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用户体验研究有哪些新趋势?三代殊继

2020年,用户体验研究有哪些新趋势?

2020年,用户体验研究人员该如何理解用户体验研究的现状呢?又该如何把握用户体验的核心要点呢?在过去几年里,UX(用户体验)领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随着企业目标的改变、技术的改进和设计思维的扩展,用户体验研究方向必须转变,以在下一代的交付体验产生最大的影响。在2020年,用户体验研究人员还需要注意哪些主要的新兴趋势?去年,我写了一篇关于「用户体验研究现状」的文章。且针对驱动数字商业战略的用户体验研究、数据驱动的设计流程和敏捷用户体验研究提供了自己的看法。今年,我决定增加一些新兴的趋势,为去年的主题添加更多内容。以下是2020年UX研究的主题:民主化——以及需求和痛苦之间的鸿沟产品和研究运营——我需要数据和用户NPS(净推荐值)战争——关于研究的悖论CX(客户体验)& UX(用户体验)——是我的工作还是你的工作?数字化战略——从产品到平台一、用户体验研究的民主化我出色的同事 :Joanne McLernon和Steve Mulder去年在UXPA波士顿大会上做了一个关于「民主化用户体验研究」的精彩演讲。至今,这张图仍在我脑海中浮现,它描绘了痛点和需求间的鸿沟。图片来源: Steve Mulder & Joanne McLernon这个概念拥有的项目远远多于可用的研究资源,是团体组织之间共同面临的挑战。为了继续发展用户体验,公司必须学会有效地学习。现在,我不是说你的CEO需要去运行一个高度复杂、混杂着各类方法的研究,但是设计师、产品经理、甚至一些开发人员可以开始学习如何在资源稀缺时管理低复杂度的研究项目。随着这一趋势的延续,研究团队正在开发工件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大家庭;剧本、最佳实践、案例、模板以及培训只是组织在创造性解决这一挑战的方法、只要确保你的培训工件简单易用。二、产品和研究运营——我需要数据和用户Pendo将产品运营定义为“一种能够优化产品、工程和客户成功之间集合的运营方法”。这个定义使我们远离了运营成本和产品收入的标准概念,并且允许建立一个更全面的、以顾客为中心的心理模型。随着产品行业从“虚荣心”转向“可执行的度量指标”,仅仅说产品A的月经常收入(MRR)或用户增长或损失X%是不够的,虽然知道了这些信息是件好事,但是它没有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或这该做什么。成熟的数据机构能够将多个数据源(财务、用户行为、净推荐值或反馈等)整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产品变化如何影响业务。尝试将性能指标和感知指标结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体验,并帮助我们优先考虑那些研究能产生更大影响的地方。在设计和研究迭代之后,可以扩展这个方法,让设计或流程中的改变与业务级的KPI相关联。讲述这类业务故事的能力对于UX领导力至关重要,并且要求团队具有一定水平的数据素养。产品运营将能够协助提供有用的数据,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研究运营数据帮助我们更快地获得洞见。我将从2019年两个案例来介绍研究运营,在这两个案例中我尝试解决需求大于资源的挑战。第一个例子是在谷歌最近一次演讲的结尾,一位听众提问道:“你是怎样为这项研究招募人员的?” 来自谷歌的研究员答复:”嗯… 我们是谷歌…我们拥有一个专门招募参与者的团队。“第二个例子与微软的研究人员的对话,他解释说他们利用运营团队招募用户,可以在一周以内进行研究项目。听起来研究运营对微软和谷歌很有好处,但为什么它很重要呢?随着敏捷开发的不断发展(无论是好是坏),我们在适当的时间范围内提供可靠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难。提前进入冲刺周期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实际上,招募顾客是最大的瓶颈(尤其B2B公司)。现在尝试预算、组织、雇佣和维持一个研究运营团队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可能不太可行,因此我推荐两件事:(1)利用您的销售和客户团队使用这个方法具有价值的网络效应。对于客户而言,他们有机会解释他们对于产品的需求和期望。对于产品团队而言,他们有机会更快地招募用于研究的用户,因为他们正利用着一个不断增长的名单。为了有效地工作,向客户团队解释招募用户所带来的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2)当获得产品反馈时(通过产品内部的沟通渠道),只需询问客户他们是否愿意参与未来的研究我在公司里做过几个类似的项目,并且能够建立参与者数据库用于将来的用户体验研究。这大大减少了我们针对这些产品的招募用户时间,反过来又意味着更快的研究和在产品开发中提供更多的见解(并降低了风险)。我们很难说服团队放慢产品开发的速度,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所以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解决方案进行创新,来确保我们的产品不是在无方向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开发的。三、NPS(净推荐值)战争——关于研究的悖论图片来源: feedbacklabs.org在0-10的分数范围内,你有听说过净推荐值(NPS)的概率是多少?很可能是10。这一块内容可以单独做一篇文章,但是我尝试去总结一些关键点。我首先要说的是,NPS在某些情况下效果很好,而在其他情况下效果不佳。在用户体验世界中,我们有一些资深人士对NPS持强烈的观点(而且声音很大),但不幸的是,对于我们这一行业,这些资深人士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并未做任何研究来验证他们的观点。这就像是对一个设计方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说”不,我就是对的,就让我们继续这个设计”一样——如果我们要求产品团队使用研究来改善他们的产品决策,为什么不使用研究来更好地理解我们对NPS和指标的看法?好吧,但是幸运的是,像Jeff Sauro这样的人对该主题做了详尽且广泛的研究,他建议作为研究人员应该对NPS是否适用于其所在的组织进行研究。话虽如此,反对用户体验中的度量标准是一个危险的谬论。作为一名用户体验专家,忽视度量指标和数据肯定会将你处于一个不利地位。这样想一下,如果有人问你,“我们根据您提供的研究建议所做出的设计改变,是否真的有效提升了体验?”——这是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应当有信心通过合适的度量来回答的问题。我的建议是:熟悉什么是度量、如何度量、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业务语言。这不仅增加了用户体验研究行业的可信度,而是帮助我们推动公司数字化战略的门票。四、CX (客户体验)& UX(用户体验)——这是我的工作…还是你的工作?我首先给研究人员的回答是:视情况而定。从最高层级而言,我们都在同一个团队中,努力确保为客户(CX)、用户(UX)、开发人员(DX)、合作伙伴、员工以及与我们产品有关联的任何其他人提供尽可能好的体验。在B2C领域,我们的客户通常也是我们的用户,也许企业已经将客户体验(CX)结构化为购买流程,将用户体验(UX)结构化为产品使用流程。在B2B领域,我们的客户通常不是我们的用户;他们是决策者,但是客户组织中有”使用”产品的团队。这里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记住:客户、用户等永远不应该看到明显的边界问题,体验应该在全流程上是“一致的”及“无缝的”。CX和UX应该共同努力,并在最佳的前进道路达成一致。在我的团队中,我们开始利用内部营销和产品会议来保持一致。建立团队间的良好关系;CX和UX研究人员应该都有很好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并且应该分享最佳实践结果。归根结底,提供最佳体验的方法是有效地交流和共享理想交付体验的统一愿景。五、数字化战略——产品→平台这是我最喜欢的主题之一:「企业如何根据新技术来调整数字化战略,并坚持改变用户行为的?」这是2019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中的一句话:“围绕你的客户去定义你的业务,而不是你的产品或竞争对手”。亚马逊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2008年《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对贝佐斯决定进军云计算决定的批评是这样的“对杰夫·贝佐斯提问:你是零售商。为什么将盒子里的贵重物品换成便宜的比特币?”他回答是“我们很容易被误解。”截止至2017年,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已经同比增长43%。很长时间以来,亚马逊已经意识到围绕客户需求和生态系统来定义业务,而不是竞争对手。平台最初被认为是将买卖双方联系起来的市场(例如Ebay或Craigslist),但是目前平台策略已经远远超出了典型的买方和卖方市场。谷歌对Nest的投资并不是为了让谷歌进入恒温器市场,而是Nest将要成为智能家居平台这一战略愿景。作为平台战略的一部分,你可以浏览Google商店查看所有已经被重新命名为Nest的产品。这一战略也不局限于B2C领域,越来越多来自其他行业的公司正在利用平台策略作为竞争优势。例如,通用电气(GE)开始收集更多资产数据用于提升效率;这导致内部和外部的应用都是基于他们以云为基础的系统Predix构建的,这允许通用电气不仅仅销售产品还能够销售基于结果的服务。这对用户体验(UX)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更好地理解单一产品的”快乐路径“工作流,还需要更好地理解用户如何参与产品或应用的生态系统并与该生态系统进行互动。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多种交互渠道 (比如移动端和桌面客户端),而且还需要考虑平台中的其他多个应用程序,对其中许多应用程序的补充利用,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总结用户体验研究的现状,以及用户体验的核心要点,无论是在2010年,还是2020年,都是围绕最核心的要素:人(用户/受众群)。第二个问题是,用户体验研究需要在可靠数据的支撑下进行,具备实力的公司,可进行体验团队的招募,以此确保客观性地理解用户对产品使用体验问题;如果条件不充足的话,可以采用其他调研方式,如小组访谈、田野调研等。最后需要考虑的,还是用户与产品的联系问题,包括需求联系和情感联系,需求是痛点,情感是亮点。作者:Mitch Collum翻译:Jaylon原文:https://uxdesign.cc/the-state-of-ux-research-in-2020-e41362b7b54a#专栏作家#本文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梦十夜

译文:如何开展有效的用户体验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有效的用户体验研究,因为它们需要找到创新的方式,以公平竞争,让它们在面对大公司的激烈竞争时保持竞争力。那要如何开展有效的用户体验研究呢?一种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正在导致卖方的1万岁年龄被客户的年龄所取代,用户体验(UX)专家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站和移动应用设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由于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数字产品设计的一部分,在用户研究和技术方面正在发生一种范式转换。如今,现代商业必须摒弃那些用粗体字大声喊出陈腐口号的广告方法,比如:“试试x,我们是最棒的!”,否则他们可能会落伍 。这种过时的、懒惰的方法的导致的明显问题是,市场上有太多的同类产品也声称是各自产品类别中的“最佳”产品。为了在充满竞争的世界中生存,公司必须投资开发他们的网站、应用程序、服务和其他客户接触点,以获得整体用户体验。评估潜在用户体验的最佳方法是进行用户研究。进行低成本、有效的用户研究的理由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用户体验研究,然而,这些方法中的许多都是资源密集型的,而且速度很慢。换句话说,它们往往是昂贵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他们不需要——因为有许多低成本和简单的方法来做用户体验研究。对于那些预算有限的公司来说,推出一个有用的产品可能比UX研究更重要。然而,这被证明可能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不花时间去做一些用户研究,这将可能会对产品的设计产生严重的、有害的影响。没有钱=没有研究?错。设计师可以采用多种性价比高的方法进行用户体验研究。为什么UX研究如此重要?尽管缺乏进行深入用户体验研究所需的财务资源,即使对于小公司或者初创公司来说,UX研究仍然是必须的 。人们可能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对这些小公司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它们需要找到创新的方式,以公平竞争,让它们在面对大公司的激烈竞争时保持竞争力。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在预算范围内进行用户研究。1. 案头研究在过去,为了进行充分的用户研究,公司不得不与员工团队一起进入这个领域来收集数据。这些天,我们的指尖通过网络有了一个完整的研究信息世界。要在用户研究上取得领先,您可以绕过传统的主要用户研究,采用次要用户研究。很多UX研究都可以在办公室进行,使用次要的研究方法对你有利。人机交互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只要有一点创造力,就可以从各个行业中找到关于用户行为和决策的良好信息。关键点是,您不应该将用户行为的UX研究局限于特定的行业。从其他行业收集的数据可能会回答你关于你的受众的一些问题,并帮助你建立产品的角色。2. 可用性测试定性的UX研究包括可用性测试,邀请用户测试产品原型,这是被UX研究的公司经常运用的测试方法之一。如今,可用性测试几乎成为web和移动应用程序设计人员的一项必备技能。它包括观察用户浏览应用程序,并将他们的反应和声明作为原始数据记录下来,供设计团队分析。大公司可以在可用性测试上花费数十万美元,但是为了产生有用的结果,这个过程并不需要非常昂贵。可用性测试并不一定是一项复杂而昂贵的工作,它涉及到很多参与者的可用性实验室。特别是对于初创公司和MVPs来说,复杂的可用性测试可能会浪费资源。事实上,只有五个人参与的测试,将使您发现,几乎和您使用一个更大的测试参与者组所发现的一样多的可用性问题。可用性测试和A/B测试,可以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史蒂夫·库克(Steve Krug)的《妙手回春:网站可用性测试及优化指南 》是一种简单、直接,适合在任何阶段测试产品设计——从餐巾纸上的草图到功能齐全的网站或移动应用。它为可用性测试提供了很好的见解。3. A/B 测试原型A/B测试包括向用户展示两个稍有不同的原型并获得反馈,询问用户对两种原型的一系列优缺点,以及对整体体验的评估。在他们选择了其中一个原型作为首选项之后,询问他们关于您的产品的其他方面,您认为可以从额外的用户研究中获益。UX设计人员将利用这些数据并细化原型以消除设计缺陷,或者使用这些优点和缺点,来为下一轮用户测试制作一个新的混合原型。可用性测试手册,在讨论可用性测试和a /B测试方面效果很好。4. 在线调查和问卷调查另一种经常被大公司和小公司使用的廉价的UX研究方法,是包括在线问卷。只要点击一下按钮,就可以向成百上千的参与者分发问卷。然而,大量的时间被用于准备调查,发布调查结果并最终分析调查结果。在线问卷是用户体验研究的廉价和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最好不要过度适用有很多很棒的在线调查和问卷工具,对于那些刚开始学习的人来说,Wufoo、Typeform和谷歌表单是有效的工具。以下是一些用户调查的初步建议:通过使用社交媒体、在线网络平台和电子邮件列表,来为你的问卷征集受访者;为了去除不合适的参与者,一定要写出好的筛选问题。记住,调查的目的是深入挖掘用户的心理。他们是如何获得信息的?他们认为哪些类型的信息是有用和相关的?正确的问题将揭示你的客户的需求、愿望和痛点。重点的是要记住,在线问卷和调查所产生的结果的价值和质量,取决于所问问题的类型和受众目标的质量。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开发一套深思熟虑的筛选问题,并在数据收集后正确分析数据的关键所在。请注意,许多用户不理会这些调查,所以不要期望有很高的回复率。5. 非正式的用户体验研究Guerilla用户体验研究,基本上是低成本领域研究的流行词汇,尽管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不管怎样,关键是:企业有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答案。当调查是有用的时候,获得具体信息的最快方法是,直接向最有可能使用你的产品的人提出问题。要为您的UX研究工作找到最好的数据,请针对您的特定受众喜欢聚集的领域。去那些你的听众有时间帮助你的地方,比如:在咖啡馆、公园或运动场所。如果你有空闲的时间,并且不介意接近别人来获得反馈,非正式研究根本不需要花费很多钱这种类型的用户研究,可以是有趣的和信息丰富的,而且人们通常乐于与那些有能力改进这些体验的专业人士,分享他们的技术经验 。你还可以使用此方法,在在这些场合测试你的原型。只要把你的原型放在你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询问人们的反馈。通常情况下,去找别人,询问他们对产品原型的时间和意见,以换取咖啡和点心的效果非常好。在工作中,你可以询问那些可能代表产品用户基础的“普通人”,比如:非设计师、非产品人士和非工程师,让他们给你关于设计的反馈。你会对陌生人指出的可用性问题感到惊讶,需要注意的是:你可能会从那些对你的产品不感兴趣的人那里获得数据。这不是一件坏事,相反,扩展你的目标用户群,并从普通用户那里得到评论,是非常有用的。因为你没有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产品,他们可能会指出一些你从未想过的问题。不要忽视这些看似冷漠的人,他们可以提供有用的反馈,帮助你的产品更吸引其他普通用户。6. 焦点小组焦点小组是与一组具有代表性的未来用户进行的用户体验研究讨论,允许您了解用户的态度、想法和愿望。同样,它也不需要花费太多。在非正式的环境中,聚集用户来讨论你的产品和服务。用户研究人员已经在亿万年中使用了这种方法,但也有人批评焦点小组倾向于鼓励“群体思维”,忽视未被满足的需求。焦点小组和远程访谈允许你提供有针对性和深入的用户信息,并获得有价值的反馈。7. 远程用户访谈用户访谈中的一项挑战是计划,许多用户体验研究者由于计划冲突而失去了参与者。幸运的是,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像Doodle这样的在线工具来同步日程,并且用Zoom,谷歌Hangouts,或者Skype来进行远程访谈。这大大减少了组织多次面对面访谈的时间。远程访谈不会像其他类型的用户研究方法那样,提供大量的数据,但它们在揭示主要可用性问题和分析对这些问题的各种反应方面是有用的。一对一访谈的明显优势是,你可以专注于某些问题,获得详细的信息和有针对性的反馈。这在与焦点群体中的人群打交道时,可能会有问题。此外,在一对一中,你还可以消除“群体思维”的风险。8. 分析许多定量研究方法都属于这一类,如果你的预算紧张,可以使用免费的工具,比如:谷歌Analytics,作为收集定量数据的起点。或者,可以使用简单、免费或低成本的工具(如:Hotjar)从用户那里收集特定的产品信息。UX研究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过程,它可以对产品的成功产生重大影响,并最终影响公司的销售和收入。这就把我们带到了用户研究的财务方面,它真的值得吗?UX研究的ROI是什么?你如何说服你的客户他们需要它,即使他们认为他们负担不起?你怎么能和大公司以及他们看似无限的人力和财力竞争呢?没有万能的答案,这完全取决于您正在开发的产品类型、目标受众和客户需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做任何事来促进预算的UX研究。这仅仅意味着你必须简化研究过程,使其成本和时间有效。你必须少花钱多办事。将用户研究的价值,传达给客户,是这个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作为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如果你的客户认为他们负担不起合适的用户体验研究,那么你有责任改变他们的想法。尽量不要到处乱扔数字,不要让ROI承诺你不能保留,也不要告诉他们,他们将获得一流的UX研究,以非常低的成本。要实事求是,直截了当,表明你的立场,强调低成本方法的优点。在有限的预算下,进行用户体验研究,通常意味着你得不到所有你需要的数据,而且你的努力,甚至可能在面对那些能够在研究上花费大量资金的企业的激烈竞争时,显得毫无意义。记住,你并不是在试图与它们竞争。进行预算用户研究的另一种选择是完全不做研究,根据假设、最佳实践或有根据的猜测,做出关键的设计决策。底线?即使是少量具有成本效益的用户研究,也很容易胜过这些糟糕的选择。原文作者:BY IVAN ANNIKOV本文由 @ANG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花与棋

设计总结:批量筛选的用户体验研究

批量筛选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体验,但要让用户提高效率、拥有较好的体验,还是需要深入考虑交互流程。1、批量筛选是有针对性的筛选操作批量筛选和盲选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批量删选可能包括两种情况:情况一:先批量全选,然后从中剔除不想选择的对象;情况二:从海量选择对象中直接选择需要操作的对象。两种情况下都需要从海量对象中快速找到明确的目标,这里就需要加入搜索操作。而加入到批量筛选中的搜索操作和普通的搜索操作又有很大的区别,这里搜索后的结果也是需要支持批量操作的,并且得再次满足以上两种场景,总结来说就是对搜索结果进行再次的批量筛选。首先我介绍一下本次设计实例的需求场景,这是一个群发功能的对象筛选模块,微信群的运营人员需要批量的给相应的群和好友发送营销广告或者信息,快速高效的从几千上万的对象中选择需要发送的对象,是一件十分耗费时间的事情,本次设计的目的就是让用户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最早的版本设计只简单粗暴的加了搜索入口,虽然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操作流程,但是在用户体验上是十分不友好的。用户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经过多次研究和访问总结了下几点常见问题:第一、在列表中筛选后,再此确认需要重新翻动一遍,希望可以能够快速查看和甄别一遍自己的选择结果;第二、勾选部分后未及时清空对象,忘记了之前的行为的情况下直接搜索需要的对象,选择后直接发送,导致多选和错选的情况;第三、不同的类型列表在展示上分类不够清晰,经常忽略“好友”列表。根据以上的用户反馈我们做了多次的界面调整,在设计界面的展示上注意了以下几点:第一、批量筛选和搜索场景的切换需要让用户有明确的场景认知,防止用户错选多选;第二、让用户对选择结果有明确的认知,可以对选择结果进行二次确认。2、普通筛选过程和搜索筛选过程的场景置换普通筛选过程是指在展示的列表下通过滚动或翻页的方式肉眼筛选;搜索筛选过程是指在搜索结果中有针对性的筛选对象。不难看出,搜索筛选属于辅助功能,属于二级页面,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用户体验地图,防止造成用户误操作的情况,下面是三个版本的迭代设计,大家可以从上到下以此观察和体验:这三个版本是在多次用户研究的基础上调整修改的,在用户反馈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在搜索状态下忘记退回原始界面再次确认后就开始下一步操作,造成了很多错选和误选。上面的四种方案在一步步优化这个问题:方案一:在原列表上直接进行搜索和筛选;方案二:列表跳转后进行搜索,与原列表做了区分;方案三:搜索界面以轻弹窗的形式展现,让用户明确自己身处搜索场景。3、批量筛选是否需要二次确认批量筛选的二次确认是为了让用户能够准确高效的浏览和确认自己的筛选结果,防止出现错误。最为常见的就是购物车的需求场景,把自己有意向购买的商品扔进购物车,在最后结账时二次确认是不是必须购买的商品,因此二次确认的过程中需要给予用户反悔选择的入口。二次确认的展现形式可以很多,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有不同的展示方式,除了购物车页面的弹窗形式,还可以跳转确认等等。但在本次设计中采用了列表内切换的形式,是一个比较弱化和隐藏的二次确认交互,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操作场景的特殊性导致的。在群发需求场景中,我们需要完成选择对象、编辑消息组内容、选择发送方式、查看发送进程和记录等一连串的动作。因此对象的批量筛选只是本页面内的一小步操作,我们需要划分好主次,尽量避免一连串动作中出现层级跳转,这样可以引导用户始终走在主干道上不会迷失操作方向。下面是二次确认的一个交互方式,旨在更好的引导用户理解和学习。4、及时反馈的重要性筛选过程中的及时反馈让用户在操作过程中能心中有数。及时反馈的提示有两种:一种是常在提示,另一种是短暂提示。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选择不同的交互方式。常在提示一般出现在用户需要时刻关注的场景下,例如选择操作,每选择一个对象需要反馈用户已选人数,这样的提示使用常在提示更加合理;而短暂提示适用于信息不是很重要的场景,是对当即操作的一个反馈,一般这种信息当用户得知后就不再重要,例如当操作结果属于后台执行完成很难在界面上得到反馈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使用短暂提示的方式告知用户:您的操作已经成功。在批量筛选的交互设计中我就采用了常在提示的交互方式,这样用户能够很清晰的知道自己选择的人数情况,有效地防止出现误操作的情况:例如用户发现反馈的人数和实际预期选择的人数不一致的情况下,会自觉地去二次确认自己的选择结果。总结:这次的设计总结是经过多次迭代设计的终极总结,也都来自用户的直线反馈,在设计过程中慢慢向用户的心理和操作场景靠拢。大家有什么疑问和意见可以踊跃给我留言。本文由 @ UX-IC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大借口

想要做好用户调研,你要学会这九种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

当你需要关于自己产品的用户体验数据时,然而,你却不知道从哪里获取?那么首先,你需要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许多用户体验专家倾向于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定性的研究方法要比定量的研究方法更容易操作和节约成本。其实,他们忽略了与定量分析联系紧密的大样本量以及数据统计的巨大前景。如果你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你也就错了!定量的研究方法是任何有经验的UX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定量用户研究的方法允许你做以下事情: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你产品的可用性。数值有时比质量检测的结果和视频更有说服力(特别是当你试图说服像高管这样的人)时。比较不同的设计(比如,你的产品的新旧版本,或者是你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相比),并且确定你观察到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是随机的。改进用户体验权衡决策。比如,如果预期的设计改进成本很高,那么它值得做吗?如果你已经想到这种改变会提高可用性,那么定量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你验证重新设计是否值得。将用户体验的改进与企业目标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结合起来(从而证明你的投资回报并且证明你的用户体验团队存在的价值)。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清楚的知道,用户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要使用哪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将会给大家介绍一些当下最流行的定量研究方法: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网站分析(或APP分析)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卡片分类法树状测试调研或者问卷调查聚类定性评价满意度调研眼动测试以上每种方法都会产生有价值的定量数据,但是这些方法在收集的数据类型以及所需的资源和工作量方面差别很大。一、九种定量用户研究方法概述本文列出了这些方法最常见的示例,并对每种方法的成本和难度进行了评估。与其它任何研究方法一样,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适用各种不同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你的成本和困难可能与我们的粗略估计有所不同。此外,你应该意识到,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需要不同的最小样本量来确定统计的意义。1.定量可用性测试(基本测试):用途: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可用性;与竞争对手比较。成本:中等收集难度:中等分析难度:中等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的情境:基于任务尽管不常用,但是,定量可用性测试(有时也称为可用性基准测试)与定性可用性测试其实非常相似:两种方法都要求用户使用产品去执行实际的任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定性可用性测试优先考虑如何观察用户行为,比如,识别可用性问题。相比之下,定量可用性测试的重点则是收集数据指标,比如任务时间或者成功率。一旦你收集了相对较大的样本量(大约35个或者更多),你就可以使用它们来跟踪产品的可用性,或者将其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可用性进行比较。如果在产品的迭代过程中,你一直追踪着一些产品的可用性指标,那么你就可以创建一张类似这样的趋势图。这种类型的信息可以帮助你持续关注产品的用户体验,并确保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改进。你所选择的可用性测试的类型(现场测试、远程引导测试或远程无引导测试)将对成本产生影响,并且难以与此方法相关联。由于定量和定性可用性研究的目标不同,测试的结构和进行的任务也需要有所不同。2.网站分析(或者APP分析):用途:发现问题或确定问题的轻重缓急;监测性能。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高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分析数据,描述了用户使用线上产品的各种操作行为,比如,他们去了哪里,点击了什么,使用了什么功能,他们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做各种各样的用户体验活动。特别是,它可以帮助你监测各种内容、UI或产品功能,并识别哪些不能正常运行。3.A/B测试或者多变量测试:用途:对比两种设计方案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现场虽然,你可以使用分析指标来监控产品的性能(如上所述),但你也可以创建一些实验,来检测不同的UI设计,然后,通过A/B测试或多变量测试来改变这些指标。在A/B测试中,团队需要创建同一界面的两个不同的最新版本,然后将每个版本展示给不同的用户,用来确定哪个版本的性能更好。例如,你可以创建同一个操作按钮标签的两个版本:“获得定价”或“学习更多”。然后,你就可以跟踪统计两个版本中按钮的点击次数。多变量测试的操作方式也是类似的,但是,它与A/B测试不同的是:多变量测试需要同时测试多个不同的设计元素(例如,测试可能涉及不同的按钮标签、排版和页面上的位置)。这两个基于分析的实验,对于决定同一个设计的不同变体非常有用,并且可以结束团队关于哪个版本最好的争论。A/B测试是将网站流量(用户)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导入到A方案,另一部分则导入到B方案。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它经常会被滥用。有些团队没有尽可能长时间地运行测试,收集不到足够的样本,就匆忙的下了结论,这样的结论往往失败的风险很大。4.卡片分类法:用途:确定信息架构的标签和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不使用产品在卡片分类研究中,参与者会拿到一些内容项(有时是写在索引卡上的),并要求以一种对他们有意义的方式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组和标注。这个测试既可以亲自进行,也可以使用物理卡片或者使用类似于OptimalSort这样的卡片排序平台进行远程测试。当卡片排序测试是亲自进行时,用户对物理卡片进行排序和分类,每张卡片都包含了它所代表的内容的描述。这个方法可以让你有机会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他们使用什么术语?他们是如何将这些概念组合在一起的?对创建类似分组的参与者的百分比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哪种分类方法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可以理解的。5.树状测试:用途:评估信息架构的层次结构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中方法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而不是使用产品在树状测试中,会让参与者尝试使用网站的分类结构来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评估界面信息架构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界面上的其它信息区分开来。例如,假设你的产品是一个宠物用品网站,而这是它顶层的层次结构。网站信息层次结构的显示可能看起来是这样的,树状测试要求参与者在这样的层次结构中找到一个特定的条目(例如,项圈),他们首先看到的只是顶层的分类(例如,狗狗、猫咪、小鸟等)。一旦他们做出一个选择(例如,狗狗),就会看到自己选择相应选项的子类别。你可以要求你的参与者在一个任务中找到狗项圈。对树状测试结果的定量分析将显示人们是否能够在信息层次结构中找到该项的正确路径,以及可以确定有多少参与者选择了错误的类别。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界面信息架构的结构、文案以及放置的位置是否符合用户的心理预期。6.调研或者问卷调查:用途:收集调研用户的态度和行为信息成本:低收集难度:低分析难度:低方法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问卷调查是一种灵活的用户研究工具。你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测试,比如,在一个实时网站、电子邮件或可用性测试之后进行简短的拦截调查。调研时可以同时获得定量和定性的数据,比如评分、多项选择题中的答案的比例,再加上开放式问题的答案。你甚至可以把对调查的定性回答转化为数字数据(参见下面的代码质量评论部分)。像这样的语义差别等级量表,每个单选按钮代表一个数值。被调研的用户可以选择:1.容易使用;5.难以使用;或选择介于两者之间的选项。对这个问题的平均回答来衡量你的应用程序在使用上的难易程度。你可以创建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使用其它已经建好的问卷模版(例如,系统可用性量表或网络推广者评分)。问卷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经常将你的调研结果与行业或竞争者的分数进行比较,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即使你创建了自己的自定义问卷,也可以随时间的推移对自己产品平均分数进行追踪,来监控产品的改进情况。7.聚类定性评价:用途:确定定性数据中的重要主题成本:低分析难度:中收集难度:中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任何这种技术不是数据收集的方法,而是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根据共同主题对定性研究(例如日记研究、调查、焦点小组或访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组。如果你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特定主题被提及的实际数量。例如,假设你做了一个日记本研究,让参与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周都要报告他们使用产品的时间,目的是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背景,你可以算一下用户在工作、家中或外出的时候使用产品的比例。这种方法可以识别特定主题或情况的流行程度或频率,例如,用户抱怨的频率或UI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从大量的定性信息中挖掘数值数据,但它可能耗时会非常长。8.满意度调研:用途:确定与你的产品或品牌相关的属性成本:低分析难度:低收集难度:低分析类型:态度(用户说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定量可用性测试试图使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产品的质量,比如:审美情趣、品牌实力、语气等。这些研究可以根据你的研究问题进行定制,但这些方法通常会首先让参与者接触到产品(通过向他们展示静态图片或者要求他们使用现场产品或原型)。然后,要求用户通过从描述性的词语列表中选择一个来描述当前设计。如果你获取自身目标用户的样本量足够大,那么整体趋势就会显示出来。例如,你可能会有84%的受访者将此设计描述为“最新”。9.眼动研究:用途:确定哪些UI元素是分散注意力的、可发现的或可找到的成本:高分析难度:高收集难度:高分析类型:行为(用户做了什么?)使用情境:基于任务眼球追踪研究需要特殊设备来追踪用户的眼睛注意力轨迹,因为他们在界面间移动。当许多参与者(30个或更多)在同一个界面上执行相同的任务时,有意义的趋势就会出现,你可以清楚地看出页面的哪些元素会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眼动跟踪可以帮助你确定哪些界面和内容元素需要强调或者弱化,从而使用户能够轻松的实现他们的目标。眼球追踪软件可以使用聚合的凝视数据(用户在这里查看界面,用绿点表示)来创建各种可视化效果。进行眼球追踪研究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高度专业化、价格昂贵和不稳定的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培训才能使用。二、选择一种方法(九种方法概况表)上表提供了上面讨论的研究方法的概况。三、从你的研究问题开始1.当你要确定使用哪种定量研究的方法时:首先,你得先确定你要研究的问题:你想知道什么?以上方法中有一些非常适合一般性的研究问题。例如:我们产品的可用性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和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做得怎么样?我们的哪些问题对于产品的影响最大?我们该如何确定其优先级?对于这些类型的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定量的可用性测试、web分析或调查问卷。2.当你有一个想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时:以上方法中也会有好的方法来研究以下这些问题。例如:我们应该如何调整我们的全球导航分类?我们的大多数用户怎么看待我们的视觉设计?在dashboard中,我们应该使用这两种设计方案中的哪一种呢?对于这些研究问题,你可能需要使用:A/B测试,卡片分类,树状测试,编码定性评论法,满意度调研,或眼球追踪。然而,在这些建议的方法中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例如,由于安全或者技术原因,你的公司可能不会选择A/B测试的方法。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能做的就是发起一个面对面的可用性研究来对比两个原型。然而,这并不是定量可用性测试的典型应用,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讨论它了。四、考虑研究成本在研究问题之后,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二大影响因素是成本。这些方法在成本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实现该研究。你使用的工具,要求的参与者数量,以及研究人员花费的时间都将影响最终的成本。更复杂的是,许多团队的研究预算也有很大差异。再者,这里的成本估计是相对的。预算相对较低的团队可能需要依靠数据收集分析的方法,比如,使用远程可用性测试、在线卡片排序平台(如OptimalSort)、A/B测试以及网站分析(或APP分析)的方法。根据经验,面对面的方法(比如面对面的可用性测试,面对面的卡片排序)往往成本比较高,因为它们需要很多的研究人员和时间成本。此外,他们还要求外出和租赁专业设备。眼动测试应该是这里列出的最昂贵的方法了,只有那些拥有大量预算和专门的用研团队才会使用它。这张图显示了本文中讨论的定量研究方法的位置,即它们适合于研究问题(一般到特定)的不同维度级别。五、总结一旦你选择了一个方法,就要去了解和学习!结束之后,确保你能够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和计划进行研究,并保证能得到对自身有用的结果。要注意的是:你不能只收集数据指标,不做任何统计分析就开始做决定。仅仅收集5个用户的评级响应是不够的,要取一个平均值,然后再继续。对于这里讨论的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建议最小样本量。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和确定统计的意义,你可能需要收集数据点的数量需要达到最小样本量才行。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保证你的发现或者结论是正确的。不管你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把握好需要你研究相关统计学概念的时间,以及获取正确的最小样本量的成本。你要相信,这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困难,而你最终获取的定量数据一定是有价值的。原文作者:Kate Meyer原文链接:s/quantitative-user-research-methods/译文校对:不器#专栏作家#熊猫小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高级交互设计师,UED负责人。关注互联网C端产品设计相关,擅长移动端产品交互设计,前沿设计风格探索,设计流程优化和管理,欢迎交流~本文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由译者提供

彤弓

就业指南|5个用户体验职业发展方向

用户体验的概念越来越被人重视,越来越多人选择用户体验领域作为自己的职业。但仍有很多人对用户体验领域的职业有诸多疑问和迷茫,这篇文章将给希望进入这一领域的小白一些简单的职业划分,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在广泛的用户体验设计领域,制定你的下一个职业生涯可能会让人很迷茫。你应该是专业化还是广泛化?你可以学习哪些其他技能来提升您的职业前景?用户体验设计领域涵盖了大量的专业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你首先需要知道有哪些选择?——这正是这本指南的用途!在这份全面的职业指南中,我们将根据我们在 CareerFoundry(UX领域授课机构)的经验介绍一些最受欢迎的 UX 职位,我们帮助成千上万的人在设计行业中得到了他们满意的职业。我们还将根据您的兴趣、优势和职业目标帮助您找出最适合您的职业角色。我们将探讨以下角色:用户体验研究员信息架构师UI / UX开发人员可用性分析师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对于每个职位,我们将查看所涉及的任务和职责,所需的技能,以及薪资和行业需求等关键统计数据。然后,我们将帮助您确定每个角色是否适合您。你理想的用户体验职业道路是什么?我们来看看吧!1. 用户体验研究员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用户研究的重要性,用户体验研究员的作用越来越受欢迎。根据UserTesting 2017年的行业报告,81%的高管认为用户研究可以提高他们公司的效率,86%的受访者认为用户研究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积极影响。随着上层管理者对用户体验研究人员的支持增加,用户体验研究人员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更详细地探索这条职业道路。什么是用户体验研究员?用户体验研究员是专门研究产品设计方面的人。他们的主要作用是了解用户行为、需求、动机和挖掘用户的痛点。在产品范围内谈及用户体验研究员,似乎像营销人员一样,他们负责确保所有产品元素是适合买家的。他们花费时间与潜在客户进行面谈,并与产品团队(即设计师和产品负责人)分享他们的发现。例如:如果您是 Spotify 的用户体验研究员,您可以花时间采访热爱音乐的超级粉丝,以便了解他们想从音乐流媒体平台中得到哪些他们想要的内容。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用户体验研究员收集了有关目标用户的深入见解。这些见解有助于理解用户角色,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当“北极星”(指导着整个设计过程)。用户体验研究员依赖于各种研究技术,每种技术都基于三种关键方法之一:观察、理解和分析。他们与设计师、工程师、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始终采取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关键数据:在美国,用户体验研究员的全国平均工资是 93,152 美元(年薪),目前 indeed 网站上大约有 4300 个空缺职位。用户体验研究员的重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用户体验研究人员负责规划和组织用户研究会议,分析收集的数据,并将这些发现传达给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以下是基于真实招聘信息得出的用户体验研究员常见的任务和职责:基于对现有产品设计、业务需求、项目目标和风险的分析,确定并优先考虑研究问题和目标。与产品经理、销售和市场团队合作,招募研究人员。安排和进行用户访谈、调查、可用性测试、卡片分类练习、情境查询、首次点击测试和日记研究。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数据。为内部利益相关者设计和提交研究报告。创建用户角色、旅程地图和原型。将用户研究结果转化为战略建议。与业务和执行产品相关者沟通和展示研究见解,以规划短期和长期的设计和开发路径。图片翻译:工作职责:用户体验研究员与产品战略团队合作(包括商业合作人员、产品经理、商业业务架构师,工程师和设计师)帮助最终的使用者解决困难的用户体验问题,并清晰表达以人为中心的合理的框架。德勤咨询平台发布的用户体验研究人员招聘信息摘录。正如你所看到的,用户体验研究员的角色是高度协作的。图片翻译:在 Google,用户体验研究员(UXRs)帮助每个人关注到用户。在这个岗位上,你将为你的整个产品团队,包括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提供对用户需求理解。你将通过以下方法做到这一点:进行初步调研,通过实地访问、民族研究、调查问卷、可用性测试和日志分析等方法,探索用户的行为和动机。通过提供令人信服的、书面的、面对面的和可视化的演示文稿,你将激发产品开发各个阶段的变革。摘自谷歌发布的一条用户体验研究员的招聘信息,如图片解释,用户体验研究人员在确保用户成为整个产品开发过程的重要关注点,在这方面用户体验研究人员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用户体验研究人员通常来自分析学或与客户相关的领域,如市场营销、心理学或信息科学。然而,许多用户体验研究人员也是通才。用户体验研究人员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市场营销、认知科学、心理学、经济学、信息科学、人类学或类似学科背景的用户研究最佳实践能力的专家知识。熟悉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设计实践,对用户体验设计有深刻的理解。分析定性和定量数据的能力。优秀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理解他人,建立同理心,理解人类行为的能力。图片翻译:作为一个用户体验研究员,你将与全球市场合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用户体验研究,直接与 Sprint 产品团队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成员合作,你需要采取最佳的定性或定量方法来支持你的团队。制定2周的团队用户体验研究计划和方法,并提供相关的调查结果文件 。理想的候选人需要在定性和混合研究方法方面证明基础和经验。你是一个战略思考者, 需要知道如何在快节奏的环境中发现、解释和交流。由 Nu Skin 发布的用户体验研究者招聘信息的摘录。如图所示,用户体验研究员是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专家。你应该成为一个用户体验研究员吗?用户体验研究员的职业既是分析型的,也是以人为中心的。如果你喜欢花时间和人们在一起,并且发现是什么让他们这样做,你很有可能在用户体验研究的角色中茁壮成长。同时,你应该在处理数据和提出战略见解之间感到自在。作为一个用户体验研究员,你需要将时间合理安排给这些活动,与关键利益相关者讨论业务和项目目标,分析公司指标以确定哪些业务领域在用户体验中可以进一步支持与加强,与用户参加研究会议,与你的同事分享审查并将研究结果可视化。你将与产品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和用户界面设计师以及开发人员紧密合作。所以,如果你热衷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热衷于与不同的团队进行合作,能够有效地将你的发现传达给所有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并且熟悉掌握一系列不同的研究技术,同时想要成为用户的代言人,那么值得考虑从事用户体验研究员的工作。2. 信息架构师信息架构是产品内容布局的方式。什么是信息架构师?信息架构师是处理各种各样数字的图书管理员,他们通过一个网站或应用程序组织所有的内容。他们的目标是使信息可访问、合乎逻辑和组织良好,以确保积极的用户体验。信息架构师考虑从可用性测试的数据中,用户如何与现有的信息架构进行交互,他们利用这些结论来制定既满足用户需求又满足业务目标的策略。例如:如果你是亚马逊的信息架构师,你将对在线购物者进行分析。根据您的调查结果,你将确定让客户愿意完成购买的最佳信息布局。“信息架构师的工作是从产品的信息结构中找出目标用户想要(并期望)的内容,并将这些见解转化为清晰的逻辑站点地图。”信息架构师关注整个站点导航以及各个页面和屏幕的信息结构。他们与研究人员、设计师、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密切合作,以确保用户的旅程是合乎逻辑且直观的。关键数据:美国信息架构师的全国平均工资是 96,435 美元(年薪),目前在 indeed.com 上有9450 个搜索词“UX信息架构师”的空缺职位。信息架构师的典型任务和职责是什么?信息架构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图书馆管理学上。此角色主要关注目标受众,创建网站的技术以及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信息架构师的工作包括研究、导航创建、线框图、标签和数据建模,主要的任务和职责包括:与产品负责人紧密合作,确定产品需求。计划和引导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和卡片排序。分析来自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和卡片排序的数据,以评估用户的心智模型。开发用户角色、机会图和用例。创建站点地图,说明产品内容的层次结构。开发概念模型、交互模型、综合线框系统和流程流程。准备包括页面布局和导航元素的原型和模型。与内容策略师合作,确定网站页面和链接的标签。开发分类法,规划和设计元数据管理。与开发人员一起确定用户需求、业务逻辑和内部编辑实践的结构化内容类型。为文案人员和内容策略师创建模板。评估现有体系结构、工具和过程的有效性。推动 IA 流程①、模型、数据管理和分类法的持续改进。①IA 流程:是指借助图形设计、可用性工程、用户经验、人机交流、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网站内容进行组织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图片翻译:你在 Pega 将会做什么?指导整个组织相关的讨论,以确定内容、结构和可用性方面的优先权,从而实现组织 Pega 网站的要求;有助于开发以下核心可交付任务:用户角色、内容库存、内容审计、内容差距分析、内容模型、内容类型、导航结构;构想和记录架构方案,信息结构和功能,功能和用户交互模式;将内容组织成逻辑结构,以满足通过用户流、用例、站点地图和导航标准,并且传达业务和用户需求。由 Pega 发布的信息架构师招聘信息摘录。信息架构师既参与了信息架构背后的策略,又实际参与了信息架构的设计。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信息架构师倾向于拥有以下几点能力:出色的分析能力。战略性和批判性思维。信息管理、内容管理或类似领域的背景。出色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巧,使他们能够以引人注目和令人信服的方式,提出内部审计的概念,最终可交付成果。了解 HTML、 XML 和 DITA。项目管理技巧。对细节的高度关注。用户体验设计原则方面的专家能力。图片翻译:理想的候选人应该拥有推动企业的信息架构能力,向高级执行管理人员传达内容战略,与多个利益相关者管理复杂项目以及竞争优先权并成功解决问题的记录。你应该拥有强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歧义和不完整的信息转化为用户洞察力和行动偏好。你应该拥有以用户为中心和共同学习的能力,热爱学习并保持好奇心,愿意卷起袖子,完成任务。由Veritude 发布的一条用户体验信息架构师招聘信息的摘录。如图所示,熟悉其他规程将有助于您在信息架构师的角色中脱颖而出。你应该成为一个信息架构师吗?信息架构师的工作是找出目标用户希望从产品的信息结构中得到什么(和期望得到什么) ,并将这些洞察力转化为清晰、合乎逻辑的站点地图。如果您正在考虑专攻信息架构(IA) ,首先问自己以下问题:基于我到目前为止在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经验,我是否喜欢组织和结构化我正在设计的产品信息吗?我是否具有同等的战略性、分析性和创造性?我是一个天生的问题解决者吗?我是否擅长与我的用户建立同理心,并深入研究他们行为和期望背后的心理学?这也是一个高度协作的角色,因此请考虑你与许多不同利益相关方合作的感受。你是一个很好的沟通者吗?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对分类和元数据充满热情?作为一名信息架构师,你可以期待极其多样化的工作量。根据项目所处的阶段,你将花时间与业务利益相关者和产品所有者会面,以确定产品内容和结构的优先级,参加可用性测试和真实用户的卡片排序,绘制站点地图,内容模型,用户流,内容团队的线框和模板,以及寻找改进现有信息架构的方法。你将与产品负责人,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人员,开发人员,还有内容团队密切合作。3. UI/UX 开发人员传统上,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属于两个非常独立的阵营。UX 和 UI 设计人员确定产品的外观和功能,然后开发人员构建它。然而,这些日子,两者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更精简的操作模式,设计师专注于前端技能的情况并不少见,这意味着 UI/UX 开发人员的崛起!什么是 UI/UX 开发人员?UI/UX 开发人员最好被描述为部分设计人员、部分开发人员,该角色将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设计与关键的前端开发技能(如 JavaScript、HTML 和 CSS)结合起来。虽然 UI/UX 开发人员能够设计和构建功能齐全的产品,但是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在不同的公司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刚刚创业的企业中,UI/UX 开发人员可能负责整个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而在较大的组织中,他们可能充当设计和开发团队之间的桥梁。无论哪种方式,UI/UX 开发人员都精通这两种技能,因此被认为是极其宝贵的资产。如果你能拥有这两种能力,便能够成为公司的一只独角兽。关键数据:在美国,UI/UX 开发人员的全国平均工资为 77,379 美元(年薪)。目前 indeed 网站上大约有 5300 个职位。UI/UX 开发人员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根据公司的不同,UI/UX 开发人员的角色涵盖战略和概念、用户体验设计(研究、线框化、原型设计和测试)、可视化设计和产品的实际编码。以下是根据实际招聘信息通常属于 UI/UX 开发人员要承担的一些任务和职责:收集和评估用户需求。设计、开发、编码、测试和调试新的数字产品。创建故事板、流程和站点地图以说明设计思路。设计图形用户界面元素,如菜单,选项卡和小部件。构建页面导航按钮和搜索字段。开发UI模型和原型,清楚地说明网站的外观和功能。识别和解决用户体验问题。与产品管理和开发团队合作设计响应式界面。生成快速原型以帮助说明复杂的UX解决方案或交互式设计机制。管理可用性测试。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UI/UX 开发者的职业生涯需要以下几点技能:优秀的前端网络技术知识(JavaScript,HTML,CSS,jQuery)。熟悉网页和移动端设计。深入理解用户体验设计原则。优秀的视觉设计技巧和用户交互原则知识。与多个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的能力,包括与信息架构师、项目经理、用户体验设计师和研究人员以及工程团队。对通用软件开发实践的理解。使用 GIT②作为版本控制系统的经验。良好的沟通和文档处理能力。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高度重视。GIT②:Git 是 Linus Torvalds 为了帮助管理 Linux 内核开发而开发的一个开放源码的版本控制软件。图片翻译:UI/UX 开发人员Apartments.com·Austin,Texas 发布4周前·57位申请人CoStar 正在寻找一位 UI/UX 开发人员加入奥斯汀的办公室。Apartments.com 产品团队。此角色与产品经理和工程师密切合作,在快速高度迭代的 Web 环境中实现全面响应的 Web 设计。UI概念经过讨论、模拟、实施、测试和改进,大多数使用 A/B 测试来支持设计假设。UI/UX 开发人员负责规范和要求高性能的 Web 体验,这些体验为在线房地产行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此角色与产品,数据和软件工程师合作,为 Apartments.com 数字生态系统内的多个产品提供用户体验。工作职责:与产品经理协作,创建线框,草图,原型和视觉设计。通过视觉设计表达产品价值和品牌承诺。在应用程序中生成 CSS、HTML、JavaScript 和程序代码,并展示多种产品层级 。让设计成为我们产品团队的关键,优化用户体验,以实现业务目标。来自 Apartments.com 发布的 UI/UX 开发人员招聘广告的摘录。UI/UX 开发人员角色需要广泛的技能组合,涵盖设计,开发和业务知识。你应该成为一个 UI/UX 开发者吗?UI/UX 开发人员通常被描述为创造性开发角色。如果你热衷于从头到尾参与到产品开发过程中,这是一条能让你做这一切的事情职业道路。如果你正在考虑采用 UI/UX 开发者路线,那么你对前端技术的热情就和对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的热情一样至关重要。你是否精通 JavaScript、 HTML 和 CSS,或者热衷于学习?你是否乐于将你的设计转化为功能齐全的界面?这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角色,所以你需要适应不同的角色。和大部分用户体验角色一样,沟通和协作是关键。你将在设计师、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本质上讲,如果你既有创造力又有技术,那么 UI/UX 开发人员的职业生涯将是非常有价值的。4. 可用性分析师有时被称为用户体验分析师,可用性分析师专注于用户体验的一个非常特定的方面: 可用性。可用性指的是一个产品对用户的友好程度:对于第一次使用的用户来说,它是否高效、易记、易操作?什么是可用性分析师?可用性是衡量产品整体用户体验的一个关键指标,基于四个主要的可用性指标:成功率:用户能够执行所需的任务吗?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错误率:在给定时间内用户出错的频率。用户的主观满意度:这可以通过要求用户完成一个简单的满意度调查表来衡量(在 1-10 的范围内,你对使用这个产品有多满意?)然后对测试的用户进行衡量。可用性分析师在确保产品成功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用性分析师试图理解用户在与数字产品交互时的体验。他们对现有产品进行持续的可用性测试,以便提出修复和改进点。他们在新产品开发、竞品分析和利用数据为设计决策提供信息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假设你在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工作,是一名可用性分析师,你会考虑用户在定位和预订航班时所采取的步骤,并准确指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为什么。“可用性分析师在确保产品成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许多方面,可用性分析师的角色与用户体验研究员的角色相似: 促进用户体验/可用性测试,并将这些洞察传递给更广泛的用户体验团队。然而,作为一个可用性分析师,你需要特别关注应用程序或网站在可访问性和交互性方面的表现。可用性分析师最有可能成为更大、更成熟的组织中的用户体验专家团队的一员。关键数据:在美国,可用性分析师的平均工资是 73,667 美元(年薪)。目前在 indeed.com 网站上大约有 1600 个可用性分析师的职位空缺。可用性分析师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可用性分析师使用一系列的可用性检查方法来评估产品的可用性。他们负责规划和执行可用性测试,分析数据结果,并与更广泛的团队分享观点。作为一个可用性分析师,你需要负责:与用户体验研究团队一起计划和促进可用性测试/可用性评估。使用一系列的可用性检查方法,如多元化检查、启发式评估、认知检查和基于个人的检查。分析可用性测试数据并提取有价值的见解。将观察和见解转化为设计团队的行动要点。通过任务分析、流程映射和用户输入开发用户故事。创建界面设计标准。开发线框图和原型。识别现有产品中的可用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可用性分析师有需求将他们的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知识与利用数据和推动战略决策的能力结合起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可用性分析师,你需要证明以下几点:较强的分析能力和业务导向能力。熟悉网页和移动设备界面的界面、交互和视觉设计原则。对人类行为的理解。理解关键的 UX 实践,例如故事板、线框图和原型设计。优秀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优秀的研究能力、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细节。向非技术受众传达技术信息的能力。图片翻译:主要责任:NISC 正在寻找一个积极主动和协作的个人加入用户体验团队。在此职位上,你将负责通过用户研究和产品探索来洞察用户的行为和需求,以及根据我们产品的战略构想,沟通产品的差异性和创新性 。您还将负责设计产品新功能的行为、交互和可视化界面,并提高现有的产品功能和可用性设计。这个角色经常负责解决复杂的设计挑战,并提出专注于优质用户体验的建议。您将学习一系列界面(以及所包含的设计),包括桌面、网络、移动、响应式设计、语音和增强现实。如果您对改善客户的用户体验有着超越美学的热情,那么这可能是你的角色。从 NISC 发布的高级可用性分析师职位信息中摘录。如图所示,可用性分析师通常在用户体验团队中,关注产品新的设计和现有产品特性的可用性。图片翻译:用户体验分析师与商业分析师、产品经理、软件开发人员和客户合作设计,开发和增强商业软件产品。该职位负责将高级软件需求转换为交互流和产品项目,并创建流畅直观的用户体验。此角色还将用户体验与业务分析的辅助技能组合,以定义并记录需求和研究。领导或参与产品开发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并负责设计、测试和沟通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联合委员会发布的用户体验分析师招聘信息摘录。他们有时被称为用户分析师,可用性分析师的角色贯穿了 用户体验和业务分析。你应该成为一个可用性分析师吗?可用性分析师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本能地对人类行为的保持好奇心。如果你对人们与数码产品互动的方式很感兴趣,你可能会喜欢做一名可用性分析师。如果你正在考虑这条路线,你需要非常了解和感兴趣的人机交互。你是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吗?你是否希望使数字界面变得更加用户友好和易于使用?你是一个优秀的沟通者,能够协调用户和企业的需求吗?如果是的话,可用性分析师的角色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你可以在这里了解更多关于可用性在设计中的重要性。5. 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近年来,策划被命名为设计师的“独角兽技能”,大多数主要的科技公司在他们的设计团队中都有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比如:谷歌、微软和 Facebook)你甚至可以在 LinkedIn(领英)上找到一个超过 1600人 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小组。那么究竟什么是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这条职业道路需要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什么是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您可以将这个角色看作是用户体验设计、文案和品牌之间的交集。当浏览一个数字产品时,用户需要依靠书面文本来引导他们。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制作这个副本,确保用户遇到的每一段文本都有助于他们的用户体验旅程。例如:如果你是 Tinder 的用户体验写手,你会考虑在用户体验每个触点上最合适的文本,比如提醒用户他们有新信息,或者庆祝新的比赛。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将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的知识与文案天赋结合起来,他们试图理解用户的需求,同时以正确的语调反映品牌。他们小心翼翼地组合所有装饰界面的细小提醒,从错误消息、呼叫操作按钮到欢迎屏幕和表单字段,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还负责设计用户体验编辑策略。关键数据:在美国,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平均年薪是132,600美元。目前,indeed 网站上大约有3700个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职位空缺。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角色涵盖了用户研究、文案和策略方面,一些主要的任务和职责包括:与用户体验研究员和产品团队紧密合作,以便理解目标角色并挖掘用户的痛点。通过数字界面为所有用户触点编写简洁、用户友好的文本。评估界面语言和交互设计元素,共同构建用户旅程中的逻辑叙述。设计和实现用户体验编辑策略。对现有的用户体验副本进行定期分析并不断迭代。图片翻译:UX作家Spotify·纽约,美国,发表于 8 小时前.25 位申请信息中排名第一位Spotify 正在寻找一位多才多艺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与设计、产品、工程、研究和营销合作,在网络、移动设备和其他设备上塑造出色的用户体验。你是一位讲故事的人,编辑和设计思想家,并且了解你的受众,并可以创建引人注目的内容,为用户提供支持和快乐。你将在定义内容策略,影响用户体验以及发展 Spotify 的品牌、语音和内容标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你符合以下条件,那么你非常适合这个角色:热衷于创造出色的用户体验——你期待用户需求并始终引导用户。可以灵活的创建概念,并与任何人协作完成任务。喜欢动手编写策略。在快节奏的组织中茁壮成长。怀着将艺术家和粉丝聚集在一起的激动心情一个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招聘信息的摘录,由 Spotify 发布。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是非常多才多艺的专业人士。他们不仅是优秀的作家和故事讲述者,他们也精通设计过程和背后的原则。图片翻译:我们正在寻找一位对体验设计充满热情的经验丰富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创造人们生活的产品。而人们使用产品的经历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与开发商、艺术家和作家等合作伙伴的关系。你热爱文字和语言,对风格、语法、语气和语音都有强烈的感情。唯一可以与你的语言激情相媲美的是你对用户体验的热情。你的头脑风暴将会改善用户体验。你倡导干净、诱人的Ul界面,你支持写作和设计,支持内容和用户。您有多年用户体验团队的经验,可能曾担任过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用户体验设计师、信息架构师、内容策略师或类似的人。您可以立即识别用户流程中的错误,甚至可能有一些创建功能规格或线框图的经验。摘自苹果发布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招聘信息。如图所示,设计行业经验在这个角色中是非常有价值的。许多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已经有了用户体验、内容策略或信息架构的背景。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技能?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首先是杰出的广告文案。他们有一个诀窍来制作简洁、友好的副本,指导用户,绘制出一个顺利的用户旅程来使用产品。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与营销文案作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原则的了解。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以以下几点而闻名:出色的文案撰写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有设计、通信、文案或类似背景。理解用户体验设计过程以及文字和设计如何相互支持。对语言和讲故事的热情。能够找到最好和最简洁的方式去清楚地表达一个想法。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心态。优秀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你应该成为一名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吗?如果你对语言充满热情,并且认为它能带来很好的用户体验,那么这绝对是一条值得考虑的职业道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你需要在设计环境中掌握文案艺术:你能够区分市场营销文案和指导用户的文案吗?你是否强烈认为文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你是否热衷于倡导这一点?如果你正在考虑成为一名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评估你现有的技能是很重要的。这个角色实际上是优秀的设计技能和写作天赋的结合;,它可能不仅仅是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的例子。理想情况下,你将在文案和设计两方面获得经验,最终目标是将两者结合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并接受用户体验内容策略师的角色,这无疑是一条令人兴奋的道路。你理想的用户体验职业道路是什么?这些角色有没有引起你的共鸣?如果是这样的话,是时候制定一个行动计划了。从浏览求职公告板开始,让自己进一步熟悉这个角色。如果可以的话,联系一下已经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能够准确地告诉你每天的工作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是如何走上这条特定的职业道路的。最后,找出你现有技能中的差距,并考虑如何弥补它们。如果这些职业道路中没有一条真正适合你,不要担心。本指南中所探讨的角色只是冰山一角:用户体验专业人士还可以成为语音设计师、顾问、交互设计师、产品经理等等。一旦你掌握了用户体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世界就是你的。编译作者:拖布花,在读研究生评审指导;TCC委员团:胖鱼、呵呵、弹跳编辑整理:皮皮原文作者:Emily Stevens原文地址:https://www.invisionapp.com/inside-design/5-ux-specialties/本文由 @三分设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济

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提高用户体验研究分享

什么是电子商务?简单地说电子商务允许您在线购买和销售商品,您可以购买实物商品或服务并通过货币和数据的交换来促进这些购买。在线零售是常被理解的电子商务平台,但还有其他种类的电子商务,如运输、订阅、数字产品(在线图书馆、电子学习、媒体等)、服务甚至众筹。在本文中我们谈到了零售电子商务因为它是由用户使用体验的;它不仅完全转发用户的决策和参与,而且还满足具有不同需求和目标的不同用户群。因此设计电子商务网站需要彻底了解其用户,这只能通过研究驱动的设计方法来实现。根据一项调查由于用户体验不佳,单独在电子商务中损失了数万亿美元!所以我们试图强调两件事:第一、投资电子商务行业体验设计的好处;第二、企业家和设计师在设计电子商务平台时应该有什么共同的理解。投资UX用于电子商务的好处很明显满意的用户是任何产品成功的关键,因此70%的项目由于缺乏用户接受而失败。体验动态报告发现设计适合用户行为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增加利润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选择设计第一种方法的各种电子商务参与者的研究显示,销售额增长了30%,跳出率下降了50%。该报告还强调由于易于使用86%的用户偏好移动网站上的移动应用。让我们看一下投资电子商务用户体验设计的四个重要的好处。促进收入和转换研究表明投入UX的每一分钱都会带来100分回报。这是一个高达9,900%的投资回报率!投资电子商务用户体验原则的公司可以降低购置成本,显着降低支持成本,提高客户保留率并增加市场份额。为了阐明设计一个可用且简单的结账流程可以帮助购物者快速轻松地完成他们的任务,从而确保他们不会在过渡期间丢失。这只能意味着一件事 - 提高转换率!有时移动流量的转化率高可提高105%,桌面流量则可提高85%。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在电子商务中设计出色的数字体验不仅可以吸引用户,还可以帮助保留用户。在网络和移动设备上的积极体验创造了忠实的客户群即品牌大使;精心设计的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引导网站上的用户像一个看不见的助手,让他们保持参与同时为他们提供快速的解决方案,这反过来又降低了营销渠道成本并提高了转化率。客服电话更少今天的人们需要快速的解决方案!对于电子商务门户网站来说,这是重要但却被忽略的信息。客户支持一方面占据大量投资,另一方面对用户来说非常令人沮丧,因为他们经常需要很长的等待时间。建立明确定义的信息层次结构和导航有助于设计可访问,高效和及时的应用内支持,从而弥补出色的用户体验。减少开发浪费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降低开发成本和项目失败可能性的可靠方法。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研究有助于确定关键问题的答案,并为实现预期目标奠定基础。在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用户研究和用户测试,以验证产品的功能及其在目标环境中的可接受性。这导致在发布后至少减少25%的返工和错误修复。投资用户体验时应该提出的问题让我们弄清楚如果你不是设计师并且不完全确定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或移动设计究竟需要什么,你怎么知道会发生什么?我们将向您介绍一些电子商务用户体验原则,以期在您接触平台的设计机构时:了解目标受众我们已经描述过在线零售是由用户推动的。因此您需要完全了解他们的需求、偏好和购买行为。专注于提出正确的问题有助于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制定正确的策略。我们可以通过采用两种研究技术来衡量用户的见解:初步研究初步研究通常通过会见现有或潜在用户并亲自收集信息来进行。这种研究虽然耗时且昂贵,但可以帮助您获得更清晰的视角并挖掘隐藏的机会。这些研究见解不仅能够建立对购物者的同情心,还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设计决策。通过研究活动必须收集的几点是:1.用户认为什么是产品重要的功能?这有助于您确定对受众群体重要的功能的优先级。优先考虑这些功能会影响产品开发和整体业务营业额。2.用户如何看待产品?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识别消费者的感知和理解它有助于理解产品的品牌价值。3.产品是否始终满足用户期望?如果没有,它在哪里无法满足这些期望?提出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定义问题,进一步帮助我们为网站设计制定明确的方向。4.了解用户与产品的互动方式。这有助于了解用户更活跃的媒体,并让我们大致了解目标群体的技术限制。二级研究二级研究主要是初级研究的附属活动,并与之一起进行。二级研究被广泛用于研究当前的市场趋势和竞争、技术,并了解用户的心理或人口统计数据,以防先前的研究可以提供任何相关的见解。有时二级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市场情况和消费者行为趋势。在进行用于理解电子商务用户体验的二次研究时,您可以查询的问题是:1.谁是你的竞争对手?他们在哪里站在市场?这些问题可帮助您分析竞争对手,以了解市场中的挑战和实践。2.您的研究涉及的区域是什么?目标群体的人口统计特征是什么?3.人种学多么多样化?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因素?4.还进行了哪些其他研究来对用户进行分类?例如:Neisel和Norman集团发布了一篇文章,根据购物行为明确将购物者分为5种不同类型:以产品为中心的浏览器、研究人员、讨价还价者、一次性购物者。技术挑战截至2018年7月,印度的互联网用户群约为4.75亿,约占人口的40%。尽管拥有全球第二大互联网用户群,但电子商务市场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主要局限于主要的大都市。随着它的发展电子商务企业仍然需要应对印度二三线城市面临的技术挑战。1.通过进行观察性研究,有必要了解半城市和农村地区用户的技术行为。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人们操作的互联网带宽。这有助于企业决定应用程序的轻薄程度。它也成为将Progressive Web Apps等新技术引入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可以缩小大数据和多媒体元素的尺寸,从而使应用程序不会太重。3.必须了解首选的简单有效的通信系统,以实现平滑的反馈过程。4.还必须衡量不愿意分离个人和财务信息,导致货到付款是优惠的支付选择以及如何克服它们?使业务需求与用户需求保持一致了解用户需求是硬币的一个方面,将需求与业务需求相结合以形成正确的解决方案是需要多关注的任务。让我们看一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的几个问题,找到创造双赢局面的点。目前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了解他们所服务的商业模式和用户,无论是B2B、B2C、C2C、C2B模式。这应该是讨论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它有助于概述主要和潜在客户。该业务的产品是什么?重要的是要强调所提供的产品能够构建正确的策略。例如:Myntra是一家专门从事服装的在线零售商,而Urban ladder则将家具作为主要产品细分市场。该项目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应该概述用户体验的直接目标以及长期的预期结果。这可能是转换率和销售额的增加,或者降低跳出率或建立客户忠诚度。谁是该业务的当前和潜在用户?用户构成了在线零售的关键因素,因为销售完全依赖于用户的决策和对平台的参与,并且没有传统硬销售的空间。这意味着该产品应为您的客户提供卓越的体验。隐藏的机会研究经常会带来新的隐藏机会和洞察力,这些机会和见解尚未被发现,或者生态系统一直没有注意到。要找到这样的见解,我们必须在研究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洞察力,并且需要构建正确的问题。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全渠道存在比单个物理渠道或单个在线渠道更有益。购物者实际上更关心购买产品而不是购买产品。有时,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在进行购买之前在线上和线下渠道之间徘徊。能够利用在线和离线渠道的优势进行转换非常重要。对于某些产品,如衣服甚至家具,买家通常希望亲自检查产品是否符合他们的需要。一旦他们弄清楚了,他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仔细考虑,然后选择进行在线购买,因为这比回到商店更方便。因此,包括Zivame和Pepperfry在内的许多公司都在使用多渠道方法,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在线和离线方法,并确保他们不会在任何短暂阶段失去客户。结论我们将通过提醒您向自己提出正确的问题来完成这一简短而全面的电子商务用户/用户界面投资和设计指南。了解您的业务、您提供的产品以及目标受众的需求可以帮助您确定平台设计的方向。

云飘飘

增长时代下的用户研究

在现代营销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互联网企业已开始认识到,为了聘请乙方市场研究公司,以提供专业服务的市场调研和用户调查,每年几百亿美元的重要性,或我花了数亿美元。在学习了乙方先进的市场研究方法工具后,他经常订购自己的研究团队,如蒙牛、伊利(乙方市场研究公司逐渐成为纯粹的研究和执法公司)我开始建立它。公司人员的性质很接近。研究专业人员自出现以来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受到质疑。最典型的是“三个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你如何与之合作?”“我们都知道这项研究带来的见解,你能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吗?”“这项研究提供的报告非常好,但你怎么降落?”即使有“使用已死”的观点,原因是什么?、研究职业挑战的主要原因测试文章2.1专业分工的研究角色过于狭窄互联网企业研究的诞生,是在第四阶段的互联网后设计为主导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时代的到来。是:在产品设计早期,产品完成后的可用性测试,反馈收集和用户体验分析中洞察用户需求。初步研究和开发工作的责任中心用“用户体验的设计和测量”一句概括。这也适用于与UED团队相关的许多当前研究项目。有识别力的人可以看到研究的使用与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的专业工作内容之间存在匹配。这是一个基于两个细分的更细分的工作。没有大工厂的位置和位置“锦上添花”。互联网的用户研究后不是一个公司,负责人的传统市场领域,如、品牌部门,它已被细分由营销策略支持专业的基础上。企业外部营销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现状、包括实时跟踪调查。它是互联网公司的研发是从“用户体验设计和测量”的位置不同,可以说是营销策略的支持和市场的机会点挖掘,后者过于狭窄,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很大一部分决定指向互联网公司的使用测试文章。2.2降雨不足和研究能力瓶颈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品开发周期变短,重复率增加,传统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适应于瀑布流开发敏捷开发的脸一直是个难题。同时,国内研究是一项新的职业,大多数公司的研究团队都在5岁以下(估计为3年)。此外,根据同行业的科研团队沟通,团队成员的结构一般都是年轻人,用不到三年的这项研究经验的很大一部分工作经验,广大科研人员的反复这篇文章的继承这意味着不是由于。这是一个长期“野蛮成长”的状态,或“感觉石头过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的研究方法工具的缺乏系统的能力,而缺乏工作经验,提出战略建议,更何况,很多是通过全面、最佳匹配的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它直接导致研究人员。2.3单模操作目前,国内的研究团队将能够说大多数都采用了顺序的工作模式,即“经营方提出需求 - 研究人员,研究部门,评估需求这种工作模式的前提是研究团队将自己视为一种公共资源,是一个独立于企业的“观察者”。这种工作模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使用研究来应对需求的速度很慢。根据当前的时间表,研究部门需要根据团队成员的情况更改时间表,重新分配资源,项目负责人需要时间来沟通需求,并了解产品/业务的实际问题是的,你。而这个过程就像是冬季汽车的冷启动,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其次,研究的使用不能保证结果的质量。由于研究是相对独立的,产品/业务的介入不深,不整洁,你明白的要求,它直接影响到设计和研究成果,更多的要求有严格的群体。2.4以需求为导向而非以价值为导向基于订单的工作模式意味着研究人员只需对项目(订单)负责。总之,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我只需要精美地运行项目,一份漂亮的PPT报告输出基本完成。许多公司的研究团队的绩效评价,主要基于在、年完成的项目数量(有关是否不能满足业务方面的期望和需求,而不是实际的应用程序的更多信息)。当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开始建立跟踪机制。然而,从实际效果的角度来看,很难获得真正的实现和持久性,并且它们中的大多数最终都会丢失。根本原因是,该研究工作还没有联系到业务团队KPI(如转换回购、收入、)和、因为没有话语资源的权利,你可以不参加促销的结果测试文章。三个、成长年龄3.1扩大研究定位和边界升级能力模型的使用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研究团队的首席,是研究小组的定位很重要,定位过于狭窄,对关税和研究机构的功能是非常单一的,没什么说。对于研究的研究范围是主要局限于产品层面,这依赖于UED研究小组的价值将是很有限的事情。在成长的时代,研究范围包括产品层、业务层、公司/战略层、可持续发展(前沿研究)的研究团队将能够真正释放值,例如,腾讯互动娱乐集团( IEG下的MUR用户研究中心)相应的研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系统,包括:(1)用户调查对此,基金会的研究人员,基金会的身体,是学习一些不同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需求,以及最新的高效研究方法比、国家的最先进的。最重要的是,您可以根据情景和问题学习最合适的研究方法。(2)数据分析研究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但主要关注“小数据”(研究数据)。后台有助于快速检索和验证数据,但这并不重要。生长季节的研究,数据必须能够打开和关闭大数据不只是用于验证的能力,以实现1 + 1>必须以“小数据”相结合。2效果。研究人员需要知道他们需要分析哪些大数据,构建解决问题的研究解决方案,在高水平的大小数据集成上建立价值。(3)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它主要体现在行业研究和公司(竞争)调查中。许多研究团队正在这样做,但很有礼貌地说,大多数国内研究项目都没有经过系统研究和公司(竞争)研究和培训。基本数据收集、信息集成、分析工具和弱的典型应用,其结果是,它所作的报告缺乏的深度和系统,你将不能够洞察环境和发展趋势。(4)商业思维不了解商业的研究并不能很好地利用研究,因为研究的价值是通过商业价值来实现的。商业思维是关于顶级设计和判断。例如,游戏中心曾经是在线好生意吗?由于这个问题是不同的研究者之间的不一致,因为结论和建议不同,经营思路是使用的研究能力的最高水平。除了学习相同的MBA培训课程,商业杂志的文章(推荐《,业务》)读取,最好把重点放在企业家相关的分析案例。测试文章3.2成长思维在增长的时代,研究需要进一步了解跨境学习和管理,尤其是复杂的管理。在操作环节的研究能力模型的增长模式(AARRR)是,从根本上改变研究的情况,而不是业务KPI负责该项目。示例:过去,业务方提到了请求:而不是很多用户到达交易发布订单的最后一步,有很多取消订单,甚至退款,理解为什么请使用调查来帮助。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要求。如果研究人员只根据业务需求访问取消订单、的用户,调查损失原因并发布漂亮的PPT报告,则很难创造太多价值。使用增长思维的研发旨在了解当前商业人士想要解决的问题,减少损失,改进转型,然后从长远角度设计系统诊断计划我会的。如下丢失用户的肖像(关注大小和数据组合,丢失原因)产品(前端)诊断(客户文本数据分析+可用性测试+轨迹数据分析等)后端诊断(供应链资源、成本和价格模型等)环境诊断(行业最先进的趋势、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根据诊断计划,指定的转换促销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前端)迭代优化建议(您需要跟踪A / B测试文章结果)关于优化后端调整的提案针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有效运营策略提出建议“成千上万的面孔”基于用户肖像标签丢失的智能营销策略3.3从“依赖”到“独立”,“相互依存”《七位高绩效人士的习俗》自推出以来,该公司在国内外已售出超过1亿份,影响了无数人。这本书提供了符合生长规律的通用方法,连续的,高度体现在综合处理个人和人际关系的有效性,因为体验独立性和依赖性,从而,非常感谢。他们互相倾斜,正在前进。利用研究定位和研究边界扩展,利用研究能力模型进行升级,并结合成长思维,这些仅仅是利用研究人员实现独立能力。同时,在观察研究组织模型的演变时,存在着“依赖”的“独立”和“相互依赖”倾向。在上述情况下,即使将增长诊断用于系统诊断和解决方案,即使与业务团队“冲突”无法实现,其价值也无法实现。那么,你如何实现“相互依赖”?首先,在独立研究和人力支持的前提下,研究人员完全被淹没,与业务线建立一对一的约束关系。当前腾讯MUR部门正在做。二,研究的负责人,以连接到特定的业务线,被集成到业务团队,你将需要参加“参与”的工作。为了真正实现了相互了解和信任,在附近工作,参加业务方面的重要会议,还包括业务团队与企业方共同生活了一顿饭,这是基础研究工作这是一个前提。同样,如果需要的话,而不是被用于研究只能进行研究工作,计划、的操作和帮助优化产品的副本,它可能有助于杂。因为每个人是一个共同成长的目标下,团队中的一员,需要适当的“跨界”。最后,采用OKR工作方法,以促进有效利用的建议的研究计划、策略,这意味着项目PM的作用的部分。当前的业务团队有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在很多情况下,好的建议不解决方案、策略,如果你遇到一个创业团队,特别是更注重短期利润,研发资源它将由项目不是总的紧急情况下占用。目前,使用的研究,你将不得不说服决策者、,以促进该项目的最后期限的重点项目的进度测试文章、。3.4创建闭合闭环但从负责人的科研队伍的角度,研究人员不能够成为一个商业人士,它可能无法给予。为了带出的价值和使用的科研队伍,有没有办法避免这样的问题。首先,当研究人员使用OKR的工作方法,以促进一些项目的业务线,专注于迭代优化的价值和项目设计后,扩展链接/策划、程序启动匹配很重要。例如:运营团队必须实现增长,通过社会分工的用户。研究人员通过将监测和竞争使用自传播主题的基础研究自我繁殖活动的跟踪进行指导理念的输入,我们策划了一些社会裂变活动与运营团队的合作。然后,研究人员做了一些行动计划概念的初步研究,了解用户的反馈,我们有一些调整计划的可行性初步核查活动规则。活动开始后,在同一时间,当运营团队和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的证明数据的分析,用户群体是收集用户的建议,为持续优化,用户的提议的一部分,是为了球队好灵感我们进行了在线活动。即使扩张和创新也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其次,研究人员快速扩张和再利用的方法,而你要注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球队传福音的共享。例如:实现上述活动情况的结果后,研究人员进行的有问题的经验总结,以实现用户增长模式引起一系列社会分工,停靠其他业务与研究团队分享这个范例。研究人员可以快速重新使用的模式,就可以完成的反馈研究者和对球队的价值贡献。再次,研究人员将促进其他业务领域的成功,并迅速重现、数据的共享。作为公共部门,并获得多种业务领域,积累了各个业务领域的成功案例,但具有的优点是数据可以理解,打开各个业务领域之间的边界不能正常测试文章。例如,研究人员负责一个企业的,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乙企业做社会分工战略的实践中,有关事故的经验和数据,通过对接乙企业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学习是的。我们将分享快速复制和扩展的关键业务。最后,形成了一个闭环研究,总结如下。

飞燕曲

2020技术赋能娱乐视频用户体验升级研究报告(可下载)

用户对多维度、个性化的娱乐体验的需求,驱动娱乐视频平台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升级用户体验。泛娱乐行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拓宽了用户对于娱乐体验的认知边界,单一功能性的娱乐产品已无法满足用户体验持续升级的需求。而2020年上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则进一步重塑着用户的娱乐体验需求。居家隔离状态下,用户对“云社交”的诉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强互动性、兼具观看与社交双重属性的娱乐视频更易获得用户青睐。各国技术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部分地区娱乐视频用户体验升级进展稍有滞后。但整体而言,全球范围内,技术对娱乐视频用户体验的创新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蓄力期、高速发展期、爆发式发展期、纵深发展期,与技术浪潮同步演进。新浪VR知识星球报告库上万份报告,所有新浪VR报告都将由管理员上传(包含部分未在其他平台发布的非互联网相关报告)VIP用户福利不定时开启,前1000名还能领领优惠券性价比更高! 新浪VR,早一天看见未来。

丘陵

如何用“人种学方法”做用户体验?

无论是产品还是设计,用户体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那么要如何做好用户体验呢?本文为我们介绍了人种学研究的七点建议与做法。任何用户体验或设计思维过程的第一步都应该包括了解用户。在从零开始一个项目或进入一个新市场时,你可能没有任何经验深入地了解用户。通过人种学研究中用户观察和采访方式,发现用户的真实身份以及他们所居住的环境,它将为你的用户与产品的交互方式提供建设性的信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你进行人种学研究的效率,这里有7件可以简单执行的建议。人种学研究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主要是因为这不是一个定量过程,你最终不会得到整洁的报告、图表和数字。相反,这是一个定性过程,其中会产生大量难以归纳的数据。不让自己的偏见或假设融入研究过程中也很困难,有人会说是不可能的。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有7个简单的建议帮助你从人种学研究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01 多元化建立研究团队时,您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确保研究团队的多元化。与来自特定背景的团队成员相反,从不同学科领域中选择团队成员是一个好主意。具不同专业能力的成员拥有各自领域的行业经验和思维模式,这也意味着团队中可能会出现来自不同领域的观点,这对于进行人种学研究非常有帮助。除了专业领域的多样性,你还应该考虑团队成员的种族、性别、年龄等背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Stanford Graate School of Business)亚当斯(Adams)杰出管理学教授玛格丽特·安·尼尔(Margaret Ann Neale)发现,增加多样性会提高团队的综合性能。此外,她发现不同团队成员之间的意见冲突会比同质团队中激发更大的创新。除了团队多元化外,你还应该关注参与者的多样性。这在不同性别,种族等人的期望和角色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或社会中尤其重要。您还应该考虑采访您的极限用户,例如,你可以采访产品的狂热爱好者和从不使用该产品的人,而不是采访适合你的目标受众的人。如果我们都是一样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乏味的世界。令人高兴的是,这种多样性提供了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02 切合主题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完全取决于你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人会把杯子里的东西喝光,然后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每个人都可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体验某件事。这些人可能有很多共同点,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将它们纳入研究中。他们个性行为中的某个单一属性可能凌驾于所有的共同点之上。你需要深入研究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如何为你的研究做出贡献。不要以为你的目标受众都是通过同一个视角看世界的。仅仅因为两个人拥有相同的DNA,生活在世界的同一个地方,也说着同样的方言,也不能保证思想行为的一致性。03 给别人一个帮助你的理由良好的研究始于与研究对象建立关系。您需要建立某种融洽的关系,并表现出一定的同理心和理解。当他们和你在一起感到舒服时,他们会对参与该过程具备极高的积极性。例如,埃塞俄比亚国际开发企业(IDE)想要研究关于农户的经济收入,设计团队需要想方设法地接触这些目标群体。比如他们会在农户家里留宿,他们觉察到一名农户在他们第一次拜访时有所戒备,只愿提供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信息打发他们。第二天早上,农户发现团队没有要走的意思,开始对他们产生好奇。设计团队向农户表明他们想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条件的长期计划,希望农户们真正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生活。从根源入手解决农户的问题,而不是向他们提供短期援助。花点时间自我介绍,解释一下将要发生的事情,从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试着通过这个过程说明受访者在说/做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且极具价值。04 让他们解释自己为什么做某事大多数研究人员很可能是聪明人,这会导致一种认知倾斜—即他们可以解释所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不是进行研究的好方法。不管你的队友有多聪明,他们都不是你的目标。与其猜测或假设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如让他们自己解释。你应该听他们的回答,找出他们没有说出的信息并观察他们的肢体语言。也许是因为骄傲,也许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有时,他们的答案可以揭示他们所面临问题的敏锐视角。使用5 Whys方法一个简单的模型是“5个为什么”的方法:从字面上理解,当你的用户向你解释他们的行为时,问他们为什么。每次你问为什么,你会提示别人重新评估他们的立场,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推理。一开始总是问“为什么?”似乎有点奇怪,但它会带来很多关键数据,同时让你更深入地挖掘其行为的根本原因。(作者/版权所有者:Teo Yu Siang和交互设计基金会)05 关注物理环境任何产品或服务的体验不仅仅取决于一个人的喜好。这也与该产品的使用环境有关。他们执行任务的环境中是否存在障碍?如果有人一辈子都戴着厚厚的橡胶手套,你那复杂的触摸屏界面可能就不好用了。学习录像或拍摄进行研究。你可以回头查看诸如肢体语言和可能影响他们如何使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相互作用之类的事物。06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解决方案在研究中引入偏见的最简单方法是考虑解决方案。它将引导你的提问、观察和理解朝着你想要的方向,而不是用户的方向,而你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正如伟大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或更确切地说,亚瑟·柯南·道尔爵士)打趣道:在获得所有证据之前先进行理论分析是一个重大错误。它会使判断有偏差。”——Sherlock Holmes, A Study in Scarlet (1887)最好先进行研究,完成研究后,你就可以利用你获得的数据来制定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在人种学研究中引入解决方案(毕竟用户测试很重要),当你能抛弃先入为主的偏见去观察用户,这时你便可植入你的灵感。 始终记住,任何用户体验、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或设计思维过程的第一步都是了解用户。07 绘制关联图并检查客观性当分析研究结果时,团队成员没有一个人的意见和想法是一致的,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你可以将这些迥异的想法或意见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墙上。这将使你能够轻松地将共同的想法归类,以供团队研究。需要团队成员不同想法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想法是否基于相同的数据?如果不是,那么不同的数据点在相互比较时仍然有意义吗?虽然所有关于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的解释都是主观的,但它们应基于客观事实和观察。你的解决方案应该来自于审查过程,不要害怕多次执行此过程,也不要害怕混淆参与者。正如你所看到的,在设计中明确解决方案的道路从来都不是笔直的。08 别走开人种学研究可以为用户体验设计和设计思维过程增加巨大的价值,因为它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重要的是要关注和同情你的设计对象,并真正地倾听和理解他们,而不是关注你预期的过程结果。你需要意识到潜在的偏见来源,并有意识地去规避它们。你还需要一个尽可能多样化的团队,以获得最好的洞察力。牢记增强人种学研究的七种方法,将使你能够最大程度地从用户那里学习到如何发掘需求及设计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参考资料[1] Stanford Graate School of Business, Diverse Backgrounds and Personalities Can Strengthen Groups, 2006[2] IDEO, Human-Centered Design Toolkit, 2009[3] Hero Image: Author/Copyright info: Unknown. Copyright terms and licence: Unknown.原文链接:https://www.interaction-design.org/courses/design-thinking-the-beginner-s-guide/lessons/3.6本文由 @陆小凤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好经大事

万字长文:刷新对用户体验设计的全新认知

一念设计、一念价值,笔者用将文章分为七个部分,书写了2年半实践中对用户体验设计的全新认知。简短自我介绍:我是一名设计师,在经历了BAT和中小及创业公司的轮番施虐之后,目前在一家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上市公司带着用户体验团队艰难地探雷前行,为了避免打广告之嫌,公司名就不说了。经过两年多的沉淀,在目前这个相对前沿又有点陌生的领域摸索出了一些体验设计价的新门道,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真正意义上地走过了从专业的各种质疑到价值充分认可的全职场周期。所以我觉得应该可以恬不知耻地整理输出一些东西分享出来了,不算鸿篇巨制,有无营养,各自甄辨并自行取之。为了避免观点偏颇误人子弟,请同行监督,有观点相悖的随时批评探讨,职业扛精和喷子除外。另外我有一个直觉,这篇文章发了可能会被喷,但思来想去后还是想写出来。如果我们连直视严峻的现状的勇气都没有,那还谈什么突破现状谋求发展呢?先交代以下几点: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之类的教科书式的理论框架,这一类的理论体系网上也比较多。所有妄图用一套框架解决天下所有的问题的都是(大屁眼子),我尽量用朴实的内容结构来讲清楚体验设计路上的实践和思考、价值定位和行动方法;本文讲到的用户体验设计不是某一个特定岗位(用研、UX、UI),也不是某种设计形式(app、广告、视频),他是一种体系化设计能力聚合,是基于业务的某一专业族群的群体价值;以下内容主要是针对互联网以及关联产品/服务场景的体验设计,广义上的用户体验设计我没有能力讲清楚,应该很少人能讲得清楚;我一直服务于甲方,所以基本是甲方视角——不讲战略套路,不包装概念,不夸大效能,只讲点滴价值和生存发展;二八定律,其实只有少部分(20%)设计从业者服务于成熟完整的头部产品/业务,大部分(80%)还是在服务于资源相对缺乏的发展中的产品和业务(其实头部公司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这篇文章更大程度是给这80%的人看的;如果你已经参加工作四五年了,已经明显感知到线性价值增长压力,或者越来越觉得之前理解的“设计”其实真的没什么了不起,你可以考虑仔细阅读一下。。这是我近三年以来的第一篇万字文,没有凭空臆想的概念发散,都是痛彻心扉的案例实践思考和总结,因为时间是宝贵,正常可能要花费你半小时以上读完,所以请您慎重选择是否阅读。一、从一个问题开始开篇想问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比较敬重的一位同行(海哥)曾经问过我的一个问题:时至今日,当你身边那些混的人模人样的朋友(所谓小有成就的人)问你是做什么的时候,你一般怎么回答?说自己是个UI或UX设计师?说自己是个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者说自己是个产品设计师?还是干脆说带了个团队,然后支支吾吾蒙哄过关?出于自我价值的不认可也好,出于认知模糊不清也罢,反正对自己的职业称呼,大家似乎各说各话,莫衷一是。我一般是不加定语的,我就说自己是做设计的,是一名设计师,为什么呢?因为UI/UX从长周期上来看终归会有价值瓶颈;用户体验设计又是一个没有边界的职业定位。大家都知道,没有边界对专业岗位来说,简直是灾难——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标准职业定位都说不清楚,那又谈什么价值实现和价值呈现呢?让自己的专业价值输出能摆脱流水线式的线性增长模式,让设计价值上升到企业战略价值层,我想这应该是每个设计者的终极梦想吧。为什么开篇要问这么一个尴尬的问题呢?因为只有切入痛处,对齐底层认知,才能有耐性继续往下看;二、用户体验设计不等同于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不是本体存在形态,它只是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映射,是一种主观感受。先来看用户体验,这个提法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被叫起来的,但其实用户就是标签化和目标化的特定人和人群,用户体验就是人的体验。体验人生来即有之,严格的说是一种主观感受,不以他人(设计师)意志为转移,既然是一种感受,那么就不具有可设计性的,所以叫用户体验设计本身就有问题。那么后来业内开始打概念补丁了——用户体验设计即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如此云云。那么问题来了,无论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装饰设计、服务设计、产品体验式设计+研发、体验式运营投放等,大到智慧城市的综合智能交通体验,小到洗浴中心大宝剑手法舒适度体验,有哪个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呢?那么这个问题突然没有职业边界了,难道产品、运营、开发、智慧城市规划师、洗浴中心技师小妹都叫体验设计师,没有边界的定义其实就等于没有定义了。说到这里,是不是瞬间觉得认知崩塌、信仰崩塌,就像别人对你的定义就是:你是一个“人”一样的。别着急,事情并没那么糟糕。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局面,其实是设计师群体对自我专业的固封和过分自我放大导致的认知错觉和定位偏差,也是整个职业还处在进化和迭代发展之中的缘故。当然,也可能是我们这个行业布道者为了给自己的专业价值社会化认同和行业影响力的提升所创造的观念条件,借用名称而已,这本也无可厚非。但以我以个人的从业经历看来,用户体验设计和用户体验看似只是两个字差别,其实中间却隔了一群产品、一帮运营、一群开发、一帮销售、一个老板、一堆KPI、可能还有一个品牌、最后还有大家的一肚子苦水…..所以用户体验其实是一个宏观概念,也是一个产品/服务的战略提法,时髦的说法是一种体验式设计思维。它体现在:一个好的产品调性和姿态、一套真诚互利的运营策略,一段安全高效稳定的代码、一帮扎根到客户所属行业并洞察深层需求的销售、一个有正向改变世界决心和行动力的老板、一堆健康的KPI指标、一个服务客户的品牌愿景,一种以上所有环节之间良好的协作文化等,所以从任何一个局部岗位说自己对用户体验负责的都是耍流氓。但是对这个职业族群,我还没有想到一个更合适的名字,所以后面文章中还是会继续借用用户体验设计这个提法,老脸羞愧了。三、用户体验设计也不完全是“设计”用户体验只能被满足,可以被提升,但不能被“设计”。我在一次体验设计圆桌峰会上做分享的时候,听到一位BAT高管聊设计好坏的时候,跟小伙伴讲了很多,比如怎么从美学角度和艺术角度去界定好的设计(东西)和不好的设计(东西)。首先,这肯定是没有错的。美的、有趣的东西确实是好东西,是设计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但这是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呢?其实当时我是保留意见的,如果我们把设计放在更广阔的产品和用户之间联动的动态周期看,我们会发现,其实体验设计是一种系统性的设计策略迭代+落地验证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有时候一个看似很平庸的设计,在特定用户群和特定阶段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并促成转化(消费)行为,拼多多社群裂变的早期,怎么吸引四五六七八线城市买菜大妈怎么设计,它不是设计吗?它是!因为体验设计的本质就是沟通与连接,现在他们开始逐步走品牌化了,它也是设计。体验是用户的主观感受,它不能以设计师意志为转移,即便像原研哉这些设计界的泰斗,一生致力于引导用户走向致真致美的体验彼岸,但纯粹的工业设计,设计师可掌控的范围确实会更大,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还是有无数的设计师做了迭代和铺垫的,所以在体验设计界,没有好的或不好的,只有能解决问题的和不能解决问题的,发展中的产品/业务对设计的定位尤为如此。四、体验设计的责任边界和职能边界是什么?1. 责任边界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用户体验设计这项工作由设计族群来承担呢,产品、运营或品牌来做不行吗?这里我们简单还原一下各自的职责和职业匹配度:产品和运营是商业目标价值导向的(顶着KPI造血赚钱),品牌是产品/服务战略价值导向(打针刺激赚影响力),设计是用户价值导向(优化服务赚口碑),只有设计族群的天职想对比较纯粹——我们工作方式就是和用户进行频繁的对话和互动,我们的价值标准就是用户的优质的体验和满意度,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协助产品/业务达到持续健康的商业目标;2. 职能边界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这样的感受——UI视觉满大街,但交互设计很难找、不对,准确地说,应该是能基本符合要求的交互设计师就很难找,也许一直都难找吧,天知道呢。还有个现象是——最近两年在互联网及关联行业说用户体验设计的人突然变少了,好像这个名称被叫腻了,也可能是在商业价值层级里面一直处在职业鄙视链的底端的缘故吧,还有可能是职业发展的轮动效应导致这个职业能力半径正处在进化刷新中吧,所以大家也很少提及了。其实真实情况可能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内在职能边界在慢慢发生改变。体验设计策略其实是产品、运营和品牌策略的延伸,因为整个互联网及关联行业确实变天了,流量越来越昂贵,产品能力也逐步开始向玩法设计中转变,而运营能力呢,主力活跃在外围渠道上居多,这让体验设计的地缘边界开始发生变化。还有AI大数据对整个行业加持等等也对体验设计提出了革新式的挑战。国庆刚上线的新版百度地图,有心的朋友其实会发现,它满足的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用户场景体系,为什么是一个场景体系呢?因为它除了日常生活场景外,还整合了车载场景下用户需求的很大一部分。车载场景下对语音交互的优化和自定义设置个人的声音为导航语音等趣味性设计(虽然语音智能体验还是很无语),大家不难发现,这些已经不像我们之前所理解的交互设计了,它们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半径,都是以往人机界面交互设计能力所不能满足的。那么以后对用户体验设计能力的需求上,除了对专业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的要求外,还需要具备很强的业务视角、产品意识、甚至数据算法能力等。简单的用户场景思维、同理心、规范化等套路方法论很难达到需求方真实要求,这让体验设计的能力边界发生了变化。但UI视觉因为以往业内对其垂直技能岗位的定位,短时间内还是有较强的依赖。五、互联网行业体验设计的过去和现状我们先要明确一点,体验设计是依附于产品和业务,服务于商业的,设计本身并不能完整构成商业闭环,所以设计肯定不是全部,那么设计的各项策略技能和衡量标准必然会主动或被动地伴随着产品/服务的策略发展迭代而发展迭代。我们从整个行业的宏观视角来看就不难发现:以往体验设计中已被反复数据化验证且赖以自我价值标榜的to c产品和服务,在过去用户体验设计的主战场主要在产品和服务内,其价值衡量标准是服务好用户或准用户(即通过友好的产品设计和反复优化迭代,让用户在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过程中能高效愉悦的达成目标,进而促成转化、活跃、粘性,减少出错、跳出、流失,提升产品口碑,达到用户忠诚度),这是我们以往脱口而出的设计价值目标定位。但现在甚至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伴随着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期达到尾声,互联网泡沫导致整个to c行业服务侧超饱和,用户流量的争夺和厮杀,头部平台保存量,求增长,小平台来来去去频繁洗流量,在夹缝中艰难前行。以往跑马圈地,把用户围在自己的生态闭环里用产品体验优化迭代去服务好用户(赚他们的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产品和运营在各环节玩法上,也已经经历过无数次的重新迭代刷新。比如以拼多多为首的病毒式的朋友圈传播、社区运营、微信群裂变等外围产品运营玩法已成为主战场。比如淘宝的大数据智能推荐、主播带货等等新式线上营销转化渠道,这些都是颠覆式的体验场景变化。那么此时此刻,用户体验设计作为服务于商业,解决商业问题的重要一环,到底应该如何重新定位为自己呢?还是停留在以往bat沉淀的那一套标准化服务模式和价值标准上艰难前行?那么你的年底kpi或okr的结果陈述上要如何去填写呢?在经济持续低迷的下行的周期里,每家公司都在做成本运营和优化的大环境下,你的老板该如何评估你的团队成本构成?你的价值都做不到有的放矢,你又将如何保证你的团队的完整性以及朝着正确的设计方向走呢?你肯定会问,说归说,那现在用户体验设计到底怎么做事情才配得上这身皮呢??我们在整个产品/业务发展周期里到底需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里我结合这两年的沉淀和思考,分两部分来讲:如何让你的体验设计策略的落地执行并验证价值如何让你的设计思维在业务体系内传递并影响全公司六、如何让你的设计策略落地执行并验证价值1. 技能≠知识,思考≠实操,设计是思考加操作的过程上面所有这些观点可能会给大家一个误导,似乎设计师都要开始思考业务、兼顾产品和运营知识、懂数据,恨不得把老板的商业模式验证的工作考虑进去,其实本意并非如此啊。最近很流行的人一生的三个半径:一个叫认知半径,一个叫能力半径,还有一个叫行动半径。我们的认知半径要足够大,能力半径要尽可能清晰,而行动半径要尽量聚焦。认知半径滋养能力半径的,能力半径服务于行动半径,并降低盲目试错消耗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保证行动尽可能的正确性。设计行业也是如此,因为现在的业务是深度融合和高度联动的,在设计层面,你展示给别人的往往是行动半径部分,别人对你的评价也是以以行动促成的结果为导向的,比如你做设计很专业,也懂产品,也懂运营,但是别人并不会认为你是产品运营专家,岗位之间是有清晰的责任边界的,你是设计师,做好设计才是你的天职(行动半径)。技能是落地能力,你懂再多的产品知识、运营技巧、业务场景、用户行为特征,你不会做好每一个用户样本的行为和标签因子的调研分析并输出,你不会做细致、严谨、创新的交互原型,你不会做符合用户审美、规范、情感化的ui界面,那么所有的都是空谈,如果你目前是一个ui设计师,你的设计还做得不够好,请努力做好ui,其他体验设计岗位同理、2. 体验设计策略其实是产品和运营、品牌策略的延伸根据上文的逻辑,公司是以盈利为目标的(只有赚钱了才能开始考虑社会使命),产品运营是商业目标导向,所以设计一定是服务于产品和运营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是支撑和服务角色(至少在你的公司设计价值没有商业化验证的情况下就是如此),这是无法撼动的事实,所以请大家摆正姿态。当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中,你的设计影响到产品原有的初衷了,或者当你的团队专业性没有的到充分的验证的前提下,在体验设计意见上和需求方出现分歧的时候,请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肩上有收入压力,高谈阔论聊情怀的岗位永远无法想象承担公司现金流压力的业务一线岗位的内心状态。你和产品、运营、品牌之间不存在信息和认知盲区,只有职责和分工差异。在不断强化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和你的需求部门建立良好的日常沟通习惯和通道,在充分了解产品、运营基本业务知识,并保持信息的绝对对称的基础上,从需求视角和用户视角相结合去落地你的工作,要是你的设计还做不好,需求方还对你不满意,那就真的是见了鬼了,毕竟体验设计不是需要灵感才华的艺术设计。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在我刚加入目前所服务的公司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较大的难题——因为公司业务飞速发展,且正处在即将上市的前夕,公司业务定位全球客户,但是目前的web端和移动端平台官网比较陈旧,无论在品质上还是在行业契合度上,抑或是用户体验细节上都有很大的欠账、而且在之前已经经历乙方设计公司、公司内部设计团队多伦改版,都不能达到公司的要求,大家非常受挫,都避而远之。我接手以后仔细研究了以往的所有方案,详细了解了项目前期规划的工作细节,发现其实有个共同的问题:单从“设计”专业层面,其实已经达到专业水准,而且所负责的设计团队非常自信的认为自己的设计方案是专业的,但似乎每一个方案都是他们自己的专业视角,惟独没有沟通对齐老板、品牌、产品、运营、销售、客户的整合视角,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阻力巨大的,此处不赘述。重新内外部调研和沟通上层需求和意见之后,两个月内提前成功完成了平台改版。对于结果评估,公司上层只说了一句:“我们现在的平台官网体验设计是整个sass和大数据行业最专业的,没有之一”。这里我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体验设计不是设计视角,是全局综合视角,体验设计承担的责任越大,你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执行力就要越强,不然你寸步难行。最后补充一点,要充分尊重和考虑老板的意志,以前遇到过一些设计师说自己老板是暴发户,很土不懂设计,其实你应该思考的是你自己是不是管窥蠡测了,他可能审美不如你,但对全局的感知,以你的那点世界观是完全无法理解的。设计不完全是审美,审美真的只是价值的凤毛菱角。3. 跳出产品和界面之外,外围场景设计可能是目前体验设计的主战场2018年6月份,因为公司精准营销业务的迅猛发展,我接手了一个新的团队——效果广告团队,后来又组建了短视频团队,这段经历刷新了我对体验设计的全新认知。上文说过,互联网行业的凛冬已至,而且短期无回暖之意。但用户流量作为行业的供血系统,全行业对新用户争夺和流量运营变现上似乎是目前的主旋律,还是遵循上面的体验设计策略是产品、运营策略的延伸。行业变天了,设计能力和聚焦也跟着迭代,精准营销业务其实就是外围战场的流量营销落地,我们的团队从开始以品牌、视觉、创意、满足广告数量的传统价值定位逐步向点击、激活、消耗等运营指标量化结果定位转变,我们的设计师从开始只会PSD机械出图逐步开始向数据分析和图表整理、广告素材测试模型的设计、前端转化数据和创意的关联分析,流量转化落地页视觉交互测试落地和优化迭代,从前端广告测试结论反哺和完善定向精准营销算法模型,这些巨大的转变是我在前公司带效果广告团队从来没有想过的。2018年8月份,用户体验中心组建了短视频团队,这是对我一次更大的冲击,所谓抖音一分钟,人间已十年,短视频作为一种现象级产品和媒体渠道,消耗了用户很大一部分的碎片时间,哪里有流量哪里就是战场。尽管我们的团队不健壮,但是短短四个月时间,从公司整个营销渠道配比上来看,由原来的传统信息流广告为主,快速出现倒挂,年底转为以短视频广告为主,而且成本比传统信息流低一倍以上,消耗比传统信息流高出一倍多。体验设计的本质是沟通与链接,短视频的脚本策划从前(三秒抓住眼球)中(引入包袱)后(无缝植入商业)的结构设计来看,它就是一种体验设计表现形式之一。4. 想完美落地设计,还需跨部门盘活或调动公司的全局资源为设计提供支持传统的科班设计师在沟通和资源获取能力方面确实是存在短板,这是原有职业天性决定的,但这并不是不去改变的理由,停留在舒适区就是在放弃自己进化的可能,还是从故事开始讲起:公司有一款达到给行业榜样级的优秀的数据产品叫iapp(至少体验上是如此),和一个全权参与此项目的优秀设计师,因为起初大数据体验设计对我们这个全新团队来说确实会有些不知所措,需要大量的学习和资源支持,从2年前开始接手此项目到现在成为不折不扣的数据产品体验设计专家,这位设计师怎么做的呢?对复杂分析决策类场景下的数据可视化的了解不够,他下班花大量的时间和数据中心的同事泡在一起,用自己反复设计的可视化模型demo测试他们的可用性,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客户行业知识和数据算法知识,数据体验设计的落地非常依赖前端开发资源,该设计师每天和最优秀的前端设计师一起吃饭聊天,软磨硬泡把他“骗”到自己的项目中,并建立了非常坚实的朋友关系。以至于最后到了什么程度呢?只要有任何新想法,就能说服这位优秀的前端gg兴趣盎然的跟他一起研究可行性;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呢?想把设计做好,除了想法+技能之外,中间还隔着交互、UI、前端开发一系列环节,他们才是重要的落地实现的人,而我们只是那个设计提出和推动的人,不要以为一个人呕心沥血把设计方案做好就是到了价值彼岸了,就心中释怀可以按时下班,一个设计师需要具备的外围能力几乎是没有止境的;5. 如果想打破设计价值界定模糊的魔咒,请尝试自己构建价值的数据闭环吧相信我们很大一部分执行层的设计师或刚入职场的设计师们,其实还是以需求实现部门自居,与世无争、来活儿就干、干完就玩、不会多想、绝不多干,或者说以放飞设计师自我个性化精神世界来标榜,不希望自己的个人时间受到到世俗(工作琐事)的影响,只想做自己认为的纯粹的东西。我只想说,在现在这个高度协作和共生互联的商业社会里,你逃不开这套价值体系里,已经没有所谓的净土了、除非你去深山修仙。无论现在业内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度如何的强化,但体验设计价值在商业价值中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还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其根本原因还是主动性不强、处于执行环节,价值无法量化导致的,该怎么办呢?彻底解决很难,但部分解决,并提升影响力、获得定性认可还是有技可施的,方法如下:剥离变量验证并量化价值自己构建价值的数据闭环系统剥离变量验证并量化价值在产品的功能建设阶段和快速成长期,体验设计的价值是配合产品做好一切的功能建设、产品优化和反复验证,你的价值就是产品价值,不可分割,这就是我们的天职。但当产品进入稳定期或业务扩展瓶颈期的时候,这时候产品经理正受困于产品新的增长点,有一定的空窗期。那么我们离开产品需求就真的做不了事情了?不,现在开发资源也可能有一定的档期了,我们完全可以争取到产品负责人的充分认同的情况下,在现有的产品框架体系内,天马行空地做体验需求探索和创新并反复测试,只要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不犯规。这时候所产生的一切客户价值和数据增长,都会毫无疑问的体现在你体验设计师的贡献上,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剥离各种影响变量。(注:正常业务状态下并不鼓励大家刻意如此,因为并不利于项目的向心力,这里表达的只是特定情况下的一种结果表现而已…)自己构建价值的数据闭环系统重点来了,这是一项难度更大,专业跨界更广的方法,但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量化价值的数据闭环目的并非简单的呈现价值来邀功,而是让自己的价值数据化、资源化,让能力资产化、规模化,什么意思呢?讲个故事吧:2018年9月份,在我刚接手精准营销广告组之后的两个多月的时候,我的leader突然找到我,说接下来希望效果广告组能持续性管理好自己的数据效果,希望设计师能主动对结果设计,而不是被动对专业设计,但那时候的团队确实就是科班“专业”视觉设计,接下来在我的规划中需要做三件事情:重新变革内部绩效考核体系,把过去所以评定标准全部推翻,换用适合设计价值标准的数据结果考核,并宣讲对齐;从团队中抽出和培养一部分有结果设计意识的设计师承担“专业”之外的更全能的工作;此两处不赘述,重点是第三件——设计开发效果广告数据统计分析的管理平台,这是公司第一个专门为用户体验团队开发的数据统计分析和管理类工具,需求要部门自己来出、自己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并没有相关资源配置)、自己推进项目设计开发、自己做可用性测试、自己使用。但在当时看来,这个系统所承载的期望并非只是管理好效果数据做绩效考核的工具。在我们的规划中,是要构建一套效果广告创意的能力进化+素材和数据沉淀+ai算法自动化生成广告(不是简单的配图工具,而是高于行业数据效果平均水平的广告创意)+再投放再进化的业务小生态,进而反哺精准营销系统的定向投放算法模型……6. 你需要有经营思维和成本意识体验设计团队的组建和培养一样需要量化成本,在不影响业务增长需求的前提下,你给公司或业务线省了多少成本,其实就是相当于赚了多少钱,特别是在现在整体经济环境比较差的情况下。需要用专业设计机构(公司)的成本管理和经营的思维,比如:现有的价值确定性团队,你对他们的价值输出的成本投入产出的算式是怎么样的?对非确定性预期未来型团队,你对他们创造价值的预期承诺是怎样的?算式又是怎样的?而不是依附于公司或业务的一笔人力资源的糊涂账。这么说太抽象,还是讲个故事吧:2019年8月份,公司短视频抖音团队刚成立,什么都没有,但是精准营销广告事业线的客户迫切的需求就在那里,公司作为采购广告资源代理投放的业务形态决定了利润空间也就摆在那里,公司没有演员模特、没有拍摄场地、没有道具、主创团队人力不足、没有广告效果数据分析师、经验欠缺。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有两个常规选择:自己招聘并培养演员模特、搭建自己的摄影棚、采购道具;找第三方经纪公司或MCN、租用第三方影棚和道具;这是不考虑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常规思路(反正是公司的钱),当时没有第三个选项,这让整个团队当时特别焦虑。后来,我们综合评估了所有的短视屏信息流广告投放的用户场景下的创作形式,在创作技术专业性和实际效果的关联度上,并不是像传统广告大片一样对硬件投入需要这么高,其实都是相对接地气的创作形式转化效果会更好。所以我们最后决定,在快速试错阶段我们尽量控制成本。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经过和同行接触和内部脑爆加综合成本测算,最后启动了演员模特内部招募计划(因为公司有近千人规模)+校园实习生招募计划(实习期仨月,可以满足模特资源活水流动)+场景道具内部员工赞助的奖励制度。大家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需要强大执行力的运作模式——因为频繁的串联搞事情,曾经一度,短视频团队成为整个公司大家最为熟知的团队。那么到这里你肯定会问,最后你们给公司省了多少钱呢?我给一个大概的成本对比概念吧,我们每一条符合投放数据要求的短视频创意,平均成本为150-200之间呢,而外部机构相同质量一条成本是600-800之间,而且哭诉赚不到钱。。七、如何让你的设计思维在业务体系内传递并影响全公司如果你希望自己或团队的价值和影响力最大化,那么你的专业价值观和公司价值观必须保持绝对对齐。1. 有个能力相对全面的体验设计leader划重点,是需要一个综合能力相对全面的leader,带偏了就适得其反了。为什么一定需要这么一个角色呢?其实应该不用过分赘述,世间万物需要一种平衡(制衡),任何向极端严重倾斜的存在状态,要么必将死亡,要么在快速奔向死亡的路上。设计是一个专业技能岗位,产品、运营、品牌、研发等不是代表不了用户体验设计的全部,因为人的无意识专业价值偏见很难做到管理上的价值平衡,毕竟像微信这种有用户体验情结、主张利益延迟的公司其实并不多。leader所扮演的角色除了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支持、质量把关、人才培养之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办法构建企业内部体验价值体系,保持多方价值视角的平衡。通俗的例子就是:在需求评审过程中,有相对强大的专业意见作为底线支撑,而非用户体验价值被无限阉割,是一种专业权威存在。但leader需要学习能力要更强,因为先需要身先士卒,给责任设计师、主设、业务线设计负责人打样,言传身教,把他们顺利的送到一线业务部门能独当一面,在每天的工作中把体验设计价值和认同感传递到每一个业务细节,具体怎么做看上文吧。2. 从细小的局部验证价值如果公司暂时没有用户体验文化,请先放下那些高端的理论体系和官方套路,从细小的局部开始验证价值,赢得认可,不行就辞职换个平台。很多设计leader或有价值追求的设计师会抱怨,公司对用户体验价值不重视,导致做的事情太基础,评价体系太单一、太初级,郁郁不得志,然后选择离职。其实我们要用发展和成长的思维去看待这个问题,学习和吸取知识并不是最难的,他只是一个输入和消化吸收的过程。要在一个设计思维的荒漠从零开始,走从量变到质变的价值成长之路,去一点一滴改变现状的事情,才是在磨练我们的高纬能力,在一个由前人创建的既定规则和标准体系中去按模式输出专业价值,固然更纯粹,但离开这种成熟平台后你将何以为继,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不纯粹,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到底该怎么去做呢?还是从故事讲起:2017年6月19日,我进入现在的平台,入职第一天,我的leader跟我说:“你过来之后先要帮我去解决一些问题,但在这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无法预料的阻力,甚至傲慢和偏见,你都需要去克服,因为我不懂设计,你依赖我也没用。为了好理解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你好有心理预期,以前就连我们的老板在跟我聊设计师的时候经常会说:“就是那个美工……”说到这里我心里先是蹦出一万个“你个大屁眼子”,并会心地点了点头。从那之后开始,我把自己的预期先统统都调到了零,所谓的专业高大上的理论体系和体验模型全特么先放一边,带着设计团队从每一个需求细节打磨开始赢得产品和关联部门的信任,用一点一滴实际的改善来为团队价值积攒专业认同和影响力。如果优质资源和精力没有办法覆盖到所有项目,就从最容易协作的项目中做优秀案例,形成质量悬殊对比和良好的客户口碑,让需求部门主动来找我们寻求支持……凭心而论,其实这不难吧?因为有悬殊对比,所以整个过程很容易形成公司范围内的良好口碑,这种影响力的获取是低成本高收益的,能为以后的工作的顺畅度和大家支持力度积累影响力资本。以上的案例其实并不是建议大家忠贞不渝、不嫁二夫,重复着低附加值的工作跟平台死磕到底。还是类似上面基于职业经营思维和成本观点,如果经过上面这么多努力还是收效甚微,那么意味着这个平台本身的土壤就不利于滋养用户体验文化,如果你有更高的价值追求的话,那还等什么呢?赶紧拧包走人换个平台吧;3. 主动做有价值的事去主动发掘有价值的项目或事情做,并敢于承诺+兑现,勇敢自信的人总能获取更多的机会和关注。在我们的绩效考核SABCD几个等级中,根据最高等级S评定标准“实际绩效明显超出预期,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出色的成绩,表现优异”来看,你的绩效想要达到S,以用户体验设计这种支撑服务的价值定位,如果你仅限于在日常项目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几乎不太可能到最高绩效等级,因为项目中还有价值权重排序呢。你没有机会拿到S,又怎么能受到公司决策层的重视并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支持呢?优秀的设计师永远都会有“越界”思维和主动发掘价值需求点的自驱力。举个例子:如果你发现你80%的工作都是支持业务线的项目需求,那么你还有20%的精力,这时候我们不要把体验设计的服务半径局限在产品内,我们可以用自身的能力去梳理公司现有的线上线下服务全流程,看是否有可优化空间。比如销售环节,因为很多情况下都是电销前行,在销售初次和客户建立线上意向的时候,看体验设计能否去赋能销售前置部分服务体验。比如专门定制化更加专业又通俗易懂的业务介绍PPT。比如用精美且友好一分钟的短视频告诉客户我们的产品原理和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比如给销售设计定制版的专业产品演示demo,呈现更真实完美的产品形态等,是否比丢给客户一堆文字说明书更有利于建立高意向呢?当然,这只是假设,是一种体验设计思维的思考视角……4. 多分享多做公司内部专业分享,不要低估了知识积累和口碑影响力的复利价值。一个部门的管理需要有经营思维,当然个体的管理同样要有经营思维,你需要今天思考和规划明天的事情。以前听过一个说法,你把一帮人带成了团队还是带成了团伙,唯一的区别就是:团队是要持续进步,形成长期稳固复利价值,团伙只需要“打家劫舍”,满足短期松散的当下需求就行,你的成绩虽然看似只是过去式,明天还是需要面临各种不确定性,但你积累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碑影响力会给你赚取更多复利价值,它可能会是公司给予的资源支持,也可能会是合作部门对你的一种信任,还可能会是下一份更好的工作机会,甚至创业单干的契机;无论是部门内、公司内、行业外围环境,请多走出来,多参与多分享,其实不用过分神化知识分享者的专业光环,你把它理解成为观点切磋和知识交换就行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都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工作环境中做着独一无二的事情。还有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的认知视角和观点也是独一无二,因为分享整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梳理和巩固的过程,所以请相信,只要你用心工作、认真思考,仔细总结,你的分享就有价值。5. 有个支持和认同体验价值预期的leader或老板最后,你还得有一个支持和认同体验价值预期的leader或老板,至少愿意给你们一试的机会。在你和你的leader/或老板建立雇佣关系的初期,首先必须形成长期价值认同,没有这个前提你的价值纵深其实是很容易见底的,因为可能你们当时只是满足双方的一种临时需求,只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的,问题解决了,自然价值就没有了。比如,如果你的leader和老板是从战略上高度认同了这个观点:在产品和技术迈过快速增长期后步入同质化阶段,大家能提供的刚性服务能力都差不多,没有绝对可比性,。接下来必须长期从体验服务或产品增值部分的提升来形成竞争力,那么用户体验价值未来肯定是可预期的,一旦形成这种长期价值认同,你会发现你们之间的协作会非常默契,双方在长期的工作配合中会形成一种不断放大的增强回路。因为用户体验团队处在支撑服务端,非业务一线,你很难了解公司发展和未来规划的全貌。所以除了日常的工作和结果汇报外,你至少每两个月要和你的leader/老板进行一次深入的沟通,对齐公司业务状况和战略侧重的调整——因为从成本角度和价值最大化角度,你的资源配置和你个人的精力投入需要base在价值最大的事情上。感谢我目前的leader,他是我的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多能给体验设计团队这么大支持和认可的领导,尽管团队还是有诸多的不完美,但能在点滴成长中一路前行已是万幸,再继续发散下去就真的写不完了,这是我三年以来第一篇万字万,感谢您有耐性读到这里,最后强行草率地总结一下:行业风云变幻,用户体验设计之路只会更加艰辛,我们正被时代的巨浪裹挟着前行,每一种岗位每一个职业都在面临着频繁的重新定义,如果你如文中所述,已尽人事,不妨静待天命吧,福生无量天尊!!本文由 @咕咕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