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于博士母校情深,牛学长老骥伏枥—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后感2地狱城

于博士母校情深,牛学长老骥伏枥—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后感2

2018年11月12日,《母校情怀》的倡导者留美博士于保法回国,专程去泰安看望学长牛之营,并邀请到了敬爱的杨永慎老师,共同商讨如何联系组织原东平四中校友,如何开展《母校情怀》的征稿工作。没想到的惊喜出现了,正如古书《搜神记》卷二所云:“二人之言,不谋而合。学长牛之营对母校常念在心,对开展怀念母校的活动早有动意,但由于长期负责全市地方党史的编研工作,退休后又忙于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宣讲无暇顾及。现在听说要编撰《母校情怀》一书,感到特别高兴,欣然应邀参参与征编活动。他发挥长期从事史书编撰工作的专长,对该书的策划、设计、编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他积极联系校友,动员撰写文稿;认真审阅把关,确保稿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叙述规范;他倾情撰文多篇达二万多字,回忆难忘的学校生活,生动风趣,引人入胜。老学长还和老同学现任国家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共同深情追忆尊敬的黄彩文老校长。2019年5月30日,不辞辛劳北上,在张副主席北京寓所汇报《母校情怀》征编活动情况,张副主席听后给予赞许,对校友们的热情感到高兴。老学长对母校的这种热情,展现了一位老干部老校友的情怀。八十高龄杨永慎老师,耄耋之年心系四中。杨老师的教学生涯始于四中,桃李满天下,德高望重,在东平四中校长职位上调任东平二中(现东平高级中学)校长,后在泰山学院退休。杨老师对四中感情深厚,情有独钟。座谈中道出心中缺憾,他曾设想过搞一个大型的校庆活动,让眷恋变成师生重逢的盛会,后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现如今,一封《倡议书》让他老人家喜笑颜开,如沐春风,把多年的心愿寄托于此。在征编过程中,杨老师如同当年执教鞭做校长一样运筹帷幄,引领着弟子们策马前行。杨老师记忆超强且思路清晰,对母校的大事件记忆犹新,他的脑海如同一个丰富的档案馆。杨老师做事认真细致,在常年的工作经历中,只要有文字材料记载的他都细心地保存下来,给《母校情怀》编辑提供了很多珍贵图片和历史资料,他仍像蜡烛那样为我们燃烧着奉献着。而且欣然为本书作序,回顾了东平四中的光辉历史,提炼了东平四中赖以传承的精神精华,展现了一位老教育家高尚的育人情怀。(本文作者:段振业,著名篆刻艺术家,东平四中五级一班学生。本文由作者和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写组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祝东平四中(现东平县接山镇中学)新老校友安康吉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不离于宗

君实生物“抗癌神药”遭质疑背后:研发人员大专生略多于博士 上市四个月市值蒸发近七成

中国网财经11月19日讯(记者 牛荷)日前,一篇自媒体文章将君实生物推上了“风口浪尖”,头顶“抗癌神药”光环的君实生物一夜之间跌落神坛。这篇题为《江湖就是人情世故》的自媒体文章直指君实生物在“PD-1”产品和“新冠中和抗体”上的安全性数据有问题。尽管君实生物两度发函,就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说明,仍无法阻止股价一路狂泻。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自7月15日上市以来,君实生物股价从上市当天的最高价220.40元/股下跌到11月18日收盘时的68.75元/股,区间跌幅高达近70%。“抗癌神药”安全性数据被质疑11月12日,知名自媒体“兽楼处”发表文章称,君实生物产品特瑞普利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商品名:拓益,项目代号:JS001)“在技术评审的文件中,既没有完成肝损害患者试验、也没有完成肾损害患者试验,其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7%。有15.6%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而永久停药”,文章并称,君实生物的研发团队是一个大专生多过博士,一大半都是本科毕业的团队,而领导这支团队和这家公司的,是“一对没有任何生物学科背景的父子”。当日,上交所火速下发问询函。君实生物先是于次日(13日)早间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回复称,该自媒体报道内容全面失实,与客观事实严重不符、相悖;后又于13日晚间回复问询函称,在特瑞普利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临床试验中,中重度肝功能和/或肾功能异常患者因不符合入组标准而没有入组临床试验,特瑞普利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的受试者数量为128人,所有级别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7%,三级以上不良反应率为28.9%。16日晚间,君实生物再发保荐机构对问询函回函的核查公告称,保荐机构认为,特瑞普利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三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同类产品相比处于正常水准。对于君实生物研发团队“大专生多过博士”的质疑, 君实生物在给上交所的回函中称,截至2020年11月12日,公司研发人员拥有本科及硕士学历的研发人员占研发人员总数量的88.23%。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截至2020年6月30日及截至2020年11月12日,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01人、159人、415人、526人及620人,占员工总人数比例分别为32.48%、26.50%、29.20%、28.05%及26.66%。研发人员数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目前已较2017年末增长513.86%。记者注意到,今年6月30日至11月12日4个多月的时间内,君实生物的研发人员数量“突飞猛涨”,增长了近百人。尽管研发人员数量增长迅速,不过,在君实生物目前的研发人员中,仍有38人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占比6.13%,而博士学历的人数占比为5.65%,大专及以下学历毕业员工确实略多于博士毕业员工。君实生物表示,这些员工大多从事研究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工作,暂未直接参与核心的研发活动,“在公司研发岗位上,不论学历高低,低年资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协助基础性研发工作”。五年多亏损30多亿 资料显示,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12月,是国内首家获得抗PD-1单克隆抗体NMPA上市批准、抗PCSK9单克隆抗体NMPA临床申请批准的中国公司,并取得了全球首个治疗肿瘤抗BTLA阻断抗体在中国NMPA和美国FDA的临床申请批准。2020年三季报的持股情况表显示,熊俊为持股10.01%的第一大自然人股东,熊凤祥为持股4.71%的第二大自然人股东。熊凤祥和熊俊为父子关系,是君实生物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据君实生物披露的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君实生物先后发起了6轮定增,分别募集资金3.50亿元、2.50亿元、0.306亿元、3.68亿元、3.20亿元、2.997亿元,累计募资资金数额超16亿元。来源:6月21日披露的招股书自成立以来,君实生物的净利润便持续亏损,2016年的净利润亏损数额突破亿元大关(亏损1.35亿元),2019年的净利润亏损值达7.47亿元,短短4年净利润亏损数额增长至原来的5倍多。来源:雪球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9年,君实生物的营收分别为0元、580.19万元、288.68万元、593.91万元、5449.98万元、292.76万元、7.7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012亿元、-0.25亿元、-0.58亿元、-1.35亿元、-3.17亿元、-7.23亿元、-7.47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君实生物实现营收10.11亿元,同比增加91.78%;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11.16亿元。来源: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据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2015年至今年9月底,将近6年的时间里,君实生物的净利润亏损数额共计约30.96亿元。君实生物在招股书中透露,截至2020年5月17日尚未盈利且存在大额累计亏损的主要原因有2方面,一是公司自设立以来专注于药品研发,连续数年发生较大的研发费用支出;二是公司首个产品于2019年2月起刚开始实现销售,销售收入尚不能覆盖研发费用等支出。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金额分别2.75亿元、5.38亿元、9.46亿元,3年增长6.71亿元;2020年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高达12.10亿元,同比增长97.19%,君实生物称主要系公司研发管线的扩张及在研产品的持续投入。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5月17日,君实生物共有21项在研产品,多样化的在研药品管线分别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如无法成功完成现有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符合严格监管标准的药品生产、取得监管批准在研药物商业化或开发其他新候选药物、或上述事项受到重大推迟,君实生物产品管线的研发业务将受到较大影响。八成境内子公司2019年亏损除了常年亏损,君实生物旗下的10家境内子公司2019年的业绩不容乐观。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5月17日,君实生物共拥有上海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君实工程”)、江苏众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众合”)、泰州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泰州君实”)等10家境内全资或控股子公司。2019年度,在上述10家境内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中,君实工程、江苏众合、泰州君实、苏州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君实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前海君实”)、苏州君奥精准医学有限公司(“苏州君奥”)、北京众合君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众合”)、苏州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君实工程”)8家境内子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593.08万元、-1662.91万元、-0.52万元、-620.77万元、-0.38万元、-42.20万元、-913.95万元、-103.57万元,2019年度亏损的境内子公司数占境内子公司总数的比例为80%。此外,2019年度,江苏众合、泰州君实、前海君实、苏州君奥、北京众合、苏州君实工程6家境内子公司的净资产均为负值,占境内子公司总数的比例为60%。君实生物表示,报告期内,上述子公司尚处于刚设立或业务发展初期,实际经营业务较少;主要以承担研发任务为主,上述子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持续亏损的风险。

暴疯语

张朝阳才是一位真正的“学霸”,并且名副其实

“学霸”张朝阳最近又“不老实”了,没错,就是搜狐CEO那个张朝阳。还记得两年前,他在餐巾纸上推算出了“普朗克公式”,而前一段时间,又坚持在某平台直播教大家学英语。最近,又晒出了用HUAWEI电子黑板写出的“量子力学讲义”并且配文先从最简单的“薛定谔方程”开始,还被网友调侃为“老凡尔赛大师”。可能,很多人觉得张总肯定是在“作秀”,放着好好的总裁不做,闲的没事干吧!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张朝阳才是一位真正的“学霸”,并且名副其实。他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那个时候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大家可以自己估摸一下。一心想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张朝阳,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又去了世界顶级学府的麻省理工学院一直读到博士,并且还做了博士后。他就读的两所大学,一所是国内顶尖学府,一所是世界顶尖学府,这样的学习经历,别说是20多年前了,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不折不扣的“学霸”。而如今,在脱离自己本专业20多年后,还能够拿起卫生纸就能够推算普朗克公式,推写量子力学公式,不得不让人敬佩,同时,也能够看出他过硬的专业基本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现在的本科生、研究生,乃至于博士生,专业基础知识之浅薄令人汗颜。在去年的研究生面试现场,面试老师随便问一个最简单的专业名词解释,却依旧有很多同学回答不上来,有些好像都压根没有听过。这可能也是最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为什么说,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除了扩招这个因素外,我想,教育质量的不断下滑,学生专业素养亟待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可能都会看到这样一种场景,有很多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同时,又有大量的企业却也在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发愁。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专业第一保送清华,90后美女博士8篇论文荣登顶级期刊“CNS”

2019年3月15日,生命科学领域世界顶级杂志期刊《细胞》,刊登了一篇重大研究成果。此次发表于《细胞》上的论文,是由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团队研究所作,而其中不可或缺的骨干人物就是团队中的白蕊和她的师姐万蕊雪。两人共同发表了这篇对于生命科学有重大意义的文章。而白蕊,也终于将自己的实力完美的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传奇学霸,不放弃终上清华不得不说,白蕊的学习生涯的确足够谱写一部传奇史。小时候的白蕊就对生物学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因此,她的生物学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名列前茅。高考之后,获得优异成绩的白蕊毅然选择了武汉大学生命学院。为了满足自己对生命的好奇,白蕊在大学期间求知若渴,一刻也不敢停下寻求知识的脚步。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在清华大学暑期夏令营的面试中,白蕊因为发挥失常而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这更激起了白蕊不服输的精神。拒绝多所高校,认定清华大学。终于,2015年,白蕊凭借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被保送清华继续深造,而她的导师就是清华大学著名教授施一公。尽管如此,白蕊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获得如此优秀的成就而骄傲自大,止步不前。在投入施一公门下之后一刻也不敢松懈,不到半年的时间,白蕊就成为了施一公团队的骨干成员。白蕊也正式踏上了攻克生命科学难关的征途。在导师的帮助之下,她每天不断地学习研究,针对剪接体RNA加工进行深入了解,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研究生命起源,终成正果可以说智慧与美貌并存说的就是白蕊。她不仅人长得清纯美丽,学术上更是堪称传奇的存在。身为90后,在沉迷生命科学的这些年当中,白蕊在CNS上发表文章已经高达八篇。CNS作为生命科学领域最为顶级的杂志期刊,想在上面发表研究成果可以说非常之难。相对于在清华获得的特奖,相信发表了八篇文章的成就更加令人惊叹。白蕊预计今年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只用了四年的时间,相对于国家要求五年到八年时间,白蕊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她自己也曾经表示能够完成RNA剪切领域的研究,已经无憾于博士生涯了。压力过大,萌生退学想法而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的学霸,也曾经陷入泥潭,甚至想退学。成为清华大学博士生之后,白蕊更是拼命学习研究,为了赶课题更是创造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记录。然而白蕊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最后被查出有免疫性疾病。这对白蕊来说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折磨。于是,白蕊产生了退学的想法。不过,这一想法很快在朋友和导师的关怀下淡了下去。最终,白蕊凭借对生命科学的热枕坚持了下来。提高效率,战胜困难在经过这件事情之后,白蕊认识到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为了能保护自己的身体,多一点休息时间。白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提高自己的研究效率。在实验中,等待实验结果是常有的事情。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只要是空闲时间,白蕊都会做一些其它的事情。当她把这些碎片时间利用起来的时候,效率和实验成功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她还创新性地对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提高了实验样品的稳定性。各种细节得到了改进,白蕊带领团队终于将世界级的生命难题攻克,并将这一成果发表在了《科学》杂志上。之后,她继续就这一课题再次进行研究,成果于今年3月份发表于《细胞》期刊,再次轰动生命科学领域。实验室里的一枚“开心果”在学术研究方面,白蕊是认真严肃的。但是在生活中,她却是个能够突然间蹦出来吓你一跳的活泼妹子。白蕊性格上完全继承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不仅开朗活泼,而且豪爽大方。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八卦新闻,她可以说是无所不知。她也获得了团队里的“开心果”的美誉,偶尔语出惊人的她也被师兄师姐们戏称为实验室里的“段子手”。个性独立的她在生活上也很少依靠他人。甚至有时,在实验当中所用的材料和桶装水,白蕊都亲自动手搬运,从来没有假手他人。“师兄师姐们也常说我是个‘女汉子’。”白蕊如是说。不过,虽然女汉子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白蕊的内心还是十分柔软。她喜欢毛茸茸服饰,只要是看着可爱,都会去买下来。她喜欢美食,曾自豪地说,自己吃遍了清华大学周围所有的美食。她喜欢电影,且情有独钟,只要电影不是过于煽情,基本上都会去看。她喜欢旅游,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喜欢做社工……博士生活是枯燥无味的,白蕊甚至没有所谓的假期。但是像她这样能够把如此淡如白水的生活过得这样有滋有味,的确是很少见。博士毕业,即将进入西湖大学今年,白蕊即将面临博士毕业。她表示,自己毕业之后可能会进入西湖大学继续进修。西湖大学,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其秉承“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聚焦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等方向设立一级学科。其前身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等科学家发起筹建 。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杨振宁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钱颖一教授为校董会主席,施一公教授担任西湖大学首任校长。或许是继续追寻恩师的脚步,或许在白蕊心中有一个“西湖梦”,又或许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会带给她更多生命的感悟和体验。不管怎样,生命还有很多未知的秘密。相信未来,她将会成为探索生命大军的“领军者”,也将会体验全新的生命历程。(图片来源于网络,内容由傲梦编程1对1整理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谢谢!)

弟子读书

天津市人社局:全职引进博士符合条件可领生活补贴

来源: 北方网天津北方网讯:《政民零距离》栏目网民“王德慧”留言:请问,针对于博士进津补助,今年的在2019年已经申请,但始终没有落实,今年还能发放吗?市人力社保局回复:根据《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的通知》(津党发〔2018〕17号)和《天津市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专项资助实施细则》,对于新近全职引进,年龄在40周岁以下,与我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及以上工作合同的青年后备人才,给予毕业两年内来津或留津工作的博士(非在职),连续3年,每人每年5万元生活补贴。下一步,我们会按市人才工作主管部门的要求,部署(第四批)申报工作,届时请您关注申报通知中的相关要求,按照申报时间、条件和相关流程进行申报。

清而容物

溥仪的文化水平有多高?专家说:他的学历相当于博士!

溥仪的文化水平有多高?专家解答到:他的学历相当于博士!一说到溥仪肯定有很多人为他惋惜,要不是因为慈禧太后,他也不会沦落成那个样子。但是他毕竟是皇帝,国家治理不好当然也有他的原因,所以很多人认为清朝灭亡他的责任是最大的。当溥仪不再是皇帝后,他的生活也就变成了普通人的样子,那么从皇帝变成普通人他和我们的差距又是多少呢?随着清朝的灭亡,世界上再也没有皇帝这个职位了,溥仪当然也只是个普通人了。大家都只知道,人们在出生时都有一份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信件,古代也不例外。我们现代人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叫户口本,那上面清清楚楚记录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学历以及家庭住址,那么古代人他们的户口本上都写了什么呢?据专家研究,他们发现溥仪的户口本上写的他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学历。看到这我们惊呆了,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学历竟然只是初中吗?那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当皇帝了,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看看这位末代皇帝的真实文化水平到底是什么程度。溥仪既然当过皇帝,那么他肯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皇宫里对于皇子们的教育也是相当严格的,他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要爬起来读书,还要进行考试。当时溥仪的老师还曾经夸过他,说他天资聪颖,以后肯定能带领清朝走向富强的道路,可见溥仪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溥仪在三岁的时候就被慈禧太后拉上了皇位,但是他的年纪太小,也处理不了政务,这当然就给了慈禧太后锤炼听政的机会。但是溥仪该学的还是要学的,他身为皇帝,身边的老师、专家那都是一流的。其中最特别的就是他的英文老师庄世顿,据说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有这么一个厉害的老师溥仪能学不到好东西吗?因为庄世顿是外国人,所以他的西方思想也渐渐灌入到了溥仪的心中,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盛行的剪辫子事件,溥仪就是深受他恩师的影响。虽然溥仪的老师都是一些顶级的好老师,但是溥仪好像对学习并不怎么感兴趣,他反而对西方的那些新鲜玩意比较在意,他甚至为了骑自行车还要把皇宫里的门槛锯掉。不得不说,溥仪还是一个任性的皇帝啊。即使溥仪再怎么贪玩,但是他接触的都是最顶尖的教育,所学的东西那也都比常人多得多。据专家了解到,溥仪曾学的那些知识甚至比他们的还要高,所以说溥仪的学历不仅只有初中,放到现代估计可以称得上博士了。所以大家都了解了清末皇帝的学历了吗?看来皇帝还真不是好当的,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假如大家可以穿越,但是只能当一当末代皇帝,大家乐意吗?

秘密人

北大博士毕业后不投身于科研,反而当了高中老师,是大材小用吗?

目前一个学生的最高学历可能也仅限于博士了,如果家庭中有一个读到博士学历的孩子,亲戚朋友们可能都非常羡慕。因为想要读完博士,必然要付出很多年的青春,很少会有人有这样的毅力和决心。尤其是博士论文很难通过,一般来说会被导师打回很多次,要经过数次修改才能通过。博士学历虽高,但是所受到的压力也很大,非一般人能想象。仅仅是最基础要具备的要素就是自身需要具备异于常人的意志力和决心,一心一意在学术的道路上钻研。不知道朋友们是否了解在博士毕业之后,那些学生们一般会选择哪些出路呢?而且我国的博士生们大多数可能会选择进科研所去工作。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说的这两位博士生,没有走其他人的传统道路,而是心中有一个继续培养人才的梦想,走到了一些普通的高中去做老师。可能很多人都不支持他们这种做法,会觉得有些大材小用。毕竟能够读到博士,自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相当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和青春都奉献给了学术研究。照理说,博士毕业后应该一腔热血投入到学术研究事业当中,才不会辜负当初的努力。但其实小编相信拥有他们这种人去培养孩子,会为我国增加很多人才。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老师便是卓峻峭,这位老师是目前在南开中学担任一名化学老师。他的学历是我国的北京大学博士生,这位老师可以说是大有来头,在高中的时候他由于在竞赛中表现出色,成绩比较好,就直接被保送到了北大。北大是我国著名的顶尖学府,是多少学子的梦想。若是能踏入北大学府的校门,就意味着未来的一生将会有辉煌的成就。卓峻峭在大学期间,他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梦想,一定要继续求学,然后以最好的学历去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毕业期间,有一位985高校聘请他去学校担任副教授,但是到了大学当老师,就意味着必须要拿出很多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这和他最初的理想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他毅然决然选择到重庆的一家中学担任化学老师。虽然他和其他老师相比,并非是正规科班出身,但是,由于他心中的理想,他始终前行着,很快就可以适应在学校教学生的这一角色。在课堂中,他暂时忘却了自己是博士的这一身份,非常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他自己也总结了很多学习经验,平时在课堂上会与学生们一同分享。而且化学中有很多概念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在他的口中会把这些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同学们更透彻的去理解。平常时间在课上也非常的幽默,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他的课。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化学这门科目上成绩优异,并且能够通彻的理解,能够学以致用。在高中生涯中,他仍然与竞赛相伴,在他的带领下,这所高中的化学竞赛成功进入了全国决赛阶段。而且竞赛组的学生由于出色的表现也被清华大学看中,目前他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线教师。即使在没有课的时候,他的办公室里面也全是学生,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寻求他的帮助。在私下,学生与他的关系也同样很要好,除了学习上的问题会和他讨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烦恼也会跟老师诉说。当然像卓峻峭这样的人不止他一个,很多博士毕业的学生心中都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现在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这样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其实在高中阶段就给学生最好的教育,才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即使无论是不是博士生,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目标和规划也都不一样。有的博士生在毕业后想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贡献,而有的博士生毕业后则想投身于教育事业,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我们也不能随意评判他人的选择。你们对卓峻峭博士毕业却进入一所高中院校当老师有什么看法呢?认为值得吗?

博士眼中的英雄联盟,LOL中的博士,网友:UZI夺冠是博士后出站

近日,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中中国LPL代表队RNG夺冠,UZI拿到了他世界大赛的第一个冠军,网友们为之沸腾。作为有机化学博士研究生的我也是感到很激动,激动后想和大家分享下在有机化学博士眼中的英雄联盟是怎么样子的,在英雄联盟中哪些算得上博士,还有就是硕士和博士玩游戏的利弊。有机化学博士眼中的英雄联盟在有机化学博士眼中,整个游戏就是完成一个课题,最后的胜利就是成功发表论文。所有小兵野怪都是有机反应中的原料,通过这些原料按一定的当量比(不同金钱比例)合成各个中间体,而这些中间体就是英雄联盟中装备的小件,这些小件(中间体)再通过进一步按一定的当量比合成大件装备(大件:有机博士眼中的一套表征数据)。有时为了更快的拿到优势合成装备,还需要拿红蓝BUFF(在有机反应中要加入催化剂)。当装备合成得差不多(文章数据差不多)时,就得开始推进(这就相当于博士研究中的整理文章了)。当然,为了更好的推进(发更好的文章),需要拿大小龙(在博士研究中就相当于在文章中找亮点进行突出,找出文章亮点)。最后取得比赛胜利(成功发表文章)或是失败(文章被拒)。英雄联盟中的博士a、从有机化学眼中看来,炼金术士算得上搞化学搞得比较好的人。在化学博士眼中他绝对有博士水平。辛吉德是祖安备受尊敬的炼金世家的后裔。在年轻之时,他调制药剂的天赋便远在同龄人之上,很快他便在化学同道中鹤立鸡群。后来他被臭名昭著的沃里克收为徒弟,后来成为军队雇佣药剂师。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博士是不会和毒打交道的。b、在英雄联盟中出了有几个博士皮肤,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小编不完全统计有:医学博士凯南,生化博士默丁格c、蒸汽机器人布里茨是来自祖安科技魔法大学的一群博士生在智能蒸汽自动化领域创新所产生的。d、所有职业选手都是在攻读博士学位,UZI拿到世界冠军相当于博士后出站。 硕士和博士玩游戏的利弊对于这个问题以前有人做过研究说玩游戏可以让人脑袋变得更灵光,在对1200人的问卷调查中有55%的人赞成这个观点,我想说凡事都得注意个度,适量玩游戏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减压,提升反应速度,但是物极必反,如果过度沉迷游戏的话就浪费时间,荒废学业不说,还对身心有害。本文由Doctor魏的化学世界原创,欢迎关注我的百家号:Doctor魏的化学世界,了解硕博百态。

奔向你

25岁博士毕业,他从美国毅然回国,研究成果轰动国际,现当选院士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梁应敞教授荣登IEEE Xplore封面作者。IEEE Xplore是涵盖IEEE所有领域,如电子学与器件、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等的核心数据库,包括300多种IEEE期刊、1900多种全球会议、11000多种国际技术标准、近5000种电子书籍以及500多种在线课程等。IEEE Xplore定期精选IEEE相关领域知名学者成为其封面作者并介绍其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推动相关领域发展。此次,IEEE Xplore介绍了梁应敞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Symbiotic Radio: Cognitive Backscattering Communications for Future Wireless Networks",该工作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无线网络中存在的互利共生现象,并提出了一种新型通信系统架构——共生无线电(Symbiotic Radio),为下一代移动通信与网络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该成果于2020年12月发表在智能通信领域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上。梁应敞教授于2016年创立了电子科技大学智能通信与网络特色研究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无线通信、人工智能与基础学科的前沿交叉研究。以上工作正是该中心在生物学与通信学科交叉研究的最新成果之一。梁应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和1993年分别获得吉林大学电子工程系学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1月至1997年7月在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及美国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12月至2003年12 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作访问学者。2010年12月当选为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2019年7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14-2020连续七年入选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全球无线通信领域连续七年入选者仅10余人)。在IEEE JSAC、IEEE Trans on Information Theory等通信领域顶级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400余篇,Google Scholar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3万2千次,H指数86,单篇最高引用超过3100次。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主编。曾担任IEEE JSAC认知无线电序列主编、IEEE通信学会认知网络专委会主席和IEEE通信学会两大旗舰年会之一IEEE Globecom'17大会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八年,实现本科到博士的"三级跳"八年时间,梁应敞实现了从本科到博士的"三级跳",他的传奇学术经历开始于1985年的长春。那年,他到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求学,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读研,1993年,25岁的他获得了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快速读完学位,对梁应敞来说不仅意味着荣誉,更重要的是让他掌握了学术研究的"秘密",为未来的事业打下了基础。用他的话说,这个秘密就是"一定要找到有价值的新方向"。学科的延展如同表面平静的海域,而常常深潜其中的梁应敞知道哪里是未开发的资源宝藏,哪里是已被人类过度利用的滩涂。这样的敏锐眼光,让他能够一次次向前沿方向发起冲锋,并于博士阶段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2篇高水平文章。事实上,当时读博只需要瞄准国内的一级学术杂志,发表一两篇论文即可毕业。但梁应敞的理想很明确,他要走向世界的学术舞台,在那里发出中国人的声音。离开吉大后,梁应敞先后在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学术界和产业界如同两个咬合的齿轮,相互影响着,推动着。在学术界持续发挥影响力的梁应敞也在产业界一展身手。他在硅谷的英诺华技术有限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关于WiFi的一个项目吸引他去深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团队在提高WiFi输率方面做出了出色的工作,这也让梁应敞很受启发,"学术研究要稳稳地踏在应用的土地上"。传奇,连续七年当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曾有同行建议他再读一个国外名校的博士,这样可以在学术圈获得更多的机会。梁应敞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文凭只是敲门砖,重要的还是真正做出成果。"我认为自己在博士阶段已经获得了应有的学术能力,我完全有信心以此为基础,向世界一流进发"。梁应敞在新加坡科技局资讯通信研究院任高级/首席科学家时,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前瞻性问题。"就像发展工业离不开矿产资源一样,任何无线电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以无线电频谱资源为载体。"他说,"而无线电资源却日趋紧张甚至枯竭,这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是2005年,网络还在爆发般增长的前夜,梁应敞抓住了"认知无线电"这一全新的方向,"要解决无线电资源问题,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对现有的频谱管理方法进行智能改进"。梁应敞设想,让无线电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频谱进行动态管理。目前的频谱资源时而十分拥堵,时而又会出现放空的"频谱空穴"。如果让无线电变得"聪明"起来,有效地利用频谱空穴,就会大大地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在"认知无线电"这样一个极具价值的学科方向上,梁应敞带领团队展开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研成果。在前沿方向开掘,如同手持火炬引领科研之路,梁应敞的学术成就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追踪,他在2014至2020年连续七年入选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全球无线通信领域连续七年入选者仅10余人)。2019年,梁应敞教授还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也是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首次当选该科学院院士,梁教授因在无线通信领域的杰出贡献成为该组织中物理与工程科学(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nces)领域院士。在世界的学术舞台上,梁应敞为移动通信事业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报国,为无线网络构建"智慧的大脑""看,互联网的大佬们都在谈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结合,这正是我们关注的点。"梁应敞说。2016年11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行期间,他全程关注,并印证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与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同频共振,这让梁应敞非常兴奋。"要在祖国大地上做出新的突出的成果!"梁应敞说。从2015年初回国,梁应敞就在思考着,以认知无线电为基础,构建智能网络。他强烈地意识到,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的网络越来越拥堵不堪,不仅是频谱还有更多的网络资源需要精准配置。"我回国后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无线网络构建'智慧的大脑'。"梁应敞雄心勃勃地开始了新的奋斗。他总是这样不知疲倦地思考着,不断拓宽和升华着研究领域。梁应敞构想以认知无线电和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成果为基础,利用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构建这样一个"智慧网络"。它能预测网络和用户需求,精准配置资源,并显著提高网络接入能力和用户服务体验。从"认知无线电"到"智慧网络",后来,梁应敞把目标还延展到了"智慧互联网"。他解释说,"智慧互联网"比"智慧网络"的外延更大,"我们要利用智慧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把内容、服务和通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交叉点,而不只是做通信和网络。""未来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智能化的社会。"梁应敞信心十足:"现在,人工智能在通信行业的运用大有可为,我将致力于智慧互联网的研究与建设,为我深爱的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素材来源:电子科大

成绩单

比博士更难的,是博导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博士生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决定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有三:招生、培养以及答辩,这三个环节除了离不开学生的主观努力,导师的守责把关也是重中之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博士生导师已经达到11.5万人。但事实上,在担任博导职责这件事儿上,高校教师的“权利”实在是有限。就整体情况而言,在博士生培养环节中,导师的角色以“被动”为常态,在夹缝中求生存。博导,听起来光鲜亮丽,但其承受的压力,并不亚于博士生。经费不足,博导也是“打工人”在同样的评价体系内,一个科研成绩突出的老师相较于一个潜心教学的老师,前者无论是在职称晋升,还是在各种奖项的评定中,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作为科研项目的牵头人和直接参与者,身兼硕导、博导的教授们精力相对有限,权衡取舍下往往忽视了教学任务。这种情况其实也与教学活动的“效益”甚微不无关系。陕西师范大学公开的课时费等人员费用发放标准中,教授:不超过150元/课时;副教授:不超过100元/课时;其他人员:不超过80元/课时。图源: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为了让导师回归课堂,只能从政策上动员。中南大学从2012起,严格执行“本科生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被称为史上最严“讲台令”。近年来,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也纷纷出台政策,使“教”由传授变为传授+指导;使“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实现教学相长。然而制度的规定,不如从根源上解决教学的软肋——调整评价机制以及出台奖励措施。浙江大学2011年起设立“心平奖教金”,其中杰出教学贡献奖为获奖的一线教师每人奖励100万元人民币;武汉大学也设立了“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用于奖励在本科(含研究生基础课)教学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必须承认的是,课时标准、奖励措施在数量上仍是“杯水车薪”,与动辄百万级的科研项目经费相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教学工作相较于科研、项目上的付出,不过是“雪上加霜”,毕竟申请项目经费本身就绝非易事。此前,我国博士招生数量相对较少,只有少数优秀教授才可担任博导,并且以国务院名义任命,给予一定数量的补贴。而现在,我国大学的博、硕士点不断增加,但课题经费的发放,无论从数量方面,还是分配的合理性和制度的完善方面都存在问题。据调查,大学中至少超过50%的在职博导没有申请到相关的课题经费。在有些学校,还实行博士津贴由博导提供的方案,加上外出开会、调研、发文章的版面费,基本都从博导的科研经费中开支。因此,很多博导的主要工作就是接项目、申请课题,因为只有这样才有经费保障博士出成果。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让学生能顺利毕业,博导需要带领研究生不断地做实验、出结果、发论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世佑就曾呼吁:“导师有权向管理部门博士生的培养经费,要求公开其全部去向,以便大幅度地增加博士生培养经费的下拨比重,避免不合理的层层折扣。”学生不靠谱,导师要“背锅”这年头,博导招博士就像“拆盲盒”,多多少少有看走眼的时候。在知识分工极其细化的今天,一些博士只是把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当成了谋生的工具。导师对学生原本抱有学术上的期待,但学生则把读博当成一种人生经历或者跳板——这种思想上的距离并不能产生美。指导论文“死脑细胞”虽然现在很多高校中,论文发表不再作为博士生的硬性指标,但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博士就终究避免不了要与论文打交道。“90后梗王”袁隆平曾表示“不带博士生了”,并因此登上热搜榜。“论文修改起来麻烦得很”“死脑细胞的”,这些应该是大多博士生导师共同诟病的。图源:央视《面对面》当主持人问袁老:“在这个团队中,您就是个大家长,您下面都是精英,好不好管啊?”袁老的反应也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博士论文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件,选题、资料与论证则是决定论文质量的三大要素,其中资料是基础,选题是关键,论证是保障,三者都不能含糊。对于博士生论文选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与论证的展开、导师都有义不容辞的指导之责。但导师,其主要工作在于“导”,而不在于“教”。能够进入博士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性条件是,有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能够招收到得力的博士生,是博导的“小确幸”,反之则只能“哑巴吃黄连”了。导师在关键时刻给出指导、指明方向,能写出什么样的论文成果,主要就靠学生自身了。学生延毕,导师有苦难言《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对于导师岗位权责有非常明确的表述:要切实保障和规范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然而所谓评价权如何保障,也存在争议。2020年9月2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对《关于规范管理防止高校研究生导师与学生关系异化的提案》的答复,其中针对“制定法律界限明晰的导师权责规定”等建议,教育部表示“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等。近年来,学界与社会舆论在讨论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时,对导师的责任谈得较多,对相关权利却关注不够。导师在这方面其实很委屈,学生做得再差,也得让他毕业——大概率是,博士生培养在制度层面更偏向学生。学生被导师卡不毕业,可以向学术委员会申诉;但带的学生延毕太久,影响的反而是导师的招生资格。近几个月以来,国内高校掀起清退超期研究生的浪潮,其中个别高校清退超期在籍博士生人数达到上百名。这些未能在规定年限内毕业的博士生,过度占用的他人资源和时间,导师又向谁诉苦呢!最惨博导:“有实无名”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开展“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差异化扩大博士生规模,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营造更好的支撑环境。博士生的数量决定了培养经费、导师口碑、甚至高校建设层次等,在博士生扩招的大趋势下,高校会通过指导博士生的工作量来界定博导的相关报酬。但博导数量和博士生数量的差异非常大,招收博士生并不与博导的“头衔”相对应。现在博士招生大多采用“申请-考核”制,如果一名学生得到了博导的确认,读博也不一定就板上钉钉了,还要通过学校的审核关。高校会确定每个导师的最高限额,博士生指标每年是有规定的,一层层分下来,招多少人导师说了不算——这就造成博导徒有其名。放眼国外,博导遴选一般要求符合三个条件: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具有研究课题以及科研经费;主导师需要有博士生指导经验。博导是一个流动的岗位而不是终身制,不带博士生就不能再称为博导。而在我国,一套严格的、较为完善的博导遴选制度已经形成,主要包括对职称、学位、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的考核等。其中,博导与“职称”存在普遍的捆绑关系。2015年的一份统计研究中发现,在全国研究生导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比例为96%,中级职称者占比为4%,在博导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则会更高。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需要博导有高级职称,严格一些的甚至是要有正高级职称——即教授。大多高校中,由学校进行评审认定博导基本资格,每年组织一次。图源:南京大学关于深化博士生导师制度改革的意见图源: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开展2019年博士生导师资格评定工作的通知图源: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聘任与考核办法众所周知,职称晋升存在着名额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限定教授才能当博导,一些有真才实学但“级别”不够的年轻人或许要错过搞科研、忙教学的黄金期。而与职称息息相关的,就是一名高校教师的晋升之路。在部分高校,副教授甚至讲师已经实际承担了博导的岗位职责,而迫于职称的硬性要求,没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的他们只能“挂靠”别的博导。这就造成了“有的博导不带博士生、而带博士生的又无教授之实”的怪圈,对于带博士生的实干者来说,似乎有些不公平了。80年代初,我国博导制度初形成,博士生导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审批。1995年,为扩大培养单位办学自主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放了博士生导师评审权,各单位根据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经验、培养条件等因素自行确定博士生导师遴选标准。而在博导遴选的制度上,清北早已走上了改革道路——取消博导评聘制度。也有不少高校效仿。但是,放开博导评聘制度,也存在一定风险。副教授、讲师也能当博导,有高校会挖教授不成,改打副教授的主意,能不能保证博士毕业生的质量,又如何提升博士生导师的竞争力,这其中的平衡非一般可把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博士生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与博士生教育强国相比,我国的博士生教育还存在着差距。要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建设博士生教育强国,导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2020年9月29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博士生导师的首要任务是人才培养,承担着对博士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规范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职责。同时指出,要求切实保障同时严格规范博士生导师的权利,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博士生学业管理。强调博导的责任与义务,也应该保障博导的权利。数据来源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