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简版)汤将伐桀

2020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简版)

01云计算发展概述1、 云计算概念和特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日益提高,不同用户群体,从个人、企业到政府机构乃至国家层面,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即需要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大的存储空间。云计算技术通过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网络连接的大量计算资源,构成向用户按需服务的计算资源池,满足了用户灵活切换资源匹配所需应用以及特殊业务阶段对IT资源需求激增的诉求。云计算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更好的实现多商业化场景的应用需求。2011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NIST”)结合业内各方主流观点,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接入虚拟资源池从而实现对可配置计算资源按需访问的模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计算资源进行配置,实现较少管理成本和服务供应商干预的快速获取和发布。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庞大的服务器规模、虚拟化的分布、较低的使用成本、可按需选择的应用服务和共享化的资源池。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庞大的服务器规模、虚拟化的分布、较低的使用成本、可按需选择的应用服务和共享化的资源池。在部署方式上,可分为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不同的部署方式可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不同规模和应用等差异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企业、机构等群体的使用需求。服务模式上,当前业内普遍接受的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模式。2、云计算发展驱动因素(1)政策持续利好,推动云计算发展我国云计算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历10年时间,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云计算的行业化标准体系框架建设到商业化实现都给予重要支持。图表1:2010-2020年云计算主要政策数据来源:融中研究(2)云计算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云计算的普及将极大地缓解创业者的压力,降低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IT技术成本。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IT资源价格下降,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按需购买算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扩张上,并有效地控制成本的投入。云计算可帮助企业提升业务的稳定性,让企业根据业务所需实现算力资源的无缝对接,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IT技术服务,解决用户技术更新迭代的难题。(3)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刺激云市场新一轮爆发2020 年突发疫情加速了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进一步推动我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疫情期间,企业被迫停工停产,生存遭受巨大挑战。以制造业为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大,疫情期间,中小制造业企业出现了物资供应短缺、生产响应延迟等问题。而一些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头部大企业,凭借企业上云和智慧工厂的建设,在疫情开始后不久便恢复了生产。疫情凸显企业数字化程度低下问题,生存压力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则让中小企业看到了希望,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整体而言,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02云计算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构成云计算是一系列IT技术结合的总称,其背后是庞大的运算与服务资源所形成的产业生态链。云计算产业链由三个环节构成:(1)上游:云计算设备制造商云计算设备制造商主要为整个产业提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提供服务器、储存等硬件设备的厂商以及提供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按照提供设备类型的不同,上游企业主要可分为三类:以华为、思科代表的网络设备商,以IBM、戴尔为代表的服务器设备商,以浪潮云、中科曙光等为代表的存储设备商。(2)中游:云服务供应商云服务供应商,主要为下游用户提供云服务。按照提供云服务类型的不同,中游企业可分为三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厂商。其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IT基础设施资源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厂商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资源与相应的系统环境、开发工具整合的平台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则是在IaaS和PaaS的基础上,直接为用户提供可访问的通用或定制化应用程序。(3)下游:政府或企业等终端用户云计算下游终端用户主要包括政府、大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个人用户。下游用户比较分散,分布在互联网、金融、工业制造、医疗、政府等多领域。由于领域分散,用户对云计算服务需求的差异化非常明显。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同时,产业链中游的服务商开始逐渐向上下游业务扩展,使得原本定位于IaaS、PaaS和SaaS的三类服务商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2、产业链布局云计算产业链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在中游环节。(1)IaaS层(底层)自2015年开始,我国IaaS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当前,我国IaaS厂商主要分为几大类:首先,是以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百度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通过多年技术和基础设施的积累,在服务内容、供销渠道以及用户群体建立了极大的优势;其次,是以华为云、浪潮科技、紫光股份、太极股份等为代表的传统IT巨头企业,包括传统IDC、IT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这类企业具有丰富的硬件设备以及成熟完整的销售渠道;第三类,是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企业,这类企业拥有带宽和通信资源的积累优势;第四类,是以青云科技、优刻得、云轴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企业,该类企业主要靠先进的技术方案来驱动用户数量的增长,并在垂直领域建立较强的技术壁垒。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IaaS市场格局整体趋于稳定,市场中TOP5的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和金山云,共占据了市场73.8%的份额,。(2)PaaS层(中层)单独提供PaaS服务的厂商比较少,PaaS服务多数由部分底层的IaaS厂商以及上层的SaaS厂商同时提供。IaaS厂商与SaaS厂商将其产品与服务向PaaS层领域延伸的初衷还是为了满足客户对云计算服务的多元需求,同时,也为了提升综合业务实力。由IaaS向PaaS延伸的厂商主要包括三大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传统IT巨头等头部企业,由SaaS向PaaS延伸的厂商主要包括两类:1)以三一重工、GE、西门子等为代表的工业制造类企业;2)以基本立子、普奥云、机智云、涂鸦智能、寄云等为代表的新兴创业企业。(3)SaaS层(上层)当前,我国SaaS层厂商主要分为两大阵营,通用型SaaS服务商和垂直型SaaS服务商。通用型SaaS针对企业特定业务环节,提供相应的SaaS产品,其服务按业务可细分为ERP、CRM、人力资源、协同办公、财税报销、云存储等;通用型SaaS企业中CRM系统开发商数量占比最高达到36.93%,协同办公系统开发商数量紧随其后,占比21.22%。而财税报销系统开发商数量占比最少,仅为1.64%,未来仍有较大投资潜力。垂直型SaaS为特定行业提供SaaS服务,主要多为特定垂直领域中的软件服务商或者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其服务按行业可细分为金融、教育、工业、电商、餐饮、物流等。垂直型SaaS企业中,开发商主要分布于物流、金融及餐饮三大行业,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0.2%、18.58%、16.5%。03云计算市场规模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稳定,总规模达到1,335亿元,较2018年增长38.7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元,同比增长57.67%,私有云市场达到645.2亿元,同比增长22.8%。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将大幅减缓,总规模预计为1782亿元。疫情中,各行业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此后公有云服务的相关细分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到2022年前后总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2023年总规模将达到3,754亿元人民币。图表2:2015-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融中研究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发展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市场,总规模689亿元,占云计算市场总规模的51.63%。相较于全球云计算市场主要集中于SaaS相关服务,我国云计算行业市场的增长多集中于IaaS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中。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中,IaaS层市场总规模为452.6亿元,占比65.66%,相较于2018年增长67.38%,预计2022年将达突破1,200亿人民币。PaaS层市场总规模41.9亿元,占比6.08%,相较于2018年增长92.2%,预计2020年到2023年平均增速54.11%。2019年,SaaS层市场总规模194.8亿元,占比28.26%,相较于2018年增长34.16%。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对SaaS服务的需求或将井喷式增长。图表3:2015-2023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融中研究04云计算行业投融资分析行业投融资分析投资金额规模上,2009到2019年,国内云计算行业投资规模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投资金额从2009年的55.9亿上升到2019年的91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2.20%,其中2017年达到1092.6亿元的历史峰值。投资事件数量上,从2009年到2016年,投资事件数量呈上升发展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52.75%,其中,2014年到2015年投资事件数量成倍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云计算发展相关利好政策,同时,云计算产业链逐步完善、应用落地发展加速,带动产业投资发展加速。2016年,行业投资事件数量达到1009笔的历史高位,随后3年时间,投资事件数量持续下降,回落到略高于2014年的水平。图表4:2009-2020上半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规模数据来源:IT 桔子,融中研究投资地域分布上,国内云计算行业投资事件数量的地域分布与中国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布较为一致。2009年至2020上半年,累计投资笔数位居前三的省份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其中北京累计投资笔数遥遥领先,投资笔数1730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超过3成;上海累计投资笔数1018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近2成;广东累计投资笔数797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近15%。图表5:2009-2020年上半年中国云计算投资地域分布数据来源:融中研究05云计算行业发展趋势在未来十年,云计算将进入普惠发展阶段。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推进,云计算应用落地进程将加快;同时,云计算将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云。受新冠疫情影响,SaaS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云计算产业加速发展。云计算主要发展趋势如下:1、企业上云成为普遍趋势,混合云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大中小型企业纷纷将企业“上云”提上日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年,中国已开始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占66.10%,同比增长7.5%。超过半数中国企业已开始将业务转向云端,其中应用公有云的企业占主流,占比41.6%;采用私有云占比14.7%;采用混合云占比9.8%。混合云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混合云通过结合外部公有云和内部私有云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应用更广泛的IT服务组合。这种兼顾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的部署方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云部署选择。根据RightScale2019年云状态报告,全球范围内混合云已成为企业上云最希望采用的形式,有84%的受访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其中,使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继续提高,由2018年的51%增长到2019年的58%。从国内市场来看,企业应用混合云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2018年我国企业应用云计算的比例接近6成,其中采用混合云比例为14%,相比2017年小幅上升。而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到2021年,在混合云上的年成本支出将会增长约22.5%。在混合云的强劲需求助推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国内混合云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容器技术有望推动我国PaaS快速发展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云计算技术在不断向应用层靠近。中国超40%企业开始使用容器技术;超过70%企业使用微服务的技术。新兴技术的注入,使资源调度的颗粒性、业务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容器技术为PaaS带来变革。容器是指以镜像形式储存的、虚拟的、被隔离的运行时环境。容器技术通过跨容器共享操作系统架构,只需构建简单的文件及代码库即可运行应用,相比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大大提升数据可迁移性及其安全性,用户可以更快、更便捷的获取并高效使用第三方数据。而PaaS市场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在不同的PaaS平台间迁移应用的难度大,且私有云无法满足各类应用的上云要求,容器技术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在容器技术应用的推动下,中国PaaS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3、SaaS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据Gartner调查显示,SaaS是全球云计算中最大的细分领域,占比超60%。国内SaaS还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步阶段,市场成熟度远远低于美国。不过,国内SaaS经过15年的发展,SaaS应用已普遍被市场认可和接受。2020年新冠疫情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带动云端服务需求上升,促进SaaS行业提速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线上消费等细分领域对SaaS应用服务的依赖提升。同时,SaaS具有低成本、付费灵活、管理便捷、快速迭代等诸多优势,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预测SaaS市场未来仍将持续高速发展。4、云原生为信息安全市场带来新机遇在云计算应用不断拓展的同时,安全问题同样备受关注,云原生安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下一代安全架构,原生云安全的理念应运而生。原生云安全是指平台安全的原生化和云安全产品的原生化。Gartner相关报告显示,相比于传统IT,公共云的安全能力可减少企业60%左右的安全事件,增强企业安全防控。原生云安全平台将安全能力逐步从外部生产向内部测试及开发方向深入;原生安全产品也将逐步从原本的外挂转为内嵌。现有的安全监测主要通过平台中的数据从外部感知数据安全,未来将逐步实现安全前置,通过把安全和管理的理念嵌入到开发设计,真正做到安全和云深入的融合,促进云服务商提供更加安全的云平台,带动云安全市场的发展。

刘勰

新变化新趋势新风口-2020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解读

题图来自“收费图库”如果以2009年阿里云的成立作为中国云计算行业的开端,2020年则刚好是云计算在中国发展新十年的起点。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云计算行业在多重因素推动下的飞速发展,也经历了野蛮生长下的质疑与阵痛。在2020这个节点,我们有必要看清中国云计算行业当下的发展背景,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找寻潜在的新的风口,为新十年的发展提供方向参考。不变中的变:整体利好背景下的新变化整体看来,考虑到内部动力与外部环境,中国云计算行业积极的发展环境不会改变,但其中亦不乏一些新变化值得关注。从内部发展动力角度看,中国云计算行业在保持着强劲发展推动力的同时,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行业规模上,中国的云计算行业保持着高于整体GDP增长的增速,2019年中国云计算行业规模占GDP比值增长率达到25.2%,也远高于云计算第一大国美国的14%; 技术保障上,从短期未来到十年以后,多种能够对整个行业起到推动作用的颠覆性技术,被预测在不同阶段达到成熟,如2-5年内的AI云计算和边缘计算、5-10年内的云原生技术,以及十年后的量子计算技术等,皆有能力在不同时间节点为云计算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内部动力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涵阐释和市场现状上。一方面,随着2018年NIST将客户视角价值写进云计算核心内涵阐释中(NIST于2011年对云计算进行了定义,包括我们所熟悉的三种交付方式、四种部署模式等,对整个行业发展有着提纲挈领作用),需求方价值在这一原先多由供给方(云厂商)主导的市场中意义更为凸显。另一方面,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经过十余年的竞争,已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少数龙头厂商掌控了绝大多数市场,马太效应加深。可以认为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的市场状态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下一赛段会跳脱出单纯的“量”,从而在更高层面进行竞争。外部环境保持利好的同时,也引导着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政策上,不论中央和地方,皆对云计算发展维持充分支持,尤其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背景下,云计算更是乘上新一波东风。然而政策端有两个新变化值得关注。一是中央政策明显从关注“量”向关注“质”发展,政策核心从“百万上云”到“用数赋智”,其对云计算行业提出了精细化发展的要求。二是地方与行业上云现状差异的出现。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状况好而中西部弱,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好而传统行业弱的现状。在中国整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之下,如何解决这一不平衡状况必将是未来发展重点。此外,经济下行压力使得IT支出普遍缩减的企业更加关注云计算如何直接地为其降本增效,疫情下的全面线上化使得许多企业被迫真正完全依靠云进行业务运行,而一级市场上的资本也更多地涌向偏后轮次的成熟公司。这一切都说明云计算在中国正在逐渐脱离概念炒作阶段,客户和市场也都愈加成熟,企业渴望将云计算真正转变为一种帮助构建自身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工具,也对云厂商的精细化服务提出新要求。多样化与多维化:新变化下的新趋势在综合分析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背景后,我们可以得到两个较为明确的结论:1. 中国云计算行业正处于一个从粗放到精细,从求量到保质,从少数到多数的过渡阶段 2. 其最终目标一定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按需为全行业客户赋能,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在这两个结论基础上,我们将其发展趋势总结为两大点:云环境多样化与云发展多维化。趋势一为云环境多样化,即中国企业云环境会以混合IT、混合云、多云形式混杂发展,这一趋势既是中国云计算行业过渡阶段的一种客观状态,也是中国企业为了达成最终目从而主观上采取的一种云战略;其在为企业带来裨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混合云为例,2019年国际上企业混合云采用率已达58%,是最主流的云部署方式。同期中国企业混合云采用率仅为9.8%,但同比增长达21%,远高于其他部署模式。其形成原因既有对不断增多的敏稳态数据灵活处理的主观需求,也有在云计算相关监管不断完善下的客观要求。同时具有公有云灵活性、弹性和私有云安全性、可控性双重优势的混合云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云部署模式,但其资源位置相异、架构层级多样、构成元素繁多等特征也为企业IT管理带来了新难题。 趋势二为云发展多维化,具体指中国云计算行业会进入规模范围(广度)、行业垂直度(深度)、价值延续(长度)多维协同发展新阶段。 云发展多维化是正处于过渡阶段的中国云计算行业走向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具体来说,即已趋于稳定的行业龙头有能力去带动生态进步,推动行业范围扩大;客户视角深化与数字化程度加深使得贴近特定需求的行业垂直解决方案价值凸显;愈发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则促进云厂商和云客户共同致力于价值链的挖掘。以长度发展,即云计算的价值延续为例,随着上云程度深入,用云企业和云厂商所能获得的价值都会更多。对用云企业和云厂商来说,上云都只是价值链条起点,是价值获取基础。下一阶段,无论用云企业还是云厂商,都会发力于延伸价值链,对云计算精耕细作,充分发挥云优势以从中挖掘更多价值,赋能行业发展。新趋势下的新风口:云管理层服务在这云环境多样化与云发展多维化这两大趋势之下,新的挑战正在浮现,随之而来亦是新的机遇。我们认为,在愈发复杂的多样化云环境下,能力相对缺乏的传统行业企业如何能够充分地将云优势转化成业务竞争力是企业最核心的挑战。因此,直接服务于云消费者,并致力于为其解决这一问题的云管理层服务便是中国云计算发展下一阶段的新风口。我们将云管理层服务定义为独立于云服务层,供给方可为云服务提供商或代理商的整体性资源/应用管理服务,主要可分为云管理服务和客户端云安全服务。云管理服务(MSP)是专注于企业上云全生命周期,旨在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设、运营和创新的专业化服务,在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的过渡阶段,MSP价值愈发凸显。如中国MSP行业领先企业安畅网络的CEO程小中所表示,因能力不足,传统企业在上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比互联网企业大得多,但他们的上云决心又是有的,这就为MSP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中国MSP行业,于服务内涵、市场主体和技术需求三个角度呈现出三个主要发展特征。一是服务内涵从基础服务到优化赋能,MSP厂商如今能够为企业提供应用、架构、成本、安全 全方面优化能力;二是市场主体从单一厂商到百花齐放,不同类型MSP厂商优势各异,发力客户全生命周期不同节点,为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三是技术要求从基础可行到自动智能,完善的一体化管理平台技术帮助企业管理复杂云环境。整体看来,MSP行业有望在两大趋势之下,成为未来云计算行业生态的核心。另一方面,云计算动态化、安全边际模糊、去中心化等特征,为企业IT安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使得客户端云安全服务意义非凡。据美国国家安全局数据统计,几乎所有云威胁的诱发原因都可归纳为四种漏洞,即错误配置、访问控制不善、共享租户漏洞和供应链漏洞,故与其分别对应的云安全措施是我们的关注焦点。错误配置与访问控制不善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安全隐患,相对来说云用户对其的可控度也较高。从控制层出发的云安全配置管理(CSPM)和从数据层出发的云工作负载管理平台(CWPP)这两类云原生安全工具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控制配置错误威胁;基于动态、细粒度身份管理的零信任架构则有能力在动态企业IT环境中做到针对每一次访问的安全认证,以针对访问控制不善。相比较而言,共享租户漏洞,即同一服务器上抱有恶意的邻居的威胁,和供应链漏洞,即在云厂商数据中心搭建过程中软硬件供应链中的暗藏威胁,在当下中心化云环境下,企业能采取的防卫措施很少,而去中心化云平台的出现则带来了新的契机。去中心化云可以视作区块链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各自高级发展阶段的结合,其去中心化地获取资源,从而从底层解决了共享租户漏洞和供应链漏洞的威胁。与此同时,如首个去中心化云平台推出方安迈云董秘马思远所表示,去中心化云是继中心化云计算后下一代虚拟化发展方向,其在包括安全隐私的多个维度皆更契合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建议走向新十年的中国云计算行业,需要在新变化与新趋势之下,寻找新的发展思路。首先便是尝试打造技术合力,充分发挥云计算底层操作系统的优势,将其与5G、AI、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以形成合力。此外,在中国市场趋于存量竞争的背景下,应出海探索新机遇,去市场广阔但云计算能力短缺的地区寻找发展机会。客户视角亦是下一阶段关注重点,厂商应将视角拓展到客户可以吸收什么,从而致力于帮助客户将云能力转变为业务竞争力。最后,一个围绕客户,低“资产专用性”的开放云生态体系意义非凡。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仍存在着规范不完善、信任成本高、各自为战、远离客户具体需求等弊端,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带来一个更加开放兼容的云生态,从而促进供需双方的效率增长,助力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黑猩猩

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分析报告

一直对云计算市场比较感兴趣,正好有时间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成一份PPT,内容主要包含:云计算发展史,全球和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与分类,公有云分析——IaaS、PaaS、SaaS与细分行业。对于厂家的分析略显薄弱,后续有时间会重点把每个厂家的优劣势对比出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按是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机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它设备。云计算依赖资源的共享以达成规模经济,类似基础设施(如电力站网)。——————维基百科根据美国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云计算市场份额报告,2017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达到2,602亿美金,其中公有云市场1,535亿美金,占比59%;预计2018年突破3,000亿达到3,058亿美金,其中共有云市场达1,864亿美金,占比61%。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年云计算白皮书》,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预计达到907亿人民币,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383亿人民币,占比42%,预计2021年云计算市场将达到1,858亿人民币,公有云903亿人民币占比49%,公有云三年复合增长率33%。IDC预测,未来五年,中国公有云市场总体保持高达41.0%的增速,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将是PaaS,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5.7%;国内 IaaS 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1.2%,以阿里云、腾讯云、UCloud 为代表的厂商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并开始与 AWS、微软等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企业级SaaS市场依旧呈现快速增长,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5.7%,在2022年规模将达到378亿人民币,但市场较国外仍差距明显,与国外相比,国内 SaaS 服务成熟度不高,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市场规模偏小。

追之

云管理层服务是新风口|《2020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2020年,中国云计算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十年。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云计算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快速发展,部分行业与地区的整体上云率已达较高的水平。当下的中国,在多种新兴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之际,云计算价值愈发凸显。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2020年这一节点,去理清云计算在中国发展的新背景,分析新趋势,并找到新机遇。毋庸置疑,云计算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仍值得期待。一方面,云行业内部的新动力保障了自身的发展势头。内涵阐释上,云计算新增客户视角为发展明确客户中心的商业思路;技术演进上,边缘计算、云原生、分布式云、量子计算等预期在未来十年内成熟的颠覆性新技术保障了其长期技术基础;行业状况上,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1334亿元,规模占GDP比例较2018年增长25.2%,增长势头上远强于美国;市场份额上,据亿欧智库推算,云计算行业四家龙头企业占总份额达53.6%,马太效益凸显的现状也推动头部厂商转向精细化耕耘存量市场的战略。另一方面,云计算的外部新环境也为其发展创造出天时地利。中央、地方政策皆引导企业积极上云、用数赋智,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让能够显著降本增效的云计算服务更受青睐,大量一级市场资金仍不断涌入云计算行业优质企业,疫情又对生产生活的线上化起到了极佳的教育作用。整体环境综合看来仍利于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综合来看,中国云计算行业正站在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细,从互联网行业到传统行业,从厂商主导到客户中心的变化节点,这也成为我们对未来趋势预测的基础。综合考虑各种新变化,我们将中国云计算发展的总体趋势凝练为云环境多样化与云发展多维化。云环境多样化即中国企业云环境会混合IT、混合云、多云混杂发展,这既是中国云计算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客观状态,也是中国企业为了充分发挥云优势从而主观上采取的一种云战略。以混合云为例,2019年国际上企业混合云采用率已达58%,是最主流的云部署方式。同期中国企业混合云采用率仅为9.8%,但同比增长达21%,远高于其他部署模式。可以预见,在敏稳态数据处理需求增大、云监管愈发完善化的背景下,同时具有公有云灵活性、弹性和私有云安全性、可控性双重优势的混合云在中国仍有极大发展空间。云发展多维化指中国云计算行业进入规模范围(广度)、行业垂直度(深度)、价值延续(长度)多维协同发展新阶段。稳定的行业龙头有能力去带动生态进步,推动行业范围扩大;客户视角深化与数字化程度加深使得贴近特定需求的行业垂直解决方案价值凸显;愈发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则促进云厂商和云客户共同致力于价值链的挖掘。在这两点相对确定的趋势之下,新挑战正在浮现,随之而来亦是新的机遇。亿欧智库认为,在愈发复杂的云环境下,能力相对缺乏的传统行业企业如何能够充分地将云优势转化成业务竞争力是企业最核心的挑战。为解决这一困难,直接服务于云消费者的云管理层服务有望兴起,成为新的风口。亿欧智库将云管理层服务限定为独立于云服务层,供给方可为云服务提供商或代理商的整体性资源与应用管理服务,其核心界定原则是直接消费者是否为云服务消费者,主要类型为云管理服务和客户端云安全服务。其中,云管理服务(MSP)是专注于企业上云全生命周期,旨在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设、运营和创新的专业化服务。MSP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在服务内涵、市场主体、技术要求等方面展现出的变化特点,表明了其快速发展的势头,并愈加能够为IT能力欠缺的传统行业企业带来价值。另一方面,IT能力的不足让传统企业在多样化云环境中更易受到云安全威胁,而客户端云安全服务在责任共担原则的基础上,为云客户提供云安全服务。随着更多云服务的使用,其动态化、边界模糊化和中心化特征使得传统IT安全工具可靠性降低,而要求更加云原生的安全思路与工具。进入新十年的中国云计算行业正在逐渐走向成熟,行业的思维方式也应从上云优先转变为云服务使用者如何更好地利用云计算赋能自身核心业务,以及云厂商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适配度服务,从而共同助力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文章来源:亿欧)

殆已

IDC行业研究报告(合集)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IDC行业研究报告,部分内容如下,下期(K12在线教育行业研报)2020年中国IDC行业概览.pdfIDC—数字中国发展的基石.pdfIDC系列报告一:数字产业基石,关注卡位核心地区的IDC企业.pdfIDC系列报告三:数据中心中各类IT硬件占比拆分.pdfIDC系列报告之六:从DCF角度看IDC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pdfIDC系列报告二:还原IDC行业的真实盈利能力.pdfIDC行业展望:发展确定性高,2020是机遇之年.pdfIDC行业投资标的梳理.pdfIDC行业报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搜搜报告.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之一:中美对比研究:哪些因素在影响IDC企业估值.pdfIDC行业深度报告:以美为鉴,腾飞在即_搜搜报告.pdfIDC行业研究框架报告:IDC-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pdf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链专题:短期需求叠加长期逻辑,IDC及云计算产业链投资图谱-搜搜报告.pdf从三大边际变化再论本轮IDC投资三要素.pdf从全球IDC龙头Equinix看中美IDC发展路径:乘数字化之浪潮,REITs助力成长.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报告之五:与流量巨头共舞,尽享景气提升红利.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一:流量将第三次爆发增长,从“收入-成本”视角看全球IDC企业价值重估.pdf全球IDC价值重估系列深度之二:回顾全球IDC发展史,寻找下一个Equinix.pdf印制电路板行业深度:头部通讯PCB厂商深度受益IDC基站建设.pdf掘金数据中心系列深度报告(一):IDC大变革时代,紧握优质核心资产.pdf数据中心IDC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数据中心:沧海流量,信息基石-搜搜报告.pdf数据中心专题报告:关注上游设备及深耕一线商圈的IDC服务商.pdf数据中心深度报告(二):IDC投资快速增长,成就IC变革引擎.pdf文件名清单.TXT新三板TMT专题报告:数据中心景气下能耗问题爆发,IDC节能降耗行业腾飞在即.pdf申万宏源-通信周报:IDC投资建议聚焦头部互联网企业的供应商.pdf获取本文件夹所有文件名(不含子文件夹).bat计算机行业2020年中期策略报告:关注IDC板块的投资机会.pdf通信行业2020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新基建政策推动下,5G和IDC赛道开启加速跑.pdf通信行业深度分析:5G和IDC“新基建”促温控技术革命性升级,散热行业迎量价齐升大发展.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企业涉足IDC业务的可能性:钢企发展IDC:生产要素再利用.pdf钢铁行业深度报告:当钢铁遇上IDC.pdf钢铁行业深度研究:钢厂IDC——新势力崛起搅动IDC行业.pdf部分报告内容展示:注明:报告内容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删,行研君作为内容整理方,仅作为学习使用,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后果自负。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查看星球。目前星球的报告已经按资料类型、细分行业、发布机构进行了整理,目前已经整理了200+、30000+精品报告,也持续更新了570+天。往期推荐5G行业研究报告(合集)从阅读行研报告开始了解一个行业(内附260+行业30000+份最新行研报告资源)-搜搜报告-每天分享50+研报的社群从阅读研报开始了解一个行业交个朋友。

李四光

云计算行业深度报告:全产业链持续高景气

1.云计算:引发 ICT 产业的深刻变革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云计算从被质疑到成为新一代 IT 标准,从单纯技术 上的概念到影响到整个 ICT 产业的业务模式。云计算引发 ICT 产业的深刻变革。1)软件方面,云计算的应用软件开 发具备分布式特征,用户的使用模式由购买转为租赁;2)硬件方面,体现在 硬件要求更强性能,同时具有更低功耗,可管可控性更高;3)网络架构方面,则要求网络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支撑未来的创新型业务;4)终端方面,则 要求使用便捷,更富有个性,并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云计算的诞生消除了传IT 基础架构存在的弊端,如价格昂贵、结构复杂、难以惠及社会众、资 源分布不均和封闭、计算能力不对称等。同时,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 高可靠性、通用性强、高可伸缩性和成本低廉的优点,是 ICT 产业的发展趋势。2.云计算发展为大势所趋,云计算服务市场广阔2.1 数据量增长使云计算成为大势所趋,网络建设催化云计算的应用由于数据呈现爆炸性增长,人类对计算的需求大大增加,并且希望随时随 地获取,这将直接推动云计算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根据国 际权威机构 Statista 的统计和预测,全球数据量在 2019 年达到 41ZB,预计到 2020 年全球数据量将会达到 50.5ZB,同比增长 23.2%。2020 年以来,受新冠 疫情影响的催化,全球云计算技术、产业、应用等多方面的发展呈现了新的趋 势,也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我国高度普及的高速宽带网络,为云计算的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我国光 纤网络实现城乡全面覆盖,用户宽带呈向高速发展的趋势。据工信部统计,自 2017 年以来,受益于“宽带中国”政策的实施,我国用户宽带呈向高速发展的 趋势,平均渗透率从 2017 年 36.4%到 2019 年的 85.7%。截止 2020 年 6 月,我 国光纤接入用户占固定宽带用户的比重达 93.2%,100M 及以上的固定宽带用户 占比已经超过 86.8%,城市固定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超过 100Mbps,部分发达城市 已实现千兆接入能力普及。宽带网络的建设为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化云计算的应用。据工信部统计,2013-2019 年, 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从 9026.3 万千兆增长到 150 亿千兆,年复合增长率 超过 100%;2020 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 745 亿 GB,同比增长 34.5%; 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 720 亿 GB,同比增长 30.4%,占移动互联网总 流量的 96.6%。6 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 10.14GB/户,同 比增长 29.3%,比上年 12 月份高 1.55GB/户。根据艾媒数据中心统计,中国用 户使用日均使用智能手机时间从 2011 年 21 分钟/每日增长到 2019 年 134 分钟 /每日。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大大催化了云计算的应用,目前大量的 App 都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各种类型的 App 可以说成为了支撑云计算平台发展的 重要力量。另外,云计算平台也在不断降低各种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开发门槛, 随着“全栈云”的应用,未来云计算平台将进一步赋能移动互联网产品。2.2 我国企业上云率逐步提升,公有云成为企业上云的首选公有云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能够使用的云,公有云一般可通 过 Internet 使用,可能是免费或成本低廉的,公有云的核心属性是共享资源 服务。私有云是为一个用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在数据安全性以及服务质量 上自己可以有效的管控,私有云可以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核心属 性是专有资源。混合云是在成本和安全方面的一种折中方案。顾名思义,就是公有云和私 有云的结合。数据依然是存到本地的机器上,但是一旦出现大规模的访问或者 计算时,就会把这部分计算的需求转移到公有云平台上,实现不同场景的切换。 混合云在使用起来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是企业在考虑成本效益下的首选方案。我国企业的云计算应用度持续提升,在企业上云的选择中,公有云以其低 成本、无需维护、按需付费、高可靠性的优势,已经成为了上云的首选。根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算发展调查报告,2019 年我国已经应用云计算的企 业占比达到 66.1%,较 2018 年上升了 7.5%。我国应用云计算的企业采用公有 云的企业占比 41.6%,较去年提高了 5.2%;私有云占比为 14.7%,与去年相比 有小幅提升;有 9.8%的企业采用了混合云,与 2018 年相比提高了 1.7%。2019 年我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据中国信通院统计,2019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1334 亿元,增速 38.6%。其中,公有云市场规 模达到 689 亿元,相比 2018 年增长 57.6%,预计 2020-2022 年仍将处于快速增 长阶段,到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2300 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达 645 亿元, 较 2018 年增长 22.8%,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增长,到 2023 年市场规模将 接近 1500 亿元。公有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将直接带动整个云计算服务市 场的发展。2.3 云计算服务市场广阔,我国 PaaS 和 SaaS 市场潜力巨大云计算服务是指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 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 源和服务。云服务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IaaS、PaaS 和 SaaS,分 别在基础设施层,软件开放运行平台层,应用软件层实现。全球云计算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据 Gartner 统计,2019 年,以 IaaS、 PaaS 和 SaaS 为代表的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 1883 亿美元,增速 20.86%。 据 Gartner 预测,未来几年云计算市场平均增长率在 18%左右,到 2023 年云计 算市场规模将超过 3500 亿美元,其中,IaaS、PaaS、SaaS 市场规模将分别达 到 971、749、1877 亿美元。我国公有云 IaaS 市场发展成熟,增长迅速。2019 年,我国公有云 IaaS 市 场规模达到了 453 亿元,同比增长 67.4%,由于今年国务院将云计算基础设施 建设定义为“新基建”,受政策影响,预计公有云 IaaS 市场会持续维持高速增 长。市场份额方面,我国公有云 IaaS 市场集中度比较高,2019 年,阿里云、 天翼云、腾讯云占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前三,分别占市场份额的36.7%、12.8%、 11.4%,光环新网与华为云处于第二集团合计占 14.8%。我国公有云 PaaS 市场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公有云 PaaS 市场起步较 晚,市场规模在整个云计算产业中占比较低,但是未来几年企业对大数据、中 间件、游戏和微服务等 PaaS 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公有云 PaaS 市场规模会 保持较高的增速。据中国信息通信院统计,2018、2019 年,我国公有云 PaaS 市场规模分别为 22、42 亿元,同比增长 87.9%、92.2%。市场份额方面,据 IDC 统计,2019 年,阿里云、AWS、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位于公有云 PaaS 市场 前列,额分别为 37.3%、12.7%、11.7%、4.4%、4.1%。国外 SaaS 市场模式成熟,覆盖领域广泛。SaaS 是云计算中最大的细分市 场,据 Gartner 调查显示,预计 2020 年全球市场将增长到 1277 亿美元。大多 创新型 SaaS 服务商专注于解决企业管理或者运营服务中的某一环节的难题, 凭着对其服务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专业性再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快速成 长,成为相关细分垂直领域的独角兽。SaaS 服务涵盖了如行业应用、电子合同、 客服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我国公有云 SaaS 市场发展与全球整体市场有一定差距,未来发展潜力巨 大。2019年,我国公有云 SaaS 市场规模达到194亿元,比2018年增长了34.2%, 增速较稳定,与全球整体市场(1095 亿美元)的成熟度差距明显。2020 年受 疫情影响,预计未来市场的接受周期会缩短,将加速 SaaS 发展。目前中国 SaaS 行业的已经形成了三大阵营包括创业公司、互联网巨头和进行云转型的传统软 件公司。其中,创业公司、传统软件公司更多参与相对细分的市场以获取壁垒。 而互联网公司更多从 IM(Instant Messaging)协同功能入手打造平台化的生态 系统,在自己核心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培育移动办公应 用生态。其中,传统软件以用友、金蝶、麦达数字为代表,创业阵营以北森、 销售易等为代表的 SaaS 服务商,在各细分领域已崭露头角。2.4 随着我国云化程度不断加深,安全需求迫在眉睫随着我国云计算应用的不断普及,云安全需求已经愈发迫切。随着企业业 务不断上云,以数据为载体的数字资产已逐渐成为企业核心资产。同时,黑客将通过多种恶意攻击手段,有针对性的对云主机进行攻击,一旦入侵成功并窃 取核心资产,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根据腾讯云安全数据统计,网络上发生 的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事件约三分之二是以云平台上的 IP 作为攻击 目标,超过四分之一的目标 IP 是专门的 IDC 机房 IP 或高防机房 IP,其余针对 个人或单独组织的相对较少。入侵数量方面,根据腾讯云的数据显示,2019 年 云平台的恶意文件数量占总样本数量的 0.6%,月均增长 17.5 万个,反映了云 平台的被恶意滥用情况已逐步增加,云资源逐渐成为 DDoS 和其他黑灰产的重 要资源来源。云计算安全已经逐渐引起企业的重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算发展 调查报告显示,42.4%的企业在选择公有云服务商时会考虑服务安全性,是影 响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43%的企业在私有云安全上的投入占 IT 总投入的 10% 以上,这一数据,较上一年度提升了 4.8%。中国的云安全市场主要是以云主机安全为核心,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 用安全、安全管理和业务安全为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分为:1)云主机安 全提供面向云主机的安全防护;2)网络安全关注云环境所受的外部网络攻击; 3)应用安全侧重用户云上 Web 应用的安全防护;4)数据安全保障云上数据存 储、传输和使用的安全性;5)安全管理提升用户云上资产管理的综合能力;6) 业务安全对用户业务进行有效风控。中国云安全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将会随着云计算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快 速增长。根据 Gartner 统计,2019 年全球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为 74.1 亿美元, 到 2021 年将会超过 10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中国方面,根据赛迪 统计,2019 年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到 55.1 亿元,同比增长 45.8%,中 国云安全服务市场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预计到 2021 年中国云安全服务市场 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 115.7 亿元,未来三年年均增长率为 45.2%。云安全服 务带来网络安全行业商业模式的变革,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增量,将成为网 络安全行业极具发展前景的细分市场。安全资源池是云计算平台中提供安全服务的资源集合,安全资源池的运用 是云安全产品服务的重点。安全资源池是一类紧贴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类产品, 要求技术提供商拥有丰富且多样的安全能力、集成安全能力、强协同能力以及 统一管控、统一编排的能力,伴随着私有云、行业云、混合云的不断发展,安 全资源池在云上的运用可以有效推动云安全市场的发展。由于安全资源池对于 技术提供商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大型安全厂商如奇安信集团、深信服 科技、安恒信息、天融信、绿盟科技成为该市场中的主要玩家。据 IDC 统计, 2019 年安信集团、深信服科技、安恒信息、天融信、绿盟科技分别占中国市场 的 18.1%、14.1%、13.2%、11.7%、8.2%。3.未来趋势:硬件从中心向边缘延伸,应用服务弹性扩 展3.1 边缘侧需求推动,云计算从中心向边缘延伸边缘的具体形态分为边缘云和边缘终端。边缘云是云计算向网络边缘侧进 行拓展而产生的新形态,是未来产业关注重点,是连接云和边缘终端的重要桥 梁。边缘终端位于边缘云与数据源头路径之间,靠近用户或数据源头的任意具 备一定硬件配置的设备,包括边缘网关、边缘服务器、智能盒子等终端设备。 围绕边缘云与边缘终端,相关产业已初现端倪,蓄势待发。将云计算的能力下 沉到边缘侧、设备侧,并通过中心进行统一交付、运维、管控,将是云计算的 重要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云服务商等在内的各类型厂家为了满足视 频直播、AR/VR、工业互联网等场景下,更广连接、更低时延、更好控制等需 求纷纷进行相关尝试,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将云计算服务逐步向网络边缘侧进 行分布式部署,云计算在向一种更加全局化的分布式组合模式进阶。分布式云 是未来计算形态的发展趋势,是整个计算产业未来决胜的关键方向之一,对于 物联网、5G 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边缘云计算应用服务产品不断丰富。电信运营商整合网络和边缘基础设施 优势,采用“网络+平台”的融合部署模式,推出 MEC(Mobile Edge Computing) 边缘解决方案,通过用户面功能网元(UPF)的不同部署位置,提供专享型和 共享型边缘云服务。互联网云服务商通过边缘云服务、边缘节点管理平台等云 边协同产品将中心云功能下沉到网络边缘,同时打通中心云与边缘云通道,加 强中心云对边缘云在服务和应用上的管理能力。目前,边缘云计算主要应用在 智慧城市、互动直播、新零售等场景。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最新报告,到 2027 年,全球边缘云计算市 场规模预计将达到 154 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 38.6%,其中软件、 硬件、服务市场规模分别为 79、44、31 亿美元。从全球边缘云计算市场区域 结构来看,2018 年,美国占全球边缘计算市场份额达 38.84%,其次为欧洲, 占 30.53%,亚太(除日本)占 23.64%,日本占 6.11%。我国边缘云计算起步较晚,但发展前景广阔。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计 算发展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 3.37%的企业已经应用了边缘计算;计划使 用边缘计算的企业占比达到 44.23%。随着国家在 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支 持力度不断加深,预计未来基于云边协同的分布式云使用率将快速增长。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以及车联网等行业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边缘云 计算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从目前边缘云计算行业的发展来看,据观研天下统 计,2019 年,我国边缘云计算市场规模为 6.44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我国边缘 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40%。目前,我 国边缘云计算主要市场集中在安防行业与交通行业。分别占据 65.22%、24.45% 的市场份额。制造业、娱乐、医疗等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占据份额较小。我国企业正在积极布局边缘云计算产业。近年来,华为、联想、浪潮等公 司纷纷在世界移动互联网大会(MWC)上展示出各自在边缘计算技术上的实力。 华为云发布了智能边缘计算平台 IEF;千方科技发布了适用于车联网的云+端一 体化的智慧路网边缘计算产品;中兴通讯发布了适用于边缘计算的解决方案与 容器技术、分流技术、CDN 下沉;网宿科技与联通共同成立了边缘计算合资公 司,联手铁塔智联发力 5G 时代下的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应用,着力于边缘平 台的服务。目前这些企业大多仍处于研发与初步应用的阶段,但随着边缘计算 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未来必将出现从中脱颖而出的企业。3.2 云原生充分拓展应用服务的弹性,最大程度发挥云的优势云原生是以容器技术、微服务、DevOps 等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一套云技术产 品体系。云原生极大的释放了云的红利,云原生充分继承云的设计思想,未来 应用将更多基于云上进行本土应用开发,云原生应用更加适合云的架构,而云 计算也为云原生应用提供较好的基础支撑,如资源隔离、分布式、高可用等, 云原生最大程度发挥了云的优势。云计算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云原生作为新 型基础设施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逐渐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 计算、5G 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成为驱动数字基础设施的强大引擎。伴随全 行业上云的逐步深化,企业云原生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云原生产业作为现阶段云计算 PaaS 市场的重要支点,在云计算市场中的 占比会快速提升。2019 年 Gartner 在容器报告中预测,到 2020 年将有 50%的 传统老旧应用被以云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 2022 年将有 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 生产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调研数据显示, 2019 年,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已达 350.22 亿元,占中国整个云计算市场 的 26%。云原生将会在深度学习、区块链、边缘计算、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等 场景中应用。数字经济大潮下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云原生产业发展的强 劲驱动力,“新基建”带来的万亿级资本投入,也将在未来几年推动云原生产 业的发展迈向新阶段。云原生重塑中间件产品。中间件作为一种连接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 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分布式软件,通过提供标准接口和协议来解决异构网络环 境下分布式应用软件的互连与互操作问题。云原生中间件是指在公有云、私有 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用于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持续交付 部署业务生产系统的分布式中间件。传统应用中用于治理服务的中间件服务通常与应用强绑定部署,治理能力被植入每个应用中难以复用,重复造轮子的现 象严重,而云原生中服务治理的 Mesh 化,加速中间件下沉为基础设施提供了 可能。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中国传统中间件市场呈稳步上涨趋势 2019 年市场规模为 72.4 亿元同比增长 11.4%,市场主要份额由 IBM 与 Oracle 分别 占据 31%与 20%,国产替代空间大。云原生的发展将会重塑中间件产业的格局, 中国厂商有望借此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云原生助力数字中台建设。数字中台是将企业的共性需求进行抽象,并打 造成平台化、组件化的系统能力,以接口、组件等形式共享给各业务单元使用。 使企业可以针对特定问题,快速灵活地调用资源构建解决方案,为业务的创新 和迭代赋能。数字中台可分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技术中台,基于云原生技 术实现中台弹性扩容,依靠平台能力为各个系统产品输出统一管理能力,帮助 企业实现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赋能企业智能化营销。3.3 应用场景:云游戏,重新定义硬件与游戏的关系云游戏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游戏方式。其本质上为交互性的在线视频流, 在云游戏的运行模式下,游戏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并将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 面或指令压缩后通过网络传送给用户。具体可理解成远程超强服务器中拥有众 多虚拟电脑,玩家可在其中的一个子电脑中进行游戏,其中游戏的画面与声音 通过网络传输至终端(PC、移动终端、机顶盒等),玩家可通过输入设备(鼠标、键盘、手柄等)对游戏进行实时操作。云游戏使得硬件要求降低,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量。伴随游戏向重度游戏发 展,高品质游戏的客户端越做越大,对于硬件设备的性能(CPU、显卡)要求 逐步提高。因此受硬件限制,近年来端游市场规模增长缓慢,且在 2018现下滑,根据伽马数据统计,中国 2018 年端游市场规模为 619.6 亿元,同比 下降 4.5%。而主机游戏方面,由于主机设备与游戏内容昂贵,亚太主机市场发 展缓慢,仅仅占全球主机玩家占比的 9%,大部分玩家集中在手游与端游市场。 而云游戏的出现将打破传统端游的硬件限制,同时实现场景的多元化,使得玩 家随时随地畅玩高品质端游。原本因受硬件限制而无法玩游戏的玩家,通过云 游戏平台与基本的外设即可体验各种游戏,为游戏市场带来增量收入。当前产业格局与商业模式仍不确定,市场潜在规模巨大。HIS Markit 基于 全球 16 家云游戏服务的表现统计得出,2018 年全球云游戏市场规模达到 3.87 亿美元,市场规模于 2019 年末突破 5 亿美元,预计到 2023 年将达到 25 亿美 元。其中 2014 年上线的 PlayStation Now 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占 2018 年市场 3.87 亿美元份额的 36%,任天堂位居第二;分区域看,日本以 1.78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成最大的云游戏市场,美国位居第二,法国位居第三。我国云游戏行业将快速发展。中短期云游戏市场规模的上升主要受益于云 游戏用户规模的增加,而随着云游戏内容的丰富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用户的 付费意愿以及付费水平随之上涨,届时云游戏平台广告变现能力也会增强,云 游戏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云游戏平台,这些云游戏平 台目前已实现了在 Wi-Fi、宽带等网络环境下的云游戏服务,由三大运营商、 腾讯、华为等公司开发,已初步具备普及的条件。根据艾媒咨询统计,2018 年 云游戏市场规模约为 6.3 亿元,整体规模较小,而未来,在 5G 网络的助推下, 行业将步入发展快车道,2023 年市场规模有望冲击 50 亿元大关。4.“新基建”助力数据中心建设,云化带动服务器市场维持高景气度4.1 政府政策高度重视云计算发展在全球经济承受巨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是提振世界经济的强心 剂,而云计算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资源,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中起到了“操作系统”的作用。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9 年我国数 字经济规模达到 35.8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6.2%。云计算是传统行业数 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各行业用云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政务、金融、工业领 域上云已形成规模化体系,视频、游戏、交通、能源、农业等行业也在加速上 云。4.2 “新基建”助力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业务需 求的持续增加,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迅速。根据中国 IDC 圈数据显示,2019 年全 球 IDC 市场在云计算业务的带动下继续保持较稳定增长,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6903 亿元,较 2018 年增长 10.4%。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拉动 整体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业务的发展,预计到 2024 年,全球 IDC 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11500 亿元。从全球主要 IDC 公司的客户 结构中可以看出云计算客户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例如,2019 年,对于全球 定制型数据中心龙头 DLR 而言,云计算客户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达到 33%, 高于其他类型客户。国内方面,万国数据 2019 年的收入中 72.6%的收入来自于云计算客户。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作出解释,数据中 心被列入“新基建”中信息基础设施概念。据中国 IDC 圈预测,2014-2021 年, 中国 IDC 市场规模增长了 5 倍以上,年均增长率超过 30%,预计 2021 年年底, 中国 IDC 市场规模将达到 2760 亿元。行业方面,互联网与电信行业依然保持 最高的投资热度。大型互联网企业、电信基础运营商、大型专业第三方 IDC 服 务商、云计算服务商均加快部署云计算数据中心,2019 年电信与互联网数据中规模占总体市场规模 44.3%。近年来中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 CCID 前瞻产业研究 统计,2017-2019 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 25%。预测到 2020 年,国内数据中心机架增长到 326.7 万台左右,同比增长 33%。数据中心数量 方面,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统计数据,2019 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 约为 7.4 万个,大约能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 23%;规划在建数据中心 320 个, 其中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 36.1%。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数量与 中心机架数量也会进一步带动服务器市场的发展。4.3 云化趋势使全球服务器市场维持高景气度服务器是数据中心设备采购成本支出的最大部分。全球云化的趋势使得数 据中心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其中,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存储设 备、光模块分别占数据中心设备采购支出的 69%、11%、9%、6%、5%。服务器是云计算系统中的基础节点,目前多采用 X86 服务器。X86 服务器 的虚拟化技术比较成熟,并通过虚拟化提高对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从服务器 整体设计的角度来看,定制化趋势十分明显。如谷歌采用带有内置电池组的服 务器,以取消低效的 UPS 系统。从服务器类型看,虽然 X86 架构的服务器是目 前云计算解决方案中的主流,但是出于对节能的需求,采用 ARM、MIPS 等 RISC 架构的低功耗服务器也有崭露头角的可能。据 IDC 与 Gartner 统计,2016 年以 来全球云计算快速发展,互联网巨头加大云计算资本开支,服务器市场规模逐 步扩大,X86服务器市场从2016时468.01亿美元增长到2019时693.6亿美元, 增长 48.2%。非 X86 服务器市场相对较小,且多为定制产品单位定价较贵,出 货量较小,2019 年市场规模为 178.4 亿美元。2019 年,全球销售的服务器中 大约 88.19%为 x86 服务器,而其他类型只占 11.81%,x86 服务器仍然是主流。服务器需求与全球互联网巨头的资本开支高度相关。云化时代美国互联网 巨头资本开支逐年增长,美国互联网巨头脸书、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的 资本开支合计从 2010 年的 100.45 亿美元增长到了 2018 年 793.41 亿美元,年 平均增长 26.7%,2019 年稍有回落。据 IDC 统计,2018 年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 793.41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2%,而服务器市场从 598 亿美元增长到 872 亿美 元,同比增长 45.8%。而近年来,全球服务器市场规模走势基本与美国互联网 巨头资本开始相同,经历了 2018 年资本开支到达顶峰后,全球服务器市场规 模也在 2019 年随全球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一起有所下降。2019 年第四季度, 美国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同比转正,服务器市场开启新一轮的增长。得益于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增速转正,全球服务器市场开始呈现增长趋势。 据 IDC 统计,2018-2019 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分别为 1184 万台、1174 万台; 市场规模分别为 888 亿美元、872 亿美元;2019 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互联网 巨头资本开支增速同比转正,全球服务器市场增速同比转正,出货量为 340 万 台同比增长 13.7%,市场规模为 254 亿美元,同比增长 7.6%,全球服务器市场 开始呈现增长趋势。中国市场方面,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中国服务器市场 规模近 6 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速为 12.5%,近年增速超过 20%;2020 年,中国服 务器市场规模将超过 1200 亿元。我国正处于云计算快速发展前期,数据中心 (IDC)建设加快助力服务器需求保持较快增长,服务器行业未来增长可期。由于国家“新基建”领域投资建设加快,中国 X86 服务器出货将保持稳定 增长。随着疫情结束后市场需求回暖以及国家将加快 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 联网、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中国 x86 服务器市场来几年需求仍然会比较旺盛。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2020 年中国 x86 服务 器市场出货量将增长 2.9%;到 2024 年,出货量将达到 464 万台,2020-2024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9.1%。由于服务器产品的特殊性,对于服务的要求比一般 IT 产品更为严格和迫 切。在服务器行业中,服务和增值更是服务器存在的根本。服务器采购用户的 网络规模巨大,业务模式复杂,依靠自己的 IT 人才力量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 的网络构建任务,因此对服务器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这一点 中国的厂商表现出色。从全球服务器厂家营收来看,戴尔和 HPE 分别以 17.8% 和 13.8%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两位,浪潮以 7%的市场份额排在全球第三位。其中 2019 年浪潮服务器市场份额较 2018 年同期提升 1.2%,为前十大厂商份额增长 最大,而位列第一第二的戴尔与 HPE 市场份额则较上年各下降 1%。……(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东方财富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干得好

年终盘点篇:2017年度云计算产业调查报告

  【IT168 技术】2017年1月,关于企业采用云计算的情况,RightScale调查了1002名跨领域的技术专业人士。  2017年度的云统计调查显示了几个关键的信息  1.混合云是企业首选的策略,但私有云的采用却有所下降。  私有云的采用从77%下降到72%,也带来了混合云的采用,低于去年同期的71% - 67%。  85%的企业拥有多云策略,高于2016年的82%。  95%的受访企业都在运行或测试“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  2.大部分用户尝试过4个以上的云。  云用户已经在平均1.8个公共云和2.3个私有云上运行业务。  他们正在测试另外1.8个公共云和2.1个私有云。  3.用户在云上运行着大量业务  个人受访者在公共云计算中的工作量是41%,私有云是38%。  企业中受访者在公共云中的工作负载占32%,私有云占43%。  4.企业中,IT团队对转向云态度更强烈  IT团队对其在2017年的云计算角色有更广泛的看法,包括选择公共云(65%),决定哪些应用迁移到云(63%),并选择私有云(63%)。  相比之下,商业部门的受访者不太可能将选择云的权力下放到IT,选择公共云(41%),特别是在哪些应用转向云(45%),以及选择私有云(38%)。  尽管存在这种脱节,企业仍继续在云治理上取得进展,70%的受访者已经从云计算中获得了他们想要实现的价值,高于2016年的63%,而现在有53%的人有了实施云计算的时间表,高于2016年的48%。  5.云总体上下降成本:专业技能、安全、以及管理支出。  缺乏资源/专业知识是2016年上云的头号挑战,在2017年则挑战较少,只有25%的人认为这是一个主要问题,低于2016年的32%。  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也下降到了25%,而去年是29%。  管理云支出只从26%小幅下降到25%,这是最大的挑战。在成熟的云用户中,最常提到的挑战是管理成本(24%),而在云初使用着中,最常提到的是安全(32%)。  6.用户关注云成本。  云用户低估了云上的浪费,受访者估计有30%的浪费,而RightScale则预计实际浪费量在30%到45%。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云成本管理,但只有少数公司采取关键行动来优化云成本,比如关闭未使用的工作负载,或者选择低成本的云或区域。  优化云计算成本是所有云用户(53%)的最高计划,尤其是在成熟的云用户中(64%)。  7.Docker是DevOps的首选工具。  超过84%的企业,DevOps的采用从74%上升到78%,30%的企业在全公司范围内采用DevOps,高于2016年的21%。  Docker使用率飙升至35%,以28%的比例领先于 Chef 和 Puppet。  Kubernetes的使用率也从2016年的7%增长到14%。  更高比例的企业使用Docker(40%),另有30%的企业计划使用它。  许多受访者从云提供商提供的服务使用Docker,包括AWS ECS(35%)、Azure容器服务(11%)和谷歌容器引擎(8%)。  今年,Chef 和 Puppet的使用量从32%下降到28%。有21%的受访者使用Ansible,2016年是20%。  8.Azure提高了市场份额,减少了和AWS的差距。  整体Azure的使用率从20%上升到34%,而AWS则保持在57%的水平。  谷歌也从10%增长到15%,保持第三位。  在企业用户,Azure减少了和领先的AWS差距,Azure的采用率从26%上升到43%,而在这个群体中,AWS的采用率从56%上升到59%。  9.公有云用户使用AWS的依然居多。  在用户运行的虚拟机数量中AWS占有明显的领先地位:28%的受访者拥有超过100个AWS,而只有13%的人拥有超过100个虚拟机。  在企业中,38%的公司有100 + VMs,21%的公司有100 +的Azure。  10.私有云使用趋于平缓  VMware vSphere继续以42%的比例领先,略低于去年(44%)。  OpenStack(20%)和VMware vCloud套件(19%)也在增长中持平,在企业中,VMware vCloud套件(28%)优于OpenStack(25%)。  Azure Pack/ Stack是唯一一种可以显示出能代表增长的私有云技术,从9%增长到14%。  报告中调查企业的规模、类型、区域、人员构成:

电哪咤

云计算行业深度报告:国内市场厚积薄发

随着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不断临近,不同类型的数据将呈爆发式增长,全球计算产业空间将随之蓬勃发展。据IDC预测,到2023年,中国计算行业投资空间将达到1043亿美元,云计算服务将成为行业主赛道。国内云服务厂商正处于从传统软件模式向云服务转型的过程中,参考国际巨头发展路径,未来发展前景乐观。2018年我国GDP总量已经接近美国的70%,但是云计算市场规模只有美国的10%,我国整体IT渗透率大概在6%左右,也远低于全球平均10%的水平,由此可见,以云计算为产业大方向的我国信息化进程潜力还十分巨大。我国云计算启动较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2007年云计算的概念开始传入中国,次年阿里巴巴随即开始筹备云计算业务;2010年阿里巴巴仍在持续进行技术沉淀以解决阿里云的稳定性问题,而腾讯也在该年跟进云计算研究;2013年阿里云宣布突破5K测试,同年腾讯云也宣布正式开启商用,此后滴滴、12306先后参与公有云合作,我国云计算市场开启爆发周期;2017年华为入局云业务,行业进一步迎来高增长,但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按量付费模式。关于云计算的定义多达上百种,其中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最为权威和广泛接受。NIST将云计算定义为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收费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提供可用、便捷、按需使用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概念的前身是“弹性计算云”,由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Amazon)在2006年率先提出,这一概念性模式一方面缓解了网络销售淡季造成数据中心资源浪费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中小企业的服务器部署提供了灵活解决方案。亚马逊则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通过Internet 云服务平台按需提供计算能力、数据库存储、应用程序和其他IT 资源,采用按需支付定价模式。两种定义殊途同归,道出云计算的两个本质:一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按照使用量进行付费。“弹性计算云”模式在短期内取得业务的爆发式增长,随即吸引IBM、微软、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纷纷入局跟进,在过去十余年间共同推动全球云计算产业高速发展。当前来看,我国云计算正处于快速扩张期。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Iaas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未来三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增长率有望维持在20%左右,预计到2022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 亿美元;其中,全球Iaas市场预计未来平均增长率将超过26%,到2022年市场市场份额将增长到815亿美元。云计算作为革命性技术,能极大解决传统IT的刚性部署模式,将在5G时代赋能社会经济发展。按照传统的IT部署模式,企业首先要购买物理机,并在服务器上安装系统、中间件、应用等,同时还要进行一系列调试,而部分企业甚至还要自建或者租用数据中心,前期投入和后期运营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云计算则是对传统IT模式从底层硬件到业务模式的颠覆,改变了芯片、网络、软硬件体系、IT服务等,对企业客户提供按需分配、可计量的IT服务。经历了虚拟化的过度时期,现阶段的云计算已经实现了计算资源在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的全面弹性,由云服务提供商在客户需要的情况下随时随地提供灵活计算能力。未来,中国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将继续带动云计算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5G等前沿科技的落地将全面促进云计算和相关领域的结合与发展,所以我国云计算行业仍将维持较高增速。从整个云计算产业链图谱来看,随着流量的增长,IAAS/PAAS/SAAS产业兴起,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提速,对于云基础设施的需求大幅提升,主要包括对数据的计算、存储、传输/互联、安全等,对应的设备即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防火墙等。此外,行业解决方案包括云安全、云视频、云游戏、软件应用等需求同样提升,企业应用的多样化和企业云化趋势增强,进一步加大了对云基础设施的需求。经过十余年发展,全球云计算产业生态逐步成熟、产业链条已经相对完整:1)上游主要包括网络通信运营、通信设备制造、数据运维产业三部分。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主要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数据运维主要是指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数据中心内部设备的维护。同时也涉及光纤、光模块等关键元器件,电源、机架、空调等周边辅助设备;对于云计算而言,数据中心中较为重要的两种设备是服务器与存储。据思科预测,2020年全球经IDC处理的数据流量将达到15.3ZB,占全球产生流量的比例为99.35%;其中,IDC内部处理的流量、IDC之间流动的流量、IDC到用户的流量分别为11.7ZB、1.4ZB和2.2ZB。全球仅0.1ZB的流量不属于数据中心,占全球流量比例为0.65%。可见,IDC主导着全球数据流量的处理与交换。IDC作为数据流量处理的中心,在流量爆发、云计算等下游巨大需求的持续拉动之下,市场空间巨大。上游主要厂商如下:芯片厂商:三菱机电、联亚、博通、IQE等;光模块厂商: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等;服务器厂商:浪潮信息、联想、华为、紫光股份、新华三等;IDC厂商:万国数据、光环新网、网宿科技、数据港等;交换机厂商:思科、华为、星网锐捷、新华三等;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烽火通信等;2)中游企业提供软件基础设施、平台及应用相关服务。按层次划分,云计算从上自下分别是应用层、平台层(主要包含网络服务器、APP服务器、数据库等中间件)和基础设施层(主要包含服务器/计算、存储、网络等)。而不同层级的云化,形成了自上而下从SaaS、PaaS到IaaS的三种服务模式。其中PaaS在存储、服务器、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软件开发平台(运行环境、中间件、操作系统),而SaaS则为客户直接提供完整的应用程序。而这两者又都离不开IaaS层的底层支撑。IaaS在开发难度上高于PaaS及SaaS,但IaaS用户可以直接控制底层基础设施,根据开发需求灵活配置。中国IaaS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且市场占比逐年提升,中国云计算市场正在高速成长期,对于需要有大规模资金投入的IaaS,行业集中度较高,有较高的壁垒和护城河,巨头更愿意早期投入IaaS,所以中国云计算市场现在以IaaS为主。而美国是相对更发达的云计算市场,对于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使用范围更广的SaaS发展更为迅速,美国SaaS细分行业出现较多龙头。国内SaaS市场接受度逐渐提升,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对于高效率、数字化管理变革的需求迅速增加,大型企业子公司及集团新业务板块开始使用云产品;供给端,从产业链层面来看,近两年上游IaaS及PaaS发展迅速,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厂商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使国内SaaS服务商开发产品时有了更多基础设施选项,为国内SaaS的应用开发和在大企业尤其是国企中的普及提供了便利。云服务用户的增加有助于软件即服务领域(SaaS)龙头公司的发展壮大。近期大量C 端和B 端用户使用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云服务,这为SaaS公司带来了大量用户。尽管多家公司表示,近期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不会带来相应的收入增加,但这些免费用户将有相当一部分留存下来,转化为公司长期付费用户。更为重要的是,短期用户的增加有助于SaaS 公司培养用户习惯、打磨产品性能。相对于云平台逐渐集中的趋势,SaaS 领域细分赛道众多,多个垂直行业均有望走出巨头公司。3)下游客户则包括企业及个人用户,其中企业用户仍以互联网厂商为主。根据信通院数据,预计未来至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858亿元人民币,平均增速仍接近30%。国内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以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为主,阿里云国内市场份额约为41%,腾讯云占比17%,中国电信占比6%,剩余为AWS、金山云等。2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第三财季营收为人民币1614.56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501.32亿元,同比增长62%。这一季度,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单季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财报显示,由于来自公共云与混合云业务的收入贡献均实现增长,云计算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2%至107.21亿元。阿里在财报中表示,阿里云达到了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双11”前,阿里巴巴核心系统100%迁移到阿里云公共云上,中国唯一自研飞天云操作系统扛住“双11”流量洪峰,当日订单创建峰值达54.4万笔/秒,再创历史纪录。财报同期,亚马逊云计算季度营收增长34%,其营收从10亿级到100亿级花了6年时间,而阿里云仅在4年内就实现单季度营收从10亿级别到100亿的跃升。近期发布的美股云计算公司财报显示,云业务收入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亚马逊云业务(AWS)和谷歌云业务(谷歌云)2019 年收入增速分别为36.5%和52.8%。龙头公司亚马逊云业务仍处在快速增长阶段,而后起之辈谷歌云收入呈加速增长状态。此外,微软披露,其核心云平台Azure2019 年下半年收入增速为62%,增速明显高于竞争对手。去年第四季度,亚马逊的净销售额为874.37亿美元,云计算业务的99.54亿美元,占比虽仅有11.38%,但同此前几个季度一样,依旧是亚马逊主要的利润来源。亚马逊AWS(Amazon Web Service)自2002年正式面世以来,陆续推出包括计算、储存、数据库等多个基于云计算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AWS已打造成全球最全面、应用最广泛的云平台,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目前,AWS在我国境内的业务主要由光环新网和西云数据提供,两者分别负责北京和宁夏区域的销售、运营及维护,AWS只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产业巨头多方数据验证,云计算数据中心正处于一个大级别的景气向上周期。5G的高速率、大容量以及低延时等特点,让云的应用范围极大开拓。企业上云是未来的大趋势,云办公、云教育、云医疗获得极大发展,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领域,5G也会更大的提高响应的效率。5G时代是云的时代,短期和5G长期需求共振,产业链在加速成熟。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终端的运算将向云端迁移,大大降低终端硬件的成本,云游戏、云手机、云电脑将成为现实。长期看,IaaS市场巨头垄断,SaaS市场百花齐放,上游服务器、IDC等基础设施提供商和云服务厂商亦将受益于云计算发展的大趋势,国内云计算产业链前景光明。

孔子闻之

SaaS行业研究报告: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将达500亿美元(可下载)

获取《36Kr_SaaS行业研究报告》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互联网2”,该报告编号为20bg0079。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企业亟需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管理成本的解决方案。预计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近500亿美元,其中SaaS服务占比57.5%。云计算的不断成熟,生态圈的逐步完善,以及云计算产业链的不断壮大都将推动SaaS服务快速发展。作为我国SaaS服务的对标行业,美国的SaaS在经历了启动期、快速发展期之后,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2015年第四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8%。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企业亟需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管理成本的解决方案。相比传统软件,SaaS服务依托于云计算与互联网,采取按需收费的模式,无需企业用户准备机房等硬件设施,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2015年底,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超过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但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特别是中小企业,其信息化程度仅约10%。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预计未来企业对SaaS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扩大,SaaS服务长尾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巨大。

蓼莪

《IT影响中国 2020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回顾与展望

在2020年度第十九届IT影响中国活动期间,作为行业盛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极网与比特网联合发布了《2020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自2002年创办以来,“IT影响中国”始终关注中国ICT产业风向、国民消费热点与科技产业的年度风云变化,助力科技产业及各行业的理性与良性发展。历时将近20年,IT影响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集报告、评选于一体的大型活动。此次发布的《2020中国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涵盖云计算的产业现状、技术热点、云服务商分析、产业趋势等多方面的内容。产业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基建”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上云主力开始由互联网企业向传统企业倾斜;技术方面,云原生、边缘计算、分布式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云服务商开始拥抱新技术;市场方面,云服务市场已从单纯的IT基础设施进入到支持行业应用的新阶段;行业方面,云服务商开始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场景,相继推出医疗、制造、教育、金融、零售等解决方案,赋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化转型”、“新基建”以及“技术创新”成为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和变革的时代,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这一背景下,“上云”成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远程办公、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线上应用需求量激增。对于专注于日常运营需求,忽略了投资数字化业务的企业来说,可谓是一记警钟。这让诸多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此外,为缓解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开年以来,中央密集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实现了在政务、教育、医疗、制造等多个领域快速延伸拓展。先来看几组数据:1、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约有50%的企业表示会优先开展数字化转型。然而,疫情以来,有超过80%的企业表示加速数字化转型具有战略必要性。2、微软与国际数据公司IDC的合作研究显示,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63%的中国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进程,67%的企业决策者认为创新力是“必备条件”,而非“可有可无”。他们认为创新力对于企业业绩和韧性至关重要。3、据高盛研究部预计,2020-2025年中国“新基建”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20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无论是汹涌而至的数字经济大潮、如火如荼的“新基建”建设,还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都将云计算推向一个新高度。在2020年,云计算领域内相关技术不断涌现及广泛应用。例如,容器技术可以有效地将由单个操作系统管理的资源划分到孤立的组中,以便更好地在孤立的组之间平衡有冲突的资源使用需求。如今,容器技术已进入被市场充分认可和产业化的阶段,在金融、制造、教育、互联网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微服务将应用程序开发为一些列小型服务的体系结构,每个服务都实现独立的业务功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通过HTTP API或消息传递进行通信。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微服务架构更适合用于构建复杂的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微服务架构转型;DevOps技术通过自动化软件交付和架构变更的流程,使构建、测试、发布软件能够更加快捷、频繁和可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DevOps或将成为企业在数字化竞争中能否获胜的最关键一环;边缘计算作为云计算的一个子类,满足行业数字化需求的计算模式。随着5G商用的持续推进,通信网络设备需求将被激活,将有更多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边缘计算的出现恰逢其时;分布式云计算是云计算从单一数据中心部署向不同物理位置多数据中心部署、从中心化架构向分布式架构扩展的新模式,能够更好满足、迎合未来IT发展趋势。在复杂的混合云环境下,必须要借助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管理高效的工具来保证复杂的云生态系统正常运行。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工具出现,帮助企业解决管理的复杂性。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大批云计算企业。报告选取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通过营收、地理区域部署、定位、业务重心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营收来看,在我国云服务市场,阿里云保持领先优势。从地理区域部署来看,地域和可用区数量及覆盖范围基本代表了云服务商的实力,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布局了大量的可用区,优势明显。从业务重心来看,阿里云侧重于企业级和行业云服务、腾讯云侧重于社交、游戏、直播等领域、华为云在政企领域更具优势、视频和游戏是金山云的两大业务线、百度智能云更加聚焦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行业。在报告的结尾处还特别提到了智慧城市建设,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日益凸显。随着云计算、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城市迎来了重构的契机,智慧城市应运而生。由于智慧城市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强大的信息处理中心作为支撑,以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调配。云计算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可以帮助智慧城市解决大规模分布式数据管理、面向服务应用集成、快速资源部署等问题。2020年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次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同时也是一场检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大考。虽然我国各地的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不同,但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报告预测,疫情凸显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建设热潮在疫情过后将再度掀起。这对云计算产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因此,布局智慧城市也成为国内各大云服务提供商的重要战略方向。写在最后:随着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加快,云计算作为“新基建”的底座,将为数字经济按下了“快进键”,数字经济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重要引擎。因此,云服务商应将业务重心放到传统企业。上云企业从单一的采购公有云转变为采用公有云加私有云的混合云架构,或者从多个云厂商采购异构资源的多云架构。所以,对于云服务商来说,还需维护服务级别、管理成本,确保多云架构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此外,报告还指出,目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但大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转型能力不够、转型成本偏高等问题,云服务商还应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将领先的技术与行业客户的场景相结合,帮助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