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她在国外读博七年,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网红一个月的收入力与美

她在国外读博七年,一年的收入还不如一个网红一个月的收入

灵魂太慢,脚步太急,你所有的急功近利,都源自这以金钱为尺度的俗世。—雅室俗人还记得前段时间一夜爆红,最后被抖音官方封杀的温婉吗?仅仅因为在抖音里一个地下车库跳《Gucci Gucci Prada Prada》的舞蹈而走红,抖音账号一夜之间,粉丝疯长两千万。无论是从外表还是行为举止上来看,这哪里像是一个17岁的花季少女!这位自称17岁的小姐姐平时时间充裕,喜欢蹦迪,日常生活“丰富多彩”,因此被网友们调侃有着「17岁的年纪,27岁的外形,37岁的财力」的白富美形象。范丞丞在微博上发了一张付60元才可以看的照片,结果有8万多粉丝付款了,也就是说,睡了一觉起来发现有480万进账了。在这个娱乐至死、流量至上的时代,一夜之间几百万的进账并不稀奇。这也让那些每天朝九晚六、累死累活地工作,结果每月才五六千的人成为了一种笑话,相形见绌。一夜暴富的神话,杀死了很多人的价值观,总想着投机,如何挣快钱。她是一个海归博士,在国外求学了七年,父母在七年时间内为她花掉了100多万,本以为自己这么高的学历,在国内随便找个工作都要比一般人要好,可谁知投了几十份简历都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工资问题,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开出的工资是超过8000的。 身边的朋友开始讥笑她:“别太心高气傲了,先随便找个工作混日子吧,将来不还得嫁人。” 亲戚也嘲讽她:“你还是个”海龟“呢,都没有公司录用你,你看我们村的谁谁谁,初中就辍学了,现在人家都开公司了,一年赚几百万,要那么高学历有什么用,还不是照样给别人打工!” 当她扭头发现,就算自己一个月工资1万,还得要奋斗10年才能挣回父母多年以前的投入,而自己的收入在当代网红面前简直是微不足道。她很伤心,自己有很高的学历,也有俊俏的外表,为什么就是拼不过中国的网红!市场经济的发展普及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玲琅满目的商品?是四通八达的公路?是想购就购的网上超市?还是人情的冷漠,道德的低下?尔虞我诈,冠冕堂皇,人面兽心,“阴阳合同”成了市场经济下的恶俗。市场经济的成就被有些学者、专家说成了为了提高全人类的幸福感,但有研究发现:我们在这个时代的幸福感指数和几十年前并没有什么变化。经济发展的太快,让每一个人的心都狂躁起来:大学教授成为了“教兽”,交给学生太多无用的东西,让他们慢慢变为庸才。又刻意去追求职称,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却没有做出多少实际的事情。一边喊着教职工工资太低,一边背地里挣着黑钱。教育部门压低教职工工资,逼着那些优秀却平凡的教师外出兼职,又强调教职工未经允许不得做副业。当大学教授完全以赚钱为目的教学时,这个国家多少已经看不到未来;学生学不到实际的东西,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升学考试,当他经历过三年高考,四年大学后步入社会才发现:他在学业时期丢了最宝贵的东西-独立思想。成为了一个按部就班,言听计从的老实人!高中老师告诉我们:读好高中,可以上一个好的大学,才能赚更多的钱;大学老师告诉我们:读好大学,拿好文凭,你的人生才会有更多财富;家长告诉我们:供你上学,就是指望你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赚更多的钱。等拿到了高学历时,又发现自己的收入跟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网红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顿时又萌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我们不再是金钱的主人,反而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作家不再是纯粹的作家,为迎合大众共同爱好而创作,把自己都丢了。一本没有作者中心思想的书又怎么会深入人心,好的书籍越来越少,各种庸俗的书充斥着图书馆的书架。先前比较火的《江南style 》、《小苹果》,如今他们的踪迹只能在广场大妈和那些庸俗的饭店员工舞里的看到了。唯有经典才会亘古不衰,当我们静下心来,还是比较喜欢听先前的古典音乐,还是会看着名人字画发呆,还是会捧着《诗经》、《史记》等散发书香和历史气息的经典手不释卷。如今的所谓作家太浮躁了,流行歌手太浮躁了,娱乐圈里太浮躁了,一如为了迎合同样浮躁的我们。每一个人迫于生活的压力,都很用力的活着。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失业的越来越多,尽管国家在很努力的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陈安之,马云等流弊人物的语录、演讲像传销一样在全中国铺天盖地的宣传。当代年轻人怎么能不浮躁呢?怎么不会没有心理疾病呢?又怎么不会失业呢?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当陈安之老师如同放屁一样的跟你说:只要你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你就能成功。你又义愤填膺了,斗志高涨了,但你忽略的是,你脚步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你用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行走,又怎么不会空虚呢?你认识你自己吗?你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你可能回答不上,因为你从来就没有时间考虑过你“自己”!我曾有段时间被社会世俗同化,满脑子里只有金钱,跟着陈安之学习过一段时间,买了他的书和课程。后来越发觉得自己活成了一个只以赚钱为目的的机器,感觉很可怕:那狂热的气氛让整个会场沸腾,让肾上腺素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一眼看去,在富丽堂皇的会场里,有那么一群只以赚钱为目的的“狂热粉丝”活的就像一群失去灵魂的传销份子。突如其来的失落感,我删了所有陈安之的课程,撕毁了笔记,把他的书撕成碎片丢进了垃圾桶里。我们伟大的领导说: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希望。这一代的青年有理想吗?有担当吗?“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的口号还有谁常挂在嘴边?某音和某视互相撕逼,上面的视频一眼望去,大多数都是丰乳肥臀,大长腿,俏动作。传递给当代青年的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这里我不敢说太多,因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被封杀),我们不再追求价值的厚重感,而是对功利事业乐死不疲。这个社会教会了你什么?教会了你刻意的去发展人脉(钱脉);教会了你更加不对别人负责,私心越来越重;教会了你以赚更多钱,更有权为人生终极奋斗目标;教会了你迷茫,空虚,冷漠,渴望一夜暴富,而不从自身找问题,反而抱怨更多。学生不像学生了,教师不像教师了,把经典里最本质的东西给丢了,活在了繁华的假象中。这时候我们真应该读读朱光潜老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洗干净自己的灵魂再上路,做到真正的“众人皆醉我独醒”,让一些不切实际的价值观仅仅是偶然现象,而不是普遍现象。这篇文章我反复修改,为了避开敏感字而绞尽脑汁,网络时代的发达,本以为可以实现真正的言论自由,却发现能说的话越来越少,我们被限制在一种设计好的“规律”中,不敢有丝毫的“越矩”行为,渐渐的对时事政治,对周边发生的一切变得麻木不仁。越是想活出自己,却越受尽时事新闻以及外人眼光的影响,大多数人成了“时代算法”的一个代码,遵行着相同的运行规律,直到长眠于地下。— THE END —传递正能量,做个有正确价值观的青年,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感谢你的关注和分享。本文作者雅室俗人

无住

国外读博与国内读博相比,哪个含金量更高?听听导师的建议

明天就进入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了,考研的同学都已经整装待发了,而对于准备读博的同学来说,要么准备着各种材料迎接报考学校的审核,要么正在拼命的复习英语和专业课,希望自己在明年3月的博士研究生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来,无论属于哪一种情况,如果你打算明年读博士的话,现在就应该有所准备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准备读博的同学,他们会被这样一个选择所纠结住,那就是读博到底是国内读好还是出国读好呢?由于这几年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大量的优秀学子选择国外的优质的教学和科研平台深造,同时国外的很多高校也非常欢迎中国学生来交流访问和攻读学位,再加上海归博士回国后的待遇和平台都非常的好,因此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国外攻读博士的思路几乎成为读博学长必会考虑的一个选项了。至于国内读好还是国外读好,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出国读博要好,因为相比博士期间的出国交换来说,直接去攻读一个国外优质平台的博士学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因为很多领域的顶级科研团队都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名校里,去这些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无疑是掌握了某个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研究思路和平台,再加上与研究导师和团队的良好合作关系,毕业后即使回国工作,依然可以和博士期间的团队继续开展国际合作,这是很多国内博士没有的资源。当然,也有人认为国内读博优势更大,因为国内的博士更加了解和熟悉国内科研环境和资源的分配,而且比起国外回国的博士,在自己后期的研究生涯中,导师可以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资源,毕竟现在的科学研究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而是团队作战,而国外博士回国后大多是单枪匹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建自己的团队。由此可见,国外读博和国内读博相比起来,各有优势,不能一概而论那个好那个不好,但是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却是能选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该怎样判断自己适合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博呢?根据自己的专业确定从塔主的经验来看,博士期间的科研团队的好坏对自己影响是特别特别大的,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团队读博,几年后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读博期间的团队是影响你一辈子的科研道路,因此在选择时请慎之又慎,尽最大能力去一个优质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在国外某个院校,那么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出国读博,如果你自己专业最优质的团队就是国内某个院校内,那么就没有必要出国镀金,因为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很多准备读博的人其实年纪已经不行,还有很多人早已经结婚生子,因此出国读博的话也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毕竟读博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全家人共同支持的,同时出国读博还要考虑费用的事,如果不是公费出国读博的话,读博几年的花销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必须兼顾和平衡这一系列的问题。以上就是塔主对国内读博好还是国外读博好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海外博士最快几年能毕业?主流国家博士学制大起底!

有意读博深造,走科研花路的同学在决定就读国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该国家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小曼总结了一下主流留学国家的博士学制,快来看一下最快几年能拿到博士学位吧!欧洲英国时间:3-4年学制:英国博士为导师制,很少上课,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理科学生可能会花2.5年-3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在学期中间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可提前毕业。对于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对毕业的要求也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性、原创性和创造性,无严格的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最终的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一般是1-2个外审,外加1个内审)。北欧五国时间:3-4年学制:岗位制&自费式岗位制PhD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自费型PhD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意大利时间:4-6年学制:意大利大学教育有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研修两种,前者学制一般至少3年,后者一般期限同为3年。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取得有导师的推荐和讲过严格的竞争考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60分满分,40分及格,考分到达40-60分才可以参加口试。意大利几乎没有提供相关硕博连读课程,但可以选择本硕连读课程,其学制一般为4至6年。瑞士时间:3-5年学制:导师制&结构制瑞士读博时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还需要修几门授课式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导师制,在特定的大学或学院里学习和做研究,有导师监督指导学生个人的独立研究。这类比较像美国的申请,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招生,一般school会提供专业或研究方向以供申请人参考和选择,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结构制,由校外的公司企业或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联合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在大学里要修固定的学分,而研究则在校外研究所进行。这类PhD的招生要求非常详细,比如具有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这种类型的PhD更像是“职位招聘”。北美美国时间:3-8年学制: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虽然美国博士有四年提前读完毕业或者是延期到六年甚至更长毕业的,但是一般是五年的时间。加拿大时间:3-8年学制: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致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加拿大博士的入学一般为9月至4月,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但有些学生学习时间更长,通常长达五到八年,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硕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标准的加拿大博士课程。然而,一些大学提供doctoral stream Masters,从一年或两年的硕士或理科硕士课程开始。这些课程适合直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大洋洲澳大利亚时间:3-5年学制:澳大利亚博士一般是3-5年,大部分都可以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澳洲学期开学时间是每年的2月份有两个学期,也有7月份开课的课程。新西兰时间:3-4年学制:新西兰的博士学制分Full Time(全日制)和Part Time(非全日制)两种,Full time一般在3~4年,Part time在5~6年左右,开学较灵活,每月均可以入学,具体入学时间可以跟导师商量。学生尽量选择在5月之前入学,因为通常上半年奖学金的名额会较多,而且导师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带学生。新西兰学制与国内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年修完课,并且答辩完才可以算是Ph.D。第一年答辩不过被要求改的情况也有,一般拖三个月到半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是修课程或者考核,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做研究。亚洲新加坡时间:2-5年学制:新加坡公立博士学制: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2-5年,一般4年毕业。新加坡公立博士只有研究方向,按照院系划分,不分小专业。具体研究方向会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能会由教授安排。香港时间:3-4年学制:香港高校一般提供3年制和4年制的博士学位项目。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来,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人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注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澳门时间:3-5年学制:在澳门,读博士一般是至少三年,大多数博士学生读到第三年时,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以上博士学习的时间,是在一般情况下讨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但是只要你学术科研水平超众,就能争取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下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如果没那么顺利,也有延毕的可能。祝大家博士学业都能顺顺利利,早日毕业!那么,在看了这些读博国家的读博时间之后,你更想去哪个国家读博呢?

杀手们

国外PhD多读几年有何利弊?

延迟毕业在读博期间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利弊也因人而异。一项在pols one上发表的研究指出了一些PhD学生延迟毕业的原因,有学生自己的内在原因,也有来自导师的外在原因。排在前列的是实验进展不顺利,安排不合理等。如果是学生主动延迟毕业,有可能是研究还没有拿到满意的结果,需要继续多做一段时间,才能发表更有水平的论文,或者是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和post-doc的职位,需要更多时间的筹备。在读博期间时间是非常紧迫的,理工科的博士90%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即便老板不去逼,一天至少在实验室待够10小时,一周6天才能保证在几年内做出一点像样的成果。实际去考虑就业,去接触各种人脉也就是快毕业的最后一年,把自己做的和市场需要的去match,会知道区别。博士在公司属于高端人才,公司雇佣博士的成本很高,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会选择所做的方向和公司目前的研究高度匹配,能独立运作起一个项目,拿来就能用的人才,这种职位其实并不好找。至于申请postdoc,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我见过申请了50+大学、实验室的博后职位的PhD,回信寥寥。这里顺便讲一讲post-doc博后和在读博士的区别。博士是一个学生的身份,而博后是一份工作,它是介于博士和正式教职之间的过渡期,学校有特定的funding资助,所以博后除了做自己的研究之外,还需要做一些实验室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工作,这个工作的期限在1-3年不等。打个形象的比方,博士生阶段还是一个学徒的身份,课题和方向都是导师定的,到了博后阶段,就是熟练工了,对于基本的试验技能都了然于心,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需要自己去独立确定你的研究方向,还需要指导别人来做实验。所以未来的方向还不很清晰,试验技能还没有打磨好的学生,选择延迟毕业,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可以继续在导师这里领薪水,给系里做助教赚钱,同时还能享有医疗保险,在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的时候,这是一个短暂的过度,对未来是有利的。实际上在美国,主动延迟毕业的博士多得很,我在美国工作期间,实验室老板有一个博士,是美国人,我们都是一周6天的工作强度,他一周只工作4天,临到毕业想去公司找职位竞争力不行,去不了很好的,又继续在老板实验室老老实实的多干了一年,那一年里比他几年干的活还多,基础不牢的时候,就打牢了基础再去闯荡江湖是明智的。需要提一下的是被迫延期毕业的情况,好文章也发了,活也干完了,但因为活干得太漂亮,导师不想放人,所以迟迟不让毕业,这样的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博后或者工业界的工作是可能性较大的,被迫延期毕业至少经济上的损失是巨大的。福布斯的统计数据展示,能在企业找到工作的博士年薪都在10万左右,博后的平均年薪$45000,而在学校里,导师和系里支付博士生的补贴每年在$15,000 and $30,000不等。这种情况下就不建议延期毕业了,遇到这样的老师,首先建议要积极沟通,争取能按时毕业,如果无法沟通,则可以向系里去反应,这种问题肯定不是首次发生,系里一般都有特定的程序去处理,或者可以找到自己的第二导师去帮助协调。总的来说,如果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达到了可以独立的程度,那早一些独立去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是合适的,行业内的优秀公司都倾向于招收有工作经历的人。如果是做博后的话,要做到Senior postdocs 也就是至少有两年以上博后经历的才有可能去申请相关的项目资助来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这些都是不可绕过的路。如果能力还差一些,就老老实实在实验室再积累一段时间,至少暂时不用担心口粮问题。

目如明星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国内博士or国外博士,海外经历有多重要?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博士似乎也成为了众多企业的用人标准。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说,这也是梦寐以求的学位。但要想成为一名博士生,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国内博士还是国外博士?不要小瞧这一点点的区别,真正意义上的区别可大着呢!对于很多博士生来说,不想进入企业当一个实习生,进入高校就职就成了一条最为普遍的道路。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引进博士时,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海外经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这一点一直存在,成为了很多国内博士生一直跨不过去的坎。在我国清华、北大等众多的一流高校中,新任的教师中,拥有海外留学的经历的教师占80%,有的甚至有多段留学经历,新任的国内博士毕业生则是少之又少。要想在高校里面任职副教授以上的职位,大多数的学校都会要求拥有3年以上的海外经历。这也就说明了海外经历有多重要!海外博士越来越受欢迎,出国读博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菲律宾理工大学给出了答案:菲律宾理工大学是菲律宾排名第二的国立大学,拥有18个分校11个系,可授予46专业的学士学位和15个专业的硕士及博士学位。菲律宾理工大学是菲律宾学生人数最多的国立大学,也是中国教育部推荐的30所大学之一。菲律宾理工大学的优势:1、 菲律宾拥有世界上顶尖的教育资源,能培养学生成为最优秀的国际化人才。2、 尊享海归待遇,学历中国教育部认可。3、 可以为在职人员提供假期集中上课4、 两年至三年获得博士学位,按时毕业,超低成本留学5、 入学手续简单,轻松毕业,帮助学生创业。6、 大专直接读硕士,单独开班,在读期间为优秀学生提供在菲律宾本地年薪8-10万人民币的实习机会。菲律宾大学博士归国待遇:1、 尊享高层次海归人员奖励和优惠创业政策,。2、 享受留学生北上广落户政策。3、 享受购买减免车价20%左右的免税车、创业免税和房租。4、 优秀毕业生可获得到机关单位和央企、国企、外企等相关单位就业的机会。入学要求:参加入学考试、面试合格者直接发录取通知书。申请程序:1、 报名申请:填写报名申请表,提交个人信息及相关资料。2、 资格审查:初审合格后,缴纳服务费。3、 发入学通知书。4、 签证赴菲:招生咨询中心协助学生办理第一次赴菲律宾签证、机票等事宜。5、 抵达注册:申请人抵达学校体检,办理注册手续和考试。6、 学生签证:去菲律宾移民局办理学生签证。

大庆典

女博士在线分享:在国外读博士是种怎样的体验

2016年的初春是我到柏林的日子,依稀记得那是个雨后略带些寒意的傍晚。看着传送带上形形色色的行李箱,我有些愣神,所谓的背井离乡并没什么实感。就好像,只要我不去认领那些装载着父母的不舍和担心的物件,一切就还有退路。说起这段感触的时候,竟被向来寡言的挚友笑了很久,末了她还要补一句:“你呀,还是太矫情。你算过竞争比率吗?你知道有多少人羡慕你可以公派去读书吗?”经历了自14年年末至15年五月上旬的层层考核,我有幸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一员,带着同龄人的艳羡、父母老师的希冀以及藏匿于心的点点彷徨开启了我的留学生活。读到这里,你可能觉得挚友那句“太矫情”于我是再恰当不过的。但你要知道,在他乡求学的日子里,除了知识,能让我们成长的还有很多。自本科至读博,我的专业变更了三次,我读过金融、修过国际法,来德国前的身份是工学硕士,如今却成为即将从社会学系毕业的一分子。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学科交织的背后,是“门门通、门门松”的现实,这一点所带来的波折在读博的初期尤为凸显。即使手握教授亲笔签名的录取函,却并不等同于我在洪堡的博士生活的顺利开展,为了达到校评审委员会相较于导师而言更为严苛的标准,那份出国前被反复修改的研修计划竟全部作废,与学校审核结果相关联的签证临近到期日、以及被贴了三次退房通知的学生宿舍,无一不是在考验我那点微薄的社会学基础。好在我们中国学生特长之一就是“坐得住”,两个月的文献和书籍突击,连带几轮的修修改改,新一版的研修报告终于在所有截止日到来之际得以审核通过。至此,我的在德博士之旅正式拉开帷幕。修改研修计划的日子里,我被导师反复问起:“你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对于一个只擅长答题的学生来说,自主地开启“寻找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科研模式确实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反思是这一过程中我最常做的事,也曾怀疑过“好学生”的定义,甚至是对个人的能力有了不确定,大抵是应了勒内·夏尔的那句——理解得越多,就越痛苦。知道的越多,就越撕裂。但是,也有与这痛苦相对称的清澈,与绝望相均衡的坚韧,生活与科研皆是。国内外,不同的是做科研的环境,而无差别的是做科研的心境,很多事努力了、且是不懈的,那结果便不会太糟。说到环境的不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于我而言也是新颖的。相较于国内我所经历过的那种导师亲力亲为的“家长式”辅导,德国导师一封邮件两周回、三个月难见一面的特点着实让我慌了神,偏不凑巧,我还是个急性子。为了在“快慢”间找到折中,我学会了及时查看导师的日程,会把超过两周未得到回复的邮件打印出来默默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也会花上几天的时间整理好谈话的要点,只为了在仅有的十五分钟饭后闲聊里争取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三年零两个月,在毕业论文顺利提交的那个傍晚,导师第一次笑着和我说起:“你是我学生里毕业用时最短的一个,也是我三年里最常见的人。在你适应新环境的同时,我也在适应你所带来的改变。”原来这一段旅程里,被时间推着走的人并非我自己。年过六旬的他,每天仍保持八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报刊和书籍是他闲暇时最好的伴侣。可也就是这样忙碌的人,甘愿在我的每一页论文上写满批注,给我的年终报告附上整页的评语,若是不知感恩,那便是无心了。也是如此严谨的人,会给我讲解风土人情,会在我有所得时小酌庆祝,也会在我失落时悉心开解,若还是不能治愈,那便是无能了。当然,这所有都需要一个前提,学会适度沟通和主动寻求帮助。很多事,一旦开了口,便没有预想的那么难。初来时,柏林还只是一个与家相隔甚远的域名;而今,这二字俨然已是日后需缓解疲乏时心头常驻的小世界。三年里,我面对过恐袭时的慌乱,也经历过被人尾随的惧怕,拾起过地上他人丢弃的垃圾,也同情过沿街乞讨的人们,时不时还会感受下“外人”的不公待遇。同样的,我也见过警戒线周边堆放的鲜花和蜡烛,也被路过的司机大声提醒小心身后,遇到过在脏乱面前重复我相同动作的天真孩童,也见证过流浪汉与宠物间的不离不弃,大多时从陌生人言语里接收到的是善意。完美的国度,终究是相对的。你没来过,你便可以肆意想象它的优越;而我在这儿,我亦不能言明与它百态有关的细节。这方小世界告诉我的,不是好与坏,也不是对和错。是于消极而言,糟糕的源头不是环境,而是人心;同幸福而语,奏效的根本并非制度,而是自我。就像毛不易在《牧马城市》里唱着“天外有天有无常,山外有山有他乡”,也唱着“心还是回老地方”。这一段经历赠予我的,是看待事物的宽容,也是经受起伏的甘愿,还有念起家乡时内心的向往和温热。

木曜日

一文搞懂英美读博士到底有哪些不同?

想要去国外读博士的小伙伴,你们一定有过纠结于去哪个国家深造吧?我们都知道英国和美国在学术科研的领域都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其实这两个国家博士阶段的学习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科普一下英美博士到底有哪些不一样吧?1.申请时学位要求不同英美博士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院校在选拨博士的时候,对申请人的学历要求不一样。 一般人的印象中,攻读博士学位必然要有一个硕士的文凭,但是美国对于读博的学位要求却可以是本科学士学位。美国的顶尖大学非常喜欢从本科生毕业开始一步步培养长学生成为专业性强的,学术水平扎实的博士生。英国博士不一样,其申请还是需要候选人拥有硕士学位的,并且申请的时候要明确自己博士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说英国读博的第一年就要开始进行专业的课题研究了。2、学制时间不同美国的博士需要至少5年的时间完成,有的可能会到8,9年,这个这确实是比较长的。英国相比之下就少了很多,一般学校的官网上规定的是9个学期,也就是3年的时候,有时候也有可能是4年。3、课程设置不同对于美国的博士生来说,所有的博士生都必须在前两年上满规定学分的课,然后才能在第三年着手准备论文开题等事宜(一般是第二学年结束有博士资格考试)。所以这五年的时间更像是2年硕士加上3年博士这样的搭配。 英国的博士由于在前期已经审核过申请人的硕士学历以及专业储备,所以是不需要像美国那样先上专业课的,一开始就需要确定研究提纲,在接下来的几年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始博士的调研。4.奖学金申请英美两国在博士生奖学金的发放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成功社申请到了美国的博士,那么大部分申请者都会获得奖学金,尤其是针对研究性强的学科而言,如果拿到offer就意味着学费的减免和生活费的补助。 而英国大学对于博士对于奖学金的发放可能性比较小,尤其是文科专业申请奖学金是比较难的。6、学生培养模式不同:总体来说英国的博士培养模式更加“自由”,但这个自由的意思是学生会展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去选择研究的话题与方向,导师会在一旁观察并且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而美国的博士培养会遵循一种可循的规则,学生会为你规划毕业大纲,但是研究的领域还是需要自己来挖掘。美国的学生要想获得博士学位,也需要产出具有说服力,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很多顶尖大学的博士生在第二年就需要开始在具有权威性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了。 就是留小申为大家带来的有关英美博士学位的几个比较明显的不同点,不管怎样,攻读英美两国的博士学位都需要申请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有自己明确的研究规划。想要申请博士小伙伴们可以根据文中提到的不同点来辨别自己想去哪个国家哦。

鬼琵琶

我和媳妇到美国读博士,用12年想留在那里工作,却双双黯然回国

12年前,我和媳妇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发展。当时我出国的原因就是听信一些人说,在国外赚钱如何容易,媳妇也多次在我的耳边吹风。出国前我在国内拿到了博士学位并晋升了副教授,媳妇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很一般。在媳妇的竭力鼓动下,我同意她先通过考试去美国读博士,然后我去美国读博士后。我们计划两年内两人都可以到美国,可媳妇用了5年时间才通过考试。为了支持她出国,我牺牲了很多,想各种办法挣钱养家,到处找兼职挣钱,却荒废了我的研究工作,几年都没有写一篇论文。媳妇到美国半年后,我便以探亲身份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我曾学的专业在美国找博士后很难。由于我的英语表达很差,想找份工作也是困难重重,只好转了身份开始读书,一边训练自己的语言,一边通过学生身份作为找工作之前的缓冲时间,来适应美国的环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专业重新读博士,因为成绩好申请到了奖学金,经济上才开始好转,和媳妇一商量,决定把孩子也接到美国来。孩子之前一直由岳父岳母带着,正好他们以送孩子的名义,到美国游玩。我没有想到,岳父岳母的到来,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本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部靠我的奖学金和在外兼职挣钱维持。媳妇在家就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岳母又是一个强势的人,来美国后不了解美国的行情,总是惹事儿,我不得不经常为她擦屁股,有时候还不得不缴纳罚金。家庭条件越发拮据,岳父岳母却不给我们钱,我就提议岳父岳母把孩子留下,提前回国。没想到因为这事儿,一家人给我开批斗会,把我说得无地自容。岳父岳母硬是在美国留了半年才回去,那个时候我已囊中羞涩,甚至吃饭的钱都是找朋友借来的,可为了面子,我还不敢跟媳妇提。儿子留下来后,媳妇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很多学习时间,以至于她迟迟不能毕业。终于毕业后,又遇到了美国经济萧条,她找工作找了近一年也没有找到。这期间,我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没有找到工作而激化,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儿子到来影响了她毕业,我们因此争吵不休。后来她的OPT身份到期了,却突然要回国找工作。我说费了这么多周折,出来不容易,让她转成F2 继续在美国,但她却一意孤行,和她父母商量后执意回国。媳妇回国后,把儿子也带回去了,一年后我博士毕业。这期间,我和媳妇联系不多,但每一次联系,我们之间都免不了一些争吵,以至于我和她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婚姻也是名存实亡。博士毕业前,我已经在美国找到接收单位,毕业后决定回去一趟,把我和媳妇之间的事情了结了。尽管我已经有回去跟她离婚的打算,但是,她却并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涉,她终于同意离婚,却又在财产上提很多要求。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打拼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没什么背景,还有父母要赡养。在国外时,虽然我过得很苦,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偷偷的给他们寄点儿钱回去以表孝心。而且我也十分愧疚他们,我在国外多年,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如果这次不是为了和媳妇离婚,我恐怕要等到在那边立足之后才会回来。回国后,我和媳妇的家庭展开了离婚大战,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我不得已将她诉上法庭,经过了一审和二审判决才把离婚的事情解决了。可是因为离婚的事情拖得太久,美国那边的工作也不得不辞掉。离婚后,我对于再次去美国的激情已彻底消退了,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和前妻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想圆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梦想,没想到最终确实两人都黯然回国,婚姻破裂。出国这么大的事情,最后为何搞成这样?回想这12年来走过的历程,我通过反思得出结论,除了我媳妇的无能之外,就是我太轻信在国外发展一定比国内好的传言,实际上美国也有很多穷人,在美国那些年我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比例,试想如果当初我安心的在国内工作,12年的奋斗,绝对不是如今的下场。所以就想劝一劝那些还在为出国发展徘徊的人们,留在中国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圣人愚钝

分享我在国外读博 接触三位女教授后的深刻感悟!

来源:募格课堂作者:杏仁香芋大家都知道相当一部分的中国女博士一直生活在社会偏见中,所以女性教授在中国高校中比例相对较低就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情了。从全球的平均数据来看,女性教授所占的比例只有10%左右。在英国,这个比例更高,但也没有达到25%。 了解了这些数据,你就会明白我的经历有多么难得了。从到英国做博士后开始,我何其有幸地分别在三位女教授的课题组里面工作过。她们处在各自事业的不同阶段,但都是英国科学研究领域里面的佼佼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她们共事的经历让我对自己是否以学术研究作为最终事业开始了认真的思考。我是一个对未来不做太多计划,随波逐流的人,命运的安排让我漂泊到了英国,在连续三位女教授的强力影响之下,最终我也走上了学术之路,虽然不期望自己能够达到她们的高度,但也还是希望能够像她们一样具有影响他人的力量。01.上升期中的新晋教授教授A是我的第一位英国老板,比我略大几岁,从本科到博士后都是在英国名校。在我刚到她组里的时候,她是高级讲师职称,在我合同期满离开时晋升为Reader,之后又是用了几年时间晋升教授,速度不可谓不快了。我们这些年一直像朋友一样保持着来往。她出差到我所在的城市就会来看看我和我的家人,我家二宝出生时买了礼物过来探望。工作上她也仍然扮演着我的“指路人”的角色,我独立工作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和她的合作项目。 刚到英国的我是个没有什么事业心的我,对未来没有任何计划,对自己没有什么期待,只想着听老板的话就行了,几乎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高级技术员。在A课题组的几年,是我从一个“技术员”被迫向真正的科研人员转变的几年,也是我开始对自己未来事业发展有所思考的几年。我给A贴的第一个个人标签是“亲切”。刚到英国的我们(我和我的家庭)有种种的不适应,她全方位地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帮助,包括帮忙联系小孩儿的幼儿园等等。这大概就是部分女教授或者女老板的独特之处,她们更细心,能够给予你更多的精神关怀,这恐怕是很多男教授们做不到的,作为个性软弱而又敏感的我来说,这些帮助和关心都是最及时的支持,让人铭记至今。但是如果因此把A归类于温柔型老板就大错特错了,A个性其实很强,在很多事情上都颇为坚持自己的立场,但又不是固执到不近人情。她更喜欢鼓励学生或者博士后们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此尽其可能地提供一切帮助。我其实到现在也不知道她是如何看出我这条咸鱼在科研上的潜力的。刚到英国不久,她就鼓励我自己申请Fellowship,去实现自己当时小小的一个idea,并且帮我分析如果要在英国达到这样的funding,需要自身在哪些方面强化。虽然最后没能申请成功,但是这样的鼓励和帮助悄无声息地助长了我的“野心”,开始对留在英国自己做老板产生了期待,不过当时还很不自信,把申请fellowship当作自己的主要目标。到后来,因为项目合同即将到期而且没有后续资助,A几乎手把手地指导我怎样找工作和准备面试。在我收到面试通知后,让我在组会上试讲自己的应聘报告,全组的人作为模拟考官给我提各种问题,一点点提高着我的应聘能力,就这样成功地把我送到了下一个女教授组里。即使在我离开课题组后,她对我的帮助也没有停止。我在我的第三位女老板C的课题组工作时,有几次讲师面试的机会,但都没有成功,作为我的推荐人之一的A写信给我说,因为我能获得面试机会,简历这些纸面上的材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恐怕还是面试技巧需要提高。因为我们不在一个城市,她帮我联系了一个我所在大学的女老师(又是女老板!),其实她们也刚刚认识不久,但是简单通了几封邮件介绍了我的情况后,那位老师就邀请我到她办公室,专门就我的答辩和面试技巧给我来了一次一对一辅导。见面聊过之后我很快就发现为什么A和这位女老师能够一见如故了,两个人都是事业狂,属于为了事业可以放弃一切的人,但是又同样对人如此热心。这样的老板们,哪怕是事业狂,也一样可爱啊!02.事业快速发展的中年教授我的第二位女老板B,估计比A能大上十岁左右,身高极高,超过了一米八,平时说话是很直来直去的,从第一天开工,她就直接告诉我们(当时一起招了四五个博士后),没有工作时间的要求,大家自由安排时间,去看牙医啊什么的也不用通知她,但是你工作上投入多少,她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和支持。刚开始我有点儿不适应这位老板的风格。和事无巨细地给予关心的A不同,B从不仅仅因为客套而没有实质内容地回复邮件,通常有什么事情告知她,她都不会回复说知道了之类的,所以就假设她知道好了。在A组里的时候,我写邮件经常仿照热情的A,以Dear XXX开头,然而到了B这里,很快就开始顺应老板的风格和习惯,邮件的开头都变成了Hi XXX。 B的外表和做事风格更符合人们对女强人的想象。她的工作成就相当出色,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学院,并整合学院资源,从英国最大的funding body获得资助,成立了专业研究中心。如果说A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我从此开始寻求fellowship的机会;B则为我更精准地调整了方向,她直接建议我可以试试应聘讲师。我本来是不太自信的,但是一位如此出色的教授给我的建议,让我平添了一份胆气,觉得自己真的可以考虑一下,于是开始做这方面的功课,看看自己需要往哪个方向努力。B的办公室就在博士后办公室的隔壁,平时写东西累了她就会跑到我们的办公室来聊天,人靠在椅背上,两只脚高高地搭在桌子上,嗯,这个形象实在是不够淑女。但是我其实相当喜欢她这种性格,尽管我们之间并没有从老板-打工仔的关系进化成更深厚的友谊。我也很喜欢她的课题组,组里大多数都是博士后,大家都比较成熟,有共同语言,能聊到一起。在组里工作时间不长,她们还给了我一次生日惊喜。因为我一般是过农历生日,所以那天没太在意办公室里的异常,她们先是说老板下午要过来我们办公室开个会,时间快到的时候,隔壁办公室的博士生们也跑过来了,而且都坐在我身后,感觉好奇怪。我还在趁着会议之前的一点儿时间赶报告,然后就发现自己成了会议中心。对于有轻微社交恐惧症的我来说,成为焦点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在众目睽睽之下还要切蛋糕,简直要了命了。不过正是因为尴尬才难忘啊。 可惜的是,我做的项目是最短的,因此我是第一个离开B课题组的,当时颇有点儿被大家抛弃了的感觉。但是后来我才知道B可能大概曾经为给我找到后续的项目资助颇为奔忙了一阵,不过等项目落实的时候我已经接受了下一个offer。尽管如此她还是把新的项目向后拖了两个月,确认我的新合同能够顺利执行才为新项目发布了招聘广告。说可能大概是因为转告我这些事情的前同事们对此也不是很确定,因为B没有跟任何人讲过,都是大家通过蛛丝马迹猜测出来的,所以我也没办法去跟她道谢,这样的老板,哪怕彼此之间并不亲近,也一样可爱啊!03.事业有成的老教授第三位老板,C教授,又比B大了有十岁左右。该发的好文章都发过了,C隐隐开始有佛系科研的苗头了。她给我的印象真的就像个成名多年的武林高手,在学术交流以及科研交流的各种场合都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似乎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或者是因为这位武林高手对江湖渐生退意,或者是本身性格所致,她的工作节奏永远都是慢条斯理地,所以在比如写文章需要她把关的时候,可能就要等很久,久到你不得不反复提醒她,要不然她真的会忘得一干二净的。不过对于有deadline的任务,她还是能够超水平发挥,挤出时间完成的,至少我还没见过她错过哪个deadline的。不过还好她没有完全把我们这些博后和学生们放养,每周一次的一对一项目跟进会议还是会有的。她自己其实也还在严格遵守学校规定,每天早上大概八点半到办公室,晚上五点半左右下班。该做的都做。对待学术研究的标准也没有放松,曾经有一次在一起去开会的路上,我听到她和组里另一位同事讨论工作,提到几年前发表的一篇文章,有同行反映其中部分实验重复不出来,文章的第一作者已经毕业离组,所以她交代我的同事再重复一下实验,如果我们自己组也不能重复实验结果的话就要撤稿。 和前面两位教授一样,C对待学生和博后也是非常supportive的。在了解了我的个人发展计划以后,她有针对性地给我提供了帮助,比如发现合适的培训就会转发给我,给我更多的机会在实验室里指导本科生实验,帮助我申请校内小的研究项目等等。这些经历最终都体现在我的简历里,弥补了我教学和独立科研经验的不足,帮我争取到了很多面试机会。在我准备面试的时候,C也给我单独指导过一次如何回答面试问题。而且她还跟我说,如果用得着,我在她组里工作期间使用的实验材料我都可以带到新学校使用;她的合作者们都可以介绍给我;她参与的项目,如果我有兴趣,也可以参与合作。我后来的面试中就有一个问题,你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现在所在课题组有没有冲突,会不会受到某些限制。我猜想我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会更加自信吧。 我开始独立工作后,也和C一直保持着邮件往来,我们有的时候聊聊准备写的文章,有的时候聊聊我要开展的课题,有的时候也会聊聊生活琐事以及这次疫情相关。她说很高兴我已经找到了讲师职位,否则在这种环境下,博士后们会更焦虑,她也在尽其所能地帮助她组里的博士后们。对这位老江湖,我发现很难再用一个词去形容她,不过我还是要说,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位可爱的女教授!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一个是来自于近年来看到的国内很多的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甚至最终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惨剧发生;再一个是国内似乎对女老板还存在一定的偏见。我的经历也只是管中窥豹,可能我比较幸运,遇到的都是很好的人,我也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人,所谓导师,责任重大,我们拥有着影响他人的能力,在国内甚至可能是影响别人的一生,我希望能把我这些女老板们这些正能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