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或者平时复习总结黄幹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或者平时复习总结

语言学纲要一、选择题1、语言是什么?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所服务的词语和规则。2、风风火火、拼死拼活等属于惯用语。3、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是理性意义。4、六书包括什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没有“拟声”。5、区别语义:音色、音高、音强、音长、没有“节奏”。6、“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言”指的是言语。7、下列不属于借词的是?袜子。8、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是?乔姆斯基。9、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得语言是共同语。10、语言学三大发源地?中国(文言文)、印度(梵文)、希腊—罗马(拉丁文)。11、有关语言的理性思考是从各个古典文明形成的时期出现的。12、语言的构成体系:语音、词汇、语义、语法。13、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内容。14、运用语言交际的阶段:编码—发送—传递—接受—解码。二、名词解释1、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和其中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2、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抽象思维,也称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或统称为思维活动。3、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不同,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一般简称为“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4、语义场—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就叫“语义场”。5、派生义—直接或者间接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三、简答题1、人类语言的起源必备哪三个方面的条件? 生理、心理、社会。(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2、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的关系?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和人的主观认识之间不是完全相同的。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非常复杂的,具体的发音人人不同,一个词具体的表达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说话”一词,不同的人可以在中间加入不同的助词“了、着、过”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语气词“呢、啊、嗯”等。而把这一词记录为“说话”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概括。语言学家研究的只是经过语言学家主观概括和不同程度上理想化和简单化了的语言。语言学的研究就是要拉近我们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的距离。3、外族书面语的层次?三种情况:(1)同居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人口较少、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往往借用文化上占优势的其他民族的文字和通用书面语。比如我国的壮族,历史上很长时期借用汉字并以汉字作为自己的书面语。(2)借用其他国家的文字和书面语。比如日本、越南、朝鲜历史上曾长期以汉字、汉语作为自己的文字和书面语。(3)因战争被其他民族征服,一段时期内以他民族的文字和语言作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官方语言。比如英伦三岛曾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情况。4、试论音位的性质?(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四、分析题1、会话的原则。(P156)【I】合作原则包含以下四条准则:(1)质准则 关注话语或信息的真实性。包含两条次准则:①不说自知虚假的话语或提供虚假的信息。②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语或信息。(2)量准则 关注的是话语的信息量。①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要的。②不提供交际外的额外信息或少提供信息。(3)关系准则 关注所提供的话语或信息是否有关。(4)方式准则 关注所提供的话语或信息是否清楚、明白。①避免晦涩。②避免歧义。 ③要简练,避免罗嗦。 ④要井井有条。【II】首先,会话双方要使自己的话语有参与和交谈的共同目标或方向;其次,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交谈目的的所需要信息而同事不要包括多于需要的信息;另外,社会文化所决定的得体原则也在日常会话中起作用。2、分析字(声符+义符)。形旁的作用是提示字的意义,声旁则是提示字的发音。例如:晴:声旁为青,形旁为日;烂:声旁为兰,形旁为火。3、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4、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1)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是书面语。(2)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3)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4)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5、语言演变的原因。(1)社会因素【外因】①社会发展带动语言的发展。②社会的统一和分化导致了语言的发展。③社会的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2)心理因素【外因】思维是诸多的心理因素中对语言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3)语言结构要素互相影响【内因】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它内部的各要素经常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一个要素因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平衡受到破坏,其他各要素就得随之做出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打破—平衡模式的不断出现,就促使语言不断地发展。6、语体色彩的含义及主要类型?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存在于人与人交往的一切环境之中。为了保证语言表达同交际环境相适应,人们会根据不同交际环境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而使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显现出不同的状态,产生与特定交际环境相关联的变体,这种由交际环境达到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体和书面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类型。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日常交谈、比较口语化的文学作品和一般文学作品的对话描写中;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经常用于书面写作和比较庄重、正式的交际场合。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卜之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一个二本生的逆袭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感谢鹿鸣文学考研论坛的师兄师姐的帮助,经历了考研这场“腥风血雨”的洗礼,终于展开怀抱拥抱我理想的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收到拟录取通知已经过了很久了,至今还觉得像梦一般的不真实。我是普通二本院校学生,一战北师,回想过去备考的日子,受到了学姐们不少的帮助,现在想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对于考研,真的感触太多。我是大二时候备考的,是因为一个老师,她也是毕业于北师大的这个专业,后来有一次上她的课的时候,我问她,老师,你觉得我是学英语好,还是教育好(我本科教育)。她说,我觉得你可以试试我这个专业,到北师来。可是,我是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直奔985高校,我自己都怀疑我自己是否能真的考上。可想而知,老师的那句话在我心里得造成多大的阴影呀(哭) 。但是我还是说,行,那我试试。老实说,我真没把握,也没有想过一次就会成功。我记得之前看到一个学长的帖子说,选定北师这个学校,意味着你要二战,甚至三战,是没有退路的一个选择(因为北师之前把初试的分数很低,但后来慢慢就松了一些)。但就我自己觉得,人一辈子那么长,假如我们活到80岁,那么你花两三年的时间去追求一个特别想要的东西,并且这个东西会改变你的人生,那倒也无妨。(可能因为有时候我过于乐观主义,所以说的话难免有些鸡汤), 并且我觉得,信念这个东西很重要。以前有句老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放在考研上,我觉得,必胜的信念是成功的一半。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想着成功,同时,你还得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如果这一次不行,我还会再来第二次,就是要有这么一种非他不可的决心。如果这个你有了,那么,剩下的就只是好好准备,好好看书,然后等待最终的结果。很多学妹都问我说,学姐我觉得好难,我觉得我不行,会一度陷入自我怀疑和迷茫的怪圈中。这很正常。我也经常自我怀疑,并且一度压力大到连续一个月失眠,晚上一闭上眼就想着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想着别人会笑我多么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一想着就睡不着了。(笑) 所以,如果学弟学妹觉得怀疑自己,觉得迷茫,不要怕,不要担心,这个很正常。我不懂怎么去调节,但是我知道,恐惧源于未知,最好的打消顾虑的方法,就是你切切实实去做它,一旦迈出了第一步,一切就自会迎刃而解的。对于想要考研的同学来说,其实确定目标非常重要,其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身的能力、专业方向是否适合自己、目标院校的出题风格自己是否能驾驭、竞争是否公平、历年来录取情况、自己对于未来的规划等。北师作为双一流、985、34所自划线院校,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比如英语专业口语不能太差,但值得庆幸的是出题比较有水平、竞争相对公平、可以凭借自身实力考取。所以,如果你也有意向报考北师大,那你就放手一搏,不要想得太多,想太多反而会阻挡你前进的步伐,加油!由上表可以看出:文学院和汉语文化学院两个学院都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生,我报考的是文学院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它所考的公共课有(101)思想政治理论和(201)英语一,专业课一是(727)现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专业课二是(937)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北师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初试科目解析专业课复习时要有长期的复习计划,比如说分几轮复习,每一轮大概用多长时间。不要试图一天之内看几个专业,尤其是第一轮复习时要切忌。怎样有效安排复习计划、如何把书看厚再把书看薄、如何处理专业与英语政治的关系等,这些事情当然因人而异,作为一个过来的考研人,我只想用让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提高备考效率。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我的备考方法,大家可以从中借鉴,少走弯路。第一阶段,在8月份之前,四本专业书应该地毯式过一遍。研究生院推荐了几个版本的专业书,我的原则是以北师的版本为主,其他的为辅。即重点看王宁老师的《古代汉语》、周一民老师的《现代汉语》和岑运强老师的《语言学基础理论》。王宁老师的古代汉语没有王力本古汉那样通俗易懂,没有一定古汉基础的同学第一次看会非常艰难,所以大家看第一遍不会很快,要做好这个心理准备。王宇《古汉》和王力《古汉》以及其他版本的古汉教材有明显不同之处,其特色在于:①通论和文选分开编排,通论是纲,文选是语料,二者是交叉联系起来的。②文选部分,除了今人注释之外,还选了一定量的帯古注的原文。③王宁版教材采用词汇语义中心来编通论,重视汉字构形理论,重视本字本义,这也是研究说文出身的章黄学派的一大特色,所以大家在看文选的今人注释时,要特别注意各种注释方法和术语的使用,北师的教材尤其注重注释用语,这些用语在文选中就是一个标志,指出本字、通假字、母字、分化字、异体字。王宁本《古汉》还可以配合张之强本《古汉》来看。在王守本中,语法部分的虚词是按横向编的(即词类);而张本的虚词则是按纵向编的(即一个词的各种词性)。二者极为互补,又同属章黄体系,对照看有助于我们形成一个对虚词的整体框架。现代汉语和语言学的复习相对古汉要轻松一些,因为没有那么多古文去逐字逐句地分析。其实,现汉和语言学的内容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内容实质是一样的,概念有宽窄精细之分:语言学注重理论(语言方面),研究较深入宽泛,定义精准,也更细致。现代汉语注重应用(言语方面),对相关概念不做深入探讨,只及面上,更多研究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对运用结果进行分析。二者关系是:学好语言学可以很好地指导各门语言学科的学习。答题时请注意二者的区分,不要相混,相通处可共同用上。我的建议是可以将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结合参照地复习。同时,看书的时候要好好做课后习题,这些习题很多在书上能找到答案,也有部分取自真题。这里再强词一点,8月份之前要把三本教材过一遍,不是浏览,而是地毯式。任何一个边边角角都不要放过,即使有问题,也可以先做记号,以便后面复习中进行补充。第一遍很重要,这一遍的基础不打好,后面的漏洞会层出不穷,切记。第二阶段,9-11月份。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题,做各种练习题、分析真题。这里要强词的是,在考研中,真题的重要性是和课本并重的。分析真题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命题风格、了解命题思路、掌答题规律。我当时说得夸张点,真题做10遍都不算多。当然,这10遍你是一套一套做还是一题一题做,那就因人而异了,主要强调的是对真题以及真题答题思路的理解。当然,做题不代表不看教材不看参考书,做了题最好在教材上有所标记,我是做小纸条和笔记本。把每一次的做题心得、出错的地方、以及看别的教材中有关这个知识点的另一种解释都记下了,等到了最后,你的笔记就是一部个人秘笈",做真题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发现规律。比如古汉的名词解释,往往隔4年就可能有重复;大题也可能重复。而掌握了规律最现实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根据地推断今年的某个考点。第三阶段,12月份。这绝对是一个异常繁忙的月份,因为英语和政治的冲刺阶段也在这个月。不管怎么样,对于考这个专业的同学来说,靠英语和政治大比分领先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是专业分数相差悬殊。凡事要有取含,不能指望自己每一科都很强大,如果是,我恭喜你,如果不是,我会选择把重点放在专业上。临考阶段,月初。这个阶段时间短、压力大,眉毛胡子一把抓肯定会崩溃。我的建议是重点突破。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大家脑子里的东西一定已经多得塞不下了,在这仅有的10天左右的时间里,应该把重点理清框架。对于专业课来说,重点和框架都在目录里写得很清楚。当你翻开目录的时候,如果眼前一团黑,请再把书大致翻一遍;然后慢慢往目录里填充细节,还要查清补缺。总之,以上说的是供你们备考的复习计划,具体实施还是因人而异,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我的宗旨是先把书看厚,再把书看薄,不带悬念上考场。就先分享到这里吧,我手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考研资料,大部分是自己整理的,还有当初准备考研时候各种渠道搜集的,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可以到鹿鸣文学考研论坛找我。

里程碑

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参考书目

202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参考书目关注微信公众号:致硕考研一、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考试科目① 101政治② 外国语(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243法语、244德语、246西班牙语,选一)③ 731 语言综合卷(古、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④ 931现代汉语三、参考书目初试用书: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008年。2、语言学概论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修订版),中华书局,2011年。复试用书: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2008年。3、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4、陈章太《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语文出版社出版社,2006年。

第三极

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参考书目-报录比-分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参考书目-报录比-分数线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01方向为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02方向为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40法、241德选一③705语言学理论④805综合考试[语言1]更多资讯公众平台:致硕考研研究方向:01应用语言学02对外汉语教学03语言信息处理该专业参考书:专业:叶徐版《语言学纲要》、岑版《语言学基础理理论》专业:黄廖版《现代汉语》、邵版《现代汉语》、王力老师《古代汉语》(一二册)该专业复试参考书:赵金铭老师《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二(对外汉语教学方向)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 方向一(应用语言学)和方向二(对外汉语教学)初试试卷一致,统一划线,分开复试。每个方向各录取 5 人左右,此外方向一每年有推免名额,方向二没有推免。试题难度适中,大多题目较常规,比汉硕要背的知识点少,需要理解的内容多。近年复试分数线:2019年 363分 5人2018年 365分 6人2017年 368分7人其中少干1名复试专业课基本情况:考研初试报录比:据说是三十几个报考(官方不公布),只知道最终进复试的每年都是 7 个左右。考研复试报录比:7 个进复试,最终录取 6 个左右,每年不稳定。复试笔试分值:各项折合成总成绩计算是:初试的 1 分=0.1 分,复试笔试 1 分=0.2 分,面试 1 分=0.25 分,英语口语 1 分= 0.05 分。复试刷人情况:只刷一两个。复试其他情况:复试要带科研设想。

爱之涡

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人文学院:语言学、历史学、中文,值得一看

考研的最后一个考验:考研复试大战, 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来看看华中科技大学师哥师姐们分享的考研复试经验吧!今天推送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的考研面试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1、复试流程华科语言学的复试有三个部分:1、专业课笔试2、专业综合面试3、英语听力口语面试02、专业课笔试前两个部分可以放在一起准备,总结来说就是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关于语言学专业的复试,去年的时候,学院官网上没有给出复试的范围和参考书目,所以以下经验仅供参考。我在准备复试的时候还是以初试的内容为主,以研读语言学导师发表的论文为辅(读主要老师的论文甚至专著,提炼观点,进行系统记忆)。还有一点,就是要密切关注与语言相关的一些时事热点并提前想好你所持有的态度及原因。复试专业课笔试的题目与初试相比,难度有所提高,不同于初试识记类的题目,多是具体的分析语言现象的题目,考察将语法理论实际运用的能力。去年专业课笔试一共有三题,前两题是分析语言现象,一道现代汉语,一道古代汉语,第三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求你写一篇研究生学习计划安排。03、英语面试英语面试的自我介绍可以多在网上看看别人的,然后再写出自己的,内容与中文类似,最好也涉及到一些专业知识。还有一些常见的英语面试中的提问也能在网上查到,然后自己写出回答再练习至熟练程度。英语听力的练习我建议可以听托福TPO听力的lecture部分(有几篇是关于语言学的)。04、综合面试关于专业综合面试,我建议准备简历和本科成绩单,一一分发给评考导师(一般是六个导师)。发了简历之后,首先自我介绍,可以好好准备一下,把老师比较关注的、可能会提的问题自己先表达出来,比如,你的本科知识储备,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专业,你的科研能力,你的爱好,你以后的研究计划等等,这样自我介绍也比较充实。导师问问题的时间就相对短一些。导师提问随机性比较大,会根据你的简历和你的自我介绍提出一些专业相关的问题,如果本科有写过优秀论文就可以把导师的注意力引到这上面来。最后,导师可能会问你毕业论文写的内容,如果开始写了也可以准备好多谈一些,但我去年那个时候还没写完,就没有多讲。面试时间不长,每人大约八到十分钟。历史所01、复试流程报到验证—专业知识笔试—外语听说面试—专业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面试—复试成绩与入学考试总成绩公示—调剂工作与申诉处理—公布拟录名单—确定导师02、复试内容1、专业知识;2、综合素质和能力(面试);3、外语听说能力;4、思想政治品德;5、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两门专业课。03、复试形式1、笔试卷面分数100分。笔试考试科目为《中国史基础》(去年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占60%,中国近现代史占40%),题目类型为简述题和论述题。基本参考书目为目前通用的相关教材。笔试答题时间:2小时。2、外语听说测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与专业复试分开进行,对每名考生单独进行听说能力测试,时间约为8分钟。具体做法和要求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英语听说测试实施办法》执行。3、综合面试比较侧重对考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测试。形式:考生与复试小组成员面对面交流,同时,对思想政治品德进行考核,着重了解考生对一些重大事件和热点现象的看法和认识,并对考生的专业思想和治学态度进行必要的考察。时间约为20分钟。04、复试经验首先要谈的是英语面试部分。英语需要准备一段自我介绍,不论是何凯文或者是其他辅导机构都会有复试的模板,可以参照并形成自己的版本。自我介绍大概包括自己的本科毕业学校、家乡、兴趣爱好、考该校的原因等等,自己要提前准备一些话题,不至于临时慌场。我去年自我介绍背的不太熟,全程靠自由发挥(一部分是紧张所导致的,所以心态很重要)。自我介绍后是读一段文章,老师会问你问题,所以在读的时候你就得理解你读的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听力部分是比较简单的,听一段对话,语速有一半,难度与四级听力接近。专业课方面,基本的专业知识还是不能放松。大的历史脉络在复试前要理清。同时要注意心仪的导师的方向,老师的文章和该方向大家的书是要了解的。对基本史料和学术动态的了解是复试准备的重中之重。老师们都是很和蔼的,所以一定不要紧张。在面试中好好表现,对最后的成绩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要相信自己,好好准备。祝复试顺利,成功上岸!中文系01、专业笔试去年的文学类学术型笔试卷面为一道论述题,需要考生就题目写一篇小论文。题目考察的范围较广,会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有“结合所报考专业谈谈理解”的要求,需要报考不同专业的考生找到不同的侧重点并加以引申,着力点可以小而精,不必求全。语言文字类学术型笔试卷面为三个分析题和一个小作文,小作文要求考生结合报考专业谈谈读研计划和自己的想法,三个分析题考察分析具体问题的功力,也考察考生对学界的了解和学术研究意识。建议准备时多看本学科的经典教程类著作,关注教程中出现的问题。报考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考生参加专业型笔试,去年的笔试卷面为两道大题。一道大题要求设计教案;另一道是材料分析题,分析跨文化交际和汉语教学案例。02、专业面试面试中首先考生自我介绍,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介绍关于自己的本科学校、本科专业、个人基本情况、自己对报考专业的研究和研究计划等情况。老师可能会针对自我介绍中的一些细节提问,所以不要提及自己不熟悉的、把握不大的内容,或者事前做好充分准备,让自己的细节经得起推敲,成为闪光点。本科专业与报考专业一致的考生可能还会被问到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建议考生对一些个人履历资料(本科学校、本科专业、家乡等方面)有更多人文背景、专业背景上的理解。面试回答要实事求是,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要不懂装懂,切忌强行回答,但对于把握较大、自己有创新观点的问题,最好多谈一些。尽量回避冷场,答出自己知道的有关联的内容。在认真准备的情况下,自信沉着、踏实努力,以参与学习交流、接受老师指点的心态走进面试考场,相信考生一定会考出好成绩,成为一名准huster~(以上经验分享仅为复试当年的考生个人所得,仅供参考,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大言亦然

考研最难的4大专业,考过就是金饭碗!

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一直是经久不衰的热门专业。传统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期刊是我国传媒市场的中流砥柱,他们依然是新闻潮流的主角。现在新媒体迅速发展,新闻传播学本科毕业就业率相对较高。也正因为如此,新闻传播学每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众多,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用残酷来形容。在日趋严峻的本科就业压力下,很多人都纷纷选着考研,选择用读研的三年来规避就业的压力,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用三年的时间,来换取下一次的就业机会,到底值不值,难道研究生就没有“难就业”的压力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硕士这可能是清华大学考研最难的专业之一了,汇聚了国内最顶级的金融人才。五道口金融学院最近四年复试的分数线分别是405、420、395、388,今年虽然有一定的扩招,但复试分数线应该不会低于400分。目前的趋势就是初试可能专业课不会很难,但复试才是真正的战场。很多同学都是准备两年时间才考上的,专业课有10几门,复试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考过研或者没有考过研的同学,应该都多多少少了解,考研英语是很变态的(有时候,它更像是在考语言学家,而不是语言运用者)。但是,这些不能成为我们认为英语难的理由。那什么才是难的理由呢?食品安全与工程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话题,很多人会觉得这大概是一个新兴学科,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并不容易找到工作,因为本科阶段并不能学到这门学科的精髓部分。因此,继续深造也许是个更好的选择。我们都知道考任何一个方向的研究生,都会有相应的专业课,通过学习相应的专业课,就可以初步了解你是否有能力跨专业考研。但是转专业最难的不在于你大学学的知识和考研不相符,而是你大学的人脉在原专业,这意味着你少了联系导师和获得专业课重点的渠道。人文学科专业人文学科专业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产物的学科,即通常所说的文(文学、语言学)、史(历史学、考古学)、哲(哲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等,都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选择考研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秘密爱

2020考研:语言学二轮复习注意事项

已经进入到了10月中旬,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进入了语言学的二轮复习阶段。现在正处于一个复习的黄金阶段,只要利用好时间,掌握好方法,一定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接下来就说一下时间的利用和学习方法的问题。第一,时间的利用。不只是语言学,大部分学科进入十月份都进入了疯狂记忆和背诵的阶段。所以利用时间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在多学科的复习中平衡时间。一是可以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为自己的上限定一个总分。再将总分拆解成具体的分数,再将具体的分数拆解到每个科目中的具体题型中。以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为例,初试上线分数定为370分。那么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政治65分,英语二75分,两门专业课各120分。以专业课二为例,语言学部分总分50分,如果想达到120分的总分,也就是说语言学部分至少要贡献40-45分。所以说当大目标拆成了小目标之后,各科分配的时间也就相对确定了。考研是一个长板效应也同时是一个短板效应。所谓的短板效应是保证每科都过线,主要是针对政治和英语这种公共课。而所谓的长板效应是指将优势学科发挥到极致,主要是指两门专业课的分数越高就越能上线。第二,学习的方法。我们这里单指语言学的复习方法。从全国的语言学考情来看,语言学的考试都越来越难了。这种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考察分析能力的题目增多,二是语言学与基础英语等其他学科的结合内容增多。分析题,即essay题,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难以识别考察的知识点。比如:“If Aristole spoke Chinese, his logic would be totally different.”那么这道题是考察哪个知识点呢?实际是Sapir-Whorf Hypothesis的分析和应用。另外,语言学和基英等学科的结合,比如phonetic description正在逐渐淡出考研的舞台,但是这个知识点在以其他的方式进行考察,比如说给出一些单词,写出每个单词的IPA transcription。这实际也是对语音描写的考察。所以现在语言学的难度是从审题开始的。那么面临现在的考试要求,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呢?其实还是知识点的串联能力,将每一章的知识点整理成思维导图,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中,识别知识点。

二家之议

2021西南交通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成功经验指导

一、关于考研择校和定专业我选择的是西南交通大学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也可参考),2019年上岸的。之所以选择语言学专业,是我的职业规划就是要成为语文老师,中国语言文学类的几个专业中,我对语言学比较感兴趣。之所以选择西南交大,首先是地域优势,成都是天府之国,非常宜居,离我的家乡也很近,交大是211,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都很好。然后是一些比较实际的考虑,交大是工科专业比较多的学校,相对来说,人文专业又比其它文科学校好考一点。交大男生比较多,更好找对象,可以避免毕业后被迫相亲。报录比的话,没有公布,根据复试名单的考试编号,至少三百人报考,实际肯定更多,这是中文所有专业的。最后进复试52人,复试比应该是2:1,复试就是分方向进行的了,语言学方向共7个人进复试名单,6个录取了,还有一个同学应该是没来考试,我全程都没见到这个人。二、初试复习经验语言学/文字学专业的初试科目是646古代汉语、843语言学理论和现代汉语,英语一和思想政治理论,总分500。我初试总成绩是368分,其中646古代汉语115分、843语言学理论和现代汉语114分、英语一73分、思想政治理论66分。我通常会给自己设置一个分数目标,再根据真题把分数分配到各个题型。(1)英语一我是从5月份开始背单词的。完形填空难度大,性价比低,英语基础差或时间不多的,可以把复习重心放在其他部分。传统的篇章阅读理解有40分,分值最重,是考生最需要重视的部分。背单词我不建议用厚厚的词汇书,这样看着就很累,也不便于携带。用APP背单词,可以抽取碎片化时间,比如食堂排队、厕所蹲坑、晚上睡前几分钟都可以利用起来,单词可以二刷三刷。我是从暑假开始做真题,从年代比较久远的开始做,最近几年的放在最后当模拟卷。做真题不要执着于得分,要知道错在哪里,弄清楚每个选项的意思。题做得多了,就会发现,阅读常见的陷阱是选项和原文看起来单词一样,正好是错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换了一个说法。新题型的排序是最难的,技巧是先找出首尾两个,有then、so、 because、moreover等连接标记的肯定是中间的句子。做完之后,从头至尾看一遍是否通顺。翻译是翻译5个长难句,共10分。在练习翻译的时候,可以用真题阅读中的句子,正好两个题型一起复习。写作有一个小作文(应用文)10分、大作文(漫画或图表作文)20分。作文推荐李旭的作文书,里面的模板用词比较高级,背模板不要贪多,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用熟悉就可以了。(2)思想政治理论我高中是理科,政治基础差。报了个7天的暑假集训班,跟着老师把知识点从头梳理了一遍。从暑假开始刷1000题,第一遍是把答案写草稿纸的,这样可以二刷,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全程都跟的肖爷爷,1000题、精讲精练、肖四肖八,差不多就够了。肖四肖八的大题要全背,只背大纲。这样考试就有写的了。政治不用太早,暑假就差不多,但也不要到11月后才开始。重点还是专业课。(3)646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参考书是王力的《古代汉语》全四册,就是中文系本科的教材。此外,我建议考生自备《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买最新版的,复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可以查阅。专业知识的不要靠百度,上面有很多错误。古汉四册书的通论部分是必须全部掌握的,特别是古诗的平仄问题。古代汉语的题型有:给出一篇古文的节选,题目要求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型/古今字/通假字之类的,并解释。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标点并翻译基本是必考题,翻译文中的几个词,判断词性和本义。给出的古文一般出自《史记》、《左传》、《战国策》、《孟子》、《汉书》等等。比如我2019年考的就是出自《左传》的《宫之奇谏假道》。还会有给出十个字判断其造字方法的题(此题要求熟练掌握六书)。近年都有名词解释(例如:转注、右文说、浑言、四声别义等)。平仄问题会给一首古诗写出平仄,会用到平仄拗救。因为古代有入声,所以建议将常见的入声字记熟。近几年都有学者和著作对应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往年真题中出现过的。一定要背熟,注意不要把人名和书名的字写错。有时候会有简答题,复习的时候可以准备一个便携的小本子,把遇到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写下来,随时可以拿出来看看。(我当时有一个小线圈本,可以揣在衣服口袋里那种,正面就是名词解释题,反面就是简答题。吃饭排队或者在车上都可以背。)最后一道题是写作/论述。题目会给出一段名人的话,然后我们根据这段话写对语言学的启发。(4)843语言学理论和现代汉语这科的参考书是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还有张斌版的《现代汉语》。往年都是黄廖本的现代汉语,我当时也是用黄廖本备考的,但是到9月份交大又换了新的参考书。虽然换书了,但是影响也不大,因为两本书主要的学术观点还是一致的。考生还是要随时关注研招网和学校学院官网的最新消息。这一科有30分的名词解释题(具体分值每年可能不同)。就是书内书外的一些概念。是的,有书外的,例如话语分析、语言的谱系分类等等,常见的有零声母、外来词、混合语这些。简答题的分支也很重,2019年的是48分,一共6道题。主要出自《语言学纲要》,例如“词义派生的隐喻和转喻分别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这几年都有的题型是用国际音标注音,包含声调的,题目有时候会规定是用严式还是宽式。这要求考生熟记拼音对应的国际音标的符号,以及调值。有的句子中有语流音变的也要在记音中体现出来。有可能会有近义词辨析,一般要从词性、词义、搭配等几个方面来说,越详细越好。这个可以多看看《现代汉语八百词》。判断给出的语言片段是短语还是词,如果是词,说明构造类型。这需要熟系词和短语的区别,以及词的5种构造类型,黄廖本上的例子比较多。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基本是必考,题目一般不会说哪个句子有歧义,要自己判断,有歧义的要做多种分析,张斌版的教材有很多例题。最后会有分值较大的论述题,是分析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或者给定的题目进行分析。例如2019年的题是给了几组不同语言的句子对译(汉语、英语、法语、日语等等),然后总结几种语言在语法上的不同。这种题看似复杂,其实仔细看一下例句,就能很容易找出规律。每年考试的题型都不同,特别是语言学与现代汉语考试内容越来越细致,建议一个小知识点也不要疏忽,还有已给的现代汉语笔记和真题一定要好好掌握,因为很有可能考试中出现相同的题。三、复试准备经验2019年的文学类A区国家线是355分,西南交大不是自主划线的,但是根据复试比例划了院线,中国语言文学类的分数是365分。这里可以看到,我只超出分数线3分,在进复试的52个同学中排倒数第九,计划好像是招27个。当时都打算放弃复试了,想着去了也是炮灰。但是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还是去了,结果考上了,而且复试成绩很不错,后面会细说。所以说,到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啊,说不定前面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我去了复试后才知道,语言学/文字学其他几个同学差不多也是排在这个位置,因为复试名单是中文类所有专业一起排的,像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就有几个400分+、390分+和380分+的更是一大片,而语言学的题比较难,分数都偏低。那时候我就在想,还好我没放弃啊。复试分为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和英语口试。各项的占比可以参考去年的复试安排。交大中文系复试是不给参考书目和考试题型的,当时都是盲目准备。先说专业课笔试,语言学和汉硕的复试笔试题目相同,一张试卷有古汉、现汉和语言学三个部分。题目和初试类型差不多,但是感觉更难了,不知道是不是心态的问题,满分100,最后考了七十多分。这部分的准备可以借鉴初试,把初试的资料拿出来背一背。专业课面试和英语口试是同时段进行的。根据名单,专业课从前到后开始面试,英语从名单从后往前。专业课面试是各个方向分开的,语言学/文字学一起,教室四五个老师。其他人都在走廊,会有助理(一般是学长学姐)提前叫名字做准备。专业面试是先自我介绍,这个部分建议多说一下自己的优势,例如科研能力啊、得奖情况、专业背景之类的。接着老师们会根据你的介绍提问,所以不要给自己挖坑。我是从英语专业跨考的,本科又有辅修中文专业的经历,毕业论文是优秀论文。说完这些,明显感觉到老师对我感兴趣了。然后就是老师提问环节,因为本科英语,有老师问了汉语和英语语音方面的区别;我辅修过汉语国际教育,就有老师问了汉教的几个基础术语。然后就是老师说了些语言现象,问我有什么看法之类的。如果有思路,就尽量说下去,不用太在意正确与否,因为学术本身就是自由的。还有就是大概率会被问到的问题是“读过哪些专业相关的书籍和期刊”,这个问题一定提前准备一下。可以多准备几本书,然后至少做到每本书都泛读过,知道大致内容,然后选一两本感兴趣的精读,这样老师细问的时候不至于抓瞎。我当时就只说了两本,然后老师说“就没了?”意思是阅读的太少了。这个问题就不要回答教材了,看书的话推荐陆俭明、朱德熙、吕叔湘、王力、赵元任这些大佬的,因为要把前辈的经典读了才能更好地做学问。国外的推荐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但是可能有点难。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对读研期间有什么规划”,这个可以提前规划一下,让老师感觉到你是个有计划的人。如果老师问了你完全不懂的问题,千万别不懂装懂,要谦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表示自己会加强学习。最后说英语口试,是两个老师,一个是中文的专业课老师,一个是外院的老师。不过主要就是中文这边的老师在提问。全程就不到五分钟,先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老师会用英语问一个专业问题。我之前还以为是问我的家乡之类的,根本不是。我当时的问题是“红花”和“花红”的区别,用英语作答。我英语语音还不错,我看到老师还点了点头,就开心地出来了。准备自我介绍,可以多读一下,练流利一点。四、给学弟学妹的建议和鼓励其实这是我的二战,自己租房去社区图书馆复习的,图书馆里没什么同龄人,更没有研友,只有看报纸的老大爷。这期间会经历很多次的孤独无助,想要放弃,失眠噩梦,但是每次想到家人的期待和自己的梦想,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前面也说了,我是压线进的复试,复试又要准备很多材料,本科成绩单啊、政审表啊之类的,我是真的打算放弃的,但是我家人都很支持我继续拼一把,我爸说“你就当去成都旅游一趟”,哈哈,然后我就抱着去旅游的心态去考试了。后来发现,可能就正好是放松的心态让我通过了考试。最后还有一个小建议就是,复习累了烦了就不要逼自己学习,这样只能适得其反。去校园里走走,看看花草,心情会好很多。唠叨了这么多,最后祝所有的人心想事成,考试成功!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李季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备考指导汇总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本专业有语言学理论研究、句法语义研究、音系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计算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等研究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独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论素养、能够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博士和硕士主要就业去向是国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等。主要开设课程本专业硕士阶段的主要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言研究的问题与方法、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语法学、音系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等。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8汉语言基础823语言学基础复试:语言学概论,外语学制三年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面试60分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3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加权总成绩=(初试成绩/初试满分)×初试成绩权重×100+(复试成绩/复试满分)×复试成绩权重×100<!--[if !msEquation]-->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2020年复试录取情况2020年分数线:50 50 90 90 3652020年进入复试17人 最高分408 最低分3662020年推免录取了4人2020年统考录取了8人(最高408 最低382)排名靠后的基本都刷掉了参考书(1)现代汉语:黄廖版《现代汉语》,北大版《现代汉语》;(2)古代汉语:人大殷国光版《古代汉语》,王力《古代汉语》前两册;(3)语言学概论:叶徐版《语言学纲要》,胡明扬《语言学概论》;2020年考研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真题汉语言基础(638)名词解释(30分)语义场 义项 音位变体 句类 说文解字 集解 分析题50(每题10分)1、给出一句话,分析出语素,并按照功能分类什么琉璃,蝴蝶小镜子儿 之类的(记不太清了)2、喜欢的是她,喜欢的是玫瑰花(不记得什么花了,反正一种花)哪句有歧义,解释原因3、变换分析法分析句子,说明其差异的原因“吃食堂”“吃苹果”“晒太阳”“晒被子”“洗冷水”“洗衣服”4、“性质形容词+了”的条件饭熟了 生了*身材瘦了 胖了(还有一句,不记得了)5、解释5个古汉句子(1)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5)不记得了问答题(70分)1、“能走”有的学者认为是动宾结构,有的认为是状中结构,你怎么看,说出理由(20分)2、大部分学者认为汉语里有体的范畴,没有时的范畴,你怎么看(20分)3、什么是词的本义,如何探求词的本义,探求词的本义要注意什么问题(30分)语言学基础(823)举例阐述解释(50分)同源词和同族词前缀和后缀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口语和书面语主动句和被动句分析题(40分)1、说有学者调查发现,法国某种方言里, 老年人使用语音a形式,中年人使用语音a和b形式,青年人使用语音b形式,过了20年,基本上a被b被替换,请用相关知识分析(20分)2、给了一些有“看”字的句子,然后分析“看”这个字的历时演变(20分)论述题(60分)1、结合你熟悉的某种语言or方言,分析归纳音位的多种可能性(30分)2、语法结构类型,说出每种结构类型在语言里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每种结构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以及可能发生的的历时演变。(30分)2021年专业课备考指导关于看书的方式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书的方法,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我一般不会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笔记,因为我觉得笔记这个东西谁都可以自己做。总结了一下自己看书过程中的心得,大概想说一下几个方面。心态问题即使本科是汉语言专业,在看书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巨多的问题。不管是第几遍看书,都会有问题。这简直太正常了。不正常的事情是大家看了一遍两遍书之后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记住,开始责备自己、怀疑自己的状态。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人总是要跟自己过不去。考试要看的书就那么几本,看完了没印象就继续看,第一遍看书就当做是浏览大致内容,第二遍看书关注书的框架结构,第三遍看书整理自己的框架结构,第四遍看书填充框架结构……反正一本书看他个七八遍,基本上就没什么忘不忘的问题了。可以选择直接背书,但是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心眼儿大一点,看不懂就放着,书看多了总有一天会明白的。框架整体问题在我看来,框架有两种,一种是每一本书的框架,还有一种是自己看了很多书之后自己建立起来的框架。我尤其想提的是第二种。因为考研期间会看很多书,所以我自己很注重每本书关于同一块内容的看法和讲解,还会结合目标院校的立场构建自己的认识。举个例子,关于词类问题,不同的学者对其分类不同。所以这时我一定会就词类整理各家言论,看看大家就同一问题有什么样不同的看法,为什么会出现分歧,怎么样看待这样的分歧,自己认同什么。再比如,关于一个语言现象,看看有什么样不同的分析方法。比如“的”字结构,配价分析法、空语类理论、认知语言学中具体的一些内容都有提到怎么看待“的”字结构。所以大家也可以就某一现象具体运用不同的语言理论。关于书上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考试不仅考知识点,还考方法。这一点在我经历了初试之后感觉尤其强烈。书上的例子实际上不仅仅能帮助我们具体的理解一个知识点,我们还可以参考其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今年人大专业课二考到“分析四个句子中‘这就’的共时和历时关系”,我当时想到的是徐通锵先生《语言学纲要》上面有关入声历史演变的例子,他分析了具体的入声在不同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具体概括为三种:-p,-m,-t;喉塞音;入声消失,然后分析到这三种具体的情况实际上存在共时和历时的关系,也即最先出现的是-p,-m,-t,后来出现合流,合并为喉塞音,最后消失。这样的思维模式可以直接解决上面“这就”的共时历时问题,由于汉语最初是单音节占优势的语言,所以一定是“这”“就”为两个词,后来一系列演变,汉语变为双音节占优势的词,“这”“就”合并为一个词,再到后来放在一起说多了整个词必须要与其他的成分连接才能使用。因此建议大家书上的例子不仅要看懂,还要吃透里面的解决方法。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

第四维

考研:《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上)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5.历时语言学:从历史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导言)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2.小学:指我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方面的内容。3.专语语言学:也叫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结构。4.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5.历时语言学:从历史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三、问答题(60分,每小题10分)1.古代的语言研究和今天的语言研究有哪些不同?①研究对象不同:古代的语言学主要以书面语为主要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而今天的语言学则十分重视口语研究,如制定语言规范,确立共同语的各方面标准等,都要依据口语的研究成果;②研究目的不同:古代语言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解,比如我国古代的语文学主要就是围绕阅读先秦经典著作的需要来研究文言的,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分析语言的结构,以此探讨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2.语言交际过程分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形成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3.“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有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语言是伴随着人类一起出现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所以人类很早就注意到了语言的重要性,很早就注意研究语言,所以语言学是古老的,但语言学直到18世纪下半叶,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后来又建立了语言学的各个部门,语言研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语言学的确是十分年轻的。语言是社会现象,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而语言的发生又与物理、生理、心理等学科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语言与语言的信息处理(如机器翻译、语码转换等)又涉及到数学、计算机科学,所以语言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如此,随着语言学与别的学科的交融,又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话语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宇宙语言学等等,这些也体现了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4.语言学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①学习语言文字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而要学好用好语言,就必须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②制定语言文字的有关政策,制定语言规范,都要在对语言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正好可以作指导;③新兴技术的出现扩大了语言学的应用范围。至于个人,同样可以利用语言学的成果,比如学习一种语言或方言,最好的办法是找到所学语言同自己母语的各方面的对应规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利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5.简述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首先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一般所说的语言学,主要是指理论语言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论语言学又分普通语言学和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普通语音学、普通语法学、普通词汇学等分支学科。专语语言学以个别的、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某一种语言的规律。从是静态研究还是研究语言的历史看,又分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的发展历史,是纵向研究,比如汉语史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具体语言在某一时代的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规律,对之进行客观的描述,是横向研究。如描写语言学,又分描写语音学、描写语汇学、描写语法学等分支学科,现代汉语就是共时语言学。6.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地位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语言学产生以前,语言学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言学,一般称之为语文学,和不是独立的学科,只是别的学科的附庸。语文学时期的学者,对语言的研究多是主观的规定和臆测,缺少客观的描述和检验,研究对象往往仅限于书面语,目的是校勘古书,解释传统经典中的微言大义,不准违背古人的说法,忽视语言本身的结构与发展,更不理解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社会功能。历史语言学建立了比较的方法,既注意语言古今的对比,又注意现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当代活的语言的研究,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考察语言的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为语言建立了谱系,对各种语言作了谱系分类。所以,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历史比较语言学所采用的比较方法,给其它学科以很大的影响,像比较法学、比较宗教法、比较史学、比较文学等学科,都是仿效比较历史语言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这可以说是语言学对社会科学的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