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化学专业排名靠前的大学化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化学知识方面的职业才能,同时,还开设包括数学、物理和生物在内的辅助性的课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考研专业。下面小编为化学类专业考研的同学们盘点了化学专业排名前八的高校。北京大学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是中国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拥有5个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防科工委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南开大学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化学实验室南开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21年,是国内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化学学院是由原化学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合并组建的实体化专业学院。2007年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并列第一,2012年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化学学位位列全国第二。南京大学拥有1位诺贝尔化学奖全职教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6个硕士生点,其中,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四个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该院被国家教育部首批列为"全国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吉林大学化学专业及实验国家级教学团队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由著名化学家蔡镏生院士、唐敖庆院士、关实之教授、陶慰孙教授创建。化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设施先进,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化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与科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培养基地复旦大学化学系是我国培养一流化学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该校化学系是我国最早的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之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五个二级学科均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主要有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国际化、开放式的科学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与MIT等2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和BASF、Shell等大型国际化工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级化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院内建有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厦门大学化学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设有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3个系,开办有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博士授权资格,建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
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今高新技术,与化学学科的关系密不可分,化学应用十分广泛,与制药、纺织、建材、印染、分析检测等领域,均密切相关。“化学”单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学问”。化学学科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希望借助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制造出新材料、新能源,从而解决人类不断增长的吃、穿、住、行方面的需求。2020中国高校化学学科评估结果!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化学(师范)专业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教育学基础等。化学(非师范)专业核心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化学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就业的领域包括:面向从事化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如化工、石化、冶金、电子、材料、环保、商检、食品、医药、质量监督、安全、外贸、国防等行业部门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司和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教学、生产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化学学科包含的二级学科众多,是理学中重要的一个学科,也是非常基础的一个学科,该学科培养能掌握具体科学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具有判断力的思维、试验技术、观察以及清晰表达思维等能力。下面,文章将盘点2018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国内化学学科排名情况:南开没进前十仔细看了下,南开大学化学学科排在了十名开外,这确实太意外了。因为南开大学化学学科是国内传统优势学科。南开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21年,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10月,是在周恩来、聂荣臻的亲自关怀下创办的我国高校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杨石先校长兼任所长,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首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南开大学化学一级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学院的师资队伍非常强悍的,两院院士有5人。2007年教育部学科排名与北大是并列第一的,2012年排在全国第二位,2017年评估结果是A。虽说近几年的排名一直在下降,但是QS把南开大学的化学学科排在十名开外,确实有不妥之处。上海交大排在国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本来工科和医学不错,理科文科近几年也飞速发展,大概工科发展高分子比较容易,像浙大一样高分子不错。但是要说上海交大化学学科排在全国第四,感觉太高了。化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的共有8所高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这八所传统化学强校哪个比上海交大差呢?2012年教育部学科排名,上海交大化学排在第15位,2017年评估结果是A。所以综合各方面,上海交大化学排不进前五名。北大的霸主地位不可撼动北大排在第一位,这个位置是无法撼动的。北大化学始于1910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是国立大学中最早设立的化学系。北大化学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历次教育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都是第一位,在全球高校化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北大化学学院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北大化学学院师资力量非常强悍,在国内无出其右,教师中含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您认为QS学科排名怎么样?是否符合您的心理预期?欢迎讨论!【习与智长】长期关注教育相关问题,不同视角,不同观点,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页面右上方【关注】,一起交流探讨。
化学专业,历史悠久,并且富有活力。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并创造新物质的学科,分为生物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五大类。中国哪个大学化学专业好?博雅数据库整理了排名数据,以供参考。第一、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化学系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化学系,其前身是成立于1910年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现名化学学院,设有5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化学专业的5个二级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全国高校中唯一“所有化学二级学科均为重点学科” 的化学学院。第二、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化学系曾经是国内高校中师资力量最为雄厚、学术水平最高的化学系之一。1952年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使清华大学化学系的发展一度中断。1978年化学专业恢复招生,1985年化学系正式恢复建立。目前,清华大学化学系已重新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化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97年,虽然成立成立时间较晚,但发展迅速,化学系现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应用化学四个学科方向,化学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科大化学专业获评A+,与北大、清华并列第一。化学专业第二梯队: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这四所大学的化学专业,均在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南开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21年,是国内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2007年第二轮学科评估,南开大学化学学科与北大并列第一,这几年略有退步。复旦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26年。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6所大学的化学系合并给复旦,自此实力大增。历经八十余年,化学系已成为我国培养一流化学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吉林大学:2000年6月,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等5所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吉林大学,化学实力发生质的飞跃。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吉大化学学科进入世界五十强,位列第37名,以化学学院为重要支撑力量的“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学科位列第22名 。厦门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22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系所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化学专业第三梯队: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这8所大学,均在四轮学科评估获得A-,详细情况如下:
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同时伴随着本科学历的普及,应届生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同学都希望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竞争力,希望通过读研,为未来的求职增添一分筹码,多开拓一条道路。大家在进行考研择校时,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今天,考研校小编就给大家好好分析一下研究所和高校的区别,一起来看看吧!一、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二、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1、大部分科研院所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2、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3、科研院所考研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4、很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式,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5、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三、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1、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2、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3、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各方面优势差异如下: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四、中国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第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第2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3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4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5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第6名:复旦大学研究生院第7名: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第8名: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第9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第10名:华中科技大学究生院第1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第12名: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第13名: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14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第15名:中南大学研究生院五、科研院所人气排名(目前数据仅有17年)以下是主要科研院所的人气排名(按序号排名),供同学参考。(说明:下面的招生数据都是指全日制,调剂生都是指第一志愿未报考本院所的调剂考生)1.中国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4.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6.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全日制学术学位类考生115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1.37;全日制专业学位类考生97人,录取复试比例为1:2.77)7.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拟录取170人,其中58%是调剂生。除了法学所,其他院所专业基本都没招满)8.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9.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17人,专业型22人,上海科大联合培养41人, 上海交大联合培养2人,以上不含专项计划考生。总体复试比例为1:1.66)10.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度进入复试考生总人数为173人,拟录取151人,复试比例为1:1.15)1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35人(基本是上线就录取,不少专业无人报考),拟录取133人,其中77%是调剂生)12.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航天710所)1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4人,其中25%是调剂生)1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学术型10人,专业型37人,总体复试比例为1:1.13)15.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16.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70人,一志愿上线34人)1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8.广东省社会科学院1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22人,复试比例为1:1.6)2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23.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24.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1,拟录取28人)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26.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六所)(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80%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27.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一志愿上线考生均可参加复试)(2017年度拟录取20人,其中35%是调剂生)28.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9.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54所)(2017年度一志愿上线23人,拟录取24人(一志愿17人+调剂7人))3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59人,其中61%是调剂生)31.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3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68人,其中82%是调剂生(有三轮调剂))3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4.江苏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6所,杰瑞科技集团)35.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3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9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37.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38.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39.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02人,其中6%是调剂生)40.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31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1.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2017年度拟录取8人,一志愿上线6人(全部录取))4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17年度拟录取59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43.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44.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45.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4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2017年度进入复试的一志愿考生总人数为26人,拟录取17人,复试比例为1:1.53)4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4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拟录取177人,其中62%是调剂生)49.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50.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3人,其中13%是调剂生)51.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5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58%是调剂生)5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061基地,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54.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5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度拟录取81人,其中11%是调剂生)5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57.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58.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87人,其中31%是调剂生)59.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七研究所60.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6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62.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3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64.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6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66.中国地质科学院6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68.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69.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70.中国航空研究院611所71.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55人,一志愿生源上线充足)72.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7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4.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26人,其中5人是调剂生)75.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度拟录取10人,其中1人是调剂生)7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19人,其中10人是调剂生)7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7年度拟录取64人,其中47人是调剂生)78.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79.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80.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81.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82.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83.长江科学院84.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85.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8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7.中国航空研究院618所88.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89.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90.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91.内蒙古金属材料研究所(52所)92.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即702所)93.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94.北京矿冶研究总看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能明白研究所与高校二者的区别了吧,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化学学科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等。下面从化学学科获得国家一级学科的学校名单中为你介绍化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化学系肇始于1910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是国立大学中最早设立的化学系。化学学院目前下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和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等3个系,以及化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2、南开大学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起源于1919年南开大学建校伊始的化学门,正式成立于1995年4月,是由原化学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合并组建的实体化专业学院。其主体——化学系创建于1921年,是我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3、吉林大学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是吉林大学化学系,设有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五个本科专业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七个研究生专业。2007年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吉林大学化学学科排名第四;2017年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级学科,并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化学系始建于1926年,历经九十年,复旦大学化学系已成为我国培养一流化学人才和开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化学前沿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2019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化学专业排名28位,2019 US News全球化学专业排名30位。5、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20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学院化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拥有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江苏省先进有机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6、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和育英书院,现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雄厚、在国内和国际具有重要影响的化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机构。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化学系还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由化学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六个单位组成。学院的学科领域涵盖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以及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包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12个二级学科。8、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1991年在化学系的基础上建立,学院拥有化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纳米材料化学、能源化学、工业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能源化工等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2017年,化学学科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看完了化学专业名校排行榜,你觉得哪所就业率最好,欢迎评论探讨。
时光荏苒,距离我考完研已经过去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回想自己当时付出的努力,以及现在自己读研时的现况,不禁略显讽刺。趁着疫情期间,自己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多,所以,我想把我关于有机化学的一些考研经验记录下来,希望能够帮助到一些学弟学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我的一些分享: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以及我的一些基本情况2.初试经验2.1 关于英语的一些建议2.2 关于政治的一些建议2.3 关于专业课一有机化学的一些建议(重点)2.4 关于专业课二普通化学原理的一些建议3.复试经验4.对于你们的一些祝福1.关于择校和定专业以及我的一些基本情况首先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本科毕业于山西某211高校,所学专业是材料类的,因为对于有机化学有着强烈的热爱,当然了,这门课也是我最擅长的,所以接连两年我都选择考有机化学专业。第一年报考江苏某顶级985,结果出成绩的时候,分数仅仅达到当年的国家线。后来二战报考华东师范,顺利上岸。接下来,我想谈一谈关于考研专业的选择。现在最火的领域莫过于金融和计算机,仿佛能考上这两个专业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便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关于考研专业的选择,我想大家还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为主。倘若顺利考上研之后,发现所学专业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或者是太坑了,那仍然有转行以及回旋的余地。一个专业的好与不好,坑与不坑,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这就好比是小马过河的故事,每个人对于这个专业的理解与体会,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其次,定下来专业之后,便是学校的选择。其实学校的选择,我的建议有两点:第一,要比你的本科学校好;第二,尽可能地去大城市。首先来说一说第一点,绝大多数人考研的目的,是想去一个更好的学校,毕业之后顺顺利利地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所以,我们报考的院校要尽可能地比自己的本科学校要好。比如说:二本的同学可以报考普通一本,双非一本的同学可以报考211,211的同学可以报考顶级211或者是985。当然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就是你是否有足够的准备去报考更好的学校。我本科时候隔壁宿舍一个哥们儿,报考西南财经的会计,结果就是每天打游戏,或者一边看直播一边背单词,大家觉得这能考上吗?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接下来说第二点,其实第二点算是我的私心啦,夹带了一些私货。我本科的时候是在太原,学校在汾河边上;来了上海之后,学校在内环高架旁边,校门口13号线地铁,去南京路只需要半个小时的地铁即可。这条件比我本科好太多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在上海定居或者生存下来,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在这里留下我们的脚印以及故事。关于第二点,人各有志,无法强求。2.初试经验两次考研经历,一次失败,一次成功。对于我来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尤其是二战,个中酸甜苦辣,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达到共鸣。我的记性不是很好,英语单词记不住,政治的肖四大题也背不全。这也导致了我的政治和英语很差。本来是没有资格去分享政治和英语的考研经验,不过还是写一写,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从中吸取些经验教训。2.1 关于英语的一些建议在我看来,英语的核心和基础便是单词。所以,记单词应该是每天必备的工作。至于真题的话,一定要把握好,没有任何模拟卷子能媲美真题。至于市面上的各种网课老师,大家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来就可以,但是选好一个老师后,一心一意跟到底就可以了。2.2 关于政治的一些建议其实考研政治没什么可说的,现在市面上也有大量的辅导老师,其实说实话,主流的辅导老师,你选哪一个都可以,重点是要一直跟下去。最后临近考研的时候,是几乎人手一本肖四肖八的。2.3 关于专业课一有机化学的一些建议(重点)我的有机化学专业课的经验,不仅适合于考华东师范的学弟学妹,也适合考其他高校的学生,仅供参考啦。2.3.1 教材与辅导书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就是我们手里的武器,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我们的帮助是极其巨大的。市面上的教材繁多,我觉得最好用的还是邢其毅老师编写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这里要强调下,虽然现在邢大本出到了第四版,但是相比于第四版,第三版是比较适合考研的。原因如下:第一,从内容的角度来看,第三版的内容完全符合考研大纲,而第四版的很多内容显得有些冗杂;第二,第四版的很多内容是超纲的,甚至于研究生才会学到;第三,第四版的很多内容都属于考研范围之外,比如说第四版会详细地介绍铬酸氧化的机理。但是这个在考研是不会考这么详细的。如果大家顺利上岸后,在研究生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如果你对于有机化学还感兴趣,可以仔细研究一下邢大本第四版。关于辅导书,我这里推荐两边比较好用的,一本是李小瑞老师的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辅导,一本是哈工大出版社的有机化学考研试题解题技巧与真题实战训练。这两本教材的用法,我在下一节会详细说明。2.3.2 时间安排实际上,有机化学的内容还是很多的。这门课实际上不难,但是大大小小的知识点太多了。倘若再把这些知识点混在一起去应用,那就更难了。在时间安排上,倘若是这一年的年底考研,那么最好在暑假前把邢大本第三版过一遍。从三月份开学,一个学期刚好二十周,一周详细地看一章的内容,这个进度是正常的。这里我有一个小建议,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一章的机理都详细地写下来,其实对于有机化学来说,机理的掌握是最重要的。进入暑假之后,我建议去看李小瑞老师的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辅导这本书。如果说教材是纵向地把知识点按照不同的物质类别一一介绍的话,那么这本书的作用就是把大大小小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从宏观的角度去掌握知识点。这本书里还有27套题,可以利用暑假的时间去研究一下,蛮不错的。九月份开学后,便逐渐开始刷题。首先要做的,先把你报考院校的真题拿出来,认认真真做一遍,并且认真分析题型。比如说这个院校不出命名题,那么后面刷其他学校的真题的时候,就可以不做这类题型。把报考院校的真题做一遍后,接下来用到我们的另一本辅导书,有机化学考研试题解题技巧与真题实战训练。这本书有42套题,难度属于中等偏下,基本上一上午两套卷子应该不成问题。后面的话,大家可以从网上找一些电子版的资源,然后打印出来去刷题。2.3.3 考前的状态有机化学想拿高分,说难不难,说简单那也是真的不简单。我觉得考前大家对于这门科目的掌握程度,应该是这样的:精通书上每一章的人名反应的机理以及应用;精通各种空间立体的相关内容;可以从宏观上判断出哪些知识是重点内容以及哪些知识是必考内容。还记得二战时候在考场上,整套卷子除了十个名词解释,其他内容我二十分钟便全部搞定,而且基本上能判断出是绝对正确的,而剩下的时间便是往答题纸上誊写、检查,以及,编名词解释。2.4 关于专业课二普通化学原理的一些建议关于这门课,因为我的成绩不是很高。所以只能在教材上给与一些建议。倘若只看那本指定教材普通化学原理,那是肯定考不上的。其他的还需要看物理化学的书以及无机化学的书。这里我比较推荐天大版本的物理化学和三所师范编的无机化学。理由是通俗易懂,内容的难度适中。其实这门课是比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简单的,只不过它两门课都会考一些。所以,基本上没有必要去看傅献彩的物理化学以及宋天佑的无机化学,虽然这两本教材是各自科目中最好的。3. 复试经验实际上这个复试经验因人而异,各个高校的复试内容可能相差很大。随机应变,跟着报考院校走是最好的。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复试时候发生的一些事以及一些经验。华东师范的复试有四门课,第一天上午有机化学实验操作,第一天下午笔试,第二天上午到中午是综合面试以及英语面试。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这就是让大家在各自的试验台上做实验,大家做的实验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单独地去做。最后会写实验记录以及计算产率等等。其间,老师们会来回走动,有的时候站在你旁边看你操作,有的时候会问你一些问题。笔试的内容主要以实验为主,甚至说,基本上是实验。可以说,笔试就是考实验题。第二天的综合面试,大家也不用太紧张。综合面试的话,下面的老师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实话实说。当然,最重要的是说话要留有余地。英语面试也不用紧张,当时老师问我mechanism(机理)是什么意思,我说不知道,下面有个老师听了直摇头,另一个老师告诉了我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初始成绩才是最重要的。4.对于你们的祝福我想,大家既然选择了考研,就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考研不是轻松的,是非常艰苦的,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选择了考研,我们就要全力以赴,拿出自己的拼劲儿去努力、去奋斗。劳逸结合是最重要的,但是我鄙视以劳逸结合为借口去逃避考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生活是绝对不行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中意的、心水的院校。加油吧,fighting!由佳明老师整理发布xxxfenglaoshi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近年来,美国化学专业的四大传统研究领域-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已向生物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等学科领域不断地渗透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下八类专业领域: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理论化学、材料化学,包括高分子化学和纳米科学等研究领域、核化学、环境化学和大气化学等其他交叉学科领域。化学专业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这也给学术界带来了更多的研究契机,下面托普仕留学介绍一下美国化学专业研究生排名情况。专业总排名: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Biochemistry生物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无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Physical chemistry物理化学:Theoretical Chemistry理论化学:在化学榜单上有一所机构可能大家有点陌生——斯克里普斯研究所。这里就放上一点简介吧。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是世界著名的综合性医学研究及教育机构。研究领域涵盖基础医学,化学,生物学等方向。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拉霍亚,于2004年在美国弗罗里达州棕榈滩县附近的朱庇特建立了其第一个支部。研究人员包括3000余名科学家,专业技术员,研究生以及其他管理人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私立非营利性生物医学研究机构之一。
如今社会,考上大学已经成为常态,每年本科毕业生接近900万。但是重点大学毕业生只占了不到百分之一,也就是全国这么多本科毕业生,是211、985重点大学毕业的不到9万。因此,每年这些211等重点大学毕业生出来找工作非常受欢迎,很容易被高工资、好待遇的用人单位聘用。“受害”的就是那些中等层次的普通二本毕业生了。每年普通二本大学的毕业生占了半壁江山,就业难的也多数是这类群体,这也就是验证了网上流传的“本科毕业难就业”的说法。那么,普通二本的毕业生真的就没有竞争优势了吗?其实,普通二本大学毕业生只要再在大学期间,努力两到三年就可以逆袭211、985重点大学的的毕业生了。它就是最高质量的就业方式——考研。考研,早已经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考研热”引起的“考研难”的社会现象愈演愈烈。但是普通二本生考研却不比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差,因为他们的基础其实相差不大。最终还是要看大学期间的努力程度。目前来说,决定考研的普通二本生,都想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但是,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普遍比较难考,因为他们都推免生,普通二本生即使达到分数线也可能会被“嫌弃”。不过近年来,部分211、985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每年都很难招满,报考人数没满,基本上过了分数线就可以被录取,不需要再进行面试筛选。下面是骆先生分享的10个容易考上研究生的211、985重点大学,希望2018报考这10个学校的考生树立信心,也希望各位转发,给身边的人信心!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地处我国偏远地区甘肃省兰州市,虽然用偏远二字形容该地理位置。但是,作为一个学子,我们是去那里深造,不是享受。况且,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也不一定比中部地区的三线城市差!最重要的是兰州大学的某些学科排名都是在全国前10名,比如说有机化学专业,这个专业很强,但是每年报考兰州大学研究生的人数却很少,多数情况出现没有招满现象。众多考进兰州大学的研究生表示:真的是捡的985大学,很值!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全国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有关教育类的学科也是最强的。陕西师范大学地处文化古城陕西西安,这也是西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了。推荐专业:心理学、中国古代史、地理学。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地处中国魅力城市江苏省苏州市,是东吴大学的前身。苏州大学比较好考研究生的原因不是没有人报名,而是该校研究生指标数很多,而本校想考研究生的学生,基本上都报985大学的研究生。这就给普通二本一个上211的机会。每年一个专业招收的人数都有几十个,整个学院的指标就有好几百个。考研报考苏州大学,过线后录取的概率超过80%。普通二本考生网友:这应该我们考研难度不大、地理位置最好的院校了。南昌大学南昌大学是江西省最好的大学,也是该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无论对于省内还是省外考生,高考考上南昌大学难于上青天,但是考生南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却比较容易。一是南昌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人数多而生源比较小,每年考研第一志愿报考南昌大学的都没超过录取指标数。二是南昌大学本校考研学子都不愿意继续呆在南昌这座城市。考上南昌大学的研究生网友调侃:“某某鬼子”和“江西老表”成就了我读211重点大学的梦想。或许只有南昌人知道这里面的意思吧。不管这所211大学地理位置还有人文情怀怎么样,它是一所重点大学。普通二本基础不差,通过考研,报考这些211重点大学,录取机会很大,录取上了也非常值!虽然一些重点大学位置偏远,但是一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学历,这个光环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而不发光!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6.8万余人,在学研究生5.2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可以看到中科院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近几年,清北复交浙科南领头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在科研界强势崛起。让中科院系统的各大研究所深感压力,只能加快步伐努力前进。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中科院化学类各研究所的发展情况。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高水平的化学研究机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简称上海有机所),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设备一流、成果丰硕,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和影响的有机化学研究中心;是一个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创建于1950年6月,是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15个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于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理研究所(大连)中科院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建于1948年12月。现有职工101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1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长春应化所是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学研究所,主要突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稀土化学与物理和电分析化学等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科领域的综合集成开展研究工作,现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中科院北京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组建于1999年6月,是以原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低温技术实验中心为主体,联合北京人工晶体研究发展中心和化学研究所的相关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8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9人。设有物理学、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工程4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化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0余人。中科院过程工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来,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等领域,学科方向由“化工冶金”发展为“过程工程”。2001年更为现名。研究所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渊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独立建所,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学与工学研究所,1984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经五十多年的发展,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成为一个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以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研究为主体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性研究机构,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研究、产业化工作”有机结合的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化所目前有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五个研究机构,具有一流且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实验研究设施,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亿余元。截止到2017年年底,地化所共有在研项目主要包括973项目2项、973课题2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科技支撑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1项;重大研发项目1项、重大研发课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6项;院战略先导专项课题2项,专题4项;STS项目1项。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国家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满足长三角经济迅猛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宁波材料所从一片农田里起步,边规划,边建设,边招人,边科研,边服务,艰苦创业,高效创新。2007年11月30日,宁波材料所顺利通过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组织的验收。一期建设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战略定位是“西部资源与能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力争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人才”,特色鲜明、国内不可替代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立研究机构。中科院新疆理化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于2002年3月28日,在原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均于1961年成立)的基础上整合成立。 新疆理化所定位: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面向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亚科技合作和国家航天与海洋需求,加强维药现代化学科建设,推进维吾尔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加强电子元器件累积辐射效应学科建设,为各类元器件抗累积辐射效应加固和可靠应用提供稳定的服务能力;加强敏感材料与器件学科建设,为我国航天、海洋工程中极端环境探测装备所需的温度传感器提供共性技术支撑,保持优势学科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维哈柯文信息处理学科建设,为新疆长治久安及“一带一路”核心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强化中科院向西开放“桥头堡”作用,强化与中亚等国家交流与合作,强化院内合作和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增长点。将研究所建成国内特色鲜明和中亚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