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考研院校报录比出炉,为何说是20年来“最难年”?本末

2020考研院校报录比出炉,为何说是20年来“最难年”?

什么是报录比?报录比,简单来说就是报考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一般来讲,如果报录比大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多。同理,如果报录比小于1,就说明报考的人数比录取的人数少。考试前的报录比是指报考的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例,因此报录比可以小于1。考试后的报录比是指实际报考的人数和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报录比有何影响?报录比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虽然说报录比的高低不能完全衡量一个专业或岗位的好坏,但却是考生在择校、选专业等方面最重要的参考数据,同时也是决定考生能否考研成功的第一大关键因素,2020研究生考试刚过,湖北中公考研小编根据往年的数据比对了今年考研各专业的一个情况,同时结合今年的考研情况(招生简章、和专业课目录)整理了关于今年复试的考研报录比预计情况。我们现在看一下: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今年报录比预计41:1)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是全国著名的会计学院之一,也是上海财经大学前身国立上海商学院成立最早的系科之一,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再加上身处魔都上海。报考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比清北还难。由于不差生源,虽然不是34所,但每年都会在国家线前公布复试线。今年报录比预计41: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目前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单位,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众学子中常言人大新闻学院甚为难考,令不少胆怯者望而生畏,那么报考人大新闻学院难度究竟几何?学术型硕士(今年报录比预计50:1)每年招生人数为20人左右,这意味着什么呢?人大新闻学院学术型硕士有四个专业方向,意味着有些专业方向可能录取不足五人。那么,每年报考学子总数大约多少呢?近年来大约为1000人。今年的招录比仅为50:1。专业型硕士(今年报录比预计32:1)人大新闻学院的专硕从2011年开始招生,每年的报考人数都在缓慢上升,招录比为32:1左右,而且专硕试题难度与学硕也有日渐接近的趋势。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今年报录比预计36:1)想想从北外高翻出来的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去联合国工作的,就该知道这个学院的研究生有多厉害了吧……北外高翻所,只招极少数人。关于难度,外界的说法不一,不过说的一致的都是难于上青天。今年的报录比均在36:1左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今年报录比预计30:1)有这么一句话,北大人怎么看光华,就和其他学校的人怎么看北大差不多。可见,要考上北大光华研究生的难度非同一般。北大光华的报录比一直在30:1左右。虽然2018年经济学门类复试线360,金融365看起来中规中矩。但光华的专业课很难拿高分,大部分徘徊在100左右,如果要进复试,专业课在115分以下就是拉分,除非其他科目很高。根据教育部本月公布的数据,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共计341万,报录比预计是4:1,如果预估没错,这样的报录比数据将是近20年来最高位,也就是录取比例最低的一年,所以说,2020年是“考研最难年”。就2019年和2020年考研发展趋势来看,未来5年,国内考研的难度应该会继续增加,但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考研是20年来最为艰难的一年!

煎饼哥

历年的考研录取率,你应该好好的了解下!

考研出分已经过去快一个月了,现在大家都了解了自己的成绩。19年的考研渐渐的落下帷幕,但对于20考研的同学来说,这场考研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但是有些新手小白,可能到现在还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考研整体录取率是多少呢!更不要提自己目标院校专业的报录比是多少了。想要考研,录取和报名的报录比是用来衡量考研难度的一大重要指标!同时是择校择专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非常重要而且不能被忽视的!今天小马就来为大家讲一讲,关于历年的考研录取率,我们都应该了解哪些方面!首先要说的就是最近的一年——去年。在去年,我国国家计划招收的研究生数量为72.22万人,而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大约达到了为238万。报考人数超出计划招收人数3倍左右!报考与录取人数比例预计约为3.3:1,而录取率约为30%。一直以来,考研报录比基本上稳定在3:1左右,硕士录取率在30%左右。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迅速猛增,报录比逐渐接近了4:1。那也就是说在每四个报考研究生的考生中,只有一个人能录取上。而今年报考人数更是不少,今年的报考人数跟去年相比超出了52万,是这几年中增幅最高的,但是今年的硕士招生人数仍然是变动的可能性并不大,20考研报录比大概会增至4:1。或者说,很有可能从19考研开始,考研报录比会从3:1彻底变成4:1,录取率变为25%。人数在逐渐的增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同学们在报考时,要通过对比同等院校的报录比,尽量选择避开报考人数多、录取人数少的院校。这样才能增加你成功上岸的几率。那么如何查询报录比呢?常见查询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研招网和目标院校研究生官网想要查找历年的报录比,首先就是要去最靠谱的网站,像研招网、和自己目标院校官网又或是招生网、中国教育中心……像这些既权威又官方渠道来查询。但是可能会存在,没有公布各专业的报录比是多少的情况,但是也不要着急,可以通过在网上搜集这一年的录取人数以及近几年拟录取名单,自己大致的估算一下报录人数是多少,让自己心里有个认知。二、利用网络人脉除了去官方网站查询,我们还可以像学长学姐咨询。或是去目标院校的贴吧、论坛、知乎或是qq微信群等等,一些可以查找信息的渠道,通过私信学长学姐,找学长学姐帮忙,也可以在群里和大家一起沟通,信息互享。但是这个信息的来源,需要自己掂量一下,是否真实可靠。三、打电话咨询目标院校招生办还是不放心的话,可以通过打电话到目标院校的招生办来询问信息。这个方法虽然看起来比较被动,但是是三个方法中最快最准确、有效的方法了。如果可以的情况下,直接致电到目标院校的研招生办,是可以最快了解到自己想要讯息的方法。从学校的研究生官网都可以查找到研招办的联系电话或是招生目录负责某一专业老师的联系方式的,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

叶莲

2019研究生录取人数大幅度增加,研究生是不是也烂大街了?

研究生在二十年前那个本科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学历了,但是十几年前大学扩招加上就业情况比较严峻,考研的人数是越来越多。到了2019年,研究生一共会录取72万人,比去年多了4万人。这么多研究生,是不是研究生也烂大街了?1.本科学历只有4%虽然这个数据看上去很恐怖,但是这个数据是真的。完完全全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再顺利毕业的学生只占到全国人口的4%。当然这是全国人口都算上了,那些老一辈的人能够读书的是非常少的,读过书的人大部分都是国家现在的中流砥柱。本科生尚且都没有烂大街,何况研究生呢?2.大部分地区缺少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确实比较多,但是那些小县城以及乡镇里面研究生真的不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不说那些县城,就是那些很普通的地级市研究生都不是很多。不说这些比较小的城市,就是那些大城市,比如武汉成都南京这些地方,研究生都是抢着要,根本不存在烂大街的问题。研究生直接落户并且给户口,可以说待遇还是比较好的。3.研究生就业不仅仅是985211大学以及一些科研单位有研究生,那些普通的一本二本学校很多也会招收研究生,最近有些民办学校也拿到了硕士学位授予权,能够读研的地方是越来越多,读研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那么就业情况如何?据统计全体研究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1%左右,要比全国本科就业率要略低一些。91%是什么概念?几乎就是10个人里面有9个一次可以找到工作,剩下的哪个可能没有找到也可能不用工作有人养着。可以说研究生找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毕竟学历到那里去了。4.考研难度大于高考高考由于大学扩招,难度是比以前低很多,尤其是上个本科,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真正有难度的是那些985大学,想上个中等难度的985大学也不简单。但是考研就不一样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想过国家线还得下一番功夫的,想要考985大学的热门专业更是需要下一番苦功。高考的本科录取率大概在45%左右,而研究生录取率一般都在25%左右。可以说平均难度考研比高考要难,但是高考上985211本科又要比考研难。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担心研究生会烂大街,本科生都不会烂大街,研究生又怎么会烂大街呢?当然学历只是一方面,就业最主要的还是看个人能力,学历也只是一个敲门砖,但是这个敲门砖对于很多工作来说都是必要的。

葵花劫

现在研究生遍地都是?大数据告诉你:研究生所占比例超乎你的想象

随着近十几年高校的扩招,现在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0万。于是很多的人的调侃道:一个月3000块钱招不来一个农民工,但却可以招来一个大学本科生。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道出了很多本科生的无奈,同时也更加显示出大学生就业的尴尬。大学生就业同样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考研作为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的一部分,并投入到考研的大军。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为238万,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达290万,仅仅一年人数就激增了50多人。于是,又有人说: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研究生越来越不值钱了,现在的研究生学历遍地都是。研究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下,研究生学历的人真的遍地都是吗?研究生真的越来越不值钱了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报录比例历年来研究生报录比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就报考人数来说,除了2014年以及2015年考研人数出现小幅的减少,从2010年-2019年,考研人数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尤其是近三年,考研人数快速上涨并突破20%增长率大关;就录取人数而言,从2010年-2019年,高校研究生招生数量呈现稳步扩招趋势,在将来这一趋势也将继续。以1995年全国招生4万人研究生为基数(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开始计算,截止2018年(2018年招生70万左右),1995年-2018年总的研究生数量为817万左右。因为1995年之前招生数量相对较少,所以1995年之前的研究生数量我们暂定在20万,也就是说全国研究生(包括在校生)数量为837万。研究生如果按照中国总人口15亿计算,那么全国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比例为0.54%,这也就意味着每10000个人中有研究生学历的为54人。0.54%,你对这个数据是否有概念呢?你是否还在担心研究生学历贬值呢?虽然研究生扩招是大势所趋,但研究生遍地跑还是夸张了点。考研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你认为现在考研的价值大吗?欢迎你的留言。

耳之与形

研究生越来越难考?近10年研究生报录比汇总,看你录取概率有多大

今天有小伙伴发来私信,她说看到51考研倒计时壁纸上面的数字:134天,突然慌了···掐指一算就只剩4个多月了,那一瞬间额头像无数根针扎似的,因为自己学校还没定下来,在两所学校之间徘徊,所以内心有点慌···别慌,今天小编就从整体报录比再到院校录取比,大家可以大概估计一下自己被录取的概率有多大。2009-2018年考研人数与录取统计表接着我们再来说一说考研择校选专业的问题,如果选择过于随意,后续问题会很多,半路换专业风险也会很高。所以初期的选择要谨慎,要注意分析数据。其中报录比就是最重要的数据之一,不论你是有志于报考热门专业、985重点院校,还是想摆脱本科不好的出身,亦或是二战求胜,对报录比的掌握都是你考研路上的开山利器!如何通过报录比/复试录取比来确定学校接下来,小编想为大家再详细讲一讲关于报录比的那些事。有同学会说,其实报录比根本不重要,那些数据看上去吓人,其实都很水,比如某某学校,报考1000多人,实际录取十个左右,那这报录比确实吓人,但是实际上最终能进入复试名单的也不过几十个人,最终你的竞争对手也只剩寥寥无几。的确,报录比不能完全相信,但是起码可以知道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热度情况,给自己“复习压力”,有压力才会更有动力,你要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有多少。除了报录比,还有一项复试录取比(复试差额比)考研的你也要会查。之前有一位二战研友问小编,她去年考了北二外的汉硕,没有过国家线,今年二战,问还敢不敢报北二外?小编跟她讲了跟多,也讲到了报录比。在这里也教目标院校没有公布报录比数据的同学,怎么查另一个重要数据——复试录取比例。我们就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硕为例,帮大家分析一下。首先到北二外研究生院官网,我们看到两份名单: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这两份名单大多数的研究生招生单位都是会对外公开的。我们都知道,初试成绩出来不久,34所各院校录取分数线以及国家线就会公布,随后,各院校复试名单也会公布。也就是说哪些同学要进行第二轮的拼杀,哪些同学意味着出局或者找调剂。大家看两份名单公布的时间,3月中下旬出复试名单,四月份复试结果也就是录取名单也逐步公布。所以大家可以按照名单发布的时间,在官网上面查找,很方便。先看北二外汉硕的复试名单情况:每年都会有些同学会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复试,然后就有了递补。小编已经看过了,下面两份递补名单中没有汉硕这个专业的,所以只看第一份名单。从公布的形式来看,北二外还是比较公开透明的,成绩等都公布了,对于考生来说定位自己的目标非常有帮助。小编数了数,进入复试的有50个人(从考生号就可以看出来,汉硕考生的考生号除后三位,前面都一致100317045300,下面只是部分截图)接下来看拟录取名单:(部分截图)同样手动数一数,录取一共45人。也就是说,从复试到录取,刷掉了5个人。小编把进入复试名单以及最终录取名单,这两份名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被刷掉的那些是谁录取的是谁都能很直观的看到,你会发现有些初试分数高出很多,但也遗憾出局。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打个预防针,现阶段,提高初试成绩是首要任务,但是初试结束,你要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才能干掉那些或许比你初试成绩占优势的同学。刚好,开头跟大家说的报录比,恰好北二外也有,我们就看看2018年汉硕的报考人数。北二外汉硕的报考热度逐年增加,小编也看了17年的复试名单,58人,也就是说北二外汉硕虽然报考人数在增多,但是进入复试的人数相对稳定,最终录取人数也很稳定,也或许说明北二外的专业课题目有一定难度,通过初试能淘汰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这几个数据,我们知道,去年北二外汉硕报考224人,进入复试50人,最终录取45人。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报考人数多,但是最终进入复试的人不多,而且进入复试基本上就能录取刷人不多,有可能是因为专业课题难。所以,小编跟这位同学说,因为你二战,而且这个专业的竞争力相对还是比较乐观的,而且手头有资料,还经历过专业课考试,知道考试类型大致怎样,还有一些认识的同学,这些都可以作为你报考的资本。如果不想冒险换学校,可以考虑再次考北二外汉硕。这整个流程大家看清楚了吧,不要总是问别人“喂,你知道这个学校好不好考呀”,自己动手搜集信息,通过对比你就知道了。知道了这些数据信息,不是说好考你就一定能稳上,轻轻松松的复习了。每一年的数据不一样,万一今年又扎堆就难说了。所以,这些数据一方面作为报考院校的指标,另一方面,也是你给自己定目标的参考。每一科目规划多少分,总分在什么样的水平才能保证自己能进复试。已经定下目标的你们也是一样的,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分数”,接下来整个备考的过程中,就朝着这个目标奋进吧!

大明

考研:为何会越来越热?2019年会录取多少人?平均录取率是多少?

考研:为何会越来越热?2019年会录取多少人?平均录取率是多少?最近几年,考研变得越来越热门。原因无他,因为大学生数量庞大,就业竞争越来越大,不但普通本科生就业往往不太好,就是名校的本科毕业生,找的的工作往往也与他们的期望差距较大。最终,无论是普通本科生还是名校本科生,很多人都加入了准备深造的行列。由于名校往往保研率较高,通常可以达到20~30%,乃至更高,所以部分名校本科生直接保研了。但保研生的名额毕竟是有限的,没能取得保研资格的,很多人就进入了考研的行列。而对于普通院校的本科生而言,由于几乎没有保研的可能,所以,大多数有深造打算的人都加入了考研的行列。以上,就是最近几年来,“考研热”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考研大军”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从公开的数据来看,2016年之前的5年,参加考研的人数在140~170万徘徊,波动不大;而2016年报名人数达到177万,17年达到201万,18年达到238万,每年以数十万的绝对数量增加,明显呈现有力的递增势头。而即将到来的2019年考研,目前尚无权威统计数据,但预计将达到260万左右。递增势头依然未有衰竭的现象。从考研的实际录取人数来看,最近几年,年年都基本保持一定数量的扩招,每年比上一年大约增加1~2万。2016年是58万多,17万大约60万,18年大约62万,而最新的2019年预计会录取大约65万人。很明显,最近几年报考人数的增幅远大于招生人数的增幅,考研的整体难度一年比一年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以上最近几年的考研实际招生人数,是保研生+考研生,并非全部是通过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这个途径被录取的。从保研的数据来看,小编经过粗略的估算,预计2019年的保研生大约有10~12万人,也就是说,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录取的实际人数,2019年大约只有53~55万人。总结一下,2019年,全国考研的报考人数大约260万人,实际通过考研的录取人数大约53~55万人,全国实际平均录取率只有20%多一点。可见,现在考研难度是比较大的,差不多5 :1的比例,能考研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对于考研学子来看,备考固然需要全力以赴,而结果如何,则应以平常心待之。你参加考研了吗?你对考研怎么看呢?说出你的看法。

干得好

盘点考研报录比超高的院校/专业,某211今年报考人数突破40000!

每年考研报名人数的激增都不得不让人感慨,尤其是具体到每个专业的报录比数据。不少专业的报录比高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20:1,30:1这些年也是越来越常见了,甚至出现了几百比一。有一些同学可能会问:“为什么一些专业报录比达到 10:1 不算很高,另外一些专业报录比只有 5:1 就算是非常高了?”这是因为专业不同,受欢迎程度不同,报考人数也不同,导致评判报录比高低的标准也不同。今天,宗师君就带大家看看那些“超高”报录比的院校及专业,以及今年报考人数过万的院校,大家在择校的时候尽量避开,尤其是自己实力不够强大的同学,千万不要去冒险当炮灰。往年报录比高的院校专业1、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应用信息心理学 19 年统考报录比 54:1,20 年上涨到 68:1。根据官网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显示,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硕 2020 年共招收全日制 70 名,非全日制 30 人,推免生最高上限 35 人。2、南京大学企业管理专业19 年报录比达到 30:1。企业管理本来也算是一个大热门专业,像南大这样的学校考研热度肯定也是很高的,但从 19 年的录取情况来看有点过于高了。近两年这个专业统考录取都在 20 人左右,但 18 年统考报录比还只有 22:1,19 年就上涨到 30: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这个专业每年统考录取仅有八九人,但是近几年报考人数都无限接近三百人。近两年统考报录比基本都在 30:1 以上。英语笔译专业实际上 18 年南大的英语笔译统考报录比还仅有 21:1,但 19 年就上涨到 37:1,在统考招生人数缩减的同时报考人数却在增加,就导致报录比猛涨。而 20 年的统考录取人数是 14 人,和 19 年是差不多的,这样一来很明显从 19 年开始这个专业就缩招了,因为 18 年英语笔译统考录取了 26 人。3、厦门大学广告学专业厦门大学的广告学学科实力全国第一,这个专业每年统考录取人数极少,报考人数却非常多。18 年和 19 年统考都仅录取了 2 人,但报考人数都在两百人上下,导致 18 年统考报录比高达 111:1,19 年报录比也达到了 81:1。另外就今年的统考录取情况来看,这个专业招生人数依然是极少的。金融系金融学这个专业统考录取很少,近几年都仅录取了 9 人,但报考人数非常多,每年都有接近四百人报考,这就导致金融学的报录比一直在 40:1 的位置居高不下。4、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招生都在十人左右,统考报录比均高达 44:1。这两个是川大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硕类专业中,统考报录比最高的专业。其余的顶多 20:1 上下,也有不到 20:1 的专业,比如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今年报考人数过万的院校专业除了往年这些报录比高的吓人的院校专业之外,随着今年的考研报名结束,一些高校也陆续更新了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这些高校跟去年如出一辙,人数出现连续增长,最高增幅达到 70%,数量上更是均创历史新高。1、郑州大学郑大 2021 年意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8100 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20 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30 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7500 名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579 名。2021 考研通过研招网报名郑州大学考研的缴费人数为 41000 多人!较去年的报考人数 33399 人,上涨了 8000 人左右!而去年实际录取统考硕士 7395 人,推免 372 人,共录取 7767 人!可想今年的竞争会有多激烈!郑州大学近几年报考非常热门,其中位列前三的院系分别是商学院 3956 人、法学院 3292 人和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525 人。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据统计,2021 年硕士招生共有17125 名考生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比去年增加 2000 多人,再创新高,较 2018 年翻了近一倍。2020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统考硕士 4343 人,推免生 2191 人,共录取 6534 人。意愿报考中科大的同学们可以根据比例估算一下自己的上岸率,没有太大把握的同学还是要慎重!3、黑龙江大学2021 年一志愿报考黑龙江大学考生10604 人,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万人,较去年增长 1077 人。黑龙江大学报考点通过网上确认考生 4758 人,确认率 98.5%。4、中国人民大学人大 21 考研的报名人数情况,在正式报名系统开启的第 10 天,人数就近 2 万,与去年报考总数还差 3937 人。随后,人大又公布了截止到 10 月 31 日的报考数据统计,报考人数增加了 6580 人,已经达到了 26443 人,突破历史新高!5、西安交通大学确认人数创历史新高,达 11400 余人,增幅近 20%。哪些院校专业好上岸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被吓得不轻?其实不用担心,有报录比高的离谱的学校,自然就有一些学校“容易上岸”,这些院校就非常适合只求上岸的小伙伴。1、吉林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作为十大热门报考专业之一,吉林大学的法硕非法因为其地域因素,相对于热门地区的 985、211 院校的同专业而言,竞争要小一些,复试比低。19 年复试人数 176 人,拟录取 116 人,复试比在 1:1.5~1:2 左右,复试比在 985 院校里算是比较低的了。也正因为如此,由于复试刷人不多,所以初试考高分是非常重要的。2、西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专硕分数低。基本上一般学校新闻传播专硕的分数线都是 380~390,因为 19 年考研人数很多,像广外这种双非学校分数都达到了 410~420,但对于西财来说近几年分数一直都是 370~380,实属良心。报录比低。西财近几年的报录比一直都是 6:1 左右。并且西财的新传近几年是有扩招的, 19 年一共是招了 28 个人。专业课相对简单。专业课是考 334 和 440,不会有很大的扩展,考的内容都是比较基础的课本上的知识。其实新闻传播这个专业真的是考研竞争非常激烈,稍微容易一点的可能就是一些理工科院校和一些财经类院校,这些院校的新传相对来说容易点。3、华南理工大学/翻译硕士招生人数多。去年总共招了 38 人,推免 8 人,招生人数在理工科类招生人数算是比较多的。就业好。华南理工是 985 院校,学校名气还不错,就业出路会好一些。很多同学不知道华南理工还有这个专业,所以报考人数不是很多,建议有意向的同学可以报。4、中山大学/MEM中山大学工商管理在软科 2017 和 2018 年“中国最好学科排行”中稳居前 1%,是响当当的名校,但复试总分采用了国家线,2020年分数线为总分/综合/英语(175/100/50)。可谓是“物美价廉”,只是管综的单科分数要求较高(≥100 分)。所以非常适合想要追求名校头衔,但是又不需要综合实力太高的考生,只需要好好备考管综。5、海南大学/MPA在国务院学位办开展的全国第三批 MPA 培养院校教学合格评估中,海南大学被评为最高等次的 A 级。同样是有着名校头衔,不错的地理位置,招生人数非常多,较低的分数,2020 年分数线为总分/英语/综合(176/39/78),也是同学们报考的首选。报录比的高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考研党择校时关注的重要数据,如果你发现自己意向报考的院校专业报考人数多、招生名额少,那么可以衡量下自己的复习情况以及学习水平,选择是否要调整考研目标。不过随着近年来考研热居高不下,“低报录比”的院校越来越少见,尤其是知名院校的王牌专业,竞争愈发激烈,大家务必要做好心理准备。宗师君在这里,也不得不对那些寄望于筛选报录比低的院校专业,来作为自己考研目标的同学泼一盆凉水:现如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易上岸”院校,但凡想如愿成为一名研究生,都要历经初试、复试的重重关卡。所以同学们还是要全力以赴提升自己的初试分数以及综合实力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上岸可期”!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985院校的研究生录取率如此低,二本院校的本科生报考有戏吗?

我朋友的儿子一所二本院校就读,去年考研,联系北京理工大学一个老师想问问考上的几率多大。那位老师的回答是:“要么是1,要么是0,不然的话即便是99%的机率也没用”。是的,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不努力就是失败。在二百多万的考研学生中,二本院校的考生占据了绝大一部分,很多考生都想报考211、985院校,但是最后录取的人数有限,整体学生考研录取率几乎四比一,985院校录取率就更低了。小编前几天在燕郊的华北科技大学这所二本院校就看到往年考研光荣榜上有一些考上985院校的,甚至有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985工程院校又分好几个档次,像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院校相对来说在985院校中就相对普通了一些。甚至比不了像北京交通大学这样的211工程院校。说这些,意思二本院校考985院校只要努力,并不要想象中那么难,比有的211院校都容易。努力就有希望,985院校离二本高校的学生并不遥远,前提是您发愤图强,否则就是0,谈多大几率也是枉然。即使您是985高校的本科,不努力也上不了985高校的研究生,甚至普通二本院校的研究生。2019考研马上开始,考研学子们,理想的院校在向你们招手,祝愿考研学子考出理想的成绩!欢迎关注我一下!且听下回分解!路上天天捡钱!知识天天提高!游戏天天出货!腰酸背痛,小编正在努力地码字,您的一个关注或点赞小编会继续弘扬正能量!欢迎下方关注、点赞或吐槽!

海之花

2019考研报考数据出炉,录取率不到三成,考研er要重视起来!

昨天下午研招网公布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报告,这份数据报告让19考生看了流泪,20考生看了沉默。竟然为什么会这样呢?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290万,大约有200万人都倒在了这条路上。而剩下的那90万人里,真正收到第一志愿高校、第一志愿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的,恐怕又是少之又少,录取率不到三成。今天惠园教育小编根据2019考研报考数据,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作为一名20考研er我们要重点关注那些数据?以及探究一下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为我们后面的考研之路理清方向。一、2019报考人数激增(一)2019考研报考数据从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比2018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近5年,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同2015年的165万人相比增加了125万人。据统计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三成人以上都面临着考研的选择。尽管每年的招生计划并没有减少,但是对考生来说,竞争压力还是一年大似一年。(二)造成报考人数激增原因在2010至2019年这十年间,考研人数完成了由140.6万到290万的倍数增长,增幅达到107.14%。然而从历年数据来看,考研的热度并非始终居高不下,甚至还一度有过下跌。考研报名人数缩减的情况发生在2014至2015年。据统计,2014年考研的报名人数为172万人,相比于2013年的176万人下降了2.27%;到了2015年,考研人数的下跌幅度更是升至4.12%,报名人数锐减至164.9万人。在2016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结束了两年下滑趋势,开始大幅反弹,增长幅度连年攀升,5年内就增加了125万人。造成考研报名人数剧增原因有很多。考生个人对自身发展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以及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等都会造成报考人数呈现了逐年上升的态势。客观来说,迅速扩大的应届毕业生规模,是“考研热”背后重要的“助燃剂”。另一方面,报名人数增长率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刺激呈现某种正相关的属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在新的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下,缓解就业压力、提升自我竞争力的诉求越来越多,促使着更多的应届生和往届生都加入考研队伍,成为“考研大军”的一员。(三)报考人数越多是否代表竞争压力就越大?根据教育部官网的统计数据,2010至2018年,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录取人数由47.44万升至76.25万,增长了近29万人,增长幅度超过50%。据推测,2019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大致为:80万。这样来看,近10年间,考研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实际上保持着大致相同比例的增长,近5年来的“考研热”似乎也并不会使考研的竞争压力出现大幅变化。甚至如果从20年的数据来看,考研的难度其实大大下降。在1999年,平均每5个报名考研的人中,才会有1人录取。而近10年的报录比都稳定在3:1上下,浮动范围并不大。2017年报录比更是降到3:1以下,达到2.8:1。当然也不能根据这个就得出来报考难度并没有增加,毕竟还有一类特殊的人群“推免生”。推免生或许是广大考研人心中最大的“敌人”,对于那些希望考取名校的考研人来说,更是如此。与高校招生人数同时上涨的,就是推免生的人数。近年来,接收推免生已经俨然成为各大高校重要的招生手段之一,许多高校接收的学硕推免生比例已经超过50%。有些高校的部分专业接收推免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或100%。所以,虽然报考人数增多并不能代表竞争压力就大,但是学校对应专业的报录比例绝对可以直接反映竞争压力。我们在确定报考院校报考专业时要重点关注推免生的比例,如果推免生比例已经超过50%,甚至达到90%以上,或100%,那我们就得慎重选择了。二、国家线变化趋势2019年的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可谓“哀鸿遍野”。理学上涨10分;工学上涨10分;经济学上涨15分;文学上涨15分……2019年的国家线普遍上扬。除农学、军事学与去年持平外,其余专业全部上涨5-15分不等。从文、理、工、经济四个专业,近10年分数线变化来看,各个专业的分数线波动不大,且总体来看并不存在传说中“高-低-高-低”的“大小年”情况。三、多个省份报考人数翻番江苏省一直是考研大省,从2015年的10.4万人到2019年的21.2万人,5年间,考研人数翻了一番还多。同样考研人数近几年翻番的还有四川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多个省份。四、往届生考研增加(一)应往届生报考数据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从数据可以看出应届生还是考研的主力军,但往届生在逐年增加。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往届生也是应届生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往届生的优势在于:更熟悉考研的流程;更有经验,态度更沉稳,复试具备优势;复习时会抓住重点、省时高效;具有丰富的人脉和资源;目标和决心更加明确。(二)造成往届生增多原因从研招网本次考研调查的结果也可看出,非应届生占了48.23%,接近半数,参加考研2次及以上的人群也占了35%。那么这些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年,或者已经二战三战的考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回归考研的大军呢?我们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1、现有的学历已经不再满足工作上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2、研究生学历的就业优势高于本科;3、研究生的起薪略高于本科生。五、专硕报名人数超过学硕(一)专硕学硕报考趋势由于社会各界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提高,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考生的比例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下面,以湖北省和河北省为例:从上面两张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两省专业学位硕士报考人数与学术型硕士相比略少一些,2016年基本持平,从2017年到2019年,专业学位硕士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了学术型硕士。(二)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原因1、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是偏向应用型的学科,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如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等受到广大考生的青睐。很多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位硕士含金量的质疑也随其发展而逐渐减少,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2、专业学位硕士越来越受到考生的认可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习和考察内容更加侧重考生多方面能力,同时学制方面与学硕相比更具有优势,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就业压力下,考生选择考研的动机更有目的性,既照顾学历,又考虑到实用性,加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考生自然从传统的学硕转战到专硕。尤其近年来专业学位硕士的发展前景乐观,就业前景和就业竞争力都不输学术型硕士,因此,考生们对专业学位硕士的认可度也提升了。六、热门城市北京的研招状况1、全国共有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全国38.3万人报考北京招生单位(不含推免考生),较2018年增长18.7%。2、超过半数考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所有考生中,16.1万人报考学术型硕士,约占42%;22.2万人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约占58%。3、近33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2.8万人报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85.6%;5.5万人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占14.4%。4、应届生与非应届生各占一半应届研考生有18.9万人,约占49.3%;非应届研考生有19.4万人,约占50.7%。5、热门报考专业前十名从报考专业分布看,报考人数居前十位的专业依次为工商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会计、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广播电视、新闻与传播。七、名校间的竞争更惨烈(一)招生情况今年报考北大的考生约为2.8万,其中,报考全日制的考生约占82.4%,即2.3万。而北大官网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共计划招收全日制研究生2751名,其中计划招收推免生1294人。这就意味着报考北大全日制研究生的考生中约有94%将面临落榜。在同为C9高校的南京大学,竞争同样激烈。南大官方透露称,今年报考南京大学考研人数为2.7万,根据往年比例推算,其中约2.2万人为全日制考生。而南大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只在4000人左右,排除推免生后,2019年仅南大一个学校,就会产生近2万名的落榜考生。(二)调剂情况尽管各个学校接收调剂生的具体数据情况难以统计,但我们能够直观看到的是,有不少高校都悄悄提高了对于调剂生本科院校层次的要求,这间接反映出了面临调剂的考生们尴尬的处境。2016年,山西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8个,在调剂专业中提出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4个,仅占3.7%;而在2018年,山西大学共有109个专业接收调剂,其中对考生本科院校有层次要求的有34个,占比增至31.19%。同样的,2016年,南昌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共106个,在调剂要求中提出考生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仅有1个,占比0.94%;而2018年南昌大学接收调剂的专业有59个,其中提出本科需毕业于985/211高校的调剂专业有30个,占比高达50.85%。总而言之,考研像是一条“不归路”。除了壮士断腕的勇气,还需要更多的理智和冷静。考情往往能给正在准备考研的人提供很多有用信息,我们可以根据往年的数据,来进行选择,先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再就是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程度。希望小编今天分享的内容可以帮到各位同学。

术数

考研本校录取率高,为什么很多学生拒绝,这几点很真实

考研,对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都不陌生。这个名词在我们踏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地接触这两个字。可能是学长学姐的经验之谈,又或是学校专题讲座的宣讲。这些都能够让大学生了解考研,在大一有一门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要求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写关于考研的课题。所以考研对大学生来说,非常的熟悉。堆积如山的书今年的考研报名已经开始,我们来观察一下近5年的考研人数报名情况。在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有165万,在今年报考人数达到了290万,增幅达到了43.1%。所以可以看出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对今年考研的学生来说,压力无形中上升了很多倍。但是存在的一个现象是:考研人数多,竞争压力大,而考研本校录取率相较于其他院校来说,录取率要高出很多,为什么有很多的学生拒绝而填报其他学校。近五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趋势图就业门槛高,企业刚需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学生都想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对于要继续深造的学生,选择高层次院校,如985、211院校。其教学资源更加优质,更有利于发展。对于选择就业的学生来说,选择985、211等名校,就相当于拿稳找工作的“敲门砖”,在名校毕业的研究生更受企业欢迎,这是很多毕业生找工作都要面临的问题。去年春节在高铁上遇到一位企业高管,和他聊了聊天。他提到他刚刚面试了一批新生,对于一本院校的学生在他们公司也不占优势,机会大多留给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特别是名校的研究生,因为现在对人才的要求很高。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就听到了这样一种声音“企业招聘只认985、211名校毕业的学生”。导致在选择考研院校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会考虑比本校更好的学校。企业招聘学业生涯规划的导向性每一年的高考中,难免会有人考得不理想,去到了自己不喜欢的学校读书,所以在跨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规划。特别是一些二本院校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更高的发展空间,当初的理想还未实现。只有把握考研的机会,才能够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弥补当年的遗憾。所以说,尽管本校的录取率要高一些,大多数人也宁愿去尝试、去挑战。理想的大学生活对二本、三本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考研只能考取本校的研究生,那么在学历上比普通大学生要高一点,但是自己的“敲门砖”还是不够硬,如果能够考上一本院校或者是更高级别的院校,对于以后的发展也更有利。所以有人说,要是考研的院校还是一个三本院校,但自己浪费的机会成本很大,找工作还是有门槛,还不如先去社会赚经验。不知道你们怎么看。所以学业生涯规划的导向性也是影响报考本校研究生的因素之一。考研很累,也要笑着面对拓宽自己的平台和资源很多优秀的人,他们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技能。不管是知识圈还是人际关系圈都达到一种饱和状态。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走出圈子,到外面看看。想要拓宽自己的平台和资源,就需要打破“固定的圈圈”,建立“新的圈圈”,这样在平台和资源上也有了新的连接,对自己的自身发展也是有利的。人际关系圈所以说,研究生选择更好的院校也是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资源和平台。你们之前可能或多或少地听老师说过,读了研究生,就感觉和大学有很大的区别,你接触的人和事都不一样,站得高看得远。所以,选择一所优秀的、理想的院校对自己以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一起探讨问题对于“考研本校录取率高,很多学生拒绝”的现象,你怎么看待此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