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文献查找难?文献翻译难?新手研究生如何开启论文生涯?见太子曰

文献查找难?文献翻译难?新手研究生如何开启论文生涯?

论文是科研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关;论文难,一是难在论题难开实验难做,另一方面是入门太难。入门时不知参考文献上哪找,找到的外文文献不知道如何翻译...今天,狗子做一个归纳汇总,教大家轻松破解入门时的写论文困局。首先讲讲论文检索工具:1.pubmed:美国国家医学图书开发的一款论文搜索引擎,算得上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生物医学文献检索网站。2.Google学术:不多说,全球最大的文献库,需要科学上网,或者用一些国内的站点,比如:http://scholar.fanyigou.com/3.关联搜索:知网,维普:也比较方便,关键都是中文文献,只不过内容质量相对于全球性平台会更加狭隘。至于下载的问题,现在许多网站已经提供免费下载服务,只需要一个账号就OK。其次就是文档如何看了,类似知网上下载的中文文档想必对于大家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是英文文档,那么对于研究生小白来说就比较困难了。通常许多小伙伴会选择硬啃,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复制到谷歌等翻译软件中。这种方式也不是不行,只不过费时费力,并且阅读起来连贯性差语序也比较奇怪,看着看着就忘了前面讲的啥。其实解决起来也非常的简单,找到一款能一次性翻译整篇文档的翻译工具,比如翻译狗。操作相比需要频繁复制粘贴的谷歌,也非常的简单。只需要将PDF、word等21种格式的文档上传,选择语言选择领域,不到两分钟就能得到一篇翻译好的论文。相比其他的文档翻译软件,翻译狗当前支持120种语言格式、10亿级语料数据库。最重要的事,经过翻译狗翻译的文献,能保留翻以前的源文档格式,无论是图表还是位置,都能完美保留。阅读起来跟原文感受一模一样。使用翻译狗文档翻译能帮助大家在搜集阅读资料的时候大大提高效率,帮助你写出好论文。

冬柏花

宁夏医科大学硕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医学顶刊NEJM发表论文

2020年9月17日,宁夏医科大学王振海教授团队与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研究所王环宇教授团队等合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IF=75)通讯栏目发表了题为:Guillain–Barré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JEV Infection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2018年夏天宁夏北部确诊的161例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者中,发现47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本文第一作者为今年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的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王国玮。宁夏医科大学位于银川市。是国家教育部、卫健委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建的地方医科大学。学校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宁夏医学院。1962年改称宁夏大学医学系。1972年,上海铁道医学院搬迁至银川,与宁夏大学医学系合并,重建宁夏医学院。2008年8月,学校更名为宁夏医科大学。2014年,宁夏师范学院医学院并入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2月成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成为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病变及小血管炎性细胞浸润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之前有报道表明,寨卡病毒、新冠病毒、EB病毒等感染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虽然大多数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可痊愈,但重症可能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乙型脑炎病毒(JEV)乙型脑炎是是许多亚洲国家的病毒性脑炎爆发的主要原因,乙型脑炎病毒(JEV)是一种与登革热、黄热病和西尼罗河病毒有关的黄病毒,病毒存在于蚊子、猪和/或水鸟之间的传播圈,当被受感染的蚊子叮咬时人类也就感染了。这种疾病主要见于农村和城郊地区。大多数乙脑病毒感染呈现轻微症状(发烧和头痛)或无明显症状,但每 200 例感染病例中大约会有一例出现急性高烧、头痛、颈部僵硬、定向障碍、昏迷、癫痫、痉挛性瘫痪和死亡等严重的疾病症状。出现这些疾病症状的患者,其病死率可高达 30%;20-30% 的存活者将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后遗症。研究报告了来自大量感染乙型脑炎病毒(JEV)的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的数据。JEV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单链RNA病毒。在1940年,中国报道了第一例乙型脑炎。乙型脑炎感染风险区主要在亚洲部分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东南亚、日本、韩国,以及澳大利亚少数地区。2003年至2018年,中国共报告了51013例乙型脑炎病例,其中173例发生在宁夏。在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期间,最大的乙型脑炎感染暴发发生在宁夏北部地区,在此次暴发中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聚集性病例。在该地区发现的289名疑似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病例中,通过病毒分离和免疫测定法在血液和脑脊液样本中确诊了161名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患者,这些患者接受了电生理和临床评估。这161名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患者中,有47例感染患者的肌电图结果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相符。其中38例(81%)患者的脑脊液样本中观察到白蛋白-细胞分离现象。4例(9%)急性炎性脱髓鞘多神经病、22例(47%)急性运动轴突性神经病、18例(38%)急性运动感觉轴突性神经病、3例(6%)急性感觉神经病。这些患者在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之前曾有与JEV感染相吻合的症状,并且他们符合吉兰-巴雷综合征的Brighton诊断标准。通过全基因测序将从一名患者的脑脊液样本中分离出的病毒株鉴定为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型Ib。在症状发作后的两周内,共有28例患者(60%)接受了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1周后,其中15例(54%)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有明显改善。2019年7月,17名患者在出院接受了8个月时间随访。在这些患者中,有47%的患者(8人)肢体部分无力,23%的患者(4人)肢体肌肉萎缩,还有29%的患者(5人)尿失禁。尽管已有研究报告了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的吉兰-巴雷综合症,但很少有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后发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例。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观察到了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因果关系,从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到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生的短暂潜伏期(中位数为5天)支持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通过对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暴发的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的观察和随访,为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与吉兰-巴雷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证据。论文链接: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1916977?query=featured_homehttps://www.who.int/immunization/diseases/japanese_encephalitis/zh/来源:生物世界

芦苇地

揭秘论文产业链:代写代发3万全包发稿靠“关系”

近日,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发布声明,因同行评审造假,撤销了107篇署名为中国作者的医学论文,期刊所在的施普林格集团大中华总裁安诺杰在与中国科协的会谈中指出,“第三方”中介对虚假同行评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时间“此刻”调查发现,就论文刊发,目前存在大量的中介机构,已形成论文翻译、润色、转让、代写、代发的“一条龙”产业链。对于此次出事的“同行评审造假”环节,北京时间“此刻”采访的多家中介机构均表示,该手法已经过时,“搞定”杂志社的编辑刊发关系稿,在一些中介看来更方便。论文代发是公开的秘密?当地时间4月20日,施普林格集团旗下的《肿瘤生物学》宣布撤销107篇署名为中国作者的医学论文。负责人彼得·巴勒特告诉北京时间“此刻”,撤销原因是该批论文在同行评审报告中造假,部分论文作者冒用本领域专家的名字申请邮件地址,在专家不知情的情况下,用虚假邮箱向期刊提供正面夸赞论文的审稿意见。针对此事,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社集团大中华总裁安诺杰在与中国科协的会谈中指出,“第三方”中介对虚假同行评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涉事论文作者的电子邮箱地址以网易163、126居多,并且邮箱命名方式具有规律性,出现大量以“姓名全拼_姓氏@163.com”格式的电子邮箱,如chenggang_li@163.com。彼得·巴勒特坦言,正是在与论文作者进行邮件沟通的时候,得知论文发表有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北京时间“此刻”对107篇问题论文梳理后发现,论文均系医学领域,作者所在机构绝大部分为医院,其中不乏多家三甲一流医院,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在医学领域,发表论文与医生职称评比密切相关,在国际SCI期刊中发表论文是重要的加分项,论文越多,影响因子越高,晋级职称胜算越大。“如果你论文发表的多,特别是影响因子比较高的,就算你病人管的不怎么样,也比别人有优势”。王敏(化名)是某市级医院的医生,她坦言,市级医院如果想晋升副主任医师,需要发表两篇以上的核心期刊,省级医院要求会更高。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例,“必须要有SCI的文章、必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所谓SCI(Science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简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是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通常来讲,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此次撤稿的《肿瘤生物学》期刊,就是国际肿瘤及生物标记物学会(ISOBM)的官方期刊,2015年的影响因子是2.926,属于SCI期刊,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属于偏低级别的期刊。在妇产科医生冯璐璐(化名)看来,发表论文确实能够提高医生的医学水平,“临床上要病例分析、分组治疗、随访,最后总结出自己的治疗经验”,但“就是没时间”。王敏对此也深有感触,“我们花在临床上的时间非常非常多,日日夜夜都在临床上面管病人,根本就没有很多的精力去搞这些文章、科研”。丁香园论坛是生物医学网站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个,论坛中活跃着大量医生及医学专业硕博生。在论坛中,北京时间“此刻”以SCI为关键词进行检索,SCI论文转让、求购、代写、代发的帖子频频出现,在SCI论文转让、代写的帖子中,网友积极与发帖人进行互动,表示需要论文。丁香园论坛SCI文章转让帖黄胜利(化名)供职于一家专业从事医学论文中介服务的公司,他表示,医生找中介代写、代发论文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大部分都是时间问题,本身医生就忙,特别是国内的医生更忙”,以他所在的机构为例,平均每个月会完成40-50篇的SCI论文服务。胡聪(化名)所在的中介机构从2010年开始进行论文的代写、代发服务,他透露,论文的代写、代发是一种常态,“公开的秘密,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不说”。“一条龙”服务最低3万北京时间“此刻”以“医学论文”为关键词在百度中进行搜索,前五条链接均来自论文中介机构。医生王敏称,受语言的影响,有些医生在向国际期刊投稿前,会请中介机构进行论文的翻译与润色。但论文中介的产业链可不止翻译、润色这么简单,中介机构多进行论文的转让、代发、代写服务。在联系了大量的论文中介后,北京时间“此刻”发现,中介大体分为两类:已注册公司型中介和未注册团队型中介。公司型中介操作相对正规,与客户签署合同,拥有独立写手团队,对论文质量负责;团队型中介未经注册,多不与客户签署合同,仅进行口头约定,在论文投稿过程中灰色操作更多。不同的中介机构对论文代写代发的费用有所不同,以影响因子2—3分的医学领域SCI期刊为例,公司型中介“一条龙”全包价格在4-9万之间,团队型中介的价格在3-5万之间。张集(化名)供职于上海某公司型中介机构,他介绍,一篇拟刊发在2-3分影响因子期刊的SCI论文,翻译、润色仅需要几千元,代投至录用价格合计一万余元;如果作者自己完成论文,且论文的质量达到SCI期刊的标准,仅代发的费用为四万余元。如果论文水准不够,“不一定能够发得了”。因此,张集更推荐进行一条龙服务,从投稿到刊发通常需要一年,如需加急,半年即可完成,费用要“再加一万”。张集所在中介机构2-3分SCI论文价目表刘春雨(化名)是一家团队型中介的负责人,他明确表示,考虑到时间成本,他们不接论文代发的业务。刘春雨称,单一的代发服务多不包录用,“SCI论文的要求太高了,操作周期长了之后,(发不出来)双方的时间都耽误了”。北京时间“此刻”注意到,论文转让也蔚然成风。有诸多自称为医学院在读博士、科研人员的网友在论坛、贴吧内转让已完成的论文,调查发现,转让者大多仍是中介机构。黄胜利所在的中介公司长期为医生评定职称提供论文服务,他们会准备好一批影响因子较低、研究主题较普遍的SCI论文,为急需论文的客户提供服务。但如果需要影响因子较高的论文,仍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评审,方可进行刊发。同行评审作假手法老套既然是“一条龙”服务,评审亦包括在内,只不过,现在的中介机构大都不会采取在同行评审中造假的操作方式。黄胜利称,在同行评审环节造假,是很老套的方法,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他告诉北京时间“此刻”,有的期刊在投稿时,需要作者提供同行评审名单,有的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中,“审稿人是对的,资料、简历也是对的,但是留的联系方式是自己另外的联系方式,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审稿”,这样的操作手法,不仅审稿的通过率高,同时成本也很低。“这是很私人的做法,一般大规模的公司不会选择这种途径”。在他看来,这些论文之所以能够被录用,“可能就是运气比较好,或者是期刊主编对于这个领域不太熟悉,让他过了”,但后期一旦有人反馈,撤稿的可能性非常大。黄胜利表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现在投稿时,会尽量避免推荐同行评审人。“我们大部分都是盲审,除非特别偏的方向、专业,我们才会推荐审稿人,审稿人也是正常推荐”。张集告诉北京时间“此刻”,同行评审造假问题在两三年前就已经盛行,“我们真的很痛恨这些评审造假的公司”。此次同行评审造假致中国107篇论文被撤,给张集公司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他所在公司的订单锐减。尽管张集表示不会在同行评审中造假,并不意味着他不在此过程中做手脚。张集称,公司和一些教授“有关系”,同行评审时可以将稿件发给对方评审,“让他们给些小意见,不要给太大的意见”,实在找不到专家,也会找学术水平不高的行业人员来操作,“但这不涉及造假,只能说同行评审质量不高”。小中介钻营“关系稿”“关系”并不仅仅在评审的环节发挥作用,有的中介直接“搞定”SCI杂志社主编,刊发“关系稿”。胡聪所在机构是团队型中介,正规化程度较低。按照他们的工作流程,前期找写手完成论文的写作,写手多为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随后,与杂志社主编直接联系发稿,“保证文章肯定能够出版”。胡聪告诉北京时间“此刻”,他们与杂志社是有合作的,“我们找的都是主编,在文章质量方面的要求都会降低”。刘春雨亦表示,在论文投稿时,他们只会选择长期合作的期刊,“我们做关系稿,没有关系我就不做”。他说明,杂志社会优先审核、录用他们所投论文,“按照正常投过去的话,他们都会压一压”。对于“关系稿”的做法,黄胜利依旧认为不可取,“如果是比较好的杂志,日后可能会被撤下来,如果是灌水的杂志,分值(影响因子)会下降”。在他看来,“文章质量过了,之后才不会有问题”,他们并不愿意操作“关系稿”。黄胜利称,公司有自己的写手团队,大多是研究人员、博士后、博士等,工作人员会在前期对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完成质量过硬的论文。论文完成后,按照各杂志社的实际要求“正常实投”。尽管黄胜利所在的中介操作过程较为严谨,但为了“安全”起见,操作期间仍全程匿名。不仅写手、编辑的信息对于客户是匿名的,所投稿的期刊也是匿名的,期刊以检索成功为准。在此期间,客户仅与销售人员进行对接,“编辑的个人信息不能泄露,编辑说了什么都会如实转达”。在期刊的选择上,中介机构更倾向于往开源期刊投稿,开源期刊是指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取的学术期刊。黄胜利称,相较于传统期刊,开源期刊录用可能性会更大,毕竟,传统期刊“版面有限”。张集介绍,影响因子在4分以下的开源期刊大都会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从几千到万元不等。但收取费用与期刊质量并没有必然的关联,开源期刊并不意味期刊很水。专家称评估标准需改变对于医生通过中介机构发表SCI论文的做法,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教授认为,如果医生在研究成果出来之后,因语言问题,找中介进行翻译、润色,“这种服务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很多医生找中介搞定一切。周子君长期从事医院评审及相关研究,他告诉北京时间“此刻”,很多医院十分看重SCI论文,且国外期刊权重高于国内期刊。他认为,医学需要发展,让研究领域的医生和教授做学术是合理的,但不能要求所有的医生都写论文、做学术。在医生职称评定时,应减少政府干预,取消不合理的硬性要求,“像必须发表SCI就没有必要,评估的标准需要改变”。在他看来,论文集中被撤反映出杂志社审稿不严,“同行评审机制改进的空间很大”。周子君透露,国外很多杂志社编辑只负责文字工作,文章内容通过同行评审把关。由于论文中介机构只有论文发表成功后,才能得到利润,部分机构为了得到收入,避免论文长期无人审理和审核效果不好的问题,会虚造评审专家意见,期刊编辑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录用文章。对于审稿不严的问题,彼得·巴勒特认为,出版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以信任为基础的,“如果有人蓄意去规避系统,他们有可能会得手”。不过,为了规避中介机构带来的风险,他向北京时间“此刻”说明,施普林格集团正在开发新的工具,不仅甄选、验证获邀评审人的身份信息,也对作者、稿件进行进一步筛查。同时,要求评审人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如单位名称、以机构名称结尾的电子邮件地址等。北京时间“此刻”注意到,中国作者论文集体被撤并非首例,2015年曾出现过类似事件。为了更好的维护学术环境,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和自然科学基金会曾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包括,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北京热

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如何查找、筛选合适的文献资料?

对没有任何文献查找经验的小白来说,你了解文献资料的首站可以是学校的图书馆。图书馆应该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地方,你不必读每一本书,但是你需要知道有哪些书。这样,可以让你对你的专业方向建立一个大致的轮廓和了解,这个专业内可能的研究方向有哪些、目前热门/前沿的研究有哪些、其他学者研究问题的切入角度有哪些等等。像我导师,时不时会给我们分享一些学术会议的文集,他总会说,大家看着题目玩儿,其实就是让我们概括性的了解领域内的信息。另外,他也会要求我们看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每一期不需要每篇文章都看,但题目必须熟悉。你要学会善用图书馆资源,现在学校图书馆的划分都很清晰,比如有分为工科馆、文理馆、期刊资料馆等等,根据你的专业情况,选择合适的图书馆查阅资料。而且现在图书馆电子化做得也很不错,像是微信公众号啊之类的,你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查找需要的资料文件馆藏何处、预约借阅等,非常方便。另外,学校的图书馆会开展信息检索培训,这个建议一定要参加,可以掌握图书馆目录使用和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学会这些技能将大大提升你查找文献资料的效率。除了图书馆之外,还有很多查找文献资料的渠道,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当然就是网络了。但是要注意一点,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要学会甄别这些信息的优劣,不要在质量不高的信息上浪费时间。一、鉴别书籍和文献资料质量的方法1.出版的书籍等是经过该领域专家审查过的;2.作者是领域内的学者,有一定的学术造诣;3.文献或书籍中使用的原始资料是最新的:一份可靠的原始资料比一堆不可靠的资料有价值得多;4.原始资料由信誉良好的出版社出版;5.看文献资料的被引、下载次数。一般来说,被引和下载数据越高,文献质量也相对较高。6.看文献发布期刊质量。主要看是否为核心期刊,中文核心主要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SCI来源刊物等;国际核心主要有:SCI、SSCI、EI、A&HCI、IEEE、PNAS、CNS、CPCI等。此外,还可以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等数据来评估期刊质量。7.如果原始资料来自网络,要了解这个网站的情况,如,是不是行业领域中的专业网站,或者是不是权威机构主办的网站等。二、文献资料的基本检索流程及方法1.确定关键词确定你要查找的文献资料的核心关键词,然后检索,阅读检索出来的文献目录结果,看是否有你想要查找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也可以收集与你检索的关键词相关的同义词和替代词,看看其他学者常用的术语是哪些,你使用的关键词与其他相关的术语,哪个能更为准确的表达你的想法。2.初步检索,下载文章确定了关键词之后,进行初步检索,在检索出来的结果中选择合适的文章,并下载文章。同时,进行文献目录的分析,找到领域内文献的一些分布规律,如:作者、期刊、术语、关键词等,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再次检索,有适合的文章,就下载原文。3.学会反向检索与溯源一本可靠的学术书籍或一篇文献资料,它的脚注或参考文献,都是可以追溯的原始资料,而这些原始资料所引用的文献,又会指向更进一步的原始资料,你可以顺着这些资料不断追溯,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追溯这些文献资料,还有一个好处是这些文献对你来说更有针对性,更贴近你的研究方向。另外,你还可以查找引用了一篇文献的其他文献,这将帮助你找到以这篇文献为基础的更新的研究论文。4.关注、查找领域内的前沿研究及信息注意想要做好学术研究,仅仅依靠“关键词”搜索是不够的。要关注和查阅研究方向的顶尖学者、领军人物或者研究室,从他们的主页获取文献,可以让你全面系统的了解研究方向的发展脉络和体系。这就解决了通过关键词搜索文章,存在的零散、不成体系的问题。此外,也要关注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甚至是尚未发表的work paper,这些都会让你快速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三、常用文献数据库介绍知道了查找文献资料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就是解决在哪里找文献资料的问题。国内外有很多专业的文献数据库,对应不同专业和研究领域,会有不同的侧重,下文会整理出重点的文献数据库及简单介绍,方便不同专业和领域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文后配有相应的思维导图,方便收藏。注意:大多数数据库都是要收费的,一般学校都开设了账号,你可以通过学校的图书馆页面进行访问。1.高水平学术文献检索工具1)WOS(Web of Science)WOS是全球最大、覆盖学科最多的综合性学术信息资源,收录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等各个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超过8700多种核心学术期刊。包括科学期刊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期刊引文索引(SSCI)、人文与艺术期刊引文索引(A&HCI)、会议文献引文索引(CPCI)等。2)EI(The Engineering Index)EI是著名的有关工程技术方面的文摘性、综合性检索工具。3)CSSCI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创建的国内高水平期刊及论文索引数据库。2.专利文献检索工具1)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2)美国专利商标局数据库(除了专利信息,还可用来检索美国的商标信息)3)欧洲专利局数据库4)德温特专利情报数据库(授权用户才能访问)5)SooPAT专利搜索引擎6)万方和知网3.标准文献检索工具标准文献是指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经济标准及其他具有标准性质的类似文件所组成的一种特种文献。1)宇飞标准文献数据库2)万方数据-中外标准文献数据库3)知网-国内外标准数据库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5)中国标准服务网6)国际标准化组织网站4.期刊图书文献检索工具1)中文期刊检索工具:维普、万方、知网2)中文图书检索工具:超星、书香中国电子图书、方正电子图书3)外文期刊图书检索文摘检索:EI,WOS,SciFinder,Scopus全文下载:EBSCO,Wiley,Springer,IEEE,ScienceDirect5.学位论文检索工具1)学校图书馆馆藏2)万方、知网3)PQDT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6.会议论文检索工具1)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知网、万方、IEEE、EBSCO、ASME、谷歌学术等2)CPCI(Conference Proceeding Citation Index)CPCI是内容最全,覆盖学科最广泛的学术会议数据库。7.著名出版社的检索工具1)Springer Nature全球最大的学术书籍出版公司。在线学术资源平台:Springer link2)Elsevier3)Emerald管理学领域出版期刊数量最多的出版社。4)IELIEEE旗下最完整、最有价值的在线数据资源平台。8.分析评估工具1)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一种深度分析工具,通过对世界上11000种期刊进行分析,提供近10年各学科的科学家、机构、国家和期刊的排名数据。2)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期刊评价工具。通过对世界上7500多种期刊引用数据的定量统计分析,帮助你了解出版物的影响力。3)InCites基于Web of Science引用数据建立的综合性科研评估工具。知道了这些查找文献的数据库之后要多尝试和实践——初级检索、高级检索、关键词检索、主题检索、期刊检索、作者检索、精确匹配、模糊匹配等很多文献资料网站的站内搜索采用的是布尔逻辑算符,你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规则,这样就能自己写检索式,检索出的结果会更符合你的需求。文献资料的查找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知道了基本的规则和注意事项之后,更重要的是不断地去找资料和练习,这样才能找到更多更合适自己、质量也更好的文献资料。

名者

学临床医学,临床5年制、5+3还是8年本博?读研专硕还是学硕好?

临床医学的学制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5年制本科,其他的由5+3本硕,还有一种是8年制本硕博,临床医学专业作为优势热门专业,近年来录取分数线情况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985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几乎居于所有专业类别录取分数线之最。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医药类院校数量越来越多,即使是专科层次的院校,也开设了临床医学专业,这类专科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也不会太低。三种学制的不同这几种不同学制的临床医学专业,对毕业生来说,意义完全不同。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普通本科,毕业生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如果想读研,需要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是本科+硕士+规培,毕业生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研究生毕业证、学士学位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从本科转到研究生,不需要研究生入学考试。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本博连读,毕业生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博士研究生毕业证,博士学位(Ph.D),执业医师证书。从本科转到研究生,不需要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三种学制的临床医学专业,都能让毕业生去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如果你真的以治病救人为目的,没必要纠结哪一种学制,毕业都能当临床医生。如果你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想要提高自己的薪酬待遇,最好选8年制,然后再完成规培,如果 做两年博士后搞出一堆论文会更好。这三种学制的毕业生学历不同,用人单位的认可度不同。医学类专业人才招聘,特别是大型医院的招聘,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家里没矿,本科生很难留在省会级城市,硕士生很难留在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临床医生招聘,博士起步。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学历越高,薪酬待遇会越好。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学硕就是学术型硕士,注重理论研究,搞实验写论文;专硕就是专业型硕士,注重实践应用和临床。临床医学的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在培养方式上比较明显。想要治病救人,如果是本科生考研,最好选专硕。医学类学硕和专硕有什么区别?在以后读博或工作中各有什么优势?学硕在上学期间,除了上课学习,读文献、做实验、写论文也是重要任务,一般要求发表一定量的文章,才能达到毕业要求。读研期间不需要进行临床实践,毕业时拿双证,研究生毕业证和硕士学位证。学硕毕业生之后,需要进行三年规范化培训,之后才能正式上岗就业。这个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较痛苦的,毕竟规培期就相当于实习期,往往只能拿很少的基本薪水。学硕在考博方面比较有优势。读博注重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学硕的三年学习,在理论与科研方面,一般有比较扎实的基础,比较受博士导师的认可。专硕在学习期间,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上学期间,多数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临床实践多,读书与规培两不误。毕业时拿到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执业医师证书及规培证。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了。想治病救人,当然选专硕。实际上,硕士想继续读博的人并不多,更多人喜欢专硕,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的那种。专硕的录取分数,比学硕高出好多。大家对此怎么看?

撒妙

慢新闻·人物丨一生只抓葡萄膜炎一只“羊” 重医附一院杨培增:我的生命属于千千万万个病人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荞 文 受访者供图“去重医附一院找杨培增看看。”在面对“可能失明”这一残酷命运审判前,这个想法,几乎是西南地区所有葡萄膜炎患者能做的最后的挣扎和尝试。在国内眼科界,杨培增的名气极响。近日,欧洲著名Expertscape机构公布2021年最新全球葡萄膜炎专家国际排名。全球近5万名葡萄膜炎专家中,杨培增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一。▲Expertscape排名 杨培增排名全球第四“中国葡萄膜炎诊治第一人”名头带来的,除了荣誉加身,便是永远都供不应求的专家号。一天200多个号意味着200多双眼睛。每一双眼睛都渴盼回归正常,看到没有杂质的光明。64岁的杨培增给自己定了规矩,病人多久看完就多久下班——每一个号对他而言,并无差别。它们都是眼睛,同样重要。他怠慢不得。▲杨培增30年,葡萄膜炎3月4日,周四。重医附一院5楼眼科门诊。找杨培增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步履匆匆的小护士挑眉示意方向,“喏,人最多的那间就是。”——“你们也是带娃儿来找杨教授的?”——“嗯,上个星期就从云南来了。”大江南北来的病人让本不宽敞的医院走廊汇织着南腔北调。一不注意,病房门稍稍歇开了一条缝。上一个病人还没看完,下一个着急的脑袋便想钻进来,想看看有无和自己病情相关的“情报”。在找杨培增之前,这双患了内葡萄膜炎的眼睛曾让很多医生看了直摇头。“杨教授,我会不会瞎?”杨培增埋头写病历,只管答,“会啊。”病人语窒,气氛陡然一紧。杨培增再抬头,脸上竟是温和的笑,“我看看。您今年40多了,50年过后是会瞎吧。”得知病情,就紧张得好几天都没睡过安稳觉的人总算能松口气,笑出声。安慰病人时,“治好”这件事常被杨培增说得轻飘飘。事实上,葡萄膜炎诊治远没有这么轻松。作为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葡萄膜炎是虹膜、睫状体及脉络膜组织炎症的总称。“葡萄膜就是眼球壁的中间层,它像紫色葡萄皮。”杨培增举例道,如果这层膜病了,可引起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本病常见,但后遗症却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单说葡萄膜炎的病因和类型,就多达百余种。发病机制复杂,诊断难度大,意味着误诊率也高。作为我国眼科诊疗中最为薄弱的一块,在过去,葡萄膜炎怎么治?杨培增记得,因找不到致病因,眼科医生只能开大把大把的药。病人花着高昂的费用得到的,往往还是一个失望又心碎的结局。从1984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起,杨培增便开始研究葡萄膜炎。30多年过去,他发现并总结出我国葡萄膜炎常见类型、特征和致盲规律,绘制出我国葡萄膜炎的临床谱系,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葡萄膜炎临床数据库。简单点,再直白点。“20多年前,病人看一次病,花上近千元药费都治不好的葡萄膜炎,如今能治,能治好,费用甚至最低可以降到百元。” 在杨培增的引领下,我国葡萄膜炎诊治从整体上得到质的提高,如今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病的致盲率也进一步被降低。▲杨培增教授和医生的AB面杨培增很忙。他当医生,坐门诊;也是教授,带学生。他可以耐心地给执拗的病人反复表述自己的观念:“贵药不一定有用,关键是要对症。”敢凭一腔医者仁心去担责任:“孩子必须做手术,这是感染性的葡萄膜炎。”手术后的事实证明,如果再保守治疗,再晚一周,孩子眼睛中的“纤黄长球菌”极可能导致摘眼球的严重后果。他亲自写病例,有问必答。病人告诉他,“杨教授,除了医术好,你还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杨培增点头,说后面半句他更爱听。甚至和别人“凄风苦雨”“满怀沉重”地去看个病不同。笑这个情绪,在杨培增的诊室出场率很高。一年治疗后痊愈,最近的一次面诊,杨培增肯定地告诉患者A,“你不用吃药了。”患者A久经葡萄膜炎折磨,在她印象里,自己这病是治不好的。“杨教授,你别吓我。我不吃药,那吃什么呢?”杨培增淡定地告诉她:“吃饭撒。”老是担忧忌口问题的患者B总怕自己吃错食物,让葡萄膜炎更严重。杨培增数次解释,“只要不过敏,网上说的那些不能吃土豆,羊肉,牛肉,你都可以吃哈。”患者B仍不放心:“真的什么都可以吃吗?”杨培增想了想,“嗯,天鹅肉还是不能吃。”但这样的杨培增回到实验室,似乎就变了个人。他严厉,对待科研容不得一点沙子。汇报文献,论文进展,杨培增制定的每周一次汇报会制度曾让不少学生胆颤又心惊,“一周最害怕星期几?汇报会是星期几,那就是星期几。”不时出现的“灵魂”常会问得学生哑口无言。得知论文毫无进展,面前这个对病人没脾气的人,偶尔还会气得拍桌子,“改你们的文章,真的伤感情。”但学生们心照不宣地都懂——什么方式才是好,怎么才能学到真本事。20多年来,杨培增培养出100多名优秀的博士、硕士生。这些实验室中被耳提面命的“学生娃儿”后来像散落的星——他们毕业后顺利进入全国各大医院眼科,照亮了无数葡萄膜炎患者的眼睛。英文著作问世一生只抓一只“羊”杨培增出生于河南濮阳,1975年,他成为了当地卫生所的一名编外赤脚医生。高考恢复,他报考了医学院校,后从读研到读博。杨培增说得坚定,“自己如今的荣誉,很多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他讲起了曾在凌晨一两点去屠宰场取牛眼,早上8点钟又来到实验室,准时做实验的故事;讲起了幼时父亲勉励他要做一只狮子,只抓一只羊——如果频繁更换目标,狮子会被累死。熟悉杨培增的人都知道,他说过一句很掷地有声的话。“我这辈子,只抓葡萄膜炎一只‘羊’。”因中国葡萄膜炎研究在早年多只是临床报告,涉及深层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杨培增决定发表论文,写著作,从中文写到英文。一路走来,如今的他已先后写了4本关于葡萄膜炎研究的专著,发表的各类文字总数多达1200万字。▲杨培增的著作所有著作的原稿就放在我的面前。两摞,垒起的高度淹没了对面坐着的人。杨培增爱惜地翻开,“几乎每本书都是全新的观点和内容,和上一本没有重复输出。”近来,杨培增撰写的葡萄膜炎英文专著已由Springer出版,这让他很是激动欣喜。“独立完成,没有英文编辑帮忙把关。为保证严谨性和准确性,我校正了6次。”▲杨培增及团队发表的SCI论文原稿860页,3000多幅图片,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在葡萄膜炎诊断、治疗方面的经验。“这是向世界发出中国医生的声音。”杨培增坦言,这本书主要的读者对象是医生,他很希望著作能对在葡萄膜炎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有所帮助,也希望它能为我国眼科医生出版英文专著提供借鉴和参考。治病四个层次生命属于病人我好奇,平时当医生当老师足够让杨培增忙得如陀螺般。写书时间从哪里来?杨培增孩子气地掰起手指给我算:“一年算50个周末,我40个周末都会在飞机上。去开会,飞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场地。哦,还有春节,国庆节,大长假。没有人打扰我,正好潜下心来写点什么。”“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凭一口气,一直做下去。如果有一天你让我不做了,让我闲下来,我反而会全身疼,不自在。” 杨培增自幼热爱文学,谈吐不凡。偶尔煽情的话在他说来,却格外自然。“医学这条路不易,葡萄膜炎更难。但当坚持变为习惯,习惯变成爱好,如今,爱好变成了我的心跳和呼吸。”“我告诉我的学生,治病分四个层次。用药治用仪器治是第一层次,用‘脑’看病看得灵活是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用心,第四层次是用‘生命’。”我反问杨培增,您是第几层。他没有正面回答我。“我有一个目标,我想再坐诊30年。”杨培增郑重地讲起了一段话。这段话被他印在著作《我的你的眼》封面上。“我的生命已经不属于我自己,它属于广大葡萄膜炎患者,属于千千万万个病人朋友。”他在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我的眼睛穿过黑暗,一路荆棘,一路歌。

大苦

核心期刊奇葩论文,学术不端屡屡发生,从3方面下手,或大大减少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那是屡屡发生,从年初的翟天临博士论文造假,到曹雪涛事件,到医学论文屡次曝光却屡禁不止,再到今天的国家核心期刊、百强期刊发表奇葩论文“拍马屁论文”,这一年,关于学术不端行为事件那是一起接着一起,其实又何止是这一年,近些年都是如此,可是为何这种事情仍然是屡禁不止?有网友可能会质疑,有人在管吗,有在查吗?答案是当然有。但是为何会屡禁不止,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小编想,大概可能是查找的方向不对。又或者是无从下手。有网友提出建议,不妨从以下3方面大力去查,或许会大大改善01 期刊编辑部论文想要发表,期刊编辑部肯定是少不了的一个环节。加大对期刊编辑部的管理力度,严格把好这最最重要的一关,从期刊编辑部的各编辑、各校对人员等编辑部各人员抓起,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或许会大大改善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其实,即使是普通的杂志社秉承的都是3审3校的严格审查校对制度,那对于核心期刊来说再加大力度,加入外审专家,如果还不行的话,再加大力度,发现一次走关系稿、走后门的情况给予严格处理,看看编辑部哪个人员还敢以身试险。可现实是,有多少期刊编辑部严格遵守了3审3校制度,又有多少期刊编辑部每年发表多少关系稿,又有多少期刊编辑部是靠关系稿、礼钱来维持生存。在不知这种内幕的情况下以前小编还为这种学术期刊担忧,担忧他们怎么生存,没有人买,发行量根本就上不去,怎么挣钱,怎么生存,可现实是人家都活得好好的,而且活得很风光。其实只要严格执行3审3校制度,基本上就可以大大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那就是期刊编辑部出了问题,证明里面的水已经不干净了。02 论文发表制度其实相比于这种博士生啦、硕士生啦他们的论文,出现论文造假更为严重的还是医学论文。因为大家都知道医生要评职称,而评职称现在有一条就是你必须得发表论文。医生每天忙于工作,本身负担也挺大,下班后还要写论文,发表论文。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能够帮忙代写论文那就再好不过了,所以因此也产生了一条产业链,那就是医学论文代写买卖产业链。或许一开始也有医生想要清高自己写,但是耐不住身边的人都这么做,别人花点儿钱可以如此轻松,自己为什么要累死累活的呢。所以,这制度还是要稍微改改的。03 严厉打击论文代写灰色产业链目前论文代写买卖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其规模目前已达10亿之多,而且这个市场这几年不但没有消停,反而还越来越红火,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所以,从根源处严厉打击论文代写灰色产业链,加大力度,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从以上3方面着手,或许也不能完全消除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但是或许会大大改善这种状况,希望关于学术这方面能够越来越干净吧,尽管这很难。

鬼魅灯

95后医学本科毕业生发表14篇SCI?请记者交代一下这些细节

不排除有天才,但是我们也经常人为打造天才。而且,在国内,我们的天才一定是高大上的,高大上到吓人。小学生不研究癌症就不能获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创新奖项,哪怕是当研究员的父母亲自操刀,重度参与,也顶多是,三等奖。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心里其实有杆秤。小编一个朋友的评价是:造假造到“丧心病狂”近期,又有个小伙火了,本科毕业生发表了14篇SCI。5年本科期间,发表14篇SCI。9篇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3篇为通讯作者。如果是个博士生,我真的不怎么怀疑,如果是个硕士研究生,我也不怎么怀疑。如果是大医院的临床大夫,也不是没可能,他接触到的稀奇古怪的病例不少。但是,如果是个本科生,我基本不相信。原因是:一,正常的本科生,哪怕是清华的,他们的主要任务也是学基础知识。记住,是基础知识,搞研究不是他们的范围。可能连文献都不知道啥意思,和那个演员一样,连知网都没听说过。(当然,我没读过清华,不知道清华的本科都搞什么高大上的科研)二,正常的本科生,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论文,毕业论文其实就是小儿科。三,现在发SCI的“门槛”并不高,对,高大上的SCI通道并不少,对于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来说,人有多大胆,就可以发多少篇。不要说14篇,41篇都没问题。四,如此大牛,都不是正常人,能到处参加各项比赛,包括互联网+等和科研根本不搭边的(在我看来是),可能还会在学生会任职(公开报道里没说是否在学生会协会等任职),这远远不是一个性活跃期孩子能把握住的,您总要有时间先“学习认识什么叫基因吧?”五,他读的研究生是什么专业?神经外科。临床!大四实习的地方是医院!医院,临床,有几个医院医生发的SCI论文没水分?既然科研能力如此强大,为什么还要考取本科期间读的高校的研究生?为什么还要搞临床?一线临床的医护人员,在发达国家,没有科研任务,也不写论文。搜索了一下南通大学,在山东,全国竞争最大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才548分,要知道这是去外省的,因为录取少,这个标准基本没什么价值,看看该校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自己搜索。至于说成立公司,有专门的中介公司,给他们两三千元,他们帮您注册,不需要什么注册资本。还有个小细节,发表SCI,好像要交版面费吧,这里的版面费是指正常刊用后,给期刊社的费用。14篇SCI,需要缴纳多少版面费?这是一个学生能承受的吗?发SCI,需要英文,一般不是国语,这个团队的学生都不是英语专业的吧?翻译能力能否过关?不过关的话,还需要找人翻译,这个费用,也不小啊。而且,发SCI能当饭吃吗?发这么多,这是发表上瘾了还是?说实话,涉及医疗的报道,不少记者就知道瞎激动,经常闹出大笑话,根本不去解释一下,比如小编我的,困惑。作为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就读学校,南通大学也有义务出面解释一下!

必静必清

医学硕士论文的论证部分怎么写?

医学硕士论文的论证部分怎么写?在医学硕士论文中的论文内容是我们经常说的论文正文。但是因为医学硕士论文的格式非常特殊,基本上它是采用实验法进行论证,所以完成写作并不容易。除此之外,医学论文还涉及到了统计学和计量单位的应用以及仪器的操作与伦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写作经验才能完成。接下来,我们将以医学论文的结构为标准,讨论材料和方法、结果两个方面的写作方法。1、“材料和方法“的编写(1) 实验对象特殊实验需要特殊记录,例如生物节律的研究,需要记录每个实验的需要或材料的时间。(2)实验仪器应标明制造商、型号、批次、精度和操作方法。如果由于实验的需要而对实验仪器进行了改进,应予以说明。(3)实验材料(4) 实验方法与条件对实验动物的感染和接种方法、手术和标本的制备过程、实验和记录的方法、观察步骤、记录指标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必要去进行记录。如果所使用的方法是大家所熟知的并且是公认的,则只需要写清楚该方法的名称;引用他人的方法应当注明出处、如果对引用的方法有新发现或这是实质性改进,则需要我们详细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并且改进部分应当详细解释数排名,以便其他人可以重复这些方法。如果在论文中使用了统计方法,我们应详细说明使用的是哪种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和版本。2。写入“结果”部分论文的核心价值就是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作者的研究结晶,也是论文最关键的一部分。从实验结果中得出论文的结论,引发论文最后的讨论,并给出了判断推理和建议。需要表现出作者的研究成果和论点,这是是评价论文的重要依据。(1)数据和图表统计处理的实验观测数据应该如实,具体,准确地编写,但是没有必要列出所有原始数据。对于仅有数据不足以说明实验结果的情况,需要一个图表:插图和表格可以直观地显示变化的规律性,这有利于比较,因此,在表达实验结果时,大多数都用图表示。此外,您还需要使用文本来详细分析。(2)结果写作要求根据实验事实,可分为若干部分。副标题可以使研究结果围绕本文的中心思想合理化。结果的撰写应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是真的,就有价值。对于那些不符合主观假设和实验预期的数据和结果不能随意舍弃,否则会失去真实性。结果部分是自己研究的成果,我们不应该把前人的结果参杂进去。这部分是纯粹的实验结果,不是分析和推理,因此叙述后不需要进行全面的解释,因为综合解释说明是属于讨论部分的内容。

赵括

临床医学研究生怎么写出高质量SCI论文

SCI论文的发表已经成为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时间、精力和基础研究上均不占优势,撰写SCI论文更是力不从心。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临床科研方法,用心观察,认真总结,发挥临床工作中容易获得一手数据的优势,亦能够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下面,达晋编译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怎么写出高质量SCI论文的几个相关方面进行探讨。一、早期涉足临床科研活动,加强临床实践的规范性。就临床研究而言,不论是病例报告、病例分析、诊断试验,还是临床实验方案设计,详尽完善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都是撰写SCI论文的基础。因此,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应建立有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科研制度,逐渐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采集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记录,随访资料保存和各种标本库的管理体系。同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各种资料的采集和如实记载,定期开展规范化培训、科研讨论和汇报。二、指导研究生设计课题,掌握SCI论文选题技巧。要想发表一篇高质量的SCI论文,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研究的价值。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生努力接触国际发展前沿的信息,追根溯源查阅相关文献,深度思考问题后提出课题的初步设想。在此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研究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就是设计的课题宏大而宽泛,大而不细,多而不精,这也是初涉科研工作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建议,研究生应当多看一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标书,获得课题设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让研究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验技术。如果实验技术不扎实,好的课题也可能做不出预期的结果,或者结果不稳定、重复性差,这样的结论很难让人信服,更不用说发表高水平的SCI论文。实验技术种类繁多,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实验技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安排研究生经常讨论实验技术问题,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其不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还可以通过参与同学的实验来掌握实验技术。同时,导师还应当为研究生举办实验技术讲座,邀请某项技术的专家、甚至厂家的技术人员来进行讲解。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的良性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导师才能实施创新性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研究生,也才能产出高质量的SCI论文,因为SCI论文的核心就是创新。也就是说,导师只有具备高水平的研究项目和充足的研究经费,才能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坚实的研究基础,才能为研究生积极创造海外学习的机会,建立起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导师责任制和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的导师资助制;才能为研究生提供直接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掌握先进的实验技术,体验更为活跃的科研氛围,形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动;才能使研究生在课题研究中尽快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开发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性成果。四、正确认识SCI在我国医学科研成果中的评价作用。虽然强制性地要求研究生发表SCI论文才能获得学位会给研究生带来压力,但大多数研究生为了保证论文的顺利发表将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科学研究上,尽力选择创新性的课题并进行严格的实验设计。这样,在撰写SCI论文以及投稿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更能够促进创新型科研成果的产生;同时,无形中锻炼了研究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和能力。因此,在利用SCI评价体系,鼓励研究生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加强与国外同行交流的同时,也要打破医学界对SCI的盲目崇拜,不能够仅以SCI论文数量评价科研水平,更应当注重科研质量及科研创新。事实表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只要树立正确的SCI论文观,集中精力做好临床工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加上导师亲力亲为的指导,就能够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