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水利部水规总院到腾冲市召开腾冲灌区可研报告技术咨询会议亦可

水利部水规总院到腾冲市召开腾冲灌区可研报告技术咨询会议

原标题:水利部水规总院到我市召开腾冲灌区可研报告技术咨询会议受云南省水利厅委托,日前,国家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专家组一行20 人到我市召开《云南省腾冲灌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咨询会议。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专家组一行在省市政府水利部门和勘察设计部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先后到曲石、界头、明光、固东、中和、腾越等乡镇进行了现场查勘;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编制单位关于《可研报告》主要内容的汇报,并分水文、地质、规划、 水工、工程管理等 12 个专业组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出了详细的咨询意见。据了解,腾冲大型灌区是列入水利部、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 的《云南省供水安全保障网规划》骨干扶贫灌溉工程滇西边境山区水利扶贫灌溉工程之一。灌区涉及龙川江流域及大盈江流域共14个乡镇,灌溉面积 71.9 万亩,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源工程、骨干输水渠系工程和现状渠道续建配套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 55.78 亿元, 项目的实施将有效保障灌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和灌溉问题,是腾冲水利建设工作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专家组一致认为,腾冲灌区是滇西边境扶贫灌溉工程中的重点灌区,已列入《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云南省供水安全保障网规划》和已审待批的《云南省龙江——瑞丽江流域综合规划》、《云南省大盈江流域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该工程建设可优化灌区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为灌区内粮食及特色农业种植、腾冲市中心城区及灌区沿线村镇提供水资源保障,对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维护边疆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腾冲灌区十分必要。(记者 杨帆)【来源:云南网宝山频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匠伯不顾

2020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10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省长 阮成发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今年一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对云南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赋予了更大使命,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牢记嘱托、团结奋斗,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今年以来,百年罕见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打响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凝聚起了我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磅礴伟力,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决心。一、关于去年和今年前4个月工作去年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工作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即将消除。累计实现95%的贫困人口脱贫、95%的贫困村出列、90%的贫困县摘帽,150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创造了历史奇迹,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信“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总量实现翻番、达到2.32万亿元,在全国的排位跃升6位、居第18位;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税收占比保持70%以上,实现了量质齐升。——经济发展呈现深层次结构性变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逐步形成,绿色能源优势逐步显现,长期的水电弃水正在终结;制造业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得到质的提升,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变。云南正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服务业已支撑起经济发展“半壁江山”。——“数字云南”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游云南”、“办事通”、“云品荟”、“云企贷”、“办税费”等“一部手机”系列产品站上了行业制高点,成功举办国际智慧旅游大会、区块链国际论坛,建成“数字云南”展示中心、区块链中心,信息产业发展落后的格局正在改变。——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000公里,铁路、机场建设全面推进,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等加快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正在加快形成。——“美丽”正成为云南靓丽标签。大力推进最美丽省份建设,以“五个坚持”、“四个彻底转变”革命性举措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系统打造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美丽公路,云南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生态环境更美了。——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打好省外、境外疫情输入阻击战和湖北、咸宁驰援战,率先开发使用“抗疫情”扫码系统,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发展,较早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保持医务人员零感染;快速建成国门疾控中心,率先对所有境外入滇人员实施14天集中隔离,率先对陆路口岸实行严格管控,至今保持陆路边境病例零输入,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云南贡献。去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和“回头看”及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全面清理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级政府“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正转化为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和克难攻坚的原动力。(二)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出清46户“僵尸企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八大重点产业,工业投资增长11.7%。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牌”,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等产业快速发展,省内用电量占比提升到52.3%。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创建一批“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新认证“三品一标”1525个,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面提速,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农业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6∶1。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启动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旅游革命“三部曲”,“一部手机游云南”重构了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新生态,“30天无理由退货”成为诚信云南新标志,旅游总收入突破1.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非公经济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大幅下降,省属国企资产负债率下降到70%以内。(三)基本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硬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统筹整合省级以上财政涉农资金482.5亿元,50%以上投向深度贫困县,控辍保学成效显著,基本医疗保障持续全覆盖,存量危房全面清零,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产业扶贫覆盖169万贫困户,新增生态护林员8.8万人,科技扶贫取得新成效。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和上海市、广东省在项目资金投入、产业就业扶贫、智力人才帮扶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帮扶成效更加凸显。(四)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九大高原湖泊水质保持总体稳定向好。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8.1%。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62.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2%,城镇建成区、A级景区全部消除旱厕。云岭大地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美誉度持续提升。(五)大力打造“数字云南”,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受欢迎的数字经济项目,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3%。资源数字化全面推进,人口库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初见成效,工厂、矿山、旅游、农业资源等数字化成果不断涌现,国家禁毒大数据云南中心、林业“双中心”初步实现服务全国。数字产业化成效初显,引进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出全国第一张区块链电子冠名发票。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数字能源、数字金融、数字环保等快速推进。(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条件全面改善。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全面推进,“互联互通”启动实施,90个县通高速公路,服务区品质全面升级。怒江美丽公路主线通车,新改建农村公路近2万公里,渝昆高铁云南段开工建设,新开工63项重点水源工程,滇中引水和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七)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为实体经济降成本1350亿元,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取得重要进展。省级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新模式基本成型,新增4家上市公司。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云南自贸区挂牌,“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开馆运营,成功举办商洽会、《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4.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9%,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余额突破5000亿元。(八)积极回应人民期盼,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3.2%。新增城镇就业53.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2%、10.5%。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提升。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综合能力达标县级医院跃升到106个。禁毒防艾、边境管理有力有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安全工程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非洲猪瘟防控成效明显。退役军人服务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广电、体育等工作取得新进步。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沿边地区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加快法治政府建设,重大政策出台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主动向省政协通报工作情况,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4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26件、政协提案778件。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大力整治“文山会海”,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干部担当作为。各位代表!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迅速成立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指挥部,及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抓紧抓实防控措施,严格实施边境防控“五个管住”,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成果。同时,毫不放松抓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时间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出台稳定经济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外贸稳增长等系列政策措施,启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谋划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从严抓好安全生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加快整治重组煤炭行业,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和对冲疫情影响,全省经济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一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虽大幅回落,但降幅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呈逐月回升态势,一些领域异军突起,新的发展动能正在集聚。部分工业行业逆势上扬,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9%,公路货运周转量、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持续回升。八大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等新产能不断集聚,工业用电量增长5.8%,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发展的农产品购销两旺,农村电商蓬勃发展,网络商品销售同比增长1.1倍。财政、金融支撑保障更加有力,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0.7%,民生支出力度不断加大。这些工作成效,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各位代表!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极大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克难奋进的结果,是中央部委、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干部群众舍小家为大家、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广大医务工作者、驻滇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的中央部委、中央驻滇单位、兄弟省区市、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清醒认识到,2019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固定资产投资等个别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目标,特别是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异常严峻复杂,我省发展面临的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短期看,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艰巨,不少企业复产不达产,工业恢复性增长受外部制约较多,服务业短期内难以全面恢复,居民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长期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不可预测因素较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薄弱,新型城镇化进程不快,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社会事业仍有短板,营商环境仍不理想。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担当作为,奋力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二、关于今年后几个月的重点工作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新篇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实现各项主要预期目标,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在“两个大局”下辨大势、找方向,深刻认识和把握危机共生、危中蕴机、危可转机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不管外部环境和发展预期如何变、困难挑战有多大,都要保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力度不变,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变,保持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的劲头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一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前进道路上的最大确定性。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雄厚综合国力和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这是我国最大的“确定性”,是我们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底气和坚强保障。二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宏观基本面。我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抗风险能力强,经济发展的短时间“暂停”和阶段性回落,改变不了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改变不了国内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的特质,改变不了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和平稳预期。三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国家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窗口期。国家在新增投资、专项债券、金融信贷、项目安排等方面打出的政策组合拳,频次之密、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为我们抓项目、补短板、增动力、促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四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催生的发展新机遇。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领域正涌现新的增长点增长极,这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谋篇布局高度契合。五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我们在克难攻坚中凝聚起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脱贫攻坚和抗疫斗争这两场大战大考中,全省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一大批扶贫干部以生命赴使命、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广大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英勇奋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不惧风雨、坚守一线,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精神,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成为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信心和力量。我们始终坚信,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前进步伐,撼动不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改变不了我们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的坚定决心,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逆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一)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云南战略地位的再提升、发展方向的再明确、工作要求的再强化,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要不折不扣抓好学习贯彻落实。全面准确把握核心要义。一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4个突出特点,更加自觉地在全国大局中找准云南的坐标方位、使命担当、区位优势和前进方向。二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并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扩大沿边开放,倍加珍惜良好生态环境,决不再回到老套路、老做法、老模式上去。三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民族、宗教、边境问题交织的省情,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四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增进人民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抓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的重要指示,充分认识主题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无穷期,加强党史新中国史学习,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守初心、担使命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终身课题。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贯彻落实。要把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各方面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逐条梳理、列出清单、挂图作战,使发展思路目标更加清晰、任务措施更加明确、工作成效更加显现。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嘱托、要求和期望,围绕党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展开的重大部署,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谋划大项目、拓展大空间、构建大格局,集中精力抓经济、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云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增强忧患意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守住“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一是保居民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未外出务工和返乡回流人员技能培训、就业组织力度,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增强企业创造和稳定就业岗位能力。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二是保基本民生。将失业保障范围扩大到全部参保失业人员。优化简化低保、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机制。适时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扩大发放范围。落实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三是保市场主体。不折不扣落实惠企稳企一揽子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用地用能成本,加大税收、房租减免力度,实施社会保险费优惠,落实流动性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支持政策,确保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新增贷款规模增长5%以上,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确保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四是保粮食能源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坚决守住625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870万吨粮食产量的底线目标,推动生猪产能恢复,确保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货足价稳。抓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工作,确保煤电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五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原材料保供、物流保畅、订单开发、商业收储等方面对企业给予支持,积极开展网上产品推介、产能对接、招商签约等活动,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痛点,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供应链稳定运行。六是保基层运转。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规范和压减各级政府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坚决做到“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统筹使用各类专项收入和结转结余资金,推动财力向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压实州市、县级责任,兜实兜牢“三保”底线。以更大力度扩大内需。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全力抓好工业、农业、数字经济、能源、交通、生态环保、旅游、水利、房地产、教育、医疗卫生等11个方面投资,加快谋划一批进国家盘子的“十四五”重大项目,以投资稳发展。积极扩大消费,广泛开展网络促销,分期分批发放电子消费券,激活居民消费潜能,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大力发展网上零售、餐饮等数字商贸新业态,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推动线上消费加快成长、线下消费加快回补。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坚决堵住所有可能导致疫情反弹的漏洞,决不能前功尽弃。精准抓好内防反弹,继续坚持必要的人员管控和健康监测措施,增强防控措施的实效性,巩固拓展省内疫情防控成效。把严防边境疫情输入作为重中之重,立足防大疫、打大仗,增强国家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严阵以待,守好国门。强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疫情防控体系,坚决管住人、管住村、管住通道、管住证件、管住边境,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构建多层次全方位防控体系,打一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重拳打击非法出入境活动,形成强大震慑。加快“边境小康村+高科技”建设,把抵边村寨建成守边固边的坚强堡垒,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边境防线。以最坏情况做足最充分准备,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做到有备无患。加强与周边国家疫情防控联动协作。压实属地责任,坚决把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三)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目标。打好三大攻坚战,直接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一往无前攻坚克难,一鼓作气跨越关口,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未摘帽的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扎实开展百日总攻行动,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开展大排查,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严防“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确保剩余9个贫困县、429个贫困村、44.2万贫困人口上半年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对已经摘帽的县要打扫战场,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监测和帮扶机制,防止因后续政策支持不足返贫或因病、因伤、因疫情返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做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驰而不息打好“三大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美誉更加响亮。强化综合治理,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继续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加强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和水源地保护。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国土绿化和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持续强化国企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加强投资管控,深入开展金融领域风险排查整治,分类处置不良贷款存量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实施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行动计划,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85%,三甲医院州市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县域内就诊率达90%,农村电网、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全面达标,完成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研发投入强度等规划目标。(四)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要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按照“两型三化”方向,大力培育发展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八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健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开展制造业“补短板”、“拉长板”行动,实施千亿技改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优化升级烟草、电力、有色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聚区,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整合优化提升各类开发区。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要取得更大突破。持续打造“绿色能源牌”,发展一批绿色铝材、绿色硅材精深加工一体化产业基地,发展高科技产业,建设一批智能科技小镇,抢占行业制高点。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持续打造“绿色食品牌”,筹集100亿元高标准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好“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组合拳,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基地”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云南名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建设一批云品展销、仓储、冷链配送中心;加快普洱茶博物馆建设,持续开展绿色食品评选表彰。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深入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支持疫苗产业加快发展,促进配方颗粒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县城、康养小镇、特色小镇,让云南成为创新创业、休闲度假的聚集地。大力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创新资源整合共享,加大研发投入,推动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推进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云南省实验室建设,推进铝工业、硅工业、新能源电池材料等研发平台建设。深化科技入滇。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认定省级技术中心20家以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做强滇中、搞活沿边、多点支撑、联动廊带”,构建以滇中城市群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带动的城市化格局。大力推进滇中崛起,加快滇中城市群综合交通建设,促进昆明市与滇中新区“市区融合”,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加快沿边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边境小康示范村。纵深推进滇西发展,按照“自然资源+健康养生+娱乐设施”的思路,完善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规划,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线下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建设一批“因形就势、体量适度、融入自然、内在高端”的最美“半山酒店”,努力把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成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统筹推进滇东北、滇西北等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全力推动最美丽省份建设。扎实做好空间规划大管控、城乡环境大提升、国土山川大绿化、污染防治大攻坚、生产生活方式大转变等工作,大力开展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河湖评选,继续推进美丽公路、美丽铁路建设,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和塑料污染治理,让“边疆、民族、山区、美丽”成为云南的靓丽名片。(五)以更大力度推进“数字云南”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同时,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以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入实施“云上云”计划,积极布局新基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产业互联网,加快建设“数字云南”。积极布局新基建。深入推进高水平宽带网络建设,新增光缆线路50万公里以上,确保互联网出省总带宽能力达33T,重点场所千兆宽带覆盖率达40%以上。加快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区块链技术云平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推进数据与其他生产要素深度融合,大力打造数据供应链,充分发挥数据对效率提升的倍增作用。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集成建设云南政务一朵“云”。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推动数据采集标准化,拓展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场景。坚持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并举,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推动“上云用数赋智”。制定财税政策,建设普惠性服务平台,营造数字化生态,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没钱转”、“不会转”、“不敢转”等共性问题。深化“一部手机”、“刷脸就行”、“亮码扫码”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打造一批智慧城市、智慧小镇。建设产业互联网。聚焦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综合性产业互联网平台,打造3—5个垂直领域应用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运营、管理数字化和农产品配送网络化,以茶产业为重点构建绿色有机产品全程追溯体系,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县。加快烟草、能源、装备制造等骨干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数字生产线”、“数字车间”、“数字工厂”。加快发展新零售、“无接触”消费、在线医疗等新业态,拓展提升智慧旅游、跨境电商、数字物流等场景应用,扩大孔雀码“一品一码”防伪溯源应用范围。(六)突出项目引领,加快“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双十”重大工程为引领,抢抓政策机遇,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速推进“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确保综合交通投资增长15%以上、投资总量力争居全国第一,今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000公里,进入全国前列。推进铁路“补网提速”,加快渝昆高铁、玉磨铁路、大瑞铁路等项目建设,力争大临铁路通车,建成丽香铁路,开展昆楚大丽高速铁路前期工作。深化航空“强基拓线”,加快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和全省支线机场改造提升,力争昭通、蒙自、元阳、怒江、普洱5个机场项目实质性开工,加密省内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环飞航线网络。全面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加强电网改造,完善电网覆盖,加快清洁载能企业用电配套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石油炼化基地建设。加快天然气产供销储体系建设,新增天然气管网400公里以上。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一批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提速滇中引水工程,完成10个重点水源工程下闸蓄水验收、20个重点水源工程竣工验收,新开工50个重点水网工程。全面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省级物流产业园和口岸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跨境物流。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加快补齐重要物流节点区域基础设施短板。(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建立农村良性发展机制。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良性发展机制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基本保障。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高质量建设“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以及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示范园区。突出关键环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发展有机茶叶、花卉无土栽培、蔬菜水果小包装、坚果咖啡深加工、肉牛生猪规模化养殖和集中屠宰深加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健全村庄保洁长效机制,确保新建和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00万座以上,95%以上村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省村庄人居环境达1档标准。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完成农房抗震改造20万户以上。实施“气化乡村”工程。落实“三农”保障机制。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快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开展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房建设审批管理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无序建房。深化林业、供销、农垦改革,全面完成水利工程产权明晰,全面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全面推广农田水利水价改革试点经验。(八)加强城市更新,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要把城市更新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城乡规划。创新规划编制理念,系统前瞻科学地谋划好人口、空间、生态、文化、国际化、交通、科技、产业等要素,优化城乡设计,解决好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承载能力、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连续性。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出台城市更新指导意见,开展城市体检,加强交通、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协调城市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完善养老、托幼、医疗等服务机构布局,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完成1000个以上老旧小区、10万户以上改造任务,让城市更宜居、百姓更舒心。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产城融合,放开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农民变市民后的社会管理服务,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实现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以上。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制定住房和房地产业发展规划,“一城一策”促进房地产业高质量特色化发展。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保障住房困难群众基本需求。(九)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大改革、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激发各类要素潜能活力。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倍增三年行动。用好中央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的政策机遇,盘活用好存量土地。推动财政事权和支出权责划分改革,深化统计、能源等领域改革和农信社等地方金融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强外商投资促进保护,扩大跨境电商覆盖面,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支持外贸企业保订单、拓市场、出口转内销。加快建设中老、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访缅成果,主动参与中缅经济走廊实质性建设,落实落细辐射中心建设15个实施方案。高标准推进云南自贸区改革创新发展,抓实制度创新,全面与国际接轨,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健全贸易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抓实产业发展,设立产业基金,全力招大引强,加快项目落地。持续改善和提升营商环境。紧扣“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目标,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化,深化“一颗印章管审批”,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完善“好差评”、“红黑榜”制度,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群众关切事关小康成色,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要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继续做好10件惠民实事,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提升教育发展质量。筹集100亿元以上资金,加快普通高中建设。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高职扩招提质三年行动,加快培养技能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推进健康云南建设。筹集100亿元资金,实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筹集65亿元以上资金,抓紧实施“双提升”工程,解决长期以来的传染病救治和疾病防控能力短板。加快区域医疗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建设。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名家工程,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快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工程,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疫苗安全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继续实施“安全工程三年行动”,健全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持续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大对跨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同时,进一步做好广电、体育、参事、文史、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研究、港澳台侨、科普、测绘、地震、地质、气象、红十字、人口普查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进一步抓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着力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各位代表!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有政府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动人民满意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我们要全面推进政府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坚决肃清白恩培、秦光荣、仇和等流毒影响,不断从聂耳和国歌、西南联大、扎西会议、红军巧渡金沙江等生动教材中汲取磅礴力量,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完善行政执行、实施、评价、问责等机制,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禁止形式主义,不断健全行政审批、财政资金管理、国资国企管理等制度,深入开展资源性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决不允许搞权力交易。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决战在今朝、圆梦在当下!我们坚信,只要全省上下坚定不移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彩云之南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冲刺越加油,在大战大考中坚决夺取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来源:云南发布

候人

关于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9〕1463号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发展改革委: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铁总发改函〔2019〕266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构建京昆高速铁路通道,加强成渝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联系,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同意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项目代码:2017-000052-53-01-001014)。二、主要建设内容和技术标准(一)主要建设内容。线路自重庆西站引出,经重庆市江津区、永川区,四川省泸州市、宜宾市,贵州省毕节市,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终至昆明南站。正线全长699公里,其中新建正线681公里,利用在建自贡至宜宾高速铁路18公里。全线设站20座(预留车站1座)。同步建设本线至重庆西站渝黔场疏解线、至沪昆高铁嵩明站联络线、至洛羊镇联络线,改建渝黔铁路重庆西站至井口站区间为双线,新建昆明西客站、重庆西动车所8线动车组检查库。(二)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350公里/小时。最小曲线半径:7000米(困难地段5500米)。最大坡度:20‰(困难地段30‰)。牵引种类:电力牵引。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列车运行控制方式:CTCS-3列控系统。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其他技术标准执行《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规划远景年输送能力:单向3000万人/年。三、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建设安排项目总投资约1416.2亿元,其中工程投资1339.1亿元,动车组购置费77.1亿元。项目引入长水机场单列投资64亿元由云南省承担,泸州站高架工程单列投资2.4亿元及泸州东站单列投资3亿元由四川省承担。剩余投资1346.8亿元,资本金673.4亿元,其中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02.8亿元,由企业自筹解决(中央预算内投资另行研究确定);其余资本金370.6亿元(含征地拆迁费用177.5亿元),由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分别承担65.5亿元、94.3亿元、210.8亿元,贵州省负责省内段征地拆迁工作。地方出资由相关省(市)及沿线地方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征地拆迁费用依照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经出资各方认可后与单列投资(不含泸州东站)一并计入地方股份。资本金以外资金使用国内银行贷款。本项目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市)组建项目公司作为业主单位。项目建设工期6年。四、下一步工作要求(一)严格按照批复要求落实各方出资。涉及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支出的,应分年度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计划,建立持续稳定的机制,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筹资模式、资金来源不得随意调整,切实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深入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采取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确保项目建设运营安全可靠。(三)统筹做好本项目与重庆至西安、重庆至万州等铁路及沿线机场的衔接。(四)新建车站选址尽可能在中心城区或靠近城市建成区,加强服务铁路客站的城市公共交通换乘设施建设,实现与城市建成区、城市其他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连接、便捷直达,方便群众出行。合理确定铁路客站周边开发建设的功能定位、规模和边界,做好规划预留和控制,突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规范有序推进开发建设。(五)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做好本项目建设涉及的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点的防护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不利影响。(六)强化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措施。五、请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同步安排外部电源电力工程,确保与本项目同步建成。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军委联合参谋部在通讯迁改等方面给予支持配合。六、如需对本项目审批文件所确定的内容进行调整,请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我委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国家发展改革委2019年9月4日

理沙

文山砚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举行

4月1日,文山砚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会举行。 副州长张彦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文山砚山机场(原文山普者黑机场)于2004年4月开工建设,2006年9月建成通航,从开工建设到正式通航,仅用了两年时间,创下了“投资省、工期短、质量优”的佳绩,至今已安全运营近15年。 2020年,共保障运输航班3064架次、旅客170980人次、货邮吞吐量达128.88吨。预计今年旅客吞吐量将达30万人次,远远超出当初设计的年度吞吐量。加之各航空公司运营机型的更新升级,能够适应文山机场起降条件的机型日益减少,现有设施规模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严重制约了文山民航事业的发展。 为改善机场起降条件,加快文山民航事业发展,云南机场集团、文山州共同启动文山砚山机场改扩建工作。机场改扩建后,对进一步提升文山航空网络,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云南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促进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布局完善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要求,各位专家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以往的工程建设经验和项目实际提出宝贵的意见;项目编制单位要认真吸取专家们的意见建议,尽快修改完善可研报告,促成项目尽快立项建设;州级有关部门和砚山县要全力配合云南机场集团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服务项目推进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骆丽) 【来源:文山州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亚瑟王

中国云南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

项目概况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世界茶源”云南省普洱市北部区茶马古城背后,依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总占地近5000亩,地处3800公里滇藏线茶马古道的源头,再现茶马古道这一精神象征和文化高地。一、项目剖析(一)区位与交通普洱茶马古道旅游景区位于“世界茶源”云南省普洱市,距离城区5km。普洱自古以来便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滇南茶叶集散贸易中心,素有银思茅、东南亚陆路码头之称。茶马古道是中国知名线性文化遗址之一,景区内的茶马古道遗址是茶马古道南北走向中的重要一段,是贡茶入京的起点,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态最好的一段。在这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亚热带丛林中,远眺苍翠绵延的普洱茶山,品味源远流长的茶马文化。让我们带领您重走茶马古道,一赏非物质文化遗产鱼鹰抓鱼绝技,与走南闯北的马锅头围炉煮酒,在芳草连天的湿地里打马而过3.文化资源梳理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经一千余年的沧桑岁月,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和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镌刻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诉说着千秋史话,闪烁着华夏荣光,更幻化成炎黄子孙崇高的民族精神!茶马古道——中国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线性文化遗址保护名录候选名单,与长城、丝绸之路、大运河等成为国家19个线性文化遗址之一。在目前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桑迪亚哥朝圣路(西班牙)、米迪运河(法国)、阿姆斯特丹防御战线(荷兰)、赛默林铁路(奥地利)、大吉岭铁路(印度)、乳香之路(阿曼)、印加之路(南美洲)都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多以文化为载体。文化线性遗址的开发模式,主要为线路体验+节点体验为主。茶马古道,作为中国古代两条对外交流通道之一,因茶而起、因贸易而兴,因马帮而精彩,其中包含了:茶文化、商贸文化、民族文化、马帮文化等等。茶文化——普洱茶——可以喝的古董。澜沧江流域出产的云南大叶种茶叶的远征,联动了中外民族之间的经济以及文化交流。2008年,“普洱茶制茶技艺”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贸文化——汉藏交流、国际交流——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带动了物流、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繁荣。 民族文化——多民族文化互动——6个省区、20多个民族地域沿线各民族超越时空的伟大创造。马帮文化——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商贸文化使者——坚忍不拔的精神守望者。宗教文化——各位宗教、多神崇拜、土地神、茶祖等。其他传说——沿路留下了说不尽的人和马的故事、人和人的故事,生动展现了茶马古道的文化多元性。沿途景观资源——人、马、自然的跨界合奏曲古茶园(茶树)、古茶号、老茶厂;古城镇、驿站、集市;古道;古寺院;桥梁、水井、摩崖石刻等其他遗存。普洱茶马古道特点研究:思茅正关——清光绪年间云南思茅厅试办开关;普洱海关——1897年,普洱(腊梅坡)设立海关;普洱府——清雍正七年,正式设立普洱府;金瓜贡茶——清雍正七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建立贡茶茶厂,敬贡朝廷;腊梅坡——茶马古道南北走向重要的一段,是迄今保存最完整、里程最长、茶马古道文化最厚重,沿线生态最好的一段,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史上的活化石”、“一条流淌的茶马文化长河”、“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二、开发思路本项目以恢复、再现和延续为基调,通过镇(茶马古镇)、园(主题公园)、道(古道遗迹)、驿(那柯里驿站)四大主题板块的联动互补发展,讲述一个完整的茶马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完整的、鼎盛时期的茶马古道文化区,展现给世界一个永不止步的茶马古道。通过开发,实现茶马古道与云南旅游的全面互动,实现普洱与世界的全面对接。三、定位体系(一)案名中国普洱·“大茶马古道”世界遗址旅游区 (二)形象定位穿越千年时光,探寻万里古道(三)目标定位世界文化遗址主题公园;东盟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5A景区;世界茶马古道大本营。(四)市场定位与西双版纳、大理等老牌旅游城市对接,整合游线资源面向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团队;面向普洱周边三小时经济圈内的休闲度假游客,包括昆明、大理、景洪、楚雄、玉溪、临沧、建水等地休闲度假游客;面向普洱本地居民的休闲餐饮、商务会议、置业需求;全世界线性遗址爱好者,古道探秘游客。

命行天下

富宁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近日,《珠江航运云南富宁港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评审会在昆明召开。 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航务管理局,州发改委、州交通运输局、富宁县人民政府及富宁县发改局、富宁县交通运输局,文山交通投资集团港航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10余个单位、部门有关领导及特邀专家参加会议。 本次评审会由重庆西南水运工程研究所所长周世良担任专家组组长,并邀请了7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与会专家及代表听取了业主单位对项目的情况介绍和编制单位对《工可报告》的详细汇报。经评审,全体参会人员一致认为《工可报告》内容全面、资料详实、总体研究方案合理,内容和深度符合交通运输部《港口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会议顺利通过了《工可报告》评审。 富宁港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云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需求。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当地“港城融合”,形成“跨境+产业+振兴”的物流枢纽特色发展格局。项目建设将助力云南省形成向东通江达海,直抵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的大通道,助力云南经济发展。此次评审会议的召开,为富宁港项目尽快启动建设夯实了基础。 项目计划新建500吨级(330客位)客运泊位1个,新建1000吨级货运泊位19个。其中,散货泊位2个、件杂货泊位11个、集装箱泊位6个,结构均按3000吨级设计。同时,建设疏港公路及港区陆域配套设施,总投资约30.96亿元人民币。 (文山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文山州人民政府】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心力

重磅!2021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21年1月26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代省长 王予波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顾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事关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云南新的重大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各族人民的关怀,给了我们最根本的遵循和指引、最强大的动力和鞭策。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纲”和“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经过多年艰苦奋斗,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决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统筹打好省外、境外疫情输入阻击战和湖北武汉、咸宁驰援战,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云南贡献。——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经济稳定恢复、逐月转好。根据国家统一核算,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4%。——民生福祉保障有力。压缩政府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财政民生支出占比73.9%,用政府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5%、7.9%。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排查、早隔离、早治疗”措施,研发推广“云南健康码”,完善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边境一线“五个管住”举措,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率先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加快省级区域性疾控和国门疾控中心建设,129个县(市、区)核酸检测能力实现全覆盖。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创造性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果断采取“全员检测、严格隔离、不进不出”防控措施,快速处置突发境外输入疫情,坚决守住祖国西南大门。(二)尽锐出战打好收官之战,全力攻克贫困最后堡垒。强化“军令状”和“交总账”意识,举全省之力,认真落实挂牌督战要求,苦干实干,“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动态“清零”。全力支持扶贫产业复产达产,产业扶贫覆盖168.53万户,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实现318.2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央下拨的专项扶贫资金增量和规模居全国第一。44.22万贫困人口脱贫、429个贫困村出列、9个贫困县摘帽。(三)坚决守住“六保”底线,千方百计稳定经济增长。切实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多措并举稳住经济基本盘。城镇新增就业49.3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5.5万人。基础教育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招聘3.9万人。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7.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3384.2万人次。降低企业成本700亿元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66万户。粮食总产量达1896万吨,生猪产能加快恢复。能源供需衔接平稳有序。企业原材料保供、物流保畅、订单开发、商业收储等成效明显。确保中央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直接惠企利民,省对下财力补助增长25.5%。(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深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烟草产业发挥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稳定安全运行。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电力装机总量迈上1亿千瓦新台阶。一批绿色铝硅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省内自用电量比例首次超过外送电量。云南首台国产化计算机成功下线,信创产业园挂牌成立。正式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溯源商品码“孔雀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中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认定200个“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电商进农村示范县数量居全国前列,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7%。新增9个国家级文旅品牌,大滇西旅游环线、半山酒店、特色小镇等成为旅游新亮点,全省接待游客5.2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77亿元。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有序推进,建成全国最大铂族金属再生利用基地,国内首个13价肺炎疫苗获得批准生产使用。新认定省重点实验室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6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85个,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6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386家。(五)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切实增强发展支撑能力。推动“两新一重”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2211亿元。“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新增高速公路3000公里,总里程超过9000公里,110个县(市、区)实现通高速。大临铁路建成通车,蒙自机场开工建设。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滇中引水工程加快建设,水利投资增速全国第一。16个州市建成区块链服务网络城市节点,建成一批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旅游、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建成5G基站1.85万个。完成2233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抓好消费领域复业复市、稳增长促消费各项工作,市场消费加快复苏回暖。(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政务服务“好差评”、营商环境“红黑榜”等制度全面推开,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5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弃水电量消纳。构建国企改革“1+1+X”框架体系,僵尸企业处置率超过83%,省属国企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控初见成效。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一步得到化解、债务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持续双降。P2P网贷风险整治效果明显。无分歧欠款清偿工作提前完成。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启动全国乡村治理体系首批试点县建设。全力抓好习近平总书记访缅成果涉及云南事项的贯彻落实。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合作建成老挝首个石油炼化项目、首条高速公路。举办“永不落幕的南博会在线展”。中国(昆明)、中国(德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七)着力加强污染防治,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大力修复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洱海、滇池保护治理深入推进,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星云湖、异龙湖水质由劣Ⅴ类转为Ⅴ类。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8%。能耗双控目标全面完成。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下降。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初步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建成一批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湖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坚持最高标准,全力以赴筹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攻坚,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15%,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133所,深化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和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建一批全国文明城市,促进文艺创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成一批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三甲医院实现州市全覆盖,综合能力达标县级医院跃升到122个,历史性消除疟疾,在全国率先实现艾滋病防治“三个90%”目标。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958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572万人。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25.69亿元,清欠农民工工资1.85亿元。提质改造100个公办养老机构。坚决打好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收官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群众满意度达98.05%。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双拥、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广播电视、地方志、体育、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一年来,我们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开展资源性领域腐败、领导干部违规借贷等问题专项整治。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自觉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2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3件、政协提案794件。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准确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认真落实“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国的排位从2015年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世界一流“三张牌”扎实推进,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全面提升,智慧旅游站到行业制高点,服务业撑起“半壁江山”;五年新增高速公路5000公里,迈入高铁时代、新增里程超过1000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以“四个彻底转变”的革命性举措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04%,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彻底消除中小学校C、D级危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成效显著,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政治生态全面修复净化,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全面提振。回顾这五年,奋斗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就是: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决做到对党中央决策部署闻令而动、令行禁止;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必须坚持科学决策和创造性落实,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各位代表!“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深层次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驻滇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和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的中央部委、中央驻滇单位、兄弟省区市、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欠发达”仍然是云南的基本省情,既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又有与现代化差距较大的问题。与全国相比,存在“两个30个百分点”和“三个10个百分点”的差距。即: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左右,这“两个30个百分点”说明了我们的巨大差距;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这“三个10个百分点”分别代表了“产、城、人”三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说明了差距的重要原因。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仍然不牢固,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短板突出;产业层次不高;市场主体数量偏少,民营经济占比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县域经济不强。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繁重,民生短板较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不稳固,各类风险隐患多元多样多变,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需要不断增强。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省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省人民政府编制了《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纲要(草案)》立足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一个达到中位,三个全面建成”等远景目标,以远景目标锚定“十四五”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达到新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边疆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6个方面定性目标和“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5大类24项定量指标。《纲要(草案)》编制中,我们注重把握以下4个方面要求。(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坚持以大历史观把握新特征,立足欠发达基本省情,继续保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势头不减、力度不减,与全国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深厚的人民观践行新要求,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正确的现代化观承担新使命,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我省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努力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二)体现“三个定位”的战略引领。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努力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等方面作示范。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把握“保护”的核心要义,努力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走在前列。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把握“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大局”的核心要义,着力提升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外贸外资、开放载体、金融服务、人文领域的辐射力,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三)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在高质量发展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努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高品质生活上,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高效能治理上,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现代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确保边疆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四)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上,锚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提高“新四化”的质量和水平。问题导向上,重点聚焦“产、城、人”的要害短板,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力争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加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结果导向上,全力防风险、补短板、争先进,为党夯实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为国家守好国门,为各族人民谋幸福,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向全省各族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三、2021年重点工作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巩固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粮食产量达到1905万吨,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今年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建立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救助平台,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覆盖;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进一步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培训就业全覆盖。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规划建设10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0个精品示范村、10000个美丽村庄。建设高标准农田480万亩。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林下经济。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继续推进树立婚育新风工作。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工作,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落实提高村干部补助和奖励标准的政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村庄规划,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0万户。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开展“千企兴千村”行动。(二)全力推动产业强省建设。牢固树立产业兴省富民理念,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打造一批万亿级支柱产业和千亿级优势产业,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持续打造绿色能源牌,做好“材”字大文章。加快国家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推进800万千瓦风电和30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培育氢能和储能产业,发展“风光水储”一体化,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500万千瓦左右,完成发电量4050亿千瓦时。推进石化产业“稳油强化”,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完成煤炭企业整治重组,推进煤矿“五化”改造,有序释放煤炭产能。能源行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加快建设绿色制造强省,打造“中国铝谷”和“世界光伏之都”,绿色铝硅产值突破1000亿元。持续打造绿色食品牌,实施“一二三”行动。全面推进“一县一业”,高标准创建10个乡村振兴示范园区、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培育100家重点龙头企业,建设200个高水平产业基地。聚焦种子和电商两端,推进建设国家重要制种基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开展农业电商提质增效行动,加快建设100个直采基地,持续推进“云品”出滇。推广农业生产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建设一批绿色有机示范基地和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300万亩。持续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创建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打造以大滇西旅游环线为代表的旅游新品牌,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建立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和统计体系,发展新型乡村旅游,开发生态旅居、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研学科考、养生养老等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建设高原特色体育训练基地群,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推进烟草业、旅游业、有色产业优化升级。建好原料第一车间,实现高端卷烟品牌突破,巩固提升优质烟叶强省和云南卷烟优势地位,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左右;深入推进“旅游革命”,着力提升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水平,建成运营50个半山酒店,创建10个“高A级”景区、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先进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划定工业用地红线和产业用地范围,推广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发展“双百”工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坚持高端化、集聚化、国际化,推进合金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电子信息材料、环保催化材料、稀贵金属新型功能材料等新材料迈向中高端。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仿制药,加快新冠疫苗生产上市步伐,积极发展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0%。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健康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卫星应用、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行动,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快“数字云南”建设步伐。同步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巩固“一部手机”系列产品单项冠军地位,加快企业设备联网上云、系统云化迁移,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项目35个,培育10个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树立一批产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标杆,全力打造“三张牌”数字化高地。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刷脸就行”“扫码亮码”等集成创新,拓展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应用场景,布局一批高水平数字产业聚集区。建立多语种信息数据中心,打造全国区块链产业发展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数字枢纽。开展“城市大脑”建设试点。实施4A以上景区和特色小镇智慧化改造。迭代升级政务云,打造全省数字政务一体化服务体系。(三)统筹做好“六稳”“六保”和投资消费工作。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注重需求侧管理,依托强大国内市场,最大限度激发潜在动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政策措施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合理平稳运行。实施技能云南行动,多渠道保障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织牢织密保障网,努力做到基本民生应保尽保。开展“帮万企促增长”行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新登记市场主体70万户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决守住625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底线,确保粮食安全。加快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制度改革和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全力做好能源保供稳市工作。统筹推进补短板和锻长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大省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政府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保民生、保基层运转。积极促进消费。实施更大力度促消费政策,扩大县乡消费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稳定大宗消费。实施培育新消费行动计划,融合发展线上线下消费,拓展服务消费,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承接境外消费回流。布局建设口岸免税购物店、高端综合商业体和步行街。加快培育国际和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扩大有效投资。把抓项目作为常态化工作,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大抓项目,抓好项目。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挥政府性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确保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农业投资增长25%以上,数字经济投资增长150%以上,能源投资增长25%以上,综合交通投资增长6%以上,水利投资增长35%以上,教育投资增长15%,卫生投资增长20%左右,生态环保投资增长15%。(四)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抢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完善机制、创新体制,发挥特色、突出优势,努力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着力培育领先科技力量。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在优势特色领域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水平建设合金铝、稀贵金属材料、健康产品、烟草科技等云南实验室,大力引进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优化提升重点实验室体系。推动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在我省落地建设。启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强化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市场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实施领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成立政府—企业基础研究联合基金,健全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机制,推动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启动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和“智汇云南”计划,培育和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落实“军令状”制度和攻关任务“揭榜制”,推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完善科研诚信和人才评价应用体系。健全技术经纪人制度,搭建综合性技术成果交易平台。积极打造协同创新高地。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创新整体布局,在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和滇中新区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中心,抓实玉溪国家创新型城市、临沧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五)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立足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有效支撑未来发展、不断满足人民需要,以“双十”重大工程为引领,努力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现代综合交通建设。营造大干交通氛围,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步伐。确保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圆满收官,“互联互通”工程应开尽开、能开早开,加快建设沿边高速,努力实现12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力争达到1.1万公里。加快铁路“补网提速”,争取开通丽香铁路,建成玉磨、大瑞(大保段)铁路,力争开工大理枢纽扩能、大丽攀、蒙文等铁路,加快渝昆高铁建设,启动建设铁路专用线,做好普速铁路提质提速改造。加快民航“强基拓线”,改扩建昆明机场,迁建昭通机场,加快元阳、怒江机场前期工作,织密省内环飞航线。加快水运“提级延伸”,继续抓好澜沧江、金沙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开工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推进水富港、关累港、富宁港建设。加快建设昆明、大理、曲靖、红河等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先建机制、后建项目原则,实施“兴水润滇”工程,力争年末库塘蓄水达到80亿立方米以上。提速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二期工程。建成德厚、阿岗、车马碧水库,开工清水河水利枢纽等8个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新建100项重点水网工程,实施150座以上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确保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建成投产,力争旭龙水电站开工建设。建成明通、天星输变电工程,争取开工500千伏柳井、鹤城及昆明—曲靖网架加强工程,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电需求。推进全省油气管道“一张网”建设。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高铁货运和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推动国际货运班列发展,建设跨区域多式联运物流网。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冷链物流补短板工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实施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行动,加快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5G基站总量达到5万个,加速5G网络向县、镇延伸。提升“全光网省”建设水平,大幅提高互联网省总带宽能力和重点场所千兆宽带覆盖率,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超过92%。(六)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激发改革开放活力,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打造“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提升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塑造合作竞争新优势。分行业做好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加快成为部分领域先进制造节点。与沿海地区建立合作机制,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加快成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打造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依托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要素交易中心、特色大宗商品国际现货交易中心等建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成为要素循环重要节点。发挥“东引西联”独特优势,制定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具体措施,更好成为国内国际合作的桥梁纽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培育壮大“四上”企业。持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紧扣“两个健康”,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健全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目标,以“政府革命+科技创新”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动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一部手机办事通”融合发展,完善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在线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推广“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升级“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继续实施“红黑榜”“好差评”制度,畅通市场主体评价营商环境渠道。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访缅成果涉及云南事项,深度参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布局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园区,推进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浙商产业园建设,全面参与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对外人文交流合作。加大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赋权改革力度,围绕“八个跨境”推动制度集成创新。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关便利一体化水平。实施优进优出计划、贸易产业融合计划、贸易畅通计划,加快培育贸易新动能,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深化沿边金融开放,提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高水平办好商洽会、旅交会,组织参加进博会等国内外重要会展。(七)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推动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快县级以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全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透明国土”工程,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快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配套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滇中崛起,推动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以昆明为中心的1小时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轨道上的滇中城市群”,推动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发挥滇中地区对全省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沿边开放,推进各类沿边、跨境开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兴边富民、口岸功能提升等工程,大力提高边境城镇、口岸城市综合实力。加快滇东北开发,筑牢长江上游安全屏障,打造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链接点。加快滇西一体化,建立州市联动机制,加强跨区域跨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加快建设大交通环线,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和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形成以昆明都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以上。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规划和设计,积极解决交通拥堵、停车难、城市内涝、烂尾楼等问题,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00个以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八)持续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高标准高水平办好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举全省之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发出的“春城之邀”,突出绿色、安全、智慧理念,充分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动实践,集中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成效,全面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确保办成一届圆满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全力打造“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态品牌。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珍稀濒危物种、极小种群物种抢救保护和人工繁育,开展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建设一批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库。实施自然保护地提升行动,推动创建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争取部省共建国家级绿色发展先行区。持续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作贡献。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加快转变思想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持续打好三大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做好长江十年禁渔和赤水河流域保护,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深入实施清水净湖巩固提升行动,加快从“水域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保持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向好,消除劣Ⅴ类、减少Ⅴ类,努力增加Ⅰ、Ⅱ、Ⅲ类,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塑料污染治理和城市垃圾分类。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居全国前列。全面推进美丽城乡建设。坚持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推动州市政府所在地建设花园城市。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持续推进美丽县城建设。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建成一批特色小镇。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乡村。(九)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坚持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抓好常态化控辍保学。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扩容提质计划。开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推动中职“强基”、高职“双高”建设。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办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继续教育、在线教育,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全民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努力接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逐步推动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普惠养老托育专项行动,建设一批普惠托育和失能老人照护机构。推进健康云南建设。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州市分中心建设。持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云南“大健康”步道。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化润滇”行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把云南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动人故事转化为文艺精品,推动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打造红色旅游示范项目、遗址公园、博物馆和方志馆群落,推进国门文化建设。加强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传统村落等保护传承,支持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完善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机制,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快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化解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要求,压实边境“五个管住”责任,强化“稳堵防管”工作措施,确保不出现规模性疫情输入和反弹。稳妥有序开展疫苗接种。规范应急处置流程,做到“六个立即、一个及时”。加快“双提升”工程建设。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确保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扎实推进强边固防。增强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全面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深化军地资源要素共享。加快智慧边境建设,建成智慧边境大数据中心。在374个抵边行政村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确保经济金融安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完善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机制,确保资产负债率处于合理水平。加强重大金融风险清单制动态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加快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信访工作和社会矛盾防范化解。做好水电移民工作。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保卫和综治维稳工作,深入实施“雪亮工程”,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深化反恐怖斗争,严打新型网络犯罪。实施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进一步做好广播电视、参事、文史、科普、红十字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支持群团组织改革发展。抓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着力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持续做好新时代港澳台侨工作。各位代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以抓好落实来定位和要求政府工作,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落实落实再落实,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心全意为全省各族人民谋幸福。我们要强化政治建设。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讲政治的高度抓政府工作,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善于洞察经济活动的政治后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方方面面。我们要强化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行政立法,规范行政执法,加大普法力度,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监察监督和司法监督,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我们要强化能力建设。在新形势下,只有学习好,才能工作好。自觉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在攻坚克难中提高本领,在奋战奋进中担当作为。我们要强化作风建设。坚守人民情怀,坚持实干兴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说了就要做,做就要做好,坚决杜绝光喊口号、不见落实。我们要强化廉政建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防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坚持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要牢记党和人民重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省委领导下,艰苦奋斗、努力奋斗、不懈奋斗,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来源:云南日报责编:张哲心

赛勒斯

中缅电力联网项目第一阶段可研报告完成

云南网讯(记者 王欢)6月1日,记者从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获悉,近日,中缅联网项目中方工作组正式向缅甸电力能源部递交了中缅电力联网第一阶段230千伏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今年1月18日,在中缅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中缅双方交换了《关于开展中缅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备忘录》合作文件。此后,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与中缅各相关方面密切配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项目推进,努力将疫情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低。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比要求提交的时间提前了51天。据介绍,疫情主要影响了项目组人员流动及缅甸侧线路现场踏勘。自3月中旬起,缅甸开始实行包括对通航、通关及境内各类人员流动的限制等。因此,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面的交流仍然受限。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派出7名工作人员赴缅加快项目推进。同时,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与缅方保持紧密沟通,组织了两次与缅甸电力能源部项目负责人的视频沟通会,就相关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中方工作组各单位协同作战,统筹分工,科学制定项目计划和实施路径,同步组织国内方面完成项目相关的站址和路径踏勘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缅230千伏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得以高效、高质量完成。下一步,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将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持续推动500千伏联网项目可研工作,高质量按期推进项目进展,完成各节点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中缅高层互访成果。

楚楚

中缅电力联网项目可研报告如期提交

云南网讯(记者 王欢)7月20日,记者从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获悉,7月17日,该公司代表中缅联网项目中方工作组,正式向缅甸电力与能源部提交了中缅电力联网第二阶段即中缅500千伏电力联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按期完成了今年1月18日在中缅两国领导人见证下交换的《关于开展中缅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备忘录》合作文本中要求的工作任务。按照《关于开展中缅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备忘录》,中方工作组需在6个月内,即7月18日前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今年以来,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紧锣密鼓地推进可研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安全有序派出员工赴缅工作,千方百计地降低疫情影响,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做好与缅甸电力能源部、中方合作团队的沟通。3月以来,由于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缅甸政府发布针对通航、通关及境内人员流动的较严格限制禁令,至今尚未解除,给原本就紧张的项目工期带来了更大挑战,项目缅甸段踏勘收资、商务方案洽谈、相关采购等工作迫在眉睫。为此,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积极组织各合作单位协同作战,召开了数十次连接中缅多地的中方工作组视频会议,项目现场工作团队正式发函联络缅甸电力与能源部12次,及时调整了工作计划,制定了详细的推进方案。按计划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按时完成了正式评审,如期高质量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下一步,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将跟进了解缅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进展,根据反馈意见及时修改完善,稳步推进后续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中缅高层互访成果。

叶适

读懂2021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这22个名词解释要知道

掌上春城讯 1月26日上午,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代省长王予波代表云南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三线一单”“五个管住”“城市大脑”“两个健康”……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这些名词涉及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这些名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和小编一起学习!【名词解释】1.“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从组织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2.“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3.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4.“两新一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5.国企改革“1+1+X”:第一个“1”是组建云南省国有股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第二个“1”是组建云南省国有金融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X”是改组设立若干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产业集团公司。6.“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7.“四个彻底转变”: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彻底转变“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彻底转变“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彻底转变“不给钱就不治理”的被动状态。8.“五个管住”:管住人、管住村、管住通道、管住证件、管住边境。9.艾滋病防治“三个90%”目标:艾滋病发现率、治疗率、治疗成功率均达到90%以上。10.煤矿“五化”改造: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改造。11.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基础关键技术和重要产业工程化攻关,提升工业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产业基础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突破。12.产业发展“双百”工程:以2020年为基期年,培育壮大100家营业收入上百亿元的独立法人企业,推动落实100个单一投资规模上百亿元的产业项目,力争到2025年,产业发展“双百”工程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30%。13.“高A级”景区:4A、5A级景区。14.“城市大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城市交通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构建一个后台系统,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15.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到2025年,在重点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服务)收入等三方面均实现“倍增”。16.“四上”企业: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通俗称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17.“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18.“一网通办”:在覆盖省、州市、县、乡、村五级互联网门户入口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上,汇集统一身份认证和事项库管理、 网上办事服务、部分部门系统数据交换等功能,形成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陆一次即可全程网上办理。19.“跨省通办”: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强化业务协同,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门壁垒,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20.“八个跨境”:跨境贸易、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跨境金融、跨境人力资源合作、跨境园区建设、跨境物流、跨境旅游。21.碳达峰、碳中和: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与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 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净零排放”。22.新时代“枫桥经验”: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来源:云报客户端责编:农天琴编审:周健军终审: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