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在职研究生一年能报考几次?菩提

2019年在职研究生一年能报考几次?

想报考在职研究生,大家一定要先弄清楚都要在什么时候报名 ,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报名,下面来说说,2019年在职研究生一年能报考几次?2019年常见的2种方式是: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以报名安排也就不相同。同等学力申硕报名同等学力申硕先学习再考试,分为研修班报名和申硕统考报名。研修班:一年能报考2次一般分为春季和秋季,分别是3-4月份,9-10月份,具体报名时间由招生院校规定。根据规定,考生只要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即可报名;学制为2年。申硕考试:一年只能报考1次报名人员,不但要完成研修班学习,还必须是本科有学士学位,毕业满3年及以上。考试报名在每年3月份,登录“学位网”,考试在5月份,只考外语和学科综合2门,各科达到60分即可。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非全日制研究生要先考试再学习,与全日制采用的政策是一样的,并且考试难度是比较大的。每年只有1次报名机会,正式报名在10月10日-10月31日,其中9月下旬有一次预报名机会,完成后无需再参加正式报名。完成网上报名后,还要参加11月份现场信息确认,之后才有资格入参加统考。所以,想要在2019年报考在职研究生,那大家就一定要了解清楚。

孟子

在职研究生每年有几次考试?

面对在职研究生在社会上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己。但是,报考在职研究生避免不了考试。然而,很多考生对于在职研究生考试情况并不知情。像近期还有考生询问在职研究生招生老师的,在职研究生每年有几次考试呢?据在职研究生招生老师介绍,在职研究生每年都有两次考试,分别为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和专业硕士考试。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考试形式,下面时间,具体分析一下。1、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在学员们学习全部课程以后。3月份在学位网上报名,5月份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也叫5月联考。5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科目分为外语和学科综合两门考试科目。考试分数各为100分,仅需考过60分即可。2、专业硕士专业硕士考试是与全日制考试同一时间,考试时间在每年12月份,又被称之为12联考。考试科目主要有政治、数学、英语、综合四门。专业硕士考试根据不同的学校,分数线要求也不一样。总之一点,在职研究生每年考试有两次,一次是5月份同等学力的考试。另外一次是专业硕士12月份的联考。

诡娃娃

每年大约有多少人考研?考上的大概有多少人?

26年前,中专的文凭都是非常稀罕的学历,有个中专生来某个单位上班,单位负责人都会乐不可支;如今,大学生供大于求,大学本科生数量似乎出现“饱和”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于是,很多本科生都想通过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来加强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有多少?大概有多少人能够顺利考上?我们先来看一看2009到2018这10年来关于考研人数方面的数据:2009年的报名人数是124.6万人,招生人数有44万,差不多十个人当中有3个人能考上;2010年报考人数马上增加了15.4万,达到了140万,考研报录比2.8:1,稍微有点回暖,录取人数47万;2011年考研人数151.1万,比上一年的报考人数又增加了11.1万,但录取人数只比上一年增加2万;2012年,考研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4.5万,录取人数增加3万;2013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6万,录取人数只有54万,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万人……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录取人数只有68万人,考研报录比是3.5:1,三到四个“考研党”当中,才有一个人能够通过考验。到了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85万人,报考人数比上一年整整增加了47万,而考试通过的人数却只增加了4万人。从上面这些数据不难得出,近年来参加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近五年来报考人数更是拾级而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双非学校或者普通的211大学的竞争可能要小一些,但39所985大学的保研率都高得惊人,在推免生占据一大片名额的情况下,其他外校生想挤进去,没有差不多的实力,难如登天。不仅985如此,一些顶尖的211大学同样在保研率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北邮本科生的保研率高达5成左右,这样一来,外校的“考研党”的名额和机会就更少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很激烈,大学生考研的竞争更是不容小觑。就拿前几天刚结束的2019年考研初试来说,285万人报名,居然淘汰了213万人左右,淘汰率为75%左右,“主角”只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高考那是有老师盯着,有家长陪着。而考研的残酷性又何尝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考研的路上,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家长的跟踪,完全靠“考研党”发自肺腑的自觉。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研,你会成为“考研党”中的一份子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火龙沟

“我考3次研上了985,收入却比本科同学低”

前几日,有一位参加工作没多久的硕士研究生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的现状,这位毕业于某985高校的研究生,误打误撞与当初的本科同学成为了同事。不过令人尴尬的是,他在单位的职级比这位本科同学低,工资待遇也相应低些。“我考3次研上了985,收入却比本科同学低,有点不甘心”,这位研究生觉得自己读研“亏了”。考3次研究生,加上读研的3年时间,这位硕士的工作经历比本科同学少了5年。5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5年时间,足以让他成为领域精英。就算没有成为行业精英,5年时间,工资待遇也会有较大幅度增长。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平均增长84%(以2015届本科毕业生为例),达到每月7441元。而2018届硕士研究生平均月薪不足7000元。有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月薪都可以高过刚毕业的硕士生,那有5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职级和收入都在刚工作的硕士生之上,就不算什么稀奇事了。这种情况在体制内单位也很常见。比如有两个本科毕业生,一个直接考公务员,并成功被录取,另一个参加了3次研究生考试,终于考上。5年后,那位考上研究生的本科生拿到了硕士文凭,以研究生身份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到体制内。他会发现,5年前考取公务员的本科同学,级别和待遇都在自己之上,甚至自己是这位本科同学的下属。如果我们在计算读研成本时,考虑读研3年的开销,以及为准备考研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花费,估计会觉得“更吃亏”。准备了几年,读研又是几年,毕业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无房无车,而本科同学不仅收入比自己多,还已经买了房子买了车。这样巨大的现实落差,搁谁身上都不好受。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认定说,“不应该考研,应该早点工作”。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当初为何要考研?如果当时考研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就说明自己在本科毕业的时候,还不具备找好工作的实力,需要通过读研来提升了就业竞争力。若真这样,就不要再去埋怨什么,那些能找到好工作的本科同学,本身在当时就具有了比自己更高的水平,自己参加考研,只不过是用3年或更长的时间在追赶。只是,自己进步,别人也进步,区别是一个通过读研拿到了研究生学历,实现了文凭上的进步;另一个在社会上拼搏,学到了很多经验,实现了实践上的进步。如果当时考研是想在学术上有所造诣,是为了实现“科研梦”,那又何必纠结刚参加工作时收入的差异,努力在学术上取得成就,该有的自然会有。但话说回来,想要在学术上有所造诣,读到硕士恐怕是不够的,要继续提升学历层次,最好读到博士,这样才能更容易被学术界认可。其次要搞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实力。985高校也好,普通高校也罢,都存在质量比较“水”的研究生。只是相对而言,985高校的“水货”研究生占比要少些。如果自己读研3年是浑浑噩噩地度过,就是想混个文凭,帮助找个比较体面的工作,那就肯定学不到多少真本事。现在的人都很聪明,是“花拳绣腿”还是“真材实料”,大家一看便知。因此,过去拿着一张名校文凭混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倘若自己不珍惜读研那几年的时光,不学得一身“功夫”,到头来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不过,研究生也不要太悲观,从长远发展看,研究生的事业成就不比本科生差。尤其在一些科技、知识领域,学历越高越有后劲。因此,把眼光放长远点,就能发现高学历的优势。但需要强调的是,未来是不是一定会取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就,完全取决于自己是不是坚持不懈地努力。不奋斗,再亮眼的名校研究生文凭,也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因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人们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一般不会再去看他的文凭,而是看他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星闪闪

2020国家线已出,她考了三次研,却还是没考上

小李出生于1996年,再过几个月,就是她24岁生日了,同龄人工作的工作,结婚的结婚,可小李却还是一事无成。2018年小李大学本科毕业,当时她刚经历了第一次考研,考的是管理学,报了一所知名财经类211,结果惨败。小李的同学们毕业时要么考上了研究生,要么都找到了工作,只有小李,在准备二战,她不甘心,认识自己第一次失败只是由于没有经验已经不够努力。毕业之后小李又复习了半年,还是报考同样的学校同样的专业,很快,小李迎来了她的第二次研究生考试,这次她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出分那天,小李发现自己的成绩刚好在往年录取线上下,小李内心虽然忐忑,但觉得自己考上的机会还是比较大,于是用心准备复试。国家线出来后,管理学暴涨15分,小李心里的不安更强烈了,过了两天,学校复试线出来了,很遗憾,小李没有上线。她不甘心,自己只差一点点,明年一定可以的,所以她放弃了调剂机会,选择三战。小李的父母都劝她放弃,考了两次都失败了,她的同学的工作大都步入正轨,发小都结婚了,而她一事无成,是该为以后考虑了。小李哭了一晚上,考研就像她心中的一根刺,不考上,就永远拔不下来,她明明只差那么几分,她还想在拼一把,小李的父亲红着眼眶对她说:“行,既然你这么想考,那家里一定支持你,爸妈就你这么一个女儿,我们不需要你赚钱养我们,我们只希望你能幸福,能养活自己,毕竟我们没办法照顾你一辈子。”小李答应父母,这是最后一次考研,她一定会考上,如果考不上她就去找工作,这也是小李给自己许下的承诺,终于,在父母的支持下,小李开始了第三次考研。小李在学校外面租了个小单间,在这里度过了孤独的一年,这一年中,小李压力极大,但她始终相信,努力就能成功,于是小李更拼命了。她不再与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没有告诉任何人她三战的事情,除了父母知道她的行踪,别人眼里的她就像消失了一般。她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晚上12点半才睡觉,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学习,因为她明白,这是最后的机会。终于,在2019年12月份,她考完了试,考完专业课那天晚上,她回到自己的小出租屋,觉着这么多年压在心上的那块石头总算轻了些,那天晚上她睡得很熟很熟,很多年没睡过这么好的觉了。谁也没想到,2020开年,新冠肺炎肆虐,整个社会都停摆了,考研成绩也出得比往年晚了许多,出成绩前一天晚上小李一晚上没睡着,她不知道接下来面对的,是审批还是喜悦。成绩出来了,小李嘴唇颤抖着,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比去年还低。虽然她的公共课成绩考得极高,但是她的专业课成绩却特别低,虽说今年目标院校专业课的出题风格大变,难度增加了不少,但她也没想过会这样低。小李赶紧去她考研的微信群里、微博上,看和她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课的同学的成绩,发现今年大家专业课都特别低,哀嚎一片,后来的几天,小李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过来了,只觉得神情恍惚。小李的父母看她这个样子,实在是心疼极了,便安慰道“今年数学难了挺多,应该可以降5分的,说不定你还有机会调剂呢!”的确,小李的分数按去年的线,调剂都没资格,但是如果能降5分,刚好能调剂。受疫情影响,一时半会也没办法出去找工作,小李便满怀希望准备调剂,后来网络上铺天盖地地关于要扩招的消息更是给了她一针强心剂,小李相信,自己至少是能调剂的。国家线一拖再拖,终于在今天出来了。中午,小李刚做完饭,一口还没吃,就看见调剂群里的小伙伴给她发消息,说国家线出来了,小李心口一紧,刚拿起的筷子立马放了下来,赶紧去看国家线,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跟当初看到自己的分数时一样,整个人都懵了,持……持平,和去年持平。小李抬起头,对正在吃饭的爸妈说“国家线出来了,一分没降。”小李的父母赶紧安慰她,没事没事,小李一直以来都是个爱哭的小姑娘,不过这次她没哭,反倒是小李的爸爸转过头抹起了眼泪,小李对爸爸说“爸,您别哭了,我没事,就是觉得自己有点可笑,还满怀希望这么久,如果去年我接受调剂就好了,我怎么这么傻。”“闺女,我没事,我就是心疼你啊,这几年你太累了,你的辛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就是觉得你花这几年时间没结果有点太可惜了。”小李心不在焉地扒了两口饭便说自己吃饱了,回房间去躺着,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完了,疫情之下,很多企业都活不下去了,很多应届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不用说自己这种毕业几年又没工作经验的人了,她的未来在哪里,小李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小李的故事只是很多N战考研考生的缩影,在这个时代,本科生不好找工作,就纷纷去考研,考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可是有时候并不是够努力就能考上的,要考虑清楚自己的实力,更不建议像文中小李这样一直全职考研,考研是一条艰辛且孤独的路,希望每个考研的学子都能成功上岸,不辜负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如果没有考试,也希望大家能明白,人生不止考研一条路,从迷雾中走出来,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其理不竭

研究生真的烂大街了?考研人:先看看每年的报录比再说!

20考研的人数达到340万,考研人数激增,让更多的人觉得研究生也成了一抓一大把。但实际上,研究生的招录情况真的已经达到烂大街的程度了吗?近8年考研数据从近8年考研招生情况来看,考研招生人数的确在逐年增加,但是在增加的前提下,大家需要注意一点,近8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也是在不断增长的,尤其是近3年,每年报考人数增长至少在30万人。通过以上数据,大家除了要着重看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之外,还需要注重一个数据就是“报录比”,近8年的报录比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所以说,根据这个数据来看,“研究生扩招”的说法都不正确。每年考研究生上岸的人数只有报考人数的3/1,而其余的同学要么选择二战,要么找工作、考事业单位。之所以有报考人数的增加,其实还是因为大学生扩招的现实,201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20万人,201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34万人,其中包括专科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以及科研院所的学生。与高校毕业生相比,考研报名人数已经显得不多了,再加上还有往届生和同等学力的考生报名考研,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步入社会,考研究生的人练当年毕业总人数一半都没达到,那就更不用提考研究生上岸的人数了。研究生总数统计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到现在,我国的硕士学位授予总量还没超过1000万,这和一年就有8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来说,研究生很明显还是占少量的。研究生质量水平学习是个人的事情,研究生的水平质量也是有高有低,所以在毕业后找工作难免会出现与本科生相差不大的工作类型,使得大家对研究生数量和水平产生质疑,不过这也是一种现象,不能带着偏差眼镜去看整个群体。当然,目前也有小学高薪诚聘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担任教师,有人说这是屈才,但是看过薪资和福利条件后,才知道研究生学历有多重要。所以,如果还认为研究生已经烂大街的话,这类网友身边肯定没有考研的同学,真正接触过考研的人不会说这句话,也不会认为考研简单。考研报考人数多,但是再和高校毕业生总数对比,研究生仍然算稀有的了。

不食

为什么有些人一次就能考上研究生,有些人多次都考不上?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341万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了5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也被称为“最难考研年”。复习现场可喜的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0年2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18.9万。报名人数增加51万,招生人数增加18.9万,那么今年和往年相比考研难度到底有没有增加了?把近十年的数据搜集整理如下:▲近10年考研人数及录取率从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录取率基本在28-35%之间波动。从录取率看,2020年的录取率为29%,2019年的录取率为27%,加上疫情的影响以及近年来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对于考研,为什么有些人一次就能成功,而有些人多次也考不上研?考研是否能一次考研上岸?我觉得有这几个原因。◆第一、有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准确定位?自己基础不扎实,又没法坚持复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参考双一流大学,那肯定是考不上。◆第二、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如果基础太差,本科学校又差,上课又没有听课,选的教材不是经典教材,选用自己老师编的所谓教材。这种教材自学根本没法。这种情况建议去爱课程、中国慕课等网络课程平台选一个对应国家级精品课程,每天坚持学习几节课。你会发现你自己学校的老师和这些名校的老师差距有多大。同时购买最经典的教材自学。◆第三、心态是否调整好?考研过程是一个持久战,谁能坚持到最后,谁上岸的几率就大!复习过程总会出现心态崩溃的过程。我考研那会很多同学中途就放弃了。我也中途想放弃了。我心态不好的时候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去打一场篮球,大汗淋漓后,晚上蒙头睡一觉,第二天又可以继续学习!如果考研笔试通过,复试注意事项请参考另外一篇文章。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果对你有所启发或者帮助请点个赞!谢谢!

无念

考研一年要花多少钱?最低两万块才能考上研究生,这种花费值吗?

考研一年要花多少钱?最低两万块才能考上研究生,这种花费值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这条路,但是真正考上的人却不多。对于家境不好的同学来说,在考研的备考阶段就得想清楚考研的花费。毕竟考研是需要花钱的,而且不是个小数目。那么,考研一年要花掉多少钱呢?有人说攒够两万再考研,这样的话值得吗?攒够两万再考研?为什么很多二战考生辞职考研时不愿借钱考研?小水遇见一个打算二战考研的同学,她说她一直在攒钱,然后打算攒够了钱就辞职考研。她说她打算五千块用来买资料,考研报名,其他的钱主要用来付房租和生活费,以一个月三千块算的话,攒够半年的,两万块就足够。所以她一直计算着,等到了两万就辞职考研!不过,像她这样的应届毕业生,薪资比较低,等攒够了两万块估计要到年底了。等那个时候再辞职考研,小水觉得意义并不大。还不如苦一些在职考研,或者直接辞职了,借点钱考研,这样心无旁骛,考上的概率还大点。不过她不愿借钱考研,因为她总觉得亏钱别人。特别是人情难还!那么,考研一年到底花费多少呢?这笔账想必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算过!下面小水就简单的给大家说一说!一、应届生考研,花销最少应届生考研的话,就比较简单,如果从大三开始准备的话,只需要考虑生活费为主就好。因为住宿费的话一年才一千左右,除了生活费花销最大的就是考研资料了。一年的生活费大概也就一万左右,加上住宿费,姑且算一万一千元。如果是老老实实看书的同学,买那些参考书,专业笔记,历年真题,考研报名费诸如此类的东西,花费不是很多,两千块就能打住。而如果是报了考研辅导班的话,这个费用就超了很多,有的可能几千,有的可能几万。反正算下来,最少一万三千元能考出来!如果花钱比较敞的同学,差不多也得两万块!二、在职考研或者辞职考研对于非应届生考研,这个就复杂一些。无论是在职考研还是辞职考研,专业课参考书、历年真题、考研报名费、考研笔记这种费用都不能省。至少要花两千多。大头来了,主要是生活费和住宿费。对于往届生考研的话,不管你在职与否,尽量不要选择在家里复习考研,尤其是家里不支持你读研的同学。小城市的生活费和住宿费较低,一年下来三万块差不多就够了。大城市的话就必须翻倍了,如上海、深圳这样的地方,光租房一个月就得两千多!因此,往届生考研,一年下来至少要三万以上才可以,部分的考生花费的就更多了!所以,小水在这里提醒各位打算考研的同学,经济成本是需要提前考虑的。对于一些花费能省则省,但是有一些必须花的就不能心疼钱了,如考研真题、住宿费等!如果你刚好能接触到目标院校学姐或学长的考研笔记,在允许的价格范围内,可以考虑买下,这是另外的花费了!虽然考研花费的不少,但是考生不需要担心读研后没有钱读书。现在读研的福利有很多,小水之前也介绍过。只要你在读研的时候不是混日子的话,奖学金和各种补贴基本上足够你研究生期间的所有花销了!你觉得考研一年花费多少才够呢?如果你囊中羞涩,你会借钱考研,然后再还钱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麻丘

考研:每年报考人数这么多,这些年全国共培养了多少研究生呢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教育大国,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仅次于美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研究生专业评估检查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出来科学的评价。指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具备先进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像全民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生每年达到380万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全国本科学生有1500万以上,每年在招聘现场,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在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岗位。有人比较详细形象地说:招聘现场是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会场。有人感觉我国研究生已经饱和,用人单位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研究生,研究生学历越来越贬值,未来必将会和本科生一样达到烂大街的境地。那么我国目前一共有多少硕士研究生?那么到底我国这些年来一共培养了多少硕士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就是说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另有170万人在读研究生,这些人员分布在科研、教育、卫生各行业。2018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元,录取人数超过了60万。今年报考人数更是创纪录达到290万人,今年的录取人数也将在70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835个,学科11562个。在读研究生人数238.21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共60.28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771万名研究生看起来数量特别庞大,但具体到占我国人口的比例来看,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左右。也就说200人里边只有一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比例是非常低的。从这组数据来看,研究生在我国还属于稀有人才,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这个招聘竞争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在企业招聘中从工资待遇,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硕士研究生的平均为6000元左右,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仅有4000元左右,而且就职后层级岗位差别也非常明显,研究生基本上都安排在层次比较高的岗位,本科毕业生大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进入国有单位,甚至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差距也很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更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体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我国还属于凤毛麟角,是各个单位的抢手货,在求职中,基本上处于主动地位。可能个别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研究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很高,甚至于在他面前有好几个工作岗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又不想降低求职标准,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再到求职市场寻找自己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后大多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奉劝那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再就业市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正在考研的同学,要积极备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争取一战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森熏

报名人大课程研修班每年能参加题库考试几次?

人大课程研修班题库考试每年有2次,分别是每年的3月报名,4月中旬考试;9月份报名,10月中旬考试。中国人民大学题库考试成绩保留有效期是4年,时间是从学员办理课程考试资格卡的时间算起。四年内有效,累计通过即可,共八次机会。题库考试共有四门,基本上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学科专业的3门考试,考试与同等学力申硕全国统考密切相关,其关联程度达到60%。除此之外,以同等学力申请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的学员参加的申硕考试,考试成绩也是保留4年。申硕考试报名是在每年的3月份,考试时间在每年的5月份。无论是题库考试还是申硕考试,都是采取通过制,只要学员达到分数线要求(一般是60分)即算通过考试。一般来说,只要考生平时上课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讲课,一般都能通过考试。申硕考试的时间也是从办理资格卡的时间算起。课程考试资格卡是学员在报名人大课程研修班后才能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