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医生也出“订阅”服务了,149美元每月光亮

医生也出“订阅”服务了,149美元每月

一家健康初创公司Forward正在打造一个诊所界的“Apple Store”。去看医生却发现自己置身苹果商店:简洁的设计,充满现代感的白木家具,桌上各式奇特的电子设备触摸屏,再辅以花哨的健身器械。这正是人们在旧金山医疗健康公司Forward的线下医疗诊所的体验。Forward提供各种服务:缓解高胆固醇、子宫癌检查和接种海外旅行前的疫苗,还包括可以在现场进行的快速血液测试分析。通过可穿戴的电子医疗设备和Forward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Forward收集了客户大量的健康数据。诊所内有一个药房,这个药房不仅可以开药还给病人开可穿戴设备的处方。据悉,Forward开出的第一轮药物都是免费的,但是之后的消费不接受健康保险。Forward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安德里安·昂恩(Adrian Aoun)说,他想要改变病人看医生的方式。大多数人只是在自己生病时预约医生,每年可能只见医生一到两次。他认为人们应该更频繁地关注身体健康。由此他想到了硅谷风格的“特约治疗”概念,推出每月149美元的看病“订阅”服务。拥有硅谷背景,那么Forward青睐科技就毋庸置疑了。你的Forward医生可能会给你开一个无线血压测量计的袖口,该应用程序会定期提醒你量血压。你可以通过应用程序和医生聊天,甚至通过你的活动跟踪器,所有收集的数据被传输给你的医生。它的软件会持续监控你的健康数据,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你的医生也能最快找到治疗方法。亲身感受Forward线下诊所的体验到底如何呢?刚进入等候室就被里面的各种细节所吸引,嵌入式温控灯具、木质纹理的家具、极富设计感的椅子,舒缓的背景音乐和精心摆放的玻璃瓶。房间的中心放着一个大玻璃柜,里面摆满了一系列的可穿戴医疗设备。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那闪闪发光的身体扫描仪。站在扫描仪的平台上,只需将两根手指插入并排的传感器,就可以计算出的测试者的身高、体重、体温、脉搏和血氧水平。这些数据会发送到Forward的软件上,你和你的医生可以在智能手机上立刻看到它。图为Forward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界面,患者可以轻松查看个人检查信息,和医生通过app交流。在诊断室中,Forward诊所的医生给大家展示了触摸屏的神奇之处。点击“运动和饮食”和“药物”栏,病人的血压、服过的药物之类的信息就全都显示出来了。她在测试者的胸口上放了一个无线听诊器,心跳的节奏就立刻弹出在面前的屏幕上。Forward的诊断室是时尚而现代的,每一面墙上有一个大的触摸屏,医生用来检查汇报病人的信息。昂恩说,目前有数百人使用Forward,其中大部分是能够负担得起这种预防保健的人(该公司同时正在给一些无力支付费用的人免费试用的机会)。对于资金不富裕的人,还是得慎重考虑Forward。因为在常规健康保险基础之上,Forward仍需要你每月定期支付额外订阅费。还有外科手术和专家诊断等,Forward都不是免费提供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和健康管理副教授Mitesh Patel提道:“为了让这个新概念真正影响人群的健康,我们必须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得起这项服务才行。”

虎之剑

生命之约,大爱传递

“入土为安”,是大多数中国人尊重逝者的一种传统观念,而如今“遗体捐献”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人们开始愿意将自己过世后的器官乃至于身体用于医疗救助和医学研究,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死亡”不再是禁忌,而是“奉献”。对社会来说,遗体捐献对医疗卫生事业有极大的意义,医学研究需要大量的遗体来源。对个人来说,遗体捐献是遵从自然崇尚科学的体现,是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什么是遗体捐献?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其遗体捐献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教学、研究的行为。通常情况下,死亡后24小时之内可以进行遗体的捐献和利用。遗体捐献秉持着“无偿、自愿”的原则是“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崇高体现荆门市红十字会我们需要知道,当生命不可挽回时,让部分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将我们生命的句号改写成他人生命的省略号。为此我们倡导,广大市民摒弃传统观念,加入到遗体捐献者的行列,用我们的义举,表达对生命的敬意。荆门市红十字会是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的登记机构。自愿捐献其人体器官(遗体)的公民,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以书面形式表示捐献意愿,并办理捐献登记。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志愿登记方式:↓↓↓↓1. 荆门市红十字会电话:0724—2379726地址:龙泉街道金虾路60号2. 荆门市红十字遗体捐献接收站电话:13797892207地址:象山大道33号关注荆门阅读量最高的微信号最新通告!通告!微信改版啦微信公众号推送规则改变订阅号的推送时间也不按时间推送如果大家喜欢荆门晚报想每天更快地看到荆门热点、荆门事件社会资讯、吃喝玩乐等请给我一颗小星星★按下方步骤操作,就可以啦本文为信息推广主编/张义 编辑/慧慧【来源:荆门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泛而若辞

导师给我推荐的几个科研公众号(列表)

初入高分子行业,对此一无所知别担心,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公众号“高分子科学前沿”除了及时专业的资讯和文章外,还有社群、找项目、找导师、找……高分子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了解最新学术进展、工业进展、技术交流、信息发布化学加化学加,中国著名互联网品牌之一。关注化学加,看到不一样的化学,这里有你有我有大家,20多万人已关注。化学加主要涉及化学化工、医药日化、科技科普教育领域,从这里您可以看到有趣的化学实验,生动的科普故事,化学名家名企的成长经历,最前沿的学术科研进展,最新的产业新闻及商业机会等。化学加网-CAS查询数据库已收入四千多万种化学品,一亿多条数据,包含众多常规品种的供应商联系方式,可在线直接询价、购买。化学加网还提供难题悬赏,定制合成,技术供需,专业人才招聘等功能。放弃关注,您忽视的除了化学,还包括加!植物学最前沿“植物科学最前沿”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植物科学最前沿的研究进展,还可以共享获得更多的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及软件,还可以加入我们的学术交流群,20多个学术交流群,总有一个适合你。募格科聘“募格科聘”是中科院旗下基金投资、立足科研科技领域的专业求职招聘公号,除了专业的资讯和求职干货外,这里有你最需要的职位,均由工作人员精挑细选,仔细核实,遍布企业、研究所和高校,随你挑选。还有不定期免费就业课程等你来领。关注回复数字 1,可获取《面试攻略集锦:助你斩获心仪Offer》PPT和免费课 重听机会;关注回复数字 3,可获取《硕博士就业分析与建议》PPT和免费课重听机会;关注回复数字 6,可获取《硕博毕业答辩指南》PPT和免费课重听机会;关注回复s1,可获取《110份精美简历模板》。医学硕博会“医学硕博会ID:shuobohui”传递最新医学资讯,助力医学考研、考博,分享科研心得,结交良师益友!关注医学硕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关注回复“干货”二字可立即免费获取Meta分析全集及SCI论文辅导视频。经管之家经管之家公众号,依托国内最大的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类的在线教育和咨询社区,涵盖经济热点、楼市动向、社会百态及各类学习资源等广泛话题,是百万用户的顶级经济-管理圈子!经管之家公众号每日定时推送,内容讲究品质、深入浅出、汇聚百家之长,以最地道的方式和您说经济、聊学术、谈热点。关注经管之家,或许不会让您马上成为金融大家,但是一定会给您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活力!硕博就业出国他们50万招硕士、100万招博士,只是你没看到。我们向您推荐我们的高薪就业机会监控号:硕博就业出国。这个号的主要功能是:1、监控50万以上硕博高薪职位2、监控硕博职场生态行情变化3、精选适合硕博生的出国机会梅斯医学梅斯医学(MedSci),全球高精尖医学人才聚集地,在这里你可以获取最新、最精彩的资讯。热门研究?辛辣时评?专业知识?你想要的,我们全都有!一站式资讯平台,带你探遍医学最前沿。生物谷如果你是一名科研学霸,如果科学、实用、权威是你秉持的学术理念,那么,生物谷的专业型学术风格一定与你心灵契合。深耕于生物医药领域17年,全面、创新、深入共享全球生物医药科研资讯与行业干货,曾数度被用户点评为学术界公众号的一股清流。学术公开课学术公开课服务数百万硕博生和科研工作者,内容丰富,包括前沿的科研资讯、优质的科研学习课程、劲爆硕博就业信息等等,只要你需要的,我们都会努力提供服务,帮助你变身科研达人,快快关注我们吧!群学书院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旨在推广全民阅读事业,普及人文社会科学新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创造建康社会。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公益沙龙、海外游学、文化参访。2017年获第三届华文领读者大奖。INature“iNature”,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团队打造。资深科学传播团队,为您提供前沿、实用的科研资讯服务。中国生物技术网专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进展,每日精选全球前沿、热点资讯,致力打造集学术研讨、经验交流与共同进步为一体的媒体平台。——我全都关注了,你呢~

莫妮卡

学术出版,开放获取会终结付费阅读吗?

近年来,要求论文出版开放获取的声音越来越大,各种知名出版商和科研机构联合推出多种开放获取方式。今年1月,此前宣言“冲击”学术出版的开放获取S计划开始强制执行,未来开放获取会成为主流吗?其发展阻碍又在何处?在疫情环境下,新冠相关论文全部开放,学术出版正在发生改变。撰文丨小叶近年来,学术出版付费阅读问题争议不断。2018年,一些欧洲基金会和科研资助组织联合,向世界宣布了他们的学术出版计划:由他们资助的科学家一旦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该文章就要立刻成为开放获取文献,免费供他人阅读。该计划也被称为S计划(Plan S),计划组织者被称作S联盟(Coalition S),由17所研究机构和6家基金会组成,包括惠康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等知名机构。其中S代表“shock”,意在“冲击”当前学术出版环境。新计划目的打破期刊出版商数十年来垄断的出版规则:科学家免费在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而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各类机构需要支付订阅费用,才能让自家研究员阅读这堵“付费墙”后的文章;同时,期刊订阅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21年1月起,参与S计划开始强制实施。这场打破“付费墙”的运动,也就是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实际上在20多年前已开始,但直到近几年才取得了一定突破。开放获取发展历程大事记开放获取,指免费、无限制地获取在线学术文献。早在1991年,如今著名的预印本网站arXiv开放了服务器,将尚未通过同行评审的物理学和计算机等领域内论文存入,供读者免费获取。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老牌期刊《临床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1996年成为第一本可在线免费阅读的生物医学期刊。随后几年,包括《英国医学杂志》(BMJ)在内的一些著名期刊也加入在线获取;2000年,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 BMC)出版集团成为全世界首家支持开放获取的出版商,开始发行各类生物医学领域的同行评审期刊,它们成为了开放获取刊物先驱。2001年12月初,支持开放获取的组织开放获取协会(Open Society Foundations)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了一场小型会议,来自科研机构和赞助组织的16名与会者从各方立场出发,探讨让各学科领域研究论文通过互联网实现免费获取的有效策略。最终于2002年2月提出了第一份国际声明——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以下简称布达佩斯计划),呼吁全球科学及学术社群参与支持。截至目前,总共有976家机构和6141位个人在声明书上签名。。布达佩斯计划首次明确定义了开放获取文献规则,并对于再版、发布等版权使用,制定了唯一限制规则:作者有权掌控作品的完整性,且须被正确引用。[1]2003年,《柏林宣言:开放获取科学与人文学知识》(Berlin Declaration on Open Access to Knowledge in the Sciences and Humanities)扩充了布达佩斯计划的内容,呼吁将科学发现和数据保存在免费的公共数据库中。同年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系列开放获取期刊启动。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加入到支持开放获取的行列。但是,因为传统学术出版行业持续提高订阅费用,开放获取实际上并没有改善学术出版环境。2012年,学术出版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遭到抵制,超过2600名科学家联合声明拒绝给他们旗下的期刊投稿或者审稿,部分原因是因为爱思唯尔反对美国国立卫生院的绿色开放获取要求。2013年,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要求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科学家在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后的12个月内,将论文设置为开放获取。2019年,另一学术出版巨头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和德国学术机构签署了史上最大的“变革性协议”(transformative agreement),其中包括允许德国研究机构的作者无需支付文章费用,在公司旗下期刊上发表开放获取文章。“变革性协议”囊括一切旨在将出版费用从订阅费转换为开放获取版面费的协议,S计划为加速开放进程,将这一概念置于机构与出版商商业合作谈判的前沿。[2]2021年1月,约翰威立父子公司(Wiley & Sons Inc.)收购开放获取出版机构Hindawi;施普林格·自然则承诺所有作者向《自然》及32本《自然》原创研究系列期刊投稿时,都能以金色开放获取形式发表,但需支付版面费。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于1月15日正式宣布,将向接受开放获取组织资助的研究者免费提供开放获取发表途径。[3]五花八门的开放获取模式时至今日,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原本坚实的“付费墙”逐渐出现条条缝隙。各大学术出版商纷纷发行自家的开放获取期刊。与此同时,前文也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开放获取规则和付费条件。首先是金色开放(Gold open access)获取,也称为完全开放获取,允许研究人员的文章最终版本在出版后,所有人能立刻免费并永久访问。该方式清除了大多数权限障碍,而且为作者保留了文章版权。金色开放获取文章可以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期刊上,也可以发表在混合期刊(即带有开放获取选项的订阅期刊)上。出版商为了弥补金色开放获取造成的收入损失和成本投入,他们遂向投稿方收取出版费用(APC版面费)。根据2020年来自比勒菲尔德大学(Bielefeld University)开放获取研究学者Nina Schnfelder的研究,近几年,在与出版商讨价还价之后,这笔版面费的中位数为2600美元。[4]有些期刊的收费很高,例如《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Global Health),其版面费高达5000美元;自然研究(Nature Research)家族开出了9500欧元(约11500美元)的上限;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给自家旗舰期刊《细胞》(Cell)制定了9900美元的版面费。面对居高不下的版面费,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与出版商继续谈判,争取一次性支付一笔开放获取版面费,既让自家研究人员出版开放获取文章,同时也能阅读订阅型文章,即“变革性协议”。从2015年起,类似“变革性协议”的约定协议不断出现。据统计,直到2020年,数量达到137份,而前文提到的“2019年变革性协议”则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尽管如此,根据ESAC变革协议登记(ESAC Transformative Agreement Registry)的数据,这些协议只涵盖了全球3%的论文数量。第二类是绿色开放(Green open access)获取,又称自存档(self-archiving)。无论期刊用何种订阅方式,身为作者的研究人员不需要支付版面费,即可发表开放获取论文。同时,作者也可把文章存入可免费获取的数据库(比如PubMed)。然而,出版商会给这类文章设立6至12个月,甚至24个月的“禁发期(embargo period)”,换言之,对于发表的付费墙模式文章,作者需要等待至少半年后,才能将经过同行评审的最终版本论文保存至在线数据库。这一条也正是S计划强烈反对的,他们要求文章出版后立刻成为开放获取文章。于是,包括《科学》系列在内的不少出版商提出了折中方案:期刊允许作者可以立刻将经过同行评审,接近最终版本的文稿保存在在线数据库中。例如,爱思唯尔就在官网上明确表示,论文一经期刊接收,作者可以立刻在自己个人网站、博客、arXiv或RePEc,学院内部在线文库、以及和爱思唯尔签署合作协议的网站上发表文稿,但仅限私人学术交流目的。而禁发期过后,文稿还可以发表在非盈利公共平台或者与爱思唯尔签署协议的商业平台上[5]。S计划接受了这种开放获取形式,但同时加了一条规则——上述非最终版本的文稿会获得免费传播的许可。这一规则引发了争议,出版商无疑会担心免费阅读的广泛传播损害了他们的订阅收入。除了金色和绿色开放获取之外,还有青铜获取(Bronze)和混合期刊(Hybrid)。前者是指论文能够在出版商网站上免费阅读,但文章没有开放获取许可,出版商之后有权将文章放入“付费墙”内。而混合期刊,顾名思义,金色获取和订阅型文章并存。在支付模式方面,愿意投稿金色获取的作者需要支付版面费,而对于阅读付费墙后的文章,个人读者、学校图书馆、机构等则需要支付订阅费。因此,混合期刊可视作从订阅型转变为开放获取型的过渡期刊,但也有声音对出版商这种“双重收费”模式提出异议。从1991年至2019年各类获取模式文章的数量变化示意图丨图源:Science aaas开放获取的优势与难题对科研人员来说,开放获取能给他们带来不少益处,最主要的优势便是论文影响力。有研究表示,与付费墙论文相比,开放获取论文的引用量是前者的三倍。开放获取论文在专业领域内的下载和在线阅读量方面都更有影响力,这些论文还会更多出现在社交媒体、新闻和政策性文件中,因此在近些年兴起追踪科研动态指数的替代计量得分(Altmetric score)也有优势。2020年11月,施普林格·自然及其合作伙伴曾展开过一项调查,根据6000名网站访问者的调查结果,意外发现28%的访问者属于普通用户,包括患者、教师、律师等。另外15%的访问者在工业或者医学领域工作,因工作需要而阅读相关文献,显然开放获取对这些非专业读者更友好。而对于研究机构、大学内的专业读者来说,开放获取也能让他们更快地读到学校没有订阅的期刊。但这里也可能存在统计陷阱,作者会把他们最好的论文设为OA,所以OA的优势取决于统计标准。通过统计学方法,一项研究[6]分析了超过20万篇生态学和其他领域的论文,研究发现,新发表的论文通常在一开始获得大量引用,随后呈减少趋势;而开放获取论文的引用优势只适用于高质量论文,即文章发表后,并成为开放获取之前的两年内已经积累了一定引用量。而那些非著名期刊上的文章可能会更无人问津。去年新冠疫情来袭,为了科学抗疫,各大学术出版商决定将所有涉及新冠疫情的研究论文都设定为开放获取,让全球科学家及时共享科学成果,从而有力地加速了疫情相关病毒学、医学、免疫学、公共卫生等研究成果的出现和突破。尽管存在诸多优势,期刊开放获取论文面临最大的障碍仍然要数庞大的出版费问题。研究人员在哪里工作,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能够申请到的经费以支付版面费。根据施普林格·自然的调查,很多欧洲的研究机构会使用专门的内部资金,帮助自家作者支付发表在混合期刊上50%的文章版面费,但在其他地区,这个数字下降到了25%。除此之外,欧洲地区的作者还会得到其他基金会等组织的赞助,甚至自掏腰包,不过这类论文只占全部论文的1%,而其他国家的自费论文占比要达到16%。另一方面,版面费金额过高,前文提到的9500欧元的费用就让不少科学家愤愤不平。领导布鲁诺凯斯勒基金会下网络科学实验室的负责人Manlio De Domenico表示,他的10人实验室一年总共只有8000欧元的版面费,但“这笔钱本来可以发挥更好的用途,例如支付博士生的工资、学术会议差旅费等。”如果学术出版要彻底转向开放获取模式,那势必推动头部出版商们将出版费一涨再涨,到底由谁来承担这笔费用仍是个问题。学术出版商向研究机构提出了“变革性协议”作为解决方案,这让他们在制定预算时要好好算一笔账——出版商需要订阅费,而机构希望研究人员能够免费阅读论文。以美国为例,对于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和机构,期刊订阅费预算根本赶不上日益增长的开放获取出版费用。甚至大学图书馆的预算还赶不上高等教育经费的通货膨胀,而新冠疫情导致的预算削减更让他们捉襟见肘。学校会申请国家基金资助,但这些资金也不会覆盖所有论文,其余的论文发表费用还是需要学校来承担,这仍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像哈佛大学这样财力雄厚的大学能借力庞大的私人基金,但对于不那么富裕的大学,情况就比较艰难。为此,S联盟试图通过增加透明度的方式,减轻价格压力。S计划要求受资助的研究一经发表,出版商要向资助方详细说明收费基本项目,包括校对、复制编辑、组织同行评审等各项服务费。联盟将会和作者、图书馆共享这些信息,从而希望能够增加价格竞争,或者至少让人们相信这里面的价格相对公平。除了费用问题以外,研究人员也并非都是开放获取的支持者。许多学者仍然优先投稿高影响力的权威期刊,因为论文发表往往和职称评级以及晋升挂钩——无论中外“唯论文”现象都存在。一项新研究还提出,开放获取可能会导致论文发表不平等问题。具体来讲,就是对于权威研究机构内声名显赫,掌握雄厚资金的研究人员来说,支付开放获取出版费并不是什么障碍。来自学术分析研究中心(Academic Analytics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分析了美国18万名学者的分布和文章发表模式,发现从2014年至2018年,84%的生物学家和66%的物理与数学专家以论文作者或者合作作者的身份,发表了至少一篇金色开放获取论文。这些作者们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教职位和联邦基金,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全美顶尖的65所研究型大学中工作。因此,在研究者看来,科学家选择付出版费不仅仅需要经济来源,还需要职位保障。[7]不同科学领域,开放获取论文发表的论文数量比例丨图源:Science aaas。完全开放获取是科研出版的未来吗?如果科研出版最后真正成为完全的开放获取,则可首先预判版面费水涨船高。许多科学家担心从此以后出版论文成为“奢侈品”,而且导致论文发表的马太效应:经费充足的研究人员可以发表更多论文,获得更多关注,影响力更高,接下来就能申请到更多经费……顶尖机构和学者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大。相反,对于囊中羞涩的“青椒(大学青年教师)”,尤其来自发展中国家,或是研究冷门领域的学者,他们的论文发表会难上加难。而对于那些目前依赖期刊订阅费而生存的小型非营利性学会来说,完全开放获取的世界会对他们关上大门,因为支付出版费模式让人们更倾向于向那些论文发表量高的期刊投稿。尽管出版商会给作者提供一些豁免条件,但显然不代表能免去所有的出版费用,控制出版费用的问题仍待解决。许多倡导开放获取的人表示,要让人们支付得起出版费,还需要彻底改变科学文化,尤其涉及职称和晋升方面,希望院校管理者不要过于看重研究人员在权威付费期刊上的论文发表情况。还有人认为经费资助方和研究机构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帮助研究人员发表开放获取论文。据统计,在美国论文出版的年收入约为100亿美元,不到全球研发支出的1%,因此,将更多收入用于学术交流对整个行业的运营至关重要,也相当合理。2018年S计划刚提出之时,被不少研究人员和出版商批评其想法过于激进,发展至今日,开放获取成为了学术出版的一个重要趋势。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d University)的Rick Anderson谨慎表示:“未来要让所有学术论文变成完全开放获取,其实并不太可能。因为每一种开放获取模式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也制造出其他问题。所以,一种较为合理,也较为理想的模式可能是更多元化的学术出版环境,即开放获取和订阅模式并存。”主要参考来源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1/new-mandate-highlights-costs-benefits-making-all-scientific-articles-free-read?utm_campaign=news_daily_2021-01-03&et_rid=315162504&et_cid=3617823参考文献[1] https://www.certifiedchinesetranslation.com/openaccess/[2] https://www.coalition-s.org/faq/what-is-a-transformative-agreement/[3]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1/01/science-journals-offer-select-authors-open-access-publishing-free[4] https://www.mitpressjournals.org/doi/full/10.1162/qss_a_00015#fn1[5] https://www.elsevier.com/about/policies/sharing[6] https://www.nber.org/papers/w28128[7] https://www.mitpressjournals.org/doi/full/10.1162/qss_a_00091

各有仪则

「医学技术类」避开风险去报考,毕业医院抢着要,创业一样收入高

大家好,我是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张雪峰老师,欢迎大家继续了解本科专业目录中的那些化生重相关专业。在化生重相关的专业里,有一类是各位考生和家长很愿意报考的专业,叫做医学技术类专业,在中国的医科大学和医学院当中,主要招收的医学大热专业像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在之后的课程里我们会重点单独讲解。 除了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以外,根据往年高考志愿填报数据,医学类专业中,报考积极性比较好的还有医学技术类专业。一、专业介绍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医学技术类专业包含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与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所涉及的治疗疾病不太一样,医学技术类专业更偏向于医学辅助,各种检验、化验等用以疾病治疗的辅助性方向,但是在医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二、就业前景首先给各位考生和家长列举一下未来就业的方向: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诊所;医疗服务行业;卫生防疫部门;生活服务行业(如:眼镜店)…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就业对口性还是很强的,并且就业面积比较广阔,非常被看好。现在不管是私立医院还是公立医院,大型三甲医院还是普通医院门诊,都有检验科室;还有就是医疗服务行业的前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体检。随着大家对健康状况的重视,体检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相关的医疗服务行业也开设了普通群众专门进行体检的体检机构。包括像我们的生活服务行业,这里主要涉及到眼视光学方向,毕业后可以自主创业,开眼镜店,或者进入连锁行业做一些相关的服务工作。所以说医学技术类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但是,在报考这类专业的时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各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即刻订阅专栏,解锁更多志愿填报技巧,以及院校和专业信息吧,解锁后你就能充分了解【医学技术类】专业的培养方向与发展前景,是否适合自己报考了,听张老师的课你会知道:医学类专业在报考时存在什么风险?看准这一点,别耽误一辈子到底要不要跨区域报考?各地区医科类好大学推荐,就业有保障订阅方法:(1)直接点击小锁,或下方的“购买专栏”按钮即可购买;(2)点击下面蓝色的“张雪峰老师”,进入账号主页,选择专栏列表,【图文】、【视频】两种形式的高考课程,任你选择!

源源不绝

「冷门生物医学工程」大热医学行业的“供给者”,全方位、多领域就业

大家好,我是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张雪峰老师,欢迎大家继续了解本科专业目录中相对冷门但十分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由“生物”、“医学”、“工程”三个词构成的一个专业,很多同学和家长都觉得这个专业名字很奇怪,而且也不清楚到底是做什么的,就导致了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该专业的报考人数较少,成为了所谓的“冷门”专业。其实,张老师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甚至可以说是又一个“万金油”专业,它与我们之前讲到的几个热门、高薪专业是重相关专业,所以说报考或者被调剂到这个专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咱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一、专业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它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科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简单讲,这个专业一方面涉及制造医疗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等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具备医学和生物知识。01:57从介绍中可以看出,这个专业在整个研究领域中是非常高精尖的,涉及到了很多专业,是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所以它的前景是非常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一定会有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二、就业前景1、医疗器械制造,(人工器官、医学材料、超声波成像技术、CT、核磁共振、ECMO体外呼吸机)。像这次疫情中,ECMO体外呼吸机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医疗器械一般是比较昂贵的,不是所有医院都有经费进行购买的。而且像ECMO的使用也非常昂贵,单天使用费用就是上万元,大多数病人很难承担得起。所有的机械设备都是在不断研发和完善的,通过研发使之更大众化、治愈率更高,在中国,这个行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而且各方面的待遇薪资也是很不错的!即刻订阅专栏,解锁更多志愿填报技巧,以及院校和专业信息吧,解锁后你就能充分了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与发展前景,是否适合自己报考了,听张老师的课你会知道:不进入医疗行业,还有这几个就业方向可选,多栖发展,不愁未来!这个专业的报考院校首选是它,国家第一、毕业做专家更要做行家。订阅方法:(1)直接点击小锁,或下方的“购买专栏”按钮即可购买;(2)点击下面蓝色的“张雪峰老师”,进入账号主页,选择专栏列表,【图文】、【视频】两种形式的高考课程,任你选择!

孰为圭璋

我们收集了一下科研圈的优质公众号(名单)

现在定位于科研服务的公众号也是越来越多了,小编最近收集了一下这个圈子里的优质量,精选出以下,推荐给大家。里面很多资讯和资源(比如科研学习、论文发表)真的很不错,看看有没有没关注的?硕博就业出国他们50万招硕士、100万招博士,只是你没看到。我们向您推荐我们的高薪就业机会监控号:硕博就业出国。这个号的主要功能是:1、监控50万以上硕博高薪职位2、监控硕博职场生态行情变化3、精选适合硕博生的出国机会中外学术情报优质的综合性学术平台,每日送上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动态、科研成果、重要观点,重要学习机会以及硕博高薪职位信息。后台回“2018”,获取拥有4800万免费论文数据库的SCI-HUB最新动态网址,和可免费下载大多数学术书籍的6个神奇网站网址;回复“高薪”,获取百万年薪硕博职位。梅斯医学梅斯医学(MedSci),全球高精尖医学人才聚集地,在这里你可以获取最新、最精彩的资讯。热门研究?辛辣时评?专业知识?你想要的,我们全都有!一站式资讯平台,带你探遍医学最前沿。生物谷如果你是一名科研学霸,如果科学、实用、权威是你秉持的学术理念,那么,生物谷的专业型学术风格一定与你心灵契合。深耕于生物医药领域17年,全面、创新、深入共享全球生物医药科研资讯与行业干货,曾数度被用户点评为学术界公众号的一股清流。学术公开课学术公开课服务数百万硕博生和科研工作者,内容丰富,包括前沿的科研资讯、优质的科研学习课程、劲爆硕博就业信息等等,只要你需要的,我们都会努力提供服务,帮助你变身科研达人,快快关注我们吧!高分子科学前沿想了解高分子领域最新进展,快关注这个公众号!初入高分子行业,对此一无所知别担心,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公众号“高分子科学前沿”除了及时专业的资讯和文章外,还有社群、找项目、找导师、找……高分子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了解最新学术进展、工业进展、技术交流、信息发布化学加化学加,中国著名互联网品牌之一。关注化学加,看到不一样的化学,这里有你有我有大家,20多万人已关注。化学加主要涉及化学化工、医药日化、科技科普教育领域,从这里您可以看到有趣的化学实验,生动的科普故事,化学名家名企的成长经历,最前沿的学术科研进展,最新的产业新闻及商业机会等。化学加网-CAS查询数据库已收入四千多万种化学品,一亿多条数据,包含众多常规品种的供应商联系方式,可在线直接询价、购买。化学加网还提供难题悬赏,定制合成,技术供需,专业人才招聘等功能。放弃关注,您忽视的除了化学,还包括加!植物学最前沿“植物科学最前沿”微信公众平台致力于分享和交流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学术成果,努力构建最专业的植物科学学术传播平台。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植物科学最前沿的研究进展,还可以共享获得更多的植物科学研究方法及软件,还可以加入我们的学术交流群,20多个学术交流群,总有一个适合你。募格科聘“募格科聘”是中科院旗下基金投资、立足科研科技领域的专业求职招聘公号,除了专业的资讯和求职干货外,这里有你最需要的职位,均由工作人员精挑细选,仔细核实,遍布企业、研究所和高校,随你挑选。还有不定期免费就业课程等你来领。关注回复数字 1,可获取《面试攻略集锦:助你斩获心仪Offer》PPT和免费课 重听机会;关注回复数字 3,可获取《硕博士就业分析与建议》PPT和免费课重听机会;关注回复数字 6,可获取《硕博毕业答辩指南》PPT和免费课重听机会;关注回复s1,可获取《110份精美简历模板》。近现代史研究通讯近现代史研究通讯,创建于2015年,由国内各科研院校近现代史专业教师共同建立。本号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学术知识的介绍,推广和传播,侧重于提高,为近现代史领域的最具影响的优质学术大号。医学硕博会“医学硕博会ID:shuobohui”传递最新医学资讯,助力医学考研、考博,分享科研心得,结交良师益友!关注医学硕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关注回复“干货”二字可立即免费获取Meta分析全集及SCI论文辅导视频。经管之家经管之家公众号,依托国内最大的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类的在线教育和咨询社区,涵盖经济热点、楼市动向、社会百态及各类学习资源等广泛话题,是百万用户的顶级经济-管理圈子!经管之家公众号每日定时推送,内容讲究品质、深入浅出、汇聚百家之长,以最地道的方式和您说经济、聊学术、谈热点。关注经管之家,或许不会让您马上成为金融大家,但是一定会给您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活力!INature“iNature”,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团队打造。资深科学传播团队,为您提供前沿、实用的科研资讯服务。中国生物技术网专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进展,每日精选全球前沿、热点资讯,致力打造集学术研讨、经验交流与共同进步为一体的媒体平台。——我全都关注了,你呢~

穷美究执

学术科研圈这些不能错过的公众号你关注了吗?

小编为你准备了一些生物/医学科研类的特别好特别好的公众号,快看看还有没有你不知道的。他们在圈内拥有很好的口碑,更有丰富且高质量的学术信息与特色服务,真的是良心推荐,各位尽情享用、拿走不谢! 一:传播最新科研资讯类生物谷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科研人群、生物医药产业界人士分享最新鲜的生命科学研究资讯、最齐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动态。在这里,趣味科普与行业干货起飞,学术大咖与吃瓜群众同乐。还有更多精彩活动等着你!曾数度被用户点评为学术界公众号的一股清流。中国生物技术网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官方微信平台。每日为生物领域专业人员和爱好者分享全球前沿、热点学术信息、致力于打造集学术研讨、经验分享、共同进步为一体的媒体平台。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知了窝知了窝生物由数位海龟背景的生物博士组成,是一个面向生物科研工作者的知识社区,提供最新科研资讯、优秀论文解读/推荐、科研问答、常用实验及其技巧等,集科研知识和科研社交于一体,打造全国知名的学术社区BioArtBioArt致力于分享生命科学领域学术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及时报道和评论生命科学领域有料的动态,BioArt也是一个生命科学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舞台,循“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精神”为往圣继绝学二:介绍实验技能类(会综合介绍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比如RT-PCR、WB、SIC等)实验万事屋文献总是乏味,科研一向无聊,“实验万事屋”旨在拯救医界同仁于寂寞无聊,每天坚持抖落科研内幕,分享实验心得,搜集科研资讯,激发您的科研兴趣,传授实用的科研方法思路。做不做科研,从医之路大不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我们与您一路同行。生物学霸[生物学霸]是丁香园旗下专为生命科学领域科研人员打造的公众号,致力于让科研更简单更快乐。你可以查找实验protocol、免费下载文献。科研小助手科研总是太无聊,文献天书亦乏味,实验也不要不要,paper之路总遥遥。科研小助手旨在解救广大同胞于此困扰。我们会每天分享实验心得,传递最新科研资讯,解读各类科研方法与思路,希望我们能成为各位给力的科研小助手,科研助动力弗雷赛斯Freescience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几个硕博士发起创建的非盈利组织,旨在最广泛分享有价值的科研技能和知识;Freescience的宗旨:“科学自由分享、人人平等,共求真理。”三:有关文献阅读或者论文撰写类小张聊科研聊聊跟科研有关的感想心得,如基金、文章和实验科研论文时间丁香园旗下科研资讯平台,致力于传播最具价值的科研资讯解螺旋中国临床医学的科研成长平台。医生做科研就像减肥一样,目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是过程却无比痛苦。解螺旋有三宝:科研套路、知识课程和会员服务。我们解构科研,挖掘效率捷径,授医生以渔,令你从容应对科研成长之需。科研圈“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运营,第一时间图送顶级学术期刊摘要、前沿研究成果、精彩讲座与会议报告,服务一线科研人员四:有关博士生活募格学术募格学术提供科研工作者关心的各类学术与生活相关资讯与信息,帮组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发表英文学术文章,助力于中国学术之崛起。真正搞科研的人,时间永远都不够用,与其把时间花在那些没有逻辑、没有价值的文章上,不如关注一些真正有质量的内容,安安静静的学点东西,把宝贵的时间花在正确的地方。

iPhone 11发布会5个被你忽略的亮点:戴手表能为医学研究出一份力

就在刚刚凌晨苹果就举行了一年一次的新品发布会,最大的亮点当然就是发布了新的iPhone 11系列,采用全新升级的三摄像头和A13 Bionic处理器,并且还有全新的墨绿配色,加上还不错的售价,可能会像iPhone X那样引起一阵抢购潮。不过在这次的发布会中除了iPhone 11以外,其实现场还有以下几个容易被忽略的亮点,所以CW编在这里就针对这些亮点做了一些整理,让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次的发布会内容!每月4.99美元就买到的Apple Arcade和Apple tv+其实从近几年苹果的动态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苹果除了想把硬件做好以外,最近似乎在内容方面也大有作为,在这次的发布会上就正式推介了手游App订阅服务Apple Arcade和流媒体影音服务Apple tv+。其中Apple Arcade则是一个新的手游商店,里面全都是由像KONAMI、Capcom等游戏大厂制作的优质游戏,玩家们只要每月付费就能进入Apple Arcade,并且无限量下载里面的所有游戏,可以说是一个订阅价买下商店内近100款,而且每月还会增加数量的优质游戏。至于Apple tv+则是苹果旗下的流媒体影音平台,可以理解为苹果版的Netflix,并且里面也有苹果原创的优质影音内容,其中就包括了由Jason Momoa主演的连续剧《See》。最难能可贵的是,苹果在这两项服务的定价方面就走亲民路线,两个服务的签购价分别为每月4.99美元,其中Apple Arcade提供一个月免费试用,而只要购买新的iPhone/iPad/Mac产品则可享有免费一年的Apple tv+,如此优惠的售价自然也吸引不少用户,可以说是苹果的明智之举。WatchOS新计划:Apple ResearchApple Watch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智能手表之一,并且从上一代加入ECG心电图检测功能开始,Apple Watch似乎已经跳出了运动手表的框框,并在医疗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在这次的发布会上,苹果就公布了三个新的Apple Research研究,通过收集Apple Watch用户的数据来帮助不同医疗领域方面的研究,其中就包括了:Apple Hearding Study:研究日常噪音对人体的影响。Apple Women’s Health Study:研究女性生理的健康。Apple Heart and Movement Study;研究关于人体心脏方面的健康。如果用户想要为以上三个研究出一份力的话,可以通过Apple Research App支援参与以上计划,并根据系统提示进行一些活动来提供数据即可。从此举来看医疗方面将会是Apple Watch接下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很有可能未来Apple Watch将成为一款全面的医疗辅助设备。Apple Watch S3降价至低于1499元为了让更多用户可以体验Apple Watch,Apple在发布会上除了发布了新的Watch S5以外,也另外宣布了将会把Watch S3的售价调降至1499元,让Apple Watch的起始价正式跌破千元水平。iPhone 11系列多了一个超慢动作自拍:Slofie超慢动作拍摄其实已经不是新鲜的功能,在之前很多Android手机上我们也曾经见识过。不过这次iPhone 11就把超慢动拍摄加入到了前置镜头中,并且还创立了一种新的自拍玩法:Slofie(Slow-Motion Selfie),利用前置镜头的超慢动作摄影来拍下自己面部的细致变化,如果普及开来的话可能会变成下一个Instagram Trend呢!其实今年iPhone 11相比去年几乎就是“加量不加价”今年iPhone 11的美国起始价为699美元,iPhone 11 Pro则为999美元,iPhone 11 Pro Max则为1099美元,这个售价其实对标去年的iPhone XR、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来说几乎就是加量不加价,除了iPhone 11 Pro和Pro Max都和前代同样定价以外,iPhone 11的售价更是比iPhone XR的749美元来得更加便宜,所以不得不说今年iPhone在售价上确实是非常有诚意的!不知道各位用户们又会不会为这次iPhone 11系列买单呢?

艺术品

2021年的阅读计划更新了吗?这些儿童杂志值得订

文丨团妈前段时间,有位家长给团妈留言:孩子所在的学校几乎每学期都会发一份“杂志征订单”。虽然是自愿订阅,但现在还有必要给孩子订杂志吗?杂志过时了吧!杂志是很多80后90后家长小时候的主要读物。但现在,谁家还没有一书架的书?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也是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还有必要给孩子订杂志吗?团妈的答案是:需要!对低幼年龄段的儿童来说,互联网一定不是他们获取大量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书通常围绕一个领域讲的很深,但它的知识点不会很快的更新,适合深度阅读。杂志选题灵活、内容涉及面广还紧跟时代的变化,用来提升娃娃的阅读广度再适合不过。此外,每月定期收杂志,不仅让孩子每月都有期待,还有益于培养孩子长期、规律的阅读习惯。国内有哪些值得订阅的杂志?“团妈推荐的杂志清单”第二季来啦!(是的,还有这些优秀的儿童杂志还活着!)必须要提醒大家,团妈的推荐只是参考。在团妈的推荐基础上,大家对相中的杂志还需做更深入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家娃娃的杂志订阅。《十月少年文学》是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主编,专门为少年儿童创办的纯文学期刊,以中长篇叙事性作品为主,中长篇和短篇作品的比例大概为7:3。杂志一式三册,可180度平铺直放。“主刊”刊登小说、散文、童话、诗歌等国内外各种体裁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经过国内知名儿童文学家们的严格筛选。“互动别册”是作者、小读者、编辑互动交流的天地。“插画别册”主推优秀的插画家及其插画作品。《十月少年文学》不仅帮助孩子们提高文学修养和阅读感,通过精读杂志上那些构思精致的中篇和短篇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在《十月少年文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每周五《读文章学写作》栏目会邀请一线语文老师从阅读和写作的角度,详细解析杂志文章里的精彩段落,帮助孩子们理解作品,提高写作水平。蟋蟀童书(Cricket Media)是美国著名的STEM教育专业出版机构,旗下拥有多品类优秀少儿杂志。在美国,几乎所有图书馆和中小学校都订阅了蟋蟀童书的刊物。《好奇号》与蟋蟀童书版权合作,内容精选自蟋蟀童书旗下五大重点刊物《Muse》《Faces》《Dig》《ASK》《Cricket》,涵盖科学、历史、文化、文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启发式的阅读,帮助孩子感知世界、激发想象,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和好奇心。2021年,《好奇号》全新改版,从每期一册变成每期两册,即“X星球”“Y世界”。X星球”和小朋友一起探索科学、技术和自然。“Y世界”带领小朋友走遍全球,感受文化、历史和文学的魅力。改版后,每期《好奇号》仍然会赠送一本中英双语少儿文学读物(源自旗舰儿童文学杂志Cricket),帮助孩子从小融入美式英语语境,更好学习英语。全球著名的青少年科普杂志《How It Works》源自英国,但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不少小粉丝。《How It Works》有15个国际版本同步出版发行,不管你是天文迷,军事迷,还是植物迷、动物迷,都能从这杂志里获得你最想了解的知识。作为《How It Works》中文版,《万物》内容涵盖太空探索、地球生态、工程机械、物理化学、人工智能、历史考古、生物医学等领域,是一本不受年龄限制,从5岁-70岁都可以阅读的科普杂志。AI医生、两栖发动机、超级对撞机......《万物》不是对这些超酷的高科技名词做枯燥无味的解释,而是用直观通俗的方式将世界铺陈于孩子眼前,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如果说每个孩子的成长路上,都需要一本科学杂志的引领和陪伴,让他们的心中有星辰大海,《万物》确实是不错的选择。2021年,订阅《万物》杂志的小伙伴,还将获得万物独家制作的原创科学视频和《万小物好奇大冒险》双语漫画别册。漫画故事背后,还附有源自《How It Works》原刊的中英文对照精华篇章。很多家长都是通过孙俪的微博“安利”,才知道《儿童时代》出版的系列图画书的。后来,网络上又爆料《儿童时代图画书》堪称“星二代”必备期刊,陆毅、马伊琍、姚明等明星都给孩子订阅过。在家长圈里《儿童时代图画书》也有着极好的口碑,因为它代表了中国原创绘本的一流水准。这些绘本的内容有中国节日、节气、家庭文化等特色主题,也有动物、植物、建筑、美食等满足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主题,既饱含浓郁的中国特色元素,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儿童时代图画书》每期三册,包括文学《月月看》、科学《月月学》和与《月月学》配套的《游戏册》。《月月看》每期一个主题,画面美,文字量不大,既适合亲子共读,又适合娃娃自己读。来自儿童文学、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写的《月月看》绘本导读,能更好地帮助家长、孩子理解绘本。《月月学》则是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呈现科学知识,内容取材涉及动植物、节气、人体、天气、地理等方面,并且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月月学》配套的《游戏册》把图书内容变成迷宫、填色、找不同、连线等好玩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借游戏培养孩子简单的逻辑推理、数字概念、手眼协调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