事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者对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的研究,为学界增添了新话语。研究视界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这些长期以来的教育短板受到空前重视,有利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者认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根本立场与价值追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劳动教育是为人的存在与发展建构社会机制,其意义在于确立了理解教育的新思路,统一了人的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破解学校育人难题的有效路径。《意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综合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学者认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具有独特功能。学校美育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幸福生活,应促成构建新时代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学者建议劳动教育不能泛化,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劳动,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实施劳动教育。要让体育更好地融入生活,学校体育要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走专项教学之路,让学生能融入和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美育不是负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无论实施劳动教育还是体育、美育,都应将其与其他“四育”结合起来。5新时代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新闻事件2020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学者的关切之一。研究视界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学者指出,教材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体现了国家意志及权力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先后经历了“统—分—统分结合”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教材建设合理分工的权力结构。新时代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权力特征、权力结构以及权力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教材建设的权力特征,优化教材建设的权力结构,创新教材建设的权力行使机制,保证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中有效行使,并通过积累本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当前,我国教材建设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课程教材改革深入推进,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高、熟悉教材工作的专家学者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教材建设已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者建议教材建设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铸魂工程。有学者提出,新时代教材建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特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内容要求、途径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统筹把握,实现各学段教材的有机衔接与上下贯通。二是强化大中小学德育与思政课程教材的建设,重点是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四个自信”为核心,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系统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6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新闻事件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和“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研究视界德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推进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者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需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脱节,避免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简单重复。有学者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建立能够进行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的工作机制,通盘考虑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和相互交流研修机制。在标准研制方面,应实现教材编写、审核与编辑人员之间的有机配合。课程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学者提出,高校要在保留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整合、利用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建“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向同行、协同融合的功能机制。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强化高校思政课的属性和使命,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打牢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根基。学者建议学者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教师合作,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享共用的交流机制。7基础教育聚焦公平与质量新闻事件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随之展开。研究视界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有保障”在精准扶贫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控辍保学和乡村教师质量提升得到政策有力保障,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优质教育共享。全面提高育人质量,需要把牢方向,部门联动,内外协同。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健全中小学办学管理机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推动高考内容改革的科学发展,对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特殊教育从完成普及向完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学者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更加强调“能力扶贫”,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教师要积极行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延伸学习等。要解决学校办学干扰太多问题,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高考命题应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随班就读工作应“一县一案”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8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下,研究生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视界2020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深化。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成效评价促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纵深推进。学者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遵循,要在理想信念上增强当代研究生的情怀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让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的引擎。“双一流”建设的评价重点是落实高校主体责任,聚焦大学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要更加关注大学是否为国家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否为创造知识和产生新思想的主要源泉。学者建议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者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以科教融合为基本途径,深化校内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按照内涵式发展对质量和效益的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优化治理结构,厘清治理责任;加强学科建设,建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框架;优创教学机制,注重合作共进;优育本科人才,明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9构建类型属性突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闻事件教育部与山东、甘肃、江西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9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2月,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视界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学者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对劳动力知识结构提出跨界融合的复合型要求。职业教育须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模式智能化、人才培养复合化、学习终身化、产教一体化、治理法治化和发展国际化。还有学者指出,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有学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要在保持自己类型特点基础上,不断强化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拓宽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的通道。还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制度,能够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学者建议“十四五”期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要以提质培优作为根本目标,从战略层面深入思考和确定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加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增效。10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闻事件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9月,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召开。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视界为有效应对疫情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质量线上教学,掀起了一场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的“学习革命”。学者认为,在线教学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关键的是需要制度化、法律化顶层设计,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办法,形成高质量的“工匠型”双师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有学者认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精准实行乡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引领,稳定教师资源;从跨区域联动管理入手,健全乡村教师编制结构;根据不同情况,创建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多元且复杂的,重视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很关键。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学者建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教书育人、潜心育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6版

王弼

在教学中研究 在研究中提升——蚌埠田家炳中学数学课题组召开典型课例研讨会

3月11日上午,蚌埠田家炳中学数学组课题为“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堂总结中的应用与研究”的典型课例研讨会在三楼会议室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会,会议由课题负责人张健老师主持。在课题组负责人张健老师的组织下,与会老师们畅所欲言地谈论了对课题研究的建议与想法,同时用实例给大家分享了思维导图在高中课堂总结中的作用。老师们分享的每个思维导图简洁生动,直观地呈现了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了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会后,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将会一如既往的在实际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争取以研促教,发挥出课题研究的真正实效。(撰稿:苏章凯 张静 )【来源: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一饮一啄

最近一年语文教学研究热点有哪些?看这篇就够了 |清单

2018年语文教学研究热点清单文/戴正兴文章来源/作者qq空间,经公众号删改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改革和中国改革一样,同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风起云涌,正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是新的历史时期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构想,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细化。如何从观念走向行动,将理论话语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实践话语,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都有哪些热点问题是备受研究者关注的呢?1.立德树人语境下,阅读教学深度改革的新思维实现阅读教学深度变革,是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在立德树人语境下,我们的阅读教学将怎样变革,研究者开始了新的探索。(1)核心素养视阈下的“三核”阅读教学如何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逻辑主线开展阅读教学,让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地课堂,江华在《福建教育》撰文总结了“三核”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即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搭建“核心结构”,有效组织课堂学习。一是设计核心问题,指向核心素养。核心问题的设计宜遵循三个原则:聚焦性、开放性、序列性。二是搭建核心结构,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结构的搭建可以从几方面着手:知识的框架结构、学习的方式结构。三是运用核心心结构,提升核心素养。搭建核心结构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核心结构自主学习,学会阅读与表达的方法,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2)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三个维度深度阅读教学应以文章学、阅读学和思维科学为依据,深入到文章本体的内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沈在连在《语文教学通讯A刊》撰文提出,语文深度阅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即文章本体维度、阅读能力维度和思维发展维度。文章本体维度关注的是对作品本身的深度解读,阅读能力维度关注的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深度发展,思维发展维度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3)文本解读“三境界”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最能彰显语文教师的“功力”,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刘建功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撰文提出,文本解读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也有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以及可供参考的解读路径:从“点”出发,注重对文体中精妙的“点”的解读;把握全篇,注重文本“篇”(整体)的把握;再整体提升,注重对文本“意”的领悟。三个层面,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基本认识规律,切合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也能够给学生提供可供鉴赏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文学文本学习中实现自身的丰富和提升。(4)合理创造和使用新教材,要处理好语文阅读的“三重天”如何在尊重教材文本的前提下,合理创造和使用新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孙李燕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撰文认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阅读课,应当处理好语文阅读的三重天:第一重:立足文本。立足文本、尊重文本,语文教学才会显示其真正有效性,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绽放智慧的花朵,盈满成长的气息,焕发生命的活力。第二重:超越文本。阅读是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语文积淀唤起对文本个性化的阅读,重构自己的“第二文本”。第三重:回归文本。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到的丰富多彩的领悟引入结合文本,又要善于把高于现实的文本意蕴回到现实,实现两种形态的生活对流交契,才能使学生更好更深层地理解和接受文本。(5)基于语言理解与建构的文本细读“三部曲”语文教育应着力于语言的理解与意议的开掘,让学生从品读语言中发现意义。朱明坤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撰文提出文本细读的“三部曲”,即以在“能指”“所指”对比中辨析语言为整体关照,以空白填充中深度挖掘语言的局部透析,以在语境下还原中融合文化为视域融合。以此“三部曲”铺就文本细读的路径。从而把碎片化的零散的文本信息组织起来,使之结构化,并建构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以“言”唤醒个体生命的在场感,即在这个语言世界中成长,在语言的理解过程中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改善语文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邢秀凤在《教学月刊》撰文提出语文教师深度解读文本三部曲,即“以体验式阅读为起点,捕捉刹那间的感受与体验”“以诠释式阅读为重心,追究打动自己的内在缘由”“以提升式阅读为目标,把握文本逻辑之推进”。“捕捉感受——追究缘由——逻辑推进”的序列化策略,将有效帮助教师真正形成自己独立且独到的理解,实现深度解读文本,带领学生走进美妙的语文世界。(6)深度参与性学习的三个基本样态深度参与是语文体验教学的重要表征。深度参与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遵循主体性、对话性、实践性、获得性等原则。夏静在《人民教育》撰文提出,深度参与性学习其基本样态有三种:一是行动型参与——可见活动过程的学习。行动式参与性学习有赖于学生主动参与,他们的学习行动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相融。二是思维型参与——获得内力生长的学习。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培育具有语文特性的思维成长,是深度参与性学生的实践关切。三是体悟型参与——深层内化豁然的学习。参与性学习中,学生的深层参与是通过品味词句、融情入境,体悟内含的情感;通过揣摩文段,联系生活实际,参悟人生的哲理;通过阅读理解、拓展材料,感受文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感悟其中的意味。参与性学习三种基本样态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有所思、有所悟、有所为交织相融的学习,才是具有体验深度的更高层次的参与。(7)还原语文本真,建构“三生”语文课堂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关注了课堂教学的技术与方法,没有真正从“教课文”转变到“用课文教”上来,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胡怀珠在《顺学而教:建构“三生”语文课堂》一文中提出,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的”“生态的”“生本的”,我们应该努力建构这样一种“三生”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是“生活的”,生活给了语文教学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语文课堂是“生态的”,这种生态应该是自然的、亲和的、绿色的、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是“生本的”,生本语文课堂应该充满民主精神,体现自主探究精神。(8)以主线教学的方法,突破语文教学“三难”语文课难教,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语文课难教之一体现在:语文课教学内容的“多”。面对着纷繁错杂的内容,语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学段要求、单元要求、文体特点和学习情况,从中选取适合的问题开展教学。语文课难教之二就体现在:语文课教学内容的“杂”。语文教师要努力发现实施课堂教学最有价值的材料,直达文本的核心。语文课难教之三就体现在:语文课教学内容的“乱”。要使语文课堂有效,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能从杂乱的教学内容中理出清楚的头绪来,找准文本的切入点,设置牵动全局的“主问题”,拎出清晰的教学主线,使原本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的语文课堂也变成“清清楚楚一条线”,进而达到“线明珠亮”的效果。(陈建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第1期)(9)提升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三要义”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一直备受瞩目。小组合作交流也常常作为一个重要环节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王幽在《教学月刊》撰文提出,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摒弃形式主义,切实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合作的组织上,分层次有梯度,建立机制,合作有法;合作的形式上,先自学后指导,主体彰显,主导到位;合作的评价上,有参与有互动,引入竞争,个性评价。(10)学本课堂的“四度空间”学本课堂的提出,既是对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的一种反思和回应,更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飞跃。学本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沈莉在《教学月刊》撰文提出,打造学本课堂,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师导学当手段,以培养学力为教学主旨,从目标、过程、对话、生成四个方面把握好“度”,即以目标明确任务导向的高度,以过程实现课堂效益的宽度,以真情触摸师生对话的温度,以生成折射语用价值的亮度。(11)语文教学扶正补缺的“四体兼顾”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现象,需要修正已有的教学思路和设计。傅登顺在《语文教学通讯C刊》撰文,提出“四体”兼顾的教学理念,其目的是为语文教学扶正补缺纠偏。“四体”是指:一是强化文体,促进文体差异性;二是明晰语体,促进言语个性体;三是汇集本体,促进教学本位性;四是尊重主体,促进教学生长性。(12)语文课堂教学精准点拨“四策略”在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的精准点拨,既能提纲挈领、深化主旨,又能化难为易,使学生豁然开朗,为课堂提质增效。王春娇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提出精准点拨落实到语文课堂实际中,具体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内容精准,点在内容精要处,当点则点,不多余;二是语言精准,点在学生困惑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失良机。具体策略有四:一是抓“神眼”,提纲挈领;二是剥“玉米”,深化主旨;三是击“七寸”,化难为易;四是搭“梯子”,提质增效。2.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新拓展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大力提倡和开发,为语文课程的开放结构开启了具体路径。研究者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新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推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语文课程结构的多元形态初显端倪,并在持续探索中不断重铸和完善。(1)群文阅读经过近年的研究与实践,群文阅读已经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研究课题,正处在方兴未艾的勃发态势。群文阅读的价值如何确定?对群文阅读教学形态怎样重新定义?如何将群文阅读自觉地融入整个语文课程中?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研究者作出如下的探索。①群文阅读的价值尊崇从语文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来看,群文阅读的兴起恰逢其时,群文阅读,是迎接时代挑战、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形式、打通课程资源开发与课堂教学实施的通道、激活教师教学想象力与创造力最切要、最务实、最具操作性的选项。(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语文建设》2018年第1期)群文阅读已经逐渐发展为颇受欢迎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新形式,对语文教学乃至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崔峦在《群文阅读再出发》《小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3期一文中认为,群文阅读一是改变了阅读教学的格局,二是改变了课上读得少的状况,三是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群文阅读不再是星星之火,而已形成燎原之势,已经成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群文阅读以儿童的健全发展为研究特色,以成就儿童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为研究价值,意在锻造有生命质感的语文教育,促进儿童生命价值的提升。(崔凤琦《群文阅读的价值尊崇》)②“群文阅读”到“群文读写”的重构与再造随着群文阅读的不断推进,一些不够酣畅的研究体验警醒我们:群文阅读不能止步于“读”,有研究者认为,群文阅读有必要旗帜鲜明地彰显“读与写”的结合,以群文为平台,通过读与写的有机统整,实现课程目标更为精准的教学定位和有效实施。从群文阅读到群文读写,昭示了我们对群文阅读的重新认识,对群文教学形态的重新定义。何黄海在《重构与再造:从“群文阅读”到“群文读写”》一文中提出,再造群文读写的教学结构,并不是读和写各领风骚、平分秋色,而是在以言语表达为核心内容的共同指引下,以读为路径,以写为目的,达到读和写融通互生的教学境界。群文读写的主张,既是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自觉回应,也是对处于瓶颈期的群文阅读价值观的一种哲学扬弃。③新时代,群文阅读再出发群文阅读是当下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话题。时代再前进,群文阅读也将面临新时代的考验,群文阅读往哪里去?崔峦认为,群文阅读要走的下一段路是建构群文阅读课程,并且要把群文阅读课程自觉地融入整个语文课程当中。群文阅读再出发,关键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将其提高到课程层面去研究、去实践,要和国家课程、国家教材进行深度融合。随着群文阅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群文阅读的概念将不断拓展。群文阅读的概念不仅指书面语言阅读,还包含更广泛意义上的非语言文本的“看”:读“物”、读“图”、读“数”、读“事”。非书面文本的材料,例如实物、音频、视频、图像、田野现场、博物馆实物展览等非书面的文本形式也会进入群文阅读的课堂。(2)整本书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读整本的书”的教学建议,统编本语文教材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计划,目前“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诸多语文同仁在这方面做了各种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①整本书阅读的价值相关研究对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价值有所阐发,研究者认为,整本书阅读更符合自然阅读状态,阅读活动中涉及的能力要素多,各个能力要素同时发挥作用,使得整本书阅读成为发展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有论者认为,阅读整本书,就是学生的生命体验与人类那些最深刻的经验建立联系,从而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诸方面提升素养,最终指向终极关怀。还有研究者对整本书阅读价值的理解是:“它指向的是学生整个人生的建设,是要带领学生去感受一些时代的风貌,去审辨一些人的观点,从而进入一个伟大的人类王国,并找到自己。”还有论者从语文教改角度判断它的价值,认为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引领语文课改,成为“发动机”。②整本书阅读推广的困境如今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价值已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整本书阅读仍存在着不均衡、不充分、不普遍的现象:个别学校尝试的多,区域性推广的少;布置课外阅读的多,进入课堂教学的少;短期随机的尝试的多,有课程规划的少;为了活动和课题研究尝试的多,真正坚持成为教学常态的少……为什么存在这些现象?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褚树荣在《开卷有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语文学习》2018年第3期)一文中分析,一是文化语境:跨媒介阅读成为习惯,二是学校课程:没有为整本书阅读预留“接口”,三是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教教材”已成传统,四是教学评价:没有整本书阅读的一席之地,五是教师专业:缺乏相应的专业准备。如何缓解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一种与现实妥协的策略,目前大约有三种路径选择:一种是革新路线,把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课程,第二种是中庸路线,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第三种是保守路线,完成统编教材任务,整本书阅读作为研究性学习,偶尔尝试。第一种路线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太高,第三种思路速背课标精神。以第二种方法为主,兼顾第三种方法,可作一种现实主义的选择。③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范式整本书阅读怎么教?郭初阳老师作为当今语文教育界的新锐,用课例向我们展现了他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解。他的《动物农场》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他用一系列关键的问题组引导学生精读,并将经典阅读与创意写作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整本书阅读怎么教》《四川教育》2018年第2期)《鲁滨逊漂流记》是课程标准推荐的读物,是整本书阅读入门的好书。余党绪在分析《鲁滨逊漂流记》的课程价值的基础上设定具体教学目标,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思辨读写”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书,在细读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读写结合中提升语文素养,追求“读经典、学思辨、练读写”“三位一体”的综合效益。(《整本书阅读:读经典、学思辨、练读写》《语文学习》2017年第6期)专题的学习特点和设计思路可以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提供抓手。赵岩尝试以专题学习的手段,设计、开展了《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为例,阐释以专题学习手段如何选定学习主题、设计专题学习活动,对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给出了具体建议。(《基于专题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中国教师》2017年第7期)④整本书阅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共识整本书阅读写进课程标准,意味着这是永久性的、基本任务。王栋生在《不靠“热”,靠理性“韧”》一文中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主要由语文学科承担,但整本书阅读的任务必须上升为贯通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共识,才有可能巩固地位,成为基本任务。只有所有学科都把阅读作为“学”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才可能真正获得发展,有些学校开创性地探索“全科阅读”,各学科的教师编写本学科阅读书目,推动学生阅读。学校各学科有阅读气氛,语文的“整本书阅读”落实才会有保证。(3)众筹阅读在大数据时代,众筹阅读是共建、共读、共享的场景阅读。众筹阅读就是众筹在阅读教学拓展领域的一种应用与推广,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和新媒体技术,由项目发起人(教师或学生)与某一阅读相关联的项目内容在“平台”上进行募集,其他人则根据各自的需求和意愿选择参与的众筹行为。王金涛在《众筹阅读:创新阅读课程资源供给范式》一文中提出,在万物互联时代,“众筹阅读”所“筹”主要是阅读的课程资源,包括阅读的圈子、主题和渠道等。关于阅读圈子:集众人之圈子,筹划“阅读圈”,让课程发起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圈子即资源,阅读即交际,阅读课程即交际分享的课程。关于阅读主题:集众人之智慧,筹划“阅读主题”, 发起主题阅读项目,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形成相关主题阅读课程资源。关于阅读渠道:集众人之渠道,筹划“阅读平台”,开辟阅读渠道,实现跨界阅读,丰富阅读课程资源。王金涛认为,将众筹及众筹思维运用于阅读教学,是对当前阅读课程资源的优化与重组,能更好地实现阅读课程资源的精准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有着积极的教学实践意义。(4)语文校本课程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校本课程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成为许多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在实施中呈现出不同的型态,同时也因为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由于一些学校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内涵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导致不少语文校本课程走在“语文”的边缘,有的泛化成了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甚至异化为成了学校增色的工具。张波在《教学与管理》撰文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校本课程意识,在校本课程资源的选择与重组上缺少科学的方法。①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重组的标准张波在《语文校本课程如何选择与重组课程资源》一文中提出,在不违背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边界”的前提下,在校本课程资源选择与重组上应该遵守“适应性好”“可行性强”“认可度高”“规范性优”四个标准。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重组的方法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运用“添加”“删减”“整合”“分解”四种方法,依托“书香校园”平台,实施语文知识校本课程、语文学习策略校本课程、语文美文阅读校本课程和语文微型化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③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宗旨国家课程校本化是语文课程本身的实施和发展需要,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语文素养有效提升的需要。徐思源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认为,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要强调语文特性,着眼学生终身发展。课程开发过程中需重视三点:一是要强调语文特质,必须适用于师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二是要从学生语文素养和终身发展需要着眼,能起到补充和拓展国家课程的作用,三是应符合本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能凸显本校特色,贴合地域特点。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要突出语言实践,让课堂内外有机地融为一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中收到极好的语文学习效果。④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目前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类型单一、知识本位、实施粗糙等弊病。谈永康在《教材外有万紫千红——例谈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文中提出,开发时要注意体现如下特点:a.充满语文味。通过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感知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b.充满生活味。利用乡土资源、报纸、电视等资源,进行读做想说练的活动,使校本语文课程丰满而富有活力。c.飘逸文化味。利用诗词诵读、经典作品读写会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d.散发儿童味。通过拓宽语境,链接生活,巧妙策划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童年邂逅一次次美好的阅读,走上愉快的读书之旅。3.新版课标导引下,催生八大“热词”,彰显课改发展新智慧走进新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怎样与时俱进,有志者开始了新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了诸多新的课程概念与名词,成了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词。限于笔者的识见,只能从海量的资讯中选取“高频词”这一视角进行勘察分析。“高频词”一:“2017年版新课标”——助推语文课改走进新时代历经三年多的修订,2017年版新课标凝结各方智慧,体现时代特点,凸显创新精神,提出诸多新理念、新内容、新要求。主要亮点包括:构建由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构成的语文核心素养框架;提出“学习任务群”作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推动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强调专题学习成为主要学习形态,进行研究性学习。“高频词”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课程向纵深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方向这两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成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热词,不断为众多语文报刊提及,各种理论话语风起云涌,专家学者的理论阐述,都有各自的学术背景,其解说一般基于自己的学术判断,而广大一线教师面对烦琐庞杂的概念术语依然迷茫,“找不着东西南北”。如何从实践者角度审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也就成了当务之急。“高频词”三:“课堂革命”——布阵课程改革新征程2017年9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人民日报》撰文强调:“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革命”是当下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这是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化,又是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的重要内涵。“高频词”四:“深度学习”——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水区的必然选择深度学习是当代学习科学理论提出的重要概念,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和方向,也是语文教学改革走向深水区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深度学习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特征?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有哪些基本策略?是当下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高频词”五:“关键能力”——助推语文课程持续革新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颁布和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正式发布,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关键能力”成为国家课程的高频词。“关键能力”对语文学科而言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众多研究者围绕关键能力的本体概念,主要价值和培养路径等角度展开研讨,引领大家的深入探索。“高频词”六:“语文共生教学”——语文教学法的一次本色回归语文共生教学作为一个教学主张和一种教学方法,已在全国多个地区实验推广。语文共生教学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为了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基于“本色语文”教学主张,运用共生理论,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能体现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原创性和推广价值。“高频词”七:“专题学习”——助力语文课改理念软着陆“专题学习”是语文教学中课文学习、整本书阅读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学习形态,使语文学习的空间完整化,在新课标中多次被提及,其教学价值、落实路径成为研究者们着力探讨的问题。“高频词”八:“高阶思维”——引发深度学习的产生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逐步明晰,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的升级、更新以及学习方式的相应变化,使得语文学习的情境变得更加复杂。语文课程的复杂情境需要借助于高阶思维介入,引发深度学习的产生。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学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语用”视野下,口语与习作教学改革的新探索(1)口语教学改革的优化策略与实施路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并重的能力。①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审视有论者分析认为,不少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重视不够,因缺少必要的教学保障,还多停留在“呼吁”阶段。口语交际内容似乎只是语文教学的点缀品,在实践教学中处于笼统、模糊的处境。教学中没有过多相应的研究展示课,课堂的教学训练内容针对性不够,导致口语交际教学收效甚微。有研究者指出,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着力最多的是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一味追求活动之中说得热闹、说得新奇,往往着眼于活动本身的推陈出新、完美呈现,对于活动的教学意义思考很少。教师在言语层面用功较多,对交际过程中非言语方面却关注较少,这种“交际”元素稀缺的口语交际课亟待反思和改进。②口语交际教学的优化策略统编教材对口语交际教学予以重视,将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明晰而独立的课型。统编教材如何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孙秀兰在《中小学教材教学》撰文提出,优化口语交际教学的三点策略:一是用心创设交际情境,点燃学生口语交际欲望。教师要创设宽松愉快的交际氛围,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考,敢于表达。二是演练交际情境案例,引导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教师要多多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体验,从而达到自如运用语言的水平。三是拓展交际话题情境,延伸学生交际实践的空间。结合学科教学,拓展交际话题;紧抓时令教育,延伸交际空间;巧借多元评价,增强交际实效。③小学低年段和高年段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路径统编教材统整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口语交际每个部分的内容之间层层推进,构建起螺旋上升的口语交际体系。a.低段口语交际教学实施路径低段口语交际教学如何使其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程?汤瑾在《语文教学通讯C刊》撰文提出,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情意态度,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从“让学生愿意说”“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能说好”三个层面入手。教学中,要立足文本,用好教材资源。在教材提供的交际情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增加新的与之有联系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有更广泛的交际空间将口语交际指向生活的实际运用。b.小学高年段口语交际教学实施路径高段口语交际教学如何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柯玉瑜在《展学课堂:创设小学高年段口语交际教学的朋友圈》一文中提出,在展学课堂理念引领下,以展学“3+3+3”,即“三展示”“三步骤”“三策略”的课堂模式开展高年段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开发有效地口语交际系列话题。教学中重情境创设、重灵活反馈、重有机结合、重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展学课堂成为展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朋友圈。(2)写作教学的内容标准与深化改革的方向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深度改革与艰苦重建,这需要语文界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探索。本年度,《语文教学通讯C刊》裴海安主编专访了荣维东、周一贯、汪潮、施茂枝、邓彤等许多专家、学者及名师,请他们为写作教学改革指点迷津,为写作教学的困境与突围支招。因为访谈的内容实在太丰富,笔者只能从中疏理出几个要点,供一线教师学习参考。①关于中小学写作教学内容标准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大致是无序的、随意的,写作教学基本上是不教或散乱的状态。荣维东认为,写作过程从认知上,实践上都应该大致有一个序列才行,否则就混乱不堪,至少会重复教学,无章可循。但这个问题太复杂,有序列很可能不是单一指标的线性排列,而是多维指标的复杂编织,写作课程的序列是动态组合的,与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呈耦性结构。建立动态序列,但不可序列化。他认为,中小学写作教学要有内容标准,还应该是有序的,他从学理上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也从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作了说明。(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7-8期)②关于写作教学深化改革的方向写作教学的深度拓新表现在:以假话、空话、套话为基础的应试作文传统教学模式已开始转变为以写真话、抒真情为追求的自由表达。学生写作从习惯造假到提倡写真是“后作文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与周一贯先生访谈中,周先生认为,后现代作文如何让“写真”向“求善”“尚美”引导,以实现儿童健全人格的生命发展,正在成为当下作文教学深化改革的方向。儿童敢于自由表达、真情表达是大好事,但是“写真”还不是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写真之后的反思、自我修改、互相修改、教师批改、提升表达的纯洁,交流的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成长推力。“后作文时代”更应注重的正是“作后教学”,让“写真”变得更“真”,达到“求善”“尚美”的“真”,以求更全面地落实作文育人的时代责任。(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第3期)③关于小学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的关系有三种形态:一是读写结合,二是读写互动,三是读写一体化。汪潮是小学习作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在专访中,重点就“读写互动”“读写一体化”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关于“读写互动”,在他的专著中将其定义为:“阅读和写作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读写互动与读写结合是不同的,“读写结合”是单向的,经验性的、随意的,而“读写互动”是双向的(读→写、写→读)、理性的和更为科学的。关于“读写一体化”,汪潮先生认为,从新文化角度审视,就不能拘泥于读写,应拓展到语文素养提升。不能拘泥于语文,应伸到生活和人生的发展,它的教学目标应该初步规定为:良好的读写态度和习惯,读写中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读写中语文文化的交流和表达。(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第4期)④关于小学写作教学的模式对于“教学模式”,人们褒贬不一。施茂枝先生长期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成果颇丰,他谈及教学模式问题认为,教学模式是稳定性和可变性辩证统一,不应“谈模色变”。经过几年的实践,他发现模式里的有些环节和教学措施是不能改变的,但模式自身又是可变的,变的依据主要是学情。模式发展有无限可能性,对小学写作教学模式构建应持开放态度。(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第6期)⑤关于微型化写作教学从宏大到微型,是写作教学范式的重大转型。邓彤在访谈中提出,微型化写作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学生写作学习需求而开展的教学行为,它具备三大特征:一是基于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微型化,三是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微型化的学习支架。它和目前的“微写作”不是一回事,“微写作”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密切相关,它指的是人们在自媒体上发表的一些碎片化语段,其特点是短小、灵活,具有即时性与交互性的特点。如何进行微型化写作教学?邓彤老师提出三点策略:一是分析学生写作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以解决学生写作的实际困难为最大诉求,二是开发微型化写作教学内容,三是设计微型化写作教学支架。⑥作文教学改革40年的回顾、反思与前瞻纵观作文教学改革40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作文教学改革在哪里生成?又是怎样发展的?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新时代作文教学改革总体走向是怎样的?这些可以从缪旭芳老师的论述中得到求解。(详见《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8年第9、10期)语文课程走进新时代,作为课程主体内容之一的作文教学,更有深度的拓新。表达可以分为“真、善、美”三重境界。真实,是表达的基本要求;向善,是表达的核心价值;审美,是表达的终极目标。后现代作文如何让“写真”向“求善”“尚美”引导,以实现儿童健全人格的生命发展,正在成为当下作文教学深化改革的方向。

破事儿

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我校召开教学研讨会

11月8日上午,我校在南校区召开高中教学研讨会,校长赵瑞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观看了纪录片《高考》,交流了观影感受,强调了教学教研的要求。副校长刘连义主持活动。校长赵瑞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首先观看了纪录片《高考-毛坦厂的日和夜》,参会领导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分别谈了观后感。会议认为,纪录片真实、朴素地反映了毛坦厂中学(以下简称毛中)师生的高考备考生活,给我们很多启示。教育要增强责任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定要接地气,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反对高高在上,闭门造车。“家长苦育、老师苦教、学生苦学”的毛中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生和家长对考学的笃定、老师对学生的辛苦付出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学习毛中精神,要学习毛中师生和家长对高考升学的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率;要学习毛中教师细致入微、甘于吃苦、勇于付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耐心、包容心和强烈的责任心,精细管理,与学生同甘共苦,辛勤付出;要学习毛中家校共建的有益做法,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引导、开发和利用好家长这一教育资源。会议指出,各校区要树立全校一盘棋思想,加强合作,特别是教学教研方面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要畅通沟通合作渠道,建设合作交流平台。各校区要认真梳理总结我们自己的教学、备考、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增强文化自信,坚信我们的文化底蕴,坚守和发扬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在学习借鉴外地外校经验方面,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能照搬照抄,不能盲目跟风,坚决反对邯郸学步、朝秦暮楚、虎头蛇尾的做法。教学上,常规优于创新,常规是基础,教学改革不能标新立异,要扎扎实实做好教学,最本真、最朴素的,适合实际的课堂才是最适合的课堂。课堂是生成的课堂,不能固化、标签化,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模式,要鼓励教师在抓好常规的基础上,不拘一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不能有半点的虚假,要追求正常的课堂生态。会议要求,教学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围绕目标精准发力。要认真落实学期初学校提出的教学发展目标和成绩目标,扭住教学质量这个中心,认真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要着重抓好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青蓝工程”、教坛新秀评选、新入职教师人人录制一节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这些我校成熟的做法,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他们快速成长。要加大教学研究力度,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强校区内部的教研,坚持教研制度化、常态化,统一教研时间,明确主题,固定地点,落实检查和记录,将教研落到实处。教研内容要接地气,聚焦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聚焦课堂。各年级都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认真研究课堂。要一如既往地落实教学上我们的成功做法,坚持“前三后五”、“问题驱动、合作交流”等教学策略,不能另搞一套。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学,也就抓住了成绩,要切实提升课堂效率。要进一步完善跨校区教研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反对封闭、保守。要细化督导中心的职能,加强教学督导。要进一步加强语文、外语的阅读教学。各校区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年级管委会主任、年级主任、教务主任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图文:郭建强

或谓之生

教育教学方向论文选题参考(英语专业)

本文由掌桥科研整理,平台提供中外文献检索获取,拥有1.3亿+篇,月更新百万篇,是科研人员与硕博研究生必备平台之一论文选题来源筛选自掌桥科研收录内容(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101201)选题的拟定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它关系到能否完成研究任务,选定论题的前提是选择研究主题。它是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选题如下:故事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2007年广东省高考英语新题型解析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向英语中以-ly结尾的副词与相应的非-ly结尾的副词用法比较基于流利和基于准确的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对比研究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处理词汇做好高三英语总复习的开篇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新途径——交互式教学高中英语听力练习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小学低年级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英语》(新标准)配套多媒体光盘评介How Should One Read a Book?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2006年全国高考英语(江苏卷)试卷分析2007年山东省高考英语新题型——"阅读表达"题解析英语高考完形填空题的应试策略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途径新探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选择与使用任务教学法研究及在中国的应用谈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节外教口语课的启示《英语课程标准》体现的理念及对教师的要求关于对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语言教学理论培训的研究报告《英语》(新标准)(小学三年级起点)第一册 Mole 4 Unit 1教案设计《英语》(新标准)(小学三年级起点)第四册 Mole 2 Unit 1教案设计英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及对口语教学的启示《英语》(新标准)(高中阶段)第二册必修2 Mole 2 No Drugs-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与Speaking教学案例"新标准杯"基础英语教育教学优秀论文大赛首届全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新教材新理念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及突破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问答与中小学英语教师谈论文写作中国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职业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策略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英语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附加疑问句特例集锦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与训练阅读任务与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Teacher Training Manual (2)"动词+up"短语集锦英语的倒装山东省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探究式学习初探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Roles of Training Materials in Continuing Ecation of EFL Teachers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角色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发展性教学评价关于分层英语教学的报告研究型教师--教师发展的方向教学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教材整合中的应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处理听录音的环节Numbers 1-10的教案设计看图作文题型特点及解题方法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形成性评价的原则及其方法举隅基于档案袋的英语学习评价"England, my England"的教学设计和反思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课堂过程用语新课标英语教材与教学问答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命题指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高中不良英语阅读习惯及对策如何理解与实施高中阶段写的教学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课程整合探究Perfect Partners: Teacher Development with Teaching ResourcesChinese music has a long history的教案设计小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趋势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课堂实践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课的教学策略外语课堂观察:从教师评价到教师专业化发展任务型教学中的真假任务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观摩课新视角:教师的言行和学生的反应Holidays 的教案设计研究型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多元智能来教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英语》(新标准)教材与教学问答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界定及理据新课标与词典教学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泛读课程关于开设英语影视欣赏课的构思同伴结对观摩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正确对待评课-- 一次公开评课引起的反思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原则高中英语趣味课堂教学探究高中英语课堂情景式教学探究浅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分析英语完形填空解题步骤理科班英语作业布置新尝试英语语法教学探究英语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初探有效教学,英语教师的追求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性别角色的研究深层理解非谓语动词,攻克高考难点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亲子阅读为幼儿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浅谈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技巧英语语法教学优化探析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学生英语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思考国外当代交际语言教学综述及启示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反思——《英语教学策略论》导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浅谈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餐垫式小组活动——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英语合作教学法整合教材灵活教学别忽视了英语教学中意志力的培养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活用高中英语知识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新课标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探究英语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的观察探讨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初探如何化解英语课堂中的“抵触情绪”浅谈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从衔接和连贯评《师说》两种英译本运用自主学习,做到三教三不教高等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研究兴趣能力毅力——浅谈如何提高农村英语教学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谈英语薄弱学校基于复习课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策略英语教学中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研究对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英语教学中设计任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中学英语与中职英语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关于培养学生英语有效阅读的方法研究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培养初探英语教学创新过程中的快乐体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模式实现英语“有效课堂”不是梦浅谈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新课标背景下高考英语模拟试题命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刍议高中英语单词教学课标课改课堂--新课标下“交流--互动”方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探索--《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提高中职生英语课堂的有效性如何教好英语语法的一般现在时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探讨英语的教学方法换位思考在语法教学设计中的运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英语,如何让我爱上你浅谈职业教育下的英语合作教学中职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策略探讨I nfluencesbySino-AmericanCulturesonOralCommunication谈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公共英语教学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探究英语课程任务型教学研究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浅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英语听说教学思考学生英语写作困难的访谈调查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浅议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合作互动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改革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高中学生英语作业的研究与思考浅论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浅谈高中英语有效课前预习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浅谈外语学校英语多元校本作业对学生课业的有效评价故事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有效运用浅析英语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浅议小班化英语课堂有效词汇教学研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由主体学习需要谈英语教学导入优化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提高试卷讲评课质量浅谈如何提高中职英语教学效果英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中职英语教育与英语文化背景的渗透以情促学以情促教

李筌

教育学(方向介绍)

教育学专业是文科类专业中名校录取率较高的专业,名校开设此专业的非常多,具有学制短、门槛低的特点;同时属于就业导向型,对于意向出国深造后回国就业的文科申请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选择。教育学专业分支较多,主要有教学方向、教育心理学方向、语言学/文学类方向、国际教育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方向以及教育技术方向。教学方向:类似于国内的师范类专业,主要细分方向还有教学课程(Curriculum and Teaching)、早期儿童教学(Early Childhood Ecation)、小学/中学教育(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Inclusive Ecation)。教育心理学方向:主要研究教育中的心理问题,除了少数学校的教育心理学项目会设置在心理学院下之外,主要还是设在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是偏研究的方向,招生量不多。大部分开设PhD项目,或者开设master项目也多数是为升PhD做准备很少有terminal master的项目。此方向的就业偏学术类或者心理医疗机构,申请时的相关实习经历非常重要。如果拥有心理学、统计学或者社会学相关背景也会有一定的优势。语言学/文学类方向:主要是语言类教学。如TESOL、双语教学(Bilingual/Bicultural Ecation)、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也有少数设置了如英美文学的项目。此方向对申请者的语言要求非常高,通常招收对象都是英语或其他语言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国际教育研究方向:此专业方向偏宏观,研究国际比较教育,偏向培养这方面的决策者。就业方向适合如政府、NGO、联合国组织等。教学管理方向:主要包括教育领导分支,意在培养教育院校的领导人;以及教育政治分支,主要研究政治机构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如果申请者能有管理类的相关实习/工作经历,会更有竞争力。教育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辅助教学。申请背景总的来说教育学专业对语言成绩要求较高,申请名校最好是TOEFL能考到110分以上,GRE的AW部分要上到4分。相对来说申请教育学的话,有相关实习/工作经历非常重要,如参加支教、敬老等志愿者工作,或者参加一些教育相关的论坛,也可以申请海外交流等等。特别是教育心理学,可以适当在校内咨询室part-time,以积累相关case基础。如果有科研经历或发表相关paper等作为辅助背景会增加一定的优势,比如研究相关课题,或者调查与教育相关的问题,能出report或paper会更好。

魂气

创新进课堂,教研促教学(骨干教师工作总结)

【班主任|教师(骨干)|职称晋升|年级主任系列计划、总结和讲话原创首发文章】◎ 文/编 乌江时光飞逝,岁月无痕。一年度的教育教学工作即将落下帷幕,回顾这一年的工作,作为一名县级地理骨干教师的神圣职责与崇高的历史使命,那就是要处处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己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现将一年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01一、政治思想方面我经常学习马列著作,毛XX思想,邓XX理论,坚持学习党的先进思想,特别是党教育方针政策贯彻于工作实践中。自己时常“把教学当成一种事业去追求,把每节课都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特别是把国家各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榜样人物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标杆,始终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给学生做榜样,给同事起示范。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及公益活动,活动中热情积极,团结他人,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发扬持之以恒,奋发进取的精神。02二、教育教学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认真钻研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做到了“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为了使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订阅了《中学地理》《中学地理教学》等刊物,并且自己有以“乡下人”命名的地理博客,平时把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通过键盘敲打上去供同行分享,同时同行也给自己提出许多建议和希望。 在学生的第二课堂,我利用学生周末回家时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乡风土人情,指导学生撰写简单的地理调查报告,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他们觉得地理学起来非常有趣。而且生活中非常有用。真正让学生知道地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去认识环境,归最终改造环境 。

爱未移

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研究中对教师师德的深刻理解

在教育领域,师德是一个提及频率非常高的词。但是如何衡量师德,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具有真正师德的教师。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育人六大要求。本文作者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重新反思了教师的师德。前不久,应安徽省无为中学九八届高三两个班学生的邀请,我参加了他们毕业20周年聚会。我不是他们的班主任,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之外和学生的交流很少。不禁要想:我到底给了他们什么?作为老师是否有足够的底气在20年后领受学生的这份深情?底气之一是当年没有哪一节课不是精心准备的。九八届学生是我调回无为后教的第二届学生。由于学校师资不足,校长便给年轻人加担子。在很长时间内,我都超负荷工作,即便如此,我也从来没有应付过一节课——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为了备好一节普通的课,经常要查阅十几种资料。为了方便铺开各种资料,我房间里放的是吃饭用的大方桌。底气之二是没有哪一次作业不是认真批改的。改作文是让语文老师很头疼的一件事,于是语文教学界发明了很多新方法,在我看来都是“取巧法”。语文老师改作文是天经地义的事,教师不认真改,学生怎会用心写?面对学生稚嫩的文字,我总是像面对自己学步的孩子一样充满耐心和期待,有时纸上点评不能达意,还把学生请来面对面地交流。我在作文上花了多少心思,同学们心里亮堂着呢——这次聚会好多同学都能背出当年我写给他们的评语。现在很多老师都感到工作压力大,这些压力可能有来自学生和家长的,也有来自校领导的,而我当年最大的压力来自自己——如果感到一堂课没上好,我离开教室的脚步都不会轻松。“如果说一个老师对学生很有爱心,可以为学生做很多事,但如果他不能静下心来备课,对个人的专业发展没什么追求,我认为还不能算真正的师德高尚的教师。”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知道自己存在的主体价值。北京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连中国曾向老师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的学生未来成为莫言,面对他,我将何言以对?莫言只有一个,但莫言式的学生很多,他们在我们的课堂上到底有何获益?因此,我们需要完善并提升现有的师德评价体系。现在教育系统推出的师德模范经常是带病坚持上课、义务接送学生上下学等,这些教师固然令人敬佩,但那些业务精湛、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也应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校长们在宣传自己的学校时,往往热衷于介绍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和办学特色,却对常规的教学管理轻描淡写,也可能他们觉得这样才能显示自己办学理念之先进。殊不知,这是忘却了办学之根本——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有所收获,这对校长来说是天大的事。当今有些工作确实可以通过造势来取胜,唯有育人的工作需要立足于日常,在平淡中看到意义。我们也需要完善学校工作评价体系。到政府工作以后,我常到农村学校调研,一方面感动于乡村教师的奉献与隐忍,另一方面也震惊于一些课堂的“少、慢、差、费”,而后者却少有人关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工作评价,往往比较注重教育结果的评价,而对教育过程特别是教学管理过程的评价重视不够,这方面的评价由于不容易测量而被忽视甚至放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但潜能的激发需要知识作铺垫,只有优质的课堂教学才可以实施系统的、高效能的知识传授,否则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快速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发展高度。现在一种普遍的误解是,学校对学生智育工作的重视过了头,我认为恰恰相反,作为智育工作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在很多学校还非常粗放,很多课堂还远远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现在各方面对教育都有着很多期待,但教育工作的关键点在课堂,如果不改变我们的课堂,就很难改变教育的面貌。一个来自西方的教育故事也许对我们有很多启发:2011年10月10日早晨,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淡定的萨金特既没有马上将喜讯“昭告天下”,也没有对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任何获奖感言,而是急匆匆乘火车赶往普林斯顿大学。他要给学生讲授自己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由于每次上课前他都有“还没有备好课”的紧迫感,他便在车厢的小桌上认真备完了课。萨金特说:“就算我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讲不好课,学生们也是不会饶恕我的。无论获得什么奖,教不好书,学校都会解聘我的教授岗位。”作者为安徽省无为县副县长刘萍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编者思考从日常教学活动着手来开展师德的建设和评价,就是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逐步转变教学工作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之间的冲突不仅仅存在于教育评价领域,还存在于涉及学校管理、学生评价以及工作评估的方方面面。前者具有过程实践意义,但是测量上存在困难;后者易操作、易计划、易测量,但是却可能导致对过程的忽视。这一难题各位老师有何见解,欢迎各位老师后台留言参与讨论。“从教师的角度,应如何权衡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此文内容来自:申请方www.applysquare.com

苍蝇王

学校管理者从五个方面汇报教育科研工作,全是管理实招!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遇见更多教育类文章和材料全文4455字,阅读需要10分钟,汇报大约25—30分钟购买专栏后在进入第一篇文章文末有全部40余篇学校各类汇报材料电子文档的获取方式主题:痛并成长着 成长并快乐着——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汇报正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学校!这所学校创办于1939年,环境优美、座落于秀丽的星月河畔,是一所久负盛名的省、市校风示范学校。我校是全国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表彰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是“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学校正式的教科室成立于1999年,到如今,学校教科室已发展成为负责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教师培训、对外宣传、大型接待活动策划与组织等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学校发展的参谋部、信息中心、创意中心,是教师成长的服务中心。也许大家要说了,教科室主任要做完以上那么多工作谈何容易,也许能够完成,但质量怎样保证?其实,要做好上述工作单靠教科室主任一个人是肯定不行的,我们的做法是:在课题研究方面,挑选热爱科研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设两名负责人,一位主要负责研究,一位主要负责课题组织管理协调工作。另外,教科室还设有两个常设机构,一个是教师论文修改小组,负责论文评奖和推荐发表工作;另一个是信息宣传小组,负责撰写学校新闻稿。除此之外,对于大型的接待活动,迎检工作,我们会设立临时性的工作小组,如香港教育考察团接待小组、校本研修基地校迎检小组、各课题中期成果展示会准备小组等等。我校教科室是学校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参谋部,全面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的日常工作,是“省、市、区、校”四级教育科研管理的基层单位,承担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校级管理任务。学校教科室接受校长领导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及师范院校专家教授的业务指导,是我校的中层机构,教科室与教导处的工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在工作中有几点收获愿与大家分享:一、领导重视 行政挂帅教育科研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科研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实践经验总结与升华的过程,论文只是科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树立“过程”意识,打破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对教育科研的正确认识。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强调过程性,我校教科室将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捆绑在一起。每一个课题均设有行政负责人,校长就是我校《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负责人,该课题是省电教馆重点课题,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学校行政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每月一次课题例会均要参与,积极协调和维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课题的研讨会、立项答辩会、开题会校长都要参加并做课题主述。领导的重视带来教师研究工作的认真投入,大大提高了研究效果。二、建立制度 明确职责我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工作同教学管理、德育管理一样实行分层管理,教学工作建立了“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把关教师——教师”的管理层次,德育工作建立了“校长——教导处(主管德育)——大队部——年级组——教师”的管理层次。我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体系是“校长——教科室——课题组——主研教师——参研教师”。为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教科室建立了学习制度(每周阅读、撰写读后感)、例会制度(每月一次科研例会一次课题组例会,要求“三定二有”,即:定时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研讨氛围、有文字记录)、资料上交制度(按时、结合课题、有特色)、科研成果展示制度(有计划、有准备,充分发挥课题组智慧,展现教师的研究成果)。除了有制度,还有通过条例明确职责,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校有关教育科研管理的两项职责表述:学校教科室的职责1、针对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制订学校教育科研规划(计划),科学系统地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开展;2、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培训科研方法,帮助提高教师提炼教育科研成果和撰写论文的能力;3、 对本校科研课题进行筛选、论证;负责指导制定课题(包括子课题)方案,组成课题小组,保证科研课题的实施;负责或协助完成本校课题的开题论证,阶段评价,结题鉴定及上述过程管理的文字材料的准备工作;组织校级课题评审,并负责向上级推荐立项课题。4、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建档、收集、筛选工作,提供教育科研信息;5、制订奖励办法并形成制度,组织学校先进教学经验交流,优秀教科论文和科研先进个人的评选,并做好科研成果推广工作;6、负责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认真筹备组织开展学校科研展示活动;7、完成上级教科机构交办的有关工作。课题负责人的主要职责课题负责人属于学校教科室成员,既是课题的主研人员,同时又全面负责课题的常规管理和研究工作。课题负责人由学校教科室任命,应当认真履行如下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