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中国园艺用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家庭园艺将成为一种刚性需求必趋

2020年中国园艺用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家庭园艺将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1、中国园艺用品行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依据用途的不同,园艺用品可分为手工具类园艺用品、灌溉类园艺用品、机械类园艺用品、装饰类园艺用品和资材类园艺用品等。我国园艺用品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绿化面积逐年增长;人均收入显著提高,不断扩大的住房需求,带动了别墅和生活小区的绿化建设;在物质需求日渐满足的情形下,广大国民开始关注精神文化需求,许多家庭开始在自家阳台、屋前空地养花弄草。在这样的背景下,园艺用品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涌现出众多规模不一的园艺用品生产企业,同时为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产品需求,开发出许多具个性化功能的园艺用品,产品类别齐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园艺用品制造中心,国内园艺用品行业发展迅速,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细分产业,同时行业也面临专业的园艺用品制造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创新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总体上而言,我国园艺用品行业还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2、中国园艺用品竞争企业数量众多多数为OEM模式我国园艺用品市场需求巨大,从事园艺用品生产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化程度较高,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根据企查猫搜索数据,截至2020年9月,我国企业名称包含“园艺用品”的在业企业共有65.57万家,其中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在业企业共有9280家,新增企业数量连年上升。从园艺用品在业企业省份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9月,山东省园艺用品在业企业数量最多,达17.92万家;其次为江西省,共有园艺用品在业企业16.8万家;陕西省排名第三,数量为6.51万家。从园艺用品在业企业行业分布来看,主要多集中于批发和零售业,截至2020年9月企业数量达33.96万家,流通领域企业数量最多;其次为制造业,数量为10.71万家。排名第三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数量达2.17万家。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园艺用品产业转移,发达国家已经将园艺用品生产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园艺用品生产企业主要以OEM的方式为国外企业提供贴牌生产,少数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多年经营,已经成功实现由OEM(原始设备生产商)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转型,同时致力于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经营。从市场参与者类型来看,目前我国园艺用品企业多为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是为国外一些著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产品很少在国内销售;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将国内市场作为目标开拓市场,形成品牌的厂家不多。相反,一些国外知名品牌反而积极介入我国的园艺用品市场开始有针对性地选择代理商或直接设立销售机构抢占市场。3、中国园艺用品产量波动起伏 2019年约为17.13万吨2020年7月,中国经济与园艺作物科技发展研讨会召开,会议披露目前我国经济和园艺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总产值则位列第一。全国约3亿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与其相关的生产活动。我国经济和园艺作物包括蔬菜、棉花、油料、麻类、水果、茶叶、烟草、特种经济作物等。通过科技引领、技术创新,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9大类经济和园艺作物播种面积超过了6亿亩,总产量突破10亿吨,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由于我国园艺用品行业以出口为主,国内产品大部分出口海外,以“主要用于农业、园艺或林业的手工工具”(海关代码:8201)项下的进出口数据建模测算,2019年我国园艺用品(手工类)出口约为15.42万吨,2019年我国园艺用品(手工类)产量规模在17.13万吨左右。4、中国园艺用品消费规模不断上升机械类园艺用品占比最高园艺行业的消费群体和终端用户非常广泛,包括居民、企事业单位、公共部门等。植物种植,园艺DIY,住宅、商业、办公区域的绿化与美化,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公共区域的绿化与美化等都会产生对园艺行业的巨大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人们居住理念发生变化,自然与生态成为现代人居的发展趋势,推动着国内园艺用品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园艺用品消费规模不断上升,前瞻初步测算2019年我国园艺用品消费规模约为105亿美元。发展至今,园艺用品已经包含了手工具类、灌溉类、机械类、装饰类、资材类等系列。从中国园艺用品各细分市场需求容量情况来看,机械类园艺用品所占比重最高,约为45%;其次为手工具类园艺用品,占比约为22%;灌溉类园艺用品位居第三,占比约为13%;资材类和装饰类园艺用品占园艺用品比重则分别在12%和8%左右。5、家庭园艺兴起带动园艺用品需求规模扩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美的追求,家庭园艺已经成为人们家庭装饰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家庭园艺是指在室内、阳台、屋顶或是庭院等空间范围内,从事园艺植物栽培和装饰的活动,现代家庭园艺范畴主要包括养花、插花、盆景制作、小型蔬菜或水果种植等。根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园艺消费的95%来自于家庭及市场,只有5%为政府购买。而我国则相反,我国园艺消费大约80%来自政府购买,只有20%来自家庭及市场。然而,目前国内园林发展正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市政园林及房地产园林的发展渐趋饱和,大景观行业的发展急剧跳水,很多传统的园艺公司开始转向新兴的家庭园艺产业。我国家庭园艺从2015年开始迎来增长,尤其是盆栽迷你化越来越明显,需求非常大,家庭园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刚性需求。目前家庭园艺消费市场的上升期才刚开始,且中西部城市市场空间广阔。家庭园艺市场规模的迅速增长相应带来园艺用品需求规模的增长,前瞻初步测算2019年我国家庭园艺对园艺用品的需求规模约为21亿元。随着国内经济近年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环境和生态越来越重视,而园艺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入家庭,应该是一个渐进且必然的过程,市政园林工程的份额,终将被养护及家庭园艺行业超越。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国际相关组织的报告,到2030年,花卉需求会有200%~300%的增长,每年大概有10%-15%的增长。综合以上因素,前瞻测算得出未来几年我国家庭园艺在园艺市场的占比将稳步较快提升,由此带动家庭园艺对园艺用品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预计到2025年我国家庭园艺对园艺用品的需求容量将突破80亿元。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园艺用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冯红

十张图了解2020年全球园艺用品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前景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园艺用品业的发展已步入成熟期人们在园艺生产作业的过程伴随着园艺用品的使用,园艺用品的发展随着园艺业的发展而发展。19世纪后半期起,随着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加强,园艺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而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国家技术经济的崛起,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国际贸易的加强、园艺用品生产日益转向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相关技术、生产、贸易等得到迅速发展,行业发展逐渐成熟。尤其在美国、欧洲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园艺用品业的发展已步入成熟期。从整体发展历程来看,其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代表性国际品牌发展历史悠久 销售规模较大国外园艺用品生产企业大多成立时间较长,能充分掌握国外市场的前端信息,拥有优秀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其产品具有专业化、省力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在某一园艺用品类别有较强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占有率,销售规模较大。如主要生产销售园艺手工具的芬兰Fiskars公司2019年销售收入达到10.9亿欧元,主要生产装饰类产品的日本IRIS公司2019年销售收入达到396.14亿日元,主要生产机械类工具的瑞典Husqvarna公司2019年销售收入达到422.77亿瑞典克朗。全球园艺用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机械类园艺用品占比最高根据GIA数据显示:全球园艺用品需求市场长期看处于稳定增长,2007年全球园艺用品行业的市场容量已达到440亿美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园艺用品市场有所收缩,但收缩不大。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园艺用品行业市场不断回暖,至2017年全球园艺用品行业市场容量约达695美元,2010-2017年复合增长率达5.4%;近两年全球园艺用品市场成熟度和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前瞻初步估计2019年全球园艺用品市场规模为730亿美元。园艺用品主要分为手工具类用品、机械类用品、灌溉类用品、装饰类用品和资材类用品,从全球园艺用品各细分市场需求容量情况来看,机械类园艺用品所占比重最高,约为36%;其次为灌溉类园艺用品,占比约为18%;资材类园艺用品位居第三,占比约为17%;手工具类和装饰类园艺用品占园艺用品比重则分别在16%和13%左右。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园艺用品市场 亚太地区增速最快从全球园艺用品区域发展来看,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园艺用品市场,2017年园艺用品规模约达230亿美元,占全球园艺用品规模比重33%;其次为美国,2017年该地区园艺用品规模约为180亿美元,全球占比26%;亚太地区近年来园艺实现较快的发展,2017年园艺用品规模达174亿美元,占比25%。由于亚太地区是全球园艺用品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印度和香港复合增长率显著高于全球其他地区复合增长率,中国家居与园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了13%,因此,2019年,亚太地区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园艺用品市场,占比达28%;而美国和欧洲由于园艺用品发展较早,市场较成熟,因而所占份额基本不变,其他地区市场份额有所缩小。在庭院绿化建设、公共绿化建设以及高尔夫球场等商业绿地建设需求,园艺疗法等健康需求,以及园艺活动的爱好需求等众多因素的推动下,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园艺用品消费国。2010年园艺用品规模达129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7%;2017年美国园艺用品规模约为180亿美元,2010-2017年复合增速为4.9%。2019年,美国对草坪和园林设备的需求规模,以平均每年3.2%的增长速度增加至192亿美元。随着独栋住房数量和园林设施数量的增长,家用和商用园林设备有所增加,为园林工具行业的增长提供了支持。欧洲园艺发达,是全球最大的园艺用品消费地区,其全球园艺用品消费规模约占全球的35%左右。尽管近年来欧洲园艺用品市场逐年趋于饱和,但在园艺爱好者不断增多,家庭和公共建设园艺需求不断上升的推动下,欧洲园艺用品仍然实现了稳定的增长。2017年欧洲园艺消费规模约为230亿美,较2010年的173亿美元增长了33%。总体而言,欧洲园艺业是一个活跃、不断增长的市场,近年来欧洲园艺类电视节目、各大园艺展览,如切尔西花展等都推动了欧洲园艺业的稳定发展,2019年,欧洲园艺用品市场规模上升为24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9%。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台湾和泰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家庭园艺的兴起,是的亚太地区成为了全球园艺用品发展最快的地区,2010年亚太地区,园艺用品规模约在102亿美元左右,至2017年上升至174亿美元,年复合增速达7.9%,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两年亚太地区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2019年亚太地区园艺用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03亿美元。随着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住房数量的增加和改善生活条件需求的增长,中国市场仍然保持了该地区最大的市场份额。2014-2019年中国家居与园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约13%,日本继续在该地区保持第二大市场的地位,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6%的较低水平。多方因素利好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美元伴随着园艺文化的不断渗透、亚太等新兴地区家庭园艺的发展和园艺用品自身多样化、智能化的发展,全球园艺用品发展前景看好,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将依然保持增长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全球正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根据《2015全球老龄事业观察指数》显示,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约9.01亿,占世界人口12.3%。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6.5%。其中中国、印度、美国等人口大国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的加速将极大的促进从事园艺活动的人群规模。此外,随着园艺活动逐年成为一种新兴的户外运动以及城市压力大的年轻人解压、社交的重要方式,未来将更加盛行。因此,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园艺活动的推动下,尤其是新兴市场(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的推动下,全球园艺用品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25年行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园艺用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物怪

探访法国大型园艺连锁市场:园艺产业全方位发展

在法国大型园艺连锁市场中,特吕弗(Truffaut)园艺连锁市场历史悠久,声名远扬。4月9日,记者走访这里的大型园艺连锁市场,了解法国的园艺产业发展现况。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中新社巴黎4月10日电 题:探访法国大型园艺连锁市场:园艺产业全方位发展中新社记者 李洋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本月开幕。此次博览会作为花卉园艺领域的国际盛会,法国等园艺大国纷纷参与其中。法国的园艺产业发展现况如何?记者近日走访了这里的大型园艺连锁市场一探究竟。在法国大型园艺连锁市场中,特吕弗(Truffaut)园艺连锁市场历史悠久,声名远扬。记者来到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一家特吕弗市场,该市场有地上和地下两层,楼梯处陈列着历史简介。特吕弗市场和特吕弗家族密不可分,1824年老特吕弗就在凡尔赛建起了第一家销售蔬果的门店。巴黎的第一家门店于1927年建立,将销售领域拓展至花卉、绿植等,并逐步成为经营的主业。目前,大巴黎地区就有约10家特吕弗园艺连锁市场,成为园艺爱好者中家喻户晓的品牌。记者在特吕弗园艺连锁市场里看到,各种花卉绿植品种齐全,在一些常见的植物品种旁边,就放置了相关品种的参考书籍,供人们随时查阅。市场中销售白菜、萝卜、西红柿等蔬菜以及蓝莓、葡萄等水果的有机种子多达数十种。此外,市场还销售各种园艺工具、肥料、花园中的昆虫鸟类等周边产品。考虑到花园的娱乐和社交功能,市场还销售多种烧烤用具。可以说园艺爱好者能够想到的和用到的东西,市场里几乎一应俱全。而最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特吕弗园艺连锁市场还出版园艺书籍和刊物,凸显园艺产业的文化价值。其“王牌”书籍是由法国著名辞书类出版商拉鲁斯出版社推出的《特吕弗园艺百科全书》。这部书近千页,全面介绍了法国各地植物特性和种植方法,一年四季推荐种植的植物,花园的多种规划等,不愧是园艺百科。特吕弗市场定期出版的期刊是免费取阅的,最新一期2019年春季号,共85页,包括新的花卉植物产品介绍,花园生活窍门等。它也同时面向儿童出版期刊,通过大幅照片和儿童漫画介绍花园中的动植物和昆虫,着重培养儿童对园艺的喜好。通过对特吕弗园艺连锁市场的探访和了解,记者感受到法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在园艺领域的全方位发展。法国的园艺市场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很多民众热衷于园艺,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席卷法国的健康有机食品热潮,促使人们自己动手种植作物。除了园艺连锁市场的蓬勃发展,一年一度的法国农业博览会也集中展示法国园艺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展会上的农作物展馆,有园艺师专门向民众传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会吸引很多观众。充分满足民众的园艺需求,使园艺的民众基础更加坚实,应当是法国园艺产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法国园艺市场近年来稳定发展,实体商店历来是最大销售渠道,仍占据很大的市场销售份额;网上购物增长迅速,但所占市场份额偏小。人们仍然偏爱特吕弗市场这样的实体商店,在这里亲眼看到各种花卉等植物,根据实际品种选购。人们能在市场里的大片鲜花植被丛中漫步,也可算是大都市巴黎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完)

老流氓

科技支撑园艺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邹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一、园艺产业兴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园艺产业对于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作用重大,产品不但具有经济生态高效功能,还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据统计,2016年我国园艺产业产值已超过3.5万亿元,占农业种植业总产值的6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的支柱产业。 二、科技支撑园艺产业兴旺的思路和举措。科技支撑园艺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应以有效供给需求为导向,从提高园艺产业“六化”水平着手。一是做好园艺产业特色化区域布局,形成“一县一特”,构建全国园艺产业差异化协调发展总格局。二是推进园艺产业绿色化发展。要围绕产品优质和质量安全,创新推广绿色生产配套技术,推进园艺产业提质增效。三是狠抓园艺产业机械化生产,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四是抓园艺产业加工化发展。围绕提高园艺产品价值和产业延伸价值,推进产储加融合发展。五是加快园艺产业信息化发展。六是加强园艺产业品牌化发展,推进园艺产品品牌建设,增强园艺产业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园艺产业科技创新的建议。新时代园艺产业科技创新,应围绕构建现代园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展开,突出加强绿色优质和产业融合技术创新研究。一是启动园艺产业兴旺科技支撑行动。重点是开展特色优质园艺作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污染园地调查与治理修复、优质高抗高产机械化生产品种选育、绿色生产配套技术、智能化生产技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研究。二是推动国家园艺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吸收园艺产业基地县和龙头企业,建立一批国家园艺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开展园艺科技创新及成果熟化与推广应用。三是支持县域特色园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和省设立县域特色园艺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园艺产业特色县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创建以县为主体的特色园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四是加强园艺产业职业技术人员培养。国家和省设立园艺产业职业技术人员培养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和省级园艺科研机构、园艺职业技术院校,重点针对园艺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被发揄袂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发布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日前正式发布。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本报告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对2018年第4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报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由主报告与副报告组成,主报告为年度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副报告主要研究上海建设与发展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符合上海未来需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探讨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期对上海经济与产业的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稳增长、调结构,2019年度经济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关键词2019年度是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遇到重大挑战的年度,稳增长、调结构依然是本年度经济工作与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宏观基本面看,从2018年第四季度至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增速维持上一年度的放缓态势,继续下降,其中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为6.4%、第二季度为6.2%、第三季度为6%,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2019年全年GDP增长速度保6%应该可以。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增幅下降,失业压力依然。CPI上升、PPI下降,通胀通缩压力显现。从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增速稳中有升。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稳定。产业投入使用与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关联效率、产业链核心技术需要关注,从技术关联视角来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强,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价格关联视角来看,由于我国上游多国有大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价格波及效应可能会损害下游中小企业的利润。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有效果,但需要与时俱进调整。2019年度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增长喜中有忧,继续增长不均衡,总体上我国各省区经济与产业发展方式还是以粗放为主,未来需要大力调整发展方式,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产业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别当技术发生根本性变革时,产业革命就会爆发,而产业革命直接导致了生产力的更大规模发展,导致了经济大规模的增长。进入21世纪后各类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互联网、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等的进步,以至于许多学者开始讨论新一轮工业革命爆发的可能。尽管,全球对此尚未取得共识,但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未来对谋求未来全球经济、政治、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发达国家纷纷启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战略。芮明杰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会有以下几个新特点。第一是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新一轮产业竞争的最大特点是新兴产业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建立者的争夺,即谁能够建立起新兴产业的标准尤其是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生产标准,并获得足够大的市场,那么这个国家的产业就赢了,企业就赢了。第二是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所谓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是指能够掌控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与供应商的软实力。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虽然这种合作是基于全球市场与多边贸易信用的,但拥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企业往往是他们掌控了产业链或价值链上的关键资源、核心技术和广阔市场。第三是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平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者。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表现为平台的竞争。从平台支撑从产业规模的增长来看,从2017-2018年的产业规模增长率来看,社交型电商平台支持该行业增长了2.5倍,短视频平台行业增长率超过100%,共享单车、第三方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网约车、O2O外卖平台等等的发展,其行业增长率也是十分可观的。例如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平台,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制定者领先者是GE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最重要平台。我国从2018年开始推进这一平台的建设发展。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已经全面展开,未来会更趋激烈。第四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的效率竞争,也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巨大积极性,激励多出创新成果快出成果。第五是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以深圳为例,深圳已经宣布海外人才到深圳工作,可以减免(补贴)个人所得税至15%。粤港澳大湾区都可以应用此政策,加上香港几所世界级大学的教育体系对人才的培养,可以预计未来发展不可限量。2020年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展望报告认为,今年新冠疫情使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生产、消费等活动被打断。防治疫情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同时又不得不考虑尽量减少经济损失,稳定经济大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社会发展,为 2020 全年经济增长奠定基础。首先,2020年成为战略转型关键一年,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我国新一轮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补短扬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次,2020年就经济总量而言应该能够保持正增长。随着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2020年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恢复正常是可以期待的。据统计,有6个省份的地区生产总值在上半年超过两万亿元,19个省份超过一万亿元。可以估计,我国2020年全年GDP增长为正数。第三,2020年四大区域经济有亮点,但依然是不均衡的。从趋势看,今年各大区域经济增长正在从负转正,下半年随着疫情状况好转,双循环战略、新基建战略的实施,预计经济将会更有好的表现。第四,2020年将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展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当前产业发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一方面是要重新考虑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治理权与安全问题,一方面是要以国内需要为主要导向,以未来全球产业竞争力为考量,通过新基建推动现行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整理,扬长补短,而这就是今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任务与目标。

符箓

让难“管”的作物更“听话”——近年我国经济与园艺产业科技创新回眸

当许多事情变得习以为常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事情背后隐含的变化脉络——您是否注意到现在的瓜果越来越香甜?菜篮子里品种愈加丰富?其实,大自然的馈赠远远没有我们理想中的慷慨,是科技的力量让农作物变得更加“听话”。离开科学家的探索努力,我们的生活远不会这么绚烂多彩。今天介绍给读者的是近年来发生在经济与园艺作物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历程。经济与园艺作物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大类作物,包括蔬菜、棉花、油料、麻类、水果、茶叶、烟草等,具有经济价值高、商品率高等特点,但技术要求高、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地域性强、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实际上它的生产及消费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及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经济与园艺产业发展迅猛,作物播种面积超过了6亿亩,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超过全国种植业产值的 2/3。在这个领域,有一支功勋卓著的科研国家队,那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经济与园艺作物学部,包括蔬菜花卉所、棉花所、油料所、麻类所、果树所、郑果所、茶叶所、烟草所、特产所等9个研究所,涉及蔬菜、西甜瓜、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柑橘、苹果、梨、葡萄、桃、香蕉、麻类、茶叶、烟草、人参等多种经济和园艺作物。记者日前在中国农科院“三个面向”学术交流系列活动——“经济与园艺作物科技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在过去三年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面向、两个一流、一个整体跃升”的总体要求,经济与园艺作物学部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需求,紧扣国家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战略布局,加快赶超引领步伐,在战略必争的园艺科学基础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率先取得了可喜跨越。马铃薯良种攻关首席科学家金黎平(左一)在观察新品种的性状黄瓜苦味从哪来 西瓜为何这样甜——蔬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先世界这支队伍发起了主要蔬菜作物国际基因组计划,主导绘制了黄瓜、马铃薯、白菜、甘蓝、番茄等主要蔬菜作物的基因组框架图,解析了主要蔬菜作物的基因结构和染色体进化历程,揭示了黄瓜苦味、果皮光泽、白菜耐抽薹、甘蓝雄性不育以及病害抗性等数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理,开发了多种特异性的分子标记,并率先将基因组、变异组、功能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应用于蔬菜作物育种,建立了基于全基因组选择的白菜、甘蓝、黄瓜、番茄等高效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奠定了我国蔬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这支队伍还揭示了亚洲棉演化规律和重要性状的遗传基础,从基因组水平明确了亚洲棉在中国的演化规律,获得了一批重要性状关联的标记和基因,并发现抗枯萎病、生育期等性状受到地理分化的选择;高质量苎麻基因组的研究揭示乙烯调控了苎麻纤维细度发育,为苎麻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首次建立的苹果属植物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构建技术体系,获得高质量的苹果基因组,基因组挂载率高达99.2%,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揭秘了西瓜、甜瓜甜蜜基因:构建了甜瓜和西瓜的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甜瓜和西瓜的驯化历史及果实品质形成的遗传基础,强化了我国在瓜类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油菜产油翻一番 一亩茶园挣两万——科研成果推广效益猛增这支队伍选育出了一批在产量、品质、抗病虫性、抗逆性等性状达到或优于国外同类品种的果、蔬、花、茶等优良新品种,改变了我国部分园艺作物品种过度依赖外国品种的局面。培育出中甘、中薯、中农、中白系列甘蓝、马铃薯、黄瓜、大白菜优质抗病新品种。其中以中薯3号和中薯5号为代表的7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审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在全国24个省市区累计推广应用7868.5万亩,“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黄瓜优质多抗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育成适应保护地、露地等不同生态型的新一代无苦味、有光泽、抗病毒病、黑星病等优质多抗黄瓜新品种8个。在杂交棉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方面,创建了优异恢复系和不育系选育技术体系以及强优势杂交种选育方法,相继攻克了棉花三系应用研究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棉花“三系”育种技术体系创建及强优势杂交种选育”获2019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还有,高产高油优质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杂19”含油量超过50%,平均亩产油量比对照增长100.6%;“系列优质大果耐贮运油桃、蟠桃、油蟠桃新品种”有效延长了鲜食桃贮藏期,突破了蟠桃、油蟠桃裂顶、外观差、果个较小等问题,推动了桃产业升级和栽培品种本土化;中茶108、中茶302、中黄1号、中黄2号等茶树新品种累计推广超过3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超过70亿元,特异新品种中黄1号、中黄2号亩均效益超过2万元;“人参适宜连作新品种选育及其白浆土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集成了优良品种、土壤改良、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国内领先的技术,缓解了我国人参主产区林参争地矛盾,解决了我国白浆土栽参病害重、产量低、质量差的难题,产量达2.75公斤/平方米……韭蛆防治不用药 麻育秧膜无污染——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中如何发挥好中坚力量?学部积极构建我国设施蔬菜健康高效的智慧化生产模式,研发果树瓜类配套技术和产品10余项,为我国中西部蔬菜果树瓜类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统筹推进人才团队和条件平台建设,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凝聚优势力量,整合资源配置,以机制创新推动体制变革,促进全国园艺科技创新体系健康发展。韭蛆为害曾经是韭菜生产中的“难以承受之重”,过量农药的使用一度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这支队伍开拓性地创制了以“日晒高温覆膜”为核心的韭蛆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突破了韭蛆绿色防控“瓶颈”,在韭菜主产区累计推广应用1537万亩次、增收节支97.5亿元,示范区韭菜合格率从30%提高到了97%,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巨大。蔬菜所“重大蔬菜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油料研究所研发的7D功能型菜籽油绿色制备工艺技术,形成了技术标准化、设备成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高值化和工程模块化,构建了科学系统的油料高效加工技术体系;麻类研究所研制的麻育秧膜绿色环保,一般在秧苗成毯时已经开始分解,插秧1个月后完全降解,同时由于麻纤维增强秧苗根系盘结力,不散盘,使起秧、运秧、装秧和机插效率极大提高,可有效解决长期制约水稻种植机械化的重大瓶颈问题;果树所针对我国苹果栽培的关键问题,研究集成“三大核心技术”、“九大关键措施”并推广应用;郑果所“梨绿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创新了梨园简约树形塑造、平衡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促进了梨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针对茶叶最主要消费方式是饮用而非食用的特性,茶叶所构建了“MRLs制定、残留控制、识别检测”为核心的管控体系,显著提升了我国标准制定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了茶产业的科技进步,“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烟草所在主要病虫害预警方面取得突破,查明了全国烟区病虫害及天敌种类,阐明了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构建了烟草主要病害检测技术体系,实现对主要病原物的快速、多重和定量检测,为病害早期预警奠定了基础。来源:中国农网编辑:张静

长短何如

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作物 我国经济与园艺产业发展迅速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蒋建科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经济与园艺作物科技发展研讨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经济与园艺产业发展迅速,蔬菜、棉花、油料、麻类、水果、茶叶、烟草、特种经济作物的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作物。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介绍,通过科技引领、技术创新,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农民致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使无休时

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

来源:中国新闻网原标题:《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出炉。 陈静 摄中新网上海8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18日面世。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东部地区投入产出效率最高。报告指出,全球产业新一轮竞争箭在弦上。《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系主任芮明杰教授和上海市产业发展研究和评估中心王小沙主任带领的研究团队主持编写。芮明杰教授认为,现在至不远的将来,新一轮全球新兴产业竞争包括产业标准制定的竞争;产业链、价值链治理权的竞争;产业发展的平台竞争;产业技术创新的制度竞争以及产业创新人才的竞争等。芮明杰指出,在产业链、价值链全球分布的今天,产品,尤其是高端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研发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相关产业供应商合作的结果;平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组织者。产业发展的竞争已经表现为平台的竞争。这位学者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新兴产业发展与竞争的背后首先是产业新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是新技术新产业创新的效率竞争,也是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制度效率的竞争。他指出,好的制度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合作巨大积极性,激励多出创新成果快出成果。根据报告,2019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增长,第三产业增速稳中有升。产业投入使用与产出效率还有待提高。从能源使用效率来看,中国的1单位能源消耗产出5.69美元产值,低于世界7.91美元的平均产值。这说明中国能源使用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报告从产业体系中的多种关联入手,以产业链为分析对象,深入分析了产业上下环节、左右相关之间的关联效率问题。报告指出,目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投资和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较大。多数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率较高,产业增加值较低,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业。从技术关联视角来看,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不强,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各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产业政策已经不少,这些产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报告分析研究也发现了政策效率不高的方面。2019年度中国西部地区GDP增长最快,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中部经济增长乏力,东北地区经济有所起色。报告指出,四大区域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效率也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是东部地区效率最高,次之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相对效率差一些。

青花运

《2019产业互联网智慧文旅研究报告》重磅发布!(全文下载)| 专题

回复关键词【2019智慧文旅】下载完整报告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于5月21日-23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腾讯云启、腾讯云启研究院联合腾讯文旅、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在会议期间共同发布了重磅行业报告:《2019产业互联网智慧文旅研究报告》,报告首次全面阐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智慧文旅的发展轨迹。报告中提到,文旅行业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起点,伴随AI和5G等新一轮技术的崛起,智慧技术正在打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文旅行业迫切需要装上新技术引擎,提高行业生产力,奔向未来的智能社会。当前文旅行业已经发展到 3.0 阶段,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消费升级,对文旅产品和文旅体验的要求也更加具体和个性化,解决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问题成为当前文旅业的重头戏,需要相关产业链、政府、企业链用技术将文化和旅游有机巧妙的结合,让用户的出行体验更有深度也更加智慧。报告指出,文旅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其拥有大量珍贵的文化资产和无形资产。如何有效地将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推广到更大的市场,融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以及如何在当前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时代,更好的开发无形资产的价值,将给文旅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局面。近几年来,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旅游业转型升级方向相继被提出并落实,并获得了政策和社会的认同。在互联网巨头中,腾讯率先瞄准了这一领域,做出了智慧文旅布局,成立了腾讯文旅全新业务品牌,通过提供完整、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解决方案和服务落地,连接G2B2C,助力文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以腾讯多年的用户数据积累和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强大的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在旅行的智慧化、文化的智慧化、文旅结合的智慧化三大方面展开了探索与实践。针对如何把握住智慧文旅的发展机遇,报告指出,文旅行业的发展有三重动力:消费升级、政府推动、对外开放。消费升级对文旅行业提出了更高的个性化服务要求,政府推动对文旅行业提出经济增长的要求,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则提出了更多国际化的要求。借助于新一轮技术革命,文旅行业将走上富有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道路。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由过去的人口红利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技术决定行业经济发展,只有适应技术进步,充分利用新的生产工具,提升生产力水平,才能抓住发展机遇,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报告原文回复关键词【2019智慧文旅】下载完整报告- End. -本文编辑:腾讯文旅见习编辑 张聪聪审核:腾讯文旅 孙晖 仝晓琳 张璐图片素材出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化产业参考# 整合编译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故辞

《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发布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7日讯(记者 魏金金)27日,第二届中国非遗发展大会北京论坛在京召开。会议上,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李可染画院)、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陕文投)发布了由西沐主笔的《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18—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发布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据悉,这是我国目前首份常态化发布的关于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整个报告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了在世界非遗发展格局下,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问题、特点、规模结构、趋势、重点发展板块、战略路径及建议与对策等。《报告》主体分为二十二部分,包括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大背景,非遗的概念、内涵与特点,世界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分析,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问题,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中国非遗产业发展的前沿实践探索,案例研究:世屹文化创新共享平台及政策与建议等。 解放思想 全面理解非遗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报告》指出,我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面临三大问题:一是要客观系统地认识中国非遗发展的内在规律,认真解决好非遗发展过程中的抢救、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看点上,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非遗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地位;三是必须解放思想,从系统性资源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推进中国非遗发展的未来格局。为此,《报告》提出,非遗领域的发展需要一场新的思想解放,并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非遗文化发展的时代战略使命。新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下大力气做好非遗文化的抢救保护工作;二是积极推进非遗文化及其资源与当代设计、时尚文化及新的消费业态相融合,推动非遗文化融入当代生活,适应当代生活方式;三是进一步提升非遗文化及其资源是我们民族最为独特的战略性资源的认知,进一步深刻理解非遗文化及其资源更是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在能够进行非遗文化资源化、资产化的领域,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资源市场化、产业化的进程;四是进一步研究与认知我国非遗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创新非遗文化传播的路径,积极推进利用市场机制、产业机制进行非遗文化传播的规律研究与探讨,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报告》强调,要全面理解非遗的基本内涵与特点。非遗是一体四维的综合体。研究非遗还要注意关于发源地状态研究,仅仅进行文本及内容式的研究是不够的,必须关注非遗的鲜活性的状态,一旦离开这个状态去研究非遗,就容易走向概念化、文献化的路子,使非遗的研究失去立体性、系统性与历史性。所以,在非遗的研究分析过程中,既要重视非遗是一个整体,也要注意非遗研究分析的四个维度:一是本体内容研究,强调民族属性,特别是在非遗传承过程中增进中华民族的融合;强调以“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作为非遗的确认方式,特别是关注动态传承性。也就是要把研究的关注点放在本体内容的传承发展上。二是非遗是发展中的非遗,是在时间过程中的非遗,不同状态下的非遗都有不同的时间或者是时代烙印。三是非遗都是在一定空间中生存发展的,空间概念是非遗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与标志,不同的空间对应不同的非遗状态。四是非遗的发展都是开放的系统,环境是非遗系统进化发展的基础与前提,离开了环境,非遗系统就会瓦解与变异。要特别关注非遗的民族性、地域性、主体性、多样性、独特性、脆弱性、艺术性、商业性等特点。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谨防过度开发 在对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研究的基础上,《报告》显示,仅对中国非遗产品产业的核心层进行相应的规模分析,据预估统计,2018年中国非遗产业规模保守估计为14000亿元。《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非遗产业发展结构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中国非遗产业规模发展迅速,特别是非遗业态的发展进一步丰富,新的业态在融合的过程中不断生发。二是中国非遗产业规模在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是中国非遗产业发展的联动作用,表现在规模结构上就是有了核心层、外围层与辐射层的分布,三头并进,相互促进,带动了中国文化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四是在中国非遗产业规模结构中,非遗工艺品类产业、非遗医药类产业及非遗餐饮类产业是主导,超过了整个中国非遗产品产业规模的70%以上;非遗民俗旅游产业、以版权为中心的衍生非遗产业、非遗家具家居产业等,目前虽然所占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其成长发展最为迅速;非遗产品的支撑服务产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提升,成为中国非遗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发展板块。五是中国非遗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六是中国非遗资产管理的规模不断提升。《报告》强调,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战略不断明晰。首先,中国非遗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战略共识:一是非遗发展的宏观背景是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二是遗安全已成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三是在当下或者是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非遗发展过程中的抢救与保护还是最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非遗传承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出新与变异的边界,既要强调传承出新的活态化过程,又要防止过度开发而带来的扭曲变异。四是非遗文化的发展,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需求,也是我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深化过程中的必然结果。非遗文化及其资源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路径与突破口。五是非遗文化消费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体验,所以,非遗资源系统化、非遗产品、非遗市场、非遗产业发展的过程,既是一种消费过程,又是一种非遗文化的体验过程,更是一种非遗文化的传播过程。六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非遗资源的梳理、挖掘、发现、使用等管理工作是核心。七是非遗资源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发展是非遗进入当代生活,融入当代社会与文化生活的重要路径,更是产品创新与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是非遗在当代发展的重要战略取向。八是互联网及其机制的发展,在为非遗的传播、传承、交易、市场与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更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与发展的空间。 跨界创新融合 搭建产业发展战略框架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战略的框架越来越完备。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越来越科学可操作。中国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使命就是不断推进中国非遗资源的活化,具体来讲,其战略路径就是“一个平台二个方面五条路径”:所谓的“一个平台”是建构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除了基本的展示与交流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非遗及其产业资源整合与资产化平台,产业要素市场与产业资本市场平台,如通过建立相应的非遗及其产业基金、非遗及其产业设计服务中心等,为非遗及其产业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二个方面”是指在当下,非遗及其产业的抢救保护依然是重点;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非遗及其产业资源的梳理、挖掘、发现、使用、转化等工作是核心;“五条路径”包括:一是通过当代设计培育非遗及其产业链条,推进非遗产品与消费品进入当代生活;二是通过市场机制的推动,进一步利用市场交易创新,让非遗产品、非遗体验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三是通过发掘新的非遗及其产业消费需求,推进非遗及其产业发展的时尚化进程,创造非遗及其产业新的需求,从而使非遗消费(物质与精神)进入当代生活;四是通过“互联网+”使非遗产品、非遗及其产业文化等的推广与传播大众化,在与新的生活方式融合过程中,通过跨界创新融合,推动非遗及其产业进入大众生活的进程;五是通过交流互动发展体验消费,推动非遗+旅游这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报告》提出相应的政策与对策建议:一是提高认知水平,做好战略规划工作与顶层设计工作;二是在认知内在规律与探索资源配置中转变政府职能;三是把非遗发展纳入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四是抓住核心推动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建构市场与产业体系,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与水平;六是加强非遗行业职能建设,完善非遗行业管理体系与组织;七是围绕需求大力培养各层次人才;八是基于新科技融合提升发展的智能化水平与能力;九是以法制化建设为抓手推动监管创新。西沐强调,从当下来看,中国非遗传承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与新时期非遗传承发展自身的战略地位与作用严重不相符,已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需求。我们要有更高的站位,在更高的水平上,进一步推动与发展我国非遗文化建设。本次活动由中国民协非遗资源管理评价研究委员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爱心委员会主办,世屹文化集团承办。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