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编写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或研究报告,其实也不难皆生于土

如何编写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或研究报告,其实也不难

经读者反馈,有一所师范院校在学科语文考试复试时曾考过编写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并且作为最后一项分值很高的题目。今天就介绍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或研究报告该如何编写。同时提醒各位读者,当你们对目标院校出的笔试或面试题目不知道如何解答时,可以留言,我们免费给予解答。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重视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因此编写课题申报书是一项必备的技能。01第一项就是要写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比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就可以这样表述:语文教育是各科教育的基础,应该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发展传统文化为根基,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存在老师讲解分析多,学生语文实践少;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对学生’‘一刀切”要求多,分层要求少。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心态实施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致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这样,又何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何谈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更为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已经放到了课改的首要位置。很多人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语文教育如何从耗时多、效能低的阴影中走出来,还学生学习的快乐?当然,也可以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方面进行考虑。比如我们要写关于《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的课题研究。理论依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变革,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过于强调接受教育、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于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贯彻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中,目前,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已成为课改的热点。这为本课题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陈旧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初中语文课改实验中,我们不少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模式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等弊端,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越学越厌,越来越怕语文,完全丧失了阅读语文的兴趣,根本就无阅读能力可言,更不必说自主探究能力了。”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对学生课堂阅读学习情况的调查,总结出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课内、轻课外,重授课、轻活动,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二是教学方法陈旧,无用功太多。教学方法简单化、公式化。三是重视考试成绩,轻能力的培养。02第二项就是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了。比如如果我们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引领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的。我们就可以这样写:研究目标: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及策略;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的活动平台;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实际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特色;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主要的内容:调査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的整合、探索语文课外阅读交流分享活动模式、探索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03第三项内容就是介绍研究中会使用的研究方法。还是拿引领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这个课题:可以有以下几种研究方法:一是观察调查法。通过调查和问卷,对家长、学生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解,观察课外阅读的实际动态,做出详细记录,根据这些发展变化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获得初步结论,指导计划,并加以实施。二是行动研究法。即在动态的变化中,不断验证指导效果,及时调整指导内容和方法,以求得更好的指导效果。三是比较法。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课外阅读情况通过问卷进行测试,并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水平进行纵向比较。四是评比激励法。对积极参与阅读,取得良好成效及明显进步的同学、班级,给予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树立典型,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04第四项就是实施步骤了,我们拿语文探究性阅读的课题研究为例: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对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阅读材料(主要是文本)进行独立自主的个别探究,或通过交流互动,合作探究,经过感知、理解、升华、认同、品悟等认知活动,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他人(或自己)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研究的对象为中学在校初中学生。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0年6月一2021年1月)制定课题计划,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搜集资料,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深入领会课程改革思想。确定试验的年级和班级,确立实验的相关年级和班级的目标要求,明确研究方向,制定好实验计划。在理论研究的教学思想下,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开始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21年1月——2021年8月)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围绕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研究阶段性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形成文字性材料;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课题研究思路,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测工作。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21年8月——2021年12月)整理课题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深入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研究性成果;上公开课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筹备、召开结题会,聘请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听取课题的汇报,接受专家评估;如验收合格,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的工作。我们再拿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为例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即从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历时两年时间。共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和开题阶段(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收集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进行开题。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开展系列文明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等良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懂得良好品德是做人、交往的基础,是学好语文课的根本。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阶段总结、经验交流等。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对研究内容分专题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撰写结题报告;编写论文集和案例集。05如果是一篇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到这就可以结束了,也可以选择把课题研究的预定目标或预设的研究结果写在实施步骤后面。但如果是研究报告的话,还要写研究的实验结果和实验反思。如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型研究报告可以这样写:第一,经过近三年的课都是釆用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单一的课型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阅读课型的实验让老师以创新的态度去构建课型,能够更快更好地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第二,阅读课型改变了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学生从原来的盲目答题转变为依据答题模式组织语句完整答题,有了系统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的答题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成绩。第三,阅读课型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己,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在系统的学习、思考、交流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会读到会写,语文学习发生了质的飞跃。反思:第一,教师的创新意识还有所欠缺,自创课型较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参与实验的教师大多也只是使用最基本的阅读教学课型,很少主动设计新的课型。第二,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待提高。使用阅读课型教学,有的课型会形成沉闷的课堂氛围,语文的工具性十分明显,弱化了语文的文学性,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第三,阅读能力的提升局限于课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型研究根据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设计授课形式,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语文学科课外的阅读也非常重要,学生能否多读多理解多思考,也是当下教师面临的难题。可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局限于课内。这样无论是语文研究课题申报书或是完整研究报告我们就完成了。

劳我以生

小学分享型语文课堂研究报告

摘要:本课题研究着力解决目前教育不敢教,学生不想学”的尴尬境界。以“分享语文,生动课堂”为口号,竭力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心(情)、动兴,学习活生生的语文,构建活鱍鱍的课堂,塑造活泼泼的教师。发掘文本解读的真谛,使教师敢于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课堂与学生共享;搭建分享的平台,学生勇于将自己的感知同伙伴分享。课堂由封闭走向对话,教学由线性走向多维,课堂变成“对话”的大剧院,“智能”的试验场,头脑风暴的中心。关键词:小学语文 分享 平台 课堂 生动一 、研究的背景在调研中,发现三大疑问:首先、素质教育实施多年,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哪儿?其次、课程改革多年,课堂生态在哪儿?第三、教书多年,教师语文水平在哪儿?《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而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载体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目前的课堂教学,学生按照预设进行思考,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鲜明的旗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观一线教师在教改中却陷于“泥潭”而无法自拔。老师们越来越不敢“教”,要么是教参的“小贩”,要么是放羊的“羊倌”。老师逐渐迷失在课堂中,教师的水平逐渐被消耗降低。因此,我们适时进行了《小学语文分享型课堂研究》的课题研究,为的就是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解放课堂。二、研究的目标(一)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摆脱教案的依附,带着自己的理解走上课堂与孩子们分享。(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感悟、相互促进能力。搭建学生分享平台,激励学生乐于表达。(三)探寻建构分享型课堂的组织方法,使教学在科学的框架内得以优化,追求高效优质的教学。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四)在学会学习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展示创造才能。(五)文艺相长,让语文生动活泼,活学活用,提升语文素养。开发相关课程。勾联生活和语文,将母语文化嵌入学生精神世界。三、研究的问题首先、素质教育实施多年,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哪儿?其次、课程改革多年,课堂生态在哪儿?为何演变成了“老师不敢教,学生不爱学”的尴尬状态?第三、教书多年,教师语文水平在哪儿? 教学为什么不相长? “小学分享型语文课堂研究”以“分享语文,生动课堂”为口号,竭力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心(情)、动兴,学习活生生的语文,构建活鱍鱍的课堂,塑造活泼泼的教师。教师敢于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课堂与学生共享,学生勇于将自己的感知同伙伴分享,课堂由封闭走向对话,教学由线性走向多维,课堂变成“对话”的大剧院,“智能”的试验场,头脑风暴的中心。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分享语文”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动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手脑并用,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合作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性学习——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善于自我表现,能够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三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四、研究的理论依据(一)北师大肖川博士分享理念。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和认识,激发学生对智力劳动、精神生活的热忱。分享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彼此激励、相互启迪、视界融合的课堂。分享型课堂是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分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分享语文是分组教学的升华,分层教学的深化。从“课者-课本-课堂-课程”全方位立体化激活语文。“执念分享,立足课堂,活学活用,文艺相长”是分享语文的研究理念。(二)箫伯纳为代表的分享思想。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分享的是智慧,分享的是心情,分享的是知识,分享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分享是丰富大脑知识储备的不懈动力。(三)语文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为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四)群体动力说。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提出了“群体动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B),是个体内在需要(P)和环境外力(E)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用函数式 B=f(P,E)来表示。所谓群体动力理论,就是要论述群体中的各种力量对个体的作用和影响。(五)保罗弗莱雷“对话教学”和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课堂首先承认个体的差异性,然后追求通过“对话”分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五、研究的内容(一)质因美文本解读法教师如何解读文本,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课堂,引领学生分享语文。(二)自主体验,分享语文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扩大阅读量,力争比课程标准的规定量翻一番。(三)生动课堂激发学生表达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取情境”,热爱生活,乐于表达。(四)文艺相长,文化型班级让分享成为一种班级文化,深入人心。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六、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综述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相关概念的认知与思考,寻求理念层面的支持及研究的创新。(二)调查研究法1.调查教师的思想状况,学生的个性成长特点,发现问题。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反馈调整个性化学习实操。(三)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分享型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七、研究过程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13年9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为期二年。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课题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课题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一)启动阶段:实施典型引路,积极提炼模式。我们抓住一切“教学开放周”等展示机会,课题组成员示范“执念分享,立足课堂”的课堂模式,发明并实践“质因美文本解读法”。另外与德育合作,进行文化型班级的实践研究,开发了“德育歌谣”,吸引所有班主任参与课题研究。通过持续实践研究,发明了“前置朗读-精确解读-巨量诵读-拓展阅读”的语文学习模式。(二)研究阶段:教研成果开路,搭建分享平台。通过大量文献调查,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核心是分组教学的内化,分层教学的深化,提出了“分享语文,生动课堂”的理念。追求“活生生的语文,活泼泼的课堂,火辣辣的教师”,打造“内外合一,知行合一,质形合一,言情合一”的教学合一生态。力求“解放思想,解放老师,解放课堂”,鼓励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课题开展以来,课题组成员十几次荣获宝安区一等奖,闫娜老师执教《日月潭》,受到马来西亚代表团赞赏,并力邀赴马来西亚讲学。为学生搭建分享的平台,目前语言分享平台已经进驻“喜马拉雅”,言语平台入驻《中华语文网》。(三)总结阶段:小题大做升华,课程开发方兴。 在课题研究深入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课题研究无意间契合了教育改革重新重视教师作用,语文教学回归语言学习,以及课程开发的潮流。我们顺势而为,课题组提出了“分享语文”概念,并将课题的结题作为新的征程的起点,立志于课程开发。现课题主持人林寿清已经完成专著《分享语文生动课堂》, “教材快教系列”论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核心期刊。拟开发《童谣百首》、《儿童诗百首》等课程。八、研究的成效本课题按照计划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由浅入深,通过研究,转变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放开手脚,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和认识,激发学生对智力劳动、精神生活的热忱。分享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是生命化的课堂,是师生彼此激励、相互启迪、视界融合的课堂。分享型课堂是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分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分享语文是分组教学的升华,分层教学的深化。从“课者-课本-课堂-课程”全方位立体化激活语文。“执念分享,立足课堂,活学活用,文艺相长”是分享语文的研究理念。分享语文以“分享语文,生动课堂”为口号,竭力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心(情)、动兴,学习活生生的语文,构建活鱍鱍的课堂,塑造活泼泼的教师。教师敢于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课堂与学生共享,学生勇于将自己的感知同伙伴分享,课堂由封闭走向对话,教学由线性走向多维,让课堂变成对话的大剧院,智能的试验场,头脑风暴的中心。本课题研究通过文献研读和课堂观察反思,结合对各种核心期刊的风向研究,由当年“钱学森”之问演化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问”:首先,素质教育多年,语文的素养在哪儿?其次,课程改革多年,课堂生态在哪儿?教书多年,教师的语文水平去了哪儿?从而选定保罗费莱德的“对话式教学”思想和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群体动力学说作为核心思想;解放老师,老师以“质因美文本解读法”为依托,大胆地在课堂上找到自己;解放学生,摒弃流水线式生产模式,改变接受学习习惯,鼓励孩子勇于发现自己;解放课堂,课堂由封闭走向对话,教学由线性走向多维,答案由唯一走向众多,评价由单一走向欣赏,发展由预谋走向多元。(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课题研究将理论研读和课堂实践融于一体,在“小、中、大”科研中自由穿梭。立足课堂,勇于反思;超越课堂,发现语文教学的本质,发现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风向标;实现“课者-课本-课堂-课程”的立体化研究体系,激活了课堂,激励了学生,激发了老师,激起了课程开发。(三)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立足于教师的分享理念,发明了“质因美文本解读法”;立足于课堂分享,提倡“活学活用,文艺相长”,改善课堂生态;立足于学生分享,发明了“提取情境式表达法”;课题主持人创作专著《分享语文生动课堂》,确立课题组《童谣百首》、《儿童诗百首》、《言解教材》等系列教材。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一刀切”封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2.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在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时常让你惊喜与刮目相看。由于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真正能够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3.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的平台。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如广度,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参与各个环节。深度,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探究,由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变成了实质上的认知的冲撞和情感的体验。由满足于现状到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出现了师生互动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课堂成为师生共生、共长、共享的平台。4.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的孩子提供了表达的机会,传授了表达的方法,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实验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课堂景象,一改过去课堂“一言谈”或“优生谈”的发言局面。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课堂上教师的主体地位也得以确立,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设计上更讲究的是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四)学术价值的自我评价本课题“执念分享,立足课堂”,实现“课者-课本-课堂-课程”的立体化研究体系,具备较高的学术理念,具备较高的课堂实用性,具备推广从而促进教改深入高效的意义。(五)成果的社会影响“质因美文本解读法”被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收入《年度语文研究热点》一文,多地教研员讲座中引用,多位特级教师以不同课例进行解读。闫娜老师执教《日月潭》一课,受马来西亚交流团交口称赞。并力邀赴马来西亚沙巴州讲学。课题组老师在比赛中屡获佳绩,使新成立的海韵学校两年内成长为地方名校。主持人林寿清专著作为“名师系列”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影响深远。(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思路研究中,对于课例的搜集整理以及推广工作还有待加强,跟相近课题的相互联系有待加强。今后将以结题作为新的起点,着力开发系列课程并大力推广,力争让更多教师参与并分享教研成果。九、研究的几点思考(一)“分享语文,生动课堂”需要“导而弗牵”。自主学习也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主学习不否定教师的作用,也不排除讲述法,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二)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要协调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很聪明的孩子学生成绩不好,问题不在于智力,而在于非智力因素未能得到培养和发展。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探究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特征,掌握教科研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决定作用。因此在引导学生构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三)小题可以大做。一线教师从事的教科研往往从小处着眼,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中蕴藏的本质性本源性思想,要大胆小题大做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展现。参考文献: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钟以俊,龙文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5、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拉菲尔

2020年中国大语文行业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发展背景: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在高利害考试中的权重得到提升,语文培训需求迅速释放;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亟待提升业务能力,校内外集体教研推动产品供给多元化;新教材背景下,以传统文化与整本书阅读构筑语文核心素养加大了语文学习的难度。发展现状:厚积薄发,基于资本、口碑、体系、品牌的优势,以名师模式卡位,不同程度地向教辅、教培、教研、教学进行渗透,并针对不同学段的差异化需求,适配培优与补差、考试类与非考试类的产品与服务,一齐开启语文教改新十年。市场规模:2019年,中国大语文行业市场规模达395.8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作文类市场占比达52.3%,阅读类市场占比达33.4%,随着课程类产品的低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阅读类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未来趋势:名师化主旋律不变,完善与创新师训体系与激励机制,遴选与培养存量与增量名师;泛IP化的潜力较大,以“文创+教育+文娱”的方式触达低幼学段与教育家长群体;OMO化场景丰富,贯穿全环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未来语文产品的标配。背景: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概念界定“大”在学科外延泛化,“新”在学科内涵深化本文所指“语文”,特指作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运用学科课程名称的“语文”,即“语文学科”。自1950年教育部设“语文学科”以来,中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逐渐清晰,语文学科开始课程化,这不可避免地使语文学科的内涵变得具体而狭隘。从历史上语文分科制改革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教育可以分为“汉语教育”与“文学教育”,前者侧重工具性,后者侧重人文性,在追求学科科学化的过程中,带有鲜明的科学主义特色的工具属性被不断强化。在教改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内涵由汉语教育向文学教育渗透,学科外延也得到拓展,新式语文即大语文应运而生。从内涵来看,传统语文教学侧重于咬文嚼字、遣词造句和缀句成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大语文”则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初步阅读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从外延来看,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国学、写字、口才、阅读等兴趣与活动教育的内容也纳入了语文学习的范畴。发展驱动力:考试改革新课标全国卷适用省份逐年增多,新中高考均提升语文权重自2007年开启新课标高考以来,全国各省逐步纳入新课标高考体系,各科逐渐从自主命题过渡到全国统一命题,目前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外,其余省份的语文高考均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课改之前,未纳入新课标高考体系的省份主要参考考试大纲进行命题,从课改要求上来看,新课标全国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相比“大纲卷”,“课标卷”更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其开放性试题较多,题目较为新颖灵活,考察难度也较大。自2014年新高考改革开始,语文学科在考试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得到提升。从原始分与等级分的角度来看,等级分学科在选考策略的帮助下可实现整体分数的提升,与语数外三门原始分学科相比,等级分学科的区分度下降;从数学与外语考试变化的角度来看,数学考试不分文理科后,考试范围将趋于传统文理科数学之间,至少对于有理科倾向的学生而言,数学考试的难度将下降。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后,无论是听力与笔试分开考试取合计分值,还是统一考两次取最高分值,均有助于英语总成绩的提升。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部分地区的中考方案中,语文学科的考试分数与内容也有相应的改变。发展驱动力:课标修订以学习任务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强调传统文化与阅读教育2017年年底,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这是自2003年实验版课标出台以来的一次大改,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纲要的规划周期,预计新版课标将统领未来十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向。此外,在以“课程标准”替代“考试大纲”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新版课标还将借助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影响初中以及小学的语文教学方向。从新版课标的具体内容上来看,语文核心素养明晰了学科定义,进一步提升了对教师学科素养的要求。学习任务群明确了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情景化教学在提高教师教学灵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课堂管理和教案设计的难度,教师的身份由“讲师”转变为“导师”。从基于新版课标编制的统编版教材的内容上来看,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占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核心内容以课外整本书阅读为主,教材整体上对学生的阅读广度与阅读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阅读兴趣而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发展驱动力:教材统一从“一纲多本”到统编统审统用,语文教育行业天花板提升21世纪伊始,我国鼓励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版)和当地教育水平编制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迎来了“一纲多本”的时代(15个版本)。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实践,自2011年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后,国家开始制定新教材。2017年,我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中语文、历史、法制与道德三科教材的全国统一,已于2019年实现全面覆盖,并将于2022年实现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全面统一。作为具备较强意识形态属性的语文学科,从学科性质与教学要求上来看,语文学科的学科地位仍处于三科之首。教材统一后,全国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将实现统一,国家对中小学生语文教育的要求被拉到同一水平线上,教材难度不一的讨论将被终结。对于地方性的教育服务商而言,得益于地域间教材差异的消弭,地方教材保护主义被削弱,因缺失适配多教材版本的产品线而带来的市场拓展阻力不断降低,业务天花板将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新老教材的更替往往意味着相应教辅资料与教研资源的更新,在“新”教材为市场带来新的需求的同时,校内外各类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教研将为语文教育市场带来新的供给。行业价值破解新高考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难考、难教、难学的困境在下一个十年教改规划中,我国语文教育将进入改革深水区。从需求端来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与教材内容体系大幅提升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难度,对双方语文知识、常识与学养的要求较高,这将导致教师的学习周期被拉长,学生的学习阶段被提前。一方面,教师亟待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通过阅读与研讨来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与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尽早地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方可应对基于广泛阅读要求的语文考试。从供给端来看,相较于英语与奥数,校内语文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落后,校外语文教学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育需求迅速释放,先进需求与落后供给之间的矛盾将迫使供给端进行自我革命,适配且优质的语文类产品与服务将填补市场空缺。现状:应运而生,方兴未艾发展历程作文大赛驱动语文培训,语文教育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科教兴国与对外开放的战略背景下,国家急需培养科技型与国际化的人才,一系列高利害关系的考试纷纷向数学与英语倾斜,我国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留学潮与奥赛热,英语与数学培训渗透了几乎全学龄段,在这样的经济政策与社会风向的影响下,语文培训长期不见起色。21世纪伊始,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加深,受教育群体数量激增,优质教育资源更加稀缺,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提分与竞赛择校需求旺盛,应试阅读与竞赛作文成为语文培训市场为数不多的出口,校外语文培训市场开始活跃。2010年,伴随着教育发展纲要的出台,我国迎来新的教改十年,基础教育的改革基调指向文化素养,文化自信与公民教育成为时代课题,以国学教育和口才教育为代表的偏向于兴趣培养与素养提升的课外培训市场开始发力,但面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等“老大难”的问题,现阶段能够实现国家政策有效落地的手段依然是升学制度改革,因此,在校内课程修订、校外培训管制、中高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下,我国大语文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市场规模近400亿市场,作文仍是重中之重,阅读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2019年,我国大语文行业市场规模达395.8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作文类课程培训占比为52.3%,依旧是语文培训的主要模块。此外,阅读类课程培训占比达33.4%,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1)在部编版教材的号召下,以古诗词和文言文为主题的阅读课程产品将逐渐向小学低年级以及幼小衔接学段渗透,该学段过往的商业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客单价相对较高的课程类产品渗透率低。2)对于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在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的大背景下,原属于非刚性需求的语文通识类基础知识将迎来课程化与产品化的机会,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高度集成与结构化的通识知识体系将得到市场的青睐。2020年,疫情对大语文行业中的各类细分赛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体上而言,刚需类的作文产品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强,非刚需类的国学产品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弱,预计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下滑至228.9亿元,同比下降42.2%。企业图谱商业模式不同学段需求各异,产品定位决定商业模式的演化逻辑面向学生与家长的产品主要收取会员费与课时费,其中会员费的价值基础源自产品内差异化的内容,服从教辅产品的逻辑,课时费的价值基础源自体系化的课程服务,服从教培产品的逻辑。优质的内容与服务可形成一定的流量基础,进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投放与电商导购的渠道价值。除此之外,面向学校与机构的产品主要收取咨询费与订阅费,其中咨询费的价值基础源自语文教学与管理的经验,交付物主要为针对性地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实体产品以及一套完备的实施方案,订阅费的价值基础源自数字化与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交付物是一整套教学辅助系统与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权限。随着教研产品向教学产品的渗透,在定制化与本地化的咨询服务过程中,逐渐衍生出通过软硬一体化手段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方案,这使得语文产品厂商在软硬件集成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渠道价值。从不同学段/年龄段的需求角度来看,四类产品均有覆盖。整体上而言,对于非考试类需求,语文教育需求经历思维启蒙、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三个阶段,本质上是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对于考试类需求,升学压力促使提分需求前置,由技巧训练内化为应试能力的主旋律不变。竞争分析名师模式卡位,资本、口碑、体系与品牌驱动增量市场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大致可划分为K12综合类供应商和大语文垂直类供应商,按照成立时间与发展阶段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传统供应商与新兴供应商。具体来看,对于产品线较为齐全的K12综合类供应商而言,在资本的驱动下,无论是通过自研还是并购的方式,也无论是出于战略性防御还是战略性进攻的目的,其“大语文”产品的推出,本质上是对语文产品线的一次升级或扩充,以提升用户的综合客单价。在需求逐渐释放的语文增量市场当中,原始品牌所积累的影响力在短期内能够降低增量用户的获取成本。对于大语文垂直类供应商而言,互联网属性较重的工具类企业往往选择流量型打法,其核心优势在于原生流量的积累,渠道价值显著。教育属性较重的课程类企业往往厚积而薄发,依托于已成体系的教研成果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于不同教学理念的大语文产品百花齐放,但无论是面向学生与家长还是面向学校与机构,现阶段仍处于基于名师挖掘模式的师资竞争1.0阶段,即通过招募并包装名师的方式,强化信任背书,降低招生与获客成本。随着名师引流效应的衰减,存量名师的议价能力相对下降,依托于机构自身的名师培养能力将成为师资竞争2.0阶段的关键。赛道:百舸争流,激流勇进综合类:ToC视角应试班课最先受益,资本助力下名师大班模式有望弯道超车在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规则体系之下,全国各地的名师们将各自在教研与教学上的长期积累迅速产品化,掀开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教研。在资本的助力下,培训机构的语文业务产品线开始丰富起来,课程的试错与迭代速度加快,前期磨课的时间进一步缩短,通过在线直播/录播的方式,将各自的教研教学成果以最便捷的方式迅速扩散出去,争夺第一波政策风口下的用户红利。从产品包装思路来看,因语文教学效果交付感弱(量化难,见效慢),叠加技能提升与应试提分类的大语文课程开发程度相对较高,以应试阅读与应试作文为切入点的应试类班课成最先受益的产品类型,随着用户规模的提升,后续产品线的扩充方向主要为将体系化课程做模块化拆解,再进一步分为高频引流课程(重积累,每日一期,例如成语、古诗词、文言文、基础常识)与低频专项课程(重运用,每周多次,例如名著精读、看图作文、阅读理解),在课程模块的拆解上更贴近于英语的教学逻辑。从学科授课特色上来看,不同学段的语文课在教师素养、标准化难度、互动需求和提分幅度上各有不同,通过三门学科的对比,艾瑞认为,大语文的授课模式与班型设置上将更贴近数学类产品的设计逻辑。阅读类:ToC视角营造压力场与沉浸感,刺激功利心,名著与古诗文成突破口在分级阅读体系与新版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对原生优质经典内容的开发方向可分为精品化方向与课程化方向,前者主要面向学龄前与小学中低学段的学生,将原生的绘本与拼音辅读文本进行有声化与动画化,后者主要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学段的学生,通过班课与微课的方式,满足学生阅读理解提分与课外整本书阅读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精品化内容产品开始向小学中高年龄段推进,名著解读与古诗文赏析成为其突破口,这同时也是众多初创企业的突围机会。课程化教育服务类产品正不断丰富产品线,“线下整本书阅读+线上教学与测评”的模式成为主流,通过面向学生的社区化运营与游戏化设计为学生营造压力场和沉浸感,以及通过面向家长的社群化运营(分享打卡)刺激家长的功利心,来保障阅读任务的完读率和提分的效果。阅读类:ToB/G视角功能同质化,强监管下变现渠道收窄,体系化课程成胜负手自2018年以来,互联网+教育领域的监管措施层出不穷,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中小学进校APP成为重点关注对象。2019年8月,《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在此之前,阅读类APP的变现逻辑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即先以免费/低价的模式进校沉淀流量,随后(在APP内)以商业广告、电商、游戏实现C端变现。文件出台后,C端的互联网变现逻辑基本阻断。在阅读系统功能同质化的情况下,产品议价能力愈发薄弱,校方从免费试用转付费合作的动力不足,即使在付费客户中,学校的小额预算支出(3-5万/年)也难以填补系统前期高昂的研发投入与后期持续的运营支出。从ToG角度来看,以校本化课程为依托的书香校园建设成为重要突破口,但若企业尚不具备校企间的科研合作基础、教研输出实力与资源置换能力,则以学校为主要客户的产品的客单价与LTV提升难度较大,重客户关系维护与系统运营维护的商业模式也非互联网教育公司的首选。因此,无论是直接服务学生还是通过赋能培训机构间接服务学生,基于体系化课程的教育变现逻辑将成为盘活前期沉淀流量的主要手段。作文类技法开发成熟,以名师产品线上化与个体服务精准化突围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考试的重难点内容,与其他模块相比,作文产品的开发最早、最透、最完整。从写作技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应试作文还是竞赛作文,行业内的作文课程体系都已较为完善。同时,写作本身就是一件相对特色化与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市面上各家名师往往自成一体,将各自的教学理念与流派融入自研教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作文培训业态。虽然在本次语文教育与考试改革中,作文并非改革重点,但一石激起千层浪,作文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呈现方式与重点考核内容,在产品与服务上同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与创业机会。从课程类产品来看,传统线下作文培训机构区域化特征明显,线上化成为名师们进行宣传推广与拓课增收的必要环节,从营销获客到教学培训再到课后服务都有不同程度的线上化拆解。从工具类产品来看,获取精准而优质的写作素材是写作场景中的高频需求,个性化的素材聚类与分发成为工具类作文产品的引流功能。由于作文具备较好的可展示性并承载了较强的个人价值观,“以文会友”的社区化运营成为作文工具类产品提升用户留存与提高UGC内容沉淀的主要手段,从内容分发到社区泛化,工具类产品正挖掘其第二增长曲线。素养类:认字写字认字为刚需,写字为痛点,向写话与习作渗透认字主要包括辨识“字音”与“字形”两个方面,在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学生获取辨识“字音”的拼读能力相对容易,而辨识“字形”的识字能力往往依赖于带有少量文字和拼音的绘本阅读,正如前文所述,这部分需求主要通过提供精品化优质内容的产品来满足,且游戏化与互动化的绘本内容的可操作性也较强,便于家长自己“教”孩子“认字”。对于写字而言,一方面,新一代家长在自身写字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对孩子的写字任务进行规范的指导(属于书法范畴),而且写字的练习过程(练字)相对枯燥,需要科学的产品化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写字”相对“认字”而言更具备可展示性,家长交付感更强,以”写“代”认“也进一步激发了写字类课程的需求。作为低龄学段为数不多的课程类与入口级产品,写字课程后续可向填词、写话与习作渗透,围绕部编版教材对认字与写字的要求,以同步课的方式,从字、词向句、段、篇发展。素养类:国学与口才国文课程助国学机构拓学段,少儿口才借朗读背诵乘东风在传统国学培训领域当中,学员往往以幼少儿为主(3-8岁),并因培训效果外化程度的不同,课程多重“国艺”而轻“国文”,强调琴棋书画与礼仪茶道等传统技艺,对诗词歌赋与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学的培训热情不高。大语文课改之后,为响应部编版教材“提升传统文化授课内容权重”的号召,少儿国学培训机构大力发展国文课程,以线上微课+课程加盟的形式分别向C端与B端渗透。得益于早期在师资、教研与产品上的积累,以及线下门店与销售渠道的拓展,国文课程品牌的迭代与推广速度相较于其他素养类大语文产品而言更快,小学高学段学员占比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对于传统口才教育而言,因当众演讲与人际沟通能力在职场的实用性较强,学员往往以成人为主,未成年人的口才培训主要集中在艺考培训领域,随着素养提升需求被不断激发,少儿口才成为蓝海。但从语文高考指挥棒来看,口语交际能力并非考核重点,考点仅侧重于体会与辨析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属于阅读能力的考核范畴。因此,艾瑞认为,少儿口才课程与大语文课程应当属于两条不同的产品线,以语文教学内容作为口才培训的基础物料将难以从根本上满足用户的语文培训需求。借助课文朗读与古诗文背诵的作业场景,乘大语文之风而备受关注的口才教育机构仍需夯实语文教研基础,结合前文所述的各个细分赛道的特点与机会,挖掘存量口才培训用户的增量语文培训需求,进一步提升客单价。趋势:名师化、泛IP化、OMO化名师化新课改倒逼教师内外兼修,严要求与高标准下,名师更稀缺从语文师资存量来看,相较于英语与数学而言,语文参培率不高,语文学科培训市场的成熟度相对较低,语文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优质语文师资的储备相对较少。随着语文培训需求被不断激发,存量名师的授课价格与市场地位将得到显著提升,在存量优质师资匮乏的阶段,以品牌与资本聚拢一揽子名师的企业往往更具有先发优势。从语文师资增量来看,在新课改的严要求与高标准下,语文教师的培养周期被拉长,基于专业背景的职前学校教育与基于教学实践的职后专项培养都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师的准入门槛,叠加我国语文教师培养机制尚不健全,校内外优质语文教师的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托于名师模式的产品及服务仍然是大语文市场的标签。泛IP化培训学段前置,语文教学内容独具IP运营潜质一方面,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厚积薄发”,需要日积月累,强调综合运用,这一点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周期较长,且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难以外化。另一方面,相较于数学而言,语文应试培训“见效慢”,拉长了语文的培训周期,培训学段将进一步前置,幼小学龄段的潜在市场将成为众多市场参与者的必争之地。正如前文所述,经典内容精品化是幼小阶段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语文培训机构可联合内容制作公司/团队,依托于自身教学教研的长期积累,通过IP化运营的方式,将优质的教学内容植入漫画、动画和音频当中,提升品牌在幼小学龄段用户心中的认知,为幼小课程的覆盖与转化奠定用户基础。此外,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个人形象逐渐立体起来,具备较强个人特色的教师往往也是其所属机构或学校的一张名片。相较于数学与英语而言,语文教学内容的可延展性较强,文、史、哲等文学与文化内容的传播性更好,更容易覆盖到学生家长(家长大概率不会去听一位数学教师讲解三角函数,但也许会愿意去听一位语文教师讲解古诗词)。OMO化技术方案成熟,语文教学线上线下应用场景丰富从优质内容供给的角度来看,正如前文所述,新高考、新课标与新教材是大语文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均属于全国范围内的语文教学与考试变革,其影响贯穿于不同线级的各类城市。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各种大众传播工具,语文培训意识的蔓延速度将更快,低线城市的语文培训需求将得到迅速释放,在线化教学成为机构从高线城市向低线城市扩张与输送优质内容的主要手段。从优质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高频次互动与数据可视化是提高教学服务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学科在“教-学-练-测-评”五大环节中均已实现不同程度的线上化,各类应用场景的线上线下融合相对自然。从授课方式来看,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往往抑扬顿挫,相较于数学与英语而言,声情并茂的授课风格具备更强的课堂表现力,“网感”基础相对较好,语文教师线上化教学的临场感更强。从学习方式来看,阅读模块的线上练测系统相对成熟,写作模块的基础批改与评阅功能也初具雏形,朗读、背诵、默写、听写等日常练习、限时测试与自动评分系统均已普及。

莲舫

淮南六中举办语文学科市级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会

为扎实推进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按计划安排,淮南第六中学于2021年元月11日下午在校阶梯教室举办了语文学科市级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会。课题组成员、高级教师程道流做了《现代文阅读》专题讲座,高二、高三部分学生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汇报会,徐焕武副校长、周连楚副校长、教导处、教研处负责同志等到会指导。 汇报会上,程道流老师就课题研究的推进,结合近年来对高考语文学科的研究及学生学情,就信息性阅读和文学性阅读两个维度给大家进行了成果分享。他从信息性阅读、文学性阅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谈起,深入分析了各类阅读文本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思路、技巧等,有理论分析,有高考真题剖析,深受在场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徐焕武副校长做简短点评,他要求全体学生要认真领会报告会内容,争取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成绩。他强调,我校一直重视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类似的活动将坚持开展下去,努力提升各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质量,确保能按时结题。 =""> =""> 【来源:市教育体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局中局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王志鹏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获得认知和思想,掌握分析判断和总结提炼等能力,从而培养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这种学习方式重自主、重过程、重开放,着眼于给学生终生受益的能力,是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为了能够有效实施,真正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我们的学生往往习惯于老师提出问题,没有主动质疑思考的习惯,这是不符合研究性学习要求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利用教材锻炼学生自主提问,主动质疑,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范围广,知识丰,课里课外都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乐于自主解决问题,组织学生有序有效地进行探究,在选题、分析、总结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二、正确对待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感受、理解和发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对于他们独特的见解、感受和结论,要充分地肯定,积极地指导。特别是有些学生表现出的不唯书,突破固有思维,求新求异,要正确地引导,不扼杀学生的热情和灵性。这也是保证研究性学习能长久进行下去的很重要的一点。三、师生关系要和谐平等。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角,但老师这个引导者、顾问的角色也不能忽视,双方要密切配合,那就需要师生间默契、和谐,民主平等地交流。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学生要大胆积极。当然,学生间也要学会合作,互相接纳,互相帮助。四、对于有些问题的探究,不能止于一次探究。有些问题具有延伸性,有些问题涉及的范围较大,有些问题需要阶段性的探究才能完成。对于这些,就要求语文研究性学习不能孤立地看待一次活动,一定要有延续性,有阶段性的探究。活动的场所也不一定局限于教室。五、面向全体学生和注意个别差异相结合。一个班集体内,学生不可能是齐刷刷一个样,教师要注意学生知识 、能力上的差异。所以,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在组织、选题、达到的要求等方面,要给予每一个学生探究的机会,同时还要有层次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探究的过程,达到全面发展。六、以点带面,读写结合,加强平时的实践锻炼。语文课分精读和略读。对于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对于效果而言,精读是学习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研究,才是学生真正的用武之地。所以要用好略读课文,以精读的“点”带动略读的学习,使得整个语文教材得到充分地解读和运用。语文课又是读写结合很紧密的课程,阅读时感性知识的积累,写作是语言文字的应用。在读和写上下大工夫,也会有力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完成,甚至可以说,读和写也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在这些方面加强锻炼,是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的。七、灵活辩证地处理好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研究性学习重学生自主,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有限,教师必须做好组织、指导、评价和检查反馈等工作,决不能袖手旁观,以为学生自主就不需要老师干涉了。比如在选题方面,学生可以自主,但教师也要参与进去,看看这个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实际;在总结的阶段,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指导其总结的形式,小论文的写法和结论的补充。老师要体现“导”的作用,而学生在进行活动时,也不要完全的擅作主张,应该和老师商量,在一些主要环节或困惑上,要寻求老师的帮助。学生和老师双方一定要明确分工,协调合作才行。以上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我们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能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这些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那么,语文研究性学习就能真正落到实处,显出效果。

传教士

“群文”研究花开泡桐 成都青羊举行语文组省级课题开题报告会

近日,成都市泡桐树中学语文组主研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大规模推广的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子课题——“利用实用文群文阅读提升初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在泡桐树中学举行开题报告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教科院九义及学前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省初中语文教研员何立新,成都市教科院语文学科主任罗晓晖,成都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戴宏作为专家进行指导,泡桐树中学校长杨超、课题组成员以及青羊区各兄弟学校语文教师参与报告会。报告会由青羊区初中语文教研员程静主持。会上,课题组成员张莉现场献课,用精彩课堂展现对课题的理解与实践;何立新宣读了课题立项通知;课题负责人薛晴对课题作开题报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对课题进行报告。期间,三位专家切中要害高屋建瓴地分别对课题提出指导意见与后期建议。杨超表示,将尽全力支持课题组的发展,希望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切实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刘杨)

基于学习共同体建设专项研究的小学语文课课堂观察报告

一、观察缘由《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了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开展了以“学习共同体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二、观察设计本次观察对象为四、五年级的两位位教师。这两位位教师分别执教一堂语文课。本次观察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1.制订观察方案,做到五个确定,即确定观察主题、确定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工具、确定观察方法、确定成员分工。我和夏老师是一个组,观察课堂上学生“怎么学?”2.我们各自的手上有一份学习共同体建设专项研究的课堂观察记录表。3.课前,准备人手一份的课堂教案和阅读材料测试单,对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在观察时更多地聚焦于我们的主题。现场阶段。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课堂上所有与合作学习有关的信息,以备课后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反思阶段。即观察之后的反思与分析。我们对观察主题“怎么学?”所涉及的情况进行了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本次观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分时段、分整体与局部的观察方法。我们将进入课堂的观察人员根据时段进行分工,夏老师重点观察,深入记录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情况,我观察记录整个课堂所有有关合作学习的情况,重点观察合作学习时段的情况;二是采用聚焦式笔记记录方法,集中记录课堂合作学习;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四是对比观察法,一是将语文课进行相互比较,二是辅以观察特级教师的课,两相比较研究,更为客观。三、观察引发的困惑我们对合作学习有关的信息进行了详实的记录, 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也由此给观察者和观察对象带来了困惑。1.从量上来看第一堂课有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有三次,每次的合作有2分左右。课堂汇报交流的时间合计有5分钟左右。第二堂课有明确的小组合作的要求有四次之多,每次的合作有2分左右。 课堂汇报交流的时间合计有6分钟左右。2.从质上来看第一堂课的合作学习几乎无效。三次小组合作学习中,有80%的小组成员间互看了测试单,交流了阅读速度的快慢以及完成试题的正确率;还有两个小组没有交流,只是各自呆呆地拿着自己的测试单。第一次课堂展示汇报交流中,教师让学生汇报了测试分数,结果是80分以上的有1人。第二次课堂汇报交流中,70%的学生的快速阅读的效果有了一些提升,效果不明显。汇报结果80分以上的有4人,大大出乎了上课老师的意料。交流时,100%的学生反馈浮于表面,仅仅达到了交流测算结果的目的。我们注意到,每次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不足一分钟。由此,我们进行假设,如果教师在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否会有效呢?这是困惑之一。第二堂课的小组合作有四次合作学习,各小组成员间都在互动,议论声此起彼伏,只有一个学生没有参与进去,参与度几乎达到100%。四次合作学习中,其中有一次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内容是影响快速阅读的原因,还有一次是对比顺度与寻读的哪种更高效省时……这样简单的小组合作,看似热闹,对快速阅读的学习运用没有多大的重要性,顶多算是一种简单的对比而已。我们教师怎样才能抓准课堂教学应该围绕的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呢?这是困惑之二。四、观察建议1.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师是主导,而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从这次课堂观察来看,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充分霸占了提问的主动权。作为教师,要牢牢记住:课堂上,别忘了把自己隐藏起来,课堂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相比之下,两堂堂课中,只有汤老师的课堂展示以学生活动为主,或阅读或测试或讨论交流等。汤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灵活积极地回应,点拨指导学生小结快速阅读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2.改变方法,倡导合作学习形式的多样性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但不能硬生生地把它安排进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具体组织形式有很多。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辅以多种合作学习形式展开教学,切忌将小组合作学习当成一种模式化的教学,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学习。3.研究规律,注重合作学习操作的技巧性  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课堂实战中逐步积累经验,丰厚教学功力,学会合作学习的操作技巧,力求做到以下七点:(1)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2)提问面要广,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问题要“精准”,点拨要到位。(3)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师要紧紧围绕核心问题,而不是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琐碎的问题,在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需要探讨的时候组织合作学习。(4)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围绕任务中心进行主动的讨论,有效地行使小组成员的角色职能。(5)合作学习时,教师巡视面要广,更多地深入到各个小组合作学习中,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6)要重视合作学习的效果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反应,要灵活积极地给予回应,点拨性的提问,暗示性的提问旁敲侧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7)要培养所有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分享与探究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郭璞

课题的研究方法(小总结)

课题研究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国文教学生活化、课内外结合等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2.问卷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对没有实施此课题的年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用以了解学生的数学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手段。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分析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5.测量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八脚怪

第三单元优秀例文4:关于汉字谐音现象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汉字的谐音很有趣味。为了进一步了解汉字谐音现象,我决定对汉字谐音作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请教老师,了解汉字谐音现象指的是什么。2.查阅书籍、报刊,了解汉字歇后语、古诗、对联中的汉字谐音现象。3.上网浏览,了解现代广告语中的汉字谐音现象。

包以四夷

《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读写实践研究》课题研讨交流会议纪要

2019年5月22日—23日,山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读写实践研究”课题组在太原育英中学召开了课题展示研讨与学术交流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主要有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高校专家教授、基地校负责人、中学一线教师以及课题组成员。《学习报》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列席了会议。太原师范学院的十几位研究生也到会观摩学习。研讨会开幕式育英中学副校长边保军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会上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育英中学的全体师生向各位远道而来的领导、专家和各位参会的老师们表示了最诚挚的欢迎。然后他从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意义出发,指出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他认为,课题研究工作不能搞单兵作战,只有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经验与经验的交流中才能放大研究的效应,而此次课题研讨会正是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碰撞与交流的平台。他为各位专家和老师远道而来表示感谢,并预祝大会取得成功!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太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肖增英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肖主任从课题的三个关键词入手,结合时代背景解读了我们这个课题研究在当今时代的重大意义,鼓励课题组老师要紧紧抓住“核心素养”“读写”“实践”几个关键词,注意发扬团队精神,同时发挥每一位个体的研究特色。他还特别强调:读和写要融合,同时也要和别的学科相融合,这是时代大趋势。团队是总体,每个成员是部分,部分加起来应该要大于总体。这是团队的力量,也是每个个体的特色所在。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争取在课题结束后拿出成熟的产品,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会议邀请专家,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袁爱国出席了开幕式。会议邀请专家,山西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太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樊玉仙出席了开幕式。太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负责人、研究生导师,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导师,“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读写实践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乔桂英出席了开幕式。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文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太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读写实践研究”课题组组长程淑贞主持了这次会议。5月22日上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袁爱国校长首先作了一堂示范课《一滴水经过丽江》(统编教材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然后作了学术报告《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阅读教学策略》。袁老师的示范课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灵动,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走向深度学习。他在报告中结合自己的实践课例,为大家阐述了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师应如何放开视野,指导学生掌握语文阅读策略和学习方法。他告诉大家,只有在趣味和深度上下功夫,走向高阶阅读,才能将学生引入“诗与思”的境界语文,也才能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袁爱国老师深厚的语文底蕴和对语文教育的敏锐思考,以及他丰富的教育教学成果,深深折服了参会的老师们。袁爱国老师示范课5月22日下午,三个子课题研究组的代表汇报了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成果。成果汇报分为两部分,一是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课堂教学,二是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山西省实验中学教师郭琼、阳泉市第十一中学教师程润霞、太原市育英中学教师樊茹分别上了《壶口瀑布》《课本素材的运用要与新时代同行》《〈六国论〉思辨性阅读——思维中的多元与权衡》的观摩展示课。三节课分别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展示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教学设计各有特色,可圈可点,课堂上学生表现活跃,教学效果显著。观摩课结束后,三个子课题团队代表围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对其研究进展情况、研究思路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汇报。他们的汇报,既是各自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也为总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过程性资料。太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乔桂英教授对这三个学校的观摩课及汇报进行了点评。乔桂英老师高度评价了三节观摩课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从课题研究的角度,也指出了三个子课题各自的不足。她指出:山西省实验中学“促进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阅读实践研究”的课题,对关键词和核心概念的把握较为准确,展示课中对核心素养中语言和审美两方面的落实也足够到位,从独特性切入深度学习也具有创新性,但是研究内容尚不明确,仍需找到突破口。阳泉十一中的课题是“旨在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文本素材在作文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扎实,课题研究者态度认真,但研究问题还不够明确,课题研究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联系不够紧密,建议他们将课题与核心素养联系起来,提升课题研究的层次,同时注意将问题聚焦到一个具体的内容上,提出规律性的策略,使研究更具推广价值。育英中学的“思辨性阅读的方法和策略研究”课题,内容明确具体,理论指导性较强,但指向可以更加具体,可以聚焦到“议论性文本”上,并且完善课题中的“多元权衡策略”,抓住“多元”二字,形成多个成熟的课例。乔教授的评点为课题组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专业引领,指明了努力的方向。5月23日上午,山西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山西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樊玉仙为会议作了公开课《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并作了学术报告《写作无处不在》。在公开课上,樊老师立足于教材的写作专题章节,补充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如何判断材料含义,怎样思考才能有独特新颖的立意。她特别强调,追求立意新颖一定要立足于材料本身提供的内容,不要随便添加补充,主观代入。在报告中,她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课例,为我们讲述了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写作课究竟应该怎样上,写作教学怎样才能有所创新。她分别从教材、课堂教学、社会生活、班级管理等不同方面,叙述了如何让学生学习写得有新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实践能力。樊玉仙老师示范课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课题负责人程淑贞为会议作了总结报告。她首先总结了这次会议进行的情况,点评了每一个会议单元内容的成就。然后她立足于时代背景,从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出发,提出了课题研究要共同遵循的几点:①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注意改变目前语文学习与真实的语言实践相脱节的现状,要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②要重视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把握。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领会,把握学习策略,而不是灌输具体内容。③要重视学习评价,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进阶研究。没有评价的学习是虚假的学习。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凭什么判定是有效的?怎么断定学生的能力提高了?通过哪些指标确定我们的教学策略改进是有效的?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相应的学生语文能力的进阶研究。通过平时的学生交流研讨成果以及测试表现来提供数据支撑。最后,作为课题负责人,程淑贞老师布置了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任务:1.将这次会议的内容和精神进一步内化,确立努力的方向。2.作观摩课的学校和老师,要将这次观摩课的教学设计改进完善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在5月底前提交课题组。3.注意做好档案留存,为将来结题保存好过程性资料。4.准备写作教研论文,每个子课题组至少提交1篇。暑假期间完成。5.每个子课题组提交1篇阶段总结报告,在6月底前提交课题组。6.注意学生成果的收集整理,包括课堂上学生的交流作品、写作感受、测试成绩、竞赛获奖作文等。这次会议五节公开课借用了太原市育英中学和山西省实验中学初中部的学生。两所学校的学生在公开课上的突出表现也为参加会议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议在5月23日上午11点30分结束,获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