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益生菌行业专题报告:多元场景消费,走向专业化发展声侔鬼神

益生菌行业专题报告:多元场景消费,走向专业化发展

1. 益生菌行业内核符合健康趋势,产业链结构日趋明晰1.1. 益生菌有益肠道健康,活菌应用条件苛刻、生产壁垒较高益生菌是对健康有益的活微生物:益生菌是“通过摄取适当的量,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能发 挥有效作用的活菌”(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益生菌定植于人或动物肠道、生殖系统 内,对人体稳态起调节作用,通过抑制有害菌增殖、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合成营养物 质等途径对宿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自发现起来,益生菌的功效仅仅围绕有益于肠道健康。自 1857 年巴斯德发现乳酸菌以来, 益生菌特性及功效研究不断深化丰富。1908 年,俄国科学家、诺奖得主梅契尼科夫提出“酸 奶长寿理论”,认为酸奶中的乳酸杆菌会抑制有害微生物增殖,延长人体寿命,益生菌保 健功能受到追捧。1995 年,国际“益生元之父”吉布森将“刺激特定有益菌群生长、活性 的非消化性食物成分”定义为益生元,为增益肠道有益菌群提供又一路径。此外,膳食纤 维对益生菌生长起促进作用,益生菌影响膳食纤维肠道内发酵模式等相关研究也在不断细 化深入。人体内的益生菌超过 400 种,其中 20 种在人体内长期定植。益生菌在进入肠道后,会与 肠道中原有菌群发生栖生、共生、偏生、竞争和吞噬等复杂的关系,最终起到促进机体健 康的作用。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具有维护消化系统健康,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免疫 力等多种功能特性:(1)益生菌维护消化系统健康:补充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阻止致病菌的入侵、 粘附和定植,减少有毒物质的生成,从而起到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2)生成营养物质或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益生菌在体内可直接或间接产生维生素、氨基 酸、短链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并产生多种酶或酸类促进乳糖、钙、蛋白质的吸收;(3)提高人体免疫力:益生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刺激淋巴细胞,促进产生能抗同类病原 菌的抗体,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益生菌作为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添加物,符合健康化的大趋势,也在自发现以来超百年的发 展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即包括:上游菌株的研发与生产,下游作为添加剂在各个领 域进行应用或直接食品化、药品化。益生菌的起效条件较为苛刻,故对研发生产、实际应用的过程均提出较高的要求,是技术 壁垒相对较高的产业。由于益生菌是活菌,益生菌上述健康功能的起效是建立在有一定数 量(通常认为产品中不低于 107 cfu/g 或 107 cfu/mL)和活性的活菌安全到达小肠或者结肠 这个基础上的,并且需要这些益生菌在食用后进入体内仍保持正常活性和代谢。而益生菌 在到达肠道之前会暴露于胃液和胆汁内,这些酸性较强的环境导致大部分菌群在到达小肠 或者结肠前就已死亡,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益生菌的活力,这对生产及应用益生菌 的公司提出了技术上的高要求。—株性能优良的益生菌从其分离、筛选、评价到相应终端产品的生产、推广须经历基础研 究、功能研究、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过程,对研发能力提出十分高的要求, 且在以上各个过程中,需要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解 析菌株的环境耐受、肠道适应以及益生功能的分子机制。此外,在益生菌产业化开发过程 中,又需要菌株高密度发酵技术、冷冻保护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和活性保持技术等产业化 应用技术才能提高益生菌制品的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把控都至关重要。并且,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和《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企业想 获得益生菌相关的专利权,不仅需要发现新的菌株,还需证明其工业用途和可存活,是一 个专业、规范的长期过程。从益生菌的基础科学研究到益生菌的产业化开发和实际生产, 都需要科技研究和技术积累。企业需要经历长期的基础研究和实践论证过程才能取得相应 的知识产权、掌握相应技术。除此之外,益生菌原料菌粉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在益生菌培养、分离、贮存、包 装等环节涉及到许多大型设备以及低至零下 18 摄氏度的恒温、10 万级以上的洁清度等苛 刻条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满足益生菌制品生产、贮存环节对于设备和车间洁净度 的要求,企业成长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一定的时间积累,行业内的研发类企业拥有先入 优势。1.2. 产业链上下游分离,下游应用以乳制品为主,多元化场景不断培育由于生产益生菌对技术要求高、前期投入大,下游需求企业很多没有单独的生产能力,使 得产业链清晰的分为上游生产供应商和下游终端消费品制造商。益生菌产业链上游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类: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益生菌原料销售与提供益 生菌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益生菌原料菌粉供应商的再上游则为葡萄糖、蛋白粉、蔗糖等发 酵原料生产商。我们认为提供益生菌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是最考验公司研发能力的商业模式, 提供方案往往是以专利权申请、益生菌原料生产销售为基础,配以更全面的服务进行深层 的客户关系绑定,目前国际上头部益生菌企业均有此实力。全球益生菌产业链上游具有以下特点:1) 国际专利多为发酵菌种。数据显示,1985-2004 年间全球益生菌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 植物乳杆菌(80 件)、干酪乳杆菌(68 件)和嗜酸乳杆菌(113 件)三种,均属于 发酵用菌种。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发酵食品是益生菌产业中的开发重心。从应用层 面来看,益生菌专利多集中在乳制品加工制作、生物生长调节剂、医疗卫生以及生物 酶等应用领域,这也是国际专利多为发酵菌种的原因。2) 全球益生菌原料供应市场复合增长率约 5.6%,集中度较高。2008 年全球益生菌菌粉、 发酵液、胶囊等原料市场规模约 7.9 亿美元,至 2013 年原料市场的规模增长到 11 亿 美元,CAGR 为 5.6%。其中,作为酸奶制作中重要原料之一的乳酸杆菌整体销售额约 占整体益生菌原料市场的 61.9%。目前,全球益生菌原料供应前两名分别为丹麦科汉森 与美国杜邦,根据年报,2016-2017 年科汉森发酵剂、益生菌及酶业务营收 6.17 亿 欧元,有机增长率稳定保持在 7-8%;杜邦营养与生物科学销售收入由 2016 年 9.7 亿 美元上升至 2017 年 28.1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9.9%。益生菌下游终端消费品制造商较为丰富,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生产商、益生菌终端消费品生 产商、功能性食品生产商以及宠物食品生产商等。益生菌下游需求的应用场景主要可分为: 乳制品、药品及保健品、动植物用益生菌。(1)乳制品及其他发酵食品:益生菌的应用分为两种,一种是进行益生菌发酵,生产包 括酸奶、乳酸菌饮料、豆奶等发酵乳制品,此外还有乳酸酒、食醋等。除发酵功用外,益 生菌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糖果、冰淇淋、烘焙食品中,为食物提供特殊风味和营 养。益生菌还常被添加于婴儿、孕妇及中老年奶粉中,利于肠道菌群平衡。2013 年,全 球含有益生菌功能性食品市场价值约为 170 亿美元,2017 年约达到 400 亿美元, 5 年 CAGR 为 18%,根据 BCC Research 预测,2020 年全球益生菌膳食补充剂的 市场价值将达到 88 亿美元。此类别是全球益生菌的最重要应用领域,占全球益生 菌市场规模的 85.9%。(2)药品及保健品:益生菌保健品除了片剂、胶囊、颗粒剂等传统剂型外,还出现了口 香糖、牙膏等新形式产品。常见益生菌保健品、药品包括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复方嗜酸乳 杆菌片等。2013 年,全球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市场价值约为 17 亿美元,其中胶囊产 品的销售额最大,占比约为 75%。药品与保健品在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为 8.6%。(3)动植物用益生菌:益生菌也被用于动物饲料,调节禽畜肠道菌群并抑制肠道内致病 菌生长。益生菌还可改善奶牛瘤胃微环境,增加肠道有益菌群,提高奶牛产奶量。植物微 生态制剂主要应用于农作物种植,能够改良土壤,预防土壤板结,提高肥料转化率。2. 发达国家益生菌行业景气度高,头部参与者综合实力强2.1. 国际益生菌市场仍快速增长,主要参与者实力雄厚根据欧睿国际,目前世界上益生菌产业已近达 2225 亿元,依然处于增长趋势。在全球益 生菌行业蓬勃发展大背景下,亚太地区整体市场规模表现抢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 生菌分会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益生菌消费规模占全球规模的份额进一步扩大,高达 47%, 其次是欧洲 22%(西欧 15%、东欧 7%)、北美 16.5%和中东 6.5%。2017 年美国,意大利,中国,日本及俄罗斯为前五大市场,其中中国市场零售额约 30 亿 元,预计 2018-2023 年复合增长率为 15%,亚洲、欧洲与北美是全球益生菌市场的集中区 域。人均消费方面,2019 年发达国家如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益生菌补充剂人均消费额 分别为 10.6、6.8、6.3 美元,而我国人均消费额仅为 0.4 美元,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 未来几年该品类快速发展。全球益生菌上游企业竞争格局为寡头竞争。国外益生菌产业起步早、制度较完备、 技术 较成熟,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地位。一些国际企业拥有资金及品牌力量,在全球市占率较高。如法国拉曼、科汉森和杜邦(丹尼斯克)共占据美国 70%的市场,因为其技术先进、 研究成熟并拥有全球知名的专利菌株,如鼠李糖乳杆菌 GG、动物双歧杆菌 BB12、 嗜酸 乳杆菌 NCFM 等。科汉森:1874 年由丹麦药剂师 Christian D.A. Hansen 创立,总部位于丹麦荷尔首姆市。 2009 年 9 月签署《联合国全球契约》,2010 年 3 月,在丹麦纳斯达克 OMX 证券交易所 上市交易。员工超过 2300 人,遍布 30 多个国家。公司在五大洲都建有生产设施,生产 工厂平均每周要接受三次严格的检查。具百年菌种研究历史,从事酶/益生菌/天然色素以及用于膳食补充剂/非处方药/婴儿配方 奶粉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具备 130 多年菌种研究历史,是自有营养健康中心益生菌供应商, 拥有世界上较大,生产能力强的菌种工厂。公司每年将营业额的约 6%用于研发,14%的公 司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全球 19 个应用与研发中心,主要基础研发机构设在丹麦,每年与 300 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展开科研合作,是 20 多家国际科研协会和顾问委员会的成员。产品类型包括酶、益生菌、天然色素,以及用于膳食补充剂、非处方药、婴儿配方奶粉和 动物饲料行业的产品等。乳品发酵剂是科汉森公司较大的业务,占公司总销售额的三分之 二。科汉森公司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建立了全球规模较大的乳品发酵剂工厂。目前,科汉 森公司在法国、德国、美国和丹麦四国建立了发酵剂生产部门。在全球 5 个国家的工厂拥 有 GMP, Kosher, ISO22000、FSSC22000 等资质。为人熟知的 BB-12 源自科汉森收集的乳品发酵剂,被美国 FDA 认为“GRAS”, 于 2005 年获得中国卫生部新资源证书,2011 年 11 月中国卫生部正式批准用于婴幼儿食品。它具 有出色的耐酸和耐胆汁功能,优良的肠道黏附能力,是目前临床研究较多的益生菌,研究 涵盖早产儿到老年人的所有人群。研究表明 BB-12 对婴幼儿和孕妇具有特殊功效,对普通 人群也有改善肠道功能、调节免疫等功效。杜邦-丹尼斯克:美国杜邦公司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提供能提高人类在食 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电子和交通等生活领域的品质的科学解决之道。杜 邦公司成立于 1802 年,在全球 70 个国家经营业务,共有员工 79,000 多人。杜邦科学探 索的历史悠久,并成就无数创新。2013 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22 亿美元,获批约 1,050 项 美国专利和约2,500 项国际专利,在全球拥有 10,000 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以及超过 150 家研发设施。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杜邦如今在更多的地区与更多的人开展合作。拉曼:加拿大拉曼公司是世界上 3 大益生菌制造商之一,产品线包括单菌,配方份和药品。 拉曼公司(Lallemand Inc.)是拉曼人类营养(Lallemand Health Solutions Inc.)的母公司, 是一家加拿大私营企业,专注于从事酵母、细菌、及微生物相关成分的研发,生产和市场 营销等业务。弗雷德·舒勒先生于 19 世纪末在蒙特利尔成立了拉曼公司。拉曼人类营养 (Lallemand Health Solutions Inc.)先后收购了国际知名的益生菌生产商 Institut Rosell (1998 年)和 Harmonium International(2011 年),并将其整合为一体,形成今天的拉曼 人类营养。 两家公司专长互补:Institut Rosell 通过其菌株,Harmonium International 通 过其无与伦比的生产灵活性为北美生产提供复杂的益生菌配方,这些都要感谢它们所具备 的最领先的生产技术以及专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方面,专门服务于拉曼人类营养的益生菌 工厂分布于全球以下地点:米拉贝尔、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加拿大);圣西蒙(法国);维 也纳(奥地利)。在亚太地区中,日本的益生菌产业处于领先地位。益生菌的功效作用在日本得到较为普遍 的认可,其应用领域广泛,产品形式多样,遍及乳制品、口服 液、口香糖、化妆品、酱 油、牙膏、胶囊等。日本益生菌企业在亚太地区拥有优良品牌 影响力并拥有知名菌株, 如明治乳业的 LG21(L.gasseti)L.casci shirota 和 LB81、日本养乐多的干酪乳杆菌等。1935 年,益生菌产业化起步,乳酸菌饮料“养乐多”问世。随后数十年间,益生菌的行业 应用不断繁荣丰富。1983 年,日本明治药业实现低聚果糖的工业化生产,是首个产业化的 益生元产品。1988 年,丹麦汉森实验中心研发出直投式酸奶发酵剂,保证酸奶发酵的稳定 品质。明显看到,国际益生菌上游头部企业并非只有益生菌一项业务,除了益生菌以外,还有很 多功能性菌种的培养研发所需的基础都是相似的。上游企业围绕为下游客户提供完备的稳 定体系解决方案,不断研发新的菌种、不断派生自身的业务条线,对于益生菌企业来说, 研发能力、生产线建设越完备全面,自身的可服务下游客户范围便越广泛,提供的服务也 将更优质完善。2.2. 详解达尼斯克与杜邦发展历程,海外对标知兴替美国杜邦公司是国际知名化工企业,业务领域涉及食物与营养、保健、服装、家居及建筑、 电子和交通等诸多领域。杜邦公司拥有百年菌种发酵生产经验,并以全球领先生物配料公 司的广泛资源为后盾,由旗下的营养与健康事业部负责益生菌的研究和生产,并由微生物 组研究益生菌对健康和养生的用途。2011 年杜邦以 63 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酶及食品专用添加剂制造商—— 丹尼斯克,丹尼斯克是排在诺维信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工业酶制造商,收购丹尼斯克有助于增 强杜邦公司在工业生物技术,包括再生能源与材料等领域的领导地位。我们认为,丹尼斯克 以食品添加剂为初始业务,并逐渐拓展益生菌、酶制剂等业务,对国内企业发展极具参考 意义,故在此详述。2.2.1. 益生菌供应商综合发展,经营范围覆盖食品添加剂(略)2.2.2. 产品力与品牌力双管齐下,打造全球益生菌领跑者(略)3. 中国益生菌行业蓬勃兴起,优质企业有能力进行国产替代3.1. 益生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发展潜力较大我国益生菌产业起步较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 20 世纪 90 年代,益生菌在我国的研究 才真正起步,中国的益生菌产业开发也相对落后于欧洲、日本等地区。进入 21 世纪后, 人们的健康化需求和对益生菌了解逐步提高,我国科技部也高度重视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发 展和产业化升级,国内益生菌市场发展迅速。预计 2020 年我国益生菌市场的产品规模将会接近 850 亿元。我国益生菌市场现处于快速 增长期。从细分行业看,益生菌食品生产需求占比最高,且以发酵乳制品为主。2017 年, 我国酸奶行业销售额达到 1192 亿元,同增 18%,首次超过牛奶。全球益生菌产品中,保健 食品与药品占比 8.6%,根据 BCC Research 预测,2020 年全球益生菌膳食补充剂的市场价 值将达到 88 亿美元。我国益生菌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未来发展潜力大。我国益生菌市场龙头优势明显,从市场集中度看,合生元(母婴龙头)排名第一,其次是 江中药业(药店)、无限极(直销)、丽珠、汤臣 Life-space 益生菌等。3.2. 上游原料供给仍被进口菌种垄断,上游国产企业崛起正当时3.2.1. 上游原材料供给以进口菌为主,研发积淀需要时间益生菌产业链上游可分为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益生菌原料销售、益生菌产品技术解决方 案提供三类。目前,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基本由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传统研发强国垄断, 国内进口原材料市场上,国外企业垄断也十分严重。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功能性食品市场都被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占据。消费者更加信任进口食 品的质量和功效。益生菌领域,目前我国市场是无论是添加益生菌的乳制品、饮料,还是 终端消费品冲剂、饮品和固体饮料,主要使用菌种都来自于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国外厂商美国杜邦(50%)与丹麦科汉森(35%)为国内益生菌原料占比最大的两家公司, 光这两家国外公司就占到国内整体原料市场的 85%左右,其余厂商约 15%。益生菌原材料 市场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厂商相对较少,年产能及产值在千万规模以上的公司主要有北 京科拓恒通、江苏微康生物、河北一然生物、上海润盈生物四家。2017 年产值在 1 亿元以上仅有江苏微康生物,该公司专业专注于益生菌的研发、生产及 应用。虽然国内益生菌产业开发起步较晚,但仍旧在菌株的专利申请及开发取得较为显著 的成果,如昂立的 ONLLY 品牌(植物乳杆菌 LP-ONLLY、嗜酸乳杆菌 LA11-ONLLY、长双 歧杆菌 BL88-ONLLY)等。科拓生物 2003 年成立于北京怀柔,是研发、生产和销售益生乳 酸菌及其制品,并提供整套产品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适合中国人肠道的 益生菌研发生产。目前拥有北京、呼和浩特、金华、青岛 4 大产业基地 、超过 2 万平米 现代化生产工厂。科拓恒通自主研发并产业化了干乳双歧杆菌 V9、植物乳杆菌 P-8、瑞士 乳杆菌 H9、酪乳杆菌 Zhang4 个“明星级”核心菌种。河北一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是一家专注于益生菌、乳酸菌科研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一然生物拥有 2,000 余株优秀菌株资源库——YMCC,通过不断研究突破了菌株功能研究技术、产业化核心技 术、菌种应用技术,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乳酸菌生产工艺,可实现乳酸菌、益生菌等 21 种菌株和 60 多个微生态制剂的产业化。我们认为,随着我国益生菌市场的不断发展,分离自中国人肠道菌群以及中国传统发酵食 品中的益生菌将凭借着更为适合中国人肠道菌群特点的这一优势逐步取代进口益生菌菌 种。不同于西方的肠道微生物结构,中国人群肠道微生物是以考拉杆菌属为优势菌群的群落结构,这种特点也受到遗传和中国特有饮食习惯的影响。此外,现代中国人对于抗生素 的使用比较频繁,饮食习惯也日益多样化。未来适合中国人的菌种需带有生命力强、能够 防止坏菌滋生并有多项调节肠胃功能等特点。综上,引进的国外菌株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 国外引进菌株在中国人的肠道环境里也不一定能够有效定植并发挥功效。之所以国内市场遭到外企垄断,主要是益生菌市场对产权和技术的要求高,国内企业起步 晚,知识产权和技术落后,成长需要一定时间。益生菌相关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是企业开展 益生菌制品业务的核心,也是保证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关键。目前,由于我国益 生菌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国际益生菌专利申请基本由美国、日本、俄罗斯等起步早的传统 研发强国垄断。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和技术相对落后,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而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2010)》和《专利法》的有关规定,企业想获得 益生菌相关的专利权,不仅需要发现新的菌株,还需证明其工业用途和可存活,是一个专 业、规范的长期过程。从益生菌的基础科学研究到益生菌的产业化开发和实际生产,都需 要科技研究和技术积累。企业需要经历长期的基础研究和实践论证过程才能取得相应的知 识产权、掌握相应技术。除此之外,益生菌原料菌粉生产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在益生菌培养、分离、贮存、包 装等环节涉及到许多大型设备以及低至零下 18 摄氏度的恒温、10 万级以上的洁清度等苛 刻条件。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满足益生菌制品生产、贮存环节对于设备和车间洁净度 的要求,企业成长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一定的时间积累。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在营养、健康科学研究、功能性食品开发方面长期以来都落后于欧美 发达国家,消费者更为信任进口产品的质量和功效,国内企业在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等方 面与进口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益生菌这一领域,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的益生菌原 料菌粉在我国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国内原料生产公司在规模和市场份额上都与之差距较 大。除了“养乐多”、“妈咪爱”和“Life Space” 等在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中占有很大份额 的国外品牌外,我国部分自主品牌的益生菌终端消费品也在使用科汉森、杜邦等跨国公司 的益生菌菌株。3.2.2. 科拓生物或将引领益生菌上游国产替代趋势科拓生物 2003 年成立于北京怀柔科学城,是研发、生产和销售益生乳酸菌及其制品,并 提供整套产品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家食品添加剂综合生产公司,其产品广 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健康医疗、畜牧养殖和农业种植等领域。对标丹尼斯克的成长路径,科拓恒通在益生菌品牌打造上想象空间大。对标丹尼克斯的成长之路,公司未来可在益生菌自身品牌打造上有望取得一定的成绩。益 生菌行业研发有专利壁垒,上游研发至关重要。目前科拓已经在上游益生菌菌株的研发上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拥有干酪乳杆菌 Zhang、乳双歧杆菌 V9 菌种的相关专利权,目前拥 有北京、呼和浩特、金华、青岛 4 大产业基地 、超过 2 万平米现代化生产工厂。我们认 为科拓可以依靠自己的专业性发展自己的品牌,完成从菌株研发到品牌制作的产业链整合, 在我国益生菌的上游蓝海市场脱颖而出。3.3. 下游应用广泛,健康意识崛起带动益生菌产业发展大部分益生菌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分地区来看,全球益生菌消费 市场中亚太地区占比最大,占 47%,其次为欧洲、北美和中东,占比分别为 22%、16.5%和 6.5%。近年来我国益生菌产业飞速发展,大量益生菌产品涌现,近 5 年我国益生菌产业以高于 15% 的增速快速发展,从下游需求结构来看,根据中国保健协会数据,72.40%应用于乳品工业, 乳制品成为益生菌的最佳载体,同时在药品、冲剂(9.45%),动物用益生菌(10%),保健 品(6.5%)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3.3.1. 乳制品及其他发酵食品市场空间较大,相关品类规模快速增长益生菌行业下游最主要的产品为乳制品,即为由益生菌参与发酵的,后期添加活性益 生菌的功能性食品,主要类别有酸奶,乳酸菌饮料,益生菌奶粉等。由于健康意识的 不断崛起,酸奶、乳酸菌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速较高,2019 年酸奶增速 24%,乳酸菌饮 料增速 7%。在益生菌产业链的下游中,乳制品是最重要的发展赛道。我国发酵乳制品的消费规模占国 内益生菌整体市场的 78.4%,是国内益生菌产业重要增长动力之一。我国乳酸菌饮品起步 于20世纪80 年代,是含乳饮料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5-2019 年五年间,我国乳酸菌饮品市场复合增长率为 11.2%,2019 年中国大陆乳酸菌行业市场规 模达 364.8 亿元。未来中国大陆乳酸菌市场将持续稳定发展,有望在 2024 年达到 492.4 亿 的规模。分品类分析,乳酸菌市场上低温乳酸菌发展较早。由于要求乳酸菌饮品中含有活的乳酸菌, 低温乳酸菌需在 2-10 摄氏度贮存和销售,密封包装的活性乳酸菌保质期较短。2015-2019 年五年间,低温乳酸菌的复合增长率为 7.6%,2019 年市场规模为 216 亿。常温乳酸菌是另外一种常见乳酸菌饮品,常温乳酸菌是另外一种常见乳酸菌饮品。从消费 趋势看,常温乳酸菌饮品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近年维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是乳品企业 抢夺市场的关键。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5-2019 年五年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 场规模从 77.2 亿元增长至 148.8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7.8%。未来 5 年内,随着宏观经济 增长趋缓、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逐步饱和,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至 2024 年,国内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有望达 211.9 亿元。常温乳酸菌饮品无需冷链运输、易于贮藏,产品销售区域得到了很大扩展,易于切入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市场。同时,常温 乳酸菌饮品便于携带,可适应各种饮用场景,消费人群更为庞大,因此有望成为乳酸菌市 场未来的主要增长赛道。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内生产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的生产商 主要有伊利、小洋人、光明等知名企业。我国乳制品行业格局稳定,伊利蒙牛作为双寡头,其对益生菌的需求以及战略布局在一定 程度上将影响益生菌行业的体量拓展。伊利股份在益生菌领域的发展:伊利股份是我国乳制品优秀龙头企业,一直在益生菌行业 加速创新,其菌株也逐步完成了从引进到研发的发展过程。2005 年伊利与有百年历史的世 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公司签约,买断其 5 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 LGG 中国独家 使用权。此后伊利多项产品,例如 LGG 瓶装酸牛奶等都含有这种引进的益生菌。此外伊利 和行业内著名企业杜邦公司也有着合作,2019 年伊利旗下新食机品牌的益生菌类新产品— —伊小菌正式上市。伊小菌产品实为乳酸菌固体饮料,美国杜邦公司是益生菌固体饮料制 造的先行者。伊小菌利用了杜邦公司的明星菌株,副干酪乳杆菌 Lpc37、乳双歧杆菌 Bi-07、 乳双歧杆菌 Bl-04、嗜酸乳杆菌 NCFM、乳双歧杆菌 HN019。其中,添加的乳双歧杆菌 HN019 可有效降低有害病菌在肠道内的存活率。随着我国益生菌研发的不断发展进步,伊利也逐渐开始对益生菌菌株进行自主研发。公司 2019 年宣布第一株自主研发的专属益生菌菌种 BL-99 诞生,并推出益生菌酸奶“益消 BL-99”,布局功能性酸奶领域。蒙牛乳业在益生菌领域的发展:2019 年蒙牛旗下首款益生菌产品——轻享益生菌固体饮料 全新上市,蒙牛与益生菌行业内著名企业杜邦合作,选用 100%美国杜邦进口 4 联菌:乳双 歧杆菌 HN019、嗜酸乳杆菌 NCFM、副干酪乳杆菌 Lpc-37、乳双歧杆菌 Bi-07,利用冻干 技术制备,每袋 150 亿 CFU 活性菌,低脂健康,还添加了菊粉,为营养助力。产品以固体 饮料的方式呈现,可直接食用,也可冲水、泡牛奶、酸奶,还可以 DIY 早餐。作为乳业龙头企业,蒙牛早于行业之先就展开了益生菌相关的科研创新工作。2005 年,蒙 牛就与全球最大的菌种研究供应商——丹麦科汉森集团展开深入合作,双方共同建立的 “蒙牛—科汉森益生菌合作实验室”。2010 年,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乳酸菌菌种 在蒙牛问世。3.3.2. 保健品市场空间较大,新入参与者助力提高渗透率2019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 99.09 万亿,人均可支配收入 3.1 万元,两者均呈现相对稳 健的增长趋势。同年,国内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 1902 元。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 出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逐年增长,19 年相比 13 年增加了约 1pct,加之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态势明显。从世界银行各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数据来看,截至 2015 年,中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远低 于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国未来在医疗保健需求方面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龄人口及 0-15 岁人口分别约为 2.54 亿人 和 2.50 亿人,加和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35.97%。叠加医疗保健消费需求潜力、老幼人口比例 增加、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未来益生菌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消费需求有望提升。我国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约占总疾病负担的 70%,且慢性病患病比例居高不下。在高脂 高热膳食结构及刺激性、不规律饮食习惯作用下,肥胖、心血管疾病以及胃炎、慢性肠炎 等慢性疾病对居民造成了严重负担。然而,居民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在短期内较难改变。研究显示,补充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结构,维护肠道稳态,益生菌还可调控肠道对胆固 醇和脂肪的吸收,促进血糖调节,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同时,从消费成本看,常规的益生 菌食品及补充剂成本均较低,性价比优势较强,对消费者不构成严重负担。3.3.3. 动植物用益生菌市场稳步发展,结构转型利好益生菌需求动物微生态制剂(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已在畜牧养殖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主要应 用于奶牛养殖和饲料青贮。据下图,2012-2019 年,我国饲料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2018 年达到 8689 亿元.,2019 年为 7780 亿元,主要系生猪产能下滑和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 2012 年至 2019 年,我国饲料添加剂生产和销售均呈稳步增长态势,2019 年产量已超过 1100 万吨,同比增长 9.62%,销售额达 763 亿元,同比下降 12.75%。2010 年以来新型肥料异军突起,。截至 2015 年末,已经有 80%的传统化肥企业实施了转 型,新型肥料成为行业新增长点,截止 2015 年末中国各类新型肥料企业共计约 7200 家, 较 2010 年末增加一倍多,微生物肥料占新型肥料总产量的 28%,仅次于商品有机肥料。4. 看好上游益生菌企业成就细分龙头,下游企业应用有望培育爆款(略)4.1. 科拓生物:国内优质益生菌供应商龙头,综合发展空间大。4.2. 伊利股份:乳制品龙头企业,酸奶新品增长强劲。4.3. H&H 国际控股:国内早批益生菌企业,双主业驱动发展。……(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天风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铉曰

江中药业公司深度报告:益生菌行业未来增速约15%(可下载)

获取《江中药业公司深度报告:五十年胃肠用药品牌江中开启发展新篇章,利活益生菌有望成为下一个拳头单品》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医学健康 ”,该报告编号为20bg0057。[研究报告内容摘要]大江入海,华润江中开启发展新篇章。2019年江中药业融入华润大家庭,并购桑海和济生两家本地优秀企业,开启华润江中元年。华润的平台力、资源力、影响力将为江中药业赋能,助推江中新一轮发展提质增速。重组并购桑海、济生,能够整合优势OTC产品,不断丰富江中品类,用多品类多品牌联合出击,打造产品集。行业发展空间:益生菌行业增速快,终端消费品空间大,更适合中国人肠道的菌种有望加速实现进口替代。益生菌行业未来增速约15%。目前,我国益生菌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系添加于婴幼儿奶粉、酸奶、饮料中。即食型益生菌粉、菌片和固体饮料等益生菌终端消费品具有益生菌存活率更高,补充益生菌更直接、有效,更易于储藏、运输等明显优点,市场还在不断成长,空间更大。随着我国科研院校和行业内企业对益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更适合中国人肠道菌群特点的菌种将逐步替代进口菌种。公司增长看点:胃肠品牌势能强大+渠道和营销出色+产品差异化使益生菌有望成为下一个拳头单品。1)公司聚焦胃肠领域50年,打造了江中健胃消食片和利活乳酸菌素片两大明星单品,品牌势能强大。2)“渠道+公关”整合营销,与时俱进,两大明星单品的快速增长都充分证明了公司强大的渠道力和营销力。3)利活益生菌活菌含量高,菌株更适合中国人肠道,产品差异化有助抢夺市场。综上,凭借品牌、渠道、营销和差异化,江中利活益生菌有望成为公司下一个拳头单品。投资建议:江中融入华润,并购桑海、济生,资源整合后将助推新一轮发展提质增速。公司聚焦胃肠领域五十年,明星单品家喻户晓,品牌势能强大,并且渠道和营销能力出色,益生菌产品差异化明显,有望成为下一个拳头单品,贡献业绩增量。预计公司2020-2022E年EPS为0.93、1.14、1.37元,对应PE分别为14.8倍、12.0倍、10.0倍。基于公司益生菌新品推出,并购重组进行资源整合,有望助推业绩发展提质增速,综合给予公司2020年20倍估值,对应的20年目标市值97.6亿元,目标价格18.6元,目前股价距离目标价格还有35%左右空间,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狂接舆曰

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超7成消费者认可其益处 超3成认为可能有副作用

益生菌近年来受到营养界的热捧。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学选择益生菌产品,消费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益生菌认知误区多专家建议加强科学传播调查显示,虽然益生菌需求旺盛,市场日益活跃,但公众的认知误区较多。例如,调查显示仅有16%的消费者能识别几种常见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超过60%的消费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区别,甚至34%的消费者认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此外,仅有4%的消费者能准确区分益生菌和益生元。从益生菌产品的消费来看,多数消费者是给自己或孩子购买。传统超市、便利店(46%)是消费者选购益生菌产品的主要场所,其次是医院和药店(44%),网购(30%)成为人们购买益生菌产品的新选择。调查显示,发酵乳制品(60%)、益生菌饮料(50%)和益生菌保健食品(44%)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益生菌产品类别。当然,由于消费者对益生菌认识模糊,因此部分消费者购买的“益生菌产品”有可能实际是普通乳酸菌产品。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协特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范志红指出,未来还需要加强益生菌的科学传播,比如如何区分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等。超7成消费者认可益生菌健康益处 超3成消费者认为可能有副作用调查显示,74%的消费者认可益生菌的健康益处,仅有4%的消费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在购买产品时,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功效,其次是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安全性。在益生菌众多健康作用中,消费者最认可四种,包括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腹泻、助消化和促进营养吸收、缓解腹痛腹胀。益生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美容护肤、减肥、抑郁症等,目前公众认可度仍较低。调查显示,32%的消费者认为益生菌可能有副作用,近半消费者对益生菌安全性存在一定疑虑。此外,18%的消费者认为益生菌可能使人产生依赖性,还有近4成消费者对此存在疑虑。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建议,由于菌株及个体的差异等影响,益生菌的应用和推荐需要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大家在选择时也要保持理性。超7成消费者期望益生菌宣传不要夸大功效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但消费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选择困难”。他们普遍希望科学界可以给予消费者更多指导,帮助他们合理选择。同时,76%的消费者期望在宣传益生菌时可以基于科学证据,不要夸大功效。另外,消费者也希望益生菌产品的价格更加合理、亲民。对此,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未来消费者对益生菌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益生菌产品也会随之创新发展。但要真正让消费者和行业双赢,必须以科学为基础开展消费者教育。”针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该中心还将联合相关专业机构于近期作进一步解读,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参考性的科学指导。

旧国旧都

年复合增长率17% 消费认知率高达82%国内益生菌产业黄金期来临

本报记者 王 薇3月25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2021年理事长办公(扩大)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在线致辞。来自浙江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以及IFF(原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科拓、微康、一然、三元、旺旺、娃哈哈、雅培、光明、味全、乐斯福、来伊份等20多家国内外益生菌生产及应用企业代表参会,探讨行业面临的难点、痛点,共同研讨行业未来发展。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表示,当前我国益生菌行业正处于由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益生菌分会将以新形势下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发力点,集结益生菌领域权威专家及产业界优势,助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大滞后”制约行业发展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国庆教授,内蒙古伊利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云战友分别就“益生菌产业化技术瓶颈及未来发展思考”做会议报告。何国庆何国庆介绍,近年来,益生菌行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两化”特征,即产品形态多样化、应用方向多元化。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所在。他将行业瓶颈归结为“三大滞后”,即益生菌优良菌株及其功能解析滞后、益生菌高活性制备技术及装备滞后、益生菌创新产品开发及应用滞后。何国庆坦言,在益生菌优良菌株及其功能开发方面,目前还缺乏益生菌精准高效的筛选模型。同时,缺乏具有良好商业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益生菌菌株。我国益生菌产业开发和研究整体落后于欧洲、日本等地区约15年—30年。目前规模化商业应用的益生菌95%来自国外公司。面对我国益生菌产品标准与法规制定不足问题,何国庆指出,对益生菌类产品建立一致的监管框架,对生产规范、成分标注、功效宣传和风险鉴定进行统一管理非常重要。云战友从产业角度分享了自己对益生菌如何实现产业化及对产业未来的思考。他强调,益生菌开发,从菌株分离之初就要考虑到产权保护,菌株分离与鉴定后,要进一步进行安全验证、特征识别、功效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云战友通过梳理国内益生菌相关标准后发现,普通食品标准法规中还没有“益生菌”一词出现,唯一出现“益生菌”一词的是特殊食品中的保健品相关法规。未来,基于株水平,建立与普通食品相关的益生菌法规势在必行,相关法规工作需要加紧跟上。开发一株知名的益生菌,需要巨大的时间与资金投入。云战友表示,为了保护产权,需要考虑建立株水平鉴定标准和认可的鉴定机构。他认为,国内益生菌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仍需要强化。国内最大的单体发酵罐容积在10立方米左右,与标杆企业近100立方米,因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国内深冷颗粒益生菌的生产能力尚未建立,深冷菌颗粒的包装配套设备亟待开发。不同批次间的活菌数波动和发酵活力波动,与标杆企业还有差距;冻干菌粉在长货架期产品中应用时的稳定性与标杆企业比仍有差距;国内活菌包埋和微胶囊化技术尚未实现产业化,包埋后活菌计数仍然存在不稳定现象;评估菌活力和质量一致性尚没有形成行业通用的模型。“益生菌+”打开未来创新空间全球益生菌时代来临,营养健康趋势下益生菌产业迎来哪些新机遇?IFF亚太区菌种与益生菌业务负责人金苏分享了2021年益生菌行业创新发展新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致使许多消费者专注于通过“吃”来保护自己。同时,科学研究证实肠道健康和免疫力之间存在关联。在难得的市场机遇下,提高免疫力的益生菌市场预计涨幅将达到40%。金苏介绍,通过对英国、美国及中国等多个国家的调研来看,消费者已经把益生菌跟消化、免疫、情绪等相关联。中国益生菌用户对其功效的认知度高,如改善和调节便秘的达到92%,帮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达到91%。2020年7月,对25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平均在线购物后的评价次数统计来看,益生菌消化和免疫市场最成熟,其他功能快速增长。同时,全球益生菌产品在线购物评论数上升31%,中国绝对数稳居第一。中国迎来益生菌保健食品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调研发现,2019—2020年的两年间,益生菌保健品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快速攀升。中国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率高达82%。疫情促进了益生菌消费,并积极影响着后疫情时代。根据调研报告,中国益生菌保健品市场将会在新冠疫情推动下快速反弹,预估年复合增长率达17%。益生菌+,将为未来创新提供无限可能。多样化剂型、多合一功能组合,将成为未来益生菌创新趋势。金苏指出,从全球和中国益生菌市场趋势来看,消化成为益生菌必备功能,当前核心诉求是强化免疫,其他个性化需求的新功能亟待开发。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陈铮介绍了益生菌分会2020年总结及2021年工作安排。他表示,尽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但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仍坚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服务产业发展、完善标准法规、引领公众科普。2021年益生菌分会将继续坚守为行业务实工作的初心,推进新阶段的重要工作。 实现产业化还需科技、法规、科普齐头并进与会科技界与产业界代表围绕益生菌行业热点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从20年前的一无所有,到如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从当初的两人,到如今拥有170多位研究生、博士生的研究团队。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农业大学张和平教授分享了自身在国内益生菌领域的研究历程,由此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我国益生菌产业的巨大变化。他认为,益生菌好不好,还要靠基础研究来证实。在益生菌科研工作中,不能赶时髦,盲目跟风,是要用心做,形成自己的特色。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顾青谈到,市场决定产品,而产品来自于需求。随着国内益生菌品牌的快速崛起,消费者对益生菌认知的不断提升,要对接更多新的功能需求,以科技引导产业至关重要。张和平国内外生产企业代表分享了自己对益生菌行业未来的思考。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IFF Nourish 亚太区总裁李永敬表示,在中国,益生菌行业发展快速、健康,这得益于基础打得牢。益生菌行业的未来发展,还需业界共同维护,坚持一种情怀,不忘初心——让消费者获得健康益处,让行业受益。李永敬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蔡永峰指出,10多年前,国内益生菌产业基础薄弱。如今,国内菌剂生产企业快速崛起,实力不断壮大。国内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升,国内益生菌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未来,还需加大科普在行业中的作用。同时,保护好国内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不但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同时还有利于行业良性发展。蔡永峰从目前来看,发酵乳制品仍然是益生菌的主要载体。发酵乳与益生菌如何互生发展?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历俊介绍,三元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益生菌研究,目前在做母乳益生菌相关研究,同时也在做相关临床研究。在陈历俊看来,实现发酵乳的根本性发展,不能简单靠一株菌来实现,菌的多少、口味等也应综合考量。他认为,要实现益生菌产业质的增长,还应思考除特医食品、保健食品之外的益生菌产品的科学宣传问题。陈历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军提醒,益生菌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他强调,加快益生菌相关标准的制订工作与产业化落地,才能推进技术进步。河北一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方表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在国内热度最高的产品是与菌株特异性有关。益生菌有无限创新的可能,惟有创新发展,才能将市场的“盘子”做大。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峰分享自己感受到中国益生菌产业的巨大变化。15年前,中国没有自己的菌种生产企业,同时相关基础研究工作也十分薄弱,搜索国内益生菌功能研究的论文仅两三篇。如今,相关研究论文已有两三千篇。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国指出,当前,我国益生菌的相关功能及临床研究已相对系统,但益生菌产业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产业起步晚、标准缺失。益生菌原料标准缺失,终端产品同样也面临这一问题。他建议科技界和产业界共同努力,从菌种研发、生产到应用,让益生菌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刘振民则提出,从消费者角度出度,量化益生菌的相关指标,指导产业发展。同时,他还建议,酸奶作为益生菌的好的载体,希望行业加强科普,提升消费者科学认知水平。旺旺集团生产研发群总处长曹永梅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曹永梅谈到,10年前,做休闲食品很少用到益生菌,如今应用却越来越普及。她建议,打通益生菌的研究端、产业端、渠道端及消费端链条,规范益生菌行业整个产业链十分重要。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李言郡认为,在当前相关标准缺失的背景下,应让团体标准先行。他建议,在即将在5月举办的第十六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邀请国内外专家就标准、法规方面进行聚焦,为行业制订标准提供思路。雅培营养品中国研发中心产品开发创新总监赵艳荣则从终端产品的未来趋势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益生菌已在婴配乳粉、压片糖果、休闲食品等食品中广泛应用,未来提升益生菌货架期稳定性,使保质期活菌数保持有效的剂量非常关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乐斯福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法规官周世伟表示,中国的益生菌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在未来,需注意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来伊份助理副总裁张丽华介绍了添加了益生菌相关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她谈到,于去年3月上市的益生菌+坚果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这说明益生菌应用于休闲食品的空间广阔,而如何规范市场、做好标准是关键。味全公关负责人李笑则表示,益生菌产业在未来发展中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宣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总结指出,益生菌分会从2006年成立起就致力于益生菌行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在科技与产业对接、标准法规体系建设、科普传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进了行业快速发展。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益生菌产业在惠及消费者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益生菌行业正处于由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益生菌分会将以新形势下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发力点,集结益生菌领域权威专家及产业界优势,助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邵薇

其为人也

别再傻傻地分不清益生菌和乳酸菌|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发布

益生菌(probiotic)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和社会热议话题,市场上各种益生菌产品也备受青睐。目前全球益生菌产业市场规模约400亿欧元,大部分益生菌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市场。近年来,国内市场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据估计2020年产品规模将接近850亿人民币。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学选择益生菌产品,消费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本次调查由腾讯新闻提供问卷支持。一公众对益生菌并不陌生,潜在市场空间巨大。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8336份,其中,女性占51%,男性占49%。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益生菌的产品及概念有一定了解,且相当一部分人购买过这类产品。超过半数消费者认为健康人群也需要补充益生菌,即使从未购买过益生菌产品的消费者也有近一半人考虑购买,说明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同时调查显示,46%的消费者认为中国研发的益生菌更适合中国人。尽管益生菌并不存在人种差异,但这说明消费者对中国的自主研发有较大期待。二益生菌认知误区多,超六成消费者不知道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区别。益生菌产品是食品产业健康转型的重要品类之一。虽然益生菌需求旺盛,市场日益活跃,但公众的认知误区较多,需要加强科学传播。例如,调查显示仅有16%的消费者能识别几种常见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超过60%的消费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区别,甚至34%的消费者认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此外,仅有4%的消费者能准确区分益生菌和益生元。三发酵乳制品、益生菌饮料和益生菌保健食品是消费者首选。从益生菌产品的消费来看,多数消费者是给自己或孩子购买。传统超市、便利店(46%)是消费者选购益生菌产品的主要场所,其次是医院和药店(44%),网购(30%)成为人们购买益生菌产品的新选择。调查显示,发酵乳制品(60%)、益生菌饮料(50%)和益生菌保健食品(44%)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益生菌产品类别。当然,由于消费者对益生菌认识模糊,因此部分消费者购买的“益生菌产品”有可能实际是普通乳酸菌产品。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协特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范志红指出,未来还需要加强益生菌的科学传播,比如如何区分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等。四消费者期待益生菌健康功效,四大功效最受认可。调查显示,74%的消费者认可益生菌的健康益处,仅有4%的消费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在购买产品时,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功效,其次是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安全性。在益生菌众多健康作用中,消费者最认可四种,包括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腹泻、助消化和促进营养吸收、缓解腹痛腹胀。益生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美容护肤、减肥、抑郁症等,目前公众认可度仍较低。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建议,由于菌株及个体的差异等影响,益生菌的应用和推荐需要基于临床研究证据,大家在选择时也要保持理性。五超八成消费者对益生菌安全性有一定误解。益生菌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上市销售,经过批准的益生菌,对绝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但调查显示,32%的消费者认为益生菌可能有副作用,近半消费者对益生菌安全性存在一定疑虑。此外,18%的消费者认为益生菌可能使人产生依赖性,还有近4成消费者对此存在疑虑。六公众青睐活菌产品,但对“菌株特异性”认识不足。调查显示,60%的消费者认为有活菌的益生菌产品健康效果更好。但31%的消费者认为菌量越多越好,20%的消费者认为菌种种类越多越好,仅有21%的消费者关注菌株描述,说明益生菌的“菌株特异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老百姓对益生菌的健康益处非常期待,但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作用,不同菌株发挥作用所需的菌量也不同,所以“菌株特异性”是消费者真正需要多关注的。七公众期待科学指导,担忧夸大宣传。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但消费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选择困难”。他们普遍希望科学界可以给予消费者更多指导,帮助他们合理选择。同时,76%的消费者期望在宣传益生菌时可以基于科学证据,不要夸大功效。另外,消费者也希望益生菌产品的价格更加合理、亲民。对此,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未来消费者对益生菌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益生菌产品也会随之创新发展。但要真正让消费者和行业双赢,必须以科学为基础开展消费者教育。”据悉,针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该中心还将联合相关专业机构于近期作进一步解读,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参考性的科学指导。

一饮一啄

报告显示:益生菌消费认知仍有不足 需要更多科学指导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3日讯 益生菌(probiotic)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和社会热议话题,市场上各种益生菌产品也备受青睐。目前全球益生菌产业市场规模约400亿欧元,大部分益生菌产品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市场。近年来,国内市场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据估计2020年产品规模将接近850亿人民币。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学选择益生菌产品,消费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在京发布《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本次调查由腾讯新闻提供问卷支持。益生菌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对益生菌的产品及概念有一定了解,且相当一部分人购买过这类产品。超过半数消费者认为健康人群也需要补充益生菌,即使从未购买过益生菌产品的消费者也有近一半人考虑购买,说明未来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同时调查显示,46%的消费者认为中国研发的益生菌更适合中国人。尽管益生菌并不存在人种差异,但这说明消费者对中国的自主研发有较大期待。益生菌消费认知仍有不足虽然益生菌需求旺盛,市场日益活跃,但公众的认知误区较多,需要加强科学传播。超6成消费者不知道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区别。调查显示仅有16%的消费者能识别几种常见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超过60%的消费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区别,甚至34%的消费者认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此外,仅有4%的消费者能准确区分益生菌和益生元。调查显示,74%的消费者认可益生菌的健康益处,仅有4%的消费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在购买产品时,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功效,其次是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安全性。虽然,益生菌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上市销售,经过批准的益生菌,对绝大多数人是安全的。但调查显示,32%的消费者认为益生菌可能有副作用,近半消费者对益生菌安全性存在一定疑虑。此外,18%的消费者认为益生菌可能使人产生依赖性,还有近4成消费者对此存在疑虑。值得注意的是,发酵乳制品(60%)、益生菌饮料(50%)和益生菌保健食品(44%)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益生菌产品类别。当然,由于消费者对益生菌认识模糊,因此部分消费者购买的“益生菌产品”有可能实际是普通乳酸菌产品。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协特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范志红指出,未来还需要加强益生菌的科学传播,比如如何区分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等。益生菌消费需要更多科学指导益生菌产品种类繁多,但消费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选择困难”。调查显示,60%的消费者认为有活菌的益生菌产品健康效果更好。但31%的消费者认为菌量越多越好,20%的消费者认为菌种种类越多越好,仅有21%的消费者关注菌株描述,说明益生菌的“菌株特异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老百姓对益生菌的健康益处非常期待,但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作用,不同菌株发挥作用所需的菌量也不同,所以“菌株特异性”是消费者真正需要多关注的。在益生菌产品宣传上,76%的消费者期望可以基于科学证据,不要夸大功效。另外,消费者也希望益生菌产品的价格更加合理、亲民。对此,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未来消费者对益生菌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益生菌产品也会随之创新发展。但要真正让消费者和行业双赢,必须以科学为基础开展消费者教育。”据悉,针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该中心还将联合相关专业机构于近期作进一步解读,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参考性的科学指导。

而况人乎

助力国民健康升级 蒙牛联合发布《国人肠道健康2020年报告》

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日,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发布《国人肠道健康2020年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本次报告的调查得到蒙牛的大力支持。《报告》显示,过去一年87.6%的国人遇到过肠道健康问题,前五大肠道问题分别是排便不规律、便秘、腹泻、腹胀和消化不良,对肠道健康满意者不到三分之一。这表明,肠道健康科学知识的推广普及仍然任重道远。蒙牛正携手各方力量,一起守护国人倡导健康,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实推进。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专注国民肠道健康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更是人体最大的免疫排毒器官,影响到机体免疫力、健康及精神状态等诸多方面,被称为“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肠道健康对保持身体健康举足轻重,但目前我国国民肠道健康问题普发,必须在更广层面上引发国民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死于肠胃疾病的人数在1000万以上,中国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患有肠胃病,居世界首位。另外,我国儿童肠道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觑,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目前儿童2周腹泻发病率为7%、便秘总体患病率为4.73%。在国民肠道健康急需重视的背景下,本次《报告》的发布强化了肠道健康的科普宣传力度,也是继去年与中国营养学会、以及多家产学研机构共同启动健康中国营养+联盟项目后,蒙牛彰显企业责任,推进 “健康中国行动”落地实施、促进全民营养健康升级的又一重大举措。合理膳食调节肠道 益生菌乳品获消费者青睐关于肠道健康如何改善,《报告》给出了合理膳食、多吃乳酸菌发酵乳制品、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情绪、科学运动、避免损伤胃粘膜的药物等六大方法,其中“多吃乳酸菌发酵乳制品”特别强调,“长期食用含益生菌的奶制品(如益生菌酸奶),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消化吸收,改善肠道微生态,有利于人体健康。”资料显示,益生菌能够维护肠道健康,同时益生菌发酵乳中含有活菌、小分子优质蛋白、乳钙、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乳糖不耐首选、能量密度低等多项益处,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著名临床营养专家于康教授曾对媒体表示,“益生菌可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繁殖,长期食用含益生菌的奶制品如益生菌酸奶,可以改善肠道微生态,利于人体健康。”作为民族乳业领军企业,蒙牛低温乳品连续16年市场份额第一。疫情期间,国内唯一一款获得"健字号"认证的保健品酸奶"冠益乳"小蓝帽,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其它产品如优益C、中华滋养暖妍等多个高品质明星产品,也得到了消费者和业内的高度认可。捍卫乳品高品质 助力全民健康升级多年来,蒙牛以国民健康事业为己任,一直走在中国乳品营养研究创新的前列,以领先的产品创新、菌种研发和工艺求精打造包高品质乳品,持续专注国民肠道健康事业。为给国民营养健康提供更多创新动能,2019年蒙牛成立了蒙牛营养研究院,通过建立开放性的研发合作平台,重点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营养,包括生命早期营养、学生营养、老年营养、疾病与亚健康人群营养以及公众营养与慢病防治等领域。如蒙牛总裁卢敏放所言,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带来巨大影响,倒逼中国消费品行业特别是食品行业进行改革升级,蒙牛要抓住公众对个人健康关注升温这一重大发展机遇,确立新思路、开拓新业态、推出新产品,用更高的品质、更好的服务,缔造国民健康新方式,合力开启民族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可谓辱矣

益生元将替代抗生素生长促进剂?2025年中国益生元行业总产值或达36亿元

中商情报网讯:益生元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肠道内原有的一种或多种有益细菌(益生菌)生长繁殖和/或增加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物质,主要包括各类功能性低聚糖。益生元可以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增殖,并对有害菌和致病菌有抑制或非增殖作用。一、益生元具备的主要生理功效①改善和防止便秘。人体摄入功能性低聚糖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增多,双歧杆菌发酵低聚糖产生大量醋酸和乳酸等短链脂肪酸,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润度并保持一定的渗透压,达到改善和防止便秘的效果。②促进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低聚糖类益生元经微生物发酵后可降低肠道内pH值,提高矿物质溶解性,从而促进大肠中钙、镁等矿物质的吸收。③免疫调节、抗肿瘤。益生元可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利用产生代谢产物,而代谢产物反之又能促进其消化、生长和增殖,从而刺激肠道免疫器官生长,增加巨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④调节脂肪代谢。益生元可以影响人体脂肪代谢,使机体中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常见的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低聚木糖和低聚异麦芽糖等,不同产品物化性能及生理功能有所差异。它们的主要差异在于被肠道菌群利用程度不同,具体表现在对不同有益菌的增殖程度、有害菌受抑制程度、产酸量和产气量等方面的差异。二、行业市场规模目前我国市场上添加益生元的食品包括乳制品、饮料、保健品、烘焙食品、糖果、婴幼儿奶粉、运动营养产品等,同时产品应用领域和范围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益生元行业总产值约24.07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益生元行业总产值将达到36.24亿元。数据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三、行业发展前景1)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提高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提高使得添加益生元成分的食品需求增加,这对膳食补充剂市场规模的增长有积极影响。益生元作为膳食补充剂,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帮助抵抗慢性疾病、改善消化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系统以及改善人类和动物的整体健康状况。随着人们的健康饮食意识逐渐提高,益生元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市场规模随之扩大。2)替代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欧盟和美国FDA制定的有关禁止在饲料和食品配料中使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GPs)的监管指导方针推动了益生元市场的增长。在2018年中国饲料发展论坛上,农业农村部表示我国将于2020年在饲料中全面禁用抗生素,这为抗生素的替代品——益生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抗生素会留下痕迹,让人类和动物产生抗药性,导致疾病无法治愈。然而益生元不会导致这种并发症,可作为人类和动物的营养补充剂。抗生素的禁用,为益生元打开了市场,市场前景光明。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益生元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圣人在乎

疫情之下,大健康品类洞察报告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中国的卫生和医疗带来了一场大考,也对大众的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提高免疫力以维持健康成为大众的主要诉求之一。那么,为了维持健康,消费者都产生了哪些变化?大健康品类又该如何改变?益普索Ipsos基于在大健康行业多年的研究经验和深入的市场调研,发布《疫情之下,大健康品类洞察》报告。本报告利用大小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深度洞察疫情下的大健康品类发展趋势,疫情期间在线医疗的使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正确应对市场广告监管。大小数据相结合调研方法上,大数据部分通过社媒聆听监测关于新冠病毒及相关品类在从疫情爆发期到国内疫情相对稳定的中后期的线上数据趋势。小数据部分则对1,029名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18-50岁的受访者进行线上问卷调研。1.疫情之下的个人防护及大健康品趋势速览社媒研究数据显示,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个人防疫产品线上热度激增(37 倍),于此同时,在线医疗,包括: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在线购药相关讨论也有一定增长(3倍)。而保健品的线上热度在疫情暴发期略有下降,或受疫情关注度及春节期间物流发送限制影响,有待持续观测。1.1 后疫情时代,居家防疫的紫外线类产品或成下一个突破口疫情期间,口罩成为受访者首选的必备品。此外,酒精喷雾/棉片、冲洗/免洗洗手液、手套也成爆品,获超半数受访者选择。有孩子的家庭对防护/卫生用品表现出了更高的关注度,尤其对消毒类防护品。且有孩家庭在疫情期间平均使用的防护/卫生用品品类也更加丰富,选择达到7种之多。经对比受访者在疫情之前的常备防护品及疫情中添置的防护品发现,口罩、酒精喷雾/棉片、手套成受访者在疫情下添置的主流防护品;此外,紫外线灯类产品在疫情期间也被更多的受访者所添置,同时,其在线上也收获了3.4万+的讨论量,较疫情之前达到了近15倍的增长。紫外线类衍生品或成后疫情时代居家防疫下一个突破口。1.2 疫情之下,益生菌成潜力黑马新冠肺炎的感染与康复,与自身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为增强免疫力,消费者除对日常作息、饮食及运动作出调整外,服用保健品也成为主要方式之一。其中,一线城市被访者开始服用及增加保健品摄入的意愿,较之二、三线城市更为显著。整体来看,在疫情暴发期,网民的主要关注点被疫情占据,对保健品的讨论有所下滑,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人们对保健品的关注度迅速回暖并高速增长。其中,补充维生素、有益菌和矿物质类的保健品为主要的增长品类。疫情期间虽有专业媒体辟谣VC可有效提高免疫力,但消费者端对维生素品类需求依旧强劲。在卫健委公布的新冠肺炎治疗的方案中,强调了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有助于对新冠肺炎的治疗。2月4日,李兰娟院士再次强调“四抗二平衡”治疗法后,社交平台的相关声量也达到了高点,微生态疗法在线上获得较高的专业认证和流量露出。而益生菌作为微生态调节剂也备受关注。社媒上,微博超话有效带动#微生态的平衡#话题讨论。某乳制品品牌通过官方认证的知识传递,带动了其产品在线上露出。益普索Ipsos社媒研究数据显示,有关益生菌类相关讨论量达到30万+。主要的讨论是与益生菌相关联的功效性,包括对肠胃和肠道的护理,其次是增强免疫力。益生菌不仅可以作为单独的保健品,也可以添加到相关产品中,如奶粉、酸奶或婴幼儿辅食中。由于疫情,大家行动受限,对于有宠物的网民而言,他们也会给宠物做一些肠胃的调理。2.疫情期间在线医疗的使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疫情期间,81%的受访者表示会寻求在线医药平台的帮助。主要实现购买包括防疫产品及保健品购买、药物购买和寻医问诊三大诉求。有在线医疗平台使用经历的受访者表现出了较高的满意度,尤其是对于在线购药服务方面。其中,一二线城市受访者是在线医疗平台的主流支持者,超七成表示,疫情期间使用过在线医疗平台,并表示未来会保持长期的使用且频率不变。不同平台,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在线问诊部分,超六成消费者是疫情期间首次体验互联网问诊。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是得到快速拓展和突破的。从平台选择上,受访者会更偏向于选择专业性的垂直类平台,如:平安好医生、丁香医生、好大夫在线等。而在线购药方面,被访者则会更偏向于在电商巨头的健康板块进行购买,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第二、第三梯队的选择则是垂直类平台及O2O平台。与此同时,疫情宅家期间,许多人纷纷化身成为厨神。受生活习惯和饮食摄入变化的影响,消化类药物成受访者互联网购药最主流选择。此外,维生素矿物质类、抗感染类强化抵抗力药物紧随其后。在疫情的驱动下,政府也开始加强推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互联网+”医保意见》,对在线医疗方面的措施主要有三大内容,包括(1)增加了对常见病、慢性病和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范畴;(2)落实长处方的政策;(3)在线处方费实现医保结算。过去,在线预约、线上问诊、开具处方、在线支付、药品配送等互联网诊疗流程中,医保在线支付的难题一直是制约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消费者线上医疗的主要痛点进一步得到解决,2020年或将成为互联网医疗的爆发元年。如何正确应对市场广告监管疫情期间,从中央及地方加大广告监管的通告中,益普索Ipsos梳理了三大严禁方向:严禁冠以防疫之名,严禁夸大及虚假广告,严禁引发聚集性广告等。品牌及相关营销机构在后疫情时代的消费者沟通中,建议谨慎选择沟通内容的切入角度。“疫”外的公共卫生“黑天鹅”事件,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基础防护类产品和消毒产品将成为居家必备品。增强免疫力成为大众对健康的主要诉求,服用保健品被视为主要手段。此次疫情,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线上就诊率,助力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未来前景值得进一步观察。报告制作:益普索Ipsos,定量团队:Sunny Sun,Olivia Chen,社媒聆听团队:Elaine Ju,Annie Guo

片山

2020中国婴幼儿配方食品乳铁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评测报告发布

图集 10月14日,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烹饪协会关心下一代营养膳食指导委员会、北京保护健康协会联合发布《2020中国婴幼儿配方食品乳铁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支持和指导下完成,旨在通过客观、精细化的评估市场中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为消费者提供详实可信的参考,从而引导其合理消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疫情下如何帮助正处于生命早期1000天的婴幼儿预防疾病侵袭,诸多新手父母感到茫然和困惑。对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晶龙表示:“切实聆听公众的呼声,解决切实所需,是项目的意义所在,也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切实举措。”客观检测,抽检产品全部达标据悉,该项目于今年7月启动,委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作为独立检测单位。产品抽样基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目录,从二段、三段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产品配方中各抽取含有较高乳铁蛋白和益生菌的产品进行检测,总计涉及19个品牌34款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结果显示:本次检测涉及的19款含有乳铁蛋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15款含有益生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均符合国家要求。乳铁蛋白含量见高下,提升免疫力功效已成共识乳铁蛋白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铁结合糖蛋白。乳铁蛋白因其独特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在对抗病原体、调节免疫机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升婴幼儿抵抗力具有重要价值。9款二段婴儿配方奶粉中,乳铁蛋白含量从78.7mg/100g至450.0mg/100g不等。 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皇家美素佳儿较大婴儿配方奶粉(450.0mg/100g)、蓝臻较大婴儿配方奶粉(336.0mg/100g)、迪唯恩较大婴儿配方奶粉(98.4mg/100g)。表一:9款2段婴儿配方奶粉中乳铁蛋白检测结果10款三段幼儿配方奶粉中,乳铁蛋白含量从66.9mg/100g至465.0mg/100g不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皇家美素佳儿幼儿配方奶粉(465.0mg/100g)、蓝臻幼儿配方奶粉(300.0mg/100g)、平润幼儿配方奶粉(101.0mg/100g)。表二:10款3段幼儿配方奶粉中乳铁蛋白检测结果乳铁蛋白,作为母乳中的核心免疫蛋白,是婴幼儿成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说:“ 乳铁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病毒能力,同时是广谱的抗菌物质,能减低感染现象的发生。”陈伟介绍: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乳铁蛋白使奶粉的营养成分更接近母乳,对婴幼儿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极其重要。活性乳铁蛋白能够竞争有害细菌生长所需的铁,从而有效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对提升婴幼儿肠道及呼吸系统健康及抵抗力水平获益明显。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教授解读报告另据2018年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发表的《乳铁蛋白婴幼儿健康效应专家共识》测算:乳铁蛋白含量在244mg/100g以上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更接近母乳,对于母乳不足或不能纯母乳喂养的家庭,可选择乳铁蛋白接近母乳含量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对此,陈伟教授表示:“高乳铁蛋白含量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改善婴幼儿免疫机能、提高抵抗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影响作用,对发生婴幼儿腹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道疾病、新生儿败血症作用明显。”益生菌含量检测结果出炉,活菌数量是关键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乳酸菌作为益生菌的一种,常被添加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8款二段婴儿配方奶粉中,乳酸菌的添加主要为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3.1×106 CFU/g至9.8×107 CFU/g不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畅益组合较大婴儿配方乳粉(9.8×107 CFU/g )、阳光澳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6.5×107 CFU/g )、光明牧场较大婴儿配方奶粉(4.7×107 CFU/g)。表三:8款2段婴儿配方奶粉中益生菌检测结果7款三段幼儿配方奶粉中,乳酸菌的添加主要为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含量3.4×106 CFU/g至7.5×107 CFU/g不等,其中,含量较高的是畅益组合幼儿配方乳粉(7.5×107 CFU/g)、阳光澳嘉幼儿配方乳粉(7.0×107 CFU/g )、光明牧场幼儿配方奶粉(4.4×107 CFU/g)。表四:7款3段幼儿配方奶粉中益生菌检测结果《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显示:益生菌有助于抑制潜在的病原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及调节免疫反应,对调节新生儿胃肠道正常菌群、抑制肠道病菌、维持微生态平衡有明显效果。专家提醒消费者,活菌数量和菌株种类是含益生菌婴幼儿配方奶粉选择的关键。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所含活性益生菌数应大于等于106 CFU/g(ml),同时应选择国家批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可添加的菌种。科学喂养合理选购的几点补充建议面对疫情特殊时期,应重点关注婴幼儿免疫力的构建。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于仁文指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时会增加患病风险。通过科学喂养、适当选用含有乳铁蛋白和益生菌功能性营养成分的配方奶粉有助于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他建议:出生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内以纯母乳喂养至2岁及以上,6个月龄开始添加辅食,至少添加四类辅食,每日满足最低膳食频次以及食用富含铁的食物。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于仁文解读报告专家同时强调,消费者选购产品要注意以下五方面:到正规大型商超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专区购买;选择市场认知程度较高的品牌产品;看准产品类型是否适合婴幼儿月龄;核验产品标注的生产许可证及配方注册信息是否合规;认真查看产品标签、商品包装、产品说明、执行标准、保质期限、食用方法等信息。在冲调婴幼儿配方奶粉时,也要注意科学性。控制水温尤为重要,用40℃温水冲泡奶粉,能保持营养及生物活性。(注:CFU为菌落总数单位,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克或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责任编辑: 王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