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简版)是非之途

2020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简版)

01云计算发展概述1、 云计算概念和特点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带宽的日益提高,不同用户群体,从个人、企业到政府机构乃至国家层面,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即需要更快的计算速度和更大的存储空间。云计算技术通过统一管理和调度使用网络连接的大量计算资源,构成向用户按需服务的计算资源池,满足了用户灵活切换资源匹配所需应用以及特殊业务阶段对IT资源需求激增的诉求。云计算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更好的实现多商业化场景的应用需求。2011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NIST”)结合业内各方主流观点,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接入虚拟资源池从而实现对可配置计算资源按需访问的模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计算资源进行配置,实现较少管理成本和服务供应商干预的快速获取和发布。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庞大的服务器规模、虚拟化的分布、较低的使用成本、可按需选择的应用服务和共享化的资源池。云计算的主要特点包括庞大的服务器规模、虚拟化的分布、较低的使用成本、可按需选择的应用服务和共享化的资源池。在部署方式上,可分为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不同的部署方式可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不同规模和应用等差异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企业、机构等群体的使用需求。服务模式上,当前业内普遍接受的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种模式。2、云计算发展驱动因素(1)政策持续利好,推动云计算发展我国云计算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历10年时间,在此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云计算的行业化标准体系框架建设到商业化实现都给予重要支持。图表1:2010-2020年云计算主要政策数据来源:融中研究(2)云计算可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云计算的普及将极大地缓解创业者的压力,降低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IT技术成本。随着云计算的普及,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IT资源价格下降,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按需购买算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扩张上,并有效地控制成本的投入。云计算可帮助企业提升业务的稳定性,让企业根据业务所需实现算力资源的无缝对接,并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IT技术服务,解决用户技术更新迭代的难题。(3)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刺激云市场新一轮爆发2020 年突发疫情加速了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进一步推动我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疫情期间,企业被迫停工停产,生存遭受巨大挑战。以制造业为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大,疫情期间,中小制造业企业出现了物资供应短缺、生产响应延迟等问题。而一些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头部大企业,凭借企业上云和智慧工厂的建设,在疫情开始后不久便恢复了生产。疫情凸显企业数字化程度低下问题,生存压力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则让中小企业看到了希望,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整体而言,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02云计算产业链分析1.产业链构成云计算是一系列IT技术结合的总称,其背后是庞大的运算与服务资源所形成的产业生态链。云计算产业链由三个环节构成:(1)上游:云计算设备制造商云计算设备制造商主要为整个产业提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提供服务器、储存等硬件设备的厂商以及提供网络基础设施的网络设备商和电信运营商。按照提供设备类型的不同,上游企业主要可分为三类:以华为、思科代表的网络设备商,以IBM、戴尔为代表的服务器设备商,以浪潮云、中科曙光等为代表的存储设备商。(2)中游:云服务供应商云服务供应商,主要为下游用户提供云服务。按照提供云服务类型的不同,中游企业可分为三类: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厂商。其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厂商为用户提供完整的IT基础设施资源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厂商为用户提供基础设施资源与相应的系统环境、开发工具整合的平台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则是在IaaS和PaaS的基础上,直接为用户提供可访问的通用或定制化应用程序。(3)下游:政府或企业等终端用户云计算下游终端用户主要包括政府、大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个人用户。下游用户比较分散,分布在互联网、金融、工业制造、医疗、政府等多领域。由于领域分散,用户对云计算服务需求的差异化非常明显。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同时,产业链中游的服务商开始逐渐向上下游业务扩展,使得原本定位于IaaS、PaaS和SaaS的三类服务商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2、产业链布局云计算产业链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在中游环节。(1)IaaS层(底层)自2015年开始,我国IaaS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当前,我国IaaS厂商主要分为几大类:首先,是以阿里云、腾讯云、金山云、百度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这类企业通过多年技术和基础设施的积累,在服务内容、供销渠道以及用户群体建立了极大的优势;其次,是以华为云、浪潮科技、紫光股份、太极股份等为代表的传统IT巨头企业,包括传统IDC、IT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这类企业具有丰富的硬件设备以及成熟完整的销售渠道;第三类,是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企业,这类企业拥有带宽和通信资源的积累优势;第四类,是以青云科技、优刻得、云轴科技等为代表的新兴企业,该类企业主要靠先进的技术方案来驱动用户数量的增长,并在垂直领域建立较强的技术壁垒。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IaaS市场格局整体趋于稳定,市场中TOP5的厂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和金山云,共占据了市场73.8%的份额,。(2)PaaS层(中层)单独提供PaaS服务的厂商比较少,PaaS服务多数由部分底层的IaaS厂商以及上层的SaaS厂商同时提供。IaaS厂商与SaaS厂商将其产品与服务向PaaS层领域延伸的初衷还是为了满足客户对云计算服务的多元需求,同时,也为了提升综合业务实力。由IaaS向PaaS延伸的厂商主要包括三大运营商、互联网企业、传统IT巨头等头部企业,由SaaS向PaaS延伸的厂商主要包括两类:1)以三一重工、GE、西门子等为代表的工业制造类企业;2)以基本立子、普奥云、机智云、涂鸦智能、寄云等为代表的新兴创业企业。(3)SaaS层(上层)当前,我国SaaS层厂商主要分为两大阵营,通用型SaaS服务商和垂直型SaaS服务商。通用型SaaS针对企业特定业务环节,提供相应的SaaS产品,其服务按业务可细分为ERP、CRM、人力资源、协同办公、财税报销、云存储等;通用型SaaS企业中CRM系统开发商数量占比最高达到36.93%,协同办公系统开发商数量紧随其后,占比21.22%。而财税报销系统开发商数量占比最少,仅为1.64%,未来仍有较大投资潜力。垂直型SaaS为特定行业提供SaaS服务,主要多为特定垂直领域中的软件服务商或者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其服务按行业可细分为金融、教育、工业、电商、餐饮、物流等。垂直型SaaS企业中,开发商主要分布于物流、金融及餐饮三大行业,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0.2%、18.58%、16.5%。03云计算市场规模2019年,中国云计算市场增长稳定,总规模达到1,335亿元,较2018年增长38.72%。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689亿元,同比增长57.67%,私有云市场达到645.2亿元,同比增长22.8%。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预计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将大幅减缓,总规模预计为1782亿元。疫情中,各行业对远程办公的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此后公有云服务的相关细分市场规模将显著提升,到2022年前后总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2023年总规模将达到3,754亿元人民币。图表2:2015-202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融中研究2019年,我国公有云市场发展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市场,总规模689亿元,占云计算市场总规模的51.63%。相较于全球云计算市场主要集中于SaaS相关服务,我国云计算行业市场的增长多集中于IaaS相关的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中。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中,IaaS层市场总规模为452.6亿元,占比65.66%,相较于2018年增长67.38%,预计2022年将达突破1,200亿人民币。PaaS层市场总规模41.9亿元,占比6.08%,相较于2018年增长92.2%,预计2020年到2023年平均增速54.11%。2019年,SaaS层市场总规模194.8亿元,占比28.26%,相较于2018年增长34.16%。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对SaaS服务的需求或将井喷式增长。图表3:2015-2023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融中研究04云计算行业投融资分析行业投融资分析投资金额规模上,2009到2019年,国内云计算行业投资规模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投资金额从2009年的55.9亿上升到2019年的91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32.20%,其中2017年达到1092.6亿元的历史峰值。投资事件数量上,从2009年到2016年,投资事件数量呈上升发展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52.75%,其中,2014年到2015年投资事件数量成倍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2015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云计算发展相关利好政策,同时,云计算产业链逐步完善、应用落地发展加速,带动产业投资发展加速。2016年,行业投资事件数量达到1009笔的历史高位,随后3年时间,投资事件数量持续下降,回落到略高于2014年的水平。图表4:2009-2020上半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投资规模数据来源:IT 桔子,融中研究投资地域分布上,国内云计算行业投资事件数量的地域分布与中国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布较为一致。2009年至2020上半年,累计投资笔数位居前三的省份为北京、上海和广东:其中北京累计投资笔数遥遥领先,投资笔数1730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超过3成;上海累计投资笔数1018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近2成;广东累计投资笔数797笔,占总投资笔数的比重近15%。图表5:2009-2020年上半年中国云计算投资地域分布数据来源:融中研究05云计算行业发展趋势在未来十年,云计算将进入普惠发展阶段。随着新基建的不断推进,云计算应用落地进程将加快;同时,云计算将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上云。受新冠疫情影响,SaaS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推动云计算产业加速发展。云计算主要发展趋势如下:1、企业上云成为普遍趋势,混合云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大中小型企业纷纷将企业“上云”提上日程,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年,中国已开始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企业占66.10%,同比增长7.5%。超过半数中国企业已开始将业务转向云端,其中应用公有云的企业占主流,占比41.6%;采用私有云占比14.7%;采用混合云占比9.8%。混合云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混合云通过结合外部公有云和内部私有云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应用更广泛的IT服务组合。这种兼顾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的部署方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云部署选择。根据RightScale2019年云状态报告,全球范围内混合云已成为企业上云最希望采用的形式,有84%的受访企业采用了多云战略。其中,使用混合云的企业比例继续提高,由2018年的51%增长到2019年的58%。从国内市场来看,企业应用混合云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统计,2018年我国企业应用云计算的比例接近6成,其中采用混合云比例为14%,相比2017年小幅上升。而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到2021年,在混合云上的年成本支出将会增长约22.5%。在混合云的强劲需求助推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国内混合云未来发展前景广阔。2、容器技术有望推动我国PaaS快速发展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云计算技术在不断向应用层靠近。中国超40%企业开始使用容器技术;超过70%企业使用微服务的技术。新兴技术的注入,使资源调度的颗粒性、业务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利用率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容器技术为PaaS带来变革。容器是指以镜像形式储存的、虚拟的、被隔离的运行时环境。容器技术通过跨容器共享操作系统架构,只需构建简单的文件及代码库即可运行应用,相比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大大提升数据可迁移性及其安全性,用户可以更快、更便捷的获取并高效使用第三方数据。而PaaS市场主要问题在于企业在不同的PaaS平台间迁移应用的难度大,且私有云无法满足各类应用的上云要求,容器技术有望解决这些问题。在容器技术应用的推动下,中国PaaS市场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3、SaaS市场将持续高速发展据Gartner调查显示,SaaS是全球云计算中最大的细分领域,占比超60%。国内SaaS还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步阶段,市场成熟度远远低于美国。不过,国内SaaS经过15年的发展,SaaS应用已普遍被市场认可和接受。2020年新冠疫情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带动云端服务需求上升,促进SaaS行业提速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线上消费等细分领域对SaaS应用服务的依赖提升。同时,SaaS具有低成本、付费灵活、管理便捷、快速迭代等诸多优势,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预测SaaS市场未来仍将持续高速发展。4、云原生为信息安全市场带来新机遇在云计算应用不断拓展的同时,安全问题同样备受关注,云原生安全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企业下一代安全架构,原生云安全的理念应运而生。原生云安全是指平台安全的原生化和云安全产品的原生化。Gartner相关报告显示,相比于传统IT,公共云的安全能力可减少企业60%左右的安全事件,增强企业安全防控。原生云安全平台将安全能力逐步从外部生产向内部测试及开发方向深入;原生安全产品也将逐步从原本的外挂转为内嵌。现有的安全监测主要通过平台中的数据从外部感知数据安全,未来将逐步实现安全前置,通过把安全和管理的理念嵌入到开发设计,真正做到安全和云深入的融合,促进云服务商提供更加安全的云平台,带动云安全市场的发展。

天狗

中国视频云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视频云服务充分发挥云服务的社会分工优势,大大降低了在线视频的准入门槛,让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视频繁荣催生专业化服务,最早一批参与者是由互联网视频厂商发展而来的SaaS厂商,其后主流的公有云厂商和传统的CDN厂商相继入场,视频同各行各业的融合逐渐成为常态。在本文中,深入探讨了视频云市场的发展历程、市场状况、竞争格局及未来的市场趋势和技术趋势。视频云服务的概念基于云计算提供的从采集到播放的视频流媒体服务视频云服务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理念的视频流媒体服务,它能够让客户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搭建专业的视频系统,从而轻松开展在线视频业务。如下图所示,在典型的视频云服务流程中,内容提供方采集的视频首先会被编码为特定的格式;视频在上传到云服务器后,为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播放终端通常会在云端进行转码,服务端会提供包括数据统计、内容审核、实时水印等在内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视频经由内容分发网络(CDN)加速分发,通过解码最终在内容消费方的终端设备上实现播放。传统视频领域的痛点自建视频系统存在资源和技术的双重门槛由于视频系统对资源和技术具有双重要求,企业自主搭建视频系统需要耗费极高的成本,但在高并发、弱网的复杂环境下依然难以避免延时和卡顿等问题。搭建视频系统首先需要投入高昂的资金购置基础设施,其次,音视频技术领域研发过程复杂,涉及多样的技术栈,企业需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业务需要进行高难度的二次开发,无论人力成本或时间成本考虑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由于企业独享整台服务器的资源和性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很少能够满载运行,导致服务器的大量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视频云服务的优势发挥社会分工的特点,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视频服务视频云服务充分发挥了云服务在社会分工方面的优势。通过专业的视频云厂商搭建视频系统,向最终用户提供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大大降低了在线视频的准入门槛,让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视频云弹性扩展、按需付费、快速上线等特性,允许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优质的视频服务。尤其对于视频领域的初创企业和处在转型阶段的传统企业而言,选择视频云服务可以帮助他们更加灵活地应对行业变化。行业发展环境:经济公有云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企业普遍对云服务持积极态度2017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344.3亿元,同比增长142.6%。云服务的交付方式和服务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不论新兴的创业公司或是传统企业,都对云服务抱有开放拥抱的态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企业应用云计算的比例已经达到54.7%。采用云计算的企业能够从专业分工中获得减少IT支出、实现资源共享和提高业务部署速度等诸多好处,当前使用公有云服务的企业普遍考虑将更多业务向云计算迁移。行业发展环境:社会网络视频渗透率超七成,视频生产和消费方式趋于多样在4G网络普及和流量资费下降的背景下,智能手机为视频播放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终端环境,让视频能够随时随地在各种场景下进行播放。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2017年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超过5.7亿人,用户使用率达到75%,同年手机网络视频的用户数量达到5.4亿人,用户使用率为72.9%。移动化所带来的改变既体现在播放终端,又体现在视频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上。视频内容生产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让终端用户从被动参与变成主动生产,进而对视频的上传和播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视频云服务发展历程视频繁荣催生专业化服务需求,各类厂商角逐视频云战场视频云服务的发展既受到在线视频行业的驱动,同时也反过来促进在线视频的繁荣。视频云领域最早出现的参与者是由互联网视频厂商发展而来的SaaS厂商,其产生背景是在线视频行业的专业分工以及云计算市场的起步。随着移动视频趋势的到来,在线视频的应用场景日益复杂多样,标准化的SaaS服务出现局限性。主流的公有云厂商和传统的CDN厂商相继进入市场,基于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对业务进行拓展和延伸,向客户提供PaaS层的视频云服务。与此同时,直播视频互动性的增强让视频云与通信领域的结合变得越来越紧密,不少专注提供实时通信的云厂商涉入视频云市场。2016年视频直播的爆发为视频云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视频直播存在较高的技术和成本壁垒,为满足低延迟、高清晰、跨屏浏览等诸多要求,在高强度的市场竞争和快速的更新迭代的压力下,直播平台对视频云服务表现出巨大的需求。当前,视频同各行各业的融合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视频云厂商正在向更多的垂直领域探索,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视频云服务的市场细分PaaS和SaaS层视频云服务面向不同类型的客户群体视频云厂商主要是向下游客户提供PaaS或SaaS层的视频服务,由于基础资源在视频业务的开展中至关重要,通常会被和PaaS、SaaS层服务打包在一起。IaaS厂商和CDN厂商多基于自身在基础资源方面的优势,纵向延伸业务体系,提供PaaS层的视频云服务。PaaS层服务以提供通用的视频能力为主,通常面向以视频为关键业务的客户群体,客户可以根据业务具体需要进行定制化开发和优化,对客户自身的IT研发能力有较高要求。SaaS层服务提供的是可直接使用的视频软件,相比PaaS而言,更适合IT研发能力较弱或视频非关键业务的客户。SaaS层服务相对标准化,而不同行业客户之间的诉求差异较大,SaaS厂商更倾向于针对特定垂直场景开发相应的功能,以满足行业客户深度结合视频业务的发展需求。由于PaaS和SaaS面临的客户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客户会根据需求特征选择不同的云服务模式,因而在两类厂商的竞争交叉相对有限。行业投融资情况近两年投资热度略有回落,行业规模效应已然显现与云服务领域的投融资趋势大致吻合,视频云服务的投资热度在2015年达到高潮后逐渐有所回落。考虑到视频云服务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新进入的创业公司团队通常在音视频领域有一定的技术背景。从融资轮次的角度看,近五年的融资项目中超过50%集中在A轮和B轮,同时有14.3%的融资事件为E轮及以后。对于视频云服务而言,PaaS层服务涉及大量的基础资源成本,在市场扩张的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SaaS服务回款速度慢,创业公司现金流压力大,行业规模效应明显。随着主流的公有云厂商相继进入市场,IaaS和PaaS层面的竞争空间已经逐步收窄,未来创业公司的机会将更多体现在垂直领域和SaaS应用上。行业发展难点带宽成本推高前期投入,视频云厂商短期盈利压力大电信运营商的垄断格局导致高昂的带宽成本,经由CDN厂商转嫁给视频云厂商。CDN需要依靠规模效应实现复用,因此视频云厂商通常难以在短期内盈利。过高的带宽成本不利于4K、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反过来会限制视频云服务的市场空间。编解码技术和CDN技术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带宽成本,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6年以来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厂商不断压低CDN价格,虽然此举长期来看可以扩大自身市场份额,不过现阶段让自建CDN的厂商承受了更大的压力。高带宽成本将影响视频云领域的竞争格局,一方面资金实力欠缺的中小厂商很可能会被挤出市场,另一方面存活下来的云厂商也需要去拓展更多的增值服务,改善当前主要依靠流量实现营业收入的局面。视频云厂商难以避免同质化竞争,需寻求破局之道当前各厂商在视频云的基础功能上差异不大,技术进步促使各项性能指标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但同时客户对技术指标的敏感度也在逐渐下降。客户对趋同的基础服务粘性偏低,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导致视频云厂商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从当前视频云厂商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三种应对同质化竞争的思路。其一,横向生态布局,在视频产业中布局广泛的厂商,可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为客户创造云服务之外的附加价值。其二,纵向价值升级,厂商可围绕视频云做延伸,通过服务于客户业务发展的核心环节,实现价值链条升级。其三,垂直领域深耕,考虑到泛娱乐场景竞争愈发激烈,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有限,尤其中小厂商和创业者可深耕垂直领域,率先发力以取得有别于主流公有云厂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行业竞争要点因云服务模式的不同,视频云厂商的竞争侧重点各异视频云服务的内容涵盖IaaS、PaaS和SaaS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竞争优势。视频云厂商会基于自身的核心能力,并根据业务扩张的需求和面向的客户群体的差异在三种模式上有所侧重。因此,不同类型的视频云厂商,其竞争优势的构成也存在着差异。从下游客户的诉求来看,性能表现和稳定性是客户选择视频云厂商时的首要考量。在此基础上,客户会进一步要求尽可能简单快速地接入和使用视频云服务,以及针对客户所在的细分领域开发相应的场景化功能。产品质量是视频云厂商竞争的关键客户在选择视频云厂商时首先关注的是产品质量,质量的考察因素涉及流畅度、清晰度、并发量等多维度的性能指标。由于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客户诉求不完全相同,对各性能指标的要求需要结合客户的具体场景,不可一概而论。稳定且高质量的视频云服务取决于云厂商的资源和技术实力,包括CDN等基础资源以及编解码、传输等音视频技术。为客户提供简单易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当前,视频云服务的下游客户已经由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多地向传统行业渗透。随着客户范围的拓展,视频云服务需要更加简单易用以适应不同类型客户的要求。由于行业技术门槛高,初创团队通常存在较长的技术摸索期,多数传统企业同样缺乏专业积累,过于复杂的产品会在无形中增加视频云的成本,降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效率和价值。考虑到视频云服务中各个环节相对独立,它们通常被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给客户。端到端解决方案整合各环节需求,覆盖从移动端到Web端、从采集到播放的SDK和API,让客户快速实现强大而灵活的视频云功能,已经成为视频云厂商重要的竞争力来源。除产品打磨之外,视频云厂商还需要提供高质量和人性化的服务与支持,以帮助客户解决在视频云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深耕垂直场景拓展市场空间,以增值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随着视频在信息传播中重要性显著提升,视频云与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加深,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场景中施展拳脚。现阶段,视频云在泛娱乐场景中的渗透率最高,教育、金融、电商次之,而在对视频需求强烈的广电、安防等传统行业则存在巨大的潜在机会。垂直场景的流量虽然不及泛娱乐场景,但是单路视频流的价值更高,有助于行业实现市场容量的扩张。在视频云功能趋同的环境中,深耕细分市场挖掘行业个性化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能够帮助视频云厂商树立起竞争壁垒,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产业链与商业模式将基础资源打包在PaaS、SaaS中向客户提供基础和增值服务在视频云服务中,PaaS层以SDK或API的方式向开发者提供通用的视频能力,SaaS层多面向特定领域客户提供相对标准化的视频软件应用。当前视频云厂商主要依靠流量带宽实现营业收入。视频云服务由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两部分构成,云厂商依据具体服务项目向下游收取费用,或以套餐包的方式将整套服务打包计费。基础服务包括上传、存储、转码、分发、播放,为视频业务所必需;增值服务涵盖内容各厂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典型服务内容包括内容审核、智能封面、标签预测等。产业图谱PaaS层以通用能力为核心,SaaS层侧重发展行业场景考虑到云服务在IaaS、PaaS和SaaS层服务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视频云厂商亦通过PaaS和SaaS的结合缓解标准化和定制化之间的矛盾,本报告仅依据厂商核心和优势业务对其进行粗略划分。PaaS层的视频云以通用型为主,在通用基础上逐渐探索行业解决方案。由于基础资源和技术能力在PaaS层竞争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PaaS层的行业集中度相对比较高。SaaS层的视频云更加注重场景化应用,SaaS厂商通常会聚集于某个或某几个特定细分领域,在各自细分领域内相互竞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SaaS:垂直领域存在广泛机会,围绕行业特色衍生增值服务短视频的热度从2017年持续到2018年,视频应用在C端用户中的广泛普及已经毋庸置疑。随着人们越来越习惯将视频作为信息传递的关键载体,视频云服务在各类B端应用场景中的渗透率也将不断提高。SaaS服务侧重场景化应用,考虑到PaaS厂商通常不会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行业壁垒较高或行业需求特色的领域,广泛的垂直领域成为SaaS厂商的必争之地。围绕视频的核心辐射具有行业特色的增值服务,甚至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品和服务拓展,专注于特定垂直领域的视频云厂商将有望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对于大中型传统企业客户而言,标准化的SaaS服务通常不能适应他们的需求,视频云需要与客户自身的业务系统打通,因而SaaS厂商的服务模式将不完全局限于SaaS层,会将服务边界进一步向PaaS层延伸。在安防和医疗等相对封闭的领域,利益链条较为固化,且同时涉及到视频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服务,行业内既有的视频服务商向云服务转型有一定优势。PaaS:市场向头部集中,针对刚需场景拓展市场空间视频云服务中PaaS层服务多面向通用型需求,客户尤其看重厂商的资源与技术实力,资源的规模效应与技术的可复用性都将导致PaaS领域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现阶段占据领先优势的云厂商会继续巩固优势地位,留给新进入者的机会将比较有限,许多中小型的PaaS厂商也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与SaaS厂商将应用场景作为核心竞争优势不同,PaaS厂商会更多的聚焦在对视频存在强烈刚性需求的领域当中,其场景化通常表现为一种通用能力的延伸,以模块化的方式呈现,从而可以应对客户愈发灵活的需求。泛娱乐和在线教育是PaaS厂商普遍看好的两大应用场景,其中泛娱乐场景要求云服务对市场变化具有极高的敏锐度,能够紧追甚至领先风口,在线教育场景则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类型和受众做出定制化调整。H.265编码标准加速应用,P2P与CDN结合提高分发效率视频编解码和内容分发网络是视频云服务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当前视频编码已经进入到后1080P时代,由H.264主导的视频编码标准正在被撼动。早在2013年,新一代的视频编码标准H.265就完成了标准的制定工作,但受限于当时的应用环境而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相比H.264,H.265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在维持画质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视频传输的带宽减少到H.264的一半。目前主流的视频云厂商部分或已经支持H.265标准,或正在计划支持H.265标准,随着未来软件和硬件环境的支持,H.265标准将成为视频云服务的标配。在流媒体分发技术方面,P2P技术因为充分利用边缘设备,从而缓解视频云服务中的高带宽成本的痛点,因而被越来越多视频云厂商运用到内容分发领域。P2P扩展性好,CDN可靠性高,P2P与CDN结合,两者取长补短,尤其适用于流量较大、热度集中且相同资源利用率高的应用场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以效率提升和价值创造赋能客户视频内容数量激增对于各类型的视频平台而言既是机会也是挑战,2018年4月短视频行业迎来最强监管,低俗、暴力、血腥、色情等问题再度引起关注。现阶段单纯的人工审核方式已经显现出瓶颈,结合人工智能的视频内容审核因大幅节约重复工作所带来的人力成本,正逐渐成为视频云服务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趋向三位一体的背景下,视频云厂商在上传、转码、分发、播放的基础服务上,不断探索新的增值服务,从视频内容审核到可以直接驱动流量变现和内容生产的视频内容理解和视频内容编辑。尽管目前“AI+”在客户群体中的渗透程度相对有限,但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能够带来效率提升、价值创造的显著作用,从而提升视频云服务对客户的价值,势必会成为下一阶段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更多深度内容,敬请关注【艾瑞咨询官方小程序】或【艾瑞咨询微信公众号】,获取完整行业报告、热门指数监测,以及每日更新的行业前沿观察。

绞刑架

云行业研究报告:公有云、私有云和云生态

随着后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云服务已成为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业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国内的阿里云和腾讯云,国外的则是亚马逊云和微软云。本篇研究报告针对于云服务行业业务模式、生态建设和国外云服务厂商对比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供大家参考学习。一、云服务业务模式在云服务行业中,云服务厂商所具有的优秀的业务模式是其良性持久化经营盈利的基础,本部分我们通过对比分析国内领先的两家云服务厂商——阿里云和腾讯云的所提供的公有云和私有云(专有云)产品/解决方案来粗略性地分析云服务行业的业务模式代表性特点,以期望能够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1. 公有云:产品/解决方案分类首先我们对两家的公有云产品分类进行大致了解,通过浏览阿里云和腾讯云,我们可以归纳出,两家厂商所提供的产品/解决方案分类大体如下:云计算基础:大体对应于云计算中的IaaS部分,包含计算、存储、通信、网络、CDN、数据库等,本类别较贴近底层技术安全服务:贯穿于云服务的整个阶段,提供安全保证,包括云安全、数据安全、业务安全、安全解决方案,本质上是在售卖安全经验和服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腾讯云会提供反欺诈、风控、防刷、手游安全这些服务,这些技术很明显地带有腾讯本身的业务特点,这属于对自身业务经验的一种集成,然后将这些业务经验产品化之后就可以作为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售卖,这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做云计算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势大数据:集成大数据能力,IaaS、PaaS、SaaS都有包含,包含大数据平台(主要提供技术底层支撑)、可视化及分析和大数据应用(推荐系统、用户画像等)AI:集成AI能力,同样是IaaS、PaaS、SaaS都有包含,这里是AI落地和开放最近的地方。具体细分类别为视觉、语音、NLP、多媒体、翻译等,也有针对特定行业或场景定制化的AI应用解决方案开发者服务:主要为开发和运维提供服务,包含管理、开发工具、运维工具等等企业应用: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含域名、网站、协同办公等,是更加针对企业内部的服务行业应用:针对特定行业的而做的定制化服务,在这一部分能看到阿里云和腾讯云在行业布局上的些许差异,这也和其本身的原有业务紧密相关:腾讯这边比较突出的是:游戏、教育阿里这边比较突出的是:新零售、交通、智能工业2. 公有云:业务特点分析通过对两家厂商的公有云产品/解决方案的分类分析,我们大致能够获得一些对云服务业务特点的认知:(1)行业化:云计算服务算是非常典型的toB服务,因此行业化就在整个业务中显的非常重要。针对不同的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的行业特点定制化服务,才能取得比较高的客户满意度。考察两家所提供的产品/解决方案,均有行业应用、行业解决方案这样的类别。进一步细化,可以看到两家厂商所提供的服务基本覆盖了常见的所有行业(包括零售、电商、金融、政府、交通物流、教育、制造、游戏、音视频、医疗健康、能源、地产、文化文旅等等),但在对准着重发力的行业上有一些不重合的地方,比如阿里侧重金融、零售、电商行业,而腾讯侧重教育、医疗、游戏行业(2)经验化:从产品/解决方案体系来看,做toB服务对经验的要求特别高。抛开基础的IaaS可能只是寄托于纯粹的技术实力,但其他的特定业务极其需要较深的业务经验才能让客户有更高的满意度。例如阿里提供电商和新零售的解决方案,腾讯提供游戏视频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借助于本公司在特定领域深耕而获得的经验而发展的,客户的信任感和交付后的稳定性实际性能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3)赋能化:在研究两家提供服务的实际客户案例时,厂商对客户的赋能是另一项突出的业务特点。所谓赋能,就是指厂商不仅仅提供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等,还输出本公司在做业务的价值观、方法论以及组织架构方法。这也是保证交付服务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让客户学会服务厂商的业务方法,才能保证解决方案和产品长久并持续地发挥作用3. 公有云:产品和解决方案设计特点通过对公有云产品/解决方案的分类观察,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云服务厂商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思路特点:根据场景设计:针对场景设计,这样才能抽象出实用度和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案,这样设计出的产品对客户也才有最大化的价值打包化:即把基础的IaaS、PaaS、SaaS等基础的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结合在一起,打包形成一套完整成型的解决方案,这也是应对场景和行业的一种手段,这种设计方式提供了成套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层次化:两家厂商在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都注意到了层次差异化,提供的服务既可以是非常原始的服务器、硬件层次,让技术积累和开发实力比较深的企业客户有比较大的可定制性。也可以是智能推荐、人工智能应用接口、BI应用等高层次的类SaaS服务,摒除底层技术细节直接使用,降低门槛以适应需要4. 私有云:产品/解决方案国内的两家云计算同样也有着成熟的私有云产品/解决方案,分别是阿里云的Apsara Stack,被其称为“专有公共云”;以及腾讯云的TStack和TCE的私有云解决方案纵观两家厂商的私有云服务内容,其实大同小异,包含:提供专业而广泛的私有云产品类别选择:大体与公有云的内容重合,但更具集成化快速交付部署、迁云运维及运营支持安全服务培训服务由于私有云是直接向客户交付一种云服务的能力和配套设施,因此不同于公有云产品/解决方案,仅提供产品的销售和后续的服务支撑,私有云服务必须要实际参与到企业本身的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的建设中去。因此从交付部署迁移、运维及运营、安全和培训都需要私有云提供方来参与。更成套和体系化的服务,更显著的持续性支持,是私有云不同于公有云的显著业务特点。因此私有云面向的对象往往是真正的“大客户”:金融银行、政府、国企以及大中型民企,这些对象是私有云的主要客户。5. 私有云:业务目标私有云的业务目标与公有云有所不同,由于需要涉及到客户云建设的全流程中,私有云除去要提供稳定、可靠和多样的云服务外,还需要达成这以下几点业务目标:简化基础架构缩短交付周期提高开发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其实这四点正是TStack面向客户阐述的优势点,我认为这四点将私有云的业务目标概括地非常清晰。正是基于这四点,阿里云和腾讯云的私有云方案都具有成套连续的特点,譬如他们甚至都提供了云计算最底层的基础设施——服务器(腾讯云的黑石一体机柜)上面四个业务特点更多地是在阐述通有的业务目标,而云计算由于是toB服务于企业的因此,因此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行业化的定制性针对于这样的需求。首先,腾讯云和阿里云的私有云也做了相应的分层设计:他们分别设计了针对于不同企业客户的不同私有云解决方案,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例如TCE就分为行业版、企业版、大数据版、AI版以及敏捷版,Apsara Stack也提供了企业版、敏捷版两种版本以供不同的客户进行选择其次,他们充分整合了公有云中的各种PaaS、SaaS做集成化,针对各行业进行设计,提供了继承更多公有云特性优势和能力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因此被称作“专有公共云”)。并且,他们也在将该解决方案提供给特定行业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比如腾讯云就在为多家政府机关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成熟的政务云经验)除此之外,他们也非常关注私有云落实到实际企业场景下的可定制性,因此他们为客户开放了API和SDK以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定制的需求,进一步发挥了私有云灵活的特点6. 趋势:混合云毫无疑问,云计算最终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朝私有云和公有云的结合——混合云发展,因为没有绝对的私有云,也没有绝对的公有云。纯粹的公有云和纯粹的私有云都有其局限性,而混合云将能够同时避免他们的劣势而发挥他们的优势。具体来说,比如混合云可以降低纯粹私有云的资金和维护成本。并且,在特定业务条件下,可以发挥公有云强大的弹性来用于计算、存储等,而将核心隐私性的数据放到私有云中处理,并且还可以将一些灵活性的定制化功能交由灵活性高的私有云运行。这种混合云的业务模式已经在12306网站中获得了成功的实践7. 重要条件通过对云服务业务特点的把控,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在提供云服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条件,正是做到了这些点,让成功的服务厂商得以成功:(1)技术积累:技术积累自然不必过多解释,技术积累往往是云计算服务厂商最重要的底层实力,业界领先的云计算厂商都有深厚的技术积累(2)市场教育:主要涉及客户企业中领导层到执行层的认知,这点是比较需要担心的条件。在研究两家厂商的行业案例时,会发现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也触及到了抵触和缺乏意识的人群,如何矫正这些人群的认知,也是云服务业务和产业互联网智能化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例如现在较多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并未有数据驱动和迭代的意识。而没有这种意识支撑,很多云服务智能化技术所带来的益处他们无从感知,因此客户的认知是一个重要条件,云计算行业应当努力建设生态,做好市场教育,改变传统企业客户的认知(3)政策及法律法规:任何产业的良好规范发展都一定离不开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目前国家已经响应了“新基建”的发展方向,这是产业互联网的重大助力。但这只是第一步,随着智能化的逐步深入,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会对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云计算服务厂商必须对政策和法律法规做高度关注,这也是发展业务的重要因素(4)硬件:硬件水平需达到一定程度,产业互联网智能化与传统互联网智能化很大差异的地方就在于软硬件的差异。在2C互联网中,硬件的要求并不高。而在云服务和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要想将云服务的作用完全落地发挥作用,必须有足够丰富和强大的硬件技术(芯片、传感器等)做相应支撑,云服务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8. 所遇阻碍通过对行业案例的观察,我们发现云服务厂商的业务在先进以及之后的发展中,可能遇到的较大阻碍有:(1)与行业断层:在前面的部分,我们提到了云服务必须做行业化的定制是较为关键的。而互联网人和传统产业人往往存在较大的代沟,大部分互联网人对所涉及到的行业并不熟悉,因此这将会是一大阻力。对于这种阻碍,理想的解决方法可以是吸纳更多的有行业背景的人进入云计算行业来服务本行业,这样就能消弭较大的行业代沟。除此之外,互联网公司或云计算厂商在培养从业人员时,也应当更多的让这些之后的从业人员在职业过程中不断融入行业,扎根行业,保证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行业。这样,就能尽可能地避免行业断层的现象。(2)商业模式创新:国内外云服务厂商的商业化也正在尝试更多新的形式,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出现,但是尚未出现比较新颖和革命性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云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目前主流的商业模式为租赁式的提供服务,如果有更新潮的商业模式出现,相信能够进一步增加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致于具体的模式,则需要各家厂商在之后的探索中不断摸索,如同当年的腾讯摸索出虚拟商品的商业模式一样。二、云服务生态发展作为大规模的云服务厂商,不能仅仅局限于提供产品/解决方案来牟取利润,同时也应当建立起云服务生态,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共赢,产生 1 + 1 > 2 的效应1. 云社区:技术生态最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首先是社区,一个容纳了各种不同角色的社区,两者都建立了这种社区:阿里的云栖社区和腾讯云加社区通过社区,云计算服务厂商能够获得更多的长期利益,并且能更好地去影响整个云服务行业,其中社区带来的优势主要包括:技术氛围&内容化:建立良好的技术氛围,促进开发者相互交流,产生并积累大量UGC的内容,这些UGC内容将进一步成为吸纳更多客户的重要资源(一些技术及科普类文章会被输出到知乎、微信公众号这些外部媒体平台中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并且还能免去许多客服的支持性工作(开发者在社区搜搜,就能找到有人遇到过同样的问题的案例)反馈&问题解决:社区内产生的大量UGC内容和开发者的活跃常驻能够辅助客户解决问题,并且官方和云服务的开发团队都在这个社区里与客户进行良性互动,很好地保证了服务质量,也增强了客户使用云服务的体验增加平台活跃度:社区能与其他许多机构做联动,发起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社区内的成员参加,极大地增强了整个云平台的活跃性,对平台的运营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能够不断吸纳新的开发者和客户加入云服务社区2. 阿里云大学和腾讯云大学阿里云大学和腾讯云大学主要提供有关云服务的教学和培训,企业可以把员工送到这里培训以提升公司的云治理水平。这里算是平台的经验输出地,这种教学平台一方面服务企业创收收入,一方面培养出更多自己生态背景的云技术从业者,变相地促进生态发展。并且这里还可以稳固地向云社区导入更多用户,是非常有价值的平台,云服务厂商能够依托这个平台保证生态下不断有新新鲜血液加入。整个云服务行业也同样需要这样的平台来为整个行业培养新鲜血液3. 其他生态腾讯云:云+校园云+创业云+公益腾讯数字生态大会阿里云:云市场计划云安全合作计划等等其他的生态部分也有利于云服务厂商本身的发展,包括和学校的对接,和云行业创业者、新型公司的对接,和服务企业的合作对接等等,云生态的建立不断地将云行业本身地影响力辐射到整个社会的范围。推动整个社会对云服务行业更新认知,获得心理接受,真正让云计算落地成为和水、电、网络一样的公共资源。三、国内外云服务厂商对比国外的AWS和Azure是体量非常大的云计算厂商。这里简单描述下AWS和Azure的基本业务情况,然后同国内的两家头部云服务厂商进行对比,对世界云计算行业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以期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1. AWS亚马逊云,全球云计算行业中市场占比最大的云服务厂商,云计算先驱。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占据45%,是占据市场规模最大的云计算厂商。但最近增速在逐渐放缓,2019年增速到达30%左右,从初期的50%以上的增速,下降到40%,一直到2019年的30%,这也可以看出云计算市场也在不断趋于稳定。但目前AWS不论是行业内的声誉、服务质量、产品创新还是技术上都是业内第一的水平,并且目前看不到明显的衰退迹象。AWS拥有坚实的IaaS产品实力和异常牢固的开发者和生态系统。AWS同时也涉足一些国内市场,不过由于一定的文化差异还是导致与阿里和腾讯的竞争中还是略显颓势,因为毕竟本土企业服务本土客户更有优势。在最新的发展方向中,人工智能是其增长关键。2. Azure微软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中占据17.9%,是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厂商。在最新一季度的增速为59%,但也低于市场预测的64%,这也说明云计算市场的增长规模在不断放缓。然而云服务的精细化的营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微软云的毛利率在不断上升。做操作系统起家的微软拥有丰富的面向企业服务的经验,并且Azure是微软积极转型云计算业务的成果,这样的转型,也让微软在下一个时代延续了辉煌。微软云也是市场占有率较高、声誉较好的云计算厂商。微软云最大的优势除了面向企业客户服务的2B经验,还有自家的.NET和操作系统生态,并由于原本就是传统IT技术公司,所以相应的技术积累会比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深厚,这也成了他进军云市场的有力条件。第三个原因是微软的资金实力比较雄厚,这让它能够建造更多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国内市场方面,Azure的处境和AWS有些相似,因为非本土市场的缘故导致与腾讯云阿里云两家的竞争中略有劣势。目前Azure的发力方向主要是专注于云计算在医疗、零售和金融服务等垂直领域的应用,这个方向正是目前云计算做的行业化toB服务主体总的来讲,这两家国外的云服务的实力都很强,世界范围内还有诸如Google云等其他较为出名的云计算厂商。但是我不认为这些国外的云计算厂商能在本土击败本土的云计算厂商,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对于国内客户的理解不够深、他们自身的服务体系不够兼容国内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对外部企业的限制等等。同样的,国内云计算厂商业务出海同样会遇到这些问题。最后总的来说,国外云计算在本质上吃亏的原因在于云计算产品化和服务化的差异,这一点在私有云中体现的格外明显,国外的云计算大部分来自美国这种信息化程度极高的国家。因此他们服务对象大部分客户都是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只需要提供单纯意义上的“产品”即可。而对于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像美国企业那么高的信息化程度,缺少高水平运维、开发人员,因此对于“服务”的要求非常高,并且需要云计算厂商来企业进行切实的指导建设,而这种全方位细致的服务特性正是国外云计算厂商所欠缺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国外的“产品模式”碰到国内的“服务模式”自然会吃亏。再次观察国内的两家云计算厂商,他们都有着有较为坚实的技术积累,并且自研了云架构确保竞争力,保证产业的核心技术自我把控,是摆脱外部制约的关键条件。并且有着国内互联网业务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我认为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去。显而易见的,国内的云计算厂商和国外的云计算厂商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是可以预见的。而竞争的结果,则取决于云计算行业内的各家厂商的技术、产品、服务和销售能力的综合。国内云计算厂商拓展国外业务,必然要全面了解外国企业客户的需求和诉求,针对化地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运用恰当的营销和销售手段,积极争取市场份额。国内的云计算厂商,必须要针对性地对外部云计算厂商的业务模式和体系加以研究,学习国外云服务厂商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为出海做出准备。本文由 @大橙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指南针

云管理层服务是新风口|《2020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2020年,中国云计算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十年。在过去的十余年里,云计算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快速发展,部分行业与地区的整体上云率已达较高的水平。当下的中国,在多种新兴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之际,云计算价值愈发凸显。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2020年这一节点,去理清云计算在中国发展的新背景,分析新趋势,并找到新机遇。毋庸置疑,云计算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仍值得期待。一方面,云行业内部的新动力保障了自身的发展势头。内涵阐释上,云计算新增客户视角为发展明确客户中心的商业思路;技术演进上,边缘计算、云原生、分布式云、量子计算等预期在未来十年内成熟的颠覆性新技术保障了其长期技术基础;行业状况上,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在2019年达1334亿元,规模占GDP比例较2018年增长25.2%,增长势头上远强于美国;市场份额上,据亿欧智库推算,云计算行业四家龙头企业占总份额达53.6%,马太效益凸显的现状也推动头部厂商转向精细化耕耘存量市场的战略。另一方面,云计算的外部新环境也为其发展创造出天时地利。中央、地方政策皆引导企业积极上云、用数赋智,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让能够显著降本增效的云计算服务更受青睐,大量一级市场资金仍不断涌入云计算行业优质企业,疫情又对生产生活的线上化起到了极佳的教育作用。整体环境综合看来仍利于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综合来看,中国云计算行业正站在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细,从互联网行业到传统行业,从厂商主导到客户中心的变化节点,这也成为我们对未来趋势预测的基础。综合考虑各种新变化,我们将中国云计算发展的总体趋势凝练为云环境多样化与云发展多维化。云环境多样化即中国企业云环境会混合IT、混合云、多云混杂发展,这既是中国云计算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客观状态,也是中国企业为了充分发挥云优势从而主观上采取的一种云战略。以混合云为例,2019年国际上企业混合云采用率已达58%,是最主流的云部署方式。同期中国企业混合云采用率仅为9.8%,但同比增长达21%,远高于其他部署模式。可以预见,在敏稳态数据处理需求增大、云监管愈发完善化的背景下,同时具有公有云灵活性、弹性和私有云安全性、可控性双重优势的混合云在中国仍有极大发展空间。云发展多维化指中国云计算行业进入规模范围(广度)、行业垂直度(深度)、价值延续(长度)多维协同发展新阶段。稳定的行业龙头有能力去带动生态进步,推动行业范围扩大;客户视角深化与数字化程度加深使得贴近特定需求的行业垂直解决方案价值凸显;愈发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则促进云厂商和云客户共同致力于价值链的挖掘。在这两点相对确定的趋势之下,新挑战正在浮现,随之而来亦是新的机遇。亿欧智库认为,在愈发复杂的云环境下,能力相对缺乏的传统行业企业如何能够充分地将云优势转化成业务竞争力是企业最核心的挑战。为解决这一困难,直接服务于云消费者的云管理层服务有望兴起,成为新的风口。亿欧智库将云管理层服务限定为独立于云服务层,供给方可为云服务提供商或代理商的整体性资源与应用管理服务,其核心界定原则是直接消费者是否为云服务消费者,主要类型为云管理服务和客户端云安全服务。其中,云管理服务(MSP)是专注于企业上云全生命周期,旨在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设、运营和创新的专业化服务。MSP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在服务内涵、市场主体、技术要求等方面展现出的变化特点,表明了其快速发展的势头,并愈加能够为IT能力欠缺的传统行业企业带来价值。另一方面,IT能力的不足让传统企业在多样化云环境中更易受到云安全威胁,而客户端云安全服务在责任共担原则的基础上,为云客户提供云安全服务。随着更多云服务的使用,其动态化、边界模糊化和中心化特征使得传统IT安全工具可靠性降低,而要求更加云原生的安全思路与工具。进入新十年的中国云计算行业正在逐渐走向成熟,行业的思维方式也应从上云优先转变为云服务使用者如何更好地利用云计算赋能自身核心业务,以及云厂商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适配度服务,从而共同助力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深化。(文章来源:亿欧)

怀海

2019年中国云计算行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全球云计算行业市场现状分析据统计,2018年全球云计算行业收入达到1794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6.2%。虽然中国市场起步较晚,但增长势头较为迅猛,2018年收入达到72亿美元,同比增长68.2%。中国市场因为发展晚、基数小,因此发展速度快、潜力大。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市场增长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的增长。从客户角度来看,阿里客户主要是中小互联网公司,腾讯云客户主要为视频和游戏公司,两者均为互联网公司。但是从2018年来看,公有云新增量有48%来自于传统企业,传统企业上云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2018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收入达到7164百万美元。同比增长68.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截止至2017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691.6亿元,同比增长34.3%,增速快于全球水平。预计2018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将超900亿元。2019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2021中国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858亿元左右。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7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64.8亿元,同比增长55.7%。预计2018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了382.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4.4%。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521亿元左右,2022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2023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将增长至接近1400亿元,达到了1395亿元,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92%。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7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达到426.8亿元,同比增长23.8%。预计2018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到524.6亿元,同比增长22.9%。2019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达642亿元,2022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2023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将增长至超1400亿元,达到了1410亿元,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74%。2017-2023年中国私有云市场规模及增长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三、中国云计算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伴随云计算产业在中国的高速发展,以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天翼云、第四范式为代表的厂商纷纷布局智能云市场,积极开放自身智能化技术能力。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8年8月,工信部印发《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实施指南》提出了企业上云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云计算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广泛普及,全国新增上云企业100万家。在《实施指南》带动引导下,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上海、浙江、江苏、湖北等20多个省市出台了企业上云政策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实施指南》中指出,要制定出台企业上云的效果评价标准,逐步构建企业上云的效果评价体系。在此背景下,中国信通院评选出了国内典型行业的"十佳上云"案例名单。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四、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现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然悄然降临,云端的作用更为明显。云计算作为一种创新的交付模式,随着云计算在企业以及日常生活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必将对云计算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产生非常强大的影响。1、混合云混合云,简单来说,就是既含有公有云,又包括私有云。私有云和公有云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私有云的优点是安全性相对比较强,共有云的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而私有云的缺点是硬件受限制,公有云的缺点是安全性比较差。在这种矛与盾的冲突下,混合云将两者相结合,取长补短,完美地解决了彼此之间的缺点。混合云一方面可以利用私有云本身的安全性特征,另一方面还也可以使用共有云的计算资源和可扩展性。相信在未来的云计算平台,云计算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大批量用户都将使用混合云平台。2、大数据分析现在是信息的时代,大数据毫无疑问地也是人们热议的对象,很多行业都也面临着海量数据所带来的挑战,大数据分析与之相生。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和相应用户提供服务,云计算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运用到大数据领域中,可以为大数据提供一个开放的分析平台,从而及时且经济高效地完成复杂的数据分析任务,未来云计算将被广泛运用到大数据分析中。3、个性化定制服务现在,云服务供应商与日俱增,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个性化定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客户有很多选择时,就会根据使用体验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介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中。随着云服务的不断升级,统一的云服务也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不同行业企业需要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个性化定制云服务,将更能赢得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企业级SaaS云服务各领域创业项目数量有近400家,涉及20余个领域。4、云游戏云技术在游戏方面已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云游戏。在云游戏运行过程中,游戏都在服务器端运行。举一个十分易懂的例子,用户可以用一个配置比较低的上网本来玩魔兽世界。云游戏虽然目前还没有普及,并且有不少缺陷,但是随着科技发展,云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并且云游戏一直在改善。云游戏作为一个新产业,在未来将会是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成为未来游戏的主要形式,也是云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

知者

2020年中国行业云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步入高速增长期「组图」

目前,我国行业云市场步入高速增长阶段,互联网相关云计算应用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CAGR为47.6%;传统行业企业和公共服务(含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制造云等)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CAGR达到33.9%。行业云市场主要玩家包括互联网厂商、IT厂商、电信运营商等,此外,各行业垂直云计算应用市场代表企业逐步出现。我国行业云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0-2025年市场规模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增长。行业云步入高增长期,市场增速超过30%行业云的发展几乎是伴随着我国云计算的发展而发展的。从2007年云计算被引入到国内,就为行业云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随着云计算市场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产生出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越来稳定,但已经形成了以阿里云、浪潮云、华为越多的企业入驻该行业,行业云发展到现在,市场竞争格局还未云等云计算厂商争霸的格局,这也从供给端方面推动了行业云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具体发展阶段如下所示:随着我国云计算下游结构客户的迁徙以及各大行业在云上应用的加深,并且由于行业云能够对各大行业进行深度理解,通过在基础设施、平台以及应用等层面上对各大行业进行定制化设计,为相应的企业提供了更具备垂直化、定制化以及数据整合化的云服务,从而催生了行业云的发展。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互联网相关云计算应用(含视频、游戏、电商等)市场规模达到538亿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CAGR为47.6%;传统行业企业和公共服务(含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制造云等)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1080亿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CAGR达到33.9%。注:行业云市场规模数据仅包含视频、游戏、电商等互联网相关行业及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制造云等垂直行业云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包括互联网厂商、IT厂商、电信运营商等目前,行业云应用发展势头迅猛、格局未定,初创公司各领域垂直渗透,传统IT企业变革,互联网玩家深化差异竞争。其中具有行业适配性的行业云应用产品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餐饮、医疗、酒旅、健身等差异化要求较高的行业已经陆续出现了具有竞争力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如医疗行业的好医生医疗云、丁香云管家、卫宁健康等。其中还有一些传统软件及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正并行发展云服务逐渐转型,代表公司如用友、浪潮等。中国行业云市场企业主要包括互联网厂商(阿里云、腾讯云等)、基础电信企业(三大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华为、新华三等),以及各行业垂直云计算厂商(如地产行业的明源云、建筑行业的广联达等)。从企业级SaaS产业来看,SaaS应用可以分为两类:以ERP、CRM等为主的行业通用型软件和垂直深耕金融、零售等的行业垂直型软件。行业前景良好,规模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速增长从行业发展来看,云计算提供商解决方案日趋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产业链基本形成。我国云计算应用行业正在走向成熟,处在爆发的前夕,信息设备国产化的步伐未来有望进一步加快,云计算应用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而云计算技术在我国各个行业的渗透率也会越来越高,其伴随着的行业云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将一片宽广。根据Frost & Sullivan及相关数据预测,未来5年,国内互联网相关云计算(含视频、游戏、电商等)市场规模增速在32%左右;垂直行业云计算(含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工业云等)市场规模增速在26%左右。据此,前瞻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相关行业云市场规模将达到2875亿元左右,垂直行业云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365亿元,行业云整体规模突破7200亿元。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行业云市场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纤秾

2018年中国通讯云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中商情报网讯:据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通讯云服务行业市场分析,通讯云服务在多个领域且市场潜力巨大,在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以及市场竞争逐渐开放的情况下,国内短信云市场规模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266.8亿元,呼叫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8930.5亿元。Copyright 2003-2018 askc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商情报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57834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242中商情报网阿里云出现故障怎么回事?2018中国云服务行业独角兽排行榜(附榜单)

全人恶天

新变化新趋势新风口-2020中国云计算行业研究报告解读

题图来自“收费图库”如果以2009年阿里云的成立作为中国云计算行业的开端,2020年则刚好是云计算在中国发展新十年的起点。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见证了中国云计算行业在多重因素推动下的飞速发展,也经历了野蛮生长下的质疑与阵痛。在2020这个节点,我们有必要看清中国云计算行业当下的发展背景,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找寻潜在的新的风口,为新十年的发展提供方向参考。不变中的变:整体利好背景下的新变化整体看来,考虑到内部动力与外部环境,中国云计算行业积极的发展环境不会改变,但其中亦不乏一些新变化值得关注。从内部发展动力角度看,中国云计算行业在保持着强劲发展推动力的同时,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行业规模上,中国的云计算行业保持着高于整体GDP增长的增速,2019年中国云计算行业规模占GDP比值增长率达到25.2%,也远高于云计算第一大国美国的14%; 技术保障上,从短期未来到十年以后,多种能够对整个行业起到推动作用的颠覆性技术,被预测在不同阶段达到成熟,如2-5年内的AI云计算和边缘计算、5-10年内的云原生技术,以及十年后的量子计算技术等,皆有能力在不同时间节点为云计算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内部动力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涵阐释和市场现状上。一方面,随着2018年NIST将客户视角价值写进云计算核心内涵阐释中(NIST于2011年对云计算进行了定义,包括我们所熟悉的三种交付方式、四种部署模式等,对整个行业发展有着提纲挈领作用),需求方价值在这一原先多由供给方(云厂商)主导的市场中意义更为凸显。另一方面,中国的云计算市场经过十余年的竞争,已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少数龙头厂商掌控了绝大多数市场,马太效应加深。可以认为跑马圈地、野蛮生长的市场状态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下一赛段会跳脱出单纯的“量”,从而在更高层面进行竞争。外部环境保持利好的同时,也引导着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政策上,不论中央和地方,皆对云计算发展维持充分支持,尤其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背景下,云计算更是乘上新一波东风。然而政策端有两个新变化值得关注。一是中央政策明显从关注“量”向关注“质”发展,政策核心从“百万上云”到“用数赋智”,其对云计算行业提出了精细化发展的要求。二是地方与行业上云现状差异的出现。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状况好而中西部弱,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好而传统行业弱的现状。在中国整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之下,如何解决这一不平衡状况必将是未来发展重点。此外,经济下行压力使得IT支出普遍缩减的企业更加关注云计算如何直接地为其降本增效,疫情下的全面线上化使得许多企业被迫真正完全依靠云进行业务运行,而一级市场上的资本也更多地涌向偏后轮次的成熟公司。这一切都说明云计算在中国正在逐渐脱离概念炒作阶段,客户和市场也都愈加成熟,企业渴望将云计算真正转变为一种帮助构建自身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工具,也对云厂商的精细化服务提出新要求。多样化与多维化:新变化下的新趋势在综合分析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背景后,我们可以得到两个较为明确的结论:1. 中国云计算行业正处于一个从粗放到精细,从求量到保质,从少数到多数的过渡阶段 2. 其最终目标一定是利用云计算技术按需为全行业客户赋能,降本增效,实现数字化转型。在这两个结论基础上,我们将其发展趋势总结为两大点:云环境多样化与云发展多维化。趋势一为云环境多样化,即中国企业云环境会以混合IT、混合云、多云形式混杂发展,这一趋势既是中国云计算行业过渡阶段的一种客观状态,也是中国企业为了达成最终目从而主观上采取的一种云战略;其在为企业带来裨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混合云为例,2019年国际上企业混合云采用率已达58%,是最主流的云部署方式。同期中国企业混合云采用率仅为9.8%,但同比增长达21%,远高于其他部署模式。其形成原因既有对不断增多的敏稳态数据灵活处理的主观需求,也有在云计算相关监管不断完善下的客观要求。同时具有公有云灵活性、弹性和私有云安全性、可控性双重优势的混合云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云部署模式,但其资源位置相异、架构层级多样、构成元素繁多等特征也为企业IT管理带来了新难题。 趋势二为云发展多维化,具体指中国云计算行业会进入规模范围(广度)、行业垂直度(深度)、价值延续(长度)多维协同发展新阶段。 云发展多维化是正处于过渡阶段的中国云计算行业走向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具体来说,即已趋于稳定的行业龙头有能力去带动生态进步,推动行业范围扩大;客户视角深化与数字化程度加深使得贴近特定需求的行业垂直解决方案价值凸显;愈发精细化的发展方向则促进云厂商和云客户共同致力于价值链的挖掘。以长度发展,即云计算的价值延续为例,随着上云程度深入,用云企业和云厂商所能获得的价值都会更多。对用云企业和云厂商来说,上云都只是价值链条起点,是价值获取基础。下一阶段,无论用云企业还是云厂商,都会发力于延伸价值链,对云计算精耕细作,充分发挥云优势以从中挖掘更多价值,赋能行业发展。新趋势下的新风口:云管理层服务在这云环境多样化与云发展多维化这两大趋势之下,新的挑战正在浮现,随之而来亦是新的机遇。我们认为,在愈发复杂的多样化云环境下,能力相对缺乏的传统行业企业如何能够充分地将云优势转化成业务竞争力是企业最核心的挑战。因此,直接服务于云消费者,并致力于为其解决这一问题的云管理层服务便是中国云计算发展下一阶段的新风口。我们将云管理层服务定义为独立于云服务层,供给方可为云服务提供商或代理商的整体性资源/应用管理服务,主要可分为云管理服务和客户端云安全服务。云管理服务(MSP)是专注于企业上云全生命周期,旨在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设、运营和创新的专业化服务,在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单一走向多元的的过渡阶段,MSP价值愈发凸显。如中国MSP行业领先企业安畅网络的CEO程小中所表示,因能力不足,传统企业在上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比互联网企业大得多,但他们的上云决心又是有的,这就为MSP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中国MSP行业,于服务内涵、市场主体和技术需求三个角度呈现出三个主要发展特征。一是服务内涵从基础服务到优化赋能,MSP厂商如今能够为企业提供应用、架构、成本、安全 全方面优化能力;二是市场主体从单一厂商到百花齐放,不同类型MSP厂商优势各异,发力客户全生命周期不同节点,为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三是技术要求从基础可行到自动智能,完善的一体化管理平台技术帮助企业管理复杂云环境。整体看来,MSP行业有望在两大趋势之下,成为未来云计算行业生态的核心。另一方面,云计算动态化、安全边际模糊、去中心化等特征,为企业IT安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使得客户端云安全服务意义非凡。据美国国家安全局数据统计,几乎所有云威胁的诱发原因都可归纳为四种漏洞,即错误配置、访问控制不善、共享租户漏洞和供应链漏洞,故与其分别对应的云安全措施是我们的关注焦点。错误配置与访问控制不善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安全隐患,相对来说云用户对其的可控度也较高。从控制层出发的云安全配置管理(CSPM)和从数据层出发的云工作负载管理平台(CWPP)这两类云原生安全工具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控制配置错误威胁;基于动态、细粒度身份管理的零信任架构则有能力在动态企业IT环境中做到针对每一次访问的安全认证,以针对访问控制不善。相比较而言,共享租户漏洞,即同一服务器上抱有恶意的邻居的威胁,和供应链漏洞,即在云厂商数据中心搭建过程中软硬件供应链中的暗藏威胁,在当下中心化云环境下,企业能采取的防卫措施很少,而去中心化云平台的出现则带来了新的契机。去中心化云可以视作区块链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各自高级发展阶段的结合,其去中心化地获取资源,从而从底层解决了共享租户漏洞和供应链漏洞的威胁。与此同时,如首个去中心化云平台推出方安迈云董秘马思远所表示,去中心化云是继中心化云计算后下一代虚拟化发展方向,其在包括安全隐私的多个维度皆更契合信息行业发展趋势。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建议走向新十年的中国云计算行业,需要在新变化与新趋势之下,寻找新的发展思路。首先便是尝试打造技术合力,充分发挥云计算底层操作系统的优势,将其与5G、AI、IO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以形成合力。此外,在中国市场趋于存量竞争的背景下,应出海探索新机遇,去市场广阔但云计算能力短缺的地区寻找发展机会。客户视角亦是下一阶段关注重点,厂商应将视角拓展到客户可以吸收什么,从而致力于帮助客户将云能力转变为业务竞争力。最后,一个围绕客户,低“资产专用性”的开放云生态体系意义非凡。当前中国云计算行业仍存在着规范不完善、信任成本高、各自为战、远离客户具体需求等弊端,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带来一个更加开放兼容的云生态,从而促进供需双方的效率增长,助力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惑者少也

2020年中国行业云市场分析:市场规模超1500亿元互联网成为主流应用行业

中国行业云市场发展概况分析行业云是云计算产业渗透到各大行业中去形成的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2019年,全球政务云、金融云、医疗云市场规模分别为478.9亿美元、197.3亿美元、234亿美元。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行业云市场规模(包括互联网相关云计算应用及传统行业企业和公共服务等)达到1618亿元。其中,互联网行业、政务云、金融云市场占比分别为33%、29%、19%。1、行业云为云计算落地应用,全球三大行业云市场持续增长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行业云是云计算产业渗透到各大行业中去形成的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行业垂直云是云计算服务在某个行业的垂直应用形态,其在平台基础资源结构、数据来源和服务对象上拥有明显的行业属性。行业云服务形式也包括IaaS、PaaS、SaaS,而行业云与通用云计算的核心区别主要在于:行业云凭借对行业的深度理解,通过在基础设施、平台与应用等层面的定制化设计,为企业提供更具备垂直化、定制化以及数据整合化的云服务。当前,国内外没有较权威的机构来对整个行业云的市场规模进行统计,只是针对性得对几个发展得较好的细分行业云进行了预估。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云端迁移,全球行业云市场扩张迅速。当前应用云计算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医疗保健和政府等。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政务云市场规模为366.3亿美元,到2019年,全球政务云市场规模达到478.9亿美元,增速达13%。此外,2017-2019年全球金融云市场规模由122.2亿美元增长至197.3亿美元,云计算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由163.7亿美元增长至234亿美元。2、中国云计算步入高增长期,行业云应用扩张迅速在我国,云计算市场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同比增长38.6%。未来,受益于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行业仍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行业云市场从被萌芽发展到现在,已逐渐被应用到多个行业,像近几年发展得较成熟的政务云、金融云以及制造行业云、物流云等等。由于目前我国云计算市场起步较晚,整个市场发展到现在,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而行业云是以云计算作为底层逻辑的行业,其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基本与云计算市场的保持一致。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互联网相关云计算应用(含视频、游戏、电商等)市场规模达到538亿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CAGR为47.6%;传统行业企业和公共服务(含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制造云等)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1080亿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CAGR达到33.9%。注:行业云市场规模数据仅包含视频、游戏、电商等互联网相关行业及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制造云等垂直行业云市场规模,下同。3、互联网为行业云主要应用,其次为政务、金融云等从行业角度来看,当前,中国云计算的主要用户集中在互联网、金融、政府等领域。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政务、教育、制造等行业的云计算规模在2015-2019年间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互联网相关行业(包含视频、 游戏、电商等)仍然是云计算产业的主流应用行业,占比约为三分之一;在政策驱动下,中国的政务云近年来实现高增长,政务云规模目前占比约为29%,;交通物流、金融、制造等行业领域的云计算应用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占据更重要的市场地位。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行业云市场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020年中国行业云行业发展现状与应用结构分析 互联网为云计算主要应用「组图」

行业云是云计算产业渗透到各大行业中去形成的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2019年,全球政务云、金融云、医疗云市场规模分别为478.9亿美元、197.3亿美元、234亿美元。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行业云市场规模(包括互联网相关云计算应用及传统行业企业和公共服务等)达到1618亿元。其中,互联网行业、政务云、金融云市场占比分别为33%、29%、19%。行业云为云计算落地应用,全球三大行业云市场持续增长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行业云是云计算产业渗透到各大行业中去形成的具体的行业解决方案。行业垂直云是云计算服务在某个行业的垂直应用形态,其在平台基础资源结构、数据来源和服务对象上拥有明显的行业属性。行业云服务形式也包括IaaS、PaaS、SaaS,而行业云与通用云计算的核心区别主要在于:行业云凭借对行业的深度理解,通过在基础设施、平台与应用等层面的定制化设计,为企业提供更具备垂直化、定制化以及数据整合化的云服务。当前,国内外没有较权威的机构来对整个行业云的市场规模进行统计,只是针对性得对几个发展得较好的细分行业云进行了预估。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云端迁移,全球行业云市场扩张迅速。当前应用云计算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医疗保健和政府等。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政务云市场规模为366.3亿美元,到2019年,全球政务云市场规模达到478.9亿美元,增速达13%。此外,2017-2019年全球金融云市场规模由122.2亿美元增长至197.3亿美元,云计算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由163.7亿美元增长至234亿美元。我国云计算步入高增长期,行业云应用扩张迅速在我国,云计算市场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至目前的千亿规模,行业发展迅速。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2019年期间,我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速均在30%以上,呈高速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1334亿元,同比增长38.6%。未来,受益于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行业仍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行业云市场从被萌芽发展到现在,已逐渐被应用到多个行业,像近几年发展得较成熟的政务云、金融云以及制造行业云、物流云等等。由于目前我国云计算市场起步较晚,整个市场发展到现在,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而行业云是以云计算作为底层逻辑的行业,其市场规模的扩张速度基本与云计算市场的保持一致。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互联网相关云计算应用(含视频、游戏、电商等)市场规模达到538亿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CAGR为47.6%;传统行业企业和公共服务(含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制造云等)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1080亿元;2015-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CAGR达到33.9%。注:行业云市场规模数据仅包含视频、游戏、电商等互联网相关行业及政务云、金融云、教育云、制造云等垂直行业云市场规模,下同。互联网为行业云主要应用,其次为政务、金融云等从行业角度来看,当前,中国云计算的主要用户集中在互联网、金融、政府等领域。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显示,政务、教育、制造等行业的云计算规模在2015-2019年间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互联网相关行业仍然是云计算产业的主流应用行业,占比约为三分之一;在政策驱动下,中国的政务云近年来实现高增长,政务云规模目前占比约为29%,;交通物流、金融、制造等行业领域的云计算应用水平正在快速提高,占据更重要的市场地位。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行业云市场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