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就因为本科“出身”不好,双非普通二本考研被歧视?真的存在吗?秋毫为小

就因为本科“出身”不好,双非普通二本考研被歧视?真的存在吗?

近期有很多小伙伴问小编:我本科出身双非普通二本,考研会被歧视吗?我专科毕业,可不可以帮我选一个不受歧视的学校?有不少20考研考生都会因为自己的本科院校不好而自卑,怕被歧视,怕受到不公平对待,那考研中会不会存在歧视问题呢?又要如何应对?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一、歧视是否真的存在?首先“歧视”这个词,本身就非常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别人,但有时候第一感觉就是会深深的印在脑海,就好比我们对于985、211、普通本科的看法,前者就是比后面的优秀,虽然有特例,但这种普遍性的思维已经深深的印在脑海。所以,导师们也是一个个有主观感情的人,在我们考研复试面试的过程中,如果摆在老师们面前一群985、211和普通二本生,不让他们“另眼相看”真的很难。说到这里不得不承认,“另眼看待”或者大家所说的“歧视”确确实实存在,但存在不等于普遍。现在有很多学校尤其是好的学校,为了争取好的生源,为了公平竞争,不允许考生在面试过程中带个人简历,不允许自我介绍包含有本科出身,甚至略过自我介绍这一环节,直接考查考生个人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说,导师招生都希望能招到那些优秀的、专业能力强的考生,那么对于普通院校本科出身的同学,他们会持有“怀疑”的态度,或者说想要看看你到底表现如何,直白点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专业素质如何一问便知。于是,在这样的考察下,有些确实专业素质不强的露出马脚被淘汰,心里当然会不舒服,于是“被歧视”就深深的烙在心里,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二、如何正视“歧视”这个问题1、首先,正视自身实力,合理择校。对于所有考生来说,选择学校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清楚自身实力,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好学校谁都想考,但不是谁都能考得上。如果好高骛远选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名校,能不能过初试线还是一回事。那如何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呢?查看学校历年报录比情况主要是看一下每年报考人数。如果每年报考人数都很多,但是一志愿录取的人却很少,并且一志愿录取的人分数都不高的话,那么该学校可能存在压分情况。这很明显是在给优秀的调剂生留地方,所以,谨慎选择。查看总分成绩组成比例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组成,初试成绩不存在歧视不歧视的问题,面试可能会存在。所以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可以选择报考初试成绩比例大于复试成绩比例的学校。比如最后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占比70%+复试成绩30%,这种更多的拼初试成绩,相对公平很多。查看学校复试成绩组成比例通过查看报考院校的往年复试通知,里面会公布复试成绩计算方式。复试成绩一般由面试成绩、口语成绩、面试成绩组成,可以选择面试成绩占比较小的学校。查看学校去年接受调剂的方案如果调剂方案中写着只接受985/211本科生调剂,或是标明985/211学生有优待的,并且最终拟录取名单中大部分录取学生都是调剂进来的话,那么可以看出该学校走的是大量接收考名校落榜且本科好的调剂生路线。直接问上一届学长学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问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询问有几位是双非院校考上的,这一招最直接有效。2、其次,努力复习,尽全力做到最好,用分数来弥补“出身”。对于“本科歧视”这一点大家不要咆哮,毕竟老师也不是神仙,绝对的公平公正也不可能。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老师,你肯定也会对本科较差的学生抱有怀疑。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初试、复试做好充分准备,拿出实力给老师看,如果你表现优秀,老师们会不要你吗?对于同学们来说,初试和复试一样重要,现阶段的目标是先过了初试,认真备考,打下扎实的基础,把初试的分数往高了考,现在的任务就是全力以赴准备初试!如果初试你能考400分以上,你已经获胜一大半了!有句话叫“想要考上研:要么初试分高不可比,要么复试表现的无可挑剔”,如果你什么都不努力而在这里徒担心被歧视,那你注定是被淘汰的那一个。所以,加油吧,大学的出身已经无法改变,能改变的是你考研初试的成绩,和你复试的表现,趁现在还有时间,拼尽全力做到最好,不给别人挑刺的机会,不给自己留遗憾!20考研人,加油!更多考研择校选专业分析戳↓

生死斗

2本的学生想考研,考上985、211名校真的很难吗?

2本的学生想考研,考上985、211名校真的很难吗?最近我思考这个问题很久啦,普通2本的学生,毕业后, 如果没有关系。很难找下好的工作。就像我的本科院校,是一个普通的二本。一般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的话没有什么好的单位。 大部分的单位都是工厂,还有一些培训机构,要么就是一些销售机构,都是私人单位。而且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去一些私人单位,还有一些工厂啊。工资也就一般。而我们学校很多同学在大三的时候,都会选择考研。来进入名校继续深造。那么问题来了,普通二本的学生考上211、985的研究生,真的很难吗?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同学的困惑。第一、在我看来,虽然你的本科是二本,并不代表你的能力只是二本实力。由于高考的地域性,不同二本之间的差距也有点大。第二、事实上,211和985在不同的地区的实力也是不同的。因为211大学也分为三六九等的,相对而言,地区越偏僻,经济发展越不发达,教育资源也越少,则考试的难度就越小。一般来说,二区的211比一区的报考难度简单,西北、西南地区的211比北上广的211简单一些。第三、 考研与高考有本质区别,即考研没有地域差异,更重要的是研究生考试中同一学校不同专业之间的难度差异非常明显。例如,某211、985学校,热门专业招10个人,可能就有100人报,甚至更多,但如果是一个冷门专业,它可能会在网上招收调剂。这就取决于你是看重学校的名气还是看重专业实力。那是不是二本的学生,考上985、211名校真的很难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果你每天都努力学习,认真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选择院校和专业,然后充分了解目标学校专业的招生信息和参考书目、考试范围等,最终就可以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最后一句话,如果你想考好学校,忘记自己的之前,把握时间,一万年太长了,只需把握今天,只要你现在能努力学习,一切都可以在未来实现。

还魂记

二三本院校考研录取率有多少?

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刚刚结束,很多人都正对成绩翘首以盼。尤其是2019年考研的人数再创新高,使社会对考研的关注持续升温。也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到近几年社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为什么二本、三本沦为考研基地?”甚至曲阜师范大学、烟台大学、聊城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被网文戏称为“全国四大考研基地”。很多人好奇,所谓的“二本三本甚至专科生”的考研概率有多大?近期,察言观数拿到了2所高校的2018级研一的入学数据,以此做一个学缘结构的分析,希望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A校:社科类211院校,每年全日制硕士招生2300人左右,其中专硕1800人,软科排名在50左右;B校:理工类211&985院校,每年全日制硕士招生5800人左右,其中专硕3300人,软科排名在20左右;A校+B校整体算作一个学校的话,综合排名大概在30-40名,且覆盖除医学和农学外的绝大部分学科专业。为保证隐私,以下统计数据均为合并计算:一、总报考人数为31976人,录取人数7857,报录比≈25:1,即4%,这里面含包含了推免+统考,如果仅算统考的话,报录比会高很多。二、学缘结构可以看出:1、普通一类和二类本科在生源中占比最大,达到67%,是两校录取的绝对主体部分;2、211及985院校占比在25%左右,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校”的整体层次较高;3、来自独立院校的生源占比5%,同等学力1%不到,但由于这两所学校属于国内较顶尖高校,因此占比相对较低;普通学校至少在7-9%左右;4、国外(境外)本科毕业回国读研为2%左右。注:不包括港澳台专项和外国人来华读研等。以上分析仅作为部分院校的案例素材,无法代表个体实际情况。本次数据量较大且复杂,归类过程存在可接受误差,但对结果无较大影响。接下来我们会做博士入学生源的结构分析,敬请关注。

青青之麦

从普通二本考到普通一本研究生,还读吗?这两点你要看清楚!

从一个普通二本考研考到普通的一本,就观察号来看,你本身就已经不普通,不要让“普通”这种字眼困住自己视野,阻碍自己的发展,也许有人说,不是211/985的研究生还有啥意思,那对于211/985的学生如果没有考到国外的研究生,我们是不是我要说一句国内的研究生有啥意思?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就像今年1000多万的高考生,又有多少进到了985、211、双一流高校,大部分还是在普通高校就读,因此,观察号认为,第一你要考虑自己到底有没有进步,是否已经尽力了?第二,考上之后,不在于有没有必要读,而是你读完之后的成绩如何。1、 考研的现实大家都知道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激增了50多万,接近290万,估计2020年破三百万应该很轻松了,但对于考生来说确实一个噩耗。另一方面,虽然大家从网上看到2019年985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大部分还在扩招,最多的超过6000人,但是这里面已经包括了非全和推免的考生,所以对于统考的学生来说,想考985和排名靠前的211的高校研究生,竞争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话说回来,全国不过百余所985/211,而公办本科院校800余所,并且985/211招生人数、培养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大部分研究生还是在双非院校就读,仅从这一点来说,能够成功上岸就已经不容易了。那就读双非院校是否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将来就要被淘汰而失去了读研的价值?并不是,我们来看看读研的意义。2、 读研的意义如果你有名校情结,认为必须要通过考入985名校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只有985名校才能满足你求学的需要,那么你就要坚定信念,及早准备,全力以赴。2019年考研录取结束后,研招网对考研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为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和专业前景而选择考研的学生占到了调查人数的61%左右,热爱科研的考生仅为12%,换句话说,大部分考生考研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不论是你读985还是211或者是双非院校,关键在于你经过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是否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如果除了一纸文凭再无收获,名校对于你来说真的是个“名”而已。此时有人又会说,硕士毕业后找工作还要看本科学历,读个破普通一本有啥用?有没有这种情况,有,我不否认,但是不是所有的单位都是这样,并不是。观察号认为,学历可能真的对某些人来说并不重要,但是在这个阶级固化的时代,除非你有一个马爸爸或者你有一个经常谈小目标的王爸爸,否则,对于普通人来说,学历仍然是逆袭的最佳途径之一。刚刚我们也说过了,2019年290万考生,上岸的也不过70余万人,对于本科不好的同学来说,我认为读研能够让你拥有更多的向优秀人士学习的机会,站在比原来更高的平台,拥有比原来更开阔的视野,记住这样一句话,不是每个人都有再学习的机会!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百家等你。如果我的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米妙

二本的考研生,读研之后会与一本考研生不同吗?这四点很重要

二本的考研生,读研之后会与一本考研生不同吗?这四点很重要。2020年的在校考研生已经超过了三百万人,学历成为了找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很多的学生在考大学的时候,存在一些发挥失常或者特殊情况,然后就进入了一个不是很好的二本院校。其实这一现象是很比较普遍的,高考对于学生的考察是朝着一个多方面的能力的考验,所以说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二本院校和普通的一本院校考研人数都是有一个递增的趋势的,这两个不同的第一学历在以后的生活会不会有一些比较不好的影响呢?下面请大家来和小编一起来分析一下吧。1、确实存在一定的歧视的现象第一学历虽然在考研之后都有了研究生学历,但是每个人的能力有多有少,一般的二本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氛围、学生的自制力也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一般的用人单位比较倾向于对于高学历研究生的招聘。而且还有免推生(学习成绩优异的应届毕业生,不需要参加考研,直接被大学推荐去读研究生)。所以说如果我们在求职中被拒绝,有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第一学历受歧视,还可能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自己的能力不够好。2、考研是公平的,竞争也是公平的其实来自二三本院校的成功者也是有很多的,毕竟985、211等这一类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是有很多的学生实现了学历上的逆袭,而且一般的名校的研究生在就职方面基本上职位和待遇都是差不多的。对于这一类的研究生来说,一般的重点大学他们的选拔制度都是十分严格的,如果能够取得了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学位,这个学生的能力就是毋庸置疑的。3、本科学历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如果对于两个同样的求职者,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差不多,最后的决定性因素可能就成了本科学历的高低。这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不公平的地方,但是一般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来说,其中一本二本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因为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人都是十分的有能力的,但是这样也是一个比较决定性因素,各方面条件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学历就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4、虽然这一现象存在但是并不普遍考研被戏称为“二战”就意味着这是一个继高考以后比较重要的考试,对学生来说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对于研究生学院的学生们,他们都来自于不同的地方,而且他们的能力也差不多都在一个水平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存在一些歧视,但是也不排除一些人对于自己的本科学历有一定的优越性,毕竟这种人在少数。其实读研究生最主要的目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为某一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任何一种竞争都会存在公平与不公平的讨论,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拿着自己的成绩与能力和别人做比较,但是没有谁有资本去嘲笑或者歧视任何一个人。其实在某一方面来说,低本科学历高研究生学历更加的优秀,他们在一个不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不是很好的学习氛围中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与自己的自制力获得了高等学府的研究生学历。他们要付出的比那些高起点的本科生要多得多,他们也会历经一些痛苦与努力,才能够获得了自己的成就。所以每一个努力的人取得的成功都是值得敬佩的。

猎云号

一本和二本院校学生,究竟谁是考研主力军?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文|冷丝栏目|考研准备冷丝先说明一下,本文所指的本科类型主要是本科批合并后的一本和二本概念。其中,目前的二本院校主要指的是本科批次合并之前的三本院校。其实,我们不用回避这个话题:本科出身确实影响到学生考研最终的结果,至于影响到哪些方面,这倒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考研学子,尤其是那些来自于二本院校的考生,他们也许对未来的考研满怀信心。考研学子的家长在这方面表现较为理性和冷静,他们对考研学子认识到位:高考时成绩就不是特别突出,竞争力当然比“985”“211”高校的学生有差距,考研能够成功固然很好,没有成功也不必灰心丧气。那么,到底哪个类型院校的学生是考研大军?与重点高校的考生相比较,二本院校的考生考研有何劣势?这些劣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难道仅仅是本科院校的层次差异一个等级吗?在考研录取的实际操作之中,二本院校考生是否被歧视?

其合昏昏

考研同学多来自二本三本大学,那么,一本的同学都去哪了

距离今年考研的时间只有十几天了,上百万的考研大军即将走入考场。在这些考研的同学中,我们惊奇的发现,985和211考研的同学很少,几乎都是二本和三本的同学,特别是二本院校的同学,几乎占据了考研生源的一半。我们不禁想问,一本的同学都去哪了?为什么在考研的考场中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每一年的考研人数都在增加,但重点院校的同学考研的人数却不见增加,反而却感觉越来越少。曾经在网络上面热议过一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一个很普通的二本院校,地理位置也不好,它每一年考研的人数和比例都非常大,上线率也很高。甚至被网友们称为考研神校。其实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地理位置不佳,再加上二本的学历竞争力不强。学校还有很强的学习气氛,所以许多同学选择考研这条改变命运的路。相反,一本院校考研的同学则没有那么多。原因有以下几点:1、越是好的大学,保研的比例就越高。例如一些985院校,保研的比例高达20%以上,甚至有将近50%的。有读研意向的同学大多数都获得了推免资格,自然考研的人就就没有那么多了。2、竞争力强,就业情况好。在一些名校,我们经常会听说这样的现象,学习最好的那部分同学就业,学习成绩中档的同学保研,学习最差的那部分同学才会选择考研。事实上也真的是这样,比如985的电子科技大学,许多专业的本科生已经供不应求,并且有着极高的工资待遇。在一些企业人才招聘的态度上面来看,他们更看重本科毕业于哪所大学,名校的本科比名校的研究生更具有竞争力。3、一本毕业生比例较少虽然985和211高校的同学竞争力很强,但是一本院校在所有大学中占比还是相对较少。多数的本科毕业生还是普本院校。由于这样的几个原因,一本院校同学考研的自然就很少了。考研这条路,特别对于二本和三本院校的同学来说,是一条改变命运的路。既然考研的竞争对手很少有一本院校的学霸,自己所面对的更多的是同级别的对手,所以更应该充满自信,多一分努力也就多了一分可能。

其死可葬

本科就读一本,为求稳考研选二本,合算吗?

最好不要,考研求稳也不能降低太多呀,考研择校多是平行或是提升1-2个档次的。这样的降维打击也会让导师迷惑。从读研的环境来看,不同层次的院校科研经费,活动、各种支持也是不一样的,越是靠前的学校,在培养研究生上面投入就越多,学生可以获得的支持、经费、资源也就越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选择考名校的原因。考研也是为未来工作做积累,做准备。因此,在选择考研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下未来的就业方向。如果想去大城市的话,可以选择经济发展好的城市如北京、上海。从每年那么多人报考就可以看出名校的吸引力了。降维考研值得与否需要结合自身综合能力,如果平时成绩就不错,可以获得奖学金,甚至名次较好,那么在考研报考的时候可以尝试报下211院校,虽然平时的考试和研究生考试有所区别,但是既然是考试,考的就是你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平时考得好,说明学习能力也是靠前的。如果上大学后,连跟上本专业的专业课都很吃力,考试都靠考前的考试周来冲击及格线,那么,建议打消考研的念头,并不是说不能考研,而是这样的学习态度,去考研也是浪费时间,难有成就,这样的话,还不如早点去实习,就业时找个好工作。我们可以假设下,如果第一学历是一本、硕士学历是二本,在就业的时候大部分人会更加关心最新的学历,硕士的毕业院校专业,而二本的硕士学历在就业市场上其实并不占优势,在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私企的招聘中,占优势的分别是985>211>一本>二本,可以说是鄙视链的最末端。如果硕士毕业相考博的话,落下的这段距离将会更加难追平,二本的硕士,考博就更难了,在考试中也不会占据优势。考研是选拔性考试,因近年来报考人数连年攀升,报录比已由过去的3:1变成了4:1,好学校、好专业甚至达到了10:1的报录比,考研失败率不可谓不高,多数考上的都是二战成研的,因此,想要降维考二本,保证考上的几率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论考上什么样的学校,有书可读,有学可上,起码可以延迟2,3年的毕业时间,并且还能升级学历。也不能说这是一种损失或是不太合适的选择,应该是一种退而求其次吧。只是缺少了年轻人的冲劲和锐气,不会被很多人理解和赞同,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好。

顺之则成

2本出身、985研究生毕业和985本科毕业哪个更厉害?网友:差太多

随着近年来考研人数的暴增,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考研作为自己大学毕业的出路之一,尤其是普通院校的考生,将考研进入名校作为弥补自己高考失利的途径,并占据了考研界的半壁江山,当然每年普通院校的考生进入985高校的学生也很多。大学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2本出身、985研究生和985本科毕业哪个更具竞争力?首先,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第一学历。第一学历现在,很多的大型企事业在招聘中都会注明本科985、211工程大学毕业,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本科出身不好而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毕业生连投简历的机会有没有。确实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相对于高考考了600多分的考生和高考500多分的考生,600多分学生在学习能力、效率,甚至智商方面都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并且经过4年不同师资、学习氛围和学校基础设施的影响,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普通院校的学生与重点大学的考生可能差距会更大。从这一点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985学校出来的学生在大比例上比普通院校的学生更优秀,也更具创造力。其次,我们也需要看到二本学生既然能够考上985大学研究生,也同样证明他们是普通院校学生中的佼佼者。考研考研是一个苦行憎般的经历,考生如果想要从众多的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那么他的毅力、学习能力、自制力都也同样得到了证明。我们常说:最可怕的人不是那些一蹴而就的成功者,而是那些默默无闻、永不放弃的坚持者。对于二本院校的考研人来说,既然敢于报考985大学研究生,在一定就反映了考生自身所具有的一些属性:有理想、敢拼搏。对于这种学生,不正是企事业需要的吗?最后,我们来说一下二本出身、985研究生与985本科生创造价值的差异。大学生就业单但就创造价值而言,两者并没有什么可比性。对于一些企业岗位而言,研究生学历并不能够直接创造利润,往往研究生与本科生处于同一起跑线,这个时候,研究生学历并不比本科学历含金量更高。而对于一些工作岗位而言,对员工的逻辑能力以及知识储备要求特别高,这个时候即使再好的985本科生都比不过普通院校的研究生。大学生综上:二本出身、985研究生与985本科生的差异或者说是竞争力,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就业环境以及就业岗位来评判,如果单纯的进行比较是不负责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当然,不管是985本科生还是2本出身,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都是非常厉害的。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你是否认为两者差距很大呢?欢迎你的留言。

彗星日

研究生扩招18.9万,5所2本考研“神校”,3所来自山东

随着今年研究生初试成绩的发布,以及18.9万研究生扩招喜讯的正式落地,参加今年研考的同学们,都开始耐心等待起国家线的发布。研究生的扩招,对于今年的考研同学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原本不能成功“上岸”的同学,也都会因为扩招,拿到今年研究生的门票。不过对于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研究生的扩招再怎么都不可能赶得上趟。赶不上趟没关系,只要在高考中发挥出色,同样也能获得很好的机会。当然,也有一些考生并不能进入名校,只能考入二本。考入二本的同学,读研究生的机会就小了吗?5所2本考研“神校”,3所来自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提起考研“神校”,那就不得不提曲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在二本高校中,就是江湖中考研“神校”的王者。根据学校2018-2019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曲阜师范大学的考研率达到了27.69%,保研率也有3%。作为一所拥有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二本高校,曲阜师范大学在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学、物理学、体育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上有着不错的实力。聊城大学比起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的知名度要低了不少。可是聊城大学的学生们在考研上却不含糊,根据学校2018-2019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聊城大学的考研率达到了26.79%,同时也有1%的保研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物理学等专业是聊城大学较为强势的专业。烟台大学在考研上,烟台大学也有着不错的考研率。根据学校2018-2019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烟台大学的考研率达到了25.24%。现在的烟台大学设有22个学院(部),65个研究院所,66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应用物理学、药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学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原名开封师范学院信阳分院,虽然学校的建校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却一直不错。从2019年开始学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专业已经纳入到了河南省本科一批招生。根据学校2018-2019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信阳师范学院的考研率达到了19.84%。除了两个纳入一本的专业,信阳师范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生物科学、英语、教育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上实力不俗。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盛名之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考研率比起前面几所高校要低了一点。根据学校2018-2019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考研率达到了16.35%。虽然考研率比起前面几所高校要低一些,但是学校已在慢慢向一本招生跨进。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专业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今年的高考学子还迟迟不能复课,最后的复习冲刺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不过不管怎样,高考就在前面,今年的高考很难,但再难也要勇往直前。研究生已经扩招了,未来的专科也将会越来越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