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6氪研究 | “智慧银行”行业研究报告法顺

36氪研究 | “智慧银行”行业研究报告

今年4月,建设银行的“无人银行”在上海开业。它采用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摄像头和闸机取代了安保人员,用迎宾机器人取代了原本的大堂经理,用智能柜员机取代了银行柜员,客户在进入银行之后,由机器人引导通过自助或远程的方式完成业务办理。“无人银行”引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未来的银行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Bank3.0》作者Brett King曾预言,“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在经历了以物理网点、网络银行为主导的两代后,银行将变为: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金融。Banking Anywhere,Banking Anytime!将“人”置于银行服务的中心位置,让传统的银行服务彻底摆脱物理网点和机具的限制,实现人们所到之处、所需之时、实时拥有便捷的金融服务。在今天,这样的畅想并不是空穴来风,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的智能化变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智慧银行时代,悄然来临。什么是智慧银行?智慧银行有哪些特征?智慧银行是传统银行、网络银行的高级阶段,是银行在当前智能化趋势的背景下,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审视银行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银行服务方式与业务模式的再造和升级。智慧银行相对传统银行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智能化的感知和度量。与以往直接的询问或根据历史服务数据做简单分析的方式不同,智慧银行通过一系列的智能化设备,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知用户需求、情绪、倾向偏好等,从而为进一步的营销和服务提供支持。二是资源和信息的全面互联互通。智能化的感知和度量改变了银行采集信息的方式,将以往无法量化的信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如,通过对银行网点的排队情况、业务类型、业务量的监控分析,可辅助银行完成网点布局的优化;通过对用户位置、需求信息以及网点实时服务情况的获取,可帮助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点等。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与不同渠道的信息互联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和高效。有哪些因素驱动了银行的智慧化变革?技术、数据、场景和市场是主要的驱动力。技术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商业应用场景逐渐受到行业的重视,银行业因数据量大,应用场景众多而成为各项技术争相落地的沃土;数据方面,金融业大量的数据沉淀对数据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场景方面,银行业务场景多样且呈精细化运营的趋势,针对各个环节的服务创新有助于提升效率,优化服务;市场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银行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使传统银行在面临同业竞争的同时,还不得不应对新经济形态带来的用户习惯的改变和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银行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审视用户需求,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从而提升银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国智慧银行的发展现状传统线下网点运营的成本压力使得银行一方面大量裁撤网点,另一方面也积极地投入智能化变革。当前,智慧银行呈现出线上线下结合、前后台协同的业态。其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用户识别、刷脸支付、智慧网点、智能客服和智能风控等。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布局智慧银行领域的技术公司种类多样,其中,以生物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等技术公司较为普遍,在应用上,生物识别和智能风控相对成熟。智慧银行的发展趋势回顾过去几年,网络银行、数字银行、虚拟银行、智慧银行等说法不断更新人们对银行的认知。这些被赋予了时代特色的名词,虽然在概念的界定上并不完全清晰,但它足以表明银行业追随技术发展与时俱进的步伐。在当前这个智能、高效、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也呈现智能、高效和便捷的特征,其网点建设则表现出明显的智能化、轻型化、特色化和社区化的趋势。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关于36氪研究院36 氪研究院是 36 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分析师:杜玉(yu100,yu@36kr.com),关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领域。

复通为一

银行行业专题报告:我们如何研究银行业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报告摘要:基本面分析构建银行股研究框架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与实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银行的资产是实体经济的负债,是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我们预计未 来10年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增速落在5%-10%区间,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一般而言,加息周期,息差走阔;降息周期,息差缩窄。息差水平差异亦取决于各行存贷款的期限、客户结构及风险偏 好。净息差的核心是存贷利差,因多数银行资产以贷款为主,负债以存款为主。负债成本率低而资产收益率高的,净息 差高。负债成本优势,如四大行及招行。资产收益率优势,如平安、宁波等。决定资产质量的三因素:(1)长期看过往信贷投放风格。不良高发的行业高度重叠,且表现出顺周期性,抓住不良易 发生行业就抓住了不良生成;信贷投放策略体现银行风险偏好。(2)中期看宏观经济。贷款的质量本质上是客户的到 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而导致该能力和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利润下滑、融资收紧。(3)短期看策略选择,“三 率平衡”约束下,银行以不良认定、拨备计提、不良处置等策略来灵活调整不良额和拨备额。息差、资产质量及估值的国际比较ROE差别造就估值分化。19年中国上市银行ROE均值为11.7%,在主要国家上市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是因为中国上 市银行息差比主要发达国家高,同时成本收入比很低,盈利能力较强。中国经济波动较小,银行不良率处于G20国家较低水平。中国的GDP增速相对稳定,经济波动较小,因此中国银行业的 不良率明显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其不良贷款率的水平更接近发达国家。中国银行业息差让利空间不大。19年末中国银行业贷款基准利率为4.35%,在主要国家银行业中属于较低水平。当前息差 虽然略高于部分发达国家,但低于美国,也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息差让利空间不大。报告节选:(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天风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坏老师

《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发布 51家上市银行业绩呈现六大亮点

央广网北京8月12日消息(记者张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2020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暨《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线上发布系列主题演讲活动12日正式开启。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上市银行共有51家,其中4家位列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13家入选全球金融500强。根据2019年年报数据,中国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196.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91%,占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数的比例为82.04%。可以说,上市银行是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金融稳定的基石。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总体来看,2019年上市银行经营可以用“稳中有进”来概括。具体而言,51家上市银行2019年度业绩主要呈现六大亮点。潘光伟表示:“一是资产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二是存款总体规模保持平稳增长,负债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是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四是息差利差扩大,银行运营挖潜效果显著。五是零售金融转型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增强。六是金融科技深度应用,全面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报告》认为,展望2020年,上市银行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业务结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完善价值银行体系,资本管理更加精细化;聚焦要素市场化改革重点,加快理财子公司发展;推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实现科技赋能下的敏捷转型。潘光伟说,尽管2019年上市银行经营业绩可圈可点,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上市银行需在“稳增长、调结构、助实体、控风险”之间把握多目标的动态平衡。“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市银行应实现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对上市银行的评价也应实现从‘规模增长速度’向‘价值创造能力’转变。上市银行需要高度关注市值管理、提高资本运用效率,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建立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业务增长模式,以精细化资本管理推动商业银行轻型战略转型。”潘光伟表示。

小杂种

《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上市银行数量已达51家

来源:经济日报上市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标杆和排头兵,对上市银行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判,是了解中国银行业发展全貌的重要手段。8月12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指导、《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主办的“2020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暨《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线上发布系列主题演讲活动”正式开启。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彩虹、德勤中国副主席吴卫军、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分别就上市银行经营管理状况做线上直播演讲,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银行业》杂志社社长张亮担任本次论坛主持人。潘光伟表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上市银行数量已达51家,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6家城商行和10家农商行,其中4家位列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13家入选全球金融500强。根据2019年年报数据,中国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196.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91%,占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数的比例为82.04%。可以说,上市银行是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金融稳定的基石。“尽管2019年上市银行经营业绩可圈可点,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上市银行需在‘稳增长、调结构、助实体、控风险’之间把握多目标的动态平衡。”潘光伟说,如何做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值得包括上市银行在内的银行业深入思考。展望2020年,《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认为,上市银行将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调整优化业务结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进一步重视全面风险管理;完善价值银行体系,资本管理更加精细化;聚焦要素市场化改革重点,加快理财子公司发展;推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实现科技赋能下的敏捷转型。“对于上市银行来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应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潘光伟说,第一,信贷投放向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倾斜。有效管控房地产行业贷款集中度,把握新旧动能转化市场机遇,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战略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力度。第二,交易银行将在修复产业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交易银行业务涵盖支付结算、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和资产存托管等方面。在疫情后期产业链修复过程中,大型企业对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等高附加值业务的定制化需求增加,中小企业对支付、跟单贸易、信用证业务等基础性业务需求加大,这将推动上市银行相关的交易银行业务实现较快发展。第三,普惠金融扩面增量提质。上市银行将通过增强小微金融线上化和综合化服务能力,推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小微贷款风控能力,增加小微贷款规模,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盖范围。据介绍,《中国银行业》杂志社从2015年开始,汇聚全行业研究力量,持续关注上市银行群体,迄今为止已连续五年出版、发布中国上市银行系列分析报告,举办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论坛。从数字发掘智慧,以分析服务决策,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品牌影响力日益壮大。《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0》通过对上市银行这一群体的经营状况有针对性地研究,找准比较优势,探寻问题解决方案,为商业银行研判未来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

匡坐而弦

202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上市银行经营稳中有进(附数据分析)

上市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排头兵,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力量。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0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上市银行数量已达51家,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6家城商行和10家农商行。根据2019年年报数据,中国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196.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91%,占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数的比例为82.04%。营业收入52652.52亿元,同比增长10.42%;净利润达17483.57亿元,同比增长7.32% ;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为25.44% ,较上年提升0.52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51家上市银行2019年度业绩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亮点:一是资产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上市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同业和非标资产持续压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2019年末,51家上市银行发放贷款共计10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02%;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8.51%,较年初提升3.11个百分点;同业往来资产合计占比4.84%,相对于年初下降0.8个百分点。二是存款总体规模保持平稳增长,负债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市银行增存稳存效果显著,存款来源多样化,同业负债持续压降,负债结构得到优化。2019年末,51家上市银行存款总计134.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81%。从负债结构看,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为70.02%,较年初增加了2.05个百分点;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11.74%和13.48%,较年初下降了0.41和1.19个百分点。三是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抵御风险能力提高。上市银行通过实施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核销等多种方式丰富了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压降力度。2019年,51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为1.56万亿元,增速较2018年下降2.26个百分点。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6%,与年初基本持平。2019年末,51家上市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46.01%,较年初提升11.43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17%,较年初提升0.19个百分点。上市银行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的同时,通过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本补充,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息差利差扩大,银行运营挖潜效果显著。2019年,51家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和平均净利差分别为2.27%和2.21%,较上年分别提高0.11和0.15个百分点。随着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银行运行效率提升成效明显。2019年,51家上市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为29.34%,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五是零售金融转型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增强。2019年,51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总额合计43.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06%,高于总贷款增速3.04个百分点;上市银行零售存款总额总计58.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47%,高于总存款增速3.66个百分点。2019年,上市银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战略,持续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加强数字化普惠金融生态系统建设。2019年,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3.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5.5%,超过同期全部贷款增速25.31个百分点;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等6家上市股份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共计1.43万亿元,同比增速18.54%;江苏银行、中原银行、天津银行、郑州银行、江西银行、贵州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和泸州银行等9家上市城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3809亿元,同比增速27.91%。六是金融科技深度应用,全面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拥抱金融科技,实施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上市银行共同的战略选择。2019年,上市银行继续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人员占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在基础平台建设、数字化零售金融、数字化公司金融、数字化同业业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乐生活

2020年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上市银行经营稳中有进

中商情报网讯:上市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排头兵,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力量。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0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上市银行数量已达51家,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6家城商行和10家农商行。根据2019年年报数据,中国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196.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91%,占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数的比例为82.04%。营业收入52652.52亿元,同比增长10.42%;净利润达17483.57亿元,同比增长7.32% ;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为25.44% ,较上年提升0.52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51家上市银行2019年度业绩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亮点:一是资产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上市银行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同业和非标资产持续压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2019年末,51家上市银行发放贷款共计10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02%;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48.51%,较年初提升3.11个百分点;同业往来资产合计占比4.84%,相对于年初下降0.8个百分点。二是存款总体规模保持平稳增长,负债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市银行增存稳存效果显著,存款来源多样化,同业负债持续压降,负债结构得到优化。2019年末,51家上市银行存款总计134.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81%。从负债结构看,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为70.02%,较年初增加了2.05个百分点;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占总负债的比例分别为11.74%和13.48%,较年初下降了0.41和1.19个百分点。三是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抵御风险能力提高。上市银行通过实施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核销等多种方式丰富了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压降力度。2019年,51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为1.56万亿元,增速较2018年下降2.26个百分点。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6%,与年初基本持平。2019年末,51家上市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246.01%,较年初提升11.43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17%,较年初提升0.19个百分点。上市银行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的同时,通过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本补充,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息差利差扩大,银行运营挖潜效果显著。2019年,51家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和平均净利差分别为2.27%和2.21%,较上年分别提高0.11和0.15个百分点。随着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银行运行效率提升成效明显。2019年,51家上市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为29.34%,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五是零售金融转型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增强。2019年,51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总额合计43.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06%,高于总贷款增速3.04个百分点;上市银行零售存款总额总计58.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47%,高于总存款增速3.66个百分点。2019年,上市银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战略,持续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加强数字化普惠金融生态系统建设。2019年,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3.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5.5%,超过同期全部贷款增速25.31个百分点;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等6家上市股份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共计1.43万亿元,同比增速18.54%;江苏银行、中原银行、天津银行、郑州银行、江西银行、贵州银行、青岛银行、苏州银行和泸州银行等9家上市城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3809亿元,同比增速27.91%。六是金融科技深度应用,全面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拥抱金融科技,实施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上市银行共同的战略选择。2019年,上市银行继续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大中型上市银行平均科技人员占比提升至4%以上,平均科技投入资金占营业收入比例约为2%。在基础平台建设、数字化零售金融、数字化公司金融、数字化同业业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灵明

2019年银行业运行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

新华财经北京1月8日电(新华社经济分析师梁颖、张威)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金融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效的金融支持,只有通过金融供给改革才能实现金融业成功转型,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结合宏观形势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借助金融科技力量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总体上看,2019年我国银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经营效益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存贷款、资产负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支持民营小微力度加大,同时资产质量保持稳健,资本管理进程提速,为未来深化改革转型、服务实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展望2020年,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仍将保持稳健。在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银行业务转型步伐加快、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等因素支撑下,预计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净利润将分别保持8%、6%左右的增长,不良率保持在1.9%以下的低位,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4%-15%左右。一、经营状况可持续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2019年以来,由于内外部经济环境日益错综复杂,我国银行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改革压力。在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和大规模减税降费等稳增长措施的作用下,企业贷款需求得以恢复,信贷投放大幅增长,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营收和净利润稳步增长。1、上市银行营收大多实现两位数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35家上市银行(包括34家A股上市银行和在港股上市的邮储银行,下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9万亿元,其中,国有六大行24647.42亿元,占35家银行的65%,8家股份行10312.95亿元,13家城商行2468.47亿元,8家农商行455.06亿元。从营收总额看,工行实现营收6469.42亿元,仍排在35家上市银行的首位。营收超过2000亿元的依次为建行(5396.35亿元)、农行(4749.81亿元)、中行(4163.33亿元)、邮储银行(2105.58亿元)、招行(2077.3亿元)、交行(1762.93亿元)。从营收增速看,35家上市银行中除招行(9.64%)、建行(7.66%)、无锡银行(7.33%)、邮储银行(7.14%)、农行(3.83%)5家银行营收增速低于两位数外,其余30家营收增速均超过两位数,而营收增速超过20%的有10家。2、净利润稳定增长,城、农商行增速表现优异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65万亿元,利润增长基本稳定。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97%,平均资本利润率12.28%,均较上季末小幅下降,盈利能力保持稳定。2019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35家上市银行累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万亿元。其中,国有六大行实现净利润9317.97亿元,占35家银行的67%,8家股份行、13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分别实现净利润3371.11亿元、942.98亿元、155.52亿元。从净利增速来看,大多数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净利增速表现优异,均实现2位数增长;国有大行中仅有邮储银行净利增速达到两位数,为16.33%,其余国有五大行净利增速在35家银行中排名靠后。2019年前三季度,工行仍然以2517.12亿元的净利润总额保持在35家上市银行第一的位置,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的依次是建行(2253.44亿元)、农行(1806.71亿元)、中行(1595.79元)。此外,招行净利润(772.39亿元)超过了交行(601.47亿元)和邮储银行(543.44亿元)。二、存贷款规模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以来,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增强。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新增贷款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等领域,2019年三季度末,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业的银行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2.1%、17.4%、35.3%,明显高于全部贷款的增速,为“六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户数实现两增,综合融资成本降幅超过1个百分点。1、存贷款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9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3.63万亿元,同比多增4867亿元。从贷款规模来看,截至2019年9月末,国有六大行合计贷款余额67.8万亿元。其中,贷款余额排序依次为工行(16.66万亿元)、建行(14.87万亿元)、农行(13.32万亿元)、中行(12.89万亿元)、交行(5.21万亿元)、邮储银行(4.85万亿元)。从新增贷款规模来看,截至2019年9月末,国有六大行合计新增贷款5.7万亿元。其中,新增贷款规模排序依次为农行(13818.69亿元)、工行(12405.81亿元)、建行(10894.32亿元)、中行(10692.18亿元)、邮储银行(5699.8亿元)、交行(3524.59亿元)。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90.7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2018年同期基本持平。2019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3.22万亿元,同比多增1.21万亿元。从存款规模来看,截至2019年9月末,国有六大行合计存款余额91.46万亿元。存款余额排序依次为工行(23.37万亿元)、农行(18.72万亿元)、建行(18.46万亿元)、中行(15.77万亿元)、邮储银行(9.16万亿元)、交行(5.97万亿元)。从新增存款规模来看,截至2019年9月末,国有六大行合计新增存款6.36万亿元。与上年末相比,新增存款规模排序依次为工行(19592.25亿元)、农行(13776.64亿元)、建行(13551.48亿元)、中行(8889.51亿元)、邮储银行(5380.86亿元)。2、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加快,“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改善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36.39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20.81%。“总体看,2019年小微金融服务延续较好的发展态势。”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当前,各项政策激励的叠加效应正在凸显,银行机构敢贷愿贷的机制正在形成,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的局面正在打开,金融供给侧的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小微企业的合力正在形成。截至2019年9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9025.84亿元,较2019年初新增2925.09亿元,占据同业领先地位;贷款客户126.58万户,较2019年初新增24.79万户;中行普惠贷款余额比2019年初新增1055亿元,增幅达35.4%,民企授信余额达1.59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1425亿元,占全部对公授信余额比重为28.93%;交行普惠贷款余额增幅41.26%,普惠客户数较2019年初新增2.53万户;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性贷款分别实现23.56%、13.1%的高位增长。三、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抵御风险能力增强1、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平稳增长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274.13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商业银行总资产为227.83万亿元,同比增长9.0%。截至2019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负债253.44万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商业银行总负债209.13万亿元,同比增长8.5%。截至2019年9月末,35家上市银行合计资产规模183.65万亿元,其中,国有六大行(122.47万亿元),占35家银行的67%,8家股份行(45.26万亿元),13家城商行(13.65万亿元),8家农商行(2.27万亿元)。国有六大行中工行以30.43万亿元的资产规模排名第一,后五位依次为农行(24.87万亿元)、建行(24.52万亿元)、中行(22.61万亿元)、邮储银行(10.11万亿元)、交行(9.93万亿元)。城商行中有3家总资产规模超过2万亿元,分别为北京银行(2.68万亿元)、上海银行(2.2万亿元)与江苏银行(2.07万亿元)。在负债规模方面,截至2019年9月末,国有六大行中工行以27.76万亿元的负债规模排名第一,后五位依次为农行(22.95万亿元)、建行(22.36万亿元)、中行(20.62万亿元)、邮储银行(9.59万亿元)、交行(9.15万亿元)。2、资产质量总体可控,抵御风险能力增强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保持在2%以下,其中国有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和2018年同期均在下降;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率从2016年年中以来也在连续下降。(1)不良贷款较上季末“双升”,但抵御风险能力在增强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2.3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20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增加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较上季末“双升”。不过,数据上升并不意味着银行风险上升,相反,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在进一步增强。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转为收敛,2019年前三季度共处置不良贷款约1.4万亿元,同比多处置1765亿元。同时,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例已经连续一年多低于100%,商业银行流动性整体稳定。银保监会表示,当前银行业保险业包括中小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可控。各项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有些指标远高于监管要求。有个别机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积累了各种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机构出现的风险是完全可以控制的。2019年前三季度,35家上市银行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资产质量大为好转。截至2019年9月末,35家上市银行中,宁波银行(0.78%)、邮储银行(0.83%)、南京银行(0.89%)、常熟银行(0.96%)4家银行的不良率控制在1%之内;仅有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出现上升,依次分别为苏农银行(0.22个百分点)、贵阳银行(0.13个百分点)、华夏银行(0.03个百分点)、上海银行(0.03个百分点)。同期,仅有郑州银行(2.38%)1家银行不良率超过2%,但相较2018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9月末,国有六大行不良率继续下行,工行(1.44%),建行(1.43%)、农行(1.42%)、中行(1.37%)、交行(1.47%)、邮储银行(0.82%),分别较2019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0.17个百分点、0.05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2)资本充足指标符合监管要求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5%,较上季末增加0.14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84%,较上季末增加0.4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54%,较上季末增加0.42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57.02%,较上季末上升1.25个百分点。国有大行资本充足指标符合监管要求。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93%、14.16%和16.65%;农行分别为11.19%、12.5%和16.1%;建行分别为13.96%、14.50%、17.30%;中行分别为11.24%、13.02%、15.51%;交行分别为11.07%、12.72%和14.87%。(3)拨备覆盖率充足,超提准备金引发监管限制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4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12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7.63%,较上季末下降2.97个百分点。国有六大行中,截至2019年9月末,拨备覆盖率从高至低依次为邮储银行(391.1%,较上年末上升44.31个百分点)、农行(281.26%,上升29.08个百分点)、建行(218.28%,上升9.91个百分点)、工行(198.09%,上升22.33个百分点)、中行(182.24%,上升0.27个百分点)、交行(174.22%,上升1.09个百分点)。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超高。截至2019年9月末,35家上市银行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超过300%的有9家银行,从高到低依次为宁波银行(525.49%)、常熟银行(467.03%)、南京银行(415.51%)、招商银行(409.41%)、邮储银行(391.1%)、上海银行(333.36%)、杭州银行(311.54%)、青农商行(309.45%)、无锡银行(304.5%)。为了规范大幅超提准备金的现象,以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经营成果,财政部近期对《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进行了修订,形成《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指出,监管部门要求的银行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3、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提速(1)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业内人士认为,发行各种债券是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一条重要渠道。一方面,拓宽了资本补充途径,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有助于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在服务实体经济背景下,发债扩充银行资本后,有利于增大信贷投放空间,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在政策支持下,2019年以来商业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可转债的发行进度显著加快。截至2019年12月25日,15家商业银行已合计发行5696亿元永续债,支持了2019年以来银行相对较快的贷款增速,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国有5大行合计发行永续债规模达3200亿元;股份制银行合计发行规模达2350亿元。此外,商业银行也在加大二级资本债、可转债的发行力度。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商业银行共发行11651亿元资本补充债券,同比增191%,发行规模远超各年度,并首次突破万亿元。(2)深化中小银行改革,支持多渠道补充资本近期,政策层面高度重视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2019年召开的金融委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以及2018年年底召开的金融委办公室专题会议,均提出“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11月2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提出,进一步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多渠道增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实力,完善防范、化解和处置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在政策支持下,2019年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的动力较强,部分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已经获批。从11月初至12月25日,包括泸州银行、深圳农商行和杭州银行在内,已有6家城商行、农商行发行或获准发行永续债。其中有三家已成功发行,包括11月15日台州银行发行永续债16亿元;11月28日威海市商业银行成功发行永续债30亿元;11月29日微商银行发行永续债100亿元。四、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加快,金融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1、应对“资管新规”挑战,加快实施理财业务转型2018年以来,监管机构陆续出台一系列监管要求,对商业银行资管理财业务的未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019年银行保本理财规模继续收缩,而净值型产品的发行力度明显增加。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市场存续净值型理财产品13067款,环比增长37.63%;2019年9月全国银行净值化转型程度指数为8.24点,同比上升5.89点,净值化转型发展速度较二季度有进一步提升。在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同时,近期监管层公布了多项新规,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发展。2019年10月12日,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被业内认为是引导资管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的新规,从短期来看,对非标规模的影响,主要集中于非非标认定为非标,预计该部分影响在5500亿元-7500亿元规模。为进一步加快理财业务转型,满足监管要求,2019年以来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步伐加快。截至目前,建行、工行、交行、中行、农行五家国有大行以及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的理财子公司均已开业。此外,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等银行已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2、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经济金融变革的主导性力量,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使得跨界合作、构建金融服务生态圈成为新趋势,推动银行业态转型升级,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目前,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设立科技支行或专营机构超过750家。2019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要将“金融科技”打造成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引导打造金融科技发展友好环境,助力金融行业实现降本增效。在此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增长动能的必然选择。2019年以来,国有大行继续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2019年,工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及金融科技研究院,推出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中行创新设立了数据资管部,进行有关数据的基础、数据的标准、整个数据的价值挖掘方面的工作。农行把数字化转型作为“第一经营战略”,打造“农银e贷”线上融资品牌以及“智慧识别+个性定制+场景融合+远程互动”新型智慧网点。交行正加速推进集团智慧化转型,启动了“金融科技万人计划”、FinTech管培生工程、存量人才赋能转型工程等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三大工程”。金融科技中的区块链成为商业银行关注重点,纷纷投资布局。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创新,也将成为银行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从实践上看,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已上线试运行一年多,实现业务上链3万余笔,业务发生笔数6100余笔,业务发生量约合760亿元人民币;建行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自2018年4月上线以来累计交易量已突破3600亿元;中行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所、清华大学目前正在开发供应链融资纯粹的区块链融资应用;此外,由中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共同搭建的跨行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BCFT),已于2019年10月25日作为区块链核心节点行成功投产上线。五、预计2020年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仍将保持稳健展望未来,预计2020年我国银行业经营状况仍将保持稳健。在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银行业务转型步伐加快、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等因素支撑下,预计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净利润将分别保持8%、6%左右的增长,不良率保持在1.9%以下的低位,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4%-15%左右。我们认为,银行业应继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自贸区建设以及基础设施、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遵循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强化风险与合规管理,利用金融科技、大数据等不断创新、深化转型,推进银行业新一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第一,精准发力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银行业精准发力,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供给体系,服务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服务好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有序退出“僵尸企业”盘活存量的同时,通过融资、增信、外部投贷联动等多种方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第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大结构性降成本力度。银行业还应着力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加大民企、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大结构性降成本力度,保持贷款利率在合理水平;着力破解民企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有效提高民企融资可获得性;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数据治理、客户评价和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强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企支持力度,提升民企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第三,以客户为中心,促进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发展仍需回归本源,金融科技需要充分挖掘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功能,让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安全、更高效地为实体经济赋能。同时,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金融科技风险治理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大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银行业的核心信息资产,也是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银行业应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银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客户为中心,加快在运营模式、产品服务、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改革步伐,破解自身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第四,中小银行须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转型发展。当前,中小银行的生存面临着大型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压力,严监管下中小银行业务结构调整迫在眉睫,需要积极推动其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应回归本源,以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社区客户、个人客户为主,不断地“下沉”服务中心,突出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此外,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小银行应转变发展理念,通过发行永续债、优先股等补充资本金的方式来维持自身发展。同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优化业务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更好地控制风险并提升资本集约化发展水平。重要声明《新华财经年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报告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由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集撰写或编发,仅反映作者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可靠、准确和完整。任何情况下,《新华财经年报》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来源: 中国金融信息网

王骀

东吴证券——银行行业深度报告:海外龙头银行大幅下滑Vs国内核心银行强劲增长「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观点:当前环境下,从一个全球投资经理的视角评估全球主流大型银行,我们认为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国核心银行投资价值最显著,基本面明显强于海外龙头银行,这涉及到增长空间、信贷成本、资本约束、盈利能力等多个方面,本篇报告首先以一季报的财务表现为切入点初步探讨。我们选取富国银行、花旗集团、汇丰控股、摩根大通为海外龙头银行样本,同时根据推荐组合选取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为国内核心银行样本。投资要点疫情冲击之下,海外银行盈利大幅下滑,基本面与国内银行显著背离:一季度富国银行、花旗集团、汇丰控股、摩根大通的盈利分别大幅下滑88.9%、46.5%、50.8%、68.8%,而国内银行业却超预期强劲增长。A股上市银行一季度平均收入、盈利增速分别达到7.2%、5.5%,所有上市银行均实现盈利正增长,其中核心银行的经营表现尤为卓越,我们持续推荐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及宁波银行,盈利分别增长10.1%、14.8%、5.1%、18.1%。由于银行盈利的底层逻辑是“资产规模*ROA”,盈利同比增长要么来自于资产规模扩张,要么来自于ROA提升,反之亦然,而一季度海外银行大幅下滑的核心原因是ROA大幅下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但海外银行ROA大幅下行,国内银行则保持稳定:实际上,海外龙头银行一季度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富国银行、花旗集团、汇丰控股、摩根大通的总资产分别比期初增长2.8%、13.8%、7.5%、16.8%,平均增速10.2%显著高于国内核心银行的6.3%。但从同比增速角度,由于海外银行此前几个季度扩张缓慢,而国内银行每个季度稳定扩张,因此国内银行的一季度平均总资产同比增速位于10.8%~21%,显著高于海外银行的3.3%~8.7%。这意味着,从盈利同比增长的贡献度来看,国内银行规模扩张的作用更显著(得益于持续积累)。盈利能力方面,海外银行一季度ROA同比大幅下行,富国银行下行111BP至0.13%、摩根大通下行98BP至0.39%,降幅最大。由此得出结论:①海外龙头银行一季度盈利大幅下滑主要受ROA拖累,资产规模的快速扩盘难以抵消ROA波动;②国内核心银行盈利强劲增长完全受资产规模扩张驱动,ROA虽然也同比下行,但幅度有限,资产盈利能力相对稳健。疫情冲击+CECL实施,海外银行减值压力沉重,信贷成本拖累ROA:一季度海外银行高额计提信用减值拖累ROA原因在于:①疫情冲击对未来宏观经济展望造成相当大的不确定性;②海外龙头银行于2020年起执行CECL(即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要求充分考虑资产所在区域的经济展望,并充分预期信贷资产在全生命周期可能产生的损失,这进一步放大了疫情冲击对信用减值的影响。我们看到,海外银行此前信贷成本相对低于国内银行,这一方面源于更宽松的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减轻了减值计提压力,另一方面源于股东对利润的追求(过多计提减值会冲击盈利)。但是,一季度海外银行的年化信贷成本上升数倍,花旗银行突破4%,富国银行、摩根大通也达到1.66%、3.44%,而国内银行仅小幅提升并保持正常水平。CECL框架内,考虑疫情影响,我们判断海外银行全年都将面临高额的减值压力,全年盈利大幅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停止分红派息也会对保险资本等长线投资者造成损失。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国内核心银行当前投资价值明显强于海外龙头银行:1)资产质量方面,海外龙头银行账面不良率较低,富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一季度末分别为0.61%、0.58%、0.59%,汇丰控股相对略高,达到1.4%,国内银行中招商银行不良率持续下行至1.11%低位,但国内核心银行的不良贷款认定标准更严格,至少已将逾期90天+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而海外银行逾期贷款纳入不良的口径普遍更加宽松。2)风险抵补能力方面,花旗集团、摩根大通拨备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98%、398%,富国银行183%,汇丰控股则由于不良率相对较高、前期计提拨备较少,拨备覆盖率仅71%,而国内银行近年来持续计提拨备,目前宁波银行、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高达524%、451%,建设银行也达到230%,考虑不良贷款认定口径严苛,国内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显然更强劲。3)更重要的是,国内核心银行流动性覆盖率LCR优于海外银行,流动性风险更可控,同时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更高,在巴塞尔协议III体系内未来额外补充资本的需求更小,这将明显有利于提升股东回报。风险提示:1)疫情冲击造成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承压;2)银行贷款利率下行,存款成本下行困难,净息差快速收窄;3)中小银行信贷投放受疫情冲击,盈利下滑。来源: 金融界

牟子

中银协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8)》

11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主编,交通银行牵头,27家成员银行共同参与撰写,今年是连续第八年发布。经营态势总体平稳向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银行业总体经营稳健,发展态势向好。2017年,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趋于改善,全球经济增速温和回升,国内经济开启高质量发展,并实现稳健增长。在此背景下,银行业资产负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净利润增速明显回升,2017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477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较2016年上升2.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017年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回升,带动银行业绩出现改善。此外,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企稳,资产质量边际上有所改善,风险抵御能力有所增强。《报告》认为,2018年,银行业严监管态势仍将持续,防控金融风险依然将是银行业的重点工作。在此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发展将进入变革的关键时期,银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有望继续改善,战略前瞻精准、创新能力突出、综合布局完善、负债基础扎实、风控能力较强、经营稳健的银行将在竞争中有更优异的表现。行业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报告》指出,2017年银行业各类机构稳步推进改革发展。政策性银行和邮储银行实现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大型商业银行保持经营业绩平稳增长,改革步伐明显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紧扣改革发展主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在困境中求变,实现稳健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扎根“三农”金融市场,做实普惠金融;外资银行保持稳健经营,资产质量良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聚焦不良资产主业,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报告》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不断优化区域布局。一是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机构布局,截至2017年底,共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68家一级机构,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美元;二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三是围绕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为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供金融支持。与此同时,银行纷纷加快金融科技战略布局,借助现代科技推动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深度融合,打造传统业务与现代业务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新模式。《报告》显示,银行业加速布局金融科技的主要表现是:一是通过金融科技引领革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渠道轻型智能服务新模式;二是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落地应用,实现现代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三是紧跟新技术发展加快金融科技布局,积极尝试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打造传统业务与现代业务相互支撑、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四是积极推进直销银行布局,通过互联网渠道拓展客户,客群清晰、产品简单、渠道便捷,以全新的形象、经营模式、客户接触方式给传统银行业带来新的生机,截至2017年11月末,我国直销银行数量已达114家。

静则无为

「行业研究」《城商行发展报告(2019)》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

行业研究近日,《城商行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2019)》)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城商行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张亮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匡小红副巡视员、中国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风险分析处周特立处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副主任、鄂尔多斯银行左中海行长、《中国银行业》杂志社戴硕主编担任评审专家。课题核心组成员徽商银行廉保华董秘、吉林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张光华总经理、大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战略发展部)徐明圣副总经理、江西银行战略研究院刘涛院长、青岛银行办公室林治乾副主任、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小银行服务部武安华副主任及13家会员单位、课题特邀参与单位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写作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小银行部叶晴主任主持。张亮副秘书长讲话牵头行徽商银行廉保华董秘详细介绍了《报告(2019)》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特色亮点和研究方法等相关情况,核心组其他成员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回应。与会评审专家对《报告(2019)》进行了认真评议,一致同意通过专家评审,认为《报告(2019)》全面地总结了城商行、民营银行2018年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与经验,研究方法科学、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内容详实、案例丰富,达到了研究要求和预期效果。同时,评审专家就进一步丰富完善《报告(2019)》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匡小红副巡视员进行课题评审张亮副秘书长作总结讲话。她对评审专家莅临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精心指导表示感谢,对课题牵头行、核心组、写作组的辛勤付出给予肯定。她指出,今年是撰写《报告》的第5个年头,《报告》记录了城商行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见证了民营银行从无到有,再到特色化成长的过程。她强调,城商行工作委员会和课题组要根据评审专家意见尽快完善《报告(2019)》,要兼顾《报告》的“学术气”和“烟火气”,通过研究赋能行业发展,进一步做好课题成果推广,深化课题成果运用。中国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风险分析处周特立处长进行课题评审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副主任进行课题评审鄂尔多斯银行左中海行长进行课题评审《中国银行业》杂志社戴硕主编进行课题评审课题牵头行徽商银行廉保华董秘介绍课题情况中小银行部叶晴主任主持评审会《报告(2019)》评审会现场